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企业经营的外部风险8篇

时间:2023-10-08 09:43: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经营的外部风险,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经营的外部风险

篇1

关键词:企业 经营风险 预警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面临着经济转型和企业经营模式的新探索,以保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稳定健康发展。企业发展进步过程中高收益必然面临着高风险,企业只有完善和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才能实现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

一、企业经营风险

1.含义及成因。

目前学术界对于经营风险的含义说法不一,其中一个比较主流的说法认为,企业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的管理阶层和决策者在实际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由于个人或者外界因素导致的企业盈利水平发生的不稳定现象,从而导致产业的投资人实际的预期收益发生下滑,或者因为其他金融因素,例如汇率的波动而导致的未来收益下降或者生产经营成本增加。由于企业的经营一旦存在风险就会出现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企业未来经营和生存发展危机,所以对企业经营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这一工作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企业的经营风险在广义上主要包括企业的采购风险、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企业的存货风险以及资本结构调险等等。企业的风险成因分析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对于企业进行风险控制和风险防范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依据。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经营模式,在很多运营环节都具有很大差异,所以导致产生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自然也各不相同。常规来看,企业经营的风险因素主要来源有两个,一个是企业内部管理经营环境,第二就是企业的外部宏观市场以及自然环境,总体分析外部环境所涉及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社会环境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等。其中包括科技的发展进步现状如何,政府的宏观政策调整支持力度如何等。政策导向因素主要包括国家的企业优惠政策和企业信贷、银行利率等。每一项国家的政策调整和改变都可能对企业的发展进步有重要导向作用。外部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和企业调整也源于企业的内部管理经营环境,企业在发展经营过程中虽然对于外部环境无法实现个体的调整,但是企业可以加强内部因素的研究。内部因素的调整会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可能存在的资本结构的自身缺陷、财务规划的不合理等等。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一旦企业管理和决策者缺乏风险意识和必要的风险管理能力,就很有可能导致企业的风险管理出现间歇性特点,企业管理者实际上是主导着整个企业的生产发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的,必须深刻认识到企业实现风险内控的重要性。

2.影响经营风险的因素。

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指企业因为自身经营的原因等导致的企业销售额的下降和企业利润的降低,这些都会影响企业的资金支付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的经营发展环境出现不稳定现象,企业的盈利业绩也会产生较大波动,其中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市场需求、生产成本和经营的广泛程度。市场需求主要指市场上对不同产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经济运营呈现的是周期性繁荣还是萧条,产品的主要市场定位是中高档耐用消费品还是中低档大众日用品,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量波动越小,越意味着企业的发展经营销路稳定,产品的价格调整越小,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以及资源采集渠道可以持久稳定,经营风险越小。从生产成本角度分析,产品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都是重要的部分,企业的可变成本主要包括生产环节的原料费用和产品生产加工的人员服务费用。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会受到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原料价格和人工费用波动都会加大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最后一个影响因素就是企业的经营广泛程度,企业的经营产品范围如果很小,产品种类单一,产品销售群体和产品销售区域集中,那么企业的经营广泛程度就比较差,很容易因为地区人员消费需要变化或者产品外观质量以及功能的需求多元而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与此同时,政府的政策调整也会对企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企业的经营广泛程度也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之一。

二、企业经营的风险预警

1.企业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原则。

不同领域的企业经营的模式和生产发展模式也都会有很大不同,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针对不同企业会有完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但是实践证明好的风险预警系统会有共性原则存在。其一,针对性原则。企业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主要目标就是实现企业资本安全的有效保障,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等结构的合理安排,保证企业能够有足够的企业债务偿还能力,实现企业长期发展动力支持,对于预警指标的选择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其二,系统性原则。企业作为一个主要的经济盈利发展系统,企业内部系统功能多样,主要职能包括采购、生产、财务、销售等多个环节,这就要求企业的风险预警系统充分考虑和协调好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影响等。科学合理地选择预警手段和预警指标,以提高整体企业经营风险预警效果为原则。其三,灵敏性原则。企业的风险预警系统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对于企业在实际的生产信息和销售等各类信息分析一定要有很高的敏感度,能够实现直观客观的反映细小指标的波动情况,从而实现实时动态监测,能够通过信息和数据的准确分析实现对企业整体运营管理状况的准确把握。最后一个就是经济性原则。这一原则的主要含义就是企业的经营风险预警机制在企业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总成本费用不能超过企业在实行风险预警之前所导致的整体损失数额。经济性原则有利于对企业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整个过程和各个不同环节的控制和分析。

2.主要措施。

企业建立风险预警系统的首要环节就是设立风险预警机构,这一机构在整个的企业风险预警系统中起着组织和决策的重要中枢作用,是实现企业风险预警机制建立的重要基础前提,其中,预警管理指挥系统是发挥企业内部风险预警机制的重要指挥机构,由企业的高层领导直接管理控制,由企业董事会负责对预警具体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和审核,同时保证预警目标的实现。由企业的专业预警管理部门对预警监测进行工作汇报,通过计算机等信息设备的应用和科学预警方案的实施,对获得的最新财务和企业销售等环节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向企业预警管理和指挥部门进行预警决策信息整理。第二个环节就是建立健全企业数据资料库,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的风险预警是以企业多个部门的运营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得出的,所以一旦数据信息资料的准确度得不到保障,最终的风险评估结果也会有所偏差,需要及时提供准确而且客观的数据信息,才能形成更为有价值的企业风险预警系统。第三个就是要拥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风险预警是一项复杂而难度要求较高的专业性工作,对操作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要求预警工作人员不仅对本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和模式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同时还要求工作人员对企业管理、会计金融、系统软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以此来实现对信息的快速分析和传递。最后一个主要措施就是协调企业内部各个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企业是一个整体性较强的综合有机系统,风险预警机构需要与企业的各个不同职能部门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各部门协调配合。

三、结语

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经营安全性,发挥经营优势的重要保证,通过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以及风险预警机制的了解,有利于制定出与企业实际发展状况相适应的风险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1]阮平南,王塑源.企业经营风险及预警研究[J].决策借鉴,1999,03:3-7.

[2]刘伟,张振国,汪志波.企业经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与预警系统模型设计[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07:42-44.

篇2

【关键词】财务分析 方法

一、财务分析的概念理解

(一)财务分析的含义

财务分析,是指财务分析主体利用会计资料及与之有关的其他数据资料,通过计算财务指标,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及财务活动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为财务决策、财务诊断、咨询、评估、监督、控制提供所需财务信息。其实质是财务分析主体对会计信息进一步进行加工、运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财务分析主体对财务分析的要求就是财务分析所要达到的目的。

(二)财务分析的主体

财务分析主体是与企业主体有关的、需要分析信息的部门、单位、法人、自然人等。可分为外部和内部两大类。外部分析主体一般包括债权人、股东、其他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及其有关机构;内部分析主体一般为企业管理者、企业所有者、职工等。财务分析主体不同,其分析的内容亦有所侧重,财务分析主体决定财务分析的内容。

(三)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而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另可设置专题分析内容。由于只有在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时,企业才可能有较强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各方相关者的利益实现才有保证,因此现代财务分析的重心由外部分析转向内部分析。财务分析的内、外信息使用者进行财务分析时虽有不同的侧重,但也有共同的要求,都要求财务分析能够揭示出企业的经营趋势、资产与负债,及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盈利能力等。企业的内部分析内容可包容外部分析内容,反之则不然。这主要是因为外部信息需求者目标的不同及对内部信息资料的不可得。企业的外部分析是企业外部利益集团根据各自的要求对企业进行分析,内部分析则主要为管理当局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此外,针对企业具体情况还可设置专题分析。银行对企业偿债能力和收益能力的分析,投资者对企业发展潜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分析,股民对企业投资收益能力和利润分配情况的分析,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现状的分析,等等,都是对企业经营成果及经营状况的分析。经营成果是企业产、供、销各环节业务活动的成果,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或效益,一般由实现利润的数额来表示。企业的财务状况,揭示企业资金运筹、分配、调度和管理的现状,是企业资金在时间上和数量上相互协调情况的描述和反映,一般由企业的资集结构和平衡情况来揭示。

因此,财务分析,简言之,是对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分析。

二、财务分析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当前企业的管理已经不仅仅关系着经营者和国家两个方面了,同时还关系着企业员工的利益以及股东、股民的合法权益。企业财务信息的公开已经越来越为人民大众所关注,这也是当代企业经营发展的社会立足点。从另一方面来讲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公开也是国家税务部门对企业经营的基本要求。因此说做好财务分析是企业合法化经营的首要条件。

(一)财务分析能够提供依据,利于决策

财务分析要在报表资料齐全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运用多种科学分析方法,为企业提供有理有据,富有说明力和建设性的财务分析报告。要经常深入实际、经过调查、发现经营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分析要有的放矢,讲求实效,针对性强,反映问题直截了当。因此,财务分析是对企业最近资产、资本的基本状况以及运营的情况进行信息的收集及整理的过程。这些信息最终以各种财务报表的形式传递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手中,对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资本运营的状况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通过对财务信息的分析与判断,可以检索出企业在经营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从而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或者是调整方案,以保证企业的合理运转。

(二)财务分析能够提前预测,规避风险

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应用可以加强事前预测分析,提高资金使用效果。企业会计要从以往的事后反映和监督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开展事前预测和决策。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决策的制定来源于科学的预测。会计人员要用准确的资料,科学的方法做出会计预测,当好企业的参谋。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总会因为外部的经营环境的变迁或者是内部的影响因素的变化而产生这样或者是那样的经营风险。比如说,资金周转能力下降造成资本的积压、现金流吃紧面临断裂、资本利用率低下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以及市场开发受阻造成资金回流减慢等等。 财务风险作为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内容, 也是企业各种风险最终的表现形式。

(三)财务分析能够有效建立财务制度,提高人员素质

企业目前已建立了财务分析制度,但还很不健全。在企业中应设立岗位做专门财务分析研究,并且配备专业的财务分析人员,注重培养财务分析能力是根本,对内及对外报表等财务分析数据来源合理修正的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充分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其次,应在制度中明确财务分析的目的、任务,明确财务分析人员的目标和责任;再次,应在制度中明确对分析工作质量的要求。不论是方法的选择,还是指标的确定,企业应有科学和统一的规范。

三、财务分析方法在企业管理应用

财务分析首先是为管理者提供财务数据报表,明确其决策与控制的内容为构建基于管理者决策与控制的财务分析体系奠定了基础。因此,基于管理者决策与控制的财务分析体系可由资本经营财务分析、资产经营财务分析、商品经营财务分析和产品经营财务分析四部分构成。此外,还有经济增加值分析与杜邦财务分析方法。

(一)基于管理者决策与控制财务分析类型

资产经营的财务分析:资产经营的财务分析分为经营状况、经营效率和经营风险的分析。对资产结构和规模分析和资产项目的分析,是企业资产的经营状况分析;对资产营运和经营能力和资产总报酬率的总资产周转率进行分析就是企业的经营效率分析; 对于企业资产经营中因为不利和不确定因素,有可能对企业经营带来负面的影响,是企业的资产经营风险分析。

资本经营的财务分析:反映资本经营的盈利能力而对净资产的收益率进行分析是资本经

营的效率分析,效率分析的指标还包括资本成本、资本收益、经营贡献、市场盈利、每股收益率等,是企业家进行资本经营决策的重要来源。 资本经营的财务分析还包含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的经营风险分析; 对资本规模和结构状况进行分析的经营状况分析。

商品经营的财务分析:通过围绕反映商品经营效率的营业成本利润率和营业收入利润所进行的分析,是商品经营的效率分析。这个分析过程,包括对营业收入息税前利润率、营业收入净利润率、成本费用的利润率和百元收入的成本等;此外,商品经营的财务分析,以及对营业收入结构和规模、市场占有率、产品销售价格和产销平衡分析的商品经营情况的分析,加上以市场风险、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账龄为主要内容进行的商品经营风险分析。

产品经营的财务分析: 一般是对于企业生产过程里的产品和投入进行有效性的效率分析,具体就是对于反映生产水平的技术、成本和生产效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类比;对经营风险主要通过生产停工损失、废品损失和产品积压率来加以分析, 判别这些环节对于产品在生产经营中的风险程度;对产品结构、生产规模、产品的质量和成本进行垂直和水平的分析,是对产品经营状况的有效评估。

(二)经济增加值分析

EVA是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的英文缩写。简单地说,EVA就是企业税后净经营利润扣除经营资本成本债务成本和股本成本)后的余额。EVA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公司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得该收益所投入的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股东带来价值。与其他财务分析工具相比,EVA理论是站在股东的立场上来考察公司的经济价值。运用EVA衡量企业业绩是否增加的基本思路是:投资者从公司至少应该获得其投资的机会成本。EVA为正,表示企业的经营者增中了企业的价值,同时也为股东创造了财富;如果EVA值为负,说明企业发生了经济亏损,企业的价值遭到损害,同时股东的财富也受到侵蚀。如果EVA为零,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

EVA指标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第一,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EVA考核体系,鼓励企业家及经营管理者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最高目标。国资委引入该体系,是抑制国有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过分追求利润指标、盲目向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领域投资的重要调控手段,与原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目标比较更进了一步。第二,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国资委指出,目前央资企业存在“重复投资、盲目规模扩张的冲动”,“部分央企在成熟产业重复投资,把股东财富浪费在低效率的生产能力扩张上;通过大幅度增加投资,扩大企业规模,从而增加企业所控制的资源量。第三,对融资决策的影响。对融资的影响就是降低资本成本。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信用融资三种方式,其中的信用融资方式一般没有资金成本。合理组合三种融资方式,优化资本结构,有效使用财务杠杆,成为降低资本的重要途径。此外对企业的资产管理和成本管理都有影响。

(三)杜邦财务分析

杜邦财务分析方法是由美国杜邦公司经理创造出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是一种分解财务比率,而不是另外建立新的财务指标的方法,它可以用于各种财务比率的分解。其基本原理是将财务指标作为一个系统,将财务分析与评价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全面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全面财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财务评价,使评价者对公司的财务状况有深入而相互联系的认识,有效地进行财务决策。

用公式可表示如下: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x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x资产周转率x权益乘数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决定权益净利率高低的因素有3个方面: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这样分解之后,可以把权益净利率这样一项综合性指标发生升、降变化的原因具体化,比仅用一项综合性指标更能说明问题。

杜邦分析图体现了权益净利率和企业销售规模、成本水平、资产营运、资本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因素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只有把这些系统内各因素的关系安排好、协调好,才能使权益净利率达到最大,才能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

传统的杜邦财务分析是面向外部以提供综合信息为主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但它不能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经过改进后的杜邦财务系统有如下优点:其一,将销售净利率进一步分解为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和所得税三个因素,在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析时,可以直接利用管理会计资料,转向以成本形态为基础的分析,从而有利于进行短期经营决策、计划、控制,并能分析税收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其二,将销售净利率进一步分解为贡献毛益率、经营杠杆系数和所得税三个因素,不仅能够分析企业再生产的边际贡献能力,而且

能够分析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从而更加有利于决策;其三,突出了成本费用按形态归类的方法,在进行分析时,有助于促进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和管理会计资料的充分利用,弥补企业重核算轻分析的行为缺陷;其四,由于采用变动成本法,将成本中的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明确分开,从而便于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

参考文献:

[1]苗舒婷.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的运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4,04.

[2]刘素华.综合财务分析方法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2-06.

篇3

关键词: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1-0080-02

一、企业风险的产生与分类

1.企业风险产生的因素分析

企业风险是指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某些难以预知或无法控制的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实际利润与预计利润发生离差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由于长期贷款利息、折旧、人员费用、税费等企业固定费用的存在,导致企业经营有杠杆效应,这是产生企业风险的主要原因。

2.企业运营管理中风险的分类

企业运营中风险是由于企业存在固定财务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即存在固定成本费用杠杆由此产生,原因上看,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由企业的生产管理决策和外部市场变化引起的;财务风险来自于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融资决策的变化。

二、经营风险的分析

经营风险指企业在运营中因经营管理上的各种失误、缺陷而导致利润变动的风险。具体可以理解为公司的管理决策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而导致企业盈利能力降低从而产生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

1.企业经营风险强弱程度

在企业产品结构和资金结构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论企业的市场销量如何,企业的固定费用都是相对稳定的。企业市场销售量越多,分摊到每个单位产品上的固定费用就越小,企业所获得的经营利润就越大,反之,销售量越少会使企业的获利水平降低甚至出现亏损。企业的销售额变动引起企业利润的变化,则表明经营杠杆风险影响的强弱程度。根据企业经营风险程度分类,可划分为经营风险明显型企业和经营风险不明显型企业。

2.影响经营风险的因素

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内部和外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产品销售量、产品价格、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3.企业的经营风险对利润的影响

企业由于产品价格、战略选择、销售手段等经营管理决策引起的未来收益不确定,特别是企业使用经营杠杆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形成的风险叫作经营风险。因为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内外部因素经常发生变化,结合杠杆效应的存在,使影响被放大,使息税前利润降低,从而导致企业未来的净利润大幅度下降。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所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投资风险、筹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种。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

1.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管理系统不能良好适应外部环境

企业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这些因素在企业外部,但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产生重大影响。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完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完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无法快速适应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具体表现在不能科学预见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应对措施不力、反应滞后,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必然伴随在财务活动中。然而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意识的淡薄是导致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3.财务决策不够科学

导致财务风险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财务决策不够科学恰当。为了避免财务决策失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是必须的。许多企业财务决策都有主观经验拍板的现象,“一言堂”、家长制、情感用事的决策风格在企业的决策、管理仍然大量存在。决策失误经常发生,造成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够明确

企业财务风险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够明确,企业内部各单位间、企业与上级企业间,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收益分配中存在的管理不善,权责不明确现象,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非常低,资金发生流失现象,资金完整和安全的需要得不到保障。

四、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异同及协同性分析

企业经营风险关系到市场的不断变化,也关系到企业战略方向、内部管理、技术水平等,经营风险是相对长期的一种风险,而且企业在防控经营风险上,要投入很多资源和精力。

而财务风险更多地与企业内部财务状况相关联,财务风险相对经营风险来讲,比较短期,存在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应对财务风险虽然没有应对经营风险那么复杂,但是却需要时时刻刻小心谨慎。

公司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在产生机制上的相互依存性深刻地影响着公司的财务管理决策,对公司的风险管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两种风险的管理必须具有一定的协同性,才能达到最优的管理效用。

五、加强对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防控管理措施

1.经营风险的防控管理

(1)明确受托责任、完善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实质的实质就是基于一种受托责任的法律合同关系,并以此来规范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义务,并让它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有效的公司治理是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增强公司价值的组织架构上的保障。从表面上看,世通和安然公司的倒闭是因财务舞弊引起的。但实质上都是由于公司治理上存在严重缺陷,才导致公司在财务管理上造假行为成为可能,公司倒闭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治理。因此,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不但要有完善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更主要的是要有基于受托责任下的企业治理各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的有效履行。

(2)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当借鉴先进企业的经验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根据各职能部门的特点,建立防堵查为主递进式的监控措施,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在生产经营的第一线,改变以往注重事后监督的现象,建立预防为主的监督机制,还要明确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全方位、全过程的原则。但全方面、全过程的监督控制还要分清重点,有选择、有重点地对高风险点进行重点控制,以保证内控高效性和有效性。

(3)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制度。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遇见的各种具体风险,必须建立相应具体风险防范制度进行防控。

2.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只能采取尽可能的措施,将其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分析宏观环境及其变化,制定财务管理战略

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部门,配备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经理,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做到有效运行,以防止由于财务管理体制对环境变化不适应而产生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以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防控水平

通过会计政策和策略防控当前和未来的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步骤和环节,任何步骤和环节发生错误都会给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经理必须始终贯彻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防范。要注重建立对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系统,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

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决策,采用定量计算与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做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的决策,应避免主观臆断。在融资决策过程中,企业应首先根据生产经营的情况合理准确地预测资金需要量,再通过资本成本的计算和分析各种融资方式及风险分析,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资本流动是周而复始的,可以说流动资金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必须加快库存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做到良好的资产流动性和资金链的高速周转。根据上述方法进行决策,会大大减少发生失误的可能性,可避免财务决策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

(4)大力贯彻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

全面预算管理形式上是一种财务计划,反映企业未来的特定时间的所有生产和经营活动。全面预算管理以实现目标利润为宗旨,把销售预测作为起点,进而预测生产运营,经营成本和现金收入和支出,并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损益表等预算表,来反映在未来期间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推行全面预算并不是为了最终实现全面预算本身,是为了将公司战略与经营绩效通过全面预算紧密联系。全面预算立足于企业整体战略需要,经过科学预测、分析和决策,以实物和货币、证券等多种形态来反馈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财务成果和运营成果等综合性的管理体系。良好的全面预算执行能使企业将资源更合理有效地分配和运用,对企业各部门的业绩也能更好更准确地衡量、监控,使公司战略目标得到有效的贯彻。

参考文献:

[1] 于新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J].会计之友,2009,(2).

篇4

【关键词】 经营风险;期货交易;套期保值

一、期货套期保值的定义

期货交易按性质可分为两类:投机交易和套期保值交易,投机交易的目的是通过赚取价差而获得利润,只为价差,不为现货;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的目的是为了规避现货交易价格波动风险。套期保值交易是将期货市场当作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其现在买进(持有)准备以后售出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未持有)商品的价格进行对冲的交易活动。交易者在现货市场上买进(持有)或卖出(未持有)一定量商品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与现货品种相同、数量相当、月份相近、但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经过一段时间,当价格变动使现货买卖上出现盈亏时,可由期货交易上的亏盈进行抵消或弥补。从而在“现”与“期”之间、近期和远期之间建立一种对冲机制,使价格风险降到最低限度,达到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确保生产经营获得正常利润的目的。

二、企业经营风险构成与特征

1、企业经营风险构成

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可分为单纯的营业活动和理财活动,因此企业面临的风险可分为营业风险和财务风险。企业营业风险和财务风险又都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所引起的经济风险所导致的。经济风险、营业风险和财务风险共同构成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从企业整体经营活动所面临的风险出发,我们将企业经营风险定义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一些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因素的影响,以及企业难以对外部环境变化及时做出调整,而出现的企业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相背离的一种现象。

2、企业经营风险特征

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特征为外部的不确定性和内部的相对稳定性。外部的不确定性是指企业经营所面临的外部经济情况随时在变动,这种变动通常在短期内不可预期,包括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微观行业环境的变化。而企业内部的相对稳定性是指企业自身运作模式相对稳定,包括经营和财务两大领域,这种相对稳定的内部运作模式在短期内调整的难度较大,具有相对抵触和连续的特征。为了保持经营活动的相对稳定,企业的经营模式在短期内调整的频率及幅度极为有限,这将使在外部经济情况变动的情况下,企业经营活动被动地滞后于外部经济变化。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以财务安全为第一要义,这种为保持企业财务状况稳健的财务模式,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限制经营活动的调整空间。

三、套期保值交易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

1、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企业用其拥有或掌握的资源去生产经营什么、生产经营多少以及如何生产经营,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本身的生产经济效益,而且还关系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正确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把握市场供求状态,特别是能否正确掌握市场下一步的变动趋势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规避外部市场变动所带来的经营风险。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相对于其他风险规避方式规范性更强、流动性更高,有利于企业获取未来市场的供求信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合理性,真正做到以需定产,更为重要的是套期保值交易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规避经营风险中的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和营业风险。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商品价格波动风险,会影响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正常运行,使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无法事先确定成本,这部分成本包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资金成本等,并且由商品价格波动所导致的企业经营成本变化不能通过投保的方式转移出来,这不仅在于相应险种的缺乏,而且在于投保行为是借助系统外工具来对冲系统内风险的,这涉及到两个系统的收益分配关系,投保对冲经营风险受众多条件限制,可操作性不强,而套期保值交易为企业控制经营成本提供了较好的途径。企业通过套期保值交易,不但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市场价格朝不利方向波动而对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而且可以使企业提前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期货市场买进原材料,锁定原材料采购成本。同时,由于期货交易采用的是保证金制度,可以在交易的过程中用期货合约换取存货,大大减少原材料的库存费用,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而且也节省了采购原材料所占用的资金,降低资金尤其是流动资金的成本。

2、锁定企业经营利润

根据财政部1997年的《商品期货交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企业进行套期保值后须将期货账户的盈亏金额及时记入当期损益,因此期货交易的盈亏会直接引起企业利润总额的变动,而不是通过减少主营业务成本的方式来增加利润总额的变动。

3、改善企业贷款结构

短期借款也被称为流动资金借款,是企业为了弥补企业暂时性的流动资金不足而产生的借款,企业的短期借款主要用于支付流动资金项目如原材料价款、期间费用等,短期借款的期限一般为1年。合理利用短期借款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但是短期借款数额过大会增大财务费用,甚至引发流动性危机。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凭借保证金交易制度可以放大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农产品期货为例,农产品期货保证金最低可以按合约总价值5%的标准收取,这相当于将有限的资金放大了20倍来进行使用,加之商品库存费用的节省可以有效减少公司用于原料采购以及库存仓储的资金使用量,减少经常性短期借款的数量,降低财务费用,规避企业内部财务风险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四、常见的期货套期保值策略

篇5

众兴机械设备公司是鹤煤集团多种经营产业的支柱企业之一,但由于众兴机械设备公司的产品大都局限于鹤煤公司内部市场,主要面向煤矿企业,企业对煤炭市场依附程度也较为严重,这种对内部市场十分依赖的状况使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因素明显增大。

为了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使企业能够顺利发展,众兴机械设备公司创建了经营风险预警机制,目的是及时预测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风险和危机的发生,一旦企业面临风险,利用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及时防范及时控制。

二、经营风险预警体系的内涵

从理论上说,企业经营风险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预期后果估计中较为不利一面的或然性,也就是说,是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后果的事件发生的概率。所谓风险,一般来说就是指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也就是一个事件产生经营者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性。

同其他任何企业一样,众兴机械设备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风险。由于经营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并且有些风险会对企业的生死存亡产生重大影响。基于此,众兴机械设备公司建立了一套经营风险预警体系,对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事先进行预警。这个预警体系正确地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分析与预测,及时、准确地对企业经营风险作出预警,并迅速地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与决策,实践证明,这是规避企业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

三、构建经营风险预警体系的方法

众兴机械设备公司研究实施的经营风险预警体系主要包括三大预警管理系统,即经营战略风险预警、资金运作风险预警、财务安全风险预警。

1、经营战略风险预警

经营战略风险是指危害到企业发展和产品价值的一系列外部事件和趋势,它通常危害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

(1)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出来评价程序及内容,根据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确定出风险评价的内容。

风险评估的内容主要是对风险性质、级别进行综合评判,据此制定科学的风险预警策略。包括风险范围的确定、识别风险、风险分析三个程序。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风险分析的结果,经过风险分析,会得到大量风险性质及风险程度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界定后,就可据此制定科学的风险预警方案。

(2)依据风险程度,明确风险管理重点。

①识别并应对战略风险。对所面临的战略风险的识别,按三个步骤进行:即外部环境的分析判断、内部条件的分析判断、经营策略的分析诊断。

根据众兴机械设备公司生产经营的特点,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判断主要是针对外部市场信息的不确定性进行风险分析,时时掌握市场动态;对内部条件的分析判断是针对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员工状况以及业务部门的运作状况进行监控,时时调控风险因素;对经营策略的分析诊断则主要考察战略风险的成因及制定、实施经营战略过程中与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匹配是否合适,时时进行纠偏修正。

②依据其严重程度,确定管理重点。

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是通过判断该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造成损失的严重性大小来进行的,一般情况下是把对风险危害的评估分为五级,级别越低风险越小,级别越高风险就越大。

1级风险有轻微影响可忽略不计, 2级风险有较小影响, 3级风险有一般影响, 4级风险为较重影响, 5级风险有灾难性影响。风险级别越高,即为风险管理的重点目标。

3级以下风险由引发风险事因相关业务部门负责风险的分析和处置,4级、5级风险由公司管理层负责分析和处置。一般情况下,受管理职责和权限的制约,属于经营策略性的风险,大都由管理层关注并掌控其动向。

③对风险目标进行量化预警

依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要将预测值与标准值做比较,对经营战略风险进行量化预警。在实际应用中,众兴机械设备公司主要是采用计算风险度的方法,对经营风险进行量化的。

风险度也就是预警指数。首先是设定不同级别的风险度水平做为测试标准,将特定数值与基准数值进行比较。

根据其差异度作为判断风险预警依据,计算公式如下:

预警指数=(监测实际指标值-预警标准临界值)/预警标准临界值

风险度按5级制打分法打分,每差3%为1分,对利润指标完成情况监测风险度的计算如下:

以2015年3季度为例,经监测净利润可能完成32万元,原预算额为40万元,预警标准临界值定为36万元(这个数值为公司净利润风险承受度最低限量)。

风险度=(32-36)/36=-0.111,即11.1%

风险度等级=11.1%/3%=3.7级,接近4级。净利润预算不能完成的风险很大,后果严重,据此风险预警分析结果,公司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立即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保证了利润指标的完成。

(3)积极采取措施,制定正确的应对风险策略

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众兴机械设备公司根据企业和业务特点制定了应采取的措施和风险管理对策。在应对与防范风险的过程中,重点是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防止和纠正轻视经营风险,片面追求收益而不讲条件与范围,认为风险越大、收益越高的观念和做法;二是防止单纯为规避风险而放弃发展机遇。

2、资金运作风险预警

在众兴机械设备公司实际经营运作中,资金运作主要涉及到货款回收和成本支出及投资过程中面临的经营风险。这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及长期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损失。

(1)分析可能形成风险的原因

货款回收和成本支出风险主要是指由于资金支出与资金回收之间的时间差而引起的成本增加的可能性,一般有两类原因:一是货款回收周期长,大量资金被占用,现金流出量超出现金流入量而产生的资金占用风险。二是货款回收慢导致材料费无法及时支付,而且回收到的货款大都是承兑,导致供货商提高材料费用而形成的成本增加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长期投资项目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损失,比如建立新的生产线,研究开发新项目等,不能带来合理的回报,甚至发生亏损的可能性。

(2)建立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指标体系

①资本结构的稳定性,资本结构如果变动过大,可能影响经营活动及财务目标的实现。资本结构比率=借入资本/自有资本

②长期负债比率,应在30%~40%之间比较合适。长期负债比率=长期负债/总资产

③债权销售比率,比率越高,安全性越强,临界值一般为5,一旦观测值低于5,则表明进入危险区,应提高警惕采取措施。债权销售比率=销售收入/债权额

④利息保证倍数,能够衡量企业是否从经营活动中产生足够的盈利,以保证定期支付利息。这一指标比率等于1,说明赚来的钱刚够融资借款的成本;大于 1,企业才有利润;小于1,说明赚来的钱还不够利息。利息保证倍数=利息及税前利润/利息支出

⑤资本成本,企业必需追求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即资本结构成本应最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债务额占总资本比重×债务资本成本×(1-所得税率)+权益额占总资本的比重×权益资本成本

对资本运作风险状况的评估采用的是指标比较法,将测算指标值与融资决策的目标进行比较,观察其差异是否超过容忍度,是否达到预警临界值。风险等级分为五级:1级优良状态(无风险征兆);2级正常状态(低度风险);3级轻微状态(中度风险);4级严重状态(严重风险);5级危机状态(高度风险)。

(3)建立风险预警的责任机制

为了做好风险防范工作,落实责任,明确专人负责风险指标的测算与监控,积极采取控制措施:

①注重资产与负债的适配性,合理确定长短期负债结构。

②合理确定资产负债率,严格控制负债规模。

③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只要企业盈利水平较高,净资产增长较快,就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收支性风险。

3、财务安全风险预警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和预期的财务收益背离,因而有蒙受损失的机会或可能性。

(1)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在企业财务危机的控制过程中,设立一些科学的敏感性财务指标,通过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对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进行预防的一种财务分析系统。综合评价企业的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

从资产获利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表示每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能力,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获利能力越强,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从偿债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该比率越高,偿债能力就越强,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从本企业生产状况分析,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息越多,同时财务风险也越大。

从经济效率分析,监测的指标有:反映资产运营指标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产销平衡率。这个指标的高低也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从发展潜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保值增值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销售增长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

(2)财务风险评估方法

众兴机械设备公司采用了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这个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依据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各种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大小,采用“记分法”进行打分,将各种因素的得分加起来,就能确定企业经营的风险程度。打分的方法是,对于每一项分值要么是0分,要么是满分,分数越高风险越大。众兴机械设备公司实际操作中得出的经验是:总分为0最理想,25分为临界分,18~25分的区域为“警戒区”,25分以上则表明已处于高风险区,正面临经营失败的危险。

(3)建立预警机制考核制度

为了及时解除财务风险预警,落实责任,建立了以下考核制度:

①定期通报制度,每季度对预警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并向领导及时反馈,及时向各部门通报预警指标的完成情况,便于采取措施,增强工作落实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篇6

关键词:财务风险;控制原则;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213-02

进入21世纪,企业面临的风险随着新经济环境的变化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财务风险管理愈来愈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

1 财务风险的含义

风险是指当一项活动可能产生几种不同的结果,而这些结果的可能性或概率又可以推算时,则认为这些活动是有风险的。一般来讲,企业面临两种风险:一是经营风险;二是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往往是由经营风险引起的,是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经营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成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2 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与风险控制的原则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 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弱

企业在债务融资后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以偿还到期的债务和利息,如果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较差、变现能力不强而无法保证足够的现金,就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由潜在变成现实,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

2.2 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中国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资金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从企业负债结构来看,长期负债较少,短期负债过多,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很大。企业过分依赖银行,当出现支付危机时,一方面使自己失去信任而加大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

2.3 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各种不同财务风险的产生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

2.4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对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总之,上述前两个原因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它们的出现会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后面两个原因虽然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间接原因,但是一旦发生,将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由此需要制定如下风险控制的原则。

(1)收益、风险均衡原则。风险均衡原则要求集团不能只追求收益,而不考虑发生损失的可能,企业进行的每一项具体的财务活动,要全面分析其收益性和安全性,按照风险和收益适当均衡的要求来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方案,趋利避害,争取获得较多的收益。

(2)风险适度、限度承担的原则。财务风险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但必须正确及时地识别风险,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准确认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控制风险,保证企业的正常安全运营。

(3)超前预警、有效规避的原则。风险的出现具有预示性,企业必须建立健全风险识别系统、预警系统和财务风险的管理系统,从而有效规避风险。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避免风险的方法可以分为完全避免和部分避免两种,企业可以在权衡成本效益后决定采取何种策略。

(4)分级分权管理的原则。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要在企业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实行分级分权的管理办法。企业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理经济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等内容。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3 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针对以上财务风险的成因和控制原则,企业应根据自身面临的风险,采用正确的风险管理方法,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系统,以有效应对企业风险,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3.1 有效调整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提高资产变现能力

要使举债经营的企业能够按期还本,企业经营者就必须使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不低于某一比值(中国为2∶1),流动比率的数值越大,资产的流动性越强。此外,企业经营者还可把速动资产(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和待摊费用之后的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调整到不低于1∶1的安全区域内,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就会增强。由此可见,治理资产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举债经营的企业按期还本、降低财务风险的必控指标。因此,企业经营者应随时加强对必控指标的分析,适时调整企业营销策略,合理处置不良资产,有效控制存贷结构,加速企业变现能力。

3.2 时刻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经营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

负债经营的企业一方面要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政策的变化,以及企业在投资项目、经营项目、筹借资金、经营成本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因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使企业采购成本和市场投入增大,而引起企业成本费用和资金需求增加使财务成本上升而出现经营亏损。此外,在基建技改方面,也要关注因银行紧缩银根,使项目缺乏资金而延缓工期,影响企业预期利润的实现。企业经营者如不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投资方向,这些政策因素的出现,必将导致企业步入财务危机。

3.3 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体制的核心是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要在充分发挥民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使决策者的主观意志与客观实际尽量接近。为了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首先必须建立一个由专家、技术人员、管理者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决策领导机构,这是企业进行正确投资决策的关键。其次要加强决策者对风险的自控,即决策者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努力克服自身缺陷、提高自身认知水平、充分掌握所需信息、严格按照科学决策的标准与程序来实施决策。决策者对风险的自控核心是提高自身决策水平。就群体决策而言,除了每个参与决策者做好上述工作外,还应针对群体决策的特点,合理确定决策群体的规模,加强决策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并明确各自所应承担的责任。

3.4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筑防范财务风险的屏障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一是要抓好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制度健全有效,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二是要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职责,落实好分级负责制‘三是要建立和规范企业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搞好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负债率分析及年度会计、审计报告制度,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四是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

其次,企业需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财务预警系统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该系统不仅应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还应包括企业经营中诸如产品合格率、市场占有率等指标,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及时采取应变措施,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

3.5 强化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

首先,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意识。融入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的企业风险随处可在,风险与收益是辩证对等的关系,风险越大收益越大,完全避免风险、获得无风险的收益只是一种理想中的状态。作为企业管理人员首先应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的积极性和重要性。其次,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素质和职业判断力,充分发挥其能动性。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判断企业财务风险的前提与基础,同时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把工作由被动变主动,合理地规避不利风险因素,将不利可控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最后,树立全员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不是某一部门的工作,也不是某一项业务或某一个人的工作,而是全体员工共同的工作,企业各部门、各员工必须相互支持和配合,确保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过程,同时涉及资金运动的各个环节。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是对风险进行动态的控制,并非刻意减少风险,风险与收益同在。敢于冒风险的企业充分利用有利时机,往往从高风险中获取高收益。企业高管人员应充分识别和控制财务风险,把风险管理提高到企业管理的突出位置,把握多变的市场机遇。发挥财务风险管理的职能,避免财务危机,保证企业获得安全、稳定、长期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雄胜.财务管理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7

一、银行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防控的意义

中小企业扩大和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在多种融资渠道中,中小企业最常选择的渠道是向银行贷款,相对于民间借贷,这是较易操作、较易实现、利率较低的一种融资渠道。然而对银行来说,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需要承担很多风险。如果中小企业逾期贷款、不良贷款多,不良率高,就会限制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因此做好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防控,对银行以及中小企业来说,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原因

企业经营策略的原因。中小企业贷款最大的风险为企业经营策略的风险。大型的企业资本较为雄厚,当遇到经营风险时,大型企业可以自身的资产为基础,广泛的吸纳融资,直至渡过经营风险。中小企业的资金不足,不能度过经营风险。部分中小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的时候,没有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经营的问题、没有分阶段完成战略规划、没有逐步的评估达成战略规划实施的情况。由于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经营粗放、粗放管理,因此当它们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对手时,极易失去经营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失败。

1.银行内部管理欠缺

由于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贷款金额较小,笔数较多,各家银行普遍将贷款的审批权限下放,与大中型企业的贷款审批相比,政策把握、风险防控的能力有所下降。贷款发放前,银行没有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的情况,对企业的发展情况、人员素质、经营能力、盈利能力没有作全面的调查,在评估企业经营情况时显得较为被动。贷后管理不善,贷款发放后没有及时关注企业的动向、市场变化,出现风险没有及时采取保全措施。部分企业虽然不具备贷款的能力,应用不正常的手段仍获得贷款。

2.外部环境制约的原因

目前我国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风险部门之间未能形成一张网络,缺乏信息的共享会让中小企业逃脱不偿还贷款的制裁。我国的中小企业通常不愿意提供某家企业经营的信息,使银行难以取得评估资料;担保机构的处理方式通常为一刀切,因为他们常常以担保不足为理由拒绝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所以是否应该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决策风险只好由银行承担;我国执法部门执法效果不佳,也让中小企业忽视偿还贷款的问题。一系列的环境致约使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问题上陷入孤岛状态。

三、中小企业内部存在的风险

经营信用风险。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的区别之一,即资产的风险。通常大型企业不敢轻易违约,原因是由于如果大型企业违约,银行可向法院申请扣压企业的资产,以资抵债。中小型企业的资产有限,经营点较少。部分中小型企业抱着在市场上“搏一把”的思路向银行申请贷款,如果经营赢利,他们就偿还贷款;如果经营失败,就抛弃现有的资产,远走他方上去别处经营。

经营管理风险。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不具备先进的管理思想,他们的经营理念、人事管理、财务管理都较弱,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如果中小型企业没有足够的竞争力,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利,就没有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

经营政策风险。国家会通过宏观调控扶植一些产业,使产业结构产生变化,中小企业通常无法提前了解国家的政策,他们的经营存在着风险。比如目前我国的政策倾向于农业产发展、房地产业发展,相对的密集加工产业不能得到扶植,部分地区简单密集型加工中小企业,由于利润纷纷倒闭,失去偿还贷款的能力。

经营产业风险。企业之间存在竞争,部分中小企业没有长远的规划、没有吸纳优秀人才的能力、没有适合市场的产品,就会竞争失败,失去偿还贷款的能力。

四、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防控的策略分析

建立完善的发放贷款标准。为了避免将贷款发放给没有偿还能力的中小企业,银行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发放贷款标准。银行首先需要根据企业的动产、不动产、知识产权、市场口碑等来评估企业偿还贷款的能力。其次,需要建立一套动态根据企业信息的办法,定期了解企业经营的情况,以便在必要时及时止损;最后,银行要建立一套贷款发放的权责制度,即谁做出发放贷款的决策,谁就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建立连锁的信用信息网络。为了全面了解中小企业经营的情况、为了能够让其它的机构共同配合银行的工作,银行要取得其它机构的配合,形成一张连锁型的信息网。在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可以应用网络技术构成这一信息网。如果能够建立一张信息网,银行就能建立一个中小型企业信用评估数据系统,与其它的机构共享数据库信息。如果中小型企业拒不偿还贷款,进入贷款黑名单,以后其它的企业将收到该信息,不再为企业提供贷款、其它机构也不再提供相关的服务,直至该企业偿还贷款。这一强制性的措施会让中小型企业重视偿还贷款的问题,主动在贷款到期前偿还贷款。

建立详细的贷款风险分类。目前银行的贷款风险分类管理较为粗放,使银行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各种贷款风险提出有效的策略。为了减少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银行要细化企业银行贷款分类。比如银行要划分战略错误、产业倾斜、经营不良、信用不佳等贷款风险类别,然后根据每一类的贷款问题产生提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比如关于战略错误、产业斜斜这一类的贷款问题,在企业未提出全新的经营管理战略以前,不能继续提供贷款;对于经营不良、管理不善的贷款问题,可综合评估企业经营的情况,决定不再给予贷款或减少发放贷款;对于信用不佳、恶意拖欠贷款的问题,银行要迅速与其它的部门联系,联手给予企业经济封锁,让企业了解不归还贷款的后果。细化贷款分类、结合该分别评估企业的还款问题、根据类别找贷款的风险防控策略,可高效的处理贷款风险的问题。

建立立体的贷款控制办法。如果应用一刀切的方式对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估,这种方式会过于严厉,同时也没有激励的效果。假如建立一个弹性的贷款控制方法,可以加强贷款的控制。比如银行在发放贷款以后,可以根据提前还贷、如期还贷、延迟还贷的模式给予不同的评估。对于长期提前还贷的中小型企业可以予以奖励,对于延迟还贷的中小型企业要减少发放贷款的数额。

篇8

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无法避免财务风险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环境的瞬息万变及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产生了错综复杂的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了严峻挑战。财务风险是无法彻底消除的客观存在,只有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才能防范财务风险给企业造成不良后果。本文针对当前中小企业内存在的财务风险现状及风险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

财务风险;资金结构;风险意识

0 引言

自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蒙受重大损失,我国经济也未幸免,特别是给中小民营企业造成重创。近些年,我国媒体大篇幅报道民营企业因融资难,造成大面积倒闭,这些企业的倒闭都或多或少有一个相似的原因——资金链断裂。其实大多数企业资金链断裂只是造成企业倒闭的一个直接原因,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企业缺乏有效管理现金流和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许多中小企业倒闭的关键就是没有对财务风险引起足够重视及盲目扩大投资,所以研究如何正确认识财务风险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控制,已经成为企业发展道路上的一项重大课题。

财务风险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提示信号,它能反映出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状况,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其财务成果与既定的财务目标存在偏离情况。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全面性,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整个过程中,在多个财务关系上都有所体现,例如资金的筹集、运用及积累分配等活动都会产生财务风险;二是不确定性,虽然能够提前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控制,但是因对财务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对财务风险的提前预测不可能十分准确;三是共存性,风险与收益以正比关系并存,所以正常情况下收益越大风险就越高;四是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1 当前中小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现状

1.1 企业的资金结构普遍不合理

我国欠发达的资本市场造成企业融资方式缺乏多样化。一直以来中小企业都缺乏对资本市场的了解,对其缺少研究,在筹资过程中对财务风险、资本结构等没有进行充分考虑,带有较强的盲目性、随从性,负债资金在资金结构中占比偏高,偿债能力不足。而企业内或有负债产生的隐性风险与高负债产生的显性风险相比更具有隐蔽性,使企业产生了更大的潜在风险。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中小企业连带担保,一旦被担保企业无法偿债,那么或有负债就会转成担保企业的负债,企业很有可能会因为这始料未及的债务负担,而造成资金短缺甚至是资金链断裂,引发企业财务风险。

1.2 企业缺乏流动资金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内存货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例较大,集中表现为存货过度积压。存货的流动性差表现在:一是企业大量资金被占用;二是企业长期保持高额库存,需要承担保管失误产生的损失和存货市价下跌造成的跌价损失,随即产生财务风险。此外,在企业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中,销售业绩的不断提高是企业普遍追求的目标,而对应收账款忽视控制,造成了债务人长期无偿占用企业资产的现象,使企业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受到严重影响。

1.3 外界因素带来的巨大压力

外界因素主要包括国际趋势、市场竞争及政策导向等,企业对这些都是无法准确预测、控制的。例如硬性的节能减排指标、国家调整税收政策、有关出口退税政策、人民币的升值、贸易壁垒的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全球金融风暴、人工费用提高、出口量极度下降,这些都对中小企业产生重大冲击,特别是那些生产经营低端产品的传统企业的原有理财方法和环境受到严重挑战。而许多企业的领导者、财务相关人员都缺乏风险意识,思维模式落后,不完善的管理机制,这些都很容易引起财务风险,产生财务危机。

2 分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2.1 融资给中小企业带来风险

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所带来的风险是形成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小企业对外融资会形成较大风险,所以其融资主要来源于内部,可见中小企业资金来源渠道狭窄,融资成本偏高。虽然国家政府部门已经积极采取有关措施,推动中小企业通过上市进行直接融资,但是现有的高门槛上市管理体制对上市应具备的条件做出了严格限制,这就将大多数中小企业拒之门外,它们很难通过上市获取直接融资的机会。从企业发行债券的角度看,由于中小企业发行的额度较小,所以也很难获得批准。此外,中小企业由于自有资金有限以及信用等级偏低,所以也就难以达到银行等机构的贷款要求。中小企业要想得到外部资金的支持,就需要为数不多的满足条件的资产进行抵押或是申请担保,这就大大增加了外部融资的风险。正因银行等机构对中小企业缺乏资金支持,通过民间渠道进行融资就成了一种必然选择,然而这些资金来源分散,并且利息要远远高出同期银行利率,这些融资费用消耗了企业的大量现金,高额的融资费用极大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另外,中小企业融资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额度小、期限短及频率高,这些都会使财务风险大幅增加。

2.2 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监控机制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监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并且具有特色的系统,它能保障财务监控机制的有效运行。然而财务监控机制在大多数中小企业中并没有建立起来,即便建立了财务监控机制,财务监督也是执行不到位,尤其是部分企业将监督与管理合并起来,出现资产损失后缺少具体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法规熟视无睹,很难形成有效的约束,这样就非常容易发生财务风险。

2.3 外部环境瞬息万变

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主要有:市场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及资源环境等,尽管它们是在企业之外,但是它们对内部财务管理会产生重要影响。就企业而言,根本无法对它们的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测和控制,由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就必然会产生风险。如国际铁矿价格上涨,就必然造成钢铁厂及其相关的行业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缩小。外部环境的瞬息万变既会创造机会,同样也会产生风险。一旦企业财务管理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也就很难进行有效的理财,这表现在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缺乏科学预判的能力,反应迟缓,采取的措施不到位。

2.4 企业财务管理相关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由于财务风险所具有的客观性,企业只要发生财务活动,财务风险就一定会存在着。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有为数不少的财务管理相关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中一直以为只要管理好现金,财务风险就不会出现。可见,这种淡薄的风险意识是企业内部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3 中小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3.1 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合理优化

首先,要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当成中小企业企业管理的目标,积极扩充企业权益资本,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从西方发达国家所走的成功道路来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中小企业在完成原始积累后进行的二次创业,它使企业所有权实现了社会化,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可以积极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这不但能够使中小企业改变其组织形式,还能完善资本结构,给企业输入新的血液,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其次,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进行跨国经营,展开国际合作,吸收外资。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国际接轨的目标得到进一步落实,为中小企业开辟了一条积极利用外资的渠道。中小企业必须要抓住这个机遇,在国外选择那些产业关联度高、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开展合作,以便企业资本结构得到优化,使企业资本金实现多元化。最后,积极争取银行信贷支持,适度负债经营。针对中小企业在银行信贷方面的严重不足情况,需要其强化自身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信用等级,处理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关系。除此之外,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积极利用国外的中长期贷款、补偿贸易和融资租赁、民间借贷等方式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

3.2 完善财务分析制度,严控企业内部财务风险

一是在企业内部必须建立完整的财务分析体系,制定出与风险相关的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按照月份、季度、年度对财务报表做好资产负债率分析、流动性分析、效率分析。二是做好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工作,强化风险预警和财务监督机制,从源头做好防范财务风险的工作。另外,还要职责明确、逐层监管,让财务制度实现明确化、规范化。三是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为企业做好合理的资产评估工作,充分发挥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监管作用,实现企业外部对财务展开监管。

3.3 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

需要正确理解企业经营中的财务风险,认真切实做好防范风险工作。防范风险就要求企业在对风险进行识别、估量和研究的基础上,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把因风险造成的不良后果控制在最小范围。所以企业内各部门、人员,尤其是内部决策管理部门一定要树立起防范风险的意识,无论是对内融资或对外投资,还是销售产品或研制产品,都需要及时预测出风险发现的可能性及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这样就能提高决策的准确度和经营的有效性,保障企业安全使用资金及顺利实现企业既定的财务目标。此外,还要明确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之间的关系,经营风险能够引发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通过货币形式体现出经营风险。在当代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经营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商品经营,当前企业经营的对象包括了货币、金融工具等,财务活动是依附于企业经营的另一种形式,它能够控制和反映出企业所有经营活动。安全可靠的企业经营能够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所以只要企业经营风险降低,就能有效化解企业财务风险。

4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做好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就需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努力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积极采取诸如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合理优化、完善财务分析制度,严控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等措施。只有管理好企业财务风险,其经营管理才能稳定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直接受到财务管理影响,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重中之重,也是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参考文献】

[1]刘小英.《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M].中国地质出版社,200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