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环境卫生管理体系8篇

时间:2023-10-09 10:48:0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环境卫生管理体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环境卫生管理体系

篇1

[关键词]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管理

引言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逐步成为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其中农村环境卫生问题首当其冲,是城乡管理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相关部门应按照各地区不同实际情况,以政府主导、以城带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为原则,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建设,合理布局,建立完善的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提高农村环卫水平,缩小其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1、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介绍

城乡环卫一体化是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的工作,其主要内容是城市环境卫生与农村环境卫生并重,通过统一规划和安排,科学合理地治理农村环境,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该工作属于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对于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具有直接意义。具体来说,当地环境部门应将该地域范围内的乡镇全部归入当地环卫管理体系,并按照资源共享、区域统筹的要求,在环卫体系涵盖的所有地区配置专业的清扫保洁队伍和生活垃圾收运设备,建立一体化的收运系统、工作网络、处置设施以及保障机制。同时,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城乡垃圾管理法规体系、推动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回收,并因地制宜得选择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加大农村环境卫生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制度并维持稳定的环卫工作资金投入,尽最大努力缩小城乡环卫工作差距,建设清洁优美的新农村。

2、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分析

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农村环卫的极度落后。要想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首先需要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下面对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相关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

制度的缺失是农村环卫问题的一大致命弱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生活垃圾的处理进行了规定,然而具体的下行行政规章制度却并不系统和完善,使得乡镇相关环保部门在对环境问题进行处理时难以寻找到针对具体问题的明确规定,使得许多环境问题处于模糊状态,对农村环卫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一定障碍。

(2)垃圾收运、处理设备匮乏

硬件不足问题是农村环卫管理工作面临的又一难题。例如垃圾收运车和垃圾分类、处理设备的严重不足,这些基础设备的缺乏将会造成农村垃圾的随意倾倒以及垃圾的分类困难,直接导致了农村垃圾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问题的症结在于相关部门对于农村环卫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资金不足。若是直接向农民征集环卫资金,由于农民收入普遍较低,也难以顺利实施。因此,建议相关部门提高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主动为周边乡镇补充环卫基础设备。

(3)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近年来政府对环境卫生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在城市和农村中的宣传力度也逐步加大。然而,环卫保护宣传在农村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村民还存在“各扫门前雪”的思想。因此,乡镇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并定期组织环境保护各类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环境保护的意识。

(4)城乡垃圾管理脱节

我国环卫一体化正经历着将重点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的阶段。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以往的城市垃圾管理方法难以完整的应用于农村垃圾管理,致使垃圾管理出现了城乡脱节的现象。对此,应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寻找适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方法措施,进而缩小城乡环卫管理差距。

3、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前景

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发展需要我们在了解当前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清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逐步解决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问题,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

由上文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出,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和环境卫生管理的专人匹配工作是解决农村环卫问题的首要工作,各村委会应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在主要街道和居民聚集地安装垃圾桶和配备垃圾车定时收运。其次,各乡镇以及村落应建立环卫机构,开展各村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并逐级向上建立完整的考核管理和升迁机制,逐步构建统一的城乡卫生管理体系。再次,在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时,加入更大比例的环卫工作规划,为将来开展环卫工作做好铺垫。最后,建立专门的环卫资金管理小组,负责环卫资金的筹措与应用,资金筹措具体可从政府拨款、村民自筹和社会募捐三个途径进行。此外,还应加强环卫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意识水平,让农民自发的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整治。

4、总结

当前我国城乡环卫一体化面临的挑战颇多,还需要我们共同克服难关,推动一体化进程。建议相关部门对此提高重视,把环卫工作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卫现状。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卫现状。

参考文献

[1]巫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体系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3,(6):9-10.

[2]苏琴.浅议城乡环卫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3).

[3]马欣,王冬明,刘志生等.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规划研究[C].2013:375-381.

篇2

关键词:经济发展;弊端;垃圾;城乡环卫;解决方案

我们的生活方式多样,而且使用的用品也在增加,但是随之垃圾的数量也在上升,由于垃圾的种类不同,处理垃圾就成为一个问题,以农村为例,在经济水平上,农村不及城市,而且城市还会将本应该自己处理的垃圾全部运送到农村,增加了农村垃圾的总量。这样就增加了农村处理垃圾的难度。而且现在很多的农村环境卫生不如意,城市以及农村在解决环境卫生上独立管理,但是取得效果不好,因此在治理城乡环境卫生上要坚持一体化的管理方针,将城乡存在的问题彻底解决。

1 农村环卫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环卫设施硬件投入不足

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上存在的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同时也是亟待解决的先决问题是基础设施问题,没有基础设施也就是没法进行后续的一些环境管理,更谈不上城乡管理一体化。就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现状来看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欠缺最为严重的主要有垃圾桶、垃圾车、垃圾分类设备和垃圾处理设备等,这些设备的欠缺直接导致了垃圾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

1.2 农村环境卫生规划编制滞后

除了基础设施欠缺之外,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还存在的一个主要的明显不足就是管理规划上的无序性,很多农村地区都没有形成有效的环境卫生管理规划,没有规划也就形不成一个有效的环境卫生编制,没有一个成型的农村环境卫生体系,从而也就不能针对整个农村的环境卫生处理工作做出统一的安排和布置,也就造成了农村环境卫生的无序性,进而造成了农村环境卫生条件的低下。

1.3 农村环卫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管理问题也是当前影响农村环境卫生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完备是当前农村环境管理的主要现状,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当前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机构还管理不了农村的环境卫生事业,而农村自身又不存在自己的领导机构,这就造成了农村环境卫生事业无人管理的现状,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从而明确不了具体的责。

1.4 村民环保意识不强

意识问题也是影响农村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试想一下,如果每个农村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都很强的话那么也就不存在垃圾污染的问题了,每个人都处理好了自身的环境问题也就不存在环境问题了,所以当前农村村民的环境卫生的意识还是不够的,很多村民都只考虑当前自己的便利而忽视了垃圾堆放对于农村长远的影响。

2 推进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对策

2.1 加强环卫管理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

加强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合作,合理的分配工作,这是在开展其他后续工作的必要前提,主要的做法有以下几种:(1)在民众聚集的地方安放垃圾收集箱,例如街道的街口,休闲娱乐设施附近等地,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如果没有条件安装垃圾箱,那么可以使用垃圾袋,将所有的垃圾统一收集,然后放置到具体的位置,这样可以减少乱丢垃圾的现象。而且为了能够保证垃圾及时的运走,要在配置垃圾车,最好的是个农村有自己专门的垃圾车。(2)要有环卫工人清扫垃圾,并且将垃圾收集,这样可以让农村保持清洁,环卫工人不能太少,因此清扫并收集垃圾的工作不能让一个人独立完成,而且也不适宜配置更多的环卫人员,一般一个乡村三名环卫工人。

2.2 创新机制,落实责任

在确定环卫工人以及安置好设施之后,相应的要对其进行管理。有了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可以加快建设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管理体系要求每个乡村都要有一个环卫机构,而且机构中的人员能够减负其管理环卫事业的责任。如果乡村的管理机构比较凌乱,那么就要将这个机构与上一级结合,使其在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之下,两者的结合,可以让农村学习城市中优秀的经验,并且促进农村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

2.3 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规划布局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各地对农村开始建设新农村,使农村的经济水平提高,但是新农村的建设不能不是环境卫生,通常两者要结合,而且环境卫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部分。当城市在规划新农村建设的时候,也要合理的规划环境卫生等场所,保证当地的环境卫生工作的开展,而且农村也可以利用当地的环境卫生为其做农村建设的有关宣传,这样做可以让村民对环境卫生有了认识。在回收垃圾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方式,例如在农村中修建沼气池。

2.4 多方筹措、加大投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农村环境卫生不能顺利的开展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资金问题,农村的经济水平有限,能用于卫生事业的资金就更少,因此就要对资金进行补充,可以有三种方式,第一,政府发挥作用,农村用于环境卫生上的资金需要政府的投入,而且政府在总资金中要主要部分。第二,村民自主投资,农村的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直接受益的就是农民,因此村民要积极的参与事业中,成为环境卫生发展的主要力量。第三,社会募捐,社会的募捐是总资金的部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解决资金的问题上,可以向社会募捐,社会上的知名企业起到榜样作用,率先捐款,以便其他的中小型企业可以跟随捐款。

2.5 加强宣传,营造舆论

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时候,加强对农村环境卫生事业的宣传,使村民的环卫意识增强。此外,还可使用其他的措施,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加大对环卫的宣传,使村民对于环卫有了不一样的了解,让村民自主的参与到农村的环境卫生事业中,全体村民的参与,可以保证乡村开展环卫事业有一个很好的效果,还能保证工作的效率。并且将城乡中环卫事业的距离缩短,以便实现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因此要重视宣传的作用,在农村内加大宣传的力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农村环境卫生问题极为严重,迫切的需要我们相关人员进行相关的工作去整治,以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先进体系来带动农村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并且逐步把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和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体系相融合,最终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这就需要我们切实做好农村环境卫生保护的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务求把工作都落实到实处,彻底改变农村环境卫生发展低下的现状。

参考文献

[1]石广荣.烟台市莱山区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纪实[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8(12).

篇3

一、城区环境卫生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县城建成区面积近7.5平方公里,其中:旧城区4.5平方公里,新城中吉片区3平方公里,辖1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约15万人,垃圾日产量约180吨。现有日处理能力250吨的生活垃圾处理场1座,垃圾中转站6个,临时垃圾池44个,公厕19座,果皮箱300个,环卫专用车20台。全城道路面积49万平方米,环卫从业人员314人,其中环卫处25人,垃圾处理场25人,临时工264人。

二、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近几年来,虽然政府加大了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导致环卫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城市日益发展的需要。目前,城区只有19座公厕,新城中吉片区2.5平方公里按标准至少应设置公厕6座,垃圾中转站4—7个,而现在只有6座公厕,无垃圾中转站。在中吉片区的建设中,住宅楼院、住宅小区、商业区等未将公厕、垃圾中转池等环卫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设计、施工、验收、使用,客观上造成市民如厕难,无处倾倒垃圾,给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是部分市民在环境卫生方面的公德意识差。由于多年形成的陋习,加之新城正处于大建设时期,大量农民涌入县城打工、经商、居住,市民的环卫意识仍然较差,随地吐痰、乱扔乱倒垃圾,在车站、街头随意散发宣传资料,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等不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现象较为突出。

三是社区环境卫生管理较薄弱。长期以来,城市管理工作一直采用行政手段来达到工作目标,但由于城市是一个人口密集,构成复杂的有机整体,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大,就需要社区加强管理,而目前的状况是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尚未形成,环境卫生工作无人管,导致背街小巷“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特别是沿河两岸倾倒垃圾严重,每逢重大活动,环卫部门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清理。

四是环境卫生管理和执法沟通协调不够。环境卫生工作实行管理和执法分离后,管理单位期望通过加强环卫执法来保障环境卫生工作,但执法部门则期望管理部门加强管理来减轻执法工作量,加之执法部门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内容较多,人员相对紧张,环境卫生执法力度不够,以至于出现互相埋怨的现象。

五是新城正处于大建设时期,建筑渣土装运车增多,客观造成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大。

三、加强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市民环境卫生意识

“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人民是城市的主人,应当使广大市民成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城市管理主体。巩固环境卫生管理成果,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关键在于市民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将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一是要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利用广播电视、开辟专题宣传栏目、加强街头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形成大范围、高频率舆论宣传声势;二是积极开展创建“红领巾义务监督岗”、“老年志愿者监督岗”、“社区文明监督员”等活动;三是坚持创建行动与宣传教育紧密联系,继续开展城区“万人保洁”活动;四是从学生抓起,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开设“做文明市民”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二)完善环卫设施,夯实环境卫生管理基础

1、加大公共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实行公共环境设施(公厕、垃圾中转站等)与房屋建筑工程同步规划建设,一方面有利于与市民生活设施的同步配套,缓解环卫设施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建成房屋后再规划建设环卫设施时,选址附近的居民反对。针对旧城和中吉片区垃圾中转站、公厕不足的问题,应在旧城环城路一带已搬迁拆除的地方适当增设闭封式的垃圾池,在中吉片区根据规划要求利用空地增设垃圾中转站、公厕,在选址时既要考虑服务半径能满足需要,又要尽量把影响群众的因素降低到最低。在新城安康、平桥新区建设时,要按设置环卫设施的规范要求,及早规划好环卫设施,要对环卫设施的建设留足发展空间。

2、严格住宅小区、商业区等开发项目业主自建环卫设施的审核工作。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建设封闭式垃圾池、公厕、果皮箱等环卫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环卫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不予验收,不能交付使用。为此,环卫管理部门应参与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过程,以便加强环卫设施的监管。

(三)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建立环境卫生区域管理责任制

随着居住的社区化,暂住、流动人口和无单位归属人口的成倍增长,以及过去依靠单位来管理环卫体制的衰落,现有的管理办法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出现了“横管不到边,纵管不到底”的新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和完善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十分必要。建设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有利于组织动员辖区内各单位、各团体、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搞好自己所在社区的环境卫生。社区建设主要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和广大市民共同参与的热情,使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落到实处。

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必须根据《*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划清管辖区域,明确责任。汉丰镇人民政府组织社区居委会划定辖区背街小巷、社区内各部门、各单位的卫生责任区,各部门、单位与汉丰镇政府签订责任书,加强监督考核,充分发挥全社会的作用,提高背街小巷、社区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水平;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主要道路的清扫保洁工作,改革作业方法,切实控制道路扬尘,提高保洁质量,严格按照行业规范上岗作业,早晨6:30前完成清扫,根据季节变化,调节洒水次数,主要道路每月至少保证一次冲洗。

(四)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执法

根据《*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强化执法工作,在加大宣传的基础上,对违章行为予以重处。市政监察大队要成立环卫执法中队,专门负责环境卫生管理的执法,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五)深化体制改革,逐步推行市场化运着模式

必要性。城市环境卫生工作,无论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还是垃圾处置,政府部门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20*年12月27日,建设部《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指出,“通过招标发包方式选择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非经营性设施日常养护作业单位或承包单位”,20*年7月22日,县政府全体工作会再次提出“利用政府掌握的特许经营授权职能,对城市公共设施的特许经营权、依附于公共设施之上的冠名权、广告设置权等进行公开拍卖转让,将一些由政府直接从事的清扫保洁、垃圾收集、街道绿化、市政设施维护等市政事业委托给企业经营”,明确要求将环卫作业逐步推向社会,施行市场化、产业化。针对我县环境卫生管理与作业实际情况,为整合资源,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理顺环卫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环境卫生管理成本,节约城市维护资金,结合前期开展的环卫作业市场化调研工作,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养分离”的原则,组建环境卫生作业公司,将环卫作业企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势在必行。

操作方案。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养分离、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原则,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环卫作业社会化、市场化进程。城市的环境卫生作业主要包括街道、人行道的清扫保洁,生活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及垃圾的处置。其中,街道、人行道的清扫保洁是环卫作业的源头;生活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是环卫作业的中间环节;垃圾的无害化处置是环卫作业的最后结果。街道、人行道的清扫保洁量大面宽、质量要求高,其费用由城市维护费供给,不存在有偿服务,是纯粹的公益事业。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置目前已是企业化运作,独立性强,其费用最终来源于垃圾处置费,不足部分由政府财政补贴,故暂不纳入此次改革。故现阶段只对街道的清扫、保洁及水域生活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作业实施企业化运作,即率先将街道的清扫、保洁及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作业从环境卫生管理处的环卫作业中分离出来,组建“开县水域生活垃圾清运有限责任公司”,独立作业。实施“管养”分离。通过运行,再逐步将其推向市场,通过公开竞标、发包方式给予有经营能力的作业队伍,真正实现环卫作业提高质量、适应发展、降低成本的目标。从而真正使具体的环卫作业实现“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社会化服务”。

一是按照*市人民政府令第164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对主城区易撒漏物质实行密闭运输的通告》要求,结合开县实际,将开县环境卫生管理处现有清运车辆进行密闭改装,再与开县城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厂现有垃圾清运车和待购置的垃圾清运车及办公设施评估作价入股,共同出资组建股份制国有独资企业—开县水域生活垃圾清运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此,组建公司的第一步就能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发挥设备功能,提高清运工作质量。

篇4

1 公共卫生管理发展现状

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改善, 社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速度加快。在社会环境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政府与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公共卫生管理,对现如今运行的公共卫生管理模式开始进行改革,以期能够完善现有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促使科学化、规范化以及制度化的公共卫生管理能够在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就当前公共卫生管理的现状来看,仍旧存在着较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城镇与农村的公共卫生管理差距大,很难跟上城镇公共卫生发展的步调。面对这样一种现状,政府和相关部门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扩大公共卫生医疗资金的投入。但从根本上并不能够改善农村卫生情况,农民看病难、医药贵等现象仍旧没有获得明显改善。因此,不断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管理项目的投入,才能够缩减城乡之间的差距,才能够促使人们均等地享有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以此促进公共卫生的长远发展。

2 公共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即便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飞快,各个领域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 但就公共卫生管理这一方面,仍旧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公共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影响其在实际中取得的效果,同时也难以与当前社会发展保持协调。系统性的分析,公共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缺乏有效的危机公关

企业与组织机构专门成立的机构,为预防或减轻潜在性的威胁危机而带来损失,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策略和职能就是危机公关。危机公关应对危机事件采取的策略就是危机公关应对策略。遵循必要的公共原则,并在公关理论的指导下,针对突发性的事件,采取相应的公关策略和措施。就当前公共卫生管理的现状来看,并没有形成与之匹配的危机公关,导致不能控制和改善危机事件产生的危机局面。一旦发生危机,就不能将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即便是危机应对策略在实际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如缺少危机公关,也就不能在实际中体现出来。

2.2 缺少危机管理管理机制

危机管理,必须是根据外部环境和组织情况,管理具体发生的危机事件,从而降低危机造成的损害。通过预测和分析可能或者即将发生的危机事件,结合公共卫生管理的现状,制定解决危机的具体措施也是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现如今的危机管理体制非常落后,职能分布不明确,多头管理现象普遍。但一旦发生危机,并不能有效的化解,致使公共卫生管理难以发挥出实际的效用。在政府资金投入受限,医疗卫生事业市场化趋势明显的情况下, 越来越多的卫生医疗费用应用于城镇,城镇医疗卫生投入的资金集中于大医院,由此也造成农村缺乏卫生医疗费用的尴尬局面,难以满足村民医疗卫生的现实性需要。

2.3 尚未建立应急应激与预警系统

公共卫生管理本就是复杂而又庞杂的系统。现如今的城乡区域并没有建立与之相匹配的预警系统。在社会公众危机意识欠缺的情况下,遇到突发性的情况并不能根据预警系统传递有效的信息,也就很难积极应对各种情况。资源储备不够,支援准备并不充足,限制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应急和预警系统本就是公共卫生管理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欠缺该部分系统内容,公共卫生管理的质量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4 医疗资源配备不够

在市场环境的影响下,医疗资源出现严重不足。在外部经济的驱动下,大城市医疗经费越来越充足,而其他区域的医疗经费出现严重短缺的现象。如村医疗卫生,就医难、看病贵的现象人不在少数。缺乏均衡发展的医疗卫生现状,这种不均衡的发展现状,产生了公共卫生资源过剩与缺乏的共存情况。分析现状可了解到,主要的发达区域资源存在闲置的情况,而欠发达地方公共卫生资源却严重的缺乏。此种医疗资源不充足的现象,必然也就影响公共卫生管理的实际效果。

2.5 公共卫生管理体系非常薄弱

经济改革不断推行,市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医疗卫生事业市场化趋势更加明显。现如今我国医疗卫生经费这一块,主要承担者仍旧是政府。事实上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公共卫生管理体系薄弱,在出现突发性危机事件的时候,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就很难采取相应的策略。也就是说,在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出现危机事件难以采取危机应对措施。

2.6 公共卫生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在社会环境不断改善,人们思维观念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公共卫生管理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供卫生管理人员断层现象比较明显。在对公共卫生管理人才缺乏全面认识的情况下,公共卫生管理很难适应当前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公共卫生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的情况下,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长远发展受到明显的影响。

3 应对公共卫生管理的措施

通过系统而又详细的分析,可了解到当前公共卫生管理的弊端, 也认识到公共卫生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公共卫生管理各方面的内容,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就需要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以此来完善公共卫生管理的现状。

3.1 建立公共卫生危机公关体系

危机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与随机性, 难以预测。要想将危机事故产生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那么就必须对危机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公共卫生管理系统中,危机公关本就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具备完善的公共危机体系,才能够在发生突发性危机事故的时候采取相应的策略。对于此,公共卫生管理事业应高度重视危机公关体系。遵循危机公关的原则处理危机事件,促使公共卫生管理能够在实际中发挥出良好的效果,促进公共卫生管理健康、长远的发展。

3.2 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与调控体系

保障社会和谐发展,保证社会大众健康安全。组织机构与相关企业有必要前移职能中心,将医疗放到预防性系统中,并明确各个部门在其中应当承担的职能。在管理公共卫生的过程中,应认识到完善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性,并将工作重点放在这一方面,以此才可有效改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混乱的现象。面向社会大众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其各项业务的开展应满足规范化与集中化的要求。

3.3 完善公共卫生信息渠道

现代化社会,可以说是信息时代。从公共卫生管理与突发性的危机角度来看,信息传递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公共卫生的过程中,有必要完善信息渠道,并提高工作人员信息处理的能力。对社会大众来说,信息公开有利于获取公众信任,有效预防随意性行为的产生。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增强政府人员的意识,并配备硬件设施,才能够推动公共卫生信息通道的建立,并逐步朝向科学化与大众化发展。

3.4 完善农村医疗体制

农村医疗体制是我国医疗体制非常重要的部分。保障农村医疗卫生的发展,可有效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在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推行的过程中,消灭农村卫生的盲区,促进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规范化。在完善农村医疗体制的过程中,需与当前农村发展的现状紧密相连,建立保障农村医疗体系与医疗防疫系统。使村民看病的时候不再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并从政策与法律上来保障农民获得相应的医疗服务。

3.5 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国家是公共卫生管理的主体。国家管理公共卫生的时候,需社会各阶层参与到其中。全面参与,组织机构协调,对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促使广大民众自觉、积极地参与到公众卫生管理的工作中。与其他国家相对比,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发展速度比较平缓。在建立卫生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改善现有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保证公共卫生管理科学化和合理化。

篇5

关键词:环境卫生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重点之一,也是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最直观、最直接的标志之一。它的主要职责是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客观经济规律和现代化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要求,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等手段,对城市的空间环境卫生实行全方位的管理,维护城市环境的整洁,使城市环境卫生与城市的经济协调发展,不断满足城市人民对生活、工作环境质量的需要,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社会工程,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脸面”也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一、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环境卫生方面的公德意识差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农民涌入城镇打工、经商、居住,部分市民的环卫意识差,乱扔烟头、果皮纸屑、乱倒垃圾、乱倒脏水、随地吐痰、便溺,在小区、街头、广场、商场、楼道、车站随意散发和张贴宣传资料,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建筑渣土装运车撒漏问题,损坏环卫设施,歧视环卫工人等不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现象仍然存在。

2、环卫管理责任不明

随着城区面积的不断拓展,在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能上市、区、街之间交叉重叠和管理缺失现象较为普遍,在一些公共地段的管理上,责任不明,相互推诿,直接影响城市形象和居民工作生活。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及野垃圾场或多或少存在,就近倾倒和乱倒问题比较突出,给城区环境卫生造成不良影响,并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与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不适应。

3、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力度不够

近几年,城区规模不断拓展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城区清扫面积、日产日清垃圾量逐渐增加,但卫生处理费却随着形势的变化越来越难以收取,主要是由于环卫行业“先服务,后收费”的特殊性,无制约权,致使经费严重不足,经常入不敷出,有时还需要街道贴补,制约其发展。某些单位的弃管货物或弃管小区,院内清洁主要依靠社区保洁员打扫,而楼道内的保洁依靠居民自觉义务清扫,社区保洁员严重缺乏,管理不到位,导致背街小巷“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

4、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近几年来,政府虽然加大了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导致环卫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城市日益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配置陈旧落后,严重不足。上下水管道老化,经常跑冒,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及环境卫生水平。社区垃圾中转站容量小,不能满足需求,影响城区环境卫生面貌。清扫保洁工作仍然靠人工这种落后方式,机械化清扫使用率极低,致使劳动强度大,长效保洁存在困难,不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需要。繁华的市中心,商业网点比较集中区域缺少公厕、垃圾箱等卫生设施,存在游人如厕难,无处倾倒垃圾等现象,给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二、加强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的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市民环境卫生意识

环境卫生管理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广大市民应成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城市管理主体。要巩固环境卫生管理成果,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必须提高市民素质,充分发挥市民共同参与的热情,因此要将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通过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开辟专题宣传栏目;通过加强街头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大范围、深层次、全方位、高频率地向社会宣传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意义和相关的政策规定,增强市民的文明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从学生抓起,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开设“做文明市民”等一系列教育活动,积极创建“万人保洁”、“红领巾义务监督岗”、“社区文明监督员”等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环卫事业,尊重环卫工人,尊重环卫劳动成果的良好氛围。

2、明确职能职责,建立环境卫生区域管理责任制

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必须根据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划清管辖区域,明确责任,环境卫生要集中管理。一个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城乡接合部的环境卫生,由环卫部门一家管理,责无旁贷,出现问题也应由环卫部门负责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杜绝推诿扯皮现象,才能彻底根治城市“脏、乱、差”。街道办组织社区居委会划定辖区内街小巷、社区内各部门、各单位的卫生责任区,各部门、单位与街道办签订责任书,加强监督考核,充分发挥全社会的作用,提高内街小巷、社区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水平;环境公司负责主要道路的清扫保洁工作,改革作业方法,切实控制道路扬尘,提高保洁质量。

3、健全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网络,实施精细化管理

加强二级清运队伍建设,将城区小街小巷、城中村的环境卫生全部纳入专业化管理体系,全面提高“三清”作业质量,促进小街巷环境改善。主次干道的清扫保洁向“青年文明号”路段、达标创优路段看齐;开展生活垃圾中转站、点评比活动,确保中转站点的清运状况、卫生质量、服务质量等项工作有明显的提高;公厕管理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发现清扫保洁和清掏工作中的问题,随时予以解决,对群众热线问题及时解决。

同时,建设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势在必行。无害化垃圾处理场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是现代化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实施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在小区实施垃圾分类收集试点;扩大城区及街道中心驻地范围内的垃圾投放袋装化收集区域,提高运输过程密闭化质量;大力推广小型垃圾收集站的建设,方便小区垃圾投放,有效防止垃圾乱堆乱倒现象;提高对城区及街道、社区道路两侧门面房垃圾袋装化登门收集率,配备专用车辆,及时清除落地垃圾和卫生死角;针对垃圾清运污水洒漏问题,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对垃圾清运车辆进行技术改造,解决垃圾清运污水洒漏所带来的污染问题,有效保证垃圾清运质量和环境质量。

4、完善环卫设施,夯实环境卫生管理基础

首先,加大公共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实行公共环境设施与房屋建筑工程同步规划建设,一方面有利于与市民生活设施的同步配套,缓解环卫设施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建成房屋后再规划建设环卫设施时,选址附近的居民反对。其次,要严格住宅小区、商业区等开发项目业主自建环卫设施的审核工作。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建设封闭式垃圾池、公厕、果皮箱等环卫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环卫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不予验收,不能交付使用。为此,环卫管理部门应参与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过程,以便加强环卫设施的监管。最后,要科学合理设置垃圾箱,方便责任人投放垃圾。加强对居民小区和建筑市场的管理,着力解决居民小区和建筑工地的建筑垃圾污染街道的问题。

结束语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社会性效益工作,是关系人民安康乐业的大事,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优化对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黄勤民;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9,(02)

篇6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城市环境卫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下,经过有关部门和广大环卫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查字典网城区环境卫生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某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一、城区环境卫生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县城建成区面积近7.5平方公里,其中:旧城区4.5平方公里,新城中吉片区3平方公里,辖1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约15万人,垃圾日产量约180吨。现有日处理能力250吨的生活垃圾处理场1座,垃圾中转站6个,临时垃圾池44个,公厕19座,果皮箱300个,环卫专用车20台。全城道路面积49万平方米,环卫从业人员314人,其中环卫处25人,垃圾处理场25人,临时工264人。

二、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近几年来,虽然政府加大了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导致环卫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城市日益发展的需要。目前,城区只有19座公厕,新城中吉片区2.5平方公里按标准至少应设置公厕6座,垃圾中转站4—7个,而现在只有6座公厕,无垃圾中转站。在中吉片区的建设中,住宅楼院、住宅小区、商业区等未将公厕、垃圾中转池等环卫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设计、施工、验收、使用,客观上造成市民如厕难,无处倾倒垃圾,给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是部分市民在环境卫生方面的公德意识差。由于多年形成的陋习,加之新城正处于大建设时期,大量农民涌入县城打工、经商、居住,市民的环卫意识仍然较差,随地吐痰、乱扔乱倒垃圾,在车站、街头随意散发宣传资料,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等不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现象较为突出。

三是社区环境卫生管理较薄弱。长期以来,城市管理工作一直采用行政手段来达到工作目标,但由于城市是一个人口密集,构成复杂的有机整体,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大,就需要社区加强管理,而目前的状况是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尚未形成,环境卫生工作无人管,导致背街小巷“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特别是沿河两岸倾倒垃圾严重,每逢重大活动,环卫部门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清理。

四是环境卫生管理和执法沟通协调不够。环境卫生工作实行管理和执法分离后,管理单位期望通过加强环卫执法来保障环境卫生工作,但执法部门则期望管理部门加强管理来减轻执法工作量,加之执法部门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内容较多,人员相对紧张,环境卫生执法力度不够,以至于出现互相埋怨的现象。

五是新城正处于大建设时期,建筑渣土装运车增多,客观造成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大。

三、加强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市民环境卫生意识

“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人民是城市的主人,应当使广大市民成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城市管理主体。巩固环境卫生管理成果,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关键在于市民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将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一是要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利用广播电视、开辟专题宣传栏目、加强街头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形成大范围、高频率舆论宣传声势;二是积极开展创建“红领巾义务监督岗”、“老年志愿者监督岗”、“社区文明监督员”等活动;三是坚持创建行动与宣传教育紧密联系,继续开展城区“万人保洁”活动;四是从学生抓起,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开设“做文明市民”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二)完善环卫设施,夯实环境卫生管理基础

1、加大公共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实行公共环境设施(公厕、垃圾中转站等)与房屋建筑工程同步规划建设,一方面有利于与市民生活设施的同步配套,缓解环卫设施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建成房屋后再规划建设环卫设施时,选址附近的居民反对。针对旧城和中吉片区垃圾中转站、公厕不足的问题,应在旧城环城路一带已搬迁拆除的地方适当增设闭封式的垃圾池,在中吉片区根据规划要求利用空地增设垃圾中转站、公厕,在选址时既要考虑服务半径能满足需要,又要尽量把影响群众的因素降低到最低。在新城安康、平桥新区建设时,要按设置环卫设施的规范要求,及早规划好环卫设施,要对环卫设施的建设留足发展空间。

2、严格住宅小区、商业区等开发项目业主自建环卫设施的审核工作。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建设封闭式垃圾池、公厕、果皮箱等环卫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环卫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不予验收,不能交付使用。为此,环卫管理部门应参与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过程,以便加强环卫设施的监管。

(三)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建立环境卫生区域管理责任制

随着居住的社区化,暂住、流动人口和无单位归属人口的成倍增长,以及过去依靠单位来管理环卫体制的衰落,现有的管理办法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出现了“横管不到边,纵 管不到底”的新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和完善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十分必要。建设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有利于组织动员辖区内各单位、各团体、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搞好自己所在社区的环境卫生。社区建设主要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和广大市民共同参与的热情,使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落到实处。

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必须根据《重庆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划清管辖区域,明确责任。汉丰镇人民政府组织社区居委会划定辖区背街小巷、社区内各部门、各单位的卫生责任区,各部门、单位与汉丰镇政府签订责任书,加强监督考核,充分发挥全社会的作用,提高背街小巷、社区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水平;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主要道路的清扫保洁工作,改革作业方法,切实控制道路扬尘,提高保洁质量,严格按照行业规范上岗作业,早晨6:30前完成清扫,根据季节变化,调节洒水次数,主要道路每月至少保证一次冲洗。

(四)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执法

根据《重庆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强化执法工作,在加大宣传的基础上,对违章行为予以重处。市政监察大队要成立环卫执法中队,专门负责环境卫生管理的执法,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五)深化体制改革,逐步推行市场化运着模式

必要性。城市环境卫生工作,无论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还是垃圾处置,政府部门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20xx年12月27日,建设部《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指出,“通过招标发包方式选择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非经营性设施日常养护作业单位或承包单位”,20xx年7月22日,县政府全体工作会再次提出“利用政府掌握的特许经营授权职能,对城市公共设施的特许经营权、依附于公共设施之上的冠名权、广告设置权等进行公开拍卖转让,将一些由政府直接从事的清扫保洁、垃圾收集、街道绿化、市政设施维护等市政事业委托给企业经营”,明确要求将环卫作业逐步推向社会,施行市场化、产业化。针对我县环境卫生管理与作业实际情况,为整合资源,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理顺环卫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环境卫生管理成本,节约城市维护资金,结合前期开展的环卫作业市场化调研工作,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养分离”的原则,组建环境卫生作业公司,将环卫作业企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势在必行。

操作方案。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养分离、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原则,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环卫作业社会化、市场化进程。城市的环境卫生作业主要包括街道、人行道的清扫保洁,生活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及垃圾的处置。其中,街道、人行道的清扫保洁是环卫作业的源头;生活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是环卫作业的中间环节;垃圾的无害化处置是环卫作业的最后结果。街道、人行道的清扫保洁量大面宽、质量要求高,其费用由城市维护费供给,不存在有偿服务,是纯粹的公益事业。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置目前已是企业化运作,独立性强,其费用最终来源于垃圾处置费,不足部分由政府财政补贴,故暂不纳入此次改革。故现阶段只对街道的清扫、保洁及水域生活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作业实施企业化运作,即率先将街道的清扫、保洁及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作业从环境卫生管理处的环卫作业中分离出来,组建“开县水域生活垃圾清运有限责任公司”,独立作业。实施“管养”分离。通过运行,再逐步将其推向市场,通过公开竞标、发包方式给予有经营能力的作业队伍,真正实现环卫作业提高质量、适应发展、降低成本的目标。从而真正使具体的环卫作业实现“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社会化服务”。

一是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64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对主城区易撒漏物质实行密闭运输的通告》要求,结合开县实际,将开县环境卫生管理处现有清运车辆进行密闭改装,再与开县城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厂现有垃圾清运车和待购置的垃圾清运车及办公设施评估作价入股,共同出资组建股份制国有独资企业—开县水域生活垃圾清运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此,组建公司的第一步就能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发挥设备功能,提高清运工作质量。

篇7

[关键词]环境卫生 发展水平 城市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218-01

环境卫生领域是我国快速成长的新兴市场。随着国力的强大,人们对于环境卫生的重视以及前期为谋求发展而牺牲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开始不断地显现,使得我国不得不对环境卫生领域加大关注度。而我国与发达国家环境卫生领域的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提升我国在环境卫生领域的发展水平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

1 我国环境卫生现状

1.1 我国城市环境卫生现状

城市环境卫生状况不仅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品牌和个性,更是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投资和融资环境,城市的投资通常与融资环境呈正相关。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也都有了关于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的整改力度,但就目前的结果来看,收效甚微。暴露出来的脏、乱、差问题在一定区域内、一定程度上仍然大量存在。特别是卫生死角问题的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地下脏。城市居民乱抛的生活废弃物,乱倒的垃圾,有些城乡结合部、河道、市区公路沿线成了天然的垃圾倾倒场和藏污纳垢的场所,与现代化城市环境极不相称。

二是地上差。乱贴乱画、乱设广告、楼前楼后乱搭乱挂、门前乱停乱放、院内烟头遍地、公共场所乱吐乱扔等问题的存在破坏了城市景观,污染了环境,经过整治有了很大好转。

三是地面乱。马路市场、露天烧烤,以及占道经营、占道施工等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城市道路破损严重,给居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群众很有意见。

四是部分市民环境卫生公德意识差。由于多年形成的陋习,加之城市正处于大建设时期,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打工、经商、居住,环卫意识较差,不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现象较为突出。

五是社区环境卫生管理较薄弱。目前我国各个城市之间为了达到工作目标,往往采用行政手段进行城市的管理工作,但是忽略了我国的各个城市都是人口密集且构成复杂的有机整体。社区管理的好坏能够直接反映出环境卫生的好坏。而目前的状况是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尚未形成,环境卫生工作管理不力,导致背街小巷“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特别是倾倒垃圾现象严重。每逢重大活动,环卫部门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清理。

六是环境卫生管理和执法沟通协调不够。环境卫生工作实行管理和执法分离后,管理单位期望通过加强环卫执法来保障环境卫生工作,但执法部门则期望管理部门通过管理减轻执法工作量,执法力度不够,以至于出现互相埋怨推诿、扯皮现象。

七是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的渣土装运车也在不断地增多,客观造成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大。[1]

1.2 我国城市环卫市场发展现状

目前全国市政环卫市场保守估计市场规模达到800亿元,我国环卫市场化率仅为10%-15%左右。市场化率有望提升至50%以上,未来市场上升空间大。但是就目前来说,作为城市市容市貌的“面子工程”,传统环卫行业正面临政府环卫部门压力增大、环卫工人工资福利水平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环卫部门承受财政投入、环境评价等多方压力。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乏力,面临较大的压力。环卫工人工资福利水平低,老龄化严重,人力成本快速上升,机械化水平亟待提高。过去几年,我国环卫机械化率提升较快,机械化清扫率从2006年23%提升到 2015年的50%。但是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80%左右的机械化率,我国环卫机械化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

2 如何提高环境卫生领域的发展水平

2.1 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建立环境卫生区域管理责任制

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必须根据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要对管理的区域进行划分,以明确责任。另外也要严格遵守属地管理规则。对于街道组织社区居委会划定辖区的内街小巷、社区内各部门、各单位的卫生责任区,各部门、单位与街道应签订责任书,加强监督考核,充分发挥全社会的监督作用。其次,对于清扫保洁人员来说,在单位时间内提高他们的劳动效率,更快更好地进行清扫保洁工作,切实加强他们的劳动管理。[3]

2.2 理顺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化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许多城市开始设立不同的区域,如:开发区、高新区等。这些区域的设立是为了吸引投资,加快城市的建设步伐。但是城市所设立的区域不同,各区域对环境卫生的管理标准也不统一,环境卫生管理状况、管理效果也参差不齐。另外,房管部门、小区物业、农贸市场、早晚市、广场、停车场、洗车场、绿地等多部门、多头管理环境卫生的现象不利于城市文明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对此,可由政府出面,理顺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和监察网络,化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城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出台和下发相关文件,按规定吸收相关单位的环卫保洁资金,统一由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实行无缝隙保洁。做到责任清、任务明,努力减少漏洞、提高保洁管理水平、力促城市清洁卫生。

2.3 解决城市道路污染问题

对于城市道路污染来说,建筑垃圾以及生活垃圾是十分重要且棘手的问题。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超载、封闭不严或设备破旧造成撒漏,比如:砂土车所掉漏的砂土会影响城市的交通,而且还会造成道路污染;建筑工地出入口因车轮碾压形成粘带等等。针对此种现象,较好的解决之道应该是建立、健全建筑垃圾管理的相关行政法规。在执法上一定要从严执法,对超载运输和封盖不严的现象也要加强管理。特别是冬季的煤炭运输、散装建筑垃圾等,要采用封闭的车辆运输,对污染的路面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清理,直至恢复原貌。[4]

2.4 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工作

目前我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部分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是被直接填埋,不仅生活垃圾中可利用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且还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基至成为疫病传播的发源地。因此,要把垃圾处理与污染防治纳入循环经济的轨道,全力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改变传统的垃圾末端处理为从源头抓起的全过程整治,使之达到资源低消耗、高产出、低排放的目的。

3.结语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来说,环境卫生的好坏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用来控制污染和疾病传播,确保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内容。环境卫生工作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益事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与保障。要创建优美的人居环境,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城市的环境卫生质量,创建清洁、舒适、安全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污染源与疾病的传播,确保公共卫生安全,提高广大市民的幸福感,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李丽微.提升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016-01-15.

[2]牛.围绕工作中心服务发展大局,全力提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J].江苏卫生保健,2012-08-15.

篇8

关键词:城市卫生;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26.2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城市卫生体现的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综合实力、发展水平、城市品质,也是人们生活状况和社会发展程度、文明程度、卫生健康水平的综合体现,更是衡量城市进步程度的基本条件和内容。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城市无形资产和城市形象品牌。

一、城市卫生的含义及要素

城市卫生是城市范围内个人及群体的生活卫生、生产卫生及环境卫生的总称,其根本就是人民的健康。个人的卫生状况总会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到群体的卫生,因而城市卫生有个人和群体的划分。城市卫生的要素有很多,主要的有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和生活卫生。环境卫生指大气、水、土壤、城乡规划建设和生活居住条件等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劳动卫生亦称生产卫生,指生产劳动场所和活动过程中诸因素对生产劳动者的健康的影响,及为保护劳动者健康和预防职业病所采取的各种卫生措施。生活卫生指家庭、社会活动公共场所和日常生活中诸因素对人们健康的影响。

二、城市卫生工作的目标

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环境卫生工作中。突出抓工作中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同时做好宣传教育,营造环境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开展好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清除卫生死角、清理积存垃圾,对地面墙面、路灯广告牌等处张贴喷涂的小广告进行彻底清除。加大监管、完善机制、加强落实、查漏补缺、突出重点、合力推进、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对环境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改善城区人们的居住环境;为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应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全民参与;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集中力量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实的措施,扎实推进城市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三、城市卫生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市政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管理是城市管理最基础的工作,直接反映着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要突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改善城市环境卫生,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关注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坚持硬件与软件同步抓,一要坚持高起点规划。市规划部门要积极与环卫部门配合,保证环卫设施建设的水平与城市建设的总体水平协调一致,互相配套。二要坚持高标准建设。要分期分批逐年加大投入,按照设施齐全、配套完备、以人为本、方便使用、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原则,高标准配建各类环卫设施。三要坚持高水平管理。要适应城市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逐步推进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提高环境卫生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市容卫生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市容与环境卫生及市场秩序管理力度。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用制度约束居民的行为。改善城市街道卫生条件,实行单位和居民卫生“门前三包”,规范经营秩序,严禁乱摆乱放,提升城市档次,所有店面及流动商贩一律不得占道经营,不得摆上街道上面,下大力维持城市交通畅通,保持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环境保护。天蓝碧水、绿树青山,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硬件;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是每个老百姓最民生的要求。城市环境质量的好坏,与一座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与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因而应采取措施加大环境保护的整治力度,开展整治机动车鸣笛、餐饮油烟、文化娱乐噪声等专项行动。牢牢把握改善环境质量这一中心,不断强化机制建立和资金投入两个保障,扎实做好总量减排、工业污染防治、环境安全保障三项重点,按照重过程、重实效、重特色、重民生的总体要求,以规划实施为龙头,以工程建设和运行为基础,以指标达标为核心,深入实施环保优化发展、空气质量达标、水环境质量达标、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环保达标、创模能力建设、城乡环境整治、公众满意度提升等系列工程。实现发展水平上台阶,环境质量上台阶的目标。

(四)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卫生监督、监测和技术指导规范,资料齐全;旅馆、理发业经营单位和公共浴室(含桑拿浴室)及游泳池、歌舞厅等公共场所,均持有效卫生许可证进行经营;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设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五病”调离率达100%;健全各类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五)食品安全。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市场准入属地管理、分类检验查验、产地准出、市场自检、结果公示、不合格农产品退市及包装管理等规章制度。建立食品流通环节监控机制,食品流通环节直接与消费者相联,把好流通环节质量关,对于维护食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严格食品流通环节监管,严格落实食品经营进货查验、记录和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从批发到零售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溯源机制,努力实现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流向可控、源头可溯。并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对食品经营主体和食品质量信息化监管和远程监控平台的搭建。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食品安全事件一方面说明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需进一步改进完善。另一方面更加凸显了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的重要性。建立食品企业“黑名单”制度,建立食品生产企业诚信档案,可以有效的督促和帮助企业初步建立以确保质量安全、防范失信风险为重点的企业诚信管理体系。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