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普通中学的教育任务8篇

时间:2023-10-08 09:43:1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普通中学的教育任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普通中学的教育任务

篇1

经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应引起全社会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关

注。城市普通中学班主任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引路者,研究城市普通中学班主任职业倦怠不仅对学生成长而且对班主任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含义及城市普通中学班主任职业倦怠

现状分析

笔者认为班主任职业倦怠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育人活动中不能有效应对工作压力而出现的一种极端反应,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工作满意度低、工作动力不足、兴趣和热情下降,以致造成能力衰退和工作绩效降低。

笔者认为,城市普通中学班主任的职业倦怠程度较之一般教

师高。城市普通中学班主任职业倦怠现状为:(1)情绪低落。(2)处事的非人性化。(3)职业成就感低。城市普通中学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得过且过,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厌倦,盼望早日脱离苦海。

二、城市普通中学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

城市普通中学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致有以下一些:(1)工作千头万绪,纷杂繁重。班主任杂事非常多,特别是一些城市学校,本该是一些后勤部门、教学处、德育处等部门干的事转嫁给了班主任,使得班主任工作非常纷杂繁重。(2)工作的时间长、强度大。据笔者了解,城市普通中学的班主任一般都是早上7:30到校检查清洁及清点学生人数,中午一般都不能回家,一直要等到学生上了晚自习后才会回家,如果自己有晚自习的话,要晚上9:00才回家,工作时间长达14小时之多。(3)班主任工作付出和回报的失衡,造成心理失衡。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后,班主任津贴占工资的比重减少,特别是城市普通中学班主任津贴比以前少了很多,让城市普通中学的班主任们很是想不通。

三、城市普通中学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消解策略

(一)从班主任自身方面消解班主任职业倦怠

1.从我做起,向自己挑战,保持追求精神

要克服“城市普通中学班主任职业倦怠”,必须要不断地超越自我。有些班主任教师仅仅把当班主任视作是多挣一些钱、为了评职称而不得不当。而我们认为应把班主任工作当作安身立命的事业。职业可以应付,事业必须追求。有追求才有目标,有目标才有干劲。

2.悦纳现实,放松心情,保持乐观精神

很多班主任觉得“太累太苦”,毫无“潇洒”可言,是因为没有笑纳自己、笑纳他人和笑纳现实的缘故。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悦纳现实,放松心情,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

(二)从学校、社会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等方面消解班主任职业倦怠

如何克服班主任的职业倦怠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消解城市普通中学班主任职业倦怠的这个难题,学校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积极采取以下措施:(1)重视班主任工作,提升班主任工作的地位。(2)建立班主任工作的新机制,减轻班主任工作的压力:①实行班主任轮岗制;②重点培养“副科”教师做班主任;③适当为班主任“减负”。(3)提升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4)改善班主任物质生活条件及提高班主任津贴。(5)改进班主任评价制度和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对班主任进行定期培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技巧;此外,全社会对教师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

总之,只有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一种创造性地实现自身价值的

篇2

关键词 中学 瑜伽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1

《体育教学大纲》对中学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从增强学生的体质出发,通过体育教学把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同锻炼身体结合起来向学生进行优良品德的教育,需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增强体质效果好、简便易行、为青少年所喜好的体育运动项目。瑜伽作为运动本身,对人体是有很多好处的,它是一项男女皆宜、老少喜爱的运动,它不仅能帮助人们增强体质、纠正体式、平静心境、提神醒脑、消除烦恼。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对象:普通中学的高一、高二、高三学生中150名

方法: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普通中学学生关于瑜伽调查的基本分析

表1 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普通中学各年级的学生调查的分布情况,男生占调查对象的41.3%,女生占58.7%。其中高一男生占高一年级对象的30.3%,女生占69.7%;高二男生占高二年级对象的48.6%,女生占51.4%;高三男生占高三年级对象的41.3%,女生占58.7%。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对问卷调查中第3、4问题关于中学生对瑜伽现状的了解可以得出,在高一年级中有60%的男生都瑜伽不熟悉,有46%的男生对瑜伽没有兴趣。在高二年级中有57.4%的男生对瑜伽不熟悉,对瑜伽没有星期的男生占29.4%。在高三年级中对瑜伽不熟悉的男生占29.2%,而对瑜伽没有兴趣的学生占20.8%。而高中年级中熟悉瑜伽的女生占49.6%,对瑜伽有兴趣的女生占56.1%。从数据分析中可以得出男生明显没有女生熟悉瑜伽,女生对瑜伽的喜爱程度明显高于男生。然后,对于瑜伽不了解和不喜欢的学生还是占一定的比例。

(二)对普通中学学生对瑜伽兴趣调查分析

对问卷中第5、6问题关于普通中学学生对瑜伽兴趣和练习瑜伽目的的调查结果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得出在普通中学中认为瑜伽可以减肥塑型的学生占16.7%,认为瑜伽可以减压和调整情绪的占47.5%,认为瑜伽可以促进身心健康的占33.9%,只了解瑜伽文化内涵的学生占1.9%。由此可见,中学对瑜伽的认识只是存在于对瑜伽的表面,因为了解瑜伽的文化内涵的学生占整个比例的极少数。其中只有三分一的学生了解瑜伽内在的作用和功效,而瑜伽正是身、心、灵的结合,促进身心的健康。一半的学生只是单单的把瑜伽作为减压和调整情绪,没有正确、完整地去认识瑜伽。人们通过练习瑜伽在达到身心的健康后,自身会对压力和情绪有一定的调节。

(三)对学校开展瑜伽类型的分析

对问卷中第校开展瑜伽类型的调查结果分析,对普通中学学生关于学校开展瑜伽类型的调查结果分析,每个学生对学校开设瑜伽类型都有不同意见,其中对开设古韵瑜伽、高温瑜伽和哈他瑜伽的学生的比例分别为16.9%、26.8%、39.2%,而其中有11.3%的学生认为开理疗瑜伽,另外有5.8%的学生认为开其他类型的瑜伽。由此可见学生对瑜伽的兴趣很高。

三、影响瑜伽在中学体育运动教学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瑜伽受中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障碍

现阶段只出现较多地方性高校对瑜伽的加速推广,通过学校自身制定的教学计划发展瑜伽。而在普通中学,瑜伽课没有以任何形式存在。而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体制在很多方面没有摆脱前苏联模式的影响,形成了高校体育体制一成不变的体育教育教学模式。

(二)瑜伽受中学教学条件和运动设施的影响

瑜伽场馆设施和器材设备是保证瑜伽教学、瑜伽训练、瑜伽表演进行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也是检查、评估、规范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瑜伽场地设施的优劣对瑜伽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学习瑜伽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瑜伽教学器材的滞后或缺乏,会使学生学习瑜伽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对学生的学习瑜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专业瑜伽教师及瑜伽人才的薄弱

在很多瑜伽休闲场馆和高校瑜伽教师基本上是女性教师,学生已经练习瑜伽的爱好者所接触到的瑜伽老师都是女性。瑜伽教师性别结构的失衡, 导致很多男生误以为是女生才能从事或练习的项目, 正因为瑜伽教师性别结构的失衡,很多男同学不敢去选择瑜伽课程, 进而制约了瑜伽项目的发展,正确的推广。瑜伽教师应该引起重视的是,瑜伽教学的手段,瑜伽教学的方法,瑜伽的教学原则。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普通中学学生关于瑜伽的一些基本情况的调查,可以说明瑜伽充满魅力以及中学生对学习瑜伽的向往。人们练习瑜伽可以通过法、呼吸训练及意识去改善健康水平,且对人体诸多系统均有积极功效,与此同时还对一些慢性疾病有缓解和康复的疗效。从瑜伽教学的现状来看, 应该引起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视、制定教学的目的与任务、瑜伽教材使用要求规范、场馆和器材设施要求齐全、要求有一定的师资力量的。瑜伽在普通中学体育教学的开展有一定的意义,是对普通中学体育教学系统的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篇3

一、 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

1. 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畏惧数学学习。普通中学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从小学四年级对分数的加减运算就开始存在运算障碍,运算能力差,进入中学后,随着科目的增多、内容的拓宽、知识的深化,加之小学基础知识不扎实,容易产生畏怕数学学习,直至放弃学习,出现上课睡觉、双眼望黑板发呆的状况。

2. 普通存在思维习惯与数学学科所要求的思维不匹配。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严密,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极强的学科。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普通中学的学生生源结构复杂,有重点中学筛选后的学生,有来自各地区的农民工子女……,由于教育不均衡的因素,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参差不齐,普遍较弱,缺乏基本的数学素养,学数学的“悟性”差。

3.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曾对执教班级的听课和作业状况作过如下调查:课后有约8%的人有预习习惯。约20%的人抄答案,做不起等老师讲的约30%,同学间讨论的约25%,有问题问老师的约15%,独立思考完成的只有约10%。这说明相当部分的学生缺乏自觉摄取的能力,学习自控力差,被动学习现象严重,久而久之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使成绩逐渐下降。

二、 解决普通中学数学教学问题策略

1. 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凭兴趣而学习,所以,激发兴趣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教学中注重数学美的熏陶。如在教学中介绍一些数学小故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图形美、对称美、符号美等。

(2)优化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望。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体验、理解有关知识,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鼓励学生亲自去感悟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3)利用数学活动,增进师生情感,激活学生的兴趣点。

(4)及时鼓励、增强信心。心理学家指出,一个孩子只要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他进取的愿望就会消失,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在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声中证实自我的价值,这是一种不甘落后的心理现象,普通中学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行为习惯不太好,学习基础差,这就需要教师处处留心,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让他们有获得成功的经验,增强信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 抓好初一起始教学,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后,科目增多,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加之普通中学的学生对数学基本的运算能力、基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抓好初一起始教学是整个初中数学教学成败的关键。

(1)有效进行初中学习方法指导

从小学到中学,普通中学的学生绝大部分还处于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这就需要在初一刚入学的前几周对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的学习方法进行切实可行的学法指导,可采用老师或学校向学生专题介绍如何学好数学、怎样听课,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等形式,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重视双基教学,夯实基础知识

没有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就无法进行数学的科学思维,面临的只能是数学难学,导致初二的严重两极分化,而普通中学面临的是相当一部分缺乏双基能力的学生,这就需要整个初中教学,特别是初一起始教学中侧重双基训练,立足教材,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适当放低难度,可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训练,增强信心。使学生打好基础,积累经验,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3. 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教学的主要任务,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普通中学的学生在普遍存在思维习惯与数学学科所要求的思维不匹配的现状下如何才能完成好这一任务呢?

(1)抓好认知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实施七年以来,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下所带的两届学生,感受到若抓好学生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数字发展到符号,从静态发展到动态的认知培养,对整个初中数学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普通中学的学生普遍认知能力差,两届学生中学到“字母代替数”这章时,就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字母能代替数,字母怎么代替数……,若出现类似的认知障碍,就需要举出大量的实例来突破难点,逐步培养认知能力,缩小两极分化。

(2)加强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学家钱学森认为,人类思维可以分为三种: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并建议把形象思维作为思维研究的突破口。普通中学学生的思维侧重于形象思维,若在教学中通过直观教具,生活中的实例、数与形的结合等把抽象的知识以形象化的状态呈现出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知识、记忆知识。

(3)注重知识的分解与组合,提高学生的知识构建能力新课标的显著特点就是将知识点分散呈现,充分体现了“螺旋上升”的教学思想。在这个理论前提下,将原本难以琢磨的复合知识通过解构,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小知识,特别符合普通中学的学生的认知特点。普通中学的学生遇到多个知识的复合题型普遍感觉困难,是因为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较弱,若在教学中注重把复合知识分解成一个个清晰明白的小知识,“化整为零”,可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例如圆这章的教学是整个初中阶段的难点,它是几何直线型和曲线型的结合,覆盖了三角形、四边形、函数、解直角三角形、方程等知识,学生解题困难,为了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引导学生善于找出基本图形和基本知识点,对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从而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4)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后继学习的潜力

人们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认为:今天的得益是小利,明天的收获才是大利。普通中学的学生初中毕业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跨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为了培养学生后继学习的潜力,必须重视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提炼、抽象、概括和升华,是对数学规律更一般的认识,可以说,它是培养数学能力的核心,作为普通中学的教师更应帮助学生提炼问题本身所蕴含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经过学习“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过程,从而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为后继学习打好良好基础。

4. 适合普通中学的学生的教学是最好的教学

篇4

一、中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对于学生的文化教学和技能培训都十分重视,希望能够培养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同时又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虽然主观方面是美好的愿望,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业人才的培养。

1.呆板的学籍管理影响了人才的培养

我国的中职教育一直是采用普通中学义务教育的学籍管理模式,学生在中职学校必须完成3到4年的学业,在考核通过以后,才能取得毕业证参加工作。如果是普通的中学,采取全日制式的教学管理方式,是能够促进学生成绩的进步和教学质量提高的。但是,中职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学校,其教学的目标是为社会一线生产储备力量。学生毕业以后,如果不准备升入大学继续深造,那么就会到社会上从事相关的工作。所以,呆板的学籍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学校人才的培养。

2.教学方式的单调

我国职业教育的初衷是为社会培养基础性人才,满足经济不断发展对于初级人才的需要。但是,在现实的中职学校课程设置方面不能够充分体现这种趋势。中职学校的教学安排基本是采取普通中学的教学模式,在完成普通高中的教学任务以后,才开始专业技能的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能培训的效果,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3.课堂教学管理缺乏创新

中职的课堂教学一直是延续普通中学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详细地讲解,学生认真听讲,并且做好课后的练习,然后通过考试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方式方面缺乏创新,不适应职业学校的教学特点。尤其是技能方面教学,应试教育更是突显出强烈的不适应,是影响中职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中职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中职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我国的中职教育是脱胎于传统的普通中学教学教育的。虽然在办学方式、课程设置、办学目标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但是,很多的教育理念难以摆脱普通中学教育的影响。在学籍管理、教学方式及考试制度等方面没有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办学特点,尤其是职业技能教学方面尤为明显。这是中职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理念方面的原因。

2.教育改革不彻底

中职学校的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职教育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及措施不到位等因素制约,我国的中职教育改革还停留在初始阶段。改革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很不理想。突出的问题是中职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和市场不对应,难以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要。这在体制方面制约了中职学校的发展,造成在中职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

三、采取的措施

针对以上中职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改进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1.改革学籍制度,灵活考核方式

中职学校的学籍制度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采取灵活的考试制度和毕业制度是中职学校师生共同的呼声,也是教育改革在中职教学管理中的客观要求。改变以往多年教学的学籍制度,推进结业制度的开展,同时,在考核制度方面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引进多种考核制度。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以“私人定制”的理念,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整体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考核形式方面也需要多元化改革,针对不同的课程,实行不同的考核标准,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等新兴传媒方式,体现考核多样性。例如,对于一些需要学生理解或者发挥空间比较大的课程,如,政治、生物、品德等课程,可以采取开卷考试或者积分考试的形式,避免出现统一命题式考试压抑学生积极性的弊病。对于那些文化课和技能课并重的课程,如,汽车专业、计算机专业,可实行分开考试,综合得分的方式。纠正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偏科的现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处理好文化课和技能课的关系

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是文化课和技能课并重,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同时,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为未来的生活和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文化课和技能课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关系。文化课是技能课的基础,只有奠定文化方面的基础,才能够在技能课的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同时,技能课是中职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只有掌握一技之长,才能够在毕业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实现人生的理想。在处理文化课和技能课的关系过程中,实行“功能分班”是比较有效的途径,能够解决文化课和技能课彼此冲突的问题。所谓的“功能分班”类似于高中的文理科。对于那些希望毕业以后,能够继续深造,最终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在教学安排方面侧重于文化教学,在最大限度地实现和普通中学的同步教学,让这部分学生在中职学校也能够接受严格的高考训练。对于那些希望毕业以后,尽快走上工作岗位,实现创造价值的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技能课的教学,促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技能,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能手,甚至中流砥柱。

3.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实践性

篇5

关键词 教学法 普通中学 课堂气氛

在普通中学的教学方法里,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就会采取相互协助的活动方式进行互相合作,以便完成应尽的教学任务。对于普通的中学而言,影响其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上,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制约着这个学校的发展。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普通中学的教学质量,加快普通中学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就变得极为必要。

1教学方法的运用现状

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讲授法进行授课,在调查中也显示了讲授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依然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显然,不论是在教师,还是在学生的理解中,讲授法都是一种最为基本的教授知识和接受知识的方法途径。从学生的角度而言,讲授法可以帮助他们很好地理解和领悟课本中难以理解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讲授过程中进行及时的反馈。学习、解惑和系统性的全面接受知识,才能把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和理解掌握。而从教师的角度而言,讲授法能够直接将自己所思所想,以及最为本质的基本知识进行直接面对面的讲授,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及时地学习到应有的知识,还能够在讲授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反馈,了解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从现有的调查中不难发现,目前大多数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依然是最为普通的“教授式”教学方法,教师授课,学生听讲,在课堂中被动接受知识的洗礼,学生自己则缺乏应有的自我学习能力。相比于传统形式的“教授法”,其他诸如讨论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等教学方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总的来说,现行的教学方法还是相对单一,缺少应有的多元化教学方式。这也直接说明了教师的当前的思维模式依然比较陈旧,而教师的思维模式之所以依然停留在使用“教授法”,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于其他的教学方法并不足够熟悉和熟练。因此,当前的教师首先需要加强的是如何去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只有当他们熟悉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他们才能灵活地应用到教学工作中去,以便于学生能够在更加先进的教学方式中学习到之前所学习不到的东西。

2教学方法现代化的必要性

相比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主要实现的是针对谁为先导的问题展开的。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主要是遵循以教师的授课为主,通过教师的授课,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学习领悟基本知识,在课下的练习中化为己用。而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则要求,以学生为先导,按照以学习为主的学生为中心,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基本的教学过程中去,教师的角色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教师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以“导”为主,教学方法也以尽量多地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来代替以往的教授解惑。除此之外,教师的另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同时,总结出一套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将明显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放学生思维模式的束缚,将学生从普通的中学教学方式方法中成功的解脱出来,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实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最关键的在于时都能够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教学模式,能够将学会少年宫从传统中解放出来。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潮下,对于传统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是不可避免的,如何正确的实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需要的是整个教育行业的努力和携手。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进行一定的优化,只有不断地革新,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为此,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们所需要积极做好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身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给学生授课、解惑,还需要多接触学习国内外已经得到证明了的教学方法,很多国外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被证明是正确可行的,就要学会充分的学习和利用。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不能严守传统的老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应该学会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学会使用很多的现代化设备,以便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会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像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另外,教师在尝试学习使用更多的高科技技术的同时,还要能够合理结合以往成功的教学经验,学习掌握以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孩子了,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抓住学生的思维模式,尝试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

(2)当前阶段,教师作为教育工作最前线的工作者,对于教师队伍也要加强最基本的技能培训,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尝试使用更多的计算机教学,尽最大可能的和信息化相结合,以此来增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就目前的情形而言,大城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质量要远高于城镇小学。究其原因,很大的原因在于老师的基本素质上,所以如何有效加强基层教师的基本能力水平,就成为了普通中学教师所需要加强的地方。

(3)作为新一代的教学工作者,教师应该多尝试不同风格的教学方式,在摸索中前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灵活运用教学方式,不拘泥于形式,只要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知识,哪种教学方式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接受这种教学方式。现在的学生在对于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上要远远强于教师,很多学生对于电子产品的理解显然也远超老师。所以,现在很多教师的现行教学方式在很多学生看来,是很难以接受,所以很多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的可能性,并不见的是因为不会,课堂的趣味性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也可能是影响他们的主要原因,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第一线工作着,教师所担负的责任显然是极其重要的。

3总结

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应该尝试接触新的教学方式,而不是一味地墨守成规。教师只有灵活的掌握,并合理的运用这些不同的教学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从课堂中学到东西,而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以前的中国式教育模式,很多是尝试让孩子被动地接受知识,主要强调的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课堂往往缺少学习的乐趣,常常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为了解决这种可能产生的情况,加强教师队伍的基本能力显然是必要的。只有教师在意识里真正接受了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他们才能真正地将之灵活的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 史来平.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3):36-40.

篇6

关键词:专业成长;理论知识;反思

教师队伍的现状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实践证明,要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以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从而推动学校发展。因此,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保障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改革与发展生物教育,推进生物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一、普通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化成长现状

1.教师理论知识的局限

对于普通中学而言,由于生源欠缺,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普遍表现出缺乏学习兴趣及求知自主性,学生间更明显缺乏内在的竞争力。而生物是一门与生活、科技息息相关的学科,信息每天都在更新,科学每天都在进步,一套固有的理论知识是适应不了新时代的学生的。

2.教师心理平衡感的缺失

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都想尽心尽力教好每一位学生,做出一番成绩。但是,由于普通中学的升学率低,学生普遍出现懈怠和消极的现象,当教师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时,就会导致教师的心理平衡感缺失,心里就会产生一些消 摘 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随着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社会也愈来愈重视培养人才的生物科学素养,对生物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阐述了普通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问题及策略。

关键词:专业成长;理论知识;反思极的想法:努力也没有进步,何不按部就班?还有一种想法是认为生物是门“小学科”,课时多,任务重,但是分量却很轻,还得不到学校学生的重视,因此教师的个人进取信念在逐渐瓦解,个人的成长就会停滞不前。

二、普通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化成长策略

1.增强教师成长意识

(1)制定教师职业生涯目标

教师生涯目标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内,未来某段时间要达到的具体成就。在教师生涯中,教师的发展是有其自身规律的,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有适应阶段、发展进步阶段,也有“徘徊”阶段,还有“成名”阶段。总之,教师的成长基本上沿着新教师、胜任学科教学的合格教师、精通学科教学的专家型教师、谙熟教育规律的教育名家的轨迹发展。

(2)增强个人幸福感

众所周知,学生都喜欢最后一节上体育课,但有一个学期由于个人原因不得不私下将其与前面的课对换。记得那时全班学生听到这个消息时,几乎是全部反对的,个个眼里充满了反感,继而排斥上我的课,甚至觉得这个老师好自私。然而没过几天,一个学生私底下告诉我:“老师,我们已经知道你换课的原因,现在全班包括反对最强烈的同学都已经同意了。”作为老师,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有一群可爱的学生。

2.不断构建理论知识

(1)参加各种培训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参加学校、教育部门组织过的培训不在少数,但是真正受到触动和影响的只有最近的一次教师培训。那次培训的教师讲的内容刚好就是教师专业化成长,但她却以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长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在那次培训上她没用华丽的辞藻,没用冠冕堂皇的理论,用的只是自己及身边一个个真实的事例,但却引起了所有听课老师的共鸣。因此,参加培训是在与智者进行交流,是一种精神上的碰撞。

(2)开展教育科研

“科研兴校”是我们普通学校求发展的必由之路。科研工作的发展,必然会促进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从而提升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在研究上,我们要立足于课堂,进行学习资源的开发,构建开放性学习方式,建立“研究―推进―再研究”的模式。而对于普通中学的生物教师而言,由于学校的设备及条件因素,平常的动手实验都很难实现,更别提科研了。因此,学校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督促教师不断向科研的方向努力。

3.在实践中加强反思

(1)撰写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反思日志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课后反思形式。教学后记是对自己一节课的总体设计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是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或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进行的思考分析及对教材内容组织做一个简单小结,写在教案末尾。在后记中主要撰写课堂突出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观摩教学

笔者在上“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这课时,曾对神经纤维表面电位差的实验及刺激引起生物电的原因的内容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讲授才能将这部分内容简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但是通过网络反复观摩一位教师的录像课后,结合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独特方法教授后,不但学生对此内容印象深刻,还得到了同行的好评。笔者也曾经对自己的课录像过,发现这样的方式能更直观地将当时的教学情景呈现在眼前,通过反复观看和体会还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总之,新课改要求新生代的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素质,不断提高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水平,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进行专业化成长,不断塑造科技时代的教师,以适应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普通中学;中学校园网;网络管理;校园网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

目前,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了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国内各级学校特别是普通中学相继建成或正在建设校园网。校园网已经成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强化学校管理,促进教学教研,方便学校师生沟通及学校方针政策传达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手段。校园网作为各普通中学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为学校师生提供了大量优秀的信息资源。

中学校园网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集成服务器、网站、OA办公平台等软硬件一体且具有交互功能的一个专用网络。家长可以通过浏览学校校园网中的网站信息,及时了解学校的教学现状及自己的孩子在校的表现,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校园网提供的信息资源更好的服务教学与学习。校园网也正在改变着当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态度,并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然而,校园网具有复杂性、开放性与共享性的特点,这给管理与维护校园网的带来许多麻烦和困扰。为了保证中学校园网络稳定运行,中学校园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就显得十分重要。

1 中学校园网管理现状及问题

目前,中学校园网还处于不断完善发展过程中,校园网的管理还存在很多困难与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网络建设规模小投入少,重硬件轻软件

普通中学与中职和高校不同,中学的校园场地一般比较小,比较重视基础文化教学,信息化建设起步比较迟,最重的原因是中学的财力有限,很难像高校一样用大量的、足够的资金投入来进行大规模的校园网的建设,这就造成了中学校园网中普遍表现出规模很小和软硬件建设基础投入不到位的现象。据相关调查与报道,了解到国内大部分中学领导很少考虑把校园网的建设与发展纳入到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中。有很多学校校园网的建设规划缺少前瞻性,软件建设投入远远小于硬件建设的投入,导致软、硬件资源比例失衡。校园网从整体上只能实现互联网接入、无纸化办公、门户网站等基础,服务功能简单。同时因为缺少必要的网络管理软件,校园网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1.2 网络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技术水平有限

校园网的功能发挥取决于在网络的技术与管理的合理分配上――“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中学校园网在规模和应用需求方面与高校有很大差异,它主要是服务于文化教学。在学校校园网的管理过程中,大部分普通中学都没有配备专门的网络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网络管理人员经常从事多种工作,既要从事网络管理,还要从事是学校的文化课程教学。其次,大多数普通中学都还没有成立独立的网络技术部门,这样造成了学校是对网络管理没有明确的部门职责与权限,网络管理人员只能是一个服务者,相当于救火员的角色疲于奔命。再次,不重视对网络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管理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在管理过程中无法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安全策略和机制,再加上缺少先进的工具手段和产品、安全技术、系统恢复和备份技术等原因,所以中学校园网难以得到切实有效地管理。

1.3 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淡薄,应用水平不高

普通中学的校园网用户一般分为为学生、教师和行政人员三类。其中的主要用户是教师与行政人员,他们对于维护校园网络安全意识淡薄,不能认识到维护校园网安全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责任与义务,片面地认为维护网络安全是学校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与自己无关。目前,网络病毒日益泛滥,无孔不入,它们往往通过这些用户很容易地进入到校园网络中,造成了网络或计算机的瘫痪,增加了网络管理员工作难度。其次,教师和行政人员在计算机及网络的应用水平上的不高,对网络基本知识不了解,经常在校园网使用过程中出现大量的低级错误。比如IP地址正确配置,网络中文件的共享等,这也造成中学校园网应用进展缓慢,从而影响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还有少部分用户由于年龄的原因,对校园网一无所知,即使知道也很难以找到其可利用的地方,校园网成了名副其实的“网吧”,不能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科研、办公与共享等功能。

1.4 网络管理缺少制度依据,管理上不规范

当前,由于普通中学领导干部对校园网不重视,没有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学校网络管理体制不健全,所以中学校园网在管理上普遍不规范,出现了没人管、不敢管、管不了的局面。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校园网的管理作了相关的规定,但具体到某一中学而言,如果没有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与明确、在操作方面可行性不高。同时,学校领导干部只是简单地把与网络有关的各种职责或业务划分到网络管理人员身上,没做具体职责分配,造成了网络管理人员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明,缺乏合法性。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就出现了管理人员之间对相近职责相互推诿,难以形成统一认识。尽管有的学校也制定了有关校园网络管理制度,但是仅对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做了规定,没有针对普通的师生的制定校园网的使用规范,使得学校校园网无法得到有效管理。

2 中学校园网管理的有效机制

在对中学校园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后,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措施加以改进或解决,形成一个可以对校园网进行管理的有效机制。

2.1 加强管理规章制度建设

任何组织机构和系统部门想要实现管理过程的规范化,就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安全稳定地运行和健康地发展,校园网也不例外。一个完整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应该包括针对网络管理人员和普通师生两方面内容。对于普通师生,可以制定《校园网络信息使用规范》、《多媒体教室使用制度》、《校园网信息流程》等规章制度。而对于网络管理人员,可以制定《系统管理员工作职责》、《网络安全管理员工作职责》、《数据库管理员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同时完善网络管理部门的值班制度和相应的应急预案,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运行。

2.2 加强网络人员技术培训

校园网想要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就需要该网络能够稳定的运行,所以有必要加强对学校中网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有关的人员培训计划。中学校园网络人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网络管理人员,一类是普通用户。网络管理人员是校园网的建设和维护重要力量,学校要舍得投人资金对他们进行培养。学校可以在校内职工中挑选有相关专业的教师去参加网络建设单位的主办技术培训,也可以定期地组织管理人员参加上级部门举办专业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网络管理水平。对于普通用户技术培训,也就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主要目的是提升他们对校园网络应用水平。对教师可以集中进行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培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鼓励他们尝试网络化教学。对于学生可以通过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来进行网络应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能力,促使校园网络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推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2.3 加强校园网软硬件管理

在对校园网管理中,网络中硬件设备特别是关键设备如果存在任何故障都有可能造成整个校园网络的瘫痪,给学校和全师生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硬件设备的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通过网管软件对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它们的工作情况。网络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整个校园网的拓扑结构,按计划对其中的硬件进行检测、维护和更换,对服务器还要做好它们的信息备份工作。此外,为了保障每台电脑的正常工作,学校还需要备有各种零配件,以便日常维修时使用。注重硬件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强软件管理,软件管理是保障校园网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软硬件及其维护不同步,会造成网络硬件设备由于缺乏相应软件系统的支持,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最终造成整个校园网络系统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平时要做好相关软件的定时故障检测、升级与更新,有问题及时与软件提供商取得联系,使它们凭借完善的性能能够稳定的运行。

2.4 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

计算机网络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内容是网络安全。校园网络管理的目标是保障校园网络安全稳定地运行,从而提高了师生员工利用校园网的方便性,有助于他们快速获取资料,辅助教学。为了保证普通中学校园网的安全,维持正常的网络教学活动。这些就需要加强对校园网的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防范机制、安全体系和适当的应急机制。同时,还要对师生员工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培训,增强维护网络安全意识。此外,对于校园网络中的软、硬件要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对安全防护软件要定期升级或更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购置硬件防火墙,预防攻击,漏洞扫描,保护校园网中的信息资源的安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校园网管理是一项巨大而又繁琐的任务, 也是一个挑战性的任务。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到网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才能更好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这不仅需要学校领导干部的广泛重视和师生们的共同参与,而且还需要网络管理人员在工作之余不断地加强对新技术知识的学习,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找到适合本学校校园网发展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校园网的正常运行,才能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提供一个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钟劲翔.高校校园网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09):2322-2323.

[2]陈创光.校园网管理[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04):76-87.

[3]韩塞北.新形势下校园网管理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0):104-105.

[4]彭明勇.中学校园网的建设与维护[J].中国电子商务,2012(05):267-268.

篇8

【关键词】教育体制 教育背景 对比分析

1 引言

自从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来往开始密切起来,而德国作为中国的好朋友之一,两国在语言、文化、宗教、哲学思想的交流、碰撞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开始选择去德国留学,去学习德国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同样也有越来越多的德国籍学生来华进行学习,笔者通过对自己在德国7年留学的感悟以及从事外语教学工作的经验来跟大家分享中德教育体制存在的差异。

2 中德教育体制对比

从教育体制上来看,中国和德国两个的教育都有初级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种形式,下面笔者对三种形式进行分析,来探讨两国教育体制方面存在的利弊。

2.1 初级教育

与我国国家一样,德国的学生入学年龄也是6周岁,有寒暑假,但是唯一不同的是德国的小学生只有在早晨的时候是上课时间,每学年大概只有两次考试,而且除了学习基本的文化只是之外,学校会给学生上烹饪课、园艺课以及手工课等等。但是在中国小学生上课一般是上午和下午,除了课间十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之外,学校并不会给学生安排其他的娱乐活动,且在小学期间老师和家长就会告诉学生知识改变命运,只有不断的学习努力的学习才会有前途。中国式的教育主要是以说教为主,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德国教育重点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集体观念,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前边也提到了中国小学生的课业较重,德国小学生的课业较轻,这是两国初级教育的最大区别,无论是哪种教育体制都与国家发展的大背景有直接关系。

2.2 中等教育

德国的中学有三种划分,普通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其中普通中学的学制为4年,一般大部分的学生会选择进入普通中学进行学习,这与我国的初中相差无几,在普通中学毕业之后学习可以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实验中学的学制为6年,在德国37%的就业人士来源于实验中学。在实验中学毕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就读专科学校或者是专业学校,并取得专业资格证书,从而赢得就业的机会。而最后的文理中学,是指在中学时期就开始文理分科学习,文理中学学制为9年,这也是学习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毕业于文理科学校的学生可以获得进入高等学府学习的机会。由于德国在初中时期就开始分科学习,所以目前德国一种介于三者之外的学校,那就是综合性中学,在综合性初中毕业同样也得到德国联邦各州教育部门的认可。

中国的中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在初中时期属于综合性学习时期,学生需要学习文理方面的知识,初中升高中之后开始分文科和理科。中国是一个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的国家,也就是说在经历小学、初中、高中一步一步的学习之后,通过高考才可以进入到高等学府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面临来自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压力。这在中学阶段的德国是没有的,中国的家长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抛开学习之外的其他事物都会成为阻挡学生前进的绊脚石,家长会为孩子清除绊脚石让学生努力的学习。而在德国家长认为学生除了学习之外还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只要不沉迷就应该背允许。

2.3 高等教育

德国的高等院校除去教会大学之外,一般授课是采用讲座和联系,其教学内容难度较低,但是想要顺利的毕业需要吃一些苦头,有的德国大学生读7、8年才会被允许毕业,且德国的高等院校一般都是由个联邦州兴建的,采用的是学分制教育体系,其考试的流程有三种形式理工、文科和国家考试。想要进入德国高等学府留学,需要准备高中毕业证明或者大学学习证明,在通过德国国家级别的“DSH”语言测试后,才可以进入德国的高等学府进行学习。中国的高等教育与德国高等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进入中国高等学府进行学习需要先吃苦头,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高考,一旦进入高等学府那毕业就会是一件很顺利的事情。因为中国的大学不存在学分制,无需像在德国上大学一样修满学分才可毕业,所以在中国接受高等教育最大的感受是考大学难,毕业容易。

3 中德教育体制差异的成因

十六世纪的德国其学校都是以教会的形式出现,科目大都是文学、医学、神学等科目。在宗教改革时期,教派为了扩充实力纷纷开始简历属于自己的教会学校,彼时处处可以看到学生进出教堂的身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的教会学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意义上的德国教会学校除了仍然存在宗教气氛之外,还有浓重的现代主义色彩。一般来说,在德国能够进入教会学校读书的学生大都来自于富人家庭,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原因大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没有知识改变命运的潜意识。而在科举制度流传二千多年的中国,教育是一个跳板,接受良好的教育在教育界取得较高的地位能够在社会上取得一定的地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对物质的追求。在我国古代就有修身治国平天下之说,而在现代中国父母仍然将知识当作子女改变命运的最有效的工具。在德国哲学理论较为出名,许多德国人将学习哲学作为一种贵族精神,也就是说了解了哲学的内涵才能够成就精神上的解脱。现如今更多的德国人开始以就业为导向学习与专业有关的知识,但是要知道相比中国来讲德国的法制较为健全,各项惠民政策较为齐全,所以德国的就业压力较轻,一时间让习惯“放松”的德国人紧张起来也不是一件易事。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就业压力大,所以想要赢得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就必须要学习,让知识为自己的未来开辟道路。而德国的家庭教育一般比较务实,大多数的父母在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的情况下,会推荐子女参加工作或者去学习一门技术,这是与中国式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

【参考文献】

[1]周燕军,王珉.论教育体制评价的三大维度[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0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