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8篇

时间:2023-10-08 09:43:0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语文教学园地,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语文园地 实践探索

积累是学习语文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语文园地”中关于日积月累的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学习资料。它针对每单元的主体和内容,罗列了一些与之相关的字、词、句、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余,用这个渠道来扩充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园地”不仅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养料”,更为学生创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环境。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学习园地”的作用,笔者分析了小学“语文园地”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一、小学“语文园地”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首先,“语文园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知识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库,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外还可以接触到更加丰富多彩的语文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其次,“语文园地”中语文知识丰富,包括很多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比如谜语、歇后语、绕口令、儿歌等各种非常有趣的语文知识。学生对此感兴趣,学习效率就会有所提高,主动地就将这些小知识背诵了下来,使孩子们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掌握了语文知识。除此之外,语文本身就是一个涉及知识广的学科,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时代和国家,简单的课文学习可能会束缚小学生对语文本身的理解。“语文园地”的设置,在某种程度上能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语文这个科目。

二、如何高效利用“语文园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1.将“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因为“语文园地”是安排在每个单元之后的学习板块,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语文园地”中所涉及的内容渗透到课文教学中,还要将课文中需要学生积累的东西集中到“语文园地”环节中进行系统学习。“分散”就是利用教学的渗透性,将“语文园地”中所涉及的内容分解到课文学习中。“集中”就是在日常学习课文时也适当地进行积累,再与“语文园地”中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系统学习与应用,使学生们将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语文园地”中所要求掌握的内容相结合,实现语文学习之路的小步走、不停走,日日积,月月累。

2.将“听说”与“读写”相结合

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要想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程度,是没有捷径的。语文的积累,最基本的就是听、说、读、写。语文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所以在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听说”与“读写”的结合。比如在“语文园地”歇后语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教师要先读给学生听:“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将这句歇后语的意思解释给学生,再让学生们读熟后根据其含义进行应用,让孩子们勇敢地说出来。这时学生们就会将自己所想的句子说给大家听,在进行适当的师生交流与生生交流后,学生们不仅会读会写,也明白了其含义,知道了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应用。这样一来,“语文园地”中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学生不仅努力学习记忆,也享受其中。但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在教学中涉及到成语故事、谚语等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应给学生一些交流互动的时间,让学生来讲一下自己所了解的成语故事,使学生在一个有限的课程时间内可以有一个无限知识的掌握。

3.开展“语文园地”应用活动

“语文园地”这个学习板块被安排到每个单元之后,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一个单元的内容后有一个比较轻松开阔的语文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在“语文园地”教学课堂中设置一些小活动,可以以游戏或者比赛的形式来组织学生用另外一种方法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记忆。比如在成语积累环节,教师就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这个游戏并不是玩过就完成了,教师要安排每个小组都要有一个学生负责记录,游戏结束后大家一起进行整理。除此之外,像对联的学习,让学生对比起来听无疑是一个更好的办法。教师在讲解完对对联的要求和技巧后,就应该找一些适合小学生的上联,让他们来对下联,或者说出一个主题,一个学生说上联,其他同学对下联。这样一来,课堂内容不仅丰富有趣,更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小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园地”的安排是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的。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园地”的实践探索,笔者进行了多个方面的分析与探究。为了更好地利用“语文园地”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程度和语文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将“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将“听说”与“读写”相结合的原则,并适当地开展“语文园地”应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自由翱翔在一个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里。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语文园地;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10-0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园地”教学应整合好知识系统工作,对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新课改后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深入,因此选择正确的教学对策非常重要。本文对“语文园地”教学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其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详细如下文报告。

一、小学阶段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特点

1、具有一定新颖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园地”教学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四个部分,每一部分中还可设计出多样性、灵活性的小点。例如,在“我的发现”部分,其中涉及到了两个小环节“我发现”、“我会读”;在“日积月累”部分中还可将“我会读”、“读读背背”、“读读记记”等内容穿插在其中。

2、具有一定综合性

“语文园地”综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是内容方面的综合,“语文园地”是将每一单元学习内容借助各种栏目形式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将知识点进行联系,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使学生牢固掌握每一单元中的基础知识点;第二是策略性基础知识点方面的综合,在“语文园地”中,涉及到了五大栏目,分别在听说读写方面使学生得到了一定训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第三是课外教学资源、课内资料方面的综合,也就是将课堂知识点内容借助“展示台”栏目,让学生对课外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最终达到课内指导教学,课外准备活动这一教学目的。在“语文园地”中,有一个栏目内容是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也是一项教学重点,每个单元口语交际部分都有明确主题。例如,在小学阶段三年级学习过程中,口语交际部分涉及到的内容有介绍学生课余生活、秋天的快乐、讲名人故事等。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组织好语言,进而做好记录工作,将学生成果在全班分享,相互之间交流体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成绩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小学阶段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分析

1、分散与集中在“语文园地”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园地”教学还有其独特的特点,分别是集中和分散。其中分散是指在将语文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研究,并将知识点按照其特有的特点分布在具体课程中去;集中式教学则是指“语文园地”中对教材中的 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及记忆。因为小学教材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通过研究重点知识点发现其中有密切关联。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讲解“语文园地”之前,可以对单元中课文内容知识点进行适当归纳总结。

2、从听、说角度多方面解读“语文园地”教学

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当中涉及到了众多技能知识,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从实践角度进行教学。通常情况下,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学习在知识能力接受方面比较弱,理解能力不高。但是小学生的可塑性、模仿能力均较高,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角色模仿的方法帮助学生累积优秀的语言段落,将其逐渐转化为学生自身内在语言。

3、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语文园地”教学进行解读

“语文园地”学习可以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开展,从当前教学趋势来看,多数学校已然具备了多媒体这一教学条件,例如,电视机、幻灯机、投影仪等。小学“语文园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并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图片、素材,或者与影音文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感官特征,对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展开。

在“语文园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性,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图文结合方式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并恰当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对文章内容进行学习,进而正确理解文章,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同时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

在“语文园地”实际教学阶段中,教师需要采用合理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趣味,最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主动性。采用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游戏所带来的愉悦、在游戏环节中也能对语文知识做到进一步巩固掌握,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有一单元内容是“趣味广告”,教师需要事先对教学流程进行优化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事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借助电视、网络、街道广告搜集趣味性广告;第二,趣味性广告搜集工作完成以后,教师应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种方法的采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广告趣味性,如,部分交通告示在语言应用方面极具幽默性,人们看了之后往往印象深刻;第三,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广告搜集的心得体会;第四,学生借鉴了搜集到的一系列广告词之后,自创广告词,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增强语文学习趣味性。

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中“语文园地”教学旨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语文知识学习属于一项系统、繁杂的工作。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语文园地”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记忆情况、积极主动性方面产生了有利影响,因而,这就需要教师对“语文园地”进行合理规划,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提高学生理解方面能力,进而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迈向更高台阶。

参考文献:

[1] 陈秀菊.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3(02):37-38.

篇3

本刊主编 陈永华

记得那是2009年深秋的一天,为张罗《教学月刊·小学版》改版以及《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创刊号事宜,刚从杭师大教师岗位转任主编不到半年的我在月刊社时任正副社长的陪同下,专程前往周老师的寓所拜访,倾听周老先生的建议。尽管事先已久闻周老大名,但与他直面交流还是第一次,那天天气很好,秋高气爽,在周老寓所对面的小茶馆。当周老听说《教学月刊·小学版》准备分科办刊,并有了专门的小学语文版时,他用“深感振奋”表达了激动之情。窗外的阳光斜照在周老满头的银发上,泛出丝丝光芒,愈发映照出先生精神矍铄。先生纵横论道于当下的小语教学,激情飞扬,字字珠玑。其对中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情怀之深、对《教学月刊》的情谊之浓,带给我的是一份震撼、一份感动,更是一种鞭策、一份勉励。此情此意也成为激励我和《教学月刊·小学版》五年以来不断前行的一种精神力量。

那天的谈话一直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后来也就有了《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创刊号上的《在中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折点上……——周一贯老师访谈录》一文。周先生就小学语文教学的实然和应然问题发表了掷地有声的真知灼见,就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不落实的现状,先生鲜明地指出其主要原因在于“该教的没教好,而可教可不教、暂时不必教的,又往往教得太多”,呼吁重认语文课程本色。针对课改以来各种教学流派渐露风采的状况,先生更是表达了欣慰之情,并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只有实现‘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这两方面辩证统一,才能带来小学语文教学园地的姹紫嫣红、万千景象”的主张。多年以来,先生不仅对语文教学群体风格与“浙派语文”教学艺术做了理论上的探讨,并且在实践层面对一线教师进行着有效的引领,对《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将“突出浙派特色”作为追求刊物个性化的抓手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欣然接受《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浙派语文”栏目的主持工作。在他的关怀和感召之下,“浙派语文”栏目和“浙派语文”研究曰渐走向成熟,其思想内涵通过刊物的辐射,正不断滋润和丰盈着课堂教学。先生更以一位长者的身份对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一直寄予着厚望,谆谆教导,身体力行。作为一位专业学术期刊的资深作者和读者,先生亦深谙办好专业学术期刊之道,并不断贡献着智慧和力量。早在1984年始,先生就曾经受聘《教学月刊》兼职编辑6年之久。《教学月刊·小学版》分科办刊后,他更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浙派语文”栏目的主持工作,续写着与《教学月刊》的情缘。

说来也巧,2009年的那次谈话之时,恰逢周老先生从教60周年,转眼又是5年过去了,周先生依然活跃在中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舞台上,活跃在推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各种平台中,他更是以自己的方式依然支持着《教学月刊·小学版》以及其他教育学术期刊的工作。2014年岁末,在《教学月刊》主办的一次活动上,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教师,已近80高龄的先生大声告白,“假如身体允许,我愿意对中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一直研究下去,不断研究下去……”在场的每一位无不为之动容。诚如先生自己所言,“情系教坛满头霜,笔耕舌论默默忙。识得寂寞个中味,桃红李白话西窗”。先生之“吾道一以贯之”的这种执着精神和人生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位后辈敬仰和学习。

向您致敬!美丽的麦田守望者!尊敬的周老先生!

篇4

一、校园文化建设对师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重要作用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优化了育人环境,促进了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对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哪怕是校园的清洁卫生、绿化美化等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造就奋发向上、富有鲜明个性和创造精神的校风,形成和谐、轻松的关系,影响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并通过多样性、多层次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学习知识、提高素质、挖掘潜力、全面发展塑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其次,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在将来能正确地树立价值观、人生观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他们对人生价值、观点及看法都处于一种朦胧状态,而这一切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外界文化形态的影响。学生始终处于校园文化的氛围之中,而校园文化的形式是因倾注了学生对基本的生活目标和人生价值的探求,而吸引了众多的学生。所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适应小学生性格特征的有益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把思想教育内容融化到丰富多彩的具体活动中,营造出全方位的教育文化环境。从各个角度,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规范了他们的行为,提高了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为学生确立稳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校园文化建设推动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与精神文明建设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了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文明意识。对于教师进一步把人生观推向了一个高层次,提高了个人的道德修养,使学生增强了审美和判断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使他们的集体意识观念得到加强,在校园内形成爱国、爱党、爱人民、爱自己,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学习、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观念,从而推动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二、校园文化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动作用

一是物质文化的营造。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物质的客观存在,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这种直观的物质文化包含了设计者、建设者和使用者的价值观、审美观,具有相当的持久性。它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地形风貌等自然环境和校园的各种建筑、教学科研设备、文化设施和生活设施以及校园里大小园林、草地、花坛、道路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良好的、富有个性的校园建设,一方面可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容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以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篇5

一、整合各栏目,求得整体效应

由于“语文天地”里的几大栏目之间相对独立,所以要寻找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加以有效整合从而实现栏目与栏目之间的无缝对接就有很大难度了。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两种整合思路。一是围绕单元专题加以整合。只要稍加留心就会发现语文天地里不少的栏目之间都会围绕着单元专题直接间接的相互贯通。鉴于此,在语文天地教学时就可以紧紧围绕单元的专题对教材加以重组,体现出教材的整体性。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大脑皮层中的优势兴奋中心,从而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保持学习的热情。这样的语文教学势必会事半功倍。至于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以求得

预期的效果,就需要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特殊性,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灵活地加以

创设。

三、注重规律的探索

“语文园地”的一大亮点就是包含了回顾和拓展,同时重视课外的拓展,又鼓励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和生活中学习。然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蹴而就。因此,“语文园地”的教学不能只是“就题解题”,而是要达到让学生通过解一道题掌握一类方法的目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于练习材料中蕴含的一些规律性信息加以提示,引导学生探索语文学习的规律,决不能局限于一道题的解答。掌握了规律,学生就能举一反三,由特别到一般,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能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

四、加强实践提升效果

任何学习都不只是课堂和课本而已,语文也不例外。语文是源于生活的,语文的学习自然不能离开生活而进行。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我们要有意识地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下工夫拓宽语文学习途径。而一旦拓宽了途径,学生就能不断感受到新的刺激,获得新动力。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游戏化 教学 分析

新课改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方式,其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实现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增强。这样一来也就对我们的教育方式提出了要求,需要我们以更加丰富多彩和互动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给予学生自我展示和积极交流的平台。而游戏化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式和途径,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组织,进而开展有趣的游戏化教学,能够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爱好。针对这一问题,在小学语文的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设计和组织呢?对此笔者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一、对游戏化教学的基本认识

1.游戏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情境性。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有地互动,在沟通和交流中实现知识的传输,而不是传统的、相对呆板的教学。而游戏化的教学就能让我们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而且游戏是学生们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引进这一教育理念让我们教学更加多彩并且实现了学生的全面互动。例如在教学第一册《识字4》时,课前先预备好贴有生字的金牌和花形,学了生字后,巩固字的偏旁、结构,进而在教学的过程中组织一些游戏,如按照偏旁部首的相同性来“找朋友”,学生拿着卡片进行。

2.游戏化的教学是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对于游戏化的教学来说,它不拘泥于教学的方式,而重在教学的效果,是进行一定心理特征分析的科学教学方式,所以它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通过游戏为途径来开展教育教学的管理。游戏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就变得更加多样化。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也让课堂教学充满乐趣,减小了学生的厌烦情绪,使得大家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愉快的体验中获得知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

1.游戏在拼音教学中的应用。针对于小学的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进行汉语拼音的相关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因此我们就可以实现游戏化教学的应用,采用相关的活动或者是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拼音歌曲来教给大家,这样一来也就使得整个教学的过程轻松而愉快。

2.游戏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识字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进行汉字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相对感性,而不是严谨地对文字的偏旁、部首、表音、表意、象形、意义等各种内部结构关系进行分析。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重更加趣味性的教学,我们可以把一些汉字当成一个相对完整、由一些线条和笔画所组成的图形来学习,这样相对枯燥的课堂教学也就变得更加生动而有趣。运用游戏方式可转变为易于学生接受的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需要以“游戏”作为辅助手段来开展教学。

3.游戏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进行阅读教育,阅读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对于语文阅读来说,它是培养一个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促进智力的发展。所以,在小学的语文教育中一定要重视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对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可以运用一些适当的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让阅读变得有趣,不断地调节课堂的气氛,实现对语言阅读的练习,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学生来说游戏化的教学就是一个简单可行的好方法。例如:我们在学习《乌鸦喝水》这一课时,可以进行相关的情境模拟,这样一来就会让大家充满对课文的兴趣,增强文章对他们的吸引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准备了一些细颈瓶、小石子,让一些同学上来体验,这样通过快乐有趣的游戏,学生们的积极性就被调动上来了,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好好地看看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4.游戏化教学在口语交际中的运用。如在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有趣的游戏》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以游戏为背景,进而让学生来叙说自己曾经做过哪些游戏,同时哪些游戏是比较有趣的,并且互相说说这些游戏怎么有趣。我把这次口语交际设计成了一次“我和大家来游戏”的活动。学生们在游戏中感觉到了游戏的有趣。

总之,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是尤为重要的,它是结合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所处的年龄阶段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同时也是新课堂教育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体现。在这种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实现了良好的互动和沟通,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活了起来,变得更加有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美术教学 提问低效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212-01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中离不开这一门艺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的活动。”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精心设计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设计各种形式的提问,来营造松弛有度的课堂。在参加各类教学研讨活动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的提问和教学内容不一致,造成课堂的“冷场”。

1 提问的指向性不明确,学生的思维易混乱

1.1现状分析

一位教师在教学苏少版五年级上册《渐变的形》时,屏幕播放:

一组《字变脸》的动画视频做为导入,学生认真观看视频。然后,教师提问到:“看了这段《字变脸》的视频,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学生竟天马行空的回答:“我发现《字变脸》的过程非常有趣,很独特;笔者猜创作《字变脸》视频的人很有想法,有个性;我发现《字变脸》变化的很奇妙,可以把字变成人脸……”。答案跑偏了,教师为了继续教学,只能硬生生地把学生拉到课前预设的轨迹上:“大家都能发现字变脸,是一个逐渐而又连续的过程。”

教师的提问没有针对性,会让课堂教学混乱,造成学生答非所问。长此以往的教学,势必会让美术课堂教学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作用。学生对学习美术也会产生疲倦、消极的情绪,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课堂气氛。

1.2策略:课堂提问要有导向性

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必须要找准提问的切入点,讲究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字变脸》视频导入生动有趣,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借势来提问。提问时,不能含糊不清,要抓住问题的关键点。案例中的教师可以改变提问:“谁来描述一下《字变脸》的变化过程?”这样提问具有导向性,学生就明白教师提问的目的。

正如,陶行知所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师是智者的化身,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紧扣教学内容来设计,问题的切入点和导向性要明确,使学生了解学习中的困难,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

2 提问的内容或难或易,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2.1现状分析

一位教师在教学苏少版五年级下册《海洋生物》时,欣赏各种海洋生物之后,屏幕出示:

你们喜欢这些美丽的海洋生物吗?请你以其中的一种海洋生物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学生都肯定地回答喜欢,却在说理由时哑住了。少数学生能够从颜色、花纹和形状上阐述自己的理由;一小部分学生从生活习性上阐述,答非所问;剩下的学生就等待答案。课堂教学的氛围顿时进入了“冰谷”。教师再想调动学生的情绪都非常困难。最后,课堂教学就演变成教师的独角戏。

美术课堂中的提问,往往存在提问难度低或提问难度高,甚至有些提问可有可无,毫无价值。难度低的提问活跃了课堂气氛,却和教学内容的没有联系;难度高的提问看似挖掘教材的深意,去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2.2策略:课堂提问要有坡度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课堂提问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问题要有层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的理解层次不断深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案例中的教师可以设计三个问题:(1)看了美丽的海洋生物,它们在什么地方吸引你呢?(2)我们从形状、花纹和颜色三个方面来欣赏热带鱼。(3)谁来介绍一下你认识的海洋生物?三个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欣赏海洋生物时,能从一开始的整体把握,到以“鱼”为例的赏析,最后发散开来。

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性。学生的美术能力和美术基础存在差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种差异来设置问题。层次性的设置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感受课堂教学的魅力,享受学习的乐趣。

3 提问的时间过紧,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3.1现状分析

一位教师在教学苏少版六年级下册《画汗衫》课堂实录中,提问到:“汗衫的种类很多。从图案的角度上,可以把汗衫分成哪几类?”学生尚未思考,教师自己回答:“可以把汗衫分成三类,文字式、图形式和图文并茂式”然后带领学生继续学习图案的设计方法。

思考是一个过程,学生只有通过思考,才能理解问题,组织语言来阐述解决的方法,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一些教师在互动教学中,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短,学生的回答散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满堂灌,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缺乏自信和积极性,师生之间的交流由双向变成单向。

3.2策略:课堂提问要给予思考的时间

互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师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互动教学环节中,教师的提问,要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案例中的教师不给予思考的时间,易造成学生后续学习的困难。汗衫的图案分类是一个知识点,是学生继续学习画汗衫的前提。教师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听取学生的想法,然后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小结。思考后的学生,对图案的设计有了一些启发。

教师设计互动提问的目的是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以学定教,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思考时间的把握,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活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一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没有固定的模式,考虑到学生的本位和个体差异,教师要注重提问的导向性、坡度性和延展性,更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用心思考,努力尝试,不断创新,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儿童文学 小学语文 教育

儿童文学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需求, 专为儿童创作、编写的或为他们所喜爱又适合他们阅读和欣赏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和小学教育阶段的学习者属于同一人群。所以, 从接受者的角度看,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者, 他们的年龄在七至十二岁左右, 是标准的少年儿童, 同时又是接受学校教育的“人之初”阶段, 那么儿童文学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将更为明显, 因为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一个人所产生的影响有可能是终生的。我国著名作家魏巍, 在二十多年后, 忆起小学时教过他的蔡云芝老师, 仍然难以忘怀。魏巍在他的文章《我的老师》中, 对蔡老师当年那“假装发怒”、“教我们跳舞”、“教我们读诗”、“处理我和同学的纠纷”、“梦中寻师”等点点滴滴的生活片段的回忆, 都再现出蔡老师当年对于学生的那种真挚的爱和真切的了解。魏巍至今还不能忘记蔡老师用唱歌一样的声音领他们念的诗:“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蔡老师那种对于儿童的理解,对于儿童的关爱, 对于儿童文学之美的那种独特的感受力, 都在作者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以至于终身难忘。蔡云芝老师正是用她那较高的儿童文学素养征服了一个少年的心。正如教育专家谈凤梁所指出的那样:“文学的那种潜在的、移人心性的作用实在是不能低估的。我们的民族有优秀的文化传统, 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文学中有历史、有道德、有知识、有人性, 可以说包罗万象。其中一脉贯穿的, 是人情、人性的美好。一个在文学作品熏陶中长大的孩子, 他的见识可能比别人多些, 他的心理也可能比别人更坚强,他的情感一定是纯真美好的。”由此可见, 儿童文学在儿童的成长中就像食粮一样, 但它是一种精神食粮, 它会让儿童在不断吸取营养的过程中慢慢长大。所以, 儿童在感受儿童文学的艺术魅力的时候, 儿童文学的雨露就会悄悄地潜入孩子的心田, 融化在孩子的情感之中, 陶冶他们幼小的心灵, 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1.认知作用

认知作用, 即通过儿童文学帮助儿童了解社会和人生。初步地认识社会是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 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可以用对社会、人生的反映和认识,为儿童认识社会和人生提供范本和模式。高尔基在童年时代就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 对他日后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有着重大意义。在回忆往事的时候, 他深有体会地说:“每一本书就像阶梯的一小级, 每攀登一级,我就愈脱离动物走向人——走向更美好的生活的理想, 到达对于这种生活的渴望。“”我愈读得多, 书就使我和世界愈接近, 生活对我变得更加光辉, 更加美丽。”儿童文学这时的任务就是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 借助孩子形象思维的特点, 帮助他们认识广阔的世界。如郭风的散文诗里的蒲公英、油菜花、朝霞、彩虹 都散发着春草的气息和泥土的芬芳。郭风笔下的一山一水, 一草一木, 都会激起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 对生活的热爱, 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科学的热爱。

2.教育作用

儿童文学的教育手段是艺术形象。它不同于教科书, 它是通过作品中塑造的艺术形象来影响和感染孩子, 用文学和艺术的美去打动孩子的心。不仅要让孩子从理性上获得认识, 在感情上更要有所激动, 产生深刻的印象, 受到强烈的感染,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得到教育。苏联儿童文学作家盖达尔的中篇小说《铁木儿和他的伙伴》, 因其成功地塑造了铁木儿这样一个先进少年的典型, 在小说问世不久, 便在苏联掀起了一个“铁木儿运动”, 千百万少年儿童学做铁木儿。可见,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艺术形象具有感化孩子心灵的力量, 对于少年儿童的思想、性格、意志、理想和兴趣爱好等的影响是强烈而深远的。

3.审美作用

凡是文学作品都应该是美的, 没有美就没有文学。儿童文学是文学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同样依循美的规律, 使作品充满各种形态的美, 并且由于是为孩子而创作的, 所以更应该强调艺术的美。用儿童文学培养孩子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 陶冶他们的情操, 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安徒生的童话《野天鹅》中的艾丽莎, 不仅长得美, 而且还有一颗纯美的心。在解救哥哥的过程中, 她忍辱负重, 经受了种种考验, 自始至终地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这种感人的行为极其充分地展示了艾丽莎的坚定勇敢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境界, 感染、教育了无数不同肤色的小读者。

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1.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应该多了解一些中外儿童文学史, 了解中外儿童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了解儿童文学欣赏与批评的规律和标准, 阅读一定数量的儿童文学作品, 就能够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鉴赏力。这样, 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指导, 才能成为指引学生走向儿童文学园地的领路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学生们也确实迫切需要这样的领路人。

2.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写作能力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要想更好地了解儿童, 那么从事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 便是一条极好的途径。因为在创作过程中, 你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 还要熟悉和懂得儿童文学的创作规律和技巧, 了解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 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对于儿童和儿童文学的爱。冰心认为:“为儿童创作, 就要和孩子们交往, 要热爱他们, 尊重他们, 同他们平起平坐。小学语文教学者也应以这些大师为榜样, 在提高自己儿童文学作写作能力的同时, 提高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 为小学语文教育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谈凤梁.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活动(序)[M].北京: 中国电视出版社,199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