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0:16: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生命科学的魅力,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生命活力 美术课堂 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97-01
课堂目标的实现需要课堂氛围的支持,如果课堂本身非常具有生命活力,教学的目标也就更加容易实现。对于所有的初中美术老师来讲,老师必须要追求创建一个具有高度“生命活力”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尤其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教育制度本身也在不断的演变,教学模式变化也就更加的多样。如果每个美术老师都能够用真诚的心开展相关的工作,都能够用自己的真诚去创造自己的教学工作,学生必然能够深受感染,学生必然会更加的喜爱美术课程。课堂本身也才会更加的具有“生命的活力”[1]。
一、教学过程需要精心设计,学生兴趣需要更好激发
对于知识的获取,一个关键的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学生能不能被吸引,教学本身的水平如何,这些都依赖于教学课堂信息的反馈,这些也会影响到学生本身对美术的热爱。如果课堂能够充满了生命的活力,那么学生必然能够被课堂呈现的魅力所深深地吸引,学生必然能够深深地感知艺术给人内心带来的触动。
教学课堂设计中,第一个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能够吸引学生,如何能够让学生对美术学习感兴趣。在第二个阶段,也就是交流环节,作为老师,对这个环节的设计,一定要把握好环节的紧凑性,一定要让课堂本身非常具有生命活力,让学生热爱并喜欢美术教学,让学生对美术有一种不由自主地热爱。到了第三个环节,也就是评奖阶段,也有人将课后拓展囊括进来,这一阶段,成功的课堂设计能够让学生不断的回味,能够让学生对学习本身保持充分的热情。所以作为初中阶段的美术老师来讲,对于各个教学环节一定要予以充分的设计和规划,一定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一定要能够引领学生迈入艺术的殿堂,一定要能够让学生真心的感知美术的无限魅力[2]。
如《漂亮的瓶子》一课,教材只提供了中外两只瓶子的图片和对称剪瓶子的步骤图及学生的部分作品,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大量的信息资料(各种形状和花纹的瓶子),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这节课可分两节课进行,第一节课重在对瓶子基本结构的认识、各种瓶子的欣赏,掌握各种瓶子造型上的变化,第二节课在造型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图案设计的创造。首先,教师以师生参与的形式导入课堂,告诉学生自己带来了一件用布包着的礼物,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什么说法都有。老师并不急着告诉答案,而是提出来让学生来上面验证一下,方法是用橡皮筋依次勒出外轮廓后,让学生来摸一摸,感觉这是什么?这下,布里面是瓶子的悬念正一步步被揭开。紧接着,老师让学生根据外轮廓,试着画画这只布内的瓶子的结构,还要比一比,谁画的瓶子跟布内的瓶子最接近。学生们怀着好奇心,兴趣盎然地画了起来。这里看似随意的活动安排,其实是教师独具匠心的安排。教师充当了导演的角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模式要大胆地全面地展开,要尽可能地营造更好的课堂生命活力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教学和初中传统的美术教学,无论是在方法,还是在手段层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不但模式单一,而且教学手段非常的简单,教学课堂也就很沉闷枯燥,学生没有学习热情,故而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老师如何打破学生求知的过程,学生如何突破自己的学习方法?美术课程教学被划分成四个不同的领域:内容,时间,作业和深入的研讨。领域不一样,学生和老师承担的主要工作就不同,老师和学生需要付出的时间也就不一样。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活动里面的强制性已经被打破和取代,不管是教学的过程、计划还是内容,老师都需要首先倾注自己的全面注意力,都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这样学生的对应的热情和积极性才能够被更好的调动,课堂呈现出来的结果也就更加的充满活力。
例如,一年级《徒手画校园》一课,抓住写生一词给学生讲解,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关键,让学生想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己的文具,徒手画自己的文具。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生中找出几位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同学出来当模特,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给模特摆好坐姿,坐好后,以真人为例讲解绘画要点,这时学生的兴趣明显上升,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三、持之以恒地追求和创造,是课堂生命活力能够得到实现的最佳助手
所有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漫长的,都是在曲折的道路上不断的进取的。一种新的处于探索阶段的教学模式也是如此,其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进步。其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作为老师,要能够在接纳的同时,予以研讨,予以改进,予以提升,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它。所以对于将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引入到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定要能够予以很好的支持,一定不能急于求成,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寻找到进步的动力,而后让学生真正演变为点燃这种教学模式的主体,让学生能够不断的进取和进步,让教学本身不断的进步和完善。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对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记录学生的每一个进步脚印,让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真正的能够体现出来生命的活力。
结论
总之,教学课堂地进行设计,教学环节的精心准备,全面的开发、多层面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活力可以得到更好地呈现。不过这种教学模式运用到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之上,需要坚持,需要不断的优化,需要更好的提升,也需要老师的倾心投入,还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参考文献:
[1]麦金秀.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宁夏教育-2007, (11)35-36
1. 教师的教态应亲切自然, 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美术课堂气氛
教师有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他们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也总是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因为他们懂得,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 。同时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愉中受到鼓励,激发起爱老师,爱这门课的相应情感,所以,在学生面前,老师应该永远是亲切自然的。即使是对待差生,老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一个暗示 的动作,都会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爱护和关怀,从而使学生能 自觉改正缺点,避免产生师生间的对立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始终保护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师 生在认识与情感两方面的沟通,变一切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只有这样, 才有利于老师自始至终贯彻积极主动性原则,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2.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激发学生爱美术、学美术的热情
传统的美术教学只注重单一的技能传授缺乏对学生的心理感受、了解。孔子说过:“知己知彼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趣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在知识的传授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高兴还是冷漠呆滞,对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对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种关注应有机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如:我在上《春天的畅想》这课时,不急着让学生用什么手段表现春天,而是先设计有关春天景象特征抢答题目,用来激发学生兴趣。如:冬雪消融、小溪潺流、嫩柳生机萌动这景色描绘的是哪个季节景象。想当然,学生这时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回答是春天,趁这学生沉浸在得到答案的喜悦中,我却提出还有更恰当的答案吗?学生顿生疑窦重新投入到思索之中,有学生突悟:“早春”这时又可提出春一般可有几种分法及各时期的景象。一时间群情沸腾;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学生在成功-受挫-成功的过程中磨练了思维,拓宽了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爱美术、学美术的热情。
3. 美术课堂融合各种艺术形式,充分调动人体的全部感觉器官,从中体会艺术的魅力
把文学艺术引入课堂,文学的语言环境和理解能力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美术的绘画创作的背景、故事和技术的学习运用有很大的帮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上《春天的畅想》时,体会宋代画家马远的《梅花溪凫图》时一边用简洁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及意境:生于悬崖的梅树倒悬而下,梅花怒放、溪水碧波中,群鸭嬉戏,处处都洋溢着活跃的生机.以此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所学过文章哪些用了精点之笔描绘春天的景象。有生答: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并情生并朗读“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满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可使学生理解画的意境同时又和文学语言有机融合。
把音乐融进课堂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两者都是不可触摸的、抽象的艺术,音乐的情绪感染作用是极其强烈的,它能调动人的情绪反映,在美术课中相应地引用音乐教育将更好地辅助教学。上欣赏课我们用到音乐,如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一边欣赏画中韵味、境界、情趣,一边欣赏如流水般、私语般、叮咚的琴声;欣赏《梵高和他的作品》时,一边倾听波澜壮阔的《蓝色多瑙河》,一边欣赏梵高动人心魄、绚烂夺目的色彩魅力,一边为画家潦倒、贫困孤寂一生感叹不已;上技能练习课我们同样也可以尝试音乐的熏陶,比如:彩色知识的讲解中,我先让学生欣赏几段音乐,感受音乐当中的情感。然后再转入美术的色彩情感,学生觉得形象而相通;而在尝试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技法创造时,可以让学生一边欣赏米罗、达利有画作,一边欣赏爵士音乐或黑人强劲的鼓号声,学生通过音乐的陶冶,把心中所想、眼中所见都表现出来。
【关键词】人格魅力 道德品格 敬业精神
教师的个人教学魅力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很多学生因为喜欢某个教师因而喜欢上了某个学科进一步热爱课堂热爱学习,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可是,教师毕竟也是很辛苦的工作,很多人只是把它当做一个职业,课堂流于形式,教学缺乏热情,所以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上课不喜欢学习。笔者认为,教师要像重视提升专业素质那样注重个人教学魅力的提高,热爱生活、热爱学生,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把每一节课都打造成精品课堂。
一 优良的道德品格是教师教学魅力的保证
在个人品质中,道德品质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教师要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知行统一。教师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自己却不求上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要学生诚实守信,自己却极其虚伪;要求学生遵纪守法,自己却迟到早退;这样学生就会怀疑教师的人格和修养,会对教师的教育表示怀疑,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进而信服你的教育。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将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所以教师在注重自己专业素质提高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道德品质的提升。
二 良好的个性特征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魅力
富有人格魅力个性的教师,教学具有灵动的生命活力。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是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是心灵沟通,是人格感召,是文化熏陶,是精神引领。说:“老师不在于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数学家或文学家,而是老师能给学生以启蒙教育,教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思维去学习,终身去学习。”从中就能看出,教育是一种生命对生命的呼唤。教师热爱生活,富有激情、崇尚自然、情趣盎然、富有美感、理性智慧、风趣幽默,才会有吸引力,才会为学生所喜欢。因此,富有生命活力应当是当代教师人格发展的价值取向。
三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教师教学魅力的基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教师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知识,还要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教师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得心应手,才能让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
四 对学生的爱是教师人格魅力的灵魂
“感人者,莫过人情”。感情是力量的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只有以美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只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对学生要了解他们的爱好、才能、个性特点和精神世界,并一视同仁,把每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教师的阳光雨露,把课堂变成心灵交流的家园,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和学生一起创造教育的辉煌。
五 执着的敬业精神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人文素质教育是科学文化教育的基础,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人文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缺少灵魂的教育。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仅用专业知识教育大学生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1]。而道德素质是人文素质的基础部分。培养出具备优良的品德、坚强的意志、高度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是高校人文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而人文道德素质只有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养成,任何急功近利的说教式的教育都是难以奏效的。因此学校要调动各方面力量,包括教师、管理者和服务者,营造出整体优化的育人大环境,近朱者赤,学生长期置身于具有良好校风学风、高雅的文化品味、浓郁的人文气息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才能成为具有较高人文道德素质的人才。高校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人文道德素质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重知识轻素质是目前高校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多数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人文道德素质教育不够重视,甚至认为这个问题与专业课教学无关。然而,大学教育中,专业课程的教学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如果把这部分教学处理成单纯的专业知识教学,不与人文道德素质教育融合起来,我们就会失去赋予学生人文道德素质教育的很多机会和时间,人文道德素质教育就难以深入而持久。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是高校教学人员的主体,如果不对他们的教学过程渗透人文道德素质教育予以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势必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高校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道德素质教育是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论述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人文道德素质教育的问题。
二、生命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重视人文道德素质教育
1.生命科学领域辉煌的成就及其对人类的贡献。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在生命科学及其应用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1978年,英国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引发了世人的普遍关注;1985年,人类实现了对DNA碱基配对测序的自动化,标志着人类生命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成熟;1997年,克隆羊多莉出世,使得克隆人开始变得可能;1998年,科学家成功分离出了人体胚胎干细胞,使人类生命科学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999-2001年,科学家们成功地从成年人体内分离出干细胞,并找到了培养方法,使得人体脏器的再生不再是梦;2001年,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发表,表明生命科学技术开始向解读人类生命天书的方向挺进;2004年,人类基因组序列图正式完成并公布,其精确度高于99%,进一步宣示了人类生命科学技术的辉煌[2]。生命科学在解决食品、疾病和健康等问题上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大的作用。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命科学研究及其技术进展为未来人类解决可再生能源、可再生的生物材料等方面还将做出重要的贡献。生命科学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正如美国一位科学家所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科学领域在为人类谋福利和在基本知识的积累上有像目前生命科学那样的广阔前景[3]。在某种意义上,生命科学领域科学家或者专业人才正在扮演着上帝的角色:他们不仅通过器官移植改变了某些器质性疾病无法治愈的窘境,还通过转基因技术创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物种。
2.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能带给人类困惑和灾难。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如此。人类发展的历史已经不止一次地证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越发展,它的正负作用也都越来越大[4]。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健康、富庶和便利,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困惑、问题甚至灾难,生命科学技术正在对人类伦理和法理学带来新的挑战。例如,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和生物产业的发展以及揭开生命之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将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在不久的将来,医学很有可能依照每个人的基因特点对因下药。但人类基因组研究也对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带来了冲击,基因技术滥用很可能会对人类造成巨大的威胁,通过基因技术制造怪物将破坏人类原有的生态平衡,克隆动物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威胁,一些动物的天性将会被人为的改变。基因技术一旦被滥用,人类的伦理和法律就会变得苍白无力甚至不复存在。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生命科技犯罪已经受到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生命科技犯罪是指利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所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或者可能产生严重危害生命社会关系等重大后果的一系列行为及与其他生命科学技术的利用有关的各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的总称,例如制造基因武器或生物病毒等。生命科技犯罪作为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滥用,严重背离了生命科技发展本应造福于人类社会的基本宗旨。以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为例,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使某些疾病的医治成为可能,带给了类健康和长寿,但同时引发的人体器官买卖等问题又使人类面临很多困境。
3.加强生命科学领域专业人才的人文道德素质教育意义重大。生命科学研究的动力来自于多方面的价值目标,包括学术价值目标、经济价值目标、道德价值目标、美学价值目标等。道德价值目标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目标之一。历史告诉我们,科学工作者只有明确其科研道德价值,以造福人民为己任,以维护和增进人类的和谐发展为导向,其工作才能真正造福于人类。因此,专业人才的科学良心事关重大,因为他们所具有的特殊的知识背景使其在知识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因此他们更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将促使其对研究成果的应用所带来或者可能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后果进行客观的评价,一旦意识到专业研究成果会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就应当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如上文所述,生命科学的确已经带给人类很多的隐患和威胁,而掌握生命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本身的科学和人文素质会对此产生重大的影响。目前我国综合性大学多数都有生命科学专业,生命科学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生命科学专业人才过程中注重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观,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利用所学知识技能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生命科学研究高度发展的时代就显得更加重要。
三、如何在生命科学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道德素质教育
生命学科虽然被归属于理科范畴,似乎不具备人文色彩,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终极目的,从这点出发,生命科学是具有人文色彩的,随着人类对生命科学现象、原理的深入研究,人文色彩在这一领域必将越来越得到彰显。下面笔者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生命科学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道德素质教育。
1.提高专业教师的人文道德素质,运用教师人格的力量感染学生。所谓人格是人的能力特征和品德特征的总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是终生的。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任何章程和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教师给学生以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品格中的真正教育是不可能的。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所以,教师在教学和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用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是不是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不是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教育和科研事业,教师能不能为科学献身,有没有对科学的极大的热情、独到的见解与创新的思想,敢不敢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向陈旧的学说挑战,其实大学生看得很清楚。教师的学识、为人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大学专业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道德素质。
2.充分发挥科学家的典型事迹和科学史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道德观。生命科学史不仅包含着科学家的天才智慧,更为感人的是科学家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高尚的社会责任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著名科学家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课程内容中穿插一些科学发现的历史,向学生揭示自然奥秘是如何被揭开的过程,会极大地鼓励学生从事科学的热情,帮助他们树立高尚的科学道德,锻炼正确的思维方法。爱因斯坦在纪念居里夫人时说过: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伟大的科学家对青年的无限魅力是我们进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的宝贵教材。在生命科学的发展史上,涌现出的许多著名科学家,他们不仅创造了造福于人类的科学成就,而且他们的崇高思想、高尚品质、求实精神也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孟德尔、摩尔根在经典遗传学上的贡献,我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袁隆平两系杂交水稻法这些典型史实和典型人物,处处体现出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社会和谐发展的追求。由此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们的科学探索精神,以科学家在创造伟大业绩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为榜样,确立为人类而奋斗、为真理而献身的崇高品德,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3.结合社会问题,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生命科学的研究,在涉及到人类健康发展的科学实验中,还应考虑它的技术手段和成果是否给人类带来危害,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制定和完善准则规范是重要的,而科研工作者和专业人才本身的道德自律也是重要的制约机制。科研工作者必须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道德界限,人类有能力驾驭和引导技术向需要的方向发展,然而人类现在掌握的知识,已经赋予人类几乎摆布自然的本领,因此必须谨慎小心地衡量各种技术抉择是否合乎需要,这种强大的力量必须用于高尚的目的[5]。教师要在专业课课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能简单的说教,而是要结合实际的社会问题,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生命科学造假、相关的学术腐败问题,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严重影响专业人才的社会声誉的大问题。在2006年12月,《科学》杂志的编辑们评出了年度科学欺诈事件韩国科学家黄禹锡和其研究小组伪造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这一事件动摇了科学大厦的诚实根基。在讲授干细胞研究进展时,可以穿插这一事件,教育学生在治学中要有高尚的学术品格,这样的学术不端行为就是直接损害学术品格,瓦解学术研究,导致学术泡沫化和无谓地消耗人力物力的可怕病毒。
重视基础不拔高
任教科学的生命科学教师往往习惯于在自己专长的领域中发挥,由于教生命科学课程比较得心应手,可发挥的余地较大,他们可能会对这部分内容上有所偏重,从而造成超纲、偏多偏难等情况。那么,该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呢?首先,科学教师必须树立一个基本思想:科学课程是为生命科学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的,于是它必须是基础,在内容上、难度上都不能超越生命科学的范畴,这个基础必须全面、扎实、深入、有效。其次,科学教师也要研究生命科学教材,对于在初二、初三还要继续学习的生命科学内容,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在科学教学阶段不拔高、不超越。例如,第十五章“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中关于生态系统的内容,着重点可以落实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上,而对于生物与生物的关系(食物链、食物网等),由于在初二生命科学教学中会继续深入,讲清楚即可。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是相互渗透的,生命科学与物理、化学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科学学科的基础打好,今后对于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的分科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
联系生活学科学
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总是对自己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感兴趣,科学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他们所熟悉的生活过程中找寻素材,教学生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释现象,并能让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牛津上海版《科学》教材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但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还要努力开发生活性知识,例如在“眼的结构”中增加各种眼病的分析,对“耳”通过助听器的使用来引入主题等等,特别要在内容中体现中国特色,上海特点,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各个场馆都有不少的科学技术成果展示,要求学生在参观时予以观察和记录,探究它的科学原理并在课堂上加以展示。
综合全面不偏颇
科学毕竟是一门综合的学科,这也是科学学科的特色和魅力所在,在进行有关科学内容的教学时决不要把它上成一节单纯的生命科学课,在每一个知识点中,努力渗透其他学科知识,在一个大的知识点中至少需要有两门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通过这种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认识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科学知识,在无形中接受物理、化学、地理等知识的渗透,体验科学是综合性的。例如,在以生命科学知识为主体的“人体的健康”一章中,注意融合有关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作用和检验等化学知识;
【摘要】 在学科专业教学过程中,“发展式”教学理念突出阐明素质教育的迫切性和可行性,着重诠释以专业素养为目的的教育内涵,探讨针对学科教学实践的新颖性创建,提倡教师教学符合人本思想,接纳和认同教学活动的思想性对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起到关键作用;改变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专业修养、专业自觉和角色转换方面提出新的挑战。“发展式”理念兼顾师生双方共同发展,相互影响,从新型教学模式中受益。该理念既高度概括专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又蕴含于教学细节的方方面面,但仍然需要在教育理论实践中加以完善,并需要教育研究工作者和广大师生给予首肯和关注。
【关键词】 教育理念;发展式;学科专业教学;生命学科;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教育理念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源动力。国外比较盛行的教育理念有全球式教育(Global education)理念、人本式教育(Humanistic Education)理念、通识式教育(General Education)理念(素质教育/博雅教育)以及自由式教育(Freedom education)理念,等等。走到今天,成功的教育已经不局限于塑造教育本身如何发达先进,而在于能否激发受众的潜意识,以强化社会责任,提升生存质量,推动社会发展。就我国现阶段学科专业教育而言,上述理念充满了理想主义至上的多元内涵,可能不适合照搬过来,基于此,我们尝试一种“发展式”教育(Developmental Education)理念,期望能指导诸如生命学科等专业教学的具体实践。
1“发展式”教育理念的渊源和内涵
一般而言,教育理念凝聚了教育研究工作者的理性思考,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教育追求和主张。作为教育实践的指导理论,教育理念既需要坚守,又需要创新,二者不可偏废[1]。目前,除了通识教育理念[2]被普遍采用以外,世界一流大学大都秉承其独特的办学理念。例如,耶鲁大学一直坚持自由教育理念:传承和发展知识,保护自由探究和言论自由,培养领导者和有思想的公民,开发人类的潜能,为周围的世界提供实现人类进步的机会[3]。柏林大学“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理念在于它将研究融入到教育过程中,使其成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4]。剑桥大学坚持奉行自由教育理念,强调对学生进行理性训练和人格塑造,将获得知识和发展智慧作为唯一和最高目的,倡导原创性研究,提倡厚积而薄发,反对急功近利的教育功利主义。注重培养“绅士”;人文关怀与学风严谨并举;鼓励学生尽早介入科研;强化服务社会的职能[5]。此外,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原理,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也反映了教育学的内在规律,对于当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6]。
“发展式”教育理念最早起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哲学家皮亚杰.让(1896~1980)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的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是其独树一帜的“临床法”,认为教育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受其启发,“发展式”教育理念首次从受众角度审视教育架构,强调教育模式的可塑性,教育活动的递进性、操控性和改革性,并将“教师专业知识学生”关系改进为“教师学生思想专业素质”的新型关系。该理念将专业教育目标定位于发展学生专业思维,把教育学生专业满意度和就业行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专业教育质量的参考指标。
2生命学科发展历程及其自然推动力
16世纪以前,生命科学处于萌芽时期。从16世纪到20世纪中叶,系统生命科学创立并发展起来,但仍处于“小科学”的发展时期;之后生命科学研究开始转入以实验分析为主线的研究[7]时期。生命科学随着各学科纵横交错发展,进入“大科学” 发展历史阶段。期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开创了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活动的新纪元。70年代的重组DNA技术更是推动了生命科学发展与应用,使其规模迅速扩大、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生命科学发展多半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90年代末期进步最快,如参加国际性大科学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属结构基因组学研究。目前,系统生物学方兴未艾,它是后基因组时代的新秀,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各种“组学(Omics)”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门整合型大科学。美国科学家莱诺伊?胡德 (Leroy Hood)认为,系统生物学正是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新型大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孕育的高通量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它的诞生进一步提升了后基因组时代的生命科学研究能力,因此,“系统生物学将是21世纪医学和生物学的核心驱动力”。总体而言,当代生命科学的显著特点是: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性成果,使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位置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发展。生命科学的相关产业(如环保、健康、生物能源等)迅速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朝阳产业”之一,一些国家已经率先从中受益。比如,北欧的芬兰总人口520多万,共有约150家生命科技公司,占欧洲生命科技公司总数约7%(芬兰人口仅为欧洲的1%),全国共建有5个生命科技园和工业园,从业人员约1.3万人。在诊断、生物制药、生物材料和工业酶等领域具有较强实力,已成为欧洲生命科技领先的国家。中东的以色列人口约790万,从事生命科学产业的有2.6万人,人均生物技术专利量排名世界第四,仅次于日本、德国和英国。全国拥有700多家生命科学公司,54%的公司是医疗设备公司,其次是生物技术产业门类。我国的生命科学产业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例如,北京市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是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是北京市生物医药研发、中试及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已有生命科学研究所、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蛋白质组研发及工程中心等6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入园发展。前沿性生物产业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与发酵工程、组织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干细胞工程、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生物芯片、纳米生物技术、靶向技术、高通量筛选等技术,涵盖于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和现代医疗服务四大领域。显然,生命科学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我国生命科学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新兴产业集群的建设,使得专业人才需求与日俱增,生命学科也日益成为各大高校的宠儿。一段时期以来,国内生命科学相关专业高考均出现高分录取现象。不断合并、升级、扩大规模的地方高校,也乐于设置这样的专业以争取更多的生源。据统计,2000~2006年,国内高校生物科学专业从130个增加到221个;生物技术专业从122个增长248个;生物工程专业从105个增长到234个。生物学类本科专业办学点共增长了91%。这些“应激性”举措虽然壮大了我国生物行业实力,但也凸显盲目性和缺乏可持续性。
整体上,我国在世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已经拥有了一席之地。2010年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年度世界十大科技突破,其中有2项来自我国。然而,21世纪我们要解决的如人口、环境、粮食、能源、健康等世界性的难题都已经迫在眉睫。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坦言,他们无论是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都是最优秀的一批教师在讲课;课程和国际接轨,一般都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不仅重视对学生讲课的环节,而且为本科生提供很多和美国、西欧、日本等一些国际大师级教授交流的机会。他们学院每年有50~150次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会有相当一批本科生在大三阶段接触到生命科学尖端研究。言谈中,一种生命科学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呼之欲出。
3“发展式”教育理念指导生命学科的教学实践
生命学科的专业课程包括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实践两部分。研究方法目前主要有:(1)观察和描述;(2)生物学实验;(3)生命现象的人工模拟。运用“发展式”理念对于学生专业启蒙教育、专业素养形成和专业实践都会有所建树。
3.1让课堂充满生命专业情趣
时下有句广告“我的地盘儿我做主”。课堂是老师的地盘儿?还是学生的地盘儿呢?学生欢迎什么样的课堂呢?经过调查走访,我们归纳出这样几种类型的课堂:(1)开放式;(2)趣味性;(3)学术型;(4)亲和型。“发展式”理念认为,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包括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需要整合上述课堂类型,并调整心态,转变课堂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体性思维习惯方式。学生参与课堂交流,会经历一个身心愉悦的过程。英国朗曼出版公司早在1993年出版的《教学即沟通》一书,提出师生交往、沟通的方式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专业思维是专业创新能力的源泉,它萌发于专业感性阶段,多半是由教师课堂专业教学魅力感染的。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展示生命学科研究、发展的历程,也可以让科研成果“现身说法”,例如,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研究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了捷径;干细胞技术将造福于人类面临的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纳米产品在疾病预防、疾病治疗、修复和改善组织功能方面前景广阔等,以拓宽学生学科专业视野。此外,针对领域内伪劣产品个案,如“假蛋白”、“毒疫苗”事件,以及社会敏感问题如“三氯氰胺”、“瘦肉精”、“转基因食品”、“速生鸡”、“白酒塑化剂”等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是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8]。清华学生自我报告从未在课堂上发言或参与讨论的学生比例为 33. 6%,而在美国同类院校该比例仅为 5%;相反,接近60% 的美国学生自我报告说自己在课堂上“经常”甚至“非常经常”提问并参与讨论,而该比例在清华大学仅占12.3% [9]。大学生课堂沉默存在于思维、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从教师角度反思该现象主要是由于:教师人格魅力缺乏(条件性因素);教师对学生“生命全域”关注不足(观念性因素);教师疏于教学艺术研究(技术性因素);师生关系疏离(人际因素)[10]。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易于解放思想,敢于推陈出新,自觉养成创新的意识与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而不是目的,以发展学生专业素养(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学习能力)为主题,师生同台献艺,将枯燥乏味的引经据典上演成生动具体的教学艺术的“圆舞曲”,目的是让学生从认同课堂到接纳课堂,再到向往和期待课堂,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实在难能可贵。
3.2让教师自身焕发专业魅力
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是什么样的?肯定的回答是有师德、有水平、有爱心、懂实践的老师。“发展式”教育理念建议当代教师注重培养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常常被学生等同于专业魅力而相提并论,因而不容小觑其潜在的感召力。在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的专业修养(专业知识、技能和思想见解)是最受学生关注的因素。其次,教师的责任心、教学风格、专业启发性、教学态度、亦师亦友等也是学生关注的焦点[11]。美国教育家舒尔曼(L. S. Shulman)提出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在专业知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学科教学知识也日益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关注的焦点[12]。鉴于学科教学知识的本质特性有缄默性、沟通性、叙事性和价值性[13],教师第一要务是抽丝剥茧、去粗取精地提炼学科内容蕴含的学科价值、传承性和社会生产力要素等知识,与经验相融合,构建起系统的学科知识整体框架;在各个层面规划布局,引导学生把握知识脉络,并在每个知识点内涵方面通过主题活动加以丰富,创建“体面线点”逆序化的认知过程(由感性到理性)。第二,实现对话教学。为弥补学科缄默性,在知识点教学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散型思维。第三,用人文精神唤起责任意识。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教师首先要拥有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然后才能创造人文环境,运用人文领域的先进理念“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心灵,并深刻影响学生未来。第四,教师教研相长,自主专业发展,用业务能力和水平对话学生的身心发展机制。此外,教师还应该重视教材的开发与研究,精选学科特点突出、专业特色丰富、能适应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主导构建对话教学,更好地促进大学教育目标的实现[14]。在课堂内容的设置上,还要考虑到相关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引入新的科研成果和研究趋势[15],使学生从普遍联系角度领略科学历史进程、成就和未来。
诚然,作为“发展式”教育理念的重要践行者,教师首当其冲地要受到专业自觉、任务细化和角色转换等多重考验。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1901~1977)是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著有《教学与发展》、《和教师的谈话》等多篇教育名著。他曾说:“只懂得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师是不完全的教师。”因此,发展学生专业思维胜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尤其重要的是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文修养、责任意识等方面塑造。同时,当发现学生个性(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与主体性意识(包括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相背离时,应当引导学生将两者统一起来。
3.3生命学科的专业实践注重创造力培养
一份调查问卷表明学生对于目前的专业实践并不满意,普遍反映:实践量不足;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够;等等。2003年前后,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SRT)在全国部分高校陆续开展起来,它是大学生设计的一种项目资助计划,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项目研究工作,可以是实验或调查等多种研究形式。国际知名大学如哈佛大学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增加学生的研究机会,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事研究项目,并帮助学生过渡到独立的研究项目。具体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学生以研究助理身份参与以教师为主的研究小组;另一种是学生提出原创方案,申请研究资金支持。美国休斯顿大学要求本科SRT学生至少参加一次研究生研讨会,为今后的研究生学习做准备。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本科生在大学四年期间每个人都要有实践和研究的体验。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实践资源较为紧张和匮乏,为摆脱资源性制约窘境,多鼓励校内实践设计。最简单的专业实践,如学期初组建学生科研小组,确定一个简单的科研“项目”,通过教师辅导,学生从查阅文献资料、设计技术路线、提交可行性报告到遴选实验材料、实际操作再到“结题”验收。通过学生自己独立设计、自行论证等主体性实践方式,可以提高学生文献检索、信息处理、知识运用和交流表达等综合能力。“发展式”理念下的专业实践主张为学生提供反复实践的可能。只有实践空间拓宽了,内涵丰富了,学生主体性发展才能水到渠成。
4结语
教育理念创新一般基于四种初衷,即基于本质、基于价值、基于经验和基于未来[16]。教育受众是社会福祉的贡献者和享有者,正是基于本质,“发展式”教育理念旨在唤起社会从“关注教育现象”转向“关注教育对象”――群体目标的个体塑造,是现代教育观念的理性回归和人文思想质的飞跃。教育关乎国家命运和未来。正是基于未来,从历史唯物主义到实践唯物主义,“发展式”教育理念期待教育思潮隐去喧嚣和浮躁,让工作者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用审慎眼光考量教育实践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17]。根据教育多元化问题的复杂性,所以, “发展式”教育理念的实践将不可回避地经历一个长期曲折的嬗变过程。
【参考文献】
[1]杨兴林,马 丁. 教育理念的坚守与创新同等重要[J].现代教育管理,2011,6:1-4.
[2]赵 强, 郑宝锦.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的嬗变[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114-117.
[3]张 旺. 自由教育理念成就世界一流大学[J]. 比较教育研究,2006,5:47-50.
[4]别敦荣,李连梅. 柏林大学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及其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10, 8(6): 8-15.
[5]别敦荣,隆芳敏.剑桥大学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11,4:36-41,56.
[6]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8,4:54-56.
[7]加兰.E.艾伦.20世纪的生命科学史(剑桥科学史丛书)[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35-36.
[8]王娟娟, 李华. 大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研究[J]. 高教论坛, 2010 ,7,21-25.
[9]罗燕, 史静圜, 涂东波. 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J]. 清华大学学报, 2009, 30( 5) : 4- 71.
[10]滕明兰. 大学生课堂沉默的教师因素[J].2009,180(4),146-148.
[11]关桓达.大学教师形象期望的实证分析[J]. 2011年第2期.77-80.
[12]郑志辉.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学知识再探[J].中国教育学刊, 2010.03.50-53.
[13]方菲菲, 卢正芝.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08, 207(9):55-56.
[14]胡弼成, 陈小伟,对话―理解:大学教育的本真意蕴[J].教育研究, 2010, 367(8):49-52.
[15]李俊卿.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国大学教学,2010, 1,56-58.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新教材教学
高中生物课程的宗旨就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所以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挖掘生物学的内在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都能轻松愉快地学到对他们的生活非常有用的生物学知识,使他们喜欢上生物学!如何在此指导思想之下,上出精彩的高中生物第一课呢?以下以新课标教材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谈谈我对这节课设计的一些想法和教后体会。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思路
今天,生物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了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生命物质的结构和功能,遗传规律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生物科学对人类社会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对人类自身健康的关注。所以课本在第一章第一节以威胁人类健康的两大杀手性疾病:癌症和传染病为例,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体会学习生物科学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衔接。(2)尝试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3)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逐步培养学生读图表,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的能力。(2)通过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及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活泼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2)通过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贡献。(3)逐步培养学生全面的、发展的视角。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尝试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
2、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3、学生读图表,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的能力。
4、通过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贡献。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1)视频片段:“物种进化”、“基因工程”、“拯救濒危灭绝物种”、“人类与传染病抗争的历史”。(2)新闻:“好人傅彪安然辞世”、“人民日报”关于癌症的一则报道。(3)图片:河北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核心建筑DNA双螺旋模型、居里夫人、香烟、各种传染病病毒、红细胞
2、学生准备:初中学习的生物学知识及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储备
五、教学过程:(略)
六、小结与教后体会
对于本节课导入的第一个问题,学生的发言十分精彩:有谈到今年八月份在四川爆发的“猪链球菌事件”、“大陆赠送台湾省国宝大熊猫,以促进两岸关系友好事件”、“北京一白血病患者用其新生妹妹的脐血进行治疗,但是失败的事件”等。我对学生的发言都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同时指出:初中学习的是生物现象的“是什么”,高中将要揭开生物现象背后的“为什么”及“怎样做”。为了说明生物科学的涵盖范围之广,我不想通过自己的口述列举,因为那样将会相当枯燥,学生一听了之,不会产生共鸣。为什么不从生活中去寻找实例呢?于是课前我从“Discovery”、“国家地理杂志”、“科学博士”等系列VCD中截取了三段视频短片。在课堂上能观看这样图文并茂的电影小短片,学生的兴趣当然都相当的浓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不止一位科学家预言: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在授课至此处,我将学生的视野打开至生物学以外的领域:许多科学家已转向对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应用、国内各高校与生命科学的相关专业年年招生火爆、每天的新闻几乎都有关于生物科学方面的报道,甚至是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核心位置矗立的都是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从这些事实可以看出:生物科学就在你我身边,生物科学与人类的关系比其他学科更为密切,生物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就是保证生命的质量。
说到生命的质量,目前正有越来越多的疾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大家认为,首当其冲的疾病是什么?(癌症)
大家一定更关注我们国的癌症发病情况。教师展示某日“人民日报”上一则关于癌症的报道,继续呈现给学生生活中的事例,牢牢的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自然被充分地激发。从这两则生活中的资料里,学生水到渠成地总结出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我想这样的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必定深深地铭刻在了他们的脑海之中。
通过“人类与传染病抗争的历史”视频录象,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更自然地导入本节的下一个学习内容:“生物科学与社会-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女性一生都在付出着,为着爱人,为着家庭,付出后的回报就是希望能与心爱的人共度一生,携手共看黄昏的美景。可女性一生不容易,不仅要承受经期、怀孕、分娩、更年期这些生理带来的痛楚,还面临着乳腺癌、宫颈癌的威胁。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可是在今天,尤其是女性,很多情况下不是慢慢地变老,而是过早地衰老了――这对于一位女性来说是多么的残忍!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女性过早的衰老呢?造成女性过早变老的原因很多:如工作压力大,心里负担重,都市环境的空气质量,不健康食品的摄入等;而最重要的原因是女性平时没有好好的对自己的生理系统进行养护,或养护的意识不强,久而久之使自己的生理系统受到了损害。
女性衰老的根源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女性的生理系统不仅掌管着女性的激素水平,还是女性最大的排毒系统。同时在中医重要文献《黄帝内经》中有记载:“女性美丽的源泉,源于胞中。”而胞中就是现代医学中的子宫、阴道、卵巢、盆腔等器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理系统。当阴道、子宫、宫颈出了问题,面部与身体也会跟着出问题;而当其因没有得到良好的养护而受到损害,生理系统便会提前衰老,女性自然也跟着提前衰老或加速衰老了。因此,女性的衰老是从生理衰老开始的,而且女性有80%的疾病由生理衰老引起的。
宫龄管理,实现年轻态
深圳希能量科技以“宫龄管理”的概念,对女性的生殖系统(阴道、宫颈、子宫)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管理,提供宫龄咨询和健康指导以及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宫龄管理养护系统是美国Ccare先进科技和私人专属定制相结合,是全球唯一一家专注于女性宫龄管理养护服务的机构。Ccare经过多年对女性人群的跟踪和生命科学研究,发现了一个特定的生命能量――美国Ccare科学家称之为C能量,可与女性生理组织细胞产生和谐共振,激活细胞活性,吞噬坏死细胞,让受损细胞再生,改善生理微循环系统及免疫力。通过科技造福女性,逆转宫龄,全面抗衰,实现年轻态,让女性散发出内而外的美丽,让女性与心爱的人慢慢变老,享受人生中最浪漫的事情!
更是渴望一份重逢,一份骄傲的重逢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每个女性都在追寻着自己的幸福,走过青春的岁月,在不断的付出中,一路走来,蓦然回首时,却发现身后那扇时光之“宫门”已然轻轻地、紧紧地关上了。
其实每个女性朋友都希望有个家园,有着阳光、雨水、鲜花,有着给自己不断补充能量的家园。同时更有着一份渴望,渴望一份久别的重逢。那么是想重逢儿时的伙伴、往日的同窗,还是想重逢昔日的恋人呢?都不是,那是渴望重逢年轻的自己,打开身后时间锁上的“宫门”;渴望握住年轻自己的手,与年轻的自己对话!
科学家们也一直在为女性朋友寻找这让时光重叠的“宫门”开启的密码,经过十二年的寻找,美国Ccare生命科学专家终于找到了这密码――“希能量之光”,打开了这“宫门”。希能量之光,那是希望之光,科技之光,是大爱之光,是解决困扰之光,是生命能量之光,让您与年轻的你重逢!
逆转宫龄,活力再现
前沿生命科学证明:子宫,生命的源泉,美丽的源泉,爱的源泉。子宫越年轻,那女性的实际年龄就越年轻。如何能让它不枯竭呢?一旦它枯竭了,所有的东西都会消失。那么,这就需要一个科学的系统养护它、管理它。那就是希能量的“宫龄管理养护系统”。通过希能量的宫龄管理养护系统能让你的宫龄逆转,让你恢复年轻态,让你骄傲地重逢年轻的你!
宫龄逆转指的是通过宫龄管理养护系统让女性恢复生理健康,一是让生理年龄和实际年龄相符,二是抗衰养颜,逆转生理系统,活力再生,恢复年轻态,实现由内而外的美丽。希能量宫龄管理系统提供完善的6大养护服务系统:宫龄检测――宫龄评估――危险因素分析――养护专属定制――危险因素干预――养护贵宾服务。以医学理论为基础,以人性化服务为标准,真正实现养护个性化、效果权威化、流程智能化、操作简单化,是全球唯一一家养护一对一、服务一对一的专注女性宫龄管理的品牌。
权威、科学、安全
希能量对女性养护是物理疗法中“光疗”的一种,是非侵入疗法,其核心技术来源于Ccare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是世界唯一的宫龄管理养护机构。Ccare经过多年对女性人群的跟踪和生命科学研究,发现了一个特定的生命能量――Ccare科学家称之为C能量,可与女性生理组织细胞产生和谐共振,激活细胞活性,吞噬坏死细胞、让受损细胞再生、改善生理微循环系统及免疫力。该技术不仅使用安全方便,没有毒副作用,而且病人会感觉到温暖和舒适。希能量通过Ccare生理养护仪、生命能量仪把“C能量”直接作用于女性生理组织中的细胞,修复与重建生理组织中受损的细胞,改善生理组织微循环系统及生理的免疫力。所以,希能量的宫龄养护有着,不打针、不吃药、不手术、无创、无痛、无副作用的六大优势。通过养护、修复、排毒、预防、免疫、平衡、抗衰、美容让女性的逆转女性的宫龄,实现年青态,活力再现。是一种颠覆传统的,高科技的,全面抗衰的项目。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革命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