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工程审计的意义和价值8篇

时间:2023-10-08 09:43: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工程审计的意义和价值,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工程审计的意义和价值

篇1

【关键词】公路;经济效益;审计;内容;特点意义

公路建设大大地改善了各地区的交通条件,同时也带动了各地区的旅游、运输等各类产业及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都是党和政府为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想,本着“要致富、先修路”的理念,而结出的累累硕果。但当前公路建设中由于有关决策失误,管理上出现偏颇,投产后低效运营等问题的存在,以及财政资金投入有限等原因,以致部分项目难以收回投资。有些路段标榜“贷款修路,收费还贷”,但偿还贷款就无法确定日期了。以致无法实现经济效益。故开展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十分必要的。

一、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之意义

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和人员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公路项目的投入、产出全过程经济活动及其对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评定其合理性、有效性,从而促进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一种独立经济监督和评价活动。

开展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前,有必要了解这些项目投资的基本状况,首先从公路工程项目的投资来看,主要来源为:国家财政投入的交通建设资本金;根据“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向国内外银行吸纳的债权融资;外商、民间法人投入的资本金及其向银行申请取得的贷款;公路债券融资;通过转让公路收费经营权向国内外融资。以上几项投、融资活动,便可以向公路工程项目全过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消耗及资金占用。再从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的产出来看,劳动成果主要是有形的公路资产,包括公路、桥梁、涵洞及其附属设施等,其价值取决于公路“通行能力的形成”及其资产投入的比例。其次是无形的公路资产,指依赖于公路实物资产上的公路经营权,包括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对过往车辆收取通行费的收费权等,其价值取决于公路“通行能力的实现”及其政策取向。

开展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审计,可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创新能力,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完善项目投资管理,提高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控制决策失误率及经营风险,保障建设速度,质量和效果,实现预定的经济效益指标,增加公路工程项目价值;促进项目沿线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合理布局及交通网络建设,提高公路工程项目的社会价值;增强反腐倡廉力度。易杜绝有些主管领导及有关人员的腐败行为。

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正是在公路工程项目产生价值大于其投入价值的意义上实现的。即公路工程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其大小主要取决于对投入建设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用,让所建成之项目通行能力实现的数量多、质量好,而消耗小,占用资金少。再是公路工程项目所带动或促进的社会经济效益,其大小主要体现在公路项目通过建设与运行所带动的间接的经济效益的盈亏。

二、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之特点

随着审计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地位和作用的日益重要,审计已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各行各业审计中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公路工程项目方面除了其他方面的审计外,还有最重要的一项的是经济效益方面的审计,其特点概知为:

1、审计对象广泛性,除对建设单位、公路收费站等单位审计外,还要审计或调查设计、施工、监理、供货等相关单位以及公路沿途与这条公路有密切关系的单位、部门。诸如占用的农田、要拆迁的房舍及其他设施与经济活动有关的内容。

2、审计标准复杂性,因公路工程项目评估标准复杂,诸如用料、工期交付使用期等无法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这就增加了审计的力度和难度。

3、审计目的明确性,提高公路工程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控制投资风险。以审计的行为来促进和协助公路项目达到预期经济利益和质量指标。

4、审计方法合理性,对公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全方位的审计,要广泛运用现代化审计技术方法,才能达到有效的审计效果。

三、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之内容

为了保障工程项目建设前、建设中、建设后不出现任何经济上的问题,或尽量少出问题故需重点从如次方面来确立审计的内容。

1、投资定项决策的审计。即是否按规定编制,是否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决策程序是否合理、审查工程可行性报告是否切实可行等。

2、工程建设成本的审计。重点审查工程造价是否按规定计算工程量、合理套用定额及取费标准,有无采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及高套取费标准等手法弄虚作假等。

3、运行收入的审计。重点审查车流量和通行费收入是否达到工程可行性论证所要求的设计通行能力,审查和分析车流量、通行费收入的增、减状况等。

4、运行成本费用的审计。重点审查公路养护费用是否合理、合规,审查管理费用是否合规、合理等。

篇2

关键词 工程分包结算 内部审计 问题及对策

一、前言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分包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形式,对工程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工程分包的同时,如何规范工程分包结算行为,提高工程分包结算的准确性,成了工程分包结算的主要内容。基于工程分包结算的实际需要,以及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认真分析工程分包结算中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对提高工程分包结算内部审计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认识到工程分包结算中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并结合工程建设分包结算实际,制定具体的内部审计措施。

二、内部审计的价值分析

在目前工程建设领域,积极开展内部审计不但能够规范工程结算行为,同时也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内部审计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内部审计的实行,内部审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审计帮助企业实现收益最大化。通过采取必要的内部审计手段,企业在资金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更加规范,在资金结算行为和结算过程中,有了更多的依据和可靠的手段,使企业的整体效益得到了较多的保障,对企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2)内部审计有效控制了企业的资金支出。在内部审计中,对企业的资金支出有着明确的审计要求,企业只有合理控制资金支出,才能满足内部审计需要。在这一管理目标的指导下,企业在资金支出方面建立了预算制度等多种审查制度,达到了控制资金支出的目的。

(3)内部审计帮助企业建立了风险管理体系。通过采取内部审计措施,企业对经营管理风险和资金风险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通过内部审计查找出漏洞,并根据漏洞建立起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企业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和有效抵御经营管理风险和资金风险有着重要意义。

三、工程分包结算中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于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在工程分包结算中开展内部审计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从目前工程分包结算中内部审计取得的效果来看,距离理想状态还有一定的差距,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算工程量的审计不够准确。结算工程量的审计,应获取图纸以及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按规定方法和程序对分包工程细目进行逐项计算、汇总,然后与分包结算工程量进行比对,审核其是否存在差异。但是从目前分包结算内部审计来看,在审计过程中,工程量在统计过程中存在不准确因素,对内部审计结果造成了影响。

(2)结算单价和总价的审计缺乏统一标准。在结算单价和总价的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审查结算综合单价与分包合同约定是否一致,除合同另有约定外,综合单价的调整应参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原则确定。但是从目前工程分包的内部审计来看,缺乏统一的标准是导致工程分包结算内部审计难以取得实效的关键。

(3)合同外计量的审计力度较小。程分包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合同外工程量,这部分工程量也是导致建设单位增加预算的主要原因。但是从目前工程分包内部审计来看,对合同外计量的审计力度相对较小,不能达到有效审计合同外工程量结算金额的目的。

(4)主要工程材料的审计不规范。在工程分包内部审计中,主要工程材料的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关键。但是在工程建设中,主要工程材料由于消耗量和剩余量不明确,并且有些材料的剩余价值无法统计,导致了主要工程材料的内部审计不规范,存在审计失误的风险,对于这一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方法应对和解决。

(5)分包往来账目的审计,缺乏基础资料支撑。在工程分包结算内部审计中,分包往来账目的审计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内部审计的整体效果。但是在实际审计中,有些分包单位在往来账目上无法提供更为详细具体的证据材料,导致了分包往来账目的内部审计因缺乏基础材料支撑而无法达到预期目的。

四、工程分包结算中内部审计的主要对策

基于工程分包结算内部审计的特殊性,以及内部审计对工程分包结算的重要意义,如何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对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具有重要影响。结合当前工程分包结算中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只有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提高内部审计的整体效果:

(1)按照合同内容核对工程量,提高内部审计的准确性。在内部审计过程中,为了提高内部审计的准确性,在工程量的核查过程中,应以合同内容为主,并做到以合同核查图纸,以图纸确定实际工程量,提高内部审计的准确性。

(2)在结算单价和总价的审计中,采用统一的审计标准。在结算单价和总价的审计中,为了避免出现多重标准,应根据结算实际和内部审计需要,采用统一审计标准,并加强对结算单价和总价真实性的审计,避免多重标准造成内部审计结果不准确。

(3)加强对合同外工程量的审计,提高内部审计的全面性。由于合同外工程量的客观存在,以及合同外工程量在核算中容易出现超预算的情况,在合同外工程量的内部审计中,应严格依据图纸及相应的见证材料予以认定,对没有依据的合同外工程量不予确认。

(4)认真核对主要工程材料的剩余价值,提高内部审计的规范性。考虑到主要材料剩余价值认定困难的特点,在内部审计中,应对主要工程材料的剩余价值进行认真核对,并采用统一规范的标准核对剩余价值,提高内部审计的规范性。

(5)加强对分包往来账目基础资料的核查力度,以原始材料为准。基于分包往来账目缺乏基础资料支撑的问题,在内部审计中,只有加大对分包往来账目基础资料的核查力度,才能解决此问题。如果存在没有相关见证材料的情况,对存在问题的账目不予认定。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工程分包结算内部审计过程中,只有按照合同内容核对工程量,提高内部审计的准确性、在结算单价和总价的审计中,采用统一的审计标准、加强对合同外工程量的审计,提高内部审计的全面性、认真核对主要工程材料的剩余价值,提高内部审计的规范性以及加强对分包往来账目基础资料的核查力度,以原始材料为准,才能保证工程分包结算内部审计取得实效,进而满足工程分包结算的实际需要。

(作者单位为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张丽荣.如何对施工企业进行内部审计[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4(01).

[2] 金莉.基本建设工程结算审计方法初探[J].审计月刊,2014(07).

[3] 程士臻,刘佩琦,李景祥.工程竣工结算中高估冒算现象的成因[J].山东审计,2013(01).

[4] 张立仁.浅析确认施工企业营业收入及纳税时间的多种做法[J].审计理论与实践,2014(08).

篇3

一、构建内部审计文化

1.内部审计文化的基本含义

内部审计文化是指在长期审计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大家认可、遵循,带有审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审计作风、审计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其核心内容是审计人员的群体价值观。内部审计文化与审计事业相伴而生,并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引、智力支持和精神激励。审计文化建设对审计监督的长期效应有着重大的作用,是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2.内部审计文化的基本特征

内部审计文化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2.1 内部性。内部审计组织是一个内部管理机构,尽管在开展工作的同时,要保持它的相对独立性,但是它的经费来源,组织管理都隶属于组织,它开展审计工作的方式同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有本质上的不同,带有明显的内部性。

2.2 强制性。作为一种行业文化,它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积累,为组织大部分成员所认同的。这些积累作为一种行业文化确定下来后,就需要全体组织成员都共同遵守,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应。

2.3 创造性。内部审计工作者既是实践工作者,也同时是理论研究者,在发展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把两者有机的结合了起来。

3.建设内部审计文化的必要性

首先,这是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实践证明,审计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审计物质文化是基础,审计制度文化是保障,审计精神文化是动力。加强内部审计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审计文化的培育与构建。

其次,内部审计文化是内部审计组织的灵魂,对其发展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内部审计文化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一种持久的精神动力,是内部审计机构不断发展与创新的力量源泉与不竭的动力,对提高组织的凝聚力、竞争力以及增加组织价值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它具有扩张力,能对包括管理层、各职能部门等在内的企业群体施加影响,对内部审计人员自身起着凝聚、导向、约束、激励作用,对提高内部审计的执行力有着显著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1.审计价值观

审计价值观是审计组织对所期求的目标做出的价值选择,对自身存在的意义的认识,确定审计组织行为合理性原则以及指导审计组织健康发展的价值取向等。因此,审计价值观在审计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对于我国,新时期的审计价值观表现为:独立、谨慎、依法、公正、公共责任、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崇尚理性与证据、主张证明与公开、建设性等。

2.审计精神

审计精神是指审计组织在为实现自己的价值体系和社会责任所进行的审计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为广大审计人员所认同的一种正向心理定式、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审计精神是审计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审计文化的灵魂。审计组织只有明朗、清晰的职业精神才能形成强烈的凝聚力,从而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形成促进审计组织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3.审计心理

审计心理,是审计实践中审计主、客体心理活动的总称。审计心理从其性质和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审计认识过程、审计情感过程和审计意志过程。审计心理对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审计客体、审计目标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如能对此展开深入研究,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在审计实践中加以运用,自然有利于高质量地完成审计工作。

4.审计道德

审计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的总和。它包括审计组织道德和审计职业道德两方面。它是针对职业行为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通过审计人员的职业活动、职业关系、职业态度、职业作风及其社会效果表现出来。加强审计道德教育,有利于审计文化的建设和审计部门精神文明的建设,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三、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要取得领导的重视

领导重视是搞好审计文化的前提,它的作用贯穿于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主要表现在协调、组织、领导与激励几个方面。

2.深入调查、研究,紧密联系所在行业的实际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调查与研究才能发现和解决内部审计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结合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结合实际,有重点的分层次稳步推进。

3.要加以科学的、系统的设计

内部审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是一种大科学文化建设,它需要我们在建设之前加以精心设计,科学归纳。通过对历史的、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经验加以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模式方案。

4.要加强文化建设的管理

在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以下二方面。

第一要回归人性。它突出体现“以人为本”、“以心为本”和“以人性为本”的管理新思路。文化管理本身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它给人类带来的最大成效莫过于管理过程中人性的复活。

第二要回归和谐。现代人的发展、管理、竞争最终归结为一个“和”字。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彭齐亚斯所说,人类在经历过“数量时代”、“质量时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将进入“和谐时代”。

四、关于中国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审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继承和发展是相互依存的,不讲继承,审计精神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强调发展,继承也就失去了意义。必须结合审计工作者的业务实践,才能创造具有时代感和实用性的现代审计文化,传承和发展同样重要。在传统的精神文化基础上创造新型的审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二者相互补充,互相带动,不断地给审计文化的创新提供动力和源泉。

2.关于制度层面的审计文化建设

篇4

关键词:建设项目;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增值型内部审计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latest concept defined by 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circumstance of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in our country, argues and analyses the necessity of the value-added internal audit in the engineering projects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Risk Management, Internal Control and Organization's Governance. Meanwhile, the knowledge of modern project management is adopted to explore the use of the value-added internal audit in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proces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sInternal AuditAdding ValueValue-added Internal Audit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201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最新版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内部审计全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一)我国工程建设项目概况

基本建设是我们国家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基本建设投资额在国家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投资立项、设计、招投标、合同、采购供应、施工管理、工程造价、财务收支、投资效益、后评价等建设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管理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一系列我们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像一条断了线的弦,建设项目也将随之失去其当初投资建设的意义,随之而造成的巨大损失也是我们无法预估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存在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现状及不足

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生命周期中,建设项目的管理、组织、功能等都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各样内在和外在的风险,近些年,一些大中型建设项目的管理者逐步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但就总体而言,建设项目的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缺乏积极、主动、系统的风险管理行为,而大部分建设项目的管理组织又缺少相对比较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甚至未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这就使得建设项目遭受各种风险所带来损失的概率大大提高,从而无法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经济效益。

相对于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来说,目前,大部分建设项目内部审计仍然停留在事后审计这一阶段,即以竣工结算审计为主,而建设项目的前期投资立项审计开展的较少,这样大大降低了事前审计的预防作用[1]。虽然事中的跟踪审计已将逐渐被重视,但在审计的技术方法、介入时间和审查监控等方面存在漏洞,同时由于对建设项目没有很好的进行必要的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所以我们不能有效的监控和确保建设项目完工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建设项目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由于传统的内部审计的不足,增值型内部审计必将取而代之,内部审计的思维必须转向确认和咨询[2]。传统的内部审计是以查错防弊为其主要目标,将工作重点放在财务审计上,以此发挥保护性、制约性作用;以查错防弊为重点的内部审计既不能直接协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又容易导致内审部门重视了细枝末节,忽略了主要风险,而且还代替管理层履行了其应当履行的职责。

由于目前建设项目审计仍然是以竣工结算审计为主,建设项目具有工期长、资金大、风险多等特点,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建设项目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就像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的那样,建设项目的价值创造是由一系列的活动过程创造出的,即便不是所有的环节能直接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目标,但建设项目中从投资立项到后评估,每一个工作过程都密切相关,都将影响其为企业组织直接或间接地创造增值[3]。因此,我们要实行全过程审计,在此基础上,借助风险导向审计对关键核心环节进行咨询和确认,内部控制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和改进,经济效益审计对项目质量管理进行监督和控制。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增值型内部审计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很好的反映出其增加价值和改进经营作用:

(一)风险管理审计

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由于建设项目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的环境错综复杂,审计任务的繁多与重大,再加上成本的限制,审计不可能对每一个细小项目环节进行逐一监督、管理、控制、治理。

风险管理审计是通过采取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进企业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的过程,进而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从而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目标[4]。内部审计人员要通过检查、识别、分析、衡量、评价、估算风险管理过程中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内外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因素,以此来确定审计的重点、范围和方法。由于建设项目风险具有客观性、或然性、普遍性、渐进性、潜在损失等特性,我们必须随时提高警惕并做好准备,通过建设项目风险的相对可预测性的特征来预防、识别、分析、控制、治理风险。

(二)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5]。现代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指出:“控制对内部审计师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种责任。内部审计师不可能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的专家,但是有一个芝麻开门的秘诀,运用这一秘诀,他们可以打开通常只有技术专家才能打开的大门,这一秘诀就是控制。”[6]

在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主要通过鉴证和咨询功能为企业组织机构增加价值。内部审计人员根据企业组织的战略目标,通过对建设项目全过程中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咨询与沟通、监督等要素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确认和评价,针对价值链中直接和间接活动实施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高风险问题提供咨询,以增加价值和改善经营为目的提出改进建议,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增加企业组织的隐性价值。

(三)经济效益审计

投资绩效的内涵主要是基于3E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三个方面内容[7],并通过组织行为过程和产出物结果表现出来。就组织行为过程来说,它包括投入是否满足经济性要求,过程是否合规和合理;就产出物结果来说,它又包括产出与投入相比是否有效率,行为的结果即产出物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以及产生的在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绩效审计的目标绝对不是单一的财务收支合法性, 而是由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组成的多样性目标。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投资效益审计既要考虑投资结构的合理性,投资规模的适当性,资金使用方向的正确性、使用效果的综合性、使用过程的公平性,又要检查项目建设的宏观性、公众性、关键性、基础性、牵动性和对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的影响,把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长远效益与当前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统一起来,从而为企业增加价值。

三、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应用

建设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确保项目的成功,因此我们需要将建设项目的总目标划分为具体的针对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项目子目标,为了实现建设项目的质量、速度、效益三大目标,我们需要对建设项目的实施控制过程进行严格的审计,建设项目实施控制体系包括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HES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管理等职能,每一种管理职能都包括对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跟踪、诊断和变更管理。增值型内部审计通过风险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三大力量对建设项目的实施能够进行很好的控制。

(一)进度控制

建设项目进度是指工程项目实施结果的进展情况,它是一个综合的指标,有机结合了工程项目任务、工期、成本、资源等,进度控制首先表现为工期控制,有效的工期控制才能达到有效的进度控制,进度的拖延最终一定会表现为工期的拖延,所以进度控制的重点还是在对工期控制上。

由于工期及相关计划的失误 、实施管理过程中的失误 、建设项目环境条件的变化及其他原因容易造成进度拖延。科学的工期管理是实现建设项目速度目标的保证,通过对进度控制可以实现在一定时间内工程量的完成程度(包括项目任务、工期、成本、资源等)按计划完成。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管理、监督、跟踪、诊断项目实施过程,对影响建设项目目标的偏差从宏观到微观、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进行全面分析评价,注意并抓住重大的差异,特别是风险管理审计分析作为重点控制点的差异。然后实施过程趋向的预测,对项目目标进行修改或计划和实施过程做出调整,从而防止进度落后拖延,合理配置剩余资源,减少成本开支,满足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要求,为企业增加直接和间接的价值。

(二)成本控制

内部审计可通过降低内部审计工作本身和建设项目的成本的方法来增加企业的显性价值,而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审计是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和控制手段,在有效地实现审计目标和达到预期质量和工期的要求同时,优化审计和项目成本开支,将总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建设项目审计成本具有综合性,与在整个审计过程中的资金、人力、进度和机会成本等息息相关。可以通过结合现代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方法——挣值分析法来探讨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审计。

引入中间变量“挣值”,比较项目计划成本与挣值以此来了解项目进度方面的信息[8],通过项目实际成本与挣值的比较来了解项目成本方面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来对项目成本与工期进行集成管理从而实现项目成本与工期两方面的目标,提高项目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和项目成功度。

(三)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工程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工程项目质量主要包括最终可交付成果建设工程的质量(工序质量、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和建设工程项目的工作质量。

建设项目审计要把工程质量放在更重要的地位,保证质量,防范风险,然后通过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加强企业关键、重点管理环节审计,持续动态监控服务,及时为公司管理各个环节提供审计建议,提前发现工程质量隐患,实现免疫功能,最后综合工程质量与造价,丰富工程评价体系,实现绩效审计,从而优化管理流程,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保证管理指令和预算、计划的有效贯彻执行,促进经济责任的履行,确保企业的战略与行动计划之间高度协凋一致,增加企业的价值。

四、研究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越来越多,建设项目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本文将增值型内部审计与建设项目相结合,分析论证了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的帮助下能够对建设项目的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实施独立地、客观地确认和咨询功能,从而更好有效地对建设项目实施控制过程进行管理,以达到企业组织“增加价值和改进经营”的需求和价值增值的最终目标。

本文所研究的建设项目内部审计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建设项目离不开内部审计,而作为内部审计目前最为前沿的理论和方法,我相信增值型内部审计将会在建设项目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会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越来越被企业组织所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建设项目的管理逐渐完善,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时现,公彦德.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定位和思维转变[J].建筑经济.2011(12).

宋洁.基于增加价值导向的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研究[J].建筑经济.2009(2).

李凤华.内部管理审计增值功能探微——基于价值链理论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1).

刘洋.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审计[J]. 经济师2006(1).

李凤鸣.内部控制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索耶.索耶内部审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董萍,郑卫锋.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绩效审计研究[J].财会月刊(综合).2007(1).

篇5

国家审计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审计文化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因素,决定着审计文化的建设和培育方向。刘家义审计长曾说过: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核心价值观能够有助于审计群体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有助于指导审计实践,有助于提升审计成果质量,有助于丰富中国特色的审计国家理论。审计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发挥经济运行大系统中“免疫系统”功能作用都有着重要的引领性意义。《审计法》规定审计要“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审计文化要在“免疫系统”的审计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研究、规划、培育、建设。

以思想建设为起点,以能力建设为基础,以廉政建设为动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高素质审计人才队伍,实现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文明审计的转变。

文明审计是审计文化建设的核心,促进和谐是文明审计的根本追求,要大力推进文明审计,要强化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为核心的审计理念教育,积极开展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三德”教育,不断增强审计人员党员意识、公务员意识和审计人员意识;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先进的文化净化心灵,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做好本职工作;引导审计干部牢固树立崇高的事业心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依法文明廉洁审计,在勤奋奉献中享受“为民而审、为国而计”的愉悦。

审计机关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内敛走向开放,积极主动地宣传审计职能作用、工作开展情况和先进典型,将审计机关“依法审计,科学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的实绩,审计干部“创业创新创优”的风采,充分展现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面前,使审计影响力和权威进一步得到社会认可,又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一种专业、文明、廉洁、和谐、严格、奉献、奋进和包容的文化氛围,为推动审计事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以人为本,重视审计机关所配备的各种物质设施和审计人员队伍状况,争取相对充裕的业务经费来作为物质保障,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以适应新时代的审计手段。时刻把广大审计人员的冷暖放在心上,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优质高效地开展审计工作提供保证。

篇6

[论文关键词]审计;核心;价值观

《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弘扬审计精神,树立“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价值理念和文明形象,增强审计事业的凝聚力。审计核心价值观作为审计文化最本质、最核心的因素,对统一国家审计价值取向,实现国家审计目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也是刘家义审计长阐释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高度概括了审计工作长期以来的实践探索,体现了审计人员的精神追求和国家审计的职业特点。要求审计人员以这一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塑造审计精神,恪守审计职业操守,坚守审计职业道德。

当前为什么提出建立审计核心价值体系?当代审计机关的青年干部应具有怎样的核心价值观?如何构建核心价值体系?

一、为什么建立审计核心价值体系?

众所周知,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

核心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

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好比是人生的指南针,不可或缺。同样,一个机关、一个群体,也需要有全体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

建立核心价值观:一是有助于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审计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揭示了新时期国家审计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审计工作的本质要求。审计理念是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形式。审计核心价值观能够帮助审计工作者理解国家审计本质、坚定国家审计发展方向,制定符合审计发展规律的审计理念。二是有助于提高审计的统一性。对于同一个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出不同的行为。如果核心价值观无法引起共识,审计工作同时出现多个目标,就会使成果的广度和深度受到限制,无法达到为宏观经济管理提供有用信息的要求。提出建设国家审计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凝聚人心,通过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在多变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维护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三是有助于丰富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理论。审计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审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审计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审计机关全体人员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

二、审计干部应具有怎样的核心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形势瞬息万变,也在考验一个人价值观。“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是刘家义审计长对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总体概述,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审计干部具有的核心价值观,应体现在审计人员的具体思想和行为中,重点表现在:

(一)树立正确的三观

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哲学思想的基础构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自然或自发状态下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作用,而通过自觉学习修炼养成的价值观也可以使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异化和改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牢靠,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取得好成效。当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也就掌握了“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及其辩证的思想方法,就能善于分析各种复杂矛盾,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当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就能知道人生的真谛,摆正个人同社会、他人的关系,富有使命感,能做到淡泊名利,克己奉公,无私无畏;当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就能使自己的目标设定和行为取向的选择,产生科学的价值意识和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由此获得的是正当的、合理的、高尚的物质动因与精神动因。只有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开拓创新,经受住社会种种诱惑,树立清廉的文明形象、保持永久的活力。

(二)强烈的责任意识是基础

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才会是有希望的国家,没有责任感,就容易产生敷衍了事的思想。审计监督不仅是国家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审计机关具有客观、公正、独立、超脱特点,在审计中,如果审计人员没有责任感或责任心不强,难免就会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审计的力度将大打折扣,甚至出现审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容易被金钱诱惑,无法自觉遵守廉政纪律,很难站在公正立场做出评价,也就无法履行审计职责,更谈不上奉献自己的力量给审计事业。每一个审计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责任,都承担起责任,只有如此,才能充分体现审计的核心价值。

(三)坚持客观公正原则

审计是监督检查部门,我们在审计工作当中,经常要遇到对与错,原则与非原则,罪与非罪等问题,当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努力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客观公正不仅表现于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还表现审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上,审计人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审计业务水平,才能提高自己的执法能力,才能做到真正的客观公正。

(四)科学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审计的核心价值。创新是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审计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才能与时俱进,才能针对审计目标、审计领域和审计对象发生深刻的变化的新形势,适时提出新的审计工作目标;才能在经济环境变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条件下,探索出环保审计、计算机联网审计等新的审计技术方法,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三、如何构建审计干部核心价值体系

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这不仅是精神层面的长期工程,更是审计实践的长期积累。建设审计的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广大审计人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审计理论文化修养,认真履行党和国家及人民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责,为国家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稳中求进保驾护航。

(一)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上下功夫

首先要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审计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要把审计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审计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到审计实践中去,以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推动审计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其次更新理念。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决不能一蹴而就,应通过教育、倡导和模范人物的宣传感召等方式,使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审计人员的基本价值取向,唤起审计人员对自己生活和工作意义的深思,对审计事业的信念和追求,树立正确的、有利于审计机关发展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自觉成为思想和行为的准则。

(二)加强学习,在提升自身修养上下功夫

审计人员打造正确的价值观,必须要有很好的思想理论和文化修养作支撑。因此,学习就成了打造价值观的首要任务,只有不断学习,汲取知识,提高自己,才能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社会,才能更好地做好各项审计工作。学习是固本之举,也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能担当得起责任,做到能审、会审、善审,在信息化的今天,审计干部不仅要掌握财税、金融、法律、投资、土地和社会事业制度等知识,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审计能力和水平,努力践行审计人员的价值观,拥有全面的审计技能。只有掌握了全面的审计技能才能有条不紊,处变不惊的处理审计事务中的各种问题、迎接各种挑战。

(三)求真务实,在推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

打造审计人员价值观,需要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努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做好各项审计工作。在审计事业的道路上,要激发赶超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对待困难和问题不避让、不推诿,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勇气争创审计佳绩。以创新的理念开展审计工作,以创新的方法破解审计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用创新的举措谋求审计成果新突破,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奋发进取的工作作风。以务实的作风推动审计工作,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的发展观,想问题、干事情、抓落实,把每一审计工作、每一审计事项做好抓实。

篇7

[关键词]公路工程项目 经济效益 审计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公路建设一直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公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先导效应,已越来越明显,全国一大批公路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完成,极大地改善了各地区的条件,带动了运输、等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持续和快速发展,形成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效益。但是应当看到,当前公路建设中由于投资决策失误、重复建设、管理不善、投产后低效运营等的存在,以及财政性资金投入太少等原因,部分项目无力收回投资,偿还贷款遥遥无期,难以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因此开展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努力促进工程效益提高,是当前交通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同时,积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进一步促进交通事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是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顺应了当今审计发展的重要趋势。

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对于内部审计部门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该项审计中有许多问题都是当前亟待和解决的重要课题。鉴于当前公路项目在投资管理体制上存在多种类型,其效益体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以具有大量银行贷款投入及少量财政性资金投入的政府收费还贷公路项目为主,并适当考虑收费经营公路项目(此类项目一般为或社会投资),集中围绕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理论研讨。

一、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意义与特点

公路新建、改建及扩建工程项目不同于其他资源开发项目,它作为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的公共工程,需要投入巨额建设资金,整个投资、建设及运行周期长。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公路资产为国家所有,为社会公众所共同享用。

就公路工程项目的投入来看,其建设资金的筹集来源主要包括:(1)国家财政投入的交通建设资本金;(2)根据“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向国内外银行吸纳的债权融资;(3)外商、民间法人投入的资本金及其向银行申请取得的贷款;(4)公路债券融资;(5)股票市场融资;(6)通过转让公路收费经营权向国内外融资。通过上述投、融资活动,就可以向公路工程项目全过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消耗及资源占用。

就公路工程项目的产出来看,其劳动成果主要包括:一是有形的公路资产,包括公路、桥梁、涵洞及其附属设施等,其价值取决于公路“通行能力的形成”及其资产投入多少。二是无形的公路资产,主要是指依托在公路实物资产上的公路经营权,包括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对过往车辆收取通行费的收费权等,其价值取决于公路“通行能力的实现”及其政策取向,如取决于通过该公路的车流量、车型与收费标准等。

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正是在公路工程项目产出价值大于其投入价值的意义上实现的。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应当从两个方面去考察:一是公路工程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其高低主要取决于对投入建设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做到所建成项目通行能力实现的数量多、质量好,而消耗和占用的资源少。二是公路工程项目所带动或促进的社会经济效益,其高低主要体现在公路工程项目通过建设和运行所带动的间接经济效益的大小,如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公路沿线地区就业人员的增加、国民收入的增长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

根据公路工程项目的上述特点及其经济效益的内涵,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作为一种类型审计,其定义可作如下表述: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和人员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公路项目的投入、产出全过程经济活动及其对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评定其合理性、有效性,从而促进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一种独立经济监督和评价活动。

为了正确评价和考核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应当遵循以下“三统一”的基本原则,即:项目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相统一;项目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相统一;项目近期经济效益与其长期经济效益相统一。

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较之其他类型审计,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明显特点:

1、审计对象广泛。审计对象涉及面广,除直接审计建设单位、公路收费站等单位外,还间接审计或调查设计、施工、监理、供货等相关单位以及公路沿线的相关部门、单位的有关经济技术活动。

2、审计目的明确,具有很强的建设性。该项审计明确以提高公路工程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控制投资风险为重要目的。通过审计要促进和帮助公路项目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率和效果指标,以及工期、质量目标和其他约束性目标,充分发挥其建设性职能作用。

3、审计标准复杂。由于公路工程项目评价标准复杂,更增加了审计评价的难度。同时公路项目的间接经济效益存在量化难,获取数据难等问题。

4、审计全面。为了对公路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跟踪效益审计,需要形成一套有效结合的审计工作方法,并广泛运用多种现代审计技术方法。

5、审计风险较高。由于审计对象的广泛性,标准的复杂性,且效益审计总体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这项工作具有较高的审计风险。

当前开展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十分必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2、促进改进项目投资管理,提高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控制决策失误及经营风险,保障建设的速度、质量和效果,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增加公路工程项目价值。

3、促进项目沿线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合理布局及交通建设,提高公路工程项目的社会综合效益。

4、促进反腐倡廉,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公路投资建设领域中的腐败行为。

二、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及重点

公路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可分为建设期间与运行期间两个阶段。公路项目的经济效益,可相应分为建设期效益与运行期效益两个方面;同时这两个方面又可分为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两块,其中直接效益是公路项目本身直接取得的经济效益,而间接效益则是公路项目通过投资、建设及运行所带动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建设期间经济效益审计

第一,建设期直接经济效益审计

当前应当围绕下列主要内容及重点开展建设期直接效益审计:

1、投资立项决策的审计。投资立项决策正确是最大的效益、其失误是最大的损失。开展投资立项决策审计,应当注重审查投资立项决策内容是否按规定编制,并经过严格审批,决策程序是否科学;审查工程可行性报告是否接近实际、切实可行,有无因交通流量的预测偏离实际,而直接导致投资回收期、净现值、贷款偿还能力等经济技术指标的不准确,或因收费费率的测算不准,而导致养护、大修和管理费用不足,直接影响贷款偿还期的不准确等;审查投资估算是否从技术、经济上选用最佳方案,是否既遵循节约原则,又综合考虑项目建设、运行期间的直接经济效益及投资建设所促进的间接效益;审查项目的投资规模是否脱离实际需要和筹集资金能力,是否存在过度超前、重复建设、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以尽量避免投资决策失误特别是重大决策失误。

2、设计概(预)算的审计。设计概算是确定投资额的主要依据,是有效控制投资,获取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应当注重审查初步设计方案和概算是否符合报经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估算规定的范围内,有无随意扩大规模、提高标准或借机搭车而抬高概算,或人为压低概算等问题;审查施工图设计是否按照批准的设计要求编制,施工图预算是否控制在批准的设计概算之内,有无高估冒算、超设计概算等问题。

3、工程建设成本的审计。工程建设成本综合反映公路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成本支出,其高低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应当注重审查工程造价是否按规定计算工程量、合理套用定额及取费标准,有无采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及高套取费标准等手法进行弄虚作假;有无巧立名目向工程项目摊派各种费用、支出,挤占工程建设资金,造成工程成本虚增等问题;审查设备、材料采购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无盲目采购,人为抬高设备、材料采购成本等问题;审查列入建设管理费、待摊费用等各项支出是否符合设计概算要求及有关规定,有无因列支不当或违规开支而超概算等问题;审查是否存在因高利息集资而导致工程利息超概算,并抬高建设成本等问题。

4、设计变更的审计。控制设计变更,对于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要注重审查有无因勘查、设计的精度不够、资金不足等因素而随意变更设计的问题。当前设计变更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纯设计误差造成的增加投资型;(2)未改善工程功能的贪大求好增加投资型;(3)降低质量的减少投资型;(4)改善工程功能的增加投资型;(5)改善工程功能的节约投资型等。

针对以上几种不同类型的设计变更,可以具体各种设计变更所产生的相对经济效益,通过汇总计算便可得出总的经济效益状况。例如,降低质量的减少投资型,不仅不是真正的节约,反而会带来运行、维修成本增加等负效益。

第二,建设期间接经济效益审计

从中观(相对于微观和宏观而言)经济角度来看,公路项目在建设期间除自身的直接效益外,其投资建设还可以产生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与公路建设项目有关的设计、施工、监理、建材等企业单位的就业人员增加、劳务报酬提高、企业实现盈利和交纳税费等方面。这些间接效益,一般都隐含在公路项目的投资建设总成本之中。

根据某项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所进行的专项调查结果,该项目通过投资建设所带动的间接经济效益状况如下:

(1)与项目投资建设有关的施工企业所产生的就业及其劳务报酬、企业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约占该项目投资总额的25%。

(2)与项目投资建设有关的建材供应企业所产生的就业及劳务报酬、企业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约占该项目投资总额的13%。

(3)与项目投资建设有关的设计、监理、绿化、标志制作单位所产生的就业及劳务报酬、企业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约占该项目投资总额的5%。

以上三项间接效益共计约占该项目投资总额的40%左右,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这对于公路沿线地区的人员就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路项目运行期间经济效益审计

第一,运行期直接经济效益审计

当前应当围绕下列主要内容及重点进行运行期直接效益审计:

1、运行收入的审计。应当注重审查车流量和通行费收入是否达到工程可行性论证所要求的设计通行能力,有无出现在正常情况下远未达到预期水平的情况,这就需要考虑可行性论证是否存在预测值偏离实际过大的问题;审查和分析车流量、通行费收入的增、减幅度,有无因对部分车辆实行减免通行费或其他优惠,或因管理、监控不力等而造成通行费收入大量流失的情况。

2、运行成本费用的审计。应注重审查公路养护费用是否合理、合规,有无列支其他一些与公路项目本身并无直接关系的基建等项支出;审查工资性费用是否符合规定标准,通过计算工资性费用递增率与同期通行费收入递增率的比较,分析是否存在对人员编制及工资总额缺乏严格控制等问题;审查管理费用是否合规,合理和节约,有无铺张浪费等问题。

3、还贷能力的审计。大部分收费还贷公路项目应当把偿还贷款能力作为评价公路项目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首先,审查和分析已运行年度的收费、成本及还贷能力,通过对收入、费用及其经营性现金净流入、应付息还本数额的分析、比较,运用有关评价指标计算确定已运行年度的付息能力与还本能力;其次,审查和分析剩余运行期的收费、成本及还贷能力,通过对收入、费用及其经营性现金净流入、应付息还本数额的分析、比较,运用有关评价指标计算确定尚未运行年度的付息能力与还本能力;然后,在以上分析及比较的基础上,对项目的还贷能力作出总体预测,提出有关增收节支增效,提高还贷能力的审计建议。

第二,运行期间接经济效益审计

公路项目在运行期间除自身的直接效益以外,还通过投资建设对公路沿线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相关产业和部门带来了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公路项目促进当地农副产品产生增产、提价效益;二是公路项目促进当地建筑、维修、服务业的发展及增值效益;三是公路项目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及增值效益;四是公路项目促进运输车辆产生节能效益以及降低维修成本效益;五是公路临近地段土地增值效益等。以上这些效益综合反映为这些地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能源、资源消耗的降低。

三、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

评价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需要构建必要的评价指标。各项评价指标的设立和运用,应当贯彻以下四项原则:

一是相关原则。各项经济效益必须与所审计的公路工程项目具有不同程度的因果关系或关联度,并按照其关联程度来确定其经济效益的大小。二是量化原则。各项经济效益应尽量量化,以体现出经济效益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并不排除对少量不可量化的经济效益,如公路项目对生态环境改善所产生的影响等仅作定性分析;三是可比原则。各项经济效益都有相对可比较的标准,除前面已述的项目概算、工程可行性报告及基期数据外,纵向比较的还有公路项目实施(运行)前一年度的统计数据、环比递增数据等标准;横向比较的有全国、全省同行业、同类型平均、先进水平等标准。四是方便操作、实际需要原则。某些指标在有些具体情况下不便于获取、计算或并不需要,可以采用其他易于理解、方便操作的指标。

从审计工作实践来看,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下列各类:

(一)建设成本效益评价指标

公路工程工程项目在建设期间基本上只有成本费用及资源占用而无收益。因此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对工程建设投入资金的控制(节约)上和工程功能的改善及其质量的提高上。可以用概算节约、超支额(率)、工程成本降低(超支)率等指标来评价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效益状况。

1、概算节约、超支额(率)

概算节约额=概算总投资额—实际总投资额

概算节约率=概算节约额/概算总投资额×100%

该指标反映公路工程项目概算总投资(或分项目投资)的节约和利用程度,在工程质量和功能一定的前提下,该指标越大,表示建设成本效益越好。应当注意运用该指标重点检查和分析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有无重复建设形成大量资金浪费;有无因勘察、设计缺陷而造成大量超概算;有无因质量问题返工而多付费用;有无擅自超概算购买车辆、设备等行为。

2、工程成本降低(超支)率

工程成本降低率=(工程预算成本-工程实际成本)∕工程预算成本×100%

该指标反映工程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相比的成本节约程度,该指标越大,反映工程成本效益越好。工程建设成本超支率的结果为负数,反映工程成本的超支程度,其指标越大,则反映工程成本效益越差。

此外,评价工程建设成本效益的指标还有:单位工程成本降低(超支)率、管理费用节约(超支)率、单项工程投资额、单位生产(营运)能力投资、每公里造价等。

(二)资源利用效益评价指标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需要通过投、融资活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可以用资金闲置损失率等指标来评价公路工程项目的资金、人力、物力资源利用效益状况。

1、资金闲置损失率

实践中,有的公路建设项目因资金调度不等,存在资金贷而不用或挪作他用等,还有一部分分期实施的项目,因其建设周期太长,造成了银行借款利息大量增加,并挤入了其他项目。这些问题实质上都是属于隐形的损失浪费。这一部分资金往往因建设期已经结束,而未列入建设成本之内,以致根本没有在概算节约额(率)指标中得到反映,而实际上该项利息确以支付。为了使该项资金的使用效果反映得更为直观,该指标可以反相调整设置为下列公式:

资金闲置损失率=因资金闲置而产生的利息支出等财务成本/正常建设期应支付的利息支出等财务成本×100%

此外,评价资源利用效益的指标还有:劳动生产率、原材料利用率、机械设备利用率、主材消耗比率等。

(三)工程质量及建设进度效益评价指标

工程质量与建设工期分别反映公路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建设速度效益。评价项目工程质量效益的指标主要有:工程质量合格率、工程质量优良率、工程返工损失额、工程返工损失率等。

评价项目建设进度效益的指标主要有:计划(定额)建设工期、按投资额的建设周期、工程提前(延后)完成时间、缩短建设工期的效益、工程投产率及实际达到设计营运能力年限等。

该类指标用于效益评价,应当注意正确把握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如过早完成的断头路会产生维护、利息等闲置成本;拼抢工期会造成路基的当期检测质量与远期质量的较大出入等。

(四)偿还贷款效益评价指标

公路项目作为公益性基础设施,一般是以实现效益为主。同时,当前尽管有部分财政性资金投入,但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必须要按期付息还本。因此,公路项目也应当把偿还贷款能力作为经济效益评价和考核的一项主要指标。可以用已运行年度还贷能力、尚未运行年度还贷能力等指标来评价偿还贷款效益状况。

1、已运行年度还贷能力

已运行年度还贷能力=(各年度实际总收入-各年度实际不含利息支付的正常成本)/[(银行借款本金/运行年度)+各年度应支付利息]×100%

该指标是从效益角度所设置的偿债能力指标,它与通常从资金运转角度所设置的偿债能力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具有明显性质上的不同。

该指标若大于1,表明该项目的还贷能力达到了设计要求,经济效益较好;该指标若小于1,可将指标分解为付息能力指标,若其值仍小于1,则表明该项目的经济状况已处于恶性循环,经济效益差或很差。

2、尚未运行年度还贷能力

尚未运行年度还贷能力=(尚未运行各年度预期总收入合计-各相应年度预期不含利息支付的正常成本合计)/(尚未归还银行借款本金+各相应年度应支付利息)×100%

该指标主要用于测算尚未运行年度的还贷能力,该数据加上前面所计算的已运行年度的还贷能力数据,可以与工程可行性测算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公路项目长期还贷效益状况,既可以据以向经营单位提出改进经营的预警,同时也可以为国家调整相应宏观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审计信息。

由于以上是长期性项目,其预期收入、成本均应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五)投资效益评价指标

公路项目需要投入巨额建设资金,其中包括由各种不同渠道投入的资本金及股权融资。可用资本金报酬率、资本金利润率等指标来评价公路项目的投资效益状况。

1、资本金报酬率

资本金报酬率=年度现金净流入/项目投入资本金×100%

该指标是反映投入资本金的预期投资效益指标,其中年度现金净流入的计算,应当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2、实际资本金利润率

实际资本金利润率=项目投产后年度实际利润/项目实际投入资本金×100%

该指标反映公路项目投产后正常年度的实际利润与实际投入资本金的比率。该指标越高,表示项目投资效益越好。该指标如果达到或超过了预期目标的水平,就表明该项目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投资效益。

此外,评价投资效益的指标还有:净现值、净现值率、内部收益率、资本金回收期及工程项目投产率等。

(六)公路项目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评价公路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一般可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其定量评价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从中观角度来看,公路建设项目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主要有:

1、项目投资产生新增就业效益;

2、项目投资产生相关税金增加值;

3、项目投资产生相关企业利润增加值等。

从宏观角度来看,公路项目带动的社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主要有:

1、项目投资带动相关企业运输节能额;

2、项目投资带动相关地区农副产品增产提价值;

3、项目投资带动相关地区开发增加值;

4、项目带动投资相关地区土地增值;

5、项目投资带动相关运输企业维修成本降低额等。

四、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难点及对策

1、审计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实施难度大。完整的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涉及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设计、施工等诸多部门及单位以及地方经济的各相关行业、部门,其审计涉及以上各单位的有关经济技术活动,融技术性与经济性于一体,以至审计覆盖面广、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

针对这一审计难点,其主要对策是加大对现有审计人员后续培训的力度,大力提高其业务技能及综合素质,并引进一定数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不断地优化审计队伍知识结构;加大沿线地区和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力度,不断优化审计环境,拓宽审计调查领域;同时可外聘有关专家或委托社会中介审计机构承担部分专业性强的审计工作等。

2、部分项目的决策体制与其经济效益审计的关系没有理顺,审计介入的时间明显滞后,制约了审计作用的发挥。当前在审计实践中多数内部审计部门难以参与公路工程项目投资立项决策等前期审计工作,因此审计对投资立项决策阶段的职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针对这一难点,其主要对策是积极争取领导支持,组织审计力量,针对公路工程项期工作中的关键控制点,超前介入,贴近服务,尽量做到审计监控的“关口前移”。同时在审计实践中有效运用交叉、派驻等审计方式。

3、审计评价标准的异化问题加重了审计评价的难度。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一般是以最后调整的概算数与工程可行性论证数据作为审计评价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项目设计变更过多,而下达的调整概算文件中调整事项的理由不充分;部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预测值偏离实际太大,这些都使得审计评价标准本身产生了异化,导致审计分析、比较结果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有的甚至完全相反。例如,某公路工程项目明明存在几起大额的损失浪费,而在其他方面又并无明显的节约成果,但对照有关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的结果,却要评价该项目为总体上节约。这些问题都增加了审计评价的难度。

针对这一难点,其主要对策是审计部门应当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评价标准本身进行分析,加以修正,以便以相对科学的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切合实际情况的审计结论。

4、公路项目的间接效益定量难,获取相关数据难。前面已述公路项目除自身的直接效益以外,其投资建设还推动了公路沿线地区相关产业、单位产生了增值效益,这类间接效益的定量化往往比较困难;同时,相关企业在就业、劳务报酬、企业利润及交纳税金等方面等宏观效益,因涉及到诸多单位及其商业秘密,以致获取相关数据的难度加大。

针对获取数据难的问题,其主要对策一是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与协调;二是创新审计,更多地利用、媒体等多种信息渠道,不断拓宽相关信息资源,以保证审计所需数据的质量。针对量化难的问题,可在获取相关投资、效益等统计数据之后,利用数学模型公式等进行计算求得。数据的准确度虽然会有一定偏差,但就宏观经济而言,这种偏差一般是可以接受的。

主要:

[1]陈思维,王会金,王晓震.经济效益审计[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2.

[2]时现.关于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的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6).

[3]高子宏.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若干问题[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5,(1).

篇8

关键词:工程决算审计 高校 现状 做法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234-01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深入,国家对高校基建投资的力度明显加大,特别是20世纪末开始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基建工程越来越多,高校基本建设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建设工程预决算审计工作中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阻碍了高校的健康发展,也给国家和高校造成了很大损失。如何充分保护资金使用安全,依法提高高校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1 高校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的现状

1.1?工程决算审计周期长,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高校领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决算”的现象,对工程决算管理意识淡薄,这是导致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滞后的主要原因,工程组织者关心的往往是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工程交付使用的时间,同时,领导换岗频繁,工程项目竣工使用后,就没人过问决算审计工作了,以至于某高校工程竣工使用后六、七年工程决算审计工作都没有完成,严重加长了决算审计周期,影响工程决算审计工作的效率。

1.2?高校基建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影响工程决算审计工作的准确性

由于高校的急剧扩招,导致高校新建、扩建规模迅速加大,而高校基建管理部门无法适应基建投资的大幅增加,项目工程管理人员往往不是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并且一人多岗;项目财务管理人员也多只是财务会计,缺乏基本建设投资的专业理论,不懂工程经济,对项目建设经常停留在表面的工作上。如:某高校工程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维修费、配套设施等支出,由于未及时办理竣工决算,这些费用被直接摊入工程成本,造成资产成本与实际成本严重不符,而且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随意地将非本项目的维修费、更换配件等摊入工程成本,人为地增加建设项目的成本,也影响工程决算审计的准确性。

1.3?高校建设工程决算的事后审计,影响审计工作质量

工程审计贯穿了建设工程全过程,包含了决策、设计、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施工、工程竣工结(决)算及后评价阶段,由于很多高校还从传统意义上认识工程决算审计,认为是工程竣工验收后才进行的一项工作,这种事后的静态审计监督,就难免存在许多缺陷:审计工程开始时工程已竣工验收,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等已不能再现,双方遇到争议时,无法提供详实的记录和图片。同时,审计人员多对施工程序、新工艺、新材料不了解,没有深入现场,实地取证,被审计方无法认同审计结果,导致审计久拖不决,延长了审计周期,而且时间越长久越无法核实,严重影响工程决算审计工作的质量。

2 如何提高高校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质量

2.1?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

依法建立和完善各项审计制度,在项目实施前明确项目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克服项目管理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依据“谁主管项目谁负责审计工作”的原则,从工程一始就把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分级管理。在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未完成以前,项目主要领导及管理人员不得调离,善始善终地做好决算审计工作。

2.2?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做到审计客观公正

建设工程决算审计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而繁杂。要加强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审计执法水平。严格审查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实现每个环节的造价控制,并将审计结果公开核对,做到审计客观、公正、透明。

2.3?推行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全面准确收集资料

要改变传统滞后的静态审计模式,推行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从项目决策阶段开始,对设计、招投标、施工、工程竣工结(决)算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做到事前评估风险,事中调查取证、事后清晰核算造价。审计人员不仅要审查项目立项程序是否规范、招投标是否合法,还要及时深入施工现场,审查项目是否按图施工、施工中有无偷工减料现象、深入市场了解材料、设备价格是否合理,在隐蔽工程掩盖前或变更过程中及时做好丈量、记录和图片,准确掌握各种有效信息,有效控制工程成本,为竣工决算审计准备充足的资料。

2.4?加强财务管理,为工程决算审计提供有效证据

财务审计要服从和服务于工程审计,在工程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财务审计组要配合工程组查账,借助财务资料来充实审计证据。财务人员必须了解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的组成,理解基建会计制度,合理设置会计科目,主动、合理、及时地为建设工程提供资金,有效地实施财务管理,工程竣工决算时应进行及时清仓盘库,做到有帐有物,账实相符,不多列、不漏列,更好地为工程决算审计服务。

3 做好高校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的意义

3.1?及时做好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是支付工程结算价款的依据,减少资产流失

工程竣工决算是工程造价合理确定的依据。一些高校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将装饰工程的分项工程委托给多家承包商进行施工,由于工程决算审计工作多年后才完成,一些承包商已转项经营甚至倒闭,致使已经支付的工程款项无法追回,建设方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只有及时、准确地完成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才能真实反映工程总造价和各分项工程造价的组成,依法支付工程价款,减少合同纠纷,有效控制投资,确保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并能准确反映工程的相关经济指标,完成工程成本核算。

3.2?加强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是资产移交的依据,对有效控制建设投资起积极作用

工程决算能够全面反映建设投资规模和资产的实际成本,是正确核定建设单位交付使用、使用单位接收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递延资产价值的唯一依据。同时,通过对工程预算和工程决算的审计对比,分析投资效果,可以找出建设投资中的失误,总结经验,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建设投资,减少投资风险。

4 结语

及时、准确、完整地做好高校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是一项较艰巨的审计查证工作,是全面深化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一切以维护学校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坚持原则、注重方法,不断提高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水平,有效控制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使高校建设工程项目优质、高效、有序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社利同,等.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2] 卢晓东.做好高校基建工程预决算审查提高建设资金投资效益[J].财会研究,2003(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