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生命的诠释8篇

时间:2023-10-09 10:47:5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生命的诠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命的诠释

篇1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进行体育运动并非难事,可对于残奥选手来说,却绝对是一个极限的挑战。请看看残缺的身体在水中是怎样奋力向前,请看看坐在轮椅之上如何进行球赛,请看看赛场上的选手们如何保持平衡全力拼搏,他们正在展现人类最亮丽的风景,最执着的毅力,最倔强的生命。

奥运会的热潮正逐渐消退,人们从奥运的激情回归到日常的生活中。比起奥运会,很少人有同样高的热情去关注这场十足感人的残奥会。人们都乐意去记住奥运会上那一个个光环四射的冠军,甚至挖掘这些奥运明星背后鲜为人知的刻苦经历。而残奥选手们呢?他们需要比明星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才能登上奥运的舞台,他们又有多少人问津?

北京奥运是人文的奥运,人性的关怀让五环焕发出爱的光辉。我们为奥运欢呼,同样要为残奥喝彩;我们为奥运冠军鼓掌,同样要为残奥选手骄傲。奥运缺少残奥是不完整的奥运,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奥运。

当奥运日益被市场化,唯独残奥仍保持着一种率性的纯真,这种纯真来自于体育精神,更来自于生命真谛。残奥选手固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身体缺陷,但在斗志与拼搏精神上却丝毫不比奥运选手逊色。

篇2

梁家合先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上世纪九十年代年开始摄影创作,涉猎题材包括自然风光、建筑艺术、人文风情、数码创意等。曾获中国第十一届国际摄影艺术展银奖、首届“徐肖冰”全国摄影大展优秀奖、2008佳能“爱美感动”摄影大赛铜奖、第三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铜奖、2010“我的城市我的家”全国摄影大展金奖、2010年“美丽深圳”摄影大展年度大奖,2012年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区)三等奖,第三届中国职工艺术节摄影艺术展览银奖等,有500多幅作品在国内外摄影大展中入选获奖,K有多幅作品被美术馆和摄影展览馆永久收藏。

著名学者王国维诠释人生的三阶段,可以适用於大部分的行业,摄影家梁家合先生的经历也是如此:过去,摄影是他业N时的爱好,是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进而创造美的途径;後来,摄影为他赢得无数殊荣,国内国际的大小奖项,让他闻名业内、受人尊崇;如今,摄影引导他去领悟艺术的真谛、维M初心的纯粹。在波澜过後、光环之下,梁家合先生通过镜头,还原眼前真实的美景、得享一份怡然自乐、发现一片海阔天空。

摄影是积累

进入全民读图时代的今天,摄影正成为一种被普罗大众广为接受的爱好。不过,拿相机的人多了,是否意味着摄影的门槛降低了呢?资深摄影师梁家合先生从多年的实践经历中得出的结论是:“有一套好的摄影器材,不代表马上就能成为摄影家,因为这与个人的学识、创新意识、生活阅历等有关。”就如他,摄影之路便是从这三个方面的积累开始。

梁家合先生中学时期便喜爱文学。一次,他阅读著名作家路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被作品里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传递出的暖暖的情谊所感动。甚至来回翻阅数十次,能虬巡糠终陆诒诚吕础l妒牵美学与文学的萌芽,在其心底悄然抽出了新绿。

“读《平凡的世界》,看作者体验生活以及对生活的领悟,让我懂得了文艺创作离不开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唯有深入生活才能创作出接地气的作品。”梁家合先生在文学方面的积累,加上大学时期学习的工艺设计,都成为其今日摄影创作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一起增长的还有他的社会阅历:“多年前,我选择到深圳发展,在一家出版公司担任编辑,主要从事书籍出版的工作,常常需要找一些文字的配图及照片,久而久之就开始关注摄影。”恰好编辑部里有一套相机没人使用,梁家合先生便用来在休息的时候拍些照片,既是锻炼自己的摄影能力,也为工作备些素材,或投稿到媒体上。此时网络技术尚未发达,摄影还处於胶卷时代,所以好的照片是许多媒体单位供不应求的素材。而随着梁家合先生摄影技术日益提高,屡屡创出佳作,其拍摄的照片被许多媒体裼谩;本每天都有照片被《深圳晚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等裼谩R到绲目隙ǎ让梁家合先生信心倍增,对摄影也愈发喜爱。

“发表的照片多了,认识的摄影人也多了,参加的摄影活动也多了。期间加入了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通过这些平台,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摄影,K且享受其中。”当时,全身心投入摄影之中的梁家合先生,似乎着魔一般,只要节假日休息,就背着相机,在深圳乃至全国各地寻找创作机遇。

每当发现喜欢的题材,他便不厌其烦地无数次去拍摄尝试,享受在破解光影峡谷的斯芬克斯之迷中。特别是当时K没有方便快捷、功能多样的数码相机,用的都是笨重且不能重复尝试的胶卷相机,每一次按下快门,都考验着摄影人的技艺以及专业运用,能有一手出色拍摄手法更显难得。

但梁家合先生做到了,他克服了器材的局限,拍下了整齐恢弘的建筑群,记录了一个个人物的精彩瞬间;他敏捷地判断出摄影的最佳时机,把欢腾的人群变成了极富动感的画面,充分展现出线条与色彩的融洽。一幕幕日常平凡的画面,变成他创作的源泉,留住了岁月,也淋漓尽致凸显了现实的美,以及创作者的思想。还有一件件摄影中的趣事,至今令他回味无穷:“以前我用4*5坐机拍风光,记得深圳赛格广场刚刚建好的时候,我登上顶楼,为了等到拍摄深圳全景的最佳时机,我从下午四点多开始,一直到晚上六七点,四五个小时,只为拍摄一张照片。”林林总总,至今难忘。更可贵的则是摄影带来的感悟,不仅是自己毕生受用,也可裨益他人,同馈影坛:“摄影是一种自我表现的艺术,从摄影师的照片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学识、涵养、经历等等。可见,摄影跟美术书法等其他艺术一样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摄影是创新

中国第十一届国际摄影艺术展银奖、首届“徐肖冰”全国摄影大展优秀奖、2008佳能“爱美感动”摄影大赛铜奖、第三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铜奖、2010“我的城市我的家”全国摄影大展金奖、2010年“美丽深圳”摄影大展年度大奖、2012年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区)三等奖、第三届中国职工艺术节摄影艺术展览银奖等荣耀接连被梁家合先生获得,前前後後,他有五百多幅作品在国内外摄影大展中入选获奖。盛名之高,可见一斑。

能让自己在比赛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除了梁家合先生经年累月的各种沉淀,还离不开他独到的眼界与思想:“摄影需要积极创作,更需要创新――所谓的创新就是技艺之外的补充,这对一个摄影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让自己局限於某些地方,拍出的作品大同小,从而脱离了自我的追求。”何为创新?梁家合先生解释:“真正的摄影人应该有独立的思想,能拍出自己想要的作品,哪怕是小品,都能看出自己的想法!”

一张好的照片,尤其是纪实作品,往往能让观众第一眼就看出作品背後的故事。可以从画面中读出叙述,了解更详实的地方,因此产生共鸣、打动观众。犹如观赏一部引人入胜的影视作品,给自己带来视觉及心灵上的感动。而非模仿,看到他人拍出好的场景也相拍同样的画面,最後落得与他人作品大同小,毫无特点。对比之下,可见创新之重。

篇3

关键词: 罗伯特・弗罗斯特 自然 生命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是一位重要的美国诗人,也是20世纪新英格兰优秀的田园诗人之一。他曾四度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弗罗斯特在其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新英格兰的乡村语言,偏爱简短、传统的抒情诗和叙事诗;这一点在《韶华易逝》中可窥一斑。

《韶华易逝》一诗仅有八行,简洁整齐,但是其寓意却不可谓不深远。从诗名来看,整首诗的喻题呼之欲出:感叹时光的短暂和不可留。金子的色泽指代的是宝贵的东西,因此“Nothing Gold Can Stay”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于生命的一种悲观诠释。纵观英国文学250多年的历史,嗟叹青春、爱情和生命的短暂以及时光的飞逝的佳作随手可拾,而这些主题在《韶华易逝》这首诗里尤为凸显,让人无法移目。囫囵一看,这首诗似乎是几行用词相互矛盾的诗句组成,影影绰绰暗指季节的更替,其主题藏头露尾。然而,正是弗罗斯特对悖论、歧义以及意象的使用才是这首诗的精妙所在,这让诗句合为一体,密不可分。这首诗开篇映入眼帘的就是数行相互矛盾的句子:“绿色如金,…新叶如花。”绿色是春天的标志,生命的象征;然而当春天悄然来临之时,新英格兰的白桦和柳树绽放的却是淡淡的一抹金色。因此,绿色其实仅指代一种既定事实或者一个符号,而金色才是事实。“Gold”此处并非指珍贵永不腐坏的金属,而是一种颜色,“奈何金色难留”。在诗的第二节,出现了另一个悖论, “初芽如花”。诗人可能暗指新叶沐浴在早春的枝头,慢慢舒展,仿若娇羞的花朵。“然而绽放却难恒久”,“叶叶凋萎,片片散落”。这两句诗隐喻叶子终归是叶子,虽然它“如花般绽放”,最终还是会回归到最初的状态。上面讨论的两个悖论---金色转绿,鲜花变绿叶,恰好呼应了诗的标题“韶华易逝”。“因为事物的表象总是很快转变,其绝美亦难留心头。亦绿亦金的叶子很快凋萎,寓意理想事物的转瞬即逝。”(Marcus,1991) 接下来,弗罗斯特援引了伊甸园亚当和夏娃被化身为蛇的撒旦引诱偷吃禁果的经典典故,因此“伊甸沦悲切”。因为当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之时,他们失去了本真。诗的倒数第二行,“黎明沉为昼”,更加把“韶华易逝”这一主题彰显无遗。清晨第一抹阳光闪着耀眼的金色,因此一天之晨也被喻为最为“黄金”时间。自然,弗罗斯特说“黎明沉为昼”同时暗指“岁月不留金”。整首诗里都可以感觉到诗人对生命困于时光的悲伤与沮丧。诗里描绘了几个自然现象,均明显指向了一个关于生命的黑暗的事实:当时光不断流逝,生命则慢慢在消亡。。这个观点更加强烈地印证了弗罗斯特在他的作品中反复表达的一个关注:在这个冷漠的宇宙中,人类孤独地存在,如此的无助与困惑。他的这个关注点跟爱默生的不谋而合:“生于世而堕于世,即由于自然的进程而导致的生命的痛苦和颓萎就是我们所说的邪恶”。

篇4

谭千秋,这位来自湖南祁东县,198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扎根四川27年的普通而平凡的教师,在天崩地裂的那一瞬间,张开爱的羽翼,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让四支稚嫩的花朵得到了庇护,让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泣不成声、泪流满面中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

四川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的园长李娟回忆起瞿万容老师被救援队发现的情形,泣不成声。“当时瞿老师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地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紧抱着一名小孩。小孩获救了,但瞿老师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还活着,而“雄鹰”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这名男子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

王周明是一位年轻教师,是50多名学生的班主任。地震发生时,他指挥学生分两路,从教室的前、后门逃生。房屋垮塌的一瞬间,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把还没跑出教室的一名女生推出教室。这时,一根粗大的横梁打在他头上,他的头盖骨被击碎……学校行政办公室主任张文说,他从外面赶回学校时,这个女孩一见他就哭了:“王老师为了救我,被砸死了。”

汤鸿今年20多岁,是名年轻漂亮的舞蹈老师。地震发生时,她正在为学生排练迎“六一”儿童节的舞蹈节目。发现险情后,她把学生推向墙角,把她们抱在自己怀中,垮塌的楼房倒在她的身上……她的尸体被找到时,目睹她俯身趴在那面墙的角落里。她的怀里,3个女孩活了下来。

这位老师叫向倩,去年大学毕业,到什邡龙居小学当英语老师。废墟中,她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

……

看看我们的老师吧,最危急的关头,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人生阅历丰富的他们本来有机会能够从容自保,但他们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学生的重生。他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在危急关头,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

每当在电视上看到老师为救地震中的学生而献身的时候,我都是泪流满面。这就是老师,最伟大的老师!

地震中的牺牲的老师用生命铸写了一代师魂的高洁,散发着夺目的人性光辉。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绽放出的善良,足以让有限的生命变成永恒,光照千秋!

篇5

“生命体验”打开了人对存在及其意义的理解的艺术之门,同时,也给现代超现实主义艺术带来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尤其在绘画领域,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生命主题的深入发展,推动艺术家们不断尝试着运用新的材料来创新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绘画语言的表达力。当代艺术家们通过创新艺术表现的手段和载体,力图淋漓尽致地把自己的丰富而深邃的自由意志表达出来。

从古至今,艺术家们对于绘画材料的探索从未停止过。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人类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极大发展,很多新材料被发明出来。这就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材质,绘画领域新材料的运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新的绘画材料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媒介,同时也是一种艺术语言。新的绘画材料为艺术家的无限想象力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上的可能性,不仅丰富了绘画艺术的表现力,而且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韩国青年画家李宽雨( Lee Kwan Woo)的“印章绘画”,就是采用新的绘画材质进行生命体验创作的有益尝试。李宽雨1969年生于韩国果川市, 1996年毕业于韩国关东大学西画系,是韩国当代比较有创意和思想的青年画家。自1996年至 2012年,他已经在韩国开过九次个人画展,并多次参加国外艺术博览会、团体展和友谊展,也曾在中国展览过作品。其作品被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等多处收藏。

传统意义上的“印章”是融合雕刻和书法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明清以降,印章作为书法、绘画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定式。因此,传统的中国画是由画面、题款和印章三部分构成的,对一幅中国传统绘画所做的艺术评价,也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但是,李宽雨的“印章绘画”既不是传统的中国画,也不是翻印出篆刻在印章上的“绘画”,而是用一枚枚印章组成的类似微雕的、非常独特的作品。

李宽雨所使用的是一种新型的工业材料,这种材料材质轻便,其色青白,可塑性强,通过熔铸造型,可以制作成各种形状,而且在常温下可以比较容易地用刻刀在其上刻划雕琢。这些材料被他刻画为我们常见的私人“印章”的形式,然后他再把这些“印章”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组合构成一幅画作。近观其画,画面是由一枚枚大小不一的韩文印章( korean stamps and seal-signs)、中文印章以及其他图像的印章自由组合起来的。这些印章或方或圆,或大或小,内容各异,错落有致,像中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中的排字版一样,鳞次栉比、高低起伏地被紧密地固定在画框内。

这种非常独特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法,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绘画创作方式,既不是用画笔、用颜料在平铺的纸面上来作画;亦不采用平面的视图、线条和色彩来构图。它用作品自身的“综合媒介”(mixed media)展示了其创作的主题:“固化”和“凝结”(Condensation)。

李宽雨的“印章绘画”的每一幅作品,均没有特定的名称,通通以 “Condensation”称之。我想,这些作品绝不仅仅是要展现一个“综合媒介”的“固化”和“凝结”,而是要表现一个具有更多想象力空间的“生命体验”的“固化”和“凝结”。“综合媒介”既呈现作者敏锐的艺术直觉,也承载着 “Condensation”系列作品的真正内涵:每一枚印章都凝结着每个人斑驳的生命印记;而且,这一枚一枚印章汇合起来凝结着整个人类生命的涌动。

面对李宽雨的作品,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灵感”。我问他:这样创作的灵感是怎样得来的?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述了他自己的学画经历。他自幼喜欢绘画,自己一直在坚持摸索着学画。在中学时,还曾参加过绘画比赛并且获奖。然而,家人却不赞成他学习绘画,认为绘画不可能给他带来稳定的生活。不过,痴迷于绘画的李宽雨毅然顶住了来自家庭的重重压力,独自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并在大学进入了西画系,学习西方绘画。正是其青少年时期这段较为不

平凡的生活经历所带给他的“孤独”体验,使他开始尝试着用西方的油画技巧来表达自己的生命主题。在大学毕业时的画作中,他集中表现了“压抑”而“束缚”的生命体验:人生中无可逃避的“孤独感”。

大学毕业以后,李宽雨回到了家乡。他并不满足油画这种较为单一的创作形态,在他看来,油画并不足以表达他内在涌动的自由意志。于是,他开始考虑用多重材质和特殊手法来表现 “生命体验”这一主题。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间被乡民废弃的房子里,他在废物堆中发现了一枚非常普通的私人印章。就是这枚小小的印章,突然触发了他内心深处寻觅已久的创作灵感,于是就产生了用印章作画的想法。

经过长久的构思和多次尝试,李宽雨终于创造出独特的“印章绘画”。最初他的作品是由收集来的韩国私人印章组合制作出来的。后来,他尝试使用新材料根据创作主题自己制作印章来取代收集大量的私人印章。这不仅解决了收集私人印章来源有限的问题,而且也把印章的表现形式从圆形转变为更为传统的方形,印章的内容也由韩文拓展为韩文、中文、人像以及其他各种传统纹饰图案。现在,除了运用新材料的“综合媒介”创作之外,他还尝试着运用青铜等材料进行创作。

经过多年生活的历练和积淀,如今李宽雨所表现的生命体验丰富而深刻。现在,他的作品已经不再凸显最初那种生命的“束缚”、“孤独”和“压抑”,而是更多的传达出生命沉淀的“厚重”、“开阔”与“自的,你看我规范而刻板的生活好像是很拘束,实际上我的内心是非常自由的。对于他来说,每一幅作品都是未完成的。他可以随时拿起刻刀,根据自己的心情,刻画出不同的印章,表达出自己当下的生命体验。而将这些印章排列组合成一幅画,又是更进一层的生命体验。一枚枚印章象征着一个个生命个体,这些个体的不同组合又构成一幅完整的画卷,成为一个整体。个体生命的意义在这个整体中得到了诠释,其实也就暗示着个人与社会、与世界、与宇宙的关系。

李宽雨的诸多作品都足以令人难忘。他的 “Condensation”2008、2010、2011、 2014等系列作品中有一部分是以佛像为内容。其中,尤以佛陀头像的刻画更为突出。如“Condensation2011”所刻画佛陀,呈静思态,神态安然恬静,配以红色背景,突出表现了这位伟大“觉者”的超然与淡定,俯瞰天下,仿佛一切皆在其掌控之中。在佛陀安详的微笑里,传达出一种生命的不可言喻的庄重和肃穆。由一枚枚印章构成的个体生命在这里得到了升华。

李宽雨还创作了大量的抽象作品。这些抽象的画面虽然没有具象的事物,但是,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那些疏疏落落、密密实实的“印章聚落”,有的像一个宇宙膨胀的原始质点,由它向外如同心圆状扩散爆发,形成时间的“黑洞”;有的形成一系列的色彩的条带区域,像是地图,又像是从太空中拍摄的城市卫星照片“印章绘画”包含着画家自己的个体

由”。诚如他自己所言:我现在作画是自由生命感悟以及他对其他个体乃至整个人类

篇6

李家宝

著名画家黄永玉今年已经84岁了,长期以来,他注重健身养生,因此不仅创作丰收,身体也倍儿棒。

黄永玉12岁起投师学画,期间,从不忘记锻炼身体,从而练得一身好体格:即便年过古稀,他也不忘运动,经常倒立,还能在树干上支撑横身平起,甚至高兴起来在草地上玩抱膝地上翻滚的游戏。黄永玉如今80多岁了,家里还挂着沙袋,不时操练几下,他爱打猎,曾经弹无虚发。艺术是生命的寄托,生命是艺术的源泉,黄永玉就是这样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在艺术创作道路上充满朝气和活力。

在追求中超越,最终给生命一个最美的诠释。为此,黄永玉于2008年7月完成了一幅祝福奥运的油画创作,画布高3.5米,宽2.5米。他是爬上梯子进行创作的。画面上,华丽高贵的金色,烘托着中央挺立的五色大树,五条色带如丝绸般轻盈,从根部蜿蜒起伏飘然而升。画面上虽然没有一个完整的环状,却让人感到奥运五环无处不在。另外,画上枝节错综复杂,令人眼花缭乱,奇特的结构形成巨大树冠,可让人分明看到奥运建筑“鸟巢”框架的韵味。大树旁,复有翩翩而飞的彩鸟环绕,让整个华丽高贵的画面多了些许静谧与飘逸。

这就是黄永玉因奥运五环五色突发灵感而创作出的绝妙佳作。他为这幅画起了一个画名:“中国=MC2!”M为质量.C为光速,这是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公式。大师在这里借用之,寄寓自己,也是寄寓全国人民的愿望,祝福中国更好、更快的发展,其能量达到最高境界。

对于这一画名,人们认为,这既是体育的、也是文明的,是一个民族的未来。我们用它比喻养生,是不是也很适用呢?

富贵重累

戴逸如

夫求长生,修至道,诀在于志,不在于富贵也。苟非其人,则高位厚货乃所以为重累耳!

――[东晋]葛洪

一个穷和尚,一个富和尚都要到远方去取经。穷和尚徒步取经回来了,富和尚的车、船还没有造好。

篇7

你们好,

有一种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有一种爱,感天动地,润物无声……

灾难来临,您用生命,诠释教师高尚的情操。

灾难过去,您的大爱,正在释放永恒的力量。

谭千秋、张米亚、瞿万容、张辉兵、何智霞、吴忠红、袁文婷……当地震毁掉了教室,您在灰尘中铸就师魂,用生命诠释师德的风碑。师德在危难时刻迸射出夺人心魄的灿烂光芒!这种光芒,或许平时像天幕上微弱的星光被我们忽略,但关键时刻却迸发出比太阳还要强烈还要耀眼的亮度!

在德阳东汽中学,您张开双臂,护着课桌下4个学生,自己的后脑却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在汶川县映秀镇小学,紧邻楼梯口的您跪在地上,紧紧搂住两个学生;在绵竹遵道镇欢欢幼儿园,您用后背挡住了倒向学生的水泥板;角落里发现熟悉无私的背影,黑暗中有你为我指引方向,孤单有你陪在身边,苦难有你陪我前行,你张开宽广的臂膀为我撑起废墟瓦砾,把肉躯掩埋,将生命延续。残戈里只有红旗在高高飘扬,安静的没有孩子的读书声,灾难让我们哭泣,勇气让我们雄起,我们接过你的承诺为你祈祷为他祈福,幸福在身边,爱心在洒播。你就是雨中的伞;在德阳什邡市红白镇小学,您用双手撑开被挤压变形的房门,您倒下后,双手还指着学生们逃生的方向……大难突至双臂张,肉体充当隔离墙。四朵鲜花赤血护,一代名师万古扬。当地震灾难突然袭来时,谭千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护住了他的学生。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人生阅历丰富的他本来有机会能够从容自保,但是他首先想到了学生。在那一瞬间,他眼前可能浮现出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也可能有些许迟疑和犹豫。但是,对自己学生的爱让本来有选择的他毫无选择,他毅然地张开双臂,护住自己的四个学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们,把死亡留给了自己。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个家庭的悲痛和惋惜、四个家庭的团聚和幸福以及无数的感动。他无私的爱就像种子一样开始发芽,不仅感染他在湖南衡阳的老乡、他大学时期的同学,也感染着无数的教师和国人。

正是由于这种神圣的职业感,北川教师刘宁在地震时先救出学生却永远失去女儿。

正是由于这种神圣的职业感,都江堰聚源镇教师在地震时为疏散学生而放弃了逃生的机会。

正是由于这种神圣的职业感,广安的特岗老师为救一个被绊倒的孩子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正是由于这种神圣的职业感,平通中学的化学老师乔广平在地震时呼喊所有的人快跑,自己却跑到了最后。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乃至生命,向我们阐释了什么是师德,什么爱,什么是荣耀!

篇8

“我只想告诉你,我的生活就是高尔夫。高尔夫是我的事业、爱好、追求和人生理想,是我的一切,生命的全部。”

“是你的妻子吗?”

“就像我的妻子,因为我有时候会把球杆放在床上陪着我睡觉。”

Kai没有开玩笑。每一个高尔夫手都很迷信,Kai迷信的方式就是在比赛之前把球杆放在床上,他确定,这是给他带来好运的方式。Kai又开玩笑说,有的时候,他会穿上18个洞的“高尔夫球袜”,这也能给他带来好运。

我只享受过程

W:20多年前,刚打高尔夫的时候上手吗?

K:很上手,我那时候觉得自己打高尔夫有天赋,后来我的教练告诉我说,因为我从小打曲棍球,所以才会上手很快。要知道,只要有过曲棍球或者网球经历的,再打高尔夫的时候都会比较容易上手。

W:现在的成绩怎样呢?

K:86杆。

W:跟我想象的成绩有点距离。我觉得可能会更好。你打球没有目标吗?

K:没有,顺其自然。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在球场上的感受,也就是打球的过程。如果一场球下来有两杆打得非常棒,这两杆也会让我非常的满足。每个人打球的目的不一样,我不是为了赢球。

W:如果跟你一起比赛的人得了奖杯,你不会神往吗?

K:得了奖牌或者奖杯回去,对于我来说没什么实际意义,反而是多了一项工作,就是要定期把他们擦亮。(笑)

W:没有成绩上的目标,有其他目标吗?

K:我倒是有一个目标,就是带1000名德国的高尔夫爱好者到中国来打球。

W:要想打好高尔夫您觉得有没有什么技巧?

K:打高尔夫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一开始不能接受失败,越不接受越失败,总结经验很重要。这是态度问题,要冷静。高尔夫还有一个谚语――“站在现在”,头脑不能停留在失败中,想现在,憧憬未来,忘掉曾经的失败。

对球场来说,人生苦短

W:去过100多个国家,也去过无数的高尔夫球场,有什么心得吗?

K:有一本书你一定读过,是美国的作家舒茨写的,全世界风靡,《一生不可错过的1000个地方》,我也决定在几年以后写一本《一生不可错过的1000个高尔夫球场》。(笑)

W:1000个太多了吧,100个就够了。

K:100个有点少。《Golf Digest》就总结了10个中国必去的高尔夫球场,而中国并不是高尔夫球场多的国家。我觉得500个应该差不多。所以,等我把中国的这10个高尔夫球场走下来之后就准备动手写。

W:去过的每一个国家,所有的球场都会去打吗?

K:不会,(笑)我总结的一个人生哲学是,人生苦短,以至于没有理由把时间浪费在不优秀的球场上。所以只能去好的球场打球,所以我准备在今年年末结束在德国的职业生涯,搬到中国来发展自己的高尔夫事业。

W:因为你在中国找到了真爱?

K:(笑)因为我觉得中国的生活适合我,中国的生活很简单。在事业上,我已经规划好了自己的职业路线图。我想了很多来中国可以做的事情,高尔夫在中国很有潜力。

在中国开创人生

W:为什么准备在中国开创新人生,而不是选择其他国家呢?

K:我跟你说的那个在中国娶了一位中国太太,在中国生活11年的朋友,是他建议我的。他对中国的了解比我深刻,他认为中国适合创业、生活,因为如果想要在中国重新开始我的事业的话,成本也比较低。德国的很多东西都比中国贵很多,中国的东西很便宜。举个例子,从无锡到上海的火车,动车组只要47元人民币,这个价格在德国同样的距离,简直不可思议,如果在德国只能座10公里远。

W:想过具体做哪方面的事情吗?

K:可能想做一些高尔夫旅游方面的事情,吸引一些德国的高尔夫爱好者到中国来打高尔夫。因为到中国旅游的成本低,打球的成本也低,对于想要到中国打球的人,向他们推介一些比较漂亮的中国高尔夫球场。

W:要把精力主要放在自己的事业上吗?

K:来中国并不是为了事业,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一直觉得,赚钱的目的是为了生活,但是生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刚才说的那些其实都是为了追求新的人生挑战。我不愿意在自己未来的五年还是重复在那个渺无人烟的德国黑森林高尔夫球场继续工作下去,我需要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

W:觉得中国的高尔夫发展潜力在哪儿?

K:中国的高尔夫发展很迅速,到现在大概有400多个球场。我预计到2015年至少会有600个球场。这种发展速度是惊人的。比如说无锡,400万人的城市,比德国最大的城市柏林的人口还要多,但是像无锡这样的城市竟然没有一个高尔夫球场,所以说中国的高尔夫发展空间是非常非常大的。在中国高尔夫会有很大的机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