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质量成本的控制方法8篇

时间:2023-10-07 09:14: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质量成本的控制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质量成本的控制方法

篇1

关键词: 公路工程;质量因素;管理

Abstract: Urban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ject has almost become the top priority of China's infrastructure, urban highway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moothness of the entire city traffic, this article mainly affecting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quality factors, and management model aspect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Key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 quality factors;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因素众多,但是在我国整体的基础建设的大环境中,影响公路质量建设的另一个因素是其本身存在的管理模式的问题,只有从这两个方面逐一分析才能真正建设出质量更好、设计更人性化、更具卓越性的建筑。

1.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因素

1.1 建设项目目前工作仓促、深度不够,造成决策失误

公路建设项目一般规模较大,其施工过程是一个劳动力、资金、技术密集型的生产过程,不同于其他商品生产,其规模大、投资多、生产周期长、使用周期长,因此,统筹规划,科学决策非常重要,应就项目的必要性、技术的可行性、经济的合理性,及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作出科学评估,若立项不妥,决策不周,将带来很大浪费及严重后果。一是规模小,标准低,不能满足设计交通量、设计年限要求,提前进行二次投资改造,不能发挥高等公路的规模效益;二是如果路线选择不合理,人为造成行车出入不便,增加行车距离,将会造成很大浪费,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三是重大技术方案、施工工艺、主要材料的比选与审定,如果选择不当,将给工程质量造成隐患。

1.2设计经验不足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工程质量的龙头,工程质量首先取决于设计质量。公路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很复杂,从规划、立项、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设计文件、招标文件、合同条款和规范,到招标项目实施,周期较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设计还在起步阶段,国外公路建设项目的设计,产业政策明确,法律法规完善,设计程序合理,评估机构经验丰富,设计人才众多,项目库完备充实,设计使用的设备和软件先进,设计周期有的达20年以上,设计质量较高。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建立项目库,设计任务基本上是一个接一个,不能也没有时间进行多项目多方案比选,没有上述保证设计完善的条件,因此有一定差距。

1.3建设管理经验不足

建设项目由于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资金来源的不同,项目管理模式各异,项目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差别,建设市场离规范化管理有一定距离。总体是重点大型项目、世行贷款项目、领导重视的项目较好,中小型项目、地方筹资项目欠规范。

业主项目管理能力欠佳,对大型项目管理没有经验,有的业主是由各相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的临时指挥部,存在临时、松散、短期的思想观念,质量意识和合同意识相应淡薄,在目前上项目比较多的情况下局面不容乐观,无法解决。

1.4 承包商干高等级公路经验不足

在高等级公路项目上,一部分承包商高等级公路施工经历较少,有的中标铁路部门承包商从未干过高等级公路,一无应有的筑路机械设备,二无足够的管理人员,这对质量管理来说是个难题,没有经验就容易出问题。有的工程承包商对施工前期的组织准备、技术准备、物资准备、现场准备不到位,在施工作业组织、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调度、现场管理、技术资料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中没有能力或力不从心,致使工程管理处于混乱状态,工程质量无法保证。

1.5工程建设主要材料设备不能满足要求

原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有好的材料才能出好的质量。工程建设所用的原材料不是统购统配,一般由承包商自己采购,尤其是地方材料可供选择的范围很小。所用部分原材料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原因较多,一是因施工进度快,料源多,检验设备和人员不足,材料检验跟不上;二是为降低成本而人为降低用材标准;三是料场管理不善,材料二次污染或标准降低;四是材料供应者弄虚作假;五是有的材料采购与使用脱节;六是有的材料如沥青,国产沥青的质量不过关,进口价格高,要外汇,形成不用也要用的局面。大部分地方材料如石料、石灰、砂子以小加工为主,没有工业化生产相应的生产标准、规范和程序,材料的等级、规格、级配、材质不稳定,没有质量保障,工程上因施工环境、价格、运距、外界干预等因素又不得不用。如安新路后期,工期紧,路用石料需求量大,即使小石料厂的石料质次价高,也供不应求,这是基层质量得不到较好控制的一个因素。

2.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

2.1严格实行招标投标制度

作为业主,应严格实行招投标制,通过招投标,选择符合工程施工条件的承包商,杜绝搞暗箱操作、搞权钱交易,业主和承包商沟通一气,共同贪坑国家集体的财产。

2.2严格实行建设监理制

建设监理制是除业主和承包商以外的第三方,按建设程序,对项目的建设全过程,在技术、经济方面,实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和管理的制度。我国的监理制度近几年逐渐走向成熟。但还是有不完善的地方。监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增加监理人员人数,对承包商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施工点,实行全面的质量监理。严格实行监理员旁站制度。

2.3施工单位成立质量管理小组

成立一个以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为领导的质量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质量试验员、现场施工负责人、各作业队(班)队(班)长。由项目总工招集小组成员对施工蓝图进行会审、复核。对关键部位要进行设计校核,由项目总工进行质量和安全交底。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一道工序,要严格遵守监理程序等有关建设程序。加大承包商的管理力度不要让民工自行施工,自行质量管理,消除或杜绝质量事故发生的隐患。

项目经理部要制定和完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自主要职责,明确分工,有分有合。编制项目奖罚条例,质量事故发生,要查明原因,该谁负责就谁负责,该进行何种处罚就进行何种处罚。决不枯息迁就。我国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质量事故的发生,事故责任人不管是不是还在原来的部门工作,不管你到了哪里,该承担民事责任的就要承担民事责任,该承担刑事责任的要承担刑事责任。轰动全国的“綦江彩虹桥”事件就是最好的事例。

2.4加强现场质量管理

预防和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及时处理已发生的施工质量问题。由于公路施工项目质量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等特点。所以,在一个施工项目中,发生质量事故是在所难免的。究其事发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违背建设程序,未查明真正地质情况,对软弱地基未做好处理,设计计算出错,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施工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自然条件影响等。就其诸多所因,又以由于施工和管理所造成的为最,其具体表现为: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未进行图纸会审,仓促施工,未经监理、设计部门同意擅自修改设计,不按图纸施工,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缺乏基本知识,施工蛮干;施工管理混乱,施工方案不同,不重视质量检查验收工作等等。质量事故发生后,应及时组织质量小组进行调查、分析、处理。由于事故的诱发原因多样性能,所发生的质量事故亦呈多样性,主要还是表现为:建筑结构物错位,变形、倾斜、倒塌、破坏、不均匀沉降、刚度差、强度不足、断面尺寸不准等。对重要事故的调查,是为了确定事故的范围、性质、影响因素等。调查一定要力求全面、准确、客观。调查的结果要撰写事故调查报告:其内容应包括:(1)工程概况,重点介绍事故有关部分的情况;(2)事故情况,事故发生时间、性质,现状及发展变化的情况;(3)是否需要采用临时应急措施;(4)事故设及人员与主要责任者的情况。质量事故原因的分析,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只有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后,才能去伪存真,找到造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的处理,要建立在原因分析基础上。事故处理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建筑功能和使用要求,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

结束语: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有存在,但是作为一个战斗在前线的建设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严格把好每一个关,要及时发现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事故发生后要积极寻求解决方法,不能听之任之。不断创造出更加积极卓越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管理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2]单志刚.基于行为的安全管理模式探讨[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0).

篇2

关键词: 清单编制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1 清单的编制要求

预算清单在编制时应严格按《计价规范》要求执行,在编制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1 清单子目的分项时依据《计价规范》原则尽可能编制的细致。优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方便施工单位投标报价;其二为后期施工现场管理提供方便;其三为施工中进度款的支付计算提供了方便;

1.2 清单在编制过程中,清单子目要做到不漏项、不缺项,整个工程项目应在清单中全部体现,清单工程量必须正确,避免在施工及结算时出现扯皮,引起工程造价超预算控制造价。一个成功项目造价管理,在没有大的设计变更情况及不可遇见事项发生,结算造价应是接近预算造价。

1.3 清单计价的工作内容应描述全面、具体,必需体现清单包括的全部工作。优点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其一是方便施工单位投标报价;其二为后期施工现场管理提供明确的信息,避免扯皮的事件发生。

1.4 清单计价的编制应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分部位分别编制。例如一栋有地下室、裙房、塔楼的高层建筑,土建部位的清单计价编制时最好将清单计价分为五个部分,土方及护壁部分、基础部分、地下室部分、裙房部分、塔楼部分。在每个部分可根据需要再用分部工程分出各项分部。优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为选择不同的施工单位提供了方便;其二为施工中进度款的支付计算提供了方便;其三为每一部分的造价控制,造价指标分析、统计、对比提供了方便。

清单计价的编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正确性,影响后期的工程项目管理。对于编制清单的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及工作责任心要求较高,同时清单编制必须给予其充分必要的编制时间。

2 施工合同内容应与清单计价相结合

清单计价的管理模式必须要在施工合同中给予明确。对于不同形式的施工合同均可采用清单计价的管理模式,但不同形式的施工合同清单的作用略有差别,需要用不同的合同条款来确定清单的作用。

在固定单价合同中预算编制的清单工程量是可以调整的,为了保证清单计价在结算中的地位,在施工合同中可通过一些施工条款来处理。例如:

在工程量差别方面,当招标时的工程量与实际施工中的工程量不符时,发包人与承包人约定可以调整的,承包人应在事件发生后14天内做出工程量增加核定单,经现场工程师认可后作为计价依据。当招标时的工程量与实际施工中的工程量不符时,承包人应在事件发生后14天内未做出反应视为已含在总价中考虑,不再另行计价。

在单价方面一般是固定的,只有在工期较长的情况下合同中可约定部分主要材料可按市场信息价调整。

在固定总价合同(大包干总价合同)中预算编制的清单工程量是为防止施工与预算不符时,作为结算调整合同价的依据。在施工合同中必须用专用条款来明确。

例如:

承包方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图及《某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中列明的工程量,如清单中漏项缺项的工程量视为已含在大包干总价中考虑,不再另行计价。这种条款就明确了施工时必须按清单内容施工,如未完成的清单工程量结算要扣除其工程造价,并且如果清单中出现的漏项缺项结算时也不给予补偿。

现行的施工合同基本为上述两种形式,不同特点的工程可能还需增加一些专用条款将清单计价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合同条款约定的成熟,清单计价编制的清楚、明细、全面,对于后期的造价控制、工程结算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节约工作时间、控制成本造价都有益。

3 施工过程中清单的运用

工程量清单作为合同的附件形式存在,可方便施工现场管理、办理经济签证、施工进度工程量的确定。

3.1 在施工现场管理时,可运用清单及施工图相结合进行,即可对清单进行一次检验,又可作为验收的依据。可通过清单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监督承包商按图施工,严格控制承包商的变更、材料代用、现场签证、额外用工及各种预算外费用。

3.2 在进度验工时部位明确、清楚、详细的工程量清单将会使过程控制中的造价审核更方便、快捷。

3.3 在施工现场管理时,运用清单办理经济签证造价明确,有助于造价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有效的控制造价,并及时、正确处理索赔和防范索赔。施工中原则上承包商不得随便对原工程设计进行变更,如提出合理化建议,须经设计、建设、监理等单位有关工程师同意,所发生的费用和获得的收益,建设单位、承包商约定分担或分享。

4 工程结算时清单计价的作用

工程竣工结算是指承包商按合同规定完成全部承包工程的工作内容,经验收质量合格,并符合合同要求之后,向发包单位进行最终工程款结算。是一种动态的造价计算,应依据合同约定进行,清单内容、工程量、单价是结算时的主要依据之一。

结算总造价=合同总价+调增调减造价

4.1 清单的工作内容是工程验收及计价的标准,完成数量、完成质量都决定了工程的最后造价;

4.2 清单的工程量的变更一般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1、由于设计单位失误造成的设计误差而产生的设计变更;2、由于承包商的施工失误而产生的变更;3、由于建设单位自己设计修改产生的变更。对于不同的原因,不同单位造成的工程量增减应分别处理:由于设计院的原因造成的工程造价的增加应补偿给承包商,但要扣设计院的设计费用;由于施工失误造成的工程费用的增加施工单位不得要求补偿同时视工程实际情况罚款;由于建设单位自身原因造成的工程费用的增加应补偿给施工单位,这种情况是建设单位工程造价人员成本控制的重点。

4.3 清单单价在现行的合同条例中一般是不准许变更的,只有在工期较长的情况下合同中可约定部分主要材料在结算时可按市场信息价调整,这一部分造价的调增调减是确定结算价的因素之一。

篇3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遵循《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为工程进度款支付提供了计算依据;清单计价经国内外多年的工程成本管理实践证明,是控制项目施工建设阶段工程成本的有效方法。

1 清单的编制要求

预算清单在编制时应严格按《计价规范》要求执行,在编制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1 清单子目的分项时依据《计价规范》原则尽可能编制的细致。优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方便施工单位投标报价;其二为后期施工现场管理提供方便;其三为施工中进度款的支付计算提供了方便;

1.2 清单在编制过程中,清单子目要做到不漏项、不缺项,整个工程项目应在清单中全部体现,清单工程量必须正确,避免在施工及结算时出现扯皮,引起工程造价超预算控制造价。一个成功项目造价管理,在没有大的设计变更情况及不可遇见事项发生,结算造价应是接近预算造价。

1.3 清单计价的工作内容应描述全面、具体,必需体现清单包括的全部工作。优点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其一是方便施工单位投标报价;其二为后期施工现场管理提供明确的信息,避免扯皮的事件发生。

1.4 清单计价的编制应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分部位分别编制。例如一栋有地下室、裙房、塔楼的高层建筑,土建部位的清单计价编制时最好将清单计价分为五个部分,土方及护壁部分、基础部分、地下室部分、裙房部分、塔楼部分。在每个部分可根据需要再用分部工程分出各项分部。优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为选择不同的施工单位提供了方便;其二为施工中进度款的支付计算提供了方便;其三为每一部分的造价控制,造价指标分析、统计、对比提供了方便。 清单计价的编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正确性,影响后期的工程项目管理。对于编制清单的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及工作责任心要求较高,同时清单编制必须给予其充分必要的编制时间。

2 施工合同内容应与清单计价相结合

清单计价的管理模式必须要在施工合同中给予明确。对于不同形式的施工合同均可采用清单计价的管理模式,但不同形式的施工合同清单的作用略有差别,需要用不同的合同条款来确定清单的作用。 在固定单价合同中预算编制的清单工程量是可以调整的,为了保证清单计价在结算中的地位,在施工合同中可通过一些施工条款来处理。例如:

在工程量差别方面,当招标时的工程量与实际施工中的工程量不符时,发包人与承包人约定可以调整的,承包人应在事件发生后14天内做出工程量增加核定单,经现场工程师认可后作为计价依据。当招标时的工程量与实际施工中的工程量不符时,承包人应在事件发生后14天内未做出反应视为已含在总价中考虑,不再另行计价。

在单价方面一般是固定的,只有在工期较长的情况下合同中可约定部分主要材料可按市场信息价调整。

在固定总价合同(大包干总价合同)中预算编制的清单工程量是为防止施工与预算不符时,作为结算调整合同价的依据。在施工合同中必须用专用条款来明确。

例如:

承包方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图及《某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中列明的工程量,如清单中漏项缺项的工程量视为已含在大包干总价中考虑,不再另行计价。这种条款就明确了施工时必须按清单内容施工,如未完成的清单工程量结算要扣除其工程造价,并且如果清单中出现的漏项缺项结算时也不给予补偿。

现行的施工合同基本为上述两种形式,不同特点的工程可能还需增加一些专用条款将清单计价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合同条款约定的成熟,清单计价编制的清楚、明细、全面,对于后期的造价控制、工程结算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节约工作时间、控制成本造价都有益。

3 施工过程中清单的运用

工程量清单作为合同的附件形式存在,可方便施工现场管理、办理经济签证、施工进度工程量的确定。

3.1 在施工现场管理时,可运用清单及施工图相结合进行,即可对清单进行一次检验,又可作为验收的依据。可通过清单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监督承包商按图施工,严格控制承包商的变更、材料代用、现场签证、额外用工及各种预算外费用。

3.2 在进度验工时部位明确、清楚、详细的工程量清单将会使过程控制中的造价审核更方便、快捷。 3.3 在施工现场管理时,运用清单办理经济签证造价明确,有助于造价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有效的控制造价,并及时、正确处理索赔和防范索赔。施工中原则上承包商不得随便对原工程设计进行变更,如提出合理化建议,须经设计、建设、监理等单位有关工程师同意,所发生的费用和获得的收益,建设单位、承包商约定分担或分享。

4 工程结算时清单计价的作用

工程竣工结算是指承包商按合同规定完成全部承包工程的工作内容,经验收质量合格,并符合合同要求之后,向发包单位进行最终工程款结算。是一种动态的造价计算,应依据合同约定进行,清单内容、工程量、单价是结算时的主要依据之一。

结算总造价=合同总价+调增调减造价

4.1 清单的工作内容是工程验收及计价的标准,完成数量、完成质量都决定了工程的最后造价;

4.2 清单的工程量的变更一般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1、由于设计单位失误造成的设计误差而产生的设计变更;2、由于承包商的施工失误而产生的变更;3、由于建设单位自己设计修改产生的变更。对于不同的原因,不同单位造成的工程量增减应分别处理:由于设计院的原因造成的工程造价的增加应补偿给承包商,但要扣设计院的设计费用;由于施工失误造成的工程费用的增加施工单位不得要求补偿同时视工程实际情况罚款;由于建设单位自身原因造成的工程费用的增加应补偿给施工单位,这种情况是建设单位工程造价人员成本控制的重点。 4.3 清单单价在现行的合同条例中一般是不准许变更的,只有在工期较长的情况下合同中可约定部分主要材料在结算时可按市场信息价调整,这一部分造价的调增调减是确定结算价的因素之一。

篇4

关键词:企业管理;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1.质量成本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引入质量成本这一概念。质量成本是使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水平上所需要的费用。

1.1质量成本的分类

通常,质量成本分为五大类:即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外部质量保证等。

1.2我国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企业在经营实践过程中,质量成本管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缺乏全面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质量成本核算是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由于我国推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比较晚,不同企业的实际生产、管理状况又各有不同,这使得对某些质量成本项目的定义不够准确,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不够妥当,国家又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因此,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化、制度化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质量状况。

1.2.2质量损失成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还有待改进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还比较严重,有些企业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成本,但产品的质量水平却不高,因此,对质量损失成本进行深入分析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我们对己经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多数企业只是在数字上作简单比较就下结论了,未能很好地利用有关数据进行深层次地分析,使得一些可能避免或削减的损失未能幸免。

1.2.3质量成本的优化、控制方法还有待研究

我们进行质量成本信息的收集、核算和分析,最终目的是为了优化企业的质量成本方案,控制和降低企业整体的质量成本。由于我国企业推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较晚,还末能建立起科学、系统、全面的质量成本优化和控制方法,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2.质量成本体系的核算研究

质量成本核算必须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适合企业的规模和全面质量管理的需要。质量成本核算的组织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一级质量成本核算组织形式,在这种形势下,由企业会计部门集中进行全厂的质量费用的收集、分配、归集和计算工作;另一种是两级质量成本核算形式,在这种形式下,质量成本的核算分为厂部和车间、各职能部门、各责任中心两级进行,各车间、职能部门、责任中心设置专职或兼职的核算员,负责责任范围内的质量成本的明细核算,再由厂部进行汇总核算。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

2.1质量成本费用的收集渠道

质量成本费用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渠道收集:

2.1.1直接利用现有的会计资料进行收集。即在日常填制凭证和登记明细账时,遇到与质量费用有关而又能直接分离的,即可在凭证上盖上质量费用的专用章,这样,质量成本核算员就能依次迅速地进行收集。质量成本的大部分费用均可通过这种方式收集。

2.1.2虽存在于现有的会计资料中,但与其他费用紧密联系在一起,无法直接分离出来。如生产工人为维修少量次品所支出的工资、材料等费用,一般与日常的基本生产成本混在一起,对这类费用一般需要建立临时记录卡来反映,并通过调查分析将质量费用与非质量费用区别开来,以便科学地确定质量成本的实际发生额。

2.1.3不能从现有的会计资料中收集到的,不属于现行会计制度核算范围的隐含质量成本,如为改进和提高质量,开发新产品而放弃的各种机会损失等,则必须设置专用凭证进行单独核算。由于这些费用并没有实际支出,往往只能通过估算取得。因此,他需要借助统计核算手段和业务核算手段,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正确估算这些隐性成本。

2.2质量成本的核算方法

目前,国内外企业对质量成本的核算主要采用三种基本方法:

2.2.1统计核算方法。其基本特征为:采用货币、实物量、工时等多种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的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运用统计调查的方法取得资料,并通过对同级数据的分组、整理获得所要求的各种信息,以揭示质量经济性的基本规律为目的,不注重质量成本数据的完整性及准确性。

2.2.2会计核算方法。其特点是:采用货币作为统一量度;采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和分析、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专门方法,对质量管理全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记录和反映;严格以审核无误的凭证为依据,质量成本资料必须准确、完整,整个核算过程与现行成本核算相似。

2.2.3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核算方法。即根据质量成本数据的来源不同,而采用灵活的处理方法。其特点是:采用货币、实物量、工时等多种计量手段;采用统计调查、会计记账等方法收集数据;方式灵活机动,资料力求完整。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于1986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质量成本研讨会”,向全国推荐的就是这种方法。

质量成本核算方法的理想选择是,以会计核算为主,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为辅。其基本特征是:以货币计量为主,适当辅之以实物计量、工时计量及其他指标如产品合格率、社会贡献率等反映;主要通过会计方面的专门方法来获取质量成本资料,但在具体运用这些专门方法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如对有些数据的收集不必设置原始凭证,也不必进行复式记账,账簿记录也可简化进行,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应灵活多样等等。而对那些会计方法无法获得的信息,则可借助统计手段和业务核算获得;对通过会计手段获得的信息,应力求准确、完整;而对通过统计手段、业务手段获取的资料,原则上只要求基本准确,不要求以原始凭证作为获取信息的必备依据。

篇5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质量成本;控制;核算

房地产是人们衣食住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前进,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正确的把握好质量成本的控制与核算,才是现阶段房地产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但部分房地产企业并没有高度重视质量成本的控制与核算,没有对质量成本进行规划管理,在项目建筑的过程中,没有把质量成本所涉及到费用进行整理、核算、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只有在准确的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上,企业才能进行有效的质量成本控制,为企业投资提供有利的依据,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

1、质量成本控制与核算的内涵及价值

1、1概念界定

房地产质量成本的核算,是指房地产在项目开发的整个过程所这涉及到的全部费用支出,包括人工费用的支出、材料费用的支出或是一些其他工程承包中的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材料购置费等等的支出,并把所分配到各个项目环节的费用支出进行系统的计算过程。房地产的质量成本核算是质量成本控制的基础,是房地产经济决策的有力依据。

1、2关键核心内容

房地产质量成本控制就要以治疗成本核算为核心,在整个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药对所涉及到的质量成本问题,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核算、分析,为房地产技术改进,降低质量成本的支出提供准确的质量信息。

1、3现实意义

质量成本的控制与核算对房地产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房地产企业要想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就要对质量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对质量成本的费用进行核算,有效的控制质量成本的支出。以一种高品质、低成本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房地产质量成本控制与核算存在的客观问题

由于房地产企业的项目建筑的周期较长,对企业质量成本的控制与核算的难度也随着加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1)部分房地产商并没有对质量成本控制与核算工作引起高度重视,仍采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造成成本核算的滞后性;(2)很多房地产企业对质量成本核算的对象并不明确,对待产品的形态如高低层楼房、商业房和住宅房的核算成本没有准确定位;(3)在质量成本费用的收集、整理、分析上方法不当,对于各个环节设计到的成本费用问题没有合理的分类方法加以解决,从而也影响了对质量成本的控制问题。

3、提高房地产质量成本控制与核算的措施

3.1思想上重视房地产企业对质量成本控制与核算工作

随着竞争因素的增加,房地产企业要想加强市场竞争力,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就要重视对产品质量成本的有效管理,要高度重视对质量成本控制与核算的工作,体现出成本效益的观念,摒弃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在每个施工环节中,房地产企业都要进行系统的成本核算,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有利的信息依据。同时还要控制好质量成本支出,降低企业投资风险,把控企业质量成本投资金额,减低企业投资成本,为企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3、2努力建立健全符合自身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要想降低工程质量成本的支出,房地产企业就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成本的核算体系。在项目工程开发前,会计部门应该对项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制定好项目成本的投资预案,为房地产商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依据。同时还要在项目工程开发中,对质量成本支出数据进行全程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进一步完善核算制度,对质量成本的支出作以合理的把控,促进质量成本的有效控制,降低质量成本的支出。

3、3不断制定和完善内部质量成本控制措施

在房地产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房地产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质量成本控制措施,要在工程建筑的成本费用、拆迁安置的成本费用和贷款利息的成本费用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对于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成本投资,要以降低质量成本为出发点进行合理的控制,安排施工顺序,发挥其监督作用,并且配合好质量成本的核算工作。同时对于拆迁安置费用支出,要严格控制补偿标准,合理安置居民外迁。房地产企业应该有计划的控制从银行贷款中的利息偿还的方法,减少质量成本的损失。

3、4进一步强化房地产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

房地产企业在对质量成本控制与核算中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要确保在质量成本控制与核算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促进对房地产质量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在房地产项目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合理设置会计机构,要强化房地产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不仅要有专业的质量成本核算团队,还有有对质量成本控制的监督团队,要对会计机构的核算进行严格的审计,确保会计核算的真实性。

4、结语

通过以上对房地产企业质量成本控制与核算的内涵诠释,可以看出质量成本控制与核算对房地产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房地产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质量成本控制与核算工作,针对于房地产企业在质量成本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要准确把握质量成本的核算对象,收集质量成本的投资数据,建立健全完善的核算体系,对质量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为房地产企业决策提供有利的质量信息数据,在保证高质量建筑水平的基础上,降低质量成本的支出,才能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维宁.浅析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成本核算与控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22): 69-69

[2]唐云英.浅析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会计师,2012;(13):15-16

[3]徐涛.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对象及借款费用处理探讨[J], 中国外资,2012;(17):33-34

篇6

所谓质量成本决策,就是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通过对质量因素和质量成本构成的分析,确定在盈利水平较高条件下的质量水平和质量成本标准,以作为质量管理的依据。

(一)质量成本与价格、利润等的制约关系

产品质量和价格、成本、利润是有着一定的联系。一般说来,合理的质量成本支出,不但能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能保持合适的价格,使企业获得较高的利润。但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发生一些矛盾:产品价格随产品质量的提高而提高,但到了一定界限以后,由于受各种因素(如购买力、价格等)的影响,就不能按质量比例上升。当成本增加幅度超过价格增加幅度时,即呈下降趋势。可见产品质量不能单纯谋求无止境的优化,必须研究如何才是最能获利时的最佳质量成本。

(二)质量成本决策的方法

质量成本决策的目的是要确定使质量总成本最低、企业收益最大的产品质量水平,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经验测算法

它是从本企业历年的质量水平和质量成本数据的比较中找出质量成本的最佳值或以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为依据,在进行具体分析和技术经济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本企业质量成本的最佳值,并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正。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不足点是它以历史成本为依据,从而容易导致决策者只关心实际成本是否低于先进水平,而不考虑这些成本的发生是否合理。

2、合理比例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质量成本各项目间的比例关系确定一个合理的比例,从而找出质量水平的适宜区域,而不是确定最优质量成本点。为此,将质量总成本线划分为:改进区、适宜区和过剩区。

如果产品质量处于改进区,说明产品质量水平较低,损失成本偏高而投入成本偏少,故企业应尽快采取措施,加大投入,追加预防和鉴定费用的支出,加强预防和检验工作,以提高产品质量。如果产品质量处于过剩区,则往往意味着产品的检验成本太高而损失成本很低,产品的质量水平可能已经超过用户的需要,出现了不必要的质量成本,因此,这时一般要放宽检验标准,放松检查要求。理想的质量水平区域是适宜区,在这一区域内,投入和损失均为适宜,质量适当,成本较低,经济效益良好,这时如果找不到有力措施,重点应转向控制和保持现有质量水平,故又称其为“质量控制区”。该方法直观易行,不足在于需要依赖主观判断的因素多。

3、灵敏度分析法

灵敏度指投入的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对故障成本变化量的比,表明为减少单位故障成本所花费的预防和鉴定成本。以公式表示为:

α=(P+A)/ΔF

其中,α为灵敏度;Ρ为预防成本;A为鉴定成本;ΔF为故障成本的变化值。

灵敏度越小,质量改进越有意义。在改进区域,提高质量水平时,故障成本减少越快,而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较小,所以灵敏度小;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故障成本的变化减少,而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则越大,所以灵敏度大。当进入过剩区域后,灵敏度最大。因此,可以利用灵敏度来判定质量成本所处的区域。

二、 质量成本核算

质量成本核算是质量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要建立可靠的质量成本核算制度,以便及时反映和揭示质量成本信息。

目前,我国的质量成本核算无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使得质量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无固定模式。但从质量成本核算的应用情况看有两种核算形式。

(一)质量成本的非独立核算

非独立核算形式核算质量成本需设置“质量成本”总账账户,代替原“废品损失”内容核算中使用的“废品损失”总账账户。“质量成本”总账账户属于成本费用类账户。该账户的借方核算本期发生的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质量损失成本及外部质量损失成本四部分内容。贷方为结转记入“生产成本”账户中“废品损失”成本项目的废品净损失费用;结转记入“原材料”账户的废品残料价值;以及结转记入“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账户的质量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质量损失成本和外部质量损失成本。期末,“质量成本”账户如有借方余额,表示应由以后会计期间负担的质量预防成本。“质量成本”总账账户下,可设置“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等二级账户,进行质量成本的明细分类核算。

此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简化工作量,不足之处在于过于分散,以致有时无法全面反映质量成本的实际水平。

(二)质量成本的台账核算

为了核算质量成本,企业应设置质量成本台账,定期从相关账户中找出质量成本的资料,进行详细登记,期末汇总计算出质量总成本,为有效地分析和控制质量成本提供依据。

同时,为了便于从相关账户中找出质量成本的资料,企业应在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开设废品损失、停工损失成本项目。在管理费用明细账中开设材料检验费、设备检验费、产品检验费、保修费用、索赔费用、质量培训费、工序控制费用等费用项目。

此方法的优点是符合质量成本控制的要求,有利于对实际发生的质量成本进行准确和有效的控制,缺点是工作量大。

三、 质量成本分析

质量成本分析是将本期实际发生的质量成本,通过核算及质量成本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了解其发展动态,总结经验教训,探求和实现方案最优化,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需要编制“质量成本报告”。这一报告一般由各成本控制中心根据管理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编制,供企业管理当局及时了解质量成本的开支情况,以及各类质量成本占总额的百分率,以便进一步分析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加强对质量成本的控制。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质量成本与其他相关成本的对比分析

将质量总成本及其各构成因素的实际值与产品产值、销售收入、产品成本、利润总额等有关指标的实际值进行对比。如销售收入的质量成本率=质量成本/销售收入。

(二)质量成本的趋势分析

它是将质量总成本或其各构成因素的实际值,以及以上各项对比指标值,按时间先后在同一坐标系中描点,作质量成本的趋势线,以了解质量成本的发展变化趋势,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使之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三)质量成本灵敏度分析

质量成本灵敏度是指单位质量投入的变化所引起的质量损失变化的大小,即:

显然,该指标值越大,说明质量投入对质量损失的影响越大;反之,则越小。这一指标不仅可以反映质量投入的重要性,而且可以根据指标值的正负和大小来判断当前质量水平所处的大致区域。

篇7

关键词:质量成本;质量管理;分析与优化;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1

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已经由规模效益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经济转变。在市场竞争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企业要立于市场,就必须两手抓:一手抓顾客,提高客户满意度,培养忠诚的顾客群;一手抓产品,即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使企业产品的价格在竞争中有较大的空间和较大的利润。这己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

质量成本是经营成本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经济性表现,是衡量质量体系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以最佳质量成本生产出满足用户要求和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对质量成本进行统计、核算、分析和控制,不仅可以找到控制和降低成本的途径,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还可以监督和指异质量管理活动,从质量成本角度寻求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有利于促使企业领导重视产品质量,拓宽成本管理方法,推行质量管理工作。把质量成本作为提高产品质量,改进质量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以下就运用质量成本分析等方法,进行全面质量管理(TQM)以及全面质量成本控制。

1.质量成本及其构成质量成本的涵义

从广义上讲,质量成本即是一种成本,又是货币化的质量。质量成本是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成本概念,它是与产品质量管理活动有关的劳动耗费,是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目的而造成的一切损失之和。

质量成本一般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损失成本(包括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等构成。质量成本与生产成本的联系与区别,从成本会计的角度来讲,质量成本实际上是企业生产成本的有机组成部分。质量成本管理是一种管理会计形式,它是从客观上进行成本分析,提出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从经济分析的角度来促进质量改进活动。生产成本是指企业为了生产和销售一定品种和数量的产品(劳务)而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的总和,是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质量成本和生产成本是密小可分的。质量成本和生产成本的数据来源相同,都是依靠原始凭证和凭证汇总表。它们的职能目标相同,都是从小同的角度反映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为企业有关方而提供参谋咨询服务。同时,质量成本最终要结转到生产成本中,变成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在生产成本最低点上的产量小一定是质量成本最优。但最优质量成本一定在生产成本最低点附近摆动,有时还能够影响生产成本的走势。

质量成本和生产成本之间也有区别。首先,报表的用途小一致。其次,报表的内容小一样,由于用途小同,决定了报表格式和内容小一致。一方而,质量成本的核算偏重于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可控制成本,特别是降低预防和检验费用,而生产成本则要求全面真实地反映生产全过程的耗费和变动。另一方而,质量成本的核算程序和方法尚无统一定式。在会计业务处理上国家还没有明确规定,于较新的业务领域,生产成本的核算已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和规范。

2.公司质量成本的优化措施

改进生产工艺,确定最合适质量成本,找到最合适的质量成本点,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

3.开展全面质量成本管理

全面质量成本管理要求企业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在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前提下全面控制产品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的一种有效工作体系,其操作步骤可以六点来表述(DA PCD I):定义(Define)、分析(A nalyze)、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及改进(Inprove)

此外,公司积极开展相关质量认证,有效、稳定地提高产品品质,降低质量成本。一方面对于企业内部来说,可按照经过严格审核的国际标准化的质量体系进行管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迅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而对于企业外部来说,可以使顾客确信企业是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乃至优秀产品的企业,从而放心地与企业订立长期供销合同,扩大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4.积极采取精细成本管理

把精细管理思想与成本管理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精细成本管理。它以客户价值增值为导向,从采购、设计、生产和服务上全方位控制企业供应链成本,以达到企业供应链成本最优,从而使企业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利用精细思想来进行质量成本的控制与管理,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日常运营成本,更有助于加强公司每位成员的节约意识,树立企业内部的节约文化,消除低效率行为,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使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获得最大的回报,消除质量风险成本、减低内部损失与外部损失,即细节决定成本。

5.借鉴6Q管理理念,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6Q质量管理是采用科学的方法,从用户的角度考虑质量问题,在经营的全过程追求“无缺陷的质量,以大大降低企业经营领域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对所有过程进行过程定义(Define)、测量(M ea su re)、分析(A nalyze)、改进(Inp rove),控制,消除过程缺陷和无价值作业,从而提高质量和服务、降低成本、缩短运转周期,达到客户完全满意,增强企业竞争力。具体地对应如下六个过程进行①选择质量成本存在问题的变量(列出问题);②对问题进行分析(收集数据、做分析ICI、分析数据、分析成因);③提出影响问题的因素(灵敏度分析、比率分析);④对影响因素进行跟踪(不良品生产工序、质量成本核算方法);⑤验收进行改善;⑥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控制计划)。

质量成本是企业总成本一个组成部分,质量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总成本水平。

第一,企业应正确运用质量成本这一工具,有效地改进产品质量,降低产品寿命周期成本。

第二,应不断完善和规范企业质量成本的内容,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成本指标体系。

篇8

一、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构成

建筑施工质量成本是将建筑产品质量保持在设计质量水平上所需要的相关费用与未达到预期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之和。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它是建筑施工总成本的组成部分。

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由施工过程中发生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构成。其中:预防成本是致力于预防工程质量不合格所需要的各项费用,包括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费、质量信息费、专门质量培训费、质量技术宣传费及管理活动费等成本项目。鉴定成本是评定施工项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所需的费用,包括建筑材料检验试验费、工序监测费和计量服务费、施工质量评审活动费等成本项目。内部故障成本是在工程竣工前工程未满足设计要求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返工损失、返修损失以及质量过剩增加支出、技术超前增加支出造成的损失等成本项目。外部故障成本是竣工后由于工程质量未满足设计要求和验收规范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赔偿费用、诉讼费及因违反环境保护规定而发生的罚款以及发生质量保修事件而发生的费用等成本项目。

二、建筑施工质量成本的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通过质量成本分析,针对影响质量成本较大的关键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工程项目的质量成本控制,促使建筑施工企业建筑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加大企业利润。

质量成本分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质量成本总额的构成项目分析:主要分析质量成本总额中的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以及外部故障成本的成本项目构成。

(二)质量成本总额的构成比例分析:主要分析质量成本中的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以及外部故障成本各自在质量成本总额中的所占的比例。

(三)质量成本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分析:主要分析质量总成本中的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以及外部故障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以揭示企业在质量成本控制过程中的管理重点。

(四)质量成本占预算成本的比例分析:主要是进行质量成本总额与预算成本的对比分析,通过质量成本总额的四个构成部分与预算成本的对比分析,找出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上述分析内容,建筑施工企业可通过建立质量成本分析表来进行分析反映。例如某公司的一项水闸工程的预算成本为5 837 000元。建筑施工的质量成本为189 672元,其中预防成本19 996元,占10.55%;鉴定成本15 579元,占8.21%;内部故障成本129 458元,占68.25%;外部故障成本24 639元,占12.99%。企业通过工程项目质量成本分析,获得相关数据信息:质量成本占预算成本的3.25%,比例较大。特别是内部损失成本占预算成本的2.22%,占质量成本的68.25%,比例突出;且预防成本只占预算成本的0.34%,占质量成本的3.43%,比例偏小。这说明工程的质量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该公司根据质量成本核算及分析提供的数据信息,查出质量成本升降原因在于没有采取质量培训及质量管理等的预防措施,以至返工损失、返修损失及由此而发生的停工损失明显增加,使得内部故障成本在质量总成本中的份额加大。在实际工作中,项目经理(或建筑营造师)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进行质量成本的目标成本优化控制,使决算实际成本控制为5 528 176元。

三、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控制的方法

建筑施工质量成本控制是对建筑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全面控制。其主要目的就是在保证施工项目质量达到设计标准的情况下,使其经济效益达到最佳。即依据质量成本目标,对质量成本形成过程中的一切耗费进行计算和审核、揭示偏差、采取措施、及时纠偏,以实现预期的质量成本目标。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建立了一个质量成本模型来求得质量成本的最佳点。在这一模型中,内、外部损失成本之和一般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呈下降趋势,而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之和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呈上升趋势。这两条成本曲线的交点,同质量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处在同一条垂直线的位置上,即为最佳质量成本。

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是一项涉及到施工生产各方面的综合性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将质量成本的四大构成以系统的思想进行整合,对工程项目的材料、人工等成本项目进行五个方面的事前和事中目标成本控制,促进企业的质量成本在工程进程中始终处于最佳的状态。

(一)建筑材料费的质量成本控制。

材料费是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的控制重点。材料(含构配件)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的质量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建筑工程质量也不可能达标。由于材料费开支约占建筑产品成本的63%。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一定要按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的品种、规格、技术参数等采购相关的成品或半成品建立严格检查验收制度,建立质量管理台账,实行材料收、发、储、运等各环节的管理,避免混料和将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

(二)建筑人工费的质量成本控制。

施工人员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要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的共同劳动的限制,其人工费支出约占建筑产品成本的17%,这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应对质量成本控制从人员费用支出方面入手,注重促进建筑质量和人工效率的综合作用。加强建筑施工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从确保质量的前提出发,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成本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并且实行施工质量报酬挂钩制度。将建筑施工质量、效率与人员的薪金报酬相挂钩,用合格施工质量为主导来考核人工的劳动量与支付人工费用,以促进施工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在实际工作中为充分调动建筑施工企业各类人员的进行质量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在施工的设计这个事前质量成本的控制首要环节中,除实行设计招标、限额设计外,由建筑施工企业的专业设计技术人员常驻设计院进行设计质量跟踪督导调控。项目经理(或建筑营造师)结合质量成本分析结果和质量波动情况来进行质量成本控制,及时对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成本的主要问题加以改进;同时,将质量成本控制目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和施工队,使质量成本控制落到实处。

(三)机械费的质量成本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现代化施工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它对施工项目的质量、进度有着直接的影响。机械费的开支约占建筑成本的7%,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的选用方面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管理。建筑技术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特别考虑到施工质量成本的要求,使之合理装备,配套使用。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始终处于最佳使用状态,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使施工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

(四)施工间接费支出的质量成本控制。

施工间接费支出一般约占建筑产品的11%左右。它包括建筑施工企业故障成本中的罚款、诉讼费用等项目。工程质量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靠最后检验出来的。工程质量成本的控制涉及到施工安全问题,绝不能因控制费用开支而减少安全措施的投入。要实施质量成本控制,就一定要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把关,转向事前控制。真正的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检验、反馈信息的有机结合,将施工间接费用控制在公司质量标准成本要求的范围内。

1.施工前要对施工的项目逐项分析,可借助鱼刺图等工具,寻找在施工中可能或最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采取质量预控措施降低返工、返修率等可避免的损失,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成本控制。

2.在施工过程中严把安全关。安全为质量服务,质量需要安全保证。在整个的质量控制中,施工项目的安全工作要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中,避免由于安全问题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的质量成本损失。

3.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分项、分部工程施工的建筑成品以及半成品的质量保护,避免后续施工造成质量损失,这也是严格控制质量成本的有效手段。

(五)施工过程方法的质量成本控制。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