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急诊老年护理8篇

时间:2023-10-09 10:48:0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急诊老年护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急诊老年护理

篇1

【关键词】 老年急腹症;就诊特点;护理干预

老年急腹症是急诊常见疾病, 临床表现以急发腹痛为主的腹部外科疾病, 是老年人多发病, 常起病急、进展迅速并且病情较为危重[1]。近几年, 有资料显示[2], 老年急腹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上升趋势。由于老年人对疼痛的反应不如青年人敏锐, 常常导致了就诊延迟、急诊预检分检的失误, 从而增加了治疗老年急腹症的难度。并且, 对腹部疼痛反应的迟钝, 很大程度上给患者带来较严重的后果。本文结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急腹症老人病情状况, 总结老年急腹症患者的就诊特点及急诊护理所需要采取的干预措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本院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就诊的确诊为急腹症的老年患者48例, 其中, 男性23例, 女性25例, 年龄66~88岁, 平均(69.2±8.9)岁。本组48例患者中, 有22例患者是以乏力为主要症状来就诊, 13例患者以呕吐、恶心为主要症状, 其余13例出现明显或轻微的腹部疼痛感。

1. 2 方法 对48例患者进行老年急腹症相关治疗, 分析患者的就诊特点及急诊护理需注意的干预措施, 具体有以下几点。

1. 2. 1 心理护理 来就诊的老年急腹症患者, 由于年龄较大, 心理素质较差, 易伴有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 加之若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导致的意识淡漠, 医护人员对病情的确诊会造成很大难度。因此, 在诊断患者病情时, 不能只听老年患者的主诉, 应主动详细的询问老年人病情。特别应注意对老年人既往病史和合并症情况, 必要时应对老年人进行全身体检。在护理干预过程中, 对老年人应保持乐观、关心的心态, 使他们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 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度, 从而能更好的展开治疗和护理。护士应全面掌握患者的身体情况, 严密监控患者病情的发展, 及早发现病情的细微变化。

1. 2. 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尤其注意尿量。急腹症伴有呕吐的,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发展, 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伴有腹部疼痛的, 也要监控疼痛的变化。要结合老年人的情况对病情进行合理的判断, 老年人病情易变化, 可能就诊时身体体征平稳, 护理人员仍然要提高警惕性。腹部疼痛时间、位置、性质和疼痛程度要密切观察。随时进行腹部检查, 注意患者有无腹部包块、腹胀、腹部压痛、有无肠鸣音变化等。

1. 2. 3 饮食护理 对于老年急腹症患者, 尽量采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对于少数由于肠穿孔。

1. 2. 4 人性化护理 将老年患者安置一个合适舒服的, 进行各种检查时动作应轻柔, 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 对患者的每一个表情和姿势都要注意。稳定老年患者情绪, 告知患者引起急腹症的疾病, 与家属沟通, 应提高对老年急腹症临床表现的重视, 第一时间前来就诊。

1. 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所分析的数据为本组实验中所得出的数据。

2 结果

接受急腹症相关治疗之后的患者症状表现见表1。

从表1可看出, 30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12例患者症状减轻, 6例出现病情严重的现象, 在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之后, 都康复出院。

3 讨论

由于老年人对机体反应能力下降, 对腹部疼痛的刺激表现得较为迟钝, 加之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 许多老年急腹症患者的初期症状常常不够典型。据数据显示[3], 老年急腹症患者在发病12 h内就诊率只有43.5%, 只占中青年急腹症12 h就诊率的一半。老年患者身体抵抗力下降, 代谢功能和应急能力都比其他年龄段人群有所下降, 面对突然加重的病理生理变化, 老年患者的身体很难以耐受。在出现恶心、呕吐现象之后的患者, 易出现水和电解质紊乱的现象, 加之老年人口渴中枢敏感度下降, 本身饮水量不足, 极易使急腹症症状更加严重, 若有其他器官的合并症, 如心血管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多器官脏器衰竭等, 最终可导致老年人猝死现象的发生或有生命危险。老年人一旦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之后, 易出现意识淡漠, 对自己病情的叙述不全面, 体制相对虚弱, 心理负担重, 更加重了医护人员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难度。

此外, 由于老年人对炎症刺激的反应性降低, 老年人腹肌萎缩、腹部皮下脂肪较厚, 导致腹腔易形成大量的脓液, 因此老年人腹膜炎的临床表现也不明显。且腹部的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症状也不够典型。这些不够明显、典型的临床症状往往要比老年患者的实际病情要轻很多。本组48例患者中, 有22例患者是以乏力为主要症状来就诊, 13例患者以呕吐、恶心为主要症状, 其余13例出现明显或轻微的腹部疼痛感。

综上所述, 本院对48例老年急腹症患者进行就诊特点的总结和急诊护理干预, 使来本院就诊的老年急腹症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处于最佳的状态, 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从而实现了患者早日康复出院的愿望。

参考文献

[1] 赵慧卿,张淑艳,庞兴然.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体会.河北中医, 2010,32(8):1252-1253.

篇2

【关键词】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老年;急诊内科优质护理;总有效率

冠心病、高血压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常见于老年群体。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心血管发病率逐渐增多,因此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越来越多[1]。心力衰竭指因为机体心脏功能及结构不全,降低心排血量,造成的综合征,致使脏器缺氧缺血,循环淤血。将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用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可有效降低患者残疾率及病死率[2]。此次研究中,选择我院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对其实施急诊内科优质护理,观察临床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此次研究,例数为80例,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排除标准:①具有肝肾功能异常、甲状腺疾病、心肌梗死、严重心绞痛患者;②具有精神方面疾病及语言功能障碍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重症心力衰竭疾病诊断标准;②年龄在60岁以上者。患者对此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62~84岁,平均年龄(60.56±5.68)岁;扩张性心肌病11例,急性心肌梗死10例、肾衰尿毒症8例、高血压11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0.52±5.54)岁,扩张性心肌病12例,急性心肌梗死10例、肾衰尿毒症8例、高血压10例。两组患者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纠正患者水电酸碱平衡、持续低流量吸氧、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并且,实施西地兰、呋塞米注射液静脉推注治疗,持续静脉泵入硝普钠,病情好转后,口服氢氯噻嗪片、地高辛等药物。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内科优质护理,具体包括:

1.2.1建立绿色通道,患者均实施急救,挂号、缴费,对患者实施急救治疗。护理人员将患者送至抢救室,并告知医师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护理人员应全面、快速掌握患者身体情况,对患者生理及心理反应进行评估,做好抢救准备。

1.2.2心理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后,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社会及家庭背景,并对其情绪心理进行评估,避免患者产生较大情绪波动,对治疗造成影响。患者因为病程时间长、经济压力等,容易出现悲观、抑郁、焦虑等情绪,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应讲述负面情绪对疾病造成的影响,并告知患者会尽量使用价格便宜,效果较好的药物,积极配合治疗,可安排患者尽快出院,减轻经济压力及心理负担。

1.2.3饮食护理:因为患者心脏循环血液量减少,所以其机体钠盐代谢量显著降低。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饮食应低胆固醇、低脂、低热量,多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根据少食多餐原则,对患者钠盐摄入量进行控制。

1.2.4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心力衰竭疾病有关知识,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护理人员应细致、耐心的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的意义及重要性。告知患者服用药物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使患者了解疾病产生因素、治疗措施、并发症、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加强家属护理能力及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护理人员应告知家属对患者护理进行参与,提供鼓励及心理支持,使患者感受到关爱。

1.2.5、环境护理:保持患者病房合理的温度及湿度,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控制在50%~60%。保持病房清新空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实施护理工作是应注意动作轻柔,降低噪音,保持良好的休息环境。患者可使用半坐卧位,缓解气喘、水肿等症状,适当调节患者床头高度,指导家属对其进行肌肉按摩及肌肉被动运动,提升身体舒适度。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判断标准:患者心功能改善在2级及以上,体征及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为显效;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改善1级,体征及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为有效;患者心功能、体征及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加重现象,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观察两组护理指标:BNP(脑钠肽)、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使用t来进行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来进行检验,用率(%)来表示,(P<0.05)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前后BNP、LVEF对比:

两组护理前BNP、LVEF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BNP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篇3

【关键词】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308(2015)29-0216-03

重症心力衰竭多发生于老年人,其原因是老年人心肌收缩功能减弱,导致心脏不能搏出足够的血量供应机体组织的细胞代谢,静脉回流不能满足机体的需求,因此导致重症心力衰竭的发生[1-2]。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3],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多表现出呼吸困难、心脏骤停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死亡。由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龄大、器官功能下降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等因素,使其临床的护理难度较大。为探究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护理效果,本次研究选取70例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重症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月在我院急诊内科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70例老年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重症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4],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人性化组,每组35例,常规组中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58~74岁,平均年龄(65.4±2.8)岁,人性化组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66.7±2.3)岁,其中伴有冠状动脉硬化13例,伴有高血压20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予以内科常规的护理,主要包括:(1)病情观察:对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等基本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当患者出现心率加快、失眠等症状时,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并进行有效的处理。(2)饮食护理: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功能和器官组织功能下降,心脏循环血液量不足,导致体内的钠盐代谢减少,因此,在饮食方面,叮嘱患者要进食低脂、低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保证钠盐的摄入,少食多餐。(3)运动护理: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兴趣爱好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适宜,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免疫能力。人性化组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即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同时予以用药护理和心理护理,具体如下:(1)用药护理:在患者用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同时向患者和家属介绍药物的作用机理,不良反应等,当患者出现异常时要及时报告主治医生,及时处理。(2)心理护理:重症心力衰竭的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上均承受巨大的压力,会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作为护理人员,要主动和患者交流,多关心、体贴、理解患者,采取合适的沟通方式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耐心的为患者解答难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心,取得患者的信任,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鼓励其积极的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分析应用不同的护理干预对重症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1.4评价标准采取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价标准为:总分为100分,(1)非常满意:评分超过95分。(2)满意:评分在60~95分。(3)不满意:评分低于6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5]。采取生活质量量表GQOL-74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4个项目,总分为100分,每项25分,分数越高,效果越好[6]。1.5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非常满意12例,满意17例,不满意6例,满意度为82.9%,人性化组非常满意15例,满意19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1%,χ2=3.96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人性化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17.6±2.4)分、(18.9±1.3)分、(20.3±1.6)分、(21.1±1.3)分,常规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22.3±1.2)分、(21.8±2.2)分、(22.5±1.4)分、(23.8±0.9)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篇4

关键词:急诊抢救室;老年;危重患者;护理风险因素

老年患者体质较差、病情复杂、病程进展迅速、预后差,子女工作繁忙、缺乏对老人的关爱,这就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1]。因此,要根据老年危重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提高护理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接受的70例老年危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3.5±5.1)。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63~84岁,平均年龄(73.4±5.2)岁。在所有患者中,冠心病40例,糖尿病15例,呼吸系统衰竭10例,肝功能损伤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急诊抢救室中,对对照组35例老年危重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实验组35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并适当引入心理干预。

1.3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和分析,对两组数据采取x2检验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数据对比以P

2结果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比发现两组患者的存活率相差不大,但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性显著P

3讨论

3.1风险因素

3.1.1老年危重患者疾病种类多,病情复杂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老年人机体的各项功能都开始下降,身体抵抗力大幅下跌,容易受各种病症的侵扰。在老年患者中,几乎各大系统疾病都有涉及,如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病例[2]。因此,在急诊抢救时,老年患者的病症表现多样复杂,病情重,病程进展快,预后差;老年患者大部分由120平车送入,来时一般情况较差,病情重伴意识模糊或昏迷,无家属陪伴者居多。对于老年人来说,对疾病的承受能力差,容易受到感染,护理工作稍有不慎就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3.1.2老年危重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 在急诊抢救室中,并发症的发生是对患者严重的打击。事实上,老年危重患者并发症的情况很常见,人们认为抢救治疗才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而忽视了护理工作在急诊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特别容易因护理不当而产生并发症。在本实验对照组35例患者中,共出现并发症15例,其中褥疮明显是因为护理不到位造成的。

3.1.3急诊室的功能定位有偏差 长期以来,急诊科主要精力集中在抢救治疗方面,但是随着急诊工作的成熟,急诊科的功能定位跟不上时展的要求,而且不同的患者因自身情况的不同所需要的护理措施也不同。特别是对老年患者来说,他们的自我恢复功能和抵抗能力的下降,迫切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完善护理措施为他们赢取更多的时间。

3.1.4护理人员不足 在当今各大医院中,护理人员(尤其是高级护理人员)缺乏已经成为重要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每位护理人员需要承担的危重患者多,无法做到精细护理。②不能针对特殊的病症安排合适的护理人员,难以发挥出护理特色。③男性护理人员严重短缺,不利于患者个性化的需求。

3.1.5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低 急诊抢救室就诊的患者病情复杂多样、病情重、进展快、预后差,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但目前我国的护理人员良莠不齐[3],主要问题表现在:①护理专业知识偏低,对护理操作规范不熟悉。②职业素养较差,面对患者没有充足的耐心。③不具备心理学干预知识,不能很好地从心理层面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

3.2对策

3.2.1完善护理管理的规范化 护理工作的管理规范要细化,制定出专门的急诊抢救室老年危重患者护理管理规范,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①应该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②应该对不同的病症列出特色化的护理方案,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另外,要实行奖惩制度。

3.2.2明确护理责任 我院在充分分析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后,对护理工作作出了重大调整,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明确护理责任。在急诊抢救室中,按照疾病的种类、病情危重程度分为红,黄,绿三个区域,红区为抢救监护区,黄区为密却观察诊疗区,绿区为非急诊患者诊疗区,在每一个区域内派遣有针对性护理经验的人员,每一名护理人员须对所在区域的患者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于有特殊护理需要的患者,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每个区域安排2名护理人员轮岗,工作交接时要对所记录的情况作出详细说明并床头交接班等。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建立急诊"绿色通道",科间紧密协作,保障患者获得连续医疗服务,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证明这种责任制的护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减少了投诉率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3.2.3加强老年患者护理知识的学习 老年患者具有特殊性,基础病多、病情复杂、患者自我感知能力低、症状不明显。为了做好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有必要学习老年护理知识,从生理、心理、病理三个方面来全面了解老年护理特点。例如: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程度大,在急诊中往往会因为情况紧急而用力过大,导致老年人骨折,造成二次伤害[4];在如何防止肺炎这些并发症时,了解老年人易发肺炎的原因,针对其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诊疗方案。

3.2.4增加心理干预的能力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在急诊中往往会表现出消极的情绪。此时,护理人员的心理干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①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干预切入点。②护理人员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对患者进行鼓励和安慰,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生活质量。

4结论

在本次实验中,通过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对于分析急诊抢救室老年危重患者护理风险因素,探索改善护理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提升护理人员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规范化,加强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专业素质,探索新的护理模式在提高急诊抢救室老年危重患者护理水平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巧静.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62-63.

[2]李君.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及对策分析[J].健康之路,2013,12(10):424-425.

篇5

关键词: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

心力衰竭,也被叫做心肌衰竭,主要是心脏在运作的时候无法搏出和静脉血管需要的血流量,无法提供新陈代谢需要的血液量。这类现象主要是由于患者之前的一些重大疾病导致的,在老年患者中最容易发生[1]。这是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救治有可能危及生命[2]。本次实验将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32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32例,其中有21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64~79岁,平均年龄为(71.2±3.2)岁。全部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之前均进行超声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有1例患者有扩张性心肌病,有20例患者有冠心病,有11例患者有高血压性心脏病。在肝、肾以及脑方面未出现功能不全等现象,没有肝纤维化、甲状腺等方面的疾病。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均分,分别为16例实验组和16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实行美托洛尔进行常规性治疗,首先使用强心剂、硝普钠以及利尿剂等进行静脉注射,然后实行泵入治疗,之后对患者进行12.5mg的美托洛尔注射,2次/d,同时需要监测患者的收缩压和血压情况,记录B型利脑肽(BNP)和左心室的射血分数(LVEF)。对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主要包括每天给予患者1例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其余治疗方法不变[3]。

1.3疗效标准 依据患者治疗前后的体征变化情况、临床症状以及心功能指标等情况进行比较,具体评价标准见表1,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8.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本次实验选取的32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患者中,首先将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均分,分别为16例实验组和16例对照组。对对照组实行美托洛尔进行常规性治疗,首先使用强心剂、硝普钠以及利尿剂等进行静脉注射,然后实行泵入治疗,之后对患者进行12.5mg的美托洛尔注射,2次/d,同时需要监测患者的收缩压和血压情况,记录B型利脑肽(BNP)和左心室的射血分数(LVEF)。对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主要包括每天给予患者1例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其余治疗方法不变。实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8.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高靠成.心理护理在急性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0):168-169.

[2]余辉.延伸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4):492-493.

篇6

1老年ACS 的临床特点

1.1高龄者病死率高。

1.2老年人身患多种疾病易发生并发症:易并发肺、肾、脑等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不全, 心性猝死及住院死亡率高。

1.3老年人心血管病理生理的改变: 老年人血管硬度增加,使心脏后负荷增加,心排血量减少, 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老年人血管再生功能下降,侧枝血管形成不良;老年人对B-肾上腺刺激反应减弱,使交感神经系统在急性心肌损伤维护心脏功能中代偿作用减弱;老年人多存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1.4对造影剂、抗血小板及抗凝等药物耐受较差,易出现恶心、呕吐、上腹不适、消化道出血、血细胞减少等。

1.5术后压迫穿刺局部易形成下肢血栓、淤血、迷走神经反射及假性动脉瘤。

1.6由于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高及术前长期卧床者较多, 术后易发生肺梗死。

1.7老年人常常有前列腺肥大易发生排尿困难。

1.8老年人发生ACS会不同程度的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如恐惧、思想顾虑重重、失眠、焦虑、抑郁、易怒、自卑、固执、依赖性强、自我中心意思、要求苛刻等。

2护理

2.1心理护理 李梦芳等的研究表明对于老年冠心病接受PCI 治疗的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能使其主动配合诊疗和护理,这对改变患者的心态增加治疗信心,从而延长寿命,以及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1.1术前心理护理 及时向患者说明手术目的、意义、方法、术式及预后效果,防止因担心而引发焦虑。做术前准备时,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手术配合的注意事项。

2.1.2术中心理护理 对严重精神紧张、恐惧、焦虑的患者术中护士除与患者沟通交流外,还可嘱患者深呼吸减轻焦虑,轻轻握住患者的手或轻轻拍拍患者的额头以减轻恐惧和焦虑。

2.1.3 术后心理护理 对于忧郁的患者,护士应针对负性情绪进行解释性心理治疗,并配合松弛疗法和生活指导。对偏执易怒的患者,应帮助其意识到必须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学会控制情绪,减少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注意调整心态,正确处理各种应急事件的方法,增强心理防御能力。

3围手术期的护理

3.1术前急救

3.1.1迅速评估高危险度的ACS 必须迅速地评估患者是否有高度危险的ACS,根据老年患者的主诉、病史、心电图准确评估,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老年患者,除急查心电图外,更应加强血清心肌酶学、肌钙蛋白等相关指标的监测,在获得检查数据和医生做出诊断之前,选择必要的紧急处置措施。

3.1.2快速处理和有效干预 高龄是ACS死亡最强的预测指标之一。高龄也增加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房颤动和心肌穿孔的危险。一旦老年患者明确了ACS 的诊断,快速和有效的干预即迅速开始。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尽早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持续的心电监护;止痛、镇静。

3.1.3术前准备 急诊PCI支架置入术必须在患者急诊入院后90~ 120 min 完成,应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一般选择左上肢或左下肢的静脉置入留置针,立即心电监护,吸氧,给予镇静、止痛。予腹股沟和会备皮,导尿。AM I 患者通常在入科30 min 左右入导管室行急诊PCI,部分心源性休克患者于床旁置入主动脉内囊反搏术后入导管室,或于急诊室置入临时起搏器及IABP 后直接入导管室,由CCU 病房医生及护士连接好除颤仪、携带急救药品护送至导管室。

3.2术中抢救

3.2.1准备抢救仪器、药物;严密观察病情。

3.2.2配合插管、扩张 当引导管或扩张管插入冠状动脉时,很可能因机械刺激冠状动脉导致痉挛,而引起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时,给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护理。

3.2.3术中及时肝素化,当放置引导管后,立即静脉推注肝素6000U~8000U,如手术时间超过1h,应每隔1h静脉注射肝素1000U,防止血栓的形成。注意患者有无因冠状动脉血流被短暂中断引起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一旦出现,即按医嘱给肌肉注射度冷丁50 mg 或静脉推注吗啡稀释液。

3.3术后护理

3.3.1 术后一般护理 患者回CCU 病房,严密心电监护,监测激活凝血时间,严密观察有无术后心绞痛、穿刺局部有无出血、淤血、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外周血管并发症较为常见,包括血管损伤、出血及血肿、动静脉瘘以及血栓性并发症等。血管并发症可能导致永久的损伤和致残甚至发生死亡,因此,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3.3.2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 严重心律失常是老年急诊PCI 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PCI术后易发生低血压,应动态观察血压变化。急性冠脉闭塞是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应经常了解和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症状,并动态观察心电图表现,如有异常变化,立即通知医生。

3.3.3造影剂反应的护理:造影剂过敏所致的过敏性休克,也可能在应用造影剂几小时后发生。告知患者对比剂对肾脏有损害,早期适量多饮水,勤排尿,可减少造影剂在肾脏内的储积。

3.3.4穿刺局位及鞘管的护理 行股动脉入路的患者应保持平卧位,穿刺术肢自然伸直或微微外展,防止鞘管扭曲或断裂。密切观察鞘管处有无渗血,发现渗血及时处理。

3.3.5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期间的护理 老年急诊PCI 患者血管脆性增加,易发生出血,因此要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调整术后抗凝药物的剂量,同时还要确保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到位,防止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

3.3.6 生活护理 对于老年急诊PCI 患者术后应给予舒适卧位。床头可摇起20~30b,术侧下肢自然伸直或外展,可适当侧卧,但避免暴力性屈伸动作。为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可于术后做下肢活动操饮食方面应予以低盐、低脂饮食,进食不可过饱。有糖尿病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调整好饮食。

3.3.7康复指导 向患者说明继续服药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介绍植入血管支架和抗血小板治疗可减少再狭窄及血栓形成。抗血小板治疗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案有: 服用波立维75 mg,1次/d,要1a左右;长期服用, 阿司匹林0.1g~0.3g ,1 次/d,每月复查APT T1次。嘱患者如发现有出血征象及其他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急诊;危重患者;护理;原因

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不断下降,随着时间的积累,很容易引起各种疾病,如慢阻肺、心衰等,很多疾病的高发人群均为老年人群[1]。在如今人口老年化愈加严重的今天,如何对老年危重患者的急诊抢救成为我们所关注的话题。本文对我院急诊抢救室滞留的老年危重患者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其对策,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12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0.9-2013.9期间急诊抢救室滞留的老年危重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字同意,上报本院伦理委员会获得批准。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62-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4.3±5.1)岁。其中心肌梗塞3例,心功能不全6例,心率失常30例,慢阻肺9例, 重症肺炎8例,呼吸衰竭4例。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60-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4.8±4.8)岁。其中心肌梗塞2例,心功能不全5例,心率失常28例,慢阻肺10例, 重症肺炎9例,呼吸衰竭6例。两组患者均排除其他疾病对研究的影响,排除意识障碍等精神方面的疾病,且两组患者在上述资料对比中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具体措施:①核对患者信息,确定病情;②输液抗感染、吸氧等;③心电监测患者情况等。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具体措施:①给予常规护理,输液抗感染、吸氧等;②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记录,给予患者对症治疗;③帮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按摩患者受压部位,预防发生褥疮;④如发现生命体征异常等现象,要及时向医师报告,进行紧急处理;⑤对于心理焦躁、抑郁、不安的患者给予心理上的辅导及帮助,缓解患者精神压力,增加患者舒适度以便增强患者的依从性;⑥给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强化医护人员对安全隐患的注意以及预防的方法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并发症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有差异,观察组明显较好,P

表1 两组患者情况对比(n=60)

组别

存活

死亡

生存率(%)

褥疮

吸入性肺炎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

52

8

86.67

4

5

15

观察组

58

2

96.67

1

1

3.33

χ2

-

-

6.548

-

-

8.179

P

-

-

P

-

-

P

3 讨论

现如今,医院常见的病人多为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差,恢复能力弱,易患病,容易由疾病而引发多种并发症,老年群体的疾病治疗值得我们重视。对于急诊老年患者,由于其恢复慢,往往需要住院观察,重病患者需要随时进行监护,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2]。有研究指出[3],急诊室里老年患者多见,往往给治疗及抢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急诊追求的是效率,时间紧迫,需要及时进行治疗。而多数老年患者在急诊的时候发现患者的恢复情况差,达不到治疗标准。这是由于老年患者的体质及身体状况影响而造成治疗效率降低的结果。本文中一般护理的患者生存率为86.67%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与上文描述相符。而医护人员经过系统培训给予患者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时,发现其效果好于一般护理,P

综上所述,老年急诊患者的护理治疗讲究的是效率,医护人员需要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及过硬的专业技术,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给予针对性处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老年急诊患者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刘然.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5):1195-1196,1197.

篇8

急诊手术作为临床实际应用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类型,由于人口的老龄化问题逐年加剧,致使急诊手术的患者中老年的人数也不断的增加,同时因为老年的患者其本身拥有相对的特殊情况,此外经常合并许多慢性的疾病,其应激的能力相对较差,致使手术的风险升高。所以优质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发生和改善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为了评价手术室优质护理在老年患者急诊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我院对其展开了深入探究,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患者同意和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从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2月年间进行急诊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中抽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区间是63-79岁。对患者进行平均分配,每45例一组,共两组:观察组有26例男性和19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是(66.43±8.39)岁;对照组的平均年龄是(68.84±7.51)岁,包括21例男性,24例女性。纳入标准:积极配合护士的护理工作[2]。排除标准:排除合并严重糖尿病、肝硬化及心脑肺部疾病的患者[3]。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

本组行常规护理,对手术前的患者进行嘱托、手术过程中进行护理工作,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恢复指导。

1.2.2 观察M护理

本组患者行手术室优质护理,针对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给出多方面的护理,详细护理方法如下:①术前探望:首先对患者的家族史、病情、既往史等进行初步了解,对其心理状况进行探讨和分析,并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心理指导;明确患者具体手术方法、麻醉方式以及将会出现的安全问题等,并做好术前准备。②术中护理:为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安排专业人员陪同,对手术室的环境做好提前调整,保证患者在术中的舒适程度,保护好患者的隐私,患者需要完成转换时要予以协助,在麻醉前对患者给予支持鼓励并对其紧张、抵触的情绪进行安抚,术中进行的护理操作必须根据并配合医生的要求完成,并对术中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③术后护理:根据患者情况为其制定合理营养的饮食方案,在允许范围内满足患者的饮食要求,嘱患者规律饮食,禁烟酒。每天保证适当的锻炼,规律作息,对睡眠质量不佳的患者要积极加以指导调节。

1.3 观察指标

对组间患者在手术开始前2小时以及进行麻醉前的焦虑状况、患者满意度与紧张缓解情况进行比较。①手术开始前2小时以及进行麻醉前实施T-AI与S-AI量表对患者焦虑状况进行评价;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利用T-AI与S-AI量表测试的24个问题的得分进行相加,得分情况与焦虑程度成正比,分数所在范围为24 至82之间。②观察记录患者的满意度,做出患者满意度调查,总分为100分。评分90-100,非常满意;评分60-90,满意;评分小于60,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表示形式是±s,用t-test,计数资料选取卡方检验。P

2.结果

2.1 比较组间患者的满意度、紧张情绪的缓解率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紧张情绪的缓解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一般而言,急诊的手术相对起病较急促,病情变化的速度快以及转归不定,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演变,并及时为其实施一系列较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死亡率。而老年患者由于其自身的生理储备能力显著降低,机体的免疫力较低,另外全身各器官功能的退行性变化,应激的能力相对较差,并经常合并诸多的慢性疾病,致使其手术的危险程度普遍增加。患者在入院以后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地对患者进行探视,并全面评价患者病情,对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主要包括配合麻醉的实施、手术的摆放、手术的过程与手术室的环境等,对患者心中的疑问及时解答,消除患者的顾虑与恐惧感,以此将患者的配合度提高。另外,有研究指出,给予老年急诊手术患者优质护理,能够引导患者正确而对疾病,并且从疼痛管理、感染控制、护理等多个方而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稳定患者病情,使并发症减少,不仅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还能提高治疗的效果[4]。

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优化一系列护理程序、规范及人员配制等,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转变护理观念、深入护理研究的目的[5]。与常规的护理比较,其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并可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友善;对医护冷漠以及机械化的合作模式进行消除,进一步创造较为愉快与轻松的手术氛围,使手术可更安全与高质量结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术中患者紧张情绪的缓解率以及焦虑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将手术室优质护理应用在老年患者急诊手术护理中,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缓解患者的焦虑与紧张情绪,值得广泛应用并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娜.手术室优质护理在老年患者急诊手术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学报,2014,16 (5) :2487 -2488.

[2]古莺.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5):178-179.

[3]曾国卫,郭静娜.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急诊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4):190-19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