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当代农村发展现状8篇

时间:2023-10-09 09:28: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当代农村发展现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代农村发展现状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也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自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的申办成功,体育经济迅猛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了体育经济的发展,体育经济的发展为体育产业的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支柱。农村体育也在体育复兴当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体育经济的支持。本文通过论述农村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希望为我国研究农村体育的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村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经济

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农村人口数量占我国总人口数量的56%,人们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的需求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水平。随着“全民健身”的传播开来,农村体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追捧,还有很多的人认为体育健身是一种娱乐消费。这种看法的出现证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足以刺激中国经济的发展。

1中国农村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

1.1中国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农村体育产业在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良好的大趋势下也在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身。健身俱乐部、居民园林健身实施的陈设等等都代表着体育产业在农村的发展。而体育产业在农村的传播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的就业和产业扶持项目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表1是调查了某农村进入健身俱乐部和居民居住地健身设施周一至周日居民健身人数,通过健身的人数可以看出我国农村体育产业发展的势头良好。

1.2中国农村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体育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是农村GDP增长的重要表现。正是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体育经济的发展,但是相较城市体育经济的发展,农村体育经济发展还是滞后的。虽然体育产业在农村传播开来,但是农村的消费水平相对来说较低,农村老龄化是农村人口和现状的重要体现,所以相对来说农村体育经济是比较落后的。农村体育经济在农村所有产业当中是占据这种的位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宣传也为农村经济的做出了重要的奠基。

2中国农村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自从申奥成功以后,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发展迅速。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产业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很多的体育产业也在农村落户,给农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农村的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落后,人口老龄化和留守老人日益增多,年轻人为了承担经济负担远离农村到城市谋求生存。在很大的程度上刺激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表1的调查数据来看,大多数的农村居民还是选择到周边周住地的免费健身场地去健身,极少数的人去健身俱乐部去健身。

3农村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发展的建议

3.1大力发展农村其他企业发展,招商引资针对于很多农村越来越老龄化,城镇政府应不断的招商引资,吸引开发商到本村落户创业。不但可以刺激你本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村就业,增加就业岗位。很多城市务工人员是因为农村的经济落后没有就业机会才不得已外出务工,如果在自家门口有就业岗位他们可以回村就业照顾老人和孩子。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刺激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让农村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的发展紧跟时代的脉搏。

3.2政府出资大力支持和宣传农村体育产业政府应出资搭建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平台,兴建免费健身场地。鼓励广大村民加入到健身的行列,宣讲健身的益处。宣讲有关于国家对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的支持,对健身俱乐部的建造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和需求,建设适合和满足居民需要的健身娱乐场所,争取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农民的身心健康和娱乐提供场所。政府可以多进行体育宣传和体育文化的传扬,让更多的农村居民真正的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

参考文献:

[1]季磊.浅谈中国农村体育产业和经济的发展现状[J].当代教育,2014,10

篇2

>> 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的特点、创新与不足 广东省普通高校竞技健美操队的建设现状和发展对策的研究 普通高中促进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教育特色研究 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与特色发展的思考 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标志与路径 普通高中走体育特色教育发展道路的态势分析与对策研究 现状与对策:广东省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广东省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特色建设与学生特质发展的共生研究 江苏省普通高中体操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广东省竞技女子足球运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普通高色化办学实施策略与启示 广东省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山西省普通高中排球队伍的现状与分析 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普通高色体育文化建设与学生特质发展的共生 普通高中学科特色建设与学生特质发展的建议 农村普通高中艺术教育特色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11,05.

[6]教育部公布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名单[DB / EL]. ,2014,01,08.

[7]广东省体育局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命名2013-2015年度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通知[DB / EL],2013,11,20.

[8]2013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招收体育特长生计划表.[DB / EL],2013,11,15.

[10]深圳中考网.[DB / EL],2013,05,

08.

[12]珠海市艺术高级中学网址[DB / EL].,2012,11,08.

[15]石鸥. 普通高色课程开发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12,(12).

[16]连州中学校园网址[DB/EL].,2013,11,10.

[17]新会华侨中学校园网址[DB/EL] http:// / wygkcn_ShowArticle.asp?EC_ArticleID=2155,2013,11,

10.

[18]阳东一中校园网[DB/EL]http:// / about.asp,2013,11,10.

[19]杨润勇,杨依菲. 我国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新目标及其落实的政策分析”[J]. 当代教育科学,2012,

24:14.

篇3

摘要 在阐述广东社会发展中科技支撑体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社会发展中科技支撑体系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广东科

>> 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对策 低碳社会发展中科学消费道德理念的引导与树立 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哲学关系研究 发达国家农村社会发展科技支撑的典型经验与启示 探讨河南省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郑州都市区建设中科技资源共享支撑体系构建研究 廉租住房在和谐社会发展中的现状和问题 推动家用低碳技术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研究 低碳发展小城镇的科技支撑体系研究 浅析劳资关系现状及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以农户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支撑体系的机制及模式选择研究 论社会发展中的生态文明 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当代社会发展中电子政务问题的研究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区域增长极效应研究 社会发展中的计算机技术影响研究 新疆 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科技创新支撑愚公故里经济社会发展 广东省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及创新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广东省统计局.2012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3-03-01)[2013-03-15]..

[5] 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财政厅.2010年广东省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EB/OL].(2011-12-05)[2013-03-15]..

[6] 方伟,廖玲,万忠.广东省科研机构体制改革历程、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基于广东省属科研机构调研的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0):235-237.

篇4

第一部分:现状特点

珠江镇五里村是一个当代农村的典型。在五里村调查三天,我们从五里村的发展现状看到了我国当代农村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当代农村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生产结构有所调整。几十年来,农村的生产结构发生过多次变化。目前,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生产的比例正在逐步增加。我们调查采访的农户中,大部分农民种植蔬菜等粮食的目的是自己食用,且规模不大。而像柿子、玉米等非主食类作物的比例较多。另外,枣子等干果的种植也有一定的发展。

二、生产方式发生不同程度变革。目前农村的生产种植方式有了不同程度的变革。这种变革的程度主要有生产的规模决定。既有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大棚种植,也有规模不等的私人种植。我们采访的农户由于种植规模有限,所以没有过多地使用现代化耕作设备;但是我们了解到,在大型的农场中,大型机械的运用还是非常广泛的。

三、农民素质普遍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显著发展。农民是农业生产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五里村的马飞是一位有名的枣子大王。他培育的超级大枣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一切都是凭借对科学知识的钻研精神,加上踏实的作风。他们都是当代先进农民的代表,他们是我国农业向科技化、专业化发展的干将。而普通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则是我国农民整体素质提高的表现。在短短三天中,我们接触到许多当地农民。他们和我们交谈时,对一些现状的分析都比较客观和透彻,阐述了他们对于我国基层农村政策的看法和意见。他们的观点充实了我们的调查报告。

农村基础教育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也有了显著的发展。我们实践基地所在的行知小学就是当地的著名的农民子弟小学,招收附近六个村子的农民孩子。学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设备先进、师资力量优良的学校。许多农民孩子不但圆了读书梦,还享受到了和城市孩子一样的待遇和教育资源。

四、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及收入结构的变革。目前农村农业人员的收入已不仅局限于农业生产。许多农民选

择外出打工等方式来增加收入。同时,由于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深入,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出力。这样,丰富了农民的收入结构,农民的收入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同时,农村劳动力也加快了城市的建设。以农户李伯伯家为例,他的儿女均在县城打工,他自己在农闲时也偶尔外出做活。这样,他们的收入就大大增加,并且,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城市,也大大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农民收入结构的变革也使他们的收入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在我们采访的若干农户中,电话、电视的拥有率高达九成;有四成的农户家中有摩托车、拖拉机等交通工具;电扇、洗衣机等电器已比较普及,我们还能看到农民从腰间取下手机发短信。这一切,说明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

五、先进的大型种植基地逐步兴起。在五里村,我们参观了浦禾园果树基地和艺莲苑水生花卉基地。这两个基地都是国家级的重点基地,许多先进的品种、技术在这里进行试验,然后推广到普通农业生产中。先进种植基地的发展带动了周边相关农业的发展,同时形成连锁反应,提供了旅游、教育等一系列资源,无形中又增加了农村其他产业的产值。这也是我国农业向专业化、大型化发展的表现。

第二部分:存在的问题

农村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多个方面。由于调查程度有限,仅从几个方面举例说明。

一、农民权益保障问题。保障农民权益是三农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然而事实上,侵犯农民权益的事件太多。仅在五里村,农民普遍反映他们的权益受损。当地工厂建设宿舍,征用农民土地,补偿十分不合理,甚至使一些农民觉得生活无依靠。而工厂在申报征用时,竟称农民的良田为荒地!这一现象引起当地许多农民的不满。而对于这种现状,农民大多抱悲观绝望态度,没有想到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也无形中助长了此类现象的发生。

农民采取忍气吞声的态度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的。一定数量存在的行政问题为农民威权设置了障碍。这是短期无法解决的。正如一位农民说的,中央、省、市的政策是好的,但在村、县落实时,有时发生了差错。所以,农村问题更多的是基层工作的开展和改进,这也正是三农问题的难点和重点。中国的农村人口太多,范围太广,

篇5

>> 论信用违约掉期 信用担保机构参与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关于设立再担保公司的可行性研究分析 试行法定机构的可行性研究 信用违约掉期的发展现状及启示 信用违约掉期升级次贷危机 信用卡中心特惠商户拓展业务外包的可行性分析 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可行性探析 国有企业从事套期保值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浅析住房公积金贷款担保制度的可行性 浅论分班教学的可行性 浅论有机格瓦斯产品的可行性 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发展前景和可行性研究 信用担保机构担保业务违约风险管控问题初探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引入政府补贴的可行性探讨:基于博弈论的视角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测试指标的可行性分析 关于试行“六字模式”教学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CRM介入信用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效率违约理论纳入《合同法》的可行性探析 浅论农村开展远程教育的可行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郭清马(2011).CDS在当下中国的可行性分析,中国农村金融期刊,北京农商银行

[4]贾碧洁(2010).CDS在中国的发展和改进,上海财经大学,当代经济期刊

[5]李微,黄小军(2009).别了雷曼兄弟,中信出版社

[6]刘平 (2009).拯救AIG,中国经济出版社

[7]迈克尔·刘易斯(2011).大空头,中信出版社

[8]石磊(2009).AIG陷入危机的原因解析——以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为主要视角,厦门大学

[9]时文朝,冯光华(2012).信用缓释工具参与主体多元化相关问题研究,来源于

篇6

当代中小学教育弊端

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正因为当代中国社会对中小学教育的定位不准确,直接造成了教育投资方面的不均衡现象。一方面,中小学教育经费严重短缺。我国的教育投入在全世界范围来说还属于低水准,还低于欠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小学教育的经费投入由此可以推算。另一方面,中小学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九年制义务教育使得教育普及,但是其一大弊端表现为导致教育者对中小学阶段教育的不重视。高中以上的教师力量充沛,更多的年轻教育者愿意进入高校教学。最主要的原因是高中以上的教育者能够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此外,高中以上的教育工作者更易赢得社会的重视,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由于经济及环境的限制,难以吸引更多年轻教师的到来,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事业难以注入“新鲜血液”,导致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退休年龄普遍较高,教学形式及内容难以有实质上的突破。

留守儿童增多及初中生流失现象普遍 农村儿童作为中小学教育的主要对象,其受教育状况应该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众多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许多年轻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发达城市务工,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大量农村儿童的留守。这些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他们入学年龄不大,对学习的认识不清。进入初中后,学生开始步入青春期。如果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教师敬业精神差、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等,极易导致学生厌学。这一时期的受教育学生数量开始减少,一部分初中生进入社会务工,过早地接触社会上的人和事,由于心理认识的欠缺及对社会的认识不清,加上青少年自身易冲动的性格特征,很容易做出与身份年龄不合的事情,甚至会违法犯罪。

教学宗旨不明,应试教育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教学宗旨一直是中小学教育阶段老师面临的难题。随着国家各种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和调整。新时期的教育方式更加尊重青少年的性格发展和尊严,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同样存在弊端。这一时期正是青少年性格的养成阶段。青少年教育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耐心和热心,带着极大的理解去认识和亲近每一个学生。而相应地,许多年轻教师缺乏的正是这种对于小学生和初中生相处时的耐心和热心。同时,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义务制教育阶段仍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以分论人,以分量才”的片面现象长期存在,这也是中国现代社会缺乏创新性人才资源的一大原因。

具体对策及建议

加大中小学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变基础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 国家每年投入的教育经费应该严格规划,真正用到教育现状的改善上,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应积极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尽快推广小班化教学。因为一个教师带过多的学生,往往会力不从心,更多的时候是无可奈何,这样每个学生所受的关注程度不一,内心的感受不同,同样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加强城乡教师交流,提高农村教师业务水平 农村中小学教育需要专门师范学院提供相应的毕业人才,聘用师范类毕业生;并从城镇学校选派部分教师到边远穷乡支教,随时向各农村小学提供各种知识的推广宣传活动。面对这些年龄偏小的学生,教师们需要的不只是学识,更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热心。针对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我国必须积极开展农村基础教育支援、交流并利用就近城市教育资源带动农村教育。

端正学校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中小学要健康发展,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校长、教师和家长,都要先从思想上认识到小学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必要性。素质教育面对的最大课题不是升学率,不是高分,那样的办学思想禁锢了几代青少年的思想;素质教育也不是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止步不前。应试教育下的高分往往造成低能,缺乏动手能力,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不过,这种只以考试成绩论成败的办学思想如今还是普遍存在,不论城乡,成为中国当代中小学教育止步不前的一大障碍。因此,中小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实现健康和谐的发展。

篇7

关键词:婺剧;现状;传承;建议

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024-02

一、婺剧的源流及历史沿革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就曾这样赞过婺剧:“京剧的前身是徽剧,京剧要寻找自己的祖宗,看来还要到婺剧中去找”。具有如此高评价的婺剧,历史悠久,剧目丰富,特色浓郁,影响深广,有徽剧“活化石”之称。婺剧主要有六种声腔合成:高腔、昆腔、乱弹、微戏、滩簧和时调,每种声腔都有各自的特色,如高腔的一泻而尽,昆腔的简朴流畅,乱弹的慷慨激越或婉转轻柔、徽戏的雄壮豪放、滩簧的缠绵婉转及时调的轻松愉快,正因为六种声腔的各具特色,才造就了婺剧这丰富多彩的表演特点,才让其成为浙江金华独领旗帜的地方戏。婺剧中的行当主要包括“生、旦、净、末、丑”,角色有婺剧的角色有花旦、作旦、正旦、老旦、小旦,小生、老生、老外,大花脸、二花脸、小花脸、四花脸之分。婺剧的惊人之处在于不仅表演粗犷豪放、文武双全,还拥有惊人的特技和非凡的武功表演,如变脸、喷火。

早些时候的婺剧班,演员主要是一些土生土长的农民,主要在乡村集市、庙会演出,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每到有重要节日,都会请一些戏班来唱一台戏进行庆祝。初期都是以坐唱为主,之后渐渐敲锣打鼓沿街挨村进行表演,主演演变为化装上台演出。婺剧的成长道路艰难而漫长,上世纪60年代浙江婺剧团的成立,对婺剧的传统艺术进行了改革工作,并使婺剧不断发展沿袭至今,影响深远。

二、婺剧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繁荣,金华地区的经济也迅速发展,其精神文明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需求。娱乐方式的多种多样、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使人们越来越远离传统曲艺。参与学习婺剧的人也越来越少,婺剧的传承出现了困境。主要体现在艺术表现形式、剧团发展、演出地域、观众群体几个方面。

(一)艺术变现形式单调

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都要面临一个问题:与当代新生艺术相竞技,是否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婺剧是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它所表达的是独特的时代气息和当时的风土人情,与当今人们的文化审美主旨有着较大的差距。“人类文化是人类社会孕育而成的,文化是社会、历史的真实而又具体的能动反映。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其文化个性便是社会、历史的形象反映。”婺剧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当然也不例外。婺剧的表现形式只有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得到有力的传承。

(二)剧团发展衰落

数据表明,我市专业的婺剧团只有5个,民营的婺剧团也仅有50多个,而且随着剧团演员年龄的增长,逐渐由演员退出剧团,而又得不到新鲜的血液加以补充,越来越多的剧团面临解散。另外,民营婺剧团很多演员的工资不能得到保障,这也是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婺剧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性的演出,但更离不开的是这些民营剧团,几百年来,民营剧团为婺剧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关部门对民营剧团没有做一定的扶持工作,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就如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所做的贡献,国家不能只对国有企业给予帮助,更多的是要关注民营企业。

(三)演出地域缩小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婺剧在农村表演的次数越来越少,在农村也很少看见婺剧剧团的演出;而在城市,受到观众群、表演场地和娱乐风气的限制,婺剧的演出几乎没有人观看,人们早已被其他新式娱乐方式充斥了眼球。因此,剧场演出的效果还不如以前在农村搭台演出。婺剧也在走出国门,但试承想,在出了浙西地域外,中国的其他地方又是否走过。不能一味的说走出国门就是得到好的传承,自己国家文化的传承还得从自己国人入手,从地方人民入手。况且,将婺剧翻译成英文,连韵味都变了。

(四)观众群体狭窄

观众群体狭窄,这是中国戏曲面临的不可忽视的问题,婺剧同样也存在。虽然婺剧具有六种各具特色的声腔,具有脸谱明显的角色,但很多年轻观众就是不买这个账。在婺剧的观众群体中,大多数是农村的中老年群体。而且很多情况下,不是每个观众对每个声腔都感兴趣,这也造成了一部分观众的流失,导致观众群体的萎缩。另一方面,婺剧的宣传不周也使一些观众无法及时得到演出的信息,错过观赏,久而久之,便逐渐失去乐趣。

三、对婺剧传承的一点建议

(一)创作新颖的剧本

人都是喜新厌旧的,对单一不变的事物总是会很快失去兴趣。因为其为地方戏,它的表现形式和唱腔也自然立足于当地的风俗民情。然后婺剧剧本的单一使得观众在观看后,便不会再去观看第二遍,即使再忠实的观众坚持反复得看,除了一些经典剧本,也会有看看厌的时候。何况人们接触的新型艺术形式愈来愈多,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对于具有地方特色的婺剧,很多人都听不懂也没法接受。年轻人虽然可以接受传统的婺剧并支持它的发展,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不能反映当下时代特色的剧本。可以聘请一些编辑,结合婺剧的特色唱腔和当代热点创作出新的剧本,既不失婺剧本来的优点,也能吸引更多的观众。

(二)采取有效的宣传方式

使人们能记住一件事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让其不断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就如那些商家的广告,通过穿插在电视剧、电影、网站信息中,逐渐影响观众,并逐渐被接受,以至于很多人一看到有关商品的一点信息就能联想到该商品,并进行购买,从而商家便达到了它的目的。婺剧也可以和地方电视台进行协商联合,开展一些合作,以做节目的形式出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另外,可以针对年轻人进行一些宣传活动,如开展“婺剧进校园”等活动,联合大学进行婺剧的宣传和演出,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自己的家乡戏,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这也能使婺剧的观众群向年轻化发展,对婺剧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三)适度改革,接轨当代市场经济

地方戏要想长期发展并壮大,就应该打破原有传统的经营模式,与当代市场经济接轨。婺剧之所以能有400多年的历史,并能如此保留下来影响了一代人,肯定是因为其经营模式符合当时的市场经济。但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在婺剧的文化功能逐渐减弱,发展遇到瓶颈的今天,它必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服务业的一个分支,婺剧应当立足于观众,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即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推出不同风格的演出,更符合观众的需求。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婺剧现有的资源,吸引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观众,正如在商场购物有会员条件一样,使消费者产生更多的消费兴趣,并为了有更好的会员体验保持对产品的忠诚度。

四、后记

婺剧文化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一个有效成分,也是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只有不断的传承与发展,才能体现它向世界展示的功能。任何文化的传承,都离不开我们的生活,“不食人间烟火”的文化终究会在历史洪流中消失殆尽。只要融入现代生活,与时俱进,我们相信,婺剧必然会显示出其个性,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宏烨.试论婺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2]张凤云.品读中国戏曲[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

篇8

关于农村医疗保障论文参考文献:

[1]崔卓兰,赵静波.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与制度创新——以城乡一体化为视角.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5).

[2]王峰.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路径选择.法制与社会.2010(1).

[3]曾国平,曹跃群,王韧.重庆: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协调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黄泓.重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现状与问题.重庆出版社.2006.

[5]何淑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重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开发研究.2008(2).

[6]周辉.试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3).

[7]李铮.完善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10(4).

关于农村医疗保障论文参考文献:

[1]张琪.中国医疗保障理论、制度与运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2]王保真.医疗保障[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田勇,冯振翼.医疗保险基本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4]王陇德.用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J].中国卫生,2005(10).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医改的成败得失[J].中国卫生,2005(8).

[6]沈松泉.推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小康社会的医疗保障体系[J].中国医疗保险,2004(4).

[7]世界银行.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

[8]张晓,刘蓉.社会医疗保险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9]宋晓梧.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0]蔡仁华.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实用全书[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11]许正中.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选择与管理模式[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2]乌日图.医疗保障制度国际比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关于农村医疗保障论文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祝小宁.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统筹发展理论体系的当代解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8(05).

[3]姜作培.统筹城乡发展:主要矛盾和出路分析[J].理论前沿,2003(22).

[4]党双忍.城乡统筹推动九大制度创新[J].经济学家,2004(13).

[5]陈希玉.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方针[J].山东农业,2005(05).

[6]蔡玉胜.城乡统筹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