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钳工技术论文8篇

时间:2022-09-15 23:23:4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钳工技术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钳工技术论文

篇1

关键词: 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以期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技术水平,为发展深基坑施工的理论和实践做出贡献。

1 深基坑支护的设计

基坑支护体设计要根据实际施工需求,结合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科学严谨的制定设计方案,应充分做到以下几点:

1.1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要区别其他设计领域,要改变传统观念,具体条件具体分析。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理念,以达到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目的。

1.2重视支护结构理论和材料的试验研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验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有较大距离。不过,由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大量高层建筑拔地而起,积累了大量的施工数据,但缺少科学的测试数据,无法形成理论,我们以后一定要重视起来,很好的利用施工监测反馈的动态信息指引设计体系。

1.3勇于创新,设计支护结构时,应开拓思路,多进行新的尝试,寻求新的设计思路,探索更好的计算方法。

基坑支护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方式,具有很多的功能。不同的支护结构适应于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因此,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选择经济、适用的支护结构。

2 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现今,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理论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实际施工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2.1 先挖后撑

在深基坑施工中有些施工单位为了抢进度,图局部效益,开挖顺序混乱,边进行支护设计、边进行挖土。等支护方案出来了,基坑已经挖到底了,造成了“先挖后撑”违反土方开挖顺序原则。

2.2边坡不达标

在深基坑施工中经常存在挖多或挖少的现象,这是由于施工管理不到位,以及机械操作手的操作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中较为常见的不足是:机械开挖后,边坡表面的不规则,不平整和不顺直。

2.3边坡水平位移较大

在深基坑施工中,曾有某工程基础施工刚刚做完底板,基坑位移就达到 4cm以上,并且经监测,水平位移还在继续加大。在此情况下,施工单位只能停止地下工程施工,并立即召集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单位专家对基坑重新进行稳定性分析,提出处理措施。

2.4附近建筑物变形

在城市建设中,很多基坑紧邻其他建筑物,稍有处理不当,极易造成附近建筑物地基沉降,引起建筑物变形。附近建筑物地基出现较大变形后,不仅危及该建筑物和居住人员的安全,也给在建的工程造成威胁,使得工程难以继续进行下去。比如:上海13层住宅楼整体倒塌事件,就是由于此楼房前方开挖基坑,加之堆积了几千吨的土方,导致此楼房产生10厘米左右的位移,对PHC管桩产生很大的偏心弯矩,最终破坏桩基,引起楼房整体倒置。

2.5环保措施不到位

基坑施工时,应当合理的选择施工机械和基坑支护体,尽量减少噪音、震动干扰和施工环境污染等情况,以使附近单位和居民的正常工作,生活环境不受噪音、震动干扰。要做到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减少安全事故。

3 深基坑支护实施策略

3.1 转变传统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理念

现如今我国在深基坑支护技术上已经积累很多实践经验,初步摸索出岩土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规律,为建立健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支护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土压力分布还按库伦或朗肯理论确定,支护桩仍用“等值梁法”进行计算。这些陈旧的计算理论所计算出的结果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悬殊较大,既不安全也不经济。因此,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工程设计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逐步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

3.2 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与下发。

在基坑支护施工时,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考虑到上报、审阅与返回周期,专项施工方案应在施工前几天编制,并及时上报监理。施工单位在接到正式批复的施工方案前不得进行施工。在当前的基坑支护施工中,施工方案未批复前就开始施工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作为深基坑支护规范化施工是应当避免的。

3.3重视变形观测,并注意及时补救

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的内容包括:基坑边坡的变形观测、及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变形观测等。通过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分析并及时了解土方开挖及支护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分析其存在的偏差以便及时了解基坑土体变形状况和土方开挖影响的沉降情况还有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等。对设计中存在的偏差,在下部施工中及时校正设计参数,对已施工的部位采取恰当的补救和控制措施,为此,要求现场变形观测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及时,要求变形观测人员严格按照预定设计方案精心测量、认真负责,保证观测质量。如果在实际测量中确实发现异常情况,就需要即时研究采取措施以防止其恶化。研究和应用已有的基坑工程行业的和地区性规范以及当地的工程经验。对于重大复杂的基坑工程目前国内采用专家论证的形式,对保证工程安全、降低造价是有效和现实的一种方法。

3.4 全程控制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

深基坑支护施工重在过程控制,一旦施工过程控制环节出现问题,事后纠正和补救都会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必须进行严格的施工过程控制管理,确保施工质量,严格按设计方案组织施工。另外,地下水控制也属于基坑支护的一部分,必须合理运用明排、降水、截水和回灌等形式控制地下水,保证基础施工安全。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锚杆位置、长度、型号、数量,钢筋网间距,加强筋范围,放坡系数等。设计方案变更时必须重新经专家评审。基坑支护施工坚持分层分段开挖和分层分段支护的施工原则进行施工。土方开挖的顺序和具体开挖的方法必须与设计的工作情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减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扰动范围,缩短基坑开挖卸荷后无支撑的暴露时间,对称开挖,均衡开挖,合理利用土体自身在开挖过程中控制位移的能力。

4 结束语

对于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必须加强管理,实际施工管理中要求决策者需要掌握本地区或类似条件下已有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根据特定的工程要求和条件进行综合考虑,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4.1 设计应全面考虑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依据和条件,这是做好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前提条件。

4.2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支护体施工时,要尽量减少支护工程施工产生的环境污染。

4.3 基坑支护施工是工程得以安全、顺利进行的保证,应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技术问题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s the current improving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level which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intens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today,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it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content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technical management, based on innovation requirements, prob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ent strengthening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echnology management measures.

Key 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ical management; technical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在常见的施工工程中技术管理是人们不容忽视的重点。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一哄而上”的格局,引起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市场争夺战异常剧烈,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势在必行。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的重要作用

技术管理工作是施工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技术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对促进单位良好经营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作为施工单位的基础管理工作,是施工单位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依据。

1.1施工单位通过技术管理,在满足用户要求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根据自身企业的管理意识、施工的技术水平和成熟的工艺,让建筑工程施工的方案制定得更加合理、科学,以达到增产节资的效果。

1.2施工单位通过施工技术档案管理,可供管理层进行分析、做出决策,可供其它项目借鉴、参考,进行施工的组织、设计,编制施工方案,控制施工成本,保证施工质量。

施工单位通过施工技术管理,可以改变施工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的管理体制,以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可严格控制施工中的各种材料消耗和成本支出。

1.3施工单位通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可以保证施工正常进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求:

2.1保证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正常施工程序进行。

2.2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3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力。

3.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3.1施工前工程准备的技术管理

从技术角度出发,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要达到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标准,须有相应的施工方案,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以确保工程质量。而建筑施工图纸管理是其中之重。也就是以下几个方面:

3.1.1是图纸审核。图纸会审是工程施工前重要的程序和准备工作,是严肃性强、专业技术性强的工作;图纸会审是改进设计、完善建设,保证工程质量和顺利施工中重要的环节;图纸会审的目的就是领会设计意图,明确技术要求,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以得到设计单位及监理单位的认同,避免造成质量事故和在经济上的浪费。

3.1.2是图纸会审结束后,由施工单位将会议纪要整理,并由施工、设计、建设单位、监理等单位签章,形成图纸会审纪录。图纸会审纪录是指导现场施工及工程决算的重要依据。

3.1.3编制施工方案及总控计划,熟悉工程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掌握投产的先后次序和相互关系;明确设备安装的工艺要求;掌握拟建工程的建筑和结构形式的特点,需要采用的新技术,复核主要承重结构或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对于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和技术要求高的分部、分项工程,要审查现有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能否满足工程质量和工期要求;建筑设备及加工定货有何特殊要求;基础设计或地基处理方案同建筑地点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是否一致,明确建筑物与地下构筑物、管线间的相互关系。

3.2及时进行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对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整个工程施工,各分部分项工程,均需进行及时准确的技术交底。 特殊和隐蔽工程,更应加强术交底工作,应强调易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和成品保护以及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基础施工技术要求:采用的新结构,新工艺提出的技术要求等。 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向下级技术负责人技术交底,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工长、班组长技术交底,工长、班组长向工段、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通过层层技术交底.使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对工程的设计意图和要求,质量控制点,施工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只有这样才能使工程项目按合同质量要求、工期要求交竣工,为用户提供满意的建筑产品。

3.3关于工程质量的管理

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管理是以工程合同文件的质量条款为准则的。工程质量主要表现在材质、施工工艺及维护保养等多方面。在对重要单元工程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设计的单元工程施工时,应成立攻关小组,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保证工程质量。 原材料、成品材料及半成品材料进场应严格实行质量控制。 施工中因管理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不论其问题严重与否,都应认真对待,制定好处理方案。

3.4关于工程进度与成本的管理

技术管理必须按照规定的进度目标,全面执行施工进度计划。 针对某些工作的实际进度,及时调整好后续工作的进度计划安排;随时注意单元工程形象进度以及施工能力、设备、材料供应情况。 对有分包的工程项目。 应注意协调双方有工序衔接关系的工作面的施工。 不能影响整体工期目标。 同时工程项目要在质量上符合规范要求、工期上达到合同文件要求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程成本。

4.建筑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注意强化施工技术管理的意识

单位技术管理关系到单位的经济效益,必须加以强化。尤其是技术管理意识薄弱单位,更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加宽培训面(含所有技术员)。即要对技术管理人员、技工进行技术、工艺和施工技术管理培训。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可以使管理人员及技工熟悉工工艺,材料特性,提高技术操作及施工水平。

4.2施工技术管理水平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单位的基础管理工作,只有不断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才能使施工管理达到规范化、系统化;才能使建筑工程高质量、短工期、低成本完成。技术力量水平,装备水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水平是一个单位的实力的体现。因此,对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应注意以下三点:

4.2.1要对技术管理人员、技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技术、工艺及施工技术管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4.2.2加强施工中的技术管理,以节约施工项目的成本。

4.2.3加强施工技术档案再利用。随着施工的进展,相应的文件材料会越来越多。施工档案在施工前期和施工过程中,都可以作为资料供管理层参考、分析,并作出相应决策;施工档案作为合同双方都承认的依据,起到法律上的凭证作用。

5.加强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质量检查

测定施工完成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特征和特性,然后把测得的结果及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对产品做出合格、不合格的判断。第一,度量,即借助于计算手段进行测量与测试;第二,比较,即把度量结构与质量标准进行比较;第三,判断,即根据对比的结果,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第四,处理,即决定被检查的工程是否可以验收,下一步工作是否可以进行,是否要采取补救措施。

6.结语:

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个施工质量的好坏,而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对施工企业的整体评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是工程施工之本,企业立足之石。

参考文献:

[1]郑建国.浅谈施工中的项目管理[J].山西建筑,2006,32(6).

[2]陈桂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浅析[J].鄂钢科技,2003,(2).

篇3

火山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

火山岩包括玄武岩、安山岩、花岗岩等,而火山爆发后的喷出岩,一般称之为玄武岩。在公路建设中,主要涉及的是玄武岩。因此,笔者主要讨论玄武岩的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等。化学成分玄武岩的主要成分是SiO2、Al2O3、Fe2O3、CaO、MgO(还有少量的K2O、Na2O),其中SiO2含量最多,约占成分总量的1/2左右。全新世玄武岩岩石化学成分见表1[7]。物理力学性质玄武岩耐久性甚高,节理多,且节理面多成六边形,新鲜完整的玄武岩为高强度、高模量、具有脆弹性特征的各向同性岩体。玄武岩岩石致密、坚硬、性脆,上部多风化呈碎块状或球状,其容重一般为28~33kN/m3[8-9]。玄武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为21.2~78.8MPa,平均50.8MPa,属于硬岩[10]。工程特性火山岩熔空洞地区中的玄武岩柱状节理较发育,且存在各种原生结构面,在物理风化及重力作用下,崩塌落石十分发育。在路基修筑之前,首先需对地基进行勘察和分析,对不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路段,应采取处治措施,以满足地基的承载力要求和稳定性等。在路堑段时,下面的山坡上经常分布着大量的玄武岩崩塌岩块,且崩塌岩块由于岩性组合及产状的不同,玄武岩发生崩塌落石的概率也将不一样。在路基填方段,由于洞穴、裂隙、节理发育,在公路的建设和运营阶段可能出现塌陷、不均匀沉降等病害。因此,在路基填筑时,对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要求更高,同时也要注意路基及边坡的防护和防水,避免冲刷。

火山岩熔空洞地区公路病害分析

火山岩熔空洞地区属于一种特殊的地质体,在工程建设时需依据其特点而特殊对待。在以往的铁路和水坝修建过程中,已遇到过类似的地质,并有一些研究。比如,在内蒙古的张集铁路中,于国新,等[11]从地貌特征、地层特点、力学性质、路基工程、边坡、隧道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该地区的玄武岩分布及其工程特性。此外,在贵州、浙江、江苏等地,也有一些关于玄武岩地区的地质灾害研究,主要涉及的是边坡和边坡稳定性方面的探讨[10-11]。但在火山岩熔空洞地区修建高等级公路方面的研究成果还很少。该地区修建公路时,会遇到开挖坚硬岩石难度大、岩体裂隙发育及开挖薄层软质岩石后,施工场地受到限制等诸多不利因素[12],需要公路建设者进一步研究和总结。火山喷发的岩浆随着地表流动时,在不同的内外部因素(如岩浆的矿物组成、地形、地貌、温度、湿度等条件)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了火山岩熔空洞地区的不良地质体。这对公路工程的建设和后期运营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而地质体中的地下空洞、岩熔隧道、塌陷坑、沟槽等对公路建设的影响更为突出(图2)。(a)岩熔隧道火山岩熔地下空洞对公路工程的危害型熔洞由于几何尺寸的差异在地基表面形成了高低不平的基岩面,且熔洞内填充着大量的风化沉积物(主要为高液限土),这将可能导致修筑在其上的路基产生沉降不均或结构物的地基承载力能满足规范要求等;覆盖型熔洞则可能因顶板太薄或强度不够,从而导致熔洞顶板的突然塌陷;大面积的蜂窝状熔洞群则可能会引起路堑边坡的坍塌或路基填方段的不均匀沉降。岩熔隧道对公路路基危害岩熔隧道顶板中的岩体裂隙发育且在长期的地质风化及外荷载作用的影响下,使得顶板岩体产生松动或岩石强度降低,进而影响其稳定性,而当顶板承载力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则会使修筑在其上面的路基产生突然性塌陷或边坡失稳等病害[12-13]。岩熔陷坑对公路路基危害在坑底、坑边、坑顶四周发育着环状裂隙且陷坑内充填有大量的风化沉积物;而在坑侧壁及坑边角可能有残留的小熔洞,以及在坑底杂乱堆积大小不等的棱角状块石或形状大小各异的岩堆等;它们都将对公路路基的填筑、压实和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14-15]。3.4熔沟、熔槽及柱状节理对公路路基的危害沟槽、基岩的凹凸不平及其岩性差异,使得路基或结构物基础产生不均匀受力,从而引起不均匀沉降或开裂;而柱状节理则影响岩体的完整性和强度,进而可能导致路基的变形不均或沉陷等病害。

篇4

关键词:外墙;保温板;施工工艺;质量;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terior insulation layer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and construction craft, and from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 in terms of exterior wall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key, can be used for other relevant construction work personnel for external wall thermal insulation construction work management to provide reasonable reference.

Keywords: exterior wall; Insulation boar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Quality;

中图分类号:U2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降低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阶段,建筑节能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法律要求,推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提高建筑项目的经济以及环保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由于将隔热材料与墙体结合,有利于稳定室内环境温度,提高外墙墙体的热阻功能,作为建筑节能的一种,在实现建筑节能目标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完善发展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对于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形成舒适优雅的人居及工作建筑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施工材料以及作业设备的准备

(1)施工材料准备。建筑外墙保温层施工材料主要有保温材料、胶粘材料、砂浆以及耐碱网格布等。在施工作业开始前,应选择适当的材料存放以及砂浆拌合场地,严格执行材料质量进场管理制度,对于材料进行抽检,质量不合格产品予以废弃确保用于施工作业的材料满足各项质量要求。保温板材料重点检查导热系数、表观密度以及压缩强度等质量控制指标;胶粘材料则主要控制其粘接强度,耐碱网格布则要确保力学性能与抗腐蚀性能满足要求;砂浆则要确保拉伸粘结强度满足规范要求;柔性耐水腻子则重点检查干燥时间、干燥时间耐碱性以及粘结强度符合要求;通过完善的试验检查制度,确保施工材料质量稳定可靠。

(2)施工工具及设备准备。通常情况下用于建筑外墙保温施工的主要机具有:用于局部打磨,从而保证保温层具有足够平整度与垂直度的手动打磨工具;进行快速大面积保温层打磨的电动打磨工具;可以节约砂浆材料,保证混合砂浆均匀交办的电动搅拌机;用于安装机械锚固件的电动钻头以及用于测量与装运的吊线、直尺以及电动吊兰等机具设备。

2建筑外墙保温层施工工艺研究

在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施工作业前,首先应保证外墙面层的垂直度以及平整度应满足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标准规定,同时对于涉及作业安全的吊篮等应检查确保连接牢固,对于需要外墙保温层施工的各主体结构接缝应事先进行处理。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施工作业环境温度应在5℃以上。检查确定外墙的各预留施工孔洞以及杂物已经得到妥善处理,需要预留的暗埋管线以及预埋件已经安装结束,各项检查满足施工作业条件后方可进行外墙保温层的施工。

2.1保温基层墙面处理

为了保证保温板可以紧密的贴在外墙基层上,避免保温层与墙面之间出现裂隙影响保温系统使用寿命,在粘贴保温板之前首先应对基层墙面进行处理,对外墙保温层墙面的处理项目以及质量控制指标如下表所示:

基层墙面处理指标控制表

2.2保温板粘贴施工

在基层墙面处理结束后,应做出厚度控制线以便于进行保温板的粘贴施工,现阶段建筑工程保温板主要采用聚苯板,其施工注意事项如下所示:

(1)对于涂料饰面位于需要施工的聚苯板边缘外展诸如伸缩缝、沉降缝以及温度缝等位置,应利用网格布进行翻包处理以免影响保温聚苯板的施工质量,一般情况下翻包宽度高于保温板厚度20cm左右。

(2)对于可以粘贴聚苯保温板的位置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对于粘贴保温板困难的区域,则应采取胶粉聚苯颗粒作为替代施工措施。

(3)对于建筑外墙的空调孔以及管线预留洞等位置,可以采取利用直径相同的塑料管进行预留,将塑料管伸出墙面0.5-1.0cm左右,为了确保平整度要求应进行塑料管的封闭处理。对于外墙支架等设施的安装,应在保温板粘贴施工作业前完成,并对穿透聚苯保温板位置进行严格的封闭处理避免出现渗水现象。

(4)保温板的粘贴一般采取点框的方式,对于保温板的尺寸,应用较为广泛的聚苯板尺寸为0.6m*1.2m*0.06m,对于有特殊尺寸要求的可以对保温板进行切割,但应保证切口光滑平整。对于聚苯保温板的粘贴顺序,应遵循水平顺序排列,上下板之间错缝施工原则。需要注意的是,聚苯板的板缝之间应利用聚氨酯或者其他发泡胶进行处理,确保聚苯板之间的拼缝高差在1.5mm以内,超过要求的利用打磨设备处理平整,避免拼缝位于门窗四周洞口等位置处。在进行保温板粘贴时,应在保温板的四周涂抹胶黏剂,中间位置胶粘点距0.2-0.25m,直径在0.15m左右,胶黏剂涂抹之后立即均匀按压粘于墙面上,并将挤出的粘结砂浆及时清除。

2.3抹面砂浆层施工

首层墙面采取涂料饰面的应该粘贴双层耐碱网格布对保温层进行保护,需要注意的是应保证两层之间的抗裂砂浆均匀饱满,避免出现干贴的现象。在抹面砂浆防护层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资料配比抹面砂浆,为了保证防护层施工质量应避免使用过时灰。一般情况下,抹面砂浆防护层的厚度一般控制在0.3-0.5cm左右,完成面积相当于网格布面积的砂浆后,应及时将网格布压入抹面砂浆之中,并将搭接宽度控制在0.1m以上,并确保施工过程中网格布紧贴墙面,网格布表面平整没有褶皱出现。抹面砂浆防护层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柔性耐水腻子的施工作业,一般情况下耐水腻子需要施工两遍,第一次刮抹结束待其干燥及时打磨平整光滑后,进行第二次刮抹,确保腻子层光滑平整以及整体饱满均匀,抹面砂浆防护层施工结束后,根据施工进度安排进行涂料装饰面的施工作业。

3建筑外墙保温层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1)完善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措施。首先应成立施工质量管理机构,明确管理内容以及岗位职责,在外墙保温施工阶段加强质量监督控制,定期组织技术以及施工作业人员招考质量检查总结会,对施工质量进行全方位管理。将质量管理控制在施工作业的设计图纸审查、技术交底、材料及施工设备管理以及竣工验收等全过程,严格依据《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及《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技术规范进行管理。

(2)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点项目控制管理。对于建筑外墙基层墙面处理,应保证墙体垂直以及平整度满足外墙保温层施工规范要求,确保墙面保温层施工前清洁干燥无污物。对于保温板的粘贴施工,首先应确保保温板材料质量合格,满足使用要求,而且应保证其与设计厚度相符粘接牢固。抹面砂浆防护层的施工,应做到厚度均匀,墙面整体无抹痕,整体平整无明显接茬。

结语

建筑外墙保温技术作为建筑节能技术的一种,近年来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但是由于施工材料以及施工工艺等原因,造成外墙保温施工质量问题频发。严格按照规范以及设计要求施工,加强施工材料管理,不断完善施工工艺,加强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是确保外墙保温工程质量合格的必要手段。同时,应结合新的保温材料以及新的施工工艺技术,不断提高建筑外墙保温技术水平,以促进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奕慧.节能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J].南方建筑,2006,(2):85-86.

[2]毛存勇:《谈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和节能材料分析》,《四川建材》,2010,(6)。

[3]陈荣莉,陈丽,陈荣英.节能建筑与节能材料的发展方向[J].黑河科技,2001,(3):21-22.

篇5

Abstract: use waterproof concrete has become China's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a major waterproof technology measures, as long as reasonable design, detail structure processing properly, and choosing the suitable waterproof materials, materials mix the construction sequence of accurate and correct, concrete leakage phenomenon is to be effective prevention.

Keywords: waterproof concret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砼结构自防水,是以工程结构本身的密实度实现防水功能的一种防水做法。工程自防水结构通常采用C30.P8防水砼,在外加剂方面一般选用PNC砼早强膨胀剂。PNC属于硫铝酸钙砼膨胀剂,除具有膨胀功能外,对砼还有显著的早强、增强、低温硬化、抗渗、防冻害、抗硫酸盐等性能。PNC加入到水泥砼中,形成了膨胀性结晶水化物―水化硫铝酸钙,使砼产生膨胀,结构密实。在膨胀受约束条件下,所产生的膨胀能转变为压应力,这一压应力0.2―0.7Mpa,可抗消或部分抵消砼干缩、徐变、温度等产生的拉应力,从而可以防止砼的收缩开裂。钙矾石结晶具有填充、切断砼毛细管孔隙的作用,因而能显著提高砼的早期强度、后期强度及抗渗性能。PNC最佳掺量应根据工程的要求和所选用的水泥而定,一般情况下,配置补偿收缩的掺量为10―15%,配置填充用膨胀砼的掺量宜为15―20%。砼配合比的设计与普通砼相同,加料程序与普通砼相同。PNC的掺量要制作专用工具,专人负责,误差要小于0.5%。

防水混凝土所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水泥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级,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水泥。水泥用量应不小于300Kg/m3;②碎石或卵石的粒径宜为5~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③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④拌制混凝土所用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⑤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上的质量要求;⑥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二级,掺量不宜大于20%;硅粉掺量不应大于3%,其它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防水混凝土必须采用高频机械振捣密实,振捣时间以混凝土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浇注完后的砼,应加以养护,及时用草帘覆盖。砼硬化后,要有专人负责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如出现蜂窝孔洞,可把松散地方剔除,精心处理后,再用掺PNC的砂浆或细石砼修补好。1 砼施工缝渗漏水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1.1 产生原因 施工缝的预留位置不当,在支模时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理,浇筑砼后,在新旧砼间形成夹层。在浇筑上层砼时,没有先在施工缝上铺一层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上下层砼不能牢固粘结。1.2 预防措施 施工缝是防水砼工程中的薄弱部位,应尽量不留或少留,底板砼应连续浇筑,不得留施工缝,底板与墙体间必须留施工缝时,应留在墙上,且要高出底板上表面不少于200mm,墙体不得留垂直施工缝。

认真做好施工缝的处理,使上下两层砼之间粘结密实,以阻隔地下水的渗漏,认真清理施工缝处,凿掉表面上的浮粒和杂物,用钢丝刷或剁斧将旧砼表面打毛,用水冲刷干净,在施工缝处先浇一层与砼灰砂比相合的水泥砂浆,再浇灌上层砼,并且加强施工缝处和砼振捣,保证捣固密实。

施工缝不宜采用平口缝,应尽量采用不同形式的缝,如凸形缝、凹形缝、阶梯形缝等,以延长渗水路线,同时,设计钢筋布置和墙体厚试时,应考虑施工的方便,以利于保证施工质量。

2 混凝土开裂渗漏水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2.1 产生原因 由于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水灰比设计、骨料级配、外加剂掺量、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及用量等)不合理导致混凝土的流变性能不好,无法形成密实的内部结构,或者由于施工时振捣不均匀、不密实而造成的蜂窝、麻面、孔洞,或者由于混凝土浇注后养护不好等原因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纹,从而导致结构渗漏。

2.2 预防措施 a.一般混凝土浇到设计标高后,用刮杠刮平,木抹子第一遍搓平,在初凝后终凝前进行第二遍收面,从而避免混凝土的脱水干裂。b.预防温度裂缝,可从控制温度,改进设计施工操作工艺,改善砼性能,减少约束条件等方面入手,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选用良好级配的骨科,加强振捣,以提高砼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在砼中掺加缓凝剂,以利于散热,应避开炎热天气浇筑大体积砼,浇筑砼后应及时洒水养护,适当延长拆模时间。c.根据地下工程的特点,在设计时应考虑地下水作用的最不利情况,即同时考虑地下水、地表水、上层滞水和毛细水对结构的作用,以及由于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周围水文地质的变化,使结构具有足够的安全度和刚度,同时应合理设置变形缝,以适应结构变形的需要,防止产生局部裂缝或环形裂缝。d.配制砼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同时,要振捣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砼抗裂强度,砼养护可采用表面喷氯偏乳液养护剂,当表面发现细微裂缝时,应及时抹压一次,再覆盖养护,经过这些措施,能够及时预防砼干缩裂缝的产生。

3 砼蜂窝、麻面、孔洞渗漏水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3.1 产生原因 a.材料配合比不准确(浆少、石多),搅拌不匀,砼和易性差,造成砂浆与石分离。b.模板表面粗糙或未清理干净。脱模剂漏刷等,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孔隙未堵好,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砼时移位。c.砼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且未按顺序振捣砼,产生漏振。砼中有泥块和杂物掺入或将木块等大件料具打入砼中。

3.2 预防措施a.严格遵守施工操作规程,认真做好各道工序质量检查工作,如检查模板的支撑是否牢固,板缝是否塞好,模板是否用清水润湿、冲洗干净等。b.模板面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钢模板脱模剂要均匀涂刷,不得漏刷。c.保证砼配合比准确,有合适的水灰比,各种材料过秤,不随意添加应。d. 振动棒要分三点布置,一点置于浆头,一点置于泵口,一点置于中间,辗捣到虚浆不下沉,气泡不上浮。为避免漏振现象的发生:最好要进行一次复振,但是也要注意避免过振造成混凝土离析。e.遇到钢筋密集处,可采用豆石砼浇筑,使砼充满模板,机械振捣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振捣。

4 预埋件及管道穿墙部位渗漏水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4.1 产生原因 埋件及管道周围砼振捣不密实,设置太密,砼振捣困难,没有清理周围表面锈蚀层,致使不能与砼粘结严密,在施工过程中,预埋件或管道受振松动,与砼产生缝隙。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技术问题

1.1混凝土中的问题

在土建结构中的一个重点就是混凝土技术,尤其是在框架以及剪力墙的部分,应该要特别注重这几个部分中的混凝土技术,因为其会直接的影响到工程的安全使用状况。混凝土的质量,必须是工程中进行施工管理控制的首要的目标。目前很多地区和单位因为环保等目标,都已经开始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但是也会出现商品混凝土施工问题,比如说搅拌站进行混凝土的运送因为距离较远等影响到质量。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如果振捣棒插入的深度不够到位的话。就会出现振捣不够密实的问题。或者是出现了蜂窝麻面以及孔洞等质量问题。针对混凝土的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严格的控制原材料,比如说在运送过程中,要根据距离以及楼层的高度来进行及时的调整。根据不同情况,工程管理人员要及时的对搅拌时间进行调整。除此之外还有就是要对振捣的间距进行控制,振捣一定要保证表面出浆才可以,在密集之处应该使用人工振捣方式并用带有刀片的振捣工具来进行振捣。其时间不应该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1.2针对钢筋的主要问题

现在很多建筑工程中都会出现使用再生钢材的现象,但是因为这种钢筋的抗拉强度因为已经使用过所以就会达不到工程技术的要求。再加上现在很多钢筋的生产厂商都不够规范。比如说钢筋的绑扎搭接的长度以及焊接的长度都是不够的,或者是钢筋的焊缝不够饱满、其高度不符合技术性的规范等。

还有就是很多梁板的钢筋搭接位置,是非常不恰当的。很多柱纵筋的搭接位置都没有根据规定来进行错开,其中抗震的箍筋方面,并不符合技术的度要求。还有就是板底的很多钢筋都存在垫块不足的现象,板顶的钢筋马镫因为支撑不足等。最后就是梁内很多纵筋之间的间距因为较小就会导致后期不方便进行混凝土浇灌。

对于这个部分的质量管理问题,应该要做的就是要在施工现场建立起严格的审查制度,要树立取样制度,不可以使用不合格的钢筋。在对钢筋进行绑扎之后,要及时的对其规格的数量以及位置等进行检查,然后根据设计图纸来做好校对工作,在进行混凝土浇灌之前要对垫块等进行仔细的检查。

2.施工管理中的管理措施

2.1对于施工进度的控制

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施工的设计;其次是要根据施工设计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进度。这个计划一定要根据工程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完成任务。与此同时,对于工程的进度计划来说,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预见性,因为只有具备了预见性才可以根据工程确切进度来进行修订和完善等。这个进度一定要和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结合起来,尽可能的根据当地的条件进行调整。尤其是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搞好安装与土建之间的配合,在编制进度计划的时候请当地的安装人员来一起参加。

2.2对于成本的控制

对于成本的控制其核心就是针对项目的成本控制,它要求在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中,第一是要加强对于项目成本的监督和限制;第二是进一步的明确具体项目的负责人,在项目中标之后,要具体的落实到项目部去完成。只有这样才可以从体制上保证对于成本的控制。

2.3对于质量的控制

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第一是要做到明确建设公司在质量这个方面的目标,要制定出与此对应的验收标准,最好让企业自己的验收标准可以高于国家的标准;第二是严把质量关,甲乙双方自己采购的施工材料等都要符合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以及设计需要;第三是要确保建设工程主体的结构质量,因为结构主体的质量问题,会直接的关系到整体的质量以及安全问题;第四是要重视装饰质量,在工程的装饰阶段,首先就是要搞好装饰中的细节处理,在水准上下好功夫,针对装饰要提出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特色,可以根据建设所在地的民族和区域特色进行装饰;第五就是要把握好对于关键部位的施工,比如针对地下室以及卫生间的一些关键部位。

3.完善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建议

3.1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进行要求。相关的工程负责人应该根据工程的总体结构进行分析,按照相关技术要求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对于那些重点施工部分,应该实施责任到人的制度,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责任心。此外,还应该加强对监理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建筑材料管理制度,严禁那些质量差的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这也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重要方面。

3.2利用先进施工设备来提升施工技术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即使建立了较好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如果只是单纯的利用手工进行施工,那么工程的质量也不会得到很好的保证。例如,混凝土的振捣,采用人工的方式振捣,往往由于人员的松懈和怠慢,经常会出现振捣不实的现象,但是如果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进行振捣配合人工的方式就能够使振捣效果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

3.3加大施工管理强度与人才引进工作

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的根本,保证质量实现工程目标,必须重视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此应该建立施工管理体系。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管理水平也决定着质量的好坏。组织者应经常性培训管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的提升,组织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积极引进人才做好人才的储备和开发,才能有工程质量的保证和业务的发展,才能打造精品。

篇7

各个学校都有各自的艺术特长,作为一支校园文化联盟型的团队,南湖区文化馆在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共赢等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将零散式、松散式的学校文艺资源进行科学整合、有效实践,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下面就以这支队伍为例,从艺术团的组建、管理、作品创作、制度落实等方面探讨文化馆该如何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树立品牌,形成合力培育好业余团队,更好地服务于公共文化。

一、领导重视,形成共识,建设高层次的少儿艺术团

在“建立一个全区性、高层次的少儿艺术团,整合资源,寻找合力,培育艺术新苗,活跃校园文化,为公共文化服务贡献力量,力争把少儿艺术团打造成这座城市的艺术名片”理念的共识下,南湖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南湖区教文体局提出建立南湖区“阳光”少儿艺术团的设想,由南湖区文化馆具体组建,管理,南湖区教文体局将协同政府相关部门建立起区级扶持,逐渐形成以“阳光”少儿艺术团为龙头,指导、带动、激励全区各所学校成立艺术团队,培育、衍生出更多的学校文艺人才,构建资源整合、以点带面的南湖区少儿艺术团队建设模式。

二、打破常规,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在团队建设中,文化馆针对各校不同门类、不同层次、不同结构的校园文化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激活和有机融合,使艺术团能在全区层面甚至更大范围内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包括参与到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中去,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享,达到文化馆、学校、社会共赢的局面。

(一)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区、校两级艺术团队共同培育机制

根据艺术团成立之初的共识,打破以单一学校为主体的组团模式,在区属学校中广纳优秀人才以及团队,整合各校艺术资源,通过相互调配和使用校园文化资源、共同开展文化活动等形式,实现文化资源的互补与共享。区文化馆负责总团组建、管理工作,负责协调各方资源,对艺术团做宏观上的指导;各校作为艺术团基地学校进行微观自主管理,负责基地分团的日常具体运作。

(二)组织有序,管理有力

以文化馆馆长作为艺术总团团长,各基地学校领导为分团团长形成的组织机构领导,虽各司其职,但经常交流沟通,合力齐心,为艺术团的发展竖起“定海神针”。文化馆是校园文化的管理单位,各校既是校园文化的实践者,又是校园文化的实际受益者,发展好、建设好艺术团就成了大家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学校而言,积极扶持艺术团队的发展,既能完成学校自身的文化建设的使命,又能为南湖区的校园文化,甚至整个公共文化服务带去更多的生机。

(三)特色整合,抱团合作,创出品牌

艺术总团经过摸底考察,首期择优在南湖区招收了12支队伍作为首批成员,整合了南湖区各所学校最有实力的艺术团队,并且集合了优秀艺术辅导老师,通过文化馆聘请专家,与团队进行零距离的交流、辅导、培训,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来提高艺术团队的创作能力、活跃了校园文化。

三、完善制度建设,激励团队发展,形成品牌效应

艺术团的发展壮大,是通过健全有效的制度来实现的。在实践中,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不折不扣地执行,才能使艺术团健康地向前发展。

(一)准入审核制度

南湖区文化馆出台了艺术团准入标准以及相应的申报制度、审查制度。各校的艺术团队对照准入标准,坚持自主申报,总团再组织专家对各学校申报艺术团队的组织建设、业务水平和取得成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不仅注重艺术团整体竞技水平,还关注艺术团在学校、社会的影响辐射能力。

(二)考核退出制度

为了更好地规范和激励艺术团创作出好作品,艺术团实行星级艺术团队考核退出制度。根据考核标准,以一个年度为考核周期,对每个基地学校艺术分团的日常辅导管理档案、团员登记、节目创作数量和质量、外出演出记录、所获荣誉及今后发展潜力等方面做一个综合的评估,同时还将不定期地对各艺术团开展指导、调研、抽查工作。考核的结果将作为星级艺术团队评定的一个主要指标。

这样的制度,从实践上规定了基地学校特色团队每年的常规工作,并对艺术团的工作成绩做出了一定的要求,但同时又把主动权还给各个基地学校分团,使其在自主管理的情况下,真正开展活动,提升艺术团队素质,活跃校园文化,参与了社会公益活动和公共文化服务。

3.艺术团日常活动管理制度

准入审核制度和考核退出制度为艺术团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前提和后劲,但真正的实践还要落实到每个基地学校艺术团的日常实际的活动管理和培训辅导等,所以制定一些常规的管理制度,不但能为艺术团的正常工作奠定实施基础,也同时规范了整个团队的管理,便于检查、考核。这些日常的管理制度包括:艺术团日常训练记录、艺术团成员信息资料库、活动开展、参与登记表、节目创作获奖登记表、艺术团安全责任制度等,要求资料完备,存档备案。

四、创新工作模式,提升作品质量,盘活校园文化

艺术作品是艺术团生命力的象征。基于此,我们在做好艺术团日常管理的同时,时刻不忘提高艺术团节目创作的质量,力争以优秀的作品展示艺术团的风采,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创出艺术团的品牌。

(一)以艺术总团名义聘请省内外专家名师作为艺术团的顾问指导,分批分点下团指导交流。

这些专家顾问将根据艺术团的实际情况,每周抽时间为艺术团流动指导、传授技艺、指点迷津。总团还将不定期地为分团聘请省内外的专家老师,做专业上的集中培训讲座,或者是现场教学和节目创作指导、修改润色,借此提升艺术团的创作、辅导、管理等能力。

(二)打通交流瓶颈,全区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享资源。

改变学校各自为政的建团模式,总团把区内的优秀艺术辅导老师都集中到一个团队里,打破学校界限,交流辅导经验,探讨教学得失,为了同一个节目群策群力,直到找出节目的最佳方案。这样既让各个基地学校艺术分团的老师主动地交流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享了艺术人才资源,又使各个基地学校之间优势互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三)建立艺术团团队人才资源库和节目信息动态库。

总团对各个基地学校艺术团定期检查和活动指导,根据学校学生毕业、流转的特点对各个分团进行数字化动态管理。艺术总团团队人才资源库里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整个艺术团的艺术师资辅导实力、各团队人数、代表性人才、艺术活动、展演或者比赛介绍、荣誉记录等;节目信息动态管理库实行校园辅导精品文化节目统一上报制度,对每个基地学校艺术团的创新节目,精品或者代表性艺术作品做好备案登记,这样便于总团将更好地掌握艺术团的活动和发展,可以及时统筹、合理利用作品资源,为各分团寻找表现平台,参与公益演出,服务公共文化。

(四)搭建多元平台,展示艺术风采,活跃校园文化,丰富公共服务

每年艺术总团将以年终汇报演出的形式为各艺术分团搭建展示舞台,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使他们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此外还将组织各分团的艺术精品以适当的方式、适当的成本在区内校际之间作巡回展演,并且对接社会公益服务,参与百姓大舞台、省市文艺汇演、大型文体活动演出、送戏下乡、接受菜单式邀请等,在展示艺术团的风采之时,既活跃了校园文化,打响艺术团品牌,又助力公益活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

五、资金有保障,考核有激励,发展有信心

艺术团要发展,除了要有管理上的完善,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外,还得要有资金上的保障。“阳光”少儿艺术团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部分组成:

(一)基础资金

艺术团成立后,文化馆从自身有限的文化活动经费中为艺术总团的每个基地学校艺术团划拨了一万元作为基础资金,用于各个团队的基础建设、节目创作、辅导、彩排、演出、道具的添置等日常必要的开支。这笔经费由每个基地学校分团团长负责根据实际的需要自主管理使用,确保专款专用。

(二)以奖代补

篇8

1 简述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技术是一门科技含量很高的综合性技术,因此其又包括多种多样的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又是其中较为关键的一部分,所以,自动化技术又被划分以下几种类型。

1)ATM技术。ATM,中文名异步传输(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Mode),它是指把相应的感应转换器植入特定的系统中后,可以实现中远距离传导和传输的一种新型高科技技术。它的产生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大家广泛地认可和赞同,也同时在国外的学术界掀起了一丝波澜。它的问世,不仅填补了无线电技术在某些方面的缺陷,同时也为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点燃了几丝曙光。

2)SDH技术。SDH,中文名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它是一套信息结构,其能把不同速度的数位信号整合在一起并进项传输,而且能区分不同的等级。它又被划分为复用方法和映射方法。SDH技术的诞生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随着现代通信的发展,传输的内容从简单的语音发展到文字、数据、图像甚至视频。SDH的诞生不仅解决了由于带宽限制而使用户连不上骨干网从而影响了业务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传输网上大量带宽的利用率。

3)PTN技术。PTN,中文名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它是为IP业务和底层光传输媒质量身定制的一个层面。PTN是采用DWDM技术,主要用于传输IP包,以太网帧,此外采用MPLS-TP技术来实现PWE3伪线,用于传输SDH,这样电信运营商,移动运营商只需要维护一张IP网,物理介质也为光纤。

4)OTN技术。OTN,中文名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它是是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在光层组织网络进行传送的一种网络。OTN是目前主流的光传送技术,提供ODU0、ODU1、ODU2、ODU2e等类似于SDH一样的容器去封装不同颗粒度的业务。同时还有ODUflex容器去直接封装分组数据,提供光层直达的高可靠性的灵活传送服务并能极大的提升波分设备的可维护性和组网的灵活性。

2 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有两大分支系统:处理信息和建立信息。其在实际过程中的表现是对信息加工并处理以将其应用到不同的领域。电子信息工程不仅能给人们带更多现代化的产物,更能在精神层面丰富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各方面为人们提供人性化,便捷化的服务。而自动化技术又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全方位提升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质量和水准,更能在效率上优化电子工程设计的效果。尤其随时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自动化技术的作用越发凸显,为了使我国未来的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更加快速地发展,将两者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就显得愈加重要。

3 自動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1)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电子信息工程中,信息资源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高效化、程序化、创新化地去利用,自动化技术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动化技术能科学性地实现资源共享,并可以为工作人员更加优化计算机网络等的市场及设备信息,从而在整体水平上全面提升电子信息工程设计。

2)健全通讯系统。通讯系统是电子信息工程中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条纽带,将计算机网络和数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为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转做好支撑。比如:工作人员可以结合自动化技术和UNIX系统并以此作为平台,将计算机网络和电子信息工作之间有效地衔接在一起,这样不但能大幅度地降低技术成本和经济成本,还能最大化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方法的转变。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各大企事业单位已将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列为其管理和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和方法。不但在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更能在其他各个方面感受到电子信息专业的价值。其中计算机的运用又是最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自动化技术的人工成本并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以提高质量,还可以在技术环节提升精准性和科技性,将自动化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完美有机的糅合在一起并使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方法上有显著的转变。

4)实现一体化和机械化的应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生产力。而解放生产力,让智能技术替代人力是自动化技术的最大特色。细化到从事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人员,其不仅需要掌握最基本的电子设计原理,而且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理论也必须掌握。另外,由于电子信息工程的自身特点,它是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的产物,所以如果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可以在如下两方面起到显著作用:第一,把机电一体化完美植入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以大幅度提高设计效率;第二,由于自动化技术的特殊性,可以有效地反映工程设计的多元化和其设计功能的标准化。

5)提高智能控制水平。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对电子信息进行控制并基于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去完成相应的研发。由此可知,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关键因素是信息且更是完成设计工作的重要线索。正因如此,如果把自动化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能在信息处理,开发形式,开发内容以及集成等方面发生质的改变。因此,如果将自动化技术和信息,计算机网络等融合起来,这就能为智能控制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且这也是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