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工商管理的基础知识8篇

时间:2023-10-07 09:14: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工商管理的基础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工商管理的基础知识

篇1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四个统一”,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是进一步开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新局面的关键。要按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切实做到高效、高质、高水平监管,充分展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新水平、新面貌、新形象。

一、强化执行意识,夯实执行力的根基

执行力是实现既定目标和手段的能力,是对目标执着跟进的态度和精神。要提高工商执行力。当务之急就是要改变广大干部的执行意识,首先,要强化执行的纪律意识。明确执行就是一种纪律,作为国家公务人员,要将上级的决策任务不折不扣的完成,这既是一种责任,也体现了一种素质。要在干部职工中牢固树立起刚性的执行理念,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完成任务追求圆满,以对工商行政管理事业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局荣我荣”的主人翁意识,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其次,要强化领导层的作风建设。单位和部门的核心是领导,是工商队伍整体精神风貌和意识的引领者和推动者。领导层反对官僚作风,执行者就不会溜须拍马,领导层讨厌松垮,执行者就不敢消极怠慢,领导层做事追求完美,执行者就不会对执行偏差感到无所谓。由此可见,领导层的理念和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执行者的理念和价值观;第三,要强化执行层的责任意识。应当说,绝大多数同志抓落实的责任心是有的,但不可否认,在我们队伍中还存在着不重视抓落实的倾向。有时,一样的任务,一样的条件,各单位和人员之间的执行结果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当中有想不想抓和会不会抓的问题,但最根本的是工作责任心和态度上的区别,有的同志是有利的就做,无利或利少的就不做,思想上有私心杂念;有的同志好做的做,难做的拖着做,思想上怕苦畏难;有的同志硬的工作任务去做,“软”的工作应付着做,存有投机取巧心理。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端正的工作态度对于执行上级指令,完成工作任务至关重要。

二、打造高效团队,培植执行力的堡垒

好的执行力需要有好的团队,打造一支高效执行的坚强团队是保障执行力高效实施的基础。要从全面提高工商队伍干部素质着手,使广大工商干部精神更加饱满,作风更加过硬,执行更加顺畅,落实更加有力。

确立团队崇高的价值取向。要实现工商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每一名工商干部都要有立业的志向,自觉将个人追求与工商事业发展目标融为一体,立志做大事,立志创一流。以做好本职工作为基础,将条线争名次,地方争位置。形象争最佳作为标准,无论是市场准入、监管执法、还是信息化建设、能力作风建设等方面都坚持优字当头。精益求精。

保持团队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面对监管方式转型和取消“两费”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振奋精神,以积极进取的心态研究新形势,探索新对策。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新思考工商职能的定位,找准工商职能与当地经济发展的结合点,既“立足工商抓工商”,加强监管执法,在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和谐诚信的市场环境上尽职尽责:又“跳出工商抓工商”,与党委政府的工作搞好对接,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尽心尽力。以振奋的精神,积极的态度着眼长远,适应转变,以观念的更新求得工商事业发展的飞跃。

发扬团队求真务实的工作本色。执行决策,干事创业关键在“干”。实现工商事业发展,需要我们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坚忍不拔、埋头苦干,需要每一个工商人艰辛的付出,才能有所成就,有所作为。在工作中要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时时处处强调一个“实”字,重实情、想实事、说实话、出实招、使实劲、求实效,不说不利于内部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事业发展的事。力争做到“七个带头”,即:带头做公仆,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带头勤务实,做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带头干事业,做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带头敢开拓,做到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带头讲奉献,做到发扬民主,团结共事:带头负责任,做到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带头严律己,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三、优化沟通渠道,连接执行力的纽带

提高整体执行力的核心是有效的沟通。只有不断优化上下左右的沟通渠道,达到上级与下级、部门与部门间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形成政令通畅,人和气顺的良好氛围,才能有效提高整体执行力。

有效的上下沟通,能够提高执行的准确性。各级领导作为贯彻执行上级精神的第一责任人,对上级的精神要准确把握,领会要义。如果有丝毫偏差,都可能带来执行的不到位或走样,带来资源的浪费。如上级要求开展的各类检查、专项行动、即时性工作,都要领会精神准确把握,合理决策科学部署。因此,领导干部首先要进行有效的上下沟通,准确把握上级的执行意识和执行态度,才能正确指导下属的准确执行。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领导干部要凝聚人心,创新沟通方式,投入感情和管理技巧,让下属真正感受到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使全体干部各尽其能,年轻人勇于“冒尖”,中年干部成为顶梁柱,老同志发挥传帮带作用,把执行力从下属身上充分挖掘出来。

真诚的平行沟通,能够提高执行的效率。任何的执行都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只有群策群力,真诚协作,最大限度发挥整体的合力与团队的优势,才能达到效能的最大化。比如食品安全监管,在职能分工中涉及监管、市场、公平交易、消保几个条线,由于这项工作关系人民生命健康,各条线都在积极作为,部署工作,开展活动。但客观上由于多头分工,分散了精力,也浪费行政资源,因此,要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协作,避免由于职能重复交叉导致精力分散,协作不够,影响执行效能。要积极营造和谐有序、协作融洽的沟通氛围和工作环境,工作资源相互分享,分工不分家,全局一盘棋,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更主动,才能实现效能的最大化。要杜绝部门间各自为政,互不通气,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良倾向,当日常工作出现职能交叉时,要主动配合他人或部门做好工作。

四、加强贯彻落实,配套执行力的体系

狠抓贯彻落实是提升执行力的关键。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

“不要在层层表态、层层开会、层层造声势上做文章,而要在层层抓落实、层层抓解决问题上下功夫”。

要结合实际,制订完备的落实计划。制订计划,是为了打有准备、有把握和有成果之“仗”,上级的决策和部署,多从宏观上考虑和把握,需要在层层传达、落实中逐级细化,分解,我们在抓落实的过程中,需要将上级的指示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拿出具有自身特点、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操作的计划和办法来,科学有效地给组织成员分配工作,量化目标,细化责任,需要注意,决策计划要为落实服务,在抓落实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方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样,才能避免抓落实的被动性和简单化,才能把握大局,使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有声有色,成果显著。

要统筹规划,于细微之处狠抓工作落实。我们基层工商机关在内部管理和对外履行职能上有很多工作要做,队伍建设、市场监管,打假维权,服务经济,主体准入等等,每个方面都包含着很多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抓落实时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在计划工作落实时,要层层做细,具体抓,抓具体,杜绝工作粗枝大叶,浮在面上,要于细微之处炼作风、见精神、出成绩。

要直面困难,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在落实的过程中出现矛盾和困难是必然的,要有敢于直面困难、解决矛盾,碰硬落实的勇气和信心,每个执行者对自己的工作任务要有准确把握和清晰认识,明确做什么,怎么做,主动考虑和克服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认真思考调研、抓住关键性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方案。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迎难而上,坚决完成任务的魄力和干劲:执行要有力,行动要迅速,态度要坚决,雷厉风行,精益求精,切实解决落实过程中的难点和障碍性因素。

篇2

一、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当代,建筑行业已经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状态当中,格局发生了很大改变,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工程质量和建设效率两个方面。显然,以往的管理模式已经稍显陈旧落后,无法与建筑工程的发展脚步相协调,导致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存在很多管理上的弊端,严重影响了工程的建设质量,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不仅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极有可能危害到人身财产安全。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建筑工程在施工时主要采取分包的形式,即将整个建筑工程分成若干个小工程,分别发包给不同的承包商,此种方式很难划分清楚各方在工程施工中所负责的内容和责任,给工程管理带来很大难度,极易造成管理混乱,进而难以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工作应遵守的原则

其一,业主和监理单位对建筑工程质量享有绝对的话语权,若他们任何一方认为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即可行使其一票否决的权利[1]。在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合同规定进行设计、施工,同时积极听取业主和监理单位提出的有关工程质量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坚持质量第一和让用户满意的原则。

其二,施工人员既是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者,又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对工程质量采取控制措施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注重施工人员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并通过一定管理手段将施工人员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其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出自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减少人为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其三,在以往的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只注重施工完成后的检查、弥补,而忽视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往往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为此,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指导原则对工程质量进行管控,加强施工前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防患于未然。

其四,在管控工程质量的过程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客观事实和相关法规、规范为依据,科学、公正地处理问题,杜绝歪风邪气和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具体管理措施

(一)建筑工程及工程质量特点

建筑工程规模大、投入高、生产周期长,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同时,兼具固定性、社会性和流动性,整个建筑生产过程受外部条件约束。鉴于以上所述建筑工程特点可见看出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比如前期的设计、施工的方法、技术水平、材料、人员、工期、管理措施等。同时,也正因为能够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太多,且有些因素还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建筑工程质量极易受到影响,产生波动。此外,一方面,建筑工程中涉及很多隐蔽性工程,不但工序上存在很多交叉现象,还受到时间的严格限制,使得建筑工程在质量上也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一方面,无法向对待其他工业产品那样将建筑工程拆卸开来对其内在质量进行检查,也就是在质量终检上存在一定局限性。

(二)加强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1.施工前期

首先,做好前期的施工组织计划。在对工程项目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施工要求和现场实际施工条件、情况来合理规划和安排工程施工建设中所需人员、资金、材料、设备,确定施工工艺、技术等多方面内容,确保工程项目施工的规范性,为实现施工现场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其次,实行质量责任制度。成立专门的项目经理部,并指派该工程的项目总经理全权负责工程施工质量的协调管理,向下要再分设技术部和质检部来编制质量计划、管理制度、措施和具体实施细则,利用管理制度可以对参与工程施工的单位及人员进行有效规范,提高执行效率的同时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得以层层落实。再次,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严格会审。会审工程设计图纸时主要针对以下几方面内容:明确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衡量和判断现有的施工技术、条件是否能够达到;设备安装和建筑结构之间有无矛盾和冲突的地方;线路、管道能否同建筑内部有效衔接等。然后通过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以及监管单位三方面共同协商来及时更正图纸错误或是补充图纸内容[2]。最后,做好施工物料的准备和质量把关工作。施工材料方面主要包括采购、检测、运输和使用几个环节,想要保证材料质量就必须做好每个环节工作,材料、设备等既要符合其自身质量标准,又要满足工程的设计要求。

2.施工阶段

隐蔽工程对建筑结构有直接影响作用,而关于隐蔽工程部分的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及有关签证又在工程竣工结算时起到重要依据作用,影响到工程造价。所以,隐蔽工程的质量管理控制首要的就是质量验收记录工作和有关签证工作;当隐蔽工程涉及钢筋时要在钢筋未投入使用前对其进行抽样检查,检验其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若不符合,则决不能应用于工程建设当中,或是当钢筋有走位现象时及时进行矫正。此外,还要检查基础工程基槽土质、宽度和深度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合。

3.施工完成后

以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为依据,通过合理合法的验收程序来检查、验收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施工质量[3]。

篇3

【关键词】资金;甲方工程;全程管理

施工企业是投入大量资金来获取更多利益的工程型产业,因此建筑工程在工程建筑时所使用的资金情况及费用总额度成为决定投资者在获取经济利益上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且也严重影响着施工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上的生存与发展,是关系着施工企业日后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因此甲方施工工程在资金上的全程管理是现代施工工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它通过预期工程各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分析所得到的预算数据,并对其进一步分析、编制、调整等,与此同时对这些数据进行相应的控制和管理工作,保障建筑工程在资金使用方面的经济性来确保施工企业所获取的经济效益。

一、建立于资金基础上甲方工程全程管理的经济效益

现代施工企业施工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均是建立与完善甲方工程全程管理在资金上的运行体制。因为甲方工程在资金上的全程管理更好地帮助施工企业合理安排工程资金的调度及使用情况,有效分配好工程各项目之间的使用资金确保工程有条不紊地顺利运行,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施工工程的资金使用成本,是确保整个施工工程经济性有效性使用资金的重要管理制度。当下的施工建筑型产业特别是房地产行业,都属于投入大量资金成本的高风险性行业,因此企业经济的发展状况主要是由资金的管理状况决定的。因此为了企业高速稳定地发展下去,加强甲方施工工程在经济上的全程管理是必要的管理措施。甲方工程在资金上的全程管理成为保障施工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是施工企业在工程建筑上的工作重心,是管理和控制施工企业工程有条不紊地运作下去的核心要素。

二、甲方工程资金的全程管理

1.甲方工程资金管理的现状

施工企业通过甲方工程资金的全程管理预算工程建设所需要的费用,并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调整,控制着施工过程中资金使用的成本。从而实施甲方工程管理成为投资方取得经济效益的安全保障。因此甲方工程在资金上的全程管理应该讲究一定的科学性和金融性,通过经济手段和科学技术来管理资金,从而确保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现代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方面由于实施甲方工程资金的全程管理来控制成本和管理资金运转时却出现了种种问题。例如预算资金超出原本支出金额、投资方没有获取预期中的经济效益等情况。根据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很清晰看出甲方工程资金管理制度在工程的成本造价上不能做到精确的预算和分析,而且在工程施工的进程上资金控制不到位,运转不合理等。因此甲方工程在资金上的管理还要采取进一步地完善工作,改善甲方工程运作体系中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状况。

2.健全甲方工程资金管理体制

甲方工程资金管理体制在资金的预算、分析、控制上的出现的种种小问题导致预算与实际支出偏差太大,工程造价成本过高等问题的出现,所以建立健全甲方工程资金管理体制,并进一步加强甲方工程在资金上的分析和管理能力,是确保施工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首要工作。

首先,科学性编制甲方工程资金管理体系,严格监察施工过程中的每个步骤,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而且对工程质量要严格把关,加强施工企业对工程预算数据的分析,按照预先的计划进行施工并控制好工程的施工进程,对于资金的花销完全按照预算数据来进行合理地安排、调度和使用,并且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资金的管理,并做到相应管理项目的监督工作。与此同时,甲方工程资金管理的负责人员要严格核对工程预算金额,控制好工程造价成本,确保施工阶段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控制好工程造价的成本。

3.严格执行甲方工程资金管理体制

在施工过程中,投资方为保障自己的经济效益,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执行甲方工程资金管理制度,管理好资金的使用情况,严格控制好工程的成本造价。与此同时,施工企业应该事先全方位了解市场的原料来源,当地劳动力的支付情况,打探好施工的具体环境,并时刻注意原材料的价格变动情况,严格检查原材料的质量状况,争取将原材料的成本控制在最低。在施工阶段,甲方工程负责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施工工程的进程,在建设工程中若出现规模的变更等情况,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资源和资金及劳动力的合理分配来处理相应地变更情况,并将成本支出降到最低,尽可能吻合工程的预算。甲方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协助施工人员更好的进行施工工程的建设,帮助施工团队统筹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进程和资金的使用,确保施工项目的有效实行,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通过甲方工程资金管理制度做到控制好工程的造价成本。

三、甲方工程资金的信息化管理

随着高新技术地不断发展和壮大,信息化管理成为各行各业带动产业发展的新兴因素。信息化管理是时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抗拒的历史潮流,他不仅使施工工程高效有速、方便快捷的运作执行,而且旨在省去大量的人力物力的使用。相应地,他也给生产模式、生产理念等注入了新的生长活力,不断完善企业在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和不足,加快企业在经济上的发展,增强企业在激烈市场中的竞争力。

甲方工程资金信息化的管理主要是帮助企业获取更高的效益,更加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的管理理念,运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手段,更迅速更全面更全位地了解并掌握原材料的成本变成状况,将工程的成本造价控制在最低。甲方工程资金的信息化管理是将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理念相融合,并不断对生产理念不断进行探讨和创新,不断使生产各项目的运行体制更有效,更迅速,造价成本最低。而且甲方资金的信息化管理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对施工进程进行随时随刻地监督,使运作体制更加严格,督促工作人员更加谨慎工作。甲方工程资金信息化管理可以全方位控制企业施工中的各项工作,使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得到及时的信息交流,有力地保障了施工企业的有效管理,保障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总结:甲方工程在资金上的全程管理是现代施工企业工程管理的中流砥柱,是施工企业进行工程投资的重点研究工作,是施工工程正常运作的主要管理体制,对保障投资方的经济效益有着重大的影响。现代施工企业在采用甲方工程资金全程管理体制的同时,也应对甲方工程资金管理体制做到不断地完善和创新。施工企业千万要杜绝一劳永逸的工作态度,对甲方工程管理中出现的弊端要及时解决并严格遵守,有效保障资金的正常流转和资金在项目中的合理使用,确保生产的经济效益。现在的时代是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相融合,一起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时代,因此甲方在资金上信息化的全程管理对资金的使用状况和运转状况有一个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掌握,对资金的使用做到一个统筹兼顾、合理调度、合理分配的效益,确保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施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张恒,浅析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8)

[2]贺晋军,浅谈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J].大众标准化,2011(s1)年15期

[3]黄榜飞,论建筑工程中项目经理的作用及项目经理责任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15)

篇4

关键词:工商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模式;构建

一、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数量在高校的不断增加,使得如何提高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为了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对现有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工商管理专业具有极大的实践性,因此,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获取管理方面的经验技能是该专业教学的重点,同时为了能够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中迅速适应岗位的要求,满足社会市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要,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进行完善,尤其是要重视教学的实践环节,这应该成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计的关键所在。当前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者对实践教学持轻视的态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他们对实践环节分配的课时极少,有些高校由于经费的原因根本没有设置实践环节或者很少体现实践环节。这与高校的教学评估有关,很多高对教学的实践环节缺少评估的体系和标准,致使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阻碍,甚至根本无法实施实践教学。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在学校就是好好学习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是毕业以后工作应该去做的事情,因此,对教学的实践环节不予关注。总而言之,教师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不够重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但是,实践教学的花费高、工作量大,效果不易显现,因此很多教师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实践教学。二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国外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在从事高校的教学之余,还在兼职一些社会职务,比如做企业的顾问和咨询等,因此,与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非常了解。但是,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与社会存在严重的脱节问题,很多工商管理专业的教授埋头于该专业领域的理论研究,而很少与社会现实进行联系,解决实际的问题,也难以为学生牵线搭桥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三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缺乏完整的体系。这是由于当前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和要求不够明确导致的,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学生的能力也没有达到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技能要求。主要体现在:工商管理专业缺乏系统有效的教学设计,没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也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段开发出适合不同学段的阶梯式教学体系,因此,高校的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整体就呈现出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性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四是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单调,难以实现较好的实践效果。目前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多是根据案例分析进行实践教学的,虽然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开拓视野,但是它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要求。很多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建立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基地,但大多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实验的项目设计不尽理想,有些牵强附会,再加上有限的经费和场地的限制,使得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难以进行良好的发展。

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内容

第一,划分出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板块。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进行分化,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现教学目标。一是基础能力的教学板块,这是为培养学生基本的管理知识而设置的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课程,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解决企业运行中的实际问题。这一板块的具体教学内容涉及到了对工商管理专业各种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训练,比如,团队合作、管理的沟通技能、环境分析以及奖惩制度、竞争对手分析等,在实际的教学中,该板块的训练方式可以用演示、市场调查与实例分析等方式进行。二是模拟工商管理情境的板块。模拟真实的工商管理情境是非常有效的管理技能培育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高校的环境中体验到社会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管理状态。有效的模拟方式就是在高校建立工商管理情境的模拟实验室,在实验中完全引进现实经营管理中的各种决策软件,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体验到现实经营管理中的复杂情形,运用到已学的各种理论知识,体验管理与组织的过程,熟悉企业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并且掌握一定的管理方法。三是管理的实践教学板块。实践教学主要有三种情形:在校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在企业进行实习;由工商管理教师推荐部分优秀的学生专门去企业实习,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优秀品质;在大四为所有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设置毕业实习的环节,重点在于让学生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和体验,尝试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科学研究,比如,组织学生参与竞技比赛,参与企业管理竞赛等,锻炼学生的能力。第二,对教学环节的设置和要求。实践教学必须要有专业的教学环节,需要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进行保障,对实践教学的内容与进度进行有效规划,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与方法等都需要精心设计。但是,对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设计需要密切结合社会与企业的实际要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使得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

三、构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策略

第一,从认识上提高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要在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中体现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并且要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要设计评价方式来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且给予教师一定的物质支持。第二,完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案,通过详细的实践指导计划来合理安排实践课程的设置,根据实践指导计划来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以及进程等,同时对实践教学的目的与原则、坚持等做出详细的书面规定。第三,实行校企合作制度,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定期聘请企业人士指导大学生,让学生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了解企业的运行方式与实际的工作内容,发现企业管理的现状与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投入企业进行实习和诊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建立工商管理专业专门的实践实验室。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得工商管理中融入了现代科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已经融入到了工商管理中,当前高校的工商管理实践实验室已经逐步启动了,因此,应该不断地完善实验室的项目建设,为实验室后续的运行、以及提高实验室的功能提供保障。第五,建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考核制度。考核制度应该重点体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政府部分应该采取措施,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和企业进行实践提供便利,企业也应该根据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实施校企合作制度,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为企业储备人才,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

作者:陈蕾 单位: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蒲小彬.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价值工程.2014(15).

[2]范万剑.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问题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6).

篇5

关键词:工商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模式;构建

一、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数量在高校的不断增加,使得如何提高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为了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对现有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工商管理专业具有极大的实践性,因此,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获取管理方面的经验技能是该专业教学的重点,同时为了能够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中迅速适应岗位的要求,满足社会市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要,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进行完善,尤其是要重视教学的实践环节,这应该成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计的关键所在。当前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者对实践教学持轻视的态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他们对实践环节分配的课时极少,有些高校由于经费的原因根本没有设置实践环节或者很少体现实践环节。这与高校的教学评估有关,很多高对教学的实践环节缺少评估的体系和标准,致使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阻碍,甚至根本无法实施实践教学。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在学校就是好好学习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是毕业以后工作应该去做的事情,因此,对教学的实践环节不予关注。总而言之,教师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不够重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但是,实践教学的花费高、工作量大,效果不易显现,因此很多教师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实践教学。二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国外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在从事高校的教学之余,还在兼职一些社会职务,比如做企业的顾问和咨询等,因此,与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非常了解。但是,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与社会存在严重的脱节问题,很多工商管理专业的教授埋头于该专业领域的理论研究,而很少与社会现实进行联系,解决实际的问题,也难以为学生牵线搭桥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三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缺乏完整的体系。这是由于当前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和要求不够明确导致的,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学生的能力也没有达到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技能要求。主要体现在:工商管理专业缺乏系统有效的教学设计,没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也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段开发出适合不同学段的阶梯式教学体系,因此,高校的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整体就呈现出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性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四是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单调,难以实现较好的实践效果。目前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多是根据案例分析进行实践教学的,虽然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开拓视野,但是它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要求。很多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建立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基地,但大多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实验的项目设计不尽理想,有些牵强附会,再加上有限的经费和场地的限制,使得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难以进行良好的发展。

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内容

第一,划分出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板块。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进行分化,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现教学目标。一是基础能力的教学板块,这是为培养学生基本的管理知识而设置的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课程,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解决企业运行中的实际问题。这一板块的具体教学内容涉及到了对工商管理专业各种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训练,比如,团队合作、管理的沟通技能、环境分析以及奖惩制度、竞争对手分析等,在实际的教学中,该板块的训练方式可以用演示、市场调查与实例分析等方式进行。二是模拟工商管理情境的板块。模拟真实的工商管理情境是非常有效的管理技能培育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高校的环境中体验到社会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管理状态。有效的模拟方式就是在高校建立工商管理情境的模拟实验室,在实验中完全引进现实经营管理中的各种决策软件,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体验到现实经营管理中的复杂情形,运用到已学的各种理论知识,体验管理与组织的过程,熟悉企业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并且掌握一定的管理方法。三是管理的实践教学板块。实践教学主要有三种情形:在校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在企业进行实习;由工商管理教师推荐部分优秀的学生专门去企业实习,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优秀品质;在大四为所有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设置毕业实习的环节,重点在于让学生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和体验,尝试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科学研究,比如,组织学生参与竞技比赛,参与企业管理竞赛等,锻炼学生的能力。第二,对教学环节的设置和要求。实践教学必须要有专业的教学环节,需要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进行保障,对实践教学的内容与进度进行有效规划,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与方法等都需要精心设计。但是,对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设计需要密切结合社会与企业的实际要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使得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

三、构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策略

第一,从认识上提高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要在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中体现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并且要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要设计评价方式来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且给予教师一定的物质支持。第二,完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案,通过详细的实践指导计划来合理安排实践课程的设置,根据实践指导计划来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以及进程等,同时对实践教学的目的与原则、坚持等做出详细的书面规定。第三,实行校企合作制度,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定期聘请企业人士指导大学生,让学生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了解企业的运行方式与实际的工作内容,发现企业管理的现状与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投入企业进行实习和诊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建立工商管理专业专门的实践实验室。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得工商管理中融入了现代科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已经融入到了工商管理中,当前高校的工商管理实践实验室已经逐步启动了,因此,应该不断地完善实验室的项目建设,为实验室后续的运行、以及提高实验室的功能提供保障。第五,建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考核制度。考核制度应该重点体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政府部分应该采取措施,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和企业进行实践提供便利,企业也应该根据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实施校企合作制度,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为企业储备人才,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

作者:陈蕾 单位: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蒲小彬.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价值工程.2014(15).

[2]范万剑.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问题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6).

篇6

关键词:工商管理 课程教学 实践 模式 构建

一、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数量在高校的不断增加,使得如何提高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为了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对现有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工商管理专业具有极大的实践性,因此,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获取管理方面的经验技能是该专业教学的重点,同时为了能够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中迅速适应岗位的要求,满足社会市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要,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进行完善,尤其是要重视教学的实践环节,这应该成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计的关键所在。当前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者对实践教学持轻视的态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他们对实践环节分配的课时极少,有些高校由于经费的原因根本没有设置实践环节或者很少体现实践环节。这与高校的教学评估有关,很多高对教学的实践环节缺少评估的体系和标准,致使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阻碍,甚至根本无法实施实践教学。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在学校就是好好学习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是毕业以后工作应该去做的事情,因此,对教学的实践环节不予关注。总而言之,教师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不够重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但是,实践教学的花费高、工作量大,效果不易显现,因此很多教师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实践教学。二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国外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在从事高校的教学之余,还在兼职一些社会职务,比如做企业的顾问和咨询等,因此,与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非常了解。但是,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与社会存在严重的脱节问题,很多工商管理专业的教授埋头于该专业领域的理论研究,而很少与社会现实进行联系,解决实际的问题,也难以为学生牵线搭桥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三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缺乏完整的体系。这是由于当前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和要求不够明确导致的,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学生的能力也没有达到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技能要求。主要体现在:工商管理专业缺乏系统有效的教学设计,没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也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段开发出适合不同学段的阶梯式教学体系,因此,高校的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整体就呈现出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性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四是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单调,难以实现较好的实践效果。目前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多是根据案例分析进行实践教学的,虽然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开拓视野,但是它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要求。很多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建立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基地,但大多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实验的项目设计不尽理想,有些牵强附会,再加上有限的经费和场地的限制,使得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难以进行良好的发展。

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内容

第一,划分出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板块。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进行分化,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现教学目标。一是基础能力的教学板块,这是为培养学生基本的管理知识而设置的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课程,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解决企业运行中的实际问题。这一板块的具体教学内容涉及到了对工商管理专业各种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训练,比如,团队合作、管理的沟通技能、环境分析以及奖惩制度、竞争对手分析等,在实际的教学中,该板块的训练方式可以用演示、市场调查与实例分析等方式进行。二是模拟工商管理情境的板块。模拟真实的工商管理情境是非常有效的管理技能培育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高校的环境中体验到社会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管理状态。有效的模拟方式就是在高校建立工商管理情境的模拟实验室,在实验中完全引进现实经营管理中的各种决策软件,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体验到现实经营管理中的复杂情形,运用到已学的各种理论知识,体验管理与组织的过程,熟悉企业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并且掌握一定的管理方法。三是管理的实践教学板块。实践教学主要有三种情形:在校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在企业进行实习;由工商管理教师推荐部分优秀的学生专门去企业实习,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优秀品质;在大四为所有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设置毕业实习的环节,重点在于让学生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和体验,尝试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科学研究,比如,组织学生参与竞技比赛,参与企业管理竞赛等,锻炼学生的能力。第二,对教学环节的设置和要求。实践教学必须要有专业的教学环节,需要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进行保障,对实践教学的内容与进度进行有效规划,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与方法等都需要精心设计。但是,对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设计需要密切结合社会与企业的实际要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使得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

三、构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策略

第一,从认识上提高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要在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中体现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并且要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要设计评价方式来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且给予教师一定的物质支持。第二,完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案,通过详细的实践指导计划来合理安排实践课程的设置,根据实践指导计划来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以及进程等,同时对实践教学的目的与原则、坚持等做出详细的书面规定。第三,实行校企合作制度,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定期聘请企业人士指导大学生,让学生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了解企业的运行方式与实际的工作内容,发现企业管理的现状与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投入企业进行实习和诊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建立工商管理专业专门的实践实验室。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得工商管理中融入了现代科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已经融入到了工商管理中,当前高校的工商管理实践实验室已经逐步启动了,因此,应该不断地完善实验室的项目建设,为实验室后续的运行、以及提高实验室的功能提供保障。第五,建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考核制度。考核制度应该重点体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政府部分应该采取措施,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和企业进行实践提供便利,企业也应该根据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实施校企合作制度,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为企业储备人才,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蒲小彬.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价值工程.2014(15).

[2]范万剑.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问题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6).

[3]张天田.探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困境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6).

篇7

[关键词]工商管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分析

1前言

目前,我国为了能够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以对于人才培养非常关注,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社会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能够让其有着很好的发展,在本文之中将会对于高职院校工商管理学院的自主学习能力教育模式进行深入探析,希望能够给予大家一些启发。

2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概述

目前我国在知识上出现了不断的更新,人类的活动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单纯的局限在丰富的知识上,更多的应该是知识更新的能力上,要能够充分地体现出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所以工商管理的教育工作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工商管理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播,学生智力的发展,更多的还是应该发展自我持续的能力,帮助学生按照科学的设计开展课程的学习,学会生存、做事与做人。在工商管理的教学设计环节,教学内容上要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前提保证,另一方面也要推进人的发展,尽可能的培养人的各方面的能力。工商管理教育不是基础教育也不是升学教育,更多的致力于综合性人才的专业教育。因此在教学设计上不能单纯的追求功利价值,不能仅仅局限在眼前的需求,更多的还是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选择,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正是因为这样,工商管理的教学工作在定位上应该是将素质教育放在中心位置,尽可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全面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创造力。

3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主要倡导的是一种广义的知识观,也就是说将知识、策略和技能等方面都综合到知识这个理念中,然后按照该观点,工商管理的教学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即: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简单来讲就是:是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这么做。内容不同选择的教学设计的方法也是有一定差异的。此外,根据教学环节的差异,还可以将工商管理的教学进行分类,即课堂教学、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课堂教学主要重视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所以课程内容更加趋于结构化和综合性。结构化则是指将重视工商管理学科知识的结构和程序。综合化则是指将工商管理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综合课程的形式,学术研究重视启发,所以教学设计时,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社会实践则是巧妙的将教学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和企业加强联系,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参与实践,实践的知识和时展相联系之后,再在课程中表现出来,最后通过主题单元的形式展现出来。简而言之,工商管理的教学内容要选择合适的教学设计方法,将知识性以及实践性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观念,将以前的以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成教学生如何学的教学模式。

4分析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中的培养,不论是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增强,还是对学生今后人生的学习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1明确学习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学习的目标可能是比较模糊的,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对学生进行分析,使得学生的心中有个学习的主体,为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保证。教学目标的确定,也是为了学生能够根据每一个小目标来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质量的提升。

4.2分析学生的特征

为了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对学生的特征进行了解,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因为每个学生的认知不一样,理解能力也有着差距,导致自主学习的效果也会不一样,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质进行相关教学的安排。

4.3概要总结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内容没有办法一时间理解,可以通过概要总结的方式实现知识的总结。将每个知识点都进行总结,这样不仅能够方便回顾,还利于学习质量的提升。

5结语

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文之中对于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本着抛砖引玉的精神,希望能够得到大家在阅读之后的相关斧正,更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全面的推进去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胡霞.高校自主学习理论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1):129-130.

[2]姜启跃,余英.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思考及其培养策略探析[J].经贸实践,2015(10):160-161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戚志枫.浅析如何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6).

[5]张丽英.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03):66-70.

篇8

就中国而言,培养对象即入学人员条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学大专或本科毕业,具有相应年限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更多的管理知识,力求成为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另一类则集中在大专或是本课选择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主要专业的人群。比如我现在的学生,他们高考时之所以选择该专业大部分是看中了工商管理专业每一类学科都会涉及,从而拥有广泛的就业面,这也算是为毕业之后做考虑。但是据我了解,这类学生虽然每一个科目都有涉猎,像会计、管理学、人力资源等等,但是他们并不是都精于每一科,相对每科专业毕业的学生他们还是处于弱势竞争状态。所以对各科的专业学习技能还需要加强。在国外,例如一些英联邦国家,他们的工商管理专业基本是设置在大学本科或以上的教育水平。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选择工商管理专业,都是直接攻读的是工商管理硕士,即我们通常所说的MBA学位。因为大部分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的人都已经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相对于没有基础知识的普通学生,他们拥有更多的实践经验,可以把自己工作中的很多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对课题的研究与数据收集分析中。所以他们能够更好的接纳和运用高级的管理学的知识。或者说,还有少部分人为的只是拿到一个MBA的学位,这样可以便于在以后职业道路上使自己更有竞争力。

二、课程设置

工商管理作为一门涵盖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内部行为管理两大方面的学科门类,他的主体课程范围也就十分广泛,包括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等等,其中经济学就被细分为微观、宏观、西方经济学三个方面。就国内的高校而言,因为需要学习的科目繁多,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学到的只是这些学科的基础知识。在类似一些欧盟国家,他们是以修学分的形式来完成整个学业。举个例子,研究生毕业要求修满36个学分,每科4个学分,那么需要学生自己选择12门课去学习。这个选择当然会有专业的老师根据你的能力、时间安排和学科的难易程度为你提供方向性的意见,但是起码这个学起来自由度相对较高,程度由易到难,还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做调整,这也就会比国内高校广开课、门门修的效果要好。一般来讲,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项目管理是作为主要科目,也就是必选科目,特别是项目管理,它按照难易程度可以被分为两个等级。就我的个人经历而言,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欧盟国家对工商管理专业课程选择的这种模式,首先,他会有一个难易程度的安排,可以先学到基础的东西再到深入的理解,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其次,以修学分的方式来学习更为灵活,学生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比如,比较轻松的课程可以选在同一个学期修完,较难的一点的或者自己比较有兴趣的可以单独用一个学期来修完,当然也会有一定的年限,一般是本科3年内、硕士2年内修满相应的学分。

三、教学模式

中西方教学模式的差异一直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因为人口的原因,中国无论从小学到大学都是采用的大课堂的方式,40~50人一个班,人多就会有“浑水摸鱼”的现象,偌大的教室老师只能尽可能的使愿意听课的学生认真听课,如果用更多的时间去纠正小部分学生的纪律就会耽误正常的上课时间。就工商管理专业而言,外国的课堂,一般皆为不超过30人的小班教学,这样老师可以认识、顾及到每个学生的状态及程度。所以,这就是硬性规定课程的大班教学的弊端之一。一直以来,中国学生理论知识一直强于实际动手能力,中国的课堂也缺乏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在各高校中,因为管理的原因,假如要外出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需要经过层层审核批准同意,手续复杂繁琐不说,带队老师的责任也是相当重大,五六十个学生外出的安全问题确实必须要引起重视。因此这一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则鲜少在国内高校中频繁开展。但是,在相当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西方国家当中,频繁展开社会调查、数据收集活动是很普遍的。具体而言,就是老师对一个要讲授的题目,是以指导性的提问去引导学生探讨这个专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老师除了要求你做好文字性的叙述之外,更看重的是来自真实数据与背景材料的支持与分析。作业和考试内容也不会是单纯的单选多选题,都是实际案例分析或是对一个问题的分析描述。充分体现了“教育个体经验的累积、发展与改造”这句话。比如某“项目管理”的作业是关于某航空公司的项目计划,乍一看,连这个航空公司的名字都不认识,因为都是真实的案例,所以还需要自己去搜集有关这个航空公司关于这个项目的所有的数据,查找相应的资料,甚至是走访到这家公司做详细了解。最后相当于把整个航空公司和这个项目全部深入了解了一遍,最后一步才是进行数据分析并提交作业。对条款的细致把握和复述可能中国的教学模式更能出成效,但是对于将条款运用在实践中去分析,这则是中国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弱项。到毕业论文的时候,中国学生更多的是文字性的精彩描述,但是在国外老师看来这些缺乏实际性。他们要求学生进入真正的公司去做实践,每周反馈、交流信息,在经过反复修改、数据统计之后得到毕业报告,当然,最后面对着校长及各科老师做现场演说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就国内的学生而言,我更多看到的是对书本的背诵,校园内并不充裕的实训室、鲜少的实训机会。不过,国内有一个不可多得的优势,则是毕业之时会有很多企业提供实习岗位供学生选择,这给学生们减少了求职的压力,另一种程度上这也可以算是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校外实践的机会,对提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就业前景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