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宏观经济形势8篇

时间:2023-10-08 10:16:3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宏观经济形势,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宏观经济形势

篇1

关键词:跨国公司 国际法主体地位 可行性

一、全球经济复苏势头趋缓,有效需求增长放缓

受制于内生经济增长动力缺乏,全球经济不均衡复苏,发达国家债务危机和财政压力等不利因素影响,201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GDP增速较上年放缓,显示出复苏乏力的迹象和信号。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未完全消除,世界经济难以进入稳步增长的良性循环,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依然较为突出。美国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房地产依旧低迷,银行放贷能力尚未复苏,以消费为主导的美国经济尚未有实质性好转。欧洲债务危机时有爆发,对本来疲弱的经济复苏无疑是雪上加霜。在财政重建和刺激经济的“二难选择”中,欧洲经济很难较快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日本经济在对美国和中国的双重依赖中有所恢复,但其受外部影响较大,未来仍有不确定性。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尽管回升势头较好,但在发达经济体整体增长疲软的情况下,高增长能否持续存在较大变数。总体而言,2011年世界经济将由前期超常规政策刺激下的恢复性反弹转向平稳甚至低速增长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较紧。

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动力,但在外需乏力。货币政策收紧和经济活动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拉动社会总需求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增速将有所放缓。

就投资需求而言,2011年既有促进投资增长的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总体上投资增长将小幅放缓。有利因素主要包括:各地区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投资热情高涨;“新非公36条”等政策促进民间投资。不利因素主要是2009年为应对危机出台的刺激性政策逐步淡出;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拉动效应逐年衰减;房地产调控政策趋于严厉;财政支出重在结构调整,政策向保障民生领域转向。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在2010年回落的基础上继续小幅下降,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减弱。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或将企稳,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呈现高增长趋势。1-11月全国出口名义增长33.3%,进口增长40.3%,而去年同期则分别是同比下降18.9%和15.7%,2010年出口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有:意识世界经济复苏,外部环境好于去年;二是2009年出口增长为负19%,出现低基数效应;三是稳定出口政策继续显效。

2011年,美国、欧洲、日本等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需求增长缓慢,发达经济体贸易保护注意趋势严重,人民币升值预期、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使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降低,我国对外贸易条件有所恶化,同时受上半年基数太高等因素影响,预计外贸进出口增长速度比2010年将有所放缓,贸易顺差也将减少,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有所削弱。

北非中东局势不稳,日本地震危害影响短期难以消除,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断提升,贸易摩擦增加,国内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这些因素导致出口增速放缓。生产商宁愿更多向本土市场供货,而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出口明显减少。许多国家采购商都认为今后中国工人工资将会大幅上涨,产能势必将会被压缩。从去年末开始已经有生产厂家出现供货推迟现象。相对于出口大幅下滑,对美欧的进口增速基本稳定,机电产品进口占比最大的日本呈现下降趋势,资源类进口稳步增长。总体来看,2季度外贸增速回落已成定局,贸易顺差仍将继续下滑。

三、物价水平居高不下,通胀压力明显上升

2010年全国消费物价水平不断走高,CPI由1月份的1.5%逐月回升到11月份的5.1%,达到28个月以来最高。预计2011年物价总水平(CPI)增长呈小幅回落的态势,且前高后低。总体看,导致物价下行的因素增多增强,导致物价上行的因素减少减弱,预计全年CPI增长2.5%左右。推动2011年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依然很大,一方面来自于二元经济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来自于国际粮价震荡和上涨在国内的传导。二是要素价格上升,成本推动型通胀成为主要形式,特别是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成本继续上升已成定势。三是人民币升值预期推动国际资本流入增加。与此同时,2011年经济增速将比2010年有所放缓,产出缺口缩窄,有利于坚强通胀的压力。趋紧的货币政策将逐步回收过剩的流动性,货币供应增长逐步回归常态,对通胀压力也有减缓的作用。

受经济运行惯性影响,2011年上半年CPI涨幅仍处于高位,5月份CPI同比上涨5.5%,创34个月新高。随着各项调控政策的逐步到位,下半年CPI涨幅将出现回落,全年通胀走势前高后低,呈现见此回落的态势。

四、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整体维持上涨局面

2010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延续着2009年以来的上升势头,但速度明显放缓,波动性加大,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回到了2008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的水平。2011年恶劣的气候表现将导致北美、欧洲、南美等主要农业产区普遍歉收,使农产品供给减少。主要金属及矿产则受新兴经济体增长强劲的影响,需求将进一步走高。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不断地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送资金动力。随着经济复苏和通胀蔓延,2011年主要大宗商品价格预计将维持上扬趋势,但全球经济的总体复苏态势尚不足以支撑持续大幅上涨,其间可能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占据了主导地位,主要国家也加大对市场投机的打击力度,在多重复合因素作用下,大宗商品短期价格走势判断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五、 经济政策以紧为主,由宽松型向稳健型转变

货币政策取向在上半年以紧为主,2季度往后,政策调控的频度将有所下降,以寻求抑制通胀和维护增长之间的平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是抑泡沫、控投资、调结构、强民生。央行去年10月以来实施了包括加息和上调准备金率等一系列紧缩性措施,以回收过分充裕的银行体系流动性,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中长期来看,由于阿拉伯世界政治动荡,日本地震后重建需求的支撑,中国仍然持续面临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参考文献:

[1] 王小广《2011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时事报告中心组学子专刊2011年04月

[2] 《2011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及政策:通胀形势主导预期变化》平安证券,2011年2月

篇2

一、利好数据背后藏隐忧,经济好转趋势尚难定论

5月份,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均现积极信号。出口经过4月份的下探后大幅反弹,同比增长15.3%,较上月上升10.4个百分点。投资在房地产、基建投资的支撑下出现企稳迹象,1—5月份累计同比增长20.1%,较1—4月份继续下滑0.1个百分点,不过下滑速度明显放缓。当月增速则上升0.9个百分点至19.9%。名义消费同比增长13.8%,较上月下滑0.3个百分点。不过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1%,较上月略升0.3个百分点。在需求趋好的情况下,工业产出增速也有所上升,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较上月小幅回升0.3个百分点。

5月份经济数据没有继续恶化,显示出一定程度好转的迹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今年4月份较去年同期少一个工作日,5月份较去年同期多一个工作日,由此产生的基数效应不容忽视。特别是近期外部实体经济并没有明显积极的变化,出口却出现超过10个百分点的反弹,这或许更多的是来自于数据扰动等短期效应,实际情况恐怕不容乐观。而投资虽现企稳迹象,但动力仍然较弱,消费也增长乏力。总的来看,5月份利好的经济数据背后仍然藏有隐忧,宏观经济形势还很难做出趋势性向好的判断。

出口大幅反弹缺乏需求支撑。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435.8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当月进出口规模刷新去年11月创下的3341.1亿美元的历史纪录。其中,进、出口规模双双创月度历史新高,当月出口1811.4亿美元,增长15.3%,较上月上升10.4个百分点;进口1624.4亿美元,增长12.7%,较上月上升12.4个百分点。

3、4月份进出口增速连续下滑,并维持在10%以下低位,5月份则双双大幅反弹。但是我们很难找到内外需明显转暖的证据来支撑这样的大幅反弹。这样的反弹恐怕主要是由于上述所说工作日变化导致的基数效应等因素的扰动,实际的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从主要出口地区来看,5月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长22.99%,与4月相比上升了13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3.43%,与4月相比上升了5.81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负增长。对东盟同比增长28.05%,与4月相比上升了22.67个百分点,对亚洲地区的日本、韩国、香港同比增长分别为13.03%、6.25%、15.87%。

从近期的欧美经济情况来看,美国近期新出炉的GDP及新增就业情况远低于市场预期,失业率更是不降反升。欧元区失业率持续上升,PMI频创历史低点,欧债危机更是不断升级。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也持续放缓。由此可见,5月份出口的大幅反弹没有得到外部环境明显改善的验证。此外,5月对美出口强劲可能还和汇率因素有关,自5月初起美元兑人民币持续升值,这或称为拉动中国对美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欧出口上升则还可能受到另一个短期因素的影响,即欧洲杯的举行从而拉动了中国对欧出口。

总的来看,5月份出口的反弹缺乏外部绝对需求的支撑,更多的是一些短期效应,缺乏需求支撑的出口反弹或难以持续。未来出口维持10%以下低位增长仍是大概率事件,而外部经济中的一些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风险更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房地产、基建支撑投资企稳。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892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1%,增速较1—4月份继续回落0.1个百分点,不过回落幅度明显收窄。5月份同比增长19.9%,较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投资增长现企稳迹象。在三大投资领域中,1—5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8.5%,增速比1—4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5月当月房地产投资增长18.2%,较4月份上升9.0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4.5%,较上月略升0.1个百分点,保持相对稳定。在国家“稳增长”的背景下,交通运输、公共设施等基建投资整体继续上升。具体来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增长19.4%,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累计增长-6.4%,较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累计增长9.3%,较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此外,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和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累计增速分别回升1.5和0.4个百分点,也体现出国家稳定投资增长的导向。

5月份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仅略下滑0.2个百分点,降幅明显收窄,当月增速则大幅反弹,超出市场的普遍预期。当月增速的大幅反弹存在基数扰动等影响,不过观察近期形势可以发现,房地产市场的确出现了回暖的迹象。首先从本月数据来看,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累计继续呈现同比负增长的态势,不过降幅较上月分别收窄1.0和2.7个百分点,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也从数据上验证了市场所谓的“红五月”。在整体经济持续下滑的背景下,近期全国多个地区继续“微调”房地产调控政策,央行年内已两次下调存准率,6月8日更是3年多来首次下调了利率。尽管6月份的降息不能解释5月份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但在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情况下,国家稳增长力度不断加大,市场对房地产的预期也开始改变。央行近日的调查显示,15.7%受访居民准备购房,为去年以来最高值。统计局的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数据显示,在70个大中城市中,5月份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比4月份增加了一倍。同时近期,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住宅成交均价也纷纷走高。这些现象均说明房地产市场确实出现了回暖迹象。在此背景下,房企拿地热点也向积极方向转变。1—5月份,土地购置面积和成交价款增速分别较上月回升0.6和3.7个百分点。

尽管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回暖迹象,中央也的确提高了对地方微调楼市的容忍度。不过中央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总基调仍然未变,至少目前来看,楼市调控放松要重述2008年的历史几无可能。同时未来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在这种背景下所谓的“刚需”恐怕难以支撑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反弹,房地产投资恐仍将继续下滑,可以预期的是,在国家稳增长的背景下,这种下滑的速度和幅度将放缓。不过另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是,在调控的限制下住宅市场较为低迷,而商业地产则一片红火。今年1—5月份,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分别同比增长44.7%和31.6%,均大幅高于住宅以及整体投资增速。我们要提醒的是,在经济基本面较为低迷的情况下,资本大量涌入商业地产将吹大并引发其泡沫的破灭。

总的来看,房地产的反弹和基建投资回升以及制造业投资的稳定支撑了5月份整体投资的企稳。5月份,发改委集中审批了一批投资项目,不过这在5月的投资数据中表现并不明显。在国家稳增长甚至保增长的背景下,未来投资有望逐步企稳回升。尽管难以再续2008年“四万亿”的投资盛宴,投资稳增长依然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真正值得担心的是这次投资再刺激还会积累更大的产能,而外部消费需求难以复苏,国内分配改革难以启动,更大的过剩危机在后面。

消费名降实升但仍增长乏力。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1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8%,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4.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从环比看,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84%,继续呈现回落态势。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5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536亿元,同比增长13.7%,低于4月份的14.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179亿元,增长14.3%,低于4月份的14.6%。剔除价格因素,5月份城乡与农村消费增速10.7%与11.4%,分别高于4月份的10.6%和11.2%。从具体商品来看,日用必需品类和汽车消费企稳,降幅在0.5个百分点内,但家电、家具和家装持续回落,降幅超过1个百分点,表明房地产消费链依旧处于调整中。

总的来看,由于物价水平的快速回落,5月份名义消费增速继续下滑,不过实际增速有所上升。受制于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滞后,在内外整体需求疲软的情况下,我国消费增长很难表现出独立的走势,加之前期消费刺激政策的退出,消费增长表现乏力。从未来形势来看,随着国家新一轮消费刺激政策的陆续出台,实际消费增速有望继续企稳,不过在价格水平快速回落的情况下,名义增速恐将继续下滑。

工业产出回升趋势未定。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6%,比4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5月份,重工业同比增长9.8%,增速较上月回升0.9个百分点;轻工业增长9.1%,是2010年2月以来的最低点,增速下滑1.2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速回升是5月工业增速超出预期的主要原因,而轻工业增速回落则拖累5月工业增速。重工业的回升与投资的企稳相关。具体来看,通用设备、铁路船舶等运输设备业、电气机械和电力热力等重工业行业同比增速较上月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发电量、水泥、十种有色金属和汽车等主要产品产量呈现显著回升。从产销率看,5月份产销率下降0.2个百分点至97.9%,反映企业库存有所上升。总的来看,虽然5月份工业产出增速出现上升,不过如果考虑到工作日的因素,实际的增长情况仍然不容乐观。而在需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目前工业仍处于去库存阶段,短期内工业增速仍将波动调整。

二、物价水平短期加速下行,通胀压力进一步减轻

3月CPI同比出现反弹,4月重拾回落态势,5月份则延续了回落的趋势。5月份,CPI同比上涨3.0%,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涨幅创23个月新低,环比下降0.3%。5月份CPI构成中,新涨价因素为1.26%,相比4月份回落0.32%,翘尾因素为1.74%,相比4月份回落0.08%。因此,5月份CPI的回落,主要是新涨价因素的作用。食品价格继续呈现季节性回落,5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4%,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8%。食品价格的下降主要是肉类与蔬菜价格下降所致,其中猪肉价格环比下降3%,蔬菜价格环比下降6.9%,其他食品价格小幅上涨。非食品价格上涨动力趋弱,同比上涨1.4%,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环比持平。受油价下调影响,非食品价格中交通通讯及服务的价格同比下降0.1%,环比下降0.3%。

5月份,PPI同比下降1.4%,降幅较上月继续扩大0.7个百分点,同比创30个月新低,环比结束了连续3个月的正增长,下降0.4%。其中加工工业PPI同比持续6个月为负表明终端需求的疲软,而原材料和采掘业PPI同比出现了30个月来的首次下降,表明下游需求疲软逐渐传导至中上游。

5月份CPI加速下滑,通胀压力得到进一步减轻。而进入6月份后,随着气温升高,部分瓜果类蔬菜上市量增加,预计将带动蔬菜价格继续回落。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输入型通胀压力,就在5月份CPI公布的当天,国内成品油价格再度下调。经过两次成品油下调之后,一季度油价上涨幅度基本被消化,交通运输、物流等用油单位有望明显减负。进入6月份后,CPI翘尾因素将大幅下降,有利于CPI同比增速的继续下降。在目前经济保增长需要政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的情况下,CPI这一下降趋势则为货币政策的放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为稳增长政策的加力提供了政策空间。而5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在4月同比下降0.7%的基础上加速下滑,同比下降1.4%,PPI指数已连续3个月负增长,显示目前经济增长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反映出目前产能过剩矛盾加深,这也是上一轮四万亿刺激政策的后遗症。

三、货币供应增速有所上升,新增贷款超预期增长

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3.2%,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反映企业短期资金周转的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长3.5%,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7932亿元,同比多增2416亿元,高于市场普遍预期。

尽管市场普遍预期5月份新增贷款将较4月上升,不过实际贷款规模仍然超出市场预期,为2011年2月以来的第二高水平,仅次于今年3月的1.01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比重较上月明显提升6.2个百分点至34%,显示出稳增长政策的效果在逐步显现,投资需求有所好转。不过该比重仍然处于低位(2011年平均为45%左右),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占比过大的问题依然突出,表明当前投资需求仍处于低位;而票据占比居高不下显示政策推动范围之外的贷款需求仍然疲弱。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较多,是货币供应量增速小幅回升的主要原因。另外,5月18日,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对于货币供应量反弹也具有一定贡献。但M1和M2之间的剪刀差与上月持平,依然处于历史高位,企业活期存款占比较低的状况仍未显著改善,表明当前实体需求仍然疲软,企业活力以及投资意愿有待提高。

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因此稳增长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预调微调力度加大,国家重点项目审批提速,信贷需求有所回升。从后期来看,稳增长政策的效果将进一步显现,信贷需求随着政策放松逐渐恢复,而且6月初的降息使得融资成本降低,企业的融资压力将有所减缓,融资需求也将增加。而从放贷规律来看,二季度放贷在全年占比为30%,与一季度规模持平,4、5两月共放贷1.5万亿元左右,这说明6月份还需投放1万亿元左右。从银行的角度来看,5月的降存准率使得流动性压力减小,而央行将存款利率上限提高至1.1倍,引入竞争机制,银行可以自主在限定范围内调整利率,吸引存款,减少存款流失现象,从而减少存贷比限制对放贷的影响。从信贷结构和供应增速来看,当前的实体经济仍然偏弱,终端需求依然疲软,因此实体需求有待随着政策的刺激进一步释放,货币政策还将继续朝着宽松的方向发展。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流动性环比将不断趋松,但在基数的影响下,货币供应同比增速仍有可能波动。

四、投资稳增长恐将加剧我国产能过剩矛盾

5月份经济数据出现了多处利好。不过考虑到工作日带来的基数效应后,这种利好恐怕需要打一个折扣,实际经济增长情况不容乐观。央行在数据公布前三年多来首次下调了基准利率或可成为佐证之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出口的大幅反弹并不值得乐观,投资增长仍在波动企稳,消费也表现欠佳。由于外部环境依然不稳,欧美等国家经济复苏不稳,不确定性风险较大,外需仍然是我们需要首要关注的经济增长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重启了投资稳增长。

在经济下行风险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的投资力度以稳定经济增长确有必要,不过投资虽然是需求,但不是最终需求,而是迟早要变成供给的需求,所以增加投资对总量平衡的最终影响不是增加了总需求,而是增加了总供给。在2009年出台“四万亿投资”刺激政策时,中国的生产过剩矛盾实际已经很严重,在四万亿投资盛宴之后这一矛盾继续深化。这从今年以来钢铁行业出现罕见的全行业大幅度亏损中可见一斑。而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国家不得不重新拾起投资这根政策大棒。不过正如我们上述所说,这次投资再刺激还会积累更大的产能,而外部消费需求难以复苏,国内分配改革难以启动,更大的过剩危机在后面,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篇3

在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全球经济前景低迷之际,中国经济增速的持续回落引发了很多人的担忧。2012年,中国经济面对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经济形势更复杂,宏观调控政策走向难以判断。而2012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不只是关系到明年,也关系整个“十二五”时期。为此,本刊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

“由危机应对模式

转向常规模式”

《决策》:即将过去的2011年,国际国内经济都很复杂多变,我们如何来总结2011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

张立群:如果对2011年做一个概括,我认为是宏观经济转型调整的关键年,应该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在2011年,基本完成了由危机应对模式向常规模式的转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财政政策方面来看,尽管现在还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政府投资增速明显降低。由政府主导的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率比上年增长的数据看,2009年是42%,2010年降低到18%,2011年1-9月份降低到8.5%。这就是说,政府投资在整个投资增长中的比重是逐渐下降的,这对于减少财政赤字压力,逐步稳定国债的规模,特别稳定地方债务的规模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2010年到今年,已经十二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五次加息,这样的政策意味着货币政策从宽松到稳健的转变。这样的转变到目前为止基本完成。

第三,房地产市场政策进行了调整。2009年一度鼓励买房,采取了很多支持性的政策,但是针对房价的快速上涨,针对房地产泡沫发展的趋势,政策转向控制不合理的买房需求,这样的调整也收到了明显成效。

今年10月份,城市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同比下降9.85%。通货膨胀的压力明显减轻,货币增长量的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房地产泡沫化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目前,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出现下降的苗头,CPI同比涨幅从今年8月份开始已经连续三个月回调。

《决策》:今年以来,GDP增速逐季回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张立群:在政府力量撤出,而市场力量开始发挥主要作用的时候,整个经济成长的动力减缓,这个减缓导致的增长速度的微调。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长是9.7%,第二季度9.5%,第三季度9.1%。在三个季度之间,微调都不超过1个百分点,代表这个微调是平稳的。

经济最重要的支撑因素就是市场的力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当中,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下降到8.5%,它占到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我们全部投资的增速,到10月末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9%,应该说并没有很大的下降,这就得益于社会的投资。制造业投资33.3%,房地产投资超过30%,投资的增长没有出现大幅下调。

由政府力量向市场力量转变当中,出现了经济增速的回调。从需求角度来看,国内投资增长还在25%左右,消费实际增长率略有提高,看到这样一种需求方面的变化,可以作出判断,未来这种经济增速的回调仍然还是比较平稳的。

“经济增速将继续回落”

《决策》:2012年是为新一轮增长奠定基础的关键之年,明年的经济形势将会如何?

张立群:在2011年经济平稳回落基础上,预计2012年经济增速将继续回落,主要由于市场需求增速继续降低。

首先,在出口方面,由于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潜在威胁较大,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这些对我国出口将形成较大不利影响。国内出口企业自身困难也比较多,很多企业存在出口越多亏损越多的情况。因此,2011年出口增长预计在18%左右,2012年预计降低到15%左右。

其次,投资增速也会降低,由2011年的23%左右降低到18%左右。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将有较大回落,由2011年的30%左右降低到15%左右。此外,随着宏观经济政策从危机应对向常规状态的调整,政府投资将回归正常增长水平。而制造业投资受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影响较大,如果前两项投资一降、一平,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长将略低于平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

不过,消费增长率将有所提高。受住房、汽车需求降温的影响,2011年消费增幅出现明显降低,从汽车市场变化规律来看,预计2012年汽车销量将有一定恢复,对消费增长将形成积极支持。买房需求预计不会较2011年明显恢复,受其影响,家具、家电、装修材料等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不会明显恢复。综合这些因素,预计2012年消费实际增长率为13%左右,较2011年提高2个百分点。

《决策》:面对经济增速的不断减速,我们应该如何来应对?

张立群:我的观点是,对经济增长的下降要正确对待,不能以总量去谋求经济增长,因为这个代价太大。我们现在财政赤字的水平仍然在1万亿元左右,2008年的时候是1千亿元人民币。这中间出现的很多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理清,如国债的规模、地方债的规模。从投资效率来看,后面的压力都是相当大的。

货币政策方面,尽管现在货币供给量的增长放缓,货币政策放宽的话,通货膨胀的风险也是相当大的。到今年10月末,M2余额达到81万亿人民币,是名义GDP的2.8倍以上,2008年只是1.54倍,相当于社会流通总规模来看,目前货币存量明显偏大。货币政策走向宽松,那么通货膨胀的风险也是非常大的。

房地产方面,如果调控转向,再次鼓励买房,我想房价强烈反弹的这种风险也是非常大的。基于这样一些分析,我认为不能再以总量政策扩张提高经济增长率。要适应经济增速的适度降低,通过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深化改革,加快巩固新的增长基础,谋求更长时期、更为健康、更少代价的经济发展。

“由控制通胀转向

巩固经济增长”

《决策》:自今年10月份以来,物价涨幅出现明显回落,明年宏观调控重点是否会转向?

张立群:在经济增长转型和政策调整背景下,稳定物价的因素不断增加,物价涨幅总体趋降。2012年宏观调控的重点,预计将由控制通胀转向巩固经济增长的基础。

从预测看,随着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不断显现,导致价格上涨的货币因素逐步稳定。货币供给和贷款增速呈现持续下降态势。针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近期货币政策收紧的力度有所缓和,但方向没有改变,预计2011年内货币政策力度不会明显放松。2012年仍会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贷款增量及货币供给量增速不会较2011年明显改变,将对稳定价格涨幅形成基础性支持。

买房需求趋稳。2011年采取的限购等措施,在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受政策控制和预期改变影响,预计2012年买房需求总体平稳;受预期改变的影响,部分城市买房需求可能出现较强烈收缩。

从供给来看,粮食连续8年稳产增产,生猪存栏量明显增加,棉花增产,农产品供给基础进一步改善;商品住宅上市数量持续增加,保障房建设步伐加快,供给明显增加;服装、家电、汽车、电子信息产品等工业消费品供给充足;重要生产资料供给水平较高,钢铁、建材、生产设备供给充足,能源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对物价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持。

从成本方面看,随着要素资源价格持续上涨,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资金、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高,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很多行业对冲了成本提高的影响,支持了价格稳定。

从输入性通胀压力看,美国提高债务上限方案通过后,美元会进一步扩发,但制约美国政府开支增长的因素也在增强,总体上美元快速扩张的势头趋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预计也将趋稳。

综合看,支持物价稳定的因素正在持续增加,预计2012年物价涨幅总体趋降,CPI涨幅在3%左右。

“尽快消除制度瓶颈制约”

《决策》:2012年经济发展将面临哪些突出问题?

张立群:在价格涨幅降低和需求增速降低的背景下,2012年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困难加大,就业压力加大和金融系统性风险加大。

与2011年相比,2012年的市场需求不足、订单不足预计将成为约束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多种因素困扰下,预计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将难以维持,倒闭企业的数量可能有所增加。如果中小企业出现较多倒闭现象,则就业压力必然加大。

《决策》:针对这些风险和压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张立群:针对2012年经济发展趋势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应注意增强宏观调控措施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把握好政策出台的时机和力度,特别要协调好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的关系。

要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有利条件,包括改善融资环境,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等。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和资源要素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中长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新的基础。因此要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的工作。

同时也应注意到,调结构转方式必须依靠体制机制的完善,因此必须加快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要紧密结合调结构转方式的要求,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顶层设计,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只要措施得当有力,我国经济一定会继续向好,新一轮经济增长基础会加快形成。

《决策》:从地方上来说,2012年应重点做好哪些应对措施?

张立群:要加快消除制度瓶颈的制约,包括户籍制度,政府职能的转变,把工作重点真正转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来。同时,也要做好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在长远规划的指导下,把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地高质量完成。

还有就是产业结构方面,我们要抓住一个重要机遇。产业结构调整现在最突出的现象,就是无论是劳动密集型的还是资本密集型的,都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设备更新非常普遍。有色金属、水泥、轻纺、棉纺等生产设备,都在更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就要把信息化的优势发挥出来,把信息化和工业化结合,与整个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结合在一起,为整个工业提供更高水平的设备,这是非常重要的机遇。

篇4

当前,应密切关注经济结构调整,做好通胀预期管理,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增强贷款增长的可持续性,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经济增长持续回升,经济主体信心日益加强

三季度GDP同比增长8.9%,增速比上季回升1.0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累计增长7.7%,比上半年高0.6个百分点。季节调整后,GDP环比折年率为8.7%,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经济增长的持续回升,伴随着市场信心的恢复。人民银行景气调查显示,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75.4%,比上季高7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最低值(60.9%)回升14.5个百分点;银行家信心指数为55.4%,较上季大幅回升15.4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增速快速提升,制造业景气指数稳步上行

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比一季度5.1%和二季度9.1%的增速分别提高7.3和3.3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长13.9%。剔除季节因素后,工业增加值季环比增速为3.7%,高于上年四季度-1.3%的环比增速,增长态势强劲。

反映工业生产活跃程度的发电量和用电量增长加快。9月份,发电量当月同比增长9.6%,较去年同月高6.2个百分点,这是自去年6月份发电量增长下滑以来,当月同比增长率连续两个月超过去年同期水平。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0.1%,增长率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首次达到两位数。

重工业生产增长超过轻工业的差距扩大,预示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提升。重工业增加值增速从今年6月开始超过轻工业,7-9月,重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快于轻工业2.1、3.4和3个百分点。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持续回升。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4,3%,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PMI在2008年11月探底后一路回升,目前已连续回升10个月,并且连续7个月运行在50%以上。

三、国内需求稳步走高,进出口持续改善

投资高位运行。三季度当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2%,实际增长41.4%,比上年同期高22.9个百分点。剔除季节因素后,三季度投资季环比增长率为3.9%,增速比上季有所降低。

1~9月,城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83%,增幅比1-8月高1.3个百分点;地方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4.9%,增速比1-8月加快0.7个百分点。

消费继续稳步增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5.1%,比去年同期回落6.9个百分点;实际增长17.0%,比去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速为17.7%,比去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季节调整后环比增速为4.2%,比上季提高1.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5.0个百分点。

出口环比转正,进口环比高位回落。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20.3%,增速比上季回升3.1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长-11.9%,增速比上季回升8.6个百分点,当季贸易顺差392.8亿美元,比上季增加45.1亿美元。季节调整后,三季度出口和进口季环比分别为1.5%和9.7%,出口环比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进口环比保持增长。

从商品结构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明显高于总体出口增速。9月份,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5.8%,分别比上月高7.7和10.1个百分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增速比总体出口增速高8.9个百分点比。

四、物价同比降幅触底回升,环比上涨

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3%,较上季收窄0.2个百分点,环比与上季持平,其中,9月当月CPI同比下降0.8%,环比上升0.4%。二季度成为CPI本轮下行走势的底部。三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降幅为7.7%,比二季度加深0.5个百分点,据人民银行测算,环比上涨1.9%,其中,9月份同比下降0.7%,环比上涨0.6%,三季度成为PPI本轮下行走势的底部。

8、9月份人民银行监测的企业商品价格降幅持续收窄。9月份CGPI价格同比下降5.9%,降幅较上月收窄1.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其中,投资品和消费品价格同比分别下降7.6%和1.9%,环比分别上涨0.12%和0.14%。三季度企业商品价格同比下降7.0%,降幅较上季收窄0.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3%。

五、企业利润状况持续改善,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今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降幅持续收窄。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现利润16747亿元,同比增长-10.61%,较去年同期19.39%的增速低30个百分点,但较今年前2和5个月的增速分别高26.66和12.24个百分点。

人民银行5000户企业景气调查显示,三季度企业盈利指数为53.8%,在上季回升5.2百分点后再次上升3个百分点;同时,企业家预计四季度企业盈利指数为54.7%,较上季回升1.7个百分点。

9月份,由于税收收入的大幅增长及非税收入的继续较快增长,促使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3.0%,增速比上月降低3.1个百分点,但仍高于1~8月累计同比增速30.4个百分点;全国财政支出同比增长32.9%,增速比上月提高15.5个百分点。1-9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5.3%,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20.5个百分点;全国财政支出同比增长24.1%,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收支相抵,1-9月全国财政收大于支6316.1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6202.6亿元,财政收支压力未得到明显缓解。

六、货币供应量继续保持高位增长,信贷投放总体宽松

9月末,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增速分别为29.5%和29.3%,分别比上月末高1.8和0.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上升20.4和11.5个百分点。目前,M1和M2已经分别连续3个月和7个月在25%增速以上运行。值得关注的是,9月份M1增速高出M2约0.2个百分点,为2008年5月份以来首次。

消除季节因素后,9月份M1和M2环比折年率分别为8.3%和22.7%,MI比上月末下降17个百分点,M2比上月末上升17.2个百分点,广义货币M2增速加快的态势尤为明显。

今年以来,贷款持续大量投放。前9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67万亿元,同比多增5.19万亿元,其中9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5167亿元。9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增长34.2%,增速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三季度当季新增贷款1.30万亿元。

七、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与预测

(一)经济增长趋势 未来经济增长将继续朝着企稳向好的方向发展。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监测的经济景气指数表明,目前工业增加值的一致合成指数、先行俞成指数都已经触底回升。人民银行企业家问卷也显示,三季度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9.9%,较上季上升5.3个百分点,是自今年一季度达到谷底后连续第二个季度回升;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为42.6%,较上季上升4.4个百分点。三季度企业经营景气指数比上季上升2.1个百分点至58.1%,是自去年三季度以来连续第二个季度上升。

在投资方面,企业投资意愿继续上升。三季度企业固定资产、设备和土建投资指数分别为50.4%、49.8%和47.7%,比上季回升2.1、2和1.4个百分点。

在消费方面,三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消费意愿略有增长,居民投资意愿不断攀升,储蓄意愿有所回落。居民储蓄动机以预防性为主。

在外贸方面,三季度进出口企业问卷调查显示,企业进出口状况回升,企业未来信心继续增强。

预计,2009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长将继续回升,GDP全年增速将超过8%。

(二)物价变动趋势

从物价景气指数看,人民银行测算的CPI一致合成指数仍处于下降阶段,但降幅趋缓,呈现出触底迹象;从先行合成指数看,未来CPI价格将在今年底触底后开始回升。

2009年三季度,人民银行监测的5000户工业企业产品销售价格景气指数继续上升,从二季度的45.6%上升至48.8%;人民银行三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当季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达到66.7%,已经连续第三个季度上升,居民通胀预期持续加强。

篇5

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宏观调控。

一、我国宏观经济概括。

从宏观环境来看,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实现平稳增长的关键时期。由于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胀压力较大,并且调整经济结构的难度日益增加,因此中国将稳增长、抑通胀和调结构确定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与之相适应,中国需要在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上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积极的改革,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采取有效措施,在2010年逐步消除全球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并实现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发展,具体表现为:首先,中国的宏观经济由低谷转入回升阶段,并驶入稳定发展的轨道。其次,内生性的增长机制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三,2010年中国出口的增长势头有所恢复。这些经济发展成果的取得,是促进今后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基础条件。二是中国经济处于“十二五”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当前及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的基础及优势。其次,我国的经济发展当前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那就是“十二五”开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具体来说在“十二五”规划中有以下几个方面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十二五”规划中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可以进一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二是“十二五”规划中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布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实现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三是逐步拓宽了民间投资领域逐,对投资环境进行了不断优化;四是收入分配改革为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提供了体制性保障;五是就业的增加和收入分配的改善为我国经济发展继续保持繁荣稳定提供了保障。

(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与矛盾。

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显著的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及发展不可持续的矛盾。首先就是我国的通胀预期还存在,通胀压力甚至有增强的趋势。虽然说当前的总体物价基本平稳,但是我们要看到在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下,诸多抑制和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在2011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中仍然还是存在。其次,令世人瞩目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虽然在去年2011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相继推出后,市场上的商品房销售价格有走向平稳的趋势,但是随后的房地产市场又有了继续反弹上涨的态势。出现这样的情况的一方面是因为房地产市场发展长效调控机制缺失,另外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房地产的过分依赖,这就导致了房地产调控目前来看还主要依靠的是短期的行政措施,所以调控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最后,信贷高增长的同时,贷款难问题也同时存在。当前的货币信贷增长可以说还是非常迅猛,一直都运行在高位。但是我们又看到很多的中小企业发展又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这样就出现了一方面信贷宽松,另外一方面贷款又难同时存在的问题。所以当前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有很大的阻力和困难。

二、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路径的选择。

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当前必须在保持中国宏观经济运转相对稳定的同时大力推行更多的合理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首要任务就是要继续加强通胀预期管理。

首先,当前必须要大力扶持农业生产,确保粮食供应充足,要对农业产品市场运行机制和市场规则加以大力监管,以便防止炒作投机,同时避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快速上涨,确保价格稳定,另外还要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及农产品等价格变动高度关注,以便能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缓解输入型通胀带来的压力。其次就是要适度提高存款利率,要对信贷规模进行合理控制,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合理均衡汇率的形成。最后就是要通过采取法律及必要的强制行政手段来积极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对市场过度投机行为加大打击和监管力度。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为了确保我国的经济发展平稳,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通过优化财政支出可以保障投资规模合理快速的增长。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合理的完善和管理,对于可能出现的国际金融危机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其次要通过努力优化投资结构来严格限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同时对于代表了高科技的新能源及新材料要给予大力资金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除此之外,政府还要逐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加大投资倾斜力度。

(三)加快改革步伐,积极推行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以便能有效解决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深层次问题。

具体来说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除了要调控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还要加快对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调整步伐。积极构建包括煤、电价、天然气及成品油等在内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价,彻底来改变资源要素价格长期不合理的情况。二是要不断加快垄断行业及部分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可以通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来在国有企业内部推行公司治理制度,还可以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能够进入到部分垄断行业的领域中来。三是在我国经济内在增长动力不够强大和世界经济复苏不到位的大形势下,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要过早停止,相反还要继续采取更多的必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当前的经济发展,以确保我国的经济能保持持续回升的发展态势,同时能有效缓解经济发展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杨晓光。2011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01.

[2]耿庆峰。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宏观调控对策研究。现代金融,2008-05.

[3]王月。对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观点综述。银行家,2011-02.

[4]王延南。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前瞻。中国货币市场,2011-01.

[5]王小广。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企业管理,2011-01.

[6]刘伟。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企业经济,2010-03.

[7]王多宏。当前经济形势下宏观调控方面的思考。生产力研究,2010-05.

篇6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对策建议分析

一、我国宏观经济概括。

从宏观环境来看,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实现平稳增长的关键时期。由于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胀压力较大,并且调整经济结构的难度日益增加,因此中国将稳增长、抑通胀和调结构确定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与之相适应,中国需要在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上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积极的改革,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与矛盾。 二、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路径的选择。

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当前必须在保持中国宏观经济运转相对稳定的同时大力推行更多的合理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首要任务就是要继续加强通胀预期管理。

首先,当前必须要大力扶持农业生产,确保粮食供应充足,要对农业产品市场运行机制和市场规则加以大力监管,以便防止炒作投机,同时避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快速上涨,确保价格稳定,另外还要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及农产品等价格变动高度关注,以便能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缓解输入型通胀带来的压力。其次就是要适度提高存款利率,要对信贷规模进行合理控制,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合理均衡汇率的形成。最后就是要通过采取法律及必要的强制行政手段来积极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对市场过度投机行为加大打击和监管力度。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为了确保我国的经济发展平稳,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通过优化财政支出可以保障投资规模合理快速的增长。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合理的完善和管理,对于可能出现的国际金融危机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其次要通过努力优化投资结构来严格限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同时对于代表了高科技的新能源及新材料要给予大力资金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除此之外,政府还要逐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加大投资倾斜力度。

(三)加快改革步伐,积极推行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以便能有效解决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深层次问题。

篇7

【关键词】投资理财;资金;增值

一、宏观经济走势对个人投资理财的影响

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运用得当,经济形势良好。宏观经济形势不仅会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产生影响,还会对客户选择个人理财产品造成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首先,宏观经济良好,股票、债券等理财产品的替代品收益率相对较高;其次,宏观经济形势对货币政策的取向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售。因此,个人只有进行合理分析,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理财道路。

二、个人投资理财理念

1.个人投资理财理念要理性、自律

现实中,很多人抱着发财的心态,轻信不法分子,盲目投资,结果血本无归,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恶劣影响。因此,投资时头脑要清醒,不能盲目跟风,找出适合自己的套路,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才能规避风险,有所收获。所以,理性投资很重要。再有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去投资,不要想着一下子能赚回多少,平常心去看待,事先做好计划,对盈亏做到心中有数,心理承受能力增强了,情绪自然稳定。

2.了解和掌握投资理财的知识

在个人投资理财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投资理财的知识是必然的。首先个人投资理财离不开国家经济背景,因此要了解国家法律法规、时事动向,保证投资合法,通过合理避税提高收益。其次,了解储蓄、股票、债券、房地产、保险等投资工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同时制定有效的投资方案,降低风险、减少自己不必要的损失。

三、个人投资理财方式

1.储蓄

储蓄的安全性高、手续方便、形式灵活、继承性是其他投资方式所不能比的,因此深受人民群众青睐,是大家最常使用、最保险的一种投资方式。它是银行利用信用形式,把人民群众手中多余的货币资金吸收到银行里来,再把储蓄存款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投入到,从中获取一定的利润,银行则向储户支付利息。但有时利息太低,加上扣除利息税,储户得到的回报不高,会使储户的投资热情受到打击。

2.债券

债券一般是由国家或企业发行的证券,投资渠道稳定、可靠,有一定的面值,同时含有一定收益率,比较适合个人投资理财。分为国库券、银行债券、企业债券等类型。其中收益较高、安全性较好的当属国库券,它是由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发行、权威性最高的债券,是投资的首选品种,也可以买进一些银行债券或企业债券,这两者的利息收入高于储蓄,只适用于不敢冒太大风险,手上又有长期不用的资金,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可以考虑。

3.股票

股票是个人投资理财方式中风险最大、收益最高的一种投资,属于高风险资产,投资者需要自己承担风险,所以投资要谨慎。在投资时只有作出正确的判断,才能降低风险,并且获取高收益,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对股票价格的走势进行正确预测,需要投资者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各种资讯,及时避开陷阱,使自己的投资行为更安全,同时头脑冷静,量力而行,准确把握时机,科学决策,还要时刻关注外界的股评,考虑问题周密,这样才能在股市立于不败之地。

4.其他投资方式

除以上三种投资方式,还有外汇投资、艺术品投资、房地产投资、基金投资等。但是不管哪种投资,哪种理财方式,获利性、风险性、流动性各不相同。所以在个人投资理财时应该谨慎,取得风险、流动性与收益三方面的最佳组合。

四、个人投资理财的规避

投资就有风险,区别只是风险大小不同,个人投资理财也是如此。个人投资理财可能遇到的风险有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机构风险、诈骗风险、操作风险,所以要认真对待理财风险,完全避免风险不可能,只能尽量避免,一方面对风险进行预测,认清理财的风险,才能减少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合法的交易,尽可能将投资风险转化出去;还可以把风险分散开,尽量地将投资风险分散在几个不同的投资上,以便互补。所以我们每个人要理性储蓄,一旦制订理财计划,要持之以恒,如此这样,每个人都能成为理财专家。

五、结语

篇8

【关键词】经济 可持续发展 宏观经济 建议

一、做好调整结构

经济结构在经济的发展长河中比经济总量更加重要,对于中国而言,目前还是以手工制品和农业经济为主,在人力资源方面,我国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学历水平依然需要调整。因此,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还是调整经济结构,大规模的投资和建设都需要通过稳定的结构来作为积淀。做好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发展与经济创新有关的经济类型,对其加大经济投资建设;其次,降低准入门栏,让更多的民营资本走入市场,接受公平竞争的考验;第三,国家基础设施需要加大投资,并从长远考虑对其进行发展建设;只有从投资和消费双方面对经济进行拉动,才能够做到国家以消费为主导方式的经济增长,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强化技术创新

目前我国的技术创新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外以先进的技术创新获得经济增长,是一种非常稳固的途径。比如,发达国家美国将工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德国将制造业和服务业相融合,都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进步。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融合,更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想要在技术创新上达到带动经济增长就必须在此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跟上国外发达国际的创新发展趋势,在国际竞争中努力占有一席之地,不被国际经济所淘汰。在此方面,我国要注重发展民族经济,创建民族品牌,推广民族产品,大力推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力争让我国产品在世界范围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创建世界知名品牌带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三、有效过度国企改革和民企转型

国企改革和民企转型的成果将是双赢、共赢的。目前国有企业大部分还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下运营,导致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亏损,对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必要,这样才能让国有企业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处于有利地位,不被淘汰。目前的国有企业大多数还是依靠国资委或者地方财政补贴才能正常运传,要真正的实现独立运行还有一定的难度,只有通过体制改革才能改善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瓶颈。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其最重视的就是莫过于利益的获得,而过份的追求利益会导致质量下降,生产过程控制出现系列问题,所以民营企业的转型也成为必要。对于国有企业来说,需要加大国有资产监督,提升投资的管理和标准构建,优化国有资本配置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要注重完善国有企业的法人结构,促使国有企业能够实现自主经营,强化其市场性和公平竞争性;对于民营企业来说,需要从发展方式、营销方式、管理体制、管理理念等方面进行改革,在保证产品质量基础上推广市场营销范围,强化管理理念创新,促进企业规模的扩大。

四、收入分配改革

收入分配改革对于经济的增长有促进作用,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是初次分配改革,初次分配改革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对农业来说,要赋予农民产权,对于农民来说产权的明确可以增加其务农的积极性,调动生产情绪,促使许多不想务农、外出打工的农民可以将自家地租售出去,既提高农民收入,又能使土地合理配置。其次,促使劳动力市场上工序平衡,对目前的劳动力市场而言,供需依然处于不平衡的程度,地位也不完全平等,企业往往处于强势地位,所以要保证双方都有平等的地位才能帮助经济稳健的增长。最后,实现市场供求平衡,合理的平衡采购和供需方的关系,解决以往采购方处于强势地位的问题,这才是初次分配的改革方向。

五、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全民性的,具备创新型的人才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经济的制胜法宝,比如美国在创新精神上发展较为快速,即便是在咖啡馆里,人们所讨论的话题都是一些创意、创新、创业等内容。因此,我国应在鼓励全民创新的政策制定方面加大力度,对所有人的创业都应当给予一定的支持,通过产权激励等方式鼓励更多的人才涌现出来,这也是国家经济向上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国家也必须在福利政策方面采取循序渐进的态度,避免冒进给国家经济带来的损失。

六、结语

我国当前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进行经济发展过程中依然需要作出很大的努力。只有注重从经济结构、技术提升、创新精神、分配制度、企业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才能够让国家的宏观经济获得腾飞。

参考文献:

[1]邓创,徐曼.中国的金融周期波动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的时变特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09):75-9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