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0 10:35:5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财务会计实操课程,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0 引言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才人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人才。这就需要课程应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随着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实施,虽然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如教学目标和理念相对落后、教材内容滞后、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考核评价设置不合理等,与人才培养目标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高职财务会计学科教育必须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提出的要求,跟上时代步伐。
1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1 教学思路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符
1.1.1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理念滞后,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随着全球化深入推进,快速发展的企业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更加倾向于聘用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人才。也就是说,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不仅仅强调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更需要他们拥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出色的领导决策力以及创新能力。然而目前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普遍还停留在以专业技能训练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上,忽视了对学生其它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需求想脱节,不能满足企业需要,使得学生走上岗位后容易出现“水土不服”。
1.1.2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缺乏清晰性,无法适应高职教育需要
我国现行教育目标要求应保证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双导向教学。但在实际运行中,许多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设计中仍存在“大一统”的问题,没有凸显本院校的专业特色,尤其是老师偏向于把教学重心仅仅放在知识的培养上,这种笼统的教学目标容易忽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决策力、分析力和应变力等其他素质的培养。
1.2 教材呆版内容滞后。不能满足新时期教学需要
1.2.1 教材呆板,与新的教学理念不相适应
调查发现,不少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所选取的教材无法与财务会计专业的最新发展相接轨。有的教材内容落后陈旧、理论过多或晦涩难懂,无法与专业技能的培养相对应;有的教材则案例过于抽象,无法与实际业务相联系;有的教材内容更新严重滞后,无法体现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和内涵;甚至有些教材内容逻辑性较差,调理不清晰,内容生硬枯燥。与此同时,有些高职院校的老师授课过程中只是按传统的授教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单方面给学生灌输知识,没有很好的和学生进行相应的互动与交流,无法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1.2.2 教材内容滞后,无法体现新准则的最新变化
一般来说,自编的教材内容都能进行及时更新,能适应教学需要,更具有教学特色,同时又能更好体现新会计准则的变化。但非自编的教材,往往内容相对滞后,当会计准则出现变化时无法及时进行更新,且可能存在教学内容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容易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好的影响。
1.3 重理论轻实践。实践环节不足且流于形式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性较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要求重视加强对学生的相关专业技能进行培养外,更强调要加强培训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了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许多院校在教学中普遍采用“先理论一后实践”的传统授教方法,此种教学模式容易产生一些普遍性的教学问题。
1.3.1 实践课安排不系统缺乏合理性,质量不高且学时比重较低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学科教学中一般都会开设实践课程,如《会计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等实操课,但此类课程大部分上课形式都是教师讲授业务分录,然后学生就根据分录自己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各类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但在课堂学习中,很多学生往往是还没经过认真思考就照抄凭证和报表上的数字以应付课程作业,因此无法达到教学目的。
1.3.2 实践教学环境不理想,实训实习流于形式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都大规模建立了一些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基地,但许多班级人数都在50-60左右,学生人数较多,而会计实训室设备仍旧有限,电算化等实训教学软件不足,往往导致无法安排全部学生充分有效的参加实训学习。另外,高职院校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企业出于商业机密保密的考虑,一般只愿意让到企业实习的学生粗略的做一些诸如了解组织环境、观看组织生产流程、翻看过期账簿等杂务性工作,学生很少能够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核心环节,结果导致顶岗实习基本是在“走过场”,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技能没能理论结合实践得到很好的锻炼,实习成效不高。
1.4 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不高
财务会计是专业与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课程的特点决定着教师在授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求财务会计老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性专业素质,不仅要求教师熟悉本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求应具备本专业所需的实际操作技能,熟悉企业生产一线工作,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且具备从事会计行业所需的职业资格。但目前,我国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仍然较低,存在老师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经验不足甚至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部分老师是直接从学校一毕业就进入到高校教书),这使得课堂教学往往变成纸上谈兵,老师只传授理论知识而很少能够结合实践经验进行授课,致使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1.5 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
现有的很多财务会计课程考核都是以笔试为主,且期末笔试成绩所占比重较大,平时成绩和实训成绩所占比重偏低。此种教学考核评价方法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不利于调动学生平时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容易造成学生平时偷懒和不注重课程学习中的实训操作,而只在期末临时抱佛脚的复习,这一考核评价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进对策和建议
2.1 创新财务会计教学方法和理念。制定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
财务会计教学方法和理念应转变为以职业素质为向导,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财务会计的专业性、实践性等特点对课程进行开发和设计,在课程教学中要凸显高职财务会计特色,除了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财务会计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更要着重培养学生其它方面的技能,如职业素养、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意识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等,使得各种技能能够均衡发展,成为高素质的财会人员。
2.2 更新教材并加强应用型教材的建设。优化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应加强应用型教材的建设,并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使得授课内容能适应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同时,教师在授课中,除了运用传统的讲授法之外,可以借助其它各种更形象生动的授课方式,如在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模拟企业实际经济业务进行教学等。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将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能使得学生更易于理解所学知识理论,使得教学效果有所改善。另外,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与财务会计课相匹配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在资源库中放入如精品课、教学大纲、课件、案例与习题库、测试练习题等内容以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这能更好的满足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能让学生不仅能在课堂学习,而且能在网络资源学习相关的配套内容,这为学生课内与课外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2.3 理顺理论和实践关系,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首先,高职院校需要适当加大与完善会计仿真实训室的建设,使得财务会计教学能真正做到集“教、学、练”为一体,这种虚拟会计情境教学模式将有助于提高财会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使得他们毕业之后即能上岗,从学校顺利过渡到企业中去。其次,由于校内实训室受客观原因等条件所限,仍旧无法完全满足财务会计专业实操性学习的要求。因此,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新教学模式,完善和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规范校外实训基地运作流程,完善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要能让学生在实习中能真正学到东西,而不是“走过场”,要真正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实操能力以及其它相关的一些软技能。
2.4 提高高职专业教师素养。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师资队伍是保证高职财务会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强完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外部引进、学校内部培训等方式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团队。其次,应加强对骨干教师、学科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优化教师梯队。另外,高职院校应在条件允许下,多安排财会老师到企业中锻炼,提高教师队伍的实际操作能力,丰富其实践经验,从而使让老师们能够把企业经验带到课堂上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 总结
目前国内的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应该明确素质和创造性教育,强化对专业的内涵建设,遵循“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对财务会计课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加强对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教师实践经验、完善课程考核体系,以更好的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提出的要求,跟上时代步伐。
关键词:工作岗位;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2
一、财务会计的传统教学的现状
本科财务会计教学通常采取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依照教材顺序,采取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老师滔滔不绝,扮演着主导的角色,学生扮演着听众,默默无言,处于被动的地位。课堂枯燥、沉闷,师生之间严重缺乏互动及双向交流,教学效果比较差,学生无论是理论还是实操知识都掌握不扎实,达不到教学目的。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对300名不同年级的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同学认为目前的教学方法不合理,他们认为该课程理论知识过多,实训知识过少,课后习题较少,互动较少,学习效果较差等等。他们提出老师在授课中应理论联系实际,分组教学,加强课堂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对该课程的知识掌握,并且希望在学习财务会计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结合会计实操的知识(四年级的希望结合会计电算化,三年级的同学希望结合手工账)。
目前对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它不同于学术型人才,与其相比,他们具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能较快的适应岗位的需求,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这就需要培养“两条腿”走路的人才,即理论跟技能一起走,才能走的更远。对于传统的单一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当前岗位的需要。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基于工作岗位的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的构建
财务会计的理论教学,其教学内容的安排是以“会计要素”为主线,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顺序进行按部就班的讲解,因此会出现同一笔业务被分解到多了章节的现象。比如采购原材料的业务,其会计核算会涉及到资产、负债、成本核算等多了章节的内容。这样使学生对企业实际会计工作感觉比较乱,比较抽象,缺乏整体把握。财务会计的实操学习即财务会计综合案例,其教学内容的安排以“会计工作岗位”为主线,将企业会计工作分为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材料物资核算岗位、固定资产(含无形资产)核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收入和利润核算岗位、资金核算岗位、总账报表和稽核岗位以、会计主管等岗位,然后对各个岗位分别进行仿真实训学习。从表面上看,两门课程的关联度好像不大,但是实质上这两门课程的所授知识点是相同的。鉴于目前传统教学的现状,学生对实训学习的强烈需求,加之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就业的需要。建议可以将两门课程进行整合,以“会计工作岗位”主线,对于每个岗位进行会计实训的同时将财务会计的知识融入其中。以下是基于会计工作岗位的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的构建:
1.基于会计工作岗位的教学方法
基于工作岗位的教学方法是指将会计工作岗位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处于假设的既定环境下的工作岗位,首先提出相应岗位的工作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的意思,来完成该项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参与了实践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处于主导地位,而且是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取了极大的满足和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以工作岗位为主的教学方法,充分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进一步使学生学以致用,更好的适应社会工作的需求。
2.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
企业会计工作岗位设置与企业自身的规模大小、业务量大小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大中型企业,由于其规模比较大,业务量繁多,其会计岗位设置更为细化,更为具体化,其设置为: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材料物资核算岗位、固定资产(含无形资产)核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收入和利润核算岗位、资金核算岗位、总账报表和稽核岗位以、会计主管等岗位。而一般小型企业因规模比较小,业务量较少,其会计岗位设置就适当合并了,仅设置出纳岗位、总账报表和明细账核算等会计岗位。
3.基于工作岗位的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的构建
(1)创设教学情境
①分组教学,组建公司(假定全班60名同学)
首先,将全班学生60名同学分为6个大组,每组10名同学。
其次,以组为单位筹建自己的企业,企业类型为大中型工业企业,确定企业的经营范围以及产品的工艺流程等。
最后,根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等相关财经法规制定本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
②设置企业会计工作岗位
由于该企业类型为大中型工业企业,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将更为具体,设置为:财务处长1名,会计主管1名,出纳1名,往来会计1名、材料物资会计1名、固定资产(含无形资产)会计1名、、成本费用会计1名、资金核算会计1名、工资核算会计1名、总账会计1名,并制定出相应的岗位职责。
进行岗位竞聘,然后挂牌上岗。
③财务处长进行述职演说。
(2)确定问题,下发教学任务
在以上创设的教学情境下,准备好6套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教学任务,即模拟企业实际运营的资料,制定相应的岗位实训资料。以此作为学生学习的中心内容,将其分别下发给6个大组,让他们每组面临需要解决的一些工作的实际问题。其目的是通过此实训的配合学习,加强学生对财务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对财务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财务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将财务会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财务会计的兴趣,动手能力等,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3)教学实施(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不是在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该教学过程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全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听众”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运用此方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比如固定资产岗位的核算,该岗位的核算所涉及的财务会计中的理论知识主要是固定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的新增、减少。在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首先:对固定资产岗位的职责进行介绍,指该岗位的职责主要是对固定资产日常业务的处理以及进行卡片式管理;其次:将教学任务中涉及固定资产岗位的一些相关经济业务以及原始单据整理出来,将这些小任务先分发给学生,先让学生试着去思考,然后提出问题;再次:老师根据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将其理论知识的学习分为三大方面,一是固定资产的增加(包括外购的固定资产,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经营租赁以及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二是固定资产减少(包括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或毁损的处理,投资转出固定资产,捐赠转出固定资产);三是固定资产清查处理和期末计价(包括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处理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最后:重点进行固定资产岗位的仿真实训练习,认识原始单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总账以及明细账。通过固定资产的实训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固定资产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具备了从事固定资产岗位的会计职业技能。
其他岗位也按照固定资产岗位的教学进行实施,学生通过此教学方法的学习,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不仅掌握了财务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具备了从事会计工作的职业技能。
(4)成果展示(课程考核)
该课程传统考核方式是期末采取闭卷的卷面考试,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不听课,到期末考试时突击几天,一味背书,可能也可以通过考试,但是就知识点掌握程度却是一知半解,考试结束后就什么都不会了。
所以,该课程考核方案的改革要摒弃传统闭卷考核的弊端,其设计遵循过程考核,综合评价的原则,平时成绩50%,期末卷面成绩50%。平时成绩由考勤、课堂表现以及实训成果三大部分构成,分别占平时成绩20%、30%、50%。其中每项成绩的考核分为两部分:一是小组的财务处长以及财务主管对该小组成员的考勤、课堂表现、实训成果进行考核,占该项成绩的40%。二是老师对整组表现进行考核,占该项成绩的60%。
期末进行闭卷考核,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其考核内容主要是针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其难易程度要分章节控制好,突出重点难点。
三、改革中面临的困难以及存在的问题
1.面临的困难
①学时问题
大部分高校财务会计的理论教学分为了两个学期,而财务综合案例的学习也分了两次(大二上学期,大四上学期)。建议将财务综合案例的学习缩短为一学期,或者相应的学时进行缩减,然后将岗位实训穿插于财务会计的理论教学中,分为两个学期学习,适当增加学时。
②教学班级人数
由于该课程改革后,课堂比较开放,灵活度比较大,对于老师整体把控是有一定的困难;加之分岗位教学,每个学生要参与其中,所以建议教学班级人数不能太多,不宜超过60人。
③岗位教学任务的设计
在组织每次课时都要思考:讲授环节的时间够不够,可不可以少讲;学生实操的时间够不够,影响学生实操的因素会有哪些?学生学之后是否能够达到相应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怎样做才能更好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学”施教制定相应的岗位任务书。
2.存在的问题
基于工作岗位的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突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改进:
①课堂管理
此种方法的教学属于开放式的教学,课堂整体比较活跃,但这一“放”就不好“收”。
导致个别学生不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经常去干扰别人,影响课堂秩序。这种情况下尽量从行动上约束他们,分配好教学任务,使学生都“忙”起来。
②教学进度
由于每个学生层次水平不一样,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速度也不一样。有的组提前完成,有的组可能草草“收兵”,所以在教学进度的整体把握上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既能保证大家都能学习效果,又不影响进度。
③学生考核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对一的教学,强调“单打独斗”,学生表现很容易考核。但是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可能个别学生滥竽充数、浑水摸鱼,给老师的公正考核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要严格规范考核制度,实行财务处长、会计主管、老师三方综合考核的机制。
四、小结
综上所述,基于工作岗位的教学方法打破原来传统的财务会计的教学形式,将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融入课堂的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组,成立自己的公司,根据财务核算岗位,设立不同的角色,比如:出纳、材料会计、往来会计、资产会计等,下达岗位核算的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互相协作的精神,增强了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青,刘军.现代企业会计模拟实验教程[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13.
[关键词] 高职院 教师专业技能 学生 竞争力
当前高职院校的财经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较差、素质较低等种种问题,高职院校教师财务会计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存所欠缺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2000年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毕业生一系列原则意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将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确定为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高等职院应该着力提高财务会计教师技能实训的教学水平,切实增强学校所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竞争力。
一、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教师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的一些现状
本文所探讨的问题对事不对人,是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中工作不到位所致,与教师个人无关。
1.近年有一全省的会计技能考试(被称为小高考的全省统考)的考官(教师)培训班结束考试中,有几个位高职院校派出的财务会计专业教师考官(据说均为高级职称),居然在全场三个小时的考试都不能完成技能实操考试,连最简单的会计凭证归类沾贴装订都没操作完成及记账凭证汇总不平衡等等。省招生考试中心的领导说,你们所谓的财务会计专业教师加考官自己都不懂,那平时所教出来的学生水平如何就可想而知了。后由于同校另一位教师请求考试中心领导网开一面,允许帮助做实操汇总及特许延迟1小时才勉勉强强完成。
2.有一位老师曾为此表示无奈。前年有几位会计专业高校财经讲师在指导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操实训时,从学校的会计部门借来会计凭证装订机,但在几十个学生面前却束手无策,弄了半天,汗流浃背,也搞不清楚三角式的会计记账凭证封面是如何将记账凭单装订成又结实又整齐有序的一本账册,但就是宁愿在学生面前丢脸也不肯向在场的这位同行老师请教,是这位老师实在于心不忍看热闹,主动站出来说让他来试一试,并且当众很快就装订出一本本结实整齐的记账凭证。这时全场学生掌声齐呜。
3.很多同行教师曾多次见到一些年轻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教师给学生上课时只拿一本教材,别的连一张教案纸、一支笔都不带,后来一了解才知道他们每次上课都一本书,照本宣科,几乎没有任何的参考资料。
4.有学生反映,在《外贸会计》的出口产品退税与成本计算与实操实训中,将一些错误的核算方法教授给学生,在核算商品费用定额时,按含值税的购进价格计算,并作为该课程的考试题目,使一些毕业生到社会工作中运用时被税务部门批评为少计利润以少缴交所得税,同时也受到老板的责骂。
如有一技能训练的资料:我国某外贸公司出售一批货物至日本,出口总价为12万美元CIFC6横滨,其中中国口岸到横滨的运费和保险费占11%,这批货物的国内购进总价格为人民币819000元(含税价),该外贸公司的费用定额率为6%,增值税率为17%,退税率为9%,结汇时外汇买入价为1美元折合人民币8.30元。要求分析:试算这笔出易我方是否盈利,利润额为多少?
计算商品总费用定额时,财会老师是这样错误地教授给学生的:819000×6%=49140元。
正确的计算应该是:商品总费用定额=819000/(1+17%)×6%=700000×6%=42000(元)。仅这笔账的错误计算就少计利润7140元,最终导致少计缴所得税2356.2元〖7140×33%=(当时税率为33%)〗。毕业生工作后按照这种错误的教授方法计算当然会被税局批评以及老板责骂了。这样学生社会工作的竞争能力就会大打折扣了。其社会影响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5.有一位已任教多年的财经讲师在上课时碰到学生提出问题:商品流通费用率如何计算,该老师不懂。课后点名问了几位会计老师也无人知道,当时在场教师就有一位曾经在商品流通企业担任多年会计工作,但就是因为看不起对方而宁愿大家都不懂,也不问这位教师。
6.有的财会专业教师,在《会计实务》课程的“银行存款转账结算方法”章节的授课时,并不知道转账支票的结算方式,由于现代的交通及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已经不是以前所谓的“只能用于同城范围内结算”了,而是可以在不同城市但同一票据交换区域内进行转帐结算,比如一个省的大部分甚至是全省的城市都可以使用转帐支票结算。但是我们不少的财会专业教师根本就不知道,还是按照原来的“只能用于同城范围内结算”这一不符合现实情况的说法教授给学生。使得不少学生工作后曾经多次提问,为何这些问题会计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运用不一样,使学生受到了工作单位的师傅们批评,说是在学校没学好。
7.有些“多师”型高职教师也时常张冠李戴,讲错课程内容。如企业退休人员经费放在营业外支出核算、销售费用包括了销售部门的业务招待费等等。因为连年学生对老师的综合评教分数比较低,后来就采取了在期末闭卷考试之前先出六、七道复习题,期未考试卷就选择其中的五道题进行考试的方法,以获得学生“较好的”评价。有些会计师或财务会计负责人在教授学生工资核算的实操实训时,就是简单的如何按承包经营完成利润总额计算奖励工资都讲授错误,在有人提出正确的算法后仍然坚持己见,至今未改。还有发生一些常见的错账也都无法查清等等。
二、着力提高高等职院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
提高高等职院财会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也许这些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在我们的身边还常有类似上述的问题发生,我们就有必要再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作为高等职院的财会专业课教师,最主要的是要将和本专业的社会实际职业工作的最实用的知识与技能教授给学生。
1.切实加强财务会计教师的岗位专业知识继续教育的力度
教育主管部门及高等职院要真正地重视教师的岗位专业知识继续教育工作,加强财务会计教师的岗位专业知识继续教育的力度,以解决财务会计教师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知识滞后的现象。现在的社会人们大都重视大学的第一学历教育,而不重视大学毕业工作以后的继续教育,特别是财经类专业知识的继续再教育,使不少的人捧着在很多年前拿到的毕业文凭而高枕无忧。其实这些以前所学到的知识不少早就已经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技术进步与发展而变得不够适时与不大实用。只有在职称评定时有接受继续教育的要求,但没有严格的知识深度及范围与时限要求,如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等,使得有些人老是拿着十年甚至是几十年前的本科毕业证或三、四门多年前的所谓硕士课程的结业证书就引以为荣而满足于此了:我也是本科毕业了,我也读了研究生呢……。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职院应制定有严格并详细的教师队伍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比如财经讲师应于近三年学习进修所承担的授课教学工作的四至六门同类硕士研究生课程;副教授应于近三年学习进修所承担授课的六至八门同类硕士研究生课程或四至六门同类博士研究生课程;教授应于近三年学习进修所承担授课的六至八门同类博士研究生课程规定等等。不达到继续教育的规定的教师应该不给晋升职称与参加评优及享受同等奖金待遇等等。
2.扎实地抓好高等职院的“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是提高高等职院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的关键。以上所列举的体现教师本身专业技能的一些事实,实际上并不是让人们难以解决的专业问题,而只是简单的财会专业教师实训技能不清的具体情况,这大都是我国大学因为一些教师只是从大学到大学,从书本到书本教学所带来的弊端。
(1)“双师型”教师。目前大家对高职教师以“双师型”为培养目标已经达成共识,但对“什么是‘双师型’的高职师资”的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专家学者对此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下有“双职称”之说,即要求“双师型”教师既具有讲师的职称,又具有工程师的职称;还有“双证”之说,即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还有“双能(双素质)”之说等等。由于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实质性培养工作。本文认为“双证”或“双职称”等即“双师型”的说法不够贴切,因为若将“双证”或“双职称”等即定义为“双师型”,那么有三本或更多的证书及有三个或更多职称的就是“三师型”、“多师型”吗,这显然不妥,不符合高职院校教师及培养学生的特征。笔者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或说明,以利于该项工作的扎实开展。
(2)着力于高等职院“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着力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已经成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的首要任务。
①高职院校自行培养“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学校任教亦即从书本到书本缺乏实践与实际工厂公司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的教师占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需要自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任务还非常繁重。主要有如下几个途径:
学校企业培养相结合。每个学期,高等职院都应该组织财务会计专业课教师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到工厂、公司等企业学习或交流,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人员请教。带领学生下工厂、公司实习和实践。使教师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最新的科技动态和管理方法,以便适时地将反映新的技术、新方法、新的经济、政策法规等融入到财务会计教学之中。
直接培养新的“双师型”教师。高等职院凡是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招收进学校担任财务会计专业教师的新人,比如硕士研究生,都要让他们首先到相关的工厂、公司的财务会计核算管理岗位的第一线参加实际工作一年时间以后,才能接受其回学校给财经类学生授课。
安排非“双师型”教师进修培训。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提出的条件中“……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验实训活动”的规定,高职院校每个学期也都应该安排一些财务会计教师到教育部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基地进行专门学习,使之转变成为真正合格的“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
②高职院校可以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引进。“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高等职院还可以从相关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岗位企引进“双师型”教师。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岗位调进“双师型”教师。这里强调的是工作单位的调动,就是脱离企业到高校任教。高等职院应该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将有志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既有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比较扎实财务会计实理论基础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工作调动,将他们调到学校担任专业教师,充实“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队伍。
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岗位聘请“双师型”教师。这里强调的是聘请,就是不脱离企事业的工作岗位到高校任教。高等职院还可以将企事业单位中那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比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管理人员聘请到学校担任财务会计专业课教师。这类教师平时工作主要在原企事业的财务会计岗位,只是学校安排有财务会计专业课程授课任务时候才到学校上课。
3.高等职院财会教师应致力于提高自身的财会技能实践教学水平增强所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竞争力
高等职院的专业教师除了上述所探讨的社会和高校要给教师提供的环境与条件之外,更多的还是要靠教师本身自觉不懈地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时间努力学习与提高自我。
(1)高职院校财会教师应该敢于实践创新以避免从大学到大学与及从书本到书本教学。不少的高等职院财会专业课程教师本来大学所学的就不是财会专业,只是一些经济类专业转“行”任财会专业课程教师,在大学里充其量就学过会计学原理等一两门会计的课程,且大多还因为不是本专业课而学得不怎么样,再加上根本就没有财会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担任财会专业课程教师也就只能是教科书怎么写就怎么教给学生;另外还有些虽然在大学时是多学了几门财会课程,但是也是从大学到大学担任财会专业课教师,也没有社会实际的财会工作经验,往往就会有些这样的现象,原来老师教授给我什么样的知识、是怎么样教授的,我也就怎么样教给我现在的学生。这样就会使我们培养的财会专业学生的知识及实际工作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财会专业教师必须要虚心好学,与时俱进,不满足于从大学毕业时的一些知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两个假期时间,自学和参加一些财会专业知识研究生课程学习培训,不断地吸收更新的财会知识与信息,开拓创新教学方法,改进呆板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学习到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知识,使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工作竞争力。
(2)高等职院财会教师要尽量利用课余时间到社会工厂公司企业学习实践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以上所列举的一些例子中,你都知道向学校财会部门借用会计凭证装订机,而且也明明知道自己不会操作及装订凭证,你就应该在借用装订机的同时,放下面子请教一下相关的财会人员,就不至于在学生面前发生“教师本身都不会操作而何以教学生”的事情了吧;其余的问题的发生也大多如此。但是这又确确实实地发生在高等职院的“双师型”甚至是“多师型”而且都是中高级技术职称的财经类骨干教师中的事情,而且有些问题还贻患不小,甚至会让人们有那么点“误人子弟”之感呢!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财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了! 这些事情归根结底,是我们财会教师的自身学术水平与实训实操技能还有所欠缺。所以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财会教师应该尽量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常常自行联系到社会当中的一些工厂、公司、商场、银行等企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核算第一线去学习财会实践技能,不断地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水平,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以强所培养学生的社会就业及工作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根据发放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调查问卷,发放问卷277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学生反馈的相关情况如下:
1.1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
38.27%的学生因为对该课程感兴趣而认为该课程很重要,61.37%的学生因为该门课程居于专业核心课地位而认为该课程很重要。
1.2对课程开设时间和教学时间分析
66.34%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应该从大二上学期开课,并且86.64%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应该花两个学期教学。
1.3对教学班级的大班教学设置分析
35.02%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影响,应该调整为小班教学,46.93%有点影响,希望能缩小一点。
1.4对目前我系的中财教学方式的看法
64.98%的同学认为是传统式,43.68%的同学认为是理论跟实操相结合,17.69%的同学认为是情景模拟教学,53.79%的同学认为是注重练习和案例分析,对于理想的中财教学方式,89.53%的同学认为是理论跟实操相结合,74.37%的同学认为是情景模拟教学,76.17%认为是注重练习和案例分析。
1.5学习本课程应该具备怎样的知识目标
67.51%的同学认为学习目标是填制、审核会计凭证,81.23%同学认为学习目标是登记会计账簿,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92.06%的同学认为学习目标是具备会计整体思维和报表信息的解读能力。
1.6本课程的学习效果
20.58%的同学认为学习效果较好,56.68%的同学认为学习效果一般,对于没有学好的原因,72.2%的同学认为自己没认真学,45.13%的同学认为是基础不好。
1.7在学习中财的过程中遇到过的困难
75.81%的同学课堂听懂了,课后又忘了,70.04%的同学想花时间学习,但是课太多,没时间预习复习,27.08%的同学上课听不懂,就不愿意学了,遇到上述困难,76.9%的同学会翻阅课本及有关资料,66.06%的同学会请教同学,42.24%的同学会请教老师。
1.8面对目前学时不够,信息量加大的矛盾,老师应采用何种教授方法
79.78%的同学希望及时做好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和相关的练习,71.84%的同学希望不要讲得太快,宁可少讲一点,但要细致一点,47.65%的同学认为介绍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和应用背景比单纯讲授知识点更重要,28.16%的同学希望尽量多讲一点,不一定每个知识点都讲得很细致,讲得不细致的地方可以课下看书。
1.9对于老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89.53%的同学希望老师多补充课外知识点和案例,70.76%的同学认为老师应该做好课件,备课充分,70.04%的同学认为应该及时安排课堂练习,38.99%的同学希望老师经常提问,与学生互动。在整个调查问卷中,可以了解到学生普遍认为“中级财务会计”是财会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其内容多、信息量大,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希望能够有一定的突破,希望提高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2独立学院“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现状
2.1教学内容复杂,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虽然在教学学时的安排上,现在很多独立学院安排课程时已经设立两个学期共8个学时的课程教学时间,但是其章节体系的繁多复杂以及枯燥的课堂教学内容,容易形成学生课程内容死记硬背,考试生搬硬套,考后一片空白的虚假教学效果,也造成后续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很难进行。
2.2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有待改进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认可并将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较为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入中级财务会计的课堂,但是高校的扩招和财务会计本身就是热门专业导致学生激增,而教师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相对落后,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很多独立院校没有条件在财务会计的专业课中采用小班教学。在一百人甚至更多的大班教学中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显然不切实际,即使真正实行也只能事倍功半,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现实中独立学院的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依然是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提问、随堂练习的方式,在这种重理论轻实务的教学方法中,学生主动的参与少之又少,一味的理论灌输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3实验教学落伍,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环境方面应当配置相应的实践教学实验室,比如会计模拟实验室或者校外实训基地。但是,大多独立学院的实验室的设施配置无法满足仿真要求和学生实训需要,而校外实训基地一般以为对方培养人才为条件设立,供过于求的现状愈加严重,所以实验教学的环境还是不够理想。
2.4会计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独立院校的师资队伍偏年轻化,没有在企事业单位工作过的经历,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以及对学科前沿领域发展的掌控不足,实践性和科研能力较弱。在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表现是教学方法呆板、教学内容单一、会计实践环节很难真正落实,老师一味地照本宣科,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课堂气氛冷淡,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3.1整合教学内容,从理解层次学会计
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对课程进行教学,整合教学内容。从教学体系上看,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包括概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报表等八部分内容的教学。整合教学内容,一方面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整合,比如教学顺序(可以从教学内容难易度进行整合,把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章节放在资产章节最后讲述,可以把应收款项独立于金融资产之前讲解等)、逻辑教学思路(会计核算方法讲究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重点应该让学生关注于确认、计量,而非记录,最后的成果是报告)等一系列的整合;另一方面是前后课程体系内容的完善,哪些内容属于基础会计课程(比如第一章概述很多内容实际上应该是基础会计教学部分),哪些属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比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形成的资产的初始计量等内容)需要做出完全的区分。当学生理解了课程的教学内容之后,从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和应用背景角度去进行知识点教学,不要只是书本内容的讲述,要使学生理解而不是盲目地记笔记、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3.2打破传统教学方法,以“生”为主,变“教学”为“助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课堂上,可以一改传统的“教师独角戏”模式,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业务模拟操作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复杂、抽象枯燥的理论内容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大大减少了理论阐述时间,将宝贵的课堂时间腾出一部分向学生提问,促使思考所学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从而在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争论中找到正确的分析会计问题、解决会计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将书本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知识。
3.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专业实习
财会类专业之所以在众专业中异军突起,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一方面是随着经济发展过程中财会类人才的社会化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是因为学习财会类专业实际是一门综合技能学习课程。在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的指导下,学生的动手等实践能力也是财务类专业重点要求技能之一。因此在整个课程设置过程中应加大实践课程的课时,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专业实习是大学学习阶段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专业实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强化专业知识,对于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可以与企业在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现行的会计专业师资力量水平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加之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只有强化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才能提高本专业学生的执业能力,以便将理论与实践快速结合。具体来说,首先应加强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引入和建设。会计专业教师在深入研究会计专业理论的同时,还应该深入企业从事会计实践工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引入课堂进行案例教学。其次是聘任富有实践经验的实操人才参与教学指导。高校应当聘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直接参与教学指导,这样更能加深学生从实践角度对专业知识的认识。比如高校可以聘任这类人才担任税务、审计等部分教学工作,或者是以做专题报告讲座的形式,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
4结语
关键词:基础会计;实务模拟;仿真教学;考核
《基础会计》是中职财会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财会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该课程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为今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相关课程奠定重要基础性作用。如何让学生掌握好这门专业基础课呢?结合多年财会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教学上可以大胆尝试对这门课程做以下处理。
1教材内容的处理
本书设有九章内容,我们可以改变以往按目录章节顺序授课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我们可以将本书的教学环节安排如下:实地参观理论讲授模拟操作。即在没有讲授具体内容之前先带学生到当地企业参观生产流程,浏览其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档案资料,使学生对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有个感性认识,学生在接触到理论和相关概念时才不会感到陌生,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再按教学计划对理论知识进行讲授,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认知和深入,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实务模拟操作,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可以尝试将本书内容的章节顺序作如下调整:第一章,概述;第二章,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第四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第五章,会计凭证;第六章,会计账簿;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会计核算程序;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调整顺序后的章节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模式,从理论过渡到实践,更体现课程的实用性。
2课堂上采用现代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
课堂上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扩大课堂容量;还可以给学生提供逼真的会计实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使问题由难变易,迎刃而解。例如会计核算程序这一章的内容比较多,较理论性和抽象化,在讲解会计核算程序时可以以图表的文式加于动画效果,将几种不同的会计核算程序进行对比,直观明晰,方便比较记忆。
3专业教师需具备综合能力
要讲授好《基础会计》这门实践性强的课程,老师的压力不言而喻。既要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具备一定的适应企业的能力与动手能力,方能使学生慢慢掌握该课程相关知识。老师在讲授前应先吃透教材,讲究方法,讲课时语言上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切忌照本宣科,不然达不到教学目的,反倒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效果事倍功半。例如笔者在讲解经济业务时,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术语,语言通俗易懂,相当接地气,向学生陈述一件件发生在身边事例。最后发现学生乐于接受,效果显著。学生就业的方向在企业,培养适应企业心理与能力,也应在教学中体现。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定期深入企业实践,保持与时俱进的知识体系。
4利用财会模拟实验室进行仿真教学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必须有较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实施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学时,应尽量为学生搭建起仿真程度高的实践平台,使学生在进入实践环节就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基础会计中在讲解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时,可以以仿真的方式通过模拟账套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记账-登账-编报表)。将理论贯穿于实践中,学生学起来更投入更轻松更感兴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会计模拟实验室上课,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仿真训练环境,将学生分组,岗位角色互换,为学生提供仿真模拟实训材料,学生动手操作仿真账,让学生体会作为一名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与责任感。通过仿真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生产相结合的目标,也为学生今后就业缩短了适应期,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提高了其解决问题、科学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发挥其创造性。同时,通过会计仿真模拟训练,可以补充学习书本上没有但实际工作中又必须掌握的业务知识,为培养复合应用型会计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鉴于此,会计学科应当重视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将会计课堂教学与仿真模拟实训教学融为一体。
5课程考核方式采用理论笔试与实操相给合
笔者认为对中职生的课程考核方式应采用理论笔试与实操相给合,对教学质量的促进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意义。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有日常学习的考核(平时成绩)、期中考核(期中成绩)、期末考核(期末成绩)这几个方面相结合,要考核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既要理论考核同时也不能忽视实操考核。只有将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相结合,才能客观反映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学校可以在学期末举行实操考核,通过实操考核反映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掌握程度,通过成绩来反馈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结合理论考核成绩,得出综合成绩。平时教学上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考核时将其列入其中,才不会形同虚设,通过考核制度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发挥实操课的实际意义。由此,《基础会计》的教学,由会计理论开始,通过多媒体教学等形式,由理论逐渐向会计实践过渡,最后通过会计模拟操作,让学生依据会计核算程序掌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达到掌握会计处理流程,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掌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课程夯实基础。
在会计课程教学中,一般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两部分。会计理论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教学过程一般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通过实训课程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学生在实训环境中,根据经济业务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这将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对会计工作有一个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因此,财务会计实训教学对于会计专业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财务会计理论课程结束后设置相应实训课程意义深远。
二、财务会计单项实训是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中承上启下的环节
近年来,我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明显的标志就是在理论课程的教学基础上开设了相应的实训课程。我校整个实训教学体系包括二年级下的基础会计课程实训、四年级上的财务会计单项实训、四年级下的财务会计综合实训。基础会计课程实训主要是原始凭证的认知,填制、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及财务报表编制,通过简单经济业务操作了解会计工作流程。财务会计单项模拟实训是在基础会计实训基础上进行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的单项实训,以财务会计理论教材中的各章节为实训单元,按授课进度分别组织实训。目的是解决专业课学习中某一方面的实务操作问题。通过单项模拟实训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财务会计中涉及经济业务的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专业学习中的某些关键点和难点。最后的会计综合实训是将相关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实训,也是在单项模拟实训教学的基础上的复合实训。通过一个会计主体一个月近200笔的经济业务,让学生根据实务回顾相关理论知识点,并完成从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财务报表的全过程,从而对会计工作全貌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
三、任务驱动模式在财务会计单项实训中的应用
目前我校采用的教材是电子工业出版社根据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准则指南编写的《新编财务会计实训》,课程与《初级会计实务》接轨。该课程以财务会计理论知识为导向,完全按照财务会计理论知识体系安排实训案例,给出常见业务的关键原始凭证,从资产、负债、所有制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到财务报告编制设计了十四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下又设置若干任务,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本课程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按照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确定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提出本次课的一个或几个任务,明确任务内容和要求。
2.理论知识回顾和总结:教师针对任务涉及的理论知识提出问题,包括主要业务会计分录编制,由学生分组讨论后上黑板归纳主要会计分录,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于重要业务再辅之以理论练习题进行强化,帮助学生回顾财务会计相关理论知识。
3.实训实施:结合实训任务,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如下:(1)原始凭证分析:根据每个任务中涉及的原始凭证进行业务分析,由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派出代表分析业务处理思路:包括会计分录编制、相关金额的确定,处理的原因等。(2)编制记账凭证:根据经济业务数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记账凭证编制。通过填制有关记账凭证,使学生熟悉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并掌握常用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3)登记会计账簿:根据每个任务中设计的重要账户,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记账凭证登记相应总账或明细账。通过账簿的登记,使学生熟悉会计账簿的登记要求和注意事项。由于是单项实训,每个任务比较单一,故暂不进行报表的编制。(4)检查评估:先由各组学生互换资料进行评分,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任务完成中出现的问题,如记账凭证分录是否正确、填写是否符合规范;会计账簿登记是否符合要求等。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记录结果:将每次实训成绩予以记录,作为平时成绩登记在记分册中,最终作为课程考核的依据。
关键词 财务核算(1) 课堂教学 时效性
《财务核算(1)》课程是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会计专业领域实际工作能力和应用技能的知识体系中起着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作用。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基础会计学》、《财务核算(1)》、《财务核算(2)》三层梯级结构形成了主干专业课程的完整知识体系。如果将三门课程比喻为构筑整个会计学专业知识体系的“金字塔”,《财务核算(1)》处在整个“金字塔”的中部,即是对初级会计学中部分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又是触及财务会计核心问题的开始。《财务核算(1)》是整个财务会计学的血肉。因此,采用合理、适当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于《财务核算(1)》这门课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一、目前《财务核算(1)》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内容安排上易与《基础会计学》和《财务核算(2)》重复。由于《基础会计学》、《财务核算(1)》、《财务核算(2)》三门课程的“金字塔”关系,《财务核算(1)》处在中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难免会有一些重复,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重点、难点选择处理不当,难免会出现教学内容重复或遗漏的现象。
(2)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过去的会计教学普遍采用“ 填鸭式” ,教师占用大量的课时详细讲授教科书的内容, 或者先在黑板上抄题目,再讲解,浪费很多时间, 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独立思考的机会,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少。
(3)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贯彻施行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自2007 年1 月1 日开始,我国上市公司开始正式施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框架,这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行的框架。新准则由1 项基本准则,38 项具体准则以及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等组成。
二、采用合理、适当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把握高职教育特点,准确定位课程
《财务核算(1)》课程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在初步掌握基础会计相关内容的基础上,以六大会计要素为主线,以特定会计主体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为核算和监督的对象,以对外提供会计信息为目标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具有很强的知识综合性、实务性和操作性的特点。本课程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岗位能力课,先修课程为《基础会计》,与《成本会计》、《预算会计》、《会计电算化》有衔接内容,与《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等课程有交叉内容。高职院校《财务核算(1)》课程定位于培养技能型职业人才,具体教学任务是培养具备会计专业领域实际工作能力和跨学科的应用技能,能够从事企业、行政、事业等单位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重点面向基层会计岗位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保证授课效果的条件。《财务核算(1)》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能够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采用的方法有项目驱动法、工学结合法、案例教学法、图解法等。
(1)项目驱动法目的是解决会计业务处理中出现的问题,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可由教师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教学项目,以任务为载体,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由学生与老师一起共同解决问题。
(2)案例教学法是《财务核算(1)》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之一,所选案例应是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余地的案例。案例教学是从具体实例分析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阐明某个会计准则的基本原理。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格局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格局,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学生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 切实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图解法也是《财务核算(1)》教学常用的教法之一。通过分析与归纳,将各会计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抽象概括为图表形式,环环相扣,具有形象、直观、易理解的特点,通过将图解法应用于中级会计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核算程序的理解。
(三)关注学科知识更新,适当选取教材与教参
会计专业知识更新迅速,尤其是2007 年新准则实施以来,中级会计实务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加大了专业教材及教学内容选取的难度。
四、课程教学与实操训练相结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考核方法
针对《财务核算(1)》课程综合性、实操性强的特征,应当以就业为导向,合理选取与安排教学内容。一般以会计六大要素涵盖的经济业务会计核算方法为课程主线,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具体来说,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可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环节。从纵向来看,《财务核算(1)》课程一般在会计专业的第二、第三学期开设;从横向来看,每学期教学内容的安排又可分为理论教学、分项实训、综合实训三个层次。理论教学:以会计六大要素涵盖的经济业务会计核算方法为课程主线,以完成会计岗位工作的各项任务为载体,划分成若干教学项目。分项实训:单项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融“教、学、做”于一体。
为配合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考核方法也可作相应的调整:考试成绩可由三部分组成,分次进行。第一部分是理论知识考核,采取书面闭卷方法,可占总成绩的60%左右;第二部分是平时实训作业考核,可占总成绩的20%左右;第三部分为综合实训考核,可占总成绩的20%左右。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财务会计,改进,方法
一、结合就业形势的需要,完善合理的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由于多数中职学校财务会计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大多数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课时内容安排不合理,不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会计核算方法、财经资讯和法律法规。作为老师在教学中不能就教材论教材、因循守旧,而应该结合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避免照本宣科,合理地增减教学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师应积极地掌握最新的会计知识,将最新法规、方法传授给学生。合理安排课时,职业教育的实践课与理论课应相结合,不能空泛理论无实践,授课内容以应用为主、够用为度。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厚基础、重实践、强素质”的综合会计人才。这样培养的学生既有理论深度,又能满足企业需要的会计管理人才。
二、更新财务会计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教师以“一黑板一粉笔”站在三尺讲台上进行讲授,学生在课上抄笔记、课后看笔记。教学手段陈旧,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这样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精神难以集中。而在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运用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身的多媒体教学是克服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不足的有效手段,将新的信息技术融入财务会计教学当中,在讲台上配备教师专用电脑、投影机、录像机等辅助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能够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抽象问题直观化,枯燥问题趣味化,能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以便于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通过播放预先制作好的课件,能动态地演示各会计项目会计处理的流程,其直观易懂、生动丰富。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调出前一部分学习的内容,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有利于知识的系统掌握,同时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十分有益。
此外,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答疑、讨论,在网上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教师还可以将教案、作业、授课录像等放在校园网上进行开放式教育,供学生随时随地使用和查阅,克服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三、改变财务会计教学方式,活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法,只注重知识点的灌输,而忽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导地位;只注重教材内的片面记忆,而忽视知识的综合运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压抑、沉闷,不利于培养创新型的会计人才。目前可以活用多种教学方法,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一) 运用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方法。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所学习和探索的新知识新技能巧妙地隐含在若干任务里,引导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对所给任务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上,教师将每项会计工作确定为一项“任务”,让学生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任务”。根据任务的指示,教师巧妙创设教学情景,精心组织教学进程,使学生在具体任务艰巨的驱动下主动,由内而外地探索、分析完成任务。
(二) 运用实践教学法
会计工作是政策性、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其所要求的会计人员掌握会计的基础、系统理论外还必须具备会计工作的基本实操技能。通过理论学习,可能许多同学掌握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但是对实际的会计操作难以系统处理,对会计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财务会计的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可以借助校内财务会计课程模拟实验和实习基地。实践教学既可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理论教学完成后进行。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在课堂上,教师多提“为什么”、“是不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大胆质疑和发表新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中,要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本末倒置,不能采取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教师要运用启发式教学,关键是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知其然、其所以然。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教与学相互见长,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教无定法,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学生们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学、爱学、想学。在教学中,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不能走回旧“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
四、加强实践教学的投入,实现会计工作岗位的高度仿真
在中职会计教育中,要想培养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离不开先进的教学仪器和实训条件。一直以来,与其他工科学科相比,会计专业的投入远远不够,形成会计专业投入少、产出大的怪现象。因此,为了实现财务会计的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应加大会计专业的投入。投入的资金用于保障学生在会计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的开展。财务会计离不开实践,为了达到良好的实践效果,应尽量采用真实的材料进行实验,使用真实的凭证、账簿。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会计部门应设置不同的工作岗位包括出纳、会计、成本计算、稽核、会计报表编制、会计档案保管等,让学生真正了解各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了解每个工作环节之间的关系。提供高度仿真的会计工作岗位,安排学生按照规定的业务流程在不同的岗位各司其职,并且实现岗位的轮换,使学生直接接触实物,亲自操作,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明白职责所在,增强服务的感受,
五、完善考试评价机制,实现考核方式多样化
大多数学校财务会计课程的考核方式为期末的一次闭卷考试,将考试成绩作为最终成绩,沿用“一考定终身”考核制度。这样的考核不注重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及实操能力,所以我们有必要完善财务会计考试评价制度。除闭卷考试外,还应结合实训操作能力进行实操考试和口试。在成绩评定中要更合理,应采用总评成绩(100%),其包括期末卷面成绩(占40%)、技能成绩(占30%)和平时的学习态度、平时测验成绩(占30%)。这样的的评价更显得公平、合理,更能全面、客观反映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他们的掌握会计的综合处理能力。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师“双师型”转变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职业教育中,教师作为教学环节的核心,也就必然要求具有更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既要懂得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又要懂得跟着时势的变化不断更新知识;既要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实现教师“双师型”转变。学校一方面要提倡教师到企业中进行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以拓宽其视野、以丰富其会计操作能力、增加其会计工作经验,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为教师创设条件,鼓励其积极参加国家统一的会计职称考试和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这能提升教师能力,更新其知识,而且对教学也有相当的促进作用。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一些有经验的会计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因为他们的实际经验本身就是一种财富。他们将自己的经验融入课本知识点中去,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学生容易掌握所学的知识,并且记忆犹为深刻。
主要参考文献:
[1]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参考丛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郑福芹.浅谈怎样发挥多媒体在会计教学中的优势[J].中国科技信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