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工商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8篇

时间:2023-10-09 09:28: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工商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工商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 实践性教学 问题与对策

本研究在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的基础上,调查了高职学生对现行实践教学体系各环节的评价,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调查对象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部门,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以及社会用人单位。其中社会用人单位10-12;工商管理专业学生100-110人;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部门1所。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问卷回收率为98%。

一、高职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中存在如下的问题:

(1)实践教学培养方向和目标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脱节。其一,调查结果显示,71%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实践教学计划存在与实际脱节的情况,在实践教学中,侧重于动手能力和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十分重要的人际沟通交流和协作这些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却一直缺位。其二,实践教学内容不合理。调查中显示,学生认为先进管理思想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企业管理的先进工具和方法、人际关系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等适应能力方面在现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无法获得锻炼。其三,缺乏思想的培育和思维方式的磨练。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即思想教育。然而在现行的教学体系中,却无法发现对学生的管理思想的培育和思维方式的磨练。

(2)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调查显示,有59%的学生参加专业实习时通过自己找的方式,31%的学生是通过导师私人关系介绍,而仅有10%的学生是通过学校统一安排参加专业实习的。在实习过程中有67.35%的学生是通过电话或EMAIL联系或指导,20.4%的学生表示没有联系或指导,另外12.24%的学生通过其他方式与导师取得联系和获得指导。

(3)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专业实习的时间以十个月比较合适且能达到效果,69%的学生和Ⅱ家用人单位表示有相同的观点(另外一家用人单位表示要两个月),而在我们对高校的调查中发现两所学校的专业实习时间均只有六个月左右的时间。

(4)培养模式单一,无法满足个性化要求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很广,而且学生的爱好兴趣不一,求职方向也不同,而学校却只是按照既定的模式去培养学生。

二、构建工商管理本科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建议

66.67%的企业认为应增加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37.5%的企业认为应增加营销知识,33.3%的企业认为应增加相应的计算机知识,29.2%的企业认为应增加人力资源知识和生产管理知识,20.8%的企

课题项目:湖北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度规划课题“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0980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业认为应增加财务知识和物流管理知识,16.7%的企业认为应增加行政和运作管理知识,4.16%的企业认为应增加其他知识。所以,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体现企业管理任务,从典型的工作任务中开发教学项目,从每个项目的工作过程中建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毕业生可以“零距离”上岗。

(一)优化课程体系

(1)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应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核心、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管理能力为核心去优化课程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应根据与自身相适应的能力来选择课程,尤其是教学内容要突出企业管理基础理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训、拓展训练、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训练、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

(2)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衔接(“即双证沟通”)。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结合“双证沟通”的要求,设置的课程要涵盖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所有知识和技能,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技能融入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大纲中。可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有人力资源师系列、营销师系列、秘书系列等。

(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即在业务能力素质中注重与岗位相关的技术技能的要求;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注重对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在文化素质中注重技术与社会、技术与人文相结合的发展方向。

(二)实践教学创新体系

社会实践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培养目标。

篇2

【关键词】 工商管理;培养模式;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受传统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我国高等学校不少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长期不变,离社会的需求越来越远。特别是入世之后,与社会经济联系十分紧密的工商管理专业普遍反映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陈旧,不适应入世发展的需求,弊端日显突出。

一、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快速变革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就业结构和就业模式已经发生改变,管理类人才供求错位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对管理专业人才的就业需求与大学对管理类人才的培养输出还存在很大差距。

1.现行的课程体系明显体现出专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一般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仅将目标定位于满足某一个岗位的专门人才。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专业课程设置过细、过专、过窄,对必修课的重视大大超过选修课。选修课不仅课时少,课程类别也比较单一,培养出来的学生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在教育模式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既不能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也无法满足学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综合能力的需要。事实上,很多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比较广泛的领域就业,因而专才教育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全面的就业能力。

2.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院校注重引进一些国外经济管理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一些新课程,或对原有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修订。比较典型的课程有组织行为学、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沟通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使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比较突出的是教材缺乏。目前,大部分教材是舶来品,即使是国内编写,从理论到案例分析都与西方教科书如出一辙。中国与外国的社会历史文化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有很大差距,用传统的经济和管理理论已很难解释中国当前的经济现象和企业发展现状,用一种固定的管理模式更难套用中国的客观实际。

3.轻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开发和教育。在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未来还会转向“普及教育”。在这种背景之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加大。无论是一流的大学还是一般的高等职业学校,也无论是全日制本专科教育还是成人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是设置最普遍的专业之一,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要培养能在各种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必须体现与市场接轨,为社会需求服务的宗旨。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并非如此,程度不同地存在“关门办学”的倾向。在课程设置上,专业理论课的开设越来越多,而传授应用性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环节受到轻视和排挤。有些课程设置了实践环节,也仅仅留于形式。其结果是,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差,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弱。

二、构建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1.优化课程体系

(1)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应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核心、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管理能力为核心去优化课程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应根据与自身相适应的能力来选择课程,尤其是教学内容要突出企业管理基础理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必要的理论教学外,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可由课程实训、各种模拟实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各个环节相互联系、递进的系统构成。具体而言,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训、拓展训练、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训练、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

(2)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衔接(“即双证沟通”)。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结合“双证沟通”的要求,设置的课程要涵盖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所有知识和技能,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技能融入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大纲中。对于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可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有人力资源师系列、营销师系列、秘书系列等。

(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独立学院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即在业务能力素质中注重与岗位相关的技术技能的要求;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注重对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在文化素质中注重技术与社会、技术与人文相结合的发展方向。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扩宽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管理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掌握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从事管理工作的综合性技能。相应地,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应该着眼于建设一支多学科、多门类相结合的综合性师资队伍。在专业教师队伍组合上,具备经济、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等多元化的专业背景,这种师资结构比较适应工商管理专业的综合性。一方面在引进教师时,要注意与现有教 师的专业互补性;另一方面要加强现有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进修,建立其终身学习的观念。可以通过派出教师参加各类教师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通过学习交流和参观、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相应的专业技能。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现有专职教师的培养。首先要积极支持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专业教师充分利用校内的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基本技术的训练,为专业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关系,鼓励教师深入企业生产管理一线,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作流程、新技术、新技能以及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促使教师通过项目开发等活动,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转变,要积极鼓励专业带头人主动加入相关行业协会,努力成为本行业域内的专家。二是注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商管理专业应积极主动地从企业引进一些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基层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也可考虑从科研院所聘请一些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讲授本专业最前沿知识,这样也可以对校内专职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3.进行校企合作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可建立由校内专家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组成的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成员参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课程内容的确定等工作,保证人才培养规格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另一方面学校必须与各类企业展开合作,将企业作为校外教学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到企业顶岗实习。在企业实习期间,可聘请现场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老师,使学生有机会进入生产、管理的实际领域,获得真正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

参考文献

[1]普林林.应用型本科教育解构及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J].教育与职业.2009(9)

[2]官灵芳,王峰.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09(2)

篇3

关键词:职业发展;隐性课程;通用职业能力

一、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实情况

自国家开展高职教育以来,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对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却变成了以办公软件操作能力、专业能力、营销能力等职业基础能力作为职业培养目标,在高职教育层面似乎说得过去,但仔细分析下与中职教育目标贴近,体现不出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导致毕业生在选择职业岗位时出现困惑,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通病。高职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既是应以管理能力见长,并具备管理岗位职业发展潜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养发展型技术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区别于中职教育。以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实践”+“理论”一体化,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训,着重于学生的销售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办公软件操作能力等,学生对于技能的掌握通过实训可以实现,但实践教学的要求把学生“圈住”了,自主意识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创业能力没有,导致学生择业不明确,能力在岗位上得不到体现,没有职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当职业不理想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跳槽。每年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实习期后的跳槽率高达30%,毕业后一年内的跳槽率是5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职业竞争力不强,职业发展能力弱的表现。

二、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管理基本理论并具有较强企业管理能力,能在企业从事基层管理工作,包括市场营销、会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是专业特定技能,然而到岗位工作后除了专业技能我们还需要职业发展技能———通用职业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结构的变化使人们的工作岗位发生着变化,人们不能再在一个岗位上从一而终。面对就业市场上职业结构的变化、岗位的轮换,人们需要有更高、更强的能力去适应社会的发展,这种更高的能力并不是通常的生产技术或专业知识,而是一种非技术、非专业的要素,这种要素能实现跨岗位、跨职业甚至跨行业,正是这种特殊要素才使得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具备了一种可转移性和适应性,这种重要能力就是职业核心能力,它被称为“通用职业技能”。通用职业技能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和就业环境的变化,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以下十项技能:(1)自我管理能力;(2)学习和适应能力;(3)解决问题能力;(4)创新能力;(5)团队工作能力;(6)语言表达能力;(7)信息处理能力;(8)人际交往能力;(9)系统化工作能力;(10)自我规划能力。具备以上能力的就业者本身具有职业发展能力,能在社会变化的环境下有较强的适应能力。2.工商职业技能目标定位缺乏职业的发展性工商职业技能目标的定位主要在职业技能和通用技能,但随着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保守的职业技能培养显然不适应,企业需要更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社会需要创业者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3.职业素养被忽视《就业指导》是大学生必须的职业素养课程,但课程囊括的知识量多而杂,针对专业的职业素养内容没有。根据冰山理论,我们看到显性特质是技能知识,人的知识与技能,容易被感知和改变。而在工作中隐性特质是角色定位、价值观、自我认知、品质、动机,相对于知识、技能而言,素质要素中的潜能部分较难进行评价和培养,花费的成本也比较高,但是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为潜能的形成与人的大脑的生成过程有密切的关系。由于人脑的内在结构在经历了先天的塑造与后天的培养之后,到了一定年龄将不易改变,因此一个人潜在的动机、内驱力、个性、自我形象、价值观、社会角色等隐性特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持久不变的。许多企业往往单凭专业知识与技能来选拔员工,这是过于表面的。事实上,素质中的隐性潜能部分对于指导企业能否有效利用员工的知识与技能是非常关键的,有时甚至起到决定性作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庞体慧北海职业学院项目支持: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普通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代用。因此,如果能够凭借隐性潜能来选拔员工,再对其知识、技能等素质施以相应的培养与开发手段,便能对员工素质的提升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学生的隐性特质开发是实践教学一个真空带,我们需要在校内就挖掘和培养学生的隐性特质从而形成自我职业素养。具备隐性素养的学生更容易融入社会,在职业生涯中面对困境更容易走出困境,并学会利用社会资源来提升自我的价值。4.实践教育缺乏开放性和市场化相对本科教育,高职教育更应具备开放性和市场化的特征。反观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实训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缺乏,美其名曰的校企合作成为市场化的羁绊。由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训资源的限制,教学制度的局限开放性程度低,实训还是校内实训为主,项目实训为辅,学生体验较少,专业技能锻炼少,加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还不能实现无缝结合,传统实践教学自然就脱离了市场需求。执教老师长期在校内工作,业务能力得不到锻炼,市场化程度难以提升。

三、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对策探讨

1.加入“新常态”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现时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要求:(1)增速换档要求职业教育新常态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在稳定规模基础上,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需要,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职业教育要开始重视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2)民生普惠要求职业教育新常态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必须坚持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提升青年就业创业能力,助推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公平,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接地气”的职业教育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并具备职业生存能力,在社会中的人才定位更清晰。(3)创新驱动要求职业教育新常态指出,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创新驱动已经成为支撑产业升级和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战略平台。中国要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创新活力。我国确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所以,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更加重视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注重文化素养、职业精神和技术技能融合培养,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切实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创造附加价值的能力。依此来看,如果职业教育在教学实践环节不进行改革何来适应新常态下社会和企业的发展,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要研究新形势,适时改变工商职业技能目标。把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加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新常态下的职业能力需求。2.电子商务课程引入电子商务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经济科学、社会科学等,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涉及到企业各种资源的管理,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企业的资源也包括了电子商务在内的所以网络资源,可以说未来企业各岗位群都或多或少与电子商务有关。而且现在多数的创业人群都以电子商务作为基础发展而来,电子商务课程内容有必要渗透到各个专业课程中,比如市场营销应引入网络营销的内容,物流课程应介绍市场电子商务流通的相关知识点,经济法也应介绍电子商务法规等。将电子商务作为基础知识融入各个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趋势,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利用低碳环保的网络资源来解决实训资源紧缺。3.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根据麦克兰德的冰山理论,对于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开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主要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技能培养应包括《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门店经营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源与营运管理》、《管理学》、《市场调查与预测》、《中小企业管理》;隐性课程针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潜能和通用职业技能开设包括《职业规划———专业素养》、《管理心理学》、《个人与团队管理》、《创业能力培养》、《演讲与口才》、《沟通与协调》、《方法论》。4.联合企业共同推进实践教学高等院校属于非营利性组织,市场化程度低,需要联合企业进行实践教学才能跟上市场化的脚步,教学体系的开放性直接就影响高职教育的市场化。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合作企业多半是活跃于市场竞争中的组织,由市场经济推动企业发展,但和企业合作就往往会和教学冲突,这是一个矛盾体,如何设置灵动的教学机制来跟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解决的前提是企业实训资源的稳定,接下来是校企合作的深入探讨,最后是实践教学机制的开放性,对企业项目实训在资金、资源和制度上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师资结构化配置。实践课程考核应考虑结构化考核方式,也即是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素质拓展等方面的考核要求细化到课程中。结构化考核更能体系学生的通用能力、职业潜能。

四、结论

高职教育发展到现在还属于新兴的行业,没有一个最公认行之有效的模式可供参考,但在的新常态下,高职教育工作者在感应新时代的到来并努力践行本职工作,高职教育绝不是中职的“翻版”,也不是本科的“复制”,应该是高于中职职业能力并具备职业发展潜力和职业竞争力的职业教育。新常态下的高职教育要改变观念,迎接互联网带来的新浪潮,培养出具备专业技能、通用技能和自我职业发展能力的新型高职人才。

参考文献:

[1]鲁昕.中国经济新常态对职业教育提出新需求./content/15/0104/13/3106397_438067204.shtml.

[2]王臻,梅石.浅析高职高专顶岗实习创新实践与管理.论坛,2016年03期.

[3]杨勇.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多元投资和创新机制.职教天地,2016年13期.

[4]袁广发.经济新常态下高职教育发展路径探讨.高教学刊,2016年06期.

篇4

关键词:工商管理 人才培养 现状 问题

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工商管理学科是为我国培养现代工商管理人才的重要学科。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发展需求,我国多数高校都设置了工商管理专业,通过工商管理专业设置及科学教育输送更多符合现代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的工商管理人才,在现代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今天,我国企业国际贸易需求要求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经济现状及市场经济变化开展科学的管理工作,并通过管理工作的强化实现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的构建。针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现状,了解现代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我国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工商管理人才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问题的分析与论证,促进工商管理教学工作的科学开展。

一、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需求的分析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工商管理对企业经营战略、成本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可持续能力构建等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工商管理能力成为了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受我国工商管理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影响,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人才极为缺乏,一部分企业为了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求,采取在职教育及培训等方式培养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但是,由于缺乏基础理论知识、在职教育时间不充分等因素影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开展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为了满足我国企业经营发展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工商管理人才缺乏问题,我国高校工商管理教学活动中应针对企业人才需求开展教学现状的分析与评测。针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为我国经济发展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及现状分析

(一)现代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

受高校教材更新周期长、高校教师脱离市场实际等因素影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工商管理人才实践能力薄弱、缺乏理论与实际联系能力是影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我国高校加强了工商管理人才实习教育及案例教学,同时,结合现代市场经济变化开展了工商管理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但是,受学生对市场经济接触少、对企业管理情况接触少等因素影响,理论与案例教学中学生理解能力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仍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影响了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中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了提高我国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对外经济活动中的管理能力,现代高校工商管理教学中应加强教学改革与创新。针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需求及培养目标开展教学工作。

(二)以教案设计为基础,增强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在高校工商管理教学活动中,教材更新周期长使得教学活动中的许多案例已经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的内容。虽然,不同时期下的教学案例能够起到一定的教学作用,但是更加贴近现代市场环境的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并根据贴近市场环境的教学案例使学生能够在出入职场时引用教学案例开展工作,提高工商管理实践能力。因此,现代高校工商管理教学活动中,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应收集时效性较强的经典案例进行理论及实践教学,以此提高学生对市场现状的了解、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应用的掌握。通过教案时效性促进学生毕业后工商管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三)以问题教学法促进学生工商管理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

工商管理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工商管理理论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开展工商管理工作,因此,高校工商管理教学活动中应针对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需求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利用问题教学法使学生能够利用工商管理理论知识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在工商管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现代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设置教学题目。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以及企业实际情况的分析制定工商管理工作重点及执行方案,组织学生对方案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使学生了解理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四)加强教师与企业的沟通,以现代企业工商管理现状为基础开展工商管理教学活动

针对高校教材时效性问题,高校工商管理教师还应加强与实践企业的沟通。针对教材更新慢的问题了解现代企业所面临的问题,针对企业面临的问题设计教案及教学重点。通过教师与企业的沟通,还能够了解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情况,针对企业对工商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需求开展教学工作,为促进工商管理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强化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对工商管理工作的认识

在现代高校工商管理教学中,学生实训教学对提高学生工商管理工作认识、开展自身理论知识缺陷检查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高校毕业实习,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及企业经营活动中,进而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检验自身工商管理理论知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基础了解今后自我充实及再教育的重点。而且,在实习、实训工作中,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还能够从企业需求出发分析、考虑企业现行工商管理体系的优缺点。并通过与实习教师的沟通,检验理论实践能力,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加快了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针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需求有针对性的强化学生理论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根据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工商管理评测知识的教学。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开展高校工商管理教学活动,促进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促进现代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毕业论文选题太大太难,自己短时间内不能完成是不行的,选题太小太简单,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也不行。应从实际出发考虑选题是否切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是否可以收集到足够的材料和信息。小编采编了工商管理博士论文题目给大家参考。

1.工商管理博士项目国际认证研究 

2.法国尼斯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班(贵州)招生启动  

3.从工商管理博士项目看AMBA认证的价值诉求、实施路径及对我国的启示 

4.工商管理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关键过程与要点 

5.国企当自强——访华彩咨询集团董事、工商管理博士白万纲  

6.浅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7.解析工商管理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  

8.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9.工商管理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的国内外比较

10.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1.新时期工商管理的职能探索

12.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13.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4.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研究综述

15.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析 

16.浅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7.关于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讨

18.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19.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实施 

20.基于嵌入式学习的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21.提升工商管理类学生专业能力的ERP实验教学探讨

22.工商管理案例研究作者成熟度的文献计量分析

23.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24.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十一五”期间工商管理学科国内外研究热点比较与分析

25.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模式及其评析

26.地方高校创业创新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7.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28.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探索 

29.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建设研究——以普通财经类院校为例

30.试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 

31.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32.加强工商管理培训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3.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

34.关于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思考

35.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36.国外工商管理教材浅析 

37.工商管理情境教育体系的内涵、架构与协同效应 

38.对工商管理类重点大学教育管理流程再造的思考 

39.论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40.工商管理函授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41.论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及现状的分析  

42.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43.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44.以ERP模拟实验室平台打造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45.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6.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47.论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8.浅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 

49.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50.Wiki环境下“工商管理模拟”教学的探索  

51.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52.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析

53.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54.区域经济视角下的广西高校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55.中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的计量分析

56.创新教育视域下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基于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实践与探索

57.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的知识来源与结构——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分析

58.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59.论案例教学价值取向的变革——基于对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分析 

60.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61.工商管理学位论文质量分级评价问题的探讨 

62.基于培养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的ERP沙盘模拟实训探析 

63.谈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64.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体系

65.浅析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改革方向 

66.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67.浅析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68.关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69.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内涵与界定标准 

70.论工商管理如何促进经济的发展

71.工商管理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探讨

72.工商管理课程实验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73.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探索研究分析

74.论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区别

75.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措施

76.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77.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探讨——基于一项案例教学实践调查

78.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79.工商管理大类专业内分流研究——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

80.浅谈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 

81.关于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研究 

82.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研究

83.工商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与知识转换

84.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

85.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市场适应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86.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知识与技能的分析 

87.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现状研究

88.创业大赛实践与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互动研究——以《市场营销学》为例

89.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式探析

90.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创新

91.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状况及培养模式研究——来自广东工业大学与广州大学城其他高校的研究启示

92.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索

93.论新时代下工商管理的职能研究

94.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之我见

95.工商管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96.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97.走特色之路建设工商管理专业 

98.论高等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99.对开放大学课程体系的分析——以英国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群课程体系为例

100.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01.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102.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影响分析 

103.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宿迁学院为例

104.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析

105.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106.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规范化八个问题 

107.以能力为本构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 

108.中外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109.我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110.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111.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112.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研究 

113.独立学院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探析

114.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15.新时期工商管理的职能探索

116.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117.试论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

118.工商管理培养系统思维创新:面和脸的辩证法 

119.基于系统原理的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20.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困境及制约因素分析

121.从工商管理教学改革机遇看应用型人才培养

122.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分析

123.我国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取向的探索

124.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管理特色学科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思路与实践

125.浅析工商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26.工商管理的热点问题分析及发展趋势

127.浅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

128.论概念、人际与技术“三位一体”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篇6

关键词:工商管理;经济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创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企业迫切需求的就是高级管理人才。高校是为企业输送人才的主要场所,其教学质量决定了人才的能力。就目前看,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面对经济大环境,要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解决高校教育中的问题迫在眉睫。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以及多年在企业中的管理经验对工商管理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1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之所以宽泛而不专业,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教育者和学生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认识不清。尤其是在人才培养上,工商部门事实上是服务部门,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要坚持一定的教学原则。其中包括,树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其专业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能力。工商管理不仅是事业部门,也是企业部门。因此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从事更多的工作。以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培养学生掌握企业管理和运营的方法、方针,并通过适当的实践教学来使其养成专业的素养和职业能力。每个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都应意识到,自己是未来社会的核心。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就要在学生阶段打好基础。工商管理对经验和基础知识的要求都很高,学生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并且要了解与其相关的其他专业的知识,这些都要在高校教学中完成。同时,技能的提升要靠平时的实践来完成。高校在培养过程中要对教学进行改革,以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并且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英语交际能力,因为现代社会我国已经进入国际市场,掌握英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与客户进行沟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驾驶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掌握的越多,对其日后工作就越有力。在教育目标上,高校还应重视该专业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每个企业都希望招聘忠诚的人才,对于工商管理部门来说,更是国家和企业的核心部门,涉及企业的管理工作,因此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必然的。在工商管理基础课程中,都会涉及党的方针路线,思想等,只不过在教学中对于这部分的教学经常被忽视。总之,要基于教学需求,来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

2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问题

根据现代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工商管理虽然已经作为众多高校的专业,但对于专业的划分和就业目的均存在问题。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缺口巨大,这与教学中的忽视和教学方法的传统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改善这一问题迫在眉睫,我们现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如下分析。

2.1工商管理理论脱离实践

在大学教学中,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与其他专业一样,具有理论与实践之间衔接不紧密的问题。这与多年的教学方式有关,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应试教育,素质教学的提出并未改变教育的本质,分数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导致很多高校实践设施缺乏,不能带领学生完成必要的实践。学生在毕业进入工作后,管理能力几乎为零,这使得我国高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教师的观念落后,依然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且理论讲解的时间过多。这些都造成了工商管理教学效率低下。

2.2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不符合时代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工商部门的管理任务发生变化。现代工商管理的涉及面更广,社会需求的是全面性的人才。而在高校工商管理教学中,内容的更新慢,教材书籍多年来不换。很多内容已经不符合现代企业的要求,甚至与当下的法律法规不相符。在许多内容方面,也与工商管理实践之间联系不够紧密,需要重新编排。

2.3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安排没有考虑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上文我们分析,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培养十分重要。但在当下的教学中,并未将这项内容列为重点。理论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点,其他均被忽视。教师并未认识到这一缺失的重要性。而事实上,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由于工商管理部门的道德缺失而造成的个人和集体损失不在少数。忽视法律这一基础的工商管理教学是不合理的,也是缺乏支撑的。不利于高校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专业的人才。只能导致学生毕业后,法律意识浅薄,社会犯罪率升高。

3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

根据高校工商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考核等几个方面的改革上进行了分析。

3.1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

经济理论是为了辅助经济发展,世界在发展,经济的影响因素也不断的在变化。因此,经济理论的教学也要随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在案例分析上,要选择现代的,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要求教师具有观察局势的能力,通过自身经验对工商管理教学内容进行编排。工商管理教学内容不能过多,也不能宽泛的讲,而是要实现少且精的目标。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后总结,必要时撰写论文报告,对当代经济学案例进行分析。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实现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

3.2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

工商管理专业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个新鲜的专业,但很多学生对于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了解。多数学生的想象是狭隘的,工商管理在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中的作用同样明显。但在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始终占据着课堂的主角位置,这就造成了其对工商管理的错误理解。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管理人才缺失成为我国的主要问题。将教转化到学中来,激发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另外,还应截取现代的案例。尤其是教师在实践中亲自参加过的案例更有力。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增加大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当然,任何一个专业的学习离不开实践,基于学生实践不足,实践能力缺乏的现状,要与企业之间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将工商业内人士请进校园,为学生讲解工作实践,将这一项工作落实到位。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学校组织讲座,但结果是学生不愿意参加,主讲人的授讲内容空泛无用。因此,在聘请人员上和专业内容上,都要注意专业性。而所谓走出去就是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工商管理复杂,涉及多个方面,单靠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目前,很多高校与企业之间有合作,由企业出资为学校建设实践基地,由学校进行人才培养,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培养其全方位的实践能力,使其职业化能力提高。在教育教学上,还要根据企业需求进行调整,使教学方法不再拘于一个方面,改变观念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提高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效率。

3.3工商管理专业考试制度的改革

在众多的专业改革中,考试制度的改革不可或缺。在以往的教学考核中,成绩是唯一标准,而教学内容又存在缺失。对于学生的兴趣提高来说不具备任何作用,反而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工商管理在文理划分中多划分为文科类,其理论知识以文字为主,现代教育考试中,教师多数为学生划题,学生只在考试前进行背诵即可。这样,即便是最基础的知识,学生也不再学习。而对学生的考核,也以成绩为主的奖学金制度,很少出现实训的考核,尤其是对文科专业而言。为此,高校要对其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建立一套全新的学生考核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包括成绩、平时表现、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考核,采用正确的和现代化的考核方案。在考核中,教师注重其对某个知识的掌握,注重某个能力的提高,或者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其思维能力上。总之,对学生的评价不能是单方面的,考核的重点也要进行转移。从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出发进行教学并进行考核,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对于讨论结果教师要给予总结。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才是教学的目的。最后,对于一些教学内容而言,可以要求学生独自完成,教师无须评价,这种方式并非放任自流,而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

4结语

工商管理是企事业单位的重要部门,工商部门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培养更多的管理人才,高校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必然的。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教材陈旧、教学方法改革速度缓慢,都是其主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要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明确教学目的,并从教学方法上,教学理念上甚至是教材的编写上辅助其改革。在人才培养中,高校要注重专业性和职业性人才的培养,专业性是指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有专业的管理实践能力。职业性是指从业人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从根本上支持我国的管理法律法规,在管理中要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企业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也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健.高校工商管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2-3.

[2]蒋钛博.浅谈工商管理教学方法现状及改革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3(29):111.

篇7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近年来,各大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大专业的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尤其是工商管理等成本相对较低的专业学生,是其扩招的重点对象。这就使得原本就业形势就严峻的状况更是举步维艰,除此之外,不得不让人注意到的是,当代的企业愈发找不到符合要求的管理人才,而许多高校毕业生对于工商管理的基础知识都无法把握,追根究底,主要是毕业生在管理实践上的机会少之又少,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也反映了我国高校教育普遍存在的弊端,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并没有寻求一条适合高校教育发展的道路,仍旧以传统的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所以,为了解决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必须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方可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生存。

1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概况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不断深入教育体系改革,并逐步推广素质教育,而在此背景下,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就应运而生。工商管理专业是管理学科中的基础科目,不仅在高等教育中被普及,据统计,全国设立工商管理专业的高校就有500余所。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国企业若想在市场经济中,甚至是国际舞台中占领一席之地,就必须重视其管理的创新和培养具有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相对较高的管理人才。所以,为了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各大高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愈发重视起来。我国各大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其数量和专业结构上都相对较多和长足,然而,市场经济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一味地扩充招生人数,只重视理论知识教育却忽视了对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模式已无法再适应当今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我国各大高校必须重视现行的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去真正地理解当今时代对于实践型人才的需求,并遵循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规律,以此提出新的培养实践性人才的相关举措。

2工商管理专业在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忽视实践教学,单一教学内容和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都以重视对学生的课堂理论教学,无论是何专业大抵如此。而工商管理类专业作为要求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是无法提高。除此之外,大多数的高校没有把握好实践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无法正确地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导致大多数高校在实践教学上大都流于形式,只为了教学而教学,没有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规划。而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也只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实践教学可有可无,只是将传授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主目标。而由于这种普遍存在着的理论重于实践的课堂教学,在日常的教学内容及其形式上就相对单一,其实践配套措施也相对不足。就好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概念,实践原理,而大多数学生皆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并没有真正地打好知识基础。这就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及时地利用理论知识基础,脱离实践的教学模式,自然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2.2设备设施投入不足

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校内和校外两部分,开展相应的校内实践教学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备设施和良好的环境氛围,就比如学校开设了相对完善的管理专业的模拟实验室等,这不仅能够为管理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更能将实践与理论教学更好地相结合,也为学生在校外的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就目前各大高校的发展来看,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除了部分财经性的院校外,大多数的综合型工商院校并不属于主流学科,这就使得在管理实践设备设施的经费相对不足,相当一部分的工商管理院校在实践教学经费的筹集上皆有较大的缺口,根本无法满足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设备要求,所以,许多的工商管理院校皆以模拟实践或是缩减其建设规模等方式来替代设备软件不足的实践教学,部分学校甚至取消了实践教学,让学生自行去联系企业各自进行实践教学,如此,实践教学效果自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3缺乏一定的企业实践基地

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是尤为重要的,这对于学生往后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工作有其意义所在。然而,就各大高校的校外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展来看,仍旧缺乏具有价值和效果的实践基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相较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对其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营销策略等理论知识都是较为抽象的,若是学生不能接触到真实企业的生产运作、不能亲身去体验一个企业是如何发展营销的,那么所学的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并不能真正地将其运用和验证,更何谈在企业中适应生存。同时,院校缺乏企业实践基地的另一原因在于企业对于院校合作开展实践基地意愿不高,企业大都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目标,即使与院校联合开办实践教学基地,也只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甚至部分企业带着敷衍性的态度,只注重对学生的实习收费,而对于后续的教学和配合极为忽视,且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招生数量不断扩充,也导致了高校不能够建立起符合学生需求的校外企业实践教学基地。

3解决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转变观念,规范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首要目标就是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教师、高校管理者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真正地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才能去更好地创造出良好的实践环境。所以,应该不断提高高校对实践教学的认知,并建立起相应的工商管理实践教学规范制度,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模式,将其理论与实践教学更好地融合,使得实践教学效果显著。不能仅是转变观念,更要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加强实践制度建设,建立起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热情、教师的教学热情,最终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3.2综合资源,科学规划,加快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作为工商管理院校的管理高层不仅要意识到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更要不断综合其校内外的资源,科学合理地规划实践教学,不断加强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实践基地的创设,主要分为校内校外两个部分,在进行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理论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商管理知识,增强记忆感,能够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而校外实践基地的创设主要是使学生在校内所学的知识点能够更好地加以运用,在接触企业真实运作的过程中,能够综合所学知识尽快提升自身工作适应能力。所以说,校内与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对于校内基地的建设一定要落实到根本,并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尽量满足学生的实践学习需求。而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上,尽量与其具有价值和效果的企业的相合作,建立起能够帮助学生学到知识,增强实践能力的实践基地,拒绝流于形式,只注重利润的企业合作,以免耽误学生的实践机会。所以,只有加强校内外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去实习工作,才能让学生在未来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在增强对企业管理认知的同时,也为了适应社会而打下良好的实践能力基础及其专业技能水平。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其工商管理教学的主要领路者,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效果如何与教师的授课能力逃脱不开。高校授课老师若是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工商管理理论教学,这对于学生在校内外的实践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然而,部分高校的工商管理教师并没有实际的企业实践经验,大都只局限于理论知识,和对企业表面的认知,所以,各大高校在认识这一现状的同时,就应该不断加强其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建设,在与企业建立联系时,也应该适当地加强其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对企业生产运作等方面的了解。比如在不影响教师正常授课的前提下,组织教师去相关企业进行体验和学习,加强教师对企业的了解,不断积累自身的经验,并将其所学经验与其理论教学相结合,如此,管理教学才不会只局限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或者是学校可以联系企业进行校内讲座的开展,让授课教师与其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交流沟通,最终教师将所累积的经验、接触到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真正地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增强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

4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更好的学习方式不是埋头苦读理论,而是真实地去接触具体的实践过程,而这个过程的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开办的质量效果如何。实践教学的开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加强学校、企业、教师及其学生等各方面的联系沟通,才能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所以,各大高校应重视起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地完善其师资队伍建设及其更新教学观念等,如此,才能真正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工商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战丽娜,魏丽英.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以《组织行为学》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4(20).

[2]颜实,韩丽萍.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4(6).

[3]魏筱沁.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新模式探索[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4(3).

篇8

    1.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对于企业管理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新型应用人才成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主要对学生进行管理经验和管理技术的理论教学,致使学生缺少企业管理的实践应用能力,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很好的解决企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难以满足企业对于管理人才的要求。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培养目标不合理

    合理的培养目标不仅能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提供方向,同时还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有着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大都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级的企业管理人才这一定位没有很好的划分理论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的大学教育将会逐渐普及,高校所培养的高级的工商管理人才将会供过于求,目前的工商管理专业指定的培养目标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

    1.2培养课程体系不健全

    工商管理专业今后的应用方向主要是企业的管理,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该与企业的管理相适应,但是目前我国学校所设置的工商管理课程体系并不能很好的为企业管理服务。首先,课程主要以理论为主,缺少实践。我国现在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主要是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实践较少导致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学生毕业后因为缺乏实际经验将很难有效的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由于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的设置时间比较短,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主要引进了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但是这只是培养了学生的理论能力,同时也没有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致使很多学生毕业后在从事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时常常生搬硬套国外的管理经验。

    1.3人才培养缺乏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新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来讲,创新能力对于企业的管理也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知识的讲授,加上学校对创新能力重视不足,因此导致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严重缺乏创新能力,不能有效的应对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企业发展所提出的新挑战,更需要新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促进企业的长足健康发展。培养新型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是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的重点,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要求。

    2.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方法与措施

    工商管理人才对于企业的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培养出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人才发挥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有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是今后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重点。

    2.1确立合理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制定出合理的培养目标。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来说新兴应用型人才是企业管理中所需要的人才,重视工商管理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是未来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重点。学校应该改变以前只重视培养高端的工商管理人才目标,使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与现代企业发展相适应,能够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

    2.2完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走出学校之后需要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企业的管理,解决企业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完善的工商管理课程体系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善工商管理课程体系,改变以往不合理的课程教学是培养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关键。首先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培养新型应用人才的重中之重。其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国外工商管理的经验。国外的工商管理经验虽然先进,但是要结合我国企业发展的实际进行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2.3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

    在市场经济竞争十分激烈的现代社会,创新能力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说,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适应企业发展的新要求。首先要提高创新意识。对于培养新型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来说,提高创新意识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因此在培养新型工商管理人才的过程重要增强人员的创新意识。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新型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课程设置上增加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提高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实践能力。工商管理理论的学习最终是要为实践服务的,因此培养应用人才的实践能力是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和检验。应用人才对于实践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重视实际操作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使人才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新形势。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