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建设乡村旅游景区建议8篇

时间:2023-10-10 10:36: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建设乡村旅游景区建议,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设乡村旅游景区建议

篇1

大力推进城郊型休闲旅游业发展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念好发展经、画好山水画”建设“美丽三明”和区委、区政府“打造首善之区、建设宜居城市”,推动绿色产业发展、集聚发展新优势、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迫切需要和具体实践,是“十三五”时期我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一、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与现状

梅列区域面积352.5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3%,山、水、林、洞各具特色,钟灵毓秀,旅游景区面积达60平方公里,辖区拥有瑞云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郊野国家地质公园、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虎头山、清枫谷等得天独厚各具特色的景区(点),市区知名“八景”中独占麒麟春晓、虎峰牧云、正顺凝紫、龙泉烟霞、斑竹秋月、瑞云紫烟“六景”,旅游资源丰富,是八闽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区内现有星级酒店7家、旅行社14家;交通便捷,向莆高铁、鹰厦铁路、福银(长深)、泉三高速公路穿行而过,三明机场的通航则使梅列交通更加多元、立体,形成了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登山、朝圣、风味小吃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区。

近年来,我区发挥地处三明城郊和丰富旅游资源优势,加大休闲旅游发展力度。2015年,全区接待旅游总人数27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5亿元;“十二五”期间,全区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1%和23.4%。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休闲旅游业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

(一)旅游文化品位有待提升

我区虽然建成一批城郊型休闲旅游景区景点,但可进入性有待提高,旅游线路营销比较薄弱,个性化解说系统尚不完善,特别在乡土文化和民风民俗资源等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旅游基础及配套服务设施有待完善

缺乏整体发展规划,部分景区内部建设较好,但周边环境建设落后;乡村旅游景点不同程度存在开发层次较低、基础设施不健全、环境状况不够理想等问题。同时,多数旅游服务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规范的培训,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和经验。

(三)旅游品牌创建有待突破

虽然创建了碧溪流域休闲农业观光带等一批旅游精品,但缺少上档次、影响大、知名度高的精品项目,一些景区开发经营粗放,部分旅游项目缺乏文化内涵,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严重。

三、对策建议

发展休闲旅游业是梅列区的优势,蕴含着巨大的潜力,我区要把握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城郊型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

(一)立足优势,明确定位

立足城郊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三明全市旅游发展格局,树立市区“一盘棋”的理念,紧扣“文明之城、魅力梅列”的主题,突出“文化、生态、休闲、度假”导向,统筹辖区旅游资源整合,完善旅游发展规划,明确生态休闲旅游发展定位,推进错位开发发展,加大“人文梅列、休闲梅列、魅力梅列”实践力度,加快推进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型转变,推动乡村旅游项目提档升级,努力把我区建设成区域性精品休闲旅游区。

(二)突出特色,唱响品牌

突出“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梅列特色,积极探索都市资源与旅游产品的有机融合;着力抓好小蕉观光旅游生态村、棕南生态优美乡村等建设,加快清枫谷休闲农业公园、仙人谷森林公园国家A级旅游景区创建,全力抓好瑞云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复核检查,提升瑞云山景区品味和档次,打造形成以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为特色、瑞云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龙头、具有区域性影响和带动力的旅游品牌。

(三)整合资源,打造精品

以瑞云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复核检查为契机,加快辖区旅游资源整合,着力打造一批旅游精品项目。着力抓好以碧溪流域和瑞云山为主线的旅游资源整合,加快碧溪流域亲水慢道、大佑山景区、金丝湾森林养生度假与生态文化园等项目建设,形成瑞云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金丝湾省级森林公园、棕南山庄、白鹭山庄、碧溪提子采摘园、源丰葡萄酒庄园、清枫谷生态农业公园为主线的精品旅游线路;全力配合市里抓好三明郊野国家地质公园副碑设立、地学标识系统等项目落实,推进三明郊野国家地质公园梅列片区工程建设;主动对接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小蕉生态农业观光园、碧乡情采摘园等项目的建设和提升,培育连茂村、砂蕉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

(四)完善配套,提升服务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陈碧路改造为契机,加快推进瑞云山景区――大佑山景区及大佑山景区――沙县大佑山景区旅游公路建设,加强景区间衔接与串联,完善景区、景点之间的交通网络;加强旅游景区通达引导标识、公共信息和集散服务、旅游观光交通服务、旅游公共厕所等系统建设,完善旅游公共设施配套;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强化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客运企业、旅游景区等规范管理;加强导游、景区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营造良好旅游环境。

篇2

但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自驾车旅游的升温也是对我市乡村旅游的一次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市各乡村旅游景区的配套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旅游线路沿途交通标志系统大多不够完善,交通图形符号、警示牌等标识物欠缺,道路标识信息和地图有的未及时更新,路途中缺少必要的旅游提示牌,一些乡村景点或郊区沿线,道路标识还是一片空白。这样就给大多自驾车一族带来很大的不便甚至安全隐患。

面对当前乡村旅游的热潮和即将到来的20xx年境外游客涌入的巨大商机,我们建议有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我市整个旅游网络区域内的标识牌建设。

一是要大力完善交通标识系统。无论是抵达景区的大交通还是景区内的小交通,都应设置交通标识牌。

二是要完善旅游公路公共信息符号系统。旅游公路的信息符号主要指标志的设置、指路标志、提示标志、警示标志等。建议在我市各个乡村旅游景区浏览线路和各功能区内分叉路口上,都应有路标指示,在景区设置警示温馨忠告牌示和服务牌示等。

篇3

[论文摘要]近年来,满城县依托其资源和区位优势,乡村旅游获得了很大发展。本文在深入分析制约满城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其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满城县距保定市有10余公里,距离北京、天津不过150公里,境内有107国道、保涞、保易、保阜公路穿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满城不仅有著名的汉墓和抱阳山等景区,而且草莓种植特色突出,磨盘柿、蜜桃等林果业发达。山区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自1996年以来,满城乡村旅游迅速发展。截至2005年,全县有农家饭(旅)馆70多家,接待床位200余张,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形成了龙潭峡谷、柿子沟和芝兰沟三个乡村旅游区,北水峪村、西峪村、龙居村等7个乡村旅游示范村。

乡村旅游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满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但是,满城县还存在着一些制约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对此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满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发展规划。满城的许多乡村旅游景区缺乏规划,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现象比较突出。尤其是龙潭峡谷的渔家乐,绝大分建在漕河边上,有的甚至建在漕河中,严重影响了上游龙门水库的泄洪。另外,乡村旅游景区的公共设施,如厕所、道路、停车场等还很不完善,难以满足旅游的需要。

2.旅游产品单一,效益不高。满城的各乡村景区,目前以乡村观光和品尝农家饮食为主,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各自的特色,在挖掘乡村游的体验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等方面还很不够,使得游客来了以后只是看一看,吃顿饭而已,难以获得较高的旅游收益。

3.交通条件较差。满城县的农村路网等级低,路面破损与路基沉陷等问题突出。除陵山汉墓外,通往柿子沟、木兰溶洞、龙潭峡谷、玉皇坨等主要乡村游景区的道路不仅狭窄,而且路面状况也普遍较差,使得有意至此的游客望而止步。

4.宣传促销乏力。目前,满城的乡村旅游宣传不仅资金不足,力度不够,内容单调、形式陈旧,而且时断时续,缺乏经常性和长期性,致使满城乡村旅游的形象不突出,知名度不高,吸引力有限。

5.环境卫生问题突出。由于缺乏规划和有效的管理,满城乡村旅游的环境卫生问题十分突出。例如龙潭峡谷内没有垃圾收集设施,各家的渔家乐产生的垃圾随意堆放,污水直接排放到河中。农家院内的厨房和餐饮工具缺乏防蝇、防尘和消毒设施。院内的厕所多为旱厕,卫生状况很差。

6.旅游人才缺乏。可以说,满城县的乡村旅游景区大多是个人或小群体自主开发而形成,大部分乡村旅游从业者是当地的农民,缺少专业的旅游人才。由于缺乏旅游服务意识、经营管理知识和服务技能,导致他们的服务质量不高,游客满意度较低,服务纠纷时常发生。

二、促进满城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1、科学规划。制定科学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对于促进满城乡村旅游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是要在实地调查研究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尊重传统,突出特色”的原则制定满城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二是要指导帮助各处乡村旅游景区制定科学的建设方案,使它们各具特色,错位竞争,优势互补。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满城各个乡村旅游景区今后的发展,应因地制宜,突出各自特色。如陵山应突出登陵山、访汉墓、赏国宝的优势。韩佐、杨佐、刘佐、茂山等村应立足草莓优势,大力发展草莓采摘、田园观光等活动。龙门水库和龙潭峡谷应重点开展水上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游泳、划船、垂钓,品尝农家饭。卧龙山庄可以开展高山葡萄采摘、户外探险、野外拓展等。神星柿子沟应以万亩柿树为依托,让游客在金秋时节欣赏万山红遍的景色,亲手采摘成熟的柿子,体验丰收的喜悦。

3.加强环境卫生建设与管理。满城县应根据《保定市农家旅馆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农家(饭)旅馆建设标准和验收细则,促进其软、硬条件的改善,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水平。建议县旅游局成立一个农家(饭)旅馆质量等级评定小组,全面负责农家(饭)旅馆的申报和审核工作,并加大对乡村旅游接待点的安全、卫生、环保、守法经营、诚信服务等工作的监管力度,不断促进其经营上档次,服务上水平。

4.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县、乡政府应将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向乡村旅游倾斜,帮助有旅游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乡村改善交通、通信、供电、饮水、卫生等。把乡村旅游交通纳入全县的交通建设规划,加快通往柿子沟、龙潭峡谷等地的公路建设。除特殊山区路段可为三级路外,其他应达到二级以上。同时交通、建设部门和有关乡镇,要结合“村村通”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对过摬的旅游公路进行绿化,搞好沿途村镇改造,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5.加强宣传促销。旅游和宣传、文化部门要密切结合,制定满城乡村游整体促销方案,搞好乡村游产品的策划、组织和包装。通过举办龙潭垂钓节、西部赏花节、采摘节、柿子节等一系列活动,将乡村旅游产品不断推向市场。同时要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大促销力度。根据来满城县的游客以京津冀居民,尤其是以保定市民为主的特点,促销应以京津和保定市为重点,适当开拓周边的山西、山东等客源市场。

6.加强乡村游人才的培训。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农民从事旅游业,需要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县、乡政府和县旅游局,应积极为乡村旅游经营者创造和提供参加旅游培训的机会和条件。可以请旅游院(系)的老师为他们讲解乡村旅游的有关知识,开展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或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等,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同时,一些乡村旅游的重点示范村,可以结合“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接收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提高乡村干部的旅游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何景明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济,2004,(7):36~38

篇4

关于做大做强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建议

清原政协 杨绪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近年来,我省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较快,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朝阳产业和新的增长点。这里结合我们清原满族自治县旅游发展实际,就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我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大力推进生态旅游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红河峡谷漂流项目为龙头,以国道202线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带为轴心,以休闲养生、佛教文化、森林生态和农家风情为特色的生态旅游格局。全县累计建设红河峡谷漂流、金山石佛、砬子山风景区等大小生态旅游景区景点8个,开发王家堡、筐子沟、沙河子沟域旅游线路3条,发展了农家乐、农户游和采摘游等乡村旅游。同时,与之相配套的宾馆酒店、休闲山庄、度假村寨、购物市场、休闲娱乐等服务行业发展迅速;旅游商品品种丰富,辽砚、野果制品获得抚顺市优秀旅游商品称号,二道岭草莓、清原马鹿和山野菜、林蛙制品、清河大米等土特产品销量较好;精心谋划和建设了红河峡谷漂流休闲旅游集聚区、清河商贸集聚区和金山石佛文化旅游集聚区,并大力发展“夜经济”,第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几年来先后获得了“全国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示范县”、“辽宁省旅游强县”、“辽宁省乡村旅游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为了将清原打造成沈抚后花园,2012年以来,清原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打造花园城市、建设美丽乡村”战略部署,通过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将清原建成“休闲、避暑、养生”的最佳地。突出满族文化特色,依托生态资源优势,2014年投入专项资金2000多万元,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全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红河谷漂流景区全力进行了8.16灾后重建工作,恢复了接待能力,景区全年接待游客26万人次,门票收入2950万元;金山石佛景区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及内部装修和景区内绿化、亮化、硬化等收尾工程,将择日对外开放;筐子沟景区已完成《筐子沟沟域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景区栈道、基础设施、改扩建道路等工程已开工,景区全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以上;东砬湾生态园项目完成了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工程正在建设中;重点推进了王家堡、筐子沟、沙河子三条沟域农家游项目,筐子沟进行了基础设施改造、村容村貌满族特色改造、冰雪景区建设等工作,并开展了“满乡枫叶节”“乡村冰雪节”、“乡村过大年”等系列活动,全年接待10万人次以上。旅游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后发优势日益显现。

目前,我县正积极引进域外巨资,准备建设有“北方第一滑”之称的冬季冰雪项目,相信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清原旅游的知名品牌。使我县“春季能踏青观花,夏季能漂流避暑,秋季能赏叶采摘,冬季能滑冰滑雪”,真正成为无淡季的旅游之乡。

二、我县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旅游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1、投入水平较低,精品项目较少。我县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受县乡财力影响,现有景区景点开发投入水平较低,资源整合水平不高,各级政府扶持力度仍然不足,导致我县在旅游景点开发建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与周边县市存在很大差距,同时极具吸引外地游客的满族文化元素的旅游项目开发滞后,境内包括英额门柳条边门、黑石木方城子等满族历史遗址及《柳边望月》和《黑牛诗》等满族历史文献与有名望的满族历史人物与旅游开发融合不够,没有形成地方特色也没有形成旅游群体优势,从景区的形象上看,除红河漂流外,其他景区的整体形象还亟待提升。

2、旅游要素发展不平衡,民族气息不够浓厚。目前,具有清原特色的食、住、行、游、购、娱各旅游要素发展仍然不平衡,而且各要素的产业链条都不长,远远满足不了旅游市场的需求。满族人民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创造的宝贵而悠久历史文化没有得到足够发扬光大,在旅游饮食产品开发上尚未形成完整体系,使得“满族火锅”、“八碟八碗”、 “勃勒叶饼”、“苏耗子"等传统佳肴没有得到更多游客的品尝;满族特色体育项目及儿童游戏没能被包装到旅游游乐项目中去。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小商品的生产加工仍处在初级阶段,存在着生产规模很小,质量不高,产量不足,品种不全,包装也不够精美,没能形成品牌。县内也缺少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市场,土特产品和工艺品等旅游商品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和销售。

3、旅游文化比重小,满族元素利用不到位。清原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有着悠久历史文化。满族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民族艺术没在旅游开发中体现应有的魅力。我县在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内涵挖掘还不深,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缺少总体规划和科学论证,开发和利用还远远不够,民族地区的特色还没有得到更好地展示,氛围还不够突出和浓郁,在现有的旅游景区中,对自然资源依托的多,对旅游文化挖掘利用的少,缺少品牌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园(基地),文化产业在旅游业中所占比重太小。

4、 旅游管理不够规范,服务水平尚待提高。目前我县旅游行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开拓性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工作当中积极性,主动性不够,人才队伍不能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全县旅游管理和服务质量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旅游企业的管理还不规范,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还不高。亟需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旅游工作人员。此外,在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力度,提高旅游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三、需要省级部门帮助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是解决重点旅游景区用地指标不足。目前,我县红河峡谷漂流、筐子沟旅游综合开发和蝴蝶谷等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不足,成为制约项目发展的瓶颈问题,需省里相关部门予以帮助解决。

二是亟需相关优惠政策和资金帮扶。清原县地处大伙房水源保护区,大伙房水源安全关系到全省12个城市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做好水源保护工作是我们的神圣职责。为此,我县所有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业项目全部进行了关停并转。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形势下,县财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困难较大,恳请上级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对新建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新开发旅游景点,兑现相关优惠政策,把我县境内纵向高速公路纳入全省路网计划并尽早实施。并需要省里进一步加大对我县境内通往各景区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扶持县域旅游业发展。

三是解决聚隆滑雪场林地审批问题。由于该项目占用林地手续尚未得到审批,直接影响投资方下步开工建设。还需要省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尽快完成林地审批办理工作,确保该项目快速推进,以弥补我县夏季红河漂流季节较短、旅游景点过于单一的问题。

四、关于加快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结合旅游资源实际情况,要统筹抓好“旅游景区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和满族民俗特色项目建设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清原要在旅游景区建设上,不断巩固和提升红河峡谷漂流等品牌景区,加快建设筐子沟、东砬湾等有潜力的项目,积极推介和开发岗山生态休闲旅游度假村、小型飞机场等优秀的旅游资源;要在乡村旅游发展上,以筐子沟、王家堡、沙河子三条沟域农家游产业为突破口,促进乡村旅游与满族文化、乡土风情和特色农业深度融合,树立清原乡村旅游品牌;要在满族民俗特色项目建设上,进一步丰富满族文化内涵。构建“重点突出、梯次开发、纵向延伸”和“抓点连线扩面”的工作格局,并结合实际就如何加快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认识,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振兴。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产业链长、幅射面广的显著特点。随着高速公路的全面开通和沈抚同城化步伐的加快,我县已经融入了沈阳1小时经济圈,成为沈抚人民的后花园。因此,大力发展县域旅游业,既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满足沈抚中部城市群休闲渡假市场的客观需要,更是壮大我省旅游产业,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振兴的有力支撑。各民族地区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大旅游的观念,充分认识发展县域旅游业的重要性,把这项产业当作富民强县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真正摆到重要位置,纳入工作日程,给予高度重视。要像抓工业项目一样抓旅游产业发展。加强组织领导,深挖旅游资源,强化推进措施。

2、科学规划,整合资源,精心打造旅游精品。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为此,省、市应编制旅游总体规划,把各县的旅游资源都纳入进来,进行科学、有序的开发建设,合理确定精品旅游线路。各县区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域内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重点建设内容及线路开发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合理规划旅游产业布局,加大开发旅游资源深度,加强旅游要素配套建设。真正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使县域旅游开发建设走上良性发展轨道。要整合旅游资源,突出重点,打造本地旅游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不断增强旅游景区景点的吸引力。我们要树立大旅游观,不断加强区域联合,围绕主要客源构成和地区旅游特点,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流,优势互补,构筑2—3日精品旅游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景区建设和经营的指导与管理,保证景区建设功能齐全,服务设施齐备,道路畅通便捷,旅游产品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接待能力满足游客的需要。做到用特色和服务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同时,要坚持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正确处理好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3、结合地区特点,突出民族特色,积极发掘旅游文化。特色是文化之基,文化是旅游之魂。要提高旅游品位,就必须积极发掘文化资源,增加旅游文化含量。特别是东部山区是满族聚居区,清王朝发祥地,文化底蕴十分厚重。因此,我们应该用清前史迹、关东风情和满族特色文化提升旅游品位。注重培养一批具有乡土气息,能够表演满族歌舞、民俗的演艺人才。让游客既能领略优美的自然风光,又能欣赏到风情浓郁的民族节目,景区景点及沿途的服务设施建设也应体现满族特色和东北风情。要有计划地开发森林浴、野生动物观赏、珍稀树种猎奇、农家乐、山货野果采集等自然文化项目,同时,加大对民族工艺类、农特产品类、山珍特产类等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不断丰富旅游商品品种,对现有的旅游商品要进行质量改造和精美包装,不断提升旅游商品档次。延长产业链条,繁荣旅游商品市场,让地产人参、鹿茸、根艺、绿色食品等伴随着滚滚客流走向全国各地。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以农户游为牵动,突出特色和风情,发展乡村旅游,形成新的离土不离乡的转移就业形式,从而提高农民收入。要灵活运用土地流转方式,发展景观农业、特色农业,以旅促农,以旅富农。

我们地处辽东,拥有寒冷漫长的冬季。可以说,发展冬季旅游前景广阔,空间巨大。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开发滑雪、滑冰、高山冬令营等参与性较强的冬季旅游项目,破解冬季旅游无项目这个难题。只要我们依托资源,突出特色,打造精品,那么,冬季旅游也会强起来,火起来。

4、加强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旅游业要想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因此,各地要对旅游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精心选拔,定期培训,严格把关。应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职业道德和管理水平。要重点培养业务水平较高的旅游工作人员、高层次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及时引进一批高、中级旅游管理人才和实用人才,为实现县域旅游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要加强对宾馆、餐馆、餐饮业、“农家乐”等的服务管理指导,全面提升旅游行业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优雅、整洁、舒适的场所,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外部环境,满足广大游客对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需求。要健全和完善旅游行业管理规范,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执法检查,规范旅游市场行为,努力塑造旅游小城市的良好形象。

5、注重宣传,精心包装,不断提升知名度。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大力培育资源市场很关键。旅游发展靠宣传,形象靠包装。因此,各地区要结合本地旅游资源特点,切实搞好旅游整体宣传。一是搞好旅游景点的精心包装,突出地方特色,唱响旅游品牌。二是依托电视、广播、报刊、展览、广告、会议、网络等媒介,对外宣传旅游资源和整体形象,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使旅游 产业早日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篇5

今年年初,全县首次召开旅游业发展大会,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__*号)和《__县旅游工作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重点安排部署了全年旅游工作任务,提出了完善旅游产业规划、建设旅游精品景区、拓宽旅游投资渠道、拓展旅游市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大生态资源保护、加强行业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和强化部门协作等十个工作重点。会议的召开和文件的出台对于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旅游业的安排部署,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大旅游发展格局提供了有效保障和支撑。

一是着重抓好景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先后完成《__古道景区重点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__翔空航空小镇概念性规划》和《__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规划》,促进旅游向多业态发展,实现旅游产品的多样化。二是做好在编规划的论证。上半年,先后召开了__古道旅游区规划座谈会、翔龙航空小镇规划座谈会等活动,邀请__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陈国忠院长来__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旅游开发建设。

围绕“红、绿、蓝、古”多彩旅游资源,积极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加快六个精品项目建设:一是__山(__)景区提升。继续推进__山(__)旅游区创4A级景区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台账材料,提升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二是__古道景区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游船码头、停车场、生态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施工;伟业集团注资3000万元成立__兴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5月1日,景区已试运营。目前,公司各职能部门正在进行人员配备。三是__关景区建设。财神庙、魁星阁、子孙殿完成主体施工,建设长青庐、紫藤谷、爱晚亭等景观景点十余处,完成百草园布置,种植药草2000余棵,李时珍塑像落成;景区战备司令部、__知青村、游客服务中心已建成使用,景区击、射箭等娱乐项目已布置完成,影视特技实景演出《枪声就是命令》剧组已到位。5月1日,景区成功试运营。四是__湖翔龙航空小镇项目推进。4月7日,____湖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与__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签订了项目建设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20亿元。__湖渔业园已委托__省旅游规划设计院进行详细性规划设计,“翔龙航空小镇”已委托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制作项目选址报告和项目建议书。目前,项目建议书资料收集完成,同时测绘公司完成1:500地形图测绘,正在进行规划编制。五是__旅游开发。以“__水乡 红色__”为主题定位,实施__旅游开发,打造红色教育游、绿色采摘游、古村落体验游。目前,__古村落保护工程中的“一街一巷七户”复建工程基本完成。六是__农场旅游开发。通往项目区的各条道路正在推进铺设中,农家乐已基本改造完成。

一是加大日常行业管理力度,重点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排查整治安全隐患,促进行业管理规范化,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行业管理水平。强化行业监管,与各景区、旅游企业签订《旅游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好旅行社日常业务和安全监管工作,上半年共进行10次旅游行业安全检查。二是妥善处理游客投诉,注重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上半年共接到12345市民服务热线旅游咨询投诉23起,受理办结23件,结案率100%。三是联合执法,查处非法经营旅行社。与工商局联合执法,下发责令备案

通知书2份,口头通知停止营业1次;对未经法定程序予以备案的旅行社予以查处。一是对现有A级景区、星级饭店进行年度复核工作。推荐__山景区申报国家4A级景区,推荐__关景区、__古道景区申报国家3A级景区;推荐__农业园、__山农业观光园申报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推荐__山景区、__古道景区申报市级旅游度假区;推荐__镇申报省级旅游强乡镇;推荐__村炒鸡店申报省级三星级农家乐;推荐鲁美达柳编工艺品中心申报省级金牌旅游购物店。二是督促全县旅行社足额完成2015年度旅行社责任险的投保工作;完成县内2家旅行社门市部备案,协助2家单位新设立旅行社办理业务许可证。加强导游人员管理,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初级、中级、高级导游员考试,做好全县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年审工作。三是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年初制定了全年培训计划,3月份举办了全县导游员(讲解员)培训,参训人数达40余人;按照省旅游局安排,协助第三批乡村旅游负责人6人办理相关手续,赴台学习乡村旅游经验;组织重点旅游扶贫村村官4人赴北戴河参加为期8天的乡村旅游培训。对各项乡村旅游专项资金自查,确保专项资金落到实处,用在实处。

举办第四届“幸福__”贺年会,协助景区开展新春文化庙会、道教祈福、“五一”水上亲子运动会等活动,为宣传全县特色旅游,聚集人气,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以“好客__ 乐而思沭”为旅游品牌宣传口号,在长深高速__出入口设置4块大型旅游广告牌,拟定了旅游形象宣传片拍摄方案,计划7月底完成拍摄。首届“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评选方案正在筹备开展,扩大影响力。鼓励旅游企业走出去,广泛参与国家、省、市举办的旅交会、旅游商品大赛和“__旅游O2O泰山会盟”活动,全面推介__重点景区。积极组织__县鑫苑柳编研究所参加由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旅游文创产品大赛暨旅游商品交流展,组织旅游休闲购物街区、金(银、铜)牌购物店、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和民间手工艺大师进行年审。配备专业网络营销人员,开通了__县旅游局官方微信和微博,完成好客__服务网__信息的补充完善,完成__旅游网的改版,并对网站进行及时维护更新。

一是继续深化开展“庸懒散”专项治理活动,将落实“八项规定”和反对“”与当前旅游工作相结合,严格公车和公务接待管理制度,转变机关作风。二是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召开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动员大会,深入开展践行“三严三实”,深化“结亲连心”活动,认真组织学习活动重要文件、讲话精神,领会目的意义,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到联系村,走访农户,入户发放了垃圾桶、联系卡、政策明白纸和问卷调查表,了解农户实际情况,认真听取意见建议。三是加强反腐倡廉教育,落实及完善“”和党员纪实工作,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抓紧抓好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

全县旅游业尽管在上半年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创建省级旅游强县目标相比,与周边县区的旅游大发展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一是旅游管理体制不顺畅。目前,旅游主管部门与各个风景旅游区管委会存在部门工作不统一、不协调,形不成合力的问题,整合部门资源力度不够,对旅游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引导。

二是旅游投入不足。主要是财政投入不足,直接影响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全面影响和制约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进程。

三是旅游产业整体水平不高,要素发展不协调。旅游企业“小、散、弱”现象仍比较突出,缺少龙头产品,旅游项目品味与档次还不高,特色不明显,缺乏市场竞争力,旅游业对相关行业的带动力不强。

四是旅游服务设施有待完善。缺少城区游客集散中心和游客咨询服务中心,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自主游和散客游的需求。旅游环境氛围还不够浓,交通主干道旅游标志标识不全面,旅游宣传牌不健全。

五是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缺乏高端创意人才和熟悉资本运作、熟悉项目管理的人才,高水平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旅游执法队伍缺乏等等。

下半年,我们将以贯彻十一届县委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为契机,紧紧围绕创建省级旅游强县这一目标,实施“山河联动、红绿促动、城乡互动”战略,打响“好客__乐而思沭”旅游品牌。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大力度推进规划实施。按照《__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各重点项目详规的要求,突出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抓好各项规划的组织实施。

(二)高质量打造精品旅游景区。按照“建设大景区、发展大旅游”的思路,加快重点景区建设。1、__关景区建设__知青村、兵营、齐鲁会盟地,完善战备司令部布展,打造集军事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于一体的“亲情__”乡村和军事项目体验区。2、__湖旅游区,依托__湖万亩渔业园,开发建设翔龙航空小镇,突出航空文化,对接__国际商贸物流城,发展休闲垂钓、养生度假和航空旅游,打造国内最具吸引力的航空小镇。3、__项目,以视察过的__乡村为名片,以“__水乡 红色__”为主题定位,建设“钢八连”纪念馆、文化院落、古民居院落、__支前纪念馆等项目。4、__古道国家湿地公园,依托现有水域生态资源和丹霞地貌资源,打造__省内第一自然河道漂流和神秘“桃花源”地。

(三)高标准配套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县城旅游集散中心,积极推动城区公交向旅游景区延伸,在县城主干道、高速公路出口、通往景区道路和旅游景区(点)统一设置中英文对照的旅游指示标识。督促景区加快提档升级,完善景区停车场、公厕、垃圾及污水处理、供电、通信、

消防、安全防护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景区吸引力。(四)全方位推动旅游业融合发展。坚持融合发展,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升旅游综合效益。一是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科学保护和开发古村落、古遗迹、古树木等资源,做好“存古、复古、创古”文章。二是与旅游商品开发相融合。深入开发花生、板栗、粉条等绿色食品和草柳编、绒绣等手工艺品,精心设计包装精美、实用大方的旅游商品,在旅游景区、商场、宾馆饭店设立集中展销区,提高__旅游商品的美誉度和经营收入。三是与乡村旅游发展相融合。我县处于__、连云港两大市场中间,市民短线休闲游潜力巨大,围绕“田园城市、诗意乡村”,积极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四是与餐饮、住宿相融合。围绕景区建设,配套能够满足游客消费需要的宾馆、饭店,特别是体现乡村特色的农家乐饭店。

篇6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0.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4-0245-02

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全国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家旅游局将1998年旅游主题定为“华夏城乡年”,2006年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2009年旅游主题为“中国生态旅游年”等等。各大旅游景点纷纷打出了“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旅游理念和口号,乡村旅游一时间成为旅游市场中的一股浪潮,席卷全国各大城市。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发展农村旅游经济、实现乡村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乡村旅游的定义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名词,目前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定义没有统一的标准。总的来说,乡村旅游是通过旅游业的推动,向传统农业延伸的尝试,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形式。目前,国内一些乡村旅游还仅仅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经营管理模式相对粗放,效率也较为低下。对乡村旅游的定义有着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在农家田园游玩,欣赏农村风景,体验农村乐趣的旅游方式;而对经营者而言,就是通过农村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与乡村文化,吸引广大游客群体来农村吃、住、玩、游、娱、购的旅游形式。广义的乡村旅游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其是指农村家庭以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及农家生活为旅游资源依托,吸引城市居民前来观光、度假以及体验的旅游活动形式。

二、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

乡村旅游不同于平常所见的旅游方式,其经营主体为农村家庭,在经营管理上相对松散自由。在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农村家庭通过自身的果园、鱼塘、牧场等农村资源来吸引城市旅游群体。相比较而言,乡村旅游呈现着以下几方面特征:

1.乡土特征鲜明。乡土特征鲜明是乡村最为明显的特征。相比较文化古迹、风景名胜,乡村旅游的载体为田园风光、乡村自然景点,因此,其所展示的为农村所特有的自然风貌,而且其将农村自然风貌与乡土文化融合在一起了。乡村旅游使得游客感受到了农村的乡土气息,体验了现代农村生活的氛围和节奏。

2.平民性明显。目前,国内旅游被诟病的一点就是费用过高,旅游群体基本上是以富裕阶层为主,而这点在乡村旅游中却不明显。尽管国内一些乡村旅游景区也是向富人开放的,但总的来说,乡村旅游的群体还是集中于都市白领和工薪阶层。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都市白领和工薪阶层受制于收入与工作的因素,其出行旅游主要是以短距离为主,而乡村旅游则是其首选。因此,乡村旅游具有大众化和平民性的特征。

3.参与体验性强。参与体验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主打牌。在名胜古迹、旅游风景区的旅游形式中,主要是以观光、欣赏为主,而乡村旅游方式则有着本质的区别。乡村旅游所开展的旅游项目就是农村生活的组成部分,游客一方面可以体验农业生产活动,参与赶牛犁地、播种栽苗、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等农事作业,体验农耕生活的辛酸劳累,同时也可参与采摘、收获、品尝等农业生产活动,让游客感受农业丰收的喜悦。

4.消费水平较低。在近年来城市物价水平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农村的消费水平则相对维持在较低的水准。乡村是以农村消费为基础的,接待者为农村家庭,旅游的内容也是以农村生活的体验的感知为主,这使得乡村旅游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在乡村旅游模式下,吃的东西是农户自产自销,住的是农家小屋,娱乐是以果园、花圃以及风景区的农村资源为主。因此,乡村旅游总体消费价格较为低廉,城市一般家庭都可以接受。

5.经营方式以家庭为主。目前很多名胜古迹的旅游发展模式是以旅游公司为主导的,通过旅游公司来经营管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日常维护。然而,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则是农村家庭,夫妻或上下两代人等直系亲属共同操持,雇佣的服务员也多是亲戚。

三、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

旅游作为绿色无污染的第三产业组成部分,其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乡村旅游所依托的是农村旅游资源,其对农村经济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在目前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第一,乡村旅游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分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目前,农村经济是三农问题的最核心问题,乡村旅游模式可以形成一整条产业价值链,通过乡村旅游延伸开其他各个产业的发展,如农渔养殖业、运输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餐饮住宿业等等。同时,乡村旅游的开展还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三农问题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乡村旅游帮助这部分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再就业。据调查显示,乡村旅游的工作人员基本上以50岁左右的农村居民为主,而且很多乡村旅游地区对工作人员都没有年龄、学历上的限制,这无疑为这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的舞台。

第二,乡村旅游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刺激了农村消费的发展。乡村旅游经营的主体为农村家庭,而且相比较其他旅游方式,乡村旅游的投资金额相对较少,成本低,收益率高,这可以有效增加农村家庭的额外收入。同时,农村家庭收入的增加则有助于刺激农村消费,配合“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政策的开展。

第三,乡村旅游改善了农村的村容村貌,有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和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农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洁的环境、文明的语言与举止在农村和农民中逐渐形成,而且游客对餐饮的卫生要求也使得农民的卫生意识不断提升,这极大地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促进了邻里和睦。

第四,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民民主和主体意识的提升,有利于现代化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毕竟是市场化的竞争活动,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就必须增强主体意识,主动适应市场,这使得农民主体意识不断得到强化。与此同时,乡村旅游和农村周边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使得农民更加注重农村集体环境的建设与发展,使得农村整体环境不断改善与提高,而且在管理上也更加民主。

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乡村旅游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关系着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目前,一些乡村旅游做得好的农村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已经逐渐和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持平,而且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日益提升。为使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第一,加强市场需求导向,做好主动营销宣传工作。主动营销是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重要渠道,其有助于乡村拓展游客,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足够的影响力,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当然,在主动营销宣传工作前,首先要明确宣传的品牌主题。对乡村旅游而言,其所强调的是城乡文化的差异,城乡文化差异是城市居民向往乡村旅游的深层次动因。因此,必须要深度挖掘乡土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位。与此同时,伴随着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未来的市场需求将呈现着多元化与多层次化的趋势发展,而且一些乡村旅游的高端市场将逐渐形成,游客除了关注健康、舒适、卫生以外,还追求品位独特、文化底蕴、个人空间。因此,在对乡村旅游进行宣传营销的过程中要从高起点、高品位着眼,对深层次的农业民俗文化的开发,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品味提升。

第二,切实解决乡村旅游目前存在的“三化”问题。所谓的“三化”问题,就是庭院的美化、居住环境的城市化以及服务的标准化。这“三化”问题是目前乡村旅游服务层面存在的弊端,因此,政府部门与经营主体要科学栽花植草,美化农家环境;同时,学习城市一些星级酒店的居住环境,改善卧室的寝具和卫生间的洗浴设施的方便、卫生、整洁程度。此外,最重要的是加强服务水平的提升和标准,做到既要有农民的质朴热情,也要有向城里看齐的标准化、规范化服务。

第三,对乡村旅游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主导和规划,目前一些乡村旅游景区的规划呈现着乱象的态势,这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埋上了一层阴影。因此,政府部门要对乡村旅游景区进行统一的规划,建立扶持乡村旅游的配套政策机制,通过对乡村旅游景区在土地、交通以及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和支持,实现乡村旅游景区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政府部门针对乡村旅游景区的多个地区,进行交通标志、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配合乡村旅游景区的发展。此外,建立农村本土特产产品的生产与物流配送机制,发展乡村旅游的农副食品行业。

第四,转变经营理念,形成乡村旅游的品牌化发展模式。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要从规模化和品牌化的角度切入,打造自身的品牌形象,提升产品服务的附加值。一是要充分认识乡村的经营理念精髓,转变经营观念,通过“农”、“家”、“乐”这三方面形成自身的经营理念。二是结合营销宣传,塑造自身的乡村旅游品牌,通过品牌化辐射各个区域,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三是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乡村旅游的品牌化经营需要服务水平的配合与支持,只有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才能促进乡村旅游的品牌化经营。

参考文献:

[1] 陈欣,马莉,董珊薇.农家乐旅游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0,(28).

[2] 罗康荣.农家乐与休闲运动产业相结合发展模式研究——以成都地区为例[J].农村经济,2011,(8).

[3] 曾建明,肖洁.略论中国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差异化战略——以农家乐为典型业态[J].改革与战略,2010,(8).

篇7

旅游行为是指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旅游季节、旅游目的和旅游方式的选择特征,以及紧密相关的旅游意识、旅游效应和旅游需求特征。影响旅游行为的因素包括:收入水平、闲暇时间、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其他条件如交通、住宿等[1]。国内对乡村旅游者旅游行为研究大多是以某个城市或区域为主而较少关注某个特定年龄层。事实上每个年龄层的的旅游行为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我国13亿人口中青年人口(18~30岁)的数量占到了总人口数的21.74%。这一部分人群作为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拥有强大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这一部分群体中大多数属于在校大学生和刚刚进入工作的社会新人。本文试图研究青年旅游者在乡村旅游中的旅游行为,从而提出一些针对青年旅游者进行乡村旅游开发的建议。

2调查方法

笔者采用调查问卷、文献研究等各种方法,抽样方式采取判断抽样、偶遇抽样为主。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14年3月1日到3月20日,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范围主要集中在重庆市主城区。一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7份,有效问卷113份,有效率94%。

3结果和讨论

3.1调查人口统计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包含年龄和性别两个基本的人口统计指标。本次调查男女比例为51.5∶48.5,从中可以得出本次调查的男女比例基本上属于合理范围,另一方面表明在青年群体中男女性别对于乡村旅游行为影响较小。由于本次调查选择青年群体因此本次调查的人群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如表1。表1年龄结构表

年龄人数/人百分比/%18-21岁2824.7822-25岁3430.0926-28岁3732.7429-30岁1412.39

3.2旅游动机

从图1中可以看出青年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的动机主要包括4个方面:减压、领略田园乡村风光、增进与朋友之间的感情、远离城市喧嚣。说明现在年轻人在工作和学习中承担着较大的压力。而乡村旅游可以使他们忘记所有的烦恼,全身心的回归一个没有没有受到工业化影响的地方,使得青年人烦躁、压抑的心境得到一次舒缓。

3.3旅游出行距离

多数青年人的出行距离不超过300km,31%的青年旅游者选择100km以内的出行距离;33%的青年旅游者选择100~200km的出行距离;29%的青年旅游者选择200~300km的出行距离;只有7%的青年旅游者选择300km以上的旅游距离。因此可以看出多数的青年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时候偏好选择中短距离的旅游景点为主(图2)。

3.4出游方式

50%的青年旅游者选择自助旅行;虽然青年旅游者的经济实力较为薄弱但是在调查中有32%的青年旅游者选择自驾游,他们其中有车一族可能少之又少,但是这么大比例的青年旅游者选择自驾游也表明对于拥有私家汽车的一种向往与追求。24%青年旅游者选择情侣出行也符合青年人注重浪漫的特性。仅7%的人选择随团旅行,这也表明青年旅游者并不喜欢受到束缚,喜欢自由,随心所欲。

3.5预计花费

青年人在乡村旅游的花费方面可以看到与其他类型的旅游存在相似性,如图3所示,青年人在花费金额上200~300元占了53%,100~200元占了35%,因此青年人在对于金钱方面的敏感也体现在乡村旅游活动中。而400元以上也只有2%说明青年人对于乡村旅游中过多的花费感到不值得。

4对策与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年旅游者将成为旅游业新的市场主导消费者。因此在开发乡村旅游的时候不能把他们笼统的归为一般旅游者;应该根据他们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4.1打造吸引本地青年旅游者的乡村旅游项目

从调查来看参加乡村旅游的青年旅游者大多数是选择附近的景点,对于各个乡村旅游景区来说主要的客源还是来自于本地市场。因此,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应该着重开发具有主题性、参与性、教育性的旅游产品,这样的旅游产品既可以让年轻人在旅游中体验生活、体验自然,同时又能够增加他们的视野,拓展知识面[2]。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展示、农业科普游、农业职业体验等一系列专题旅游项目,可以让青年人体验农业劳动的艰辛,也体会农家生活的乐趣,了解我国农村的现状。

4.2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

住宿和交通一直在旅游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在住宿方面青年人通常会选择一些廉价旅馆,但是这些旅馆价格相对便宜的同时卫生状况、治安状况却让人感到担心,乡村旅游中的一些农家旅馆往往就存在这些问题[5]。因此景区应该配套兴建一些干净、卫生的青年旅馆,也可以建设一片帐篷宿营地等。交通方面青年旅游者多数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因此景区应该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增加公交的班次,合理规划线路[6]。调查中发现很多青年人有自驾出游的计划,应该对于景区的路牌、红绿灯等设施加以完善。

4.3合理的旅游商品定价

青年旅游者消费能力相比较于中年旅游者有所不足,他们对于商品的价格更加的敏感。青年人在选择出游时价格往往成为他们最为考虑的一个因素。因此,在制定旅游商品价格时候可以针对年轻人推出特定的优惠措施,采取灵活的价格方法,发挥价格的调控作用,在国家法定假日给予价格优惠。

4.4创新营销手段,营造良好口碑

青年的一代是伴随着网络的兴起而成长的,在他们的生活中网络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因此乡村旅游景区应该充分的利用网络营销的方式[5]。利用在青年人中广泛使用的社交软件例如QQ、微博、论坛等。使得年轻人了解乡村旅游景区,尤其是乡村旅游网站建设,网站应该涵盖关于乡村旅游景点的各种信息,也可以同时在网站上增加预定、互动交流等内容[6]。塑造景区的良好的口碑,口口相传的好口碑才能真正的吸引消费者。打造一批知名度与影响力都较好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展示乡村旅游的品牌形象[7]。

篇8

关键词:旅游业;宁德;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2

旅游业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朝阳产业。宁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独特依山面海的地理条件和清新自然的生态环境,旅游业发展条件优越。2014年,宁德市旅游总收入快速增长,但总体规模偏小,占全市GDP的比重为9.3%,低于全省11.3%的平均比重水平,宁德市旅游业发展仍有上升的空间。宁德应抓住时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力促旅游产业因时应势发展。本文针对宁德旅游业发展情况和短板进行分析,并为宁德旅游业做大做强做深提出若干建议。

一、闽东旅游业发展情况

(一)主要指标增势良好

2014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601.03万人次,同比增长18.7%,增幅位列全省第三;实现旅游总收入127.49亿元,同比增长22.5%,增幅位列全省第二。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598.74万人次,同比增长18.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6.76亿元,同比增长22.6%。接待入境旅游人数2.30万人次,同比增长22.7%;实现旅游外汇收入0.12亿美元,同比增长19.6%。预计2015年度全市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将达到1833万人次,增长14.5%,旅游总收入将达到152亿元,增长19.5%。

(二)景区建设持续推进

推进2个集散中心建设,福鼎市旅游集散中心完成主体工程进入装修阶段,古田县旅游集散中心投入试运营;建设99个旅游厕所(新建83座,改扩建16座),计划总投资2792.1万元,已于12月中旬全面完工。推进9条最后一公里旅游公路建设,列入省里“最后一公里”建设计划的2条公路中,蕉城飞鸾互通口至七斗尾桥公路已于7月动工,计划年内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福鼎杜家至霞浦龙亭公路已全面完工通车;开通了福安白云山景区直通车、福鼎动车站至太姥山景区旅游专线,完善了高速公路八尺门等旅游交通标识;推进了鸳鸯草场等8个露营地、太姥山旅游餐饮购物街等7条特色街区建设。

(三)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各县(市、区)掀起了“百镇千村”创建工作热潮,与市住建等部门联合推进了美丽乡村一日游线路建设,推进福安穆云乡等3个乡镇创建旅游休闲集镇、屏南县棠口乡T头村等15个村创建乡村旅游特色村工作;其中古田县以“两增收一美丽”为目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扶贫要求,采取“一月一现场会”的形式,建设1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今年以来,福鼎赤溪村等6个村获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福安天湖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获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蕉城绿友生态农庄等一批企业获得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称号,福鼎赤溪村获得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特色民俗村称号。

(四)旅游文化节成功举办

2015年成功举办第五届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各县结合当地习俗,举办陈婧姑文化旅游节、第三届中国・柘荣马仙信俗文化旅游节、“三月三”畲族文化节、“桃花节”“杨梅节”“芋王节”等节庆活动;以及“清新福建骑游八闽”福安白云山杯国际自行车公开赛、第二届霍童溪山地自行车赛等体育赛事。

二、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短板

(一)旅游业处于竞争劣势

从主要指标上看,2014年度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1601.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7.49亿元,两项主要指标均排名全省末尾,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占全省的6.8%和4.7%,而旅游产业成熟发达的厦门,2014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均占全省近1/3。宁德旅游业总体规模相对较小,旅游业主要指标总量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配套产业发展滞后

一个产业短板将制约旅游业整体的发展。例如,屏南县拥有国家级5A景区白水洋・鸳鸯溪景区,虽今年来游客逐年增加,但由于开发较晚,“吃、住、娱、购”等相关产业较为薄弱,双溪镇作为景区依托乡镇,整个乡镇各类宾馆的床位总数不足500张,不少游客在白水洋游玩后,选择乘车到蕉城、福安等地住宿。柘荣是马仙文化的发祥地,每年的“迎仙”信俗活动,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马仙信众参与,但柘荣没有形成一批能够生产体现马仙健康平安内涵和柘荣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保健食品等旅游商品的企业。配套产业发展的滞后制约了当地的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文化资源开发不足

一是文化旅游产品欠缺。太姥山岳风景区已达到5A级景区标准,但文化内涵挖掘不足,仅限于观光型的初级产品。如太姥山潋城村拥有唐朝灵峰古刹、宋朝朱熹讲学遗址石湖书院和明朝抗倭古城堡等旅游资源,但还处于初步开发的阶段,知名度不高。二是文化产业发展滞后。高附加值和高回报的品牌文化产品难于批量涌现。全市形成一定竞争力的只有部分工艺美术业,如福安、蕉城传统畲族金银饰品珍华堂、盈盛号,福鼎盈浩工艺等企业,但更多的工艺美术行业,如古田油画、根雕工艺等行业未能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对旅游业促进作用有限。

(四)游客来源地覆盖面局限

向莆、厦深、京福铁路的开通,使宁德的旅游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也激活了宁德的旅游市场,但目前宁德游客来源地主要集中在本地、福州、泉州、厦门和浙江等单一的周边地区,境外游客更是少之甚少,旅游景区知名度较低,游客市场仍未全面打开。

三、对策和建议

(一)推进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结合宁德市旅游工作实际,重新梳理、筛选、包装、整合一批旅游项目,推进旅游景区建设项目,推进旅游景区品牌打造,并力争国家、省对宁德市旅游项目政策、资金的支持。完善景区配套设施,优先建设与旅游密切相关的国家公路网及景区交通设施,加快航道整治和旅游码头建设,构建旅游景区、景点的旅游快速通道。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呼叫中心、公共厕所、停车场、公共电话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自驾车营地、汽车旅馆等自助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清新指数检测系统,引导游客生态出游、绿色消费,提升“清新福建”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二)壮大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

一是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推动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品产业化,建设生产销售基地和中心,开拓文化市场。引进高新技术创新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大型游乐园、影视娱乐等新兴产业。二是加大投资力度。加大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园区,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一批有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入驻。鼓励民间资本在旅游、宗教、民俗等文化资源上的投资。三是充分利用畲族文化、宗教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的知名度,积极开发、培植、打造一批具有闽东特色的旅游精品,培育一批具有闽东特色的高知名度品牌。同时扶持一批已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能力的文化产业集团。

(三)加强宣传力度,开拓客源市场

一是采取“联合推介、捆绑宣传”的方式,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旅游宣传。利用电视、报纸、动车、网络等媒介进行全面宣传,尤其是要利用动车客流量大、纵横地域广的特点,在厦深、向莆、京福等铁路段列车上投放视频、广播、杂志等宣传广告,以拓展市场空间。二是创新宣传方式,多层推进“知名度”,开展网络营销、事件营销、活动营销,利用微博、微信和微电影等新兴网络平台和方式宣传宁德旅游;开展旅游标识征集活动,支持民间办好传统文化活动,扩大影响力。三是精确投向目标客源市场,巩固省内和江浙周边市场,拓展珠三角、中原、西部、华北客源市场,开拓港澳台、东亚和欧美境外市场,实现我市旅游市场从单一的周边市场向多元化市场转变。

(四)促进文化体育等新型旅游发展

推动文化元素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制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各种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博物馆和纪念馆等人文资源;深度挖掘畲族文化、民间信俗文化、茶文化和滩涂摄影文化等文化资源;努力实现一批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将网络动漫等概念引入旅游,打造创意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开发各类文化旅游产品,不断提升景区品位和魅力。要大力发展体育休闲旅游,充分利用山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推进以山水休闲为特色的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建设,打造出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独具优势和特色的山水运动旅游景区。同时,大力推进旅游与农业、海洋、林业、水利、工业、商业、地质、环保、金融、医疗等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元衡.沿海旅游目的地成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成克武,周晓芳,李建阳.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的比较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2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