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8篇

时间:2022-02-05 20:01:1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设计消除公式化

阅读教学设计呈现公式化,这不仅是教学模式制约的结果,更是教师教学思维固化造成的。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构建,教师很容易陷入固化思维窠臼之中。课堂导入、教学引导、合作学习设计、文本赏析、课堂训练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很容易受习惯做法影响,教学设计难有创新可言。学生阅读学习思维得不到创新拓展,课堂教学极易走进教师主导的“单行道”。教师“独角戏”角色依旧,新课改倡导精神得不到成长式发扬。因此,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意戒除模式思维限制,消除教学设计公式化倾向。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前备课行为,不同课型有比较固定的模式化的教学设计意识,教师在具体操作时,很难摆脱公式化制约和影响。如《桂林山水》,一般教学设计包括课堂导入、检查预习、引导朗读、精读赏析、课堂训练、反馈与评价等环节,因为程式化比较鲜明,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感。有教师这样设计: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桂林山水到底有多美呢?想必去过桂林的人都会有更为深刻的认知。有谁去过桂林呢?能不能给我们讲述一下桂林山水的特点呢?学生顿时兴奋起来,有很多学生踊跃发言。学生讲述之后,教师联系文本内容展开精读讲解,课堂过渡自然顺畅,学生学习效果显著。教师没有走习惯程式化设计路线,而是引导学生谈亲身感受,学生学习热情被成功点燃,课堂教学进入良性轨道之中。

二、教学引导剔除教条化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程式化的制约和影响,常常会表现出较强的教条化倾向。如何导入、如何引导、如何训练,都会用“老办法”来处理,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感。学生学习兴趣如果消失殆尽,课堂教学自然进入恶性循环之中。小学学生阅读思维比较单纯,教师在课堂教学引导时,需要从不同维度展开设计,对学生阅读学习素质进行全面塑造。

《触摸春天》阅读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同桌合作展开对话式学习,一方先提出问题,另一方负责回答,如果回答错误或者搭不上来,就算输,交换设问对象。学生听说要引入比赛,课堂气氛顿时被点爆。活动开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教师深入课堂巡视,观察学生具体表现,适时给出学习引导。有学生提问:安静是盲童,为什么能够准确捕捉到蝴蝶呢?对方回答:安静是用心感知自然,虽然她眼睛看不到,但心里是亮堂的。学生你来我往,谁都不愿意被问住,虽然会出现争论现象,但都属于探究性学习。一旦出现争执不下情况,教师及时介入,给出必要的帮助。教师引入崭新学习形式,打破了常教学基本模式束缚,有效激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意识,课堂教学呈现活跃性。

三、教学评价去除标准化

课堂教学评价设计时,教师都有鼓励意识,但在操作方式和评价语言设计时还不够灵活,导致课堂评价呈现标准化。学生表现个性化特征明显,教师教学评价也应该有个性化设计,不能用单一评价语言来对待不同学生的个性表现。让学生感知教师的个性关怀,对学生个性成长有特殊意义。

篇2

教学设计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直接影响了教学设计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使得教学效益低下,教学设计已成为语文新课程实施的一个主要瓶颈。因此,我运用有效教学理论就有效教学设计策略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一、把握三维目标,进行教学目标有效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精美的教学预设必须首先“定标”。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目标设计呢?经实践,我们认为:第一,要认真研究所定目标与上位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操作性;第二,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确定目标的重点;第三,要深入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内容,分析可获得的教学资源,以便挖掘教学潜在的教育意义;第四,要清楚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效益的底线。在具体的操作中应特别做好以下两点。

1、在目标中体现方法论知识和价值性知识

作为素质教育的“学校知识”,大体应包括三个侧面:知识技能、方法论(即学习方法)、价值性知识。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一个标尺就是关注“方法论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如何在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体现方法论和价值性知识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三个侧面的知识要明确,并体现出语文个性和课时特点。

例如,《桂林山水》的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学会“抓重点词句列提纲”的方法,当堂背诵课文;(2)学会9个生字,运用联系上下文、查资料等方法理解 10个词语的意思;(3)学习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按“总―分―总”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为祖国而自豪,产生去桂林山水一游的美好愿望。

如果我们把目标(1)表述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就缺少了“方法与过程”的体现。如果把目标(3)表述成“了解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就缺失了语文的学科个性。

因此,诸如“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感情” “积累课文中优美词句、精彩句段”等表述,其实都是某一个学段的目标,不是课时目标。

2、重视教学设计三个领域目标的整合

在教学目标设计的上述三个领域中,前者重视的是脱离现实生活实践、抽象性的学习,实现的是基础性目标,极少兼顾个体差异;而后两者重视的是真实情境的学习,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实现发展性目标。因此,通过目标的整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有效设计的研究

1、潜心会文(教材),正确把握教学内容

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是我们语文教学必须解决的首要任务。未深入钻研教材是教学无效、微效的关键症结。现在,不少所谓的“新课堂”更多关注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创新,而忽略了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凭借――文本,有的课脱离文本,有的课甚至放弃文本,夹杂着一定程度的肤浅、浮躁。正是由于教师忽略了“钻研教材”,从而表现出种种弊端,教学无效、微效的现象严重。

那么,如何正确解读文本,把握教学内容呢?笔者认为,教材解读应分三步。

第一步:进入文本――“山是山,水是水”。

教师在接触教材时,首先要抛开教辅材料,潜心会文,形成自己对教材、对课文独到的认识。

第二步:跳出文本――“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在深入理解课文后,教师还要从教材中跳出来,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中审视眼前独立的教材。

第三步:回到文本――“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有了自身对文本的独特感受,有了对文本相关材料的积淀,教师再回到教材中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更广阔的视野。

2、有效重构,选准教学内容

(1)中心突出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看哪些内容最能体现教学目标,就围绕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设计就能中心突出。

(2)有针对性

针对重点设计目标自然能突出重点。

(3)以学生为主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处处围绕学生进行,通过点拨去启迪学生思维,去理解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从而掌握教学内容。

三、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

1、整合策略

即教学设计体现板块结构,整块推进。“教学板块”是指比较集中,而又相对独立的具体教学环节,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必由若干教学板块组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相对简单,我认为一节课的教学板块以三个左右为宜,使之具有根据学情适时变化的灵动的预设柔性。提倡“大道至简”,即教学必须返璞归真,不可承载太多的“使命”,要体现一种“简约之美”,正所谓“简简单单搞教学,扎扎实实促发展”。

2、中心问题策略

教学中,教师应分析学习内容和学生特征,设计一个能转化为任务的、最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中心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中心问题进行分解,分解成由易到难,或能分散难度的问题序列。中心问题应体现教学的任务性和挑战性。

3、优化教学结构的策略

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结构,其运行的轨迹应是始于目标又归于目标,综合推进,整体滚动,有机地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巧妙地串连融合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滚动的轨迹就是课前预设时的理想教学主线。因此,优化的教学结构应做到清晰分明,这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构的内在关系决定的。

篇3

分析学情为分层教学设计奠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开展分层教学,必须对当前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学情进行甄别,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在备每一课前,我们都需要根椐教学内容,以当前学情为基础,针对差异性学生设定学习目标、能力目标、学习方式方法,为课堂分层实施做好铺垫。

如在古诗《望洞庭》备课时,教师依据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将本课的学习目标分为三个层面。在教学过程上,相对应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会读古诗中的生字新词,在理解词意的前提下,理解诗句的意思;第二层次,在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的基础上,走进作者的精神生活;第三层次,品析诗文,体会诗中透露出的真情实感。以上三个层次分别对应班级中学习能力一般、良好、较好的学生,这三个层次就像游戏中的闯关一样,从易到难,如果有学生能力提升较快,也可以开展跨跃式学习,形成基础的情况下,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虽有挑战,但更有趣味,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必将提升个人能力水平,促进最优化发展。

捕捉重难点,明确目标导向

教师在设计分层教学时,一定要仔细研读教材,理清所教内容中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教学中如何来突出重难点,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导向。在《桂林山水》一课学习前,教师要根据学情,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确立本课的重难点,随后再进行分层学习任务的分解。如一位特级教师提出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景色之美。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的方式。依照这样的重难点,他将自己的这节课有机分为了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读课文,理清层次,了解第二自然段是写桂林的水,而第三自然段是讲桂林的山;第二部分,通过对重点段落的学习,感受桂林山水的景色特点,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整个桂林犹如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卷;第三部分,透过课文对桂林山水的特点描写方法,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对重难点的把握给予更多的重视和肯定。尤其是将“分层教学法”引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之后,更是必须对重难点划分工作特殊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所给出的教学结构、教学层次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分?悠兰厶逑担?架构教学模式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同课异构;设计;精彩;对策

现如今,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原因就在于语文科目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汉语又是我国的母语,学好语文是保证学生良好沟通能力、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达沟通能力,而且是保证学生未来发展,衡量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目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同课异构这一教学模式已被广泛应用。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知识点的教学,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改进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同课异构的含义

顾名思义,同课异构就是指不同教师以同样的教学内容为参考,根据个人能力以及看法的不同,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眼界的教育方式。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教师的教学差异,开阔眼界,培养学习兴趣。还能够在教师中间引起反思,有助于教师找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并发现他人的优点,从而有效地完善自我,提高教学质量。

二、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

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开展,主要是以课堂为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教师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扩展学生思维。这种教学对策是以同一教学内容为依据,在对学生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接收到更多的信息,加深他们对课本知识的领悟,并帮助教师不断完善自我。

1.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

据调查了解到,某些教师一直以来都在从事教育事业,在教学中已经掌握了自己的教学方法。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实际诉求,采用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能够丰富教学样式,让教师看到自身的不足,并改变以往的单一教学策略。例如,某两位教师利用同课异构方式在讲授《桂林山水》这篇文章的时候,其中一位教师侧重于其他学科的拓展,在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就利用大屏幕放出了桂林山水的图片和中国地图,并以名言“桂林山水甲天下”来引入课堂教学,使语文知识与地理知识进行了有效衔接。而另一位教师则侧重于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拓展,将《桂林山水》与课文《趵突泉》进行对比讲解,同样是书写景色的文章,利用两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来引导学生学习。这样一来,使两位教师看到了不同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弥补自身的不足。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能够让学生产生好奇心理,想要看看不同教师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3.有助于科学合理的评价教学

教学效果是教师教学水平得以衡量的关键所在,不论教师的教学方案多么完美,如果达不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也只能是纸上谈兵。通过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有助于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校方也可以在授课结束后让学生对教师进行综合评定。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明确学生的内在诉求,了解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看法,并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模式注意事项

1.注意完善小学语文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同课异构教学方法的应用并不是随意而为的,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的教师要具有差异性,如果教学的模式基本相同也就失去了教育意义。所以,在课堂授课中要坚持多样性原则,善于利用先进设备,如:计算机、互联网等方式进行教学,并丰富课堂活动,从而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意提高小学语文同课异构的有效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诉求出发,做到有效教学。对此,采用同课异构方式进行教学的教师也要重视其有效性,坚持从学生的内在诉求出发,明确教材重点,并坚持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3.注意优化小学语文同课异构的设计思路

良好的教学设计是保证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下,更要整合设计思路,形成完整的教学链条,从而规范教学流程,达到教学目标。概括来说,教师要明确设计课堂提问、课堂活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项内容,并改变原有的单一教学设计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适当采用讨论法、合作教学、讨论模式等活动教学策略。

综上所述,由于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关注,实行同课异构模式就成为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它不仅能够改变传统的呆板教学模式,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的学习效率,实现良性互动。另外,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还能够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从他人身上借鉴良好的教学经验,在授课内容相同的情况下绽放出同样绚丽的色彩,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篇5

学生的学习起点包括:生活起点、知识起点和情感起点三方面。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从这三方面做足功夫,定能使课堂教学效果倍增。

一、捕捉“生活起点”,数学生活化引入新知

“生活起点”又称作现实生活经验。是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而积累的自己已经懂得的东西。显然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起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只有善于捕捉学生现有的生活起点,才能从生活化的角度将新知无声地传递给学生。例如在教学“正反比例的意义”时,我是这样设计学案导入新课部分的: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有许多事物相互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一个量发生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穿衣和天气有联系、落叶和秋风有联系、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有联系,生活和学习中这些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我们叫作相关联的量。教师将抽象数学名词“相关联的量”通过生活中的真实事例表达出来,让学生结合生活体会相关联的量就是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和数学的关系,又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知欲望。

二、紧扣“知识起点”,新旧结合引入新知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威特罗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利用原有知识经验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生成过程。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就把握从学生知识起点出发,结合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点,切入主题。

师:(出示阴影部分占二分之一的圆形)同学们,你能用学过的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占整个圆形的几分之几吗?

生: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六分之三等。

师:既然这些分数都表示同一个阴影部分,就表示什么?就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生:表示相等,用等于号连接。

师:但是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为什么还相等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中这种特殊现象。

在学习新知之前,给学生创设旧知情境,让学生意识到利用他们原有知识经验不能对新问题作出圆满解决,从而使学生处于认知失调状态,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联系“情感起点”,以境生情引入新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把握学生的“情感起点”,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率,能为课堂增添一道别样的色彩。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新课部分的。教师一边播放桂林山水的风景,一边富有感情地描述:你们看,桂林的山水,简直就是大自然创作的一幅幅精美的图画。(生欣赏老师出示的几幅桂林山水的图片,被老师富有感情的描述所吸引)

师:桂林的美景激起了老师的创作欲望,老师为大家带来三幅画,你们有什么评价呢?你们认为这三幅画的面积是多少呢?

这样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热爱祖国的自豪感。以三幅画为道具,在这里起到了“情感穿针,承上启下”的作用。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结尾艺术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84-01

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强调:“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如同一本精彩的小说,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而且也应该有一个让人感到韵味无穷的“结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里,结尾所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举足轻重,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它能帮助学生整理概括,加深感受,深化认识,巩固记忆;它还能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热情。通过反馈,引导学生冲刺,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正确的观点,并在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完成《大纲》提出的语文教学的任务,就要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课堂教学的成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对语文课的结尾艺术,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 激励式结课

教师在即将结束教学时,以意味深长的话语厚望于学生,打动学生心扉,留下难忘的印象。如教《趵突泉》时,讲读完课文后教师小结:“趵突泉美丽极了,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将相前往观赏。可是,现在的趵突泉没有课文所写的那样美丽了。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降低了,美丽的趵突泉水小了很多,有的小泉也干涸了,真是可惜啊!祖国的名山名水需要我们好好地保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也需要好好地保护,希望你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把我们美丽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教师的情绪感染了学生,这种结尾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深远的。

2 归纳式结课

归纳式结课要求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主要是对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归纳,使学生加深理解,进而完全掌握。如在教《景阳冈》时,教师这样设计:“《水浒传》不愧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景阳冈》这个故事中,作者用神来之笔,抓住了人物的特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塑造了一位勇敢机智、武艺高强、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打虎英雄。”通过老师归纳式的结语,学生对武松的形象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

3 延伸式结课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已经取得了某一方面的知识时,为了加深拓宽学生的视野,经常要跳出教材,把他们的目光引向课外更深更远的空间。上《白公鹅》一课,教师这样结尾:“我们已经知道了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特点,你还想了解什么问题?”学生争着回答。趁学生兴趣正浓,教师建议学生可组成小组,共同探讨研究种子发芽、母鸡生蛋等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很自然地沟通了学生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而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语文能力。

4 启发畅想式结课

这是教师们常用的一种课堂结尾方法。这种方法并非课文前面情节的延伸,而是在学生学完课文后,作为一种设想,教师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拓展性,而有意识地设计的一个训练环节。人教版《穷人》一文,主要讲了渔夫和桑娜这对穷夫妻不顾辛苦劳累主动照顾邻居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孤儿的故事。针对文章非常富有戏剧性的结尾: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教师设计了以《桑娜拉开帐子后》为题,展开丰富想象的结课法。学生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了合情合理的想象。通过这样的课堂结尾,不仅深化了文章主题,丰满了人物形象,而且锻炼和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会有极大地促进。

5 辩论式结课

教师在结束课文教学时,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索,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高的层次延伸。人教版《灰雀》一课写的是列宁和一个小男孩对待灰雀的故事。文中很多地方直接描写了列宁是如何喜爱灰雀的,却没有直接写小男孩是否喜爱灰雀。教学该课时,教师给学生留下如下思考题:小男孩喜欢灰雀吗?为什么?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持男孩喜欢灰雀的态度,另一组持不喜欢的态度,他们反复讨论,积极发言,课的结尾变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辩论现场,学生妙语连珠,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组织语言,并寻找理由支撑自己的观点。在课堂结尾的字里行间,通过辩论提供给学生联想、思索的余地,使课文内容更耐人寻味。学生在相互交流辩论中,擦出思维的火花,共享语言带来的美的享受,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6 欣赏式结课

篇7

阅读是一项来自心灵的活动。作为教师不应以成人化的、大众化的模式去要求学生,应该支持他们个性化的阅读方式,为学生创造“自读感悟”的机会。如教《迷人的张家界》一文时,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可以默读,可以轻声读,也可以放声读,也可以与人合读等等,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同时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发现,去体味,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表达对张家界是个童话般世界的惊叹,还对张家界美丽风景进行了赞美,还有对保护张家界自然风光的热切呼唤……

又如在教学《林海》一文时,我尝试着让学生通过“读画结合”反复朗读第二自然段描写大兴安岭的“岭”这一自然段,让学生自己先体会感悟到大兴安岭并不是老舍先生当初想象的那种奇峰怪石,高不可攀,它就像一位性格温柔、美丽善良的小姑娘。然后适时让学生结合文章中对比的写法,用简笔画画出“云横秦岭”高不可攀的雄伟气势以及温柔的大兴安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下文的积极性。

二、设计开放性问题,激发阅读思考

阅读活动应该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对课文进行分析,或进行质疑。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方式,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就应设计一些开放而富有发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时,我就向学生提出了几个假设性的问题:你认为巴迪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在哪儿?如果在他的成长生涯中,只有母亲的鼓励,而没有父亲的警戒,结果会是怎么样?相反,如果只有父亲的警戒,而没有母亲的鼓励,结果又会是怎么样?再如果,一个人既没有母亲的鼓励又没有父亲的警戒,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又该如何去做?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各自交流自己的最感兴趣的问题,最后达成一种共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既需要母亲的鼓励又需要父亲的警戒,但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

三、在合作探究的阅读环境中突显个性

阅读教学中如果能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阅读氛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个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教学《落花生》一文结尾时,我开展了一个简短的“实话实说”节目,让学生围绕“你喜欢花生还是苹果,你又想做一个怎样的人?”互相交流,同学们各自都能根据自身的认识和体验从不同层面进行阐述,有的说:“应该像落花生一样,做个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人。”有的同学则提出“现在是市场经济,一个人应该善于展示自己,推销自己。”还有的提出:“落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确实很可贵,但他一味等待别人来发现的思想又是不可取的。如果永久没人发现,那不就埋没一生了吗?因此,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时候就要踏踏实实,可该表现自我、展示才华的时候就应该像苹果、桃子、石榴一样有胆量,有勇气让别人发现自己也是最棒的。”就这样让学生互相交流,结束全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能力。

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启发学生:“学了本文后,你最想对同学,对家人,对你身边所有的人说的是什么?”然后我号召同学们调查家乡、学校周围的环境现状,收集资料,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引导学生不断地去发现,不断地去探索。

四、在实践活动中挥洒个性

篇8

一、开展多彩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活的课堂是以实践活动作为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投入地学习。

1.在游戏中体验语文

游戏教学是以教学内容为素材设计假想情境,教师要把生活、游戏、教学紧密结合。例如:在教学《揠苗助长》时,当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让学生当一回小导演和小演员,自由结合把文中精彩的片段演一演,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演绎故事,并评选最佳演员来发掘学生的潜能,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评“最佳小演员”和争当“创作家”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能获得些许成就感,使得学生兴趣更浓,主体性体现更突出。

2.创意设计,在情境中想象生活

在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对生活充满想象的,由于这类题材的文章大都是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所以给学生的理解增添了一定的难度。语文教学时应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想象,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大胆地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通过绘画、叙述等形式记载下来,将文本中的抽象文字具体化。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对生活的憧憬。

例如,《爱迪生救妈妈》一文中,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手术”时,爱迪生“皱起了眉头”,教师及进抓住这一细节,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什么皱起了眉头?”理解爱迪生用镜子反射灯光、收集灯光的用意,让学生体验到爱迪生的聪明,这不仅突破了难点,同时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了训练。

二、走进真实生活,让教学内容更丰富

语文教学内容是宽泛的,教科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语文课堂理应向社会延伸,由封闭向开放转变。

1.联系生活走进教材

我们的语文教材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真谛、 人情意蕴 ,教学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让学生的心灵走进教材,走进生活,使教材与学生生活发生意义的关联。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由于大多数同学都未曾游览过桂林山水,既要让学生学得新鲜有趣,兴致盎然。又要在课堂中很好地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把描写美景的句子积累下来。在教学的开始,教师播放了用多媒体精心制作的一段有关桂林山水奇丽风光的画片,配上音乐,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教师接着说道:“同学们,桂林市旅游局需要一批宣传员对这迷人的山水风光进行宣传,你们如果想做小小宣传员的话,必须先要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教师巧妙地把学生的角色转化成了景点宣传员,这就不露痕迹地逼使学生走进文本, 从而自觉、主动、投入地学习,这样由学习到应用、知识和技能。

2.引导学生参与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更多地是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与语文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忽视了语文对于人的精神生命的影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则不然,它的教学触角已经延伸到学生的生命领域,彰显出非凡的人文气息。

在教学《笋芽儿》这篇文章第6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想“如果你是笋芽儿,笋芽儿还看到哪些美丽的景物?”小朋友的回答真好。第一个小朋友说:“我看见了一棵大树,有黄牛伯伯在树下吃草,并且它还向我问好。”教师说:“你也向牛伯伯问声好吧!”第二个小朋友说:“我看见一位仙女在弹琴,一个小姑娘在跳舞。”教师说:“那个小姑娘肯定就是你。”第三个小朋友说:“我看到了许多鲜花,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教师说:“老师也闻到了花香。”……。这些问答,正因为老师关注农村了孩童纯真的生活,关注了孩童纯真的心灵,语文教学才充满了温情的人性之美,才滋润了每一个幼小的心灵,播撤了爱和希望的种子,而没有因为预先设定的答案,机械僵化、生硬、失去活力。

三、体验真实生活,让教学渠道更宽敞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