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反思8篇

时间:2023-10-09 09:27: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地理教案教学反思,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反思

篇1

一、课前准备

首先,新课程呼唤新型的教师,意味着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地理教师不仅需要吸取传统的教学基本功的精华,更需要培养体现时代精神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和掌握本学科知识体系中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新思想、新手段,使自己专业知识不断深化,知识面更加广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档次。

其次,充分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学设施、环境和师生双方共同组成的有机联系。教学设计是在对这个系统进行全面细致地研究上构建出的教学实施规划,以及部署规划实现的步骤,以追求最好的教学效益。新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我们还要高度重视对“学法”的研究和设计。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呢?一是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明确哪些是结果性目标,哪些是体验性目标。二是要认真进行“学情”分析,这是教学设计重要的前期工作,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扬长避短,制定出合理的基于课程标准且有所拓展的教学目标,选择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三是努力编写出较为优秀的教案。地理教案是地理教学实施方案,是文稿形式的教学设计,是在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是教师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行动纲领”。那么,优秀的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⑴精心设计教学导入,每一课的导入,是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也直接影响这一堂课的成败。导入最好是选择学生有所了解而又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⑵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据班级学生“学情”,制定适合我们班学生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具,如:挂图、地球仪、多媒体等。对于地理教学来说,采用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生有效的掌握地图,因此,精心进行课件制作,使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并合理利用;⑶加强集体备课,教师间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教师备好课、编写好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备条件。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科学而严谨、生动又活泼,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利用身边的地理事物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生动而有效的学习情境如增力剂一样,使学生身心愉悦且较快地进入学习情景,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进行活动和探究学习时,教师先要给学生有一个知识的铺垫,由学生自己设计活动、组织安排活动,自己充当活动的各种角色。促使学生在地理活动中运用五官四肢、运用大脑,从而使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充满乐趣游戏的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在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时,通过拼板游戏,能很快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知识;由学生扮演导游在课堂上“周游”全国、全世界;担任“环保局长”答“记者”问;地理扑克、地理棋的使用等等游戏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学生在课堂中一方面表现出对活动具有浓厚的活动兴趣和高昂的活动热情,自始至终体现出了参与的积极性,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主动地掌握知识。

另一方面,从参与活动的范围上,是人人都卷入其中,全员参与。变以往的“师问生答”为“畅所欲言”,学生的“纹丝不动”为 “自由活动”。“师说生听”为“自主探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参与,有效参与是涉及内在思维和复杂活动方式的一种深层次参与。有效参与是学生认知发展、有效学习的保证,离开学生思维的有效参与,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结果。有效的活动是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参与的和谐统一。学生通过活动,对学习地理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后反思

篇2

一、课前准备

首先,新课程呼唤新型的教师,意味着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地理教师不仅需要吸取传统的教学基本功的精华,更需要培养体现时代精神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和掌握本学科知识体系中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新思想、新手段,使自己专业知识不断深化,知识面更加广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档次。

其次,充分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学设施、环境和师生双方共同组成的有机联系。教学设计是在对这个系统进行全面细致地研究上构建出的教学实施规划,以及部署规划实现的步骤,以追求最好的教学效益。新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我们还要高度重视对“学法”的研究和设计。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呢?一是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明确哪些是结果性目标,哪些是体验性目标。二是要认真进行“学情”分析,这是教学设计重要的前期工作,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扬长避短,制定出合理的基于课程标准且有所拓展的教学目标,选择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三是努力编写出较为优秀的教案。地理教案是地理教学实施方案,是文稿形式的教学设计,是在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是教师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行动纲领”。那么,优秀的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⑴精心设计教学导入,每一课的导入,是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也直接影响这一堂课的成败。导入最好是选择学生有所了解而又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⑵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据班级学生“学情”,制定适合我们班学生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具,如:挂图、地球仪、多媒体等。对于地理教学来说,采用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生有效的掌握地图,因此,精心进行课件制作,使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并合理利用;⑶加强集体备课,教师间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教师备好课、编写好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备条件。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科学而严谨、生动又活泼,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利用身边的地理事物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生动而有效的学习情境如增力剂一样,使学生身心愉悦且较快地进入学习情景,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进行活动和探究学习时,教师先要给学生有一个知识的铺垫,由学生自己设计活动、组织安排活动,自己充当活动的各种角色。促使学生在地理活动中运用五官四肢、运用大脑,从而使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充满乐趣游戏的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在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时,通过拼板游戏,能很快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知识;由学生扮演导游在课堂上“周游”全国、全世界;担任“环保局长”答“记者”问;地理扑克、地理棋的使用等等游戏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学生在课堂中一方面表现出对活动具有浓厚的活动兴趣和高昂的活动热情,自始至终体现出了参与的积极性,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主动地掌握知识。 另一方面,从参与活动的范围上,是人人都卷入其中,全员参与。变以往的“师问生答”为“畅所欲言”,学生的“纹丝不动”为 “自由活动”。“师说生听”为“自主探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参与,有效参与是涉及内在思维和复杂活动方式的一种深层次参与。有效参与是学生认知发展、有效学习的保证,离开学生思维的有效参与,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结果。有效的活动是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参与的和谐统一。学生通过活动,对学习地理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后反思

篇3

地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的课程内容适合进行研究。初中地理“同课异构”就是选用同一年级教学章节,从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教师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特点,因人施教、因材定教,进行不同的。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对课堂的教学环节进行不同的自我设计,体现执教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的独特理解与应用,寻找学生的认知习惯和兴趣特点,设计出学生好学的、教师好教的新颖的教学教案。

通过开展“同课异构”教学,重新整合城区学校之间的教研资源,形成教研合力,提高本城区教研的实效性,促进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提高,进而培养学生从不同教学方法、不同学习角度,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素质。将新的教学理念有机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有效性。它是地理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初中地理“同课异构”过程可以分成几个步骤:首先,明确教学内容;然后,不同的授课教师对教材进行分析研究,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再次,撰写教案,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最后,集中研讨,详细剖析教学中的得与失,根据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修改原来的教案,写出反思材料。

在地理的“同课异构”教学中,我认为“同课”是基础,“异构”是发展。因为选择了同一个地理教学内容,这就决定“异构”是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上进行,然后由不同的教师进行各自的教学设计。由于教师存在自身学识、经验等差异,设计出来的教案也有各自的特点。“共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同”,不同教师的授课,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异”。而各个观课的教师通过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授课的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或没上过的为自己准备上这堂课进行第二次备课。

什么是“异构”?我认为,在地理的“同课异构”教学中,“构”是核心,是灵魂;“异”是变化,是发展。如果将理解的重点放在“异”上,那么我们追求的只是外在、表面的东西。形式上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形式的变化并不见得能代表内在的丰富。可以这样认为,“同课异构”实质是不同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立足于各自教学经验,遵循地理科教学的科学规律,利用各种地理资源,进行各种地理教学构想,并将其构想予以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

通过“同课异构”的实践,可以看到不同的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备课,并在地理科教师集体备课下,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例如教材的处理、环节的设计、问题的提出等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得到充分的展现,既看到双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又能解决或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达成共识,以形成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形成共案―个性教案”的良性效果,教师的个性发展才有积极的可能。

在地理的“同课异构”教学中,教师一起对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的选用,不同的观念在进行分歧与融合;通过一系列深思熟虑后,形成了不同的教学个性、不同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挖掘深度。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同课异构”真正体现教学的差异,从而体现出教学无限的发展与变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师根据各自的理解做出的教学行为的差异。不同的教师出于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各种不同的考虑,产生不同的构想,进行不断变化的实践,不同的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地理的“同课异构”的教学中最终成就了地理教师的不同程度的发展,彰显了教师的价值,这是“同课异构”的切实体现。如果只着眼于一节课、一个课例的研究,只是想着把某一节课上好,那只是在治标不治本。我们不是要提高一节课的教学水平,而是要整体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确确实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才能帮助教师从根本上改进自己的教学。因而,一切同课异构活动,都是围绕教师、学生开展,使他们在不断扩展视野,得到发展是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是集体研讨的良好氛围,伙伴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同样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课异构”以“内容相同不同建构”的方式切实突破了学校单一的教学活动。在“同课异构”的过程中,同一教学内容即是一个确定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教师基于“有效教学”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收集各种地理资源,学习相关理论,拿出教学设计并将这个设计付诸教学行动。在教学实践中,总是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面临这些问题,我们再次进行反思,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考虑解决问题的策略,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再进行实践,如此周而复始,直至问题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使教师经历“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是否解决问题――又发现什么问题”的过程。

这样一个“同课异构”的过程,在公开教学中将教学设计付诸实施,观课议课;在方案修正中进行说课议课,比较鉴别、;在行为跟进中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优化策略;在总结提高中反思教学得失,提升智慧。

同课以异构的过程进行着设想、实验、验证、反思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它是一个极其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一个围绕同一教学内容进行的广泛的对话过程;是教师个体与群体共同发展的过程,它促进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和研究,开展创造性教学,使自己的方法更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自己独立的思考、或是教师群体的意见都需要教师自己独立、自主进行建构,他人的一切思想、外在的一切因素都仅仅是提供给教师思考的元素,唯有基于自己思考并付诸实践之后的经验与体会才是真正的财富。

由于在“同课异构”过程中,教师是自主建构,是实现自身内涵的丰富与智慧的提升,所以,同课异构应该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为终极目的,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两个核心展开。在实施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以免走进误区。

一、要以同一内容为核心

“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只有确定这一主题,才能保证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进行比较式的研讨。共性与个性是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联系,比较的过程追求“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没有了“同课”这一“同”,比较就失去了基础,就不能称其为同课异构,就失去了同课异构的价值。

二、以行动研究为基础

行动研究的目的就是应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它关注的是特定情境中的特定问题,无须重视研究结果是否可以推广到其他不同情境;无须关注研究变量的控制与操作。行动研究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解决特定的问题,强调在研究的过程中,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际,把自己遇到的教学问题转化为教学研究的“小课题”,基于“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基于“有效教学”进行教学设计,不断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以比较研究为方法

“同课异构”的基本研究方法应该是用“比较”的方法来看待“同”中之“异”,侧重点是在研究“异”。“比较研究法”是常用的教育教学研究法,它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在地理的“同课异构”教学中,要充分地应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明确比较的主题,关注同课之中的异构在何处,各种异构在课堂教学行为中的表现又有什么不同,取得了什么效果,存在着什么问题。这样,才能拿到一手的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

四、以互助为桥梁

当我们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寻求同事的帮助是每位教师的第一反应,因而地理教师之间互助也是同课异构中最直接、最常用的方式。如果地理教师之间没有互助支持,教师个人将陷于孤立。所以,要力求教师个人与团队之间进行广泛的对话和合作,营造同课异构中教师互助的专业合作与精神共享;在教师互助中将个人的才智与团队的集体智慧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个人成长与团队进步相辅相成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既促进教师个体在专业能力、知识、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又实现地理科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

五、以解决问题为目标

篇4

关键词: 初中地理 高效课堂 课堂导入 自主学习 及时反思

高效课堂是新课改运动推广以来逐渐流行的教育热点名词之一,在此背景下,诸多基层教育工作者纷纷投入了对高效课堂的研究、探讨之中。笔者自然也不例外。以下,笔者仅以七年级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的教学实践为例,就如何有效构建高效地理课堂发表一些认识与看法。

一、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离不开高效的课堂导入

学生上课一开始的状态往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他们后续的学习状态。教育实践更是表明,学生若是能很快集中注意力并持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便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具体知识点的学习活动之中,并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效果。相反,学生若是上课之初便萎靡不振,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他们自然不会真正从学习活动中汲取到有营养的知识,学习效果自然不甚理想。

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师要想打造高效地理课堂,首先应当创设一个高效的课堂导入,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地球和地球仪”这节内容是初中地理的开篇课,对于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地理空间概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初中学生学习地理尤其是区域地理的基础。鉴于其必要性及重要意义,笔者在具体教学中并没有急于向学生传授具体的知识点,而是首先利用现代教育设备为其展示了3分钟短片。短片的内容主要包括: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系和临近恒星的相对位置、太阳系和临近恒星在银行系中的位置、银河系在本星系群中的位置、银河星系群在室女座超星系团中的位置,等等。通过观看短片,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原来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那么大,又是那么小。实践证明,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具有了高度的学习热情及姿态,因为他们迫切想知道更多关于地球、地球仪的相关知识,学习效果很理想。由此不难看出高效的课堂导入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

二、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传统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活动几乎全都由教师牢牢把控,学生则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此种“灌输式”教学模式很难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在于其未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仅把学生视做“储存知识的容器”,致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低,对接触到的知识点并不能形成足够深刻的认知与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鉴于上述“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树立“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这一先进理念,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适当放手,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让学生充分经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相信,这对于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此,笔者感受颇深。同样以“地球和地球仪”这节内容的教学为例,笔者首先借助GoogleEarth(谷歌地球)给学生展示目前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知。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资料明确古人在直觉感官下对地球形状的认识;随着望远镜等工具的出现,人们眼中的地球形状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高涨,很快便找到了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证据。在此基础上,笔者鼓励学生小组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在对地球是球体这一结论的探寻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启示?”孩子们各抒己见,快乐分享自己的思想。这一互通有无的交流互动使得学生在巩固已有学习认知的基础上,又生成了许多新的学习思路及智慧,学习效果得以强化。这充分证明了学生自主学习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积极意义。

三、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离不开有效的课堂小结

初中学生地理知识建构差,需要教师帮助进行课堂知识点整理,这当中非常实用且有效的方式就是绘制思维导图。

实践表明,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有效的串联总结,并逐渐建构完善的知识框架。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在课堂总结环节引入恰当的思维导图。如在“地球和地球仪”这节内容的课堂小结中,笔者精心为学生创设了如下思维导图:

在上述思维导图中,“地球和地球仪”这节内容的主要结构就层次分明地显示了出来,学生只需要记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经纬度”等关键知识点便可以有效串联起其中蕴含的一些小细节,从而很好地起到课堂小结的效果。

四、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师的及时反思

在教学“地球仪的绘制”这节内容时,笔者发现学生由于缺乏立体感,所绘制的作品并不甚理想。因此,在课后反思中,笔者认为鉴于七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提前手绘“南瓜”经纬网作为示范,让学生明确具体的绘制技巧,这样学生再动手的效果就会强化。

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想更好地打造高效率、高质量的高效地理课堂,就必须在结束教学活动之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反省与深思,同时坚持做反思笔记(包括反思每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落实情况、反思教案设计中的不足,等等)。如此,方能明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与不足,才能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改进与优化。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师对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及方法等的及时反思是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重要补充。

高效课堂的构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松实现的教学目标,需要教育工作者付之持续的耐心及热情,并想方设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课堂教学,如此,才能显著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实际教学效率及质量,才能使地理学习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智力与思维发展的助推器。

篇5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地理 教学反思

随着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新课改强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教师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一、处理好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的关系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而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屏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着精神交流与人格碰撞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

二、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缩减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讨论、实验、观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合作教学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学氛围,创设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以帮助学生树立起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进”的合作观念下,实现师——生、生——生的共同成长。

三、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在“听”中学和在“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音像,在听或看后思考、记忆,这是接受性学习。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即教师暂不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进而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过程。实践证明,不管是重结论轻过程,还是重过程轻结论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合乎课改的观念。在学生经历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出规律性认识时,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讲授。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极端。

四、处理好创设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所谓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课堂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调控能力,将课堂调控艺术与学生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演绎到最佳状态。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及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调整学习状态,以饱和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多交流、讨论有价值的或有意义的话题,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效果。

五、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师备课时设计教学的主要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即使教师深入调查,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所以,新课程的教案应该是动态性的,灵活多变的。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进而修订和完善教案。

六、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认为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构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师生发展的平台”。要求教师应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用教材促进学生发展,教会学会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整合教材、教具、图书、资料、网络、教师自身、学生等各种教学资源,以及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创造性。对地理教材做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进行创造性的实施。从周围地理环境和教材中优选整合教学策略,优选整合教学资源,从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发面,来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

篇6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工作计划为依据,订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工作完成情况

1.落实完成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加强集体备课

我们地理组共有14名地理老师,分三个备课组,开学初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时就明确了备课组长工作要求,面对新课改我们必须做到早动手,勤探讨,争取先人一步;所以,我们注重提高备课的质量,做到了发挥团体精神、集体的智慧,将备课组的备课活动落实到实处,做到了学校要求的“四定五统一”(定活动时间、定活动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学目标、统一主体教案、统一进度,统一检测、统一练习)。每次备课活动都不流于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平时注重常规教学工作的落实,认真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写出规范的课时教案,其中王婷、张维勇和侍卫松的教案被评为校级优秀教案;鼓励教师互相听课,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同时我们每节课都精心挑选练习,并对作业的量进行适当的控制,学生完成作业状况良好;作业及时批改,及时反馈。

2.加强高考研究和学业水平测试研究

本学期在教研活动中,加强对大纲和教材的研究,认真分析高考和必修模块试题的趋向,以今年高考试题为样本,让新上过高三、没上高三的教师了解高考试题的特点,体会高考题的趋势,激励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欲望。

加强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包括判读、填绘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地理图象和图表分析综合地理事象。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包括分析比较、判断推理能力等。指导学生多注意观察生产和生活,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到生活中的地理。

3.注重课堂教学,注重落实的实效性

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强调,抓住每一节课,让学生将知识在课堂上落实,提倡课堂前5分钟用于检测落实上节课所学知识,采取多样的方法,如默写、设问、练习检测等,尤其是默写效果比较好。强调教师备课时必须明确,本节课我要让学生掌握什么?通过什么途径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当堂反馈。下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是否完成本节教学目标,哪些地方非常成功,还存在哪些问题?教师要在不断反思过程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

二、工作中的不足

1.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面临着新新课改的问题,尤其是老教师更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为自己充电,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转换观念,付诸于教学行动,这方面我们组的教师发展还不够平衡。

2.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高一地理教学面临的困难很多,一方面初中基础薄弱,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加大;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对高中地理认识不足,重视程度还不够,当然这里面有学生的问题,也有教师的原因,所以作为老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过硬的课堂调空能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以达到课堂教学的完美。

3.加强教研组文化建设,提高教研能力

俗话说的好,人活到老学到老,作为地理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力争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强调知识的落实转变为既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将只重结果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将单纯强调记忆转变为既强调记忆又注重思维的训练;将“灌输式”教学转变为“讨论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只重课本文字描述,转变为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变“旁白”式解释为让学生的“感悟”、”思考”和应用等几个转变,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

教学中多注意观察生产和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与现实生产、生活联系起来的知识在教学中应引起高度重视,教师教学中尽力多搜集一些与教材密切相关的素材。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习一些与地理相关的书籍,也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地理教师的各项素质,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时总结,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三、工作中的思考

1.向课上要效益,精讲精练,落实在课堂,有待强调课堂效益。

篇7

关键词:异步教学法;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20世纪80年代,黎世法教授提出了异步教学理论,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针对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主张摒弃效率低且适用性不强的教学理论,扬长避短,是为提高学生个体学习效率而衍生出来的全新理念与实践。以下探讨了异步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打造学习共同体为目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过去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课堂,教师往往会严谨地根据具体教案,单向性地传授教材中的地理知识,主导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及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异步教学法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形式,真正尊重学生学习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知识的灌输者角色转变为引导者角色,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给予指导及辅助,同时加强课堂上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维持师生间良好的教与学关系,最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身处其中的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下快速投入最佳学习状态中。有研究结果证实,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细心观察学生学习情况,转变角色,针对学生个体能力的不同,以鼓励代替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并热爱新型教学模式。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人体的大脑皮层更容易产生兴奋的感觉,并且高效吸收信息,教师以此积极在教学课堂上打造学习共同体,成为异步教学开展的重要前提。

二、以地理学科教学特点为基础,创造异步教学机制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初中地理教学不但要转变形式,还要建立课堂教学的新型机制。异步教学法的落实,一方面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平时课堂上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结合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关注学生课后对地理内容的复习与相关知识的整合。另一方面,教师要保证地理设计教案的合理化,包括知识系统纲要、问题题型等方面都要体现在讲义上,以问题的巧妙设置来激发学生思考兴趣,确定教学主线,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比如,在学习“认识地球”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明确初中生生活经验与阅历的局限性,可以采取异步教学方式进行连续性问题的引导:①以故事形式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在我国古代有天圆之说,教师可以利用古代天文学家张衡的天圆说,并联系西方麦哲伦环球航行后得出的结论为学生讲述故事,引发课堂的辩论。②以问题形式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再回到故事中反问学生:大家认为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能使自己回到原来的位置吗?回到出发地以后又能证明地球是圆形的吗?同时以球体与圆形的异同来反驳学生得出的观点。③紧密联系实际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旅游等实际情况对地球球体展开交流讨论,采用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况结合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④根据得出的答案回到提问并进行启发性总结。在得到“地球是球体”的结论后,教师再反问学生:为何古人认为地球是方形的?产生这种错觉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步骤与问题要保证环环相扣,紧紧相连,让学生在思考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一个知识点断层都能及时填补,最终实现有效学习。

三、以实施个性化学习为主线,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之间个体差异较为明显,这与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知识接受能力、经验阅历等方面相关。具体到异步教学法的实施中,教师开展教学的前提必须是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个体学生不同的特征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方法。对于学习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相关知识的广度与难度上;对于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教师则应该以合格与进步的目标进行教学,让学生每学习一章节地理知识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取得进步,增强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中国自然环境”内容时,成绩较好的学生对我国地势分界线、特点、山脉以及各种地形剖面图等全方位掌握,而成绩稍差的学生则着重强调我国地势特点或是气候特征知识内容。无论是哪种学生,教师都要坚持公平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对地理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与掌握,从而形成自身能力范围内的地理知识构架。

篇8

一、 地理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

与国内大多数师范院校地理教育专业一样,目前我校在教育实习方面实行多种形式相结合,既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其中,集中实习管理最为规范,由学校安排实习中学,并派专业教师全程指导。分散实习主要由学生联系实习学校,实行自我管理,最终完成相关任务即可。顶岗实习既学生在中学完全履行教师职责,并由实习学校发给相应经济补助。三种实习方式各有优缺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选择。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实习内容基本一致,主要包括地理课堂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工作常规、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实践、学校人际沟通、教育叙事与教育反思、实习团队建设、优秀中学教师示范课等。

二、 地理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反馈问题

通过近几年学生实习后反馈的相关信息可以看出,总体上高师地理教育专业学生的学科素养基本能满足中学教师的要求,但由于高校和基础教育在培养对象上的不同,也造成实习学生面对中学生时,普遍感觉在学科知识、普通文化知识、教学实践能力上的欠缺。

1.学科知识不够深厚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到了实习学校才感觉现在的中学生懂得多,特别是面对实验班(筛选后的好学生)时,在专业知识上不够自信,会出现讲错、讲不清等现象。经深入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大学中为注重地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学习科目多,但内容都较浅。而在中学,地理学习内容与大学地理教育专业的学习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只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选取了一部分进行融合。所以中学的学习内容较少但细致,小知识点众多。而大学生在高校的学习中并没有特别加强中学学科内容的学习,这也就造成学生实习后发觉“大学学的许多内容都没有用、自己专业知识不够深厚”的假象。

2.文化知识不够广阔

由于现在的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教师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在课堂中需要用到一些生活中的案例时,实习学生感觉吃力,出现“讲的学生都知道,还更详细,学生觉得没意思”的情况。特别是在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中,这种现象更突出。

3.教学实践能力欠缺

现代教学中新要求、新方法层出不穷,而高校的实践课有限,学习中注重的还是课堂授课。学生到中学后发现,中学不仅要会上课,还要会说课;不仅要会写教案,还要会写导学案;不仅要上课,还要会做听课记录;不仅要上专业课,还要会上主题班会课。这些新要求学生在大学锻炼的较少,在实习过程中涉及到相关工作会感觉吃力。

4.教学对象了解甚少

这是实习学生面临的最大困惑,总是感觉“怎么会听不懂,很简单啊”。由于在年龄、认知方面的差异,实习学生与中学生接触较少,或者说没有,所以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能较好把握学生易犯的一些错误,备课时也不能从学生角度挖掘教材内容,在教学中也缺乏将知识深入浅出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能力,内容讲解没有针对性,教学效果一般。

5.实习时间安排不尽合理

目前,高师地理教育专业(专科)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以四川省为例,这个时间正是教师公招考试的时间,学生既要实习,又要复习考试,还要全省各地应考,这大大分散了学生的精力,不但实习效果受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这就造成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匆匆结束教育实习或者长时间请假,既不利于发挥教育实习的作用,也造成实习学校的困扰。

三、 地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建议

1.深化中学地理教材分析

目前,高师地理教育专业都在开设《中学教材分析与教法指导》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分较少,所以更多偏重的是教法指导,而对中学教材的分析浅尝辄止,容易造成学生就业后专业知识的欠缺。以四川为例,目前四川初中地理有三个版本的教材,加剧了这种状况。建议增加教材分析相关课程的学分,并引入一定的考核机制加强学生的课后学习,增加对中学教材内容的具体分析,使学生充分熟悉初中教材内容,而不仅仅是教法的指导。

2.增强试题与学科融合

造成学生感觉大学所学知识无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大学注重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学生虽学习了众多科目,但基本没有达到学科知识间的融合,即所谓“不会用知识”。因此,可以引入“期中考试”,让学生平时多用一些中考、高考试题打磨、检验自己。这也可以帮助学生较好适应将来的就业,增加就业资本。

3.拓宽学生知识深广度

针对知识面不够广、知识储备不够深厚的情况,可为学生推荐相关阅读书目,无论地理科学知识类,还是文化知识类,凡是有利于辅助课堂教学、拓展学生视野的书籍都可,有效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同时,建议利用周末或其它课余时间开展“读书报告”活动,持之以恒,方可见效。

4.加大教学技能训练

在继续加强试讲、教案编写的同时,可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说课、导学案、听评课等专项训练,平时以小组或寝室为单位进行相应课堂教学内容的试讲,不断听课、讲课、磨课,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锻炼从师任教能力,最终达到增强其教学综合能力的目的。

5.规范教育见习环节

实习学生普遍缺乏经验,不能较好估计学生情况,这点本就是高师培养的一个瓶颈,不能彻底解决。教师讲的再多、再好,也不可能代替学生亲自与中学生接触,因此见习环节应加强。见习应贯穿整个学习生涯,每学期至少安排两次,并在见习环节中增加见习班会、与中学教师和学生交流等内容。通过这个过程中的看、听、说来真正了解中学生。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