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采购管理概念8篇

时间:2023-10-08 09:43: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采购管理概念,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采购管理概念

篇1

【关键词】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协同工作;材料利用率

1. 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1)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包括概念设计、结构计算、构造要求的设计,概念设计往往更重要。所谓的概念设计一般指不经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力学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概念设计是展现先进设计思想的关键,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一个结构工程师的设计水平。一个结构工程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特定的建筑空间中用整体的概念来完成结构总体方案的设计,并能有意识地处理构件与结构、结构与结构的关系。一般认为,概念设计做得好的结构工程师,随着他的不懈追求,其结构概念将随他的年龄与实践的增长而越来越丰富,设计成果也越来越创新、完善。遗憾的是,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大部分结构工程师只会依赖规范、设计手册、计算机程序做习惯性传统设计,缺乏创新,更不愿(不敢)创新,有的甚至拒绝对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纳(害怕承担创新的责任)。大部分工程师在一体化计算机结构程序设计全面应用的今天,对计算机结果明显不合理、甚至错误而不能及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 ,导致他们在大学学的那些孤立的基本概念都被逐渐忘却,更谈不上设计成果的不断创新。

(2)强调概念设计的重要,主要还因为现行的结构设计理论与计算理论存在许多缺陷或不可计算性,比如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内力计算是基于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而截面设计却是基于塑性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这一矛盾使计算结果与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差之甚远,为了弥补这类计算理论的缺陷,或者实现对实际存在的大量无法计算的结构构件的设计,都需要优秀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来满足结构设计的目的。同时计算机结果的高精度特点,往往给结构设计人员带来对结构工作性能的误解,结构工程师只有加强结构概念的培养,才能比较客观、真实地理解结构的工作性能。

(3)概念设计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在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过程是不能借助于计算机来实现的。这就需要结构工程师综合运用其掌握的结构概念,选择效果最好、造价最低的结构方案,为此,需要工程师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结构概念,深入、深刻了解各类结构的性能,并能有意识地、灵活地运用它们。建筑结构空间整体协同工作设计及建筑材料的充分利用是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重要工作。

2. 协同工作与材料利用率

对于建筑结构,协同工作的概念即是要求结构内部的各个构件相互配合,共同工作,也可称其为整体工作。这不仅要求结构构件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能共同受力协同工作,同时达到极限状态,还要求他们能有共同的耐久寿命。协同工作设计的目的之一,在于对材料的充分利用。一般来讲,材料利用率越高(即应力水平越高),该结构的协同工作程度也越高,尤其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结构设计的目的即是花最少的钱,做最好的建筑,这就要求设计时对结构材料的充分利用。

2.1 从梁类构件的演变来看。如矩形截面梁是最普通的受弯构件,它的材料利用率很低,原因有二:一方面是靠近中和轴的材料应力水平低,另一方面是梁的弯矩沿梁长一般是变化的,这样对等截面梁来说,大部分区段,即使是拉、压边缘,其应力水平均较低。针对梁的这种受力特点,用结构概念分析,主要是因为梁截面存在应变梯度,只有当构件是轴心受力时,材料利用率才可能增大,于是就出现了平面桁架,平面桁架可以理解成“掏空”的梁——将梁中多余材料去除,既经济,又降低自重;故桁架的上弦相应于梁的受压边,下弦相应于受拉钢筋。规则桁架中腹杆的受力(拉、压)与梁中主拉、压应力方向一致,根据上述分析,还可以将桁架的外形设计为与弯矩图相似的形状,从而使桁架的弦杆受力均匀。由于桁架中大量存在压杆,压杆的强度往往由其稳定性决定,而不是由杆件截面材料强度决定,因此,在平面桁架的设计过程中,应设法降低压杆的长细比。如何降低压杆的长细比,单纯增大截面是下策,特别是上弦杆,应努力增加其平面外的刚度(有时上弦采用双杆形成的复合压杆),提供平面外约束(增加支撑),如果把这些平面外的支撑再连接成桁架,这样就使平面桁架变为平面交叉桁架,最后发展为空间网架。空间网架的材料利用率高,应力水平高,故在大跨度、大空间结构中广泛使用,但网架结构中仍然存在压杆,压杆(特别是钢压杆)的应力水平不可能太高(因为随着跨度的增加,网架的高度增大,腹杆的长度将增大,同时节点距离的增大也导致弦杆长度的增大),这样高强材料就不能使用。因此,努力减少或消除结构中的压杆,就使我们找到了悬索结构,悬索结构中所有的“杆件”均为拉杆,这样就使悬索结构中杆件的应力水平极高,材料利用率极大,高强材料得以充分利用,还可施加预应力。因而在超大跨度的结构中,悬索结构(或包括悬索结构的组合结构)是首选的结构类型。

2.2 混凝土基本理论的发展来看。林同炎教授认为: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之间的区别在于钢筋混凝土是将混凝土与钢筋两者简单地结合在一起,并让他们自行地共同工作;预应力混凝土是将高强钢筋与高强混凝土能动地结合在一起,使两种材料均产生非常好的性能。反映了人们对混凝土中的协同工作认识和运用过程的加深。

篇2

关键词: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品类管理;实施;研究

品类管理概念的提出,最早是源于西方的商品管理领域,并且近年来逐渐在我国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中得到引进和应用,从而促进了我国企业的物资管理。在以第三方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作为重点基础上,通过对经营成本和战略管理策略的不断优化,对零售和采购行业的有效区分下,实现对消费品的有效分类和优化,从而促进其销售利润提升,并实现对采购产品以及服务、用途的分类管理,以达到节约成本、降低资源消耗,促进其利益最大化目标实现的目的。对于海洋石油行业来讲,在物资采购管理中,通过对品类管理方法的有效引进和应用,在实现正确的管理意识和观念、策略树立基础上,严格按照品类管理的要求和原则执行,能够促进其物资管理的整体水平和效果提升,推动海洋石油工程的战略管理目标和计划实现,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文章通过对品类观念的概念特征及优势分析,结合品类管理在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对其管理提升与优化的有效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一、品类管理的概念、特征及应用优势分析

品类管理早期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是以“商品零售与生产商通过将品类作为一个策略经营的单位,并消费者的价值提升作为焦点,来实现品类共同管理的具体过程”作为概念定义。但是,随着品类管理理念在物资采购与管理领域的应用实现,又提出了以“将第三方的供应商产品以及服务作为焦点,对企业经营的主要成本进行不断优化的一种战略性管理手段”的概念和定义。根据上述对品类管理的两种不同概念及定义分析,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针对应用行业领域不同。其中,零售行业的商品管理中,对品类管理的概念和含义理解,是从消费品的分类与优化作为立足点,以实现销售利润的增加作为品类管理的目的;而物资采购管理行业中,对品类管理的概念理解,则是从采购产品以及服务的具体特点、用途分类等出发,通过管理实施,来达到降低采购成本与节约资源的管理目的。因此,对两种品类管理概念与定义的区别,可以从各自应用的行业领域差异上区分,但二者都是以企业内部资源最大化目标实现作为根本目的。如图1所示,为针对生产厂商的品类管理示意图。对品类管理理念在海洋石油工程物资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多项实践均可证明,品类管理作为一种企业内部管理战略手段,不仅有利于促进其物资采购成本降低,提升物资采购与管理的整体效益,而且在推动海洋石油工程的战略性发展和提升方面,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二、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的品类管理实施现状分析

结合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对品类管理理念的引进和应用现状,随着品类管理理念的引入应用,在促进海洋石油工程物资管理理念创新与管理成效不断优化提升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较为突出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一)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的资源浪费情况较突出

品类管理理念在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应用,已经实现对海洋石油工程采购物资的品类进行有效划分与处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类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再加上海洋石油工程物资本身属性的局限性制约,导致其在实际管理和应用中表现除对物资品类的划分较为重视,但在科学化与完善性的物资采购品类管理工作制度与体系建立方面明显不足,从而造成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的资源配置与利用不合理,引起各种资源浪费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一旦存在资源浪费现象,就会导致其成本增加,从而对物资采购管理的成本节约与利润最大化目标实现产生不利影响。

(二)由于物资种类的复杂性,导致其管理难度相对较高

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由于所涉及的物资种类较为多样并且复杂,包含各类机械设备与电气设备、工程材料、营地物资等,再加上进行采购的物资数量较多,而且物资采购所需的时间和周期较长,从而导致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物资采购管理难度也比较高。尤其是随着品类管理在物资采购管理中的引入应用,如果在管理实施中不能严格按照采购流程及有关规定进行合理控制,必然会对其管理效果以及品类管理理念进一步引入和应用产生不利影响。

(三)品类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突出

品类管理理念在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虽然已经实现了一定的引入和应用,但是由于其实际管理和应用中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足,导致其管理和应用的整体成效也明显较低,不仅表现为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不能严格按照品类管理的理念和要求进行执行与落实。而且在根据品类管理的理念和原则,在进行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具体计划与管理策略制定上,也缺乏相应的合理性和完善性,从而对其管理应用的整体效果提升形成了较大的制约和影响,导致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实施过程中各类问题突出。

三、促进品类管理在海洋石油工程物资管理应用的优化对策

根据上述对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应用现状分析,为促进品类管理理念在物资采购管理中的进一步优化和应用实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进行控制和完善。

(一)根据采购需求对其物资采购的品类进行定义

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根据物资采购的需求对其品类进行定义,也是促进品类管理有效实施与管理提升的有效对策。其中,在结合物资采购需求进行物资采购的品类界定中,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合理把握和完善:①严格按照工程物资或者是服务的属性,对其物资品类进行合理划分;②应严格按照工程项目的进度情况,进行工程物资需求分析,从而对物资品类进行定义;比如,将对工程项目的进度以及主体功能存在影响的物资,定义为关键物资品类等,向大型的变压器以及控制系统、炼化设备等,还应针对关键物资品类的具体等级进行划分和设置,以便于品类管理的有效实施;③在对物资品类的定义和划分中,还应严格按照适用性原则进行划分,禁止物资采购与管理中存在无效单品等情况,对物资采购管理成效产生不利影响。总之,对物资品类的划分,要求能够对其物资品类的基本属性以及关键属性进行有效体现,并根据物资采购需求程度进行哈利设置,以便于物资采购品类划分基础上管理实施。

(二)重视对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海洋石油工程的建设与实施中,都存在着较为丰富的项目建设与管理经验,并且在具体建设与管理实施中也积累了较多的数据和资料。因此,在进行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中,应重视对历史数据与文件资料的合理利用,从而通过数据资料分析,对海洋石油工程的物资采购市场变化以及管理特征等进行有效掌握,为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其中,在进行海洋石油工程的物资采购管理数据和资料的整理、利用中,应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全面整理与加工、提炼,在获取对应的物资采购与管理历史数据基础上,根据其物资采购的需求趋势,对各数据之间的内在规律进行积极探索,从而为海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实施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数据支持,并促进其数据资料成果在工作实践中有效运用,充分发挥其数据资料的价值和作用。

(三)不断提升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决策水平

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中,对物资品类的合理划分与配置,是其管理的核心。其中,通过建立和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实际需求相符合的工作体系,在实现对物资采购品类的详细划分与设置基础上,促进物资采购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从而为物资采购管理的资源节约与成本控制、利润提升目标实现提供良好的支持。根据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在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中,对品类管理的决策水平高低是影响其工作开展以及工作成效获取的关键。因此,在进行品类管理的决策制定中,就需要从项目需求以及物资属性等因素出发,来实现相应的采购策略与工作方案制定,从而对物资采购中物资属性及其关键性、品类、价格、数量、供应商资源等关系相互协调,为品类管理的决策能力提升及其管理效果获取提供支持。

(四)从战略层面与关键的物资供应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根据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情况,在对物资品类进行合理划分与管理基础上,通过与工程物资采购的战略规划相互结合,和关键的物资供应商进行良好合作关系构建,以为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及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持。其中,在实现与关键物资供应商的良好合作关系建立中,一方面,需要在对关键的物资品类进行确定情况下,通过对相应物资供应商源的积极寻找,来为关键物资品类的供应选择提供良好的支持;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对已经合作的物资供应商进行分类评级,在实现物资供应商的供应能力综合考评基础上,加强与其中一些优质供应商合作力度。通过建立信息共享与物资供应管理平台,在对物资采购的流程不断优化以及物资供应协作能力不断提升基础上,为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及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持。

(五)加强对海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流程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

在进行海油工程物资采购品类管理实施中,通过对品类管理的具体流程和操作环节进行不断完善及优化,也是促进海油工程物资采购品类管理效果不断提升的有效措施。其中,对海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和完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内容和要点进行准确把握。首先,对海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条件进行严格评估,并对其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能力进行客观分析,从而在品类管理实施前通过充分的能力培训与教育等工作开展,确保品类管理在海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的有效实施。其次,加强对海油工程物资采购品类管理的组织和实施,通过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有效沟通,就企业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实施方案达成一致后,进行与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实际相符合的目标设定,并由专业物资采购和品类管理人员对其工作开展进行有效指导与管理,从而促进海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有效实施,提高其管理的成效。此外,还应注意针对企业物资采购品类管理有关人员的技能水平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企业工作人员在品类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企业品类管理实施的组织结构完善及其调整范围进行明确,从而制订合理、完善的企业品类管理组织计划,对其计划内容的有效实施进行严格贯彻与执行落实。再次,进行明确的品类管理计划制定与实施。对企业物资采购品类管理的能力及其工作开展的潜力继续宁充分挖掘后,进行合理、完善的品类管理工作计划制定,并针对其工作计划的开展提出相应的要求,确保工作计划实施中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良好,从而严格按照计划要求的步骤与操作顺序进行执行,对品类管理的实施及其效果进行保障。最后,注重对海油工程物资采购品类管理中的品类角色和技巧,并对企业的战略目标与计划进行检查,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与计划开展中的各品类角色和开发技术明确,促进企业战略内容的灵活实施,为企业管理提升和战略目标实现提供良好的支持。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现状;措施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新一轮改革,大型企业尤其是集团化企业的管理质量愈发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升企业采购效率与质量,成为当前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所研究的重要课题。企业采购管理是一项涉及到众多理论分支的研究内容,采购管理的改革需要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监督、营销执行、行政管理等多个部门的倾力配合。只有在实现集团各个子公司、部门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组织整合,才能完成跨越式的资源调配,提升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效率。

一、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概念及相关理论

1.集团化企业管理概念

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研究由来已久,但是将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纳入集团管理的整体战略还需要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Dean•S•Ammer提出的集团化采购管理流程理论。集团化采购的具体概念有很多,结合当前我国的集团化企业发展现状,应该被定义为通过规划和设计采购控制战略、执行采购实施战略的采购决策和管理过程。

2.集团化采购管理相关过程

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需要有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进行支撑,并且明确对采购各阶段的战略任务、涉及的组织机构、执行的具体工作进行划分,并根据流程规定的步骤和方法完成动态管理和静态分析。根据管理学相关研究,集团化企业的采购与管理体系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组成(见下图)。阶段一:前期准备阶段前期准备是集团化企业采购战略管理的基础阶段,该阶段企业主要针对集团企业采购的事前信息进行基础性的准备,包括采购战略的制定、部门采购计划的申请以及采购信息的汇总。有采购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梳理和规范后提交集团的采购管理审核人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正式进入该事项的采购操作。阶段二:实施阶段实施阶段,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人员需要按照采购部门需求和采购物标的将采购计划进行划分,分为普通型物资和战略型物资两种。普通型物资包括办公用品、福利用品必要的损耗等。这部分物资是集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必要的消耗,并且有着数额小、采购渠道固定、采购渠道透明的特点,采购者只需要按照计划值向固定的供应商进行选择即可。战略型物资包则是企业制造、经营中依靠的主要原材料等供应物资,其价格的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状态。对于这部分物资,则需要企业根据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的物资价格,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通过严密的手段圈定供应商,并且签订严格的物资采购合同,配合物资质量检查技术手段。采购过程中需要监督和审计人员对采购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阶段三:改进阶段该阶段是对采购准备和实施阶段的重要总结。包括采购结果的审计监督,采购管理人员工作绩效的评定、采购流程的优化、采购战略的动态调整和采购组织的调整等。

二、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集团化采购管理缺少“新”认识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大型集团化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越来越重视工业自动化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并因此而引入了更多的工业制造理念,比如德国的“工业4.0”体系,就是工业制造与信息网络的完美结合,进一步降低了企业成本,利用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冗余资源。但是在物资采购管理上,很多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人员还没有很好地认识到物资采购的新趋势,对于“采购=信息”的新理念认识不透彻,执行不到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2.组织结构管理混乱

当前大部分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在组织结构上采用混合组织结构,即将职能式组织结构与指令型组织结构混合布置,缺少矩阵型组织结构的标准化设置。导致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组织结构混乱,不同指令源的指令相互矛盾时工作人员难以借助评价指标确定指令优先级,必须经过固定的请示程序来确定指令内容。这种混乱的组织结构模式制约了集团化企业采购部门的人均利润率提升。

3.采购方式单一,审计监督效用弱

当前企业根据所在行业和采购规模制定采购方式,相比于国外灵活多变的自动化采购信息网络,国内的采购方式较为单一,大多采购招标和竞争性谈判的方式进行采购。在无形中增加了采购的流程和时间,对于不同规模的物资采购也缺少灵活的变通手段,提升了采购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对于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中的审计工作,首先是审计工作管理不严格,监督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其次是对内部审计“重视”态度的来源上,不少部门和个人对待审计“畏之如虎”,怕审计、不愿接受审计,想方设法躲避审计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新时期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质量提升措施

1.转变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理念管理

对于新时期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质量的提高,还需要从转变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理念上着手。大型集团化企业在采购管理上,首先要树立时效意识,提前针对集团的采购战略进行物资储备管理,包括物资采购方式战略、渠道战略、数量战略、品质战略和价格战略。利用新型的数字化集成采购系统完成集团采购的上下游沟通,理顺产业链,调整资源配置,实现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规范化。让集团的各个子公司、项目部、办公室都能针对自己的发展需要获得适当的资源支持,提高办公、经营和生产效率。

2.理顺集团化企业采购组织结构管理

当前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效率提升的重要方式就是理顺集团化企业采购组织结构的管理。集团化企业体量大、部门多、业务复杂,采购管理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过程,为绝大多数部门服务,难免接受不同部门的指令。对此集团化企业应当设立自己的组织管理模式,结合组织轮中的矩阵式组织结构,采用横竖两条指令线完成指令的输入和判定,当指令发生冲突时,自动判定优先级并完成沟通。实现采购管理部门的高效化、自动化办公。最终提升采购管理组织效率。

3.完善集团化企业采购方式管理

对于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方式,应当结合企业的采购内容与规模生成相应的采购方式。但是也并非绝对按照既定的采购方式进行采购管理。比如针专用的行政法规和别地方政府法规,就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方式进行采购。再有就是结合供应商选择范围、数量和供货渠道、付款方式选择采购方式,灵活掌握招标、谈判、询价、网上竞价、协议采购等方式的具体操作流程,实现采购方式的多样化和供货方选择的适用性。

4.创新集团化企业的“审计增加价值”作用

审计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增加企业的效益。因此,在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中,必须创新审计形式,采用“审计增加价值”理念指导当前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把审计工作由原来的单纯监督管理变为预防风险,提升企业管理价值的工作部门。提高企业采购管理部门甚至企业整体的人均利润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当前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需要结合市场的现实状况和经济的整体运行态势来完成改革和管理。结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多样化的采购方式、高效严格的组织管理模式,实现对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时还要增强企业的采购管理监督审计,让采购管理在阳光和规范下运行,提高集团的经济效益。

作者:张彦君 单位: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郭龙.公司采购成本管理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7(7):78-80.

篇4

关键词:工程项目;采购成本;供应商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工程项目采购管理发展趋势

工程项目管理是以项目及其资源为对象,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以实现项目目标的管理方法体系。设备和材料采购管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管理内容,影响着工程项目的许多相关物流活动。

1、项目采购管理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工程项目采购主要有四种管理模式:(1)业主自行采购模式。(2)工程项目总承包建设模式。(3)业主委托承包商代采购关键设备,业主付款模式。承包商按业主的要求代采购工程项目关键设备,采购费用由业主支付,承包商负责采购管理,收取采购服务费;(4)业主聘请工程项目管理承包商采购管理模式。

2、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关键环节。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根据不同工程项目或各工程项目工作包的特点,充分考虑成本控制、设计、施工等因素确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从而确定工程项目采购模式,便于采购成本控制;(2)实施工程项目采购预算制。有了采购预算的约束,能提高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资源的调配,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项目采购成本的目的;(3)供应商的优化选择和管理。工程项目前期供应商一旦选错,将给工程项目建设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招投标尤其是国外设备招投标要特别慎重。通过最大化使用本地资源,降低工程项目采购成本,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工程项目成本,要加强供应商的管理,对供应商也要加以控制,对供应商的材料购进进行必要的控制;(4)采购包的划分。根据设备材料的性质、市场供货商的供应能力和经济批量划分采购包。合理划分采购包,可降低采购价格;(5)充分利用好工程项目内外部环境。在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充分利用采购环境,同样是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的途径之一;(6)确立采购全流程成本的概念,我们所应关注的是整个工程项目流程中的成本降低,是对总成本的控制,而不是单一的针对采购货物或服务的价格。二、常用的承包商采购模式

1、EPC总包下承包商采购模式。EPC总包下,业主一般只对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实施监督,采购也是由业主的采办部门监督承包商进行,EPC 承包商必须按照与业主签订的EPC承包合同要求去采购相应的材料设备。业主在工程项目中如何适量选择器材的类别、如何选择供应商是工程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对 EPC承包商限制过多,直接影响其积极性;限制过小又不利于控制采购成本。

2、EP+C模式下承包商采购模式。业主选择一家承包商负责设计与采购,另一家承包商负责施工,工程项目的设计与采购由一家承包商负责,可使该承包商在设计阶段就能够使工程器材的概算尽可能即满足工程的要求,可有效地从设计源头控制工程材料预算。

3、E+PC模式下承包商采购模式。业主选择一家承包商负责设计,另一家承包商负责采购与施工。整个工程项目设备材料由采购与施工承包商统一购入,一是便于承包商开展质量管理,二是有利于承包商根据业主的采购决策制定出最佳经济批量,可以明显降低采购成本。

任何采购模式,业主对采购承包商的控制都必不可少,如承包商必须向业主报采购方案,业主根据工程进度审批;业主审批标书主要条款;关键器材由业主指定供应商(如CFRE);进口器材的境外运输及港口报关都由业主指定承包商等等,确保整个采购过程受控。

三、工程项目采购预算与估计成本

工程项目采购预算是对工程项目的采购对象及其采购各环节进行资金的有效计划,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由负责采购管理、监督、检查的一方制定并推动实施。具体实施工程项目采购之前,有关人员对工程项目采购成本进行估计和预测,建立起一个工程项目采购资金使用标准,业主和采购人员可以对采购实施行为中的资金使用进行即时的检查与控制,保证工程项目资金在合理的范围内浮动。有了采购预算的约束,有利于提高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资源的调配, 查找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例外情况,有效地控制工程项目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项目采购成本的目的。

四、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

1、选择供应商的方式。选择供应商的方式主要是竞争性谈判采购和招标采购。工程项目采购时让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公平竞争,充分利用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来压价格,使工程采购以最低价格取得符合要求的器材;并且有利于提高工程采购的透明度和采购效率,从而有利于有效的控制采购成本。

2、选择供应商的数量。在进行供应商数量的选择时既要避免单一货源,寻求多家供应,同时又要保证所选供应商承担的供应份额充足,以获取供应商的优惠政策,降低物资的价格和采购成本。这样既能保证采购物资供应的质量,又能有力地控制采购支出。一般来说,供应商的数量以4~5家为宜。

五、采购环境的利用

充分利用采购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熟悉市场情况、了解市场行情、掌握有关工程项目所需要的货物及服务的多方面市场信息。比如,结合所采购货物或服务的种类、性能参数、质量、数量、价格的要求等,了解熟悉国内、国际市场的价格及供求信息,所购物品的供求来源、外汇市场情况、国际贸易支付办法、保险合同等有关国内、国际贸易知识和商务方面的情报和信息。这就要求工程项目组织建立有关的市场信息机制,以达到有效利用采购环境的目的,良好的市场机制包括:建立同一类货物的价格目录,以便采购者能进行比较和选择,充分利用竞争的办法来获得价格上的利益。对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出市场变化的预测,使采购者在制定采购计划、决定如何发包及采取何种采购方式时,能有可靠而有效的依据作为参考。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才能在工程项目采购中做到“知己知彼”,并对采购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这使得采购者能处于供需双方的有利地位,获得价格上的优势,不仅取得高质量的货物或服务,也能取得成本上的利益。

六、供应商的管理

基于长期的降低采购成本的理念出发,在工程项目的采购管理中应该贯穿一个“供应商管理”的思想,也即把对供应商的管理纳入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一个部分。

1、与供应商建立直接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使采购方在长期的合作中获得货源上的保证和成本上的优势,也使供应商拥有长期稳定的大客户,以保证其产出规模的稳定性。这种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能给采购方带来长期而有效的成本控制利益。

2、供应商行为的绩效管理。比如,建立供应商绩效管理的信息系统、对供应商进行评级、建立量化的供应商行为绩效指标等等,并利用绩效管理的结果衡量与供应商的后续合作:增大或减少供应份额、延长或缩短合作时间等,对供应商以激励和奖惩。这样能促使供应商持续改善供货行为,保证优质及时供货,从而有效地降低工程项目采购总成本。

七、全流程成本控制概念

在探讨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降低成本的问题时,应该确立采购全流程成本的概念,我们所应该关注的是整个工程项目流程中的成本降低,是对总成本的控制,而不是单一的针对采购货物或服务的价格。获得了低价的采购物品固然是成本的降低,但获得优质的服务、及时快速的供货、可靠的货源保证等也无疑是获得了成本上的利益。同时,降低采购成本不仅指降低采购工程项目本身的成本,还要考虑相关方面的利益,成本就像在U型管中的水银,压缩这边的成本,那边的成本就增加。单独降低某项成本而不顾及其他方面的反映,这种成本降低是不会体现在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利润之中的。所以,需要建立这种全流程成本的概念,来达到对整个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总成本的控制和降低。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项目管理 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262-01

项目管理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实现项目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现代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被划分为9个知识领域,包括:项目综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以及项目采购管理。本文所关注的是其中的项目采购管理领域,并从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角度出发,探讨在项目的采购管理中应该如何降低成本、减少现金流出,并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

以下,就将从成本控制的角度来逐一论述在项目采购管理中降低采购成本的一些措施。

1、制定采购预算与估计成本

制定预算的行为就是对组织内部各种工作进行稀缺资源的配置。预算不仅仅是计划活动的一个方面,同时也不仅仅是组织政策的一种延伸,它还是一种控制机制,起着一种比较标准的作用。

制定采购预算是在具体实施项目采购行为之前对项目采购成本的一种估计和预测,是对整个项目资金的一种理性的规划。有了采购预算的约束,能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项目采购管理中资源的调配,查找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例外情况,有效的控制项目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从而达到控制项目采购成本的目的。

2、供应商的选择

供应商是项目采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采购时应该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给所有符合条件的承包商提供均等的机会,一方面体现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另一方面也能对采购成本有所控制,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因此,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就有如下两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

第一,选择供应商的数量。

供应商数量的选择问题,实际上也就是供应商份额的分担问题。从采购方来说,单一货源增加了项目资源供应的风险,也不利于对供应商进行压价,缺乏采购成本控制的力度。而从供应商来说,批量供货由于数量上的优势,可以给采购方以商业折扣,减少货款的支付和采购附加费用,有利于减少现金流出,降低采购成本。因而,在进行供应商数量的选择时既要避免单一货源,寻求多家供应,同时又要保证所选供应商承担的供应份额充足,以获取供应商的优惠政策,降低物资的价格和采购成本。

第二,选择供应商的方式。

选择供应商的方式主要包括公开竞争性招标采购、有限竞争性招标采购、询价采购和直接签订合同采购,四种不同的采购方式按其特点来说分为招标采购和非招标采购。我们认为,在项目采购中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可以利用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来压低物资价格,帮助采购方以最低价格取得符合要求的工程或货物;并且多种招标方式的合理组合使用,也将有助于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从而有利于控制采购成本。

3、采购环境的利用

项目的外部环境对采购策略的制定、采购计划的实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是指能对项目组织怎样及如何采购产生影响的外部变化,包括市场季节性的变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调整、市场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的存在及战争罢工等各种因素。而微观环境则是指项目组织的内部环境,包括项目组织在采购中可能采取的组织政策、方式和程序,即实施采购的过程和程序。在符合微观环境原则的前提下,一个好的项目采购策略应当充分利用外部市场环境为项目整体带来利益。

充分利用采购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熟悉市场情况、了解市场行情、掌握有关项目所需要的货物及服务的多方面市场信息。这就要求项目组织建立有关的市场信息机制,以达到有效利用采购环境的目的,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包括:

建立重要货物供应商信息的数据库,以便在需要时候能随时找到相应的供应商,以及这些供应商的产品或服务的规格性能及其他方面的可靠信息。

建立同一类货物的价格目录,以便采购者能进行比较和选择,充分利用竞争的办法来获得价格上的利益。

对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出市场变化的预测,使采购者在制定采购计划、决定如何发包及采取何种采购方式时,能有可靠而有效的依据作为参考。

4、供应商的管理

第一,与供应商建立直接的战略伙伴关系。

对于采购方来说,一旦确定了可以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应该与供应商之间建立直接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使采购方在长期的合作中获得货源上的保证和成本上的优势,也使供应商拥有长期稳定的大客户,以保证其产出规模的稳定性。这种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能给采购方带来长期而有效的成本控制利益。

第二,供应商行为的绩效管理。

在与供应商的合作过程中应该对供应商的行为进行绩效管理,以评价供应商在合作过程中供货行为的优劣。比如:建立供应商绩效管理的信息系统,对供应商进行评级,建立量化的供应商行为绩效指标等等,并利用绩效管理的结果衡量与供应商的后续合作:增大或减少供应份额、延长或缩短合作时间等,对供应商以激励和奖惩。这样能促使供应商持续改善供货行为,保证优质及时的供货,从而有效的降低项目采购总成本。

篇6

关键词:项目管理 采购 环节 职责 流程

项目管理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实现项目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项目采购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采购管理几乎贯穿于整个项目生命周期,项目采购管理模式直接影响项目管理的模式和项目合同类型,对项目整体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项目管理、采购管理认识的不断深入,采购在工程项目中的角色已经从单纯的支持服务发展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采购管理也发展成为成本控制和促进项目效应最大化的关键环节之一。

1.明确项目采购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企业规模越大,采购金额越高,管理者对程序的设计越为重视。这里将一般采购作业流程设计应注意的关键环节阐述如下:

1.1根据不同工程项目或各工程项目工作包的特点,充分考虑成本控制、设计、施工等因素确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从而确定工程项目采办模式,便于采办成本控制。

1.2实施工程项目采购预算制,有了采购预算的约束,能提高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资源的调配。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项目采购成本目的。

1.3采购包的划分。要根据设备材料的性质、市场供货商的供应能力和经济批量划分采购包。合理划分采购包,可降低采购价格。

1.4充分利用好工程项目内外部环境。在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充分利用采购环境,同样是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的途径之一。

1.5供应商的优化选择和管理。工程项目前期供应商一旦选错,将给工程项目建设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招投标尤其是国外设备招投标要特别慎重。

1.6确立采购全流程成本的概念,应该关注的是整个工程项目流程中的成本降低,是对总成本的控制,而不是单一的针对采购货物或服务的价格。

2.细化项目采购管理中的的部门职责

科学合理的流程,明确细致责任化的分工,对于规范采购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

2.1各部门:负责采购需求计划提出、采购的参与、货物的验收。

2.2专业管理部门:负责审核专项物资申请(必要性、替代性、可否调拨、数量、型号、品牌),出具专业意见;协助采购对新的专业设备或物料的采购。

2.3行政组:负责监控各处采购计划执行情况;下达各处物品申购计划额度;物品需求申请单审核,负责不定期市场调查和价格监督。

2.4人事行政部采购组:负责采购通用类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生产辅料等,进行采购实施的全过程――询价、供应商选择、下单/合同的制作、追踪到货、退/换货、报销。

2.5生管部采购组:负责采购设备治具类与计量仪器类固定资产、生产材料等,进行采购实施的全过程――询价、供应商选择、下单/合同的制作、追踪到货、退/换货、报销。

2.6行政库房:负责办理出、入库手续;负责辅料、劳保品的存储和管理;负责提供辅料库存月报表和劳保库存月报表。

2.7品保部:负责对到货生产辅料的检验以及协助索赔、出具检验报告;参与计量仪器类资产采购支持。

2.8技术部:负责参与设备治具类资产采购,给予相关专业技术参数支持。

3.强化项目采购管理中的制度执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并完善配套的采购管理制度是开展项目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强化制度执行力是推行项目采购管理的有力保障。

3.1建立健全各项采购管理制度。项目一进驻,就要按单位企业下达的责任成本预算指标,制定一套采购成本管理办法和制度。在操作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修正、改进,通过实践使之趋于完善,以确保制度科学可行性,真正起到规范项目成本管理的作用,最终达到提高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目的。

3.2全过程控制。控制总成本在探讨项目采购管理中降低成本的问题时,应该确立采购全流程成本的概念,我们所应该关注的是整个项目采购流程中的成本降低,是对总成本的控制,而不是单一的针对采购货物或服务的价格。

4.采购业务流程管理的注意事项

4.1注意流程的先后顺序及时效控制。应当注意作业流程的流畅性与一致性,并考虑作业流程所需时限。避免同一主管对同一采购案件作多次签核;同一采购案件在不同部门有不同的作业方式;同一采购案件会签部门过多,影响实效。

4.2价值与程序繁简相适应。程序繁简或被重视的程度应与所处理业务或采购项目的重要性或价值大小相适应。凡涉及数量比较大,价值比较高或者易发生舞弊的作业,应有比较严密的处理监督;反之,则可略微予以放宽,以求提高工作效率。

4.3避免作业过程发生混乱。要注意变化性或弹性范围,以及偶发事件的因应法则。譬如在遇到“紧急采购”及“外部授权”时,应有权宜的办法或流程来特别处理。

4.4流程设计应适应现实环境。应当注意流程的及时改进,早期设计的处理流程,经过若干时间段后,应加以审视,不断加以改进,以适应组织变更或作业上的实际需要。

4.5配合作业方式的改善。譬如当手工的作业方式改变为信息化的作业方式时,流程就需要做相当程度的调整或重新设计。

5.结语

梅瑞狄斯在《项目管理――管理新视角》中提到:“在采购设备、原材料和分包服务的过程中,必须清楚的界定出特定的需要,并且还要找到最低的价格和最具竞争力的供应商。”项目采购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有效地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是关键,就必须要加强对项目采购的管理与控制,具体方法和可操作模式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实践摸索。

参考文献:

篇7

1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物资采购管理概述

1.1生命周期成本法的概念研究分析

针对生命周期成本法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最早是在美国被提出相关的概念,在当时主要应用于军工行业,主要用途是计算军工产品的成本。之后,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命周期成本法被赋予了多种内容,其应用范围大大增加了。而且,企业将生命周期成本法应用到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中,对企业的生产活动、产品采购与生产以及其他的管理活动起着非常重要和良好的作品,便于企业顺利开展有效的管理活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成本消耗,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益。以企业生产为例,其生命周期成本法可以被解释为: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设备等内容从开始投入生产到最后淘汰于市场的整个过程中的成本计算,顾名思义,其贯穿于产品、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讲,产品或设备的生命周期各有不同的解释,生产者方面产品和设备的生命周期包括开发、设计、投入生产以及停产,消费者角度的产品和设备生命周期指的是产品购买、使用与报废的整个阶段。

1.2计算物资生命周期成本的方法

根据调查显示,物资生命周期成本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两方面的成本,计算物资生命周期成本必须将上述二者成本计算清楚,缺一不可。一旦缺少一个细节成本,那么所计算出来的物质生命周期成本就不具备准确性和真实性。而具体来讲,物资生命周期成本可以分为:产品设备开发、设计、生产、市场推广成本以及后期产品设备使用、处置以及售后维护成本,科学合理的物资生命周期成本计算方法需要将上述几个环节的成本核算清楚,在此基础上利用所得出的数据相加求和,即为准确的物资生命周期成本。

2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物资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制造业为例

制造业的物资采购主要集中在设备采购,生产设备是制造业企业生产活动开展的前提,属于制造业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设备采购占据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投资的较大比例,但是基于我国的制造业企业物资采购的基本情况调查,可以发现在实际的物资采购过程中,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和不合理的地方,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制造业企业利益的损失。

2.1物资采购偏好侧重于价格考虑,较为片面

传统的物资采购思想指导下,部分制造业企业在物资采购时仅单一的注重产品和设备的价格,缺乏全面科学的采购观念。以A、B两物资的采购为例,二者具有同样的功效,前期的采购价格,A低于B,但是后期的成本相比较,B要远远高于A,在面临此种情况下,传统的物资采购偏好于A产品,而忽视后期维护、保养所需要花费的费用,不够全面,甚至后期会造成企业的损失,影响产品的生产周期和质量。

2.2物资采购过程中对和供应商的关系缺乏有效的管理

制造业企业物资的采购没有正确的处理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而且多为一次性购买,对于物资的质量把控程度不高。另外,虽然全生命周期的物资采购理念逐渐的深入到制造业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模式中,对物资的成本把控较之以往更为严格,但是和上文所陈述的内容存在一些类似之处,现今制造业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并没有完全的认知和了解到每个周期每个阶段内物资的所需要耗费的成本(采购、维护、保养、运行等阶段的成本),因此,制造业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模式还存在很多不完善和不科学的地方。

3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物资采购管理的具体应用分析——以石化企业设备采购为例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石化企业设备采购理念更具有科学和理性购买的偏向,石化企业采购总成本在物资全生命周期的采购管理模式下,将物资的能耗、产出以及后续物资所需要耗费的成本归纳结合在一起,是石化企业经过长久的实践检验,证实其有利于石化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通常情况下,石化企业采购的物资设备大小、规格以及型号等各有区别,如中大型压缩机、冷冻机空调机组这类中大型的物资设备,需要理性分析其能耗、产出以及后续所可能或需要的耗费的成本费用(如维修、保养等)之后,根据所得出的数据来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采购方案和计划,这种方式有利于避免石化企业在物资设备采购时单一考虑一次采购成本现象的出现。而且,石化企业物资设备的采购仅依靠采购部门是不科学的,石化企业所购买的物资设备专业性较强,对于企业生产的作用非常重要,对于其使用者以及维修者的水平要求也较高,一旦物资设备采购出现问题,那么后续必然会导致石化企业工作出现问题,影响石化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因此,石化设备的购买必须要综合企业内部多个部门(设计、采购、技术以及生产等)的专业人员的意见,来具体了解对于所采购物资设备的详细要求,然后做好相关的数据、资料的记录,保证此次和后续的物资设备购买方案的设计和计划能够有真实的数据作为支撑和参考。物资的全生命周期的采购管理不仅包括前期的物资采购成本管理,还包括产品或设备购买之后的管理活动,包括产品投入使用后的管理活动以及产品未被投入使用,暂时列为库存后的管理活动。对于石化企业来讲,如果其所采购的物资为危险品的话,那么相应的管理需要更为严格和仔细,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把控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相应的成本也会增加。另外,石化设备(中大型压缩机、冷冻机空调机组)后续的保养、维护成本相对较高,一旦出现故障需立即解决,总体上其成本属于较高层次,因此,石化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需要改变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需要按照物资全生命周期的新型视角来计算产品、设备的成本,从而计算出其采购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采购管理,只有站在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物资管理,才能保证买卖双方共赢以及友好合作。总而言之,石化设备这类物资的采购管理必须站在设备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分析,然后从企业的生产效益方面来考虑,才能建立最为适合企业生产主的采购方案。

4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物资采购管理优化改进的策略与方法

4.1最大程度的优化采购步骤和流程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为了响应高效率的工作要求,物资采购管理活动必须更为高效、集中和节约。具体来讲,企业需要将物资采购的流程标准化,那么首先需要企业相关采购人员有丰富的采购经验,对市面上所需要购买的物资在价格、材料、质量等方面有全面系统的掌控,即集合多种物资价格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对物资的价格加大监督把控的力度。其次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综合市面物资的价格研究,作为制定物资采购方案和计划的数据依据。而且,物资采购的方案和计划必须详尽,务必要保证价格、内容以及标准等内容的详细记载,最后根据已有的采购制度来分配执行物资采购,实现物资采购的利益最大化。

4.2建立高效完善的招投标管理机制

完善的、科学的、合理的招投标管理机制,是保证物资采购管理利益最大化的有力支撑,是企业物资管理发挥高效作用的有效措施,是有利于保证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和进步。实际上,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物资采购管理,是对物资全面和系统的管理过程,具体来讲,物资管理包括物资价格、质量以及其各个阶段所需要的成本管理活动。而且,市场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企业内部对于物资的需求变化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其属于不可控因素。但是,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物资采购所需要的供需消息要更加的准确和合理,对于采购方案和计划的制定具有非常巨大的参考意义,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物资管理和内部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样,当企业处于全生命周期视角下,保证物资或设备所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地发现并解决,保证企业管理活动的及时性和高效率,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以某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为例,其站在全生命周期视角下,对企业内部的相关设备和产品进行了详细严格的清查,并且根据调查的结论建立了相关的数据,以便后续能够继续清查,及时发现有问题的产品或设备,并且能够及时的做出相应的处理(维修、报废等)。

4.3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物资采购成本模型

建立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物资采购成本模型,能够通过科学的计算方式和评价标准来衡量最具性价比的物资(设备和产品等)。最具性价比的物资衡量标准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1)设备的前期价格、后期维护成本;(2)设备操作者的技术、技能要求;(3)设备的功能等因素综合起来共同影响设备物资的价值。企业在具体的采购过程中,需要对各个要素进行较为客观的排序,针对各因素的影响力来衡量和选择最佳的供货商。另外,物资购买之后,企业需要定期开展测试管理活动,分析其制约因素的影响力等,然后根据所得出的数据和结论来分析物资的特征,以此作为依据来建立下期物资采购方案,通过长期的实践检测和经验积累,建立最为科学和系统的全生命周期视角的物资采购模型。

4.4与物资供货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基于全面的因素考虑,物资采购管理是一项全面、系统的管理工作,区别于传统的物资采购模式,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物资采购更为注重和物资供货商之间的稳定、和谐、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信息、数据共享,对物资供货商进行分类管理,建立较为完善的物资供货商管理机制,包括建立激励制度和评估体系,对供货商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把控,推进相互之间的良性竞争,客观上激励供货商自身资质的提升和物资质量的提升,保证企业物资的优质,从而保证物资能够顺利投入生产,提供企业生产效率。

4.5建立完善的全生命周期物资信息管理系统

首先,企业完成物资的采购之后,后续的物资管理工作也需要立即开展,而且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分析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行为。完善的全生命周期物资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利用计算机将物资的整个生命周期所涉及到的活动进行全面的管理,如物资的采购计划、选择、购买(签约、付款)、后续的使用(安装调试以及投入使用)过程、维护和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所以,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物资信息管理系统需要涉及物资方案、采购以及后续运行状态等多个板块,其利用更为科学和合理的方式进行物资相关数据的分析、归纳和整理,将此作为下期物资采购的有力依据,并且根据不同阶段的物资数据来分析其具体的使用情况,以更好的开展物资管理活动。另外,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物资管理活动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责任体系,针对各自的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物资采购管理的基本内容。完善的监督责任体系有利于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保证每一环节的物资工作内容都能够处于有效的监督和把控下,避免出现不必要成本资源的浪费,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护企业主的利益,能够使企业所购买的物资最为适合企业生产活动,保障企业内部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引进全生命周期采购理念至今将近40年,在几十年的实践过程中,我国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视角物资采购管理活动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缺陷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及生产活动的运营。因此,笔者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理论研究,针对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物资采购管理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物资采购成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针对其具体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索,并针对其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和方法。当然,这些理论和方法的提出是需要经过长久的实践证明其可行性,同样我们也需要不断的对采购管理活动进行优化,最大化的降低企业物资采购成本,制定最具有性价比的采购方案和计划,争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孙振魁 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刘英.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在烟草商业企业采购中的应用探讨[C].中国烟草学会2016年度优秀论文汇编——卷烟材料主题,2016.

[2]陈鸥.油井管全生命周期采购管理研究[J].中国石油石化,2016(22).

[3],彭茜,谭韵.基于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LCC)的GIS采购方法研究[J].价值工程,2016(12).

[4]李春桃.关注全生命周期采购管理[N].中国石化报,2015-04-02(005).

篇8

关键词: 项目管理 成本控制

项目管理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实现项目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1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被划分为9个知识领域,包括:项目综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以及项目采购管理。本文所关注的是其中的项目采购管理领域,并从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角度出发,探讨在项目的采购管理中应该如何降低成本、减少现金流出,并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

项目的执行除了需要必备的人力资源之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原材料、零件、服务和其它物质资源,离开了这些物质资源,再高明的项目经理也不可能按要求完成项目的任务,在市场条件下,这些产品和服务是通过采购活动来实现的。从执行组织以外通过采购取得项目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就是所谓的项目的采购管理。而这些资源的获取又是需要花费一定的项目资金的,如何合理而有效的使用这些项目资金?如何使一笔有限的资金发挥其最大的效用?是在项目的采购管理中所应该关注的之一。

梅瑞狄斯在《项目管理——管理新视角》中提到:“在采购设备、原材料和分包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清楚的界定出特定的需要,并且还要找到最低的价格和最具竞争力的供应商。”在现实的项目采购操作中,要实现这两个“最”字的目标是十分不容易的。但是,我们却能够通过对项目采购管理中部分环节的控制,来有效的降低采购成本,从而使项目资金达到最优的配置,用有限的资金获取尽可能多的资源,这是我们在项目采购管理中所能够实现的成本目标。以下,就将从成本控制的角度来逐一论述在项目采购管理中降低采购成本的一些措施。

1、制定采购预算与估计成本

制定预算的行为就是对组织内部各种工作进行稀缺资源的配置。预算不仅仅是计划活动的一个方面,同时也不仅仅是组织政策的一种延伸,它还是一种控制机制,起着一种比较标准的作用。

制定采购预算是在具体实施项目采购行为之前对项目采购成本的一种估计和预测,是对整个项目资金的一种理性的规划。它不单对项目采购资金进行了合理的配置和分发,还同时建立了一个资金的使用标准,以便对采购实施行为中的资金使用进行随时的检测与控制,确保项目资金的使用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浮动。有了采购预算的约束,能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项目采购管理中资源的调配,查找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例外情况,有效的控制项目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从而达到控制项目采购成本的目的。

2、供应商的选择

供应商是项目采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采购时应该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给所有符合条件的承包商提供均等的机会,一方面体现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另一方面也能对采购成本有所控制,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因此,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就有如下两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

第一,选择供应商的数量。

供应商数量的选择问题,实际上也就是供应商份额的分担问题。从采购方来说,单一货源增加了项目资源供应的风险,也不利于对供应商进行压价,缺乏采购成本控制的力度。而从供应商来说,批量供货由于数量上的优势,可以给采购方以商业折扣,减少货款的支付和采购附加费用,有利于减少现金流出,降低采购成本。因而,在进行供应商数量的选择时既要避免单一货源,寻求多家供应,同时又要保证所选供应商承担的供应份额充足,以获取供应商的优惠政策,降低物资的价格和采购成本。这样既能保证采购物资供应的质量,又能有力的控制采购支出。一般来说,供应商的数量以不超过3-4家为宜。

第二,选择供应商的方式。

选择供应商的方式主要包括公开竞争性招标采购、有限竞争性招标采购、询价采购和直接签订合同采购,四种不同的采购方式按其特点来说分为招标采购和非招标采购。我们认为,在项目采购中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可以利用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来压低物资价格,帮助采购方以最低价格取得符合要求的工程或货物;并且多种招标方式的合理组合使用,也将有助于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从而有利于控制采购成本。

3、采购环境的利用

项目的外部环境对采购策略的制定、采购计划的实施会产生重要的,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是指能对项目组织怎样及如何采购产生影响的外部变化,包括市场季节性的变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国家财政政策的调整、市场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的存在及战争罢工等各种因素。而微观环境则是指项目组织的内部环境,包括项目组织在采购中可能采取的组织政策、方式和程序,即实施采购的过程和程序。在符合微观环境原则的前提下,一个好的项目采购策略应当充分利用外部市场环境为项目整体带来利益。

充分利用采购环境的一个重要就是熟悉市场情况、了解市场行情、掌握有关项目所需要的货物及服务的多方面市场信息。比如,结合所采购货物或服务的种类、性能参数、质量、数量、价格的要求等,了解熟悉国内、国际市场的价格及供求信息,所购物品的供求来源、外汇市场情况、国际贸易支付办法、保险合同等有关国内、国际贸易知识和商务方面的情报和信息。这就要求项目组织建立有关的市场信息机制,以达到有效利用采购环境的目的,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包括:

建立重要货物供应商信息的数据库,以便在需要时候能随时找到相应的供应商,以及这些供应商的产品或服务的规格性能及其他方面的可靠信息。

建立同一类货物的价格目录,以便采购者能进行比较和选择,充分利用竞争的办法来获得价格上的利益。

对市场情况进行和,作出市场变化的预测,使采购者在制定采购计划、决定如何发包及采取何种采购方式时,能有可靠而有效的依据作为。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才能在项目采购中做到“知己知彼”,并对采购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这使得采购者能处于供需双方的有力地位,获得价格上的优势,不仅取得高质量的货物或服务,也能取得成本上的利益。否则,如果缺乏了对相关信息的熟悉,会造成采购工作的延误,采购预算的超支,失去成本控制的优势。因此,在项目采购管理中充分利用采购环境,建立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同样是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的途径之一。

4、供应商的管理

基于长期的降低采购成本的理念出发,我们认为,在项目的采购管理中应该贯穿一个“供应商管理”的思想,也即是把对供应商的管理纳入项目采购管理的一个部分。这样既可通过长期的合作来获得可靠的货源供应和质量保证,又可在时间长短和购买批量上获得采购价格的优势,对降低项目采购中的成本有很大的好处。有以下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与供应商建立直接的战略伙伴关系。

对于采购方来说,一旦确定了可以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应该与供应商之间建立直接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使采购方在长期的合作中获得货源上的保证和成本上的优势,也使供应商拥有长期稳定的大客户,以保证其产出规模的稳定性。这种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能给采购方带来长期而有效的成本控制利益。

第二,供应商行为的绩效管理。

在与供应商的合作过程中应该对供应商的行为进行绩效管理,以评价供应商在合作过程中供货行为的优劣。比如:建立供应商绩效管理的信息系统,对供应商进行评级,建立量化的供应商行为绩效指标等等,并利用绩效管理的结果衡量与供应商的后续合作:增大或减少供应份额、延长或缩短合作时间等,对供应商以激励和奖惩。这样能促使供应商持续改善供货行为,保证优质及时的供货,从而有效的降低项目采购总成本。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