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0:47:5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知识模块化实践教学;贯通式案例教学
中图法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3-0000-0c
根据地方性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网络工程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专业思想,掌握网络工程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网络工程意识与工程能力、良好的社会协调与职业发展潜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1]。
1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1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联系未来五年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制订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工程师”培养计划,主要包括网络规划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络布线工程师、网络测试工程师、网络管理工程师[2-3]。
1.2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需求
根据“网络工程师”的各种职业需求,制定网络工程专业培养能力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网络工程规划与实施能力,网络系统布线、管理与部署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能力、网络工程管理能力、网络测试能力[3]。
1.3网络工程专业知识模块设计
根据“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网络工程专业制订了6个专业培养知识模块,包括网络工程规划设计知识模块、网络布线管理知识模块、网络系统安全知识模块、网络协议分析设计知识模块、网络工程管理知识模块、网络性能测试知识模块[4],如图1所示。将各知识模块的知识内容进行明确,并将相关内容分配到课程体系各个科目当中,以达到剔除教学内容的冗余,完成课程体系优化的作用。
1.4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依托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组织网络工程专业知识模块结构,构建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专业必修课程路由与交换技术、综合布线与工程管理、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网络安全技术,专业实战提高课程网络工程部署、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工程管理、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等课程[5]。网络工程课程体系中各课程之间递进关系如图2所示。
2贯通式案例设计
通过案例驱动式教学模式,将“枣庄学院校园网规划与设计”项目的设计实施过程贯通到课程群各个科目当中,计算机网络完成网络基础知识、网络整体规划、IP地址划分、网络服务器配置任务;路由与交换技术完成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维护工作;综合布线与工程管理完成线路的铺设与维护工作;校园网的安全、防火墙的配置交给网络安全技术来完成;网络协议分析、网络应用程序编写任务交给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课程完成;网络性能测试由网络性能测试课程完成;最后网络规划、网络构建在专业实战课程中完成。多门课程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如图3-4所示[6]。
3总结
以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为导向,制定课程体系标准,确定课程体系知识模块,统一分配教学内容,弱化课程界限,避免教学内容重复;通过贯通式案例整合课程体系,强调网络工程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将贯通式案例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分配到网络工程专业的每门课程之中,让学生每门课当中完成既定的分解任务,在通过综合实习实践环节将任务组合,完成本课程在贯通式案例中的设计实施部分。
参考文献:
[1]王文龙.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5(3).
[2]石元泉,彭小宁.地方二本高校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怀化学院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5(7).
[3]施晓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
[4]王伍柒,钟元权,袁兆荣.组网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1).
[5]苗春雨,陈丽娜.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4(6).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知识模块化实践教学;贯通式案例教学
根据地方性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网络工程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专业思想,掌握网络工程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网络工程意识与工程能力、良好的社会协调与职业发展潜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1]。
1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1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联系未来五年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制订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工程师”培养计划,主要包括网络规划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络布线工程师、网络测试工程师、网络管理工程师[2-3]。
1.2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需求
根据“网络工程师”的各种职业需求,制定网络工程专业培养能力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网络工程规划与实施能力,网络系统布线、管理与部署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能力、网络工程管理能力、网络测试能力[3]。
1.3网络工程专业知识模块设计
根据“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网络工程专业制订了6个专业培养知识模块,包括网络工程规划设计知识模块、网络布线管理知识模块、网络系统安全知识模块、网络协议分析设计知识模块、网络工程管理知识模块、网络性能测试知识模块[4],如图1所示。将各知识模块的知识内容进行明确,并将相关内容分配到课程体系各个科目当中,以达到剔除教学内容的冗余,完成课程体系优化的作用。
1.4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依托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组织网络工程专业知识模块结构,构建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专业必修课程路由与交换技术、综合布线与工程管理、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网络安全技术,专业实战提高课程网络工程部署、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工程管理、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等课程[5]。
2贯通式案例设计
通过案例驱动式教学模式,将“枣庄学院校园网规划与设计”项目的设计实施过程贯通到课程群各个科目当中,计算机网络完成网络基础知识、网络整体规划、IP地址划分、网络服务器配置任务;路由与交换技术完成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维护工作;综合布线与工程管理完成线路的铺设与维护工作;校园网的安全、防火墙的配置交给网络安全技术来完成;网络协议分析、网络应用程序编写任务交给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课程完成;网络性能测试由网络性能测试课程完成;最后网络规划、网络构建在专业实战课程中完成。多门课程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3总结
以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为导向,制定课程体系标准,确定课程体系知识模块,统一分配教学内容,弱化课程界限,避免教学内容重复;通过贯通式案例整合课程体系,强调网络工程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将贯通式案例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分配到网络工程专业的每门课程之中,让学生每门课当中完成既定的分解任务,在通过综合实习实践环节将任务组合,完成本课程在贯通式案例中的设计实施部分。
参考文献:
[1]王文龙.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5(3).
[2]石元泉,彭小宁.地方二本高校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怀化学院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5(7).
[3]施晓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
[4]王伍柒,钟元权,袁兆荣.组网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1).
[5]苗春雨,陈丽娜.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4(6).
关键词:市场需求;职业岗位能力;课程体系;精品课程;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3-0065-03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全球信息网络化,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从事网络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网络软件开发、测试,网络管理及网络安全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基于这样的市场需求,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网络集成与工程监理、网络编程、信息安全与网络管理的基本技术,并能快速跟踪网络新技术的高等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既掌握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本技术,又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此,要求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突破传统的课程学科和知识体系的限制,建立一套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的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实际能力培养。
本文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深职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了如何构建一套适合高职院校使用的专业课程体系。
2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深职院网络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走访企业,了解企业人才基本素质、专业技能以及数量需求,将网络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群确定为专业集成公司的售前、售中和售后岗位,企事业单位的网络管理和设备维护岗位,以及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公司的软件开发和维护岗位。相应地,课程体系将以适应职业岗位群的需求变化为主要依据进行建设。我们将建设的基本思路概括为“四化”。
2.1课程设置模块化
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网络专业应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可以通过科学划分网络专业各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依此构建课程体系的模块,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在注重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更适应学生个性化的要求。
2.2课程评价标准化
考虑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很多业内龙头企业的标准就是事实上的国际标准,而且这些企业掌握了大量的技术专利,在技术上走在行业的前列,因此可以根据网络专业各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参照这些龙头企业的国际IT认证标准,建立网络专业的课程评估体系,尽早实现课程评价的标准化。
2.3课程建设精品化
利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契机,在已有的国家精品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抓好10门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将这些课程从校级精品课程逐渐建设成为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逐步实现专业课程建设的精品化。
2.4专业教材系列化
专业教材是课程体系建设一个重要的内容载体,通过规划好专业教材,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贯彻根据岗位需求培养人才的目标,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适合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网络专业应该进一步调整充实专业教材的编写出版规划,做好规划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使专业教材系列化,并争取在校企联合编写出版工学结合的网络实训教材方面取得突破。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基于上述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想,目前,深职院网络专业正采取措施加大课程建设力度。本专业正参与由清华大学出版社申报、教育部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牵头的国家教育部课程建设研究项目,承担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建设子课题的建设任务,力争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方面取得新成果,促进专业教材建设,提高专业教材对全国的辐射力和知名度。为此,拟采取并切实落实下面的几项具体措施。
3.1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主线,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划分课程模块
我们将网络专业学生需要达到的核心能力定位为“组网、建网”,以核心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主线。系统集成与工程监理、网络编程、网络安全与管理三个专业方向的核心技能概括起来分别为“建网、用网、管网”。对这三种专业核心能力,分别确定其课程主线。
在课程设置上,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按照“学网”、“用网”、“组网”、“管网”、“建网”的学习过程设置课程,使学生逐步深入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并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强化某个方面的课程模块,兼顾其他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的模块化划分上,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按照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的原则,可以将专业课程分为6大模块:计算机技术通用模块;网络技术通用模块;系统集成与工程监理模块,网络工程施工模块――“建网”模块;网络编程模块――“用网”模块;网络安全与管理――“管网”模块。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3.2加强校企合作,有效利用业内主流企业的认证标准和培训资源
目前,我们在制订课程考核标准时,参照了Cisco,华为,CIW,Sun等业内龙头企业国际IT认证的中级考试标准,适当提高要求,建立本专业人才技能水平评估标准,然后分解到课程,建立每一门课程(或者课程模块)的评估标准,努力实现课程评价的标准化。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试题库和网上实操考核平台,理论与实操测试二者结合,来客观评估学生的能力。
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渠道,将业内主流企业的培训资源(例如培训教材、电子课件、在线考试系统等)免费“拿来”,以内容置换等形式加以利用吸收,融入到专业技能课程和整周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中,使得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加强,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层次,进一步扩大学生对企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努力实现学校学习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3加大主干课程建设力度,逐步实现专业课程建设的精品化
网络专业将“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安全基础、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联技术、计算机网络实训、网络工程实训、网络编程应用开发、网络监测技术、信息工程监理”等10门课程确定为专业主干课程,以这些课程为先导,加大课程建设力度:(1)修订完善课程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项目单、卡)、教师教案;(2)在原有教师电子课件的基础上,以Cisco、华为为突破口,与企业合作制作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3)加强专业课程的网络化建设,在专业主干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保证完成至少4门课程(“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安全基础”、“网络编程应用开发”)的教学资源上网工作,争取专业所有主干课程上网,进入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为校内外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服务,也为全国的教师提供教学资源。
同时,推广现有国家精品课程“网络互联技术”的建设经验,组成课程建设小组,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进行攻关,以核心课程为先导,带动专业课程的精品化建设,争取在2年内有2门以上的课程建设成为省级以上精品课程。
3.4以课程建设为基础,突出重点,保证质量,做好系列化专业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
配合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进一步调整充实教材的编写出版规划,做到:
(1) 将教材编写重点放在具有优势和特色的课程上,放在师资力量较强、教学资源充足的课程上,放在教学内容经优化整合后的新课程上。
(2) 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其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优点,推广教材编写的成功经验,尽快完成在编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
(3) 鼓励教师摆脱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要求编写教材。
4结束语
目前,深职院网络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建成国家精品课程1门;专业与Cisco公司合作建立的思科网络技术学院以及和华为公司合作建立的华为网络技术学院多次获得全国/亚太区优秀网络技术学院称号;专业由于在课程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在2007年初顺利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厅的验收,成为广东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在2006年底入选了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成为建设专业。本文所探讨的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对其他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圣良.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6(35): 14-15.
[2] 浦江.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 彭城职业大学学报, 2003, 18(4): 69-71.
[3] 丛俊歌. 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置[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03, 11(1):57-58.
关键词: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6-3801-02
Research on Networking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Mode
DONG Ming-gang, CHENG Xiao-hui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 Networking engineering is a new professional, how to design a realistic network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mode is an impor tant problem. Based on analyzing the target of network engineering,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tworking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pro gram from network engineering curriculum system and practical training. The proposed program meets the capacities required by employ ers. And it is valuable for networking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network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curriculum; practice
网络工程专业是近几年在计算机专业和通信专业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的一个新兴的专业。由于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体系建设方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相对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和通信专业而言,网络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还很不成熟和完善。目前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培养方案,另一个是以通信技术为主的培养方案。这两类都没有突出网络工程的特色,没有清晰的专业定位,因而严重影响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近几年,对于如何构建科学的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也有人做了一些研究。文献[1]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文献[2]突出了人才培养方案方向性和实践性。文献[3]提出了“平台+方向”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文献[4]对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全面的论述。
网络工程是我校2008年新增的一个专业。如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虽然我区有部分高校也开设了网络工程专业,但由于各高校实际情况和侧重点不同,同时也为了避免竞争,突出专业特色,其它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不能直接照搬。在大量的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套与我校实际相适应的科学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1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我校实际,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和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掌握网络工程中近代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及网络工程的实用技术,了解网络协议体系、网络互联技术,具备网络规划、设计与实现以及网络程序设计开发能力,能从事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网络应用开发、网络安全与维护等工作,具有网络软件开发和较强网络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部队、研究机构、金融保险业、独资与合资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单位从事科研、开发、应用、管理工作以及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开发、系统集成、网络的设计、应用、维护和管理工作。
2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2.1打通基础课程,夯实专业基础
打通了信息类6门主干课程,本着“宽口径、重基础”的原则,打通了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分析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C语言程序设计六门主干专业课程。同时考虑到本专业同时具有计算机和通信的特点,在学科基础课程中还增设了《离散数学》和《现代通信技术》两门相关的专业的理论课程,以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
此外,在选修课程设置方面,考虑到与《网络工程》专业对应的硕士点是在计算机学科,为满足部分同学考研的需要,将《计算机组成原理》和《编译原理》等课程列为选修课,以方便学生应考。
2.2设置专业方向,突出培养特色
对于网络工程专业,划分专业方向,针对性的开设相关课程,进行特色培养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1,3]。根据我校的实际,确定了网络工程设计、网络应用开发、网络安全与维护三个基本方向。除我院的有关实验室外,我校的网络中心能为网络工程设计和网络安全与维护方向的人才培养提供相应的指导与实践环境。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应用型人才; 司法信息安全;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10-30-02
Discussion on applied talent cultivation of judicial information security
Huang Shaorong
(Guangdong Justice Police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social demands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talents, the importance of training applied information security talent is pointed ou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udicial information security talent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ome advice is presented in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nd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s. Its cultured goal is to train higher technology applied talents that are needed, good at theory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pplied talent; judicial information security; talent cultivation
0 引言
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信息安全问题日显突出,信息安全形势持续恶化,信息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信息安全建设已经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焦点。目前,我国信息安全产业已经取得巨大成果,国家已制定了互联网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270多部,对信息和网络安全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信息安全形势仍然严峻,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信息安全技术发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订滞后、信息安全科研和教育落后、信息安全人才存在巨大缺口[1]。信息安全专业人才是当前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在许多领域需要大量掌握直接技能型知识、有更具体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大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培养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有全面信息安全专业知识、能够防范计算机犯罪的专业执法人才和计算机网络应用与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1 司法信息安全专业特点
“七分管理,三分技术”,信息安全不仅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法律、管理和技术等问题相结合的产物,法律和管理在司法信息安全专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对社会需求、行业需要、就业市场进行广泛调查,明确了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浙江警官学院、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和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等警察类高职院校先后开设了司法信息安全专业。
司法信息安全专业主要面向政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各类经济管理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网络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信息安全部门,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维护、网络管理与维护、信息安全设备维护和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等技术工作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人才。该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素养,毕业后能够在政府部门、商业、军事等信息安全防范工程应用领域及信息安全防范工程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信息安全工作。
司法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通过三年学习,必须具备如下三方面的能力。
⑴ 基本素质 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协作和公共关系协调能力;具备一般军事队列指挥、擒拿格斗、防身自卫及机动车驾驶等警体技能;具有较高的英语应用能力。
⑵ 信息安全处理能力 ①计算机操作能力:具有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安全意识,能够操作和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②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维护能力:掌握网络的基本原理,熟练应用网络安全防范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能进行网络设备的日常维护、局域网络的设计实施和网络安全的监测及防范工作。③数据处理等能力:具有一定的数学推理和编程能力,能够用数据库解决基层部门的数据统计、管理等问题。
⑶ 法律与警察岗位基本能力 掌握我国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具有较高的执法能力;掌握计算机与计算机安全犯罪的特点,能够主动采取相应的技术防范措施。
2 课程体系建设
司法信息安全专业培养的是法律与信息安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围绕司法信息安全专业的核心目标以及毕业生的能力要求,课程体系设置必须以“强化能力,突出应用”为思想,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2]。我们根据社会需求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及时引入行业的最新技术,突出职业教育的应用实践性。注重法律基础知识,突出信息安全技术的专业性。
司法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群建设可以从法律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课程上进行外延和拓展,课程体系的设置可分为基本素质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等。
⑴ 基本素质课程 包括大学生健康教育、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形式逻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理论体系概论、廉政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普通体育、警用枪械。
⑵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包括职业沟通、司法口才、礼仪训练、毕业项目设计与论文。
⑶ 专业基础课 包括法理、刑法、宪法、刑事诉讼法、网络信息安全法规、高等数学、计算机导论、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安全防范技术与应用、动态网页设计。
⑷ 专业核心课程 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网络监控、电子取证、加密技术。
⑸ 拓展课程 包括软件工程、网站建设与维护、信息检索技术、警察业务、应用文写作。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即能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也能从事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工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多,课内教学时数中包括有大量的实践性教学,实践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数50%以上[3]。
3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司法信息安全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许多安全技术和方法必须在实践过程中才能认识和掌握,实验、实训、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为了突出高职教育的应用性,我们开设了大量的实践类课程,包括计算机组装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数据结构实验及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数据库实验及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网络课程设计、网络安全技术仿真实验、网站建设综合实训等[4]。
高职院校的实训中心是组织实践教学、强化技能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场所。为切实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给信息化人才提供先进的实践场所,必须完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所需场地与设施,积极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信息安全综合实训中心(包括信息安全综合实训室、网络安全攻防实验室、网络应用实训室、数据分析综合实训室、电子物证鉴定设备、电子商务实训室、计算机基础实训室、电子数据取证实训室等)和提高司法能力的实训环境(如三维模拟监控实训室、模拟监所现场、亚伟速录室、模拟法庭、安全监控实训室、刑事照相实验室等),形成系统的实训环境。
对于比较复杂的信息安全实验,需要的设备较多,如果目前的教学条件不能满足大量学生进行并发实验,也可以采用虚拟实验,借助多媒体、仿真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在计算机上营造可辅助、部分替代甚至全部替代传统实验各操作环节的相关软硬件操作环境,学生像在真实环境中一样完成各项实训任务[5]。
加强校内实训的同时还要进行校外实践,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建设稳固校价企合作关系,联系定点的对口实习机构,或者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实习机构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配备校外指导人员,对学生实训、实习进行指导和考核,把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同时引导建立司法行政单位、公安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接收毕业生实习的制度,为学生实现教学与实习结合提供条件,实行“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的实习模式,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4 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资源是学校办学资源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发展必不可缺的重要条件[6]。信息安全技术快速更新,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掌握信息学科的多个领域及物理等学科的知识,而且还要不断跟踪信息安全的最新动态。学校应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司法信息安全教学团队,促进校内司法信息安全专业建设,为专业教师提供技术培训和进修学习的机会,及时派送教师进行行业培训以及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议,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更新知识结构和内容,同时要求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倡导教师之间互相学习、集体备课、讨论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为了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学校还要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或顶岗实践。此外,也可邀请企事业单位一线专家、技术人员到学校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定期为学生开设讲座或座谈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 引入职业资格认证
由于专业设置的特殊性,要求本专业的毕业生除了掌握信息安全防范技术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有相应的IT行业从业资格。在国家职业大典中,网络信息安全行业的职业资格有网络技术人员、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安全防范评估师、信息安全工程师、数据恢复工程师等,国家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院校应结合专业,引入适合的职业资格认证,同时跟企业合作,完成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通过职业资格认证+订单培养,充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7]。
此外,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还必须在以下几方面继续改进:
⑴ 改革教学方法,以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教学等方法推动项目驱动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任务实训法、案例教学法和研究性教学法广泛采用,建立视频网站和教学资源库,进行交互教学,与课堂教学形成互补。
⑵ 以工作流导向的实训课程教学体系为基础,建立课程配套教学资源库,并以课程改革推动教材建设,编写基于工作流导向的任务式实训模式教材[8]。
⑶ 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突出学生的面向应用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⑷ 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实现无纸化考试,重点测试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职业资格认证代替学科考试。
6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对其岗位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警察类高职院校必须从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司法信息安全专业,时刻关注相关专业领域发展趋势和热点,加强高职司法信息安全专业标准订制、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注重工学结合,与企事业单位形成良性互动,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司法信息安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任熊,李畅.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初探[J].江苏经贸职
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79-81
[2] 于璐.高职信息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11.6:26-27
[3] 陈晓明.信息类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分析与实现―以“司法信息技术”
专业建设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0.14:56-60
[4] 蒋文保,李忱.高校信息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型探讨[J].信息
安全与通信保密,2007.9:172-175
[5] 郑洪英,廖晓峰,李传冬等.设置信息安全专业教学体系的探讨[J].教
育教学论坛,2012.9:114-115
[6] 李振汕.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和设计[J].职业时
空,2011.7(6):33-35
[7] 沈洋.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人才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厦门城市职
业学院学报,2012.14(2):13-16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浅谈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构建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模式的探讨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计算机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探讨应用型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设置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的探讨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探讨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探讨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探讨 关于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一些探讨 基于“实践导向”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探讨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开发的探讨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丁丽萍,王永吉.计算机取证的相关法律技术问题研究.软件学报,2005,16(2):260~274
4钱桂琼,杨泽明.许榕生.计算机取证的研究与设计.计算机工程,2002,28(6):56~58
5赵小敏,陈庆章.计算机取证的研究现状和展望.计算机安全,2003,10:23~25
关键词:信息安全;人才培养;高校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尤其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无国界数字化空间”的全球化发展,信息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生产、经营和生活方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也正促进着崭新的知识经济体系的构建。对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产业,一方面为用户获取、传输以及处理信息提供了越来越便捷的手段;另一方面,危害信息安全的事件不断发生。近年来不断增多的病毒侵害、网络蠕虫攻击、特洛伊木马盗窃网络财产和高科技经济犯罪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运作,恶意侵犯公民隐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到国家安全。政府已明确规定把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作为加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创建一个具有一批高级信息安全人才、雄厚的安全技术队伍、普及安全意识和技术的人才大环境。在国家教育部门的宏观指导下,截至2005年底,共批准46所本科院校开设信息安全专业。但在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等诸多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本科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进程的迫切需要,信息安全本科人才匮乏、供需矛盾的问题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一、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国家信息安全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信息安全人才的竞争,包括人才素质和人才规模的竞争。因此,必须加大力度构建信息安全人才体系,尽快形成一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充分满足信息安全工作需要的人才队伍,推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国家信息保障能力的综合提升。
我国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并不乐观。据有关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共有信息化安全专业人才数千人,而获得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注册证书的仅300人。人才培训与培养的滞后,使得我国信息安全产业在开发、管理、运用等方面人才匮乏,从而制约了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也严重影响了我国这一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但随着信息化进程加快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信息安全人才培养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二、信息安全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的信息安全课程设置主要是围绕着密码理论技术、协议体系、网络安全产品等内容进行的,包括比较成熟的密码理论体系、网络协议的原理、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展开。并没有把信息安全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根据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和处理对象进行课程设置,而在原有的计算机专业体系上加以数门相关课程扩充而来。因此知识传授缺乏系统性和一贯性。也许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和相似的其他专业学生,例如网络专业,并没有可区别性。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信息安全学科与相关交叉学科的关系,准确把握信息安全学科的内涵和作用,明确其建设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培养的规格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与课程体系。
三、信息安全教学改革
1.教学方法
首先应在教学之初统一学生对信息安全及信息安全课程的认识,只有学生对其能够正确认识才能保有恒久的学习热情,克服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要指明信息安全在信息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信息安全的知识结构体系及所包含内容,指明信息安全课程教学所含内容,指明其先修课程以及与信息安全课程的关系,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信息安全是一门系统的知识,不是通过一门课就可以精通的,从而抛弃对这门课的不切实际的期望。
通过综合应用阶段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进行专题讲座,组织研究小组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重心从课堂听讲转移到课下研究以拓展课堂讲授课时的有效期,从而缓解教学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之间的矛盾。
2.教材建设
专业教材的建设要求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意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的、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现有的涉及信息安全的书籍多是技术类和专业理论的图书,如黑客攻防、密码学理论等,这样的书并不完全适合用作大学生的普及应用型教材,因此需要及时建设和更新教材内容,需要联合相关专家来编撰适合信息安全专业需要的教材。实验教材方面,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专业实验仍然停留在一些简单的加密/解密、防火墙或者入侵检测等方面的实验,而对于网络攻防等更进一步的实验没有涉及,无法完成这些复杂的信息安全实验。要求利用“信息安全综合实验室”,研究具备一定规模、难度,示范性强的组合实验系统,并编制相应的教材。
3.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许多高校都是从已有的教师中选取一部分从事信息安全专业的工作,这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利用师资的结果。但信息安全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有许多新的内容。这样仅仅利用已有的人才肯定满足不了新学科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一支适合于信息安全专业的师资队伍。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国内外参加培训学习,扩大与其他高校在信息安全学科的交流,从国内外聘请信息安全专业人才都是积极有效的措施。
4.产学研一体的实践教学
科研机构与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在人才规范化培养、前沿技术研究方面有较大的优势,而信息安全企业处在安全开发和应用的最前线,在安全人才、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上具有更多的经验。在培养信息安全人才时,应注意到信息安全学科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有些安全技术技巧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去认识、去体会。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安全人才同时需要高校、研究机构与信息安全企业三个主要机构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网络工程; 网络安全与管理; 知识结构;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0-62-02
0 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从1998年教育部批准开设以来,发展十分迅速。截止2012年,全国已有329所高等学校设置了网络工程专业,其中重点院校超过50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络工程从原来计算机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专业。2011年教育部将网络工程专业列入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基本目录,标志着网络工程专业已经成为一个稳定发展的基本本科专业[1]。
网络工程专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普遍性的困难与问题。比如: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其他信息类专业的差异区分不够明显,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因此,有必要从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建设入手,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制定特色鲜明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
笔者所在学院2012年获批了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改善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网络工程系以此为契机,结合已有的信息安全师资优势,凝练出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并开展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本文以此为背景,探讨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1 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人才培养要求
与其他信息类专业类似,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要求从素质和能力两方面入手。
1.1 基本素质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2]。
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祖国,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质要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文化气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素质要求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坚持职业道德的底线,具备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品格,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一丝不苟的作风,以及服务社会的意识。专业素质要求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工作风格,具备较好的创新思维和踏实严谨的实干精神。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乐观向上的心态,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身体力行的风格。
1.2 基本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协同工作能力、专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2]。
学习能力是指自学能力,即知识和技术的获取能力、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通过专业调研、理论分析、设计开发、仿真实验等方法解决网络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是指专业技术文档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包括专业表达能力、问题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专业适应能力是指在学习网络工程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能够从事并适应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并能适应网络工程专业技术和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1.3 专业能力
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除了满足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外,还需要注重培养两方面的专业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和网络管理维护能力[3]。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是指熟悉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和常见网络安全技术的工作原理,掌握主流网络安全产品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能初步设计开发网络安全产品。网络管理维护能力是指熟悉常见网络设备与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网络管理的主流模型、系统功能、以及各类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初步管理和维护网络与信息系统。
2 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2.1 知识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要求具备的知识可分为三大类: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相对固定,具体知识包括政治理论知识、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其中,政治理论知识包括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大学英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和职业素养、军事理论、体育。自然科学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专业基础知识根据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制定,具体包括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计算机系统基础。其中,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电路基础,技术技术基础包括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系统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
专业知识相对灵活,通常根据所在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办学条件制定,具体包括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方向知识、专业实践环节[1]。下面重点讨论这部分内容。
2.2 课程体系
依据上述知识结构,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专业特色,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由于公共基础课程基本固定不变,在此不再列出。
2.3 专业方向课程知识点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可分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两个分支。其中,网络安全分支课程包括信息安全基础[4]、网络安全技术[5]、网络攻防技术,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网络管理分支课程包括网络管理[6]、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
3 结束语
本文以笔者所在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为背景,分析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说明了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要求,进而得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结构和课程体系内容。最后重点介绍了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主要课程的知识单元与相应的知识点。接下来的工作是将该课程体系落实到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段调整,逐步完善。希望本文所作的研究与探讨能给兄弟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姜腊林,王静,徐蔚鸿.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课程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9:48-50
[3] 曹介南,蔡志平,朱培栋等.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差异化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23:139-142
[4] 教育部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安全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