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低碳经济的含义8篇

时间:2023-10-10 09:49:2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低碳经济的含义,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低碳经济的含义

篇1

关键词森林碳汇;低碳经济;作用

2009年11月26日,我国正式对外宣布减排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意味着碳减排任务已迫在眉睫。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全球目光聚焦哥本哈根,关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与会各国和地区领导共商应对气候变暖对策。作为对策之一,发展低碳经济,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低碳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1低碳经济的含义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一词最早正式提出是在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该书中指出今后应该实行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发展经济。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经济指的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减缓气候变化[1]。

面对世界掀起的推行低碳经济的新浪潮,

森林所具有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主要体现2个方面。一是木材可以代替其他建材,从而减少其他材料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据专家测算,生产同等重量的材料,水泥所需的能源是木材所需能源的3~4倍;塑料所需能源是木材所需能源的35~45倍;钢铁所需能源是木材所需能源的50~60倍。二是木材代替石化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据测算,1 t木材与500 kg石油所释放的热量相当,而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却少得多[5]。

3结语

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有着工业所没有的优势。这种优势在于林业具有其他产业所不具备的一种重要资源——森林。森林是利用太阳能的最大的载体,它不仅能够提供人们衣食住行需要的物质材料,而且还能够真实地吸收二氧化碳,是安全、实实在在的减排。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十分关注森林碳汇。

篇2

关键词: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协调发展

引言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虽然出现的时间不同,但是双方的发展目标、动机等却十分相似。在未来只有积极的协调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才有助于解决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一、针对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含义的分析

1.循环经济含义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有专家提出了循环经济概念,之后由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其“宇宙飞船理论”中首次正式提出。循环经济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有限的资源和无限需求及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两大矛盾,发展到当今,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一种表征低消耗、低污染、多劳动就业、高效益回报的经济模式。[1]

2.低碳经济含义

自工业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发展状况良好,随之而来人们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实际上低碳经济本质上将属于一种耗能低、排放低、污染低的新模式,主要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入手点,然后设计、落实各种低碳政策等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数量,实现低碳发展目标。

二、中国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的方法

1.坚持由政府主导

中国是社会主义大国,采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所以,要想实现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政府部门必须制定、落实积极的政策。由于过往促进循环及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无法吸引商业决策者,所以只有为其提供一定的利益,才能让企业主动推行政府制定的政策、顺应政府意愿、帮助政府顺利跨过经济转型阵痛期。不过在推动经济发展的时候,政府与企业依旧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原则。政府要参照取得低碳及循环经济良好成果国家的经验,并根据中国国情,科学设计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及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策略。比如,政府应构建有关的监督部门,监督各行业企业低碳及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在监督中若发现企业出现污染排放超标等问题,除了要责令整顿外,还应进行适当处罚。同时,政府要提供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为低碳绿色产业提供助力。为了保证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还应为高校提供实验设备、技术、资金等支持,协助高校培养优质人才,为循环、低碳经济发展储备优质人才。最后,要积极宣传低碳及循环经济的意义,提高全民关注度。

2.引导企业主动配合

一是,企业应主动引入、学习循环及低碳经济发展概念,要在经济链中发挥自身微观主体的重要作用。虽然企业以经济利益为最终目标,但依旧要重视自身带来的社会效益,因此,企业要坚持“再循环、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等原则健康发展。同时,企业除了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负责外,还要积极回收、处理、运用销售后的产品包装等资源。[2]比如,中国企业可以学习德国企业,买塑料饮品时可向顾客收取押金,当顾客喝完后可凭空瓶子退回押金,实现回收塑料瓶子的目的。然后集中回收、处理后,进行二次利用,这样有助于推动循环及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

3.转变个人的消费观念

所有产品生产的目的都是为了卖给消费者,而在低碳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环境中制作的产品也是要销售给消费者的。所以,消费者能否理解低碳和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对中国推进传统经济朝低碳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方向转变的效果产生了较大影响。若缺少消费者支持,必将影响低碳与循环经济发展效果。其原因有二,一是保护资源、社会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义务;二是,积极参与循环及低碳经济协调发展,有助于创建和谐社会氛围。但是,当前市场中存在的行为基本都和低碳及循环经济理念相违背。所以,要积极引导、支持消费者挑选、购买低碳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产品,要引导消费者形成“循环及低碳经济”消费观念。因此,在消费观念引导中,政府可利用网络、媒体、新媒体等各种渠道宣传低碳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积极普及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的意义,引导大众、企业共建循环与低碳经济环境,实现营造循环与低碳经济协调发展良好氛围的目标,为循环及低碳经济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4.积极调整经济结构

中国经济发展平稳,第一及第二产业发展十分稳定,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加快了国内环境友好型经济的建设。因此,要积极最好宣传工作,要为企业、大众普及低碳及循环经济理念。地方政府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积极制定促进循环及低碳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配合政府工作工作。同时,要将如何控制碳排放、资源消耗、环境影响等作为低碳与循环经济的发展新目标。当前,国内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1:5:4,照比以前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依旧落后于发达国家。因为,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GDP所占比重中超过了70%。所以,政府要积极升级、调整产业结构,要推动中国朝知识密集型、管理密集型等方向发展,要将GDP发展主要动力转变成服务行业。所以,政府应积极制定循环及低碳经济发展策略,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健康发展,降低资源浪费效率、提高资源使用频率,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政策及经济支持,逐渐实现GPD发展主动力由第三产业代替的目标。[3]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财税政策;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1-0011-02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低碳经济得到了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力倡导,并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然而,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社会问题。自古以来,财税政策作为国家重要的一种经济杠杆,公平得当可使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反之则是破落衰败、民不聊生。可见,财税政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低碳经济的含义及特征

(一)低碳经济的含义

“低碳经济”这个术语第一次出现在官方文件,是在2003年英国首相布莱尔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然而,尽管英国提出了“低碳经济”,却没给出其明确的界定。目前,国际上还未对低碳经济的概念达成共识。中国学术界也对低碳经济的含义展开了激烈讨论,分别从国际公平原则、人际公平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等方面作出

界定。

本文认为,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与高碳经济相对应的经济模式,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制度改革和技术创新等多种手段,在不妨碍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目标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这将推动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像生态文明转变。

(二)低碳经济的特征

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以其他经济形态相比,低碳经济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创新性。虽然近年来提出的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相比以前用GDP大小来衡量经济发展的传统工业时代进步不少,但并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也就没有实质上的改变。而低碳经济强调用碳的排放量来衡量经济发展程度,通过对碳排放进行量的统计来促进技术创新,从而实现低碳化,势必会推动社会各行各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

2.先进性。发展低碳经济要求高的碳生产率、低的碳排放量,这与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明显不同。低碳经济强调在减排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为代价。另外,每单位排出来的碳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要求更高,这具有显著的先进性。

3.差异性。这主要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同。在当今的能源、气候环境下,发展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相适应。如果低碳经济得以顺利发展,气候环境得到改善,新能源的开发、需求得到解决,人类社会势必会产生更高的发展要求和目标,低碳经济的核心内容将不再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在空间上,由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他们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发展中国家还处于消除贫困为首的发展阶段,因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也有所不同。

二、促进发展低碳经济的财税政策

(一)增加财政支持力度

由于我国起点较低,应该加大政府预算支出。为了保证发展低碳经济的资金稳定性,国家还应把发展低碳经济的资金作为日常性支出,增设低碳预算支出项目。还应设立低碳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稳定的低碳经济发展。

(二)完善低碳经济税收政策

适时开征碳税或环境税,促进改善生态环境,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通过对大量消耗资源的低值易耗品和在消费或生产过程中的高碳产品征收重复消费税,对无污染的清洁产品、绿色产品适当减税,引导消费。

(三)扩大政府绿色采购

政府购买产品的品种和数量,既能直接调节国民经济,又能起到引导和激励作用。政府应该建立合理的低碳产品采购标准,逐年提高符合认证标准的低碳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并增加强制购买比例,确保绿色采购制度的落实。

(四)发展绿色信贷

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和政策上的支持,更需要充足、稳定、持久的资金保证。在企业缺乏资金开展污染治理和新技术、新能源的开发时,建议在地方财政的支持下,通过银行降低利息率、延长信贷期等方式解决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中所遇到的信贷资金问题。

(五)建立财税激励的适时退出机制

根据以往经验,针对在财税政策扶持下逐渐发展稳定和成熟的能源产业和新技术等,应该建立财税政策的适时退出机制,避免公共资源的浪费。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财税激励政策也应适时放松或转变。

三、低碳经济发展中财税政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与作用

(一)改善生态环境

长期以来我国把经济增长,特别是GDP的提高作为考核政府干部经济成果的唯一衡量标准,这种做法忽视了生态环境的自然发展规律,导致资源严重受损、能源供给紧张,直接约束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发展低碳经济,财税政策也将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转变为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开征新税种、对现有税制的改革以及加强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支出力度,可以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动社会各行各业开发新技术减少资源浪费,防止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调整收入分配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税收政策,合理规划财政预算及支出比例。这对日益扩大的社会贫富差距问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财政支出的金额和项目体现着国家的政策导向,如果政府将大部分的财政资金用在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地区开发,加大对环境保护、能源安全、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势必可以拉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另外,还要改革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的征收,要改变其税目征收与家庭消费脱钩的情况,应对消费金额大且多消费于高碳产品或大量耗费资源的商品的个人进行重复征税。

(三)促进和谐就业

与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一般具有低碳排放量、高附加值的特点。我国为了顺利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势必会逐渐改变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积极推动为居民提供各项社会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样不但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碳排放量,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城乡就业人口,从而实现低碳经济和就业发展的双重目标。同时,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发展风能、核能、太阳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将创造就业机会。

(四)优化税收体系

开征环境保护税、惩罚性税、奖励性税和环境复原税等绿色税种可以起到保护和治理环境的作用,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这样,对绿色税种的创新加上现有的课税税目构成了完整的税收体系。除此之外,税收优惠是政府支持科学研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项宏观调控措施。免、减、退等税收优惠政策对开展低碳生产的企业来说可能远大于政府的直接投资,这也是政府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最常用手段。因此,构建和谐社会,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相应调整财税政策,从而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制度和政策平台。

四、结语

综上所诉,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财税政策对改善生态环境、调整收入分配、解决和谐就业、优化税收体系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我国应该不断完善现有的财税政策,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乔彩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J].财会研究,2005,(3).

篇4

关键词: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应运而生。

1 四大经济的来源以及含义

1.1 循环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循环经济”一词并非国际通用术语,在学术界尚存争议,从各种文献对它界定的共同性来看,就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1.2 绿色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绿色经济”是由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在经济学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分配、绿色技术此起彼伏,使绿色经济成为经济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命题。但直到目前对绿色经济的内涵、外延以及特征等方面都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相关理论正处于不断探讨和完善之中。

绿色经济的“绿色”,不是人们感知意义上的颜色,而是一种象征性用语。一般认为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

1.3 生态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他的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首次使用了“生态经济学”这一术语,成为生态经济学学科的最早倡导者。

毫无疑问,生态经济学就是以生态经济为研究对象的。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第一,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第二,生态经济是让整个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全过程像生态系统一样形成全封闭循环,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使生产系统自持,也就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理想化阶段,在知识经济的后期才有可能做到。目前,各个国家生态经济的发展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趋势。

1.4 低碳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早在2003年,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使之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

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它的着眼点是未来几十年的国际竞争力和低碳技术产品市场,目标是低碳高增长。低碳发展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20世纪后半期产生的新经济思想,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与改进的产物,因此它们有许多相同之处,当然也各具特色。

2 四者共同的理念和追求

2.1 新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

新的价值观念包括: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视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的消费观念摈弃过渡浪费和奢侈之风,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是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而且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2.2 追求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实现,要求人类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能把自身置于这个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且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

3 四者不同的侧重点、突破口和核心

3.1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3R”原则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倡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绿色经济关爱生命,鼓励创造,突出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兼顾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生态经济则吸收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以太阳能或氢能为基础,要求产品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密闭循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而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以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和温室气候,使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碳排放量比较低的经济形态。

3.2 解决危机的突破口不同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都是以人为本,解决人类生存危机,但是它们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各异。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存环境的改善来体现的;绿色经济实施绿色分配,如保证最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消费和费用支出;生态经济则将人类看成是具有最高级智慧的生物,通过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创造、依存和协同进化的关系达到人类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通过减少碳排放量,使得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CO2)浓度不再发生深刻的变化,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气候条件。

3.3 核心不同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的循环,使各种物质循环利用起来,以提高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绿色经济以人为本,以发展经济、全面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水平为核心,保障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公平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系统的最大公平目标得以实现。生态经济学研究现状,以农业生态经济学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为核心。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消费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将引起现代经济发展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支撑这场变革的重要条件:绿色科技的进步,市场机制的建立,价值观念、消费模式的改变,生态经济伦理形成都需要时间。我国也面临着从传统的资源依赖过量消耗型、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用循环型、集约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们应理性地对待,清醒地认识我国当前的国情,克服盲目地不切实际地攀高。因此,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也就是说,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育德,步秀君,贾东水.绿色经济论[J].经济论坛,2004(16).

篇5

1.1构建基础

1.1.1科学性基础。科学性基础是判断环境评价结果质量的标准。低碳经济范式下的环保评价指标体系应当从科学的层面设计,从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进行把握。相关的环境数据来源必须准确,其次评估方法要科学,环境指标必须达到客观反映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再次,低碳经济的目标是通过提高资源可利用率、节能减排、降低环境破坏程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在减排、循环再利用的基础上实行。

1.1.2可操作性基础。可操作性可将评价指标运用于实际的环境保护工作中,指标含义的明确性和计算方式的可操作性能够指导和监督具体工作的实施。

1.1.3动态与稳定相结合基础。发展低碳经济是动态过程,指标设置应随着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内容也随之调整和细化。从另一方面来说,为了掌握低碳经济发展的各种数据并推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不能一直处于动态状态下,在一定时期内必须保证相对稳定。动态与稳定相结合的基础,既能了解低碳经济发展的目前情况,又能推测其动态变化的走向。

1.1.4政策性原则。要将国内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外形势,建立适用于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综合评价体系。因此,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国家的相关政策,也要考虑相关国际公约。设计出与我国的产业发展及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以及与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环境评价指标。

1.2环保指标评价的完善

环境保护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其开展的情况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环保的评价指标主要是用来衡量人们生产生活是否达到低碳的要求,及是否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其内容涵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保投入、治污力度和减排效果等。主要的环保评价指标有:工业废水达标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污染物排放削减率;空气污染降低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其范围涵盖经济、科技、资源、社会、环境等多领域,使各种角度、各种层次都受到环保评价指标体系的约束,使我国环境保护得到全方位的开展。

二、结语

篇6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 低碳经济 低碳营销 营销路径

后危机时代是指危机缓和后出现的一种较为平稳的过程或状态。但是这种状态是相对的甚至是暂时的,因为危机的根源并没有完全消除,危机的表现也并没有结束,这就使得经济环境依然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危机随时再次爆发,甚至在原有程度上有加剧的可能,因此,在这样的时期极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经济衰退。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认为,危机加剧了人们寻找新经济增长点的欲望,低碳经济正成为(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作为一种新的或者是被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在低碳经济的号召下,社会各界在抓住“后危机时代”的发展机遇的同时,都须以“低碳”为理念核心,树立起低碳流通与低碳服务的意识,对企业的营销工作而言,就是要建立和坚持低碳营销模式,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与低碳营销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特点

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自从被提出之后,就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国际组织、研究机构以及一些学者的高度重视,他们对其展开了持续的探讨与研究。从长远来看,低碳经济含义不仅满足全球环境保护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引起了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与低污染为前提的经济,其本质是经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来减少能耗与降低污染物排放,形成新的能源结构;其主要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与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其基础是设立低碳能源体系、低碳技术系统与低碳产业结构,要求设立和低碳发展相符合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与促进低碳发展的国内外政策、法律法规与市场机制,其主旨是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是技术不断创新与能源结构调整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即为基于技术创新与政策措施,开展一场能源革命,形成一种较低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方式,并能减缓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的特点。低碳经济具有以下特点: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能源。低碳能源是指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以及低碳排放的能源,转变现有的能源结构是促进低碳经济的重点;低碳经济发展的载体是低碳产业。低碳经济发展的水平由低碳产业承载能力所决定;低碳消费是低碳经济的实质。低碳消费是一种提倡适度消费,克服或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尊重自然与保护生态等为特点的新型消费行为方式。

(二)低碳营销

低碳经济使得企业市场营销所依靠的经济环境发生改变,相关的政策法律与环保等宏观环境也产生了改变。在“低碳经济”代替“高碳经济”的形势下,由“高碳营销”转向“低碳营销”的过程,正是在环境问题逐步严峻和低碳经济不断形成的驱使下出现的,从而出现了“低碳营销”这一概念也终将成为后危机时代的主流的营销模式。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所谓的“低碳营销”是对以往营销模式的实质性改变,它是指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全面权衡了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以及环境保护间的紧密联系,并以此为核心,对产品与服务展开完善的构思、设计、生产以及销售。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外许多企业都采用低碳营销模式,提出企业应注重自身生产和环境相和谐,把握低碳时机,通过低碳营销领先于其他竞争企业,掌握更多的商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低碳营销”将是企业解决发展瓶颈,占领未来制高点的主要战略。

低碳营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企业理念低碳化。当前,世界经济进入了“后危机时代”,在这个独特的经济环境下,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一定会对企业的产品生产产生重要影响,从环保方面来说,那些高排放、高耗能与高污染的产品生产方式必然会被消费者所排斥,这些产品终将会被市场淘汰。所以,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就必须改变目前不适当的产品生产方式,主动进行技术创新适应目前市场形势。

企业生产低碳化。企业生产“低碳化”通常是指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能够高效率使用原材料,采用低碳技术,实行节能减排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低碳技术”的高效利用是企业生产低碳化效率的重要决定要素。这一技术的本质是清洁高效使用资源、注重开发可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高效约束二氧化碳排放和埋存等。所以,全面发展低碳经济,就是改变目前生产技术,发现可持续、干净、环保的新能源,用它取代传统的高污染与低效能能源,进而,从本质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并以此促进全社会消费模式的革新。

(二)挑战

低成本、低排放的低碳经济从根本上要求企业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引入到企业的营销活动当中,以此作为低碳营销的重要支撑。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看,企业不仅要重视和应对碳关税、碳交易和碳金融等领域内出现的挑战,还要据此转变营销模式,向低碳营销发展,从而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

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基础理论;经济学;价值;现状

低碳经济是由英国能源方面的白皮书提出的,当时的英国经济学家在其所发表的报告当中呼吁全球转向低碳经济。尼古拉斯认为全球仅需要付出很少的经济投入就能得到十倍的回报。在那之后,各国的经济学家也就低碳经济站考讨论,并在研究中表示国家对于市场方面的政策能够有效改善全球变暖这一问题。约瑟夫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其提出国家需要就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征收税款。以税务方面的政策束缚人们排放二氧化碳。如今,低碳经济已经逐渐进入我国学者的视线中,并针对其理论进行了探索和规划。

一、低碳经济理论构想

低碳经济就是指人们在研究经济的发展措施的同时也需要着重关注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目前,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依然居高不下,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在短时间内还是无法改变排放现状。如此,研究人员才能根据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研究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低碳经济的研究还需要研究人员拥有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知识。研究人员了解环境,也知道怎样的经济环境能够实现对环境的保护。研究人员不断分析二氧化碳的成因,并根据其排放以及循环,最终得出二氧化碳的标准排放量。为了构建完善的低碳经济体系,需要将基础的理论知识搭建在一起,以传统经济学作为依托,最终创建出科学的低碳经济理论体系。

二、低碳经济主要理论

1.相关理论

为了搭建低碳经济的理论体系,需要研究人员充分了解到几种主要的理论。环境保护理论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基础理论。我国之所以想要实现低碳经济,其最终的目标就是为了保护环境。经济学家强调以循环的低碳理念来发展社会经济,当经济在飞速发展的状态当中,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却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全球变暖的现状就会被减缓,相对而言,环境问题也就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现在的社会,人们一位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而不注重是否对环境产生破坏。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品,但人们没有做好对该类物品的处理措施,致使物品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破坏力。人们所生存的环境已经遭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环境的承载力已经快要达到极限。为了避免环境出现崩溃,需要人们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低碳经济是实现环境保护理论最基本的措施。环境保护理论应该被构建在低碳经济的基础理论当中,受到人们的关注。能源理论是又一符合低碳经济理论的科学性理论。

社会经济需要发展,就需要使用大量的能源。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人们过于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能源使用的方法。地球上已经被发现的能源都受到数量的限制,能源的生产需要时间的累积。现在,世界上的很多能源都已经濒临匮乏,而我国人口基数本来就打大,对于能源的需求更多。我国已经面临能源不足的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变能源的使用现状。大部份的能源都是可以被二次利用的,低碳经济当中所提到的循环利用就比较适用于能源问题。我国积极转变经济类型,致力于早日形成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出于对能源的重视。为了我国的长远发展,需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于能源理论的关注必不可少。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是转向低碳经济的重要理论。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给人以经验并为企业家们提供失败的案例总结。无论是在国际上的那个国家,人们都非常注重对经济学理论的认识和学习。专家和学者也一直在研究经济学方面的知识。经济学当中包含了很多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能够为企业家们总结出社会发展的经济关系,促使其了解低碳经济的真实含义。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也从最基础的角度对低碳经济进行了解释,促使人们更加了解低碳经济能够带来的价值效益。

2.理论分析

低碳经济方面的相关理论都有其具体的效用。在早期的经济学当做,低碳经济就已经成为当时经济学家的基础思想。经济学家已经意识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中重要性。随着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已经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不再注重低碳理论。而根据经济学家所揭示的经济学理论含义来看,经济学理论所重视的不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而是整个国际的经济发展方向。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包含了对世界各国经济的理解人和分析,能够有效的帮助国际经济的发展转变思想,促使其愿意接受低碳经济,看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降低。低碳经济的理论体系当中不仅包含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还包含了关于环境方面的经济以及循环经济。在生态经济当中,人们注重将生态学与经济相互联系,并根据生态系统的现今状态来考虑构成经济系统。国际经济在生态经济的符合下更加具有规律性。

循环经济也是低碳经济理论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循环经济强调人们应该注重物质的循环往复,人们在使用能源时需要对能源进行循环利用,从而想成科学的循环系统。循环经济能够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低碳经济理论所构成的体系不仅使人们在日后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投入降低,还使其受到的收益逐渐增多。人们越来越遵循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经济的发展自然也会越来越有规律。从气候的角度考虑,低碳经济理论当包含了大量的经济学哲理。伴随着温室效应的影响扩大,国际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受到影响。其实,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支持。自然环境的资源消耗会造成经济发展出现断层。人们需要注重对资源的使用,环境经济理论提醒人们需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从资源的角度环节人类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世界依据需要发展和进步,但自然环境已经承受不住经济发展带来的破坏。低碳经济的理念提出为人们解决了经济带来的环境问题,尽管低碳经济不能使自然环境快速恢复,但也起到了缓解的作用。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逐渐减少,温室效应也会在自然环境的自我恢复中得到改善。

三、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致力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督促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节约资源,避免铺张浪费。我国已经实施了很多政策用来缓解城市污染以及废弃物的回收利用。部分地区在该政策的实施方面积极配合,从经济的角度已经能够符合低碳经济的标准。我国的北方城市属于重工业集聚的城市。煤炭到矿石的开采都代表着对能源的利用。北方的城市已经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资源措施有效利用能源,在废弃物品的回收利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我国为了实现低碳经济,缓解人口压力,已经加大了对经济发展的监管力度。尽管在部分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和谐的现象,但我国所实施的监察和管理已经能够有效的改善这种现状。对于一些对低碳经济和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企业和个人采取了法律上以及经济上的惩罚措施。虽然我国部分地区的企业依然没有重视低碳经济,但总体来说,我国对于低碳经济的研究和实施已经取得了成功。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低碳经济的感染,愿意接受低碳生活。我国在日后的经济发展当中一定能够秉承着低碳经济的理念,让越来越多的国民了解低碳经济的基础理论。

四、低碳经济理论的经济学价值

1.改善经济学体制

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具有一定的经济学价值。一些经济学家已经呈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低碳经济对于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经济理论与低碳经济向联系。低碳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并增加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国家的经济水平要想得到显著的提高,就需要转变经济体制。低碳经济为国家带来的价值和收益已经不是用物质能够衡量的。低碳经济理念的提出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生产结余也能为自身带来经济效益。低碳经济为生态环境的发展带俩巨大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国家为了生态发展的平衡了联系到一起,众多国家通力合作,从经济到政治等多种领域都亲密合作,致力于解决环境安全隐患。如今,能源比较短缺的欠发达国家也将受到发达国家的支援,从技术到经济上都能得到改善,环境问题也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得以缓解。

2.发展新经济

工业时代到来之前,人们所接触的经济范围很小,人们能够创造的经济收益也比较小。尽管人们也会利用手工等方式进行一些生产,但在生产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都能够通过环境的自我中和而消耗掉。工业革命以后,人们的生产环节大部分采用机器作业,机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已经超出了自然环境的负荷,进而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低碳经济理念的提出促使了新经济模式的产生,人们注重生态环保,在工业生产当中也转变了生产方式,新的经济模式将在低碳理念的督促下产生。

3.转变消费模式

经济之所以发展迅速源自于人们所产生的消费行为。消费模式就是经济模式的延伸。低碳经济理念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经济模式,同时也转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传统的消费模式当中,人们注重物质享受,不断的购买奢华的产品,不注重消费所产生的经济变动。而当低碳理念被提出以后,人们已经意识到精神消费的重要性。传统的消费行为会在不知不觉之间造成二氧化碳的增加,进而破坏到生态环境。而为了满足传统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工业生产需要加大生产力度,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废弃物的产生以及资源、能源的浪费。转变形式的消费行为促使生产方式也发生改变,人们了解到精神方面的享受能够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了解到消费行为也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五、结论

总而言之,世界各国已经深深的意识到了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尽管低碳理念还处于发展阶段,其基础理论框架也还在构建当中,但低碳经济为国际经济模式的转型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效益。如今,低碳经济已经面向世界,并在经济学家的研究当中逐渐得以完善。低碳经济的理论需要得到实践的支持,通过世界各国对于低碳经济的宣传并从各个方面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低碳经济的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参考文献:

[1]李超逸.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研究[J].新经济,2014,05(11):20-21.

[2]宋婷婷.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J].现代经济信息,2014,03(15):6-7.

[3]王云飞.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J].生产力研究,2015,08(04):16-20-118.

[4]赵爱姝.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08(09):36.

[5]成晓彤.有关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的分析[J].中国商贸,2013,01(12):180-181.

[6]郭珊珊.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J].经营管理者,2013,11(14):114.

[7]鲁芳.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研究[J].商,2013,07(17):205.

[8]李玲佳,侯晓威.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J].商,2016,09(06):257.

[9]彭绍华.基于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02(06):142.

篇8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036-01

1 低碳经济的基本特点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念的更新。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2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

当前,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国别合作与博弈的焦点。发达国家以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挑战为契机,形成新的执政理念,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以便在未来的产业竞争和新技术革命方面抢占制高点。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要不要发展以提高碳生产力为标志的低碳经济,专家态度趋于一致。

2.1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2.2 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有一种误解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抛弃钢铁、建材等高耗能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但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2.3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

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2.4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的途径

虽然我国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利润“微笑曲线”下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以利于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3 “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

“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殊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3.1 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

2009年6月全国开始实施“限塑令”。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来人们盛行便利消费最典型的嗜好之一。要使戒除这一嗜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单让公众理解“限塑”意义在于遏制白色污染,这只是“单维型”环保科普意识。其实“限塑”的意义还在于节约塑料的来源――石油资源、减排二氧化碳。这是一种“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关联型环保意识不仅能引导公众明白“限塑就是节油节能”,也引导公众觉悟到“节水也是节能”(即节约城市制水、供水的电能耗),觉悟到改变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与节能、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

3.2 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

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并不一概反对小汽车进入家庭,而是提倡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日本私家车普及率达80%,但出行并不完全依靠私家车。在东京地区私家车一般年行使3000至5000公里,而上海私家车一般年行使1。8万公里。由于人们将“现代化生活方式”含义片面理解为“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提供的便利”,导致了日常生活越来越依靠于高能耗的动力技术系统,往往几百米的短程或几层楼的阶梯,都要靠机动车和电梯代步。

3.3 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

低碳饮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意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

目前我国国民的日常饮食,是以大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的生产形式和“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而低碳饮食可以控制人体血糖的剧烈变化,从而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的产生,长期还会有保持体型、强健体魄、防备疾病、减缓衰老等益处。但由于目前国民的熟悉能力和接受程度有限,不能立刻转变。因此,低碳饮食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

推行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但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只有更多企业改变目前的被动状态,自觉跟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步伐时,中国向低碳经济转换才有现实的基础和未来的希望。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