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0 09:49:1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科学计数法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全面素质教育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如何提高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据统计,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只是他们今后工作所需知识的小部分,而大部分的知识都是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通过实践和自学来获得的。因此,教师在讲授时,不仅要教学生基本的专业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想要真正的在教学中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就需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应该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由于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因为理论学习的枯燥乏味,教学手段的单一落后,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形成了“不想学—学不会—更不想学—啥也不会”的恶性循环。在实验和实习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也只是通过简单的示范,然后要求学生跟着照搬,依葫芦画瓢,久而久之,在无形中就扼杀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不仅是在理论教学中,还是在实验实习教学中,不仅要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总结教学规律,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学好掌握好这门课程。
1.1提问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
提问,是展现教师对所讲知识把握的程度,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情绪,能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并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通过提问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忆总结、对比分析、综合应用,达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师可精心设计,提出有质量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探索,认真进行分析,并最终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的产生及消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实例来说明,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唱卡拉OK时,我们发现如果话筒与音箱的摆放位置不当,大家就会听到非常刺耳的啸叫声,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先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只要不满足自激振荡相位或振幅平衡的任一条件,即可消除自激振荡。在讲授当中,为了突出重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可采用问答式提问、设疑式提问或分组讨论式提问等多种方式,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对所学的重点知识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当然,这也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将所提问题的要点、内容及方式准备充分。并注意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如有卡壳现象,则要给予及时的提示、点拨,多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1.2演示教学法,直观易于接受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人体的各种感官同时感受某一事物的各个侧面,则记忆就会比较深刻。另外,学生对眼见的新事物普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去思考、探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电子产品、示教板等来进行演示教学,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来制作一部分形象直观的教学模型,利用这些模型的直观形象来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这样既能明显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学极管时,可多带一些不同型号、不同类型的二极管,使学生直观的看到,从而对各类二极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体验,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学后再带一些电子产品,让学生在线路板上自己去寻找二极管,以加强他们对二极管相关知识的掌握。又如,在振荡电路教学中,可以在示教板上先装上一个振荡电路,并由该电路推动一个发光二极管和扬声器,教师开始演示,此时振荡电路工作,发光二极管会闪动,扬声器则会发出响声,当改变电路有关参数后,会发现闪光频率和音调也跟着改变,看到这个现象,学生对电路会感到很好奇,同时对电路先有了感性认识,自然就会很迫切地想知道该电路的工作原理,因此,上课就非常认真,积极思考,这时教师通过理论讲授后,学生对振荡电路的概念、原理、应用就能很快的理解和掌握,并收到极好的学习效果。
1.3多媒体教学法,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近年来,许多学校都倡导多媒体教学,它与传统的一支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法相比,有诸多优点,如趣味性强、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等。对于某些难用语言描述的概念或者较复杂的理论知识,使用多媒体来讲解会更形象生动,更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例如,在讲解PN结中电子的扩散与复合,双极型晶体管器件中的电子、空穴的运动,放大电路的反馈等知识点时,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则板书多、画图难、内容抽象,这样不仅降低了课堂效率,而且抽象难懂,学生很难接受和领会,而采用多媒体课件,文字配以图片,再添加一些小动画,既形象生动,又简洁明了,学生很容易接受。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升,对知识的接受会更主动,理解也会更加透彻。当然怎样更好的将本课程特色与多媒体很好的结合起来、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师们应该把握的基本原则。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多媒体教学听是能听懂,但是太快了,像看电影,印象不深,记忆不强”。我们的教学不是让学生看看就过去了,而是需要他们牢固掌握,以便将来学以致用的。所以有时不能一味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对于逻辑性较强的公式推导过程以及相关的计算内容,可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这样学生紧跟老师的推理思路,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更好的提高了学习效果。
1.4总结归纳法,强化各知识间的联系
电子技术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总结归纳是十分重要的,否则知识在脑子里像浆糊一样,找不到眉目,理不清思路。电子技术各个知识点之间是存在着相关联系,这需要学生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当然,这也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例如,在学习数字电路的触发器部分时,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各种触发器功能,记忆就更难了,但实际上,各种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是基本类似的,而且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在学习时,教师只要先具体讲授一下基本RS触发器,然后再让学生自学同步RS触发器,很快学生会发现,其实同步RS触发器与基本R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完全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同步RS触发器的动作必须由时钟信号控制,只要找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继续分析主从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和T触发器。按照这样的一种学习方法,原本一个很庞大的知识体系就得以归纳总结,学生也就会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二、注重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职业教育要求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必须统一,理论基础来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实践反过来也能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并提高理论水平,因此,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实用知识的介绍和实用技能的培养,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不仅能更加深刻的理解专业理论知识,使学习兴趣得以提高,而且能使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得以丰富和发展,使之转化为更实用的技能和技巧。如何做好操作技能教学这一环节,除了不断提高技能课的质量,丰富技能的内容,还需详细的研究技能操作,课前做好准备,精心组织实验,并加以耐心指导,每次实验课前都要围绕理论教学及实验内容精心编制实验报告,明确实验目的、内容,科学合理安排各实验步骤。在学校除了加强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外,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安排学生制作简单电路,特别是一些实用电路,例如,在介绍了直流电源电路之后,可以引领学生为自己的小家电做一个直流电源。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常用元件的选用和简单安装,电路调试、焊接装配等工艺,通过实践,使学生既获得了制作成果的成就感,又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注重专业发展,引入前沿知识
利用现代化学习工具学习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是时代的要求,因此应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探索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及文化发展的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培养适合21世纪所需要人才的教学体系.医药院校的数学应以应用为主要目的,应改变以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为目的的方式,把教学重点转移到讲解数理统计学概念、思考方法、形成及应用背景等,引导学生思考数理统计学的思维特征,理解数理统计学思想,引导学生应用数理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好和用好医药数理统计学并不需要高深的数学知识,而是要促使学生在学习数理统计学的时候改变思维模式,使学生从医药学的形象思维模式向数理统计学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断模式转变,并结合教材中例题的讲解、学生自身实例资料的分析及作业的批阅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统计符号及公式等.
2精简和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做到突出实用性,适当地减少或减弱概率论部分的理论性和难度,以直观、趣味和易于理解的方式把概率论作为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加以介绍.在假设检验部分注意阐述数理统计方法的思想、应用的背景及应用中所需的条件,重点讲解假设检验应该如何选取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如何对得出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解释;在参数估计部分着重地讲解参数估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合理性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区间估计中置信区间的理解及单侧置信限在应用中的意义等;在方差分析部分讲清楚引进方差分析的意义、假设检验的方法对多个总体进行多次t检验时的缺点、方差分析应用的条件及合理解释检验结果等;在回归分析部分注意阐述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回归方程的理论意义及对回归方程结果在应用中的解释等.目前SPSS软件是国际医学论文中应用最广泛的统计软件[2],国内的大部分医学期刊也要求论文数据统计分析要应用统计软件处理,统计检验结果要用P值来表示,更要求学生了解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做到正确使用统计软件.新晨
3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知识传授型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按教学大纲要求把大量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讲授完毕,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结果导致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统计计算上,很难有时间去深入分析统计结果.互动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在加强课堂讨论的同时,由教员归纳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统计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指可正确选择和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医药学科学研究和医药工作中的实际问题[3].为了避免学生滥用及错用统计方法,教师要重点讲清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特点.在考试方法上亦采用开卷考试,使学生不再花大量时间去推敲和死记那些复杂的公式,不再难于分清和理解符号及公式.通过几年来的改革实践,发现上述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改革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理统计学的内容在医药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定远.医药数理统计方法[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0.
1.在巧设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为此,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我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在课的一开始就这样设计情(景)境:“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学游戏,看是谁能考倒老师,只要是首位相同两个数的个位数之和是十的乘法算式,老师一定能很快说出它的积是多少。”这时的学生,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言、一心想考倒老师:98×92、76×74、55×55、83×87、69×61、84×86……结果老师不但回答得很快,而且每一题的答案都是正确无误。惊叹不余,学生急于想知道老师快速计算的诀窍,于是这节课学生带着满腹疑问和追求知识的渴望在进行新知识的探求过程中学好了这节“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运算的新知识。
2.在动手操作和数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之能干。”“能干”就是说学生具有动手操作的技能。通常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数学难学”的畏难情绪,而活泼好动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特点,在教学中若能让学生生动手操作,则不仅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而且他们会学得兴趣盎然也能充分调动其数学思维、学习成效明显。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我以两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出示,对学生说:“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的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摆一摆、拼一拼,拼成不同的四边形,看谁拼的个数最多”这就激活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能摆拼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等,接着我继续,要求学生把拼出的长方形横画下来,量一量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算一算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最后要求学生把这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去感悟、探索三角形面积的求法,又帮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了“三角形面积”。
又如我在教学行程应题: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同开出25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45公里,乙车每小时50公里,问两地间路程是多少公里?顿时,很多学生产生了思维障碍,我就先让学生利用演示的形式来冲缓思维坡度,请高矮两位学生在台前相对走,老师数时间……直到俩相遇。接着把全班学生分成几组活动比赛,看哪一组在规定的距离内相遇的时间较短就获胜。顿时,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个个兴趣勃勃地参与活动。这时我抓住时机,要求大家求出每组所走路程有多少米,从而因势利异,轻而易举地解答了上述问题。这样学生在亲自经历中获得启发,使他们感到了学生数学是一种乐趣,又培养了他们数学逻辑推理的能力。
3.在数学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我往往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数学知识。如复习“认识人民币”这节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争当模范营业员和文明顾客”的游戏:我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玩具、学生游戏卡和一元以内的各种人民币,且每种物品都标上价格,把班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当“营业员”,另一组当“顾客”角色轮一次,在教室里展开购物活动,让“顾客”思考这么多钱可以买哪些东西,让“营业员”思考“顾客”给的钱要不要找?怎么找。学生通过买卖活动表现得大胆仔细,而且非常有礼貌,他们不仅加深认识人民币而且也能算出要找回的钱。两次后评出模范“营业员“和“文明顾客”,这样既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学到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浓厚兴趣。
又如我在教学“千米和米长度单位间的换算”中的巩固练习课的一道思考题:一幢宿舍楼,每层有20个台阶,每个台阶的高度是15厘米。一个同学从一楼走到三楼,他升高了多少米?对这一道思考题,我没有马上让学生去面对而且以“登高”的游戏来把学生男女分成若干组,从教学楼的一层跑上四层、比一比,看哪组快。这一情境,学生可高兴极了,他们以满怀必胜的信心。一口气就从教学楼的一层跑到四层。趁着学生的兴致高涨,这时我马上把学生带入这道思考题中来,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把知识的获得与思维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活跃了学生思维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在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中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学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象粉笔、2象鸭子、3象耳朵、4象小旗、5象钩子、6象口哨、7象银锄、8象葫芦、9像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强创佳”奔小康和“四化”发展目标,分析研究我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及各重点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战略重点及对科技的需求,提出总体及各领域今后5—15年科技发展的思路、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为制定“十一五”规划和“规划纲要”奠定良好基础。
二、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战略研究的目标
通过战略研究,力争实现“三个突破”。
一是在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上有所突破。提出未来5-15年我市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方针和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
二是在重大科技发展任务上有所突破。根据*市长远发展和近期需求,提出我市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优先领域和关键技术等,力争能凝练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科技发展任务和项目。
三是在科技环境、科技政策上有所突破。根据科技发展需要,提出科技发展的保障机制和政策措施等,以确保规划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
战略研究的内容包含12个专题。
1、*市中长期科技发展总体战略研究。
研究国内外科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客观评价我市科技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结合实际,研究如何通过科技体制创新提高我市持续创新与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和“四化”发展理念对科技的总体需求,确定未来5-15年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基本任务、重点布局和战略途径。
2、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在客观分析世界农业及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研究分析我市农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农村第三产业)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技术瓶颈和对科技的需求,明确我市农业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关键技术和重大项目,提出加速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分析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确定我市基础应用研究的重点与方向,提出加强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分析世界性产业与技术转移的趋势和我市现有条件与优势,提出应对策略、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重大专项;提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发展的战略目标与重点,确定优先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系统成套技术和重大科技专项。
4、科技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分析我市科技人力资源的现状及主要问题,研究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科技人才和教育的需求,明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科技人才的类型及数量,比较我市与国外和国内其他城市人才政策,研究提出加强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的战略思路、目标任务及政策措施。
5、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科技问题研究。
研究分析我市传统产业发展现状,明确我市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战略重点、关键技术和重大项目,确定技术引进、二次开发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应对世界产业转移趋势,明确加速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重大项目,确定发展战略、目标,提出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和思路;研究分析几年内有望成为10个年产值过百亿的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科技的需求,提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
6、军民融合科技发展问题研究。
分析我市军民融合科技发展现状,研究我市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和推进机制,明确军工科技资源与地方经济密切融合的切入点,确定军工技术民品化和民用技术军品化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提出加快军民融合的发展思路、重点任务及对策建议。
7、旅游、商贸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
分析我市旅游、商贸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旅游、商贸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提出依靠科技手段提升和树立我市旅游品牌,加快商贸业发展的重大专项,研究加速旅游、商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8、城市公共管理科技问题研究。
为打造“国际化、市场化、生态化、人文化”的新*,提升政府管理城市的综合水平,在分析我市城市安全管理、智能交通、公共卫生、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等城市公共管理能力的现状与趋势基础上,提出相关重大科技问题,筛选出重大关键技术和重大工程项目,并提出对策与思路。
9、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
研究分析基于电子化、网络化的商务、教育、文化娱乐、金融、社区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化发展和技术创新现状与趋势,提炼出影响现代服务业的重大科技问题,筛选出重大关键技术和重大工程项目,并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与思路。
10、基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循环经济科技问题研究。
分析我市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根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研究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对科技的总体需求,明确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及重大科技任务,并提出对策建议。针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城市垃圾的科学处置中需要科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11、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问题研究。
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分析我市科技资源现状,根据我市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总体布局,明确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发展目标、重大任务,提出为科技企业提供研发服务平台以及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的措施。
12、科学普及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问题研究。
根据我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分析科普工作现状,研究提出未来我市科普工作的目标、重点任务和对策建议。研究创新文化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我市创新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创新文化建设的对策。
三、组织设置与工作方式
战略研究工作由规划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多部门共同协作,并充分发挥科技、经济、社会、管理等各方面专家的作用,尤其注重发挥一线优秀专家的作用,确保战略研究全过程的开放。要动员我市有战略思维能力和战略眼光的优秀专家参与,调动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体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证战略研究工作取得有效成果。
(一)组织设置
*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规划研究总体战略组共同负责战略研究的组织实施。
总体战略组主要负责规划研究的顶层设计,包括制定规划总体架构,确定战略研究专题设置及研究内容,对各战略研究专题组进行指导等,同时负责总体战略研究报告的起草工作。
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联络组、文件组。联络组主要负责具体协调工作,包括规划战略研究各专题组的协调,办公室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总体战略组及专家顾问组之间的沟通协调,负责战略课题研讨会、论证会的召开及资料准备和整理等。文件组主要负责有关文件的起草,工作方案的起草及文档管理等工作。
(二)工作方式
战略规划研究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承担单位和专题组长,市级相关部门参与协作,其负责同志作为专题组副组长。专题组长根据规划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全面负责本专题的研究工作。在组长和规划办公室签订战略研究计划任务书后,专题研究的具体部署,研究人员的组织、资料收集和调研、研究报告的撰写等由专题组负责组织完成。
四、对战略研究工作的要求
规划的战略研究是规划制定的核心和基础,直接服务于“十一五”规划和“规划纲要”的编制。
(一)战略研究的方法
----在对我市科技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充分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的趋势,把握科技发展的前沿,做好技术预测,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全局做出前瞻性安排。
----对我市科技发展经验进行总结,注意广泛调研,听取意见,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分析入手,找准科技发展的切入点与突破口,逐渐深入,不断总结和凝练,提出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关键技术、重大项目与课题等。
----对典型的案例进行解剖分析,并与其他省市有关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客观评价我市科技发展的地位与差距。
----加强研究的开放性,提倡大跨度、多视角考虑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等问题。利用多种多样的渠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吸收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研究过程中,发扬民主、鼓励争鸣,使各种观点相互交锋,允许不同的观点存在。注意加强专题之间的交流,对于领域比较宽的专题,尤其是要注意系统研究和交叉融合。
----注重专题研究的顶层设计和综合,使专题研究工作做到宏观有序,并根据专题研究的整体部署和要求,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可操作的专题研究方案和专题任务分解方案,精心组织,深入研究。同时,在专题设计与研究过程中,允许专题之间的合理交叉,但要加强专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调沟通,以减少专题间不必要的重复,保持整个专题研究的完整性。
----专题研究应特别强调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创新性的思维,力争为制定出一个有新意的规划奠定坚定基础。
(二)专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根据规划制定的总体要求,专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发展趋势分析:系统分析国内外的经济、政治、社会等的背景,以及本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2、现状分析:在系统研究我市实情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本研究领域我市发展的现状、优势及问题,并与国内省市相对比提出我市的主要差距、阶段特点,以及未来发展的重大需求。必要的统计数据要求详实,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合理。
3、发展思路研究:根据形势和现状,研究本领域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包括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发展途径等,提出未来15年本领域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及未来5年的阶段目标。4个战略研究专题要重点提出未来15年发展目标,同时提出未来5年阶段目标;8个问题研究专题以提出未来5年目标为主,同时展望未来15年发展目标。
4、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研究:根据目标和需求,研究本领域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总体布局与部署,提出优先发展关键技术和重点、以及重大项目等。
5、政策措施研究:研究为实施上述目标和任务而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包括政策、保障、条件、环境等建议。
(三)专题研究报告形式
各专题研究任务完成后,须提交专题研究报告,主要包括:
1、专题主要研究成果与总报告摘要;
2、专题研究总报告;
几年来,我一直担任着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过很多的困难,面对这些教学难题,我与其他老师们进行教研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这些教学方法与大家分享交流。
1、转移教学地点,集中学生注意力
以前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不管是基础知识的讲授还是上机操作练习都是在微机室内进行的。例如,在讲授“信息社会”这一单元时,学生对这类抽象的理论感到乏味,难以理解。课堂上经常出现老师大声讲,学生小声说的不良现象。老师费尽口舌、筋疲力尽,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仍似是而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如何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上来呢?经过深入研讨,针对重难点,我们在网络上收集一些信息来源与处理的图片、视频讲解等,制作成PowerPoint幻灯片课件。同时,将教学地点转移到多媒体教室,利用多媒体教室的大屏幕投影机,将课件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教师再也不用为维持课堂纪律而花费过多的时间,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发挥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2、直观拟人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化
小学生是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直接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
在上《和计算机交朋友》这一单元时,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完全理解计算机的构造,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采用了形象直观教学法。
首先,给学生们介绍了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名字,让大家看一看这些设备的后面有些什么。学生们个个都兴致勃勃地弯下腰去查找,发现显示器后面有两条线,键盘后面有一条线。然后引导他们顺藤摸瓜看看这些线都连到了什么地方。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计算机的各个设备,而且掌握了计算机的连接方法,更重要的是消除了他们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讲解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时,运用人做数学题的过程,使用一些形象化的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后,运用一些卡通图片,展示鼠标、键盘不被正确操作时的糟糕心情,和不正确开关机造成计算机死机时发出的哭声,让学生明白规范地使用计算机并对其进行护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学与玩同步法,将师生关系化对立面为统一战线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教学内容的手段。
例如,运用Windows中自带的“扑克”和“地雷”游戏训练鼠标的操作。通过不同要求的打字游戏,学生在不知不党中掌握了文字输入。还组织学生分组上机对抗练习,让学生发现各自存在的差距,做针对性练习,实现“盲打”,为以后正确、熟练、快速地操作电脑打好基础。
作为教师要对爱好游戏的学生给予保护和正确引导,避免他们成为游戏的牺牲品。
4、多种任务驱动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努力在本堂课里完成教师预定的任务。
(1)任务作品示范教学法
这种作品要求具有典型模仿性。一般适用于任务难度较小,对基础技能有所掌握,为了更加灵活使用这些技能,同时又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而使用的一种任务驱动教学法。
如:“魔力画室”,之前学生已经对画图程序中的各种工具进行了尝试,并知道了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这时候,我先展示一幅做好的作品,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其求知欲,适可而止放手让他们自己“摸石子过河”。二十分钟后,请做得比较好的学生上台演示,分析点评后,学生们再进行修改完善,使学生切身体会独立完成作品时的成功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任务衍生教学法
任务衍生教学法在教学中借用学生已感知的知识来映射新知识,使新知识更容易被理解的教学方法。如:在学生学会使用Word制作简单的表格后,尝试制作一个复杂的表格(小记者证),需要用到“表格”工具栏中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填充颜色、设置复杂的表格线等功能。这就要求学生们用已知的技能尝试新功能的使用,感觉新功能带来的喜悦。最后进行评比,评一评哪种方法最简单、效率最高。给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把他所知道的电脑的高招、窍门、“新发现”等介绍给大家。
这种教学法,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提炼出有用的知识,逐渐积累经验,并最终养成探索学习的习惯。
(3)探索式任务教学法:
探索式任务教学法就是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自己完成,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引路人和鼓手两个角色,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去给学生创造一些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去帮助和开导后进生的思路,使探索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
如:在word的自选图形教学中,我给出的课堂任务是:制作美观的标语条幅。我只告诉学生们应该使用绘图工具栏完成操作,要求学生给自选图形填充颜色和线条颜色,添加说明性文字,还要让自选图形有三维效果。同时要求大家边操作边填写上机报告单,简单记录下操作过程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任务提出后学生的操作欲望很强烈,表现了浓厚的兴趣。有的自主操作,有的小组合作,有的交流方法,课堂上一片积极奋进的气氛,收到较好的效果。
采用探索式进行教学,多用于趣味性强,既有一定的难度,而难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学内容。当然在教学时所用的时间较多,但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活跃课堂,增强学生问的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是一种值得研究和推广的教学方法。
5、小组合作学习法,发挥各自特长,塑造一支完美的团队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信息技术课这样明显。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操作能力较低,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我主要采取了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的方式。
建组时,首先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条件均衡”的原则建立多个学习小组(每组3-5人)。接着,在每个小组内推选出一名学习基础好、组织能力强、说话流利的同学担任组长。在学习时,请组长管理本小组的纪律,分配任务,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辅导。再者,在评价作品环节,一般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讲解、自评、他评。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口头表扬为主)。
综合训练时也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在以“我们的学校生活”为主题制作个性化演示文稿时,因为演示文稿中即包括文字、图片又包括声音、视频等,这就要求学生既要能够熟练使用网络下载资料又要学生懂得演示文稿的制作技能,这就要求小组合作,发挥小组力量。我对学生进行分组,五个同学一组,同组的同学各有分工,互相配合,有专门下载资料的,有整合信息的,有技术支持的,有美观设计的等。学生问更容易沟通,互教互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兴趣;创新学习;整合学科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使信息技术成为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技术之一。当前,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网络电话、智能小区、网上银行逐一亮相,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地球的呼声逐日提高,加上各商家、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使人们清醒的看到: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电脑要从娃娃抓起,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己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之一。
信息技术属于新兴学科,加上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所以信息技术教学没有既定的教学教法,我就几年来从事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的一些尝试,谈谈自己几种教学方法。
一、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基本上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小学生是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直接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来 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 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用小组合作方式完成作业的方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信息技术课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不能很 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 盾,我主要采取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组与组之间资源共享。 具体方法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推选基础较好的同学做小组长,平时上课时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指导组员的学习。有些基础差的同学常常会跟 不上老师的教学进程,这时就由小组长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在完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时,不仅同组同学要互帮互助,组与组之间也要利用局域网的便利,进行资源共享。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让孩子们懂得协作的重 要性。
三、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的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加上有的学生因为顾及到自己的语文、数学等成绩的不理想,总会存在着担心、畏惧等心理倾向,部分胆小的学生因此产生压力,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诱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特设一个“今天我来当老师”环节,让每节表现突出的学生去帮助那些在操作中有困难的学生。学生都争相表现,争当“小老师”,通过这个环节既培养了他们的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又帮助了那些有问题的学生,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多,老师不能一一辅导的这一难题。
四、 边讲边练习的方法
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难以保证,很多中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自学能力较差,面对一无所知的新兴知识茫然无措,上过一、两节这样满头雾水的课之后,就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所以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该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熟练掌握。
五、合理利用网络优势构建良好学习环境的方法
在现在这个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的教学平台或自己动手建立教学网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网络上向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可以选择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检测练习,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活动,在不同范围内解答疑难问题,随时调控教学进度等作用。教师通过网上专题讨论为各个学生提供了单独或小组讨论的机会,每个学生可以在富有竞争性的讨论中积极思考问题。比如在信息技术课上,可以尝试着引入了留言板、聊天室等网上交互方式,@样可以让班的同学和老师之间可以较为自由的相互交流,也可以增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六、自主学习,不断创新的方法
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教师就更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七、 整合学科,多面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信息技术整合
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在多学科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科学课是以探究学习为主的一门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学科,在科学课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参与方式也与其它学科有所不同。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如在《声音与生活》中创设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在《动物运动会》中让学生见识动物运动的多种方式,在《多样的天气》中感受不同的天气现象等,能够使学生迅速进入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起到开拓思维的作用。
2.展示事实,剖析结构。
如在《磁的应用》中展示磁悬浮列车,在《农业与技术》一课中展示农产品的各种用途,在《仙人掌的刺》一课中展示热带草原(沙漠)、北极、温带草原三种自然环境中常见动物的形态等,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所学知识。
3.呈现过程,解释原理。
如在《食品的加工》一课中呈现牛奶从生产到上餐桌的整个过程;在《动与静》一课展示物体的相对运动;在《植物的生长》一课中呈现各种各样的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的不同形态;在《金属的来历》一课呈现铁的冶炼过程等,能够完整展示变化过程,解释其中原理。
4.设疑思辨,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集多种媒体于一身,相比教师的口头质疑在呈现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生动、更全面地展示,对于学生疑问的提出、思考的全面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帮助。例如:在《浮与沉》的教学中,展示轮船、潜水艇上浮下沉,气球、飞艇等浮力应用于实际的画面,学生会立刻被吸引住,便会质疑题目,这样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知便水到渠成。
5.提供示范,自主操作。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由于受到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有的实验可视性差,示范效果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将实验示范放大,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进而能够让学生自主地完成实验操作,这比教师叙述挂图等形式要强百倍。
6.提供评价,分析归纳。
有了信息技术的参与,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所取的成果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制作成课件来进行综合演示,汇报他们获得的成果,使成果展示、分析归纳、评价反思更加具体明确。
7.运用网络,促进交互。
信息技术的一大优势就是网络资源的共享,不论是互联网还是网络教室,运用网络资源,或是学生在网络中查找所需信息,或是教师制作专题网站供学生浏览,能够促进形成“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新型学习方式的形成,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教师更好地进行分层指导。
二、不同类型科学课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具体实施方法
1.观察体验课。
如《种茄子》、《养小鸡》、《我在长大》等课,课上的主要内容是进行观察,然后汇总观察所得,得出结论,这一类型的课信息技术以“提供评价,分析归纳”的方式在观察汇报阶段切入,主要用于观察记录的展示和汇总。
2.实验探究课。
如《传热比赛》、《燃烧的秘密》、《斜坡的科学》等课,是以实验探究为主线。在这一类型的课中信息技术以“提供示范,演示操作”和“呈现过程,解释原理”的方式在实验指导阶段和实验总结阶段切入,主要用于实验方法的指导和展示、实验原理的见解和说明。
3.专题汇总课。
如《地震》、《生命从哪里来》、《巧妙的结构》、《浩瀚的宇宙》等课,教学内容多是同一事物或同一专题知识的汇总,涵盖的内容较为宽泛,这一类型的课信息技术以“运用网络,促进交互”的方式开展教学,以“展示事实,剖析结构”的方式在知识汇总阶段切入,主要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分类汇总、形成观点,能够达到“各取所需、百家争鸣”的效果。
4.探索畅想课。
如《未来农业》、五六年级各册的专题研究课等课,主要是对未来事物或行动的一种规划和畅想,这一类型的课信息技术以“设疑思辨,解决问题”、“提供示范,自主操作”的方式进行,给以指引和启发。
5.成果展示课。
如四年级上下册的《展示会》、六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回顾》等课,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汇报,这一类型的课信息技术以“提供评价,分析归纳”的方式参与整节课。这样可使学生展示自己,同时获得同学的评价,能使学生很好地完成学习归纳的任务。
三、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如何高效利用课件,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
课件运用要注意适度性,教师应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理解,让他们思考,让他们交流,让他们质疑,该“放”就“放”。教师要有效组织教学资源,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解决教学难点、重点,同时兼顾扩大学生的视野,适时而“收”。
2.处理好实验示范与培养实验动手能力之间的关系。
在科学这门课中实验占了很大的比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示范能够带给学生对实验操作直观的认识,却不能完全替代实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实践精神与科学素养的提高。所以教师在应用课件示范科学实验时,应根据实验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使用方式。例如,示范讲解显微镜的构造时,我们可以通过投影来认识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和用途,但在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必须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学生思考、探索与计算机辅助展示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 激发思维 方法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善学”,这就必须善于激发起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活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这里结合数学课的教学实践,交流几种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
一、学具操作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对象主要是经过前人无数次实践总结出来的认识成果――概括化的知识体系,抽象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大大提高了认识的起点,增强了认知的难度。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如果让学生从“教师的语言――黑板――教师的动作”中去接受知识、模仿思维,时间稍长,他们便会因单调感到乏味。因此,让学生操作学具,一方面可使学生手、口、脑、眼、耳多种感官并用,扩大信息源,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性。利用学具操作的直观具体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出一个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思维氛围,有利于学生思维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如在教“图形的旋转”时,很多学生建立不起这种空间想象能力,对于一个图形按一定方向旋转后是什么样子判断不出。在学生抓耳挠腮感到困惑的时候,教师提示学生用学具盒里的图形放在课桌上进行旋转,然后根据旋转的结果再完成画图的任务。这样不停地训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建立了空间想象能力,不再为图形的旋转而“晕头转向”。
二、在学生疑惑之时激发思维
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让一个学生随便报数,教师和另一个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能又对又快地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老师很快说出了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然后让学生验算,结果全对。就在学生惊奇不已的时候,教师顺势诱导: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又快又对地进行判断吗?一句话激起了千层浪,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很高。又如在教学“升与毫升的认识”的时候,我出示了一个容积1立方分米的容器,倒满水,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1升水。接着让学生猜一猜:如果把这1升水倒进老师准备好的脸盆中,水会到这个脸盆的什么位置?学生根据各自的经验和对数的感悟指出了不同的位置,教师借着学生的这些争议,将水倒进了脸盆里,并让每个学生与自己的猜测进行比较,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1升水倒进脸盆后是多少。这样,“1升”这个数量就自然给学生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教师通过演示质疑,在关键处激思,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
三、用比较的方法激发学生思维
根据神经系统的对称规律,两种性质不同或类似的对象同时或先后出现,由于大脑皮层的相互诱导规律,可以提高感知效果,增强思维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也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清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以便加深对知识的思考、理解和记忆。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6个任意三角形(既不是等腰三角形,也不是等边三角形),并测量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运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然后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并说说想怎样把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看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把具有共同特征角的三角形归为一类,看能分几类,然后总结出三类三角形的相同点(都有两个锐角)和不同点(另一个角分别是锐角、直角、钝角)。这样进行观察比较,学生边看边比较边想,很快掌握了三角形的不同种类及其特点。
四、抓出错误根源激发学生思维
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错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纠正错误、认识错源,以便畅通正确的思路。如在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时,学生在了解了“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跟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和“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这两个规律后,教师借机让学生思考:“如果一个因数乘以5,要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应怎么样?”学生受商不变的规律影响,回答应该也乘以5。教师接着追问:“为什么?”学生在思考这个“为什么”的时候,将两个规律同时进行了回顾和对比,从而对这两个规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能灵活地运用这两个规律。
五、变化理解数学信息拓展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