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0:16:1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网络安全与经济安全,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网络经济;安全;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02
信息化时代造就了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其具备的直接性、边际效益递增性、可持续性等特点直接促进了新型经济关系与经济形态的发展。但是由于网络经济是依托计算机网络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网络天生具备的安全缺陷使得网络经济在这一核心媒介下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网络经济信息安全已经成为阻碍网络经济繁荣发展的一大屏障,通过技术层面、舆论层面乃至精神层面的措施保障网络经济信息安全亟待落实。
一、网络经济安全的内涵与现状
(一)网络经济安全的内涵与范畴
网络经济安全是维护网络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一系列安全措施集合及其状态。从内容上看,网络经济安全是两种安全的有机结合:网络安全与经济安全。网络安全是指在两个实体之间保证信息交流以及通信的安全可靠,满足计算机网络对信息安全的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真实性、实用性和可维护性等的要求。经济安全则是基于基本经济运行规律和守则,保证经济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经济安全是核心,网络安全是保障,两者在网络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特性的经济形态安全概念。从范畴上看,网络经济安全包含多个层面的安全:如国家网络经济安全与区域网络经济安全、基于全产业链的网络经济安全与企业网络经济安全、电子商务经济与网络广告经济、网络经济从业安全与网络经济支持安全、网络金融安全与网络财税安全等。不同范畴的网络经济安全拥有不同的安全措施体系与安全理念,但核心思想都是维护网络经济的整体秩序与环境。
(二)我国网络经济安全的现状
伴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网络经济的规模与质量也逐年提升。中国网民的规模世界第一、国家域名注册量世界第一、网络购物应用位居中国十大网络应用之一、电子商务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种种表现都预示着网络经济繁荣的成果与势头。但是在繁荣的背后,因为安全措施的不到位、安全观念的落后、安全机制的缺失所导致的网络经济安全缺少保障的案例时有发生。尽管部分企业针对资金安全、信息安全等采取了较好的安全措施,在硬件配置、软件开发、信息传递等方面提供了较好的安全保障,但广大的中小企业在安全领域的忽视与不作为,以及日趋恶化的网络总体环境却掩盖不了网络安全形势的严峻。资金流失、信息盗取等不同形式的网络经济犯罪行为层出不穷,严重威胁着从企业到群众,从国家到区域的网络经济安全。
具体而言,我国网络经济安全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缺少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的意识,网络安全缺乏整体和高层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举措的规划,这就导致网络经济安全无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安排和构想;二是安全产品和设备的技术不过硬。这是网络经济安全犯罪高发的技术层面原因,也是直接影响网络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这与国家整体安全技术研发水平较低和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有着紧密的联系;三是经济信息保密程度不够或法律层面界定不清。这和问题背后也隐含着另外两个更重要的问题:即公众网络安全意识不够,以及网络安全法律不健全。四是网络安全产业链整体互动不健康。目前网络经济及其安全各个环节还缺少良性互动,上下游企业合作松散,缺乏规范的约束手段,既影响了各自和整体效应,也使网络经济风险有机可乘[1]。
二、网络经济安全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建设
基础设施是网络经济安全的基础,是维护网络经济秩序,促进网络经济健康发展的外在保障。这里的基础设施不仅仅指的是安全硬件设备的研发与装备,同时也囊括安全机构的设立与协同合作、安全等级保护等相关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两个部分,安全硬件设备的研发与装备是实现网络经济安全的物理保障,国家有关部门、企业等单位要在互联网接入、服务器使用、安全软件应用等方面提高安全警戒级别,谨防存在安全漏洞的安全产品进入信息流通的环节,造成信息泄露和安全威胁;安全机构的设立与协同合作强调政府部门在网络经济安全上的责任与行动部署,通过建立快速准确的预警机制、信息机制和处理机制,建立国家层面的协调应急机构与部门层面、地方层面的分支机构,构筑起维护网络经济系统安全的防范体系;安全制度的建立是从隐形视角出发构建维护网络经济安全的无形的力量。例如病毒防治制度、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等。制度可以增强行动的执行效率,明晰权责分配,增强规范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弥补法律法规在操作层面的不足。
(二)完善信息网络法律法规体系
网络经济安全必须依靠法律法规的健全以抑制网络经济犯罪行为。我国目前的信息安全法相关法规主要有八部,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这些法律用于规范信息系统或与信息系统相关行为,同时国务院也下发《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千意见》,针对电子交易过程、市场准入、用户隐私保护、信息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现实问题进行规范和引导。立法部门应针对网络经济安全领域制定专门的法律,用于保障网络经济运行全过程环节的安全,同时也应积极融入国际经济信息安全法的制定过程中,融入国际性网络经济安全体系。
(三)建立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我国计算机安全人才培养已出具规模,在部分高校也成立了专门的计算机信息安全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也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为我国的信息安全领域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专业人才。但是目前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国家应注重独立自主的网络经济信息安全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通过科研型单位、工程型单位和应用型单位,立体式的培养网络经济安全人才。此外,监狱网络经济安全的复杂性,高等学校也应注重培养法律、经济、互联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以应对网络经济安全不断出现的新挑战。
(四)拓展网络安全文化传播渠道
网络安全应该是一种全民意识。现有的网络安全宣传多是安全厂商和专业安全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进行,企业和普通网民在这一宣传潮流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2]。这就说明我国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还未形成,社会也远未形成网络安全文化氛围。一方面与我国正处于网络社会的初级阶段之现实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网络安全文化的宣传机制和渠道落后有关。我国网民虽位居全球第一,但网民的总体素质却处于较低层次,网络安全文化无法通过有效渠道对外传播,即使存在若干传播渠道,却因传播方式、传播机制的不当而收效甚微。
网络安全文化主要包括网络安全知识、网络道德教育等内容,针对网络经济安全方面的内容则更细化,如网络经济安全基本常识、网络经济的运行模式、网络经济道德等。网络经济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就需要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公众传播相关知识。现有的传播渠道仅限于网络经济运营商的安全操作说明、国家有关部门和安全协会的安全操作公益广告、新闻传播主体制作的网络经济安全节目等,这些传播手段在促进网络经济安全普及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后网络经济安全文化的传播渠道应把握“全民化”的脉络,增加自媒体、流媒体、新媒体的传播分量,注重拓展宣传形式,扩展和精细化宣传内容,让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网络经济安全文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局域网环境背景;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地方,无论是家庭使用的计算机还是办公使用的计算机,都成为了不可缺少的电子产品。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问题让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面临信息被窃取的威胁。所以为了保证人们使用计算机的安全,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是指在计算机连接到网络的时候,通过有效的方式保证计算机信息不被窃取,并且防止计算机遭受病毒攻击,以及为计算机使用者提供信息加密功能的技术。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中主要包含防火墙技术、PKI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其中防火墙技术是主要是在计算机成功连接上网络的时候,对网络中存在的病毒进行入侵的抵挡,保证计算机系统不会受到病毒的侵入,同时防火墙还能防止某些非法侵入的用户进入系统。PKI技术主要是用于计算机网络中对电子商务、电子事务以及电子政务等活动的开展。而数据加密技术则是通过文件加密的方式防治进入计算机系统的用户访问一些特殊文件,避免计算机用户的信息出现泄漏。
三、局域网环境下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威胁
(一)用户使用过程中带来的威胁
一些计算机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所以会出现重要文件不加密的情况。同时,一些用户在使用移动存储设备的时候,在上传或下载资料的时候未对设备进行杀毒处理,从而导致一些存在于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病毒被带入计算机中。这些行为都会对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用户的数据丢失或被窃取。
(二)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很大,其通常很难被人们察觉,并且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可复制性,能够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计算机病毒主要是在侵入系统后对系统中中的数据进行破坏,或是攻击计算机的系统,导致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运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病毒的更新也越来越快,并且新型的病毒往往会对计算机造成更大的破坏,导致用户用户损失更多的经济利益。
(三)局域网管理制度不健全带来的威胁
对于计算机网络而言,制定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是在局域网环境背景下的核心保障。但是在我过的计算机局域网管理中,普遍存在对局域网安全不重视的情况,不仅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更是缺乏网络安全专业人才。同时,在局域网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设备的硬件配置也不能满足要求,使用的基本上是过时的硬件设备及网络设施。这样就导致国内的局域网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存在很多漏洞,不能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
四、局域网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
(一)对重要的文件实行备份处理
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一般都会有重要的数据储存在计算机内。但是在计算机出现故障或是系统崩溃的时候,这些数据会很容易丢失,给计算机用户造成严重的损失。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就需要对计算机中储存的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处理。这样就能避免计算机系统故障是造成数据的丢失,从而保障用户的基本利益。
(二)建立防病毒入侵检测系统
目前,防火墙的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应用中能够很好地保护计算机,防止病毒入侵计算机系统,并且避免计算机遭到网络黑客的攻击。但是仅仅依靠防火墙来保护计算机并不能满足当前的计算机保护需求,因为随着病毒的不断更新,一些病毒在入侵计算机的时候不会被防火墙发现,甚至可以直接穿过防火墙对计算机进行攻击并入侵计算机局域网。这样的情况对对计算机用户的利益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需要建立完善的防病毒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对防火墙的补充,来完成对计算机的全面保护。
(三)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网络安全培训
在实际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中,所有的操作都需要有操作人员来完成。所以操作人员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中起到了主要作用,其专业知识素养将会直接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较低,不能完成网络安全中的基本操作,导致计算机网络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所以,必须要经常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通过必要的专业知识强化,让其能在工作中应对各种问题,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四)制定完善的安全保护方案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在完美的安全保护措施都有可能被计算机病毒攻破,从而失去对计算机的保护能力,给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带来多种威胁。所以需要制定完善的安全保护方案,并建立多层次的保护系统,并将各个层次的保护结合起来。通过多层次保护系统的建立,及时其中的某些保护系统被攻破,还可以使用剩下的保护系统完成对计算机网络的保护,从而有效提升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而完善的安全保护方案能够对计算机各个方面的运行进行监控和检测,从而避免病毒的传播和非法的入侵行为。
五、讨论与建议
对于局域网网络安全的保障而言,其不能仅仅依靠计算机自带的防火墙和安装的杀毒软件,还需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全面的管理,并且在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下完成对计算机网络的保护。同时,还要对计算机内部的操作进行控制,避免计算机系统崩溃或遭到病毒入侵时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杨晓红. 局域网环境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11:2572-2574.
【关键词】网络;计算机;安全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扩展,各类网络版应用软件推广应用,计算机网络在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实现数据集中、数据共享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已逐步成为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设施。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安全高效运行,保证网络信息安全以及网络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正常顺利运转是基本前提,因此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安全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局域网安全威胁分析
局域网(LAN)是指在小范围内由服务器和多台电脑组成的工作组互联网络。由于通过交换机和服务器连接网内每一台电脑,因此局域网内信息的传输速率比较高,同时局域网采用的技术比较简单,安全措施较少,同样也给病毒传播提供了有效的通道和数据信息的安全埋下了隐患。局域网的网络安全威胁通常有以下几类:
1.欺骗性的软件使数据安全性降低
由于局域网很大的一部分用处是资源共享,而正是由于共享资源的“数据开放性”,导致数据信息容易被篡改和删除,数据安全性较低。例如“网络钓鱼攻击”,钓鱼工具是通过大量发送声称来自于一些知名机构的欺骗性垃圾邮件,意图引诱收信人给出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口令、账号ID、ATM PIN码或信用卡详细信息等的一种攻击方式。
2.服务器区域没有进行独立防护
局域网内计算机的数据快速、便捷的传递,造就了病毒感染的直接性和快速性,如果局域网中服务器区域不进行独立保护,其中一台电脑感染病毒,并且通过服务器进行信息传递,就会感染服务器,这样局域网中任何一台通过服务器信息传递的电脑,就有可能会感染病毒。虽然在网络出口有防火墙阻断对外来攻击,但无法抵挡来自局域网内部的攻击。
3.计算机病毒及恶意代码的威胁
由于网络用户不及时安装防病毒软件和操作系统补丁,或未及时更新防病毒软件的病毒库而造成计算机病毒的入侵。许多网络寄生犯罪软件的攻击,正是利用了用户的这个弱点。寄生软件可以修改磁盘上现有的软件,在自己寄生的文件中注入新的代码。
4.局域网用户安全意识不强
许多用户使用移动存储设备来进行数据的传递,经常将外部数据不经过必要的安全检查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带入内部局域网,同时将内部数据带出局域网,这给木马、蠕虫等病毒的进入提供了方便同时增加了数据泄密的可能性。另外一机两用甚至多用情况普遍,笔记本电脑在内外网之间平凡切换使用,许多用户将在In ternet网上使用过的笔记本电脑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擅自接入内部局域网络使用,造成病毒的传入和信息的泄密。
5.IP地址冲突
局域网用户在同一个网段内,经常造成IP地址冲突,造成部分计算机无法上网。对于局域网来讲,此类IP地址冲突的问题会经常出现,用户规模越大,查找工作就越困难,所以网络管理员必须加以解决。
二、局域网安全控制与病毒防治策略
(一)局域网安全控制策略
安全管理保护网络用户资源与设备以及网络管理系统本身不被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目前网络管理工作量最大的部分是客户端安全部分,对网络的安全运行威胁最大的也同样是客户端安全管理。只有解决网络内部的安全问题,才可以排除网络中最大的安全隐患。
1.利用桌面管理系统控制用户入网。入网访问控制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为网络访问提供了第一层访问控制.用户和用户组被赋予一定的权限,网络控制用户和用户组可以访问的目录、文件和其他资源,可以指定用户对这些文件、目录、设备能够执行的操作。启用密码策略,强制计算机用户设置符合安全要求的密码.
2.采用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通常安装在单独的计算机上,与网络的其余部分隔开,它使内部网络与In ternet之间或与其他外部网络互相隔离,限制网络互访。采用防火墙技术发现及封阻应用攻击所采用的技术有:
①深度数据包处理。深度数据包处理在一个数据流当中有多个数据包,在寻找攻击异常行为的同时,保持整个数据流的状态。深度数据包处理要求以极高的速度分析、检测及重新组装应用流量,以避免应用时带来时延。
②IP/U RL过滤。一旦应用流量是明文格式,就必须检测HTTP请求的URL部分,寻找恶意攻击的迹象,这就需要一种方案不仅能检查URL,还能检查请求的其余部分。其实,如果把应用响应考虑进来,可以大大提高检测攻击的准确性。虽然URL过滤是一项重要的操作,可以阻止通常的脚本类型的攻击。
③TCP/IP终止。应用层攻击涉及多种数据包,并且常常涉及不同的数据流。流量分析系统要发挥功效,就必须在用户与应用保持互动的整个会话期间,能够检测数据包和请求,以寻找攻击行为。
④访问网络进程跟踪。访问网络进程跟踪。这是防火墙技术的最基本部分,判断进程访问网络的合法性,进行有效拦截。
3.封存所有空闲的IP地址,启动IP地址绑定采用上网计算机IP地址与MCA地址唯一对应,网络没有空闲IP地址的策略。由于采用了无空闲IP地址策略,可以有效防止IP地址引起的网络中断和移动计算机随意上内部局域网络造成病毒传播和数据泄密。
4.属性安全控制。它能控制以下几个方面的权限:防止用户对目录和文件的误删除、执行修改、查看目录和文件、显示向某个文件写数据、拷贝、删除目录或文件、执行文件、隐含文件、共享、系统属性等。网络的属性可以保护重要的目录和文件。
5.启用杀毒软件强制安装策略,监测所有运行在局域网络上的计算机,对没有安装杀毒软件的计算机采用警告和阻断的方式强制使用人安装杀毒软件。
(二)病毒防治
病毒的侵入必将对系统资源构成威胁,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别是通过网络传播的计算机病毒,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整个计算机网络处于瘫痪状态,从而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防止病毒的侵入要比发现和消除病毒更重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防病毒策略:
1.增加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对工作人员定期培训。
2.小心使用移动存储设备。在使用移动存储设备之前进行病毒的扫描和查杀,也可把病毒拒绝在外。
3.挑选网络版杀毒软件。一般而言,查杀是否彻底,界面是否友好、方便,能否实现远程控制、集中管理是决定一个网络杀毒软件的三大要素。
4.通过以上策略的设置,能够及时发现网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快速有效的定位网络中病毒、蠕虫等网络安全威胁的切入点,及时、准确的切断安全事件发生点和网络。
局域网安全控制与病毒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的探索。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计算机病毒形式及传播途径日趋多样化,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网络安全建设已不再像单台计算安全防护那样简单。计算机网络安全需要建立多层次的、立体的防护体系,要具备完善的管理系统来设置和维护对安全的防护策略。
三、广域网安全
Internet的开放性以及其他方面因素导致了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系统存在很多安全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安全问题,各种安全机制、策略和工具被研究和应用。
(一)网络的开放性带来的安全问题
然而,即使在使用了现有的安全工具和机制的情况下,网络的安全仍然存在很大隐患,这些安全隐患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每一种安全机制都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和应用环境。
2.安全工具的使用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一个安全工具能不能实现期望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包括系统管理者和普通用户,不正当的设置就会产生不安全因素。
3.系统的后门是传统安全工具难于考虑到的地方。防火墙很难考虑到这类安全问题,多数情况下,这类入侵行为可以堂而皇之经过防火墙而很难被察觉;
4.只要有程序,就可能存在BUG。甚至连安全工具本身也可能存在安全的漏洞。系统的BUG经常被黑客利用,而且这种攻击通常不会产生日志,几乎无据可查。
5.黑客的攻击手段在不断地更新,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系统安全问题出现。黑客总是可以使用先进的、安全工具不知道的手段进行攻击。
(二)防范措施
加强内部网络管理人员以及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很多计算机系统常用口令来控制对系统资源的访问,这是防病毒进程中,最容易和最经济的方法之一。
1.在网络上,软件的安装和管理方式是十分关键的。要在网关上设防,在网络前端进行杀毒。
2.网络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
3.安全加密技术。对称加密是常规的以口令为基础的技术,加密运算与解密运算使用同样的密钥。
4.网络主机的操作系统安全和物理安全措。防火墙作为网络的第一道防线并不能完全保护内部网络,必须结合其他措施才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水平。在防火墙之后是基于网络主机的操作系统安全和物理安全措施。按照级别从低到高,分别是主机系统的物理安全、操作系统的内核安全、系统服务安全、应用服务安全和文件系统安全;同时主机安全检查和漏洞修补以及系统备份安全作为辅助安全措施。
四、结束语
总之,网络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涉及技术、管理、使用等许多方面,既包括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问题,也有物理的和逻辑的技术措施,一种技术只能解决一方面的问题,而不是万能的。为此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需要国家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及集团联合研究开发。安全与反安全就像矛盾的两个方面,总是不断地向上攀升,所以安全产业将来也是一个随着新技术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产业。
参考文献:
[1]William Stallings.网络安全基础应用与标准(第三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01).
[2]叶忠杰.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N].科学出版社,2003(08).
(一)云计算的定义分析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的一种模式,是新时展的产物,云计算的使用可以实现数据之间的共享,并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将信息数据传输到其他信息数据设备中,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储存[2]。通常情况下,云计算机系统主要简称为云系统,云系统主要是由云计算和云储存两个部分所构成,这两个部分在工作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为计算机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从而减少避免使用本地资源存储,实现异地存储的目的。
(二)云计算的优点分析
云计算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运作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安全的数据储存的服务,所以在人们生活中被广泛使用[3]。同时由于云计算的使用价格低、且可恶意做到高效运算,所以在各个企事业单位中也被广泛进行使用,从而提高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数安全性。云计算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规模庞大、可靠性高、通用性强、服务可计量化以及资源透明等众多特点,所以被人们广泛所使用。
二、“云计算”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一)网络虚拟信息充斥着云计算平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同时在云计算资源服务地下,计算机数据逐渐实现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就会出现诸多虚假的网络地址,对国家、人们信息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并且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自身安全性低,经常会受到病毒干扰与黑客入侵,造成计算机不能正常应用,严重制约了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4]。现阶段,我国云计算的计算机网络防护中缺少全程监控环节,使得人们无法对计算机数据的真假进行判断,在此种情况下,如果虚假信息进入电脑中就会造成电脑出现病毒,从而对计算机的正常使用产生严重影响。
(二)用户客户端信息缺少安全保障
云计算的使用主要是依靠计算机互联网为广大使用者提供服务,然后将用户所的数据进行传递,在此种情况下,就会造成数据在传递过程中出现信息数据透明化,从而将用户数据信息暴露在互联网中,这些数据信息的暴露就会造成部分数据发生损坏或者遗漏,这部分数据信息中包含着国家重要军事机密、人们个人财产等方方面面内容,一旦泄露,不仅会对计算机用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更会影响我国信息安全,从而造成国家动荡,社会不和谐的情况。
三、“云计算”背景下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措施
(一)更新云计算数据中心
在云计算背景下,要想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相关人员就需要更新云计算数据中心,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源头的安全性[5]。通常情况下,更新云计算数据中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相关人员需要在云计算基础设施基础上,对云计算数据中心进行分挂机、交换机的配合使用,从而保证数据的正常传输。其次,相关人员需要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数据规模,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内外数据的正常传输,从而提高云计算中心的数据储存量,保证每一个节点的服务都正常进行。最后,在云计算数据虚拟基础上,相关人员需要将虚拟化进行彻底,从而降低计算机数据传输速度,降低成本。
(二)提高计算机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
网络信息被侵犯的最大原因就是人们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不高,所以相关部门需要对人们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对于中年人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向人们定期发送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增加人们维护自身利益的防范能力。其次,对于老年人可以在社区内组织网络信息安全讲座,在讲座向老年人详细讲解网络信息犯罪的主要手法,让老年人明白网络信息侵犯的严重后果,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再次,对于青年人,学校可以增加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课、定期召开网络信息安全班会等,增加青年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最后,需要告诫计算机使用人员不要随意浏览垃圾网站,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进行用户身份认证,从而避免病毒的入侵,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三)数据的恢复与备份
对计算机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网络系统数据库管理技术,并定期对数据库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备份工作,从而可以应对计算机出现的各种突发性事故。其次,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提高自身数据恢复技术,在云计算背景下,使用离散的方法对文件进行存放,保证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消失的数据进行恢复工作,从而保证计算机数据的安全性。最后,相关人员需要设置安全保障机制,并针对各种网络安全问题制定相应解决措施,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
总而言之,计算机工程的为我国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首要资源,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各种信息。因此,在“云计算”背景下,需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从而提高计算机使用安全性,促进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燕.“云计算”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6(2):137-138,146.
[2]熊海青.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2):160-160,16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安全 信息 环境 技术
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全球化不再是一种趋势,已经变成了不争的事实,在为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有些问题却又不得不去面对。首先,互联网是把千万台电脑联系在一起形成的网络,其本身就具有互联、开放的特点,有些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人为了自身利益,利用计算机漏洞,通过网络窃取别人资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黑客”,这类人往往技术性强,作案目标明确,还有部分计算机爱好者,为了显示自己高超的技术功底,故意编写病毒、木马程序投入网络,结果给其它用户带来巨大损失。以上说明,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观念还很落后,为了构建一个稳定、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但要提高计算机用户网络安全意识,更要从技术层面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予以支持。
一、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
造成计算机网络不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对网络造成威胁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非授权访问
什么是非授权访问?一般来说,所有未征得同意,就对计算机网络资源进行访问,均视为非授权访问。非授权访问主要有假冒、身份攻击、合法用户以未授权方式进行网络访问等操作,比如通过计算机技术知识,以非正常方式获得计算机网络访问权,刻意规避系统访问控制机制,擅自更改访问权限,对网络设备及资源进行违法访问。
2.信息泄露或丢失
信息安全对网络用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往往关系到用户的个人隐私和经济安全,那么信息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泄露或丢失的呢?总的来说,主要方式有木马植入、黑客攻击、病毒破坏等几种方式,其中,黑客攻击主要是利用信息在传递过程中通过电磁泄露或搭线窃听的方式截获信息,或者通过对信息参数分析,从而获得用户的账号、密码等资料。
3.破坏数据完整性
通过网络恶意入侵用户客户端,恶意删除用户资料,修改客户信息,植入木马程序,以便于给攻击者提供相应,从而干扰用户的正常使用。
4.拒绝服务攻击
通过对用户的不间断干扰,使用户无法正常作业,或不断发送垃圾信息,阻塞网络通道,总是执行无用程序,使系统反应减慢,甚至瘫痪,把合法用户排斥在网络之外,无法得到相应服务。
5.利用网络传播病毒
网络病毒具有极强的复制性和破坏性,其破坏性远远高于单机系统,如果一旦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往往容易大范围扩散,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并且普通用户很难做出反应。
二、网络安全建设方法与技术
由于我国对网络法律法规的相关制度还不完善,而且网络用户群过于庞大,往往很难管理,和现实环境不同,网络是一个相当自由的空间,由于受到的约束小,因此,突发事件的发生率很高。因此,为了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保障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保护用户的利益,必须制定相应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以下为防范网络攻击的主要几种办法。
1.计算机病毒防治
对于缺乏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普通用户来讲,保护上网环境的主要方法就是安装计算机杀毒软件。一般来讲,安装计算机杀毒软件后,只要进行正常的维护和更新,就能够抵御大多数病毒。病毒入侵时,杀毒软件能够根据数据库中已知的病毒特征及时发出警报,把病毒抵御在大门之外,因此,经常更新杀毒软件非常重要。
2.防火墙技术
我们把防火墙比作一面墙,把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相互隔开,内部网络的所有通信经过防火墙的过滤,只有通过授权允许的通信才能顺利访问网络。
3.入侵检测
网络攻击者为什么能够通过网络对其它计算机进行攻击和入侵呢?其实,能够为攻击者提供攻击途径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系统本身存在漏洞,TCP/IP协议,网络设备等,都为攻击者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此,应该对网络系统设定预警机制,一旦用户受到攻击,能够及时发现,采取行动。否则,攻击者入侵到主机,我们也很难发现,就有可能进行违法活动。
4.安全漏洞扫描技术
安全漏洞扫描就是通过对主机的安全扫描,及早发现存在的漏洞,并提供相应的修复补丁,通过这样的程序逐渐对系统进行完善。安全漏洞扫描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主机漏洞扫描、网络漏洞扫描、数据库漏洞扫描等,不管是哪一种扫描,都是对系统完善的过程,只有经常进行软件更新,修补漏洞,才能有效阻止黑客的入侵。
5.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一种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然而却能有效保护信息安全,被称为信息安全的核心。它主要通过对变换和置换等方法将信息转变为密文,在进行储存和传输是,就算被别人截获也无法获取其内容,从而达到保护信息安全的目的,此种方法的有效保密性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算法及密匙长度。
6.安全隔离技术
针对目前各种新型网络攻击手段的产生,人们对高级别的网络安全环境更加迫切,基于这种理念,“安全隔离技术”应运产生。 安全隔离技术的主要作用在于为用户提供高安全的网络环境,把有害的网络攻击进行隔离,确保内部网络信息安全,完成网络间信息的安全交换。
7.黑客诱骗技术
随着黑客攻击事件的频繁发生,网络安全专家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新发展了一项“黑客诱骗技术”,通过精心设置的系统引诱黑客,对黑客的行为进行跟踪和监控,从而了解黑客攻击目的,而黑客却难以知道自己已被控制,这种系统通常被称为“蜜罐系统”。
8.网络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为了建设安全的网络环境,就应该运用综合手段进行防范,除了加强技术手段的运用,还应强化管理工作。制定相关的网络制度,落实管理人员职责,限制访问权限,制定安全管理登记,这些对维护网络安全都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局域网 计算机 网络安全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4-0000-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针对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关于局域网的网络安全,因此应该对网络中的各种威胁与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从而促进我国局域网环境的计算机网络发展。
1局域网环境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分析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利用已经越来越广泛。然而,在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关于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涉及到用户与使用单位的隐私与机密性文件。当前,随着广域网的积极建立,计算机的安全防御体系已经逐步建立起来,如对漏洞的扫描、防火墙以及网络边界等,并且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中,而且在网络入口中也集中了许多重要的安全设施,借助监控设施等手段,能够使来自外网的安全威胁得到极大地降低。相对来说,局域网背景下的安全问题则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而且在管理手段的作用发挥上也起不到实质性效果[1]。
2局域网环境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
2.1常见的计算机病毒
当前影响局域网计算安全的最普遍的就是计算机病毒。作为一种能够对计算机各个功能与数据造成破坏的病毒,能够侵扰计算机内部的数据编制程序,破坏计算机指令以及程序代码等。由于存在着种类复杂的计算机病毒,而且具有较强的破坏性,自身还具有一定的复制功能,能够形成一定的转染性,这对计算机的网络安全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例如,在1988年出现的蠕虫病毒,将数万台电脑造成瘫痪,而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应对计算机的病毒攻克正在进行研究与探讨,但当前计算机病毒对网络安全的威胁仍然比较突出。
2.2计算机的安全意识有待增强
尽管当今社会计算机得到非常迅猛的发展,而且计算机的用户人群也越来越广泛,但是从目前来看,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意识却比较薄弱。普遍情况下,大部分的网络用户不能运用密码进行上网,而且频繁切换内外网的现象比较突出,而且一些用户不能事先检查杀毒软件就进行上传与下载,这些都属于不规范的上网行为,也会为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创造条件,严重的会造成丢失数据,以及信息的泄密等,因此应该增强计算机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
2.3局域网自身的问题
由于计算机的局域网建设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而且局域网的管理方面的建设还不够完善,而这些都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不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也会为计算机的安全带来威胁;另外,我国的局域网建设的经济保障还不够,缺乏先进的硬件设施与技术输出等,这会影响局域网络管理制度的发展。而对于一种核心问题,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应该加强局域网管理制度的完善,使计算机网络用户能够安全、舒心地上网。
3局域网环境背景下应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合理举措
3.1运用病毒防护技术
首先,要对未知病毒进行查杀,这种技术主要与人工智能技术与虚拟技术进行结合,可以查杀未曾出现过的病毒;其次,可以借助智能引擎技术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病毒的扫描速度,以此实现对病毒的快速查找,使损害信息大大减少;再有,可以运用压缩智能的还原技术[2]。这种技术手段可以主要是对内存中的压缩文件而言的,可以还原被解压的文件,以此实现对病毒来源的快速查找。
3.2数据加密技术的积极运用
在使用计算机网络过程中,应该进行对个人信息的加密设置,保证网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受到他人的恶意破坏、篡改以及窃听等,因此加密操作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加密操作,才能防止信息被恶意窃取时间的发生。对于他人来说,如果没有相应的密钥就不能还原原来的数据,以此使传输数据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得到一定的增强。在设置密钥过程中,应该运用对称与不对称相结合的加密机制,能够有效增加传输数据的安全性。除此以外,用户还要进行两种密钥的设置,秘密密钥与公开密钥。秘密密钥只是用户自身拥有。两种密钥可以为信息安全设置双重保险,从而保证用户密钥不致丢失,以此出现信息泄露事件等。
3.3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网络安全培训
操作人员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种入侵攻击的积极发现以及防护措施的实施等。因此,应该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才能保证信息安全。努力提升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与能力。
3.4构建严格的局域网络管理制度
为了积极保证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应该对局域网络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健全与完善。所以,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应该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严格制定,严格限制对内外网的访问,以免在内外网进行切换过程中带入病毒到内网中,以此造成对局域网的破坏。
3.5入侵检测技术的合理运用
作为入侵检测技术来说,可以对计算机系统中的异常现象进行快速发现,还能察觉未经授权的现象等。与此同时,关于对网络安全策略的违反行为,入侵检测技术也能进行检测与预防。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在计算机系统受到侵害之前,察觉到攻击者的行为,并借助一定的防护手段加以防护,再向报警系统通知,避免攻击现象继续进行[3]。此外,入侵检测系统还具有异常检测与误用检测等,其中的机器学习与统计分析比较普遍。
4结语
综上,要想促进我国局域网网络的发展,保障网络安全只借助杀毒软件与防火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将内外部的防护工作合理配合,提升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知识技能等,为保障局域网的网络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沈宇.计算机局域网网络安全建设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2,(24):45-46.
[2]陈秀君.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探究[J].软件导刊,2011,(10):41-42.
[3]刘晓珍.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护[J].机械管理开发,2010,(03):30-32.
关键词: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重要性;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P309
网络与信息安全,是指计算机系统运转正常,不受到攻击、破坏,数据不被窃取、泄漏,网络服务正常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社会的信息化,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网络和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要,它关系到了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用网和信息安全带来了威胁,计算机病毒层出不穷,人们个人信息泄露严重,这都给人们的经济和精神带来了重大危害,人们对于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所以,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完善十分重要。
1 网络信息安全的涵义
网络信息既有存储于网络节点上的信息资源,即静态信息,又有传播于网络节点间的信息,即动态信息。而这些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中有些是开放的,如广告、公共信息等;有些是保密的,如:私人间的通信、政府及军事部门、商业机密等。网络信息安全的涵义经过学术界的研究,已日益丰富起来并逐渐取得共识,通常大家认为主要应该包含如下四个方面:
1.1 完整性。完整性是指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不丢失。就是说网络中的信息安全、精确且有效,不因人为的因素而改变信息原有的内容和流向。保证信息的完整性是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而破坏信息的完整性则是对信息安全发动攻击的目的之一。
1.2 真实性。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信息的可信度,主要是指对信息所有者或发送者的身份的确认。
1.3 可用性。可用性指网络资源在需要时即可使用,不因系统故障或误操作使资源丢失或妨碍对资源的使用。网络可用性还包括在某些不正常条件下继续运行的能力。影响网络可用性的因素包括人为与非人为两种。前者如非法占用网络资源、切断或阻塞网络通讯,通过电脑病毒或蠕虫降低网络性能、甚至是网络瘫痪等。后者如灾害事故(火、水、雷击等)和系统死锁、系统故障等。
1.4 机密性。网络信息的机密性是指网络信息的内容不会被未授权的第三方所知,即防止非法用户闯入系统、修改和窃取信息。从技术上说,任何传输线路,包括电缆(双绞线)、光缆、微波和卫星,都是可能被窃听的。电缆的窃听,通过电磁感应或利用电磁辐射来实施,其方式可以是接触式的,也可以是非接触式的。
2 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共享逐渐在全球得到了实现,与此同时网络与信息安全也受到了更多的威胁。网络与信息安全所受到的威胁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2.1 互联网的开放性特征。互联网的本质就是通过计算机的联接实现信息共享,这种开放性的本性使得互联网在构设之初就忽略了信息的安全性因素。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步,信息共享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电子化商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隐私信息的安全性在互联网上需要得到保障,这与互联网的本性相悖。
2.2 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病毒。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病毒也逐渐成为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重要威胁。计算机病毒常常具有隐蔽性、潜伏性,而且还会随着信息共享而传染给其他的计算机,破坏性十分强大,会造成信息泄露、损坏,甚至导致网络堵塞等社会性危害。
2.3 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存在漏洞。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在程序编制上都存在漏洞,这些漏洞是黑客攻击计算机的入手点。黑客攻击计算机,窃取、泄露用户信息或造成其他破坏,给用户带来经济和精神上的损失。
2.4 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就我国来说,在网络与信息的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且网络处罚条例也没有得到有效实施。
3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
3.1 互联网技术在经济领域快速发展。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网民人数早已成为世界第一,而且人们对于网络的应用,越来越集中于商业性应用。电子商务近年来发展迅速,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创造了巨大的其经济产值,并且电子商务还会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建设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十分重要。
3.2 网络信息安全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关系密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逐渐应用到了我国各个领域,国家安全事物和人们生活与之息息相关。所以,网络与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关系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引起了国家和人们的广泛关注。
3.3 用户安全意识提升。由于计算机病毒层出不穷而且具有传染性,很多用户的电脑都遭受过病毒的攻击,遭受到了或大或小的损失。此外,一些公司不注重客户信息的保护,出现了信息泄露事故,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这些问题,都促使用户对个人信息的安全越来越重视。
3.4 网络发展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未来会走向多样化,但是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特征,信息共享程度增加的同时网络与信息安全所受到的威胁也会加大,所以网络信息的安全技术会一直被互联网需要。
4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
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和互联网发展的需要,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会是一片光明,但是其发展过程也会存在一些曲折。
4.1 市场需求逐渐增加。安全类软件的市场发展迅速,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逐渐增长,已经成为软件市场的重要卖点之一,并且市场上安全软件的需求还在稳步上升。例如在用户的移动设备方面,大量的垃圾信息和隐藏在应用软件里的病毒等都让用户们逐渐意识到安全软件的重要性。近年来,移动客户对于安全软件的需求骤增,移动运营商们也加大了对于移动设备安全软件的开发。
4.2 用户范围广。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普及,网络信息的安全保护不止普通网络用户需要,企业和国家的各个部门也都需要。所以网络信息安全软件的使用者很广泛,并且还有大量的潜在用户。现在,中小企业对于网络信息安全软件的需求很受重视,各软件开发商都在努力争取。
4.3 安全软件的开发向多元化发展。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有很多种,例如防火墙技术、虚拟加密网络技术、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软件开发商所开发的软件除了上述技术对应的软件外,还有杀毒软件、系统安全性检测软件等。不同的软件投资力度、收益率、市场需求均不同,导致软件市场存在多样性的竞争。因此,软件开发商们应该综合考虑自身资金、对口技术等实际因素,选择适合的软件开发方向,做好发展规划。
4.4 软件市场逐渐形成垄断性竞争。在软件市场上,虽然软件开发商越来越多,但是大企业对市场的垄断越来越强。一方面,由于大企业资金雄厚,对软件的开发投资力度大,并且软件技术具有垄断性,所以在软件开发水平上大企业越来越领先。另一方面,小企业的运行策略不成熟,影响力不足。安全软件市场上大企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现阶段可以促进我国安全软件的投资力度和开发水平,但也要防止大企业形成较强的市场垄断。
4.5 我国安全技术水平仍较落后。虽然我国在网络信息安全软件的研发方面发展很快,进步也很大,但总体水平仍落后与发达国家。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和软件的用户满意度都有待提高,所以,我国的软件开发商们要多多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增加合作机会,互帮互助,提高国产软件在本土的市场占有率。
5 结束语
互联网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使得网络与信息安全受到了多方面的威胁,所以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十分重要。而且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也要注重分析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光明又不乏曲折的发展前景,促进各安全软件开发商认清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软件开发方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安全软件的开发水平。
参考文献:
[1]陆成长,钟世红.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前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2):16.
1总则
为做好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1.1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北京市实施办法》、《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体预案》、《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GB/Z20986-2007)等相关规定。
1.2事件分类分级
1.2.1事件分类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分为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备设施故障和灾害性事件等。
(1)有害程序事件分为计算机病毒事件、蠕虫事件、特洛伊木马事件、僵尸网络事件、混合程序攻击事件、网页内嵌恶意代码事件和其他有害程序事件。
(2)网络攻击事件分为拒绝服务攻击事件、后门攻击事件、漏洞攻击事件、网络扫描窃听事件、网络钓鱼事件、干扰事件和其他网络攻击事件。
(3)信息破坏事件分为信息篡改事件、信息假冒事件、信息泄露事件、信息窃取事件、信息丢失事件和其他信息破坏事件。
(4)信息内容安全事件是指通过网络传播法律法规禁止信息,组织非法串联、煽动集会游行或炒作敏感问题并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的事件。
(5)设备设施故障分为软硬件自身故障、外围保障设施故障、人为破坏事故和其他设备设施故障。
(6)灾害性事件是指由自然灾害等其他突发事件导致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1.2.2事件分级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分为四级: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
(1)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Ⅰ级):
①信息系统中断运行2小时以上、影响人数100万人以上。
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特别严重威胁,或导致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经济损失。
③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特别严重威胁、造成特别严重影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2)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达到特别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Ⅰ级)的,为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Ⅱ级):
①信息系统中断运行30分钟以上、影响人数10万人以上。
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或导致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经济损失。
③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严重威胁、造成严重影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3)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达到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Ⅱ级)的,为较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Ⅲ级):
①信息系统中断运行造成较严重影响的。
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较严重威胁,或导致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经济损失。
③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较严重威胁、造成较严重影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4)除上述情形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一定威胁、造成一定影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为一般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Ⅳ级)。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办事机构及其职责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作为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常设办事机构,设在市经济信息化委,办公室主任由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担任。主要职责是:
(1)承担本指挥部值守应急工作;
(2)收集、分析工作信息,及时上报重要信息;
(3)负责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控制、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4)负责和取消蓝色、黄色预警信息,向市应急办提出和取消橙色、红色预警信息的建议;
(5)负责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相关工作;
(6)组织制订、修订与本指挥部职能相关的专项应急预案,指导区县、部门、单位制定、修订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相关的应急预案;
(7)负责组织协调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8)负责本市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2.2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顾问组
专家顾问组的职责:
(1)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置时,提供咨询与建议,必要时参与值班;
(2)在制定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有关规定、预案、制度和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提供参考意见;
(3)及时反映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4)对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和发展趋势、处置措施、恢复方案等进行研究、评估,并提出相关建议;
(5)参与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培训及相关教材编审等工作。
3监测预警
3.1监测
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信息接收机制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市通信管理局、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市国家保密局以及市级应急救援机构应通过媒体、网站等途径公布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接报电话、传真、电子邮箱等信息,加强宣传培训,做好来自社会公众和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的预警信息、事件信息的接收,建立并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信息的接收机制。
3.2预警分级及
预警分级
根据监测信息或是相关单位提供的预警信息,分析研判,对可能发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分为四级,从低到高表示为: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
3.3预警响应
预警信息后,各相关部门、单位应依据的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部署所属技术力量、应急救援队伍立即响应,进入应急状态,履行承担的职责。
3.3.1蓝色预警响应
(1)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保持通信联络畅通,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收集、汇总监测信息,重要信息及时向指挥部领导、市应急办报告。
(2)市级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确保60%应急技术人员处于待命状态,检查应急车辆、设备、软件工具等,确保处于可用状态;针对预警内容研究制定防范措施,指导各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做好安全加固和预防工作;联系社会应急力量做好应急支援准备工作。
3.3.2黄色预警响应
(1)在蓝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加强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保持通信联络畅通;实行每日信息报送制度,各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指挥部办公室逐级上报相关信息;指挥部办公室及时联系专家顾问组相关专业专家,组织专家和市级应急队伍及时对预警信息和事态发展进行研判,制定防范措施,指导各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做好预防工作。
(2)市级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确保80%应急技术人员处于待命状态,检查应急车辆、设备、软件工具等,确保处于可用状态;联系相关社会应急力量进入应急支援状态。
3.3.3橙色预警响应
在黄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第一副总指挥应全面掌握情况,部署预警响应措施;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加强监测和情报搜集工作,每天两次向指挥部办公室报送相关信息,重要信息随时报告,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向市应急办报告相关信息;市级应急队伍在开展应急处置的同时,制定预警防范措施,指导其他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开展风险控制工作;各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加强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做好数据备份等技术防范工作。
3.3.4红色预警响应
在橙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进入应急状态,在国家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预警响应工作。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掌握情况,部署预警响应措施,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各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市级应急队伍要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技术支援队伍的沟通、联系、协调,加强综合研判和情报共享,高度关注事态发展,本市各级、各类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队伍和支撑力量除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的,要全面做好应急准备,并指导其他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开展风险控制工作。
4应急响应
4.1基本响应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实施处置并及时报送信息。
(1)控制事态发展,防控蔓延。事发单位先期处置,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及时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地防止事件蔓延。
(2)快速判断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尽快分析事件发生原因,根据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行和承载业务情况,初步判断事件的影响、危害和可能波及的范围,提出应对措施建议。
(3)及时报告信息。事发单位在先期处置的同时要按照预案要求,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属地区县、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事件信息。
(4)做好事件发生、发展、处置的记录和证据留存。
4.2分级响应
4.2.1Ⅰ级响应
Ⅰ级响应由国家指挥部启动,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在国家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启动指挥体系。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顾问组专家、人才库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研究对策,提出处置方案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撑。
(2)掌握事件动态。
事件影响单位及时将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和处置进展情况及时上报,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全面了解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基础网络和信息系统受到事件波及或影响情况,及时汇总并上报市应急办、国家指挥部办公室。
(3)处置实施。
①控制事态防止蔓延。现场指挥部根据国家指挥的部署,组织事发单位及应急队伍,采取各种技术措施、管控手段,最大限度地阻止和控制事态发展;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全面启动预警机制,及时督促、指导本市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防止事件进一步蔓延。
②做好处置消除隐患。现场指挥部组织专家、应急技术力量、事发单位尽快分析事件发生原因、特点、发展趋势,快速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组织实施处置,对业务连续性要求高的受破坏网络与信息系统要及时组织恢复。
4.2.2Ⅱ级响应
市应急办或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启动Ⅱ级响应,统一指挥、协调、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1)启动指挥体系。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顾问组专家、人才库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研究对策,提出处置方案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撑。
(2)掌握事件动态。
事件影响单位及时将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和处置进展情况及时上报,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全面了解本市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及时汇总有关情况并上报市应急办、国家指挥部办公室。
(3)处置实施。
①控制事态防止蔓延。现场指挥部全力组织事发单位及应急队伍,采取各种技术措施、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阻止和控制事态发展;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全面启动预警机制,及时督促、指导本市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防止事件蔓延到其他信息系统。
②做好处置消除隐患。现场指挥部组织专家、应急技术力量、事发单位尽快分析事件发生原因、特点、发展趋势,快速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组织实施处置,对业务连续性要求高的受破坏网络与信息系统要及时组织恢复。
4.2.3Ⅲ级响应
事件发生单位主管部门或属地区县启动Ⅲ级响应,按照相关预案进行应急处置,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需要指导、检查、协助应急处置工作。
(1)启动指挥体系。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指导现场处置。
(2)掌握事件动态。
现场指挥部及时了解事发单位主管范围内的信息系统是否受到事件的波及或影响,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3)处置实施。
①控制事态防止蔓延。现场指挥部及时采取技术措施阻止事件蔓延;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向全市预警信息,督促、指导相关运行单位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
②做好处置消除隐患。尽快分析事件发生原因,并根据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恢复受破坏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4.2.4Ⅳ级响应
事件发生区县、部门、单位启动Ⅳ级响应,按照相关预案进行应急处置,事件发生区县、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及时赶赴现场,组织协调、指挥所属技术力量进行事件处置工作,必要时请求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队伍支援处置;事发单位负责将事件信息、处置进展情况及时向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根据需要,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有关人员及时赶赴现场,指导、检查事发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协调相关专家、应急队伍参加应急救援。
5信息管理
5.1信息报告
各相关部门和机构应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及时收集、分析、汇总本地区、本部门或本系统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情况信息,安全风险及事件信息及时报告市指挥办公室。
倡导社会公众参与网络、网站和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监督和信息报告,发现本市网络、网站和信息系统发生安全事件时,应及时报告。
5.2信息报告内容
事件信息一般包括以下要素:事件发生时间、发生事故网络信息系统名称及运营使用管理单位、地点、原因、信息来源、事件类型及性质、危害和损失程度、影响单位及业务、事件发展趋势、采取的处置措施等。
5.3信息和新闻报道
5.3.1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新闻报道工作,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
5.3.2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后,需要开展新闻报道时,在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工作协调小组的领导下,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成立新闻宣传组,指派专人负责新闻报道工作,起草新闻稿和情况公告,及时、准确、客观报道事件信息,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6后期处置
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由事发单位负责组织制定恢复、整改或重建方案,报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实施。
7保障措施
7.1专业支撑队伍
7.1.1加强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队伍建设
加强北京市政务信息安全应急处置中心、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和处置中心、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北京市广播电视监测中心、北京市保密技术检查中心等应急队伍建设,作为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队伍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和支援工作。
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队伍承担以下主要职责:
(1)按照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的指令,开展应急救援;
(2)承办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培训工作;
(3)负责抢险队伍设备、器材及相关软件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4)负责网络与信息安全社会应急力量的联系和组织工作;
(5)负责协助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演练工作;
(6)根据事发单位应急支援请求,提供应急救援服务;
(7)承办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7.1.2加强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人才库和志愿者队伍建设
依托优秀信息安全企业建立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社会网络,发挥社会力量和人才在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对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对能力和水平。
7.2合作机制建设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合作机制建设。
8宣传、培训和演练
8.1宣传教育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制定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宣传教育规划,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应急队伍编制公众预防、应对信息安全事件宣传资料,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各区县、各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及其他有效的宣传形式,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预防和处置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宣讲活动。
8.2培训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各有关单位,开展信息安全法规标准、信息安全预案编制、风险评估、事件分析处置、容灾备份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培训。
8.3演练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预案演练,模拟处置重大或较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提高实战能力,检验和完善预案。
9预案体系
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分为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和单位预案,分市、区(县)两级管理。
市级部门预案由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根据本预案要求,负责制定和修订,依据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分工,由相关成员单位负责起草和解释;
市级单位预案由市级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负责制定、修订;
各区县政府根据本预案和相关市级部门预案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负责建立与完善本地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体系。
目录
1总则
1.1编制依据
1.2事件分类分级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办事机构及其职责
2.2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顾问组
3监测预警
3.1监测
3.2预警分级及
3.3预警响应
4应急响应
4.1基本响应
4.2分级响应
5信息管理
5.1信息报告
5.2信息报告内容
5.3信息和新闻报道
6后期处置
恢复重建
7保障措施
7.1专业支撑队伍
7.2合作机制建设
8宣传、培训和演练
8.1宣传教育
8.2培训
8.3演练
9预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