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09:14:1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如何发展市场经济,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工程经济;市场经济;发展
【 abstract 】 : in recent years as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ystem has improved step by step.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tage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capital investment situation, to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condition of engineering investment problems, and do simply explained.
【 key words 】 : engineering economy; The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F54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型局势下,设计企业作为其中一个市场经济运行单位,已经转变成了一个经济实体的独立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应该迎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在经济改革大潮中,能够为国家工程建设在资金投入方面守好关,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企业也可以在市场经济运作中不断寻找自己发展的渠道,真正体现出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点,并自己谋求快速发展。
一.我国工程建设造价管理的现状
我们一般对工程造价的定义指的是整个工程所要耗费的所有费用。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指在工程还未施工前,设计企业专业的设计人员对工程的投资资金的估算,以及设计的概算和施工图的预算等各个不同的施工阶段进行的预算;第二阶段是建设企业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然后交给相关银行进行审定,工程项目造价在这个环节确定下来,这是工程建设中的合同价;最后这一阶段才是工程建设的实际价格,它是在整个工程完工以后,具体由建设单位编制的工程完工后的价格决算。
在对工程建设的每个阶段价格预算时,都要按照相关管理部门规定的文件,对材料设备和预算定额、费用定额进行预算。但是,在当前对三个阶段的造价都有很大的差距,尤其在工程造价的第一阶段预算,和工程的实际造价差别很大。因此造成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甚至常常会出现工程建设资金无法按时到位,从而延误了工程工期。而且,在国家经济宏观调控和固定资产规模和结构方面也受到影响,针对这些现象,对工程造价的加强管理已经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二.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对工程造价管理进行改革的方法
设计企业在对工程造价进行三个阶段的概算、预算和决算时,因为对动态设计工程的造价意识比较低,而且运用的方法不完整,计算出来的价格偏差都很大。针对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也需要一套对应的完整体系。下面我们把工程造价管理中的研究方法作了几点探讨:
1.可以通过改善定额的方法
当前,市场经济已经代替了原先的计划经济,因为各种工程建设费用都没有固定的标准,传统的工程造价定额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要对定额进行改革,就不要把费用归纳到定额中来,定额应该特指在工程项目中对人力和物力的耗费,专业设计人员可以随时进行对市场价格的了解并掌握价格的动态原因,它必须是可以随时调整的。这种方法可以省时省力,且可以提高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2.建立价格信息站
产品价格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预算的准确性。在我国市场经济中,产品价格也不断改变。为了随时掌握市场价格信息,提高对工程造价的概算准确率,必须建立一个完整而又准确的价格信息站。
3.对工程造价加强管理
随着我国实行工程项目的监理制度,必须也要专门设立专业人员来进行工程造价管理。这样才可以发挥他们的专业水平,提高工程造价的准确率,从而可以缩短工程造价预算和决算之间的差距。
三.工程经济怎么样做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工程设计是贯穿整个工程建设最主要的核心内容,它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都要围绕工程设计来进行。那么,对工程项目的投资和投资效果进行详细而又准确的分析,是整个设计文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工程项目的初步价格预算是主要内容的一部分,工程经济相关专业人员应该对其进行有条理地分析,同时也可以为我国工程建设的投资把好关,让我国投入到建设工程上的资金得到合理的运用。工程经济专业一方面要为市场建设提供服务,另一方面还应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来。在市场经济不断改革和工程建设造价管理不断完善过程中,设计部门的工程经济专业依照目前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新的要求,为了达到这标准要求,工程经济专业人员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
1.工作作风要改变。工程经济专业人员要走向市场,对市场经济理论和建设市场的持续变化要随时了解并掌握,并总结出它的运行规律。
2.要学会对工程造价管理技能进行微机操作。学会微机操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更直接更简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对工程造价进行比较准确地预算。
3.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工程专业人员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掌握新的方法,要对价格信息和造价信息进行收集。还要做到会使用和编制定额,并不断根据需要对定额进行调整。
4.加强对施工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专业人员不能整天呆在办公室里,要到施工现场进行全面了解,要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两者结合起来,实现技术和经济的统一。
5.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要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待工作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依照我国的法律法规,对工程造价进行公正合理而又准确地预算、概算和决算。
四.结束语
工程经济工作人员应该适应市场经济的时代潮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技能,不断完善自身的整体素质,让自己在工作中体现出生存的价值,为我国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颖,魏乔希,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编制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才智,2011年05期
[2]赵盈,浅论工程预算定额的优化[J].知识经济,2009年03期
[3]莫阳春,从工程量清单计价谈企业定额的建立[J].水运工程,2004年09期
关键词:工商管理;市场经济;发展;促进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在市场经济中,要维护好市场的秩序,除了应该完善法律体制外,还应该运用工商管理的职能,进入WTO后,我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交往更加频繁。所以,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发挥工商管理的功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此本文围绕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工商行政管理如何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在与世界经济的交往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新形势、新时期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作用和功能,使经济快速的提高和发展。
一、优良的工商管理作风,推动经济的发展
全面实行工商执法公示制度。工商管理执法以及事务服务等方面都要实行严格的公示制,从而规范执法行为。对国家新出台的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要及时向社会公布,从而做到条理分明,使每一个企业都能够按时的了解到信息,使每一个企业都能够充分的了解到自身在经济发展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就从侧面提高工商管理的工作效率,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工商部门要充分的融入到企业当中去,更好的搞好管理和服务。在企业的改革过程中,要实行分区管辖,要对大企业进行定点联络,小企业分片管理,重点难点当场就要解决,重大的项目要进行跟踪,特殊的问题要特别的解决。总而言之,工商管理部门要为企业做好公仆,为企业塑造好形象,使企业满意,使企业更加信任工商管理部门。加强监管执法的方式,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就要改革监管的执法方式,从而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更好发展。
二、严格按照原则行事,充分促进经济发展
伴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前一些过时的政策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时代的要求。所以,我们应该及时的补充,工商管理部门在行使职能的同时一定遵循以下原则。要从企业的自身特点着手,真正的为企业着想。企业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肯定是会进行改革的,所以也就会涉及到工商管理方面的职能。因此,工商管理部门一定要进行协调工作,不拖欠,不推迟,能办的要尽快办,不能办的也要作出详细的解释。对于企业,不要说一些空话,要在改革的基础之上,大力扶持,切切实实的为企业的改革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按照法律法规来行使自身的职能。各工商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强对企业宣传法律法规的力度,使企业自觉的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要防患于未然,对于一些问题的出现,一定要追究其相关人员的责任,问题过后一定要反思。保护人们的正当权利,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维护法律的权威性。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的处理好各类事情。在执法过程中遇到问题,既不能回避,也不能推卸,更不能按照那些老办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问题的不同特性,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从而寻求解决矛盾的最好方法。
三、工商管理部门一定要正确的处理好管理与引导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中,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从大的方面来讲是一致的,但是也存在一些矛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中,所有的经济主体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方针、法律、政策、法规制约,工商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对经济主体进行监督,不能把局部的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每一个商品的经营者必然想要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他们很有可能不顾国家利益而从事自身的经营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对他们进行纠正、引导。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尽量使他们向最基础的产业发展。对于那些设备比较落后、产品销售不好、污染严重以及效益差的产业一定要严格把关,引导其向其他产业转行,并主动与当地政府部门联系,争取使他们得到最大的支持,从而科学妥善的处理好这一类企业的改革。
要充分依据市场的导向,保证企业能够顺应市场。首先,对于国家大力支持的产业,如果当地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了,那么可以引导他们到外地进行发展。其次,就是对一些本地区非常短缺的行业,一定要在技术以及资金上给予帮助,要充分与政府联系,给他们一些政策上的扶持。再次,对一些国家限制的行业,并且本地区已经饱和的行业,无论如何也要把好这个入关口,引导他们转变观念,充分考虑大局,转行去做其他的产业。
因此,工商管理部门要严格以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市场为依据,通过对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管,从而可以既保证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又满足了自身的利益,同时对于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存在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树立良好自身的管理意识,使经济快速发展
一个正确的管理意识使工商管理部门时刻都能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上,要不断的解放思想。工商管理部门一定要充分的改变传统观念,使一切从实际出发,搞好研究,根据新形势的要求来完善企业改革的措施。此外,工商管理部门的另一个职责就是全心全意的服务观念。在执法时,不仅要严格执法,同时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执法水准。所以,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当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经济基础。在实践当中,要把管理和服务融为一体,使职能的服务范围放宽,从而更好的加快经济的发展。
结语
进入21世纪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工商管理部门要实现管理效率的最大化,就要对各项的职能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整合。这不仅推动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还使得工商管理部门有了创新意识,加快了管理的步伐。为此,我们在促进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健康性,使经济建设发展更快的同时,就需要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职能的发挥的力度最大化。总之,工商管理和市场经济发展是相依附的,工商管理牵制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它的完善是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杨龙和,张怀承.哲学社会科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学改革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05).
[2]传承红色工商精神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打造一支“三个过硬”的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刘玉亭副局长在全国工商系统纪念建党90周年创先争优先进代表座谈会暨红色工商史研讨会上的讲话(节选)[J].工商行政管理,2011(13).
关键词:工程造价 造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318-01
近几年,在工程造价业务咨询的过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控制)渐渐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全过程造价管理又称全面造价管理,其基本定义是:有效地利用专业的、技术的专长与方法去计划和控制资源、造价、利润和风险,并使之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始终。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一般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控制,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又可把三个阶段转化为项目决策与设计阶段、招投标与施工阶段、竣工结算与后评价阶段。下面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就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如何参与全面造价管理的各个阶段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及看法。
一、项目决策与设计阶段
拟建项目一经决策,设计就成了工程建设和投资控制的关键,是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点。一个项目的设计优劣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高达75%以上,直接影响着工程投资和工期长短。在这方面,我认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应加大投入力度,精心设计,优化设计,减少设计变更,坚决把工作重点主动转移到建设期阶段上来,尤其要抓住设计这个关键阶段,未雨绸缪,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种控制应采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做法,并贯穿于整个设计的各个阶段,即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直到施工图设计,为整个工程投资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招投标及施工阶段
首先,业主要编制好招标文件。工程招标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招标和施工招标两个方面。招标文件确定了建设工程施工招标的原则和程序,规范和指导工程建设施工招标的各个环节,对建设工程从项目报建到合同签订的全过程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由于招标文件也是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它是施工单位投标报价的依据,是双方签订合同的依据,也是竣工结算处理索赔的依据,按法律解释顺序它也排在前列。因此,招标文件的编制应当非常严密而准确,每项都要详细地写明,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及争议,也可有效地避免过多索赔事件的发生。
其次,要加强合同管理。施工合同是办理工程结算、拨付工程款及处理索赔的直接依据,也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费用控制的主要依据。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谨慎,特别是采用费率招标时,更应弄清业主与施工单位各方的责、权、利。对于其中的包干风险费,必须把握其费用的内涵,这对于招投标双方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阶段,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业主的委托下可以完成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有招投标资格的造价咨询单位可代业主编写、招标公告(书),制定资格预审条件,评标细则、进行资格预审,选择优秀的施工、监理企业等;②编制标底、工程量清单、审定标底、评标、开标;③为业主进行甲乙双方所签订合同有关造价部分条款的咨询,尽可能减少发生造价条款争议的可能。
施工阶段即是把设计变成具有使用价值的建筑实体的过程,也是实现工程造价有效控制、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提供原始依据的过程。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施工阶段要做到“严”、“细”、“准”。“严”,是严把签证关,建设工程的施工周期长,签证是对施工过程的记录也是最终工程价款结算索赔的依据参与工程造价监管的造价咨询单位应严格把关,及时签证,防止施工单位巧立名目、以少报多,遇到问题不及时解决、结算时候搞突击;”细”,是要求造价咨询单位的专业人员细致认真,对于可以描述清楚的尺寸、部位、数量要认真记录,必要时可以依靠摄影、照相等手段帮助,防止结算时的漏项、错算;”准”,是造价专业人员准确地审查验工月报、签证数量、索赔价款,尽可能在最终结算时少留活口。例如,包干费用已包含二次搬运费的,有关材料的二次搬运及上下力费用就不可再重复签证,对于预算中已有的项目不得重复签证。笔者建议业主可建立项目造价控制责任人制度,由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专业人员对项目造价控制(管理)负责,在跟踪管理的同时,没有该责任人签名的签证不得结算工程款,同时对工程付款进度进行控制负责,防止工程款超付。
三、竣工结算与后评价阶段
竣工结算是工程造价合理确定的重要依据,无论是施工单位还是业主都十分重视工程价款的审核结算。同时竣工结算的审核也是控制投资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一阶段,要求预算人员必须认真、仔细,决不能出现放松心理。并且还要与工程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总之,竣工结算阶段,是一项集技术与经济为一体的工作,同时也是多部门相互配合、集体力量出成果性文件的阶段,最终要完成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合同关系和明确经济责任。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这个环节都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无论是工程量计算、预算定额套用、取费合理性的审查,还是变更签证、索赔条款、不可抗力因素的分析等,都能做到严格、合理、公平。
【关键词】 市场经济;市场竞争;工资分配
一、人工成本的基本内容
(1)员工工资总额;(2)社会保险费用,其中包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女工生育保险基金、医疗保险费;(3)员工福利费;(4)员工教育经费;(5)员工住房费用;(6)劳动保护费用;(7)其它人工成本,包括其它从业人员的报酬、工会经费、企业因招聘员工而实际花费的招工、招聘费用,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与人工成本有关的税金、员工制服补贴等。
二、工资分配的主要内容
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的主要内容为:企业内部各类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具体表现为工资总额,包括基础工资、岗位工资、工龄工资、加班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和特殊条件下的工资等。这一制度包括年薪制、基本工资制度、工资形式和工资支付办法等。
三、工资分配与人工成本的关系
(1)人工成本费用的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企业成本费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活劳动的投入,然而工资总额在人工成本费用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并且在人工成本中,除工资总额以外的其它项目,如社会保险费、员工福利费、教育经费等都是以工资总额作为基数,并按国家制定的政策和规定的比例计提。(2)人工成本直接涉及到员工个人的切身利益,影响着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人工成本是企业使用劳动力的主要投入,是激励员工的物质基础。
四、控制人工成本的有效途径
(一)影响人工成本的主要因素
(1)从人工成本构成的内涵分析,人工成本主要由工资总额及相关费用组成,工资以外的其它相关费用又是依据工资总额计提,工资总额的多少是影响人工成本的主要因素。(2)企业人力资源的投入(既员工人数的多少)也是影响人工成本的主要因素。对于任何一个企业,人工成本的支付,都有一个最高限度,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状态时,其销售收入或总产值与总成本相等,企业既没有盈利也没有亏损,此时人工成本的增加将导致企业亏损,反之,企业则会盈利。
(二)搞好企业工资分配是控制人工成本的有效途径
1.提高对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认识
(1)企业为获得更多的利润,不能简单的控制人工成本总量或者控制工资总额,这种认识和观念在传统的经济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并发挥作用,随着市场机制的转变,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这种认识和思维方式未免偏颇,是思想观念僵化的一种表现,这种思想观念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单纯从利润目标出发,看待人工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二是把人工成本指标与利润指标对立起来,视为产生相反作用的支付项目,基于这种认识,往往是一提到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就必须从少发工资、奖金、严格控制员工收入水平或减人增效,提出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处理好利润和员工收入关系是控制人工成本的有效措施。
(2)原有工资分配方式掩盖了人工成本和企业经济效益的辩证统一关系。人工成本来源于企业的增加值,它的主体或者说主要构成项目是工资总额。从人工成本是企业增加值的观点出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工成本与利润是来自同一源泉并能够保持同一方向变化的支付项目,它们之间并非是相互矛盾,相互对立,而是统一的。一味的追求员工工资收入,就会加大工资总额的支付,增加人工成本和企业总成本,使企业失去市场竞争能力,反过来,一味限制工资总额发放,单纯从利润目标出发,控制人工成本或者说不惜牺牲员工利益来换取人工成本的降低,不仅不能促进企业利润的增长,还会使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和挫伤。
以上两项内容是搞好企业内部分配,合理控制人工成本首先应该明确的思想认识问题。
2.改革工资分配制度合理控制人工成本
(1)劳动定额为基础搞好企业内部分配,合理控制人工成本。劳动定额是企业劳资工作的基础,是生产活动中劳动投入的量化标准和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劳动定额可以解决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劳动量与工资收入的分配关系,使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在企业内部得以实现,用劳动定额进行企业生产能力的测定,可以控制劳动力投入,有效的控制人工成本。以劳动定额为基础,搞好企业内部分配,主要是以劳动量作为工资分配依据,体现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具体模式有代表产品工资含量、小时工资含量等,这些分配形式对于生产单位和劳动者在搞活企业内部分配上起着重要作用,员工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投入计算出应获取的报酬,使其尽可能的为社会多创造产品,促进人工成本与企业经济效益共同增长。
(2)工效挂钩分配,控制人工成本。就目前工资与效益挂钩分配的形式看主要是工资与销售收入挂钩,这种分配形式的弊端在于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与活劳动的投入不成比例,会导致企业追求成本扩张,以获取活劳动以外的工资额度,不利于对人工成本的控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将企业的工资收入与劳动成果挂钩分配,就是工资与单位实现毛利润挂钩分配,这种办法是将单位的利润指标核定后,将员工的工资与计提上缴的费用和利润指标结合起来,将上缴费用和利润作为挂钩计提工资的前提,即单位实现销售收入扣除不含工资及以工资为基数计提的各种费用的成本作为单位实现的毛利润,单位在上缴费用和利润后方可支付工资。目的就是将人工成本指标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得以体现,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充分考虑人工成本在效益中所占比例,以便更好控制单位用工的投入,鼓励企业把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上,用提高劳动生产率,相对降低人工成本支出来实现工资收入的增长。
(3)要建立灵活的人工成本管理机制。将人工成本投入与企业当前经济效益指标挂钩,兼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利润成本、人力投入与产值均能上能下的运行机制,进而形成企业用人能多能少、岗位能上能下、员工收入能增能减的良性循环,以增强企业的活力与市场适应能力。
(4)做好人工成本指标分析。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人工成本主要指标是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指标。计算公式为:
劳动分配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企业增加值总额×100%
人事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产值)总额×100%
劳动分配率用以说明一定时期内企业创造的增加值(活劳动创造价值)中人工成本所占比例;人事费用率用以说明一定时期内企业销售收入中人工成本所占比例。这两项指标将企业人工成本与自身生产经营成果联系起来,表明了相对状态下企业人工成本的高低。适用于企业自身年度间的比较和同行业企业间的相互比较。
除上述指标外还可以计算人均人工成本指标
【关键词】 一事一议 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
Abstract : How to the develop farm economy is the most urgent problem which the government's most concerns and solves.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条件。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是广大农场工人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新农场建设的重要任务。应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场的范围,不断增加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力争经过几年努力,使农场生产条件、基础设施有明显的改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在投入、规划、指导、组织、协调等方面应发挥主导作用。
2.要着眼提高农场工人素质,加强对农场工人的宣传、教育和引导
处理好农场工人问题是促进我国农场经济发展和新农场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农场工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会愈加明显。因此,认真研究新时期的农场工人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在农场的工作,对于保持农场稳定,推进农场改革,加快农场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农场工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发展农场经济,当务之急是教育农场工人、改造农场工人。虽然农场工人在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数农场工人仍肩负着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场,实现小康目标的重任。但目前农场工人的素质还很低。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提高农场工人的法律意识。要发挥司法部门的职能作用,定期组织农场工人学习法律法规。二要提高农场工人的科技意识。要充分发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各乡镇事业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大力发展民间科技服务组织,通过专家讲座、科技致富典型引带、专业技术培训和组织农场工人参观典型现场等手段,强化对广大农场工人的科技培训。三是要增强农场工人的市场观念。要引导农场工人舍得投入,购置必备的通讯和网络设备,善于通过电话、互联网等媒体捕捉市场信息。四是要增强农场工人兴办公益事业的责任感。县乡人大、组织和民政部门要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完善村民代表议事会管理机制,提高“一事一议”成效,鼓励农场工人出资出劳,大力兴办公益事业。
3.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壮大农场经济工作的责任感
集体经济是农场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集体经济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农场的长远发展。首先,发展壮大农场体经济是巩固党在农场执政基础的基本前提。近年来,该乡村级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随着农场税费改革的深入,原有收入渠道趋于萎缩,新的收入来源尚未建立,导致村级办公经费缺乏;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村干部经济待遇难以保证;部分村债务负担过理,积重难返,影响了党在农场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农场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4.对集中显现的各种矛盾化解
在当前经济领域中,最尖锐、最突出的矛盾是人地矛盾突出。大体可分为(1)一轮土地承包时举家搬走,未参与二轮土地承包的农户回来要地。(2)二轮土地承包时因欠款、外逃,未分给承包田的农户回来要地。(3)二轮土地承包时,部分农户因超生只分给部分承包田。(4)机动地超标准或长期发包引发纠纷。(5)土地流转不规范引发。虽然各村对这些矛盾进行了研究和梳理,但还没有成熟的化解招数。
5.加快农场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场经济组织化程度
首先是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要以增收为目的,要以生产质量高、增加值多的农产品为主,要积极发展粮食产品的深加工,把粗放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为集约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其次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和蔬菜业等。最后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为了避免地区之间产业过度雷同,实现规模经营,形成区域整体优势。
6.建立和完善法规制度机制,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农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不断促进各项工作的法制化。农经部门要重视法制建设工作,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要使已有的法律成为相应管理工作的依据,同时也要善于把握时机,使行之有效的政策和管理规范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通过建立和完善农经法规制度体系,逐步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成为农经工作的主要方式,推动工作发展。
7.必须突破性发展龙头企业
现阶段农场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就是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瞬息万变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由于农产品生产与市场之间缺乏必要的连接纽带,分散生产和销售,很难形成规模和优势,即便是形成了规模生产,也会因为分散销售抢市场而出现互相压价、相互残杀的现象,加大了农产品交易的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要确保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突破性发展产业龙头企业,靠龙头将农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有效连接起来,形成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格局。发展龙头企业:一是要走出政论办企业、管企业的误区。本着谁有能力谁牵头,谁先发展扶持谁的原则,按市场经济规律组建龙头企业。二是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龙头企业的发展经营必须兼顾公司、农户等多方利益,防止出现一味追求公司利益而损坏农场工人利益的现象,只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才能切实起到产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三是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出台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的环境。
8.确保党的农场政策落实
农场经营管理工作历来是党的农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把贯彻落实农场经济政策的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保证党的农场政策落到实处并长期稳定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场建设,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按照“融入全局、立足多予、注重运作、重在实效”的要求,落实“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的实践要领,确保党的方针和农场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农场经营管理工作要围绕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场工人持续增收、农场更加和谐,确保社会主义新农场建设取得新进展。
9.科学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要引导农场工人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科学的消费习惯,杜绝不合理的开支,作为农场干部应当做好党的农场政策的宣传者、捍卫者,自觉引导他们遵纪守法,提倡移风易俗,建立和谐健康的乡村人际关系,减少农场工人不合理开支。
参考文献:
[1]闫恩虎.县域经济论纲[M] 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农业;农场;新形势;促进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农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促进农场经济的发展,保证农场高效运转。由于农场传统设备的存在落后现象,不仅制约着农场的发展,还影响农场中先进技术的实施,因此,基础设施的引进与改善,不仅替代了落后的农场设备,还增强了技术的应用,保证农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民纷纷投入农场建设,加大农场建设规模,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要着眼提高农场工人素质
2.1在农场的经济发展中,农场工人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农场的经济建设中,要注重对于人的主观积极性的激发,在农场的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新时期的社会环境下,国家对农场经济发展加大了投入的力度,在资金上给予了足够的投入,使农场经济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发展。在农场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于教育的投资,改善思想意识与生产的观念,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思想教育的改革。利用教育转变农场工人的思想,保证工人素质的提升,并且全面提高工厂的素质及知识,增强工人法律意识,不仅能够促进农场的全面性、高效性发展,还能够保证农场操作按照法律法规进行。
2.2在技术上对工人进行强化,深入灌输科技意识,定期的对工人进行培训讲座,可以请农业专家教授专业知识,在农间组织科技服务组织,互相学习,互相促进。通过先进典型代表的示范讲座宣传科技的重要性。再次,要加强农场工人的市场观念,在市场经济时代,信息化的传播速度之快,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说要对农场工人的信息化意识有所增强,购置必要的信息工具,善于利用信息化传播工具,通过电话和网络对市场的发展形势有一个清晰了解,以便采取适应的措施来对农场经济发展有所促进。
3.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壮大农场经济工作的责任感
集体经济是农场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集体经济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农场的长远发展。发展壮大农场体经济是巩同党在农场执政基础的基本前提。近年来,该乡村级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随着农场税费改革的深入,原有收入渠道趋于萎缩,新的收入来源尚未建立,导致村级办公经费缺乏;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村干部经济待遇难以保证;部分村债务负担过理,积匿难返,影响了党在农场的执政基础和群众摹础农场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4.对集中显现的各种矛盾化解
在当前经济领域中,最尖锐、最突出的矛盾是人地矛盾突出。大体可分为:(1)一轮土地承包时举家搬走,未参与二轮土地承包的农户同来要地。(2)二轮土地承包时因欠款、外逃,未分给承包田的农户回来要地。(3)二轮土地承包时,部分农户因超生只分给部分承包田。(4)机动地超标准或长期发包引发纠纷。(5)土地流转不规范引发。虽然各村对这屿矛盾进行了研究和梳理,但还没有成熟的化解招数。
5.加快农场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场经济组织化程度
市场经济中,为了使用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市场的需求,农场结构需要进行定期的调整。因此,必须改变农场传统的经营模式及结构。由单一形式向多方式进行调整,并且从农场的加工到生产均采用集约化发展方式进行。利用专业的结构调整,保证农业企业各个部门加强联系,保证农业与林业之间可持续发展,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形式,并且加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与林业之间的经营,使各个产业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农场的管理及经营模式,完善结构机制,促进农场经济的高效
发展。
6.建立和完善法规制度机制。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在农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法制观念的执行,在相关的法规部门要对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及时的公布,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使农场在发展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大力发展经济建设。
7.必须突破性发展龙头企业
现阶段农场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就是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瞬息万变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由于农产品生产与市场之间缺乏必要的连接纽带。分散生产和销售,很难形成规模和优势,即便是形成了规模生产,也会因为分散销售抢市场而出现互相压价、相互残杀的现象,加大了农产品交易的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要确保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突破性发展产业龙头企业,靠龙头将农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有效连接起来,形成产供销、贸T农一体化经营格局。发展龙头企业:一是要走出政论办企业、管企业的误区。本着谁有能力谁牵头,谁先发展扶持谁的原则,按市场经济规律组建龙头企业。
8.确保党的农场政策落实
农场经营管理丁作历来是党的农场丁作的鼋要内容,是把贯彻落实农场经济政策的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保证党的农场政策落到实处并长期稳定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场建设,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按照“融人全局、立足多予、注蘑运作、重在实效”的要求,落实“莺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的实践要领,确保党的方针和农场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农场经营管理工作要围绕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场丁人持续增收、农场更加和谐,确保社会主义新农场建设取得新进展。
9.科学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求我们要树立科学消费的观念,深入贯彻国家的政策方针,在农场工人中,宣传科学消费的重要性,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将这种观念深入的灌输到农场工人的思想意识当中,促进农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残疾人事业;农场经济;同步发展
Abstract: The combination of Lianyung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east Sim Farm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people with actual practice, sets out the nat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adhere to the core of which is people-oriented, so that the cause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synchroniz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improve the disability The quality of the people and improve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survival value in order to create a "disabled, the residual love, Fu Can" soci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people-oriented; the cause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farm economy; develop at the same pace
前言
残疾人事业是人道主义事业,也是人权保障事业。它的服务对象是残疾人这一特殊困难群体,因此更要体现人文关怀。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本质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提高残疾人的素质,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提高残疾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营造一个“助残、爱残、扶残”的社会环境。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辛农场民政办公室在灌云县政府和东辛农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全心全意为东辛农场残疾人谋福祉,为加快残疾人事业与农场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确立了新的理念,明确了新的目标。实践使我们感到,要促进农场残疾人事业的快速进步,必须实现与东辛农场社会经济协调统筹发展。
一、 领导重视,组织到位
为了贯彻国家、省、市、县残联有关文件精神,东辛农场民政办在县民政局、县残联和农场领导大力支持下,高度重视全场残疾人工作,优先解决残疾人的特殊困难,为残疾人尽快走上致富路铺平道路。为了完善残疾人事业,充分关心残疾人弱势群体,让全农场所有残疾人家庭都能减轻负担,都能享受到农场改革发展成果,享受到农场党委对他们本人及家庭的关爱,以朱明湘场长为首的东辛农场场领导一班人以“助残爱残”为原则,以关爱弱势群体为己任,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果断决策,在东辛农场职代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增加残疾人生活待遇,成立了残疾人服务组织,为做好残疾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同时,农场领导在召开的全场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上指出,残疾人工作光靠农场党委不行,光靠残疾人不行,光靠残疾人工作者也不行,全社会必须上上下下、方方面面一起来做才能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更是如此,只有通过相关部门相互协作、齐抓共管,按照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和时代的要求,采取社会化的工作方法,才能将残疾人扶贫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有成效。
二、广泛宣传,维护合法权益
《残疾人保障法》是残疾人维护自己权益的根本依据,为使《残疾人保障法》家喻户晓,农场民政办公室每年在全农场范围内利用广播电视、新闻、墙报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宣传《残疾人保障法》,宣传残疾人需要,引导人们关爱残疾人,同时,结合“助残日”活动,大力宣传帮残、助残、尊残,普及康复知识及残疾预防知识,在全场产生广泛的影响,使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禁止歧视、侮辱、侵害残疾人。强化了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了残疾人的地位,弘扬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营造了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的良好氛围。当前,东辛农场残疾人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一是由于农场受所辖区域限制,加之农场是企业,财力有限,仅能量力而行,国家《残疾人保障法》没有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有些基层干部、群众和一部分残疾人,还不清楚残疾人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不明白国家对残疾人优惠政策的具体条款。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受到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道德水准下降。因此必须强化扶弱助残这一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再教育,弘扬人道主义,坚持依法办事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让全场各级领导干部清醒地认识到,帮助解决残疾人问题,保障残疾人的最基本生活,是各级组织义不容辞的义务,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文明的基础工作。让残疾人懂得,依法生产经营,履行社会义务,是每个公民应该遵循的准则和应尽义务,残疾人也不例外。让残疾人家庭的健全成员及其其他亲属明白,虐待残疾人,遗弃残疾人,不给残疾人平等待遇和特殊关照,不仅仅是家庭问题,而且还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必须予以纠正和查处。
三、残疾人事业应与农场经济统筹协调发展
目前,东辛农场有682名残疾人,其中在农场场部小城镇居住的残疾人68人。残疾人生存状况之间不平衡,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残疾人中90%的人生活在农场各基层管理区居民点,他们由于生理或心理的原因,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他们中的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低,技术专长少,贫困问题相对突出。少数人一户多残且疾病缠身,有的连温饱都难以解决。这几年,尽管农场党委采取了很多举措,各管理区、居民组为残疾人办了许多好事实事。但仍有聋哑孩子因戴不起助听器,难以告别无声世界;仍有肢残人因买不起轮椅、假肢,无法走出户外享受阳光;仍有盲人因配不起助视器,做不起手术,伴随他们的只能是黑暗和寂寞。在农场场部小城镇居住的残疾人境况稍好一点,他们基本上做到了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只是较健全人生活水平偏低。
要实现残疾人事业协调发展,今后几年,东辛农场民政办工作的重点:一要加大对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残疾人的素质,使残疾人能与健全人一道共奔小康;二要利用政策优势,给残疾人以特别的扶助,如实施生活救助、医疗救助等;三要变“输血型扶贫”为“造血型扶贫”,运用多种形式安置残疾人就业,保障他们有一份相对固定的职业,努力使这些弱势群体同样拥有美好的生活,有一个温
暖的家庭,实现残疾人事业与农场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关 键 词:拉让尼克;市场经济;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0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6)12-0005-03
一、引言
最近拜读了2004年第16期《经济管理文摘》,封面上一行醒目的标题映入眼帘:《市场经济理论批判》。该期刊发了美国麻省大学经济学教授威廉・拉让尼克的《重新理解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及其理论――市场经济理论的解构与创新企业理论的建构》(以下简称为《重新理解》)[1],同期的“卷首评论”的标题为《经济发展的“因”与“果”》,通篇评价的都是“拉让尼克的思想”,并直呼“他必定是划时代的”。该刊为什么给予他如此之高的评价?该刊为什么要给本期冠名为《市场经济理论批判》?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些批判?
二、《重新理解》有启发性的一面
拉让尼克教授《重新理解》一文思想深刻,它有利于我们从多种角度观察市场经济理论,也有利于我们理解创新企业理论的重要性,富有很强的启发性。
首先,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汲取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切不可照搬照套;即便同属发展中国家,由于地理、文化、人口、资源禀赋的不一,彼此之间也不能生搬硬套。然而,由此认为理解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经历及其理论变得毫无价值则又走向了另一种极端,同样是错误的,也许是更大的错误。
第二,任何理论都不是完美或完善的,换言之,任何理论都是有瑕疵的,市场经济理论也不例外。拉让尼克所说的“市场经济理论”,即那种认为市场制度是所有可能的世界中最佳资源配置机制的理论,亦称为“新古典经济理论”,是需要发展和改进的,它是发展中的理论。综观拉让尼克一文,他也是在努力改进之,而不是全盘否定之、摧毁之。我们还注意到了,《重新理解》一文并没有对“市场经济理论”使用“批判”一词。
第三,不要把“市场经济”神话化。市场经济不是灵丹妙药,不可能解决某一经济体中的所有问题。市场经济本身也会产生波动,导致不稳定以及收入分配不均等种种社会经济问题。市场经济本身就会因为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性等产生“市场失败”。因此,切不可天真地以为,只要某国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该国便一定会出现经济增长。然而,以此为借口反对一国经济走上市场经济的改革之路也是错误的,也许是更大的错误。当然,我们应当避免坏的市场经济,走向好的市场经济(钱颖一,2004)[2]。
第四,拉让尼克似乎在创新着一种理论。他对公司治理、产业组织、市场经济和经济发展颇有研究,而且有意义的是他在综合之。发展经济学家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更为关注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问题。而拉让尼克却在微观层面(创新企业组织)上讨论经济发展,我们可以将此定义为“经济发展的微观方法”,沿着这条思路,我们还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研究。这使我们联想起了2002年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一次主题为“经济全球化与市场制度” (国际)学术研讨论。国内学者几乎清一色地站在整个国家的角度(人人都是总理似的),大谈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政府的对策。而我们特邀的一位英国管理学教授则从微观的角度探讨“经济全球化与中小型企业的战略管理”,颇受启发。应该说,多种视角观察同一事物总比单一视角更好、更准确,当然也更复杂。
第五,培育“创新型企业”有利于经济发展。因此,如何创造制度条件、产业条件、社会条件、组织条件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创新会导致超额利润的产生。或者说,市场对创新是有回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完善市场机制与培养“创新型企业”是异曲同工。然而,这也不总是如此,当市场对创新没有激励甚至构成威胁时,政府又如何行之有效地鼓励企业创新就值得我们去研究了。但是,这里依然要坚持市场公平竞争之原则。
三、与拉让尼克商榷
第一,拉让尼克认为:“市场经济学家倾向于将劳动、资本和产品市场看作是经济发展的原因,而不是其结果,这在历史经验中是因果倒置的。”他的这一观点在本文以及卷首评论中频频出现。笔者认为,拉让尼克的这一观点是不符合辩证法的。假定某一国家处于非常原始的经济发展水平E0和非常落后的市场制度水平M0。此时,是经济发展推动了市场制度的初步完善,还是市场制度的完善推动了经济发展?经济学中还有许多“因果”之争,比如说究竟是先有分工还是先有交换?是先有企业还是先有市场?它们谁为因果?这有点像“鸡生蛋,蛋生鸡”。我们认为,在原始水平E0和M0时,经济发展推动市场制度的完善至M1,而市场制度的完善M1又推动了经济发展至E1。因此它们是一个互动的进程。所以,一方面,劳动、资本和产品市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即结果),但同时又促进下一轮经济的繁荣发展(即原因),它们是互为因果的。如果《重新理解》就此因果关系仅仅停留在字面之争,倒也无伤大雅。拉让尼克以及《经济管理文摘》卷首评论员再三强调:“功能完善的劳动市场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可供消费者配置其收入的多姿多彩的货物和服务之存在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他们似乎想得到一个推论:完善劳动、资本、产品市场制度的努力是徒劳无益的。如果他们真是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这种观点会导致经济转型国家经济改革成果萎缩,导致经济转型国家市场制度建设放缓。我想,这一点是我们和拉让尼克及其评论员不大一样的地方。
第二,拉让尼克反复强调的也令他颇为得意的另一个观点是:“在富有经济中,是组织,而不是市场,才是导致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主角”;“是组织,而非市场将资源配置到生产过程,从而催发了经济发展。”从表面上看,这些观点并没有什么问题。其实不然,这里所说的组织应该包括企业和政府,我们同意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是组织,而非市场将资源配置到生产过程”。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面上是组织在配置着资源,但实质上,是市场中的资源的相对价格,或者价格机制,或者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企业、家庭和政府配置着稀缺资源。这一观点是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对经济学的重大贡献之一,是经济学的常识。拉让尼克为什么会犯如此之错误呢?他想强调组织很重要,这没什么不对的。但他把组织凌驾于市场之上,认为组织可以不受市场所支配则是一种明显的错误。这一错误的病根同样是这种观点――市场制度是否完善并不重要。而我们认为,市场制度的完善非常重要。我们应当尽力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制度,而不是简单地批判它,甚至抛弃它。至于拉让尼克担心的执掌资源配置大权的经理人和政治精英不受约束以及大多数群体处于一种易受伤害的弱势地位则只能通过完善市场机制以及相应的法律制度得以克服或限制。
第三,拉让尼克教授另一个得意的观点是,市场经济中的厂商理论的主要问题在于它排除了对“创新”的有效分析。这种说法似于有些武断。我们应当承认,拉让尼克对创新的分析有独到之处,但他不宜以“完全竞争模型”不能解释“创新”而否认一切新古典经济学家为“创新”所进行的有益探讨。
四、读“卷首评论”有感
首先,该评论员对经济发展的“因”和“果”论述是不妥的,这分析已在第三部分做了论证,此处不再赘述。
其次,该评论员写道:“‘市场’只不过提供了财富增长的前提、保障或者可能,但‘市场’绝不会创造财富。”这似乎很精辟、很有见地。但他究竟想说什么?想不要市场?想重新回到“无市场”的经济之中去?可能不会是这样。如果是这样,让我们想像一下,在“无市场”的环境中所创造财富的总量是“有市场”的环境中所创造财富的总量的几倍还是几分之几、几百分之几呢?这样,“市场不创造财富”又有什么学术价值呢?
第三,该评论员指出:“‘市场’已经深入到一些地方政府的日常工作之中,圈地卖地吃子孙饭和大办公司‘与民争利’的经营型政府在一些媒体上成为成功的标杆,依靠行政垄断获取高额利润亦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典范和经济发展的功臣”。我们和该评论员一样,都很痛恨此类事件。这是有良知者的一种正确反应。然而,这是“市场”的错?或者说是“市场经济”的错?这是我们难以理解的。要像“痛说革命家史”一样,痛说“市场”或“市场经济”的错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你可以痛诉“市场”如何逼迫一位天真烂漫的少女推向的火炕;痛诉“市场”如何逼迫一个健康的人为子女读书而出售自己的肾脏;痛诉“市场”如何诱导张屠夫无羞耻地在猪肉中注水;痛诉“市场”如何诱使一些农药贩子推销自饮也不会毒死人的农药;痛诉“市场”如何诱使一个廉洁的政府官员最终走上之路……这一切都想说明什么问题?想证明“市场”或“市场经济”有原罪?想证明“市场经济理论”错误以至于要大批特批?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市场经济是一种主要以市场的供求力量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经济。因此,它是一种配置稀缺资源的机制或制度。如果市场制度越完善,稀缺资源就能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在中国现阶段,哪些地区市场制度愈完善,哪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愈高,人均收入也愈高。伴随市场经济出现的种种问题可以通过人大的立法、执法以及政府有效干预来加以克服。
五、结束语
我们一向认为,市场经济制度的确是一种不太好的制度,它有种种弊端,但是整体而言,我们找不到比它更好的制度来替代。所以,我们只好选择市场经济制度。一旦选择了市场经济制度,就应该尽力避免坏的市场经济。经济发展与市场制度的完善是一个互动的进程。完善劳动、资本、产品市场制度的努力是重要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市场而非组织担当资源配置主角,从而催生了经济发展。市场本身不会创造财富,但没有市场的经济总量会小得多。因此,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任重而道远。与走计划经济之路相比,我们坚信中国的市场经济之路将是人民走向富裕、国家走向繁荣之路。
正是从上述意义出发,人们批判市场经济都是为了完善它,而不应是诋毁、抛弃它。
参考文献:
[1]威廉・拉让尼克. 重新理解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及其理论[J]. 经济管理文摘,2004,(16).
[2]钱颖一. 避免坏的市场经济,走向好的市场经济[N]. 经济观察报,2004-12-26.
责任编校:封明
A Review ofCriticism ofthe Theory of Market Economy
WANG Qiu-shi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Nanchang330013)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some viewpoints of William Lazonick on the market economy and offers the writer’s opinion on them. The article holds that the system of market economy isnot a desirable one, but there being no better alternativ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make it operate well once it is chosen. Therefore,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to improve the market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