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09:14: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金融危机的爆发,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是一本涉及世界经济发展的书,也是一部足以引爆中国发展大讨论的书。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可谓是震惊世界。对于这场危机的发生,众多西方专家认为这是因为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而引发国际贸易不均衡所引起的。对于这个话题,享有国际声誉的经济学家林毅夫却不认同,他在《从西潮到东风》一书中发出了截然不同的声音——危机发生的根源绝不在中国的汇率政策。
事实,2008年秋天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出现的金融体系崩溃。人们普遍认为,危机之前出现了经常账户失衡状况的急剧恶化,这是危机的起因。很多人相信,全球经济失衡源自东亚各经济体在1998年危机后作为自保而采取的出口导向战略和外汇储备积累,以及中国对人民币汇率的低估。该观点继而推论:全球经济失衡以及这些国家用超额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才导致美国出现廉价信贷和房地产泡沫。
以上解释虽然乍看上去言之有理,但有若干令人质疑之处。东亚各经济体实施出口导向的类似发展战略已有半个多世纪,但只是在本轮危机前的十年,它们的贸易顺差才大幅飙升。假如东亚国家的自保政策和中国的汇率低估政策是全球经济失衡的起因,与东亚各经济体存在竞争的其他国家应该出现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减少。然而在危机爆发前的十年中,其他经济体的贸易顺差实际上也在增加,并导致东亚各经济体在美国贸易逆差中所贡献的比重从20世纪90年代的51%下降到21世纪前十年的38%。除美国外,其他所有国家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几乎都在增长,全球外汇储备从2001年的1万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7万亿美元。所有国家的外汇储备同时增加,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储备货币的发行国(主要是美国)扩大储备货币的供给。
对上述现象,林毅夫认为,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金融监管放松所带来的高杠杆率,加上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执行的低利率政策,共同导致了21世纪前十年的流动性剧增和房地产泡沫现象。房地产泡沫以及因监管放松而大量涌现的金融创新,造成了鼓励居民家庭过度消费的财富效应。这一消费热潮加上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造成的财政赤字,共同导致了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和全球失衡。
书中,林毅夫认为,发展中国家广为接受的现代化理论源于西方社会的经验,这样的理论经常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相背离,简单照搬西方的理论,容易产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甚至是“好心干坏事”的结果。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有必要根据自己的社会现实创造性地提出理论来指导其现代化的实践。
名人推荐
海闻
北京大学副校长
此书指出了可以引领全球走向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共赢策略和实现该策略预期的可能性,并提出了避免同样的危机再次发生的国际经济新架构。
易纲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多极增长新格局中,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应该提出自己的理论见解和政策建议,这是发展中国家学者的机遇、挑战和责任。
沈联涛
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
清华大学兼职教授
此书没有简单地照搬西方经济学界的主流理论和观点,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客观分析了具体的事实,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能够从东西方的双重视角、权威地分析研究全球发展问题的专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关键词: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 原因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时提出的理论。在政治经济学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一种与资本主义制度与生俱来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中也出现了各种困难,我国经济所发生的危机是否属于类似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过剩性经济危机,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我们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困难,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之区别
(一)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依靠开拓国际市场来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不惜发动世界战争,历史证明这一条道路是走不通的。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转向寻找、开拓国内市场,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困扰。但是却无法解决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因此,无法从根本上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
(二)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The Financial Crisis)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例如短期利率,证劵,房地产,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经济危机直接造成生产者、劳动者的贫困,社会消费能力太低,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资金无法周转。金融危机则是因为金融资本没有找到正确的投资方向,造成大量资金、资本的浪费,以至于资本、资金无法周转,社会经济崩溃。
解决的办法:首先,要弄清楚社会较高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是从哪来的,表现在哪些人群中;其次,投资高科技领域,把高科技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不断开辟新的生产领域,为社会加速发展铺平道路;最后,把资本应用在提高生产力的研究上,生产服务于普通民众。[1]
二、我国存在爆发金融危机可能性的原因
(一)我国不存在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经济危机不同于金融危机。在马克思看来,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的产物。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属于过剩性危机。从根本上说,我国不存在爆发类似于资本主义国家过剩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首先,从制度上讲,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这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存在根本的区别。宏观调控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我国的经济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生产,使经济活动符合人民的利益。
其次,社会主义国家企业所得的利润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中资本家所得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虽然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各种福利待遇有所提高,但是却无法解决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国家的利润通过税收的方式最后归属于人民。
(二)我国存在发生金融危机可能性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高速的经济增长时期,但这不能代表中国经济运行中不存在诱发金融危机的因素。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出现过金融风险,但由于当时中国整体环境相对闭塞加上四大国有银行的绝对控制地位,并没有演变成金融危机。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国内环境的改变,一些潜在的问题有可能成为诱发金融危机的因素。
1.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逐渐融人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全球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因金融经济危机而陷入衰退,这将会通过降低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而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金融经济危机的发生也会减少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力度与规模。
2. 我国经济发展中内部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先,银行体系脆弱。银行是金融系统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现阶段,中国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次,汇率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汇率形成机制非市场化、汇率制度缺乏弹性。再次,外债结构不合理。外债是支持一国经济发展一项不可或缺的资金来源。我国外债结构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短期外债不断攀升、商业贷款比例偏大等方面[3]。
三、总结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爆发危机的可能性,但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危机不同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即不是过剩性的经济危机。我国存在爆发金融性危机的可能性,这是内外两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我们应从国内外两个方面来防御我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主要是从我国内部着手。对于防范未来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中国需要在可控的范围内稳步推进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仅仅靠加息、升值等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深层次的经济矛盾。中国现阶段需要从增加内需,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多个方面,改变目前的经济不平衡状况。
参考文献:
[1]郭书江.论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与遏制[J].经济评论,2004(1):80-81.
[2]马克思.资本论[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657.
[论文摘要]美国金融危机是如何发生的,是如何由一场次贷危机进而演化成为拖累美国 经济 乃至世界经济步入持久性衰退的全面的金融危机,其中都有哪些不确定性因素在影响美国 金融发展 和实体经济,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理论问题。鉴于这场金融危机还远远尚未结束,所以,本文只就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给出比较粗浅的分析。
一
2007年,美国金融业向全世界推出了一个绝大多数普通居民闻所未闻的新鲜词汇次贷危机。2008年,当人们还在思考次贷危机何时才会终止的时候,这场危机确已经悄然升级成为一场席卷美国的金融风暴,并且已经发展成为一场深刻影响美国经济导致美国经济出现全面衰退的金融危机,并迅速向全球蔓延,也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美国金融危机的开始历程。
2007年2月 美国抵押贷款风险浮出水面,多家贷款公司盈利预警。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向法院 申请 破产保护。4月27日,纽约 证券 交易所对新世纪金融公司股票实行摘牌处理。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 投资 公司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4月16日,美国第五大投资 银行 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银行收购。9月7日,美国两大房屋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房利美由美国政府接管。9月14日,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9月21日,美国最大的两家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转为银行控股公司。9月25日,美国第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同日,美国第一大 保险 机构美国国际集团接受政府持股
对于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机构面临的危机状况,美国政府采取了积极救助措施。2008年7月14日,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一周之内被“腰斩”,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全面跌入“熊市”。7月13日,美国 财政 部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救助“两房”措施。根据计划,财政部将提高“两房”信用额度,并承诺必要情况下购入两公司股份。7月26日,美国参议院批准总额3000亿美元的住房援助议案,旨在帮助房利美和房地美摆脱困境,救助美国房市。9月7日,全美最大两家住房抵押贷款 融资 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由政府接管。10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在首都华盛顿签署经过修改的大规模金融救援方案。美国国会众议院再次投票终于通过政府提出的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这一方案的生效意味着,美国政府正式启动了自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大的 市场 干预行动。至于救助的最后结果,还要看危机发展的现实状况。
二
由于危机远远尚未结束,而且导致危机产生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所以现在讨论美国产生金融危机的深刻原因还为时尚早。美国因次贷问题而引发的金融危机有着复杂的背景,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刺激 经济 的超宽松 环境 为 金融 危机 的爆发埋下隐患。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标志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源头是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在2000年新经济泡沫破裂后,为避免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发展,美国政府采取降低 银行 利率的措施鼓励 投资 和消费。从2000年到2004年,美联储连续降息,贷款买房无需担保无需首付,且房价一路盘升,房地产 市场 日益活跃,这也成就了格林斯潘时代的经济繁荣。提供次级抵押贷款对刺激消费和发展经济本是一件好事,可以使低收入者拥有自己的住房。对一般个人家庭来说,低利率和房产价格一路飙升,编织出一幅美好的前景,投资住房成为巨大的诱惑,于是大量居民进入房贷市场。到2006年末,次贷已经涉及到500万个美国家庭,估计的次贷规模达到1.1万亿至1.2万亿美元。宽松的无需担保无需首付的次级抵押贷款的过度发放成为次贷危机乃至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隐患。
美国次贷的消费者以房产作抵押,房产价格决定了抵押品的价值。如果房价一直攀升,抵押品价格保持增值,不会发生消费者还贷能力和信誉问题。一旦房价下跌,抵押品贬值,再加次贷的浮动贷款利率提高,需要偿还的资金增加。次贷贷款者本来就是低收入者,还不上贷款,贷款机构收不回贷款,只能收回贷款人的房产,可收回的房产不仅卖不掉,还不断贬值缩水,于是出现亏损。房价缩水和利率上升是次级抵押贷款的杀手锏。从2005年到2006年,为防止市场消费过热,美联储先后加息17次,市场利率进入上升周期。由于利率传导滞后,美国次贷仍有上升。但加息效应逐渐显现。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为次贷危机乃至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提供了现实条件。
其次,次级贷款资产的 证券 化加重了危机的扩散。美国绝大多数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者是地区性的储蓄银行和储蓄贷款协会,地方性的商业银行也涉足按揭贷款。这些机构的资金实力并不十分雄厚,大量的资金被投放在住房抵押贷款上,对其资金周转构成严重的压力。一些具有“ 金融创新 ”工具的 金融机构 ,便将这些信贷资产打包并以此为担保,用于发行可流通的债券。给出相当诱人的固定收益再卖出去。许多银行和资产 管理 公司、对冲基金、 保险 公司、养老基金等金融机构都大量投资于这些债券。抵押贷款企业有了源源不断的 融资 渠道,制造出快速增长的新的次贷。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得投资机构现金流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利益得到分解和共享,风险也得到分摊。金融创新带来风险分散机制的同时,也会产生风险放大效应。像次贷这样一种制度创新,使美国不具备住房抵押贷款标准的居民买到了房子,同时通过资产证券化变成次级债,将高风险加载在高回报中发散到了全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凡是买了美国次级债的国家,就要被迫为美国的次级危机“买单”。当房地产泡沫破裂、次级贷款人还不起贷时,不仅抵押贷款企业陷入亏损困境,无力向那些购买次级债的金融机构支付固定回报,而且那些买了次级衍生品的投资者,也因债券市场价格下跌,失去了高额回报,同样掉进流动性短缺和亏损的困境。
自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金融机构开始报告大额损失,反映了抵押贷款和其他资产的价值大幅下跌。次级贷款资产的证券化过程实际上是资产组合和信用增级的一个过程,也是多种资产叠加、多个信用主体信用叠加的一个过程。在资产证券化后,这种资产证券化组合的风险信息披露可能趋于更加不透明,导致市场中很少有人能读懂其中风险,更不用说对其进行实时的风险定价了。由于对资产真正的价值和风险认知不足,投资者严重依赖评级公司的报告作出决策。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在金融市场的作用和影响已经越来越大,信用评级也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信用评级是否客观公正,是否真正了解金融工具,是否存在着利益冲突和 道德 风险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次级抵押贷款债券本来是从一些低质资产发展而来,“金融创新”则使这些低质资产通过信用评级公司的评级获得了高等级标号,事后证明价值被严重高估。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风险损失不明,一旦次级抵押贷款出现了重大风险和损失,构筑在这些证券上的信用增强和信用叠加也会如同沙漠上的空中楼阁一般会“瞬间倒塌”,由此必然会引起广大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恐慌,规避风险的本能加速了投资者的抛售,金融灾难也就在劫难逃。在次贷、证券化、信用衍生产品这个风险传递链条中,信用评级公司的参与和不负责任,导致金融危机发生和扩大。
三
以上的分析是从 金融 经济 的角度出发,我们现在再从技术基础的角度进行分析。影响美国 金融危机 全面爆发的技术性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重要的有这样几点。
首先是杠杆率。从 银行 等 金融机构 的资产业务看,都具有极大的杠杆率。这为金融 投资 的危机爆发埋下了技术隐患。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为追逐利润空间,竟相盲目扩大杠杆率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技术性原因。
关键词:金融;金融危机;资本主义
引言: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全面升级,演变为金融危机,其影响迅速波及全球,造成巨大冲击,让全球经济陷入了阴霾两年之久。此次金融危机引起了政府、组织、学者和广大民众的密切关注,大家都在透视危机爆发的原因,寻求自我解赎的途径。因此我将从西方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的分析,探讨我国应对西方金融危机的措施。
1.西方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西方金融危机的爆发表面上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产生,但是其内在深层次的根源却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长期积弊,以及近几十年来西方新自由主义政策和资本主义各种矛盾诱发的产物。
1.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西方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性原因。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必然会滋生各种社会矛盾,使得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正常运行所需要的一系列连续性、并存性和均衡性关系难以得到满足,从而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范围不断扩展并日趋激化。①
1.2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是西方金融危机爆发的政策性原因。1979年撒切尔夫人在英国上台,1980年里根在美国上台后,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开始在英美推行,并随后在全世界蔓延。他们极力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坚决否定公有制、社会主义和国家干预。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可能要给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画上一个句号,成为其失败的标志。英国《金融时报》说:“自由化时代也是金融危机格外频发的时代……所有这一切都蕴含着最终导致自由化时代灭亡的种子②”。
2.西方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西方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此,我就主要分析西方金融危机对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
2.1冲击我国金融业。首先,持有美国投资银行股份或债券的金融机构,受金融危机影响,股票债券大幅缩水。其次,金融危机导致中国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放缓。主要是由于国外各商业银行缩紧银根所导致。再次,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中国股市的一蹶不振,几乎套牢了所有的股民,投资者信心受损,影响了整个金融业的经营环境③。
2.2减少中国出口贸易,就业压力突增。西方爆发金融危机后,其“消费过剩”矛头凸显。短期内出现大幅度的减少生产,解雇工人,减少对供应商的原料采购,随着危机的蔓延,其他国家采取类似的措施,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年贸易顺差的的出口国而言,必然面临着“生产过剩”的困境。生产商担心存货过多,就会缩减生产,反过来又进一步缩减消费需求④。生产的缩减又必将会对劳动力需求降低,从而使国内的就业压力突增。
2.3影响投资热情与投资能力。从国内投资来看,金融危机一是会导致投资者投资热情下降,信心不足。二是会利用外资的能力减弱。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演进,国外金融机构和企业纷纷甩卖海外资产,回笼资金,以套现应对危机。三是预期投资成本的上升,随着各国的救市措施的实行和危机的缓解必然导致资源和初级产品价格的迅速反弹,使得投资成本上升。
3.西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在国际政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中国没有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受金融危机很大的影响,但其影响和威胁仍然弥漫在中国的周围。因此,中国应从这场金融风暴中吸收经验教训,积极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3.1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中国市场经济的特色就是政府对经济主体和活动具有的强大的监督管理作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能够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集中力量办大事。历史证明这种模式是卓有成效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调节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必须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的作用。通过增加投资需求以及由此带动的固定资本的有序更新和对国民经济的技术结构及其比例关系的调整,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⑤。
3.2加强防范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危险,注重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西方金融危机的爆发警示我们,在中国金融业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开放的同时,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风险不容忽视。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深化改革,改进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在过渡期间,需要借鉴国外信用风险管理技术,选择最适当的信用风险识别理论模型并将其与中国信用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构建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模型⑥。
3.3有效调整外汇储备结构。我国对美国经常项目保持多年的贸易顺差,积累了大量美元资产,其中有上万亿美元债券。因而,美国国内经济对我国经济财富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在搞活多边贸易的基础上,逐步调整外汇储备的资本结构,减少美元比重,丰富币种。我国应当增加外汇储备中黄金的份额,达到保值的目的,适当增持黄金,降低美元贬值给我国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张燕生等.次贷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宏观经济研究.2008.3
[3]周慧兰、曹理达:美国金融危机:根源与教训[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9-20.
[4]郭田勇.《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和对策》《党政干部学刊》.2008第12期
[5]《列宁全集》,第54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6]卫兴华:《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经济发展》,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1期
注解:
①《研究》2010年第7期,西方国家金融和经济危机与中国对策研究(上)。
②英国《金融时报》,2008年8月15日。
③《现代经济》2008年第7卷第10期(总第98期),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④《现代经济》2008年第7卷第10期(总第98期),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 大萧条 爆发背景 演变过程
一、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背景比较
(一)世界经济基本格局
两次危机来临之时,美国均处于全球经济体系的核心,均成为危机的发源地。但两次危机中美国所处的支配地位不同。一战之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并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二战之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欧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其霸主地位受到了挑战。
(二)金融体系
两次危机金融体系的差别还体现在金融衍生品、影子银行和融资方式等方面。大萧条之前金融机构基本没有动力开发金融衍生品,随着金融监管的日益加强,为了开拓业务,各金融机构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危机来临之前,金融衍生品充斥市场;本轮国际金融危机还出现了影子银行,存在着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从事类似于传统银行业务的非银行机构;分业经营减少了银行的投资机会,低存款利率促使银行的存款资金转入其他投资渠道,20世纪60年代伊始还出现了金融脱媒现象。
(三)国际货币体系
两次危机期间的汇率弹性是不同的,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的转变。在大萧条期间,世界各国普遍奉行金本位制度,黄金输送点决定了各国汇率波动的幅度相当有限,固定汇率制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固定汇率制使一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受损,本轮经济危机之前大多数国家选择了浮动汇率制,各国货币政策独立性有所增强,以邻为壑的做法比比皆是。
相对于大萧条而言,二战后“中心-”国家权利义务的非对等性。在大萧条期间,受金本位制的影响,各国货币的泛滥程度是受到控制的。但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储备货币不再仰仗于黄金;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心-”国家之间的义务权利不对等导致美元泛滥,2007年的剧烈调整是国际收支失衡的一个必然结果。
(四)国际协调机制
大萧条期间,国际协调机制比较脆弱,各国纷纷推行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首先是贸易保护主义。1930年6月,美国将平均关税税率由38%提高至52%。作为回应,各国随后开始了报复性贸易战,主要经济体平均关税高于50%。其次是金融保护主义。在大萧条导致大量银行倒闭的背景下,民众极力追逐现钞和黄金,各国黄金储备不断告急,世界各国穷尽手段来争夺黄金。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国际协调机制大大增强,主要国家采取了同向的救市措施,政府间提供紧急贷款援助,IMF推行了备用信贷安排、短期贷款安排等举措,2008年G20决定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以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二、两次金融危机演变过程比较
(一)传导范围
大萧条波及世界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美日欧均深陷其中,但社会主义国家并未受其影响,苏联在西方国家深陷大萧条期间仍然保持经济增长的态势。相比较而言,随着世界上各国经济金融往来越来越密切,国际金融危机范围包括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传导过程
两次危机均经历了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的蔓延这一过程,首先是资产泡沫破灭,股市、楼市中的投资者纷纷破产,虚拟经济风光不再虚拟经济的不景气进一步拖累了实体经济,随着投资者持有的流动性不断削弱,实体经济不得不面临通货紧缩,各宏观经济变量不断下滑,各国陷入经济衰退。
国际金融危机由次贷危机而起,美国房利美、房地美和“雷曼兄弟”破产,美国注资850亿美元拯救AIG公司,全美最大的储蓄及贷款银行华盛顿互惠公司倒闭,并引发全球股市下行。事实上,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通过国债与公司证券化衍生品将次贷危机的风险扩散到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各个角落。2007年8月,法德日等国开始向处界披露次贷所造成的损失,次贷危机从美国传播至其他国家,并以迅雷之势席卷全球。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经历了股市下挫、汇率下跌,冰岛克朗一路狂贬,流动性危机迅速席卷其他国家。
(三)演变过程的对比分析
1.相同之处
两次危机均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虚假繁荣造就了资产市场的巨大泡沫,泡沫被刺破之后,投资者纷纷破产,宏观经济数据下滑。两次危机的发源地均在美国,并且通过金融市场和国际贸易这两个途径波及到世界各国。两次危机均影响了国际货币体系,但影响的程度和方向有轻微区别,大萧条导致金本位制终结,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新兴经济体在IMF中话语权有所增加,SDR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2.不同之处
当然,两次危机演变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同之处,主要差异有二。
危机演变过程对监管准则改革存在不同影响。大萧条充分暴露了分业经营、分业监控模式的弊端,“格拉斯-斯蒂尔法案”确立了美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新模式,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成为各国的主要模式。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认识到监管不力的问题,美国金融体系有重拾混业经营的可能性,监管结构也可能会从伞形监管转变为功能监管。
在危机演变的过程中,人们对安全资产的范围和性质的认识存在很大差别。在金本位的约束机制下,黄金成为安全和流动性的一个基准,这个基准是:黄金或者能够以标准比例兑换黄金的资产。2008年具有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资产的范围被扩充了,一系列黄金以外的资产列入了这一范围,包括:在央行的存款;政府债券。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资本的本质就是生产剩余价值。资本作为无限的贪欲,总要不断超出自身力量的限制,它只有不断增殖,才能保持自己的本质。生产力在资本主义追逐剩余价值,不断采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迅速发展,必然造成与国内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垄断资本为了追逐最大利润,必须从对国际市场的不断扩张和垄断中寻找出路。资本的扩张以全球为最大边界,它就要停止扩张的脚步了,它就要失去其本性了,资本就要消亡了。全球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新形式、新阶段,它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这种变化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时间,但也是有限的。它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导致了资本主义各种内在矛盾的激化,加剧了资本主义对全球市场的依赖,也加大了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风险。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扩展到全球范围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就是以全球垄断资本主义为中心,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外围的不平等的资本主义剥削体系。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必然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和扩展。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和殖民地附属国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三大矛盾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仍然以变化了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着。首先,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资本主义的主要的阶级矛盾。资本主义在其任何发展阶段上,不论是自由竞争、私人垄断、国家垄断还是全球垄断阶段都不能改变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本质。其次,在全球垄断资本主义体系内,原来的帝国主义同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矛盾演化成东西南北矛盾。但主要的斗争矛头都指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三,在全球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并进一步发展。帝国主义国家综合实力的消长变化以及争夺世界市场、全球霸权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并非常尖锐复杂。
全球生态危机
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首先,全球生态危机是全球垄断资本主义无限追求垄断利润最大化的必然结果。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动机和目的就是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全球生态危机是全球垄断资本主义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造成的。全球垄断资本主义在不断强化资本对人的剥削的同时,也不断强化资本对自然的剥削。其次,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化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它就必然不断向全球扩张,最大限度地掠夺全球资源,把污染环境的产业甚至垃圾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改善自身的生态环境。这种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生态危机的生态帝国主义行径加速了全球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金融危机爆发的必然性
论文摘 要:在中国的企业中,私营或中小企业的数量已达到了50%以上,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支主力军。本文从金融危机后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入手,全面分析了大连市中小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发展可能存在或遇到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以期对大连市中小企业创建发展保障体系有所帮助。
从各国的经济发展实践来看,中小企业的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辽宁省中小企业占辽宁企业总数的99%以上,大连作为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的中心,中小企业更是占了很大比重。中国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沿海的企业是中国对外出口的关键点。因此,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创建中小企业保障体系是当前应当研究的课题。
一、后金融危机时期的特点及大连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使全球陷入了金融危机,世界的实体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打击,抑制了各国经济的增长,金融市场动荡,资产价格缩水,失业率上升,蔓延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对中国中小企业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08年经济整体亏损22%左右,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于内陆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南部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于北部沿海地区受到的影响。2010年全球经济缓慢恢复,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后金融危机时代具有两个主要的特色,第一个最重要的特色是全球的经济虽然有所好转,但尚未完全恢复,当全球的经济终于从濒临的死亡危机中走出来时,还没有出现完全复苏的迹象,尤其在实体经济方面;后金融危机时代第二个特色是全球的股市和楼市都出现逐渐上涨,全球的资产市场显现了发展生机,股市前景较前阶段乐观。
2010年,各国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全球经济开始稳步回升。在中央启动了内需抵补外需不足的模式后,我国国内经济率先走出低谷,国民经济出现了稳步增长的势头。在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中,辽宁省遭受的损失相对较小,大连作为辽宁省的经济中心,也没有明显地遭受金融危机的打击,但大连市的中小企业却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进入“后危机时代”,大连市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调整所有制结构,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大连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机遇。但一直以来,辽宁省的中小企业发展相对落后于南方的一些企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相对落后,思维模式固化,品牌意识淡薄,产业能力弱等,加之中小企业本身发展环境比较脆弱,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小企业发展可能存在或遇到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好转,我国的中小企业也逐渐摆脱亏损的困境,有了很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在良好的发展态势之下,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后,会出现某些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的因素。
1、各国经济复苏程度影响对中国产品的接纳度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持续已有两年,目前世界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从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发达国家经济整体显现缓慢复苏的迹象。美国第三季度GDP环比增长率转正,德国和法国于二季度实现正增长,日本也连续2个季度出现了正增长,主要国家的PMI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反弹,预示着发达国家经济的缓慢复苏。从目前情况来看,一方面,世界经济发展相对平稳,有些国家已经实现了经济的正增长;另一方面,世界经济仍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全球经济格局中存在的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导致经济复苏将面临一系列的难题,这也导致了我国出口贸易虽然呈现了稳定复苏的态势,但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许多国家为了应对危机,保持国内经济稳定,减少外部冲击,重新采用贸易保护政策,贸易保护主义正在不断蔓延。从未来趋势看,由于美欧发达国家抑制过度消费,全球存在较大的消费缺口,而且全球经济并没有完全复苏,贸易保护主义必将会不断蔓延,这将会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产生冲击,尤其是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产业,这些中小企业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而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型企业少,这些企业没有品牌意识,生产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必然会受到限制。欧美国家的经济状况会影响民众的消费能力,而中国产品的市场拓展,长期以来一直面临一个重要的障碍是产品安全和产品质量形象,在这种状况之下,中国出口的增长就会难上加难,中小企业的发展也会面临挑战。
2、资金紧张,企业运转出现困难
我国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常常只重视销售业绩和企业利润的增长,而对于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营运资金的安全性等问题考虑较少,资金周转速度慢,各方面成本压力加大,从而导致企业的利润减少。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为了节约采购成本或为了保证生产经营的连续性,常常在原料采购环节中一次性采购材料数量过大,占用了企业的营运资金。除此之外,由于之前金融危机的打击,很多企业经济运转困难,导致销售款项难以回笼,增加了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周期,还使企业营运资金的循环速度放慢。尤其是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用工数量增加,劳动力成本增加,再加上国内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致使企业的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大,资金运转更加困难。
3、融资困难
融资难是长期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老问题,而银行借款又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所以金融业的支持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利润下降,使其内部融资能力变弱、财务压力增大,再加之中小企业本身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企业内部资金紧张企业运转出现困难。而从国家政策来看,限制对中小企业开放融资渠道,各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中央明确提出了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后, 各商业银行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对信贷更加谨慎,进一步加大了贷款的审核力度,对陷入资金短缺的企业的贷款提出了更高的担保条件,导致这些企业得不到所需资金,使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进一步恶化。
4、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虽然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自身管理体制仍相对落后,导致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如产品质量、品牌意识、信息闭塞以及诚信问题等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偏好于质量好、品牌信誉好的产品。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规模限制、没有品牌意识以及技术水平低下,而且不追求技术创新,不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生产的产品质量差,售后没有保障,导致消费者对中小企业的产品不放心,引发了中小企业的诚信问题,而诚信问题一直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这种状况下,中小企业产品市场将面临重大挑战。 转贴于
三、大连市中小企业的保障体系建设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自主创新在科技发展和国家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愈显重要,在我国,中小企业正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技术落后必将被淘汰,所以中小企业想要进一步发展,就应有长远的目光,关注在本行业中产品的发展方向,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发挥中小企业的“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的优势抵御来自产业中各种竞争类型的压力。大连作为知识经济全球转移的首选地,更要加强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大连市的软件产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今软件业的发展成就得益于不断地进行自主创新,软件业务领域发展呈现多元化和高端化趋势———由初级软件开发和业务流程处理,向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业务扩展已形成了较好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2、强化对中小企业国家政策扶持
为了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2009 年9 月19 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大对中小企业财税扶持力度等8个方面29条具体意见。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要坚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与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相结合,坚持改善外部环境与企业自身加强管理相结合,努力改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素质。扶持政策的重点要完善政策法律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公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在财政和信贷资金支持、就业创业政策扶持、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国际国内市场开拓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也要给予一定的扶持和鼓励,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社会负担。
3、促进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 加强企业间科技创新的战略联合
许多成功企业运用信息化建设, 树立了自己独有的竞争优势,在各自行业中独树一帜。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的工作运转效率。良好的信息系统,可以使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更加有效地实施内部控制。同时社会的变化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与生存,因此企业要及时感知社会的变化。企业信息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企业要运用高科技手段保证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准确性,要明确规定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为企业发展所用,全面进行信息的收集,确保沟通渠道畅通,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源。近年来,大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两化融合"战略,积极推进电子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工作中的应用,使全市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全面、快速的发展阶段。
4、强化对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扶持
资金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资金短缺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在解决办法上,首先应理顺政府、银行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创新方式方法,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其次,要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加强自身建设,改进内部资金管理制度,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加大政府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以及政策性再担保机构,多元化贷款抵质押方式,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最后,中小企业除了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外,还需要拓宽思路,多渠道融资,确保资金能正常周转。比如企业可以让渡少部分股权,引进投资者,这样不仅可以化解企业的危机,给企业带来长期、稳定的资金,同时还改善了企业的资本结构。
参考文献
[1] 赵凤霞,金喜成,金融危机后辽宁中小企业发展的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2010(01)
论文摘 要:在中国的企业中,私营或中小企业的数量已达到了50%以上,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支主力军。本文从金融危机后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入手,全面分析了大连市中小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发展可能存在或遇到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以期对大连市中小企业创建发展保障体系有所帮助。
从各国的经济发展实践来看,中小企业的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辽宁省中小企业占辽宁企业总数的99%以上,大连作为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的中心,中小企业更是占了很大比重。中国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沿海的企业是中国对外出口的关键点。因此,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创建中小企业保障体系是当前应当研究的课题。
一、后金融危机时期的特点及大连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使全球陷入了金融危机,世界的实体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打击,抑制了各国经济的增长,金融市场动荡,资产价格缩水,失业率上升,蔓延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对中国中小企业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08年经济整体亏损22%左右,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于内陆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南部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于北部沿海地区受到的影响。2010年全球经济缓慢恢复,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后金融危机时代具有两个主要的特色,第一个最重要的特色是全球的经济虽然有所好转,但尚未完全恢复,当全球的经济终于从濒临的死亡危机中走出来时,还没有出现完全复苏的迹象,尤其在实体经济方面;后金融危机时代第二个特色是全球的股市和楼市都出现逐渐上涨,全球的资产市场显现了发展生机,股市前景较前阶段乐观。
2010年,各国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全球经济开始稳步回升。在中央启动了内需抵补外需不足的模式后,我国国内经济率先走出低谷,国民经济出现了稳步增长的势头。在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中,辽宁省遭受的损失相对较小,大连作为辽宁省的经济中心,也没有明显地遭受金融危机的打击,但大连市的中小企业却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进入“后危机时代”,大连市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调整所有制结构,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大连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机遇。但一直以来,辽宁省的中小企业发展相对落后于南方的一些企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相对落后,思维模式固化,品牌意识淡薄,产业能力弱等,加之中小企业本身发展环境比较脆弱,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小企业发展可能存在或遇到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好转,我国的中小企业也逐渐摆脱亏损的困境,有了很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在良好的发展态势之下,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后,会出现某些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的因素。
1、各国经济复苏程度影响对中国产品的接纳度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持续已有两年,目前世界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从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发达国家经济整体显现缓慢复苏的迹象。美国第三季度gdp环比增长率转正,德国和法国于二季度实现正增长,日本也连续2个季度出现了正增长,主要国家的pmi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反弹,预示着发达国家经济的缓慢复苏。从目前情况来看,一方面,世界经济发展相对平稳,有些国家已经实现了经济的正增长;另一方面,世界经济仍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全球经济格局中存在的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导致经济复苏将面临一系列的难题,这也导致了我国出口贸易虽然呈现了稳定复苏的态势,但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许多国家为了应对危机,保持国内经济稳定,减少外部冲击,重新采用贸易保护政策,贸易保护主义正在不断蔓延。从未来趋势看,由于美欧发达国家抑制过度消费,全球存在较大的消费缺口,而且全球经济并没有完全复苏,贸易保护主义必将会不断蔓延,这将会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产生冲击,尤其是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产业,这些中小企业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而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型企业少,这些企业没有品牌意识,生产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必然会受到限制。欧美国家的经济状况会影响民众的消费能力,而中国产品的市场拓展,长期以来一直面临一个重要的障碍是产品安全和产品质量形象,在这种状况之下,中国出口的增长就会难上加难,中小企业的发展也会面临挑战。
2、资金紧张,企业运转出现困难
我国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常常只重视销售业绩和企业利润的增长,而对于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营运资金的安全性等问题考虑较少,资金周转速度慢,各方面成本压力加大,从而导致企业的利润减少。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为了节约采购成本或为了保证生产经营的连续性,常常在原料采购环节中一次性采购材料数量过大,占用了企业的营运资金。除此之外,由于之前金融危机的打击,很多企业经济运转困难,导致销售款项难以回笼,增加了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周期,还使企业营运资金的循环速度放慢。尤其是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用工数量增加,劳动力成本增加,再加上国内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致使企业的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大,资金运转更加困难。
3、融资困难
融资难是长期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老问题,而银行借款又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所以金融业的支持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利润下降,使其内部融资能力变弱、财务压力增大,再加之中小企业本身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企业内部资金紧张企业运转出现困难。而从国家政策来看,限制对中小企业开放融资渠道,各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中央明确提出了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后, 各商业银行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对信贷更加谨慎,进一步加大了贷款的审核力度,对陷入资金短缺的企业的贷款提出了更高的担保条件,导致这些企业得不到所需资金,使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进一步恶化。
4、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虽然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自身管理体制仍相对落后,导致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如产品质量、品牌意识、信息闭塞以及诚信问题等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偏好于质量好、品牌信誉好的产品。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规模限制、没有品牌意识以及技术水平低下,而且不追求技术创新,不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生产的产品质量差,售后没有保障,导致消费者对中小企业的产品不放心,引发了中小企业的诚信问题,而诚信问题一直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这种状况下,中小企业产品市场将面临重大挑战。
三、大连市中小企业的保障体系建设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自主创新在科技发展和国家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愈显重要,在我国,中小企业正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技术落后必将被淘汰,所以中小企业想要进一步发展,就应有长远的目光,关注在本行业中产品的发展方向,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发挥中小企业的“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的优势抵御来自产业中各种竞争类型的压力。大连作为知识经济全球转移的首选地,更要加强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大连市的软件产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今软件业的发展成就得益于不断地进行自主创新,软件业务领域发展呈现多元化和高端化趋势———由初级软件开发和业务流程处理,向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业务扩展已形成了较好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2、强化对中小企业国家政策扶持
为了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2009 年9 月19 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大对中小企业财税扶持力度等8个方面29条具体意见。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要坚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与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相结合,坚持改善外部环境与企业自身加强管理相结合,努力改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素质。扶持政策的重点要完善政策法律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公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在财政和信贷资金支持、就业创业政策扶持、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国际国内市场开拓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也要给予一定的扶持和鼓励,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社会负担。
3、促进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 加强企业间科技创新的战略联合
许多成功企业运用信息化建设, 树立了自己独有的竞争优势,在各自行业中独树一帜。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的工作运转效率。良好的信息系统,可以使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更加有效地实施内部控制。同时社会的变化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与生存,因此企业要及时感知社会的变化。企业信息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企业要运用高科技手段保证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准确性,要明确规定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为企业发展所用,全面进行信息的收集,确保沟通渠道畅通,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源。近年来,大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两化融合"战略,积极推进电子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工作中的应用,使全市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全面、快速的发展阶段。
4、强化对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扶持
资金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资金短缺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在解决办法上,首先应理顺政府、银行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创新方式方法,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其次,要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加强自身建设,改进内部资金管理制度,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加大政府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以及政策性再担保机构,多元化贷款抵质押方式,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最后,中小企业除了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外,还需要拓宽思路,多渠道融资,确保资金能正常周转。比如企业可以让渡少部分股权,引进投资者,这样不仅可以化解企业的危机,给企业带来长期、稳定的资金,同时还改善了企业的资本结构。
参考文献:
[1] 赵凤霞,金喜成,金融危机后辽宁中小企业发展的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