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0:16: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经济数据展示,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会计;审计;发展趋势
1、大数据时代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1.1大数据。
大数据是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概念,又称为巨量数据,是指规模庞大、杂乱、无序的数据信息,即便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仍然无法实现集中整合、分析和处理。在此时代中,数据的类型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除了常规的视频、图片、位置信息以外,还包括交易数据、查询行为等新型数据。与此同时,数据呈现大容量、高流动性,海量数据真伪难辨且不断变化,给数据利用工作造成极大的难度。
1.2大数据时代的基本特征。
数据时代,海量、繁杂、高速更迭的数据对人们的思维和工作方式造成极大的影响,促使人们进行自身的突破,以此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要。概况来说,大数据时代的基本特征如下:(1)大数据分析。受限于数据的收集、分析能力,在传统的数据分析中大多采取抽样分析的方法进行,即划定研究范围和对象,根据研究群体的样本数量进行按比例抽取,将其作为整个研究群体的代表,该种研究方法能够大幅度降低数据的收集、处理难度,但是存在数据不精确的问题。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效率大幅提升,能够实现研究对象全体的大数据分析,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2)数据全面性研究。在传统的数据处理中,高精度的数据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数据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将直接影响分析和处理的效果。而大数据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全面分析,实现整体把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数据精度的要求,从而降低了数据的搜集难度。(3)探索事物内在关联。事物之间的内在关联是通过外部特征表现出现的,通过对事物外部表现的数据收集,能够还原事物的整体形态,进而分析事物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这对于事物的处置和决策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是大数据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
2、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内会计、审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经济管理中,会计、审计工作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整体反馈,为科学的分析、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撑,推动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行的会计、审计模式的诸多弊端逐渐显现,已经无法满足大数据背景下的会计、审计工作需要。综合来看,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2.1信息不对称。
在经济管理活动中,会计工作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状况进行跟踪和记录的主要手段,应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借助财务报告、报表等形式全面、客观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然而,实际的工作中,许多企业的会计工作存在疏漏,导致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受到影响或会计信息披露失真,导致审计工作因缺乏真实、充分的信息而无法有效开展,造成审计工作的取证难问题,影响审计工作的作用发挥。
2.2会计、审计工作的支撑力度不够。
会计、审计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应该将其纳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给予其相应的支撑。但是,当前的许多企业对会计、审计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清,对会计、审计工作缺乏应有的支持,增加了工作的开展难度。
2.3人员素质偏低。
与传统的会计、审计工作相比,大数据时代的会计、审计工作除了对专业性有较高的要求以外,还对人员的信息化技能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要求相关人员具备操作信息化系统的能力,能够借助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和手段实现企业的相关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改造工作。此类复合型人才的数量较少,远远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是当前的会计、审计领域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3、国内会计、审计工作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方向
3.1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分析。
(1)实时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是对企业的阶段财务状况进行汇总、反映的重要材料,报告的编制受到数据收集、分析等多个方面的制约,因而耗时较为漫长,大多以年度为单位进行编制。由于市场的瞬息万变和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财务报告只能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状况进行呈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给决策的及时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大数据时代,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数据更新速度的提升,会计人员可以轻松及时的获取最新的会计数据,通过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自动编辑生成财务报告,经过人工审查和修饰后直接使用,提高了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大幅降低企业的决策风险。(2)综合财务管理。受到数据搜集、处理等方面的限制,传统的财务管理大多为单一财务管理,即针对公司的某项业务或某个环节进行管理,存在片面性。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的处置能力大幅提升,企业的会计人员可以实现财务领域的拓展,从单一领域拓展到上下游,实现综合财务管理,如此能够加强财务管理的连续性,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
3.2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1)总体审计。当前,审计工作大多采取抽样审计的方式进行,通过对样本群体的审计推断整个群体的整体情况,该种审计方式受到审计环境的限制,导致部分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审计隐患。大数据时代,高效的数据处置手段使得全体审计成为可能,审计人员可以借助先进的软硬件设施实现企业各项活动的快速审计,彻底杜绝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腐败、舞弊行为。(2)审计成果综合应用。长期以来,审计工作被定位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审查,其形成的最终成果报告格式固定、内容单一,仅能够反映企业具体工作存在的问题,其数据量无法支撑企业的经营改进,对企业后续的管理革新作用不大。这种情况在大数据背景下有所改善,能够将审计中的其他非关键数据纳入到审计报告中,除了常规的审计作用外,还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评价,为企业的后续管理改进提供参考,实现审计成果的综合应用。
4、大数据背景下的会计、审计工作发展的具体策略
4.1实时财务报告编制的实现途径。
要想实现财务报告的实时编制和利用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应该尽快建立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系统,将其与企业的管理系统相关联,能够及时将会计信息汇总到会计人员手中,实现财务报告相关数据的动态收集;其次,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设置相应的财务报告编制模块,实现财务报告编制的自动化,以此提高报告的编制效率和准确率;第三,建立畅通的财务报告渠道,可以借助网站等信息技术受到实现财务报告的及时。此外,还应该注意企业内外部数据的对比、印证工作,在保证效率的同时,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4.2综合财务管理的实现基础。
财务管理从单一领域拓展到供应、生产、研发等多个领域,需要高效的财务信息系统和实时的数据传输作为支撑。企业应该加快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构建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会计信息的动态收集和处理,为综合财务管理提供基础。
4.3审计工作的发展策略。
总体审计和审计成果综合应用的实现离不开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这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处理设备实现。所以,在审计工作的发展问题上,一是应该更新审计工作的软硬件设备,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二是转变审计工作人员的思维模式,实现审计内容的拓展和审计方法的信息化提升;三是加强对审计成果的利用,发挥审计成果的经营改进作用。综上所述,会计、审计是衡量企业经营活动价值的重要手段。大数据背景下,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将工作重心从信息搜集逐步转向信息甄别上,实现会计、审计工作的方法和作用的拓展。
【参考文献】
[1]明艳艳.大数据时代的会计、审计发展趋势[J].商,2016(15)
[2]常连斌.大数据时代对会计和审计的影响初探[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6(8)
[3]韩强.大数据背景下开展数据式审计的思考[J].郑州师范教育,2015(4)
关键词 井下;工具;发展;研究;技术
中图分类号TE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9-0153-01
1 新型的防蜡防垢防腐蚀工具
1.1新型工具的原理
这种新型工具同时具备防蜡、防腐蚀和防垢的多重效果,在油田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原油通过管壁上的孔眼时形成大量细柱状射流,径向垂直地撞击到工具环空的内壁和芯轴上。当流体流过工具的时候,工具可以产生一种电化学反应改变流体中矿物质的电位。在自喷井和抽油井中,原油在地层压力或抽油泵抽吸压力的作用下进入工具管壁上四周分布的孔道。在冲击作用发生的同时,这种新型工具表面的会使石蜡及其他矿物质分子产生反应,改变原油及地层出水的一部分特性,同时也使那些杂质杂质、异物、井下伴生微生物等一起产生融化效果,避免结蜡等现象。经过油井新型井下工具的过滤及变异作用,原油和矿质在工具的处理后实现分离并到达地面以上。 这样的原油不仅可以使蜡和其它容易结块而堵塞油管的蜡质物质处于悬浮或者半悬浮状态,而且还可以将碳氢化合物断裂作用使原油变得更加光滑和容易流动。
1.2工具的使用优点
这种工具只需一次性安装,并不需要过多的维护保养和外来动力源,安装在抽油井和自喷井都可以。油藏界面和清洁井筒不需要定期进行热油清洗、蒸汽清洗等常用的传统工艺进行作业,刮蜡作业、碰泵等操作程度也得到减少, 有效地节约生产作业成本。提高井下原油泵的使用寿命和泵效。同时也不会因为结垢、结蜡和沥青质沉积而造成抽油杆和抽油泵发生卡、脱等意外故障,从而能够更好地稳定油气井产量。
1.3在油田的应用效果
这种井下新型工具可以应用在任何有结蜡、结垢和严重腐蚀的油井中, 包括双管完井的井、 定向井、水平井、热水井和注水井。并且也可以和任何井下抽油泵系统配套使用,包括杆式泵、管式泵、螺杆泵、电潜泵和各种特殊作业泵。新型工具的安装设计,应该根据具体的生产油管的尺寸和油井产量进行确定。一般情况下,这种工具要安装在抽油泵下面的进口处或泵上方的出口处,或者接在生产油管的底部。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防蜡、防垢、防腐蚀等多得作用。
2 多用途打捞新工具
2.1多用途打捞新工具的技术方案
由丢手工作筒和丢手接头组成,所述的丢手工作筒由上接头、捞爪和护套组成;所述的丢手接头由接头主体和打捞杆组成;其中,上接头与捞爪活动连接,捞爪为筒状体,筒状体上设有轴向螺旋轨道槽与丢手接头上的打捞杆的配合,使打捞杆能沿着轴向螺旋轨道槽与丢手工作筒脱接。有益效果是:一是操作简单,节省工时,作业时采用上下活动管柱和旋转管柱的方式分别完成井下管柱丢手和打捞挂接;二是对管柱的密封性能要求低,不会出现因油管漏失丢手失败的现象;三是丢手工作筒可多次重复使用,使用成本低。
2.2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井下打捞工具
其技术方案是:由打捞器主体(1)、弹子(3)和包套(2)组成,在该打捞器主体(1)下端外壳制有上深下浅式的弹子槽(4),包套(2)另开有外槽(5),外槽(5)的宽度小于弹子(3)的直径。更加技术方案是:在所述的打捞器主体(1)顶部设有螺纹,所述的打捞器主体(1)的下端头为锥形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弹子,使落物内壁和弹子之间的摩擦力带动弹子作向上相对滚动,从而当打捞器上提时,弹子在摩擦力及自重作用下向下运动,同时与落物内壁涨紧而自锁,继续上提即可把井下落物打捞出井,这样,就可以方便的将小直径管状井下落物从井下打捞出来。
多用途井下打捞工具,应用于石油井下打捞作业。特征是:打捞颈为阶梯圆柱体型,在打捞颈圆台上部中心有外螺纹连接体,在打捞颈下端有圆柱状连接体,圆柱状连接体连接在打捞筒上端,打捞筒有中心孔,打捞筒中心孔由锥孔和喇叭口两部分组成,锥孔的上端直径大于锥孔下端直径,锥度为4°~12°之间,锥孔的下端连接的是喇叭口,在锥孔内有压缩弹簧和两个打捞片。效果是:该多用途井下打捞工具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打捞多种落井工具串,同时还能配合压力计进行甩挂测试工艺的实施。能完成10mm~26mm打捞颈或台阶的落井工具串的打捞。新型实用工具的应用,再结合一把抓、外钩(鱼刺型外钩)等传统工具,将有效地将外钩插入绳类或其它落物内,将井下落物而带出地面。
3 井下打捞新工具前瞻
在井下作业施工打捞工具中,SW-150型打捞筒是一个具有良好利用价值的新产品,对井下不规则小型落物打捞具有较好的效果减少了油井维修次数,降低了作业成本,捞获落物成功率高,减轻劳动强度,使各项增产措施得以顺利实施。上接头作用是与下井油管公连接扣,工作筒是容纳落物的空腔,引鞋是引导落物进入工作筒内部,截止装置是使落物通过弹性截止刷拦截落物使落物留在工作筒内。具体工作原理及操作步骤:1)施工作业时,用油管与打捞筒上接头连接;2)将其输送到套管内鱼顶部并与其接触;3)下压正转管柱使引鞋将落物引到工作筒;4)落物上行通过弹性截止装置进入工作筒后,弹性截止刷恢复封闭状态,阻断落物脱出工作筒,上提油管实现井下落物打捞作业。将原打捞工具工作筒的内部结构改为由12组钢丝束夹角85°呈螺旋状分布形状,形成截止装置,将落物通过引鞋导入工作筒利用钢丝的弹性使落物通过,钢丝弹性恢复后将落物留在打捞桶内。SW-150型打捞筒的结构组成和作用:由上接头、工作筒、截止装置、引鞋等4部分组成。
在原有打捞工具的基础上,针对作业过程中小件落物在井下各种复杂状态下的不同形态特点,对该打捞筒进行结构性设计改造,选用弹性好、韧性好、强度高的钢丝制成钢丝束安装在打捞桶内构成落物导入截止装置,用2.5"油管连接打捞筒并输送到井下鱼顶位置,井下落物通过引鞋进入后使落物进入打捞筒通过截止装置,靠弹性能切断落物回路上提打捞筒实现打捞,从而能够提高打捞的成功率
关键词 竞技体育 大数据 机遇 挑战
中图分类号:G811 文献标识码:A
数据,一直以来都是体育科研工作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数据大爆炸,大数据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不仅仅意味着技术的发展,甚至推动了时代的变革。大数据时代,数据将充斥着社会的各个领域,而体育从某种角度来看就是一个数据的集合,因此对科学研究来说,体育无疑是合适的大数据试验场。然而一直以来,我国竞技体育领域数据的相关工作发展都不甚理想。面对即将来临的大数据时代,中国竞技体育应当总结、学习国外相关领域发展的先进经验,顺应时代潮流的变动,主动探索这一新生的领域。在新的时代中,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大数据与竞技体育
大数据时代,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的大数据技术方式的应用,能够使原来分散的竞技体育资源可以在竞技体育系统内部高效配置,从而大大改进竞技体育管理与决策方式,并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在竞技体育领域,大数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数据挖掘和数据可视化上。
1.1数据挖掘与竞技体育
数据挖掘技术,能为职业体育俱乐部提供更多、更全面的球员评估指标、比赛分析指标。通过在数据和运动员表现之间建立模型,帮助体育俱乐部在选择运动员之前就能很好的了解运动员的现有运动水平和预测发展潜力;帮助体育俱乐部对现有运动员的运动水平有客观的认识,并配置相应的训练计划。例如美式橄榄球联盟(NFL)运用生物传感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对参加选秀的大学球员进行评估,以选拔出有潜力的运动员;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的球队奥克兰运动家俱乐部,通过数据分析法在联盟中率先采用上垒率这一指标来寻找和考核球员,而数据分析则帮助奥克兰运动家队成为了美国职业棒球史上首支取得20连胜的队伍,帮助球队焕发第二春。这一案例在美国职业棒球领域引发轰动,各大俱乐部纷纷开始雇用专职的数据分析员。
1.2数据可视化与竞技体育
数据可视化往往是数据挖掘之后的产物,与数据挖掘密不可分,专业的数据公司在将数据挖掘与数据可视化结合这一方面往往做得更好。IBM公司追踪了四大满贯赛事八年来的全部8128场比赛,收集了4100万个数据,为每一个大满贯选手模拟了一个对比数据库。基于这一数据库,IBM推出了Slam Tracker系统,这一系统能够能针对性地为比赛选手提供最优战术,为观众提供着更为直观生动的观赛体验,并且帮助观众更加准确的感知比赛过程。
2大数据时代竞技体育的机遇与挑战
伴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竞技体育领域收集到的数据量越来越大、数据采集速度越来越快;数据类别越来越多、数据越来越准确,这无疑为竞技体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2.1大数据时代竞技体育的机遇
美国职业篮球联盟(NBA)无疑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的典型案例。就数据获取而言,NBA联盟的各支球队广泛应用SportVU技术,在每座球馆的上空会悬挂着6个超高清摄像头,每秒钟能够抓取25帧图片。这些摄像头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复杂的计算公式与比赛的play-by-play数据同步,能够在90秒内便发回报告。每个球员的每个动作、每次传球、每次投篮、每次触球……一切的一切都被记录了下来。
就数据的挖掘而言,通过SportVU追踪系统,有研究者成功建立量化防守表现的数学模型,并将其可视化。他们通过计算防守的对位和时间,最终得到了一系列量化指标,防守能力的量化的能够让人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一名球员的价值。面对大数据时代NBA采取的是开放的态度,积极引入能带来变革的技术,对各支球队而言海量的数据就是无穷的宝库,顺应潮流并选用合适的数据挖掘方案就能在这座宝藏中获得珍宝。
2.2大数据时代竞技体育的挑战
数据科学在某些竞技体育项目上的运用,并不能代表大数据在竞技体育系统的广泛运用。以足球运动为例,相比数据分析在橄榄球、棒球、篮球等项目广受追捧,数据分析足球项目明显“遇冷”。足球运动的数据收集进展远远落后于其他运动,借助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涌现出一批网站,这些网站将比赛的数据统计结果更好的展现给了观众。通过网站提供的信息让你可以知道哪个球员一场比赛乃至一个赛季的各项统计数据,还有一些类似热点图和传球线路图等的图片方式更好的呈现这些数据。然而这些数据也仅仅只是数据而已,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如何通过数据建立模型进而能对关键能力进行量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体育数据统计主要由国家主导、体育院校、运动队参与,展现出一个自下而上汇总数据的过程。国家统计局的相关体育统计数据主要表现了我国体育的宏观数据,而各个体育院校和运动队的数据具有一定偏向性,用于研究的数据样本规模、代表性能否能适应大数据时代数据依旧存疑;我国竞技体育领域的信息化水平较低,数据的收集与存储手段相对原始,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较大,数据挖掘专业的人才缺口巨大。据相关报道,中超球队江苏舜天队的数据分析,其实只是人工统计的简单记录,包括犯规、越位、射门、抢截等等基本信息。然而在数据科学应用较晚的足球领域,专业的数据公司已经可以依据体育场内安装8个角度不同的热成像功能摄像机,获得全场画面、所有球员的跑动路线,后续便可生成跑动距离等数据,或者对照比赛视频分析定义球员与动作。
同时大数据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数据不懂社交。大脑在数学方面很差劲,但是大脑懂得社会认知。人们擅长反射彼此的情绪状态,擅长侦测出不合作的行为,擅长用情绪为事物赋予价值。数据不懂背景。人类的决策不是离散的事件,而是镶嵌在时间序列和背景之中的。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化,人脑已经变得善于处理这样的现实。人们擅长讲述交织了多重原因和多重背景的故事。数据偏爱潮流,忽视杰作。当大量个体对某种产品迅速产生兴趣时,数据分析可以敏锐地侦测到这种趋势。但是,一些重要的产品在一开始就被数据摈弃了,仅仅因为它们的特异之处不为人所熟知。然而对于竞技体育而言,一些运动员杰出的表现正是通过一些特异的数据展现。
通过计算机,我们可以快速、准确的提取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然而在某些方面机器却没有办法取代人。计算机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尚不能识别某些精确动作和动作背后的情感、认知因素,仍然存在大量需要人来解释的信息,设想一下在某年的夏季转会窗口,一个球队的球探想要为球队物色一名出色的球员,两名上赛季表现平平的球员摆在球探面前,如果球探仅仅观看了两名球员的赛场表现,而没有去研究他们的统计数据,那么他很有可能建议球队谁都不要买;如果他仅仅查看了球员的比赛数据,而没有去现场观看他们比赛,他可能就会建议球队买下其中一名。然而正确的结论往往是将传统的比赛侦查和对球员的数据分析两者相结合起来,另外一名球员可能才是更好的那一个。
3相关建议
针对大数据时代竞技体育系统存在的挑战:
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是建立顺应大数据时展的竞技体育数据收集与共享平台,强化各个体育院校和运动队之间的数据共享,体育主管机构通过对数据的汇总与收集建立数据库、云平台,实现对数据的良性反馈,进而助力体育科研。同时依据具体运动具体分析,制定适应具体运动项目的数据收集与挖掘方案。
其次,应当大力推动数据科学在竞技体育领域的运用,加大投入,着力提高我国竞技体育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培养一大批体育数据科学人才。也可以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委托或者建立专业的体育数据公司进行数据收集和挖掘工作。
注释
[1]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发展路径
大数据时代,在即时的海量数据的冲击下,科技期刊如何定位读者需求,走特色发展之路,这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和获取行为的特点
大数据时代,技术手段的应用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信息传播和获取行为也有了新的特点。第一,电子资源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并因其更容易获取、更方便下载和更大存储量,成为读者更愿意接受和使用的对象。尽管传统纸质资源仍然占有相对平稳的市场总量,但电子资源的占有比例在迅速增加。尤其涉及高端前沿技术方面的信息资源,考虑到时效性,读者更愿意通过网络来获取,而不是等待出版周期相对较长的纸质资源。第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即时获取信息成为可能。移动终端成为个人信息交互最常用的工具,信息传播的形式不得不改变,以适应信息需求者的习惯。图书馆或信息门户平台,纷纷研究更方便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并将更多更全面的信息资源转换为电子资源,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让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检索和使用这些信息。第三,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信息主体数量庞大,但大量信息主要通过少量综合型或专业型平台得到,信息渠道的普泛性和单一性同时并存。读者往往希望通过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信息获取的大部分问题,然后根据需要进行更加细分式的搜索,以满足全部需要。这也决定了信息渠道自身必须顺应大数据变革,在不断增加数据容量的同时,向基于读者分析的专一、精准方向转变。
二、科技期刊的发展困境
高度发展的互联网促使传统科技期刊需要在传播方式、传播渠道、内容形式、效果评价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期刊主办方在理念变革、队伍建设、读者维系等方面面临极大的困境。第一,个别传统科技期刊办刊理念滞后。传统的期刊传播形式主要依靠纸质媒介按期出版,在媒介融合方面应变不足。随着国内各类期刊纷纷开展融合发展的探索,部分科技期刊也开始跃跃欲试,但当媒介主体向大数据方向进行更深刻的变革的时候,个别科技期刊并没有做好准备。纸质期刊究竟是主体还是补充?数字化期刊内容是不是必须与纸质期刊在全部内容和形式上完全保持一致?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科技期刊办刊主体必须思考的问题。第二,适应期刊数字化办刊需求的人才匮乏。传统科技期刊办刊的前期改革主要集中在管理模式上,诸如通过重组实现集团化运作,将多本期刊的办刊部门整合到一起,集中人力、物力打造为集成式学术出版中心。数字化的期刊内容可以融合多种媒体形式,包括文本、语音、图像、视频等,这些内容经过整合,成为新的数字化的出版产品,会比纸质刊物更加全面、生动地呈现学术成果,提升了传统纸质媒体的传播效果。这对传统期刊编辑人员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因为他们通常是编辑类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者是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但并不熟悉新兴数字化媒体技术,而媒体技术本身就是一个专业领域,擅长这一技术的人才又可能并不懂编辑和文章涉及学科的相关知识。在大数据、新媒体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组建一支适应期刊传播新要求的复合型编辑人才队伍,创新学术信息的传播形式,充分发挥数字出版的特点和功能,这是学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必然。[1]第三,科技期刊的读者黏性需加强。大数据时代的读者信息获取渠道较多,综合性科技学术门户平台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削弱了科技期刊的用户黏性。作者可以通过网络构建自己的开放性平台,自主传播信息,自由表达学术观点;而读者对学术信息具有较大的选择权。数据库对所有入库期刊进行了外科手术式的拆解,导致学术传播的中心从期刊转移到了论文。[2]科技期刊的整体特色已不再以期刊本身来体现,而是被分散于不同的文章,必须通过关键词检索才能为读者所获取。这意味着科技期刊必须适应大数据检索的特点,充分了解读者检索习惯以及读者学术信息需求发展方向,从而在数字化世界中吸引作者的持续关注。
三、科技期刊的定位及发展路径
在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必须创新运营模式,充分发挥数字化传播、大数据分析的优势,获得更好的信息传播效果,进而增强期刊的影响力。第一,提高办刊效率。无论是利用大数据分析读者需求,还是充分发挥数字传播优势增强学术论文传播效果,科技期刊的基本属性即其有用性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科技期刊并非意味着从办刊形式到内容都发生根本变化,而是在传统期刊办刊基础上进行变革。这要求传统科技期刊必须提高学术成果的出版效率,利用技术外包的形式解决数字化嵌入的困难,借助数据库平台实现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以应对数字化出版的冲击和压力,提高学术期刊的“生产效率”。具体来说,在确保传统纸质办刊的基础上,一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深度挖掘读者需求,紧跟学术前沿办刊。二是利用学术交流的媒体平台,将经过编辑处理的学术成果优先出去,改变纸质期刊出版周期长、传播滞后的困境。三是借助分工日益细化、内容形式日趋多元化的软件技术外包服务,组建专业化的情报信息分析团队、后期技术处理团队、传播运营团队,优化办刊流程,提升办刊效率。第二,扩展期刊功能。科技期刊不仅是学者学术成果,作者和读者进行学术交流的媒介,其功能还体现在遴选、加工学术成果,传播创新知识和学术思想,为文化继承和生产提供服务。大数据时代,信息的积累速度呈几何式的增长,其中充斥着大量无效信息,有用信息可能成为沉没信息而失去效用。因此,传统学术期刊要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特性,全面提升原创学术作品科学价值的知识生产、传播、利用方式,推进新型数字出版模式。[3]科技期刊应在尊重作者权益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为用户免费提供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全文服务。[4]在综合性的学术信息平台之外,独自或联合建立本领域共享的学术交流平台,为科技期刊开辟新的传播途径,实现学术交流、知识服务、政策建议等功能的统合。第三,打造特色学术社群。大数据时代,网络媒体深刻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打破了空间的局限性。以兴趣为纽带的群落使人们交流的方式和交流的对象大大增加,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模式。作者不但可能作为观点的提出者存在,作为论证过程的参与者存在,甚至可以作为整个成果的读者而存在。学术社群以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建立,当某个学术成果在群落中分享传播时,会吸引群落成员进行评论;当群落成员参与度增加,并将这个成果传递到群落以外,那这个成果有可能成为学术热点,并在更多领域和读者中间进行传播,而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将极大地促进这一过程的酝酿和发酵。因此,科技期刊打造本领域的学术社群,将极大地提升作者和读者在学术成果过程中的交互感与参与感,从而维系更为忠诚的作者和读者,让参与人员成为期刊的组成部分,而不只是单纯的期刊学术成果的创造者或接受者。
1.旅游带动型模式。
这是指以当地风景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通过旅游带动就业、通过旅游带动一批有技能、有文化的劳动力在本地创业,以此带动少数民族县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1]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湖南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大多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原始、文教事业落后,但这些地区又多是劳动力资源和旅游资源富集地区。发展旅游业不失为适合当地特点的行之有效的脱贫方式,不仅可以为这些地区注入大量资金流,有利于当地经济走出困境,有利于当地人民迅速脱贫致富,而且,随着旅客的进入,外界大量的信息以及商品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文明卫生习惯等有益的思想观念也会悄然而至,有利于打破当地封闭状态,有利于解决当地人受陈旧观念束缚的思想,开阔他们的世界。湘西地区凤凰县的劳务经济主要依靠的就是这种模式。早在20世纪90年代凤凰县承受着失业、一次性职工安置、企业下岗职工近5000人的就业压力,近年来,凤凰县按照“政府推动、市场拉动、政策促动、城乡互动、有序流动”的工作思路,突出“旅游”带动战略,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全面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大力推进劳务输出,劳务经济已成为该县县域经济亮点。古城居民在政府引导下,自发兴办了百家家庭旅馆、商品一条街和开发了如凤凰土特产姜糖、腊染等旅游产品。据统计,仅旅游业就直接提供就业岗位5800多个,占全县安置就业和再就业人员总数6652人的四分之三以上,县城涉旅服务人员达到2.8万人,旅游产业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采用这种模式要注意整体规划,突出特色,因地制宜,避免盲目上项目;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要特别重视生态保护;转变当地农民的思想,加强职业培训,使传统农民成长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生活、善经营的现代农民。这样才能开成以旅游促就业、以就业带动收入增长、最终实现少数民族县域经济的发展。
2.基地带动型模式。
基地带动型,即把开发资源与建设商品基地结合起来,开发一片山水,建设一个商品基地,培植一个拳头产品,兴办一个骨干企业,推进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和规模经营,使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应得到最大化,从而壮大劳务经济。一般来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每提高1个百分点,才能带动0.12个百分点的就业率。[2]这表明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弹性越来越小。因此,民族地区发展劳务经济首先要立足本地农业这块熟悉的领域,发展深加工产业链,就地消化剩余劳力。就地消化剩余劳动力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大型的龙头企业来吸引一部分劳动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农民就业。湖南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利用特色资源开发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特色生产基地,通过开发品牌、组建专业协会、培育市场、建立大型加工企业,使种植业内部结构得到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在稳定提高县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民族地区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按照市场需求,优化布局、调整品种、改良品质、提高效益,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商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农牧户联合、企业联合、公司带动、股份合作、跨地区合作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规模经营,发展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头企业。
3.品牌劳务输出模式。
农村劳动力需要一张“就业名片”。这张“就业名片”,既是劳务品牌的体现,又是农民工和用工单位之间的一座便捷的桥梁,有着极大的良性效应。因此,要着力打造品牌劳务。一是深入抓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在激烈的劳务市场竞争中,外出务工人员只有拥有了一技之长,才能在劳务市场站稳脚跟。近年来,湖南省实施劳务输出品牌战略,“湖南的哥、湘女家政、湘妹子导游、湘菜厨师、建筑湘军、湘妹子纺织工、湖南机加工、装卸湘军、铸造湘军”已经成为湖南劳务十大叫得响的品牌,这就是通过加强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的结果。二是政府要积极引导。各级政府应立足县情,把打造品牌劳务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一项富民工程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三是要能真正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各地区实施品牌劳务输出力争做到“培训—转移—回流—创业”模式,防止品牌劳务输出的“外部性”。通过输出富余劳动力,引回先进生产力,来不断拓展县域经济的发展空间,扩大县域经济的开放程度。如桑植县,由于当地人从小善于爬山,为建筑劳务架子工储备了人才,可以打造“建筑劳务”的品牌。在“建筑品牌劳务”推出去以后,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情、以理、以实惠呼唤远方游子为家乡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4.专业市场吸纳型模式。
专业市场吸纳型模式是指通过发展产品交易市场,特别是专业批发市场,带动区域专业化生产或区域劳务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专业市场为依托,充分发挥专业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达到发展一处市场,带动一个产业,繁荣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的目的。如浙江有4000多个专业市场,联结全省85%以上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湖南邵东县现有12个专业批发市场和58个乡镇集贸市场。邵东工业品市场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经营摊位1万个,经营门店580间,日上市客商近5万人,该市场为中南地区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多年被评为“全国文明集市贸易”。邵东廉桥有“南国药都”之称,是全国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市场内现有经营户1000多家,药市的兴起不仅带动了周围16个乡镇的农民大规模种植、加工、销售中药材,全县27个乡镇(场)都有农民从事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上述例子表明,专业市场对当地劳务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湖南少数民族县大多都是只有一些小规模的综合市场,它们极其分散,再加上管理无序,对当地劳务经济的推动力量极其薄弱,在当今劳动力转移困难的大环境下,尤其是对于一些资源非常贫乏,没有自己特色的少数民族县,如果交通比较畅通,通过专业市场带动劳务经济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模式。
5.政府引导型输出模式。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网络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人们在互联网上的活动越来越多,这些活动产生了非常庞大的数据集,对这些数据集的科学处理和应用就是大数据。大数据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传统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就大数据的概念,以及大数据对网络经济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是原先就存在与物理学、天文学以及金融界等各个领域,只是几年来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在社会当中体现出了越来越多的能量,逐渐引起了相关领域专家的广泛关注。美国在2013年就启动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并且在其上面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他们已经意识到,大数据在这信息发达的时代,必将产生巨大的作用。我国在“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也提出了把大数据进行产业化发展。一时之间各大学术刊物都纷纷发表了大数据探究性文章,大数据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大数据,简要的说就是通过普通软件无法在有效时间内收集、分析、处理、应用的大规模数据信息。这里所说的大规模通常超过了100TB,并且是高速、实时的数据流。大数据一般具有数据规模大、种类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四个特征。
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互联网经济是社会经济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主要是人们通过网络进行消费活动的经济现象。在互联网经济中,商品的生产、消费,和主体的经济行为包括信息的获取,市场发展方向的预测、企业发展方向的决策等过程都依赖与互联网。互联网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效率高。在互联网经济中,交易双方的交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易过程也无需等候,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成本低。消费者可以通过透明的交易平台进行商品的选择,而卖方减少了实体店资金的投入,降低了应运成本。
3、风险大。一方面存在着信誉风险,网络平台的审核机制存在一定的漏洞,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造成了信誉风险的形成。另一方面,互联网的网络安全,为客户的个人信息以及资金造成一定的威胁。
4、覆盖广。因为互联网经济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受到了广大青年消费者的青睐,消费群体覆盖面较为广泛。
5、发展快。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经济也得以迅猛的发展。
三、大数据与互联网经济的关系
1、大数据的来源,主要依赖于消费群体通过网上交易留下的信息,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网络上留下的痕迹,比如网页的浏览、网购等活动。大数据技术就是在这庞大的数据集内提取出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判断出消费者的消费倾向、社会的发展方向,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以科学的指导意见。大数据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就在于大数据信息的含量和价值。根据IDC和相关部门对大数据调查的结构,大数据蕴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对消费群体进行详细的划分,根据划分结果对每一类群体采取相应的商业行为。
2、运用大数据,分析出消费者最新的消费动向,对商品的满意程度,以及对商品新功能的期望等等,利用这些分析结果为厂家提供科学生产的指导意见。
3、提高大数据研究成果产业化,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4、有利于企业对于商业模式和商品服务的创新。与传统的商业模式相比较,传统的商业模式是通过生产、营销的效果来看生产方向的对错,而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经济模式,是通过对以后将会产生的营销效果的预测来指导生产。大数据在数据分析和预测方面的功能使传统商业无法比拟的。由此可见,大数据的存在,为企业的生产方向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进行有的放矢地投资和生产,避免了盲目生产带来产品滞销的危险。另外网上交易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大数据依赖云计算技术,为网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数据资源,降低供需双方信息的不对称,顺畅了供需渠道,提高了网络交易的效率。但由于大数据所要求的软硬件环境以及监管机制等都越来越严格,这便对网络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大数据虽然可以完善信息的传递模式,但是在信息监管机制的影响下,差异性供给主体或者需求主体可能会利用自身的优势获取更多信息,加剧了信息的不平等性,继而引发恶性竞争,为此,政府需要从宏观角度进行调控,规范各方交易,构建出完善的竞争格局,保证网络经济行为可以有序的发展。且就我国的情况来看,还缺乏网络经济发展的法律监管体系,无法促进网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虚拟经济的风险更大,为此,必须要做好立法监管工作,制定出能够规范和引导网络交易的法律体系,从支付和交易环节来保证网络经济的有序发展。
四、结语
总之,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为企业的经营模式的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网络的发展有带动了人们网上活动频率的增加。网上大量的数据信息,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如何利用网络数据对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行精准的判断,将是企业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将来,大数据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都会得到良好的解决,届时大数据将会发挥出巨大的魅力,推动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杨哲煜 单位:湖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郭莉莉.基于网络经济对国民经济影响的经济学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6(03).
[2]陈小云.消费者参与社交网络营销因素的实证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国外大数据发展情况
世界经济论坛的一份报告称,“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大数据将成为未来提高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受到了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重视,从发展战略、数据开放及大数据应用三个方面积极推进。
实施大数据战略
美国将大数据视为强化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把大数据研究和生产计划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2012年,投资2亿美元实施“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英国将大数据列为战略性技术,给予高度关注,推出一系列支持大数据发展的举措,2013年投资1.89亿英镑支持大数据技术研发。法国《数字化路线图》,宣布将大力支持大数据在内的战略性高新技术,投入3亿欧元资金用于推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韩国积极制定一系列有关大数据的发展战略,将大数据技术研发项目视为具有“国家意志”的科技项目,划拨了2亿美元预算,将在2013年起的4年时间里打造旨在运用大数据的国家工程。新加坡抓住大数据的机遇,加强政府数据分析的能力建设,推动新加坡成为全球数据分析中心。
开放政府数据资源
美国积极推动政府数据公开,不仅要求政府新增和经处理数据的开放和机器可读,还于2013年了《数据开放政策》行政命令,要求公开教育、健康等七大关键领域数据,并对各政府机构数据开放时间作出了明确要求。英国实施“开放数据”项目,建立“数据英国”网站用于数据公开;利用和挖掘公开数据的商业潜力,为英国公共部门、学术机构等方面的创新发展提供“孵化环境”。法国于2011年推出“公开信息线上共享平台”,公开了包括国家财政支出、空气质量等数据。韩国在首尔市打造“首尔开放数据广场”,为用户提供十大类公共数据信息。新加坡也于2011年建立政府公开数据平台,开放来自60多个公共机构的数据。
推动大数据广泛应用
美国政府是大数据的积极使用者,2012年“数字政府战略”,提出要通过协调的方式,促使联邦政府部门提高收集、储存、保留、管理、分析和共享海量数据所需核心技术的先进性,并形成合力,通过大数据技术改变联邦政府工作方式,为美国民众提供更优公共服务。英国在资金和政策上支持大数据在医疗、农业、商业、学术研究等领域的发展;2014年,英国宣布建立图灵大数据研究院,确保英国未来大数据发展在经济和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法国政府开展一系列的投资计划培养新兴企业、软件制造商、工程师、信息系统设计师,通过发展创新性解决方案,并将其用于实践,促进法国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法国还利用大数据推动其智慧城市建设,实现降低城市管理成本或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韩国将建设一个开放大数据中心,利用大数据技术解决业务或者研究方面的问题;民间企业也大力研究大数据技术的商业应用;首尔市2011年的“智慧首尔2015”计划则提出“利用大数据解决市民小烦恼”。新加坡的多个国际领先企业在当地设立大数据技术研发中心,加速数据分析技术的商业应用,支持新加坡企业采用大数据技术,利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北京迎来大数据发展机遇
IDC的报告预测,中国大数据技术与服务市场规模将从2011年的7760万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6.17亿美元,5年的复合增长率达51.4%。中国市场的规模之大为大数据发展提供了大空间、大平台,我国在省(市)一级的大数据的尝试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北京也迎来了发展大数据的绝佳机遇。
大数据符合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要求
十以来,北京市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鼓励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在传统产业的集成应用,让科技赋予传统产业更大活力、更高质量,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大数据能够实现巨大商业价值,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将可以加快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体系整体升级,培育发展大数据符合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要求。
北京具有良好的数据资源基础
北京培育大数据具有原发优势。北京科技资源集中,研发实力丰厚,政府机构及大公司云集,有很强的数据生产能力。通过“科技北京”、中关村(000931,股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一系列规划、战略的实施,北京积聚了全国最大规模和最有价值的数据资产,为发展大数据奠定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做大做强大数据窗口期依然存在
全球的大数据应用处于发展初期,做大做强大数据可能性很大。从行业来看,大数据应用呈现“阶梯式”格局:互联网行业是大数据应用的领跑者,金融、零售、电信、公共管理、医疗卫生等领域积极尝试大数据。从数据源看,大数据的应用还处于自给自足的时代,现有的应用仍然以机构内部数据为主,数据的开放和综合应用还有很大的空间;从技术角度看,大数据仍以初级应用为主,多数应用仍然使用传统分析流程和工具,技术发展也有待进一步推进。
大数据技术要求相对容易突破
北京在海量数据存储、挖掘、云计算等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与国外大数据技术热点保持一致,发展大数据遇到的关键技术相对容易突破。大数据的整体技术发展层面,美国等传统IT强国的大数据战略也都处于试错阶段;硬件方面,相对于其他一些高精尖技术,大数据对于硬件基础设施的要求相对较低,不会受困于基础设备核心元件的相对落后。软件方面,与在传统数据库操作层面的技术差距相比,大数据分析应用的中外技术差距要小得多。
发展大数据的建议
北京市在大数据发展方面已经提前布局,形成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如推动政府信息公开、鼓励大数据产业集群、建立中关村的大数据产业联盟及交易平台、搭建首都科技大数据平台等。下一步,北京可结合自身巨大优势,布局大数据。尤其要完善大数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继续鼓励大数据通用关键技术研发,进一步开放政府等公共部门数据,统筹谋划大数据应用,培育相关产业,开展“数据驱动型创新”,把北京打造成智慧的创新中心。
制定大数据相关政策及行业标准
在政策层面,密切关注国际立法理念的演变趋势,结合大数据技术发展趋势和具体的国情、市情对相关制度进行前瞻性研究,充分利用专家及智库的作用,调动行业的积极性,推广最佳实践,逐步形成行业共识,在试点成熟后上升为法律法规并推动实施,为大数据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在行业技术标准层面,加快制定大数据分类、文件格式、传输协议、访问应用程序接口等。
鼓励大数据通用技术研发
大数据的急剧蔓延使得企业在存储架构方面逐渐面临史无前例的考验,由此引发了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商业智能、云计算等应用的一连串连锁反应,技术升级势在必行。北京可抓住时机,发展大数据技术,在前沿及共性基础技术上增加研发投入,如实时大数据处理、海量数据存储管理、交互式数据可视化、云计算及应用相关分析技术等;激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技术开发,聚集产学研用力量形成合力,力争在大数据平台级软件上实现突破;加强大数据技术研发方向的前瞻性和系统性,通过技术引进、自主研发、创新实践等培育自主的大数据技术和产品,在世界大数据行业培育核心的技术水平。
推动大数据在企业界的广泛应用及流通
大数据可以提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能力,大数据对于中国企业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更新,更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变革,因此,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大数据的应用创新,培育大数据产业。同时,政府也应积极规范和引导商业化的大数据交易活动,为数据资源的流通创造有利条件。
开展“数据驱动型创新”
大数据带来的影响是空前的,不仅在企业界,科研和创新领域也发生了变化,科研进入了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时代,许多领域的科研人员的工作重心多已转向如何分析海量数据,并获取知识。因此,结合北京市创新中心的建设,可采取措施,支持数据开放共享,鼓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开展数据驱动型创新,开创北京智慧型创新新局面。
关键词:中医古籍;大数据;数据挖掘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4.03.004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cient Books in the Era of Big Data
Zhu Yumei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Shandong 250355,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ounded that the in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Ancient Books possess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Big Data and demonstrate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CM Ancient Books in the fields of data integration,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Key words: TCM ancient book; Big Data; data mining
1大数据的背景、特点和含义
信息和能源、材料一起,并称为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1]。信息不可遏制的增长,导致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具有“大容量、种类多、流动快、价值高”的含义[2]。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思•库克耶所著的《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一书中谈到,起源于电子信息领域的大数据概念正在日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在该书中谈到,大数据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全面性;第二是模糊性;第三是由探求因果关系,转向事物相关性的寻找,要让数据自己发声;建立在相关关系的分析基础上的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3]。
2中医古籍信息具有大数据的特点
中医古籍是中医理论和诊疗实践传承的载体。中医古籍信息量巨大,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在全国131个图书馆中馆藏中医书目有1.3万种。
中医古籍信息种类繁多,从临床诊疗经验的描述、中药的采集、药性的辨别到理论的阐述,既有严格遵循逻辑理论原则的医案解释,又有偏方验方汇集。中医古籍信息历经几千年,横跨南北方,既有横向的学术争鸣,又有纵向的流派传承,既有一定的理论自洽性,又有各自独特的见解。
基金项目:国家公共卫生资金项目(2010GJ01)
作者简介:朱毓梅,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与文献信息研究。E-mail:
中医古籍信息的利用率不高,但无疑古籍中蕴含着极为有价值的知识。不仅临床中医医生要借助于古代文献中的知识来处理病患,2011年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青蒿素的发现也来源于古籍文献。
中医思维的习惯是“取类比象”。个例化诊疗是中医临床的特色描述方式。个别是一般的基础,规律是个体的凝练。中医在被迫接受现代科学“大量、双盲、随机”统计学方式的同时,也在坚守着自己“天人合一,辨证论证,个体化诊疗”的特色。中医传统理论不是由“可观察、可设计、可控制、可预测”的实验证实的、具有明确因果逻辑关系的科学理论,而是采用经验的、“取类比象”的方式进行的描述。比如对于发热的症状而言,因为“热”的现象和太阳的发热、物体的发热是具有相似性的,在现实生活中,用寒凉的物体可以消除或者消退热的现象,而在中医实践中,石膏的服入可以治疗发热的症状,因此把石膏定位为具有“寒”的药性。这种“石膏-发热”到“寒-热”关联角度考虑问题的方式体现了中医自然哲学的特征。这种特征无法像现代生物学那样,从微观逻辑的角度、从实验设计的角度令人完全信服,但这种关联本身在实际的医疗实践中是非常有效的。生物医学的最终目的除了满足人们对于人体自身的好奇心之外,就是对于疾病好转的追求。忽略临床需要,一味追求理论的完美对于医学本身是有害的。中医的这种关联性思维方式无处不在,符合大数据时代对于相关性的重视。
在大数据时代,个别信息不确定,总体信息具有规律性。中医古籍信息良莠不齐,真理和谬误并存。就像我们不能从单一信息源出发,确定某个网络信息是否为真一样,对于中医古籍信息真实性的确定除了临床验证之外,我们可以通过全面信息的分析获得我们需要的知识。比如不同医家对于“不寐”的理论阐述是不同的,他们所采用的方药也是各异的,宋咏梅等[4]对历代治疗不寐方剂中的中药进行频次分析得知,酸枣仁是所有方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包括人参、茯神、麦冬、半夏、远志、熟地黄、生地黄、柏子仁,这些常用药物在临床中是常用的,也是有效的。从大量不确定信息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是大数据时代的特征。
中医专家系统的目的就是根据以往有效的临床经验,在疾病好转的驱动下,预测当前患者病因病机和诊疗方案的过程。预测的基础是对以往海量数据进行机器学习。中医古籍文献中的大量病例,是构建中医专家系统的基础。这些病例来自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不同医家,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对于一个具体的患者,不同医家的预测方向可能是不同的,如何根据当前大量的、模糊的、不确定的知识选择最符合要求的诊疗方案,是中医专家系统能最终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关键所在。
3大数据时代中医古籍面临的机遇
中医古籍最初全部都是以文本形式存在的,与信息化数据相比,具有传播性慢、复制性差、容易损坏等特点。
传统中医从业者和研究者对中医古籍的利用具有局限性、片面性、时效性、地域性等不足。大数据的理念和技术为中医古籍信息的充分利用带来了机遇。
3.1在大数据时代,知识变得更加全面,海量数据的集成变得可能
在农业社会,很难想象一个人能够有机会阅读如此众多、不同年代、不同流派、不同地域的中医药著作。信息化时代打破了时间、地域界限和流派之争,使得面向主题的全面信息的存储和检索变得简单和可能。王振国等[5]研制的“中医药古文献保障系统”收录了上至秦汉,下至当代的十万余首方剂,并具有灵活的面向用户的知识服务功能;张启明等[6]在visual foxpro平台上,通过对历代中医医案文本数据的规范化、结构化处理,收录了历代医案22 459首,数据量达到2亿。
3.2在大数据时代,不确定的、模糊的个体经验,在数据挖掘后呈现总体的规律性
中医流传几千年,中医理论和成功诊疗的实践描述无疑是丰富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在过去,人们往往依靠个人在阅读有限书籍和临床的摸索悟性中寻找规律。如今数据挖掘技术使得规律的寻找变得更加直观和触手可及。相比于“第一原理”对客观世界微观领域的精确描述,数据挖掘强调收集大量的、复杂的、模糊的、不确定的数据,分析数据集合从而获得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7-8]。
对中医古籍信息进行数据挖掘主要集中在病案和用药规律的研究。曾大方[9]对《临证指南医案》进行了频数统计的分析;陈擎文[10]在中医古籍治疗中风的医案基础中,运用频次分析和关联分析的方法,找到古代名医治疗中风最常用的7味中药、9个药对和3个三药对;周德生[11]集成了明清时期津液亏损的病案573例,采用R型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确定了每个亚型的辨证用药规律;王佑华等[12]探讨了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粗糙集等方法应用于古籍文献信息数据挖掘的可行性。
3.3在大数据时代,个性化十足的师承将被中医专家系统取代
个性化诊疗是中医的特色,也是中医难以进行规范化的桎梏。中医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和中医药相结合的研究领域。自1979年第一台中医专家系 统――关幼波中医肝病诊疗系统诞生以来,迎来了10多年的研究热潮。到2008年底,研制的中医专家系统有200多个[13],比如鲍友麟“胃脘痛”专家系统、梁宗翰儿科脾病专家诊疗系统等[14]。到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中医专家系统的个性化特点,研制成的专家系统往往很难进行普及,中医专家系统的研究陷入低潮。王瑞祥等[15]在胃脘痛中医古籍信息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医生对同一患者诊断可能产生的不确定信息和不同症状体征对辨证的重要性难以把握的瓶颈问题,采用粗集理论结合聚类分析的方法,实现了不同年代中医专家的集体会诊,研制成功的胃脘痛中医诊疗系统,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效果。
4大数据时代中医古籍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尽管给人们带来了更全面的信息,更先进的技术,更科学的算法,但要使得中医古籍信息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还面临着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大数据要求数据越多越好,但中医古籍由于年代久远,保存不利,大量古籍流失,有的版本流落在民间,有的版本远在海外,现存古籍也面临大量修复的问题。
尽管大数据不强调数据的规范化和结构化[3],但对于中医古籍信息而言,由于年代和地域的差距过大,一词多义、多词同义现象非常普遍,如果不进行适当的规范化,很容易造成信息的误读,很难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2010年,财政部专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对400本中医古籍进行整理,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中医古籍信息的确认和规范化[16]。2012年,科技部重点项目“中医药基础学科名词术语规范研究项目”在北京启动,项目将对中药、方剂等十个学科的8 000条名词术语进行规范,项目完成后,中医规范化名词术语将达到1.3万条,并建立同义词数据库[17]。尽管如此,中医古籍信息的规范化工作还有相当长的道路要走。
中医古籍中的不确定信息固然可以通过数据挖掘的手段提取出临床和科学研究中有价值的知识,但不可否认,很多有价值的知识并不是在古籍信息中普遍存在的。比如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是通过对古籍中记载的治疗疟疾的640个方药一一实验之后,才找到青蒿这一治疗疟疾的中药的。而数据挖掘仅仅体现在从2 000多个记载治疗疟疾的方药中精选出640个方药的过程。这种范围的缩小尽管有价值,但也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找到一个能对有价值信息进行精确定位的工具,是大数据时代中医古籍信息知识发现的关键。
5小结
在信息化浪潮里,中医古籍以其悠久的历史渊源、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高价值的知识蕴含,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医特有的相关性思维方式符合大数据时代的特征。根据相关性知识构建的具有预测功能的中医专家系统,可以在大量不同医家不确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确定性诊疗。在大数据理念和技术的指导之下,以中医古籍文本信息为本,最大限度地构建同义词数据库,保持古籍信息的原汁原味,在正确语义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发现,并能及时应用于临床和科学研究,是中医古籍信息发挥作用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郁青.图书馆信息服务散论[J].图书馆界,2000,9(3): 8-11.
[2]韩翠峰.大数据带给图书馆的影响与挑战[J].图书与情报, 2012(5):37-40.
[3]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18-42.
[4]宋咏梅,崔利锐,李军伟.古代失眠方药的文献分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5):392-394.
[5]王振国,刘耀,.基于信息构建(IA)的中医药古文献保障系统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 2(7):5-8.
[6]张启明,王永炎,张志斌,等.中医历代医案数据库的建立与统计方法[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4): 298-299.
[7]DL Olson, D Delen. Advanced data mining techniques[M].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2008:5-7.
[8]Mehmed Kantardzic. Data Mining: Concepts, Models, Methods, and Algorithms[M]. A JOHN WILEY&SONS, INC, 2011:1-9.
[9]曾大方.《临证指南医案》方案的统计研究[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5,9(1):13-17.
[10]陈擎文.数据挖掘技术在古代名中医中风医案之应用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0):2254-2257.
[11]周德生.明清时期津液亏损病案573例辨证用药统计分 析[J].中医药研究,1998,14(4):12-13.
[12]王佑华,陆金根,柳涛,等.中医医案中的知识发现研 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4):368-372.
[13]白春清.中医专家系统30年[J].医学信息,2011,24(2): 550-552.
[14]北京中医管理局科教处.关幼波、鲍友麟、梁宗翰老中医专家系统[J].北京中医,1992(4):54-55.
[15]王瑞祥.一种基于粗集简约的中医专家系统设计和实现[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0):2476-2477.
[16]林玉婷,林莉.论中医古籍的保护[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1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