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健康教育的分类8篇

时间:2023-10-07 09:14: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健康教育的分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健康教育的分类

篇1

【关键词】音乐类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大学生心理教育在各高校越来越受到重视,音乐类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因其艺术的专业性及群体和特殊性,较之其他学科大学生有所不同。

一、音乐类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特点

1、性格活泼开朗,自我表现欲望强

音乐类大学生多数都是从事表演专业,较之其他专业的学生显得外向、活泼开朗。喜欢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以此展示自我。这是由于音乐本身对人性格的熏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很多同学在五,六岁就开始音乐艺术专业的学习,音乐的动感,音乐的活泼,音乐的丰富多彩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已经对其性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地影响,也就促使他们形成了积极乐观的态度,洒脱开朗的性格。而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正是他们对专业的自信和满足自身成就感的需要。

2、独立性和抗挫折能力较差

音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需要有较高资金投入的过程。因此,能够进入音乐艺术高校学习的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较好,独生子女占了很大比重。他们从小就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没有经受过挫折,所有的困难都由父母解决。因而在遇到问题时,表现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另外,由于上大学前的多数活动和行为都是在家长的陪同和参与下完成的,因而进入大学后,这些学生还表现出明显的自我管理能力差,自律意识淡薄的特点,人际关系不融洽,容易违反校规校纪。

3、自信与自卑心里表现明显,容易发生转变

对于音乐类大学生来说,能否站到舞台上把自己苦学了多年的专业和自身形象的最好一面展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自信心。多年的舞台表演经历,培养了他们的从容与自信。因此,通常情况下,学生们都有较强的自信心。但由于上面提到的他们抗挫折能力差,在面对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时,他们又极易产生自卑心理,有的甚至产生消极的完全自我否定,放弃了在专业上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决心。但若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他们又能很快获得自信,洒脱开朗的学习和生活。

4、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音乐类大学生由于长期从事的表演活动,在现实生活中也总是力求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对于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避而不谈,加上绝大多数学生性格开朗乐观,从情绪和行为表现上不容易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征兆。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特点。如果不尽早发现问题,仅靠他们自己是无法跨越和解决的,长此以往必然会出现严重问题,造成不良后果。

二、音乐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学生的心理问题容易被忽视

由于上面提到的音乐类大学生心理状况的特点,大多数学生较之其他专业学生显得活泼开朗,以至于容易时一部分人认为音乐类学生不易产生心理问题,因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时间容易受到限制

由于音乐专业多是采取“一对一”或是小班上课的专业可授课模式,因此,能够在年级或是某个系范围内把学生安排到一起上大课的时间非常有限。此外,现在我国各高校已经实行的选课制度,使得学生仅有的公共时间也被各种公共选修课占用,学生可以开展集体活动和课程的时间极其有限。因此,如果安排不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课实践在高校就会受到影响和限制。

三、对音乐类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与建议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二是数量严重不足。因此,要解决音乐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在根本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队伍的加强,不但能避免对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学生心理问题的忽视,而且能从专业技术的角度扭转一些教育工作者对心理问题认识的误区,起到较好的督导作用。

2、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优化校园心理环境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建立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优化校园心理环境,可以调节学生的心境,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是培养雪很深形成健康心理的一项重要途径。要发挥音乐类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他们多参加各种活动,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也增长了才干,锻炼了能力,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

(2)发挥团体辅导的优势,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

团体辅导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利于被学生所接受,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音乐类学生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课时间容易收到限制,因此可以发挥团体辅导的优势,在各年级中分别逐渐若干团体,组织在固定时间内没有课程的学生参加,由从事心理咨询或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负责领导,就大学生们共有的某个成长课题或心理困惑一起讨论、互相交流,从而达到改善人及关系,增加社会适应性,促进个人成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运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南大学学报(社会儿科学版)》,2006(4).

[2]总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26日下发.

篇2

关键词:DBL项目教学法;LBL;公选课;病原生物与人类健康

公选课是高校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而开设的课程。随着社会流动性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中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大量出现,很多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都较差,团队合作能力和人格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LBL教学是以教师和课堂教学为主,要求学生通过记忆达到学习目的的传统授课方法。这种教学虽然可以系统的传授理论知识,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创新。而且教学过程全程灌输,且集中于教室教学,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动手和实践应用能力。PBL目教学法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通过设计性、综合性的项目,贯通整合知识结构,针对性实践教学。学生获取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高校公选课的教学改革进行认真思考,在教学中引入了医学课程上常用的LBL教学法和PBL项目教学法,经过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来自于2016年2月-2017年1月两个学期选修《病原生物与人类健康》的26个不同专业的220名学生,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0.3±1.1)岁,男生105人,女生115人,其中116人采用LBL教学法,104人采用PBL项目教学法。研究中所有学生的高考入学成绩、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与观察指标

课程共包括9个知识专题,总学时数为24学时。LBL法采用传统多媒体结合板书的教学方法,理论授课24学时。PBL项目教学法除了理论授课18个学时,还包括6个学时的基于项目教学的课外合作实践教学。对两种不同方法教学的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理论教学进行评价。理论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知识结构体系、自学能力、思考分析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

2结果

应用PBL项目教学法教学的学生成绩优秀率为85.6%,明显高于LBL教学法的优秀率5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篇3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模式 述评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构、活动形式相对规范、稳定的标准样式。模式有助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发挥,是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工作范型。本文对近几年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梳理、概括,并提出了以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能的发展趋势。

一、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分类

(一)从学科角度出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类

从学科角度出发,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可分为四类:医学模式、社会学模式、心理学模式、教育学模式。

1、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是指人类在认识自身健康与防治疾病过程中对医学问题的整体思维方法。目前,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该模式主要针对的是少数已患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可以通过专业化的医学治疗和心理治疗消除其心理疾患。

2、社会学模式

社会模式是一个民族、国家或国家群体根据国家的基本国情,扎根于民族文化价值标准,形成一定历史时期的发展道路和调节运行机制的式样。制定适应于本国国情的、适应现实状况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心理学模式

心理模式是指人们通过经验、训练和教导,对自己、他人、环境以及接触到的事物形成的模式。[1]主要通过开设心理学课程、心理宣传周活动等各种形式,传播心理健康的理念,使学生高度关注和重视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4、教育学模式

教育学模式重在教育、预防和发展。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张冲、孟万金等[2]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为国内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国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国内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包括教育辅导式、四结合式、五结合式、六结合式、系统式。国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3]包括发展性辅导式、辅导一的式、辅导一心理教育式、辅导一全员服务式。

这些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分类从学科角度出发,宏观上把握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立体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等也可归类为以上模式。

(二)从研究对象角度出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类

有些研究针对不同研究对象提出了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根据年龄提出了大学生、中小学生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根据被试特征提出了特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高校贫困生、高职残疾学生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出发点是针对特定人群设计的,其中加入了对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的理解和考虑,更加极有针对性。但其基本模式是与基于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相似的。

(三)从媒介出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类

目前可分为常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人与人在真实的世界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则是在虚拟网络中建构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型。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更易被广大学生接受,它速度快、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让更多的师生受益,而且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更有助于学生心灵上的开放。如,“教师-学生-家庭”有机结合与开发模式包括教师、学生、家庭三大心理健康系统[5]。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健康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

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评价与展望

以上不同角度分类的模式各有特点,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首先,在教育目标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由最初的心理矫治发展为心理预防,然后发展到现在的心理发展。目前的模式都是以心理发展为中心,兼顾心理矫治与预防。这反映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上就是,在基本的模式上,重视了对特殊群体的研究和关注。如,对贫困生、学困生单独的有针对的辅导。

其次,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由单一向多模式逐渐融合发展。在日常的教育途径上,大都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学校内个人、宿舍、班级、院系组成系统。学校外个人、学校、家庭、社区组成系统。心育、德育、学科教育和校园文化相互渗透。整合心理咨询(辅导)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课外心理实践活动三种主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切实组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最后,为了符合实际的需要,符合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以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中会进行网络心理教育模式和本土化心理教育模式的探索。这将大大促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发扬中国的优良文化,结合实际因材施教,更好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结合前人研究整理出一个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可分为四个层次:心理咨询与治疗层、心理健康知识层、心理潜能开发层、心理健康研究层。心理咨询与治疗层主要是医学与社会模式,针对的是个体心理疾病的治疗和个体心理问题的解决,面向的是已存在问题的小部分群体。心理健康知识层主要是心理学和教育学模式,主要是学生获得系统的心理学知识,面向的是全体,是一种知识的普及。心理潜能开发层主要是心理模式,是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面向全体学生,也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心理健康研究层不能脱离以上三层存在,它是在以上三层的基础上存在的。它通过对以上三层的研究,形成相关理论成果;以上三层则通过实践检验并修改研究,从而共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P18

[2]张冲,孟万金. 国内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6(3):34-37

[3]贺欣荣.多维立体的中学心理教育模式及其实践[D].硕士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4] 傅君芳,林建君. 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模式探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2):91-94

篇4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有利于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实践发现:学生有可能因为某一方面的特殊性,而处于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一旦这种心理状态得不到适当适时的调整,极容易引发其他方面的问题。因此,2012学年我们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见附录)对某校学生进行了测试,并将属于特殊生群体的学生抽取出来,进行分类统计,较广泛、客观地了解了特殊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

1.调查结果的描述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共60项,分为10个因子,结合课题研究重点,调查组从家庭结构、经济状况、身体健康等相对客观的几方面进行观测。

2.调查结果的分析

根据填完量表后10个因子的因子分评定分数值,即可初步判断哪些因子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2分~2.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轻度问题;3分~3.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中等程度的症状;4分~4.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较重的症状;如果5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严重的心理症状。表中数据显示:患先天性疾病的学生,10个因子存在严重症状的比率较高,其中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症状较为普遍;离异家庭学生,10个因子存在轻度症状比率较高;身体有残缺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偏执症状的较多;各类学生学习压力症状在各因子中较为突出,父母有残疾,家庭贫困和患先天性疾病的学生群体更为明显;来自单亲、离异家庭,体弱多病的学生轻度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紧张、敏感、抑郁、焦虑比率较高;单亲家庭学生存在中等程度情绪不平衡比率相对较高。

3.调查结果的延伸

实践中,班主任、年级主任通过日常观察、个别交流、家访等途径深入了解了特殊生群体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调查发现:各因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譬如,学习压力可能会导致强迫症、抑郁、焦虑、情绪不平衡,偏执则易于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敌对、心理不平衡、适应不良。同时,对照10个因子的描述,我们也发现,学业落后、行为散漫、个性孤僻、思想偏激的特殊生群体,相关因子基本上都处于中等程度甚至严重的症状,在心理上存在如下特征。

二、加强特殊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为此,针对特殊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习生活实际,我们从建立分类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开展分层分类心理健康教育、创设自我心理调适的辅助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联动机制等方面,对加强特殊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1.建立分类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从调查中可知:不同类别的特殊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异,为此,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常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应注重个别化教育,建立分类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升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与实效性。

2.开展分层分类心理健康教育

特殊生往往不希望别人知道他们的特殊性而对他们“另眼相看”,但同时又会将自己的特殊性扩大化,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得过于敏感。所以我们不宜面向特殊生群体进行团体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应在学校德育课程化建设的基础上,以分层分类的主题性活动加强特殊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无痕之中有效解决特殊生群体身心发展中的疑难杂症,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健康、快乐、和谐成长。(1)女生心理健康辅导:“让青春插上绿色的翅膀”。高中阶段,学科多、难度大,女生仅靠勤学苦练、多读多背,不一定能换来令自己满意的学习成绩;生理特点、家庭环境等因素干扰,使她们的身心成长与学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教育教学实际与女生发展需求,我们进行了年级层面的集中辅导。(2)男生成长辅导主题活动:“男儿当自强”。如今的男生行为散漫的多、易于沉溺网络游戏、学习不踏实细致、处事冲动讲义气等等,在校园生活中,男生几乎成了“弱势群体”。为此,针对男生成长中的困惑与出现的问题,我们开展“男儿当自强”男生成长辅导主题活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指导男生学会心理调适,鼓励男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善于学习、勇于担当、乐于奉献、敢于自省,促进男生更快更好地发展。(3)高三学生:压力管理心理辅导。利用上海师大资源,邀请心理教育研究生为高三学生进行压力管理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压力伴我行、减压有术、建立合理认知、坦然迎接高考、微笑面对生活等5个环节,引导高三学生客观认识压力,学会利用积极压力来促进个人健康成长,学会减轻过度压力和应对意外压力,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增强自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以大无畏的勇气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4)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师情话意助成长”。邀请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年级主任、心理辅导教师等担任导师与特殊生结对,加强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营造全员育人氛围,构建积极平等、轻松愉悦的师生关系。通过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调整心态,树立信心,积极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与行为习惯,鼓励学生树立目标,寻求改进措施,不断实现自我完善。

3.创设自我心理调适的辅助机制

根据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某因子存在轻度、中度问题的学生,基本上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节予以改善和消除。从表一的调查结果可知,各类特殊生中存在问题的基本上都处于轻度、中度。为此,我们整合教育教学活动,创设辅助机制,引导特殊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即根据自身发展及环境的需要对自己进行心理控制和调节。(1)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自我调适。利用橱窗展示、校广播、校园网等宣传介绍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性班会课,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进一步了解保持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的标准等。开设心理辅导课,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我体验,学会自我心理调适,预防心理问题、心理疾病。(2)开展阶段自我评价,提升自我认识。在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与学习实际,分年级组织学生进行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高一)、“人格是金”文明素养(高二)、“健康心理,幸福人生”心理现状(高三)等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正确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意识。(3)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鼓励自我展示。“人无全才,人皆有才”,特殊生比一般学生更需要一个平台发挥他们的特长,缓解对特殊性的介怀。内容丰富的选修课、社团课,形式多样的每月主题活动,为特殊生提供了许多满足他们成长需求的机会,益于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风采,增强自信,从而乐观面对困难与挑战。(4)设立专项特色评选,激发自我发展。特殊生更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认同与赏识。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传统荣誉称号外,结合各类活动,设立“贝多芬奖”(艺术)、“仲尼奖”(礼仪)、“雨果奖”(阅读)、“哥白尼奖”(科技)、“康德奖”(公益)等;每月开展“好学之星”评选,表彰“拾金不昧”,以肯定某方面特长,增强学生的自我发展积极性。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应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这是“全员育人”思想的体现,也就是说全体教职工都应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自觉地担当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特殊生的健康发展更需要科学的方法、多样的形式、愉悦的氛围、和谐的环境,以保持、恢复心理健康。(1)加强专业培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建立分层分类培训体系,确保全方位、全过程为特殊生提供心理健康的指导与帮助。每年安排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参加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开设专家讲座、鼓励自主学习,使教职工明确职责,掌握规律,并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2)注重师德修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坚持民主、平等、尊重的原则,建立愉悦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特殊生的学习和生活,多沟通、少僵持,多理解、少批评,多赏识、少抱怨;参与学生活动,走进特殊生群体,乐意为他们排忧解难,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3)讲求人文关怀,重视教师心理健康。要让学生有健康的心理,教师首先要心理健康。为此,学校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提升生活品质。开展教师心理辅导,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4)建立评价机制,激励教师工作热情。在绩效考核中设立德育工作评价机制,鼓励教职工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开展“感动校园之教育人”评选活动,表彰一批学生欣赏、喜爱的教职工。确立职称晋升、各类先进推选等班主任优先考虑的机制,肯定广大班主任在学校的工作,尤其是在特殊生群体的教育与引导中所发挥的作用。

5.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联动机制

教育是社会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只有有机结合、协调运转,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身体)、心理因素(情绪、思维等)、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社会)。因此,特殊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需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1)提供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通过家长学校、班主任家访、任课教师电访等形式与家长加强交流与沟通,提供指导意见,共同解决特殊生的心理问题。通过校园网、家校互动平台等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2)协助家庭营造温馨成长环境。建议家长注重言传身教,以对家庭的担当、对工作的尽责、对孩子的呵护,影响和感召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家长多开展亲子活动,在活动中增进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和谐亲子关系,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3)拓宽校外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凝聚各方力量,促进特殊生身心健康发展。与上海泰来国兴TA15团队联合开展“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大型亲子活动。邀请国家级知名心理咨询师担任导师,定期来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群体性心理辅导,进行个别心理咨询。每年组织特殊生参加“爱的教育”举办的“温暖冬至夜”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三、实践研究结果与反思

特殊生群体的健康成长更直接维系着家庭的幸福、校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实践表明,对特殊生群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健全的个性、塑造高尚的人格,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绽放青春正能量,成为具有“中华精神、世界眼光、人文情怀”的时代新人。近年来,学校一直将对特殊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学校的一项常态化工程,并通过不断总结反思、完善创新,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科学发展,同时,也得到了家长的广大肯定,赢得了社会的较高赞誉。在对特殊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重点体现了以下4个特点:

1.贴近学生成长需求。

从内容到形式,关注特殊生群体的身心特点,紧紧围绕特殊生的健康成长需求,遵循平等、尊重原则,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着力破解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共性心理问题。

2.分层递进、分类指导。

内容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引导特殊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不论哪类特殊生群体,不论是哪个年级,都从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设计特色鲜明、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3.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注重各方教育力量的整合,校内有学校领导、年级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心理咨询室教师等,校外有家长、社会上热心教育事业的专业人士、志愿者,全员育人氛围的形成,有助于特殊生更快、更好地成长。

4.拓宽渠道、创新形式。

篇5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324-01

社区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与过程。也是与社区居民建立密切联系,对社区居民的健康进行分类管理的基本方法。其目的是发动和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健康意识,关心自身、家庭和社区的健康问题,积极参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养成良好卫生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群体健康水平。有效的社区健康教育既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可以通过引导社区居民采取正确的健康消费观念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社区健康教育随意性大、伸缩性强、得到社区居民响应和认同程度不高等不足也客观存在。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继续存在,确保健康教育的效果,探索社区健康教育方法是当务之急。

1 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健康及健康教育的意识 对社区居民来讲,健康就是只要身体没有病痛,保健与健康的关系存在模糊的认识;对大多数社区医生来讲,健康教育更多的是负担。

1.2 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和知识 社区健康教育需要全科医生,知识面要广,现有的社区医务人员专业性强、知识面缺乏,难以满足居民需求。

1.3 缺乏健康教育方法及与居民交流技巧 有些医务人员在做健康教育时照本宣读或形式单一的知识宣教,从不注重与受众的沟通。

1.4 缺乏有效的工作规范及考核机制 大部分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没有把社区健康教育作为快乐的事业,仅局限于发资料、出板报、贴标语等形式。

2 对策

2.1 进一步提高认识,理顺体制,完善网络。社区健康教育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是群众所需、所想、所盼。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应理顺社区健康教育的体制,强化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领导、健康教育所统一指导职能,充分发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对社区健康教育属地管理作用,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社区健康教育主力军地位,以社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为依托,建立起上下联动、左右衔接、同心合力的社区教育管理网络。

2.2 进一步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转变观念。让健康教育在社区得到重视,必须首先转变居民的健康观念。要把社区健康教育的宣传动员作为常规性工作来抓,让社区居民充分认识到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每个人都应该掌握自我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应该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应该为自己的健康进行合理投资。

2.3 进一步配备人员,加强培训,提升素质。社区健康教育完全依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它们的技术力量、知识结构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为此要进行有组织的转岗培训,建立一支热心健康教育掌握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社区健康教育骨干队伍充实到社区卫生服务结构。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做一名称职的社区医务人员,尤其是社区健康教育需要的全科医生,就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储备,厚积薄发。

篇6

【摘要】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促进健康的关键作用将日益凸显,对护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从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指出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要采取积极的方式方法,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提高应对策略,意在推动护理健康教育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护理;健康教育;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日益突出。程现昆等[1]认为健康教育在国内的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问题。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不断总结存在问题,借鉴优秀成果,使其不断完善和发展,让护理健康教育成为促进健康的重要途径。

1 健康教育的涵义

贺伟[2]认为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做出评价。李树贞[3]认为护理健康教育是指护理工作中对护理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指导的工作。左月燃等[4]学者表明健康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卫生宣传不同,其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提高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2 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现状

2.1 护理健康教育取得成果

陈静[5]通过搜集资料表明健康教育作为一种理论应用于人类健康事业,起源于本世纪初。李兰等[6]学者与李树贞[7]对健康教育作用的观点大致相同,健康教育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和好评,体现了护理专业在人类健康领域的重要作用。

2.2 护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2.1 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徐连文[8]认为护理人员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左月燃[4]通过调查研究表明有相当数量医院的健康教育还停留在“卫生宣教”的层次上。吴艳芳等[9]认为护士对住院病人实行的健康教育多为疾病教育,建立健康行为的健康教育未受到关注。

2.2.2 理论知识缺乏

李树贞[3]认为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牵涉多学科的应用学科。它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

2.2.3 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王亚红等[10]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层重视不足,尚未形成具体而有效的监控、考评机制,使其流于形式。同时护理人员编制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3 对策

3.1 转变健康教育观,加强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培训

阮敏芝[11]认为要加强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培训,可通过有针对性地举办培训班和讲座等方式。沙凤珍等[12]认为健康教育不仅要掌握好学科知识,还需要人文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作基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3.2 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

温丽芳[13]认为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是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保证的根本。张爱琴等[14]认为必须保证临床有合适的人力资源配置。要不断完善管理体制,为健康教育做好制度、体制保障。

3.3 开拓创新,加强健康教育研究

林清然[15]的报告中显示美国有完善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医院有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资料和统一的评价标准,护理人员受过专业的培训,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备充足,为开展系统化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给我国医院健康教育的发展以很多启示。

4 小结

护理健康教育正在经历着一个迅速发展和崛起的阶段,为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应认清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明确其不足之处,结合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总结优秀成果,进行深入研究,使护理健康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护理人员更好地为人类预防疾病、促进健康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程现昆,王莹,张威.护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85-86

[2] 贺伟.健康教育.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 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

[4] 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2000,35(6):325-327

[5] 陈静.健康教育的发展及文献分类探讨[J]图书馆建设.2003,(4):63-64

[6] 李兰.关于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及影响因素[J].现代护理.2004,10(11):1055-1057

[7] 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

[8] 徐连文.护理健康教育所面临问题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82-1583

[9] 吴艳芳,安新莉,刘萍等.我国开展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7):94-96

[10] 王亚红,刘春芳.关于我院护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73-74

[11] 阮敏芝.护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外医疗.2009,28(31):114-114

[12] 沙凤珍,李丰珍.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2):135-136

[13] 温丽芳.基层医院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16(12):1197-1198

篇7

各区创卫办、爱卫办: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__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动社区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市创卫办、市创卫办公共卫生处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于10月23日至24日对我市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现将督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督导检查分成两组分别由市创卫办主任助理*和市卫生局副调研员*带队,先后对印台区、区、耀州区六个办事处、八个社区、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健康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同时,针对新区社区刚刚组建,社区健康教育刚刚起步的实际情况,检查组利用半天时间,组织人员对新区办事处、社区主任和主管健康教育专兼职工作人员进行了健康教育网络建设、组织机构、资料完善和健康教育具体操作等方面的专题培训。通过督导检查来看,我市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已全面起步,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主要表现在:一是各区、办事处、社区领导对社区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建立了机构,有行动、有安排,做了大量工作;二是办事处所在辖区单位基本落实了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三是大部分社区建立了健康教育资料档案;四是多数社区设立了专门的健康教育专栏并且能够按时更换教育内容;五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设立了健康教育室,适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咨询活动。全市社区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广大市民的健康知识进一步增强,健康知识本文来源:文秘站 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有了较大提高。

二、主要成绩

这次检查采取听汇报、看资料、实地查看和现场指导方式,重点检查了各区办事处、社区的健康教育网络机构建设,健康教育规划计划制定,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宣传栏设立,宣传资料归档以及健康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等情况,从检查来看,各区、办事处、社区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好的方面主要有:

(一)印台区区、办事处及社区领导普遍重视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北街社区、南苑社区、芳草堤社区向居民发放了健康教育知识问卷调查表,举办了公务员和居民(村民)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受教育人员面广、健康知识普及率高。城关办事处还在河东村举办了灭鼠知识讲座,芳草堤社区领导包抓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普及,群众参与率、资料入户率较高。

(二)区高度重视健康资料入户工作,召开专门会议,部署健康手册进社区工作,通过层层落实,健康教育资料入户率比较高。红旗社区开展健康知识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的宣传承诺,为社区健康教育知识普及探索出新的方法。

(三)耀州区注重抓好健康教育长廊建设,利用工地、单位临街围墙在公共场所建立了20多个健康教育知识长廊,对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教育知晓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新区咸丰路办事处创新宣传载体,通过印制健康教育知识手提袋、折页等入户发放,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设立在市职防所的金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耀州区邻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社区防治,举办了多期社区居民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充分发挥了卫生行业优势,展示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新形象。

三、存在问题

自我市创卫工作开展以来,各区在社区健康教育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但与省级卫生城市标准相比,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问题是:

(一)健康教育网络不完善。按照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应建立区、街道、社区、单位四级网络。这次检查虽然绝大部分办事处、社区建立了网络,但不规范、不详细、需要罗列的数据没有罗列,网络图该上墙的没有上墙。

(二)健康教育资料收集不完整、种类不齐全、分类不规范,没有建立专门的健康教育档案;宣传资料入户率达不到要求;资料发放登记不完善或没有登记。

(三)宣传栏面积不够,宣传内容无档可查。各办事处、社区虽然都办起了健康教育宣传栏,但面积多数达不到3平方米要求。宣传栏内容基本能做到两月更换一次,但大都没有标明日期,没有留底稿,考核无档可查。

(四)多数社区未开展居民健康教育知识问卷调查,一些已开展调查的社区既没有问卷记录,也没有调查分析报告。

(五)社区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力度不够,居民健康行为干预措施少,效果不明显,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不到要求。

四、工作措施

针对这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照省级卫生城市社区健康教育验收标准要求,下一步各区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应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完善教育网络,明确工作职责,保证四到位。各区要建立完善社区健康教育四级网络,明确各级工作职责,保证机构、经费、设备、人员四到位,建立健康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扎实有效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强骨干培训,规范开展工作,做到六个有。各区要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加强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培训,建立骨干队伍,确保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按 照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标准要求有序开展,切实做到有机构,有专干、有阵地、有资料、有活动、有评价。

(三)健全健康教育资料,及时做好归档立卷工作。各区要结合实际,不断丰富健康教育资料,健全资料种类,形成完整的面向不同人群的教育材料。并按照市上要求,及时做好创卫健康教育资料收集工作,分类归档,建立专卷,便于考核检查。

(四)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区要注意总结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发现培养典型,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带动面上工作。

篇8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动社区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市创卫办、市创卫办公共卫生处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于10月23日至24日对我市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现将督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这次督导检查分成两组分别由市创卫办主任助理和市卫生局副调研员带队,先后对印台区、区、耀州区六个办事处、八个社区、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健康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同时,针对新区社区刚刚组建,社区健康教育刚刚起步的实际情况,检查组利用半天时间,组织人员对新区办事处、社区主任和主管健康教育专兼职工作人员进行了健康教育网络建设、组织机构、资料完善和健康教育具体操作等方面的专题培训。通过督导检查来看,我市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已全面起步,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主要表现在:一是各区、办事处、社区领导对社区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建立了机构,有行动、有安排,做了大量工作;二是办事处所在辖区单位基本落实了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三是大部分社区建立了健康教育资料档案;四是多数社区设立了专门的健康教育专栏并且能够按时更换教育内容;五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设立了健康教育室,适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咨询活动。全市社区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广大市民的健康知识进一步增强,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有了较大提高。

二、主要成绩这次检查采取听汇报、看资料、实地查看和现场指导方式,重点检查了各区办事处、社区的健康教育网络机构建设,健康教育规划计划制定,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宣传栏设立,宣传资料归档以及健康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等情况,从检查来看,各区、办事处、社区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好的方面主要有:

(一)印台区区、办事处及社区领导普遍重视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北街社区、南苑社区、芳草堤社区向居民发放了健康教育知识问卷调查表,举办了公务员和居民(村民)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受教育人员面广、健康知识普及率高。城关办事处还在河东村举办了灭鼠知识讲座,芳草堤社区领导包抓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普及,群众参与率、资料入户率较高。

(二)区高度重视健康资料入户工作,召开专门会议,部署健康手册进社区工作,通过层层落实,健康教育资料入户率比较高。红旗社区开展健康知识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的宣传承诺,为社区健康教育知识普及探索出新的方法。

(三)耀州区注重抓好健康教育长廊建设,利用工地、单位临街围墙在公共场所建立了20多个健康教育知识长廊,对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教育知晓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新区咸丰路办事处创新宣传载体,通过印制健康教育知识手提袋、折页等入户发放,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设立在市职防所的金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耀州区邻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社区防治,举办了多期社区居民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充分发挥了卫生行业优势,展示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新形象。

三、存在问题自我市创卫工作开展以来,各区在社区健康教育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但与省级卫生城市标准相比,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问题是:

(一)健康教育网络不完善。按照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应建立区、街道、社区、单位四级网络。这次检查虽然绝大部分办事处、社区建立了网络,但不规范、不详细、需要罗列的数据没有罗列,网络图该上墙的没有上墙。

(二)健康教育资料收集不完整、种类不齐全、分类不规范,没有建立专门的健康教育档案;宣传资料入户率达不到要求;资料发放登记不完善或没有登记。

(三)宣传栏面积不够,宣传内容无档可查。各办事处、社区虽然都办起了健康教育宣传栏,但面积多数达不到3平方米要求。宣传栏内容基本能做到两月更换一次,但大都没有标明日期,没有留底稿,考核无档可查。

(四)多数社区未开展居民健康教育知识问卷调查,一些已开展调查的社区既没有问卷记录,也没有调查分析报告。

(五)社区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力度不够,居民健康行为干预措施少,效果不明显,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不到要求。

四、工作措施针对这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照省级卫生城市社区健康教育验收标准要求,下一步各区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应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完善教育网络,明确工作职责,保证四到位。各区要建立完善社区健康教育四级网络,明确各级工作职责,保证机构、经费、设备、人员四到位,建立健康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扎实有效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强骨干培训,规范开展工作,做到六个有。各区要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加强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培训,建立骨干队伍,确保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按照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标准要求有序开展,切实做到有机构,有专干、有阵地、有资料、有活动、有评价。

(三)健全健康教育资料,及时做好归档立卷工作。各区要结合实际,不断丰富健康教育资料,健全资料种类,形成完整的面向不同人群的教育材料。并按照市上要求,及时做好创卫健康教育资料收集工作,分类归档,建立专卷,便于考核检查。

(四)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区要注意总结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发现培养典型,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带动面上工作。

推荐期刊
  • 健康
    刊号:11-2185/R
    级别:省级期刊
  • 特别健康
    刊号:42-1852/R
    级别:省级期刊
  • 健康研究
    刊号:33-1359/R
    级别:省级期刊
  • 大健康
    刊号:12-1452/R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