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水利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8篇

时间:2023-10-10 09:49:1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水利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水利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

篇1

关键词:水利发展;信息化;资源整合;方法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水利信息化资源的重要社会价值愈发突出,在提高业务系统之间关联性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信息化资源的整合产生了强烈需求。因此,本文通过介绍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的技术路线,提出了信息化资源整合的有效措施。

1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1.1确保水利信息化协调发展

现代水利信息实施节奏加快,水利信息运行与发展所面临的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为确保水利部门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协调发展,有必要实施信息化资源整合。长期以来,国家水利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在水利信息化路径探索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现实成就,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实现了以信息化带动自动化的预期目的,促进了水利信息化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进程。

1.2提高水利信息化规划水平

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具有典型的系统性与整体性特征。现代水利主管部门在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成效显著,克服了传统模式下水利业务系统在目标单一、共享受阻、效能落后、资源浪费等方面的诸多难题。因此,通过实施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有助于提高水利信息化规划水平,推动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从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全面整合信息化资源的无限价值,促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发展进程更加体系化、稳定化。

1.3减少水利信息壁垒

新形势下,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各构成要素,均对信息化具有较强需求,而长期以来形成的信息壁垒始终阻碍着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的发展脚步,严重降低了水利信息化资源的关键价值。因此,通过实施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可从根本上打破水利业务系统在信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应用、信息挖掘等方面的桎梏,提高水利信息化运行效率。

2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的技术路线分析

2.1数据流定量定性分析

不同的水利业务系统具有不同的信息化需求,所采取的信息化资源整合技术路线也应有所差异,予以区别化对待。纵观广大水利业务系统建设实际,普遍存在着信息化建设系统性不足,共享环境发展受限等共性问题,制约着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实效性的提升。因此,为提高水利数据信息的实用价值,必须以数据流定量定性分析为基础,对水利信息中所涉及到的数据流进行宏观布局,集中采集、存储、管理与使用核心业务数据。只有建立在数据流定量定性分析基础之上的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路径,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可为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系统的构建以及一站式信息服务的运行奠定基础。

2.2构建主体数据库

主体数据库是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的重要载体,在储存数据、统计信息、统一标准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主体数据库的构建,应全面充分分析历史水文状况,搜集历史大洪水数据、水质数据、水情数据、雨情数据等,明确掌握不同地域的水资源管理状况、水土保持状况、防汛抗旱状况等。现状表明,在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进程中,构建行之有效地主体数据库,可对水利系统各类专业数据库进行综合与重构,取得多元化、统一化的应用效果,知识管理支持等功能也随之拓展。

2.3数据环境重建

数据环境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的整体效果,与水利信息化资源的重要价值密切相关。经过多年探索与发展,我国多个省份的水利主观部门均构建起了性能可靠、功能健全的数据通信网络系统,开辟了数据信息传递的高度通道,为水利信息化资源的整合营造了优质的数据环境。在数据环境的支持下,数据文件及各类数据库的价值进一步提高,水源管理、水质监测、流量调整、应急指挥等方面的工作实效性进一步加强,所获取到的水雨情信息、水文流域情报等更加精确。

3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的具体措施探讨

3.1强化水利信息化资源共享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水利信息化资源共享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各类现代化、数字化、自动化的资源共享工具层出不穷,使得传统模式下难以完成的水利信息化资源共享任务具备了更大的可行性。因此,应始终坚持完善水利信息化资源共享硬件建设,构建性能稳定、功能强大的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对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所涉及到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集中统一化管理,实现水利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立足于水利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各相关部门数据信息交换与传递实现了无缝对接,切实提高部门协作效率,避免不必要的信息重复与资源浪费。需要指出的是,水利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应遵循适用、科学、高效等基本原则。

3.2坚持水利信息化发展方向

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要摒弃传统保守的水利信息化发展思维,突破僵化固化发展模式的桎梏,自觉运用新形势下水利信息化发展理念,解决现实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应立足于水利事业发展现状,建立健全水利信息化发展管理制度体系,为相关具体措施与方法的制定提供制度性依据与保障,使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信息资源具有重要的时效性价值,任何背离了时效性原则的信息化发展策略,均难以具备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必须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将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作为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的核心,推动形成良好的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成效。

3.3优化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在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中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对于保证整个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现状表明,因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而造成的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缺陷和短板比比皆是,降低了水利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具体而言,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的基础硬件设施主要包括:网络设施、通信设施、软硬件设施、安全配置设施等,这些不同的基础设施构成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应从整体角度出发,统筹协调各构成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将相对分散的构成要素整合为一个系统化、协同化、高效化的有机整体。同时,要对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的各类基础设施进行动态化监测,对于监测到的故障隐患问题,第一时间做出技术处理。

3.4优化信息管理模式

在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过程中,信息管理模式的特殊性不言而喻,高效可靠的信息管理模式可提高水利信息化资源的整合工作效率。在现行技术条件下,可通过构建数据信息采集站网和采集系统的方式,制定行之有效地信息化管理方案,为信息化资源整合全过程提供方向性保证。同时,水利部门在优化信息管理模式过程中应当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及部门间的协调来确保信息采集的唯一性,并重点进行各类水利基础数据的整合,才能够建成的各类数据库为基础来实施数据库整合,为建设各层次的水利数据中心奠定基础。现状表明,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下,打造最为优化可行的水利信息管理模式,是极为可行,也是极为便捷的。

3.5信息资源规划的实施

首先,要明确信息资源规划的具体任务。根据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需求,合理确定信息资源规划范围,搭建信息系统规划数据模型,为各类概念性数据赋予不同权重,直观形象地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管理。其次,要确定信息资源规划方案,具体包括网络工程总体方案、数据库工程总体方案等,并充分确保各个子方案之间的先后次序关系,实现水利信息化资源的高度整合,对人员职责、内设机构、职责编制、职能转变等进行明确要求。再次,设立共享数据单元。识别定义业务主题,根据主题划分用户视图分组,并将其定义为实体大组,以及数据元素标准,在其基础上设立概念数据模型。

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 信息化管理 现状 问题 完善性策略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c)-0170-02

1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深入研究的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特点主要有5个:(1)建设周期长;(2)技术条件复杂;(3)规模比较大;(4)勘探设计比较复杂;(5)工程实施和验收过程较为复杂。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水利工程管理难度是非常大的。不同的工程所涉及到的问题都非常多,尤其是环境条件和设计变动都非常多。另外,水利工程往往还涉及到复杂的移民和征地等环节,需要协调的问题也非常多。如今,信息化高度发展,人们对于信息化的需要也是日益加深。相关统计资料也进一步显示,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当前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实践可能性。事实上,所谓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指的是利用信息技g将水利信息资源进行系统性整合并对整个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存储、利用的全部过程。在笔者的观点里,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已然是水利事业必然发展趋势所在。

2 现阶段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所在

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已然开展的如火如荼,在水利工程的众多领域都已经应用的十分广泛。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就是可以进一步提升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自动化水平。然而,毕竟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体系研究时间尚短,在很多领域都有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笔者进行了一些归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2.1 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设施不是十分完善的现状

上文中我们曾经分析过,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需要的硬件设施是非常多的。然而,纵观我国水利工程发展现状,很多情况都存在建设资金匮乏,设备陈旧,交通不便利等实际情况,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就会使得整个工程的基础设施出现疏漏,引发大的管理问题。

例如笔者所工作的陕西省宝鸡峡灌区,诸如总二支、总三支一类的渠道处地偏僻,闸门老旧,附近也无电力接入,这种情况给信息化建设带来极大障碍和不便。

再者从宝鸡峡灌区近年来信息化建成工程设施情况来看,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设施遭人为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太阳能板被损坏,电池被盗等情况较为易发,给日常维护带来较大麻烦和资金压力。

其次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设施的运行维护和更新换代经费严重不足。宝鸡峡灌区近年来建成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设施的日常维护费用给灌区带来较大的使用压力,而信息化设施更新换代也较快,不及时更新会和新设备兼容性降低,此类资金又无专有渠道,灌区资金压力大,久而久之会形成水利单位“用不起”的尴尬。以上情况还待上级部门和国家相关部门在以后的项目规划和批复中予以关注和解决。

2.2 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缺乏水利工程信息资源的现状

对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来说,其主要监控和关注的内容有:(1)旱涝灾害;(2)水利建筑安全;(3)水资源调度信息情况;(4)水资源污染状况等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水利工程其实对信息资源的要求是相对比较精细的。如果网络出现不顺畅的情况,收到的信息不仅无法及时发回,还可能出现反馈不全的实际情况。这就会使得水利工程信息收集和利用工作出现很大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整个水利工程的开展,甚至造成极大的损失。

2.3 关于现阶段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欠缺的现状

从目前来看,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中,所需的一些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情况比较多,还有就是要对当地水文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以便能够实际进行并确保整个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自身素质。然而,我国相关统计资料也显示,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这也是阻碍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事业发展一大主因。

3 新时期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完善性策略分析

3.1 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事实上,对于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来说,资金还是影响其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所在。从这个角度出发,新时期我们必须呼吁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于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的投入,并且还要大力吸收民间投资,从而能更有效地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性开展。

3.2 要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笔者认为,未来水利工程事业所需的人才是综合性人才,要兼具水利工程专业素养和网络计算机技术素养,从而能够更好地建立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体系。由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加强对水利工程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培训,并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力度,让更多的人才投入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事业当中。

3.3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水文灾害预警系统

在笔者观点里影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一大重要因素就是水文灾害。在未来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建立相应的水文灾害预警系统,从而能够合理化的对干旱和洪涝灾害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并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而制定该地区的防洪、抗旱策略。通过相应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策略使得水资源可以合理有效地进行分配,从而保障水利工程顺利开展。

4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策略分析

从水利项目建设的基本规律来看,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应当包括这样的程序:(1)按照规划设计;(2)批准立项;(3)实施建设;(4)验收审计。笔者认为,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也一定要秉着这样的思路来进行建设,这不同于一般科研项目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也不同于大众化的计算机公司。这是一种符合水利行业特点的带有IT性质的重要水利建设性项目。这样综合性的IT企业,将信息化建设与科研项目,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为建设单位解除项目建成后的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的后顾之忧,满足建设单位的需求,适应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求。现阶段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一定要有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社会也要对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相关内容给予必要的关注。

5 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是时代所趋,形势所趋,从目前来看,新时期我们深入研究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对于我国水利工程事业茁壮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事实上,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研究时间尚短,在很多领域都存在不少的问题,特别是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更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策略,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增砖添瓦是今后我们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富宏军.浅析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应用现状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5):213.

[2] 杨鑫.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J].北京农业,2015(23):120-121.

[3] 钱坤.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应用现状和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14):331.

[4] 毕连涛.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应用现状及对策探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5):223-224.

篇3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智能监控;数据仓库;中间信息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62-1

1 水利信息化的内涵及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1.1 水利信息化的内涵

所谓水利信息化,是指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并科学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资源共享以及信息交流,以便使得各类水利信息的本身甚至其获取和处理方式不断趋于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最终使得水利建设对社会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服务能力以及服务水平获得显著的提高。总之,水利信息化是不断完善水利系统、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必要前提和有力手段。

1.2 水利信息化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科学发展是社会以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可以说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自建国以来不断取得可喜的进步及成就。但是,水污染、水土流失以及洪涝灾害等各种直接阻碍和谐社会建设的水利问题还是不断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而日益显现出来。并且,对信息密集型水利行业而言,其复杂的水利问题几乎不能单凭工程设施来很好的解决。

可见,水利信息化是解决现有水利问题、改善水利现状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水利现代化进而促进水利事业、国民经济同步发展的必要前提。然而,当今水利信息化建设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一是迟滞的水利建设发展速度。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资金投入的不足,往往直接导致水利建设信息化发展速度的迟滞、缓慢,严重阻碍了现有水利问题的有效解决和水利建设信息化的进展;二是整体框架未被合理、有效地构建。当下,大多数单位并未对水利的信息化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其主要根据自身需求、结合自身资金情况,独立进行相关建设,技术标准难以统一,这就直接导致信息资源难以共享,水利设备的可扩展性差,严重降低了水利建设的效率;三是薄弱的维护管理环节。就当下现有的信息系统来说,其运行维护的不健全经费投资渠道致使该系统的效益大打折扣,反而加重了管理方的负担;四是相关人才的缺乏。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进展不甚理想,最基本原因还是相关技术人员的欠缺,没有合理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的建设性意见,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严重受阻。

2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新技术

近年来,我国科技不断进步,信息技术更是迅猛发展,各类新产品、新平台、新技术逐渐显现。具体就水利信息化系统来说,其主要被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和层次:

“数据采集传输层――数据存储层――应用系统层――展示层”

为了使得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能被更好的展开和完成,高新科技在信息化建设各个层次中的应用和推广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便主要介绍、分析部分改善水利信息系统的新技术。

2.1 远程视频智能、实时监控技术(针对“数据采集传输层”)

远程视频智能、实时监控技术主要用以实时掌握监控终端的现场情况,以便及时对灾情、险情、汛情等采取相应的补救、预防措施,作出合理、有效的处理。此外,就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而言,该技术的作用也可谓举足轻重,对工程现场以及水库周遭的实时远程跟踪监控使得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2.2 空间信息技术

空间信息技术是远程视频监控的补充和扩展,主要借助GPS、GIS、RS等成熟技术的合理运用,结合远程接入技术,使得整个系统的状态以及进程等均能受单点控制,最终达到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的目的。

2.3 数据库以及数据仓库(主要针对“数据存储层”)

数据的集合即为数据库,主要体现一组或多组相关组织的动作。高级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在实现数据录入、计算、统计以及存储和查询等基本功能外,还新增有存储并管理矢量信息、地图信息以及空间数据等功能,对分布式两点数据共享向分布式多点数据共享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为系统可扩展性的提升提供条件。

2.4 中间件技术(针对“应用系统层”)

所谓中间件,指一种基于分布式处理的独立服务程序或系统软件,主要分布在服务器/客户机的操作系统内,用以实现互连和互操作等网络技术。与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操作系统共同完成支撑基础软件体系的任务。

针对“展示层”,主要侧重提高显示等技术。

3 关于水利信息化的几点意见

除以上具体技术的应用外,我们还应注意:加大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相关资金的投入力度;提高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从各方面为水利信息化建设做好铺垫,以便从根本上改善水利系统现状。

4 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水利现状(水利问题)得出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并且,本文针对水利信息化系统的各个模块和层次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新技术,并在最后针对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出宏观性意见,以便为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提出科学合理的具体化建议。

参考文献

[1] 汤法利,胡建跃.水利信息化建设新技术研究[J].万方数据・中国水运,2009,7(7).

[2] 吴建华.水利工程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篇4

关键词 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信息化建设;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9-0229-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形态,推进水利行业信息化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

1信息化技术的特点

1.1精细化

信息化管理其实是自上而下的管理理念推行的过程,通过不同层级的分解,最终落实到具体的数据操作岗位,并规定操作的规则、职权、稽核机制等,因此推行的是一种精细化的管理方式。

1.2流程化

信息化管理强调流程化,信息化提得最多的业务流程优化,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清晰的梳理;更高层就是流程的优化。在一个单位,流程的效率就代表单位运作的效率,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很大程度都体现在流程的优化上。信息系统上线的过程就是流程化。

1.3标准化

计算机本质上是逻辑计算的工具,不管逻辑程序多复杂,它都会一层不变的去执行原定程序,因此无论哪个计算节点都必须清楚定义处理人的职责与权限,以及输入输出。在这个意义上讲,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一个管理权责的一个标准化过程。

1.4系统化

信息化严密的逻辑性特点,决定了信息化必须超前规划,如果一个系统不能保证至少3~5年的应用,那就是一个失败的规划。因为在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如果不系统的解决问题,将每天疲于应对“点”的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将,信息化永远在做“管理解决方案”。

1.5效率高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构建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2.1 享水利资源信息的需要

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利工程管理产生的往来信息繁多,日常管理中下达或上报的信息复杂多样,如何优化配置这些资源以方便共享利用,就需要构建一个高效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2.2提供管理决策的需要

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时分析不同时段发生的各种信息,可以自动进行信息数据计算并按原定格式输出汇总结果,以便于管理人员据此作出决策,进而提高工程管理效能。

3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管辖范围、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3.1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管辖范围

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承担豫东地区有关大中型河道、水闸的工程管理、维修养护,统一管理豫东地区引黄水量调度、工程建设、泥沙监测,以及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协调处理市地间水事纠纷。

3.2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信息化建设现状

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当前局机关和二级分局都只有局域网,仅限于政务办公,信息传送等,灌区信心化建设目前正处于规划中,尚未形成实际信息监控管理能力。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为落后。

3.3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水利基础资源数据不足

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的基本职责是承担豫东地区有关大中型河道、水闸的工程管理、维修养护,统一管理豫东地区引黄水量调度、工程建设、泥沙监测,以及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协调处理市地间水事纠纷。

此外,水利信息数据的数字化和信息储存的规范化程度还比较低。从水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自身的角度看。一是水利动态信息的采集环节薄弱,二是信息储备未能规范化,有许多宝贵的原始监测数据、历史档案以及工程管理的规划与设计等一手材料因年代久远,未能得到妥善保护而遭受损坏或丢失,造成信息资源的极大损失。

3.3.2 水利工程管理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困难

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是信息资源的价值体现。由于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始阶段,各种信息化建设的网络设备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还不配套,导致有限的信息资源共享困难。制约了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4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4.1提高水利信息数据规范化管理,促进信息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为了保证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利信息资源的共享,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应针对灌区、河道管控、科学试验监测等工作加大在通信设备、硬件设备、软件设备、安全系统等方面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数据,制定合理的使用方案,促进各科室及二级单位之间的共建共管,建设完备的信息数据共享机制。

4.2建立起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长效投资机制

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比较大,为有效解决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长效机制,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应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水利基本建设计划,逐年投入,分步建设,逐步完善。

4.3转变观念,加强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的人才队伍中,水利工程管理和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不足,尤其是信息技术人才极度匮乏。为改变当前这种现状,必须彻底转变用人观念。首先是突破传统的用人机制,强化水利工程管理和信息技术人才的通用化、年轻化、骨干化。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充分挖掘、利用本单位现有人才,建立人才后备梯队,借助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重点培养。此外,也要利用本单位空编指标,适时引进引进高水平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加强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人才储备的厚度,提升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5结论

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各行业信息化建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在我国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总体过程中,水利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必然要求,我们应当积极探索、完善,尽快将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信息化建设纳入正轨,不断推进其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平,以实现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利管理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建设;建议

水利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和水事处理的效能及效益。水利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是在全国水利业务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水利信息基础设施,解决水利信息资源不足和有限资源共享困难等突出问题,提高防汛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土保持、水质监测、农村水利水电和水利政务等水利业务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整体水平,带动水利现代化。

一、水利信息化及其有关概念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它是一个信息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水利信息主要包括水雨情信息、汛旱灾情信息、水量水质信息、水环境信息、水利工程信息等。在分析水利信息化问题之前,有必要对与其有关的概念作一简要阐述和比较。

1.信息化与水利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从整体上看,信息化可以分为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信息化及社会生活信息化五个主要层次。实现信息化需要构筑和完善包含六个要素 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国家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的国家信息化体系。

水利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实现水利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的网络化与智能化,全面提升水利事业各项活动的效率和效能的历史过程。

2.“金水工程”与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

国务院大多数部委出台的信息化规划,均以“金”字头冠名,并已形成序列。沿用这一命名方式,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于2001年4月将水利信息化建设命名为“金水工程”,并于两年前开始在系统内部使用。在中办发〔2002〕17号文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已明确把“金水工程”作为“十五”期间要加快建设的12个重要业务系统之一进行重点建设。

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是“金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骨干工程,是“金水工程”先期启动的重点建设项目。它是根据我国防汛抗旱工作的需要,建成一个以水雨工旱灾信息采集和雷达测雨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其目标是为各级防汛抗旱部门提供各类防汛抗旱信息,较准确地作出降雨、洪水和旱情的预测预报,为防汛抗旱调度决策和指挥抢险救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决策依据。

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水利信息化、电子政务与“金水工程”既有区别,也密切相关。首先,近期水利信息化建设被命名为“金水工程”,可以说近期这两个概念是一致的;其次,电子政务(即政府信息化)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除了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还包括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等其他非政府方面的内容,但由于水利是社会公益型事业,在实现水利信息化的过程中,政府起主导作用,水利信息化主要是政府行为,水利信息化也主要是政府信息化(即水利电子政务)。因此,在近期这三者之间是统一的。

二、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

水利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主要是围绕水情信息汇总、处理展开的。从1979~1980年开始,水文信息化开始一些信息源的处理。20世纪90年代前后,水利信息化逐步向以微机和网络为平台转型。到2003年《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正式出台,标志着全国水利信息化的全面展开,在电子政务、防汛抗旱、水文系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水资源调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是运用先进的水利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水利信息综合采集系统,建成水利信息骨干广域网络和水利数据中心。目前已建成了连接全国流域机构和各省(市、区)的实时水情信息传输计算机广域网,建设了400多个水利卫星通信站,为水利数据的实时快速传输创造了条件。在水利信息资源开发方面,初步建成各流域、各省(市、区)的水文数据库和国家级水利政策法规数据库,能够对外提供初步的查询服务。同时还有一批数据库,如水利空间数据库、全国水土保持数据库、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数据库、全国防洪工程库和全国蓄滞洪区社会经济信息库等正在启动建设中。

2.保障环境建设

保障环境是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水利信息化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支撑。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包括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体系、政策法规、组织管理和信息化人才等。国家水利部门在保障环境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于2003年相继正式出版、出台和印发了《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一)》《水利部信息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水利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一大批掌握国际国内先进信息系统开发及应用技术、信息及系统安全技术、精通项目建设管理的多层次、高水平信息化人才,这是水利信息化工作得以有序、高效、协调进行的关键。2005年首届“中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以“信息技 术全球化与中国人才培养”为主题深入探讨了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人才的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方向,说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已受到越来越高度的重视。

3.专项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

十大水利重点业务应用系统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包括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利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全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全国农村水利水电及电气化管理信息系统、水利信息公众服务系统、全国水利规划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和水利数字化图书馆,到目前为止,工程建设收效最为显著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已经完成了22个地区级水情分中心示范区建设和4个工情分中心试点建设;实施了长江防汛指挥系统的建设;完成了国家防汛办与7个流域机构的异地会商系统建设,该系统在当年每年全国6~7月间的防总会议、以及各次全国水库安全度汛会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配合水利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水土保持、水资源等各大监测系统的建设,大大提高了水利信息采集的时效性和水利现代化水平。

三、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水利信息化的标准化程度差

我国目前所开发出的信息化软件开发标准大多存在着通用程度不高、性能单一的问题。发达国家水利信息化软件比较成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比较注重其通用性和模块化,开发出的信息化软件在应用上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我国水利信息化软件研发刚刚起步,且大多数由一些水利信息化公司完成,各公司之间由于存在着技术垄断或各自为政,开发出的软件无法保证通用性。虽然国家近几年出台的各项信息化标准已经日益增多,但是对于具体到省级地区的具体问题仍有待解决和加强,如国家防洪工程数据库中湖南省洞庭湖地区的堤垸工程编码规则等问题仍不太适用我省的具体水系情况和工程现状,正在进一步的协商和修订中。

2.水利信息化的投资严重不足

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资金长期以来是靠国家投资,各级地方水利部门依赖国家水利投资搞信息化建设,省级和省级以下水利部门的信息建设经费一般都没有专门的资金渠道,项目建设资金一般都是采用“工程带信息化”等各种补救措施,资金渠道没有稳定保证,这样势必造成水利信息化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水利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源开发不足,信息采集和传输手段普遍较为落后的问题。

3.水利信息资源共享水平低

在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存在着各种信息基础设施与共享机制建设不配套问题,使得有限的信息资源共享困难,并严重制约着水利信息化公共平台建设主要表现在:网络基础设施不足,阻碍信息交流;服务目标单一,导致条块分割;各地区的信息化建设甚至一个单位的信息化建设都是各自为政、各自封闭,形成数字鸿沟;缺乏统一管理和规划,共享机制缺乏,产生信息壁垒。

4.水利信息化基础建设有待加强

我国同信息化工程配套的通信及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和基础数据库建设工程都较为落后,我国水利信息公共网还未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享,某些地区通信手段仍较落后。据中国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只有4%,而北美和欧洲已分别达到39%和27%,亚太地区也达到了22%。水利信息网建设的落后严重制约着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

5.水利信息化人才缺乏

水利系统信息化人才匮乏,尤其缺乏IT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要达到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必须具备一批精通水利行业的IT人才。我国水利系统信息化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化普及程度不高,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网络管理和软件开发技术骨干引进难。

四、加快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提高水利信息标准化程度,促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

为保证水利信息资源的共享及应用软件的相互兼容,实现各级各类水利信息处理平台的互联互通,水利部早在2003年就颁布了《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对水利信息化标准的编制与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应统筹安排各地区、各业务部门依据《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年度,多渠道,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类信息化标准,提高我国水利信息标准化水平。

加大在网络与通信设施、硬件设备、基础软件、安全系统等方面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采集系统,制定综合利用方案,促进部门之间的共建共管,建设信息采集系统的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各种已建业务应用系统的作用,逐步建立支撑业务应用的平台架构,并基于统一平台架构进行业务应用系统整合和建设,逐步优化已开发业务应用中同类、共性的功能模块,推进业务软件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2.建立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长效投融资机制: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较大,为有效解决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投资机制不健全问题,可以实行分项建设、分级负担的投资模式。随着国家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各级政府应将水利信息化建设纳入各级水利基本建设计划,各级财政预算要有水利信息化科目,水利信息化资金在水利投入中应占一定的比例,逐年投入,分步建设,逐步完善。在水库、河道、灌区、水电等新建和改造项目中,要根据工程的性质和规模,确定项目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比例,吸收一些水利信息化受益单位、企业投资,外资投资,实现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3.转变观念,加强水利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水利信息化集水利、信息产业于一体,科技含量高,对实践经验要求更高,这就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水利信息化专门人才。在我国当前水利人才队伍中,水利和信息化复合型人才明显匮乏。为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彻底转变人才观念。首先是突破传统的用人机制,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队伍的专业化、年轻化、骨干化。通过优厚的待遇、丰富的培训和实践机会和广阔的个人发展前景吸引IT人才到水利行业就业、创业。同时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充分挖掘、利用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人才资源,借助“外脑”加快水利信息化发展。另外,吸引高水平的专业信息化公司参与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升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篇6

现代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道路的发展,主要是受到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水利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整个水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的妥善保管对行业的安全生产等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水利档案实施高效管理,是现代水利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逐渐应用于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本身具有的系列优势,水利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整体上分析,我国现代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态势良好,但由于专业人才的稀缺及网络环境的不安全性等影响,给现代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道路造成相应的阻碍,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缺乏专业人才

人力资本一直是企业内最为宝贵的财富,对现代水利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实施的整个过程来说,专业人才具有的综合素养对该项工作实施的效果及效率有着极大的影响。我国现代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道路经历时长较短,具备水利档案管理及信息技术双重技能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仍旧处于发展阶段,人才市场中相关人才数量较为短缺,进而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有所阻碍,产生相应的不利影响。另外,相关部门并未制相应的培养计划,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缺乏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对现代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有极其不利的影响。

(二)网络环境的不安全性

现代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道路的发展,主要是对信息技术加以运用,将档案相关的信息放置于互联网环境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网络环境本身具有的不安全性直接或间接地对现代水利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系列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黑客等不法分子的存在,由于其大多具备较为高超的信息技术,极易通过互联网环境对水利档案管理的相关信息实施窃取、篡改、删除,从而给水利档案管理带来损失;第二,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由于地形地势的影响,网络的状态经常不稳定,如果正当处于水利档案管理过程中,网络的突然中断,极有可能造成信息的大量丢失,从而造成不利影响。

二、现代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道路的对策

通过对现阶段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状态的分析,对整个过程中的阻碍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以期促进现代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顺利实现。

(一)现代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步伐需要加快

现代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是时展下的结果,为了更好的实现该目标,应不断加快现代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步伐。首先,相关部门应明确意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道路逐渐成为一种必要,该项工作的开展极具紧迫感。另外,相关部门应专门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将该项工作正式提上会议议程,不断加快其发展步伐。现代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对水利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二)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

现代水利档案管理人才是影响其信息化发展道路的重要因素,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相关教学部门首先应重视该类人才的培养,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计划并予以切确实施。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及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学校不应和社会脱节,而应在满足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下,开展实施制定相应计划及目标的相关工作。行业内人才招聘的过程中,既要提高人才待遇,又要提高招聘人才的要求,招徕综合素养较高的专业人才。与此同时,对于行业内现行水利档案管理人才,应开展相应专门性的培养活动,鼓励员工积极参加,提升员工的综合素养。

(三)强化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网络安全建设

现代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主要是信息技术在水利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因此,积极强化整个过程中网络安全建设对于促进该项够工作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网络安全建设主要依靠信息技术人才,相关部门可专门聘请具有较高信息技术人才予以帮助,同时在整个网络安全建设过程中,对极易出现安全隐患的部门予以强化。

篇7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现代化管理

水作为“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利管理在社会发展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关系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利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用水越来越多,各种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致使我国水资源越来越匮乏,如果仍然按照过去的简单方法进行管理,水环境会很快恶化,水资源枯竭,无法为人们提供“生命之基”。

为了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包括对水资源的科学认识,对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对水生态的及时保护。要实现科学管理,就要对水资源以及用水各方面的需求充分了解,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还要利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合适的模型,才能做到合理分配、及时保护。

水资源科学管理的实现,完全依赖于水利的现代化管理,即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信息采集系统收集足够的信息,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正确的处理方法。除了对水资源的管理,水利现代化管理还需要科学的管理机制,即在管理单位内部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信息管理流程有章可循,减少人为因素对信息处理及综合决策的影响。

二、水利信息化现状

2.1信息传输不流畅

信息化意识不强,没有统筹管理,导致水利管理单位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没有一个能够共享资源的平台,导致领导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传输不流畅,互相之间缺乏了解,提供信息时互相之间不能衔接,从而在综合决策时不能全面的掌握信息,造成决策失误。

2.2管理方式不规范

水利管理单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流程或规范,往往使各部门自成体系,即各部门甚至个人建立自己的资料档案,造成资料管理混乱。当单位在进行部门调整或人员调动时,稍有不慎便会导致一些原始资料或重要技术资料丢失。

三、加强现代化管理的措施

3.1建立新型水利信息化管理模式并及时调整信息化建设方案

水利现代化管理离不开水利信息化建设,只有建成完善的信息化系统,才能为现代化管理提供基础支持。水利信息化建设涉及信息采集、信息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决策支持等多个系统,以及系统之间的协同,因此传统的电子技术简单的叠加已经满足不了水利信息化的需求。我们必须根据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对水利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建立更宏观、更前瞻的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机制,从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阶段开始统筹管理,保证信息系统的良性发展。

水利现代化管理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事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工程,应该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发展及时对信息化建设进行调整,使其满足水利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另外,水利信息化又是一个前沿的阵地,只有信息化到位了,才能保证水利现代化管理,因此水利信息化的建设要提前预测水利工程管理的需求,在规划建设中不但要考虑符合国家相关行业标准,还要对新的业务应用进行充分预测,以此进行相关软硬件的规划、建设。

3.2建立健全水利现代化管理机制

水利部党组2001年即提出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思路,但是在水利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两者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这就要求在现代化过程中,每一个部门都要加强信息化的意识,根据自己部门的特点,积极提出信息化的需求,进而加快水利信息化速度,提高水利现代化水平。

在水利现代化管理机制上,要做到“统筹规划,责任分担,信息共享,共同发展”。

在信息化的统筹规划,就是其它各部门的信息化需求都汇总到信息化管理部门,由信息化管理部门统一进行规划、建设,保证信息化建设纵向的一致性和横向的统一性,从而发挥最大的效益。

水利管理部门的分支机构,往往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其信息化要求有自己的特殊性,这就要求这些分支机构承担起自身信息化系统规划建设的责任,并与上级信息化管理部门及时交流,做到信息化系统既能满足本机构的需求,又符合系统的统一规划。

做到了统筹规划和责任分担,信息系统便能满足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率,使水利信息化与水利现代化相互交融,共同进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逐步完善现代化水利管理体系,使之与时俱进,才能使水利工程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并促进经济和生态社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道均. 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36)

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利工程档案是水利工程中涉及到的重要技术资料、工程资料的集合,是单位一代代技术人员智慧的结晶。是水利档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需求渗透到各行各业,水利工程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需求越来越迫切,而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水利工程信息资源整合的方式。档案管理信息化给水利工程的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周期长、技术条件复杂、规模大等特点,勘探设计、工程实施和验收等方面管理过程也非常复杂。由于不同项目建设的条件不同,设计变更多,需要协调的关系复杂如移民、征地、环境保护等,因此,水利工程管理难度大、问题较多,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要求非常高。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也得到飞速发展,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实现提供了可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是指使用信息技术,对水利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包括对水利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存储、利用和处理等,大大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应用水平,全面提高了水利建设的效益,对水利工程信息化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新疆地区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已经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另外,通过作为新疆地区科技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可提高信息传输、处理的时效性及自动化水平,成为加快新疆地区水利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1]。也是水利事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基础。但目前新疆地区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设施不完善。信息化管理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但是目前新疆地区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匮乏、交通不便等因素,导致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第二,缺乏水利工程信息资源。水资源的污染状况、洪涝和干旱等自然因素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必须监控和防范的内容,水利工程对信息资源的要求比较详细,但因网络不通畅,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导致信息共享比较困难,收集到的信息无法得到及时的处理和传输,导致新疆地区水利工程管理中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出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甚至可能因信息资源不完善导致严重的灾害和损失[2]。

第三,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中,由于需手机相关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还需分析当地水文情况,并制定有效的措施以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所以,工作人员需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但是目前新疆地区从事水利工程管理的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够,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导致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水平偏低。

二、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对策

(一)完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资金是影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基础设备不完善的重要因素,因此完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需加大经济投入,政府与相关单位需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充分吸收民间投资,使水利工程建设工作顺利完成。另外,需对新疆地区信息网络进行优化和完善,保证大量水文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工作顺利进行,以促进水利工程建设按质按量完成。

(二)促进水利工程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水利工程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是事项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重点。目前新疆地区的水利工程中,因网络设施不完善等各种原因导致水利工程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共享程度不高。相关部门需完善水利工程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建立数据库使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共享[3]。为了适应世道发展的需要,建立水利工程通信网络,将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传播,保证数据信息得到科学、统一的处理和保管,并将水利工程信息资源的有线网络处理与无线网络处理紧密结合。

(三)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事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员需掌握相关信息,并能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制定出合理的措施。近年来,随着新疆地区水利建设项目数量的增多和建设难度的加大,水利工程建设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在对已有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同时,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可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力度,壮大工作人员的队伍,使水利工程建设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更好地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和水利工程建设服务。

(四)建立和完善水文灾害预警系统。水文灾害是影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中,需建立水文灾害预警系统,能对干旱、洪涝等灾害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并依此作为依据制定抗旱和防洪措施,使水文灾害的随时降到最低。水文灾害预警系统可根据季节和地区的具体实际进行完善,并通过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使水资源得到合理的调配,还可为相关部门提供准确和详细的数据信息,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是水利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疆地区水利工程管理中基础设施不全、网络系统不够完善等因素导致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产生困难,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水利工程管理的水平。在今后新疆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中,需加大资金投入,对相关技术进行不断完善,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并对水文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水文数据和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整理,以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推进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进程,完善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不断壮大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建设队伍,最终实现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是新疆地区未来几年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实现新疆地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必经之路,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需不断努力,更好的为水利工程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吴祥,张坤,陈欣,等.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0).

[2]王鹏宇.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民营科技,2011(08).

[3]龙永军,陈晓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分析及系统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1).

[4]姚小娟.档案信息化管理探讨[J],广东水利水电,2006,8(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