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现在自然环境的现状8篇

时间:2023-10-08 09:43:0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现在自然环境的现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在自然环境的现状

篇1

关键词:小学科学;户外教学;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087-02

科学户外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程序地指导学生在户外(包括校园、社区、社会、野外等),利用自然环境资源或社会环境资源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的科学活动必须跨出科学教室,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乃至所在城镇的资源可以而且应该用作学生学习科学的活的实验室。与发生在教室内的科学课堂教学相比,科学户外教学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更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从知识领域看,科学户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印证科学课堂中的学习所得,拓宽科学知识和学习领域,增强对自然界的了解。从过程领域看,科学户外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户外探究技能和探究能力,进一步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从情意领域看,科学户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家乡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兴趣,在体验自然之美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如敬畏自然、保护环境),促进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的养成,并增进师生和同伴之间的关系。综观小学科学教材,有许多适合开展户外教学活动的单元和内容,比如三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动物》单元,三年级下册的《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四年级上册的《天气》单元,四年级下册的《新的生命》单元、《岩石和矿物》单元,五年级上册的《生物与环境》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五年级下册的《地球的运动》单元,六年级上册的《形状与结构》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单元,六年级下册的《宇宙》单元、《环境和我们》单元,占小学科学教材32个学习单元中的40%以上。这些不同的科学教学内容,有的适合在田野、山林等自然环境中进行实地观察、考察、探究,比如岩石和土壤的观察、星空的观察、水体和植被的考察等;有的适合在动物园、垃圾处理厂等社会公共场所中进行参观、走访、调查,比如参观博物馆和气象站、调查访问水处理的方法和生活垃圾的处理。科学户外教学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其形式大致区分为以下五种。

一、欣赏自然之美

橙黄橘绿、层林尽染,绚丽的色彩展现着季节变化;蛙鸣悠扬、蝉歌嘹亮,幻化的声音谱写着生命的延续,自然界的事物或许都在以一种特定形式展现其独特的美。孩子们可能领略过蓝天的深邃、白云的飘逸、高山的峻拔、大海的澎湃,却未必能关注发生在咫尺之间的自然变化,比如静寂夜空中慢慢西坠的那弯明月、悬铃木树叶在秋风中逐渐凋零、紫茉莉花开时散发的淡淡幽香、栀子花上瓢虫与蚜虫之间的战争、墙角边那支行进中的蚂蚁大军。或许,身陷各种课外培训班的大多数孩子们的好奇心正随着这些熟视无睹、见怪不怪的自然现象而慢慢消逝。当季节变迁、生物变化、特殊天象来临时,组织孩子进行近距离的野外游步、徒步旅行,甚至是登山、露营。在活动中,教师用“慢节奏”“慢镜头”来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动植物的生命活动、留意大自然中的种种变化。欣赏自然之美的科学户外教学,旨在让孩子通过体验自然界的瑰丽和伟大来培养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科学态度和情感,并唤回孩子们日渐逝去的好奇心。

二、参观基础设施

对孩子而言,参观农场是一次令人惊奇的科学户外活动。如果教师并不认识农场主人,也不必担心,可以在报纸或互联网上找一找他们的联系方式。参观活动可以考虑奶牛场,也可以是蔬菜种植基地、家禽饲养场、养猪场和林场。参观农场能让孩子了解小牛、小母牛和母牛之间的差异,观察母牛产奶,看农场的设备,提一些诸如有关拖拉机怎样工作的问题。如果孩子们参观的是一个蔬菜种植基地,那么可以鼓励孩子观察农作物,并提出一些有关农作物如何生长的问题。除此之外,资源回收站、垃圾填埋场、自来水厂或污水处理厂等存在于周边的那些工农业基础设施也可以成为孩子们科学户外学习的场所。通过参观基础设施,参与其中的某些实际操作过程,孩子们可以了解现实的社会运作对环境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三、访问社科机构

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我们周围有许多社会机构和科学机构都为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作了充分准备,比如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气象馆、天文台、科技馆等。在动物园里,教师利用猜谜游戏帮助孩子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为什么海豹会有鳍状肢”“为什么蛇的体色要变成与周围环境相同的颜色”,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了解这些问题的复杂答案。如今的博物馆无论在场景布置还是参与式项目设计上都很受孩子的喜欢,在博物馆里,孩子们可以拉动一下杠杆、按动一下开关、轻抚一下动物、做一下实验。许多博物馆会提供科学放映厅,它能让参观者在巨大的屏幕前欣赏生活在湿地中的鸟兽如何猎食、如何伪装的主题电影。这些社科机构中的绝大多数,都会有系统主题式的展示,可能是图片、模型、实物或者可动手操作的设施,使得科学课堂学习变得具体化,以加深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因此,邀请社科机构的专业人员参与户外科学教学活动,也是一种十分必要的做法,因为他们可以让孩子们顺利地看懂那些深奥的专业术语、了解那些不易察觉的细节、愉快地完成某项操作活动。另外,带领孩子们拜访药剂师、化学家、工程师或实验技术人员,可以让孩子了解许多科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拜访之前,要先引导孩子了解这些工作,这样他们就能在拜访期间提出一些好的问题。

四、调查环境现状

众所周知,人们的生活乃至生存都离不开周围的环境,诸如学校门前缓缓流淌的小河、附近森林公园里生长的各种各样的生物、小区旁边人头攒动的菜市场。对于小学生而言,从事一些简单的环境现状调查,用感官甚至借助器材来细心观察和探索周围环境中存在的诸多信息,发现其中的某些现象或问题,不仅能帮助孩子将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同时有助于培养孩子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环境现状的调查主要以实地考察为主,可分为自然环境现状的调查和人文环境现状的调查两种。植被分布调查是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环境调查活动。一般情况下,教师从指导孩子们开展相对简单的校园乔木植被分布调查开始,逐渐扩展到对小区乔木植被的分布调查,以及乔灌木植被的分布调查,最后有可能发展到以学生社团活动为形式的森林公园植被分布的长周期调查。另外,附近河流的水质状况调查、土壤状况调查、岩石状况考察等也时常被教师作为自然环境调查的重要内容。在学习了《保护听力》一课之后,有些教师会引导孩子们从事生活区周围的噪声污染调查;看到报纸上有关塑料袋使用状况的报道后,有些教师引导孩子们开展了“不同购物场所塑料袋使用现状调查”活动……诸如此类的调查活动,可以纳入到人文环境现状调查的范畴。活动结束后,除了展示孩子们的调查成果,交流探索的感受和感想,还可以继续开展一些相关的环保体验活动,比如环保宣传活动、环保志愿者行动、科学志愿者行动等等。

五、探寻历史变迁

孩子们时常会从家长的口中了解到周围环境变化,以及环境变化对他们的影响。比如,听爷爷诉说他在运河里游泳摸鱼的快乐时光、听爸爸讲述运河曾经水质浑浊臭不可闻的糟糕场面。以历史的眼光看待社区人们的迁移、环境的改变、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或者大自然本身的时空变化,对于孩子来说,这些任务确实是比较困难的,然而这种科学历史观的从小培养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些活动往往会告诉孩子,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所作所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哪些是长期之后才会产生效果的。孩子们在从事探寻历史变迁的户外科学学习时,大多运用分工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比如一部分孩子去调查自然环境或人文环境的现状、一部分孩子去访问相关人士以了解这些环境在过去几年或几十年甚至更久以前的状况、可能还有一部分孩子会利用互联网来收集这些环境在现在或过去的相关资料。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伟强.户外教育课程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0,(12):16-18.

[3]谢鸿儒.户外教学初探[EB/OL].,2009-05-22.

[4]李昆山.户外环境教学理念之突破与实践[EB/OL].,2009-06-08.

[5]刘世和.户外教学与环境教育[EB/OL].http://tmue.edu.tw/~envir2/students/9103-1.pdf.2006-09-13.

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环境保护;自然环境

中图分类号: TU20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oncept of green building, meaning and value, analyzed the design of how to build the building inside and outside the natural lighting system,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to establish natural convection ventilation, air circulation system,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envelope insulation from the heating, cooling, heat source, transport channels and realization way energy saving, establishment of 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and other energy-saving design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Energy saving desig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Natural environment

近年来,“绿色建筑”、“生态建筑 ”、“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等概念在建筑行业成为了一种时尚,同时也实实在在地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这些现象充分体现了人类理智和文明的升华。它要求当代人类重归自然的怀抱,返回生物圈中生生不息的有机联系中。建立起一种人类、自然和人工环境相融合的绿色文明。

l. 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两点:①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②尽最大限度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减少能耗。在人类建造过程中,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人类为了达到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资源。然而,光有索取而没有回报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人类索取与回报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绿色建筑的核心问题。

2. 绿色建筑的意义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是在全球范围内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于生活与消费方式的深刻反思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现实生活中,一望无际的森林被蚕食和毁灭,沙漠化风暴席卷了广阔的绿野,生物物种的生命力在人类前进的步伐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城市中的人们很难见到湛蓝的天空与明媚的阳光。

3. 绿色建筑的价值观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事实上正是基于建筑领域中绿色人本主义价值的觉醒。然而从觉醒到占据主流的地位,这种价值观的确立还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因此,绿色人本主义只能成为未来绿色建筑存在的动力。而在现阶段,在工业、后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论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不能仅仅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经济杠杆此时此刻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 绿色建筑在设计中的体现

绿色建筑的理解与衡量标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但其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2)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

(3)对于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

(4)面向未来发展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4.1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尊重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但要有满腔创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去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

(1)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其内容有: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植被的关注。

(2)对节省能源的考虑: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对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间接危害之一。如何尽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课题。

(3)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地源热泵)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的控制等。

(4)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

(5)尽可能使用无污染、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4.2对使用者给予更多的关照

作为人类每日起居、生活、办公的微观环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建筑环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质量。绿色建筑在注重环保的同时还应给使用者以足够的关注,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尽可能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宜人的温度湿度环境。在尽量减少能耗的同时保证甚至提高其舒适性。

(2)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静、和谐、宜人的居住工作环境。

(3)良好的照明系统、合理的房间进深、宜人的光环境。

(4)合理的空间布局、宜人的空间环境。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www

4.3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该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入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绿色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这里建筑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崭新的生活,空气来自树林与花园而非风扇与风机盘管;光线来自天空的太阳而非从各种发光顶棚与荧光灯管中洒落;人们耳边萦绕不绝的是鸟儿的啼鸣与泉水的流淌;而不是镇流器与各种马达的轰鸣。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建筑中生活与工作,更加舒适,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对于自然元素的引入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是绿色建筑追求的另一个主要目标。

4.4具有足够的弹性空间来满足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

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绿色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这就体现在对建筑的结构、设备等灵活性的要求上。

(1)楼体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地板对承重的预考虑以及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

(2)预留的管道空间。包括给水、排水、强电、弱电、采暖、通风的发展空间。

(3)依据上述绿色建筑在设计中所体现的四条基本原则,同时考虑建筑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绿色建筑的切入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方案设计的构思:

①处理好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以及地形地貌的特点,给予自然环境。

②为建筑内工作的人员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在建筑顶层设计屋顶花园。其他工作层的共享空间集中设置阳光室并引入植被,建立高品质的绿色工作环境以及立体多层次的绿化系统。

③为了减少对能源的浪费与消耗,而利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顶层设置太阳能吸收板。实现太阳能庭院灯及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墙面在符合规范及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扩大窗面积,建立良好的建筑内外采光系统。

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环境保护;自然环境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每年的新房建设中有80%为高耗能建筑,因此,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等概念在建筑行业成为了一种时尚,同时也实实在在地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

一、绿色建筑涵义的界定

随着绿色生活理念的日益普及,人们开始向往在绿色建筑中轻松愉快地生活、工作,但对什么样的建筑才算“绿色”,学术界、产业界始终没有定论。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简称“四节-环保”),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l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两点:①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②尽最大限度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减少能耗。在人类建造过程中,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人类为了达到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资源。然而。光有索取而没有回报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人类索取与回报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绿色建筑的核心问题。

绿色建筑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条件并通过人工手段创造宜憩舒适的环境.同时又要严格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确保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不但要反映在建筑设计和建造时所采用的合适方法及因地制宜的材料上.而且更为体现在它对资源的消耗利用程度和回报自然程度状态上。由此看来.可以这样说: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在使用中对精神层面的重要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全方位的关心使用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

2绿色建筑的意义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是在全球范围内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于生活与消费方式的深刻反思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现实生活中,一望无际的森林被蚕食和毁灭.沙漠化风暴席卷了广阔的绿野,生物物种的生命力在人类前进的步伐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城市中的人们很难见到湛蓝的天空与明媚的阳光。

建筑师们跳出曾经习惯了的思维模式,开始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建筑的真意所在.思考建筑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虽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足够理想的技术与材料支持“绿色建筑”的设计实践.虽然这一理论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只限于纸上谈兵,但它的提出至少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指出了一种美好的方向。人们开始提出这样的问题:建筑师的社会责任以及建筑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绿色建筑的提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试图对于这些问题给予回答.这也正是“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提出的最大意义所在。

二、绿色建筑的价值观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事实上正是基于建筑领域中绿色人本主义价值的觉醒。然而从觉醒到占据主流的地位.这种价值观的确立还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因此绿色人本主义只能成为未来绿色建筑存在的动力。而在现阶段.在工业、后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论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不能仅仅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经济杠杆此时此刻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绿色建筑赖以生存的经济理由就是对运营费用的节省。一次性投资的回报将是长期的。积累的结果必将远远大于对初次投资成本的节约。这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理由。这显然是一种乐观、积极的思想。事实上也正是目前支持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的主要经济动力。然而。无论是“长期回报”还是“绿色成本’当前来看都是虚无缥缈的。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任何形式和远期平衡表或是成本核算评价与初期投资与直接利润相比.恐怕都是不足以使人为之心动的.更不用说考虑到远期的各种变故或是灾难。考虑到长期回报是否还能落入投资者的腰包。这也正是为何“绿色建筑”在实践的道路上如此举步艰难的原因之一。

为此。国家对于建材选择每平方米所耗标准等方面做一些必要的规定乃至立法.对可持续技术的研究.对新的洁净高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方面增加投入的力度。都将成为推进绿色建筑运动发展的主要动力。

三、绿色建筑在设计中的体现

绿色建筑的理解与衡量标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但其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2、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

3、对于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

4、面向未来发展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5、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尊重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但要有满腔创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去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

(1)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其内容有: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植被的关注。

(2)对节省能源的考虑: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对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间接危害之一。如何尽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课题。

(3)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地源热泵)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的控制等。

(4)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

四、绿色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

作为人类每曰起居、生活、办公的微观环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建筑环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质量。绿色建筑在注重环保的同时还应给使用者以足够的关注,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使用者给予更多的关照

(1)尽可能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宜人的温度湿度环境.在尽量减少能耗的同时保证甚至提高其舒适性。

(2)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静、和谐、宜人的居住工作环境。

(3)良好的照明系统、合理的房间进深、宜人的光环境。

(4)合理的空间布局、宜人的空间环境。

(5)对不同使用者的全方位考虑。包括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心。

(6)提高安全性,增强防灾能力。

(7)完善的通讯系统。让使用者可以方便快捷地与外界沟通。

2.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该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入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绿色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这里建筑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

崭新的生活,空气来自树林与花园而非风扇与风机盘管:光线来自天空的太阳而非从各种发光顶棚与荧光灯管中洒落;人们耳边萦绕不绝的是鸟儿的啼鸣与泉水的流淌.而不是镇流器与各种马达的轰鸣。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建筑中生活与工作,更加舒适,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对于自然元素的引入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是绿色建筑追求的另一个主要目标。它的原则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点:

(1)尽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系数,建立建筑物内外高品质的自然采光系统。

(2)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建立自然空气循环系统。

(3)建立水循环系统,尽可能将水引入~些容易让人疲劳的环境中。

(4)建立立体的多层次绿化系统’净化小环境,改善小气候。

(5)创造开敞的空间环境。使用者能更加方便地接近自然环境。

3.具有足够的弹性空间来满足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

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绿色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这就体现在对建筑的结构、设备等灵活性的要求上。

(1)楼体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地板对承重的预考虑以及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

(2)预留的管道空间.包括给水、排水、强电、弱电、采暖、通风的发展空间。

(3)依据上述绿色建筑在设计中所体现的四条基本原则,同时考虑建筑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绿色建筑的切入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方案设计的构思:

①处理好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以及地形地貌的特点.给自然环境予。

②为建筑内工作的人员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在建筑项层设计屋顶花园。其他工作层的共享空间集中设置阳光室并引入植被.建立高品质的绿色工作环境以及立体多层次的绿化系统。

③为了减少对能源的浪费与消耗,而利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顶层设置太阳能吸收板。实现太阳能庭院灯及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墙面在符合规范及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扩大窗面积,建立良好的建筑内外采光系统。

④最大限度控制水资源的消耗,在建筑内部设置中水设施,对各类废水进行处理,处理之后的中水用于冲厕和绿化灌溉;在建筑外部铺设透水性强的广场砖。同时对雨水进行有组织收集。

⑤利用自然冷源(地球)设置地源热泵,在大片的绿地中打百米管井.建立冷源场地.为建筑夏季提供冷源。

⑥建筑内部设置冰蓄冷系统,用电削峰填谷减少电网负荷和装机容量。

⑦采用高性能的保温材料,以及低辐射的玻璃进行外墙维护。

五、结语

篇4

[关键词]生态景观设计;现代化城市;运用

随着生态理念的深入,人们逐渐改变了对自然环境的观点,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生态景观设计就是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铸造了一个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环境恶化充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因此,本文对生态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提出可供借鉴的实践操作方法,优化生态景观设计。

1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拥挤,城市资源短缺,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就城市的环境的现状来看,很多地区的城市环境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而城市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环境的缩影,目前很多地区的城市景观设计不能满足生态发展的基本要求。

1.1城市景观设计思想与生态环境背离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人们往往认为城市绿化就是生态景观设计,这是大多数人对城市景观设计观念的误区。在很多的广场和公园中不难发现大量的树木、花坛、雕塑等,而真正从生态环境平衡角度考虑的设计思想几乎没有,导致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如出一辙。从生态角度考虑没有对环境发展起到什么实际作用,又浪费了大量的环境设计经费。从视觉角度考虑,也没有生态景观的美感。由于城市景观设计者在设计时缺乏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导致了城市景观设计与自然理念脱节。设计者在设计时最主要的是要对环境进行考察,因地制宜的落实好景观设计,根据地形地貌以及水循环的使用状况作出合适的设计方案[1]。

1.2城市景观设计缺乏人文关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追求发生着很多变化,劳逸结合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大部分人喜欢将闲暇的时间停留在舒适的自然环境中,环境景观中的设施不仅在功能上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品质追求,还增添了人文气息。然而,在很多景观设计中,只片面的追求景观设计的视觉效果,并没有结合人的需求而设计,导致设计作品流于表面,不能走心,在景观设计上缺少人性化与人文气息。城市中的景观设计主要是为人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本应该从人的需求本身出发,创造更加舒适的设计作品。在很多的广场上都能看见形式美观的设计,却忽视了人的基本需求,缺少为少儿或者老年人活动场地,甚至连休息的椅子都没有。生态环境景观设计应该更多的从人的行为需求出发,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才是我国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2]。1.3城市景观设计缺乏中国特色目前,国际化的设计不断被国人认可,而很多外来文化影响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使中国文化在设计中失去色彩,严重的说是设计上的崇洋。很多设计延续了国外个性与创新的思想,而设计与环境不能达到协调统一,风格也是格格不入。我国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甚少体现。

2现代城市景观的设计条件

2.1以自然环境为设计首要条件

生态景观设计就是大自然环境的缩影,是将自然环境缩小安置在人的生活区域,让人更好的感受自然、贴近自然。设计上首先要以环境保护为基本原则,大力提倡资源保护、能源利用、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的杜绝环境污染,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生态设计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能动性,使其发展一直维持在自我修复与更新中,不能破坏其循环结构,一切设计都要以自然为首,以生态效益为优先条件。在景观场地的设计中应该尽最大可能保持生态环境的原有地貌形态,设计师需要将生态学原理充分运用到自然景观设计中来,将对自然条件的影响降到最低。例如在美国的查尔斯顿水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将天然的沼泽地保存完好,在沼泽另一侧扩建漫河滩,不仅满足了人们的亲水性,同时完好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相处之道[3]。

2.2将外界干扰降低到最小

最小干扰是在外界干扰最少的背景下,达到实际应用的最好效果。大自然有其强大的自我平衡能力,尤其表现在植被、土壤、水循环以及地形中。为了使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系统更加的稳定,那么就应该很好的控制人为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得危险达到最小化。但是完全保留自然条件就不能说是对环境的干扰了,就不能开展设计行为。人类活动多少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但是在造成影响的基础上将干扰因素降到最小。并且在景观设计中,通过设计者的合理设计,促使自然环境能够继续循环利用,保持原有生物的基本格局[4]。

2.3设计原则尊重地方特色

地方性原则是指在不同的环境中,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及自然气候的不同将导致环境出现地区差异。这种差异还包含文化的差异,因此才会有不同民族的建筑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而事实上,地方性原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法则,首先每一个景观设计都来源于具体的地区环境,每一个景观都有其独特的环境特征以及附加的特殊条件。无论是现代化的大都市还是小城镇,景观设计的第一步骤就是对自然环境进行周密的考察,对周围生活人群进行调查与分析。景观设计与地区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好的景观设计理念应该充分的尊重乡土意识,环境是每一个居住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因此在设计中,设计者应该充分尊重地区的传统文化,在文化中找灵感,创造适合人们生活娱乐的景观设计。另外设计本身需要节约环保、就地取材,将当地原有的景观材料进行废物利用,合理取材有效的运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完成景观设计要求[5]。

3生态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中运用的建议

3.1生态景观设计注重细节技术

生态景观在设计中,设计技术水平决定着生态景观设计的成败。景观设计主要有两方面的技术应用,第一是高新技术的应用,第二是低技术的应用。其中高新技术是指设计景观设施的加工、处理、成型等工艺流程。随着现代进程的加快,科技不断的进步,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与艺术设计分不开。科学技术能够缓解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从而优化人类生存环境。在目前很常见的高新技术应用主要是太阳能发电以及水系统平衡等。人们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使用,为自然环境创造更加舒适的温度以及植被覆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新技术都是有益于环境发展的,很多的技术应用本身存在不环保的现象,并且造成资金的重大浪费。例如在很多设计中使用的石材与木材都不能进行分循环利用,因此高新技术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能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设计技术的第二种,低技术的使用就是指在设计中使用的建材不是工业的产物,是从大自然中取材,直接运用于城市建设中,在设计中与环境相融合,一方面满足人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又满足了生态建设的基本原则。目前,低技术的使用是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源于自然的建筑风格独具匠心。与高新技术相比,低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避免了矫揉造作,在生活中体现了一种极其自然而真实的生活体验[6]。

3.2生态景观设计减轻生活压力

景观设计源于自然主要分三个方面,第一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二是在设计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第三是加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在现代环境建设中,不可取代的建设材料主要是钢筋、水泥、玻璃,这些高科技背景下的材料给人一种距离感,就算是再高端的技术处理手段也不能改变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局面。城市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现代化城市建设往往忽略的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关系,设计的距离感,使得人在环境中不能贴近自然。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心理上对自然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自然中可以让人减缓压力,从身边环境中汲取正能量,并且迅速投入生活与工作中。随着教育全面发展,生态环境意识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人们在工作与学习中不断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环境建设中,建设者的能力决定着景观设计的方向。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培养优秀的建筑设计人才,学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能拘泥于书本的景观学知识,还要深入研究自然知识,尤其是生态学知识。让学生在就业时不仅注重经济利益,设计更应从生态环境本身出发,设计出符合社会发展并且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生态景观[7]。

3.3生态景观设计为生活渲染气氛

生态景观设计主要以人为本,由于当今人们生活节奏比较快,生活压力大,人们希望在空闲的时间享受阳光、亲近自然。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城市景观设计就需要为人们生活营造出温馨的生活情境,这种景观的设计对场地空间没有要求,对设备材料与工艺没有标准,只需要简单的自然背景,使得疲惫的身心得到很好的放松,例如在小区中的一片小树林,树下简单的石桌石凳。简单中烘托出浓厚的人文理念。景观环境虽然是属于设计出来的环境,但是也要处处体现自然的气息,生态景观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设计内容就是回归自然环境中的一年四季气候变化。这样不仅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还能在享受环境中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8]。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经济不断发展,城市景观设计理念与自然背离。在具体的设计中缺乏人文气息,不能将大自然风光呈现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因此,城市景观设计应该结合生态环境的特征,将自然元素注入到现代化城市景观建设中来。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也是一种生态环境合理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应该不断更新环境与自然的保护理念,做好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参考文献]

[1]韩湘烨.生态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

[2]于冰沁.寻踪—生态主义思想在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中的产生、发展与实践[D].北京林业大学,2012.

[3]辛颖.基于建筑类型学的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4]李岳珅.传统文化DNA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转译研究[D].长安大学,2013.

[5]胡海燕.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0.

[6]贾红云.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中的发展方向[J].城市问题,2009,(10).

[7]陈蓉.现代城市绿地特色的营建[D].南京林业大学,2006.

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环境保护;自然环境

近年来,“保护生态环境,建造绿色家园”的呼声日益高涨,对“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展开。“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等概念在建筑行业成为了一种时尚,同时也实实在在地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这些现象充分体现了人类理智和文明的升华。它要求当代人类重归自然的怀抱,返回生物圈中生生不息的有机联系中,建立起一种人类、自然和人工环境相融合的绿色文明。

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两点:①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②尽最大限度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减少能耗。在人类建造过程中,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人类为了达到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资源。然而。光有索取而没有回报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人类索取与回报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绿色建筑的核心问题。

绿色建筑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条件并通过人工手段创造宜憩舒适的环境。同时又要严格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确保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不但要反映在建筑设计和建造时所采用的合适方法及因地制宜的材料上。而且更为体现在它对资源的消耗利用程度和回报自然程度状态上。由此看来。可以这样说: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在使用中对精神层面的重要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全方位的关心使用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

2绿色建筑中环保节能的作用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与节省能源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影响和联系的。人类可以自主建造舒适的建筑内部环境,但人工化的舒适通常依赖于照明、空调和通风等高耗能设施,且舒适度的提高又往往以耗能的增加为前提条件,这种发展模式带来了当前环境和能源危机,进而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与安全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耗能占整个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每年由于新建和改建建筑,消耗大量能源,带来自然环境的恶化。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水污染严重、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建筑耗材高等严重问题。如不注意防止水、土和空气的污染,绿化与水面严重不足、空气污浊、气温升高、能耗剧增。自然环境的日趋恶化,结果是建筑系统内和建筑系统外的物质良性循环与能量的良性转换受到严重破坏,也就是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居住区中的气候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减少再生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是一个直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人类所面对的巨大挑战。

3环保节能前提下建筑设计的原则

如今,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短缺的压力,“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成为当前最热的话题,绿色节能建筑的标准应该统一的,节能建筑就应该是环保建筑,充分利用阳光、雨水等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的节电节水,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是中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在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上要遵从以下原则:

首先是资源利用效率要达到最高。建筑设计的资源利用效率要达到最高的原则,指的是对各种建筑用的资源,包括能源、土地、水、各种建筑材料等,都要高效率地利用,尽可能的节约能源。

其次是对环境影响最小。要达到对环境影响最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防止建筑对土壤、空气和水的污染;二是尽量使用本地建材。这也是对环境影响最小的一项措施,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运输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可以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三是重复利用建筑材料。在建筑选材时,要考虑材料的可循环使用,这是鼓励利用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四是要尽可能利用既有建筑,提高建筑物的寿命。

最后是对生态环境最好。对生态环境最好指的是对人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健康最为有利,通常我们说“以人为本”是正确的,但同时不要忘了其他物种。人也是自然生态中的一部分,“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原则,不单只是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更应该使其与生态环境保持应有的平衡关系,需考虑到未来的的可持续发展。

4绿色建筑在设计中的体现

绿色建筑的理解与衡量标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但其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 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2)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

(3)对于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

(4)面向未来发展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4.1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尊重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但要有满腔创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去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

(1)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其内容有: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植被的关注。

(2)对节省能源的考虑: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对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间接危害之一。如何尽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课题。

(3)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地源热泵)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的控制等。

(4)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

(5)尽可能使用无污染、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4.2 对使用者给予更多的关照

作为人类每曰起居、生活、办公的微观环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建筑环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质量。绿色建筑在注重环保的同时还应给使用者以足够的关注,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尽可能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宜人的温度湿度环境。在尽量减少能耗的同时保证甚至提高其舒适性。

(2)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静、和谐、宜人的居住工作环境。

(3)良好的照明系统、合理的房间进深、宜人的光环境。

(4)合理的空间布局、宜人的空间环境。

(5)对不同使用者的全方位考虑。包括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心。

(6)提高安全性,增强防灾能力。

(7)完善的通讯系统,让使用者可以方便快捷地与外界沟通。

4.3 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该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入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绿色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这里建筑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崭新的生活,空气来自树林与花园而非风扇与风机盘管,光线来自天空的太阳而非从各种发光顶棚与荧光灯管中洒落,人们耳边萦绕不绝的是鸟儿的啼鸣与泉水的流淌,而不是镇流器与各种马达的轰鸣。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建筑中生活与工作,更加舒适,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对于自然元素的引入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是绿色建筑追求的另一个主要目标。它的原则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点:

(1)尽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系数,建立建筑物内外高品质的自然采光系统。

(2)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建立自然空气循环系统。

(3)建立水循环系统,尽可能将水引入~些容易让人疲劳的环境中。

(4)建立立体的多层次绿化系统’净化小环境,改善小气候。

(5)创造开敞的空间环境。使用者能更加方便地接近自然环境。

4.4 具有足够的弹性空间来满足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

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绿色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这就体现在对建筑的结构、设备等灵活性的要求上。

(1) 楼体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地板对承重的预考虑以及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

(2)预留的管道空间。包括给水、排水、强电、弱电、采暖、通风的发展空间。

(3)依据上述绿色建筑在设计中所体现的四条基本原则,同时考虑建筑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绿色建筑的切入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方案设计的构思:

①处理好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以及地形地貌的特点,给自然环境予。

②为建筑内工作的人员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在建筑项层设计屋顶花园,其他工作层的共享空间集中设置阳光室并引入植被,建立高品质的绿色工作环境以及立体多层次的绿化系统。

③为了减少对能源的浪费与消耗,而利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顶层设置太阳能吸收板,实现太阳能庭院灯及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墙面在符合规范及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扩大窗面积,建立良好的建筑内外采光系统。

④最大限度控制水资源的消耗,在建筑内部设置中水设施,对各类废水进行处理,处理之后的中水用于冲厕和绿化灌溉,在建筑外部铺设透水性强的广场砖,同时对雨水进行有组织收集。

⑤利用自然冷源(地球)设置地源热泵,在大片的绿地中打百米管井,建立冷源场地,为建筑夏季提供冷源。

⑥建筑内部设置冰蓄冷系统,用电削峰填谷减少电网负荷和装机容量。

⑦采用高性能的保温材料,以及低辐射的玻璃进行外墙维护。

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现状;可持续发展;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这门学科主要研究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有效的解决人与自然间的矛盾,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保护意识的意识。

一、积极开展第二n堂,拓宽学生的视野

要想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仅仅依靠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是不行的。高中地理教师要带领学生从地理课堂走出来,走入到第二课堂,即课外课堂,这样便于学生掌握到更多有用、贴近自然的地理信息。

在开展第二课程时,教师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将第二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观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查找资料。同时,学生之间针对某一问题要相互讨论、相互交流,这样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前,很多高中地理教师通过开展讲座、开展调查等方式来丰富第二课程。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和之前所学到的知识,定期开展主题不同的讲座,比如:《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原则》等。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寒假或者暑假,组织学生进行为期五天的乡土调查工作,分析该区域的实际情况,找到推动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再次,教师要将全国具有代表性、典范性的实例通过多媒体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在观看、分析完实例之后,结合自身所学的知识撰写与之相关的小论文,不断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最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随处可见,教师可以组织观看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电视,了解当前世界自然环境的发展状况,从我国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我国当前环境现状,找出导致环境恶化的原因,并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导向,提出切之可行的对策。这样做还能增强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便于学生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到实际环境问题中。

二、结合教材的实际特点,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时,要将基础作为出发点,结合教材的实际特点,一步步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渗透便于提高学生的是非观,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比如:在讲解“工业三废”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合理划分教学步骤,明确此次教学活动的目标。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第一,工业三废这一词相信大多数学生并不陌生,教师要以此为噱头,让学生罗列出工业三废不合理的排放给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二,当不利影响被罗列出来之后,教师要让学生思考如何消除工业三废呢,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呢。第三,哪些地方成功的将工业三废消除掉,并推动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呢。通过按照这三个教学步骤来开展教学活动,这加深了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还大大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近几年来,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在理解这些概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起来,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周边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融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比如:当老师谈到“雾霾”这一环境污染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谈论“雾霾”天气所带来的不理影响。随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当年的伦敦雾霾事件,以及那次雾霾事件给伦敦所带来的人员伤亡情况。随后,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分析伦敦雾霾事件的原因以及伦敦当地政府是如何治理雾霾的。伦敦雾霾事件给人们一次血的教训,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突飞猛进之势,随之而来的环境的不断恶化。由此可见,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我国必须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合理运用乡土地理,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新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指出:高中地理教学要结合乡土地理,分析本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本区域的特征,走与本区域特征相符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当人类开始大肆发展经济,肆意破坏自然环境时,一系列自然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在此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被提出来。为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开展乡土地理学习,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来让学生了解到家乡的环境、经济、资源等,并分析家乡人们的生产活动、生活活动对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定具有实践性,如果脱离了实践而一味的讲解理论知识,这样的方法是不可行的。比如:当老师要讲解“自然资源”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分析自身所处区域的资源特点以及发展现状,并对本区域的资源进行划分,将其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这样便于学生合理的认识自然资源,并认识到资源与经济这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协调的,不能为了发展经济,过度消耗资源,从而有助于学生树立资源与经济同步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五、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来将可持续发展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加深了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与理解。对于高中地理教师而言,教学目标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上,还需要将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谐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徐莉.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J].知识经济,2016(03)

篇7

论文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环境保护;自然环境

近年来,“保护生态环境,建造绿色家园”的呼声日益高涨,对“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展开。“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等概念在建筑行业成为了一种时尚,同时也实实在在地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这些现象充分体现了人类理智和文明的升华。它要求当代人类重归自然的怀抱。返回生物圈中生生不息的有机联系中。建立起一种人类、自然和人工环境相融合的绿色文明。

l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两点:①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②尽最大限度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减少能耗。在人类建造过程中,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人类为了达到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资源。然而。光有索取而没有回报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人类索取与回报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绿色建筑的核心问题。

绿色建筑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条件并通过人工手段创造宜憩舒适的环境.同时又要严格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确保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不但要反映在建筑设计和建造时所采用的合适方法及因地制宜的材料上.而且更为体现在它对资源的消耗利用程度和回报自然程度状态上。由此看来.可以这样说: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在使用中对精神层面的重要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全方位的关心使用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

2绿色建筑的意义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是在全球范围内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于生活与消费方式的深刻反思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现实生活中,一望无际的森林被蚕食和毁灭.沙漠化风暴席卷了广阔的绿野,生物物种的生命力在人类前进的步伐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城市中的人们很难见到湛蓝的天空与明媚的阳光。

建筑师们跳出曾经习惯了的思维模式,开始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建筑的真意所在.思考建筑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虽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足够理想的技术与材料支持“绿色建筑”的设计实践.虽然这一理论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只限于纸上谈兵,但它的提出至少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指出了一种美好的方向。人们开始提出这样的问题:建筑师的社会责任以及建筑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绿色建筑的提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试图对于这些问题给予回答.这也正是“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提出的最大意义所在。

3绿色建筑的价值观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事实上正是基于建筑领域中绿色人本主义价值的觉醒。然而从觉醒到占据主流的地位.这种价值观的确立还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因此绿色人本主义只能成为未来绿色建筑存在的动力。而在现阶段.在工业、后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论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不能仅仅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经济杠杆此时此刻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绿色建筑赖以生存的经济理由就是对运营费用的节省。一次性投资的回报将是长期的。积累的结果必将远远大于对初次投资成本的节约。这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理由。这显然是一种乐观、积极的思想。事实上也正是目前支持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的主要经济动力。然而。无论是“长期回报”还是“绿色成本’当前来看都是虚无缥缈的。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任何形式和远期平衡表或是成本核算评价与初期投资与直接利润相比.恐怕都是不足以使人为之心动的.更不用说考虑到远期的各种变故或是灾难。考虑到长期回报是否还能落入投资者的腰包。这也正是为何“绿色建筑”在实践的道路上如此举步艰难的原因之一。

为此。国家对于建材选择每平方米所耗标准等方面做一些必要的规定乃至立法.对可持续技术的研究.对新的洁净高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方面增加投入的力度。都将成为推进绿色建筑运动发展的主要动力。

4绿色建筑在设计中的体现

绿色建筑的理解与衡量标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但其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2)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

(3)对于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

(4)面向未来发展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4.1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尊重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但要有满腔创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去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

(1)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其内容有: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植被的关注。

(2)对节省能源的考虑: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对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间接危害之一。如何尽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课题。

(3)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地源热泵)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的控制等。

(4)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

(5)尽可能使用无污染、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4.2对使用者给予更多的关照

作为人类每曰起居、生活、办公的微观环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建筑环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质量。绿色建筑在注重环保的同时还应给使用者以足够的关注,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尽可能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宜人的温度湿度环境.在尽量减少能耗的同时保证甚至提高其舒适性。

(2)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静、和谐、宜人的居住工作环境。

(3)良好的照明系统、合理的房间进深、宜人的光环境。

(4)合理的空间布局、宜人的空间环境。 转贴于

(5)对不同使用者的全方位考虑。包括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心。

(6)提高安全性,增强防灾能力。

(7)完善的通讯系统。让使用者可以方便快捷地与外界沟通。

4.3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该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入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绿色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这里建筑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崭新的生活,空气来自树林与花园而非风扇与风机盘管:光线来自天空的太阳而非从各种发光顶棚与荧光灯管中洒落;人们耳边萦绕不绝的是鸟儿的啼鸣与泉水的流淌.而不是镇流器与各种马达的轰鸣。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建筑中生活与工作,更加舒适,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对于自然元素的引入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是绿色建筑追求的另一个主要目标。它的原则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点:

(1)尽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系数,建立建筑物内外高品质的自然采光系统。

(2)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建立自然空气循环系统。

(3)建立水循环系统,尽可能将水引入~些容易让人疲劳的环境中。

(4)建立立体的多层次绿化系统’净化小环境,改善小气候。

(5)创造开敞的空间环境。使用者能更加方便地接近自然环境。

4.4具有足够的弹性空间来满足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

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绿色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这就体现在对建筑的结构、设备等灵活性的要求上。

(1)楼体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地板对承重的预考虑以及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

(2)预留的管道空间.包括给水、排水、强电、弱电、采暖、通风的发展空间。

(3)依据上述绿色建筑在设计中所体现的四条基本原则,同时考虑建筑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绿色建筑的切入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方案设计的构思:

①处理好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以及地形地貌的特点.给自然环境予。

②为建筑内工作的人员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在建筑项层设计屋顶花园。其他工作层的共享空间集中设置阳光室并引入植被.建立高品质的绿色工作环境以及立体多层次的绿化系统。

③为了减少对能源的浪费与消耗,而利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顶层设置太阳能吸收板。实现太阳能庭院灯及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墙面在符合规范及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扩大窗面积,建立良好的建筑内外采光系统。

④最大限度控制水资源的消耗,在建筑内部设置中水设施,对各类废水进行处理,处理之后的中水用于冲厕和绿化灌溉;在建筑外部铺设透水性强的广场砖。同时对雨水进行有组织收集。

⑤利用自然冷源(地球)设置地源热泵,在大片的绿地中打百米管井.建立冷源场地.为建筑夏季提供冷源。

⑥建筑内部设置冰蓄冷系统,用电削峰填谷减少电网负荷和装机容量。

⑦采用高性能的保温材料,以及低辐射的玻璃进行外墙维护。

篇8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环境保护自然环境

近年来,“保护生态环境,建造绿色家园”的呼声日益高涨,对“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展开。“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等概念在建筑行业成为了一种时尚,同时也实实在在地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这些现象充分体现了人类理智和文明的升华。它要求当代人类重归自然的怀抱。返回生物圈中生生不息的有机联系中。建立起一种人类、自然和人工环境相融合的绿色文明。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两点:

(1)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

(2)尽最大限度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减少能耗。在人类建造过程中,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

人类为了达到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资源。然而。光有索取而没有回报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人类索取与回报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绿色建筑的核心问题。

绿色建筑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条件并通过人工手段创造宜憩舒适的环境.同时又要严格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确保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不但要反映在建筑设计和建造时所采用的合适方法及因地制宜的材料上.而且更为体现在它对资源的消耗利用程度和回报自然程度状态上。由此看来.可以这样说: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在使用中对精神层面的重要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全方位的关心使用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

二、绿色建筑的意义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是在全球范围内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于生活与消费方式的深刻反思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现实生活中,一望无际的森林被蚕食和毁灭.沙漠化风暴席卷了广阔的绿野,生物物种的生命力在人类前进的步伐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城市中的人们很难见到湛蓝的天空与明媚的阳光。

建筑师们跳出曾经习惯了的思维模式,开始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建筑的真意所在.思考建筑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虽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足够理想的技术与材料支持“绿色建筑”的设计实践.虽然这一理论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只限于纸上谈兵,但它的提出至少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指出了一种美好的方向。人们开始提出这样的问题:建筑师的社会责任以及建筑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绿色建筑的提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试图对于这些问题给予回答.这也正是“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提出的最大意义所在。

三、绿色建筑的价值观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事实上正是基于建筑领域中绿色人本主义价值的觉醒。然而从觉醒到占据主流的地位.这种价值观的确立还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因此绿色人本主义只能成为未来绿色建筑存在的动力。而在现阶段.在工业、后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论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不能仅仅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经济杠杆此时此刻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绿色建筑赖以生存的经济理由就是对运营费用的节省。一次性投资的回报将是长期的。积累的结果必将远远大于对初次投资成本的节约。这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理由。这显然是一种乐观、积极的思想。事实上也正是目前支持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的主要经济动力。然而。无论是“长期回报”还是“绿色成本’当前来看都是虚无缥缈的。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任何形式和远期平衡表或是成本核算评价与初期投资与直接利润相比.恐怕都是不足以使人为之心动的.更不用说考虑到远期的各种变故或是灾难。考虑到长期回报是否还能落入投资者的腰包。这也正是为何“绿色建筑”在实践的道路上如此举步艰难的原因之一。

为此。国家对于建材选择每平方米所耗标准等方面做一些必要的规定乃至立法.对可持续技术的研究.对新的洁净高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方面增加投入的力度。都将成为推进绿色建筑运动发展的主要动力。

四、绿色建筑在设计中的体现

绿色建筑的理解与衡量标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但其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2)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

(3)对于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

(4)面向未来发展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1、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尊重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但要有满腔创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去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

(1)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其内容有: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植被的关注。

(2)对节省能源的考虑: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对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间接危害之一。如何尽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课题。

(3)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地源热泵)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的控制等。

(4)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

(5)尽可能使用无污染、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2、对使用者给予更多的关照

作为人类每曰起居、生活、办公的微观环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建筑环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质量。绿色建筑在注重环保的同时还应给使用者以足够的关注,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尽可能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宜人的温度湿度环境.在尽量减少能耗的同时保证甚至提高其舒适性。

(2)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静、和谐、宜人的居住工作环境。

(3)良好的照明系统、合理的房间进深、宜人的光环境。

(4)合理的空间布局、宜人的空间环境。

(5)对不同使用者的全方位考虑。包括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心。

(6)提高安全性,增强防灾能力。

(7)完善的通讯系统。让使用者可以方便快捷地与外界沟通。

3、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该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入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绿色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这里建筑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崭新的生活,空气来自树林与花园而非风扇与风机盘管:光线来自天空的太阳而非从各种发光顶棚与荧光灯管中洒落;人们耳边萦绕不绝的是鸟儿的啼鸣与泉水的流淌.而不是镇流器与各种马达的轰鸣。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建筑中生活与工作,更加舒适,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对于自然元素的引入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是绿色建筑追求的另一个主要目标。它的原则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点:

(1)尽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系数,建立建筑物内外高品质的自然采光系统。

(2)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建立自然空气循环系统。

(3)建立水循环系统,尽可能将水引入~些容易让人疲劳的环境中。

(4)建立立体的多层次绿化系统’净化小环境,改善小气候。

(5)创造开敞的空间环境。使用者能更加方便地接近自然环境。

4、具有足够的弹性空间来满足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

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绿色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这就体现在对建筑的结构、设备等灵活性的要求上。

(1)楼体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地板对承重的预考虑以及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

(2)预留的管道空间.包括给水、排水、强电、弱电、采暖、通风的发展空间。

(3)依据上述绿色建筑在设计中所体现的四条基本原则,同时考虑建筑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绿色建筑的切入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方案设计的构思:

①处理好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以及地形地貌的特点.给自然环境予。

②为建筑内工作的人员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在建筑项层设计屋顶花园。其他工作层的共享空间集中设置阳光室并引入植被.建立高品质的绿色工作环境以及立体多层次的绿化系统。

③为了减少对能源的浪费与消耗,而利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顶层设置太阳能吸收板。实现太阳能庭院灯及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墙面在符合规范及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扩大窗面积,建立良好的建筑内外采光系统。

④最大限度控制水资源的消耗,在建筑内部设置中水设施,对各类废水进行处理,处理之后的中水用于冲厕和绿化灌溉;在建筑外部铺设透水性强的广场砖。同时对雨水进行有组织收集。

⑤利用自然冷源(地球)设置地源热泵,在大片的绿地中打百米管井.建立冷源场地.为建筑夏季提供冷源。

⑥建筑内部设置冰蓄冷系统,用电削峰填谷减少电网负荷和装机容量。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