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0 10:35: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高职数学 教学资源库 建设思路与模式
[作者简介]刘振云(1974- ),女,天津人,天津职业大学基础课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数学与数学教学。(天津 30041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天津职业大学“十二五”教学改革项目“高等数学的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和“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衔接有效问题分析与教育策略的实证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132-02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不仅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而且逐步渗透到高职院校的办学实践中。而高等职业教育中对于数学课程的需求程度、讲授方式及其对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作用也是人们很关注的一个问题。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所以,一直是各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我校自2006年示范校建设以来,对数学课程应该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充分认识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挖掘、整合自身的教学资源各要素,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二、数学课程的现状
我校按照示范校建设的理念将数学课程重新定位,重新进行了新的教学设计。最终的数学课程定位是:数学作为工具,为今后的专业类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数学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之一,为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及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要贴近专业,服务专业。数学知识和系统是必需的,是高等职业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但高等数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其相关的教材要重新整合,理论要简化,实践要加强,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程重新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各专业,经过多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最终我校的数学课程具体情况是按照学时数分为130学时、110学时、90学时和60学时四种。按照传统类别分为工科类和经管类。两种分法的关键词结合到一起,我校的数学课程分为工科类130学时、工科类110学时、工科类90学时、经管类90学时和经管类60学时五种。各种课程所涉及的专业具体为:工科类130学时的开设专业为机电学院电气专业;工科类110学时的开设专业为部分信息类和生环学院的各专业,如软件、电子及制药、化工等专业;工科类90学时的开设专业为机电、模具,眼镜设计、计算机类等专业;经管类90学时的开设专业为经管学院各专业,如会计、造价、物流、电商等专业;经管类60学时的开设专业为文科类专业中偏管理的专业,如酒店管理、社区管理等专业。课程的考核方案也进行了改革,考核要求包括实践考核、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实践考核10%,过程性考核为30%,终结性考核为60%。具体来说:实践考核是指教学内容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加入了数学实验的介绍,利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设计了各章节的实验,使学生对使用数学软件包解决问题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使学生能利用数学软件解决传统的数学问题,尤其是较复杂的计算问题,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及实践,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引入课堂教学,尝试让学生完成一项完整的数学实践并写成论文或报告。过程性评价标准具体为:平时布置的书面作业和课堂训练要按时完成;每一章或一个完整内容完成后,进行单元测试。终结性考核方式为全校统一试卷、统一时间进行闭卷考试,主要考查数学知识。
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总体来说,现在的数学教学,课程以能力体系开发,教学重结论应用,通过专业、生活及科学中的案例引入数学问题,学生感觉直观,讲练结合,能更好地进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考试方法多样、学生多数有成就感。作业形式丰富,有动手动脑实践题,尽量与专业、职业紧密结合,能为专业教学提供较好的基础。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及职业教育目标的要求,在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中遇到了一些问题。第一,以案例导入知识,则存在案例不够典型或案例中所含数学知识点较多,而无法在没有相关知识背景下讲述清楚。第二,由于高职学生大多数学基础较差,对数学学习存在畏难情绪,整日纠结于学好数学对将来有何用处,从而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大多数学生感觉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差距很大,总感觉虽然会了一些知识,但还是不会应用,如何实现数学知识和数学建模的有机结合,仍需认真地探讨和研究。
三、数学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与模式
1.建设思路。首先,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因特网与校园网的接轨,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丰富的资源,产生了基于网络教学的可能性,它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各种教育尝试,涵盖了多种教育形式及内容。其次,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指出:“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再次,通过上述数学课程的现状使我们认识到:第一,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束缚,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势,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通过对高职数学课程知识点的分解及教学视频、动画的利用,解决一些课堂上无法深入展开及抽象难懂的矛盾;通过高职数学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以辅助教师教,帮助学生学,达到促进和提高高职数学教学效果的目的。第二,高职数学教学资源建设围绕数学课程的教与学展开,探索课堂教学与网上学习有机结合的新教学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课堂以教师教学指导为主,系统地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优势;另一方面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凭借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和环境,进行网上在线学习,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优势互补,从而达到学习的最优效果。以期通过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相长、教研相长,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更新的良性发展。第三,在数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要认真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一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根据高职数学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二是促教与促学的关系。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上。也就是说,在设计教学过程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多从学生的“学”上考虑,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于教学领域,最终要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促进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
2.建设模式。数学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的,以形象性、开放性以及层次性为重点,准确把握高职特色,教学改革与资源建设紧密结合,严格遵从资源建设的标准化原则的同时,要坚持在资源库系统的开发、运作和管理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育本质。基于以上认识,我校数学课程教学资源库分成六个模块或六个子库、两个入口来进行建设。六个子库具体为课程标准库、整体设计库、单元设计库、教学辅助库、数学建模库和数学竞赛库。两个入口是指教师入口和学生入口。在课程标准库、整体设计库、单元设计库中具体包括了工科类130学时、工科类110学时、工科类90学时、经管类90学时和经管类60学时五种课程的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主要以文档形式呈现。教学辅助库包括电子教材库、多媒体课件库、教学案例库、教学动画库、模拟试卷库和试题库。教学辅助库注重选择教学切入点,根据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特点辅助教学,辅助学生自学。其中教学案例库主要是针对问题的分析与知识应用提供教学讲解与演示,使学生直观理解知识点的含义。实验案例在教学案例的基础上,提供给学生直接动手验证的数据,体验对同一问题在不同条件下,观察、检验解决问题结果的不同。应用案例是在教学、实验案例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对同一问题采用不同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拓展为解决同一类问题的方法,通过案例的问题可变、条件可变、方法可变,观察案例问题解决结果的可变性,从中把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有机地结合,扩大学生的独立思维空间,鼓励学生独立研究问题,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动画库结合当前数学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新成果,着重解决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描述和难以讲清的问题。通过对教学内容、模式和教学策略的精心设计,将一些高度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复杂应用等内容与图形、图像、文字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达到图文并茂、直观、生动的效果。这部分应包括相应知识点的重要概念引出的多种方式和例子,重要教学内容的多种教学设计和教学解决方案,释疑解难,简单应用,图形图像,数值模拟,动态演示等。数学建模库和数学竞赛库是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核心的两个模块。两个模块中又包含相关竞赛的介绍、相关的学习资料、优秀论文、模拟试卷和获奖情况等。数学建模从本质上讲是始于实际又终于实际,即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方法求解,再返到实际中应用。这种探索研究问题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把一些实际问题或者有强烈实际应用背景的问题的数学模型组织好,教学单元设计好,使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做有实际意义的实践题,那么学生不但能初步学到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更能进一步了解与深切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更有兴趣、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有两个基本点,即辅教和助学,所以教学资源库设计了两个入口:教师入口和学生入口。在最初进入教学资源界面时,通过注册相关信息分辨出教师身份和学生身份,然后呈现针对于教师和学生的相关内容。教师属于全景呈现,即所有资源都可浏览,按需查阅使用即可。学生则要有针对性地呈现,即只浏览他所涉及的相关学习内容,例如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只呈现他所学习的相关类别的信息。模拟试卷、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等也是只呈现他所使用或学习过的内容和知识点。而数学建模和数学竞赛是教师和学生共享的两个子库,即对学生也是全景呈现。这样,既能做到资源共享,又能一定程度上体现针对性,从而更好地辅教、助学。
四、结语
数学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永无止境、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探索、求实创新、不断努力;在现代数学观的指导下,结合现代数学教育的价值与目标,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文杰.基于共享视域的高职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20).
关键词:经济数学;教学资源;教学质量
一、从经济数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谈起
经济数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获得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并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等学科领域内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在培养经济管理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经济数学的教学和课程建设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师的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经济数学教学开展的时间还不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还不够完善,课程建设相对滞后,在理工科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中遇了一些问题:例如,如何处理好反映学科进展的新内容与传统的经典内容之间的关系?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大众化教育的形势下,如何在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和比较大学生受益面的同时,又能培养出一些优秀拔尖人才?如何将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的思想与数学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如何能够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以数学美的感受,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处理好学时的减少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在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近十年来,我们以经济数学课程教学为切入点,围绕上述问题,加强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研究,加强经济数学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较好地处理了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应用的关系,充分利用了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经济数学课程教学体系,取得了一系列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产生了比较完整的教学资源。吴传生等人主编的《经济数学》系列教材是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的一的经济数学类教材,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多所高校推广使用并受到好评;编写的与《经济数学》系列教材配套的《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经济数学辅导教材》、《经济数学电子教案》等扩展性和辅导性教材已经或即将正式出版:承担的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的研究成果《微积分习题课学习系统MESS》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经济数学立体化教材建设”项目为“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立项研究项目;研制的微积分课程测试系统在十多所高校推广使用,正在进行网络版的改造工作;开发的《经济数学素材库》和《经济数学网络课件》已在学校校园网上运行,受到师生们的欢迎。应该说,我们多年来从事经济数学的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积累了比较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果,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辐射作用,2006年,我校的“经济数学”课程获湖北省精品课程称号,并已经通过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这标志着我们的经济数学课程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体会到,要解决前面所提出的经济数学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除教学的管理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师个人资质这些因素之外,十分重要而又有效的措施是: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经济数学教学体系,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精雕细琢,创建优质的纸质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要建设与纸质教学资源相配套的包括网络教学资源在内的各类电子教学资源,形成完整的教学资源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纸质教学资源与电子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各自的功能优势,使得三者之间互补互融,促进学生数学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经济数学教学内容改革和教材建设是经济数学教学资源建设的核心和基础
二十多年来,尽管国内外的许多数学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对经济数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建设和改革作了大量的工作,仍然没有能比较好地实现李大潜教授提出的“数学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许多重要的数学概念、方法和结论,而且应该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使他们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领会数学的精神实质,知道数学的来龙去脉,在数学文化的熏陶中茁壮成长。为此,应该结合教学过程,使学生了解到他们现在所学的那些看来枯燥无味但又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概念、定理和公式,并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所固有的,而是有其现实的来源与背景”这一目标。总体来讲,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简单和陈旧,缺少现代数学内容。
2.经济和数学结合不够,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数学的教学需要。
3.经济数学模型和实验的思想还没有贯穿到教学内容中。
4.没有很好地实践因材施教。
近十年来,我们对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和教材建设也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我们认为,经济数学教学应该把数学知识和经济学、管理学的有关内容进行有机地结合,强调对经济管理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在保持经典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应经济类、管理类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注重适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对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突出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突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应用背景,强调科学性、系统性、准确性和直观性,注重可读性,适当注意以计算软件带动数学计算。
基于以上思想,从2003年起,我们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经济数学》系列教材陆续出版,在如下几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1.数学概念尽可能从几何直观、数值结果和经济应用实例引出,并能给出经济含义,使得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建立数学概念和经济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逐步培养经济管理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应用能力。重要的概念由各种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实际问题引出或给出其经济含义解释。
2.以数学的基本内容为主线,重点讨论在经济管理科学中有用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的有关内容有机结合。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数学基础知识与简单经济数学建模方法和数学实验结合,尽可能做到科学性、应用性以及趣味性比较完美地统一,能使学生逐步建立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例
如,在微积分中,形成了以函数、极限、连续、导数、积分、级数、微分方程、差分方程为明线,以简单的经济函数模型、复利和连续复利、边际、弹性(交叉弹性)、经济优化模型、基于积分的资金流的现值和将来值(以连续复利为基础)、基于级数的单笔资金的现值和将来值、经济学中的各种基本的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模型的建立和求解为暗线的课程体系,突出微积分的基本方法――逼近方法、元素法、优化方法及其经济应用,介绍了经济、金融、管理、人口、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一些数学模型。
3.对结构进行优化,处理好中学数学和大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注意经济数学几门课程之间的衔接,形成和谐、协调的体系和风格;适当加强几何的内容,加强在经济管理学科中更有用的多元函数微积分的内容,加强几何与代数的联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后续课程;适当更新教学内容,在经济数学基础课程的现有的基本框架下,结合现代经济学发展的要求,深入浅出地介绍微分方程的解的稳定性、不动点理论、优化及随机优化等现代数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4.改革编写和叙述方法,尽量做到既“闭合”,又“开放”;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可读性,具有亲和力。比较深刻地掌握课程的精华,尽力做到既能“举重若轻”,又能“举轻若重”。起点低,选材精当,文字流畅,叙述清楚,可读性强;例题丰富,信息量大,教学中选择余地大;习题配置循序渐进,除了配备一些基本的习题之外,还充分汲取国外教材的优点,配备贴近现实生活和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色彩斑斓、生动活泼习题。
5.注重发挥辅导教材和电子教材比较灵活的优势。辅导教材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主教材的基础知识,还是主教材的延伸和补充,适当介绍数学史以及更多的现代数学知识和经济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对在大众化教育的形势下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的问题作出有益地探讨。充分利用电子教材携带和使用方便的优点,提供多种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素材,供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向集成个性化的教案。
6.注意以计算软件带动数学计算。
三、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构建经济数学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在经济数学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已经出版了比较完整的纸质教学资源,积累了包括经济数学几门课程部分的CAI、电子教案、学习软件、辅导系统、习题课学习系统、网络课件、素材库、测试系统、质量保证系统等数字化教学资源,那么,如何研制和开发更加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科学地构建经济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它在教学中的作用,完成其多种教育功能,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因特网与校园网的接轨,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丰富的资源,产生了一种基于网络教学的可能性,它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各种教育尝试,涵盖了多种教育形式及内容。多媒体网络教学,以其先进的技术、强大的功能、高度的集成性和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在教学中正得到迅速开发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能够很好的实现计算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共享,而且能很好地实现跨越时空的信息交流,它们必将对学校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受财力、物力、人力的制约以及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影响,目前教学改革主要还停留在媒体手段的改进上,缺乏对教学内容、模式和策略的设计。
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经济数学教学资源库的科学合理的设计,其意义十分重大。它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和因材施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拓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学习信息交流的渠道;有利于促进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有利推动学习社会化的形成。因此应该大力推进。
经济数学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的,以形象性、开放性以及层次性为重点,正确处理好经济数学系列课程内部的关系以及和后续相关课程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经济数学基础内容、综合提高、经济数学模型、数学实验几者之间的关系,推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促进教学互动,引导学生自觉性学习,全方位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与应用数学能力的训练。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经济数学教学资源库应分成三个模块或三个层次来进行建设:
1.基础教学模块。基础教学模块注重选择教学切入点,根据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特点,结合当前经济数学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新成果,着重解决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描述和难以讲清的问题。通过对教学内容、模式和教学策略的精心设计,将一些高度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复杂应用等内容与图形、图像、文字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达到图文并茂、直观、生动的效果。这部分应包括相应知识点的重要概念引出的多种方式和例子,重要教学内容的多种教学设计和教学解决方案,释疑解难,简单应用,图形图像,数值模拟,动态演示等。
2.综合提高模块。综合提高模块的内容主要由三方面组成:(1)对经典的经济数学的理论、方法的加深加宽;(2)适当地介绍一些在经济中有用的现代数学知识,如微分方程的解的稳定性、不动点理论、经济控制理论、分形与混沌、运筹学方法以及一些简单的算法设计与分析;(3)广泛的综合应用问题。
3.能力和素质培养模块。能力和素质培养模块的核心是设计了一批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案例,案例分为教学、实验、应用三部分。教学案例主要是针对问题的分析与知识应用提供教学讲解与演示,使学生直观理解知识点的含义。实验案例在教学案例的基础上,提供给学生直接动手验证的数据,对同一问题不同条件下,观察、检验解决问题结果的不同。而应用案例是在教学、实验案例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对同一问题采用不同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拓展为解决同一类问题的方法学习。通过案例的问题可变、条件可变、方法可变,观察案例问题解决结果的可变性,从中把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有机结合,扩大学生的独立思维空间,鼓励学生独立研究问题,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经济数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要认真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1.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根据经济数学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的特点,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
关键词:Visual Basic 优质教学资源 资源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92
1 研究的背景
计算机语言课是本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及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能力。我校在医科、文科类一年级下学期开设了这门课,每年授课学生800左右,大部分学生对VB课程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但由于学生普遍计算机基础薄弱,虽然现在学生接触计算机时间长,但缺乏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当前VB教学中常出现的情况是:学生对课堂的授课内容没有很好地消化,课后又找不到解决的途径,特别是老师讲解的重点、难点知识,学生希望还可以再次回顾,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能进行深入的探讨。
2 教学资源的现状分析
从VB教学过程来看,VB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自主学习这三个教学环节组成了一个辨证统一、不可分割的教学过程。
从教学资源的角度来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活动就是使用资源的过程,则资源是否优质,每一个教学环节是否均有优质资源可供使用,资源使用的方法是否合适、方便、高效,均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满意程度。
不难看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有:教材、参考资料、课程PPT等有关资料、教师的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的现场讲授、板书及交流)、教师的课程实验辅导、教师的答疑辅导等六种资源,其中前三种为静态资源,后三种为动态资源(优点:是对前三种静态资源的可视组合、生动且具有冲击力和感染力、可现场交流,缺点:不可再生)。
各种教学资源的在三个教学环节中的分布情况:
第一环节——VB课堂教学:教材、参考资料、课程PPT等有关资料、教师的课堂教学;
第二环节——实验教学:教材、参考资料、课程PPT等有关资料、教师的课程实验辅导、教师的答疑辅导;
第三环节——课外自主学习:教材、参考资料、课程PPT等有关资料、教师的答疑辅导(时间有限、次数有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最需要的是在第二环节、第三环节中能获得动态资源,但由于动态资源不可再生的特点,使学生很难获得这些动态资源。例如,在时间有限的第二环节中,由于教师和学生人数的比例太悬殊,能得到教师辅导的学生人数非常有限;在第三环节中,除有限次的答疑辅导(同样具有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外,无法随时得到教师的辅导。
因此,组建优质教学资源库,为VB课程的教学活动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使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之外,能方便得到并能够高效使用这些优质资源,进一步加深对VB课程的理解、复习、思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思考的能力。
3 资源库的设计与建设
针对教学资源的现状及学生对资源的需求,对现有的动态资源从结构到呈现形式进行改造、重组,形成新的优质资源,并开发使用这些优质资源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使资源的使用范围能涵盖整个VB的学习过程。
3.1 资源库的设计原则
本系统针对教学的三个环节: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自学,学生对动态资源要求最为迫切、动态资源最为稀少的就是第三个教学环节,因此本系统以支持教学的第二环节和第三环节,尤其是第三环节为目的。它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①服务教和学的原则。本系统的功能主要是为教学支撑第三环节,增加第三环节的教学资源,如:课堂教学资源的音像化,教师可通过网络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直接参与第三环节的教学,所以要服从服务教和学的原则。
②可扩充性原则。本系统虽然是基于VB程序设计课程,但资源库的结构必须符合可扩充原则,以适应其它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因此,在资源库的结构上要为将来的扩充留下余地。
③易维护性原则。当资源出现变化,要能够方便快速地进行维护资源库。
3.2 资源库系统的组织
教学资源及使用这些资源的方法与手段是学生在教学的第二环节和第三环节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基础,所以对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组织也至关重要。教学资源建设分为两部分:资源内容的建设和资源使用方法与技术的设计。
动态资源是资源库的核心部分,以VB程序设计课程的知识点为基本点元,以教师、课程、章节三个层面为骨架重构基本点元,将动态资源重组。对基本点元音像化形成学生最需要的优质音像资源,这些以知识点为单位的音像资源,可在教学的第二环节和第三环节得到重用。
这样组织的资源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知识点为单位,从资源库中,连续或者离散挑选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形成一个学习单元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本系统的P2P远程实时辅导子系统还可充分利用教师这个极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远程辅导。
3.3 在网络环境下,本系统可达到以下四个目标
①可选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累积的不同情况,从资源平台中自主选择一个或多个知识点所构成的教学单元,进行视、听、练等教学活动。
②可检测: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从资源平台中自主选择一个或多个知识点所构成的教学检测单元,以检验学习的进展,并巩固学习效果。
③零等待:在试验教学过程中,提供与课堂讲学资源类似,并经过重组与整合的优质资源,真正解决师资力量的不足,使每一个学生无需等待,都能及时地得到教师的帮助。
④零距离:对课外自习过程,在固定的周期性时间内,可随时得到教师零距离的远程实时辅导。
4 主要创新之处
4.1 资源重用
教学资源库是各种动态资源的在更高层次上的优质整合,在教学内容上提供了与教学大纲同步的教学资源,在学习手段上为教学提供料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4.2 创新学习方式
在资源库中有大量的课件、动画、录像、图片、电子图等素材,说明原理、展示操作过程,使学生的在线学习得到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内容服务,并可以感受到网络学习中的零距离感,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内容加深了理解,节省时间。
4.3 分类科学
资源库采用了按知识点和按章节相结合的划分方法,并提供了相关主题,既体现学习过程中的系统性、层次性、重点性。
4.4 文本资源有重难点分析
主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归纳知识点,形成较为独立的知识结构。同时网上配有自检自测题,以帮助学生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自测(掌握知识的情况)。
4.5 资源的分散管理
教师可对自己所授课程的所有资源拥有增删改查的权限。
5 改革效果
该系统是按照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发的,针对性强,实际应用价值大。借助校园网络,教师可以在教学终端上调用资源库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赋予了教师对教学资源应用的灵活性,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教学内容,创造立体的教学空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可以方便地取得教学资料(如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进行在线学习或复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6 存在问题及今后的改进思路
由于本系统规模较大,时间较紧,还存在以下改进的空间:
①学习检测手段较为粗放,没有提供对检测结果的评估手段;
②界面欠美观;
③批量资源的入库不方便;
④多重索引机制欠灵活。
作者简介:阙向红,华中科技大学网络与计算中心,湖北武汉 430030
唐颖,华中科技大学网络与计算中心,湖北武汉 430030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资源整合;课程体系;身心素质
体育教学是提升学生身心素质的关键,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高校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高校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综合性人才,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实力,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必须要实现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不断优化资源整合和重组,实现课程体系的重新完善,从而来让高校体育教育呈现更多的意义。
1.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研究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实现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应该构建科学化的体育教学课程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核心目标,关注人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来对他们的个性和人格进行有效的鼓励和提升,促进个体的成长;构建健康的体育校园文化环境,以环境为依托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多方面的保障,推动教学效果延伸;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及延伸,应该充分地认识到体育教学的延伸意义,促进学生多维素质和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促进个人发展和进步,强化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强化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实现教学相长,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型,助力教学效能提升。总的来说,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是立体化、多元化的,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应该立足于教学资源的整合,不断地促进课程体系建设,这样能够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从而来更好地发挥高校体育教学的本质作用,为人才成长和发展创造有效的条件。
2.高校体育教学资源整合及课程体系建设思路研究
2.1以协同创新为核心促进体育教学实践
以协同创新为核心促进体育教学实践,明确高校体育教育的本质和核心目标,为高校体育教育实现指明道路。必须要结合时展潮流和素质教育改革推进来合理优化教学方式,提升体育教学课程创新化的发展和进步。应该充分重视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赋予高校体育教学更多的使命感和时代性,善于从体育本身汲取营养,从而来更好地保证体育精神与个人人格培养的融合,在实现个人身体素质提升的同时来进一步地实现个人身心素质的强化,有效的促进高校人才的输出,从而打造出完善的高校体育育人机制。
2.2构建科学化的体育教育管理制度
构建科学化的体育教育管理制度,有效促进体育教学秩序的构建和稳固,从而来更好地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和效果。第一,不断地加强对于体育教育的管理,包括体育课程设置、体育教学教材的设定、体育教学规划、体育教学方式等,实现对于体育教学的系统化管理。同时,还应该建立有效的体育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对于体育教育进行系统化的树立和管理,促进各个教育组织部门的密切配合。第二,打造完善的体育教育内容支撑,包括对于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研究、体育活动设置、体育选修课程的举办等,从而来不断地为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效支撑。比如可以通过打造开放式校选课程,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内容,提升他们的体育视野和体育素质。
2.3资源整合与重组,实现课程内容建构
资源整合与重组,实现课程内容建构。要想让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产生更强的实践效果,就必须要善于对现有的体育课程和内容资源进行重组,从而让体育课程内容更加鲜活起来,这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第一,结合本校体育教学资源,来对优势课程进行优化重组,将本校的优势内容进行意义上的建构,从而来很好的构建专业化的体育教学内容集群,打造本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引领体育教学朝着健康化、多元化的方向迈进,为学生体育素质提升提供有效的基础;此外,还可以与其他高校进行合作,结合彼此的优势来对自身体育课程进行整合,打造富有特色的体育课程内容。第二,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实现体育教学跨学科教学研究,从而来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对于体育教学来说,它与心理学、保健营养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内容都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因此可以将这些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不断地带领教学体育教学朝向更加健康的方向迈进,从而有效的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2.4加速高校体育网络化教学平台建设
加速高校体育网络化教学平台建设,全面促进高校体育线上线下教学的互相促进和融合,为高校教学质量提升创造有效的条件。第一,打造网络化的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来进行选课、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等,针对于自身潜能的开发来进行有效的研究和分析,以此来不断地实现自身综合体育能力的提升。第二,打造完善的网络教学系统,学生可以直接到网络平台自行下载教学资料,学习校级体育精品课程,从而来不断地提升自身对于体育内容和体育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地领会到体育的核心精神,为自身的成长和终身发展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总而言之,网络化教学平台建设是未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必然,通过有效的线上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评价与教学互动,强化体育教学。
2.5打造完善的高校体育教育实践基地
打造完善的高校体育教育实践基地,保证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效能提升。结合体育教学目标,巧妙地借助于校园文化建设来对之进行有效的促进,能够不断地打造完善、科学化的教学机制,增进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第一,应该充分地保证资金的充足,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所需要的器材、场地、师资力量等要素,都应该进行有效的配备,从而为高校体育一线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撑和鼓励。第二,高校要结合自身体育教学的优势来对教学实践过程进行有效的把控,打造资源共享的创新性平台,多与社会上的体育组织进行有效而密切地沟通和联系,这样可以保证高校体育教学的针对性,为学生综合体育素质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通过打造完善的高校体育教育实践基地,你鞥够开发广大师生的体育学习热情,从根本上促进体育综合素质和能力。
2.6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
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对于教学质量、学生体育行为、课程设置、资源整合等多方面进行有效科学的评价,对于教学改革的顺利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系统化的过程评价,以教学过程评价为核心来进行评价,善于对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进行及时地鼓励,并不断地对高校教学过程进行及时地修正和管理,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应该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来对教学课程设置、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情况等内容进行系统化的完善和管理,从而来不断地促进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机制的科学性,这样可以不断地维护教育公平,并增强高校体育课程教育的实效性,为时代进步和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支持。
3.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渐渗透,特别是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高校体育教学资源整合及课程体系建设成为了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建设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对于资源内容、教学队伍、学习方式、教学目标等都有着较为严格地要求。具体到实践教学中,应该以协同创新为核心促进体育教学实践、构建科学化的体育教育管理制度、资源整合与重组、加速高校体育网络化教学平台建设、打造完善的高校体育教育实践基地、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等,从而来不断地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未来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同仁,马向文,王亚飞,钱杰.集约化高校园区体育教育资源与开放式教学模式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03:77-82.
[2]胡小善.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体育大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4,05:95-98.
[3]王南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纳入贵州高校体育课程资源体系的必要性分析[J].铜仁学院学报,2012,03:88-91.
[4]伍娟,林志军.民族传统体育引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23:139+141.
关键词:《应用器操作与控制》;课程改革;教学资源库建设
2007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参与了教育部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并作为召集单位,承担了其中一门核心课程――《反应器操作与控制》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反应器操作与控制》是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课程,本课程的开发团队依据“工作过程导向”原则,从课程的设计到教学实施都进行了改革。课程的改革急需相关配套的资源库建设,对此,我们在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方面做了初步尝试。
一、《反应器操作与控制》课程改革
根据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反应器操作与控制》是高职高专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化工生产关键的化学反应操作岗位操作、控制及优化的能力,以达到培养本专业学生岗位操作及工艺控制的能力。
本课程对本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和职业能力形成关系密切,设计思想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通过对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分析,重新架构教学内容,为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以解决典型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反应生产岗位操作、控制优化问题所需的知识为主,并结合动力学基础知识的内容。本学习领域把教学和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开发了“教、学、做”合一的学习情境,设计了六个平行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情境,分别是釜式反应器的操作与控制、管式反应器的操作与控制、固定床反应器的操作与控制、流化床反应器的操作与控制、鼓泡塔反应器的操作与控制、填料塔反应器的操作与控制。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实现课程内容综合化。本课程内容以在每个学习情境中都选取一个典型化工产品,如乙酸丁酯、苯乙烯、乙苯等,以项目支撑课程,取其反应生产岗位的工作过程,按生产方案的确定-反应器工艺设计与选型-确定操作要点-操作与控制-优化的实际工作过程顺序组织教学,每个教学单元对应着以上的工作任务,通过项目训练,按照工作过程中任务与知识的关系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突出理论实践一体化,而不仅是关注知识记忆,为学生提供了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的行动导向法。其中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实行以项目为主导,以能力为中心的项目教学方法,灵活采用了多种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成为知识技能的主动探求者。
在教学手段方面,积极开发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工艺手册、仿真软件、实训装置、现场教学等,在教学单元的学习中,根据不同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
随着教学单元任务的不同,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也随之改变。从原来的理论考核为主,改为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根据考评学生完成任务过程的表现、提交的工艺方案质量、实训操作考核、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的考核、口试等多种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以达到全面评价的目标。
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急需建设一个与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库。这是示范建设成果应用与推广的需要,也是统一标准整合校企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需要,更是校校、校企合作深化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需要,其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思路
采用课程开发在前,资源建设在后,网络平台同步跟进的建设思路,形成了课程框架标准、课程标准、课程与资源库建设标准等,从而规范了课程和资源库的建设。
2.教学资源库的设计理念
建设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教学资源,学校与企业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真实与虚拟结合、教与学结合,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体现直观性、互动性、实用性、全面性。
3.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内容
教学准备阶段:提供给教师――教学指导文件、教案、讲稿、授课计划、课件、试题库、案例库、动画库、录像库。
教学实施环节:
(1)资讯阶段:教师布置任务,帮助学生理解工作任务的要求。包括描述学习目标及内容、布置任务、发放相关学习资料。提供资源:学习任务单、多媒体课件、软件。
(2)计划、决策阶段:学生寻找与任务相关的信息,自己制定计划,进行工作过程步骤的设计,拟订检查、评价工作成果的标准。比较计划、确定工作计划,师生通过讨论、交流,共同找出设计方案的缺陷加以修正。提供资源:PPT、动画、学习软件、技术文档。
(3)实施阶段:学生根据计划独立开展工作活动,完成设计和模拟,做好有关文字记录,教师监督纠正。提供资源:技术资源、录像、实训装置或软件。
(4)检查阶段:在工作任务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自查,师生依据先前拟订的评价标准检查工作完成的完整性、正确性和准确性,并逐项填写检查单。提供资源:标准、课件、检验单。
(5)评估阶段:任务结束后,学生首先自我评价所承担任务的过程和结果,然后与教师一起讨论评价结果,提出不足及其改进建议。包括项目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对小组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资料整理。提供资源:评价表、自测题库、项目/案例库。
由此可见,建设内容主要有教学文件、教学指南、学习指南、技术资源,主要有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演示录像、项目/案例库、试题库、课程考核软件、教学素材库、任务单、学习手册、职业资格等。包括各种形态的课程资源,包括媒体素材(文本、视频、音频、图形、动画等)、项目课程、典型案例、技能考核、文献资料等等。
4.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步骤
课程标准确定――学习情境、学习单元设计――教学资源开发、建设。
在课程标准、学习情境、学习单元设计完成的前提下,需以学习单元为单位,综合考虑课程实施各环节的教师、学生所需资源类别的设计。以课程学习单元为主线进行教学资源建设,便于资源的整合,避免整合大量的垃圾资源。教学资源建设需明确标准,这有利于保证资源的质量,要细化到对资源每个属性的具体要求,以便于操作。教学资源建设的主要力量是本课程的专业教师,为防止教师对资源的重复建设,以及造成教师任务负担过重的现象,根据统一规划,可将资源的具体内容划分给教师,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建设前要对资源建设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大家掌握建设的技术细节,明确资源建设项目的目的、任务和整体实施计划等。资源建设要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任务分配时要考虑到各学院和教师的长处与特点,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保证资源征集的完善与成功。要按评价指标对资源进行审核、筛选、优化、整合,然后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批量或单个将资源存入数据库中。在入库时要对资源的所有属性进行预校验,确保资源库中数据的精确性。资源库建成后,还需根据专业新工艺、新技术的进展,及时补充和更新信息,保证信息的先进性。
三、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点
1.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适用和配套性
教学资源库建设要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方向相配合,要按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开发建设教学资源库,正确处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系统的各个课程之间的结构关系,要正确处理建设与使用之间的关系,保证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
2.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独特性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根据专业的特点,应有自己课程的独特建设思路,并应该服务于应用的需求。立足于院校实际的教学情境设计,和多样化的项目/案例库,立足于院校教师自己开发的教学课件及素材,形成自己独特个性的教学资源库。
3.教学资源库的先进性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不断建设与完善,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进展与本行业技术的发展,教学资源库应不断更新内容和标准,以保证教学与生产实际贴近,并能展现新技术、新动向,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尤其是行业企业的资源,引进他们的标准,使培养的学生更能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 朱强,江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42-44.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 有效资源 支持教 规范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为此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任课教师及对课程整合感兴趣的人士不断研究、探索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根本保障。
一、教学资源库相关概念
有关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库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出发,对于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库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做出了不同的解释。笔者从中选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解释,现如下:
教学资源是指支持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等。组成教学资源的要素主要为人员、设备、场所、资金、信息、材料(信息的载体、常指软件)等。
教学资源库是指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建成互动化、多媒体化的共享式资源仓库。建设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的教学资源库是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强大的教学资源库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和创造能力以及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研究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即课程的综合化。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资源库研究现状
2000年10月,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从而第一次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并由此引发了从政府到民间的全国性“课程整合热”。
目前大家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原理、方法及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进教学模式,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实践角度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资源库却并不多见,而且这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信息技术与教育发展及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一个突出问题。通过查阅一些教学资源库,将现状总结如下: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资源库”关键字在百度、google中搜索时,并没有发现相关的资源库。但以“教学资源库”为关键字进行搜索时,却发现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库,例如:世纪金榜教学资源网(.
[2]沈书生.资源是媒体的延伸[J].中国电化教育,2000(7):13-16.
[3]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3.
[4]首鸿燕.基于积件思想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平台的构建与应用[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
关键词 教学资源库 课程标准 资源共享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背景
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力度的构建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相应的教学资源建设与数字化校园建设出现“有路无车”或“有车无货”的矛盾。教学资源建设简单化,教学资源建设不规范等现象突出,致使网络资源及现代教学设施利用率低,没有真正实现区域、行业、同类院校之间资源平台的共享[1]。
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一)为专业教师提供教学资源,提升课程及资源开发能力
全国高职院校区域和实力分布不均衡,很多院校政策力度欠缺、资金匮乏、实训条件不足、课程与教学资源层次低,教师的教学改革能力亟待提升。鉴于此,建设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网站综合开发》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可以为专业教师提供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切实满足教师课程开发和教学实施资源需求。
(二)为广大学生和其他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教学资源
广大的在校生对课程学习需要大量权威、完善、有效的优质学习资源。利用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带动同类院校的跨越发展。同时,行业和企业人员也可以利用该平台满足自主学习需要[2]。
(三)带动专业群教学资源开发,推动专业教学改革
《网站综合开发》课程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技术课程,建设好该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必将带动网络技术专业群中其他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推动专业建设水平和教学改革水平,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三、 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
本文从课程标准、教学课件、企业案例库、数字化理论教材、实训指导书、教学录像、习题库、试题库、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建设内容的探讨及建设,已经建设成的教学资源平台如图1所示,其中包括《网站综合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库。
(一)课程标准
综合分析《网站综合开发》课程在网络专业职业岗位中的作用,与企业专家联合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能力的课程标准,明确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的对应关系,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提供基本框架方案,同时为具备区域或行业特色的院校留出特色空间。
(二)教学课件
结合企业项目案例开发配套的教学课件,帮助学习者更好的融入课堂,理解知识,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并为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三)企业案例库
与企业专家汇总、整理配套的企业案例,使学习者接触到企业的实际项目,通过项目的开展来积累实战经验。
(四) 数字化理论教材
以“够用”为原则,编写为项目案例服务的数字化理论教材。
(五) 实训指导书
与企业专家联合设计开发有助于学习者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实训指导书,引入企业的先进技术,明确学习者在课程中达到的能力要求。
(六) 教学录像
以项目的开展为依据,开发配套的教学录像,帮助学习者有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七)习题库
以项目的任务分解为依据,与企业专家联合开发兼顾理论与实践能力的习题库。
(八) 试题库
以岗位目标为依据,开发突出岗位能力的试题库。
(九) 考核评价体系
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学习者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专家评价相结合,突出学习者实际工作能力的应用。
图1 《网站综合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库
四、结束语
作者在《网站综合开发》课程中与企业技术人员联合实施项目教学,整合企业优质资源,建设了符合高职特色的数字化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不仅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为同类院校间实现资源共享搭建了平台。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从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内容、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具体方案和应用措施,为公共体育课程实现教学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途径川.近几年,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能够反映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新成果、体现现代教育思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教材及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但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总体建设上仍处于探索、提高的阶段.因此,我们就必须在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加强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形成体育教学的信息化,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概念、内容和特征
立体化教学资源是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的集合,是数字化时代教学现代化的标志,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网络化,优化教育资源诸要素配置的重要途径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立体化教学包、教学资源库、学科(专业)网站,也可以把它们分成三个层次.它具有以下特征:数字化处理、光盘化存储、多媒体显示、网络化传输、学习资源系列化、教学过程智化等囚.这样的特征能够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实用化的教与学需求.
2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
公共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中介,能够反映社会的要求,并受到体育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为实现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体育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就必须包括知识、技能、情感、身体发展等四个方面.教学理论主要包括:体育卫生知识、人与环境有关知识、体育保健知识、人体解剖与生理有关知识、运动营养学基础知识、人体健康知识、传统养生知识等教学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促进身体全面发展的内容、竞技性内容、娱乐性内容、保健性内容、情感性内容(体育游戏类)等.教学形式是以室外的运动实践为主,理论教学为辅,使学生在学习各种运动技能的同时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与培养.
3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3. 1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结合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步骤进行建设,首先,要建设公共体育课程的立体化教学包,完善基础的教学资源;其次,要整合基础的教学资源,建设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最后,要建设大学体育专业网站,提供综合的网络服务.
3. 2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
3. 2. 1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包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包的建设要以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主,重点开发公共体育教学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的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和技能锻炼指导书、试题库等,以及开发用于教师授课和学生复习的PowerPoint电子教案、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助教助学的CAI课件、提供学生自学自练的网络课程等同时要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呈现包括纸质图书、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等多媒体、立体化产品形态,使这些内容相关、表现形式各异的教育资源,既有重复和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如图1),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3. 2. 2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库
在完成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包建设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将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指标体系和课程教学包应用数据库、高级编程语言和媒体制作软件开发形成学习系统.使体育理论知识形成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流媒体等各种素材,并按照课程、知识点的树状结构排列,便于教师、学生按内容检索;为体育实践教学提供运动技能的仿真练习、模拟系统,以便于学生学习各种运动技能.同时还要完善体育教学资源库的管理系统,以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查询和运用,形成整个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如图2).
3. 2. 3大学体育网站
大学体育网站的开发要根据专业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网站为门户进行建设与实践.建设的内容应包括教学网站、课外辅导网站、体育知识网站等几个部分(如图3).教学网站包括教学管理系统、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测试、教学评价和反馈系统等;课外辅导网站包括课外锻炼知识、俱乐部活动、校园体育竞赛组织与训练、场馆器材情况等;体育知识网站包括各类体育网站的链接、体育学术网站的链接等.使公共体育课程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将数字化学习资源、虚拟化网络空间与传统的课程资源及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师生之间利用学校、课堂、网络、通讯、生活实践等活动方式将体育运动的知识学习、经验建构和社会体验联结在一体,形成高质量的教学过程.
3. 3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实施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公共体育课程丰富的专业资源,而且还需要数码相机、扫描仪等外部设备的支持、计算机专门软件开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参与.从整体来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个高校要协调好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相关的师资队伍,共同努力进行建设;二是技术手段的准备,以现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开发工具为基础,配置用于开发的软硬件平台,建设教育信息化的主干道,并应用先进的资源建设技术、工具和手段;三是聚集优秀的师资力量,整合出优筹 立体化教学资源;四是制定合理规划,分期分批,稳步实施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4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比较滞后,体育教学中只是简单的以教师教学为主体来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学生以盲目的模仿练习为主,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学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等都满足不了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师生对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以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4. 1提高师生综合运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能力
一是要提高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其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二是提高体育教师运用PowerPoint多媒体教案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的能力,及运用多媒体形式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三是提高学生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能力,自主高效地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与交流,从而提高教育信息化的程度.
4. 2以立体化服务保障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需要立体化的服务来支撑.首先,学校公共体育教学部门要实现动态化服务,将体育教学和体育相关服务延续到学生的整个学习期间,以满每一个学生对体育教学资源的需求;其次,通过体育教学资源数字化信息服务系统,为师生提供多类别、多形式、多阶段的教学资源应用服务,形成服务形式的立体化;最后,形成服务对象的立体化,任何教学单位和个人都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获得内容丰富的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