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中语文德育教育8篇

时间:2023-10-09 09:28: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语文德育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语文德育教育

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 德育教育 学生人格

在高中阶段语文是基础性的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是一种沟通和交流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影子。如果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那么学生的德育水平会更快速度的提升。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语文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学生在知识积累过程中,净化自身情感和人格修养。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在语文课堂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

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只有我们每个人都保持着一颗爱国心,才能够保证我们这个大家庭和谐相处,繁荣稳定发展。只有人人具有爱国主义情怀,才能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爱国主义情怀主要指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和无限忠诚,是我国五千年的优良传统。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爱国主义情怀推动着我国的各项事业在高速稳定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我国的经济和科技都得到了迅猛发展,所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文章时描写我国的大好河山和和谐社会,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这类型文章的优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例如,在高中语文的教材中有的文章时描写我国的草原景色的,体现了我国草原的广袤无垠,通过欣赏我国的大好河山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还有的文章时介绍爱国者的英雄事迹的,在这些英雄人物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的高尚人格和爱国主义情怀。在课堂中对这些文章进行解析时,教师不仅要解析其中的语文的艺术之美,还要解析其中的大公无私的精神,发挥先进人物的模仿作用。例如,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夜晚主人公在庭院中来回踱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设想,激发学生对孝道进行深入的思考学习,尤其是现代的高中生,他们的物质条件是非常充足的,但在日常生后中对孝道却缺乏深刻的认识,加强亲情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继承下去。

二、在培养学生语文技能中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在学习任何学科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理论知识的积累还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高中语文学科同样如此。在高中语文的课堂中,教师要教授学生必备的语文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塑造学生健康品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竞争也变得尤为激烈,学生成人后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感性思维中学生要做出理性的判断,懂得辨析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要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和发展方向,不至于在困难面前手足无措。所以,在提高学生语文技能的过程中,要加强道德观念的培养和人格的完美塑造。在语文教学中,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是每个语文教师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也是语文教师指的骄傲的事情。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将道德教育渗透到语文知识中,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中教师更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高尚品质也可以有自身独特性。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专业能力之一,语文教材中的文字处处蕴含着鲜活的民族文化,教师要对进行有效阅读指导,帮助学生领悟到文中的深刻文化内涵,他们的道德文化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精神内涵,让学生感受伟大的心灵和思想。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感受文字中的生命力和活力,感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基础上,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更好的完成语文教学目标,还能够将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穿插在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

2、树立学生强大的责任感

学生只有树立了强大的责任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才能更多担当,更有勇气,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感。所以,每个学生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这样学生在生活中才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集体生活中对每个人负责,工作以后对社会、对国家负责。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进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会。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教导学生懂得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积极主动的帮助别人,懂得和别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达成预定学习目标。在学习中要懂得和别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意见,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在帮助学生树立这样的意识,要将集体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将集体交代的任务看得比自己的任务更重要,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集体任务的完成中。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集体活动中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将语文教育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将语文教学活动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在知识的教授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完美的人格品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在高中学习阶段就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为以后的人生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同福.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No.8302:81-82.

[2]王冬梅.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群文天地,2011,No.23924:105+107.

[3]赵晓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初探[J].文学教育(下),2015,No.32103:59-61.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 德育教育 人物形象 道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46

《高中语文新n程标准》中说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语文的课程性质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挖掘文本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伟大的民族精神,以及文本作者和文本人物身上的高尚的精神品质,在授课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实现语文的育人功能,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一、高中语文实施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从语文教材所选的文本特点上看,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个部分,所选文本包括古代诗歌散文、现代诗歌散文、古今中外小说戏剧、新闻报告文学、文艺评论随笔、自然科学小品等,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主题深刻。这些文本中或透露出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或透露出历经沉淀的人生感悟,或透露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或透露出崇高伟大的光辉精神,或透露出值得传承的高尚道德……我们在备课时要挖掘这些闪光点,在授课时渗透给学生,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的洗礼,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其次,从社会现状上看,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今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冲击着人们的道德观,我们忘不了“小悦悦”事件中那冷漠的18个路人;我们忘不了奋力救人却被诬告成肇事者的无辜司机;我们忘不了为了私利而不顾别人性命的“三鹿奶粉”;我们忘不了一个个拥有无数楼房的“房哥”“房姐”们……这些现象警示我们现在急需构建并巩固人们心中的道德底线,不能任由其一再滑坡。

青少年正是最易受外界事物影响的时期,心理不成熟、不稳定,加上现代信息来源广、传播速度快,我们无法为学生屏蔽负面信息,所以我们教师只能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明辨是非,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消除学生心中的疑虑、迷惘,帮助学生抵挡负面信息对自身道德价值观的冲击。因为我们知道,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一旦受到冲击,甚至被破坏,后果不堪设想,还记得那一个个惨剧吗?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马加爵在云大宿舍连杀四个人,李启铭在河北大学校区内撞倒两名女生后,态度冷漠嚣张,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李天一因无证驾驶宝马车并打人,被收容教养1年……这些走上极端的青少年本应有美好前程,但因其道德观存在问题而走上歧途,令人感到遗憾。

二、高中语文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1.了解作者生平事迹,汲取榜样力量。文本作者本身就是一块块丰碑,一个个标杆,他们身上有着巨大的精神力量,他们在思想道德上为学生树立了一个个榜样,学生通过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就会感受到崇高的精神,不断受到鼓舞,并自觉以此作为自己的目标,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我们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会体会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雄心壮志,感受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就会了解史铁生坚毅厚实的人格魅力,感叹他与死神赛跑的坚持勇气,佩服他死后捐献器官的大爱无疆;我们学习屈原的《离骚》,就会赞叹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刚直不阿,痛心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为国为民,此外还有“硬汉”海明威、忍辱负重的司马迁、专心写作的曹雪芹、救国救民的鲁迅……这些作者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他们的事迹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指明了人生的方向,为学生树立了道德的丰碑。

2.品味人物形象,树立道德典范。文本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鲜明,有血有肉,这些人物形象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力量,我们在备课过程时应进行深入挖掘,适当补充资料,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了解,去体会,去践行。我们学习《苏武传》,了解到苏武抵制了李陵的劝降,反抗了匈奴单于的逼迫,忍受饥渴,以雪和旃毛维生,依旧手持汉朝符节,我们为他身上表现出来的顽强毅力和不屈气节所震撼。学生在赞颂这一人物形象的同时,就会明白坚守气节是一种值得称赞的精神。我们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理解到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主动避开与廉颇的矛盾,一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使得廉颇负荆请罪,知错能改,二人成就了一段将相和的千古美谈。我们为蔺相如身上表现出来的无私为国和廉颇身上表现出来的知错能改所折服,学生在佩服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同时,就会明白为国为民和知错能改是一种值得效仿的道德。这些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激励学生产生一种信念――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这种信念一旦形成,思想品德教育就真的渗透进学生心里了,在学生以后的人生中,这种道德典范的力量会时时鼓励学生前进。

3.理解文中思想内容,树立正确道德观。文中的思想内容是我们在授课过程必须阐明的一项内容,每个文本都要用文字表现思想内容,这些思想内容中包含着道德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告诉我们人人自由平等并要为实现梦想而努力;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告诉我们为了国家前途勇于牺牲自己;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告诉我们不断给自己希望,永不放弃;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告诉我们骄奢无度将一事无成;李密的《陈情表》告诉我们百顺孝为先;蒙田的《热爱生命》告诉我们生命是美好的,是值得热爱赞美的。这些思想内容将被学生吸收消化,成为自己一个个应该去遵守的标准,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努力去践行。

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高调号召就能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是挖掘呈现道德力量,关键还在于学生真正地理解,自觉地将道德力量转换为自己的人生准则,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海艳 高中语文德育教育中学生人格的培养《学园》2014年17期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德育工作

一、首先正确把握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文因道存,道以文显”,语文教学内容是言语作品,在言语作品中,思想内容决定语文形式,语文形式表现思想内容,文和道密不可分。德育因素在学科中很少是显露的、直接的,往往借助于文学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德育因素寄寓于描述的故事情节、刻画的人物形象、揭示的客观事实等具体的艺术性、形象性的文学内容之中。

就教学内容文体而言,语文教材的三大常用文体中,记叙文、议论文及说明文都具有思想性,都能在德育方面发挥影响。并且语文作为表情达意的信息载体,它又是涉及到思想感情的一切领域的,负载着一定社会理想、政治信念、阶级观点、人生哲学、道德情操等等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德育成份,并且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训练中也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的教育。

二、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方法与艺术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在教学中要主次分明,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因此德育教育在渗透中要讲究艺术性和操作方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进行德育渗透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现在的学生在正确对待人生和刻苦自律、热爱劳动、服务集体、勇于奉献等方面,都比较欠缺,他们看问题往往偏重于表面而忽略了本质。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例如讲读课文,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从而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领会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受到思想教育,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

例如:讲解鲁迅小说《〈呐喊〉自序》一文时,有些学生对于“日本人惩戒为俄国做事的中国侦探”这一羞耻的场面无动于衷,认为不值得一提,我在向学生讲解当时背景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本段内容,在朗读中体会当时看客们的麻木,借此教育学生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是由她的人民素质和经济基础决定的,进而教育学生要想使我们的祖国富强,在国际上有较高的地位,必须现在就努力学习,将来好为祖国强大做贡献。

再如:在讲解《师说》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反复理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让学生理解教师的含义,体会到自己作为一名中师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思想基础。这就是语文德育与智育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说明语文学科的德育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进行,要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远远超出了课文语言文字本身。

(二)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意志、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

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并且教育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三)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

在高中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句,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

由于作品中的名言警句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生易记、易背,把它抽出来重点讲解,这对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

篇4

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德准则,只有它们被学生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语文学科具有现实的社会性,高中语文更是与社会生活、与学生的成长实际融为一体。因而,在教学形式上,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要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课内走向课外,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采取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德育过程之中,成为德育的主体因素,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创设语文活动课,让学生的思想在活动中得到体现,得到升华。在学习的《雷雨》时,笔者让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情究竟是真诚的还是虚假的。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表达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从而在民主平等的交流中认清了周朴园对鲁侍萍爱情的实质,也为自己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奠定了初步基础。由学生饰演的课本剧《哈姆莱特》,动作滑稽,语言冷峻犀利,对剧中人物心理的挖掘很到位,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剧中人物的情感。在学习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时,笔者组织了一次学生演讲,演讲的题目也是《我有一个梦想》。同学们积极参加,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梦想。笔者便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要胸怀广阔,志向高洁,要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工作中实现自己远大的梦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灵活生动,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学生在主动的参与中能将外在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在学习散文的写作时,笔者将学生带到山林里,带到嘉陵江边,让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深刻领会自然景物的美妙,陶冶情操,从而写出了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在学习对联的创作时,笔者要求学生为南部县城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这一创建活动拟创一幅对联。同学们热情很高,纷纷进行思索,既学习运用了知识,又关注了社会生活,提高了环保意识。在学习语言知识的运用时,笔者让学生学习写主持人主持节目的串词,并创设条件,让学生主持一台“五四”晚会。在灵活的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既提高了能力,又增强了团结意识、合作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了自己的道德情操。学生主动地使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并积极参与其中,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成为德育的主体因素。高中语文教学从来都不是封闭的,在信息时代,学生更应借助电视、报纸、网络等先进媒体,在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新闻联播”节目能让学生感知社会主旋律的脉搏,“感动中国”能激发学生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发展自己。《人民日报》能让学生学会理性地看待、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栏目则成为学生深度了解社会的窗口。借助网络,学生可以“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而学生主动地在“强国论坛”留言讨论,则更是彰显了当代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言传身教

充分张扬教师在德育因素中的自身人格魅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固然许多事有赖于学校的一般规章,但是最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跟学生对面交往的教师个性,教师的个性对年轻人的心灵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无论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德育作用是巨大的。这体现在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学习的指导者,而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因而,教师也是重要的德育因素。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会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语文教师要有爱心。爱便是教育。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是做好全部德育工作的基础。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与学生平等相处,注重与学生思想的沟通,注意理解学生的要求,尊重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并注重对学生情感进行关怀和指导。同时,尽可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德育的主体地位,“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在日常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针对学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门别类地进行指导,如:高中生心理障碍与调适,女生安全问题,怎样看待自身与家庭,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怎样提高学习效率等,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及时得到解决,在老师爱心指引下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做出表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为学生做出表率,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不仅使老师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而且良好的教师人格形象本身就给学生成长提供“最直接、最有益的营养”。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深入钻研教材,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注重教学艺术的提高,用自己过硬的本领打动和征服学生。笔者注重提升自己的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也坚决不做。笔者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关心学生但也严格要求学生,对待学生公平公正,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以良好的师表形象和职业道德出现在学生面前,引领他们健康成长。语文教师是德育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在语文教学中,德育内容的选择,德育方法的采用,德育机智的展现,德育效果的形成,都是教师主动参与德育过程的结果。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主动参与到德育过程中,既教书,又育人。

三.总结

篇5

环境对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对青少年个性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行为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的。学校、班级要根据教育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加工和设置优良而美化的环境,这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一种标志,同时也直接影响师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秩序。优美的环境能使中学生心情舒畅,精神焕发,乐于学习,有助于愉快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师应充分发动学生,让他们人人都为绿化、美化、优化校园环境出一份力,把学校布置成一个整洁、清新、美丽的乐园,使每个走进校园的人都感到赏心悦目,精神抖擞;把教室布置成一个美的、激励奋发向上的小环境,使置身其中学习的同学们都感到轻松自然,其乐融融。

2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愉快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联袂演出,师生面临的是共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只有双方携起手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感情倾向,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并乐于请教,愉快教学才能顺利进行。韩愈说得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师生在情感上不和谐,教师对学生不热爱,甚至见到学生就烦,学生对教师毫无感情,甚至见了老师如同老鼠见了猫,双方在思想上首先就不愉快,还谈什么愉快教学?

师生关系和谐,关键在教师。教师应热爱所有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像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的那样:“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不管在什么场合,教师都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只有意识到被尊重,才能愉快地接受教育。对优差生应一视同仁,处理问题公允不倚,不带偏见。平时应多鼓励引导,忌无处不到的批评训斥,任何鄙夷讥讽,怒斥甚至体罚学生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相信学生都是求进步的,都是要学习,有旺盛求知欲的,能够改正错误的。

3制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愉快教学的最佳效果与良好的课堂气氛分不开。好的课堂气氛应该与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学内容的情感基调相一致、相协调,教与学双方的认知、思维活动必须有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天地;应该是既静谧又炽热,既活泼又紧张的,既有播种的繁忙,又有收割的喜悦,既有在知识的皇宫里舒心的漫步,又有攻克知识堡垒的激烈的战斗。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紧紧地吸引学生步入科学知识的群峰中饱享秀色,乐而忘返;使学生奔驰在知识的大草原,产生一种对崇高、悠扬而心旷神怡的美好境界的向往。

首先,提倡教师笑进课堂。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创设和谐的、协调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有学生这样比喻:“在炎热的夏季,老师的微笑如甘露,带给我们一个清凉的世界;在严寒的冬日,老师的微笑似春风,总让我们感觉到温暖。”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满腔热忱来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端庄、语言亲切,富有激情,并借助眼神、表情、姿势来辅助说话,让学生感到听你的课是一种精神享受。

再次,要善于发挥正强化的作用。“正强化”这一心理学上的术语是指运用表扬、激励、肯定、鼓动等手段发掘一个人的优点使之得到及时巩固、发展,从而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教师在语文课上经常使用正强化,会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和愉快的心情,对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很有好处。还可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故意设置障碍,造成疑虑,教师佯装不知,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他们争论,以及用故事、表演、挑刺、幽默等趣味性措施,可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刻,更全面。

4善于调控扣人心弦的教学节奏

节奏本是音乐上的术语,杰出的乐师总是十分讲究节奏和旋律的美,以此抓住听众的心,使之驻足凝神,屏气入境。教师也应象乐队的指挥一样,善于调节,使课堂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曲子。教学节奏是愉快教学艺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过快,否则感觉不到乐趣,也不能过慢,否则断断续续,学生感觉不到完美,又要抑扬顿挫,既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又有“小弦切切如私语”,以此紧扣学生心弦。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有节奏感,做到快慢适度,疏密相间,抑扬顿挫,起伏跌宕。心理学研究表明,“机关枪式”的语言,“大辩论式”的语言,会对学生大脑细胞产生超荷刺激,从而产生厌烦心理。还要按不同作品的基调调控教学语言的速度。内心情感变化平缓或感彩灰暗时,语速要减缓;内心情感强烈或感情鲜明时,语速就要加快。做到抑抑扬扬,有波有澜,有时慷慨陈词,像飞流直下的瀑布,有时娓娓道来,像涓涓而去的溪流,给人以无穷美感。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兴趣,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教师还要善于借助教学内容的节奏来调节整堂课的节奏。教学内容的节奏指上课内容的详略、多寡、取舍、安排等。该讲多少信息,含量和速度都应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必须富有一种和谐的音乐美感。在教学的重点处应讲得多一点,详一点,速度稍慢一点,方法更灵活些,形成教学的。

5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指在语文课堂上利用电教设备、音像、挂图等现代化教具和形象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下进行有效的学习。

实践证明,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尤其是电教媒体,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它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一改传统沉闷的课堂面貌,使学生的兴趣大增,有助于实现“轻负高质”和实施愉快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篇6

语文是知识传承的桥梁,联系文化的纽带。语文让我们结识朋友,让我们了解自己。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在不断提高,我们也越来越追求美,更追求教育的发展。展开论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索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奥妙和精华。

关键词:

高中语文;精神时空;审美教育

一、高中语文的重要性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我们就已经接触到了语文。经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语文从来都没有离开。渐渐地,有些人不像以前那般重视语文,但是高中语文的重要性一直不容忽视。高中语文是升华,更是生活的体验。我们知道,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将我们与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语文让我们将物品分门别类,语文沟通人类的爱情、友情、亲情,让人类的各种感情得以维系,语言让我们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让人与人之间能和谐相处,另外语言让我们欣赏到优美的文章、精彩的剧情,使我们得到精神食粮。语文让我们回忆过去、了解现在、展望未来。语文纪录人生的点滴,让我们明白一些大道理,让我们了解人生活的意义。语文激励我,让我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没有语文,什么事也做不成。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学好其他学科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能提高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都是不可缺少的,它将制约你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质量。学习语文可以陶冶情操、提高生活品位,使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二、对语文教学的探索和了解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语文教学,只有清楚地知道什么是语文教学,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将语文融入生活,追求美好。客观来说,语文教学原则是根据语文的教学目标和语文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制订的对语文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和行为法则。语文教学方法很重要,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受到枯燥无味,并且产生厌烦的不良情绪。因此,改革和创新教学手段是必要的,当然,书面知识的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与改革;可以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形象地借用幻灯片、视频、游戏、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专注于学习中,在听教师讲课的同时,能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反之,陈旧、枯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无法集中思想,使学生容易分神,搞小动作,甚至扰乱课堂。创新的教学方式应该考虑到语文独特性的运用,能结合学生的特点,使师生一起进步。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也都是不相同的,作为教师,应考虑到每个人的基础,了解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通过接触、交流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及相似之处,语文教学应该做到更多,以帮助每个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奥妙和精华,并且喜欢上语文。

三、审美教育浅析

其实,在前面所陈述的信息中,无不透露着审美教育。何为审美教育?客观来说,审美教育是以一定的教育手段,培养和强化人的感知力、想象力,丰富人的情感,拓展人的精神世界,塑造人创新求异的能力,它具有形象性、娱乐性、情感性、创造性和潜移默化性等特点。作为一种完善人生、强化人格、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审美教育传输着独特的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它的魅力。审美教育其实更是精神方面的提升,随着世界不断地发展和前进,人类不但要面对现实的物理时空,更要有自己特有的精神时空。所谓精神时空,就是人类借助自己发达的大脑和严密的符号系统,逐渐把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信息积累起来,在心灵中形成一个相似于现实时空,又比现实时空更为博大和丰富的精神天地,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可以以想象的方式在其中展开。在精神时空中,人不但使自己以往的生活得到显示,也可以使自己将要从事的活动得到预演。审美教育就是精神时空的体现。对所有人来说,精神生活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只有人才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没有精神时空的人,就是没有精神生活的人,就是缺乏审美教育的人。审美教育提高了生活的品质,升华了精神。

参考文献:

[1]杨惠麟.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1).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品德教育;情感教育

一、语文的美妙与情感

很多人从小就非常喜欢语文这个科目,可是每次测试的成绩都不是很稳定,时好时坏,虽然也付出了大量的努力。有的学生一直很努力的学习语文,可是能考高分的次数却不多,感觉自己一直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对语文甚是担忧,找不到学习的要点,心急如焚;有的学生甚至对语文敬而远之。语文是美妙的,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独特,这是关键问题。语文不同于其他的科目,只靠努力学习是不够的。想学好语文,必须有情感,要懂得亲近自然,要为时光流逝感到悲哀,要为心上人求之不得而寤寐思服,要为自己的怀才不遇感到失落……看到花谢了,就要伤春;看到叶落了,就要悲秋。只有这样,才能逐渐体会到古代文人幽微难明的心事,才能自然而然地背会古诗词,并写出感情充沛的文章。

二、多读多写,注重培养德行

想提高写作水平,要多读多写,多写并不是要文字打扮得多么华美,而是要真实的体现出自己的思想。一真正的诗人不会去写那些涂脂抹粉、拈花弄草的文章。一个真正的诗人会思考人生、隐恶扬善、用自己的思想来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为一个真正的诗人,有着崇高的品德,写出血与火的激情碰撞。自古文人多豪情,山水雪月见奇章。

三、《再别康桥》的教学

1.文工者诗

欧阳修说,“文工者诗也”,《再别康桥》这篇课文就是一首意境清新、机杼独出,文笔精工、味之无穷的诗,它语臻至妙、文字典雅、气度从容,留恋之意、惜别之态与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尽在诗中,因此,广为传颂;其构思之严谨、表达之精纯、描述之细微,堪称绝响;抒情是诗歌的生命,《再别康桥》的教学,要捕捉诗歌的意象,诠释其创作背景,与诗人共鸣,通过想象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眷恋依依、凄婉哀愁与洒脱豪放之情。

2.明了作者创作动机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现代诗歌,对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对文学有与生俱来的酷爱,艺术是相通的,他们从优美简洁、华丽婉约、形式独特的古典诗歌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也从无数直率奔放、锦绣流畅的流行歌曲中感受过歌词的意蕴,因此,有良好的学习与鉴赏的基础。不过,学习《再别康桥》仍有两个难点,首先,是对意象的朦胧认知,其次,是徐志摩的创作动机。

3.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高中生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对促进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学生接收的信息鱼龙混杂,容易受到诱惑和影响,走上歧路,所以德育教育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其他学科教学中也要渗透,尤其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情感的语文学科。

一、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

德育教育以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为目标,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个人品德方面,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及时发现不足,完善自身品德;第二,家庭美德方面,让学生热爱生活,尊重家人;第三,社会公德方面,让学生时刻注意言行举止,自律、友好;第四,环境道德方面,让学生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

1.培养高中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举止。高中学生易叛逆,常常自以为是,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通过教学内容的事例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2.促进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改革。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可以让教师注重素质教育的意义,从而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改变的同时,促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符合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

3.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语文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它不仅要向高中学生传递语文基础知识及汉语言的精髓,而且更应该利用经典教材把德育教育和语文知识教学与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要求,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品质和高学历的人才,增强全社会的道德意识,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措施

1.将相应的语文教材内容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是渗透道德事例和情感方面的内容,将这些内容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可以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对于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故事,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用他们的爱国事迹感染高中生,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有助于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举止得体、思想端正。而对于体现亲情、友情、高尚情操的内容,教师要找寻相关内容,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效果,这样既可以避免传统教学枯燥的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让学生情感更加丰富、正直。如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老人与海》,文中渗透面对艰难勇敢拼搏的勇气和信念,教师不能只注重普及经典、教授词句和理解能力,可以让学生举例子,让他们明白这种传统美德。再如《师说》的课文教学中也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根据当代高中生的特点渗透德育教育。随着网络在社会上普及度越来越高,一些不良信息对高中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根据调查显示,当代高中生的道德标准下滑,很多人自私、自负、狭隘,甚至还将正义、诚信、责任、孝顺、爱国抛之脑后,他们不关注德育,不关注传统文化,盲目追求虚荣和金钱。如何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教师要深入调查,分析当代高中生的负面情绪和思想,找到共性,在教学中加以引导,有针对性地教育,将他们引上正确的人生道路。这个过程不仅要在课上进行,也要重视课外的德育教育,注意角色转换,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沟通交流,无形中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现在很多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孩子生活得很幸福,当生活遭受变故的时候,很多孩子表现得很脆弱,甚至会自暴自弃。在学习《记念刘和珍君》一课时,笔者让学生理解“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心血,这是怎么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什么样的人才是真的勇士?什么样的人才能融哀痛与幸福于一身?在课上完以后,笔者把这个问题转移到德育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更要告诉学生,生活中在面对挫折和坎坷时,要做生活的勇士,奋斗的过程会有痛苦,也会有幸福。这样的德育教育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3.在课后作业中融入道德教育。语文课堂要进行德育教育,课外也要进行。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都会渗透关于道德方面的内容,如2015年北京试卷作文题目之一《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题目要求“自选一位中华英雄,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足以体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布置作文任务的时候,题目要有利于德育教育,如《看到老人摔倒扶不扶?》,然后教师在课上进行点评。

四、结论

总之,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除了文中提到的几点措施外,高中语文教师还要与各学科教师加强沟通交流,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从而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作者:黄丽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