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09:28:1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工商管理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管理现状;认识与发展
一、企业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是管理学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分析对应管理思想、工程技术等基础之上,成为了企业管理管理的必修课程。那么什么是企业工商管理呢?企业工商管理是指在企业管理现状以及管理实际情况和管理方法的基础之上,结合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的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方法与模式,以及一系列的发展战略。企业工商管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具备全局眼光,具有长远的目标,在战略的前提下,制定企业管理内容,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企业管理模式粗放
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企业管理模式粗放的现象,粗放管理模式现象的出现与企业工商管理息息相关,与企业管理者的工商管理经验有很大的关系。由于企业管理者缺乏相关知识与理论,使得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按照经验进行管理,没有按照相关制度进行管理。由于企业管理者管理知识的匮乏,导致企业管理制度难以健全,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工作效率受到很大影响。由于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管理者在在制定发展战略计划时,不能够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现状来制定,导致企业风险增加。
(二)企业文化建设不足
企业文化是每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完善,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激励员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形成企业的特色,存在竞争优势。此外,企业文化也是一种精神文化,是企业员工的精神信仰,企业文化的存在有利于企业员工工作动力和信心的增加,对企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建立企业文化是必然的。就目前现状来看,一些企业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并不是很重视,最主要的是企业管理者没有企业文化意识,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对于企业的发展作用不大,导致企业文化无法形成。
(三)人才的缺失
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如果企业失去了人才,就如马车失去了马一样,将无法再向前发展。企业内部管理也一样,需要管理知识扎实、管理经验丰富以及有能力的人才,这样才能够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就目前企业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内部工作人员较多,但是具备较强管理能力的人才较少,特别是掌握了工商管理技巧的人才更少,工商管理人才缺少与我国工商管理的发展有关。由于工商管理人才较少,因此企业应当留住企业内部的管理人才,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生活关心,提高管理人员的薪酬和福利,进而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缺乏健全的管理流程
由于企业管理人才的缺少和管理知识的缺少,使得企业管理流程不健全,而企业各项工作是按照企业管理流程来执行的,如果企业管理流程不健全,将影响企业执行力。由于企业管理流程不健全,使得企业各个工作环节没有明确的规定,工作比较随意,这种情况最终结果是影响企业的决策,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制定。
(五)企业经营模式适应性较弱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转型,企业所面对的来自市场的压力和竞争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对于生产产品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在对企业管理过程中,并没有以市场为导向,没有对市场进行适时调查,没有对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对于市场的情况和需求并不是很了解,使得产品生产过程中比较盲目。产品没有创新,使得企业产品竞争力降低,产品销售不出去,出现产品大量积压的情况。由于产品的积压,使得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企业流动资金减少,影响企业后期战略目标的制定。
(六)企业内部权责不明确
企业内部权责是企业运行的前提条件,因此企业应当明晰企业内部权责。企业内部权责有经营权和所有权以及监督权,只有明晰了企业内部权责,才能够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才能够激发产权主体的积极性。近年来,一些企业开始倡导推行权责制度,但是国内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一些企业内部权责仍然不明确,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这种债权不明晰更加严重。
(七)管理水平较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经营管理将处在市场环境当中,在市场这种自然竞争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面对这种激烈的竞争,企业要注重企业自身的管理,要优化管理模式,要加强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要优化管理流程。此外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多方面考虑,制定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制度,这样才能够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才有利于各项决策的实施,才能够保证各个环节能够正常的进行。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各方面问题层出不穷,使得企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企业工商管理发展方向
(一)加强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如果企业缺乏管理精英人才,将会对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以及管理模式等产生影响,最终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人才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企业领导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管理人才培养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要以工商管理为导向,要以战略发展为基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得培养出来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各项管理流程的执行,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此外,人才培养计划方案,要满足各个职能部门的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进行各个部门的协调,从而促进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二)培养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随着企业发展,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时,企业自身就会出现一些高素质管理人才。但是企业不断地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的不断地更新,这些高素质管理人才的管理知识逐渐老化,已经不再适合企业的发展,也不能够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基于此企业应当改变管理者的思想观念,适当地让管理者到相关机构进行学习和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理念,并在自己已有的管理知识的基础之上,提高自身管理技能和管理能力,实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管理能够融入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社会市场中。企业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利于企业管理的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对于企业来说非常的重要,企业财务情况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各项决策,此外企业还与生产经营和员工的发展息息相关,财务管理在企业日常运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因此企业应当注重财务管理。为了加强企业管理,企业应当构建一支管理能力较强的队伍,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技能,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才能够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企业正常的运营,为企业各项重大决策提供有效数据,才能够推动企业快速向前发展。
(四)增强企业诚信意识
诚信是每个企业必须具备的。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诚信意识,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够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够建立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关系,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健康积极发展的氛围的形成,也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建设。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诚信意识,在日常管理和企业运营过程中要讲诚信,这样才能够使得企业可持续发展。
(五)完善管理制度与人性化管理
企业在具备高素质人才的时候,还应当注重管理制度的建立。通过制度明确企业内部各个岗位权利与职责,这样才能够保证各项工作能够有序、顺利地展开。通过管理制度能够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能够对日常管理进行动态监控。企业通过制度约束管理人员时,还需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对管理人员的生活加以关心,各项制度的制定要以人为本,要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这样员工才能够更加积极的工作,才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
(六)建立一个高效率的管理环境
根据以上问题可以发现,一个和谐有效的管理环境对于企业的发展很有帮助,高效率的管理环境,有利于各项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能够保证企业工作各个环节,能够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此外高效的管理环境,大大提高了管理的工作效率和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率的管理环境是很有必要的。
(七)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加大企业管理的建设力度
法人管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实行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很适合企业的发展。法人管理模式具有科学、高效的特点,主要结构有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存在使得企业管理达到效率最大化,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潜能的激发,也有利于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因此完善法人治理机构是很有必要。此外企业职业经理的引入,使得企业管理精英人才得到补充,企业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从而促使企业进入更好的发展阶段。
四、结语
通过研究发现,想要使得企业工商管理能够更好发展,就必须注重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注重企业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企业管理人员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以及诚信意识的建立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更好的发展。
作者:赵进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李镇生.制约中小企业成长的管理问题对策分析[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8(7).
[2]黄芳.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自身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经贸导刊,2009.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存在问题;有效策略
经济全球化发展下,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在其环境下企业如何增加自身市场份额,优化配置各项资源、提升企业效益,是当前企业发展中必须考虑的一项问题。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形式,工商企业管理成为研究重点。特别是当前管理模式与发展不相适应,需积极开展改革创新工作,针对当前其中存在的问题,来优化工商管理措施,提升企业工商管理有效性,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1企业工商管理概述
(1)含义。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工商管理是一种重要形式,在企业发展中意义重大,具体管理涉及到各个方面,包括产品销售、人员配置和财务控制等。在工商管理方面,就是以较少的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社会经济效益,在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下保障企业发展中人才等各项资源高效配置。
(2)特点。首先,企业工商管理具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实际管理中人员配置、工作调控等活动都是围绕人来开展的。工商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可以很好地解决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丰富其管理手段,并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形成补充,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其次,企业工商管理在调配资源方面有一定作用,通过建立相关管理制度,来确保各项管理工作可以有序进行,优化相关资源配置,创造良好的资源流动环境,提高企业效率、增强凝聚力。
2新时期升企业工商管理存在问题
(1)风险管理能力欠缺。当前在企业运行中,更多的内容涉及到工商管理,其范围更广,导致企业发展中面临更多风险,但一些管理人员缺乏对风险管理的关注。没有系统分析研究企业管理中市场因素影响,存在盲目投资扩张的问题,在不合理决策下导致企业财务方面出现危机,企业发展中面临严重风险。在此情况下,由于管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不足,就会加大企业危机,威胁到企业生存发展。同时一些企业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中,存在照搬现象,而没有结合自身情况完善管理制度,因此管理系统作用无法充分发挥。比如在企业财务管理、经营销售管理方面,由于风险管理体系缺失,因此没有全面分析客户信用情况,在决策中主观性较强,导致企业无法控制客户信任风险,是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的。
(2)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企业工商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会受到管理人员素质影响,当前其中一项重要问题就是人才的缺乏,很多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但却在重要岗位任职,在实际管理中风险意识不足,而只是以主观意识决策导致风险进一步增加,不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凝聚力也会降低。
(3)工商管理培训不到位。首先企业对工商管理重视度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很多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低,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困境。很多企业都开展了工商管理培训,但多是生产和营销人员短期培训,而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不足,其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认识到培训重要性。其次是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比较单一,企业和管理人员都将其作为重要任务,设计培训内容、形式过程中没有针对性而比较落后,也难以收获预期培训效果。最后是缺乏完善的培训考核体系,建立起完善的考核体系,可以积极有效提高培训成效,保证其成效。但在实际管理培训中,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起可行的考核体系,只是简单完成了内容,具体考核设置则比较简单无法发挥出应有作用。
(4)企业内部责权不明。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优化内部人员调度分配,合理进行内部任务分工,实现权责对等。在企业的高速运行下,要确保各个员工的作用都能发挥出来,合理利用各项资源。而由于内部权责不明,因此实际分工权责比较模糊,存在消极怠工等问题,难以发挥其规范、制约员工工作的作用。
3新时期下提升企业工商管理的有效策略
(1)积极转变企业管理理念。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需认识到当前经济发展趋势,转变自身管理理念,使其有效性得以充分发挥。在管理中,企业要积极总结作用,在学习培训下提高管理水平,打破旧的管理理念和传统,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管理需求。
(2)增强企业风险管理意识。第一,在新时期下企业要实现健康发展,就需加强对风险的认识,强化风险管理。在传统的工商管理中,企业风险管理是在多部门分散的,实际工作中存在内容重叠会加大企业财产损失。只有在管理人员加大对风险管理重视的情况下,才能加强警惕,提高分析和控制风险的水平。第二,企业需在内部工商管理方面,独立设立风险管理部门,为其配备足够的专业人才,完善风险预警机制等。相关人员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并完善协作记住,必须分为风险调查和补救小组等,确保各项管理工作高效开展,提高运作效率。第三,完善考核体系,在其中纳入风险管理部门员工工作态度和成果,从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激励,提高员工风险管理积极性。
(3)优化工商管理培训。要提升企业工商管理水平,可以通过工商管理培训进行,可以采取两种类型的培训方式,就是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培训内容更加多元。以线下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定期更新其新知识。线上培训就是进行课程、视频学习,在线问答、模拟实操等。这两种培训方式的结合,可以方便员工相互切磋问题,优化实际培训效果。
(4)明确企业内部权责划分。在企业内部权责不明确的情况下,实际工作中会存在较多漏洞,一些员工会借此逃避自身责任,在问题发生后存在推诿情况等,而影响到企业工作效率。因此要重视完善内部制度,明确划分权责,将其与奖惩制度结合,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4结束语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不断提升自身工商管理有效性,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当前需全面分析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存在不足,探究其改进策略,促进企业工商管理有效性增强。
参考文献
[1]潘宝军.新时期背景下提升企业工商管理有效性的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30):60-61.
[2]范玉英.新时期背景下提升企业工商管理有效性的方法[J].商情,2019(33):105.
1.1课程设置存在滞后性
从目前的国际或国内真正的基于管理工商管理课程的例子可以看到,一些学校在原则的基本上并没有实际知识,关于就业有关的零散的形式已经列入教学计划,虽然许多院校都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但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不能与时俱进;教材陈旧,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指导低,实用性差。
1.2理论知识过多,实践过少
工商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一个面向应用的学科。基于管理学与经济学范畴,在如何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来对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的基本理论。就业的主要业务方向的业务管理岗位的基础上的实际位置,例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但课程没有安排实际操作和就业选配课程设置,教材讲解这两种情况,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有安排任何相关的课程和培训,但完全偏向理论研究,缺乏足够的训练实践。
1.3在就业指向方面没有发挥作用
工商管理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这两个词的管理,人们会想到要到毕业的企业管理职位,而不愿从基层做起,就业期望值高的开始。这一方面也是由于对知识管理的一套企业管理课程的重点和身份管理思想灌输和培训,致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眼高手低,缺乏创新。缺乏职业指导,就业培训和其他学生在课程和内容相关的就业,从而使学生能够毕业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后,学生被认为从基层做起,开始是与专业相脱离,形成错误的用人理念。
2改革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议
2.1增强社会实践课程的独立性
培训企业管理人才应该以实用性,应用性为主。根据企业管理的专业性,应设置了多种类型的实习实践,以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集专业性和实践性为导向的课程,应根据工商管理培养目标,学生能力,专业技能,对目标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合理,合情,建立融合的时代,基本的做法实行渐进式的课程体系。为了能有实践的操作和应用学到固化,分析,分类。总结和提高的结果。条件也应在课堂,现场教学,让学生经历,动手,实际上岗操作,以提高经验之外。
2.2构建理论与实际课程相结合体系
在课程设置,构建"理论+操作"的课程体系模式。从理论上讲课程,不仅要安排基础学科计算机,英语,法律等,而且还安排像在管理,会计原理,经济学,统计学等知识,工商管理的学生结构,以深厚的理论基础课程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操作的课程,而大学生喜欢来安排就业指导,模拟就业,职业教育课程和其他项目活动,与就业有关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就可以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能够成功地脱颖而出。
2.3完善新课程教学模式
1.锻炼和培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远程教学平台中的教学管理系统、形成性考核系统、资源与运营管理系统等一系列模拟训练,既可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可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使创造的欲望转化为能力。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不可能完全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传授,尤其是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利用网络课件、双向视频和课件点播系统,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自己安排学习并接受学校教学指导,并随时在网上和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实现学生自主和个性化学习。
2.增强市场适应能力
当今社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日新月异,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培养复合型高端技能型的人才需要对专业进行深度融合。以“专业方向+专业”的方式,实现专业之间的融合,如“营销方向+工商管理”、“外贸方向+工商管理”、“工程造价+工商管理”、“会计电算化+工商管理”等。同时通过远程教学平台、网络实践平台等途径,实现学院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融合,了解与掌握社会及行业发展的动态,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发展的适应性。
二、教学目标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企业管理能力,能胜任工商企业一线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根据远程教育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助学为辅,运用技术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的特点,在学生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远程教学中将专业的管理方法、手段运用到虚拟现实环境或现实环境中,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使其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开拓动手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从事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因此,远程教学与传统工商管理教学相互融合,为学生成功步入社会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现代远程教育在高职工商课程设置中的实施
1.课程设计
①公共基础课主要关于基础知识的应用和知识面的延伸。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办公自动化、经济数学基础、应用文写作等。
②职业基础课主要涉及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统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学、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学等。其中管理学基础和市场营销学为远程教学和课堂面授相融合的模式。
③职业技能课注重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职业技能课程有别于其他专业的核心课程,因此该类课程全部采取远程开放融合模式教学方式。课程主要包括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源与运营管理、营销案例分析、企业生产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等。
④职业技能拓展课由课程中的实训环节和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以及假期社会实践环节所组成。主要包括企业资源与运营管理实训、电话营销实训、沙盘模拟综合实训等。
2.资源建设
①教学资源形式选择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内容特点和教学设计的总体目标,本课程初步确定采用三种以上教学资源形式:即文字教材、网络课件、网络课程。最终目标是:各种教学资源形式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共同构成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考”的体系,以便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文字教材是落实课程教学大纲、传授课程基本内容的主要教学资源形式,是其他教学资源形式的基础和核心。它的任务是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传授和自学的指导。它是学生使用的主要的教学资源。
网络课件是基于网络的新型教学资源形式之一,本专业在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远程开放教育的教与学的模式下,充分发挥网络课件的教学内容可选性和补充更换方便的特点,为学生自主学习专业课程提供更方便的教学资源,以达到启迪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声音、图像、动画、文字、色彩等多种方式,用于系统讲授文字教材中的课程内容,及时辅导学习者的学习。网络课程是新型教学模式的有效探索,通过网络表现出课程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可集中体现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方面,可有效提升教师、学生综合运用网络的素养与能力。三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就其任务、地位、目的而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之间相辅相成,既有相同之处又不是简单重复。
②教学资源使用说明
(1)文字教材是将“课程教学内容”和“自学指导内容”有机结合的形式。教材中“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传授。自学指导内容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本章小节、思考题等形式,完成对学生的导学、助学。
(2)网络课件由课程主要章节内容构成。主要系统讲授文字教材中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时辅导学习者的学习。另外安排一定课时的双向视频互动授课内容,增强导学及期末重点复习内容。
(3)网络课程将课程教学内容、实施的教学活动、评价与反馈等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有效整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体现了课程“教”与“学”的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课程教师在教学平台中课程教学资源、课程信息和教学大纲,如教学资源包括素材库、试卷库、网络课件库、案例库等。所有资源都分别建有其索引信息,以便师生快速的查找、浏览与存取。同时使用“在线学习”形式,组织学生建立学习小组,要求学生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如网络浏览、网络会议、电子邮件、QQ等,参与课程任务和实时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即便是参加校外实训的学也都能在网上参加课程的学习。
(4)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三种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是互补共存的关系,它们各司其责,共同为圆满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服务。
3.技能训练
①改变以往单一课堂灌输教育,向利用现代远程教学技术的互动情境教学转变。通过校内模拟实训室加强技能训练环节的教学,可以从设置课程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等环节来构建。通过远程教学平台系统建立模拟实际企业的运行过程,帮助学生分析、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各个方面的实际问题,如生产、质量、设备、人力资源、会计、营销等。以《资源与运营管理》教学为例,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企业,就人力资源、资源配置、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通过网络、现场观察等进行调查研究,在调研基础上,在教学平台上展开小组讨论、并提出经营问题与建议措施。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②与企业沟通,产学结合,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训练。远程教学模式可以部分解决校外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双向视频系统,教师指导和企业培训相结合,使人才培养做到“无缝对接”。通过网络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并掌握企业工作流程;让学生更快地将自己学到的间接知识转换为自己的直接经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反复观看网络课件,直到可以动手操作。
四、教学评价
1.网上教学评价
远程教学中的“在线学习”可以实现及时的学习进度跟踪功能,系统能够提供完整的学习历史纪录。在此基础上,学生不仅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同时也方便教师测量并评判教学效果,及时了解学生对预定的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并针对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和解答。进一步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增强自我学习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持。
2.多元化的考核模式
融合模式的课程,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由形成性考核方式和终结性考核方式两部分构成。形成性考核方式通过把平时作业、作业设计、实践报告、计算机操作、小组协同学习纳入教学平台的形成性考核系统,对学生参与网络课程给予评价或评分,并且把在线学习的过程考核或结果考核纳入到该课程的总体考核中;同时结合以笔试为主的终结性考核方式,注重形成性考核,把学生技能培养的形成纳入到考核中来。
五、结语
【关键词】垄断供应商;供应商管理新方法;长期合作
1 引言
企业间的竞争早已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了提高竞争力,企业越来越注重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可越来越多的企业却面临着来自垄断供应商的威胁。半导体行业就是一个极具垄断特色的典范,芯片制造商英特尔着力推进精益工艺,但所需的硅晶片只有前四大供应商能够进行大规模量产。因此,管理好垄断供应商对企业的生产运营至关重要。
以往对供应商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的全过程,正如孔令夷所提的观点,要从供应商甄选、考核和管理体系构建等方面来进行系统管理;就其中的管理措施而言,一般认为引入竞争就能管理供应商,使供应商之间相互制约、迫使其为获取业务而想方设法满足采购方的要求,朱燕等学者就针对供应商竞争的引入与否,来研究两种模式下供应商绩效有何差异。关于供应商管理的大多数方法,往往是面面俱到而面面不精,很少有针对垄断供应商的研究,同时研究也多主张通过引入竞争来进行管理,但竞争并不能从根本上管理垄断供应商。因此,结合以往研究的观点及其尚未考虑之处,本文将针对垄断供应商,提出新的管理模式,用长期合作等方法代替供应商竞争。
2 垄断供应商的重要性
对于某种特定的产品或技术而言,即使有多家供应商满足采购方对产品质量、价格等方面的要求,但由于特定产品的生产设备专用性强、购置费用高、沉没成本大,因此只有当此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足够大以满足生产商的生产利润目标时,生产商才愿意投入高昂的设备购置费用。从采购方的角度而言,当其订购量不够大时,为了让生产方愿意生产、同时尽可能获得批量折扣,采购方只能选择一家供应商进行供货,此时,这家供应商就成为了采购方的垄断供应商。此外,对于一些有独特技术要求的产品而言,只有少数生产商具有生产技术、能满足需求,在此情况下,这些生产方也是垄断供应商。当企业锁定一个垄断供应商后,一旦其无法及时供货,企业的生产线就得停产断线,而在垄断性极强的行业,很难找到符合企业要求的产品,进行紧急补货的成本非常高昂。由此可见,垄断供应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状况和利润。
当企业的生产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供应商的供货时,供应商是否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将货供应给企业,决定着产品能否顺利生产出来,同时也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成本。由于供应商无法按时供货的情况具有临时性,因此采购方无法在短时间内另寻合适的货源,即使能紧急补货,也将花费高昂的人财物力成本。
3 传统供应商管理模式的弊端
3.1短期合约
企业通常认为与供应商签定短期合约,可以灵活应对未来市场的变化,也可刺激供应商保持进取心态,避免因签订长期合同而导致供应商偷工减料、压榨采购方等不负责任行为。殊不知在短期合约下,即使供应商当期满足企业的要求,它也不知道下一期的订单是否会落到自己手上,遑论未来的订单,现在能赚多少就得把利润率提高多少,这就成了供应商的理性选择。既然如此,供应商便会选择提高当期价格或降低质量,以扩大利润空间,从而弥补下期的不确定性损失。
在汽车行业,有关研究在美国选取了一M供应商和客户,典型的短期关系,在日本也选取类似的一组供应商和客户,典型的长期关系。人们一般会认为,在长期合约下,供应商会有恃无恐、提高报价以获取超额利润。但最终结果正好相反,美国供应商的利润率高于日本同行。合约越长,采购方的订单已紧握在供应商手中,在不出重大失误的情况下,采购方不会轻易换供应商,毕竟换供应商会带来另寻供应商、本期产品生产进程延误等损失。而合约期越短,采供双方合作关系的不确定性就越高,供应商就越得提高当期报价中的利润率,以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可能损失。供应商当期以提高利润率为手段压榨采购方,采购方在下一期自然不会再任由原供应商剥削,必然会在同等条件下另寻成本更低的供应商。
3.2引入竞争
人们普遍认为竞争会导致价格降低、供应商利润降低,为了获得订单,供应商往往会以低价优势吸引采购方,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为了尽可能降低采购价格,采购方一昧引入多家供应商进行竞争,一方面会导致采购额分散、规模效应丧失,反而使得采购成本无法达到最低;另一方面也会造成恶性竞争,供应商盲目降价导致其利润水平低甚至亏损,进而产生质量、交期和服务等方面的问题。此外,选取多家供应商也将带来一系列供应商管理上的难题。
设计、加工等看起来一样的产品,质量却不一定一样,但在面对同一款产品时,采购方通常会选择价格更低的商品。一方以低价取胜时,另一方为夺回市场也会进行降价,双方重复博弈,如此循环往复,价格越来越低,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供应商只能在产品用材上进行降本,如此一来产品质量自然也会越来越差,劣币最终完成对良币的驱逐,即使成本降下来了,但产品质量下降也会影响采购方的销售,最终的受害者仍然是采购方。
3.3管理松懈
传统管理方法注重对供应商的事前选择,建立一系列供应商评价指标,可往往由于事前选择十分严谨,导致采购方过于信任供应商、后期对供应商的管理较为松懈。对于普通供应商,后续的管理简单粗放,只要供应商不满足采购方的要求,采购方就可以凭借自身的主导地位淘汰供应商。但当采购方面临的是垄断供应商时,垄断供应商有大量客户,而采购方只能依赖垄断供应商,那么采购方便由原来的主动变为现在的被动,以往的管理方法就不合时宜了。若是仍对垄断供应商采取粗放的管理方法,极有可能会受到垄断供应商的胁迫,即使受到胁迫也不能舍弃垄断供应商。
4 垄断供应商管理新模式
4.1长期协议
表面上看,垄断使人向恶,但若管理得当,为了维持垄断权,供应商反而会努力向善,垄断加上短期关系才是导致供应商向恶的关键,建立长期关系,规范双方的期望、奠定合作的基石才是长远选择。由于采购方对供应商最大的议价能力在签订合同之前,因此长期协议要在签订合同之前就协商好。在选定供应商之前,将双方的期望谈清楚,避免后期出现问题;同时,在签约之前要保持充分的竞争,如公开招投标,以获取最大程度的降价空间。签订长期协议意味着关系稳定、不确定性低,出于长远的理性考虑,供应商就越可能走薄利多销的路。采购方不仅可以因此降低采购成本,还可以因稳定的长期关系而减少更换供应商等隐性成本。
对于火车上卖水的商家、景区商家,我们会发现其商品价格非常高,即使我们知道其成本结构,也会出于生理需求或心理需求而购买。但对于日本典型的长期合作的供应商而言,其产品价格却较低。前者与后者在某种程度上都处于垄断地位,但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根本原因在于前者是短期关系,而后者是长期关系。在火车上或景区内,商家不会期望顾客成为常客,因此在每一笔交易中赚取最大利润才是商家的最优选择;而对于日本供应商,在长期关系下,其在某个特定料号上是独占的,但如果供应商在此料号上把采购方扣作人质,就得承担损失未来业务的风险,出于长远考虑,供应商会选择薄利多销来吸引采购方。
在长期协议期内,供应商确定订单是自己的,只有当与采购方出现重大分歧时才会损失订单,而不存在同期的竞争对手。为了争取未来的订单,供应商只需要尽职尽责将产品做好、密切配合采购方,如此一来,双方合作愉快、互相磨合,采购方也无需再花费时间精力去寻找新的供应商。基于供应商的上述心理,采购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供应商配合自己,同时也可以避免后期换供应商所带来的各类成本。
4.2协作互助
协作是维持长期关系的根本,通过盲目引入竞争来管理供应商只会导致与供应商的关系恶化。首先,可让供应商参与产品设计。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之前,邀请供应商参与公司的产品设计,即使供应商知道将来的业务就是自己的,但在目标成本和长期关系的约束下,供应商还是会积极配合采购方;如果不配合,采购方就可以不与其合作,因此在长期关系下,供应商不配合的成本很高。此外,采供双方共同设计可以将采购方对产品的要求和供应商自身的生产条件结合起来,以确保在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之内生产出采购方最满意的产品。
采购方加强计划性、做一个优质客户也十分必要。即使公司的需求很复杂、会随市场需求千变万化,但大部分业务是重复业务、存在共性,可利用充足的历史数据进行需求预测,再由销售人员对市场需求做出预测,最后由采购部门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采购计划。做好计划能降低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同时也降低供应商的隐形成本,避免出现临时加班补货或货物生产过剩的情况,间接增加供应商的利润。面对一个优质采购方,供应商会珍惜与采购方的合作,尤其是当供应商产能不足时,会尽可能照顾优质客户的业务。
4.3交流沟通
供应商的管理不是由采购方单方面决定,而应该是双方通过交流沟通,互相协商一致的结果。充分的沟通可以确保双方进度、方向等保持一致,从而使得采供双方尽可能的减少额外成本。与一般的供应商绩效考核不同的是,采购方如今面对的是垄断供应商,不能只按照自己制定的考核指标来评价供应商,还应充分考虑供应商的要求,因此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如,进行季度绩效回顾、举办年度高层会议等,邀请供应商代表参与,共同总结反思绩效,并制定改进目标。只有双方及时交流、互相包容,才能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5 结论
本文基于传统供应商管理的方法,结合垄断供应商在原材料供给方面的垄断特性,指出传统方法在管理垄断供应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垄断供应商管理的新方法:(1)签长期协议,减少不确定性、增强合作关系的稳定性,促使供应商薄利多销,实现双赢;(2)协作互助,做一个优质客户,获取供应商的优待权;(3)交流沟通,保持信息的及时互换,实现对供应商绩效的合理考核。
参考文献:
[1]程红彦.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物流科技,2012,01:74-78
[2]钟磊钢,胡勇,张翠华.一类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协调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6,06:92-97
[3]程晖.加强供应商管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J].价值工程,2005,04:43-45
[4]孔令夷.制造业供应商管理现状及模式选择[J].生态经济,2013,04:106-110
[5]戴晓欢,任凤香.供应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技术与市场,2009,12:72-73
[6]李浩,郭钢,徐建萍,沈磊,杨娟.协同产品开发供应商管理模型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10,03:41-48
[7]滕青.供应商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电子与封装,2010,05:36-40
[8]高丹.供应商管理的潜在风险分析及预防[J].上海汽车,2011,03:35-38
[9]朱燕,牛占文,何龙飞.含供应商竞争的寄售供应链运营决策[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09):2280-2291
[10]Sebastian Forkmann,Stephan C.Henneberg,Peter Naudé,Maciej Mitrega.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apability:A qualification and extension[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6
[11]Pejvak Oghazi,Fakhreddin Fakhrai Rad,Ghasem Zaefarian,Hooshang M.Beheshti,Sina Mortazavi.Unity is strength:A study of 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integr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6
一、工商管理专业电算教学的特点
1.知识应用的综合性。专业电算类课程涉及到的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常用软件操作知识、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专业综合知识等,专业软件应用和专业应用设计往往是以实际问题为向导的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它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及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
2.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相比一般文科专业课程,专业电算类课程具有更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按照其系统性与逻辑性,传统教学方法往往是由浅入深,从基础知识的教学到局部综合再到整体综合应用。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知识体系介绍比较完整和系统,基础比较扎实;其缺点表现为学习耗时长,基础部分学习带有较大的盲目性。
3.知识体系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在相近的知识体系中,新知识的演变常常有它自己的“源”。继承性就是“源”知识与新知识的桥梁。要快速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新知识,利用其继承性进行对比学习是一条有效途径。专业的软件大都是由高级程序语言设计而成。软件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其形成的知识体系具有较多的创新点,表现为概念、操作方法与流程的改变。这些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很难通过传统学科知识的推导和联想来学习,因而成为教学中的难点。
4.知识应用的偏向性。从应用的角度而言,知识体系中各知识点的应用频率并非相等,有些应用频率较高,而另外一些则应用较少。知识点的应用呈现一定的偏向性,在相应的教学中,掌握其特点,有助于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教学。
5.知识的可操作性。在专业电算类课程中,知识的可操作性显得格外突出。由于这类应用学科发展快、历程短,多属创新性知识结构体系,对其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些无法追根朔源,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快速地掌握其知识点,积累相关经验和技巧,运用逻辑推理和形象思维的方式去扩展自己的知识。因此,实验的条件与环境的好坏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显得十分重要。
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的时限性问题。在高校教学改革中,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是首要任务,同时提倡学科之间的交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其结果是压缩单科学时量,增加学科课程门数。传统的系统教学方式根本无法胜任,更谈不上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时限性问题从表面上看给教与学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给教与学两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的方面,教学的思路及教学方法是改革的重点;在学的方面,除了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发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软件应用的相关基础知识普遍欠缺。与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相比,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基础的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与设计普遍较差。在专业阶段的应用软件学习中,会遇到大量的概念与原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地了解这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其基本的应用,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是提高教学效率。
3.学生思维方式不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平时习惯于抽象思维,其形象思维与空间思维能力训练不够。在专业应用软件的学习过程中,不能通过表象联想和推理掌握其本质和原理,在实践中表现为一部分同学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学不会,学习动力不足;另一部分学生则只会依样画葫芦,主要表现为变通能力差,不会灵活应用。
三、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
理论教学改革是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点强调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课程改革的核心应以学生对未来社会环境适应为向导,重点传授学生更新知识的理念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将来能根据社会和工作环境的要求快速完成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因此,必须从传统的教学中吸收有益的东西,结合时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通过观念创新与方法创新,使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
1.索引教学法。如图书索引一样,课程知识体系索引是按知识点的特征、功能及内在的逻辑关系,将其归纳分布到一颗“索引树”上,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对于一个新的课程体系,索引教学法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知识体系的框架结构及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的放矢地搜集和学习其相关知识。通过“索引树”可将整个体系结构形象地展示出来,能引导学生快速掌握各知识点的功能作用、应用条件,基本的操作方法及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2.概念转换法。概念转换法是一种让学生快速理解基本知识点并掌握其原理的有效方法,也是一种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推导和解释新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基于两点:一是知识的继承性,即人类的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与继承发展而来,因此,可利用已掌握的“原知识”对“新知识”作出解释与推断;二是新知识的原型模板或类比物。很多新知识可以在工作与生活中找到原型模板或类比物,通过模板、类比物的特征对新知识对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以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这些新知识。
3.实例驱动法。以具体的实例作为向导与目标,从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入手,直到实例目标的实现。其优点是目标明确,教与学都有足够的动力,掌握的知识更加实用,技能更具实战性。由于知识应用的偏向性,实例中出现的知识往往也是实践中应用最多和最为基础的知识。本方法重点是如何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实例的设计以反映知识的重点与一般,并确定一个合理的由简到繁的实例教学顺序。
4.现场演示法。现场演示教学法是把知识的讲解与实例现场演示交叉进行。演示对知识的讲解起着验证与巩固的作用。现场演示有别于预置实例演示教学,即动画实例演示。现场演示法其难点是课程进度不易控制,演示中常会出现“败局”。通过收集学生在实验中易犯的错误,有意以“败局”的形式体现在现场演示中并现场加以纠正,这样会加深学习的印象,纠正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差。
四、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
1.实验设计原则
第一,实验与理论讲授保持同步。这类课程体系的逻辑性强,在内容上的同步是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必须在对应的实验单元中得到体现;在时间上的同步是实现实验与理论授课的互动,为后续的理论讲授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理论教师参与实验设计与指导是关键一环。
第二,实验内容难易适度。每一实验单元的内容一般要分为基础实验项,提高实验项和扩展实验项。基础实验项是验证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的必做实验项;提高实验项是根据本次及之前应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计的实验项,其综合性更强,灵活性更大;扩展实验项是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查阅相关知识,自我学习与独立思考才能完成的实验项,实验设计要有充分的自由度,主要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整个实验内容的设计做到难易兼宜,有利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按需设置实验。实验素材要不断更新,并且与生产实践和现实需求紧密结合。如教师可将科研素材或生产实践任务某一环节抽象出来编入相近的实验项目。这样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
2.实验管理方法
第一,目标管理法。实验前只对实验项的目标与完成要求进行详细地说明,对实验的实施思路不作或只作粗略地说明,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自由发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提高性实验与扩展性实验中,必须强调这种方法的应用。
第二,实验评点法。实验评点法是在下一个实验开始前对上一个实验最优方案、典型的问题进行评点,以清除其观念和知识上的“瑕疵”。这对专业应用软件中的接力性实验尤其重要。
第三,应用引导法。以某一项实践生产任务为向导,将生产任务分解成几个子任务,并嵌入相近的实验项目中,将几个实验项目合并成一个大的实验项目。这样学生实验的目的更明确,并有一定的动力与压力,在实践中学生可学到更多的实际工作经验与技能,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第四,考核管理法。实验考核对实验具有一定的向导作用。考核方式必须根据实验的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如在实验考核中,除了确定合理的平时实验成绩与集中考核成绩的权重之外,在集中考核中,增加笔试如解题思路描述,方案设计等,在机试中,设有必做题、自选题与发挥题,以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关键词:供应商 分类方法 供应商管理
一、供应商分类管理概述
分类管理是常用供应商管理方法,其具体的工作原理是将企业所需要的服务或者产品有效分类,也被称之为战略定位,通过这种方法就能根据产品或者服务的性质将其有效区分,并根据其自身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分类管理要贯彻实施在整个产品生产过程之中。分类管理的主要优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可以降低采购工作的工作量,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第二,对成本进行了有效控制,缩减了成本支出。
二、供应商分类管理的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所有的供应商都采取一样的选择和管理方法,必然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问题。所以,要根据供应商类别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管理。这样做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降低大大减轻了采购部门的工作量;将管理工作制度化,提高工作的效率降低了管理的成本投入。
现阶段常用的划分依据是产品的采购金额和购买风险。根据两种划分标准把供应商分为以下四类:第一,战略物品供应商是指企业,通常指企业生产中需要大宗采购而且采购风险大的产品供应商;第二,重要物品供应商,指的是投入成本较大,但产生的风险较小的物品供应商;第三,瓶颈物品供应商,其特点是成本投入少,风险大;第三,常规物品供应商,其特点是成本投入少并且风险相对低的物品供应方。通过其性质将供应商有效划分后,就要开展与其相对应的管理策略制定:
(一)战略物品供应商管理策略
在进行战略物品供应商的挑选时,要对供应市场进行细致的调查,不要局限于本土供应商,要大范围筛选优质供应商,从而为企业的关键产品的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二)重要物品的供应商
重要物品在企业的日常生产中的消耗量非常大,并且占据成本支出的比例也比加大,但是其在供货市场中可供选择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如果制造商能够选取此类供应商,必然可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制造商必须重视价格的变动趋势和控制成本投入,选择最佳的供应商并建立长期而且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瓶颈物品供应商
瓶颈物品的采购比较困难,因为供方市场比较紧缺,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小,并且在现阶段无法用其它物品代替。所以,要注重与此类供应商构建稳定而且长远的合作关系,提高对其的重视,及时与其进行交流和沟通。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合理的风险计划,进一步确保生产的进度,避免意外状况的发生。
(四)常规物品供应商
常规物品在供方市场中有很多可供选择的余地,并且可以使用其他物品代替。因此对于此类供应商,一般合作关系即可。其选择的最关键原则就是降低物品的成本,并且便于运输和使用。在与其保持正常合作关系的同时,可根据实际的产品市场情况开发竞争制度,从而为产品成本的降低和企业利润的提高做出贡献。
三、不同类型供应商分类管理对策
不同类型供应商应采用不同管理对策,可以减少采购成本和管理成本的费用,实现绩效评价、管理模式和采购支持等量优整合对策。作者建议对于供应商采取分类管理整合对策效果更佳;而对于保持长期合作的比较重要的供应商,可以采用双赢对策;对于保持一般合作关系的普通供应商,要采用低成本对策;而有些需要长期合作的瓶颈型供应商,可以采用积极灵活对策;对于一般交易性关系的供应商,可以考虑要管理成本降到最低。根据企业性质不同和供应商的不同特征,对供应商进行类别划分,可以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的管理,加强管理成本的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管理中的工作效率。通常情况下,企业可以根据产品以及供应商对自身的紧密度和重要性,分为四种类型:盘剥型、核心型、边缘型和发展型。发展型的供应商和企业是长期合作关系,为企业可以带来更多的价值,打比方减少单一供应商带来的风险所发展具备同样供应能力供应商,为了增强行业资质和企业信誉需要选取国际化供应商等。在与企业互利合作方面,核心型供应商和企业的战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这些都是其它类型供应商不可比拟的,所以企业要确保双方积极合作下,始终保持真诚合作的关系,从而将资源能够对接成功,实现双赢的局面。相比较之下,企业在盘剥型供应商方面,占据着十分明显的主导优势,掌握着更多价格、交期、服务等话语权。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供应商提供了所需要的产品及服务,此类型供应商的数量就会逐日增多,但是企业和他们之间交易额度还不是很大,所以,企业对于此类供应商要做到严格把关,真正实现有效管制管理费用的效果。对于和企业合作业务相对减少的供应商,企业应该科学进行评估,考虑其是否在将来能为自身带来更多的效益和外部资源,然后进行有效的管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供应商的管理制定出一套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既可以进一步提升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与技术水平,又能够为企业节约成本,同时又可以提高企业的在供方市场中影响力和信誉度,从而为企业与优秀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奠定良好基础,进一步促进企业的顺利生产和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工商管理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国内商学院对案例教学方法也越来越重视,为了有效地借鉴国外案例教学方法,本文试图厘清下列问题:什么是案例教学方法中的“案例”?“案例”有哪些特征?什么是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使用案例教学方法?以期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加以完善。
关键词:案例教学;内涵,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6)05-0065-05
一、工商管理“案例”及其特征
一个案例通常是记录业务执行者所面临的商业议题,以及执行者决策必须依赖的相关事实、意见和偏见,这些真实的特定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及决策采取什么行动。有关学者认为,一个案例是对组织中某种实际情形的描述,常常涉及组织中的某个或某些人所面临的一个决策、挑战、机会、问题或议题等,从而使参与者能够象征性地步入特定决策者位置。一般假定案例取材于企业的真实事件,并且由相应企业授权公开,而不是那种闭门造车的虚构案例。显然,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不是为了解释某个知识点的简短例子或者从一般的报章书刊中截取或直接采用的案例,因为这样很难保证案例的真实性。案例研究方法的著名学者Yin(1989)认为,就教学目的而言的案例研究不需要完整或准确地反映实际事件,其目的是为学生的讨论与争论建立一个框架,衡量编写一个教学性案例的标准不同于研究性案例。与Yin的观点不同,本文认为典型的案例教学恰恰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要求案例来源及内容的真实性,因为学生对案例真实性的疑虑会影响预先的教学目的,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更为重要的是,这很难确保学生是在积累未来解决类似问题时可能诉诸的经验。
从教学案例的结构角度看,一个完整的案例通常包括6部分:起始段、组织背景、具体领域、具体决策问题、备择方案和结论。案例不是包罗万象,案例撰写者必须对内容进行筛选,依据具体教学目的,披露案例中与焦点人物决策有关的信息。例如,案例的经济、社会、政治与技术脉络隐含在案例的日期与地点中,但是这些未直接披露的信息与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案总是相关的。认识到案例信息的选择性与隐含性也有助于深入分析案例。教学案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从而会产生用于更多不同教学目的的案例类型。Reynolds(1978)将案例的特征分为数据维度、分析方法维度和价值维度。案例的数据维度可被看作统一的连续体,依据不同教学目的,案例数据维度的繁简程度不同。分析方法维度同样可被看作统一的连续体,从只是为了熟悉分析方法的案例,到很少或没有信号表明应该使用何种分析方法的案例。价值维度连续体的一端通常是效率、盈利能力及长期利润最大化等的单一价值系统,另一端则是多重的价值系统,除了利润导向的价值系统,可能还有环保、道德及社会责任等,这些与分析方法及决策标准都有关。Mauffette-Leenders et al(2001)认为案例会在表述维度、分析维度、理论维度3个维度有所不同。案例的表述维度是关于识别与判断案例中重要、相关及缺失信息的难易程度,有利于学生培养梳理和结构化信息的技能。案例的分析维度依据有关案例中所需决策的呈现方式不同划分为3类。第一类分析型案例几乎包括了通常案例提纲中的所有部分,尤其是案例的中心议题、备择方案和最终决策。学生的任务是评价案例中所采取的决策是否恰当、随后的行动方案是否正确,是否还可以有其他更进一步的备择方案以及未来会有怎样的结果。第二类分析型案例可能会提供一些备择方案,但是不会给出最后所采取的决策。这种常见的案例要求学生分析案例之后给出其他的备择方案,依据决策标准评价所有的备择方案并作出决策,以及制定出一个行动与执行计划。第三类分析型案例不给出需要作出的决策,只对情况做一般的描述。学生的任务是分析案例,考虑是否需要作出决策以及给出可能的备择方案、决策标准、执行计划和相应的预期结果。本文认为Reynolds就案例特征的数据维度等同于Mauffette-Leenders et al的表述维度,而后者在分析维度上所作的3类划分比前者清楚,但是后者的理论维度不如前者的价值维度所涵盖的内容广泛,因为具体学科的案例教学似乎总是单一价值系统,而现实决策似乎是综合考虑。依据案例特征针对教学案例的类型进行划分,在分析案例亦可作为参考。
二、案例教学方法的内涵
Dooley & Skinner(1977)指出,案例教学方法的典型特征是详细分析赞同意见与反对意见直到学生作出了明确决策,教师不是进行通常宣讲式的教学,而是进行苏格拉底式的讨论,即教师只批评与提问,让学生发现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案,所谓掌握与神秘相联系或者说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教师的教学目的、教育哲学及教师与学生课堂角色的不同,导致案例教学方法在被实际执行过程中产生很大差异。
从教学目的的角度看,学习目的分为6类: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案例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达到上述6种学习目的。具体而言,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实现如下教学目的:获得知识;处理具体情景的复杂性;分析与综合;理论联系实践与深刻理解;将知识与技巧从课堂转移到现实的组织;培养人际技能,如交流与倾听;为分析问题提供了相对中立的情景;培养自信心、责任心、态度及独立分析能力;形成智慧与判断能力;使教学变得生动;使学生在智力与情感两方面投入;将现实世界引入课堂。依据教学目的从低到高的顺序,案例也由浅入深。虽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案例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不同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案例教学实践的差异。然而,本文认为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应是掌握基本知识或理解基本技巧,虽然这些可能为更高的教学目的所涵盖。案例教学方法的目的应该侧重于学生未来工作技能的培养,而非被动地吸收知识,这才是其与传统教学主要区别之一,因此,本文认为着眼于技能培养才是案例教学方法的目的所在,否则难以被称之为案例教学方法。结合案例的特征,案例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具体的技能如表1所示。
表1案例特征与技能培养
资料来源:Erskine & Leenders,Mauffette-Leenders,1998,Teaching with cases,Richard Ivey School of Business,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London,Ontario,Canada,58.
Erskine et al(1998)认为案例教学方法的语义模糊有4个潜在来源:(1) 案例教学方法包括是否包括其他的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报告、练习、实习等;(2) 案例教学方法要求一个具体的教学风格吗?无论教师在课堂中是扮演积极的角色还是消极的角色,将所有的教学风格都归入案例教学方法是有些牵强的,案例教学方法通常要求教师扮演非指导性的角色;(3) 案例教学方法要求最小的案例数量吗?通常来说,案例教学方法应该使用较多的案例,而不是每年只使用一或两个案例;(4) 案例教学方法课程的脉络是基于教学项目还是教学机构?一般假定案例教学方法的脉络是一门课程。教学项目脉络观认为,除非在一个教学项目里的所有课程都使用一定数量的案例进行教学,否则不能称之为案例教学方法。一个教学项目可以是本科生、研究生或者在职培训人员,时间可长可短。为了使案例教学方法获得应有的效果,教学项目脉络观认为,教学项目中的所有教师必须各自分担会产生的整合效应的案例教学任务。教学机构脉络观是教学项目观的进一步延伸,是从整个机构的角度看待那些课程或项目进行案例教学。为了使案例教学得以正常开展,保持与更新一定数量的案例是必要的。案例教学的来源无非是对外购买和自己编写。尽管向国外购买的案例能够保证一定的水准,然而国外案例的背景与文化差异使得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国内的部分商学院成立了自己的案例研究中心,编写更适宜中国学生的本土化案例。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先浚其泉源,如何摸索出一条适合国内商学院的案例生产机制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工商管理教师也可以尝试结合自己的研究与教学,编写一些来自工商管理实践的案例。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多种因素影响案例教学实践,例如学生与教师的情绪、授课环境、教学对象等,经过教师对案例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学习及摸索,案例教学方法一定会改善工商管理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案例教学方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方法有许多优点,例如,讨论是案例教学方法的基石之一,包括分组讨论与班级讨论,所以案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独立思考与合作能力。案例本身或同期阅读材料都会涵盖一定的理论观点,案例可以是检验学生对理论理解与否的工具,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理论洞察力。经理们很少可以得到有关决策的所有信息,案例亦是如此,不会包括所有你想得到的信息。因此,案例强迫你在现有信息的情况下作出决策,有助于你忍受不完全的信息及模棱两可。为什么案例教学方法会有包括实现教学目的的那些优点?学生在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中的学习究竟有什么不同?
Saunders(1997)认为,将案例包括在课程及教科书中不仅仅是反映了我们使用的作业种类变化,这或许反映了高等教育基本范式的变化。在新的学习范式下,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及由学生控制的,并且本质上是经验性的,这替代了以教师和内容为中心的旧的教导范式。案例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是经验学习理论,所谓经验性学习是在高参与度的学习中,当承担个人责任的参与者在认知、情感与行为方面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时才会存在。其要义所在为,当个人积极地涉及具体经验时才会产生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干中学和教中学所学的往往可以根深蒂固。不断地识别、分析与解决若干各种场景中的议题,可以使学生胜任真实的工作。案例的要义所在是学生承担具体组织中具体人物的角色与责任,可以被看作一种在职培训。案例使学生深度参与真实组织中人物所实际面对的决策,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压力、认识风险与交换意见。当学生处理若干涵盖不同职能领域、责任层级、组织与产业的类型与规模及地理位置的议题后,学生在短时间内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例如,一个哈佛的MBA在两年的时间里要学概800个左右的案例。一旦有效处理决策的流程成为重要的个人资产,在面对不同案例的挑战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使学生可以胜任未来的工作。因此,之所以说案例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未来的工作技能,是因为案例教学方法引致了学生的经验性学习,而本文认为经验性学习获得的知识是默会知识,经验亦属于默会知识,这些都是个人能力的基础。经验性学习为知识通过转化经验而被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由4个循环往复的阶段组成,即具体的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的概念化和积极的试验。案例教学方法的本质,有助于教师更好的编写、评价和使用案例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在案例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中表现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加强其较弱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从而设计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
案例教学方法特别适合处理新的及复杂的情形,案例迫使学生自己思考和学习,从而更好地应对变化着的环境。尽管每个案例不同,但是如何学习每个案例的方法是可以概括的,因此,案例教学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老师们也常说,我们的目的是教给学生的是一种方法,而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从他们的未来职业经历中学习,正是注重“渔”而非“鱼”的表现。
四、结语
在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地位。杜威曾说过,大学应该更注重思考,而非知识,案例教学方法正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方法。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计划、课前准备、课中交流、教学笔记、课后反馈等方面下功夫。从教学内容的组织、交流与评价来看,案例教学方法在很多方面还有改善的空间。在教学内容组织方面,案例本身可以为深度的历史案例或现实的咨询项目;在教学内容的交流方面,可以有两个或更多教师一起进行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的评价方面,可以以组为单位对学生的课前、课中和课后表现进行评价。现代网络教学平台及互联网都为提升案例教学效果创造了以往没有的条件。模仿、消化、吸收及改善现代案例教学方法在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应用,值得工商管理教师进一步努力。将真实的商业情形引入课堂的第二次大的进展是1990年在教学中应用计算机模拟与游戏,案例教学有其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如何将案例教学方法与其他现代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也有待工商管理教师进一步探索。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志毅.中国管理案例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6).
[2]Argyris,C.,1980,Some Limitations of the Case Method Experiences in a Management Development Program,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1.5 No.2,pp.291-298.
[3]Dooley,A.R.and Skinner W.,1977,Casing casemethod method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1.12 No.2,pp.277-89.
[4]Erskine & Leenders,Mauffette-Leenders,1998,Teaching with cases,Richard Ivey School of Business,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London,Ontario Canada.
[5]Jennings,D.,1996,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the case method,Joum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Vol.15 No.9,pp.4-12.
[6]Kolb,D A,1984,Experiential learning,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7]Mauffette-Leenders,Erskine & Leenders,2001,Learnling with cases,2nd ED.,Richard Ivey School of Business,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London,Ontario,Canada.
[8]Reynolds,J.I.,1978,There’s Method in Case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l.13 No.1,pp.12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