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0:47:4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地籍测绘学习,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理概念包括地理名词、地理名称和地理数据三方面。地理名词,如天体的名词就有恒星、行星、卫星、 星云等,这些地理名词都是表示一个地理概念。地理名称就是地名,如伦敦、上海、江汉平原等具体名称。地 理数据就是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地理数字,如日地距离、人均耕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及地理事物的地位等。由 于地理概念不清,使学生记忆混乱,出现答题错误。
【例1】下列地理概念,从大到小的是
(a)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环境
(b)国土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
(c)国土立法—国土规划—国土整治
(d)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环境
(浙江省1997年会考第36题)
分析:正确选项是(a)。
这是一道理解的较难题,及格度为0.63。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对地理环境、国土资源、 国土整治、环境污染等地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没有理解,致使错误选择。
主要对策
①多练巧记。对识记的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应少讲多练、强化记忆,达到掌握巩固的目的。如我国人工 林保存面积、浅海渔场面积、几种矿产探明储量、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工业产品产量等居世界首位的与居世界前 列的区分,重在练习。可以编为发展性练习,融于教学之中;或编为课堂练习,巩固知识,以加深印象,强化 记忆。还可以将地理事物编成口诀,借助谐音等法巧记。
②迁移比较。对抽象的、有纵向联系的地理概念,运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理解地理概念的内涵和外 延。如例1的国土资源概念,用第六章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的知识,就明确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 物资源、矿产资源是并列关系,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形象直观。对相似或相对的地理概念,运用板图、幻灯、投影等教学手段,将抽象地理事物直观、形象 、具体化,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特征。如恒星日与太阳日,演示教具,揭示地球自转真周期与假周期的差异, 形成两者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参照物的不同。
二、基本原理不清
地理基本原理包括地理事物特点、地理现象的成因及其演变规律。 学生在答题时,由于对地理事物特 点、成因及演变规律不求甚解,以偏概全,演变过程混乱而造成的错误不可忽视。
【例2】天安门广场每天的国旗升旗仪式与日出同时。下列节日中,升旗时刻最早的是
(a)“五一”劳动节 (b)“六一”儿童节
(c)“八一”建军节 (d)“十一”国庆节
(浙江省1997年会考第39题)
分析:正确的选项是(b)。
本题是一道理解的较难题。及格度为0.53。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学生对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理解不透彻,时空 变化含糊,不能分析具体日期的昼夜长短状况。有的是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的关系不清而造成错误。
主要对策轨迹归纳法。针对学生对地理事物演变过程混乱而造成答题错误的状况,在地理教学中运用轨迹 原理,将有关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演变和运动轨迹用一定模式表示出来,使之明了、定向、速效。如锋面的天气 过程:
附图{图};还有地球运动、能量的转换与传递、酸雨的产生等都可以运用此法。
②化整为零法。针对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特点、成因或规律理解不透彻的现象,地理教学应运用化整为零法 ,将抽象的复杂的地理事物化成几个小问题,逐个击破,找出地理事物原理或规律的特征。如地球上“三风四 带”的形成及移动、降水带的分布等都可以运用化整为零法教学,提示其实质,有利于掌握其特点或规律。
③对比法。针对学生答题中因以偏概全造成错误的原因,地理教学应运用对比法把相似、相对的地理事物 进行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普遍性和局部性关系。如洋流分布规律中的反气旋型与气旋型环流,通过对们环流 图示的比较,就能分清中低纬度反气旋型大洋环流东侧是寒流,西侧是暖流的普遍规律,但南逆北顺的洋流流 向又是普遍性中的局部性。可用同法比较气旋型环流、北印度洋冬夏季的季风环流。
三、分析能力差 【例3】下面四幅图(图例:乡镇城市 城市发展顺序),其中反映城市发 展一般规律的是:
附图{图}
(浙江省1997年会考第14题)
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
本题是一道理解的稍难题。及格度为0.50。该题通过图像来考查学生对地理图像的分析能力。错误产生的 原因是阅读分析地理示意图的能力差,当将课本知识转换为图表形式时就无从回答。
【例4】宇航员登月后,绝对看不到月球上有
(a)昼夜变化(b)山脉、高原(c)流星现象(d)火山活动 (浙江省1996年会考第36题)
分析:正确的选项是(c)。
本题是一道分析的较难题。及格度为0.17。本题是根据大气圈的作用来命题的,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而 流星现象是流星体同大气摩擦燃烧而产生的光迹。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差,不能把在地球上看 到的流星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大气的知识进行迁移。
主要对策
①设疑解惑。针对学生因分析能力差而出现答题错误的状况,地理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养成寻根究底的习 惯。运用设疑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如例3关于城市发展规律,知道城市形成和发 展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就有疑可设:a各个社会阶段的经济、文化相同吗?b各社会阶段形成的城市 有何特征?c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城市有什么特征?这样层层设疑,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就不难得出城市发展规 模从小到大,数量由少到多的一般规律,城市发展规律的“惑”就解了。在设疑过程中要经常“反其道而行之 ”,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归纳分类。针对学生答题中出现对地理事物特点、成因的归纳能力差,地理教学应加强同类问题的各种 知识汇集或串联的教学,对知识进行归纳分类。如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原因:a二氧化碳、水汽、臭氧、氧原 子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b二氧化碳、水汽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c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把这些因 素归纳在一起,说明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现象。还有的地理知识以线索为纲,进行串联归纳。如用长江来串 联我国钢铁工业中心和大型水电站;以京广线和陇海线串联棉纺工业中心等。归纳过程就是培养和训练综合能 力的过程。
③温故知新。针对学生答题缺乏知识迁移能力的状况,地理教学应运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它是进行知识迁 移的基础。温故是指要经常运用本学科已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四、分布规律模糊
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是地理学科的教学重点之一。在自然地理中,主要是地理分布规律。在人文地理中, 主要是地理事物的具体分布。地理规律分布模糊主要包括具体分布不明确、规律的时间性不清、南北半球相反 分布模糊。
【例5】当地球昼夜分布
如下图所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可能在向北移或向南移(b)北半球节气为夏至日(c)全球昼夜长短的时间差值最大(d)北半球 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浙江省1997年会考第50题)
分析:正确选项为(a)。
附图{图}
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的较难题。及格度为0.28。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学生对全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掌握不清 ,使太阳直射点移动与节气、季节、昼夜长短变化等的联系不能正确区分。
主要对策
①重视图中之图。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特色,它能将复杂的、大区域的地理事物融于一图之中,展现地 物的分布特点。但多事物、大区域融于一图,很难突出某事物的具体分布,只有在大区域分布中抽出某事物, 其特点就鲜明,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如利用洋流模式图来掌握大洋洋流分布规律能起积极作用,但对局部海区 的环流,作用就不突出。如果将四个环流圈从模式图中拿出来,让学生比较就能更加突出不同纬度海区洋流分 布特点不同。这就是图中之图教学。再如,大气垂直分层图、地球上的“三风四带”图等,都要运用图中之图 教学,突出某事物的具体分布。
②运用架桥铺路。对抽象地理事物的分布,或地理事物的反向分布,可通过架“桥”铺“路”,分清分布 规律。
五、区域知识薄弱
区域地理知识是人文地理的载体。人文地理的各章节几乎每课时的知识都要涉及到区域地理知识,这也是 地理学科区域性特征的体现。而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区域地理知识十分薄弱,这也是造成学生答 题错误的重要原因。
【例6】下面是我国四个省区的轮廓图,其中宜建大型磷矿基地的是
附图{图}
(浙江省1996年会考第46题)
分析:正确的选题为(a)。
本题是一道记忆的稍难题。及格度为0.29。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学生的中国区域知识薄弱,不能辨认四省区 的轮廓。
主要对策
根据上述学生答题错误产生的原因,地理教学急需加强区域地图的教学,以弥补学生区域知识薄弱的环节 。
关键词:现代土地科学;3S测绘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U2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伴随着人类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致力于解决人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的现代土地科学开始成长壮大起来,成为当前学术界的重要研究方向,同时为我国解决困扰国家发展的土地问题提供着直接的参考依据。目前,我国面临的人口与土地矛盾日益加剧,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进一步重视,以3S技术与现代土地科学相配合,辅助土地管理事业的顺利开展,得到了各部门工作人员的一致认同。
一、现代土地科学应用的3S测绘技术的理论分析
1、GPS技术
GPS技术这种全球定位系统的技术,发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是由美国的海、陆、空联合创造,它以卫星作为基础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包括地面控制系统、空间卫星、用户装置几个部分,可以借助各部分的工作卫星对某个测量点开展全天候、高精度、全体覆盖的及时快速精准定位。目前,该技术在国界测定、航天器定位、山体测高、交通管制、海岛礁石测量以及各类工程建设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新型的RTK动态GPS技术,在应用中体现出了较高的应用优势。
2、GIS技术
GIS技术作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它是以计算机的各类软件及硬件设备作为技术支撑,致力于采集整个地球的表层空间或部分空间的地理分布数据,并且对各类数据进行储存、整合、管理、计算、分析及描述、显示工作,可以达到对于遥感图像数据、图形数据、空间定位数据、属性数据等数据资料的有效采集与整合分析,当前应用于城市规划、资源调查、交通管理、环境评估以及灾害监控等各项工作,具有良好的工作效果。
3、RS技术
RS遥感技术顾名思义使以高空、远距离、外层空间等作为工作平台,在与地物距离较远的场所,采用红外线、可见光以及微波探测仪等,对遥测点进行扫描、摄影,感受测量点的电磁波信号,从而对测量点信息进行记录与传输,最终传输到地面信息接受场所,经过分析、处理与判读、验证,最终达到对于用户的服务。遥感技术的应用具有全天候、信息获取全面精准、多光谱、工作周期短等各项优势,可以为自然灾害监测、环境评估、资源规划利用以及气象观测等工作发挥坚实的支撑。
4、3S集成技术
3S集成技术是将GPS、GIS及RS进行整合集成,最终获得的综合性高科技新型测绘技术,包括多种集成模式,比如,GPS与RS、GIS与RS、GPS与GIS以及GPS、GIS与RS,在测绘工作中,单纯使用其中一项技术,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从而不利于观测、信息分析、模拟呈现等各项检测工作的一体化实施,而使用集成技术,则可以立足于工作需求,尽可能全面地达到对于各项工作需求的满足。
二、现代土地科学中3S测绘技术应用的具体表现
1、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估
国家相关人员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是为了实现对于某一地区或单位所覆盖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状况的精准把握,而实施的测量、分析以及评价工作,以便于推动现有的土地资源结构的科学合理调整。3S技术应用于此工作,主要是通过构建调查系统来实现,其中,GPS可以对土地资源的空间位置进行定位及信息获取,GIS则用来对各项数据进行编辑整合与分析,RS则用来检测土地资源信息的空间动态变化状况。
相关工作人员在获取关于土地资源的相关信息之后,还会以实际的生产目的为依据,评估某部分土地适用性及质量、生产潜力,以便于达到对于各部分土地资源的最大效率的开发,3S技术在此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体来讲,GPS应用于对评价单元进行进一步的精准定位,GIS则对该土地当前利用的程度、结构、状况、经济效益等各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得到评估的模型,RS用来监测调查该部分土地的动态发展变化状况,以获得更为全面的基础资料。
2、土地规划利用与整合
测绘人员在做好对于土地资源的信息调查与规划之后,还要以某部分土地的特定利用目标与使用规划作为依据,分析调查各部分土地的结构与布局状况,并结合具体的开发利用计划对现有的土地进行适当的规划设计,以保证土地在未来的应用达到对于业主的满足,并实现对于国家土地资源的高效保护。具体来看,3S技术应用于规划利用工作,主要是以RS技术对该部分土地资料的动态利用状况进行图像资源获取,然后以GIS构建该土地资源利用的信息资料系统,并对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储存与利用,同时对该土地资源利用的各项信息进行可视化的图形模拟展示。
在做好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规划方案之后,测绘人员还会使用3S技术对该土地的道路、耕地、林地、草地、村庄等进行实际的调查与整合,以便于使该项规划方案切实地发挥作用,最终达到对于可用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保证该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趋于平衡。具体来讲,工作人员在开展该工作时,利用GPS对地物进行空间定位测量,以掌握田块的划分、土地产权等相关信息资料,以RS获取关于该土地资源的图像资料,并绘制该土地资源的比例尺图,然后以GIS对该土地资源的各项整合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最终保证土地整合的规划方案设计以及工程放样测量和施工的顺利开展。
3、地界测定与动态监测
土地测绘人员在开展测绘工作时,还要针对土地的征用、出让、转租及整理等工作,为土地界限进行测定,以保证各地界位置的科学精准性,实现对于各个用户利益的保护,它主要包括权属调查、地界测绘以及测定报告编写等几项工作。3S技术应用于该工作中,贯穿了该工作的外业调查与测量、内业调查以及资料整合归档等各个环节,其中,GPS技术主要用来进行定位,并将相关信息传输给观测站,RS技术主要借助数据库软件,对测量获得的各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以使各项数据达到精准性,并便于查询、利用。
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测绘人员还借助于3S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动态监测,以获得关于土地变化状况的全方位掌握与数据分析。其中,测绘人员借助RS技术的快速图形获取功能,采集土地变化的各项信息,并以矢量数据战线,再以GPS技术的定位功能,对土地资源变化的具体数量与特点等信息进行获取,然后借助GIS 技术对各项数据进行精细计算与可视化展现,并更新该土地资源的数据库中的各项数据,以保证该土地资源各项信息的动态精准性。
三、结语:
3S技术作为目前土地测绘工作可以应用的较为先进的方法,具有极为显著的应用优势,可以有效辅助各项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提高现代土地科学的各项工作整体水平。因此,现代土地科学工作者应当积极主动地立足于3S技术的具体应用状况,对3S技术实施进一步的挖掘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永宏 张玉芝.“3S”测绘技术在土地科学中的应用[J].活力,2011(3):101-101. [2]薛连春. 浅谈3S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2007,(03):339-340.
[3]陈新福. 浅谈“3S”技术在土地利用管理中的应用[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07):123-125.
[4]付标,高鹏,王涛,刘杉,张博. 3S技术在土地科学中的应用[J]. 江西农业学报,2008,(07):105-109.
3.词汇学习的考查方式和词汇的学习方式不一致,测试对词汇学习形成不了有效的反拨作用
三、如何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词汇学习策略
1.运用英语多元智能教学法,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也赢得了我国教育界的普遍欢迎,并被作为新课程的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人认为,每个人都有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八项天赋智能;但每个人各项智能的发展却表现出不同的优势或优势组合,如果每个人都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智能或强项组合来学习课程,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统英语教学,从语法翻译法到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意念-功能法再到暗示法、全身反应法等,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片面依靠语言分析及模仿和死记硬背,不可能发挥每个人的最佳潜能和激发每个人的兴趣,因而无法因材施教,难以保证教学效果,难免大面积掉队。而英语多元智能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教会学生发现和运用自己八项智能中的强项或强项组合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掌握英语,确保学习的最佳兴奋点和最优学习效果。
2.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词汇。根据语言材料的话题设计Word Bank。Word Bank就是将同一话题下的单词收集到一起,在真实情境中组织词汇教学。恰当的情境能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3.培养学生学会使用词典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英语词典是学生可以伴随终生的教师。学会使用英语词典是学生词汇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养成了良好的使用英语词典的语言学习习惯,将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提高学习词汇的效率,有利于学生的终身英语学习。
4.培养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语篇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背诵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语言输入,是学习、积累词汇的有效方法,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基本手段。“熟诵以贯之,思索以通之”告诉我们,背诵能帮助思考,思考需借助背诵。背诵是学习英语的一种有效方法,是知识输入的一种有效途径。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和英语基础知识,而且可培养丰富的语感,进行听、说、读、写各项活动。背诵的材料越多,词汇量积累就越大,语言能力的提高也会越快。
关键词:测绘技术;地籍测量;数字测绘;3S技术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以数字测绘、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系统的创建,4D产品及高精准度、高效率的全新型测绘设备的不断涌现,地籍测量与现代化测绘技术之间产生了非常密切的联系,这一现状促使地籍测绘产生了本质上的改变。现代地籍测量通常指的是,运用现代化测绘技术以高精准度的测定土地确权、土地面积同时展现土地使用类别、分布情况及土地质量级别的专门化测量。现代化测绘技术能够为国家开展的土地经管供应具备时效性的土地相关资料,同时能够为土地登记供应充足的根据。地籍测量一定要为深入创建地基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体系供应精准度高、全方位完善的根本数据信息。以往的地基测量方式目前已不能够达到现实工作的各方面需求,现代化测绘技术目前正发展现其重大的积极作用。
1现代地籍测量中常见的测绘技术
地籍测量有着很强的专业性能,地籍数据具备有效的法律效力,针对有关数据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具备较强的资料现实性能,进行同步变更的时候一定要及时。为此,依据地籍测量所具备的专业性能,在地籍测量中应用现代化测绘技术,常见的有以下四种模式:野外数字测量、GPS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由于上述测量模式会受到客观条件及技术方面因素的影响,每一种测量模式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性能,但是他们相互间能够得到有效的补充,进而顺利实现地籍信息的全方位采集。现代化测绘技术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测绘工程信息处理的实时化
现代化测绘技术所提供的是一个迅速时效性高的测绘结果,其是在计算机技术、3S(GPS、RS和GIS简称3S)技术和先进的测绘手段如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激光指向仪等测绘硬等前提下的现代化测绘成果,能够很好的达到工程建设和社会发展各方面对测绘信息的需求。
1.2测绘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
现代化测绘逐渐从手工作业转向系统化、自动化作业,促使以往的测绘多员工操作变成测量工作者一人操作,测绘作业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和处理。
1.3测绘学科的综合化
随着现代化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已完全丢掉了以往传统的三维坐标模式,测绘学科逐渐发展成由系统统称、经济学、法学、农学、信息学、通讯科学、激光科学、电子科学等多学科构成的综合科学,尤其是3S技术和测绘学科的综合促使现代化测绘技术逐渐发展为综合性能高的一门技术学科。
2 现代化地籍测绘技术在土地确权的应用
数字测图技术和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在现代化地籍测绘技术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接下来以这两项测绘技术在土地确权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相关举例说明:
云南省某区域,土地面积为3640km2,其中农村土地面积达到近1800km2。起算控制点选择使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所设置的城镇地籍控制网,各个点位标石保存完整无缺,可以当做首级掌控的起算点。兼顾到现实中的具体状况,我们选用GPS静态作为首级掌控,使用GPS—RTK动态针对具体的村内进行加密来开展勘测区域的掌控测量。
为有效的提升测量的精准性,通常会选择使用四等控制点作为基准把控制点来引入所需的镇区,因GPS实时动态测量所观测的数据信息大都是独立完成的,这就会造成所获得的数据在进行计算的时候没办法来确定数据的精准度,为此,通常我们会选用重复观测和全站仪导线复测的方式来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一共对50个点进行了重复观测,其中已知点有26个。经过重复观测得出的数据表明,重复观测点所存在的误差为±2.3 lcm,测量结果可达到有关精准度方面的要求。
3 现代化测绘技术在工程质量检验及控制中的应用
在现代化测绘技术当中,GIS技术、RS遥感技术自身所具备的显著独特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工程测量当中,GIS测绘技术的显著优势展现在其数据库存贮量和图形输出性能。数据库储存信息能够依据工程测量中所需的完成软件成图进行相关的具体操作。这样能够为工程设计进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令工程现场施工中的测量工作量和测量难度得以有效的缩减。由于GPS测绘技术具有较低的劳动强度、很高的测量精准度、信息更新及经管非常便捷,为此,促使工程测量中GIS技术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及运用。
在地籍工程测量控制当中,选择使用精准性的测量方式得出具备精确的平面坐标数值的平面控制点,是开展地籍测量的重要性前提。在调查的所有区域当中选出一定的控制点,以构建相对的几何图形,使用精密的测量设备以及准确的测算方式在统一化的坐标体系当中来对其平面方位和高程加以确定,以上述控制点位根本因素对细部点坐标进行准确的计算。
RS(遥感)技术具备显著的可比性、综合性、数据时效性及大面积实时观测的优势,促使RS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工作当中得到大区域的运用和推广,使之成为目前地籍测量基础地理信息当中行之有效的测绘技术方式。遥感英雌昂能够获得小比例尺的地形数据信息,这对于工程图绘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与快速发展的今天,PS遥感测绘技术成为今后现代化测绘技术的发展主要走向,这种趋势展现于现代化测绘新理论的逐渐加强、测绘新技术的技术综合性的显著提升,各个专业相互间的交叉渗透,地籍测绘技术逐渐与其他科技成果的有效结合。这种学科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将促使现代化测绘技术得到全新的发展。
4 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基本框架
现代化测绘技术是运用在地籍测量当中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方式,其是地籍测量等专业相统一的综合性作业体系。现代化测绘技术的显著优势在于其能够很好的完成地籍测量的过程中创建科学的地籍数据库,同时经过特定的方式创建起地籍管理体系,逐渐实现电子政务和现代化地籍管理打下坚实的根基。现代化地籍测绘通常是选择使用自动化采集地籍要素的一种形式,运用全站仪、计算机或PDA采集地籍要素,之后传送至计算机上,采用专门的地籍数据处理技术软件,对地籍测量开展详细的浅析-整理-编辑,直至入库。
5 工程测量新技术未来发展及应用浅析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测绘技术获得了迅猛的进步,现代化工程测绘技术逐渐朝着智能化、一体化、可操控化、测量结果的数字化、可视化的测量信息、自动化处理数据和信息共享数据库的方向逐渐发展。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最终目的是能够有效的提升工程测量工作效率和测量数据的精准程度,以便于今后的工程作业。现代化测绘技术的不断更新则要求相关单位需深入强化测量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加强对测量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促使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全新的测量技术,以便于今后工程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
科学有效的把现代化测绘技术巧妙的应用在地基测量工作当中,能够有很好的提升测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图的精准度,能够为今后的工程规划和工程建设供应充足的根本性材料,促使工程获得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随着不断发展与进步的现代化测绘技术,测绘工作人员需要不断的加深对测绘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技术的运用,以便为今后的地籍测量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现代化测绘技术发展着十分关键性的积极影响作用,其为我国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是,伴随着目前各种类型的工程测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这一现实状况对我们的测绘技术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则要求我们的工程测绘技术工作者一定要在测绘先进技术发展的同时不断的去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准,加强对测绘技术方面知识的全面掌握,唯有如此,才能够对于新兴的测绘设备进行科学正确的具体操作和使用,在今后的工程测量当中为工程作业的开展提供精准性的数据信息,为工程作业提供优质的技术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7.
[2]张建军.GPS工程测量技术应用分析[J].测绘周刊,2008,7.
[3]姚传玺.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应用[J].建筑工程资讯,2008,10.
[4]马丽华.工程测量新技术概述[J].测绘信息,2008,3.
关键词:地籍测绘;技术应用;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籍测量的重要性也逐步显现出来。这就要求地籍测量工作者不断深化对地籍测量工作内容的掌握,并深刻认识到地籍测量工作的重要性。为了有效促进城市的发展、城乡规划问题以及其他土地管理工作的落实。我们应不断增强自身的技术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测量手段,致力于更高水平的地籍测量工作。地籍测量一定要为深入创建地基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体系供应精准度高、全方位完善的根本数据信息。以往的地基测量方式目前已不能够达到现实工作的各方面需求,现代化测绘技术目前正发展现其重大的积极作用。
1现代地籍测量中常见的测绘技术
地籍测量有着很强的专业性能,地籍数据具备有效的法律效力,针对有关数据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具备较强的资料显示性能,进行同步变更的时候一定要及时。为此,依据地籍测量所具备的专业性能,在地籍测量中应用现代化测绘技术,常见的有以下四种模式:野外数字测量、GPS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由于上述测量模式会受到客观条件及技术方面因素的影响,每一种测量模式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性能,但是他们相互间能够得到有效的补充,进而顺利实现地籍信息的全方位采集。现代化测绘技术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测绘工程信息处理的实时化
现代化测绘技术所提供的是一个迅速时效性高的测绘结果,其是在计算机技术、3S(GPS、RS 和GIS 简称3S)技术和先进的测绘手段如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激光指向仪等测绘硬件前提下的完成的现代化测绘成果,能够很好的达到工程建设和社会发展各方面对测绘信息的需求。
1.2 测绘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
现代化测绘逐渐从手工作业转向系统化、自动化作业,促使以往的测绘多员工操作变成测量工作者一人操作,测绘作业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和处理。
1.3 测绘学科的综合化
随着现代化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往传统的三维坐标模式的应用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测绘学科逐渐发展成由系统统称、经济学、法学、农学、信息学、通讯科学、激光科学、电子科学等多学科构成的综合科学,尤其是3S技术和测绘学科的综合促使现代化测绘技术逐渐发展为综合性能高的一门技术学科。
2、我国地藉测绘展现出的优点
2.1一测多用
不同工程、不同专业、不同使用领域的地形图的使用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需要比例较大的地形图,有的需要比例相对较小的地形图、在过去,地籍测量人员需要根据地图使用的具体情况使用平板测图法进行特定的测量、其测绘工作都是单独进行的,因为各个测量之间没有什么可比性,重复工作量非常大,而现在的地籍测量却可以一测多用,根据需要编著不同比例的地形图、这样的话,测量一次就可以在多个行业的多个工作中运用,加强了各行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其共同发展。
2.2 成图精度高
地籍测绘系统在工作的时候能够一边在全站仪的帮助下准确测定测区地形地貌的特征地物点的三维坐标,实现对外业工作进行精确的测量,另一方面对内业进行细致的数据处理,从而消除了可能由于人为因素产生的误差,且外业工作省略了读数、计算、展点绘图等外业工序,减少了作业人员,外业工效大大提高,时间缩短,直接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
2.3 操作简单
地籍测绘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在进行外业数据收集的时候,全站仪不会受到图幅的任何影响,此外,在测区的测程范围之内,设站也不会受到图幅的影响这样一来,图根点的数量就会大大地减少,而其效率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地藉成图的过程,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使生产周期大大缩短,能及时满足用户的要求,地藉产品既可以存储在软盘上,也可以通过绘图仪绘在所需的图纸上,线条、线划粗细均匀,注记、字体工整,图面整齐、美观。
3现代化测绘技术在工程质量检验及控制中的应用
在现代化测绘技术当中,GIS 技术、RS 遥感技术自身所具备的显著独特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工程测量当中,GIS 测绘技术的显著优势展现在其数据库存贮量和图形输出性能。数据库储存信息能够依据工程测量中所需的完成软件成图进行相关的具体操作。这样能够为工程设计进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令工程现场施工中的测量工作量和测量难度得以有效的缩减。由于GPS 测绘技术具有较低的劳动强度、很高的测量精准度、信息更新及经管非常便捷,为此,促使工程测量中GIS 技术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及运用。
在地籍工程测量控制当中,选择使用精准性的测量方式得出具备精确的平面坐标数值的平面控制点,是开展地籍测量的重要性前提。在调查的所有区域当中选出一定的控制点,以构建相对的几何图形,使用精密的测量设备以及准确的测算方式在统一化的坐标体系当中来对其平面方位和高程加以确定,以上述控制点位根本因素对细部点坐标进行准确的计算。
RS(遥感)技术具备显著的可比性、综合性、数据时效性及大面积实时观测的优势,促使RS 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工作当中得到大区域的运用和推广,使之成为目前地籍测量基础地理信息当中行之有效的测绘技术方式。遥感技术的应用能够获得小比例尺的地形数据信息,这对于工程图绘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与快速发展的今天,RS遥感测绘技术成为今后现代化测绘技术的发展主要走向,这种趋势展现于现代化测绘新理论的逐渐加强、测绘新技术的技术综合性的显著提升,各个专业相互间的交叉渗透,地籍测绘技术逐渐与其他科技成果的有效结合。这种学科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将促使现代化测绘技术得到全新的发展。
4现代测绘技术的未来发展及应用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测绘技术获得了迅猛的进步,现代化工程测绘技术逐渐朝着智能化、一体化、可操控化、测量结果的数字化、可视化的测量信息、自动化处理数据和信息共享数据库的方向逐渐发展。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最终目的是能够有效的提升工程测量工作效率和测量数据的精准程度,以便于今后的工程作业。现代化测绘技术的不断更新则要求相关单位需深入强化测量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加强对测量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促使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全新的测量技术,以便于今后工程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
科学有效的把现代化测绘技术巧妙的应用在地基测量工作当中,能够有很好的提升测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图的精准度,能够为今后的工程规划和工程建设供应充足的根本性材料,促使工程获得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随着不断发展与进步的现代化测绘技术,测绘工作人员需要不断的加深对测绘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技术的运用,以便为今后的地籍测量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5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现代化测绘技术发展着十分关键性的积极影响作用,其为我国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是,伴随着目前各种类型的工程测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这一现实状况对我们的测绘技术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则要求我们的工程测绘技术工作者一定要在测绘先进技术发展的同时不断的去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准,加强对测绘技术方面知识的全面掌握,唯有如此,才能够对于新兴的测绘设备进行科学正确的具体操作和使用,在今后的工程测量当中为工程作业的开展提供精准性的数据信息,为工程作业提供优质的技术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建松.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7.
[2]张建军.GPS 工程测量技术应用分析[J]. 测绘周刊,2008,7.
关键词:地籍测量;测绘技术;数字测绘;3S 技术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现代地籍测量通常指的是,运用现代化测绘技术以高精准度的测定土地确权、土地面积同时展现土地使用类别、分布情况及土地质量级别的专门化测量。现代化测绘技术能够为国家开展的土地经管供应具备时效性的土地相关资料,同时能够为土地登记供应充足的根据。地籍测量一定要为深入创建地基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体系供应精准度高、全方位完善的根本数据信息。以往的地基测量方式目前已不能够达到现实工作的各方面需求,现代化测绘技术目前正发展现其重大的积极作用。
1现代地籍测量中常见的测绘技术
地籍测量有着很强的专业性能,地籍数据具备有效的法律效力,针对有关数据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具备较强的资料显示性能,进行同步变更的时候一定要及时。为此,依据地籍测量所具备的专业性能,在地籍测量中应用现代化测绘技术,常见的有以下四种模式:野外数字测量、GPS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由于上述测量模式会受到客观条件及技术方面因素的影响,每一种测量模式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性能,但是他们相互间能够得到有效的补充,进而顺利实现地籍信息的全方位采集。现代化测绘技术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测绘工程信息处理的实时化
现代化测绘技术所提供的是一个迅速时效性高的测绘结果,其是在计算机技术、3S(GPS、RS 和GIS 简称3S)技术和先进的测绘手段如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激光指向仪等测绘硬件前提下的完成的现代化测绘成果,能够很好的达到工程建设和社会发展各方面对测绘信息的需求。
1.2 测绘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
现代化测绘逐渐从手工作业转向系统化、自动化作业,促使以往的测绘多员工操作变成测量工作者一人操作,测绘作业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和处理。
1.3 测绘学科的综合化
随着现代化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往传统的三维坐标模式的应用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测绘学科逐渐发展成由系统统称、经济学、法学、农学、信息学、通讯科学、激光科学、电子科学等多学科构成的综合科学,尤其是3S技术和测绘学科的综合促使现代化测绘技术逐渐发展为综合性能高的一门技术学科。
2、我国地藉测绘展现出的优点
2.1一测多用
不同工程、不同专业、不同使用领域的地形图的使用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需要比例较大的地形图,有的需要比例相对较小的地形图、在过去,地籍测量人员需要根据地图使用的具体情况使用平板测图法进行特定的测量、其测绘工作都是单独进行的,因为各个测量之间没有什么可比性,重复工作量非常大,而现在的地籍测量却可以一测多用,根据需要编著不同比例的地形图、这样的话,测量一次就可以在多个行业的多个工作中运用,加强了各行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其共同发展。
2.2 成图精度高
地籍测绘系统在工作的时候能够一边在全站仪的帮助下准确测定测区地形地貌的特征地物点的三维坐标,实现对外业工作进行精确的测量,另一方面对内业进行细致的数据处理,从而消除了可能由于人为因素产生的误差,且外业工作省略了读数、计算、展点绘图等外业工序,减少了作业人员,外业工效大大提高,时间缩短,直接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
2.3 操作简单
地籍测绘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在进行外业数据收集的时候,全站仪不会受到图幅的任何影响,此外,在测区的测程范围之内,设站也不会受到图幅的影响这样一来,图根点的数量就会大大地减少,而其效率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地藉成图的过程,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使生产周期大大缩短,能及时满足用户的要求,地藉产品既可以存储在软盘上,也可以通过绘图仪绘在所需的图纸上,线条、线划粗细均匀,注记、字体工整,图面整齐、美观。
3现代化测绘技术在工程质量检验及控制中的应用
在现代化测绘技术当中,GIS 技术、RS 遥感技术自身所具备的显著独特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工程测量当中,GIS 测绘技术的显著优势展现在其数据库存贮量和图形输出性能。数据库储存信息能够依据工程测量中所需的完成软件成图进行相关的具体操作。这样能够为工程设计进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令工程现场施工中的测量工作量和测量难度得以有效的缩减。由于GPS 测绘技术具有较低的劳动强度、很高的测量精准度、信息更新及经管非常便捷,为此,促使工程测量中GIS 技术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及运用。
在地籍工程测量控制当中,选择使用精准性的测量方式得出具备精确的平面坐标数值的平面控制点,是开展地籍测量的重要性前提。在调查的所有区域当中选出一定的控制点,以构建相对的几何图形,使用精密的测量设备以及准确的测算方式在统一化的坐标体系当中来对其平面方位和高程加以确定,以上述控制点位根本因素对细部点坐标进行准确的计算。
RS(遥感)技术具备显著的可比性、综合性、数据时效性及大面积实时观测的优势,促使RS 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工作当中得到大区域的运用和推广,使之成为目前地籍测量基础地理信息当中行之有效的测绘技术方式。遥感技术的应用能够获得小比例尺的地形数据信息,这对于工程图绘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与快速发展的今天,RS遥感测绘技术成为今后现代化测绘技术的发展主要走向,这种趋势展现于现代化测绘新理论的逐渐加强、测绘新技术的技术综合性的显著提升,各个专业相互间的交叉渗透,地籍测绘技术逐渐与其他科技成果的有效结合。这种学科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将促使现代化测绘技术得到全新的发展。
4现代测绘技术的未来发展及应用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测绘技术获得了迅猛的进步,现代化工程测绘技术逐渐朝着智能化、一体化、可操控化、测量结果的数字化、可视化的测量信息、自动化处理数据和信息共享数据库的方向逐渐发展。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最终目的是能够有效的提升工程测量工作效率和测量数据的精准程度,以便于今后的工程作业。现代化测绘技术的不断更新则要求相关单位需深入强化测量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加强对测量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促使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全新的测量技术,以便于今后工程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
科学有效的把现代化测绘技术巧妙的应用在地基测量工作当中,能够有很好的提升测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图的精准度,能够为今后的工程规划和工程建设供应充足的根本性材料,促使工程获得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随着不断发展与进步的现代化测绘技术,测绘工作人员需要不断的加深对测绘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技术的运用,以便为今后的地籍测量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5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现代化测绘技术发展着十分关键性的积极影响作用,其为我国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是,伴随着目前各种类型的工程测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这一现实状况对我们的测绘技术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则要求我们的工程测绘技术工作者一定要在测绘先进技术发展的同时不断的去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准,加强对测绘技术方面知识的全面掌握,唯有如此,才能够对于新兴的测绘设备进行科学正确的具体操作和使用,在今后的工程测量当中为工程作业的开展提供精准性的数据信息,为工程作业提供优质的技术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建松.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7.
[2]张建军.GPS 工程测量技术应用分析[J]. 测绘周刊,2008,7.
关键字:测绘工程现代测绘人才培养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充满各种竞争,无论是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是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为应用型测绘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一、现代测绘的内涵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或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and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大量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从地面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
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及目标定位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整体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重视研究社会的需求,因人设庙、因人保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表现出重技术课程、轻管理课程,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桥施工一线的毕业生。没有很好地紧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与测绘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的矛盾仍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测绘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目前专业框架、格局相对单一的矛盾。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测绘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面向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北京申办2008奥运成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码城市的建立、中国成功加入WTO、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对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来说,现代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正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管理型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高技术的综合运用(GPS、GIS、RS),三大能力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职业迁移的能力)、三大意识的形成(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国际竞争合作意识)。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措施在线
1.测绘学科研究的方向
测绘学科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空间对象的定位、描述和表达,动态变化与监测,并将所获得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与处理,使之综合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所形成的一门学科。测绘科学既是地球学科的重要分支,又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她服务于各种工程建设,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种民用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军事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
随着空间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广泛化。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及其集成是测绘学科的前沿领域,也是未来数字地球的基础。
2.注重课程设置
现代测绘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空间信息,而以空间信息理论为核心的测绘学科,与地学、生态、环境、城建土地管理等相关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往往是多种专业技术的综合系统,只有将各类知识融汇贯通,构成有机的知识网络,才能适应现代科技相互交叉、渗透、移植的特点。而传统的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性过强,学科领域单一,知识结构面太窄,特别缺乏相邻的专业知识,这种知识结构显然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为了培养应用型测绘专业人才,我们认为课程设置应根据目前的国情、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考虑测绘知识的系统性,又要兼顾学科的综合发展趋势具体应设置的主要课程如下:基础及公共课:包括数学、物理、政治、外语、大学语文、文献检索、计算机基础、计算机高级语言、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法律基础、体育等。测绘专业课:包括测量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大地测量学基础测量平差基础、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测量原理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等。相关专业课:包括城镇规划、自然地理学、采矿学工程与工业摄影测量、土建概论、数据通讯与模式识别。
3.注重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与精英化高等教育或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具有以下4个主要的特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实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以大工程为背景,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更高的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加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的结合,更加重视生产实习这个教学环节,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中在理论上给予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则更重视与工程实践地结合,或者用综合实践代替。应用型人才要注重工程意识(求真务实、严谨规范拼搏进取)和工程文化(求善求美、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地培养,建立科学的发展观,能够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活动是认识世界地活动,工程活动是改造世界地活动,在工程活动中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要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增强其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愿望、提高其创新能力,以便他们更好地与各自的专业相结合而创造地学习,即在学习中进行创造,在创造中深入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为富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测绘工程专业同其它专业相比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受实验学时的限制,很多实验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亲自动手,因此,应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让每个大学生都能经过多个这种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有好处。第二,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第三,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实践环节应尽量与测绘单位的生产实际相接合。测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生产服务,因此,实践环节必须要面向实际的生产应用,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教育部门与生产单位共同努力去创建一个良好的互动机制。
总之,探索对于测绘人才的一种合理的培养模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测绘专业教育者应该从多个角度探索测绘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测绘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新洲对21世纪测绘教育的初步思考[J]测绘通报,1999
[2]张晓川,等面向21世纪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交通高教研究,2000.
关键字:测绘工程现代测绘人才培养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充满各种竞争,无论是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是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为应用型测绘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一、现代测绘的内涵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或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and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大量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从地面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
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及目标定位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整体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重视研究社会的需求,因人设庙、因人保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表现出重技术课程、轻管理课程,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桥施工一线的毕业生。没有很好地紧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与测绘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的矛盾仍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测绘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目前专业框架、格局相对单一的矛盾。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测绘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面向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北京申办2008奥运成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码城市的建立、中国成功加入WTO、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对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来说,现代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正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管理型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高技术的综合运用(GPS、GIS、RS),三大能力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职业迁移的能力)、三大意识的形成(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国际竞争合作意识)。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1.测绘学科研究的方向
测绘学科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空间对象的定位、描述和表达,动态变化与监测,并将所获得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与处理,使之综合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所形成的一门学科。测绘科学既是地球学科的重要分支,又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她服务于各种工程建设,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种民用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军事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
随着空间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广泛化。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及其集成是测绘学科的前沿领域,也是未来数字地球的基础。
2.注重课程设置
现代测绘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空间信息,而以空间信息理论为核心的测绘学科,与地学、生态、环境、城建土地管理等相关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往往是多种专业技术的综合系统,只有将各类知识融汇贯通,构成有机的知识网络,才能适应现代科技相互交叉、渗透、移植的特点。而传统的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性过强,学科领域单一,知识结构面太窄,特别缺乏相邻的专业知识,这种知识结构显然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为了培养应用型测绘专业人才,我们认为课程设置应根据目前的国情、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考虑测绘知识的系统性,又要兼顾学科的综合发展趋势具体应设置的主要课程如下:基础及公共课:包括数学、物理、政治、外语、大学语文、文献检索、计算机基础、计算机高级语言、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法律基础、体育等。测绘专业课:包括测量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大地测量学基础测量平差基础、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测量原理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等。相关专业课:包括城镇规划、自然地理学、采矿学工程与工业摄影测量、土建概论、数据通讯与模式识别。
3.注重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与精英化高等教育或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具有以下4个主要的特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实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以大工程为背景,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更高的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加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的结合,更加重视生产实习这个教学环节,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中在理论上给予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则更重视与工程实践地结合,或者用综合实践代替。应用型人才要注重工程意识(求真务实、严谨规范拼搏进取)和工程文化(求善求美、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地培养,建立科学的发展观,能够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活动是认识世界地活动,工程活动是改造世界地活动,在工程活动中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要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增强其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愿望、提高其创新能力,以便他们更好地与各自的专业相结合而创造地学习,即在学习中进行创造,在创造中深入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为富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测绘工程专业同其它专业相比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受实验学时的限制,很多实验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亲自动手,因此,应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让每个大学生都能经过多个这种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有好处。第二,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第三,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实践环节应尽量与测绘单位的生产实际相接合。测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生产服务,因此,实践环节必须要面向实际的生产应用,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教育部门与生产单位共同努力去创建一个良好的互动机制。
总之,探索对于测绘人才的一种合理的培养模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测绘专业教育者应该从多个角度探索测绘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测绘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王新洲对21世纪测绘教育的初步思考[J]测绘通报,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