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区域经济规划8篇

时间:2023-10-09 10:48: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区域经济规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区域经济规划

篇1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城市规划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urban planning.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的空间和实体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其对象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等。而区域经济是以不同的地域单元为基础,依照社会劳动的地域分工原则,在充分发挥本区域优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地域性经济。区域经济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础,城市规划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由于同一区域的城市在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物流,交通,人才和科研等领域有着许多共同特点并相互依赖,所以区域经济的发展对该区域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继2003年5、6月间考察辽宁省之后,总理于2003年8月初又考察了黑龙江、吉林两省,并在长春主持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国策,是涉及全国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系统工程,振兴东北已提升到和西部大开发一样的战略高度。

齐齐哈尔位于“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西北角。这里有着共和国深厚的工业底蕴。振兴战略使大型企业和地方工业的活力开始显现。每年一届的绿博会影响不断扩大。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中,齐齐哈尔是一颗举足轻重的砝码。结合自身的区域优势,齐齐哈尔在产业布局上重点做大做强装备工业,壮大绿色食品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环保、能源、造纸、冶金、建材等产业。建设南苑、北苑、富拉尔基3个工业园区及物流产业项目区。

其中南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中心城区以南,重点发展装备工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北苑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中心城区以东,重点发展有机农业生产资料、电力电子、新型节能环保建材产业和能源产业。富拉尔基经济开发区,主要发展机械制造、新型节能环保建材、煤化工精深加工等产业。物流系统,由南苑物流基地、北苑物流园区、北大仓物流中心三部分组成。

通过“哈大齐工业走廊”这一区域建设活动,同时也带动了整个城市的经济建设主要包括:

1.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区域产业经济的影响上。城市基础设施通常包括:能源、水源、交通、通信、生态环境等。而城市区域经济中,包括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都需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而节约成本,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好的地区往往可以集聚更多的产业和经济。城市规划可以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布局,引导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在城市的空间结构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善经济功能布局,使城市的经济环境更加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需要,确定城市建设的开发方针,统筹安排大型基础建设项目的选址和投资环境的选择,发挥城市整体投资利益,实现城市规模经济效益。

2.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

城市规划通过设计新的城市空间模式,对产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在现代城市经济发展方式中,城市规划对产业结构,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增大,如“加速城市地区的新城和卫星城建设、推动工业企业向外迁移、城市中心地区功能的转变和重建”等等。随着这些规划的实施,城市功能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城市面貌将有突破性的改变,城市规划在经济结构的空间深化调整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在协调三个产业上,政府可以以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为纽带,合理进行三大产业比例的调整。不但可以发挥本地区的产业优势,体现区域经济发展规律,而且可以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3.土地配置与价格

作为城市规划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城市土地使用规划可以根据城市的社会、经济结构,以城市的未来发展目标为准则,科学地设计城市空间布局,合理地配置城市用地结构,有效地调控城市土地价格,提高土地集约化水平,保证区域经济在符合长远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就业问题

城市规划可以通过宏观地调控手段来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减轻城市就业压力。其对就业问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城市扩张过程中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新的卫星城和小城镇的建设和管理可以直接吸收包括房地产、基建等部门的劳动力。同时,可以筹集城市建设资金和再就业资金,并通过城市产生的规模效益,吸引投资如果政府再给予优惠政策,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到扩张部分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弥补城市建设和就业资金不足。第二,根据自身的条件,城市通过规划对城市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有利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增长点。第三,利用城市规划平衡城市居住与就业的空间错位,从而减少就业的时间消耗和金钱消费成本。同时,可以筹集城市建设资金和再就业资金,并通过城市产生的规模效益,吸引投资如果政府再给予优惠政策,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到扩张部分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弥补城市建设和就业资金不足。

篇2

1城市规划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根据国家较权威的定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在我国,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从上述概念中不难看出,城市规划与发展密切相关。

1.1良好的城市规划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城市规划必然涉及基本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而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拉动区域经济增长这一点十分明显,从而为实现城市资本的竞争优势提供保证。良好的城市规划的结果是合理、完善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影响企业的投资选择和地区人民消费,再加之政府投入,区域经济增长的结果是肯定的。同时,良好的基础设施将大大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在吸引就业、引入外资等诸多方面影响经济增长和发展。当然,如果城市规划缺乏长远性,就容易导致“短寿建筑”的现象产生。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30年。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有多座“年纪轻轻”的第一高楼被拆除。2007年1月,浙江大学湖滨校区3号楼被爆破拆除,而建成仅仅只有13年;2009年12月,广西柳江路2号22层公寓进行爆破拆除。造成高楼短寿的原因之一就是政府规划部门目光的短视和节约意识的匮乏。

1.2合理的城市规划完善区域经济结构

合理的城市规划通过设计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对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通常,合理的城市规划会考虑当地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是说如果一个地区在本地区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地区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地区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合理利用比较优势,能够制定出适合地区经济结构的发展规划。近年来,通过对地区经济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和规划,已经成为许多地区在进行城市规划时的重中之重。比如西昌作为卫星发射中心之一,就有“加速城市地区的新城和卫星城建设”的规划。又如,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方案中提出的,台州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发展结构为“一个发展核、三条发展带”,具体为“一个发展核”——指台州城市群,是台州城市与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带,包括椒江、黄岩、路桥及温岭市区等重点发展城区“;三条发展带”——城镇群空间的联系轴。通过良好的城市规划,政府可以以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为目的,合理利用城市规划,进行三大产业比例的调整和引导,从而完善区域经济结构。

1.3节约型城市规划促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

节约型城市规划主要是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理念进行整体规划。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逐步形成,并已得到全世界的共识。城市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城市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必然要贯彻循环经济发展的思想。美国诸多地区在制定地区规划过程中,都会依照节约型城市规划的理念进行。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立自己的生态数据库,数据库中包含“环境承载力”“、生态循环”“、生态功能分区”等理念,同时引入生态学理论与分析方法,综合制定城市规划。而结果是,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都比较迅速、有效。这种较为成功、成熟的方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区域经济良性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反馈效应

2.1经济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经济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经济发展为城市规划实施提供基本的保障。无论从地方财政或者人力资本上看,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都为城市规划从设计到实施提供必要的保障,地区经济水平较低,良好的城市规划即使制定出来也无法实施。二是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增长对城市规划造成影响。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因此,在制定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人口增长的影响,要从发展的角度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三是经济发展带动的工业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工业结构的改变往往对城市规划影响巨大。近年来,由于一些原因,如技术的开发,高素质技术工人的培养等,部分日本工厂离开中国,重新搬回到他们自己的国家,这就造成了本国城市和外国城市的重新规划的问题。以经济发展与城市交通为例,交通运输是生产的继续,对城市规模的影响重大。具体为对工业性质与规模有很大影响——它既是发展因素也是制约因素。其次,对工业的性质和规模有很大影响——城市贸易、旅游活动必须有交通保证,而大量人口是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十分全面。因此,经济发展对城市规划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2.2区域经济对城市规划的影响途径

区域经济增长得益于良好的城市规划,反过来,也通过诸多途径影响城市规划。下面将从时间与空间和需要与可能两类途径进行分析。区域经济发展,除了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外,必然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如经济波动周期、经济加速期等等,不同时期对城市整体规划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从时间上看,对城市规划造成影响;同时,由于区域规划是一定地理空间的规划,因此经济发展下的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也就从空间上影响着城市规划。经济如何发展、由什么样的产业带动增长、如何合理调整等一系列问题要求城市规划者在空间上做出适合的选择。以城轨交通网为例。现代城市需要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现代化交通体系,需要形成一个与城市发展布局相协调的综合交通格局。很多城市在做好与城市交通量基本相应的道路网络系统同时,有机配合好综合交通规划,扩展空间、利用条件、重点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网络,逐步改变以常规公共交通为主的客运方式,引入大、中客运量的地铁和轻轨交通方式。逐步实现了多层次、多平面、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大部分地区实施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分流行驶,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设管理,保障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地区差异性。有的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有的地区经济发展较慢,因此,在制定城市规划过程中如果照搬,而不考虑地区的需要与可能该途径的影响,可能会制约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有其规划的需要,但必须考虑规划的“可能”。也就是说,要客观分析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和社会经济效益,不能盲目地规划谋求经济快速增长。

3成渝经济开发区中的城市规划问题

3.1成渝经济区介绍

2009年7月,国家发改委在成都召开了编制工作会,会议初步讨论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规划将涵盖重庆的31个区县和四川的15个市,总面积约20.61万平方公里;2011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规划。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成渝经济开发区的规划中,具有许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统筹城乡改革,提升发展保障能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等诸多方面得到体现。规划的目的之一是促进经济区经济发展。提出了要以重庆成都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以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23个区县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黄金水道的市和成都及绵阳等为载体,共同争取成渝经济区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共同争取国家编制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将成渝经济区建成国家新的增长极。

3.2成渝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

篇3

一、区域规划的定义、内容及特点

区域规划要依据该区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条件,从而明确该区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方向与目标;统筹安排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对该区域的总体建设,其中包括土地的利用、城镇的建设、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环境的保护等,针对这些方面做出总体部署,并提出与实施政策有关的长远发展构想,描绘该区域未来经济建设的蓝图。通常认为区域规划应包括规划的范围、指导思想与发展的目标、区域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政策与保障措施等几方面内容。新时期我国区域规划的特点体现在正确认识规划的发展环境、增强区域规划的发展目标的战略性、突出区域的发展定位、形成地区发展特色和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

二、区域经济规划的影响因素

(一)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大背景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的状况下,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宏观规划决定了某一区域的经济发展处境和其未来的发展走向。在规划国家的宏观布局时,关于确定各省份和地区的战略地位,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分工以及未来各自的发展方向都已经做出了相对应的安排与预设。所以,各个地区在做区域规划时,都必须以国家的宏观经济规划为前提。

(二)各规划区域的经济资源状况

1.人力资源影响区域经济。劳动力资源极其富裕供大于求就会吸引投资方在该区域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也会导致该地区出现大量的创新驱动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合理规划和绿色发展。2.市场影响区域经济的规划。在发展壮大某一区域的经济产业链条的过程中,该地区的市场需求量和容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与此同时,那些和市场联系越紧密的企业,会更快地占有该市场,从而加速了企业的发展,进而就可以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3.区域内及周边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如果某个区域有产业集群的优势,那么在该区域内就有较完整的产业链去生产某一产品。政府如果能针对这一情况建设配套的设施,并且生产出能代表本地区核心竞争力的生产综合体,就必然会促进该区域的外部经济的规模和范围的发展扩大。所有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就能享有这些公共基础设施,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大家的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竞争力。此外,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进步的条件下,技术和经验的交流得以促进,这样有利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优化。

(三)自然因素对区域规划的影响

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赖以继续的物质基础。在进行规划时,必须调查分析该区域的自然资源因素,要确保该区域内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发展该区域的经济。

三、合理编制区域经济规划的必要步骤及注意的问题

(一)确定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1.区域经济规划的目标。做到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就要尽可能地利用一切资源,例如: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等,争取在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的期间,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以社会公平为导向,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尽可能地兼顾社会公平,杜绝出现偏废公平或者效率的情况。2.区域经济规划的任务。首先,明确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向和战略地位,指出发展方向,理应是区域规划的第一要务。确定区域的发展方向当有充分的依据,所以在规划时必须考虑以下五个方面的影响:(1)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情况。(2)规划区域的现有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3)周边区域的发展现状与该区域的相互关系。(4)可持续发展原则。(5)科学技术发展的走向。其次,提出规划区域的经济发展目标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确保发展方向和目标的一致性,不可背道而驰。一般是定性描述发展方向,定量体现发展目标。最后,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必须做好合理的区域产业布局。(1)在布局农业产业时,必须兼顾好社会、生态以及经济三方面的效益,要因地制宜,要解决好退耕还林的问题和其他破坏生态的问题。(2)重点要做好工业布局,要依据规划纲领,遵循产业布局的要求,按照该区域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来确定工业的合理布局。(3)同时必须搞好第三产业布局,因为它也是区域规划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二)调查分析之后还要整理资料

在完成上述要求后,接下来就要调查该区域的相关条件,并整理、分析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区域规划准备工作的重点是要调查资金、人口和劳动力、市场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

(三)设计、制定规划方案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际开展区域经济规划方案制定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包括制定规划方案要有明确的依据,制定规划方案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制定规划方案要按照严格的步骤。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考虑到各种因素,在后期执行规划时才会做到游刃有余。

作者:王文华 郑 洁 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唐景峰.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的探讨[D].四川大学,2005.

篇4

1.经济快速增长必然伴随着交通迅速发展。很多的研究成果证明,西方国家在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段,都伴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增长。中国也不例外,例如,在近10多年里,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基础设施加速改善,例如铁路里程从1998年的6.64万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9.1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从0.87万公里增加到7.41万公里,达到世界第二位。这一方面源于交通运输体系为规模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基础,另一方面也由于交通运输是一种基本的公共产品,当地区经济增长,政府财力充足时,会投入更多的资金到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上,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良性的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质量要求更高。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就是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和经济实力的增加。而随着经济规模的逐步扩大,对良性经济的要求必然会要求更高。而科学、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则是良性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区域交通规划建议

基于上述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关系分析,笔者认为区域交通的运输规划必须和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具有相当的协调和统一性,这样才能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的一体化发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下我国的交通运输规划仍然局限于自身的行业范围内,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充分协调。就上述情况,笔者对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规划,提出具体建议如下:

(一)地方政府要在充分分析区域内的交通运输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适应性问题,不断提升交通的运输量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不仅是根据区域经济活动特点调整运输结构,同时要合理配置区域空间的交通资源配置,不断加强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规划和建设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制定交通运输发展的区域性差别战略。政府部门要根据当地宏观经济发展的区域规划,特别是中长期规划,结合各区域交通发展的实际,对交通设施、交通道路进行科学设定,在科学论证和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制定有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使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能相互促进,达到经济发展最优和交通设施布局最优的效果。

篇5

【关键词】土地规划 政策 区域经济调控

一、城市土地规划与城市经济模式的联系

(一)城市土地经济建设与区域经济调控

为了更好地进行城市土地规划政策的应用,有必要展开区域经济调控策略的分析。目前来说,我国城市土地规划体系是不健全的,因此需要展开相关方面的宏观调控。区域经济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从其广义含义来说,对于城市宏观土地经济建设起到制度化的规范作用,并且有利于政府土地规划策略的运行。我国狭义的区域经济就是指某一区域的经济建设,这区别于自然地理区域调控,它是一种宏观层次的调控,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的意义,也就是经济区域的应用。通过对该环节的剖析,我们得知土地规划政策的开展实际上是我国城市经济调控体系中的一部分,是利用人类现有的资源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这是土地规划政策开展的一个重要应用前提。这需要展开宏观调控环节的剖析,在下文中将会具体提到。

区域经济调控之下的土地规划策略的应用,要就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制度、社会资源及其自然环境等展开协调开发,它涉及城市综合利用条件的各个要求。通过对经济调控基本理论的分析,可以就城市土地规划政策与土地空间规划等展开联系,进行城市土地规划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剖析。

(二)城市土地规划模式和区域经济调控

从区域经济的自身性质来说,城市土地规划体系的开展是一种中观经济模式的应用。所谓的中观经济就是国家经济中的经济层次的划分,和宏观调控异曲同工。基于城市土地规划的区域经济调控的应用,是出于城市经济管理的需要,实现宏观调控模式与微观调控模式的应用,它涉及城市经济综合体的各个方面,起到了一个连接的作用。我国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规模等都是不同的,这需要我们去区别对待,也就是分类分析城市土地规划应用的经济结构、经济运作模式,这样就实现了土地规划的目的,促进我国城市经济建设环境的稳定性。

城市土地规划模式的开展,必然是以土地资源为应用基础的。城市土地规划政策的应用,最终目的是促进土地的有效利用,这两者与区域经济调控是密切联系的。受到我国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是粗放式的经济形式,这不能形成对城市土地的有效利用,出现城市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比如消耗过大、收益过低等,同时由于受到土地资源供应的刚性束缚,城市经济必然得不到有效地开展,要与之采取相对应的土地规划政策,进行区域经济模式的探索,进行城市空间利用体系的健全,实现经济发展用地压力的缓解,这是现阶段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探究的重要一个环节。

二、城市土地规划与区域经济调控的联系

(一)土地利用与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联系

在城市土地利用问题上,我们需要展开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探究,要避免单方向研究的局限性,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关系的剖析,这需要应用到土地资源利用学模式、城市经济学模式、产业经济学模式等展开探究,进入城市土地木桶效应的分析,突破城市土地利用的局限性。在下面应用程序中,我们将展开城市土地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模式的协调,进行经济发展环节中的城市土地利用互动机制的分析。

在区域经济模式的研究过程中,土地利用结构模式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一个整体,通过对联立方程模型的分析得知,城市土地规划模式的动态性的变化,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城市空间开发过程中的建筑用地规模及其结构的变化情况。

(二)城市土地利用模型下的城市化

我们通过对城市GDP各个产业的产值比重,进行城市基础设施与工业建设用地比重的分析,来体现土地利用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分析,进行土地规划环节的优化,确保产业结构的调整,这样有利于实现土地的规划利用。通过经济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得知,城市用地规划政策的变化与这个城市的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都存在一定的互动影响,比如城市建筑用地比例的变化,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等,与城市的经济增长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进行不同建设区的划分,进行城市建筑用地面积的有效利用。

为了方便展开城市规划环节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究,我们进行沿海地区与内陆区域的具体经济发展数据的研究,进行城市土地规划政策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联立性环节的分析。在探究中,我们发现其所处的区域不同,其城市的土地利用政策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的,但是每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模式与城市化、工业化等都存在一定的辅助关系,特别是土地规划政策对于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间接影响了该城市的现代化、工业化发展,这些程序的运用与城市建设用地的面积也存在联系,这对国家城市土地规划政策的选择提供一些借鉴意义。在区域经济学原理的应用之下,可以得知城市土地规划的应用,要满足该城市的土地与经济的关系需求,城市土地规划政策的应用和该城市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是一种单向的关系,在研究过程中,要考虑两者的互动关系,这是当下新型城市土地规划政策开展的前提。

通过对区域经济理论的分析,可以得知,不同区域的城市、不同的土地规划利用政策和经济发展都存在不同维度的互动。比如城市经济与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公共用地及绿化用地等的关系,这需要展开具体的土地规划利用政策的分析,协调好城市经济发展与不同方向的土地规划政策之间的关系,展开灰色典型方法与联立方程模式的探究。

三、结语

在区域经济调控模式应用下,进行城市土地规划的分析,可以得知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空间利用与经济发展模式之间的内在关系,在研究过程中,要避免经济发展方向与城市土地规划模式的单向性探讨,从而实现土地利用政策和经济发展体系的协调。

参考文献

[1]杨励雅.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2]涂小松,濮励杰,吴骏,朱明.基于SLEUTH模型的无锡市区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06).

篇6

(1)客运。长三角(南京、杭州)、西南部地区(昆明、桂林)、华中南地区(长沙、武汉)、西北地区(西安)等航线,从而使潍坊客运航线达到10条左右,力争在2015年使潍坊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至25-30万人次。

(2)货运。进一步强化航空货运优势。加大与航空货运及快递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强化机场物流园区基础建设,增加货运装卸、物流信息管理、通信、安检、分拣及安保监控等配套设施。到2015年,年货邮吞吐量达到3万吨。

(3)机场迁建。加快机场迁建的前期准备工作,严格控制预留南孙新址,推进相关准备工作,完成机场选址和预可研报告,力争2015年前,将迁建项目纳入国家正式规划,并组织详细规划和设计工作。

2铁路

(1)城际铁路。加快潍坊市中心城区南北方向铁路的准备工作。落实“东营-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城际轨道交通具体走向及线位,做好潍坊东站的控制预留工作。开展“潍坊—日照”城际的前期论证工作,尽快将其纳入山东半岛城际铁路总体规划方案之中。“滨海新区-中心城区”段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全部的规划设计工作,力争开工建设。修改“滨海-潍坊-诸城”地方铁路规划设计方案,做到与南北方向城际共用走廊,从而减少土地占用与分割。

(2)高速铁路。开展太济青高速铁路潍坊段相关前期研究工作,进一步落实线位及站位,做好用地及地面集散道路系统的规划及控制。

(3)地方铁路。加快地方铁路建设,支撑地方经济发展。尽快建设潍坊港疏港铁路,临朐至沂水铁路争取在2015年内开工建设。依托益羊青临铁路,开行寿光-青州-临朐客运列车。

(4)潍坊火车站改造。随铁路停靠列车增加及火车站南侧用地整治开发,可适时启动火车站南广场建设,在交通上,南广场应考虑分担部分北场长途汽运、公交枢纽、城市轨道站等设施。

3公路

(1)高速公路。建成长深高速潍坊市域段,起点为青州东青高速、重点在临沂界。尽快启动潍日高速建设,形成直接服务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的南北高速交通大通道,彻底改变南北交通走廊缺失的局面。进行城南高速联络线和城东高速联络线的前期工作,并尽快启动城南联络线的建设,力争十二五期末城南联络线建成通车。至2015年,市域范围内规划高速公路网除城东联络线外全部建成,形成“两纵四横一联”的格局。

(2)国、省道建设。完成G206的改线工程、缓解过境交通与中心城区、昌邑城区、安丘城区市内交通之间的相互干扰。G308、G309两条国道的改造工程完工,形成两横一纵的国道网布局。承担中心城区至周边县市(开发区)的联系功能的省道,按照一级路标准改造完毕。

(3)公路客运枢纽。新建长途客运东站和南站。逐步疏解中心城潍坊客运总站的功能,向西、向东以及向南方向线路班次分别向豪德客运站、客运东站以及南站转移。潍坊火车站的公路联运站部分线路和功能随着火车站南广场的建设南迁。加强城市交通系统与公路客运枢纽的衔接。

4港口

(1)港口发展。按照“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初步形成以区为主,东、西港区为辅,港区之间在建设规模、功能定位上形成区位互补、相互协调、错位发展的港区分布格局。“十二五”期间将加大投资力度,加快航道、泊位等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码头泊位31个,增加港口通过能力3085万吨,码头岸线5775米,场地面积468万平方米。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8个。其中区建设18个万吨级以上液体化工、集装箱、散杂货、客货滚装泊位,增加港口通过能力2625万吨,集装箱60万TEU,码头岸线4275米,使得港口通过能力达到3424万吨,集装箱60万TEU,码头岸线6130米(包括150米码头支持岸线)。航道达到3.5万吨级。

篇7

关键词:多目标最优化;区域经济规划;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我国的区域经济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壮大,区域经济的规划是目前工作中的重点。将区域经济规划做好,能够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优化,实现区域经济合理的发展。

一、区域经济规划解析

区域经济规划主要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对未来的经济建设进行总体的部署。区域经济规划是国民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和社会发展的部分体现,是结合了科技、经济和环境的整体形式。科学的区域经济规划首先要对区域调研,然后进行确定区域规划发展思路,然后指导进行区域经济规划的科学分析、制定、评估和落实,区域经济规划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二、区域经济规划的内容

区域经济规划的范围十分庞大,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一般规划的内容包括生产要素、自然资源已经对经济的分析等。

(一)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一致,在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规划设置上有着较大的不同。总结起来,主要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看法。一种就是传统的发展观念,把经济的发展认为是经济的增长,所以将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定位于经济增长;另外一种看法是比较科学的发展观念,这种观念认为社会和人才是发展的主体,经济增长只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手段,更多的人认可第二种观念。区域经济规划有三个目标。就是生态环境的改善、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增长。这些目标互相促进又彼此联系,互相扶助又彼此制约。比如很多的经济增长目标需要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但是经济增长又能够建设生态环境,所以在经济增长中要注意生态环境,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科学选择主导产业。区域的主导产业要进行科学的选择,因为这对区域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区域经济规划中,选择主导产业是核心环节。在对主导产业进行选择时,要考虑能够成为区域产业的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主导产业还应该在区域分工中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强化区际间分工合作。区域内的主导产业要具有区域特色,能够在市场贸易中,发挥区域优势,取得较高利益。总体来说就是区域产业的产品应该是由良好的市场前景,有足够大的市场需求,未来能够占有经济市场,有较高的积极效益,对区域的增长有强大的作用。

(三)合理配置产业结构。在主导产业确定以后,要对整体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配置。区域的产业结构是组合了不同的产业,设计的产业较广,那么就需要对产业进行分类以及合理配置。所以在对区域经济进行规划时,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是要详细分析区域内的产业结构问题、特点和现状,然后通过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政府政策等对影响区域产业配置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接着对产业间的联系进行优化组合,将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进行协调,下面就是按照要求指标,将生产要素同产业之间进行资源配置,提高产业效益,最后要注意优势产业的配置,增强产业结构在未来变化中的适应性。

三、区域经济规划遵循的原则

为了保证区域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要对区域经济科学合理的规划,同时必须遵守相适应的原则。

(一)以劳动分工进行区域经济规划。社会劳动分工有地域性,不同的地域分工决定着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劳动地域分工是区际间客观存在的优势,各个区域间的劳动区域分工形成了产业结构。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内容就是区域间的优势比较、产业结构的配置以及主导产业选择。所以区域经济规划能够发展区域分工,形成专业化部门与综合性结合的产业机构体系,使区域间能够互相配合,彼此协调的有效分工,共同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二)以区域特点进行区域经济规划。在区域经济规划中,要充分分析区域的特点,根据区域的特点进行区域经济的规划和决策,否则就会影响区域的整体发展,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对区域进行分析要从两个方面,第一是对区域内市场、人文、生产要素以及生态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第二是对区域内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对区域特点的分析才能够制定出现实合理科学的区域经济规划。

四、多目标最优化问题在区域经济规划中的应用

一般来说,多目标最优化模型就是针对一个需要决策的问题,有着多种决策的选择,并且所有的选择都能达到目标,不分主次,这样就会产生一个数学函数模型,不同的函数变量,就会相应的产生不同的目标函数。在区域经济规划中,为了处理区域间的关系,加强共同协调发展,就必须根据科学的方法,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使区域经济规划决策更加科学。

(一)建立数学模型。首先要对规划区域的自然资源、市场情况以及区域历史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对针对规划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进行规划区域的数据统计,比如规划区域的生产要素,市场供给以及人口数量等。第三是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对规划的决策进行分析,然后将具体问题简化。第四,根据对已经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利用数学公式,初步建立模型。第五,将建立的数学模型与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和对规划的决策进行比对分析,验证数字模型的准确性。

(二)最优化模型建立的原则。多目标最优化模型的建立需要几个原则,第一是要对规划区域的特点和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有利于区域内生产要素,自然资源的利用,促进规划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第二是在区域经济规划过程中,要把实际情况作为基础,建立最适合规划区域的数学模型。因为不同的规划区域有不同的特点,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同,素以要综合考虑全面因素,促使建成的数字模型能够与规划区域的实际情况一直。第三是能够保证各部门之间互相配合,经济发展不影响生态环境,真正做到可持续健康发展。

多目标最优化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区域内的各种资源,对区域经济规划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配置以及优化,真正促进区域经济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温录亮.多目标最优化方法与应用[D].济南大学,2009.

篇8

随着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愈发严重。同时盲目发展、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总体规划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因此要得到长期高速的发展,就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区域规划分析,制定一些必要的区域规划方案。

在进行区域经济规划时,往往根据影响因素和已知条件列出若干可行方案,然后根据相应的因素进行多目标决策,但上述系统往往是一个灰色系统。系统中既有人们了解的白色信息,又有尚不清楚的黑色信息,更多的是一般了解的灰色信息。而且各种因素指标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对于这种因素相关性较强的灰色系统来讲,一般方法得到的决策方案就不可能是最优的。用灰色关联度决策建立决策模型,就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另外在选择经济决策方案时,各目标大多是定性的,凭感觉来比较各方案及给各目标赋值,准确度差,随意性大,对决策结果影响很大。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可以很好的将这些定性指标转换为定量指标。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首先提出的,这是一种能用来处理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决策问题的决策方法,即实用又简洁。层次分析法(AHP)通过两两比较各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来得到各方案在某个准则下的相对重要量度,且能转换成数字处理,能有效的将定性指标转换为定量指标。

1.模型及步骤

(1)灰色关联度决策建立决策分析模型

某以研究范围内的事件全体称为该研究范围内的事件集,记为

其中ai(i=1,2,…,n)为第i个事件。相应所有可能的对策全体称为对策集。记为:

其中bj(j=1,2,…,n)为第j种对策。

事件集与对策集的笛卡尔积

成为局势集,记作S=A・B.对于任意ai∈a,bj∈b称(ai,bj)为局势,记作Sij=(ai,bj)。

设为局势集,为局势Sij

在k目标下的效果值,R为实数集,则称:SR

Sij|

为S在k目标下的效果映射。

局势效果向量的靶心距是衡量局势优劣的一个标准,而局势效果的向量与最优化效果向量的关联度则是评价局势优劣的另一个准则。

设为局势集,为最优效果向量,若uiojo所对应的局势,则称uiojo为理想最优效果向量,相应的Siojo称为理想最优局势。

若为局势集,局势Sij对应的效果向量为

①当k目标效果值越大越好,取。

②当k目标效果值接近某一适中值u0为好时,取u(k)iojo=u0。

③当k目标效果值越小越好时,取。

则为理想最优效果向量。

设为局势集,为局势Sij对应的效果向量为

为理想最优效果向量,εij(i=1,2,...,m)为uij与ui0j0的灰色绝对关联度,若满足εi1j1对任意i∈{1,2,...,n}且i≠i1和任意j∈{1,2,...,m}且j≠j1,恒有εij≥εij,则为ui1j1次优效果向量,Si1j1为次优局势。

2.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及模型

层次分析法(AHP)的主要思路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达到的总目标,把问题按层次进行分解,分成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如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以及方案层等,然后按照问题的结构层次从上而下,逐层确定同层次上各元素(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权数。层次分析法(AHP)是通过两两比较各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构成一个判断矩阵,以此矩阵的最大特征值的特征向量的各分量,作为各元素的权数。

层次分析法(AHP)也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多目标决策方法,但本文仅仅利用层次分析法(AHP)两两比较的基本原理求权数,将定性目标转换为定量目标以及确定各目标的权重,其基本步骤如下:

(1)通过两两比较各目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构成一个判断矩阵。为减少单个专家的主管性,可以采用Delphi法来由多个专家确定判断矩阵。

(2)计算各目标合成权重。

(3)一致性检验,若不能通过一致性检验,则需进行调整后重新计算。

3.分析步骤

(1)确定事件集A={a1,a2...,an}和状态集B={b1,b2,...,bm},构造局势集S={sij│ai∈A,bj∈B}。

(2)确定状态目标1,2,...,s。

(3)求不同局势Sij(i=1,2,...,n;j=1,2,...,m)在目标下的效果值u(k)y:

(4)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将定性的效果值转换为定量的效果值,仍记为u(k)ij。

(5)求k目标下局势效果序列u(k)的均值像,仍记为:

(6)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求目标k的权重ηk(k=1,2,…,n), 以ηku(k)作为k目标下的局势效果序列。

(7)由第六步结果写出局势sij的效果向量:

(8)求理想最优效果向量:

(9)计算uij与ui0j0的灰色绝对关联度εijgi=1,2,...,n;j=1,2,...,m。

(10)由得次优效果向量ui1j1和次优局势Si1j1。

该方法虽然计算较复杂,但都是固定的程序,利用EXCEL软件的函数计算功能就可方便快速地得出结果。

二、应用举例

某市辖区内有1市、1区、9县,进行区域经济规划发展决策。对各个县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都成为决策方案的重要参考。

记区域经济规划为事件a1,则事件集A={a1}。

记市经济状况为{b1};区经济状况为{b2};县(1)经济状况为{b3};……县(9)经济状况为{b11},则有状态集B={b1,b2,……,b11}

于是有局势集S={sij=(ai,bi)│ai∈A,bi∈B}={S11,S12……,S111}

经济发展参数制定如下:

工业发展指标。某区域的工业化程度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未来的潜力所在。

工业总产值: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整体发展情况的指标。

人均GDP:人均GDP可以反映市场需求情况。

农业发展指标。它可表示该区域的农业化程度及发展状况。

农业产值:反映基础农产品(粮、油、棉等)情况。

畜牧产值:考察畜牧产品的情况。

特色农业:反映发展区域优势的地方特色农产品。

第三产业指标。该指标描述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

旅游业:反映旅游及其配套设施的指标。

零售业、餐饮业:集中反映消费水平的高低。

记经济发展参数1――工业总产值;参数2――人均GDP;参数3――农业产值;参数4――畜牧产值;参数5――特色农业;参数6――旅游业;参数7――零售业;参数8――餐饮业。

建立k目标下局势集效果序列:

利用层次分析法构造两两对比判断矩阵,用EXCEL的函数计算功能将定性目标化为定量目标:

确定目标k的权重ηk(k=1,2,3,4,5,6,7,8),权重在模糊决策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反映了各个指标在综合决策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或所起的作用,直接影响到综合评价的结果。现阶段确定权重的常用方法有经验确定法、统计方法、模糊协调决策法、模糊关系方程法、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等。这里采用层次分析法作为确定权重的方法,通过对专家意见的收集对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做出判断矩阵。本文得到经济、管理学科专家十位的评分意见,得满足归一化条件的出各层权重如下利用层次分析法构造两两对比判断矩阵,用EXCEL的函数计算功能计算得:

η1=0.3621, η2=0.2456, η3=0.1235, η4=0.1076,

η5=0.0634,η6=0.0498,η7=0.0348, η8=0.0132

将u(1),u(2),u(3),u(4),u(5),u(6),u(7),u(8);η1,η2,η3,η4,η5,η6,η7,η8

输入EXCEL,利用EXCEL函数计算功能得=ε11=0.891

第一大类是发展比较平衡地区,规划重点放在平衡持续发展的目标上。第二类为较发达地区,但仅靠单一产业支持,发展不平衡,规划重点调整产业结构,平衡发展。第三类为欠发达地区,各项指标都比较落后。需要综合地方优势迅速起步。

三、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