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6 20:06:5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教师音乐实习见习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品德素质培养
音乐教育是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作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乐观的生活态度。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是未来音乐的教育者,承担着传播人类音乐文化、培养人类高尚情操的神圣职责,因此,高师院校必须格外注重音乐专业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2.做好学生心理素质教育;3.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二、文化素质培养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未来的音乐教师,因此,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除了具有一定的音乐专业能力外,还应有全面的文科知识结构。人文素质的高低会影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创造的能力。文化素质也是音乐教育的基础,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好音乐的基础理论,还要学习其他的文化课程,学会应用一些新式的教育教学方法,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体系。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是推动国家、民族、社会发展的基础。教育要发展,必须不断创新、改革。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不能主要落在几门公共必修课上,而必须想方设法,有效进行改进和提高。通过在专业教育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发掘教材中自然科学的人文内涵,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质。
三、专业素质培养
专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大学教育的主题,一方面要提高音乐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必须提高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素质。要重视合唱指挥课、器乐课、乐队编制知识以及形体舞蹈课,这些课程虽然都已开设,但不被学生重视,事实上这些课程是对中小学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再一个就是必须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音乐艺术是一种直接的经验,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形成音乐审美能力,这是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语言表述能力是教师上讲台“传道、授业、解惑”最主要的手段。学会讲课,善于讲课,这是对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音乐教师的口头语言应发音标准、清晰、语调适中、表达规范,而且要充满感彩,富于感染力。高师学生应努力提高语言表述能力,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不论教师怎么系统地传授声乐的科学理论和进行正确、科学的技能训练,学生对正确声音概念的形成、声音位置的感觉、歌唱动作的体验,总要借助模仿来领会和理解。要求高师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以及和声学、曲式学知识和良好的钢琴弹奏能力,更要培养对歌曲伴奏的反应能力,包括对歌曲伴奏和声的设计、伴奏型的安排以及歌曲风格的理解与表现等。
四、设置艺术实践
艺术实践活动对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学生的市场竞争现状主要表现在缺乏实践动手能力,这成为音乐教育毕业生就业的最大障碍。因此,加强艺术实践环节才是拓展学生就业渠道的有效途径。艺术实践活动的展开有利于教师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学和学习经验。艺术实践应围绕校园艺术活动、艺术观摩活动和艺术采风活动三大内容,从艺术实践教学的组织主体和活动主体出发,在教育实习见习、音乐会、音乐观摩、社会演出、音乐欣赏、艺术采风等实践形式方面积极探索,将音乐教育艺术实践由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形成教学互动、学练相融的动态模式。通过艺术实践课的实践活动,可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在合奏、合唱方面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不断加大,进一步加强艺术实践课的力度,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在艺术实践中贯穿人文素质教育,这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艺术实践不仅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平台,同时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平台。在艺术实践中结合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文艺演出活动,可以达到双重的效果。在社会实践中贯穿人文素质教育,这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必由之路。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市场、人文景点、博物馆等参观考察,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也可以让学生深入到贫困中小学组织教学实践,把所学的师范技能真正运用到讲台上,让实践检验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高低。还可以通过开展社会调查,促使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现实,认识自我,锻炼自我。在实践中多开展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活动,提高道德修养,树立理想目标。
五、提高师德素质
事业心属于人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它在创造性智慧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责任感表现在他们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办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责任感可以说是办好一切事情的基本前提。教师的教育劳动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教师的自我完善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包括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知识智慧、技能技巧、审美能力、身心发展等诸多方面,而修养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音乐教师的修养是音乐教师在政治思想、道德、个性、音乐艺术等方面所进行的学习和锻炼,以及由此所获得的能力和品质。师德修养是指教师个人为了培养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最主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的思想品质,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
六、应具备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
(一)认识小学教师、小学生、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专业要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就必须循序渐进地开设教育专业课程之学科课程。而这类课程的逻辑起点是认识小学教师、小学生和小学教育。为了实现这一课程目标,小学教育专业可以开设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小学生心理发展、小学教育概论等课程。通过开设这三门课程引导师范生掌握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掌握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点,学习国内外教育家献身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师范生掌握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掌握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了解小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需要;引导师范生理解小学教育的实质和意义,小学教育的目标与制度,小学教师与小学生的关系,小学教育的政策与法规,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为他们参加小学教育见习、实习,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打下理论基础。
(二)理解小学教育教学过程
在引导师范生认识小学教师、小学生和小学教育的基础上,小学教育专业还需要引导他们理解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为此,小学教育专业可以开设小学教学论、小学课程论、小学德育与班队工作、小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通过开设小学教学论课程,可以引导师范生了解小学教学的基本环节和阶段,认识小学教学的实质、任务和内容,理解小学教学的规律、原则,掌握小学教学的方法、组织形式、小学教学媒体、小学教学评价、小学教学管理等;通过开设小学课程论课程,可以引导师范生了解小学课程现象、形式,理解小学课程的实质、结构与特点、目的与内容、课程理论流派与学说,掌握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管理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开设小学德育与班队工作课程,可以引导师范生了解小学德育现象,认识小学德育的实质与特点、规律与原则、德育理论流派与学说,理解小学德育的目的、内容、途径与形式,掌握小学德育的方法;通过开设小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如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可以引导师范生了解相应的小学学科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历史,理解其目的与内容、规律与特点,领会其课程标准与理念,掌握其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管理的知识与策略。
(三)学会研究小学教育
在引导师范生认识小学教师、小学生、小学教育,理解小学教育教学过程的基础上,小学教育专业还应该进一步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和研究小学教育的问题。研究小学教育是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给师范生终身专业成长与发展打下基础,小学教育专业可以开设小学教育科研方法、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比较初等教育、小学教育改革等课程,为他们成长为专家型小学教师奠定基础。通过开设小学教育科研方法课程,可以引导师范生了解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理解教育科研的实质与特点,掌握小学教育科研的步骤和基本技能,形成初步的教育科研意识;通过开设中国教育史课程,可以引导师范生了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历史事实,理解本民族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及其发展脉络,领会我国不同时代教育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把握我国教育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形成热爱祖国教育历史文化的情感;通过开设外国教育史课程,可以引导师范生了解世界教育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历史事实,理解世界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领会主要发达国家不同时代教育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把握世界教育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通过开设比较初等教育课程,可以引导师范生认识开展初等教育比较研究的意义,理解比较初等教育研究的基本内容,把握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小学教育的特点,认识我国初等教育的优势与不足,领悟世界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通过开设小学教育改革课程,可以引导师范生了解小学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理解小学教育改革的实质、意义与任务,领会小学教育改革的模式与未来走向。这一部分课程内容丰富、结构复杂,在开设过程中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设置课程,有的以必修课程形式开设,有的以选修课程形式开设,否则,可能会因为教育专业课程比例的增加,挤占了学科专业课程或通识课程的课时。笔者建议将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小学教育改革设置为必修课程,其他设置为选修课程。
二、教育专业课程之活动课程的逻辑
学科课程系统性强,有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教育专业课程的教育质量和效率。但是由于它过分强调系统的学科理论和书本知识的学习,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以及探究创新和实践活动能力的发展要求。在小学教育专业之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还需要开设一定比例的活动课程,以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完善教育专业课程系统。因为“实践性课程的拓展与开发,是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支撑”。
(一)感知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专业要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就必须循序渐进地开设教育专业课程之活动课程。而这类课程的逻辑起点是感知小学教育,了解小学教师、小学生和小学。为了实现这一课程目标,小学教育专业可以开设小学教育见习课程。通过开设小学教育见习课程,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小学教师、小学生和小学,感悟小学教师职业特点和工作特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小学教育机构的特点,培养初步的小学教育工作职业情感。在实施小学教育见习课程的过程中,师范院校教师与小学教师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给师范生创造良好的感知小学教育的条件,督促师范生写好见习日记,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认真分析、思考和研究,鼓励他们就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向指导老师请教,与同学讨论交流,加深自己对小学教育的认识和感悟。
(二)实践小学教育
在引导师范生感知小学教育的基础上,小学教育专业还需要引导他们亲自参与小学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为此,小学教育专业可以开设形式多样的小学教育实习课程(如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通过开设小学教育实习课程,可以引导师范生亲身经历小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面参与教研、备课、授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核评价、思想品德教育、课外活动指导、班级管理、少先队工作等教育教学活动,体验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感悟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在实施小学教育实习课程的过程中,师范院校教师与小学教师要加强交流,密切合作,相互支持,为师范生创造良好的实践小学教育理论的条件,督促师范生写好实习日记和实结,引导他们对自己的实习见闻、体会进行认真记录、分析思考、总结和研究,为他们毕业论文选题和研究奠定基础,加深他们对已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职业情感。
(三)研究小学教育
在引导师范生感知小学教育,实践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小学教育专业还应该进一步引导他们去思考和研究小学教育的问题。研究小学教育是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他们成长为专家型小学教师的必要条件。为了给师范学生终身专业成长与发展打下基础,小学教育专业可以开设小学教育专业学年论文/学年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引导他们在完成这些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教育研究、实践教育研究、体验教育研究,为他们将来成长为专家型小学教师奠定宝贵的科研基础。当然研究小学教育的课程也可以与实践小学教育的课程适当结合,相互促进,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教育专业课程之技能课程的逻辑
小学教育专业是培养小学师资的师范教育专业。按照它的培养目标,小学教育专业之教育专业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教师职业技能,有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但总体来看,小学教育专业教育专业课程之技能课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公共职业技能和学科职业技能。
(一)全面掌握小学教师公共职业技能
从小学教育专业的性质和特点来看,师范教育专业是一个服务于小学教育、小学教师、小学生的专业。因此,它有自己的专业个性特点,突出的特点有师范性、基础性、启蒙性、综合性、活动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小学教师必须时刻注重自身的教师形象,为人师表,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技能、书法技能、文艺活动技能、科技活动技能、体育活动技能等。除了日常教学教育工作技能外,还要有班主任工作技能、课外活动指导技能、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等。1994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规定,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包括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四大部分技能。这一大纲的规定对师范生的基本教师职业技能提出了一般的要求,具有普适性。但也有不够全面完整之处,主要是没有考虑专业方向性的要求,如它只强调了规范汉字的书写,没有对外文书写提出基本要求。显然对一个外语教师来讲,书写规范的外文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学者们的有关调查与研究的成果以及时代的要求,笔者认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该掌握如下几大基本技能,即德育技能、教学技能、社会工作技能、教育研究技能。这些技能是所有教师都应该全面掌握的基本技能,即公共职业技能。
(二)熟练掌握小学教师学科职业技能
在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小学教师任教课程的不同和工作岗位的差异,小学教师在掌握好教师公共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必须熟练掌握学科职业技能。即不同任课教师应该具备熟练的个性化的教师职业技能。这类职业技能由于任课教师工作任务的差异,其学科技能有自己的个性。如实验设计技能、实验操作技能、计算技能、视图技能、朗诵技能、演讲技能、写作技能、音乐示范技能、美术示范技能、体育示范技能等。
四、结语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questionnaire, teaching experiment and expert interview, this study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inadequate present teaching plan and content of physical therapy practice, put forward that the new teaching content of physical therapy practice must be compil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the teaching material of practice is too easy and learning separates from clinic practice. Instead of confining in the traditional therapy practice, the subject should enlarge its contents, increase the new equipment knowledge and clinic practice periods, students' master of physical therapy theory and practices will be the good base for future's career of sport team doctor, researcher, P.E recovery doctor, and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关键词:《理疗学》;实践课;教学计划
Key words: Physical Therapy;practice;teaching plan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266-02
0引言
“理疗学”作为现代医学科学中重要的学科,对于促进医学的发展,以及人体科学、卫生保健和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普及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事临床医学与运动医学的实际应用、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逐年增多。针对体育类院校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理疗学教学人员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能否按过去的教学模式进行?能否沿用过去的经验安排?答案是否定的。医学院校或医院理疗科培养实习生,虽然课程都是理疗学,但所学专业不同、学生基础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原有统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培养高质量学生。
1研究目的
“理疗学”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各种物理因子对人体的作用原理及治疗作用等,常见的理疗方法包括各种电疗、光疗、超声波及磁疗、蜡疗、水疗、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等。目前,我国体育院校理疗学实践教学内容基本沿袭着20世纪70年代的教学模式,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实验类型简单,学生多以机械被动地参与程序化操作为主,而对临床物理治疗性实践涉之较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许多专家、学者对体育院校的理疗学实践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意见。“理疗学”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是运动康复,对本科生的临床理疗技术实践操作技能就提出很高的要求,只有达到一定要求才能拓宽就业面,所以改革理疗学实践课教学内容就成为必然趋势。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为西安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2005级、2006级、2007级本科学生 共计64人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64份,回收64份,问卷回收率100%。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国内大量有关理疗学实践课教学大纲、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计划及其相关实验课教学内容改革方面文献资料,为理疗学实践课教学内容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资料。
2.2.2 专家访谈法。为了准确的了解各体育院校以及医学院人体运动科学专业理疗学实践课教学计划、内容及存在的问题,对从事多年理疗学教学的10名专家、教授(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南京鼓楼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进行理疗学实践课教学内容改革必要性、可行性等方面问题的面访、会议走访、电话咨询及电子邮件联系。
2.2.3 问卷调查法。对西安体育学院2005级、2006级、2007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对理疗学实践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积极性、教材和多媒体教学以及学生对学习理疗学对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期望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
2.2.4 数理统计法。数据资料使用SPSS10.0、Excel 2003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2.5 项目教学法。突出实践能力目标的实现,理疗学教学内容上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临床治疗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将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程序化。在教学内容整合和程序化的基础设计了电疗、超声治疗、光疗、热疗、磁疗等八个综合项目。每个综合项目分为若干个子项目。如电疗作为一个综合项目,又分成低频治疗、中频电疗、高频电疗三个子项目,而各个子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既引导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又使学生在临床参观学实习中尽早熟悉实际的理疗情境和场景,强化学生对理疗治疗模式的认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提高动手能力。
如电疗模块的教学,原有的传授模式是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依次介绍直流电疗法、低频电疗法、中频电疗法、高频电疗法各单项技术,学生学习后虽然各单项技术掌握的较好,但对所学的单项技术何时、何病应用仍感茫然,既无法将单项技术,临床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以临床治疗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安排,第一次教学设计为临床参观,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陕西省人民医院的康复理疗科进行4学时的实际情境参观体验,授课教师通过实际病例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电疗仪、针对各种疾病开具理疗处方,制定理疗方案、这样就把理疗治疗操作中涉及到的单项技术,和临床疾病治疗联系起来,授课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在“做中学”,教、学、练相结合完成项目教学。
这样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解决复杂临床实际问题,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既可达到职业能力目标的要求,又可在完成综合项目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2.2.6 教学实验法。2006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采用原有的理疗学学实验课教学计划,2007级采用改良后的实验课教学计划,两个自然班均由同一教师进行实验课的教授,两级学生的入学分数,年龄,生源均相似,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两个班实验授课课时相同均为24学时,其中2006级学生使用旧的实验计划教学内容授课,实验单一而且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机会不多,实践内容多以简单理疗仪器和火罐、按摩为主,2006级学生因为已经开设了体育康复学和运动保健学以及伤科与按摩,很多物理治疗实验重复所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基本上学完后对所学知识应用比较差。而2007级学生使用新的实验课教学计划,虽然课时一样,但是增加了音乐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多个实验内容以及PT师的工作内容介绍等使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理疗治疗方案和操作中去,教学反应效果非常不错。在医院见习期间,学生系统学习了阅读理疗医嘱及处方、执行医嘱、调整治疗剂量、记录治疗结果等程序,学习与康复治疗的患者交流沟通,将患者现存的所有理疗治疗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思考,确定合理的理疗方案,并使PT学生明确在患者所有的物理治疗方法中理疗的独特治疗作用及理疗的最佳适应症。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学中,由于实验学时数按大纲的要求不变,而内容增加,因此在教法的选择与运用上,我们根据不同的章节,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有传统的观摩实验法,又有改革创新的多媒体教法,如有的章节以作业形式完成,有的章节提出问题设计情景进行分析讨论,同时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通过不同教法的综合运用,不但节省时间,增加了内容,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分析、判断、诊断、操作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理疗学实践课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的质量。
3研究结果
3.1 专家访谈结果。通过课题组对10名从事理疗学教学的专家进行访谈,认为原有的理疗学实践课计划不合理有8人,占80%;认为学生运用物理治疗实践能力与理论结合差的有9人,占总人数90%;大部分专家都认为理疗学实践课教学内容需要改革,专家认为应该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实践课教学,通过不同教法的综合运用,不但节省时间,增加了内容,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分析、制定计划、操作以及熟练运用物理治疗设备的能力。
3.2 学生理疗学考试操作考核情况。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是教学效果的反馈环节,考核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影响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是课题实施过程中通过对人体系2006级和2007级学生的理疗学的实践考核发现由表1显示,两个班在不同教学计划实施下其他基本相同的条件下人体系本科生2006级和2007级期末理疗学实践考核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
3.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各学校在制订理疗学教学进度和大纲时,基本上是按教材的顺序制订的,我们认为教学进度的制订与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关系。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从事某种活动的精神力量,学生对某个知识点能否产生兴趣,教学的内容起着主要作用,理疗学所采用的教材前后内容联系不大,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合理地安排实验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刚接触这门课时就对本学科发生强烈的兴趣,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今后的学习。以实际操作在先、理论讲解在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改善提高了学习效果。比如在讲授“电脑中频治疗仪”时,我们设计了几个符合教学要求的,真实的典型的病例,在上课前把典型病例和“电脑中频治疗仪”的操作说明书发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设计理疗方案、开具理疗处方。
课上由教师引导,小组代表分先后讲解、示范小组成员的学习讨论结果,再由教师进行正确的电脑中频治疗仪的操作演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要求教师思维活跃、知识全面,善于组织和引导,善于总结和归纳,教学相长,促进了教学活动的良性循环。
3.4 加强理疗学实践课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对理疗学中重点、难点问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资料等充实教学课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功能,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部分章节可采取PBL(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自我指导学习和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式讨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加深对授课知识的理解。
4结论
4.1 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理疗学实践课教学,通过不同教法的综合运用,不但节省课时,还增加了临床医学内容,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
4.2 理疗学实践课教学计划的重新修订把一些前面开设的教学内容重复的知识进行了删减(要对照学生培养计划中有无重复课程内容或交叉内容),根据各个院校理疗仪器设备的不同条件,因地制宜的开展实验课教学工作。
4.3 实践课以电、光、声、磁、蜡、水疗的治疗技术和方法、操作注意事项等为重点,在每节理论课之后安排相应内容的实践,通过在实际治疗场景下教师集中讲解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练习,使学生系统熟悉和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并加深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解。
4.4 体育类院校可以让学生到医院的理疗科进行实习或见习,学习与康复治疗的患者交流沟通,将患者现存的所有康复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思考,确定合理的理疗方案,使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理疗学的理论和技术,还能通过实际情景下的临床参观实践,边学边做、融“教、学、做”为一体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专业情感、和专业素质。
4.5 通过教学改革打破了原来的理疗学实践课教学常规,原来的自然班的教学可以根据课的教学内容不同进行自然班教学和分组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操作理疗仪器设备的机会。
参考文献:
[1]丛芳,朱迎九,侯勇伦.新建康复治疗专业理疗学课程教学实施的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1:1096-1097.
[2]柯红.高职理疗学的教学体会[J].现代企业教育,2008,12:23.
[3]钟玲,等.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与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4):328-329.
[4]欧阳燕.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医学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3):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