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0 09:49:2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乡村小学发展现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贫困山区 农村 中小学 远程教育 现状 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部分学校均未较好地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活动,尚未按照远程教育教学进度组织学生收看,也未用作辅助教学。造成这项工作如此被动的局面,一是远程教育教学所需的用房严重不足,教学室无法独立出来,大多与教师办公室合为一体,教学收视播放室大多兼作学生教室。二是从事现代远程教学的专业师资严重欠缺,除九年制学校外,其余学校无专人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而兼职教师虽接受过县、州级的短期培训,但专业水平较差,而校点教师大多知识结构老化,思想禁锢,年龄较大的老教师,绝大多数学校根本安排不出懂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来组织和开展远程教育的教学工作。三是设备的使用不能较好地为教学服务,只是流于形式,大多数学校将设备用作收看电视节目。另外,最最根本的问题是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还远远没有成熟。因而大部分学校、仍然处在瞎子摸象、小马过河的境地。
二、高寒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所形成的原因
1.办学条件简陋。大部分学校由于必需的专用教室得不到保障,不能较好的按时安质开展远程教育。
2.资源应用上的重形式轻实质。在资源应用上明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的资源应用水平较低。就笔者掌握的实际情况讲,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或简单借助远程教育资源补充课堂讲授内容,缺乏主动挖掘资源的优势来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的意识。二是资源使用效率低。绝大多数教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知之甚少,对有些设备不会用、不敢用,因而对“远教”设备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设备的使用效益,在某种意义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三是在资源的应用方式上,大部分教师主要利用资源备课,很少能自己组织资源,为学生构建一些基于问题的、基于情景的、协作式的学习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师资力量的薄弱是导致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施中存在问题的技术性原因。一是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是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该乡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发展时间短,专业教师严重紧缺,对从事远程教学的岗位无法定人定责。二是教师操作技能不强。从总体上讲,目前该乡教师的技术水平没有达到现代教学媒体的技术要求,大部分教师甚至不懂远程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虽然全乡曾有12为教师参与过县、州级的培训,但在教学中长时间不用,就对培训内容逐渐生疏了,技术的应用自然就不够熟练。
三、高寒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施的对策分析
为充分发挥“远教”效益,加快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加强软硬件建设、注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强化管理和师资培训是有效途径。
1.高度重视对全面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项目学校要站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和教育的“三个面向”的高度,深刻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农村中小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的积极作用,要从有利于提高农村中小学校教育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有效途径的角度,来对待和促进这项工作。
2.加强师资培训,转变思想观念,为“远教”工程建设提供师资保证。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农村中小学教师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却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要求,严重制约着学校远程教育各模式的应用水平,因此,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培训可采取按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一是对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人员培训,项目学校的一线教师按国家总项目组和市项目办的要求接受培训,经考试合格后上岗,一线教师的一次培训主要学习计算机的操作、卫星地面接收站的安装与调试等方面的知识。按项目学校的地域位置将项目学校有机地分为若干个协作小组,在协作小组内的一线教师培训时相互学习,安装时相互帮助,应用时相互交流。二是进行再培训,随着项目的实施,资源运用的深入,接收资源需要技巧,资源分类需要勤思考,资源保存需要常更新,资源加工需要技术水平,这些靠协作小组的一线教师是不能完全解决的。因此,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安排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参加各种培训班、学术研讨会等交流活动,也可以聘请专家、知名教师到本校举办现代教育技术讲座,上示范课、公开课,结合本校实际,为加快本校发展找准切入点。三是对学校领导进行培训,让学校领导认识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意义,及教育信息化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作用。
3.加大专业技术部门的指导力度。教育主管专业部门要建立系统完善的现代远程教育推进和考评管理机制,要加大对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和设备使用管理的工作力度。要充分利用这一信息资源服务教学,规范教学,放大电化教学的功能,更好地提高农村中小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是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是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在广大农村中小学广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过程中,我们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置身于改革的大潮中,立足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开辟教育教学新途径、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存在的问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水平才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 西部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开发对策研究 中国西部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 我国西部地区的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 西部地区宗教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教育信息化在西部地区中小学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西部地区农村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西部地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现状的研究及对策 西部地区高校翻译师资发展现状及建设研究 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承接转移现状及对策研究 从独立舞者的生存现状看广州现代舞的发展 西部地区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乡村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会展经济效应与发展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网络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②他将《画卷》展现在奥运开幕式上[N].长沙晚报,2008—8—22.
③廖阳.中国现代舞:“繁盛”背后有隐忧[N].东方早报,2012—8—17.
参考文献:
[1]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欧建平.世界艺术史——舞蹈卷[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
[3]刘青弋.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张妮.用文化产业改变中西部现代化发展逻辑和路径[J].中国发展观察,2006(3).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9-0170-02
一、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硬件设施较落后
从农村教育整体上来看,教育资源依旧缺乏,教育设施仍旧处于落后的状态,甚至在很多农村地区,由于资金有限,学校配置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都比较老化,甚至有的学校没有配备。教学设备缺乏,导致农村的学生对于外面的世界认识过少,只能通过教师来了解,对于电视里出现的事物,只能“望洋兴叹”。
(二)留守儿童难教育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为了改善经济条件,很多农民进城打工,孩子自然就成了留守儿童,对这些孩子的教育更存在难度。在农村,这些留守儿童主要是由祖辈或者亲戚照顾,而有的家长即使在家也无暇顾及孩子,由于缺少关爱和家庭教育,有些孩子逐渐出现了好吃懒做、沉迷网络、打架斗殴等问题,成为学校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教师家长不尊重、不服管教,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手机带来的危害
在农村学校,课外活动较少,艺体设施不够健全,小学生除了学习就是在家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孩子也接触到了手机这些新事物,并逐渐沉迷于网络游戏中,这对孩子的身心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很多孩子以上网课为由,长时间玩手机,这不仅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还影响到了孩子的健康,尤其近视已经是普遍现象。
(四)假富二代现象严重
在农村中,很多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都喜欢用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方式弥补孩子缺失的爱,认为现在条件好了,就无条件宠溺。在这种情况下,假富二代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这就导致许多孩子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性,如攀比、享乐心理。可以说现在的小学班主任不仅仅是孩子的老师,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更是孩子的生活保姆。
二、农村小学教育的优化对策
(一)优化农村学校设施建设
在农村小学中,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很难依靠自身的運营获得发展,对于国家和政府财政的依赖性较强。因此,当地政府要做好调查工作,了解农村教育的发展情况,针对性进行扶助,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小学的投资建设,完善这些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教学设备。另外,除了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还要为贫困的学生提供一些补助,确保孩子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此外,相关部门还需设置资金投入保障机制,为乡村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为农村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营造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
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育人”,这个“育人”有两种含义,一是为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成才;二是做好文化的传递工作,培养学生的品行修养。所以,在农村小学中,针对小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学校则要营造和谐、友爱的校园氛围,帮助小学生改掉这些不良习性。在学校中,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导向、传承、凝聚、激励、约束、教育、发展等功能。因此,学校就要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组织适当的文化活动,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教师要关心这些学生,了解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爱的教育感化这些学生,使他们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改正这些不良习惯。
(三)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在科技大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几乎人手一机,农村人也不例外。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对外面的世界本就充满了好奇心,对于手机这种新鲜的事物,也非常着迷。往往一拿到手机就开始玩游戏、看小说,并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因此,在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要有耐心地向学生讲清楚手机的危害,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观念,关键家长要与孩子约定,对孩子的网络生活进行约束。
(四)优化农村师资队伍结构
在教育发展下,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对于农村小学教师来说,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还需具备良好的品性修养。所以,只有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才能够更好地留住优质师资。因此,当地政府需要关注农村教育的发展,为乡村教师提供新的机会和发展空间,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基础教育稳步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其重要标志之一是全面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目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从要求“起点公平”向要求基于“起点公平”的“过程公平”转变。在这一背景下,广东小学数学教育领域开展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并不断向纵深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充分。研究表明,有些教师对数学学科知识理解不够,数学表达能力较弱,影响了教学质量提升。还有一些教师的数学理解不够深刻,限制了其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有些教师数学表达能力较弱,影响了教学目标达成。
2. 教师对新课程实施不到位。(1)对课程目标把握不准确,数学教学重结果而轻过程。(2)教学中出现了“去数学化”倾向。在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过分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形式,强调情景的创设,弱化了数学内容,在教学评价导向上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因此,我省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与数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亟待解决。
二、调查方法
(一)样本选取
根据广东省教育信息平台2016学年初报表数据,广东省小学数学教师12.87万人,占全省小学教师的26.48%。其中男教师4.49万人,占比34.89%,女教师8.38万人,占比65.11%。
本次调查从21个地级以上市和顺德区选取样本。样本来源于两个途径:一个是正式途径,也是主要途径。采取分层抽样与整体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全省22个地区各选择12间学校,包括城市学校、县城学校、农村学校(包括中心乡镇学校和乡村学校)各4间,涵盖教学质量优、中、弱三类学校,其中至少有一间民办学校。另一个是非正式途径。主要在“小学数学教研”微信群中通知,请群内的广东省小学数学教师填写并转发。本次调查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共收到有效问卷5810份。
(二)调查内容
本研究以教育部2012年印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参考相关研究文献,将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界定为五个方面: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和专业自主发展意识。
(三)调查工具
本研究以北师大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011年研制的《澳门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调查问卷为主要参考,结合自身研究需要,研制了《广东省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问卷》,从教师自我报告的角度,调查教师专业发展状况。本研究主要通过专家函询法进行内容效度检验,主要向5位小学数学教研员征求意见,并根据专家反馈的意见修改问卷结构和项目,保证了较好的内容效度。
调查问卷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10个项目。第二部分是调查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包括47个项目,具体如下页表1所示。
本研究采用五等级量表法,考察小学数学教师在专业发展五个方面的符合程度(非常不符合、不符合、有些符合、符合、非常符合),正向题的符合程度越高,分值越高(赋值为1-5分),反向题则相反。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
研究数据的初步处理与分析由问卷星网站自动生成,研究者根据需要运用SPSS18.0软件再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三、调查结果
(一)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总体状况分析
根经验,我们将教师专业发展设定为五个水平:水平I,极弱(2分以下,不含2分);水平II,较弱(2-2.99分);水平III,尚可(3-3.74分);水平IV,良好(3.75-4.49分);水平V,优秀(4.5分以上)。从教师自我报告的情况来看,广东省小学数学教师在专业发展总体状况方面的平均得分为3.73分,即在“有点符合”与“符合”的程度之间,如果用100分来计算的话,相当于74.6分,接近良好水平。
从五个维度的平均得分情况来看,从高到低依次为:专业情意(3.91)、专业精神(3.90)、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73)、专业自主发展意识(3.38),这一特征在22个地市(区)的表现较为一致,即五个维度平均分可归列为三个梯次:第一个是专业精神和专业情意,得分最高,且两者平均分相当;第二个是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得分居中,且两者平均分相等;第三个是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得分最低。
从20个观测点的平均得分情况来看,得分情况存在不均衡现象。在教师专业精神的发展现状中,得分最高的是爱生精神(4.48),其次是求真精神(4.23)。说明我省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尊重、关心和爱护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能够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持续钻研,寻求问题的解决。得分偏低的是求进精神(3.25)和服务精神(3.65)。如对于“您觉得教育工作单调繁琐,很少有发挥创造性的空间”这一题,选择“不符合”与“非常不符合”的人数比例为41.86%,近六成的教师认为教育工作单调,难以发挥创造性。对于“您只求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尽量避免有额外的负担”这一题,选择“不符合”与“非常不符合”的人数比例为31.65%,表明近七成的教师不愿意承担额外工作。
在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现状中,得分最高的是教学策略知识(4.02),其次是学生数学理解的知识(3.92)。说明广东省小学数学教师自认为能够较好地把握学生学习的兴趣、难点、错误,并且了解原因;他们自认为能够准确而清晰易懂地讲授教材内容,可以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得分居中的是学科知识(3.76)和课程知识(3.66)。得分偏低的是实践知识(3.40)和通识知识(3.62)。如对于“您时常感觉教育理论知识与自己的教学实践脱节”这一题,选择“不符合”与“非常不符合”的人数比例为32.03%,近七成的教师认为教育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脱节。
在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现状中,得分最高的是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4.00),其次是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3.98)。说明广东省小学数学教师自认为具有较强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和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得分偏低的是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3.46)、教学反思能力(3.52)和教学研究能力(3.63)。如关于“您不喜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因为在课堂中比较难于管理和控制”这一题,选择“不符合”与“非常不符合”的人数比例为51.41%,说明近半数的教师不喜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在教师专业情意的发展现状中,得分最高的是教学效能感(4.27),其次是职业情感体验(4.05)。说明绝大多数广东省小学数学教师认为自己能够胜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从工作中获得了乐趣和满足。得分偏低的是职业坚守意向(3.40)。如关于“如有可能,您希望改行从事其他职业”这一题,有两成多的教师选择“非常符合”和“符合”,也有两成多的教师选择“有些符合”,只有略高于半数的教师选择“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说明小学数学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还不够。
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的发展现状中,两个观测点的得分都偏低:专业发展规划得分为3.17,自主学习意识得分为3.58。如关于“您对自己未来的专业发展目标与规划还没有清晰的认识”这一题,有25.39%的教师选择“非常符合”和“符合”,有32.03%的教师选择“有些符合”,只有略高于四成的教师选择“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说明广东省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意识整体还比较薄弱,有待加强。对于“您参加教研活动通常是由学校或教研室安排的,您大部分是疲于应付”这一题,仅有略高于四成的教师选择“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近六成教师属于疲于应付状态。
调查中,教师们认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较严重问题依比例从高到低分别是: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89.88%);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61.46%);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普遍(52.22%);教师责任心和事业心缺乏(28.29%);专业知识水平低(18.62%);教育教学能力低(16.92%)。关于工作任务方面,比较集中的意见是承担太多教学之外的任务,是导致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城乡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分析
样本中有城市学校的教师共1708人,占29.40%;县城学校的教师共923人,占15.89%;中心乡镇学校的教师共1656人,占28.50%;乡村学校的教师共1523人,占26.21%。以学校类型为分组依据,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总体状况、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分别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教师专业发展总体状况、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情意、专业自主发展意识适合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教师专业能力不适合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因而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非参数检验。
根据教师自我报告的情况,广东省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总体状况的平均分为3.73,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城市学校(3.76)和县城学校(3.76)、中心乡镇学校(3.71)、乡村学校(3.69)。
在专业发展总体状况方面,城市教师与县城教师的平均分相等,两者均高于中心乡镇教师和乡村教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城乡教师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00)。进一步采用LSD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表明:城市教师与中心乡镇教师、乡村教师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03,p=0.000);县城教师与中心乡镇教师、乡村教师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0,p=0.000)。
(三)不同群体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分析
本部分主要采用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性别、专业背景、教龄和职称的教专业发展状况进行比较。
1. 男女教师比较
调查对象中,男教师1587人,占比27.31%,专业发展状况的平均得分为3.68;女教师4223人,占比72.69%,专业发展状况的平均得分为3.74。女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自我评价好于男教师,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00)。
2. 不同专业背景教师比较
调查对象中,具有数学或数学教育背景(简称数学组)教师3325人,占比57.23%,自我评价专业发展状况的平均得分为3.74;不具有数学或数学教育背景(简称非数学组)教师2485人,占比42.77%,自我评价专业发展状况的平均得分为3.71。从总体状况上看,数学组教师高于非数学组教师,且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40)。
3. 不同小学数学教龄教师比较
根据教师生涯发展理论以及实践经验,将小学数学教师按教龄分为五个组别,其中,“3年及以下”的共1144人,占19.69%;“4-10年”的共1013人,占17.44%;“11-15年”的共788人,占13.56%;“16-20年”的共1149人,占19.78%;“21年及以上”的共1716人,占29.53%。
各教龄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平均得分自高到低依次为:“21年及以上”组(3.80)、“16-20年”组(3.74)、“4-10年”组(3.71)、“11-15年”组(3.70)、“3年及以下”组(3.64)。对教师教龄与专业发展得分进行相关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教师教龄与专业发展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139,p=0.000,说明教师教龄与专业发展得分之间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教龄越长,教师对专业发展水平的自我评价越高。
4. 不同职称教师比较
将小学数学教师按职称分为四个组别,其中,未定职级组共1153人,占19.84%;初级组共1267人,占21.81%;中级组共3283人,占56.51%;高级组共107人,占1.84%。各职称组教师专业发展平均得分自高到低依次为:高级组(3.84)、中级组(3.75)、初级组(3.69)、未定职级组(3.68)。对教师职称与专业发展得分进行相关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教师职称与专业发展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085,p=0.000,说明教师职称与专业发展得分之间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职称越高,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评价越好。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 广东省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接近良好水平,但各维度发展不均衡。从五个维度的情况来看,教师对专业精神和专业情意的自我评价最高,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自我评价处于中间,对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的自我评价最低。
2. 广东省城乡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显著差异。从总体上来看,城市学校教师与县城学校教师的水平相当,两者都好于中心乡镇学校教师和乡村学校教师。
3. 广东省不同群体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表现各不相同。女教师专业发展总体状况好于男教师。数学组教师好于非数学组教师。不同小学数学教龄组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差异,教龄越长,教师对专业发展水平的自我评价越高。不同职称组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之g具有显著差异,职称越高,教师对专业发展水平的自我评价越好。
(二)对策与建议
1. 找准薄弱环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建立相应的教师学习保障、激励、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学习欲望。(2)加强教学研究,促进理论与实践转化。引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特别是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以实现知识转化。(3)加强生涯指导,使教师制定适切的专业发展目标和实现策略,促进专业发展。
2. 关注乡村教师,推进队伍整体发展。广东省省城乡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不均衡,乡村教师的自我评价低于城市和县镇教师,因此需要将乡村教师队伍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来抓。(1)把握专业发展现实需求,找准突破的重点。根据乡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所存在的具体问题与现实需求,加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实现重点突破。(2)发挥信息技术功能,突破教师研修的时空限制。(3)提高乡村教师地位与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乡村从教。
3. 加强分类指导,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不同群体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不同特点和不同需要,因此要分类培训和指导。(1)组建多层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针对具有不同专业发展需求的教师群体实施个性化的指导与培训,提升培训目标、内容与方法策略的针对性。(2)开发系统化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模块,为不同教师群体“量身打造”培训内容,提升培训内容的实效性。(3)建设主题教研优秀实践案例,以优质教研资源促进各级教研队伍建设,夯实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4)创设多元展示与交流平台,为不同教师群体提供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展示交流机会,提升教学效能感,激发专业精神。(5)评选不同类别的优秀教师典范,为教师树立标杆,让教师看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明确努力方向。
关键词 山西省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
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复兴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他们的身心健康不仅直接影响着其自身的学习、生活,而且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如何直接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重大事件,同时也是研究现代人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山西青少年儿童进行体质健康监测,并对其身体素质发展现状及规律进行研究,以便掌握山西省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特点,促使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一定的政策、法规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
根据山西省的地域特点,选取了晋北(大同市)、晋中(太原市)、晋南(运城市)三地城市与乡村学校7~18岁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身体素质进行了监测。共选监测对象9600人,其中城市与乡村男女生各2400人,三个地区各选取3200人;不同年龄段各200人(城男50人,城女50人,乡男50人,乡女5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电子网络、CNKI资料文库以及体育学术期刊等途径,查阅有关国内外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为本研究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2.测试法
从2010年5月开始,分别对山西省运城市、大同市和太原市三地城乡小学、中学的7~18岁学生9600人,根据国家体质健康监测要求进行统一体质健康检测。选择了50m、立定跳远、斜身引体(小学男生)、引体向上(初中、高中男生)、一分钟仰卧起坐(女生)、800m(初中、高中女生)、1000m(初中、高中男生)、50m×8折返跑(小学生)、坐位体前屈和握力等指标作为身体素质的测试内容。
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03与Spass3.0软件对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常规的统计处理以及关联度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山西省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现状分析
表1山西省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城乡差异性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山西省城市男女生的速度素质均优于乡村男女生;城乡男女生的下肢爆发力素质基本相同;城市女生的腰腹肌力量优于乡村女生;城乡小学男生的速度耐力基本相同,城市小学女生的速度耐力不及乡村女生;城乡男生的耐力素质基本相同,城市女生的耐力素质不及乡村女生;城乡小学男生上肢力量素质基本相同,城市男生的上肢力量素质不及乡村男生;城乡男生的最大力量素质基本相同,城市女生的最大力量素质优于乡村女生;城市男生的柔韧素质不及乡村男生,城市女生的柔韧素质不及乡村女生。
2.山西省不同城市乡村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差异性比较
表2山西省不同城市乡村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差异性
比较(城男)
注:*表示呈显著性差异;**表示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从表2中可以看出,除了握力太原、运城与大同地区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余7项均呈现差异性。50m:三个地区差异不太明显;立定跳远:大同与太原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斜身引体:大同与运城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引体向上:太原与大同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50m×8折返跑:太原与大同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1000m:大同与太原、运城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太原与运城地区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坐位体前屈:太原、运城与大同地区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运城与太原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表3山西省不同城市乡村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差异性
比较(乡男)
注:*表示呈显著性差异;**表示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握力上太原、运城与大同地区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50m:太原地区与运城、大同均有显著性差异;立定跳远:其中大同与太原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斜身引体:大同与运城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引体向上:其中太原与大同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50m×8折返跑:其中太原与大同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1000m:太原与运城地区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坐位体前屈:其中运城与太原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表4山西省不同城市乡村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差异性
比较(城女)
注:*表示呈显著性差异;**表示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一分钟仰卧起坐上太原、运城与大同地区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50m:运城与大同地区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立定跳远:太原与大同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50m×8折返跑:太原与大同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800m:太原与大同地区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握力:太原、大同与运城地区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坐位体前屈:太原、大同与运城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表5山西省不同城市乡村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差异性
比较(乡女)
注:*表示呈显著性差异;**表示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一分钟仰卧起坐上,太原与运城、大同地区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大同与运城地区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50m:太原与大同地区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立定跳远:太原与大同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50m×8折返跑:运城与大同地区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800m:太原、运城与大同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太原与运城地区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握力:太原与运城地区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坐位体前屈:运城与大同地区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3.山西省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发展规律
从上述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山西省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发展规律,男生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长和提高,但是,其增长与提高的速度并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波浪式的。女生由于性别的差异与男生有所不同。但是,在7-18岁的男女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就其增长速度来看,均出现了两个“高峰期”。这两个高峰期的出现均因年龄、性别和项目的不同而不同。青春发育期前,男女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无显著性差异。因此,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在7-9岁这个年龄段身体素质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年增长率出现了第一个“高峰期”。11岁之后出现了缓慢的增长趋势。男生与女生不仅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上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而且身体素质的发展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女生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年增长率的第二个高峰期,女生的一分钟仰卧起坐不论在哪个年龄段,均没有较大的差异;50m跑、立定跳远女生在13岁,男生在14岁,又出现了快速增长。
四、结论与建议
1.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发展与其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身体素质都有其不同的快速增长期,即“敏感期”。而且男女生的快速增长期时间不同,男生为7-14岁,女生为7-13岁。老师应该在孩子的“敏感期”,促使身体素质快速发展。
2.13岁以后,由于女生增长速度明显减慢,甚至停滞或下降;男生还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这样男、女生之间的差距就越来越大。到达17岁之后这种差异趋于稳定。这是由于生长发育进入青春期后性腺活跃的结果,因而,应该特别关注青春期女生的体育锻炼,一定是适宜的负荷。
3.城市学校体育教学中应适当加强学生耐力、柔韧与最大力量的练习;乡村学校体育教学中应适当加强学生速度、快速力量的练习。
――――――――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2004年监测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许良.我国青少年各个时期5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动态分析.体育学院学报,2005,24(1).
[4] 周荣宝.宁波市青少年身体形态与运动素质发展趋势的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2).
[5] 刘新华,张建,蔡睿.对上海、东京两地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中国体育科技,2009,45(6).
[6] 苟波,陈佩杰.青少年身体形态发育特征及运动对发育的影响.体育科研,2004(4).
[7] 李宜南,万平,赫忠慧.北京大学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果分析报告.体育科学,2005,25(2).
关键词:人口发展;现状;特点;应对策略;麒麟区
中图分类号:C9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0-0108-04
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来看,麒麟区在人口增长类型、人口规模、劳动适龄人口数量、人口年龄构成、人口性别结构、人口素质、人口生命质量、人口城镇化水平、社会负担系数、家庭户人口规模、人口老龄化发展水平等方面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相比较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麒麟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结果来看,相关资料和数据都能够充分、客观地反映出近十余年来麒麟区的人口发展过程、人口现象变化的规律、特征及人口转变的历程。对此,本文通过收集麒麟区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整理并计算相关数据,对该区人口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与评价,并针对人口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可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城市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麒麟区人口发展现状分析
(一)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人口规模持续增长
在2000年“五普”时,麒麟区人口出生率为16.24‰,人口死亡率为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44‰,到2010年“六普”时,人口出生率为11.5‰,人口死亡率为4.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1‰[1],与2000年“五普”时相比较,人口出生率下降了4.47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下降了1.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了3.34个千分点。人口规模由2000年“五普”时的648 956人[2]增长到2010年“六普”时的740 747人[3],增加了91 791人,增长14.14%。
(二)少儿人口比例下降,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老少比增长,年龄中位数上移,平均年龄升高,长寿水平提高,预期寿命延长,老龄化水平升高
在2000年“五普”时,麒麟区0~14岁人口比例为23.48%,≥65岁人口比例为5.83%,≥60岁人口比例为8.94%,老少比为24.83%[4],年龄中位数为27.99岁,平均年龄为30.8岁,长寿水平为7.2%,预期寿命为70.45岁[2],老龄化水平为5.83%[4]。到2010年“六普”时,0~14岁人口比例为20.37%,≥65岁人口比例为7.52%,≥60岁人口比例为11.25%,老少比为36.91%[3],年龄中位数为33.23岁,平均年龄为33.99岁,长寿水平为9.93%,预期寿命为77.18岁,老龄化水平为7.52%[3]。与2000年“五普”时相比较,十年间,少儿人口比例下降了3.11个百分点,≥65岁人口比例上升了1.69个百分点,≥60岁人口比例上升了2.31个百分点,老少比增长了12.08个百分点,年龄中位数上移了5.24岁,平均年龄升高了3.19岁,长寿水平提高了2.73个百分点,预期寿命延长了6.73岁,老龄化水平升高了1.69个百分点。
(三)少儿人口负担系数下降,老年人口负担系数上升,社会总负担系数下降
在2000年“五普”时,少儿人口负担系数为33.21%,老年人口负担系数为8.25%,社会总负担系数为41.46%[4]。到2010年“六普”时,少儿人口负担系数为28.25%,老年人口负担系数为10.43%,社会总负担系数为38.68%[3]。与2000年“五普”时相比较,少儿人口负担系数下降了4.96个百分点,老年人口负担系数上升了2.18个百分点,社会总负担系数下降了2.78个百分点。
(四)劳动适龄人口比例上升,劳动力数量持续增长
在2000年“五普”时,15~64岁人口数为458 760人,所占比例为70.69%;15~59岁人口数为438 547人,所占比例为67.58%[4]。到2010年“六普”时,15~64岁人口数为534 153人,所占比例为72.11%;15~59岁人口数为506 543人,所占比例为68.38%[3]。与2000年“五普”时相比较;15~64岁人口数增加了75 393人,增长16.43%,比重上升了1.42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数增加了67 996人,增长15.5%,比重上升了0.8个百分点。
(五)人口性别比下降,乡村人口性别比上升,城镇人口性别比下降,人口性比重呈男性大于女性的普遍性规律
在2000年“五普”时,人口性别比为105.89,城镇人口性别比为105.68,乡村人口性别比为106.08[4],到2010年“六普”时,人口性别比为105.21,城镇人口性别比为103.2,乡村人口性别比为108.77[5]。与2000年“五普”时相比较,人口性别比下降了0.68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性别比下降了2.48个百分点,乡村人口性别比上升了2.69个百分点。在2000年“五普”时,总人口数为648 956人,其中,男性人口数为333 756人,女性人口数为315 200人[4],男性人口性比重为51.43%,女性人口性比重为48.57%,性别比重男性高于女性。到2010年“六普”时,总人口数为740 747人,其中,男性人口数为379 781人,女性人口数为360 966人[5],男性人口性比重为51.27%,女性人口性比重为48.73%,人口性别比重同样是男性大于女性,且无论是城镇人口性比重还是乡村人口性比重都呈同样的规律。
(六)总户数和家庭户增加,家庭户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总户数由2000年“五普”时的192 761户增加到2010年“六普”时的252 499户,增加了59 738户,增长了30.99%[3]。其中,家庭户由2000年“五普”时的184 827户增加到2010年“六普”时的239 782户,一共增加了54 955户,增长了29.73%[3],家庭户人口规模由2000年“五普”时的3.28人缩小到2010年“六普”时的2.88人[3],减少0.4人。
(七)城镇人口规模增大,乡村人口规模减小,农业户人口规模增大,非农业户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城镇化水平提高
从2000年“五普”到2010年“六普”,城镇人口规模由2000年“五普”时的311 135人增加到2010年“六普”时的482 782人,增加了171 647人,增长55.17%[3];乡村人口规模由2000年“五普”时的337 821人减少到2010年“六普”时的257 965人,减少了79 856人,减少23.64%[3]。农业户人口规模由2000年“五普”时的441 736人增加到2010年“六普”时的498 432人,增加了56 696人,增长12.83%[3];非农业户人口规模由2000年“五普”时的198 499人增加到2010年“六普”时的231 844人,增加了33 345人,增长16.8%[3]。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47.94%提高到2010年的65.18%[1],上升了17.24个百分点。
(八)少数民族人口规模增长速度快于总人口规模增长速度,外来人口增多
少数民族人口由2000年“五普”时的26 356人增加到2010年“六普”时的37 109人,一共增加了10 753人,增长40.8%[3],少数民族人口规模增长速度快于总人口规模增长速度14.14%的26.66个百分点。外来人口规模由2000年“五普”时的70 802人增加到2010年“六普”时的200 814人,增加了130 012人,增长183.63%[3]。
(九)文盲率下降,除了小学组,每万人受教育程度人数均呈增长趋势,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比重下降
文盲率由2000年“五普”时的9.48 %下降到2010年“六普”时的2.8%[2~3],下降了6.68个百分点。每万人受教育程度人数,大专以上由2000年“五普”时的403人增加到2010年“六普”时的931人,增加了528人,增长131.02%;高中(含中专)由2000年“五普”时的1 245人增加到2010年“六普”时的1 361人,增加了116人,增长9.32%;初中由2000年“五普”时的2 796人增加到2010年“六普”时的3 151人,增加了355人,增长12.7%;小学由2000年“五普”时的3 440人减少到2010年“六普”时的3 352人,减少了88人,减少2.56%[3]。15岁及以上人口规模由2000年“五普”时的496 588人[2]增加到2010年“六普”时的589 849人[3],增加了93 261人,增长18.78%。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规模由2000年“五普”时的61 549人[2]下降到2010年“六普”时的20 777人[3],减少了40 772人,减少66.24%。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2000年“五普”时的9.48%下降到2010年“六普”时的2.8%,下降了6.68个百分点[2~3]。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的比例由2000年“五普”时的12.39%下降到2010年“六普”时的3.52%,下降了8.87个百分点[2~3]。
(十)育龄妇女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学龄前儿童组和各个学龄组人口总量持续增加,高龄老年人口数量增多
育龄妇女人口规模由2000年“五普”时的191 743人增加到2010年“六普”时的212 695人,增加了20 952人,增长10.93%[2~3]。其中,生育旺盛育龄妇女(20~29岁妇女)人口规模由2000年“五普”时的66 971人下降到2010年“五普”时的52 131人,减少了14 840人,减少22.16%[2~3]。学龄前儿童组和各个学龄组(1~22岁人口)人口数由2000年“五普”时的229 041人,增加到2010年“六普”时的240 481人,增加了11 440人,增长4.99%[2~3]。≥80岁的高龄老年人口规模由2000年“五普”时的4 181人增加到2010年“六普”时的8 275人,增加了4 094人,增长97.92%[4~5]。
二、麒麟区人口发展特点及问题分析
(一)人口总数呈持续增长态势
人口增长得到一定的控制,但由于人口基数存在,人口增长惯性,育龄妇女人口规模持续增加,以及部分贫困地区出生率仍然偏高等原因,人口总数呈持续增长态势。
(二)人口年龄结构发生重大转变
人口年龄结构已经从成年型转向老年型,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水平较高,高龄老年人口比以前增多,这直接关系到高龄老年人口的赡养、照料、养老与医疗等问题。少儿人口负担系数下降,少儿人口抚养压力减小,老年人口负担系数上升,养老压力增大,社会总负担系数下降,社会总负担减轻。劳动适龄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人口红利开启,劳动力资源规模扩大的同时,学龄前儿童组和各个学龄组人口数量持续增加,给社会就业带来一定的压力。
关键词:乡村中学 体育教师 对策
一、前言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育资源的关键所在,是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的先决条件和现实力量。学生的体育教育和体质健康,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情况和发展前景与体育教师队伍是密切相连。随着小康社会步伐的全面加速以及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尤其是我们比较薄弱的农村体育教育事业还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难题。
二、乡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发展现状
(一)乡村中学体育教师学历、职称的基本状况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国内大部分农村体育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远不及国家的相应标准。当前的农村体育教师的师资水平有待提高。从学历结构来看,农村体育教师本科毕业的教师较少,大专居多,成教函授是相当部分教师获得高学历的重要途径。另外,从职称比例来看,高级职称的比例极少,少数教师还处于最低级别。造成该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经济落后、学校重学轻体是体育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
(二)乡村中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状况
科学研究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也是全面提高体育教师能力的有效手段。较强的科研能力是衡量体育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大部分乡村体育教师没有科研任务要求,有的从没发表过作品,说明大部分体育教师科研能力比较低。
(三)乡村中学体育教师再学习、深造的现实状况
近几年,随着教育部对乡村中学体育教师在学历方面越来越重视,各学校对教师职称评定工作的严格把关,越来越多的乡村中学体育教师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再学习。对在职的乡村中学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培训,是提高乡村中学体育教师各项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培养优秀的乡村中学体育教师队伍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福利待遇状况
由于人们对体育存在偏见,在部分乡村中学里,体育教师的待遇与其他教师有所差异,可以发现存在同工不同酬的不公平现象。个别学校在年终进行评定考核时,将农村体育教师单独管理,将正规体育课时按低百分比进行折算。造成乡村体育教师,虽然课上得多但钱却拿得少。
三、解决乡村中学体育教师现状的对策研究
(一)改变人们对传统乡村中学体育教育的误区,以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观代替以往单一的观念
要将终生体育思想作为乡村中学体育的主要教学内容。在国家教育部的宏观指导下,结合乡村中学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的实际条件相适应。教学方法和手段应与知识、健身、育心三者并育的原则紧密结合。注重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学生的健康教育,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娱乐中“促进健康”,在体育活动中获得乐趣,在体育教学中获得身心得益的体验和锻炼能力。
(二)大力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体育教师,尽量实现教师学历本科化
带动乡村中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要注重女教师的招聘录用,选择有经验、有责任、能吃苦的女教师,充分挖掘女教师在工作细心、方便,与学生更加容易亲近等优势,使体育教学中男女性别比例的协调性更优化。
(三)要加强体育教师在其他方面的学习
由于现在教学日趋现代化,国际化,不仅要求体育教师能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求体育教师会教育知识、技能技术等知识。专业知识方面:教师要通过函授、进修、脱产等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培训。提高学历,提升教师职称。教育知识方面:体育教师要懂教学规律,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简单教会学生学习。技能技术方面:体育教师要能够操作计算机,识别外国书籍,学习其先进的教育技能
(四)应该多渠道筹集乡村教育经费
当地教育机构应起带头作用,利用各种手段筹措乡村体育教育经费。特别是动员一些优质企业和个人进行赞助,这样既可以缓解教育部门经费不足的状况,又可以使企业在民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促进相互发展。这样就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作为乡村教师的补贴,相对提高教师的待遇,组织体育教师的改行或兼职现状。
(五)要加强体育教师在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修养
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要求一个人有敬业精神,道德修养。这样的教师才会敬重自己的工作,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韧不拔的毅力,这样才能完成对学生情绪、心胸、毅力等各方面的培养。最重要的是体育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做好本分工作,从而保证乡村体育教师在各方面的发展。
(六)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针对教学,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到积极的情绪,精神上得到收获。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采用各种先进、适当的方法增加一些学生有兴趣的技术动作,提高学生求知、求新的需求,巩固学生的基础动作。
参考文献:
[1]吴立柱,司鹏巧.河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3).
[2]郊淑玲.安徽省农村中学体育师资现状的调查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报,2006(7).
[3]翟兆峰,翟连林.山东省农村城镇中学体育师资现状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1).
关键词 青少年 校园足球 乡村足球 运动 发展
一、前言
足球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可在中国,足球的发展却处于较低水平,虽然有恒大夺冠这样振奋人心的战绩,但中国足球在各层次大赛中的成绩难以令国人满意。足球是足球人的运动,足球应当从孩子抓起,从乡村的校园抓起,身为足球基地的校园如果像从前那样建在大中城市,那么基数广大的乡村孩子就会被排除在外,足球强国的梦就会是一句空话。
二、研究对象方法
(一)研究对象
田园庄3所小学和一所中学足球课程的开展状况,田园庄部分人(8~40岁)对开展足球活动的兴趣问卷调查,田园庄开展足球活动可行性研究调查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问卷调查法
3.数据统计法
三、研究内容结果与分析
(一)田园庄人群喜爱的球类运动调查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喜爱乒乓球的运动项目的人数为60人,占总人数的30%;喜爱篮球的人数为12人,占总人数的6%;喜爱足球的人数为93人,占总人数的47%;喜爱羽毛球的人数为18人,占总人数的9%;喜爱其他项目的为4人,占总人数的2%。(只可单选)
(二)田园庄足球运动参与次数的调查
在197份问卷中,每周进行足球运动次数为0~1次的为37人,占总人数的20%(约等于)此种大多为田园庄的部分人,没有兴趣进行足球活动,认为耗时耗力,大多为了陪孩子才进行一次运动;每周进行1~5次足球运动的为80人,占总人数的40%,体力难以跟上,每周进行5~10次足球运动的为40人,占总人数的20%多为中学生,时间较充裕,精力旺盛,碍于场地、人数的限制只能在校内操场进行活动;每周进行10次以上足球人数的为40人,占总人数的20%,为中学生,热爱足球的一群青壮年群体,每天都会抽出时间进行足球游戏。
由表2可以得出结论,乡村青壮年对足球拥有巨大兴趣,但受场地,天气限制等无法使兴趣转化为足球基数,浪费了足球人才资源。
(三)田园庄人群参加足球运动的目的调查
青壮年参加足球运动的动机调查:本次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询问了足球运动的6个运动动机的选择情况,如图4所示,经统计有135人是以锻炼身体争强体质为目的,占总调查人数的68%;有20人是因为兴趣爱好参加足球运动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0%;以娱乐休闲为目的参加足球运动的为15人,占总人数的8%;打发时间的为1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交往人际的有1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其他原因的为3人,占到其中2%。其中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比例最大,占到68%的份额。
四、结论
我国的农村地域广,乡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一半,所以校园足球的推广不能只限于城市地区,乡村的校园足球运动没有开展,就不能从真正意义上说足球运动的普及。在广大农村开展足球运动、发展乡村足球,让更多的孩子接触足球,感受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是中国走向足球强国,产生世界强队的基础。
(一)从以上调查可以得出:乡村青少年是乡村足球的主力军,乡村的足球运动在乡村球类运动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乡村足球喜爱人员众多。
(二)从以上调查可以得出:中国足球的未来仅仅依靠城市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政策在广大乡村中切实开展起来,才能真正的普及足球,为中国足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从以上调查可以得出:乡村村青壮年对足球拥有巨大兴趣,但受场地,天气限制等无法使兴趣转化为足球基数,浪费了足球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