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医药投资分析8篇

时间:2023-10-10 09:49: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医药投资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药投资分析

篇1

一、行业基本特征

(1)从行业一般特征来看,医药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强,在生命周期上并无严格的成熟期。医药行业的发展轨迹侧重表现在因技术和理念创新而带来的行业突破,而非传统的因资源枯竭或需求萎缩导致的行业消亡再生,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

(2)医药行业与宏观经济的相关度较小。它是典型的弱经济周期行业,在衰退时期仍能保持较高的增速,可以防御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数据显示:石油加工、有色金属、纺织、钢铁等行业在前一时期的萧条相比,医药行业明显保持了高景气度。

(3)医药行业市场准入标准较高。在测试生产、销售推广以及临床应用等环节均设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和操作约束。医药行业日益显现出技术和资金密集的特征,研发费用在行业成本中具有较高占比,研发能力正成为行业内核心竞争力的要件。

(4)药品和医疗服务的需求弹性较小。医药行业市场需求具有刚性特征,稳定的市场需求成为行业持续发展和稳定盈利的基础。数据显示:医药行业近年来产能稳步扩大,市场销售和利润实现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表现出稳中有升的市场需求。

(5)结合国情来看,国内医药行业的市场结构整体呈现垄断竞争特点,且竞争因素大于垄断因素,个别子域形成寡头垄断市场(李野,2002)。与数量占近九成的中小企业相比,国内龙头医药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和品牌等方面竞争优势明显。国内医药行业对海外市场的依赖性弱,呈现内需拉动型特征:一是由于医药出口门槛高,本土医药企业多以国内市场为主体;二是中国医药市场被认为是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反而吸引了众多跨国医药巨头战略性进入。

二、行业成长驱动因素

(1)从内部驱动因素看,医药行业的发展活力源于科技进步和服务领域拓展,以及国民健康意识的加强和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要求。医药技术创新能够降低成本、实现效率,甚至带来新一轮行业革命。加入WTO以来,国内医药行业加大了模仿创新和自主研发的力度,推动了医药行业向纵深发展。

我国国民卫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对优质生活的追求,优化了医药行业消费者偏好,促进了社会关注点、舆论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日益影响着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向。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结构老龄化的趋势,药品和医疗服务具有持续而旺盛的需求,全社会医疗开支在未来势必有大幅增长,进而带动医药行业发展。

(2)从外部驱动因素看,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监管当局的影响是医药行业发展的加速器,新医改、新农村建设和保增长举措均为医药行业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新医改提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长远政策目标,中央和地方均将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医疗保障在农村、城镇低收入人群的覆盖,促进农村医疗和社区医疗发展。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将推动制药行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具有国家基本药物生产优势的大型医药企业将受益。

新农村建设将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投入,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医疗服务以及药品供应和监管体系建设,药品市场第三终端特别是郊区、乡村市场的规模也将得到加速拓展。国务院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保增长措施也提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适当提高部分医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这些势必带动整个国内医药行业的快速增长。

政府监管部门严格了医药行业的准入,部分中小企业单纯依靠廉价和仿制来获取市场份额的状况将得到扭转。而退出机制的建立完善也将促使缺乏竞争力的中小药企逐步退出市场。相应地,行业准入壁垒的提高使得具备规模经济、品牌效应和研发能力的药企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三、板块投资建议

国内宏观经济在今年一季度触底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基于医药行业基本特征和成长驱动因素,投资医药板块同时具备防御性和成长性。医药板块在金融危机中成为资金的避风港,并在2008年获得了较高的相对溢价,板块一度表现活跃,位于一季度升幅榜前列。尽管医药板块在2009年上半年的增幅落后于大盘,但行业自身的显著特征和高成长驱动使得板块中长期增长看好。

需要注意医药板块规模较小、流动性不足,部分ST个股的业绩难以支撑其持续发展,大小非解禁压力大。相比之下,医药工业龙头企业产品种类多样、质量稳定,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高,拥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并在部分专利产品市场具备定价影响能力。医药商业龙头企业批发、零售规模大,销售网络覆盖面广,具有较明显的渠道优势和地域优势,医药板块投资首选行业子域中的龙头企业。

篇2

从去年四季度以来,货币政策的紧缩倾向逐渐显露。自去年11月份连续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得准备金率达到历史高位的20.5%,而加息也有四次,总体上央行紧缩政策的态度依然是比较明朗的。尽管在个阶段来看央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仍将持续,这从近期央行的

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透露的其对通胀的担忧仍然存在就可以看出来,我们并不对整体的资金格局抱有乐观态度,流动性的收紧在紧缩政策的累积效应下将逐步呈现,但是,从结构性角度来看,资金面的结构性宽松是非常明显的,从资金价格的维持低位就可以看出来。

尽管不具备非常完备的解释性,还是只能选取银行间市场的资金价格来作为市场价格,将资金和股指的波动描述如下:

从图1不难看到,资金价格对资本充裕程度有定的解释性,从该价格来推断市场方向也有一定的依据。这是因为资金的充裕是结构性的,并非整体性的,局部的资金充裕并不代表全社会的资金充裕。但是,也正是局部资金的充裕导致了投资渠道的不匹配,在负利率状态下投资冲动仍然相当突出。

这里有两个因素导致资金的结构性充裕:

存量货币发酵导致资金结构性充裕的基础雄厚

金融危机之后大量的货币投放导致基础货币的膨胀速度超出了经济增长的需要。大量的资金游弋在实体经济之外,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合适的投资机会,也制造了大量的泡沫。存在资金发酵的体现无处不在从绿豆到艺术品都免不了资金的冲击。

我们用M2/GDP这个相对比重来描述存量货币的状况,用该指标可以比较贴切地反映出货币和经济体量相互配比的情况,从而可以看出货币谥出的情况到达怎样的程度。我们选取了多个国家作为样本来加以讨论,从横向对比来说明情况。

尽管各国经济由货币推动的上升趋势都较为明显,但是M2/GDP的上升速度却有着明显的区别。处于高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日本和巴西,而澳大利亚欧洲印度和美国则相对上升缓慢。

有这样几个事实

一是近十来年各个国家都在使用货币扩张的手段,和自身的经济体量相比,货币的超发现象都较为明显+那么全球货币存量的上升是一个逐步累积和加剧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的延续从目前看来并没有停止的迹象。

二是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相比,货币推动经济的力量更加明显超过经济体量,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非常手段挽救经济所采取的大量货币投放导致这种格局愈发突出,曲线上升的斜率十分陡峭,这跟其他国家平稳格局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货币存量溢出问题较其他国家要严重得多。这也是存量货币发酵效应体现在很多领域的结果。

三是美国实际上其货币供应和GDP的匹配一直比较平稳,这个现象该如何解释,是美国超发的货币都流到别的国家去了还是它庞大的衍生品市场吸纳了呢7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无法得出相应的结论,只是从对比美国和其他国家的M2/GDP比重来看,美国的状况要稳定和安全得多。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存量货币的溢出效应是必然的,这是全球范围内共存的问题,而中国的存量货币溢出效应要较其他国家更为激烈。

资金的封闭式循环导致的结构性宽松格局

为什么紧缩政策实施已经有段时间了,但是资金价格却停留在低位呢?资金究竟是宽松还是紧张?

这需要讨论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拐点的含义。资金价格的拐点实际上意味着货币政策效用的拐点,判断未来的政策走向和前期的紧缩效应累积是否在目前节点发酵是有一定难度的,紧缩力度的加码是否已经到了一个必要的程度?我们从央行的思路来看,依通胀为准绳的政策导向将会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存在的现实,那么更多的可能不是拐点、而是持续的攀升,上台阶是逐步的,但却是紧缩效应可能是累积的。那么从当前来看这种压力比较明显。这是从比较长的时间段来考虑的问题。

而从一个较短的时间段来看,存量货币发酵和紧缩政策的角力将维持,并不能够就判断资金面转向的拐点就已经来临。换句话说,资金趋紧的大背景下局部宽松仍将持续。

二是资金循环的封闭和脱节造成可能的判断错觉。尽管我们选取的资本价格是个公开的市场价格,但其解释度或者说代表性是值得怀疑的,换句话说,很可能资本循环系统的脱节是越来越严重而导致资金价格的错觉。资本脱媒造成很多资金的体外循环,民间资本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差距无法用两个市场的打通来消除,这种差距的存在不但没有缩小和消失,而是随着资源配置的越来越集中而使得循环越来越封闭。所以,银行间市场的价格失真可能是越来越明显的。那么这种状况导致的判断错觉也可能会发生。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资金的错配情况可能不是减弱

而是越来越严重,对于持有大量资金的优势群体在各个投资领域泡沫升温的格局下是越来越难以寻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的。这种错配将持续存在,资金的结构性充裕也将持续。

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投资收益分析

下面就对大机构资金可涉足的投资领域简单作一个收益率对比分析,试图揭示出风险收益比较高的可投资途径。

我们着手对现有的几个投资渠道来加以对比:资本市场中的级市场二级市场,非公开增发,依托于股票市场运作的基金,以及货币市场。几个市场的简单对比

从参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投入资金规模的限制、时间成本以及收益率是关心的主要因素。我们先从市场容量、流动性,估值泡沫等角度来对上述市场作一个简单对比。

一是从流动性角度来看,二级市场>基金>新股>非公开发行。非公开发行通常需要锁定12个月;新股IPO网下认购通常只要3个月;基金的申购赎回也较为方便、流动性较好,而二级市场是及时的、T+O交易,所以,非公开发行的流动性成本相比是最高的,参与非公开增发需要锁定较长时间。货币市场流动性也较好,基本上和二级市场相当。

二是从投入资金规模来看,市场容量最大的是货币市场和股票二级市场,新股一级市场和非公开发行、基金申购都可能受到规模的限制。不过,对于单个股票来说。二级市场可投入规模受到买卖盘的限制而对大资金进出造成一定制约,新股的一级市场囤积的资金不少,无论网上还是网下可投入的资金量也有限,相比起来非公开发行较上述两种方式要灵活得多,对于单个基金来说,申购赎回也通常会受到定的限制。

三是从估值泡沫比较来看,二级市场>基金>非公开发行>新股>货币市场。这个排序略有偏差:因为对于基金来说,封闭式基金存在的折价率可能大于非公开发行、从而估值泡沫小于非公开发行,而随着新股发行市盈率的不断抬升,非公开发行较新股发行的溢价已经在不断缩小甚至估值泡沫小于新股的情况已经发生:货币市场基本上收益率固定,所以泡沫状况是不太存在的。

从另外个角度来看资本市场的内在变化。从融资的结构性变化来看,近年来上市公司再融资在整体融资规模中的比重逐渐上升,增发已经成为融资的一个重要

途径。

收益率对比

投资者更关心的还是上述几种渠道的投资收益对比,下面分别分析资本市场中的级市场、二级市场,非公开增发,依托于股票市场运作的基金,以及货币市场的收益率情况,关注近期更可能获得高收益的投资渠道。

首先考察级市场。新股IPO发行的市盈率抬升是2009年新股恢复发行之后发行制度改革的

个举措,目的在于消除一、二级市场之间的较大价差,以形成较好的市场接轨。

那么,在新股发行市盈率抬升和资金充裕度也提升的双向推进格局下,新股收益率状况如何呢7随着新股发行市盈率的抬升,新股收益率呈现出稳步下降的趋势。网上认购新股的收益率维持相对稳定、但2011年显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本月已经比较明显出现负收益的状况。而网下认购的收益率维持在高位稳定的态势,总体上网下认购新股收益率还是比较好的,但本月也出现了负收益率的状态。

在考察完级市场的表现之后来看一下二级市场近期的表现。分别分析上证A股、中小板和创业板每季度的区间涨跌幅情况,发现上证A股收益率自2006年至今呈现出收益率逐渐向中心收敛的状态,即自2010年以来市场逐步走入震荡格局中,类似2006年和2008年大牛市和大熊市的情景不再。创业板和中小板虽然相对主板波动更大,但是目前收益率状况都不尽如人意。

(见图2)

进步考察基金的收益率情况,看专业投资是否能带来超越大盘的收益。选取自2006年第季度以来的所有股票型基金的净值进行简单的算术平均,并计算环比收益率。从图中可以发现,目前基金的收益率水平也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2011年1季度的环比收益率仅在-2.63%的水平。

(见图3)

在看完资本市场的收益情况之后,我们转而分析货币市场的收益情况。投资者可以参与的上证所的国债和质押回购利率水平目前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国债收益率根据国债到期期限的不同在2%4%左右浮动,而7天质押回购的利率则维持在2%3%左右的水平。当然,遇到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如今年春节),7天质押回购利率也曾达到8%左右的水平,但是这已经是相对极端的情况了。

(见图4)

最后+总结一下各类投资渠道的年化收益率情况,可以发现自2010年以来二级市场投资的收益率收窄,而基金投资并没有获得显著超越大盘的表现,货币市场则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收益率水平。非公开发行的投资机会

下面深入讨论一下非公开发行可能存在的投资机会。

在对非公开发行和一二级市场的投资情况对比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进而需要分析非公开发行自身的收益率所具有的一些规律,统计2006年以来以现金方式参与非公开发行的数据,对其收益率情况从总体估值、公司规模划分以及是否央企下属企业分别进行了考察,发现了定的规律。非公开发行收益率与大盘估值显著相关

统计2006年以来以现金方式参与非公开发行的数据。从2006至今投资者以现金方式参与非公开发行的家数有488家,发行价格相对于股权登记日当日收盘价的平均折价率为25.06%,在488家中已经解禁的家数有283家,解禁当日收盘价和发行价相比的收益率平均为68 33%。

非公开发行收益率情况按照年度统计来看,2006年大牛市开端参与非公开增发而在第二年牛市期间解禁的获利最丰厚、2006年的收益率达到233.84%,再其次就是2009年熊市末端参与,第二年解禁的非公开增发、收益率为51.49%,而牛市末端的2007年和2010年增发价格较高、即便有较好的折扣,收益率也不佳。

我们进步提取了估值和收益率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了比较明确的负相关关系。换句话说,估值对收益率来说是较为主要的决定因素。这种负相关关系的存在,而且有个时问的滞后效应。2006年的高收益率和高市盈率共存是由于股改红利缘故,在曲线上显露出不匹配,从2007年之后都比较明确。

非公开发行的价格尽管有定的折扣,但估值随大盘的水涨船高现象仍然是比较明显的,所以对非公开发行投资机会的选择还要视大盘的时点而定。

收益率和大盘对比图反映出来的状况很有说服力:大盘在高位的时候收益率较低,而大盘在低位时收益率较高,在前面我们也描述过这个现象,这与锁定一年时间、错峰时滞形成了收益率波动。

从当前来看,非公开发行估值处于相对高位,和去年发行的估值水平相当甚至略高,其收益率水平维持相对低位,今年发行、明年解禁的收益率预计也不会特别高。

小规模公司非公开发行可获相对良好收益率

从发行规模的统计数据来看,介于30-50亿元发行规模的非公开增发收益率最高,其次是小于10亿元规模的发行,这个数据的合理解释可能是,小规模发行的公司解禁压力较小而获利相对较好,而大规模发行的公司折扣较高,从而获利也较好。

央企下属公司非公开增发收益率情况并无优势

作为

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央企的下属上市公司非公开增发能否带来超额收益,我们也作了进一步的统计。

央企的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较整体状况略好一些,其收益率状况要比整体高出

定幅度,不过这种优势不能算是特别突出。这可能跟央企上市公司的质地略好有关,也可能是样本较少的统计缘故、因为央企下属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公司并不多,81家的样本在总体488家样本中所占比重不高,可能数据统计失真。

非公开增发收益率与行业的相关性不显著

我们进一步分析了行业特性,考察非公开发行是否存在行业的超额收益率。

从统计数据来看,每年的收益率座次排名并没有显现出明确的行业特性,每年的行业座次排名都是交替出现的,没有持续性,这可能跟市场对于行业倾向性不敏感有关。

2006年收益率前五位是金融服务、食品饮料,交运设备、交通运输和轻工制造,后五位是商业贸易,农林牧渔、化工,信息设备、纺织服装,2007年收益率前五位是化工,纺织服装、公用事业、餐饮旅游、医药生物,后五位是商业贸易、综合、黑色金属,交通运输和食品饮料;2008年前五位是轻工制造、房地产、金融服务、食品饮料、信息设备,后五位是纺织服装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电子元器件,信息服务:2009年前五位是金融服务、轻工制造、医药生物,信息设备,纺织服装,后五位是采掘、商业贸易、有色金属、房地产、公用事业;2010年前五位是食品饮料、建筑建材餐饮旅游,农林牧渔、交运设备,由于2010年增发的公司没有完全解禁,排名靠后没有完全的参照意义,就不列举了,2011年也同样没有解禁。

对比2006年以来的行业收益率,很难发现有明显超额收益的行业、也没有特别明显的超低收益率行业,行业特征筛选没有效果。相对来看,金融服务的超额收益率相对较高、但波动较大,医药生物收益率较稳定,而商业贸易收益率较其他行业略低。

因此,非公开增发的投资收益率对行业特征不敏感,在投资选择上参考行业因素的效果不会太突出。

对当前投资非公开增发的收益率持谨慎态度

一是收益率高低跟参与发行时市场的估值水平有关,估值越高、其收益率可能不会很理想,而发行时市场低迷估值较低、则锁定一年后的收益率可能较好,因此,收益率的预估要视参与当时的市场估值状况而定。而参与非公开增发的风险也在于此,对估值以及未来市场的判断失误将可能导致投资的失败。

估值和收益率的负相关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非公开发行的估值和大盘走势相切合,即便有折扣的不同也仍然是符合大盘估值大趋势的,所以,判断收益率大小实际上也是判断大盘投资机会的大小,二是时间的滞后效应要加以考虑,因为]2个月以后解禁的时间滞后风险在于对大盘的趋势预判,整体上仍然是对于估值区间的考量。

二是央企下属上市公司的非公开增发并没有显露出特别明显的优势,略高的收益率并不代表其明确的优势,很可能是样本数量过少的统计因素所致。

三是规模较小(小于10亿元)和规模较大(30-50亿元)的非公开增发收益率较高,可能跟解禁时的抛压以及发行时折扣有关。

四是非公开发行收益率高低和行业不显著相关,行业特征考察因子没有明显在这个投资选择时起作用。

从上述对非公开发行收益率分析来看,机构资金要参与非公开发行的收益率主要取决于大盘估值状况,目前市场的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安全边际相对较高,参与非公开增发应该有定的收益率。

但是,从估值角度来推测非公开增发收益率问题+还必须审视几个因素:

是未来估值的提升空间可能不大、收益率不会很大。目前估值包含了业绩超预期的成分,2010年报超预期集中在权重股板块上面,从而顺延到季报预期以及2011年的业绩预期上面。这一基础是否能够获得今年季报以及半年报的支持还需要验证,而且估值的包含也较为明确。

在今年3月大面积公布年报之后分析师集中调升2011年业绩的动作很一致,很明显一致预期有一个爬升的台阶,从原先的20%左右增速调升至25%,其实这代表了

种分析师普遍对年报业绩超预期之后的反应,从而这种超预期的想法将顺延给季报甚至半年报。

二是小盘股估值溢价的回归压力。大小盘股的估值透明度差异。大盘股的基本面较为透明、业绩预期也比较明确,除非业绩的大幅度超预期增长、否则估值提升空间不大,而小盘股特别是创业板很多都是科技股,有较好的成长性,估值预期也比较朦胧,尽管存在很多不确定风险,但市场还是愿意给它们较高的估值。这从国外成熟市场的演绎状态来看,也是一个道理。但是硬币的另外一面是这种溢价的持续是存在一定困难的。这是因为这种溢价的程度到达较为极端之后必然会有修复的客观需求,这种风险已经显露、而且可能会随着业绩超预期的成分越来越弱的情况下逐渐暴露出来。

随着季报低于预期的比重有可能还将上升、小盘股地雷也会不断产生,整体的溢价率将降低。

因此从估值安全边际来考量,目前虽然处于相对安全的位置,但估值的结构性问题掩盖了其背后的矛盾,这种矛盾将以蓝筹大盘股的稳和小盘股的溢价压缩来实现,所以实际的估值提升空间是有限的。

基于此判断,我们对当前时点下投资非公开增发的收益率持相对谨慎态度,估值的压力还是存在的,大盘蓝筹股估值空间难以打开

小盘股估值溢价需要回归合理,使得估值泡沫较难膨胀。对当下时点参与非公开增发的投资行为,判断12个月之后的市场估值状态的话,我们对整体估值维持相对谨慎态度,主要是基于上市公司业绩增速维持相对稳定较难有大幅提高的判断,明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速不会大幅超过今年的20%左右水平,估值维持在20-25倍附近的合理区域有较大可能性,则整体上非公开增发投资的收益率也不会很高。预计跟今年持平10-20%左右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不是当下时点参与大盘估值修复得以完成的话,估计收益率会略有上升,但总体上要有超预期的收益率水平出现的概率较小。

三个结论

是在大规模货币投放发酵背景下,尽管货币政策紧缩预期尚未消退,资金格局处于阶段性、结构性充裕状态,局部的资金处于促使投资意愿强烈将持续,大资金寻找合适的投资渠道仍然存在较大难度,泡沫的普遍抬升使得各个渠道的投资收益率普遍下降,在该背景下衡量各个投资渠道只是量的比较而非质的区别。

篇3

【关键词】医药产业;风险投资

就目前中国和世界医药行业的发展来看,总体说来,医药企业在数量上会逐年下降,但从质量来看,每年都在提升。因为现在医药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要想更好的生存下去,必须要加大研发投入,不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不断在生活中发现更具有实用性、针对各种疑难病症的新药,才会具有较好的竞争优势,才会在市场战争中生存下来。因此,医药行业是否有前景,决定于医药企业会投入多少,这是关键。现阶段我国的医药行业的研发资金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药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绝大多数制药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仅占销售收入的1%左右,国外领先制药行业巨头的研发投入让国内制药商难以望其项背。由于各方面原因,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医药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很多医药企业陷入了“创新能力低-资金少-创新能力更低”的恶性循环,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医药行业要不断的加强技术和产品研发的能力,同时要积极的进行融资,为医药行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保障。

一、医药行业中的风险投资现状

1.1 传统资本已不能满足资金需求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在我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其实把它翻译成创业投资更为妥当。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1]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

目前我国医药研发除了自筹外,主要融资渠道是传统资本。传统资本主要包括部门和地方政府资金、银行贷款和股票市场。就目前现状来看,政府部门资金毕竟有限,主要流向是基础研究和重点建设项目,而医药行业的高风险性和行业中众多企业的不良运行状况,使得从十分注重资金安全性的银行取得可观贷款难度日益加大,而作为较理想融资渠道的股票市场门槛较高,虽然二板市场的产生是对中小企业的巨大鼓舞,但是目前大多数医药企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企业在规模等方面的要求远未达到上市要求。

1.2医药行业的风险投资具有广阔的前景

风险投资对医药行业的发展具有这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其发展和运营时刻都需要资金的支持,无论是创新一个新的技术和产品,还是让很多有潜力有技术的医药企业继续生存和发展都需要资金作为保障。风险投资除了给医药企业带来资金外,还能够参与到企业的运行中去。风险投资者不仅仅要对风险投资企业的日常经营进行监督管理,同时还要参与到风险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组织结构调整等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同时还要对医药行业的技术研发过程进行监督,提高研发的动力,为企业在管理和资本运营方面提供支持,从而来促进和引导企业的发展;协作企业不断的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市场支持。风险投资在我国医药行业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增长的速度也在逐年的提升。可以预测:随着风险资本的日益壮大,我国较完善的风险资本市场形成在即,我国的医药企业也将迎来再次高速发展。

1.3风险投资的发展障碍

目前在我国运用于科技研发的资金来源不太合理,据统计统计局统计企业法人自筹的约占60.9%。国家科技计划贷款占33.3%,风险投资仅占5.8%。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1)我国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没能够给风险投资的运作提供一个有利的制度保障。现阶段,我国有关风险投资的法律制度极为形式化,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无法满足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需求;2)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这一定程度上使风险投资企业更加的谨慎,因此要不断的加强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以此来提高风险投资业对医药行业的信心。

二、医药产业吸引风险投资的优势

2.1医药企业强有力的创新动力

创新动力其实就是风险投资机构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评价时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竞争日益激烈行业竞争为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动力。现在在需求一定的基础上,医药行业迅猛发展,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加强技术和产品方面的创新,这无疑成为了推动医药行业发展的隐形动力。

2.2相关的技术配套

医药尤其是制药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使其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不论是上下游技术的相对成熟还是其它行业技术的支持,都将对其技术及产品能否具备产业化前景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的医药行业研发力量本身就不强,产业化环节还没理顺,而生物医药的上游技术与国际的差距并不十分显著,而下游技术的差距却很大,这种不均衡性严重制约了产业化进程。因此,风险投资项目选择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就是相关技术的配套问题。相比于分散的医药企业,医药产业集群具有天然的优势。集群包括了医药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由于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和彼此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间信息和沟通相对显得便捷,产业链上的某个环节进行了技术上的变革和创新,其它技术相关的企业会被迅速地影响到并做出反应。一个企业进行某项技术创新研究,也会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关注和技术跟踪,相关技术的配套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因此,医药产业集群在技术配套方面占有很大优势。

三、医药行业如何更多更好地引入风险投资的策略

1)对于国家和透支体系来说,首先应该逐步构建和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和投融资素材的规划化和多层次化,将技术、产品和资本市场有机的结合起来;其次应该避免过多的政府行为,给创新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政府是市场的管理者,并不是产品创新过程中资金的投入者,政府的职责就是健全各种法律法规,制定合理优惠的税收政策,对医药行业的市场流动做好后盾。

2)对于医药行业来说,一是加大投入的力度,形成具有创造力的项目,并对研发的项目进行科学性和经济行的研究认证,因为这是吸引风险投资的关键因素;二是对医药行业加强管理和制度方面的创新,提高管理水平,逐渐的完善人才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的运作;三是提高企业和经营者的素质,以此来增强企业的稳定性,为增加风险投资的资金渠道提供保障。

3)对医药行业金融管理部门来说,一是完善针对医药行业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立专门服务于企业的投资决策、咨询服务机构,建立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之间有效沟通的纽带,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二是建立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加大资金、人力、基础设施扶持,大力倡导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同时建立高效的风险资本运作机制,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总结】

风险投资在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医药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依靠风险资本的增加,在不断成熟之后增加普通权益性的资本,这样不断发展。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现在的金融市场处于低谷状态,全球经济不太理想,但是医药的需求刚性较强,受到的影响较低,仍然是朝阳产业。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发现,医药行业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仍然还会保持一定的增长。资金会自主的寻找防御的地方,医药行业也理所应当的承担了这个任务。所以在金融危机下,应该抓住时机,充分的发挥医药行业的优势,积极的去吸引风险资本的加入,增强研发实力。

在现阶段,我国政府以及各企业对此都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为医药行业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国家利用减免税收的有关优惠政策,管理风险投资机构加强对医药行业的投资。这对于医药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充分的相信,风险投资在医药行业领域将大有作为,会让医药行业筹集到更多的资金,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交通投资项目;效益分析;交通事业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6.057

在城市建设、交通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交通建设活动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其中的投资也越来越大,也正因其资金量较大,故而为对其经济效益做出保证,就有必要对其经济效益加以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加以相应的分析,从而提供有力依据给项目决策。

1交通投资项目宏观效益分析

所谓“交通投资项目宏观经济效益”,指的是该项目给国家、社会等宏观方面带来的益处,主要体现于社会效益、国民经济增长等层面,故而,其又被称作“国民经济分析”。这一活动主要内容在于对项目投资借助计算分析来加以宏观评价,对其合理性加以分析,从而提供有力依据给整个项目的一系列决策、审批之类活动。

除此之外,开展宏观经济分析这一活动又可以算作一种政府优化投资办法。如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其一方面可以提升国家的交通建设质量,将交通环境“舒适化”,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节省城市规划用地,产生一定环境保护作用,形成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综合性效益”。

为了可以进一步对其加以“直观说明”,本文举例如下。

1.1交通运输成本效益

提升交通投资力度,可以对交通建设质量加以有效提升,而因为交通运输工具获得了更高的实载率和更低的往返运输空驶率,相应的货运收费标准也必然会有所下降。在此背景下,可建立效益计算模型:

BC=Q・K×(CW-CY)×K

在此之中,K、CY、CW、Q・K、BC分别代表车源・货源信息百分比、投资后运输成本、投资前运输成本、实施后年运输周转量、节省经济效益。

1.2交通提速带来的效益分析

仍举例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引起可以有效优化交通运输质量,故而交通运输时间必将大打折扣。而后者又会有效缩短资金周转周期,从而产生经济效益。按公历年份计算,可将节约16小时的交通运输时间当作节约一天,并依据相应的资金利率折线,可建立效益计算模型:

BN=PT×Q・K×0×T/[(365×16)×M]

在此之中,M、O、T、Q・K、BN分别代表平均运输距离、社会折现率(现行利率下)、平均节约时间、投资后运输周转量、平均经济价值、经济效益。

1.3减少交通事故节约的效益分析

交通项目投资力度和交通质量往往成正比关系,而后者又可以进一步通过“升级”交通安全环境来帮助整顿交通运输秩序,也可以对整个交通运输过程加以有效监督,将交通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从而产生社会效益。由此,可建立效益计算模型:

BM=P×(HA-HB)×L・K

在此之中,L・K、HB、HA、P、BM分别代表交通流量(投资交通段)、交通事故发生率(投资后)、交通事故发生率(投资前)、交通事故平均损失、节约的经济效益。上述个参数均以当地统计数据为准。

2交通投资项目微观效益分析

所谓“交通投资项目微观效益”,主要体现于物流中转仓储费、交通服务站收费、交通停车费、信息咨询费之类。其分析方式主要在于将项目收益和投资者财务状况相互结合,来评估与计算经济效益,以此来保证投资合理性,从而提供经济效益保障。

为了可以进一步对其加以“直观说明”,本文举例如下。

2.1信息咨询投资收益

所谓“交通物流”,主要指的是护送产品、原料等的整个过程。借助于物流中心项目的建立和有效化,可以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给交通物流,有机整合配送、加工、货物装卸、交通运输等活动,将交通物流供应链加以“完整化”。这一投资方式既可以给客户提供更方便、更有效的服务,又能够提升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层面的各种建设,将物流信息平善化,从而整合资源,有效管理交通运输事业。由此可见,交通运输项目可以借助于信息咨询服务获得经济效益,由此,可建立效益计算模型:

BU=Q・K×CXAXK

在此之中,K、A、C、Q・K、BU分别代表货车源信息百分比、信息咨询收费标准、交通运输收费标准、运输年平均周转量(实施后)、经济效益。

2.2对外停车收益

形成交通物流项目这一过程中,相应规模的保养、汽车维修、停车场等一系列服务项目的配备将是必然行为――项目投资收益往往也是以这些服务功能作为主要方式。若按正常营业时日为一个公历年计算的话,可建立效益计算模型:

BF=365×R×KXGXX

在此之中,X、K、G、R、BF分别代表车位租出率、车位周转率、收费标准、停车位个数、对外服务效益。

2.3服务站收益

对于交通物流运输基础设施类型这一角度而言,为了可以有效地对“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加以体现,并对物流人员中途休息等行为提供相应的便利,给其提供餐饮、娱乐、休闲、住宿等服务。子方面的项目一方面可以对物流的“人性化”形象加以提升,另一方面也可对物流运输的安全性加以提升。此类以“服务站”面貌示人的交通项目,最为主要的客户包括业务办事员、物流驾驶员之类人群,也可借助于相应标准,建立效益计算模型:

BH=365×J×LXY

BT=365×J×N×Y

在此之中,Y、N、L、J、BT、BH分别代表活动参与率、住宿收费标准、餐饮收费标准、床位数、餐位数、住宿收益、餐饮收益。

2.4交通运输中专仓储收益

开展交通物流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这一活动,其项目范畴内除了物流中心、服务站等项目之外,仓储仓库、中转站同样占据颇大的比重。后者除了可以给中转物流货物的一系列活动提供便利之外,还可以尽最大可能给仓储市场实现分销,以此来将仓储成本费用尽可能降低。若是将交通物流的运输时间按每个公历年中有11个月计算,可建立效益计算模型:

BV=11×W×S×E

在此之中,E、S、W、BV分别代表仓储使用率、具体收费标准、仓储面积、经济效益。

3实例分析

本文举例分析的内容为智能交通系统项目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随着其所在地城市化建设的需求和科技的发展,其所在地政府建立计划智能交通系统于该公路主要路段,以此来对其安全性能、交通运输能力等方面予以提升。在整个分析项目投资效益这一活动的过程中,首先对量化分析模型加以建立,并在其间区分相应的各种效益类型,并对之加以分别量化处理,下表以汽车费用为例,列出了该路段实施投资计划前后所表现出的运输网络相关参数。

按照前文所述的量化计算模型,能够对消费者剩余变化和税收变化分别计算为CS2=(190-176)×1/2×(2000+1600)=25200元;PS2=1600×47-2000×52=-28800元;由此可见,总效益(单位时间内)为CS2-PS2=54000元。

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存在很多难度不小的经济效益量化分析,故而有时会对之加以定性描述。

篇5

首先,从下图中可以看到,四年来中国互联网整体市值上涨了300%多,而纳斯达克指数基本没涨。而广告媒体类公司总市值则上涨了700%。证明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过去四年是朝阳产业。过去四年网民数大幅增长,互联网享受人口红利。现在网民增速放缓,未来中国互联网还有多大空间?是否黄金期已过?

接下来看看有关互联网公司的市值,当年同时起家的四大门户,现在差距已很大。其实过去八年最失败的是新浪。市值一直20多亿,只守着门户,而搜狐和网易都进军了游戏市场,新浪由于管理层不稳定错失历史机遇。但曹国伟翻身当主人后抓住了微博,市值一年翻4倍。搜狐则显得落后了。可见战略和创新决定未来。

最后看看过去几年互联网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在过去里四年回报最高的是百度,其次腾讯。其实搜狐回报率比新浪还高。新浪最近涨的好是因为以前做的太差。一年来新浪涨的最好,但搜狐也回报率不错。四年来盛大回报率为87%,一年回报率仅7%,属于战略上失败的。阿里就不用说了,股东第三嘛。小公司前程无忧其实回报率很高。

下图是中国互联网半年回报率,它所带来的启示是,过去半年,中国互联网整体大幅跑赢大盘。但是,可以看出整体指数、媒体类和网游类的走势图形基本一致,可见这轮上涨应该不是业绩盈利本身驱动的,而是概念驱动的,是中国互联网热导致了总体估值的提高。这说明未来必有分化,一定有些资质低劣的公司沾了光跟着上涨的。

前十年中国互联网是靠人口红利。后十年人口红利已过,现在靠的是互联网对传统经济的渗透。

篇6

目前,对现有电力体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破除电力行业垄断、开放市场和企业市场化发展是改革方向,电力企业要在市场中持续发展并占据有利地位,需认真盘算取得合理的投资回报,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发展。社会主要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发展,电力企业在进行电网规划时,更要综合考虑电力市场效益和电网的建设成本,遵循安全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如何在满足供电安全稳定可靠前提上,以最小的建设投资获获取更大的投资效益,是新形势下对电网规划提出的重要课题。要做好电网规划,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投资效益。投资效益分析法是一种经济决策方法,针对电网投资成本,比较不同的规划方案,并利用效益指标对电网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及经济分析,从而选择出最优电网投资规划方案,在电力系统的规划中加以广泛应用。

一、电网投资规划的主要模式

传统的电网投资规划模式侧重于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单一项目角度对投资效益进行分析,并没有对整体的电网规划方案进行分析。但是近年来,电力市场化趋势加强,除安全性以外,电网规划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投资风险因素、投资效益等多个方面。电网投资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在一定范围内,综合投资成本随电网线路增多而降低,所以电力企业会选择扩大电网结构,对电网系统进行扩建,但是由于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相等,因此扩建时边际收益较小,电网运行的总收益小于总投资。而且,在实际规划中,扩建的电力线路类型选择范围有限,电力容量呈阶梯式上升,企业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等待,直到线路满载时才能收回成本。此外,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电网调整、建设新的发电厂、电力设备老化、国家政策变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传统投资规划的规模效益并不稳定,无法保证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而增加。

新型的电网投资规划模式是在选择决策方案时进行投资效益分析,即在进行投资活动时比较投入与产出、费用与利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电网投资效益规划具有长期性。一方面,电力系统的使用时期很长,其投资效益对国民经济具有长期影响;另一方面,投资效益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得以准确评价。第二,电网投资效益规划具有整体性,一方面,电网投资要考虑社会整体利益,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统一局部投资与全局投资;另一方面,电网投资规划的初期投资效益与长远效益也形成一个整体。第三,电网投资效益规划具有综合性,包括经济效益、政治社会效益等,同时又具有局部效益和整体效益,而且不同的投资效益是相互联系的。

二、电网投资规划的现状

现阶段,电力企业在进行电网投资规划时,虽然采用了一些科学方法对电网投资规划进行了分析,进行投资估算统计,但这种分析方法仅仅依靠粗略计算建设电网需要的设备造价,比较电力设备投资分析方案的经济性,虽然直观简便,但是具有明显缺陷,并没有考虑到投资回报率,导致企业资金不堪重负,资产负债率上升。因为电网规划的投资效益不仅与电力设备有关,还包括电网运行中的电量销售情况和运行成本。而且,这种分析规划方法并没有考虑到投资的时间因素和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此外,这种分析方法也并不精确,没有计算电网运行过程中的维护费用和建设资金融资成本,导致后期维修费用和利息支出增加,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简单的经济分析方法选择出的电网规划方案,虽然在建设初期看不出对电力企业的投资收益和运维成本的明显影响,但是电网规划时依据的参数和条件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使得电网投资规划方案在具体实施后并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甚至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所以必须要对电网投资规划方案进行投资效益分析,通过多种有效的投资效益指标对电网投资规划方案进行评估。

三、构建投资效益分析模型

结合电网具体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电网投资的成本和利润进行准确评估,对未来销售的电量和形成的资产进行预测,综合考虑投资方案的经济风险,能够引导电力企业进行科学、理性投资,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决策提供科学支持。

在分析电网规划方案时,要构建投资效益分析模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确定评价指标。有效的经济评价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电力企业负债总额占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评价公司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投资电量比,综合考虑供电可靠性和线路损耗,对电网进行投资取得的最大预期销售电量;在计算电力设备的投资回报率时,使用内部收益率进行评估,这项指标反映了电网规划的动态获利能力;利润增长率,对电网进行投资扩建后,该年度利润比上年度利润增加部分所占的比率。

四、投资效益分析模型在电网规划中的具体实施

在对电网进行投资效益分析时,主要使用专业的分析软件对电网规划进行经济评价,包括计算财务净现值、电量加价、投资回收期、利润增长率和敏感性分析。以某地区电网规划的实际数据为例,计算分析电网工程的投资效益。该电网建设资金的贷款利率为6.12%,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为5.89%,设备折旧年限是20年,折旧率为5%,基准收益率为7%,内部收益率为8%。

基于财务部门的现金流量表,通过内部收益率,利用计算软件得出该电网若能进行电价加价0.029元/千瓦时。在电量加价的基础上,计算出该电网规划投资静态总金额为14277.16万元,动态投资总金额为14626.66万元,投资回收期限为17.2年,投资利润率为3.23%。表明该电网规划电量加价的压力较小且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构建并应用投资效益分析模型,能够避免在电网规划时投资过度,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未来价值创造能力以及现金流,使投资规划更具有科学性,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7

过去一个月,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业绩调升76家,调降93家。

截至7月9日收盘,沪深300指数成份股按总市值除以预测总利润计算的2013年PE平均值为7.86,按照总市值从大到小分为5个区间,同样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的市盈率平均值分别为6.68、15.1、13.95、16.02、23.52。

相比一周前(7月2日),沪深300指数成份股预测总利润减少0.08%,由19669亿元变为19654亿元;市盈率平均值减少1.4%,由7.98变为7.86。

相比一个月前(6月9日),沪深300指数成份股预测总利润减少0.18%,由19690亿元变为19654亿元;市盈率平均值减少11%,由8.84变为7.86。

截至7月9日,过去一周(2013年报告期)每股收益预测上升和下降前10名、过去一周(2013年报告期)评级上升和下降前10名分别如左侧表格所示。

截至7月9日,过去一个月(2013年报告期)每股收益预测上升和下降前10名、过去一个月(2013年报告期)评级上升和下降前10名分别如右侧表格所示。 Wind评级的1分至5分,分别对应“买入”、“增持”、“持有”、“中性”、“卖出”。

创一年新高(新低)股票概况

7.4-7.10期间,共计113只股票创一年新高,创新高个股数量位列前三位的行业(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分别是信息服务(29只)、医药生物(16只)、机械设备(11只)。上述股票的加权平均市盈率(2012年年报)为55.55,加权平均市净率(2012年年报)为5.15,期间最高股价的平均值为23.29元。

7.4-7.10期间,共计129只股票创一年新低,创新低个股数量位列前三位的行业(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分别是信息服务(29只)、医药生物(16只)、机械设备(11只)。上述股票的加权平均市盈率(2012年年报)为13.66,加权平均市净率(2012年年报)为1.45,期间最低股价的平均值为7.05元。

本期创新高股票的总市值为9549亿元,创新低股票的总市值为15893亿元,两者之比为0.6:1。

胜券投资分析

第38期回顾

牛股通常具有相似的特征,也就是我们这里说的“牛股基因”。胜券投资分析揭秘的牛股基因通常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牛股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胜券投资分析通过个股的净利润评分、价格相对强弱评分以及两者相结合的综合评分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快餐化的基本面选股方式,经过历史回顾检验,牛股往往是综合评分超过80分的股票。只有这些股票有着表现优异的基本面,而优异的基本面往往是支撑其股价不断上涨的动力。

其次,发展前景良好的行业是孕育牛股的温床。关注胜券的投资者可以发现,胜券投资分析近期重点分析的股票往往集中于医药生物、信息服务等胜券行业排名靠前且整体强势的行业。牛股往往是这些行业中表现不俗的股票。

第三,牛股往往在跌跌不止的行情中具有抗跌性。胜券一度强力解读的牛股恩华药业(002262.SZ)和上海家化(600315.SH)等在2012年大盘的颓势中股价逆市上扬并不断创出52周新高;在年底大盘回暖后再创佳绩。当然,这些股票也不是直线上涨的,在股价攀升的过程中不免有回调,此时正是对投资者心理的考验。胜券投资分析认为,对于基本面和政策面以及大盘都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个股发生回调时,投资者可以根据卖出止损策略操作并等待下一个投资时机的到来。

第四,在回暖的行情中不断的创出52周新高并伴随明显的放量往往是牛股启动的标志。这里的放量至少是当天的成交量相比于50日平均移动成交量上涨40%-50%以上。

神奇公式的核心是“低价买入优质股票”,所选用的两个指标是投资回报率(ROTC)和收益率(EBIT/EV),其中投资回报率筛选出来的是“好公司”,收益率筛选出来的是“好价格”。

“好公司”主要是对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指标进行衡量,即以基本面为导向的分析,所选出的都是一些“质优”的公司,这个指标相对容易确定。

在计算“好公司”得分时涉及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短期借款、投资性房地产等。

“好价格”的目标是“低价”股,但什么样的股价水平才算“低”呢,又该如何发现市场上被低估的股票呢?对此,以价值为导向的投资理论认为,低价是相对于企业的内在价值而言,但内在价值的确定又非常繁杂,神奇公式采用的是一种最便捷的方式,即观察股票的价格走势,通过股票的价格涨跌及市值变化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质优低价”股。

在计算“好价格”得分时涉及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长期借款、少数股东权益。

神奇公式的目标并不是单纯的寻找“好公司”或者“好价格”,而是寻找能够将上述两个因素进行最佳组合的公司,也就是“综合得分”占优的股票。

篇8

约翰·聂夫1963年进入威灵顿管理公司,1964年成为温莎基金经理,并一直担任至1995年退休。在此期间,他将摇摇欲坠、濒临解散的温莎基金经营成当时最大的共同基金。

在聂夫执掌的31年间,温莎基金的总投资回报率为55.46倍,累计平均年复合回报率达13.7%,这个纪录在基金史上尚无人能与其媲美。

在退休前,聂夫还一直兼任威灵顿管理公司的副总裁和经营合伙人。聂夫的成功之道,并不在于使用了高深的投资技巧及数学模型,而是广为人知的低市盈率投资法。

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聂夫的投资之道完全可以复制,因为低市盈率投资法很容易做到量化选股,而且回溯检验的结果相当不错。

我们运用修正过的聂夫选股方法对2005年5月初至2012年12月底的A股市场进行了回溯检验,结果表明,聂夫之道在A股市场可以取得44.12%的年化复合收益率,而同期沪深300指数的年化复合收益率只有13.86%,聂夫之道投资法的年化超额收益达到30.26个百分点。

在24个分季度检验区间中,“聂夫之道”跑赢沪深300指数的次数达到16个,占比为66.67%,单季最高超额收益达到56.77个百分点;在8个超额收益为负的检验区间中,单季最高超额负收益只有10.69个百分点。

此外,我们还将“聂夫之道”与公募基金进行了对比。在全部公募基金中,排名第一的是华夏大盘精选,有“公募一哥”之称的王亚伟从2005年5月开始执掌该基金,直至其于2012年5月离开华夏基金。该基金在2005年5月初至2012年12月底期间,收益率达到1149.07%,即2005年5月初买入价值1元的大盘精选基金,在2012年12月底基金净值达到12.49元。

作为比较,“聂夫之道”在2005年5月初至2012年12月底期间收益率达到1549.70%,即2005年5月初买入价值1元的大盘精选基金,在2012年12月底基金净值达到16.49元。

也就是说,如果“聂夫之道”是一只基金,那么其收益率战胜了以王亚伟所领衔“华夏大盘精选”为代表的全部公募基金;此外,与包括开放式和封闭式在内的全部公募基金相比,“聂夫之道”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点,即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决定在任何期间买入和卖出。

8月7日-8月13日的五个交易日中,根据Wind统计,在其所覆盖的券商研究报告中,对沪深300指数的300家成份股公司,业绩调升26家,调降46家。

过去一个月,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业绩调升62家,调降115家。

截至8月13日收盘,沪深300指数成份股按总市值除以预测总利润计算的2013年PE平均值为8.47,按照总市值从大到小分为5个区间,同样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的市盈率平均值分别为7.02、16.6、16.44、17.51、15.71。

相比一周前(8月6日),沪深300指数成份股预测总利润增加0.02%,由20320亿元变为20324亿元;市盈率平均值增加2.2%,由8.29变为8.47。

相比一个月前(7月13日),沪深300指数成份股预测总利润减少0.05%,由20334亿元变为20324亿元;市盈率平均值增加2.2%,由8.29变为8.47。

截至8月13日,过去一周(2013年报告期)每股收益预测上升和下降前10名、过去一周(2013年报告期)评级上升和下降前10名分别如左侧表格所示。

截至8月13日,过去一个月(2013年报告期)每股收益预测上升和下降前10名、过去一个月(2013年报告期)评级上升和下降前10名分别如右侧表格所示。 Wind评级的1分至5分,分别对应“买入”、“增持”、“持有”、“中性”、“卖出”。

创一年新高(新低)股票概况

8.08-8.14期间,共计201只股票创一年新高,创新高个股数量位列前六位的行业(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分别是机械设备(30只)、医药生物(28只)、化工(21只)、电子(20只)、信息服务(18只)和信息设备(18只)。上述股票的加权平均市盈率(2012年年报)为40.35,加权平均市净率(2012年年报)为4.27,期间最高股价的平均值为12.79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期有8只房地产股(中弘股份、华鑫股份、新黄浦、绿景控股、亿城股份、泰禾集团、美都控股、华夏幸福)创了新高,创新高房地产股的数量之多是近一段时间内少有的。

8.08-8.14期间,没有创新低的股票。

胜券投资分析

第44期回顾

牛股通常具有相似的特征,也就是我们这里说的“牛股基因”。胜券投资分析揭秘的牛股基因通常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牛股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胜券投资分析通过个股的净利润评分、价格相对强弱评分以及两者相结合的综合评分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快餐化的基本面选股方式,经过历史回顾检验,牛股往往是综合评分超过80分的股票。只有这些股票有着表现优异的基本面,而优异的基本面往往是支撑其股价不断上涨的动力。

其次,发展前景良好的行业是孕育牛股的温床。关注胜券的投资者可以发现,胜券投资分析近期重点分析的股票往往集中于医药生物、信息服务等胜券行业排名靠前且整体强势的行业。牛股往往是这些行业中表现不俗的股票。

第三,牛股往往在跌跌不止的行情中具有抗跌性。胜券一度强力解读的牛股恩华药业(002262.SZ)和上海家化(600315.SH)等在2012年大盘的颓势中股价逆市上扬并不断创出52周新高;在年底大盘回暖后再创佳绩。当然,这些股票也不是直线上涨的,在股价攀升的过程中不免有回调,此时正是对投资者心理的考验。胜券投资分析认为,对于基本面和政策面以及大盘都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个股发生回调时,投资者可以根据卖出止损策略操作并等待下一个投资时机的到来。

第四,在回暖的行情中不断地创出52周新高并伴随明显的放量往往是牛股启动的标志。这里的放量至少是当天的成交量相比于50日平均移动成交量上涨40%-50%以上。

神奇公式的核心是“低价买入优质股票”,所选用的两个指标是投资回报率(ROTC)和收益率(EBIT/EV),其中投资回报率筛选出来的是“好公司”,收益率筛选出来的是“好价格”。

“好公司”主要是对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指标进行衡量,即以基本面为导向的分析,所选出的都是一些“质优”的公司,这个指标相对容易确定。

在计算“好公司”得分时涉及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短期借款、投资性房地产等。

“好价格”的目标是“低价”股,但什么样的股价水平才算“低”呢?又该如何发现市场上被低估的股票呢?对此,以价值为导向的投资理论认为,低价是相对于企业的内在价值而言,但内在价值的确定又非常繁杂,神奇公式采用的是一种最便捷的方式,即观察股票的价格走势,通过股票的价格涨跌及市值变化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质优低价”股。

在计算“好价格”得分时涉及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长期借款、少数股东权益、延迟所得税负债等。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