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09:43: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信息化改革,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矿上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效益的提升,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对矿上企业的管理,促进其规模的扩张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对于刺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增长具有极为重要性的影响作用。接下来,本文就以提升矿上企业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目的,对矿上企业的管理信息化进行深入探究,为全面促进矿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参考经验。
一、矿山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矿上企业管理是一项十分庞大而复杂的任务,它不仅需要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进行管理,还需要对煤矿的开采,采矿的设备、机械以及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所包含的管理任务繁杂多样,包含了极为庞大的信息量,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管理任务和可能存在的管理问题,仅依靠人力在短时间内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基于以上影响因素,为了能够完成企业管理工作任务,在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工作完成都相对比较粗糙,隐含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严重影响着矿上企业的持续发展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1]。
而如果通过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企业进行管理,就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信息化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矿山企业的管理中应用信息化进行管理,不仅能够在高效的完成企业管理任务的基础上大幅度缩减企业的管理成本,还能够大幅度提升矿山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矿上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应该对信息化管理引起足够重视,并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改革,更好的推动矿上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二、限制矿山企业管理信息化改革的主要因素
限制矿上企业管理信息化改革的主要因素,就是由于我国信息化管理系统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慢,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跟不上矿山企业的发展需求,无法对矿山企业形成有效管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信息化管理系统发展时间尚短,外加上企业对于实现信息化管理发展也不够重视,所以,在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严重限制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效率和其自身更新换代的速度。
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和软件设计水平较低,形成该结果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我国管理系统设计的内容比较单调,具有比较严重的局限性,这一点,从矿山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就可以明确的看出来,信息化管理系统根本满足不了矿山企业管理的需要,无法对矿上企业庞大的管理任务进行有效管理;除此之外,系统运行缺乏灵活性,无法全面实现系统运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达不到理想的设计效果,无法对企业管理任务进行自动和智能处理,也是影响矿山企业管理信息化改革的主要因素。其二,我国缺少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和软件开发方面的高端人才,无法保证对一些比较繁杂的管理系统进行设计和开发的,比如,信息量大、管理任务多的矿山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就很难开发出来。
三、加快矿山企业管理信息化改革速度的有效对策
(一)为系统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矿山企业进行管理,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还能够保证管理工作的精确性,全方面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能够更好、更快发展。所以,为了能够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改革,即使在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前期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矿山企业也要为其提供足够的支持,以保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顺利构建,尽早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二)重视管理信息化的改革,加强软件的开发与更新
矿山企业应用对企业管理信息化改革引起足够重视,并根据矿山企业自身经营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信息化改革发展战略,从根本上改变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的现状[2]。比如,由于矿山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难度比较大,所以矿山企业应该加大系统构建资金的投入,同时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管理、煤矿勘探和开采管理、采矿机械和人工管理、煤矿处理和运输管理以及销售管理的信息化,全面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改革。另外,应用软件是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条件,如果对于企业管理项目的相关业务没有开发或购置相应的软件而只有良好的硬件配置,很难达到信息化建改革预期目的,也无法充分发挥其硬件资源的优势。因此,为了切实推进矿山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改革,矿山企业应该对应用软件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强软件的开发与更新,保证管理系统的先进性。
(三)培养专业人才
高端技术人才的缺乏,也是我国矿上企业管理信息化无法顺利改革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所以,为了能够满足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以及企业管理信息化改革对于人才的需求,矿上企业应该重视起对专业人才的培养[3]。首先,对于企业现有的技术人员,应该加强对于专业能力和技术的培训,对于一些比较优秀,有着更大发展空间的高能力高水平的人才,甚至可以将其派遣到国外进行进修教育,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发展,努力提升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的技术水平。其次,要提高信息化管理技术人员,尤其是程序设计和开发人员的薪资待遇,扩大其晋升空间,在留住现有人才的同时招揽更多的外来人才,从根本上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进而全面促进矿上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关键词】信息化 内部控制 调整
强化内部控制是做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内部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监控的主要依靠手段,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新时期,我国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愈发的重视起来,从直接的指导到法律的硬性规定,这些都有效的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不断的自我完善。然而,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企业信息化程度提高,给我国企业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信息化程度提升一方面使得企业管理更加的方便、迅捷,但在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给予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很大的潜在风险。因此,做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内容和监控的主要手段,内部控制体系应当随着信息化的提升不断的进行完善,从而确保企业能够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这也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的内在要求。
一、企业信息化与内部控制的具体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一)企业信息化:对于企业信息化的理解,许多企业存在着误区,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传统的阶段,认为仅仅拥有电脑,拥有企业网站就完成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其实并不尽然。企业信息化具体来说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技术,通过科学的方法利用、配置和优化企业内外部资源,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对信息网络里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总结和整理,生成有用的、利于企业生产决策的信息。使得企业生产经营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数字化,实现企业间的数据共享,使得信息在企业间流通更加迅速、便捷,进而改变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和组织构架,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大体分为以下三种:经营的效果和效率、遵循相关法律、可靠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分别为:监控、沟通和信息、监控活动、风险评估和控制环境等。控制环境做为内部控制的基础部分,不仅能够影响和制约到其他要素能否发挥作用,也直接决定了内部控制是否有效。风险评估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效率不断提高,提升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控制活动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沟通和信息包含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监控指的是对企业内部的结构框架运行进行实时的调节、检测和跟踪,保证内部控制的运行稳定。
(三)信息化与内部控制有着密切的联系。信息技术当前运用十分广泛,国家也十分的重视信息技术的利用,并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进行了明确的法律规定:要建立与信息化时代相适应的内部控制机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中人工智能的作用,将人工操作和人工智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减少人为操作为企业带来的影响,在内部控制中突出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化要求企业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改造自己的业务和流程。通过搭建网络平台来实现内部信息的分享和交流,也包括基础的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单个内容的工作。在内部控制中,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运用信息技术,深度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精简企业业务流程,简化企业组织结构,转变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从而使得企业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信息化时代,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将信息技术做为当前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改革和创新,保证信息化能够很好的融合到企业内部控制当中,从而保证企业能够科学合理的运行,实现企业长远的利益。
二、当前信息时代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要求
(一)信息化要求企业优化内部控制中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对能够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因素包括员工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平、经营方式、管理理念、责任方式、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实施和相关政策等的综合体。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化,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做出适宜发展形势的改良。首先,组织结构要进行改变,传统的组织机构是人力的组成,所有的工作也都是依靠人力来完成,新时期,要改变这种传统的做法,对内部结构进行优化,精简人员,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扩大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中的影响力,并促使组织向着扁平化发展,方便执行人员与决策人员进行沟通,随着控制程度的降低,责任自然而然的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这样就减少了企业人浮于事的局面,提高企业的效率。传统的内部控制以控制和命令的形式维护企业日常经营的稳定,这种控制方式是划分不同的工作等级和过程,然后分解为各个命令并将这些命令下达到相关部门。信息时代要求企业控制方式向着协调、集中的方式转变,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为企业内部和外部人员搭建交流平台,保证沟通的流畅。同时将企业员工做为平台中的基本点和关键点,使得对于员工的控制和管理相对集中,这样也便于协调,提高工作的效率。其次,理念和方式要进行转变。信息化管理容易拉近组织和个人的关系,对组织进行简化,便于企业的控制,增加企业的透明性。将信息技术引入到企业管理方式上来,可以转变传统的机械式组织模式,形成一种动态的虚拟的组织模式,管理人员可以在动态环境中进行企业的内部控制,这样使得管理更具时效性,不至于造成管理过程中出现脱离实际的情况,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水平。最后,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原则。信息化会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的减少导致管理的重心转移到人的管理方面,充分发掘人力资源的价值,重视人力资源的额开发和利用会给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二)信息化要求企业优化内部控制中的财务风险控制。在财务风险控制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方便有效的规避财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应用信息技术使得财务管理能具体到每一个细节,在完成主要的财务管理和会计业务这两样主要工作以外,还能够将工作延续到企业外部,实现国家和企业之间、客户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比如,利用网络支付、催账、理财、查询等,如此不同于以往的工作方式和内容,这就需要管理人员进行控制观念的创新,借助信息技术这股东风,促使企业能够迅速发展,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体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作用,将风险防范和业务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避免产生财务上的问题,使得企业活动合理合法。
(三)信息化要求企业优化内部控制中的信息沟通过程。企业和客户进行生意上的往来会产生很多财务上的信息资料,将这种资料进行输机处理后,并向有关部门进行反馈,通过分析来决定企业生产经营的方向,实现企业业务和会计工作的一体化,转变会计传统的静态核算方式为高动态的核算方式。在财务人员、销售人员和制造人员工作过程中同样采取这种动态核算方式,便于企业在生产上做出战略选择,为供应商和顾客提供多样化的沟通渠道,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沟通流畅提供了保障。
(四)信息化要求企业优化内部控制中的财务监控。信息技术促使了人工智能和人工操作的结合,应用程序会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如果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失误,再加之使用者对程序重复使用,导致控制失效在很长时间内不容易被发现,系统累计的错误越来越多最终不可弥补。因此,要加强内部控制中的监控,监督工作分为,分工、保卫、记录和授权等。控制程序、控制环境应该按相容职务融合的观点,将责任具体到每一个部门,在工作中建立制约、协调的工作机制,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风险评估通过分解、确定目标,对多种风险进行辨识,避免产生信息失真等现象,通过自我评估等方式,实现监督,同时,建立高效合理的方法机制,在适宜时刻对运行水平和设计水平进行评估,保证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
三、解决好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各项隐患以应对企业信息化建设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信息时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这是市场规范、建立现代企业、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市场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内部控制的完善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虽然较国外一些成功企业发展状况,我国企业发展还有所欠缺,但可以借鉴它们成功的经验为己所用,正是这些成功地经验,可以使得我国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能够少走许多弯路。在建立过程中,不仅要借鉴成功经验,也要集思广益、统筹规划,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状况的控制体系。
(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企业主要以内部审计做为监督和评价方法,为确保内部会计制度的切实实施,就要有一定的强制措施进行监督。确立内部审计制度是当前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内部审计应做到事前监督,事中转变的标准,从而使监督具有时效性与控制性。在监督过程中将信息实时的反馈到审计部门,便于企业制定一些列的策略。企业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等方式,借助外部监督力量,确保监督制度的实施。
(三)将内部控制理论深化到企业各个部门,深入到职员的心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职工后续的内部控制相关的实务知识、理论知识的培训过程中,将内部控制的理论成果进行及时的推广,务必使职工们对于内部控制有着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四、结语
信息化建设背景下,我们应当准确把握信息化建设和内部控制的内涵,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此,才能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总之,将信息技术引入到企业内部控制当中不会更改其最终目标,只是在控制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信息时代企业当遵循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要求,合理的设置企业的组织机构,明确权力和义务,提升内部控制的水平,以应对信息时代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王昕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及特点分析.北方经济,2010年5期.
【关键词】信息化 铁路企业 财务改革 措施
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下,铁路企业已实施了网络售票服务,有效推动了铁路企业信息化发展,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也逐步趋向信息化,但在财务改革方面还不完善,仅财务核算信息化,无法有效满足铁路企业财务的信息化改革,应采取一定措施,改善财务信息化系统。
一、铁路企业财务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信息化程度不是很高,主要以会计核算为主
我国铁路企业有关财务核算的软件较早,因财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有限,财务核算软件的分析处理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应用,软件的增值服务发展缓慢,大部分铁路企业改革了财务管理,但财务信息化主要以会计核算为主,财务电算化,极大降低了财务工作者的工作量,不过财务核算多体现于事后核算,会计电算化仅能是财务改革的基础,并未真正形成财务管理的系统化,在财务管理上,还需要进行事前计划、事后分析与事中控制,铁路企业的财务改革需要基于信息化,并以价值链管理作为导向。
(二)基于信息化的财务硬件投入较大,但缺乏高端信息人才
在铁路企业中,基于信息化的财务硬件设施,铁路部门重视性高,铁路部门正在完善网络的基础配套设施,如网络购票,进站的电子信息检查等,这些为企业的财务信息改革打下良好硬件基础,便于企业基于信息化财务管理的构建,但在财务信息化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多数段、站缺乏信息投入重点,并且在综合高端人才方面也非常缺乏,尤其是懂高端的信息技术与铁路生产管理的综合人才,很多铁路部门在财务信息化方面,仅局限在核算功能上,并未认识现代财务管理对信息化的高需求,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财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铁路企业内部,包含各种技术人员,有生产经营、计算机控制等方面,在财务信息建设中,各自均存在一定局限,综合高端人才较为缺乏。
二、基于信息化的财务改革措施
(一)加强信息化财务改革进程
在铁路企业当中,基于信息化的科学规范财务管理,可有效促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发展,给铁路企业搭建良好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增强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与效率,通常来说,铁路企业财务核算量大又复杂,财务信息化改革,可让财务人员自繁重的财务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精力投入高层次财务数据的分析当中,给企业管理层提高可靠决策参考依据,为增强铁路企业管理发展与竞争力,加大财务软件信息化投资是可行的,尽快完善财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二)加强铁路企业全面预算与资金管理软件的应用
在铁路企业当中,广泛应用会计核算软件的同时,还应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管理软件的应用,促进企业的良好财务改革,全面预算管理是种管理工具,或者系统管理方法,运用全面预算管理,可合理分配企业的财物人等方面的战略资源,以协助企业实现制定战略目标,用绩效管理监控企业的战略目标进度实施,对费用支出进行控制,对财务状况、资金需求与利润等进行预测。全面预算软件,还能预算定额、预算编制申请与标准成本等,协助铁路企业实施全过程、全员及全业务的预算管理,根据全面预算软件的调研报告可知,我国的全面预算软件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中,这势必会促进铁路企业在全面预算软件方面的应用。资金管理软件主要以企业资金流转为主,该软件能够提供大量的资金预测、存量及预算结构等分析,实现企业资金的明细信息与余额信息多维的分析,以实现企业资金同比分析,该软件还覆盖了有关资金的收入、还款、支出与借款等业务,从不同角度对核算项目给予分析,给企业管理者提供大量详尽实时的报表,资金管理软件的广泛业务覆盖,可有效适应铁路企业的各种应用,如收付款、国际结算、内部结算、贷还款、存取款、金融信息平台与外汇买卖等。
(三)加快信息资源的共享,增强管理效率
在铁路企业当中,信息化管理是运用数据计算与项目模拟环境来实现的,经过大量数据检测管理,将原有成功经验运用可行操作手段给予规范化,适应目前信息技术要求,财务信息管理应该将用户需求作为中心,对项目规划与成员分配间的任务确定后,对任务间的次序、分配与步骤进行计划评估,同时提供项目方案与文档管理,给项目管理进行全方位的监控,有效增强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并降低铁路企业的管理成本。
(四)选择恰当信息系统软件,并实现软件标准与开发的统一
信息系统软件优劣主要在其应用效果上,有些系统软件对某个企业非常适合,但在其他企业可能完全不行,应该根据实践业务对软件进行开发优化,这是软件义不容辞责任,对铁路企业进行量身订制是适合的,这也符合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这样铁路企业方能感受信息化所带来益处,开发信息化财务软件,离不开一线工作人员支持,获得一线人员推动支持,对实际操作问题进行信息化改进,这样才能发挥作用,给铁路企业贡献财务力量。同时铁路企业在开发软件中,要对其规范、编码、设备配置、平台与开发工具等进行统一,以开发适应铁路企业的财务软件,充分体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财务软件的统一,可让企业财务的信息标准统一,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共享度,信息编码统一,还能增强信息利用的效率,让信息系统得以更有效运转,经过财务软件统一,可提高铁路财务信息化,给财务管理供以高效率的价值服务。
(五)树立信息化理念,加强高端人才培养
铁路企业要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需要充分认识信息化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铁路企业经营当中,只有控制好现金流与财务管理,才能有效增强铁路企业管理水平,铁路企业要加快改革发展,需要树立财务信息,控制现金流量,完善财务信息系统,强化资金控制与财务管理,实现铁路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强化数据真实性与利用率,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防范,并增强内部控制。铁路企业要想促进财务信息化发展,离不开高端综合人才的支持,企业应积极培养懂信息技术与生产经营的综合人才,同时,强化现有财务人员有关计算机技术培训,尽快组建起财务信息与高素质的综合人才。
三、结束语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铁路企业要想适应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需要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财务管理作为企业重要组成,其管理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着铁路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采取合理的信息化措施,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可有效推动铁路企业的财务改革。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1-0127-02
1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简介
2008年6月28日,五部门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9年7月11 日起开始施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是一个体系,包括基本规范和指引两个层次,以法制为推动,以企业实施为主体,以政府监管和社会评价为保障,以各方面积极参与为促进,共同构成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及实施体系。规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基本规范和指引两个层次,以法制为推动,以企业实施为主体,以政府监管和社会评价为保障,以各方面积极参与为促进,共同构成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及实施体系。是继会计准则之后的又一项与国际趋同的成果。规范既立足国情,传承弘扬,又借鉴国际,超越创新;既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又宽严适度,重在引导。规范的出台、科学地界定内部控制的内涵,准确定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合理确定内部控制的原则,统筹构建内部控制的要求。
2 神华能源公司内部控制概况
神华能源公司以风险管理为中心,依据相关法规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公司控制体系,按照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逐步建立和健全适合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公司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覆盖面极广的完整体系,它既包含决策、执行和监督的纵向的控制,也包含覆盖所有公司、业务部门和事项的横向的控制。内部控制将重点集中于关键业务和高风险项目,全面而不失重点。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还形成了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协调机制,以提高体系运作效率。随着神华能源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体系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2.1 公司治理结构方面
公司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监事会和总裁负责的经营层,并且根据相关法规对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的权责利关系进行了明确规定;经营管理理念方面,公司确立精准、严细、安全、高效的管理理念,诚实守信、互利共赢的经营理念和科学和谐、厚德思进的核心价值观;人才政策方面,公司广纳贤才、人尽其用、任人唯贤,营造了公正的用人环境和制度;社会责任方面,公司既注重企业发展,同时也不忽视对社会的责任,促进企业和社会、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2.2 风险管理控制
公司根据相关法规建立并逐步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包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预警、内控检查评价,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同时公司还不断加强风险管控执行效力,按照权责分离,相互制约监督以及成本效益原则设立相关职能部门,将职责落实到每个具体部门。
2.3 监控与评价
公司监事会按照相关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进行有效监督。公司还设立了隶属于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专门监督检查公司财务状况、内部监控体系和风险管理制度。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下设内控审计部,专门司职检查评价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和经济性。公司各经营管理部门负责本专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并接受内部控制监督评价部门的监督检查。
3 根据规范完善神华集团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规范是一个通用的体系,在具体实施中,每个企业必须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结合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3.1 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和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需要在立足国情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的公司管理经验,建立国际水平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防范风险的能力。纵观国内外公司发展历史,只有内部控制有效的公司才能得到长久发展。国内许多百年老店如全聚德、同仁堂等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内部控制跟得上。神华集团这些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就离不开企业坚持不懈的完善和创新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新规范的出台为神华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规范中,强调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统一。内部控制的目标是防范和控制风险并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风险管理也是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要求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两者之间是协调、统一的整体。
3.2 当前的管理体系存在很多缺陷
虽然神华能源公司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随着国内外环境以及行业环境的急剧变化,原有的管理体系已经不能胜任,急需改进和完善。
(1)内部控制系统性较差
神华能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虽然较为完整,但是也存在很多缺陷。各个部门分别有相关规章制度,缺乏清晰的职权界定,执行起来相互推脱,缺乏协同和配合,效率低下。新规范是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除了基本规范,还包含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鉴证指引。以法制为推动,以企业实施为主体,以政府监管和社会评价为保障,以各方面积极参与为促进,共同构成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及实施体系。神华能源公司需要在新规范的指引下,将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系统化。
(2)内部控制繁杂耗时耗力
神华能源公司组织机构庞杂,涉及业务领域广阔,管理控制模式多样,人员数量大,岗位设置繁杂,这使得公司的内部控制面临着资源和时间双方面的大量消耗。如何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时间,提高公司控制效率,是公司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3)内部控制体系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评价标准
内部控制体系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很难对控制体系的运行状况作出合理评估,进而改进管控。新规范的评价指引提出了明确的评价内容和标准、评价程序和方法、评价报告的出具和披露等。基本规范规定,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式、范围、程序和频率,由企业根据经营业务的调整、经营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况、实际风险水平等自行确定,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4 根据新规范完善神华能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4.1 系统性的调整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新规范继续推进神华能源公司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全面建设和实施。神华能源公司是国内首个引入全面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煤炭能源类公司。建立了较为全面、完整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但是随着公司所处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适应新规范的要求,公司需要对原有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完善。一方面,要对公司已有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全面总结内部控制体系实施以来的经验和教训,认清现有体系的主要缺陷;另一方面,要按照新规范的要求,结合自身体系特点,对各种规章制度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简化,减少交叉管理,提高协同效率。
4.2 以现有职能部门为基础,协调部门权责关系
新规范对公司职能部门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但是决不能生搬硬套,必须坚持“三不”原则。一是保留现有的管理控制体系,只对该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调整,不做大的变动;二是整合、简化现有生产经营活动,不能全盘否定,重新构建;三是要切实的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不能为控制而控制。按照上述原则,公司在组织结构控制上,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设置办公厅等职能部门,将业务管理的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的重要环节落实到具体部门。在制度程序上,综合考虑职责分工、授权、会计系统控制等控制措施,覆盖公司重要的管理环节。
4.3 从点到面推进内控体系改革
神华能源公司业务行业跨度大,业务覆盖面广,下属公司多,管理层次多,全面的推进改革风险大,不利于公司的稳定发展,需要采用试点实验,逐步推广的方式。其子公司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时,就采取了从点到面推广的方式。在全面建设内部控制体系之前,该子公司选择了研电公司和黑岱沟露天煤矿作为试点单位,在上述两个单位内部严格执行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结合各自单位的实际特点,在基本制度下分别制定了内控体系建设方案和流程。截至2008年,研电公司和黑岱沟露天煤矿内控试点工作顺利完成。此后,上述两个单位的内控体系建设经验在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为该公司建立健全内控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实践基础。
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出现促进了企业改革的发展,是企业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获取良好经济效益的保障。面对改革和市场竞争带来的空前压力,移动互联时代和大数据带来的技术变革,供电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上需要管理的数据越来越多,需提供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求。对于供电企业而言,档案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一笔重要的财富,既对当前工作进行了归纳总结,也为未来的发展留下了可借鉴的经验。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必须加大档案管理改革,实现档案管理的全面信息化。
二、信息化背景下供电企业档案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自迈入信息化时代起,人类生产的数据总量呈现出爆炸性增长,据统计,当前每两天人类产生的信息数据量,相当于2003年前人类生产数据总量的总和。当前供电企业数字化、自动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快节奏、高频次的各项会议及工作任务,企业需要入档的档案数据量在不断增加。快节奏、高要求的工作方式,也对供电企业的档案管理、借阅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供电企业档案管理,一般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档案的记录、存储方式都比较传统,大多依赖于人工。充分认识信息化技术的优越性,做好档案管理信息化改革工作,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是供电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信息技术为供电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因信息网络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电力企业在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对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要加大安全技术的应用,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三、信息化背景下供电企业档案管理改革几点建议
1.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式
在信息化背景下,实现管理信息化发展,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已成为时展的必然。对于供电企业而言,档案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无形的资产,企业要想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保证档案管理质量,就应当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档案信息录入时,要一改以往的手工方法,要利于信息化技术进行档案信息的录入;对已经录入的档案信息,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分类整理,按照年份、类别、日期等参数进行有序的存储,进而方便档案信息的调用和查阅。
2.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与管理
信息化背景下,对供电企业档案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供电企业而言,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想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供电企业就必须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内,企业必须加强现有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而更好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对外要引进懂专业、有信息化管理能力的档案管理人才,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另外,有条件的还可以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组织专题研讨和学习,相互分享管理经验,共同提高进步。
3.档案安全管理
在企业推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档案安全问题。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去攻击他人的网络系统,窃取他人的档案信息,从而危害到他人、企业、社会或国家的利益。为了确保档案信息安全,供电企业就必须做好档案安全管理,在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在系统管理上使用动态口令,在档案借阅上采取智能身份认证等技术,以技术为依托,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同时,要定期对网络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善网络信息系统存在的各类安全风险漏洞,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4]。同时,要严格按照AAA级档案馆的建设标准,切实加强档案馆的硬件建设,切实抓紧抓实“八防”(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盗、防光、防虫、防水)基础建设上,以及不断加强防磁、隔热功能,完善密集架、空调、电子消毒机、去湿机、温湿度测试仪等先进的档案设施、设备,强化档案资料的硬件管理。
4.实现现代化的管理
档案作为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高度总结和提炼,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着的良好的引导作用。档案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在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后,应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包括完善的档案录入流程,加强对档案的过程管理,严格档案借阅和归还制度等,要大力推行网借阅制度,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去进行档案管理,进而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一、“营改增”税制改革对我国港口企业财务的重要性
“营改增”是我国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的必然举措,我国港口企业的营业税和增值税一直是同时征收,在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重复征税的现象,“营改增”就在于解决这一难题。虽然从目前看多数港口企业提高了实际税负,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经济制度在得到不断完善。“营改增”从一定角度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出发点定制的税收政策,目的在于发展第三产业,顺应市场经济制度,同时更大提升我国劳务和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我国港口企业财务在“营改增”税制改革后的新变化
在实施“营改增”税制改革后,我国港口企业财务方面发生了很多新变化,下文将进行详细阐述。
1.港口企业收入核算方法发生变化
税制改革前,企业取得的营收均为不含税收入;营改增试点以后,取得的营收为价税合计,即含税价。由于增值税为价外税,在港口业务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港口业务价格仍按此价格进行交易,会造成港口企业收入直接减少。
2.港口企业税收计算方式发生变化
营业税与增值税的最大不同就是税额计算方式的不同,营改增后改变了我国港口企业税收计算方式。增值税是销项税减去进项税,销项税要以收入为依据,进项税要以成本为依据,而营业税只需要以收入为基础来计算,没有其他方面的抵扣情况。
3.税负成本发生变化
(1)税率明显提高
在“营改增”前,装卸服务作为主要营业项目按照3%来征税,仓储等其他服务项目按照营业额的5%征税。在税改后,装卸服务与其他业务不再单独计算,而是归结于一体,共同按照销售额的6%计算。税率增加,这样计算出来的销项税额就会明显提高。
(2)可抵扣进项税额偏低
港口企业属于资产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提供劳务服务,可抵扣的项目很少,主要是燃材料、修理费以及新纳入增值税的服务项目等。对于一些设备比较陈旧的老港口企业,由于码头修理费用和燃材料消耗较高,成本负担和可抵扣税额较大,所以税负相对减轻;但对于大多数码头装卸工艺比较专业和先进的港口企业来说,由于税率上升和取得的可抵扣进项税额较少从而使税负成本在短期内会有所增加。
由以上分析可知,“营改增”税改以后,营收相应减少,税率增加,可抵扣成本和进项税额偏低,使多数港口企业税负成本短期内直接增加。
三、针对“营改增”税制改革促进我国港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由于“营改增”税制改革在我国企业中才刚刚起步,其优点还无法充分发挥,难免带有一些问题,下文将针对“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促进我国港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1.积极应对,高度重视“营改增”的前期准备工作
(1)逐步建立税收信息资源库
积极收集税改实施办法等信息资料,逐步建立起税收信息资源库,及时关注国家营改增税制改革动态信息。
(2)加强学习,举办“营改增”税改知识学习培训班
通过组织举办学习培训班,特邀专家教授作专题讲座,使财务人员对“营改增”税制改革有较全面和系统的了解,充分做好税改工作。
(3)协助配合税务等部门做好相关税改工作
积极配合国税等部门完成税务登记信息资料转换、变更的填写与上报工作,同时认真填写“营改增”税负信息调查表,为顺利流畅办理各项税务工作做好准备。
2.制定工作计划、有条不紊实施“营改增”税改衔接工作
(1)财务部门按管理条口进行工作布置,分头行动,对涉税各条口相关准备工作进行详细布置和安排
首先是财务部涉税业务管理条口负责起草涉及本分管业务的工作方案、应对措施和具体操作方法,将梳理进项抵扣作为重点;明确涉及各业务环节的操作和职责,关注新老划断衔接有关问题的处理,积极做好税务筹划的事项。同时邀请税务事务所专家,对税改方案进行研讨和综合评价并定稿。
(2)按照税务部门安排,组织业务人员参加试点纳税人认定和培训
组织财务和相关业务人员参加试点纳税人认定和培训,以掌握税控机具使用办法、发票衔接、发票领购等具体操作工作,确保营改增工作顺利进行。
3.重点关注税改运行过程,出台税改内控制度,总结税改相关工作
为确保“营改增”后税收征管和申报工作平稳有序,征税系统运行正常,还需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解决税改过程中疑难问题
通过与税务部门较好的沟通,认真反映和及时解决当前税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事项。
(2)出台《增值税相关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范纳税管理信息
有针对性的及时制定《增值税相关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从增值税管理的职责分工;相关业务流转程序;专用发票审核和认证要求;专用发票领购、开具及管理规定;申报管理规定;税务报表、报告及档案管理规定等几个方面来加强“增值税”业务流程管理,提高“增值税”税务管理水平,强化纳税风险监控,规范纳税管理信息。
(3)定期对公司营改增工作进行总结,争取实质性政策扶持
配合税务、政府等相关部门,填写 税改税负信息影响跟踪调查表,定期将税改影响情况进行详细总结,为企业提供较准确的数据依据。同时向政府等相关部门提出加大税收政策扶持力度、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的相关建议,争取取得实质性的政策扶持。
4.重视税改过程中存在问题,积极提出解决办法和对策措施
“营改增”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操作要求高。税改的后续工作还需积极跟进,还应完全理顺工作流程,加强工作的秩序性、条理性、明晰性。
(1)财务人员和业务经办人员还应进一步加强“营改增”知识学习、宣传和普及工作。
(2)加强与税务、政府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各项税种、税率、征收方式等税收相关政策和最新动态,积极有效解决运行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3)进一步加强税务风险防范等方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工作,继续完善税改相关业务流程,以保证高效、科学的财务核算和管理工作。
当今世界,经济趋于全球化,市场瞬息万变,企业面临众多机遇与挑战,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很多企业在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引进信息技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竞争优势。企业信息化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生产经营中,获取经济效益的过程。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外部沟通信息化共同组成企业信息化,其目的是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的效率有效提高,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度。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技术也蓬勃发展,企业信息化可以有效调动各部门之间的生产合作,企业信息化可以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取得更高的效益。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企业信息化包括市场营销信息化,办公管理自动化、信息化,事务处理自动化、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产品设计信息化等内容,每个企业根据自身管理经营方式的不同,选择自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市场营销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通讯设备为企业营销服务,市场营销信息化作为现在较为高效的营销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企业应用。企业如果想提高核心竞争力,使自己的企业在当代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应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几个方面:
1、加强企业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网络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企业信息网络系统是以企业局域网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应用现代计算机科技将局域网改造成内联网和外联网,建好基础信息网络系统有利于企业其他方面的信息化建设。
2、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有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我们要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对各种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现在大多数企业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信息化广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自身服务质量,达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初目的。
4、对员工加强信息化水平教育,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方面,应对员工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员工信息素质,普及员工信息知识储备等能力的培养。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我国,一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着各种衔接断层问题,比如组织结构的断层、信息对接的断层和复合人才的断层等,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各方面的投入不均匀而造成内部信息分享流通不畅。
2、在我国,很多企业并没有完全掌握甚至不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企业信息化发展不够或不完善,欠缺长远考虑,有些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上,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看不到长远利益,这使得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缓慢,无法持续高速发展。
3、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不抓重点或脱离实际不知做什么,还有的企业不能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企业需求才是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追求一些东西,对洋货迷信、系统功能求大求全,不适合本企业的实际,使所建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大相径庭,造成极大的浪费,实施后毫无成效。
三、企业信息化中的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是信息化应用衍生的产物,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这个系统能够利用以前的数据对未来做出预测,有利于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采集传输加工,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四部分:EDPS部分、分析部分、决策部分、数据库部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实质是企业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层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信息系统的任务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确定信息处理过程的标准化,优化配置各种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为主体是人,主要完成信息处理任务,数据信息成为系统运作的驱动力。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从我国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影响企业发展的速度主要原因是管理企业管理人员的理念、人才、购买能力、基础条件等几个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多方位的工程,而且不同企业要根据自身灵活调整,根据企业本身特点,对职工开展信息化教育,开发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集成化信息系统。主要加强以下几点:
1.增强企业决策者信息化意识,培养信息化人才。企业要了解信息化实质,并按照信息化要求对传统的模式进行调整,要通过各种措施不断加强企业员工的认识,首先提高企业领导的信息化意识,管理者带动员工。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将思想统一到信息化建设上来。
2.改革机构,保证资金投入。企业要想进行信息化改革,就要对机构进行改革,通过组织改革,保证信息数据等传输顺畅,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基础环节。另外要保证资金投入,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很多领导只看到短期资金大量投入没有看到长远利益,所以中断资金投入,造成信息化建设断层,这种企业必将会被经济社会淘汰。
3.建立企业信息主管制度。信息化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应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人员来从事或分担这项工作。因此,企业应当设有CIO(ChiefInformationOfficer)职位,把他当作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保证CIO有充分的行政权力,能负责信息技术机构与其它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负责企业信息化工作,直接领导企业的网络信息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等与信息化有关的部门。
结语
当今世界,经济趋于全球化,市场瞬息万变,企业面临众多机遇与挑战,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很多企业在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引进信息技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竞争优势。企业信息化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生产经营中,获取经济效益的过程。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外部沟通信息化共同组成企业信息化,其目的是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的效率有效提高,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度。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技术也蓬勃发展,企业信息化可以有效调动各部门之间的生产合作,企业信息化可以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取得更高的效益。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企业信息化包括市场营销信息化,办公管理自动化、信息化,事务处理自动化、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产品设计信息化等内容,每个企业根据自身管理经营方式的不同,选择自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市场营销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通讯设备为企业营销服务,市场营销信息化作为现在较为高效的营销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企业应用。企业如果想提高核心竞争力,使自己的企业在当代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应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几个方面:
1、加强企业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网络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企业信息网络系统是以企业局域网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应用现代计算机科技将局域网改造成内联网和外联网,建好基础信息网络系统有利于企业其他方面的信息化建设。
2、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有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我们要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对各种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现在大多数企业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信息化广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自身服务质量,达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初目的。
4、对员工加强信息化水平教育,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方面,应对员工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员工信息素质,普及员工信息知识储备等能力的培养。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我国,一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着各种衔接断层问题,比如组织结构的断层、信息对接的断层和复合人才的断层等,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各方面的投入不均匀而造成内部信息分享流通不畅。
2、在我国,很多企业并没有完全掌握甚至不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企业信息化发展不够或不完善,欠缺长远考虑,有些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上,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看不到长远利益,这使得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缓慢,无法持续高速发展。
3、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不抓重点或脱离实际不知做什么,还有的企业不能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企业需求才是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追求一些东西,对洋货迷信、系统功能求大求全,不适合本企业的实际,使所建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大相径庭,造成极大的浪费,实施后毫无成效。
三、企业信息化中的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是信息化应用衍生的产物,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这个系统能够利用以前的数据对未来做出预测,有利于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采集传输加工,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四部分:EDPS部分、分析部分、决策部分、数据库部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实质是企业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层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信息系统的任务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确定信息处理过程的标准化,优化配置各种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为主体是人,主要完成信息处理任务,数据信息成为系统运作的驱动力。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从我国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影响企业发展的速度主要原因是管理企业管理人员的理念、人才、购买能力、基础条件等几个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多方位的工程,而且不同企业要根据自身灵活调整,根据企业本身特点,对职工开展信息化教育,开发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集成化信息系统。主要加强以下几点:
1.增强企业决策者信息化意识,培养信息化人才。企业要了解信息化实质,并按照信息化要求对传统的模式进行调整,要通过各种措施不断加强企业员工的认识,首先提高企业领导的信息化意识,管理者带动员工。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将思想统一到信息化建设上来。
2.改革机构,保证资金投入。企业要想进行信息化改革,就要对机构进行改革,通过组织改革,保证信息数据等传输顺畅,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基础环节。另外要保证资金投入,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很多领导只看到短期资金大量投入没有看到长远利益,所以中断资金投入,造成信息化建设断层,这种企业必将会被经济社会淘汰。
3.建立企业信息主管制度。信息化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应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人员来从事或分担这项工作。因此,企业应当设有CIO(ChiefInformationOfficer)职位,把他当作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保证CIO有充分的行政权力,能负责信息技术机构与其它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负责企业信息化工作,直接领导企业的网络信息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等与信息化有关的部门。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