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0:16: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激发兴趣"我"要"读"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但农村孩子缺乏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他们大多每天愿化两小时看电视,或者在野外玩耍,却不愿化30分钟看课外书,这是我们目前农村教育的危机。而要改变这一现象,需要我们教师用艺术去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创造条件促进"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学校和家庭,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
1、保证读物。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供给学生读物。作为家长,要定期为学生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作为学校,要开放图书馆,如果没有固定的图书馆管理员和阅览室,那么除了零碎出借外,每学期应把图书馆内的图书轮流借到班级。我们学校的做法是让各自班级的学生将自己的图书捐出来设置班级图书角,在班里选出负责任的学生进行管理、借阅的登记,同时可以各班级之间调换借阅,这样就使图书角灵活增容,有源源活水。
2、保证时间。
"君子不可一日无书。"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我们要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课,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其次,要求教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取消机械重复的回家作业,把课外阅读作为回家作业,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即使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不能因教学任务紧张而受排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点是农村小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最需要重视的。平时,利用早晨、中午自主阅读,同学间互换图书。还特别规定:凡是课堂作业做好了,允许学生取出自己喜爱的图书阅读;每天放学让学生带一本课外书出校门,布置30分钟阅读等作业。班内阅读热情会空前高涨。
3、推荐读物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自制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而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观念淡薄,知识面狭窄,往往对课外读物的选择无所适从。作为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的推荐工作。
(1)、平时多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另外,小学课本中选入的名家名作多是节选,只能窥一斑而未见全貌,所以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去阅读作品的全部,甚至增读该作家的同风格的其它文章。
(2)、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推荐优秀古诗文和名家名著。
一、重视评价课外阅读过程的原则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评价建议”中强调:“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甄别、选拔、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正确的评价能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况,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发展需求。评价的各种功能都不能忽视,但首先应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不应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可见,对学生的评价来说,过程性的评价和终结性的评价都是必要的,但是要更重视形成性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旨在激发和发现学生的学习潜质,强化和改进学生的学习过程。终结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对学生某个阶段完成的任务情况作出总结性的评价。过去,我们对教学的评价,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这实际上是一种十分功利主义的做法。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其成效。因此,我们的评价更要注重课外阅读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淡化对课外阅读结果的评价。
二、强调对课外阅读进行激励性评价的原则
课程标准关于评价的建议之一是改变过分强调评价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因此,课外评价绝对不能用一种固定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也不能局限于冷漠地、严肃地评价,而要发挥其激励功能。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及时对每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表现作出恰当的赏识性评价,赞赏每一位学生对课外阅读作出的独特评价。我们要用热情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要用赞赏激发学生更大的潜能。因而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评价中,我们应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求全责备,多一点热情赞赏。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实践证明,当一个人的努力获得他人的肯定时,他会产生更大的动力。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很强,更渴望获得外界的积极评价。
三、课外阅读评价应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评价建议”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因此,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这种解读如果与传统的见解不同或者学生的关注点不同的话,我们应对学生的创造性见解予以鼓励。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当然,部分学生由于阅读能力较弱,对文本解读较浅,教师也不应批评甚至无意中嘲笑、讥讽学生。教师应该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对文本空白品得具体化,也丰富了作品的意蕴。在这种创新阅读中,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成果,获得了身心的愉悦。而教师的开放民主的评价态度,为学生的人格发展提供了广泛的阅读空间。作出个性的解读,而不要囿于成见缩头畏脑,不敢表达自己见解。
例如在阅读《简·爱》时,也有一些女同学对简·爱的选择不以为然,认为简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应该说女生这种见解更多是受了当今奢华世风的影响,是不够正确和全面的。但是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见解强加批评的话,会使他们失去对课外阅读的信心。教师只能因势利导,分析女生误读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她们的价值观,从而帮助她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婚姻观。
四、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教师;阅读指导;激发兴趣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对课内语文教学具有促进作用。下面,笔者从学校与教师这一层面来谈谈关于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这一问题。
一、学校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是前提
1.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
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阵地。学校的环境与文化氛围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必须首先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让学生时刻都能感受到书籍给人带来的精神享受。
2.建设一个符合标准的图书室
农村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看书,不爱看书,而是因为他们受客观条件所限无书可读。所以,学校在这方面应该加大投入,建设一个藏书丰富、能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要的图书室。同时还要保证图书室定期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借阅服务,从而解决学生课外阅读书短缺的问题。
3.开设阅读课程
学生没有形成课外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成因是学生在学校的课外阅读时间没有保证。一周专门设置一节阅读课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能看出学校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能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起到鼓励作用,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多多阅读。
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关键
1.注重学生的兴趣化阅读
阅读的初期阶段,允许学生不求甚解,先培养学生对书的亲近感。随着学生对书的兴趣日益浓厚,教师再适当加以指导,如通过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讲座和儿童文学作品的推荐课等多种形式,通过人物分析、情节欣赏、语言品味和写作特点等方法来引导学生与经典对话,学会深层阅读。
2.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可以在班级里定期举行阅读竞赛、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互动式经验交流会等等。学生对这种带有竞争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欲望。
3.开展表彰奖励活动
学校可以定期评选学生“经典诗文诵读大王”“阅读小明星”“书香班级”,获奖的学生和班级在全校进行表彰,并以学生喜爱的书籍作为奖励。
三、教师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科学指导是重点
1.推荐阅读书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并对此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建议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好书籍,避免学生盲目选择没有什么营养的网络小说等。
2.教给阅读的具体方法
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对阅读材料精挑细选,所以方法指导特别重要。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一定要帮助学生学会积累,提醒他们摘抄名言警句,对重点段落圈点批注,要做读书笔记。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有实效。
3.以写促读
语文教学提倡以读促写,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易于提高。但是,在学生还不能将课外阅读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时,教师必须想办法“逼迫”学生去阅读,在这种情况下,以写促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即教师通过布置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文、日记等来促使学生阅读。
四、检查学生课外阅读落实情况是保证
1.课前3~5分钟演讲
课前演讲,用时虽少,但只要持之以恒,对学生读、说能力的提高都很有帮助。每一轮课前几分钟的演讲,都可以确立一个主题,要求学生带着主题去检索资料,广泛阅读,每节课前可以让2~3个学生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阅读经验,教师要及时鼓励表扬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定期举行好书推荐会
好书推荐会是学生就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交流与展示的一个良好平台。学生在推荐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与心得,也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一些好书的信息,扩大他们的阅读源。只要坚持下去,学生的阅读量必然大增,也有利于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3.举办手抄报活动
手抄报是一种很好的语文课外活动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阅读、
写作和写字能力都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同时它对条件的要求不严,在农村中学可以广泛地开展。可以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抄报,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总之,只要学校与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足够重视,并努力从各个方面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条件、提供指导,那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完全可以的。
失、有效指导匮乏。建立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指导,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开发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
关键词:课外阅读 现状分析 有效性指导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而语文学习仅仅靠每学期读一本薄薄的教科书是不够的,用一本书这样有限的阅读量来滋润学生,势必会营养不足。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垒就学习者丰厚的文化平台,使这个文化平台成为发展自我、完美品质、关怀社会的起点,就必须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尤其是足够量的名著阅读。我们来看看现在的校园,学生对《12星座里的爱情童话》《公主陛下最优先》《古国奇缘》《老夫子》等书册的深度阅读和疯狂追捧远远超越了对传统经典的热情,这种阅读的低幼化和庸俗化让经典阅读正在遭遇尴尬的局面。
对于造成这种令人尴尬局面的原因,作为一名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我进行了探索与思考,下面从现状分析和有效指导两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
国家2001年颁布了《语文课程标准》,其中"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提倡文学名著要"读整本书",附录中的"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也开列了部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但是,在教学第一线,情况却让人担忧,功利性和低俗性导致名著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虚设",这其中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课程资源欠缺。目前通用的语文教材都对"名著阅读"有所涉及,编入了"名著导读"、"名著推荐与阅读"的内容,但令人稍感遗憾的是形式过于单一,无非是简介一下作者、写作背景、整本书的大体内容和风格,而后摘选那么一节,再附上几道思考题,仅此而已,对"名著阅读"缺乏持续的关注和序列性的指导建议,再加上指导"名著阅读"费时费力且需长期坚持方能见效,于是"名著阅读"似一只布满灰尘的"花瓶",被放逐在语文教学的"边"上。学校图书馆把藏书当作"宝贝",束之高阁,一两周难得开放一次,学生更是难得一借。
二是应试教育影响。现在全国各省市都把名著阅读列入了考试范围,但考查的题目多是"说出你所喜欢的某名著中的人物及其性格,或者根据某个情节来分析该人物的性格"一类的试题。于是,学生在课外阅读名著时就出现了诸多怪现象:没有时间看原著那就看缩写本,缩写本还是看不完,就看看故事提要,甚至看老师整理出来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主要场景等所谓"精华内容"。名著阅读也自然成了学生永远爬不完的"题山",游不到尽头的"题海"。
三是阅读兴趣缺失。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气氛严肃呆板,师生缺乏互动,教师只是根据考试题型对课一些纯理性的机械的分析,忽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不能让学生享受阅读的美感和乐趣。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就没有了阅读的成就感,没有了兴趣,便也就没有了阅读。
四是有效指导匮乏。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的忽视使得想读书的孩子也不知道该如何入手,更为可怕的是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由于初中生心理特点的盲目性与随意性,阅读兴趣集中在通俗文学和流行小说上,网络文学、口袋书、漫画书这种"痞俗"文学占据了他们的阅读阵地。
二、建立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指导
要改变现行的阅读状况,建立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指导,我想可以从下面几点着手:
(一)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初中生感性思维比较强烈,教师可以给他们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他们这些故事就在哪些书中,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室或阅览室张贴名言警句,唤起学生对书的热爱;鼓励学生选取有关书的格言作为座右铭,张贴于家中自己读书的房间,时时警策自己多读书,读好书;还可以利用初中生对名人的崇拜心理,选取名著名篇对其动之以情;注意课内外结合,在讲某个名家的作品时,介绍他的其他作品,让学生主动寻找阅读,建立阅读的信心与兴趣,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活动。
(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第一,要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首先要给学生规定课外阅读的底线,部分规定课外阅读的内容。第二,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每周至少要用一节课时间指导学生读书,让学生学会细读、精读、速读、略读等方法,明确各自适用的范围。特别要注重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的积累,让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初中生应学会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可以分门别类,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三)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竞赛,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可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开展每日妙言佳句摘录、介绍一本好书、讲故事、剪报比赛、诗朗诵、读后感交流会等活动,在教室的一角设置"我的作品栏",展出学生读书笔记、手抄报等作品,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持久的兴趣。特别指出的是在开展的各种活动中,一定要重视读写结合。
(四)开发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师生应努力成为阅读情境的策划者和参与者,建设课外阅读的班级大环境,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具体做法是:(1)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支持;(2)建立班级流动图书馆,倡议每个学生订阅一份报刊或购买一种经典读物;(3)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自由借阅书报;(4)利用日益发达的网络,开展网上读书,建立班级读书博客、读书群,引导学生让网络为读书服务;(5)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们欣赏更多优美的文章;(6)开设"我看天下事"读书讨论课。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读书也应该成为伴随学生终身的习惯,努力做好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工作,会让我们体会到语文教学"润物细无声"的成功喜悦,也是社会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正是责任的驱使,笔者才把这种思考公诸于众,希望能引起共鸣,进而探索"疗救"的方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重要性
课外阅读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育界普遍认为: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是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关于课外阅读曾经有人说过:“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局限在课堂是有缺陷的,其源泉应源于课外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把课外阅读列为主要内容之一,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知识的补充和延伸。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一书中多次谈到了阅读,他认为那种只会死读教科书不会真正阅读的人,是“不善于思维”的人,是“命运不值得羡慕”的人。我国历史上一些文人也对阅读的价值给予肯定:朱熹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发展的重要性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课外阅读有利于小学生发展个性
扩大孩子的课外阅读面可以使孩子的个性健康,阅读好的书刊、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升人的素养和修养,开阔视野,塑造一个人的个性,使人的心理品质比较健全。
二、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
阅读是一个充满了丰富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形成和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也能激发出创造潜能。
三、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
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更多地需要在课外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课外拓展和延伸。语文能力的提高更需要课外阅读的辅助。
四、课外阅读有利于各科的学习
关键词:树立;大语文观;实现;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4B-0069-01
大语文观的树立,是实现新课程标准课外阅读目标的前提。这是大部分学者认同的观点。那么,什么是大语文观呢?本人认为:大语文观是指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相关的知识体系。而课外阅读,是大语文观下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树立了大语文观,我们才会自觉地将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范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学校的语文教学完全定格在一本语文教科书上。总之,在人们的习惯记忆里,语文就是放在学生书包里的那本印有“语文”二字的薄书。即使有部分教师具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认识,但是这些教师有的迫于应对考试,将学生的广泛阅读视为左道予以强力制止。长此以往,学生兴趣寡淡,诸种能力难以发挥。因此,我们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才能将课外阅读融入,才会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学生有效地、有序地开展课外阅读。
2001年秋季,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标教材开始在全国38个实验区进行实验。到了2011年,全国的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如火如荼,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成果。中国教育学会在2010年已经对课外阅读、实现新课标的阅读要求进行课题立项。然而,就目前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看,很不令人满意,那就是在阅读目标上,大多数教师仍然把目光死死钉在语文教科书上,课外阅读总量没有得到落实。我近期对附近3个县的农村学校做了粗略的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教师没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几乎所有学校没有开设课外阅读展示课,即使承担“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及策略研究”课题的学校也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教师的大语文观没有树立,仍然把着眼点放在考试上,为了考试而教学;上级部门,特别是组织期中、期末考试的县级教科所(室)还没有摸索出对课外阅读进行评估考核的方法。因此,树立大语文观,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外阅读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了保障语文教师大语文观的尽快树立,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外阅读目标落到实处,我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学校有必要再次组织语文教师解读新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规定,搞清语文教材的外延和内涵。要求教师从观念上彻底转变,走出唯课本、唯考试是从的误区,树立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理念,认识“积累和熏陶感染”在语文教学中的功用。让学生直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作为语文教师,大家都有深切的体会,凡是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无一例外都有阅读兴趣。
2.学校应该设置课外阅读展示课。每个教师于学期开始,定好本班学生课外阅读计划,推荐阅读书目。学生阅读了一个星期,我们在课堂上利用一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将本周的阅读收获进行展示。在这些活动的影响和熏陶下,教师的大语文观一定会逐渐树立。
3.学校应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考核。通过对学生的阅读记录(阅读记录卡)进行检查,对学生的阅读数量、阅读质量进行评估,把评估结果作为对教师考核的依据。有了这一外力的推动,教师自然会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自然会走出教科书这个小圈子。
4.学校要从宏观上指导教师处理好语文学科和其他各学科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处理,实质就是大语文观在学校管理中的体现。 处理这种关系,一方面要保证各科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落实;另一方面要注意各科教学内容的整合,各科作业量要协调好。大家在实践中都有体会,语文学好了,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反过来,一些学科的学习有利于语文学科的拓展锻炼,例如思品课、科学课,都涉及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一些资料的查询和对人物故事的了解,又促使学生课外阅读。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和其他学科的教师通融配合,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次,学生课外阅读,需要大量的时间。一些学校的老师,从个人私利出发,强调自己所教学科的成绩提高,拼命布置作业。这些问题的处理,教师个人做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要通过学校教导处,协调、规范各科老师作业和授课时间,给学生腾出课外阅读时间。
综上所述,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外阅读目标,需要大语文观作支撑,作保障。因为我们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才有信心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学生课外阅读的“量”“质”都达到了要求,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目标才算实现,所以,树立大语文观,是实现学生课外阅读目标的前提。同时,扎实的课外阅读实践,有利于教师大语文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能改变学生的认知,能让新知识进入学生的领域,让学生的成长充满活力。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走向社会、贴近生活、走进自然、探究奥秘的自主学习,从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那么如何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一、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帮助学生挖掘课外阅读资源
学校的图书室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是学生看书的主要园地。图书室不仅仅是用来借书的,更应该是用来品书的。我们应积极利用学校图书室,开发现有资源,推荐名著、时文、美文。
1.把握阅读方向,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
课外阅读是学生们求知、启智的重要平台。当前,不少中小学生阅读追求猎奇,沉醉于小说和漫画的故事情节里,课外阅读更是以娱乐、消遣类和休闲类读物为主。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确立合理的课外阅读取向,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不能让“轻阅读”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更不能滥读一些腐蚀学生思想的低级趣味的劣质书。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坏书也会引人误入歧途。可见读书,读好书是多么的重要。可现实生活中学生并没有那么多好书,也不明确哪些书适合自己。
2.运用情感激励策略,在课堂上推荐课外读物。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向学生介绍《课程标准》建议的读物。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往往会起到一种暗示的作用。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来自于老师的评价比父母的更具有权威性,来自于老师的关注更能让他们兴趣盎然。老师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的倡导者,支持者,引导者。老师应当好参谋,像朋友一样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阅读的苦乐。让他们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强化他们对阅读的肯定意识,从而使阅读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如学了《杨修之死》,可以组织学生收看电视剧《三国演义》,组织学生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拉近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采用这种活动方式推荐图书,有利于课内外的联系,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受学生欢迎。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确定课外阅读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和“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学生个体在主观上对学习产生的一种愿望。
距离目标太远,会因高不可攀而使学生失去信心。因此,确立阅读目标,要切实可行。首先让学生明确《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其次由教师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目;再次由全体学生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目;最后由每一位学生自主选择、确定自己的课外阅读书目。每一位学生确定了阅读书目以后,必须制订一份阅读计划。保证每天至少应有1个小时时间进行课外自由阅读。这样既可以降低学生阅读名著的心理压力,又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利用环境激励策略,创设课外阅读的氛围,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环境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师生合力打造的“阅读文化”,能对阅读活动的推进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阅读文化”包括一种客观的物质环境,也包括一种内在的心理环境。
“阅读文化”的打造可以从氛围营造、环境布置、活动开展等各个层面进行。如师生共同在班级建立“小书屋”;辑录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张贴上墙;设立集体的阅读记录单,及时将学生的集体阅读内容、阅读成果反映出来。如学古诗时教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使学生明白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多读书,读好书,写作也就不难了。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学生明白多读书能使我们足不出户就了解大千世界。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明白书在人类的进步乃至社会的进步中所起的作用;学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明白由于自己的见解不同,对作者笔下的人物也会有不同的了解。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他们明白只有不怕艰苦、认真努力的人才能攀登知识的高峰。将这些名人名家名言有关读书的话作为标语,贴在教室里。
师生可以结成书友,进行合作阅读,定期交流阅读情况,对师生双方的阅读都能产生激励和督促作用。课外阅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自主阅读。因此,应有别于规定教材的学习,教师应给学生以宽松的没有心理压力的环境,如不对课外阅读提出高要求,阅读地点、阅读时的坐姿、座位的选择等组织纪律方面可以灵活机动些,让学生在身心轻松的状态下全心感受阅读的乐趣。
三、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引领学生实施课外阅读策略
学生课外阅读的理想境界是自主阅读。但调查显示,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随意型、消遣型、功利型占很大比例。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需要教师发挥主导地位,有针对性提升学生课外阅读品位,培养学生高雅的阅读兴趣,接受高雅文学的熏陶。
四、深化学生合作意识,激励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课外阅读活动是一项需要师生共同参与、长期坚持的活动,活动的目标、制度、方式、具体实施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逐渐形成一个专门的组织管理体系。利用组织激励策略,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更容易激励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如果大量的课外阅读没有质量,那将是徒劳无益,所以要进行有效的指导。
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终身受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收集材料、汇总信息,结合课堂教学使课外延伸阅读反馈于日常教学,应用于写作,才能真正实现课外阅读的目的。
总之,在课外阅读的诸多方面,我们应该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合作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成就感;更多地引导学生探究阅读,不断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转化,提高阅读水平,促进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
在我国新发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多种阅读能力,有较为丰富语言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所以说在现代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文底蕴。
一、营造阅读气氛
家庭教育是营造阅读气氛最为重要的一环,在召开家长会的时候,我们应该着重强调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好处,改变家长陈旧的思想观念,保证孩子的阅读量。建议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多陪陪孩子去图书馆看看书,还可以给孩子多买书,陪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让孩子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和阅读的乐趣。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教室张贴美言美句或是关于阅读的名言警句,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图书阅读角,让每个学生都提供一本书,然后供大家阅读,这样既可以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还可以让拥有这本书的孩子给其他的学生讲解这本书,不但自身印象深刻,而且还使自己的阅读自信大大地增强,一举两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样的古训也诠释了多读书,读好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道理。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带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择优选择阅读
每个人的生长环境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喜欢的书的类型也是各种各样的,我们在教育教学方面不应该只局限于 “大家”所谓的“名著”,应该多听听学生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愿意读书,渴望读书,还可以极大地促进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我们在尊重学生的选择时应该给学生一些建议的,读书的范围不限,但是内容必须是健康的。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理念中,让学生深切地明白择优选择一本健康的书,选择适合自己比较有意义的健康书籍是非常重要的。
三、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当中,我们可引导学生准备一本专门的采蜜本,摘录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好的词汇、句子、片段,大量的积累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的积淀,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再次创作,对于已经阅读完的好作品,应该多读,读到朗朗上口的程度把文章变成自己的,然后再进行加工和修改,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写出好文章了,既锻炼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又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语言基础。
集中性的阅读教学,提高课外阅读能力。一个班至少有几十个学生,教师不可能一个一个单独辅导,因此可以选评出学生喜欢的作品集中性地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孩子们各显其能,也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更深刻地认知这本名著中的精华。
四、拓宽阅读空间
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 让小学生在课本阅读的基础上,拓宽阅读的空间和分量,提升阅读的效果和质量。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从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现代文的教学也应很好地进行拓展阅读,课外阅读学生不仅仅可以掌握好课内的文章,还扩展了自己的视野。
五、激发阅读兴趣
曾经有伟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喜欢阅读,提高阅读效率。我们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时候,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比如说可以在教室里办一个板报,每周让一个学生布置,上面可以是名言警句,可以是美文美句,也可以是精美的古诗词,还可以是朗朗上口的小段,更可以是学生写的优秀的文章,让学生无限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丰富自己的阅读常识和阅读技巧。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布置,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增加自己的成就感,而且还可以增加自己的见识,让学生真正地爱读书,想读书,渴望读书。
总之,在语文教学的长河中,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为学生丰富的语文素养而作不懈地努力,让学生在语文美感的蓝图中自由地飞翔,享受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的无可替代之处。
参考文献:
[1]张志伟.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与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01(06).
[2]李素敏.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丽水示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