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09:28: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健康教育的含义,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母乳喂养率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倡导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为最佳的喂养方式[1]。母乳中含有最佳的营养物质和免疫物质,例如初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有研究证实母乳中IgA能提高婴儿抵抗力,降低感染率,特别是在低体重婴儿更明显[2]。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做好多民族集居地农村孕产期全程健康教育,促进母乳喂养。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于我院检查怀孕健康的农村妇女共278例,其中年龄最小19岁,最大36岁,平均25.5岁;汉族132人,蒙古族146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实施健康教育139例,对照组未实施健康教育139例,两组产妇一般情况相似,其平均孕周均为(39±2.9)周。平均年龄:教育组(26.48±2.56)岁,对照组(26.36±2.93)岁。文化程度及民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选择患者时注意到排除影响健康教育的直接因素,如精神因素、意识障碍、不能与教育者进行有效交流等,二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制定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做好母乳喂养的身心准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笔者发现母乳喂养知识是蒙汉民族集居地农村产妇最渴望得到的健康知识,也是其护理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对其实施健康教育,提供有关知识,减轻其心理负担,使之自觉自愿母乳喂养,是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我科针对产妇具体情况,按照护理程序制定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包括: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早吸吮、24h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喂奶的正确姿势及婴儿的含接姿势、挤奶的正确手法、如何判断新生儿是否顺利吸食、如何保证有足够的母乳、孕产妇饮食及活动指导、新生儿沐浴的流程、脐带护理及换尿布方法等。我院位于蒙汉民族杂居区,健康教育使用易于沟通的民族语言文字,并尊重民族信仰和礼节。
1.2.2产前孕妇培训产前健康教育采用集中授课、观看电视录像、发给书面资料、宣传栏、床边讲解并协助母乳喂养等形式,对每位来院分娩的孕妇进行环境、制度、人员介绍后即应用护理程序对其产前认知进行评估,针对评估情况制定护理和教育计划,虽然大多数产妇都懂得一般的母乳喂养知识,但通过开展对孕妇在产前运用蒙汉民族语言培训进行母乳喂养干预,可使孕妇更利于掌握母乳喂养的科学知识,通过专业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和指导,充分做好母乳喂养的心理准备,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
1.2.3产后健康教育采用讲解、示范、协助的方式,待产妇分娩后即进行身心状态评估及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和母婴护理知识指导,顺产病人产后30分、剖宫产术后麻醉清醒1小时内协助母婴皮肤接触、早吸吮,反复指导并干预直至完全掌握。对产妇害怕疼痛,害怕体型改变,担心婴儿健康等焦虑、恐惧、担心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健康教育指导;通过一对一讲解、手把手协助指导、及时干预和纠正错误手法,最大限度减少皲裂、泌乳不足、奶胀等问题的发生;通过按需哺乳指导、指导产妇每次喂奶所需的时间等等,因喂奶方法不当导致的新生儿消化不良问题也大大减少;并针对及传统的“坐月子”观念与科学哺乳观念相冲突的方面,给予适当的可接受的理论疏导。
1.2.4院外母乳喂养追踪调查配专人建立产后访视档案,通过家庭随访及入户调查、行为干预、健康检查及科学育儿学习班的指导,保持和提高了母乳喂养率水平。并设立电话咨询项目,以提供实时的指导和帮助,解答患者的疑问。产后42天调查记录母乳喂养情况。
1.2.5对照组产妇产前未进行健康教育产后因多立即要求出院,只做好早吸吮、早接触教育,无法做到详细的健康教育,但在出院前常规进行出院指导,其中包括一些母乳喂养知识及喂养好处。
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分析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P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 对策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知识传递”的价值趋向,导致了学校仅仅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忽视意志、兴趣、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产生了负面效应。
由于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与此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重视,下面就具体来分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含义
健康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也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我们从小就要在各种表格中填写健康说明,我们也认同“拥有财富远不如拥有健康”这一道理,这说明健康是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以至于人们在见面时一般要相互问候彼此的健康,表达自己对朋友健康的祝愿。人们认为,为了其他的幸福如利益、提升、财富而牺牲健康是不明智的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含义: 指在学校中,教育工作者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应用心理学揭示的原理和方法,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二、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许多农村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在教师的观念中。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学校领导、班主任、德育工作者或心理辅导员的事。与自己的教育教学无关,可做可不做;即使搞心理健康教育精力也有限。仅仅解决少部分学生身上发生的心理问题。认为对心理健康的学生没有必要搞心理辅导。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提到议事日程。落到实处。
(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许多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包括心理辅导教师。缺乏应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在实际的心理辅导过程中常常采用品德教育的方式,以批评教育、惩罚教育为主要教育方法,在客观上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学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还有教师由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不能及时发现和正确判断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地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因于品行问题,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措施。
(三)学生的心理问题突出
农村中小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渴望交往与心理闭锁的矛盾。他们面对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环境,其心理压力不仅来自学习、认知方面,也来自社交、情感等方面,不仅来自学校,也来自家庭和社会,对这些压力,许多学生深感力不从心,无法适应,再加上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了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1)认知上的问题。主要是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方面的问题。(2)情感上的问题。很多中小学生在情感调节上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喜怒无常,一会儿兴高采烈,一会儿悲观失望。情感调节有问题的学生。
三、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原因
(一)中小学阶段是个体一生中心理发展最为重要的关键时期,是学生的心理从不成熟走向基本成熟,人格逐步形成、完善和稳定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每个学生都会遇到心理发展过程中所常见的危机问题,心理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有的因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而影响个体心理顺利成长,导致心理障碍的形成。
(二)时展迅猛剧烈,各种文化纷至沓来,社会文化心理日趋复杂,成人在竞争社会中带来的变异约束与烦恼,及青少年自身的耳濡目染,也给正处于身心发育正待成熟的少年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带来一些障碍和失常。
(三)随着农村劳务输出的增加,带来了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或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领养,或寄居亲戚朋友,而老人和亲朋主要关心的是孩子吃饱了没有,睡好了没有,穿暖了没有,很少关心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在学习中有什么困难,心理上有什么压力……这些问题如得不到重视和及时解决,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就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四)农村家长知识水平,文化品味,道德水准参差不齐,较之城市居民而言有较多不尽人意之处。诸如有的小富即安,富不思进;有的封建迷信思想严重;有的整日浸泡在麻将扑克中,对子女管教方法简单,或粗暴加压,或放任自流,或娇宠惯养,或恨铁不成钢,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五)地方经济的差异,种种条件制约下的不均衡,使农村健康娱乐设施匮乏,文化氛围不浓,活动不多,青少年学生课余生活枯燥、单调,游戏机房和网吧成了孩子经常光顾的地方,有的上网成瘾,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六)地域环境、文化底蕴的不同,学校教育条件、师资力量与城市的差异,农村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资料的缺乏,都导致了农村中小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的不同和差异。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1]曹海静\王玲《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8.
【关键词】 活体肝移植;供受体;健康教育干预
肝移植已经成为终末期肝病治疗的最后手段,但是供肝的缺乏制约了肝移植的进行,活体肝移植的开展解决了这一问题,活体肝移植与传统的尸体肝移植比较具有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等特点,但是活体供肝具有来源广泛,供肝质量好,术后排斥发生率低,免疫抑制剂用量低,费用少等优点[1]。我院自2007年4月至2009年6月进行了30例活体肝移植,现将供受体的健康教育干预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包括供体和受体各30例,受体年龄9~72岁;包括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29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供体年龄在18~36岁,和受体的关系为侄子、外甥、母亲、儿媳或兄弟,以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健康教育干预组(试验组)。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说教式教育,试验组采用量化式的健康教育,对2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饮食注意事项、正确服药知识、引流管护理、自我 监测、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复查及就医、药物的不良反应、排斥反应的知识及满意度等。根据问题的权重给不同的分,每个问题4个答案,分4个等级计分,最后计算总得分,均由患者自行答题。WwW.133229.Com本次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回收率100%。
1.2.2 供受体的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即住院期间进行供肝切除手术的相关知识教育,以说教方式为主,患者可以随时向医务人员咨询,试验组采用量化式的健康教育,制定周密的教育计划,由高年资护士进行一对一的教育,详细讲解选择活体肝移植的必要性,介绍手术前需要做的检查和化验、注意事项及对手术的配合、行为训练的内容,以及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各种管道的护理和观察、并发症的预防、正确服药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出院指导及后期随访等,介绍成功的病例与之交流,同时做好心里疏导和心理支持,并发放自制的手册,在患者出院前,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效果评价。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供体住院时间、住院费、健康知识评分、满意度差异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组受体住院日、住院费、健康知识评分、满意度差异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表1 2组供体住院时间、住院费、健康知识评分、满意度差异情况比较表2 2组受体住院时间、住院费、健康知识评分、满意度差异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干预在活体肝移植供受体的护理中存在必要性,肝移植手术复杂、时间长,术后受体恢复健康延长生命,供体安全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同时提高移植患者的生存质量,都离不开护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并且具有提高患者依从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的治疗作用[2]。
3.2 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成本,通过健康教育干预的实施,试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因是制定了细致周密的健康教育计划,对活体肝移植供受体从入院到出院,从生理到心里,并且采用口头、发放手册和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美国医疗协会调查显示,每花1美分于患者健康教育服务上,就会节省6美元的医疗费用。
3.3 有利于肝移植供受体掌握健康知识,护理的职能不是护士单方面的照顾患者,而是“研究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其中一层含义是“研究”,即评估、了解患者的情况确立诊断,制定计划的过程;另一层含义是“帮助”,则是护士与患者互动的过程,即指护士要教育和指导患者矫正病态行为,更重要的是要患者领悟并主动参与[3]。通过对活体肝移植供受体有计划的、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使患者参与进来,更有利于健康知识的掌握,由表1和表2可见供体和受体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优良率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3.4 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通过对活体肝移植供受体的健康教育干预,一方面调动了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护患的沟通机会,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健康知识的传播技能,保证了将健康教育贯穿到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4]。本研究结果可见供体和受体健康教育满意度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3.5 通过本项研究设计出活体肝移植供受体的健康教育理论,制定出针对活体肝移植供受体患者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及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o’rourke m,arnott l,coldman js,et al.living liver donors:acoordinator’s perspective.proy transplant,2003,13:8287.
2 黄津芳,刘玉莹主编.护理健康教育学.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026.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品质 素质教育
健康是一个宏观概念,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部分,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最基础的含义,如同身体没有疾病是身体健康的最根本条件一样;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这是心理健康最本质的含义,它意味着要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一个人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一、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效率。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对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都要有个适应的过程,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和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学习成绩比较差,往往被社会、家长所忽视,长此以往,学生极易形成自卑、浮燥、厌学等一系列心理行为,如任其发展,将会严重影响学生成长和进步。这时,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协助学生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的提高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2.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品质、道德品质的完善。
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是社会道德意识内化为个体意识的过程,它受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也受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状况、自身知识经验积累的影响。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同时,他们的道德判断、道德评价能力也会稳步提高,个体的道德信念、道德理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便于接受正确的引导,从而逐步具备积极的道德取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能有效地预防中职学生违法犯罪。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数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是学生人格形成和与生活相适应的关键期,由于进入职业学校后,有一些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生活闲散,沉迷于网吧、酒吧,尽力寻求生活的刺激,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一旦心理失衡就会产生自卑、嫉妒、逆反、暴躁等不良心态,一些偶发的事件和不思后果的行为极易在这些不良心态的作祟下发生。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预防学生犯罪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不少学生经常处于焦虑、抑郁之中,在行为上经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厌学、情绪不良、承受挫折的能力差,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中职学生尤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致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动力。
其一,受传统的人才教育观和旧的思维模式的影响,职业高中的学生出现不良情绪、不良习惯时往往被认为是与生俱来,不被重视,这是当今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阻力。其二,有些学校可能也设有心理咨询室,但心理咨询并不等于心理健康教育。它不能代替学校中广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如果缺乏这种远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然缺乏动力和正确的方向。
2.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法的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少必要的桥梁和依据。
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只重视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很少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致使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相对系统的内容,也缺乏固定的时间保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经常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没能扎实地开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教材教法的建设。如果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沿袭旧的文化课的教学模式,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是深入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班级是贯彻学校方针政策和开展各项活动的基层单位。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建设者,是思想工作的先导者,他们直接与学生交流思想,最能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他们是发现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第一位“医生”。所以,班主任队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在班主任工作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将会使班主任的班级工作更加生动、有效。
要把工作落到实处,还需要建立一支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使他们能进行个案咨询、分析和记录,真正担负起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同时,学校应建立以校长为龙头,以班主任为主力军,以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教师为中坚力量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以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
2.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学会自身保健的方法。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并通过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网络咨询、开设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
3.在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的内容。
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括有心理教育的内容,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如程序设计、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等课程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语文教学中可要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体育课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锻炼意志力。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不利于将来就业的心理倾向,正确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的变化发展,培养职业兴趣、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淡化被动受教,培养自主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源复杂,大部分为行为不良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自主能力较差。因此,应特别注意帮助其形成自主能力,侧重于引导,鼓励,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生;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抗挫折能力
高中阶段的中学生处在个体发育的青年初期,也处于青春发育期。此时高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但心理发展相对缓慢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发展时期呈现出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的特点。
现阶段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把注意的焦点集中在心理问题方面,是建立在消极心理学的基础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是学校的心理辅导和咨询,都是针对高中生已存在或易发生的心理问题和存在心理问题的个体进行的。这就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教育的内容、形式和途径,还是教育的对象和实施者,都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难于深入和扩展,其实效性和发展都受到一定的限制。高中阶段是一个“危险期”。因此,培养高中生的抗挫折能力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必要课程。
一、良好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是孟万金教授创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它不是概念的主观臆造或翻新,而是在整合借鉴西方良好心理健康、良好心理治疗、良好心理学、良好教育诸方面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没有心理疾病不等于心理健康,将“培养良好心理品质”摆在了“克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前面,主张通过发展来化解问题,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发展性、预防;最大亮点是:明确提出“开发潜能,减负增效”,与“塑造良好向上心态和奠基幸福人生”的学校使命有机结合起来,强化了与学校教学活动主旋律的紧密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学两分离的被动局面。概括地说,良好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良好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良好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良好心理健康教育中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1.挫折
挫折是指人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它包含了三层含义:挫折情景、挫折认知、挫折反应。当挫折情景、挫折认知、挫折反应同时存在时,人们便体验到了心理挫折。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体验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挫折对人有弊也有利。挫折对于抵御挫折能力强的人来说是一种动力,它可以激发个体的意志努力,更坚定地朝着自己预定的目标奋力前进,直至达到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面对现实社会,不断调整自己,不断战胜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积累成功的经验,自信心不断得到增强,人生价值感得到提升。
2.抗挫折能力
关于抗挫折能力,目前有“抗逆力”、“挫折承受力”、“挫折忍受力”、“抗挫折能力”等不同说法,其基本含义都是指个体忍受、抵抗和排解挫折的能力。冯边平把挫折承受力定义为个体遭受挫折后,能够忍受和排解挫折的程度,也是个体适应挫折、抗御和对付挫折的一种能力,并进一步分为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
3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在于采取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建立在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教育目标。挫折是人生中必有的体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培养高中生树立对挫折的正确的认知以抵御挫折,引导学生从挫折中成长,树立有效的积极的归因模式培养乐观的解释风格。教育方式与途径。高中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不能仅依靠学生本身,应提倡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的途径,形成以学校分管领导为统领,以专业心理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学科教师为生力军,以家长为后援,以正向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和媒体宣传为积极氛围的抗挫折能力教育的立体网络。教育过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学生双主体,发展性和预防性的教学内容为主。
三、总结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其基础积极心理学仍处在发展阶段,而本身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国的教育中还处在发展的阶段,在各种问题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需要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与完善的。高中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合作下才能更好进行的一项工作。随着班级素质拓展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更多的运用。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以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课的方式呈现在高中生面前,通过增强学生的体验,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抗挫折练习,从活动中培养高中生的抗挫折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问题;建议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成才的关键,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生活、学习、交友等实践活动中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顺利、健康成长的关键。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当前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它注重通过主体性活动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心理体验,进而在分享交流中领悟、探究、实践,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学校及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忽视学生体验等方面问题的存在,阻碍了课程的顺利开展。为此,我们学校及相关教师需要不断地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活动课的实效,为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真正含义
在实践中,心理教育活动课被冠之“学校心理课程”“心理辅导课程”“心理教育活动课程”等名称,这些名称不同,但基本意义是一样的,并且实际运用中,还可以赋予不同的内涵。
心理教育活动课,可以利用其他教育形式展示其自身的特点,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心理教育的实效。
二、心理健康活动课存在的问题
1.学校及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随着国家200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学校逐渐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开课不足,没有配备专门的心理教育室,教师大多没有专门系统地学习心理辅导知识,大多以兼职为主。
2.课程设计不合理
作为学校心理教育的主要手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形式单一、设计上不适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有些学校虽然名义上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配备了任课教师,但是由于忽视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有的学校甚至只是为满足一时之需,如应付检查、评比、达标等活动。
3.课程没有结合学生特点,学生心理体验不足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心理教师通常在课堂内容中加入若干有趣的活动。由于学生在活动中可以缓解一下压力,放松一下心情,学习热情大幅度高涨,课堂参与度显著提高。但是学生高亢的情绪只停留在活动本身带来的乐趣,并不能体验活动的目的和真谛,感悟不到价值所在,从而也唤不起学生对主题内容的思考。如,在课堂中,心理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活动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活动的感受或体会。
三、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一些建议
1.增强教育意识,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学校要从领导到教职工都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2.设计合理化的活动课程
设计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它不只是为了上课而上课,而是能有效地解读学生实际心理问题、困惑的课程。如,我们可以开展角色扮演课程,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以一种类似表演的方式展示某一角色相应的行为特点和内心感受,使其认清角色的理想模型,从而增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学生心理或行为方面的问题,以达到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的目的。
3.强化课程中的学生体验
体验是学生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核心,能够引起学生心理体验的活动才能让活动课焕发光彩。只有激发学生心理体验的健康教育课程才会是有效的课程,学生产生体验后才能产生内驱力,才能在实际生活中用活动课程的体验去矫正自己的心理认识和行为。如,采取问题探究式活动课程,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做好相关的调查,分析本校、本班学生有哪些心理认识上的问题和困惑,或者有哪些行为上的偏差。这样课堂上学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思索,探究自己的困惑,最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发挥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最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而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手段的活动课,应该关注学生真实的心理体验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并且切实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活动课程,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赵兴万.如何提高心理活动课的实效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6).
[2]王心红.福州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建设的现状与思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12).
1.幽默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强,使得部分高中生心理压力过大,同时,学校和家长的过度否定又使他们失去了学习兴趣。当前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巳经变得十分突出,高中校园中的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将幽默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应用,能够让高中生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进行调节,并逐渐走出心理阴影,让高中生能够乐观、积极地进行生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1.2 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开始逐渐增强。当前形势下,部分高中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而显得有些特立独行。采用幽默心理学教育方法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力疏导,并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
1.3帮助学生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这就使他们盲目地去追求个性,喜欢冲动。因此,当代的大部分高中生不能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将幽默心理学应用其中,能够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和理解别人,进而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2.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幽默心理学的具体措施
2.1帮助高中生正确理解幽默的含义
对于“幽默”,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幽默要适度,恰到好处的幽默可能会打破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僵局,使沟通变得更加容易,而过度的幽默和调侃就可能会伤害到他人的自尊心,使人际关系变得恶化。因此,在对高中生进行幽默心理健康教育时,要让他们正确认识幽默并理解幽默的含义。一方面,要区分“幽默”和“贫嘴”,一个幽默的人必然是有品位且宽容大度的人,而不是一个喜欢遇事钻牛角尖的人;另一方面,幽默是一个人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人生阅历的外在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谈谈对“幽默”二字的理解,让同学们充分参与其中,并将最终答案告诉他们,加深学生对幽默含义的深刻理解。
2.2在教会学生幽默技巧的同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社会生活中的幽默总体来说有着不同的种类,运用幽默心理学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幽默技巧,正确掌握幽默的各种形式。首先,幽默可以是社会性的幽默,掌握社会幽默的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处理社会生活中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设定特定的场景,鼓励学生用幽默的方式彼此进行交流。其次,自励性幽默就是鼓励学生处在尴尬的环境中,要利用一种自嘲的方式将窘迫的局面进行化解,这样通常能够将被动转化为主动,并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例如:某校一学生由于成绩下滑而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教师鼓励该学生采用自嘲的方式鼓励自己,找到问题所在,使学生逐渐走出了自卑的阴影,不仅整个人变得非常开朗,而且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再次,幽默种类中有一种不值得鼓励的幽默就是“敌对性幽默”,这种幽默方式是利用他人的弱点进行人身攻击,容易让别人产生消极情绪。例如:某校一班级学生之间经常开伤害对方的玩笑,班级学生将这种行为当作幽默的一种,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老师对学生间的这种幽默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并让学生认识到这种幽默是不可取的,促进了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最后,回弹性的幽默是在面对别人的攻击时做出的回应,但是这种回应往往不是具有攻击性的,而是用睿智来进行回击,幽默感本身就是一种心理防御,它能够让人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使紧张的心情最大程度的放松。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幽默心理学对学生进行幽默教育的渗透,可以建立相应的“幽默室”,让学生学会用幽默的心态去面对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各方面的压力,这样不仅能够使高中生变得越来越独立,还能有效地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行培养。让当代的高中生能够掌握缓解压力的有效手段。
3.结语
1幽默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强,使得部分高中生心理压力过大,同时,学校和家长的过度否定又使他们失去了学习兴趣。当前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变得十分突出,高中校园中的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将幽默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应用,能够让高中生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进行调节,并逐渐走出心理阴影,让高中生能够乐观、积极地进行生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1.2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开始逐渐增强。当前形势下,部分高中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而显得有些特立独行。采用幽默心理学教育方法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力疏导,并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
1.3帮助学生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这就使他们盲目地去追求个性,喜欢冲动。因此,当代的大部分高中生不能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将幽默心理学应用其中,能够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和理解别人,进而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2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幽默心理学的具体措施
2.1帮助高中生正确理解幽默的含义
对于“幽默”,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幽默要适度,恰到好处的幽默可能会打破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僵局,使沟通变得更加容易,而过度的幽默和调侃就可能会伤害到他人的自尊心,使人际关系变得恶化。因此,在对高中生进行幽默心理健康教育时,要让他们正确认识幽默并理解幽默的含义。一方面,要区分“幽默”和“贫嘴”,一个幽默的人必然是有品位且宽容大度的人,而不是一个喜欢遇事钻牛角尖的人;另一方面,幽默是一个人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人生阅历的外在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谈谈对“幽默”二字的理解,让同学们充分参与其中,并将最终答案告诉他们,加深学生对幽默含义的深刻理解。
2.2在教会学生幽默技巧的同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社会生活中的幽默总体来说有着不同的种类,运用幽默心理学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幽默技巧,正确掌握幽默的各种形式。首先,幽默可以是社会性的幽默,掌握社会幽默的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处理社会生活中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设定特定的场景,鼓励学生用幽默的方式彼此进行交流。其次,自励性幽默就是鼓励学生处在尴尬的环境中,要利用一种自嘲的方式将窘迫的局面进行化解,这样通常能够将被动转化为主动,并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例如:某校一学生由于成绩下滑而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教师鼓励该学生采用自嘲的方式鼓励自己,找到问题所在,使学生逐渐走出了自卑的阴影,不仅整个人变得非常开朗,而且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再次,幽默种类中有一种不值得鼓励的幽默就是“敌对性幽默”,这种幽默方式是利用他人的弱点进行人身攻击,容易让别人产生消极情绪。例如:某校一班级学生之间经常开伤害对方的玩笑,班级学生将这种行为当作幽默的一种,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老师对学生间的这种幽默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并让学生认识到这种幽默是不可取的,促进了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最后,回弹性的幽默是在面对别人的攻击时做出的回应,但是这种回应往往不是具有攻击性的,而是用睿智来进行回击,幽默感本身就是一种心理防御,它能够让人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使紧张的心情最大程度的放松。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幽默心理学对学生进行幽默教育的渗透,可以建立相应的“幽默室”,让学生学会用幽默的心态去面对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各方面的压力,这样不仅能够使高中生变得越来越独立,还能有效地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行培养。让当代的高中生能够掌握缓解压力的有效手段。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