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08:47:5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儿科护理心得,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进入儿科科室,我从带教老师那儿了解到,儿科是个综合性很强的科室,涵盖了内科、外科的各种疾病情况。但儿童疾病的种类与成人大不同: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快。因此,我们护理人员要根据其疾病特点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由于儿童自身的特点以及年龄小不会或不能准确描述病情,不懂得与医护人员配合,所以儿科护理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除基础护理,疾病护理外,还有大量的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应细微敏锐,发现变化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救治。
了解了儿科护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后,我开始投身实习工作中。在临床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下,我不断汲取和探索专业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许这些心得体会只是浩瀚大海中的水珠一滴;无垠沙漠中的沙砾一颗,但对我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财富,就好像在广阔的沙滩上,一阵浪打来,留下无数闪闪发光的贝壳,点点滴滴都值得我去珍藏和回忆。也许这些收获相对而言是微小的,但我相信,成功是积累在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之上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经过一个月的儿科实习,我又成长了许多,渐渐摆脱了学校的那份稚气,走向成熟。在“阵地”上,我学会的不止是一个护士最基本的技术,疾病的护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与病人家属沟通。儿科的护理对象是小孩,对于每个父母来说,最珍贵的莫过于子女了,家属以及医护人员都是本着为小孩着想的理念。除了要有精湛的输液技术,将病人的痛苦减至最轻之外,还要向病人家属做宣教,方面涉及很广,比如:饮食教育,环境,衣着,心理护理等。向家属宣教完之后,他们对我表示非常感谢,我自己心里也觉得特别欣慰,劳动成果得到赏识。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科护士,光有技术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充分体现出“护士”这一角色的价值,而不是像机器一样工作,更多的是要充当健康教育者和病儿知心者。我在儿科就深有体会,比如科室里比较多的血液系统疾病和肿瘤,首选化疗治疗。除了一些常规的操作外,我们还应该做好对症护理。感冒的症状是发热、咳嗽、甚至全身症状,那么我们应该做到对症护理,注意室内环境,饮食清淡,休息等一系列的宣教。如痰液较多,还应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给于吸痰和拍背,雾化吸入等。同时要多与家属沟通,向其介绍有关知识,如病因,主要表现等。教会家长正确拍背协助排痰的方法,指导家长正确用药,出院时做好健康指导,如合理喂养,加强体格锻炼等。在平时的实习工作中,我也经常看到带教老师向家长做宣教,这就需要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护理工作比较高的境界,只有转述给病人家属,才说明自己真正了解书本知识,并能融会贯通,对医患双方都是有利的。两周的历练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对护士这一角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护士不光是护理活动的执行者,还是健康捍卫者和宣教者。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交际能力,将自身所学灵活应用到工作中去,同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我们用双手给病人送去温暖,每一个操作都赋予病人康复的希望,让他们看到黎明的曙光。也许我们只是送去了微不足道的关怀,但这些积累起来,就是帮助病人度过难关的诺亚方舟。
作为一名实习护士,我所能做到的也许是微不足道,但我正确认识了“护士”这一角色,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在往后的工作中将能力发挥到淋漓尽致,力求更好。
实习是我踏出临床工作的第一步,等待着我的是重重坎坷和艰辛,我不会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挑战!“工作”这座大山等待我无畏地攀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关键词:心理护理;激励式;儿科住院患者
激励式心理护理,即不断激发人的动机,使机体保持在高度兴奋的状态[1]。通常在小儿的意识中,医院很可怕,要吃药,要在陌生的环境中面对各种侵入性治疗如皮试、输液等。因此,对儿科住院患者实行激励式心理护理,缓解其各种紧张、害怕的抗拒心理,降低因此产生的应激行为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意义重大。
1 一般资料
择2012年9月—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患儿200名,将实行常规护理的100名患儿划入对照组,将在此基础上进行激励式心理护理的100名住院患儿划入观察组。观察组男女比例56:44,平均年龄(7±4.3)岁,其中腹泻23名,流行感冒28名,扁桃体发炎16名,肺炎14名,手足口病19名;对照组男女比例52:48,平均年龄(8±4.6)岁,其中腹泻26名,流行感冒25名,扁桃体发炎15名,肺炎18名,手足口病16名;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型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小(P>0.05),可比。
2 方法
2.1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在患儿办理入院后的1小时内,有经验的护士亲至病房,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情况,予以常规护理。
激励式心理护理:(1)建议患儿家属在患儿吃药或进行侵人性治疗时,守护在旁,细心安慰,给予情感支持;(2)向患儿介绍周围接受同种治疗且配合度较高的儿童,给其树立榜样;(3)在患儿接受治疗时,播放儿童电视或儿童音乐,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患儿的痛感;(4)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利用风趣的语言或搞怪的表情,吸引患儿,取得其信赖,减轻患儿紧张、害怕等抗拒心理;(5)开设奖励,对积极参与配合治疗的儿童奖励红花,并在每个病房进行红花评比调动患儿的积极性。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此基础上加用激励式心理护理。
2.2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儿遵医行为(如配合检查治疗、按时服药、遵守纪律等)及住院时长。
3 结果
3.1儿遵医行为比较(观察组/对照组):
配合检查及侵入式治疗:81/46;按时服药:86/72;遵守纪律:73/51;
3.2 住院时长比较(观察组/对照组):
住院天数(天):(3—12)/(4—13);平均(4.4±3.0)/(7.1±3.6)。
对比得,观察组患儿的遵医行为发生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比对照组少,P
4 讨论
有研究表明,引起儿科患者产生害怕、恐惧等负面抵抗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2]:(1)患儿对医院的环境和工作人员感到陌生,容易害怕;(2)疾病带来的不适和痛楚,让患儿容易急躁;(3)以往的治疗中积累的负面印象,引发患儿的条件反射,产生抵抗、不安情绪,且其极易造成恶性循环;(4)家属尤其是父母的忧虑、恐惧情绪对患儿产生消极影响;(5)医护人员不够亲和的态度或过高的要求,均能导致患儿产生恐惧心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进步,护理人员更多地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关注患者的心理,即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主要依赖于护士的语言、行为与表情等对患儿与患儿亲属产生的影响。激励式心理护理则是利用激励使人保持在高度兴奋状态中。大脑皮层兴奋能刺激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使血糖升高,以提高应激能力[3]。该护理可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1)为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对患儿采取健康教育,树立学习榜样;(2)设立奖励制度,通过比较来激发患儿的竞争意识,提高患儿的参与度与配合度;(3)分散患儿的注意力,降低其对治疗时的疼痛感觉,缓解其恐惧心理;(4)取得患儿的信任与依赖,提高其依从性;(5)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指导,寻求患儿亲属的积极配合。
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患儿采用激励式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患儿的焦躁、恐惧情绪,提高患儿的配合率,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改善疗效,增加患儿及其亲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5 参考文献
[1] 李肽芝.激励式心理护理在儿科住院患儿中的效果[J].中国医疗前沿,2011,06(17):79—80.
儿科优质护理心得体会范文【一】
我所从事的工作——护理工作,我所从事的岗位——护士岗位。
护士岗位神圣而崇高,应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才能够做好各方面的事务,不仅讲究工作效率,更要讲究工作质量,注重工作效果。我认为护士工作看上去容易,其实真正做好却不容易。这项工作有其自身的职责和内在的标准。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十几年中体会到只要不断积累自己的护理经验,在日常工作中,自然可以得心应手。做为一名儿科护士我更有体会。常言说的好宁扎十个大人,不扎一个小孩。是啊!此言就可以感受到儿科护士工作的难度。记得当初我从学校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心里挺高兴的,但从医院分到儿科工作时,当时就傻了。因为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到儿科工作,也没想过自己能够胜任儿科护士这一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眼间我在儿科已是十几年,回头想想十几年的光阴没有白费,在这十几年中,我为儿科护理奉献了我的青春和热血。记得我刚自己独立值班的时候,轮到自己上付班,头一天晚上就睡不着觉,就怕一针扎不上,后来有很多比我年长的护士就给我讲她们的的经验,慢慢地就适应了。后来我也给比我年龄小的护士讲我的经验,就这样一晃就是十几年,在这十几年里我尝到了做为一名护士的酸甜苦辣。但你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首先要有视患者如亲人的道德修养,遇事不乱的超强心理素质,过硬的业务素质,还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最后要保持稳定愉快的情绪。
在儿科护理对象是0-14岁的儿童,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人的需要分为五层:有生理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在儿童身上均有不同程度不同的体现,为满足这些需要,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患儿家长对孩子的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护理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为了把护理纠纷消灭在萌芽之中,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纠纷发生的原因均与护患沟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真正属于护理差错或事故的纠纷是微乎其微的,为此如何提前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做好护患者之间的沟通就显得极为重要。有效的沟通能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同时还能满足患儿及家长的身心需要,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儿科做为一个独立的科室有着不同于其他科室的特殊性,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当前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情感表露直率而单纯。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分的要求,所以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患儿有着直接影响。例如家长对护士的不满意,可以转化为患儿对护士的愤怒,父母的倾向可以变为患儿的倾向,所以我们首先要解除患儿家属的焦虑、紧张、恐惧、怀疑和不信任,我们要似患者为亲人,让他们能感受到家的感受,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在沟通中语言要简洁易懂,面带微笑,语言沟通始终贯穿整部护理工作,护士要引导患者说话,同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不要训斥患儿,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从而得到他们对护士的信任,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我觉得应该多注重一些细节,在与病人交往中,爱心多一点...
儿科优质护理心得体会范文【二】
俗话说:“金眼科,银外科,哭哭啼啼小儿科”。面对只会哭闹而不会表达和配合的小儿,儿科护士除了具有相当的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还必须有处理应急的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质,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聘用护士占护士比例的60%,其中低年资聘用护士占50%,而聘用护士入学门槛低,综合素质均较低。为了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更好为病儿提供优质服务,使病儿得到真正实惠,加强对聘用护士培训是当务之急,笔者将从事儿科五年护理管理工作来,对聘用护士培训的经验总结如下,供护理同仁参考。
一、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
儿科护理工作繁琐,责任心强,家属不易理解,收入低,随时有聘用护士跳槽,为了稳定护理队伍,保证护理质量,除了对每批新进聘用护士进行岗前教育外,还要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她们热爱护理事业,具有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只有从内心热爱该项工作,才能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
二、加强医疗安全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将病人的合法权利还给了病人针对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科室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使护理人员知法、懂法、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操作规程,依法行护。
查找病儿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每月组织一次查找安全隐患的讨论会。不断查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以保证全过程的安全、高效、方便、周到。
三、转变观念,加强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21世纪,客户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服务成为竞争的主体,护士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最直接反映了一个医院的素质形象,是病人了解医院的第一窗口。护士应明确,医院没有病人,就没有护士存在的必要,医院就要关门,护士就要失业,护士工作就是要病人满意,病家满意,把病人满意作为护士服务理念和行业准则,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主动服务意识。
四、加强专项技能和应急能力的培训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服务期望值越来越高,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每个家庭的小皇帝。家长都希望护士为病儿的每一项操作都能一次成功,特别头皮静脉穿刺,而穿刺成功率受病儿的血管的分布,病儿疾病,护士的心理素质,临床经验等因素影响,如果一次未成功,家长就会投诉、埋怨,因此为了提高输液成功率,我们对聘用护士采取一帮一带教,并利用小白兔练习头皮静脉穿刺。
五、加强专科理论知识培训,提高病情观察能力和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儿科又名哑巴科,患儿是有苦难言护士只有具备一定专科理论知识,才能准确观察病儿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在工作中护士要善于勤巡病房,勤于观察病情,这样才能准确发现病儿病情变化,及时为医生提供病情信息,才不会因疏忽延误病儿的治疗、抢救,然而要做好这项工作,护士必须有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因此,除了科内每月根据收治病人的情况组织一次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外,还要鼓励护理人员参加院内外的学术活动,参加不同学历层次继续学习,阅读相关的杂志,拓展知识面,另外在工作中还要不断总结经验,才能逐步提高病情观察能力,更好适应护理工作。
护理记录作为病历的一个组成部分病人可复印,它可作为护患举证倒置的依据,这就要求记录真实、准确,大多数聘用护士均为初中毕业后读护校,知识水平缺乏,而要准确、规范书写护理记录,必须具有一定专科理论知识,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一定要重视聘用护士的理论知识培训。
六、加强美感意识
有句话是“给好人学好人”,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护士的言行举止对儿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护士举止端庄,着装整洁,仪表大方,说话礼貌,和蔼可亲,病儿家长就会感到亲切、信赖、安全,反之就会持怀疑态度,对护士信任度下降,而许多医疗纠纷就是因为对护士不信任而诱发的,为此对每批新进聘用护士进行礼仪培训,包括:仪表、语言、情感等。
七、培养团队意识
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而每一个护士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存在工作经验,能力差异,作为管理者要对她们进行协调、整合,如进行合理分工、搭配,并给予帮助、引导、鼓励,大家只有团结协作,步调一致,观念统一,才能搞好护理工作。
八、重视对聘用护士的人文关怀
聘用护士已成为护理队伍生力军,后备力量,关爱她们的今天就是关爱她们的未来,部分聘用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低人一等的思想顾虑,管理者除了在工作中严格要求她们以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还要尽心尽力为她们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给予生活学习上更多的关怀,使她们安心工作。
儿科聘用护士经过培训后,综合素质均有较大的提高,她们大多安心本职工作,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服务质量高,深受病儿家长和同仁的好评,她们工作真正使病儿和家长满意,儿科护理质量已逐步上了一个台阶。
儿科优质护理心得体会范文【三】
一个月的儿科实习阶段转眼即逝,时间从指缝中悄然溜走,抓不住的光阴,犹如白驹过隙。一个实习的结束同时又是另一个实习阶段的开始,准备着实习阶段又一个接力。 进入儿科科室,我从带教老师那儿了解到,儿科是个综合性很强的科室,涵盖了内科、外科的各种疾病情况.但儿童疾病的种类与成人大不同: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快。因此,我们护理人员要根据其疾病特点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由于儿童自身的特点以及年龄小不会或不能准确描述病情,不懂得与医护人员配合,所以儿科护理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除基础护理,疾病护理外,还有大量的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应细微敏锐,发现变化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救治。
了解了儿科护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后,我开始投身实习工作中。在临床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下,我不断汲取和探索专业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许这些心得体会只是浩瀚大海中的水珠一滴;无垠沙漠中的沙砾一颗,但对我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财富,就好像在广阔的沙滩上,一阵浪打来,留下无数闪闪发光的贝壳,点点滴滴都值得我去珍藏和回忆。也许这些收获相对而言是微小的,但我相信,成功是积累在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之上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摘要】儿科病人,由于自身的生理及心理变化特点,有着与成年人不同的生理、心理表现,加上当今社会一对夫妇一个孩子,使孩子的心理变化更加复杂,加重了心理护理的任务。随着现代化建试的不断发展以及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对儿科护士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为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掌握病儿的心理特点,注意病儿的心理变化,加强心理护理工作,使之配合医疗,促进康复。随着医学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心理护理已占据护理工作的重要地位,且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科患者因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其心理护理在儿科治疗护理工作中显得更加重要;笔者从事儿科护理十余年,对患儿心理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根据儿童与成人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们运用自创的心理护理,配合治疗和护理颇有心得,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贏得了患者及家长的好评。
1.儿科病人的心理特点
1.1耐受力低,反应性强
三岁以内的婴幼儿,由于处在生长发育初期,脑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耐受力低,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十分敏感,稍有不适或有疼痛,表现出急躁不安。哭叫不宁,婴幼儿的哭声是一种生理需求的反应,应当引起父、母亲和护理人员的重视。婴幼儿的动作发展迅速,表现出兴奋性明显高于抑制性的特点。因此。常表现为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等。护士应注意观察,多接触婴幼病儿,仔细分析微小的变化,掌握其心理需要和变化,做好针对性的护理。
学龄前期儿童,脑神经发育接近完好,并大至接近成年人。由于依恋父、母亲或者其他亲人的心理十分明显,对陌生的医院、疾病的痛苦会产生恐惧不安的心理。有的儿童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依赖性还是很明显的。所以当他们生病,特别是住院时,由于离开家、离开亲人、离开熟悉的环境,常表现为哭叫不安。情感不能自控,往往会出现要回家、要爸爸、^妈、发脾气、乱骂人等现象。为此,护理人员一定要有一颗慈母之心,关心、爱护他们,新近他们,给病儿以亲切的安慰和良好的照顾。
1.2恐惧和不安
住院病孩的心理变化是十分繁杂的,由于小孩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表现为兴奋过程占优质,因而易于激动、注意力集中不持久、转移快。对外界的刺激耐受力低,使病儿处于一种急躁不安的状态。常表现为愤怒、惊骇、烦闷、不安等。并影响病儿的生理、神经体液等一系列变化,甚至发生夜惊、尿床等。
1.3独立感和自尊心
孩子生病,常常受到家长和护士的格外关怀,表现出分外的同情和。因此,放弃了正确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是很不利的。学龄前期学龄期的孩子,独立性逐渐增强,自控能力也逐渐增强,这就在护理工作与病儿的主动性、独立性之间产生了心理冲突,应当引起护理人员的注意。同时少年儿童的成人感,要积极支持这种心理因素。这部分孩子往往不愿别人把他们当成小孩看待。对各种限制往往产生反感和抵制,要求有独立的权利,护理人员在面对这些病孩时,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要,对他们表现出尊重、热情、体贴和爱护,要以理说服,而不能强迫、恐吓。否则会加重病儿的恐惧感。
2.儿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2.1关心和
孩子一旦生病,不论是离开母亲来住院,还是由母亲陪伴来医疗,护理人员都要以高尚的护理道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病孩,去关怀病孩,对孩子要有和善、亲切、微笑的面孔。在护理操作中,动作要轻巧、敏捷、熟练。以减少对病孩的不良刺激。护士要创造条件,使小病人尽快地适应住院环境,同小病友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以增强病孩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对大一点的病孩,给他们一定的监督医疗护理权,尊重他们对护理的意见,密切护患关系,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2.2细心观察,耐心解释
护理小孩可不能像护理成人那样,等待病人的主动反应,必须仔细检査病儿的系列生理、病理变化,收集病情资料,以利正确估计病情,作出护理诊断和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对大一点的病孩,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权力。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做到细心观察,耐心解答。护士要努力树立好自己的职业形象,对病孩热情安慰和解释。通过语言或非语言交往,增加双方的信息交流。护士应把患儿当做朋友,在接触交往中应使用礼貌性语言,并注意语言的温柔和亲切,使患儿在陌生的医_环境中感到心情安定,达到配合治疗护理,取得疗效的目的,有利于患儿的身心健康。
2.3人性化的服务
在儿科治疗及护理中,药物治疗是疾病康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造成患儿痛苦;恐惧的主要原因。如输液、注射等均可给患儿造成精神上的紧张、恐惧和肉体上的痛苦,导致患儿产生反抗行为。因此,在治疗护理中要抓住患儿的心理特点,巧妙地使用亲近的动作,鼓励、暗示的语言,排除他们的恐惧心理,争取患儿的合作。消除患儿见医生就哭、谈针色变的畏惧心理。治疗时要用娴熟的操作技术,稳、准、轻、快地完成治疗及护理工作。让患儿顺利完成从不愿接受治疗到主动配合治疗的心理转变。
2.4特色化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引导与教育人们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使之达到最佳健康状态的一种教育过程。在对儿科患者的健康教育中,我们采取了符合患儿特色化的健康教育,因其健康教育对象是患儿家长及患儿,我们首先针对患儿疾病特点,指出其发病的原因、治疗方案、注意事项及预后等,开展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对患儿,则按不同年龄而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如运用儿童喜欢的图案、积木等作教具,结合本次的病情,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患儿喜听、易记、容易接受的语言形式进行讲解和诱导。
3.结论
满意的治疗和护理质量首先源于良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技巧来源于对儿科患者及家长心理的了解和把握。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去认真学习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知识,且很好地与儿科临床相结合。儿科护理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娴熟的医疗技术为前提和基础的。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超的专业技能。要经得住委屈,以极大的爱心去接纳他们。
1、对婴幼儿静脉穿刺时的心理护理
婴幼儿时期患儿的语言表达力差,大多数患儿总是用哭来表达紧张恐惧的心理情绪。由于患儿人院后,对周围环境陌生,对静脉穿刺尤其害怕往往哭得很凶,以致影响了其它患儿的休息和治疗。为此需要护士主动、亲切地接近患儿了解患儿的特殊生活习惯和爱好,如喜欢玩什么玩具、喜欢听哪些爱听的话等。多抚摸接触患儿,让其逐渐熟悉护士,感觉护士阿姨并不那么可怕,也并非是疼痛的象征,切忌突然将患儿从父母怀中抢抱进行静脉穿刺,在患儿哭闹时设法转移他的注意力,利用非语言性沟通、动作、根据了解到的特殊习惯和爱好来安慰患儿,逐渐与患儿建立感情,得到患儿的信任。与此同时穿刺动作尽量轻柔,尽可能不要让患儿感觉到剧痛。这样首次静脉穿刺成功也给以后两三天静脉穿刺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从而有效地消除了患儿的恐惧感,让患儿感到静脉穿刺并不那么可怕。
2、对学龄前期患儿静脉穿刺时的心理护理
此期患儿已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懂些道理,但对静脉穿刺缺乏足够的了解,只知道“扎针”疼,因而十分惧怕静脉穿刺,一看见吊瓶即表示拒绝,不喜欢护士阿姨,认为护士就是疼痛的象征。对这一年龄段的患儿,应首先和他亲切交谈,告诉他们阿姨扎针会很轻的,是感觉不到疼的,要坚强。同时可选出穿刺时不哭的患儿作榜样,让这一小朋友亲口告诉其他同伴:“护士阿姨扎针不疼”。这样使患儿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身心得以放松,对疼痛的敏感性就会降低。
3、对学龄期以上患儿静脉穿刺的心理护理
这个时期的患儿语言表达能力已很强,对疼痛已有一定的克制力,但他们毕竟还是儿童,对静脉穿刺仍然十分恐惧,他们懂得“扎针”是为了治病这一道理,因而不拒绝静脉穿刺,但嘴里常说:“阿姨慢点,轻点扎”,眼睛里流露出不安的情绪和害怕的泪水,这时护理人员应该展现给患儿关心、自信、真诚、和蔼的姿态,操作过程中不断与患儿交谈,讲些患儿比较关心的话题,问一问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启发他们在学校里的趣事。告诉他们静脉穿刺时坚强不哭,别的小朋友会向他学习,他就会成为小英雄。
从而增强患儿战胜疼痛的信心,穿刺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4、时间较长反复进行静脉穿刺患儿的心理护理
对于输液时问长久(如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小儿肾炎等)长时间输液的患儿,因血管大都已破坏,穿刺不易成功。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非常大的精神、心理压力,每次穿刺前患儿紧张、烦躁、惧怕那一刻的到来。年龄小的患儿(学龄前期幼儿期包括婴儿期)害怕见护士,对于这样的患儿,护士尽量减少对其刺激。每次穿刺前找技术最熟练的护士为其输液,缩短穿刺时间。并在穿刺前根据患儿爱好采取多种措施分散他的注意力,使其尽量放松,从而减轻痛感。
5、患儿家属对静脉穿刺心理护理的影响
患儿家属积极配合是患儿静脉穿刺治疗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当今社会大多家庭为独生子女,一个宝宝连着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最少六位亲人的心,给孩子静脉穿刺更难以让他们忍受。而患儿家属的过激反应,又会给患儿乃至护士带来双重压力。因此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处理好与家属关系尤为重要。
进入儿科科室,我从带教老师那儿了解到,儿科是个综合性很强的科室,涵盖了内科、外科的各种疾病情况。但儿童疾病的种类与成人大不同: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快。因此,我们护理人员要根据其疾病特点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由于儿童自身的特点以及年龄小不会或不能准确描述病情,不懂得与医护人员配合,所以儿科护理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除基础护理,疾病护理外,还有大量的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应细微敏锐,发现变化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救治。
了解了儿科护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后,我开始投身实习工作中。在临床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下,我不断汲取和探索专业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许这些心得体会只是浩瀚大海中的水珠一滴;无垠沙漠中的沙砾一颗,但对我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财富,就好像在广阔的沙滩上,一阵浪打来,留下无数闪闪发光的贝壳,点点滴滴都值得我去珍藏和回忆。也许这些收获相对而言是微小的,但我相信,成功是积累在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之上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经过一个月的儿科实习,我又成长了许多,渐渐摆脱了学校的那份稚气,走向成熟。在“阵地”上,我学会的不止是一个护士最基本的技术,疾病的护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与病人家属沟通。儿科的护理对象是小孩,对于每个父母来说,最珍贵的莫过于子女了,家属以及医护人员都是本着为小孩着想的理念。除了要有精湛的输液技术,将病人的痛苦减至最轻之外,还要向病人家属做宣教,方面涉及很广,比如:饮食教育,环境,衣着,心理护理等。向家属宣教完之后,他们对我表示非常感谢,我自己心里也觉得特别欣慰,劳动成果得到赏识。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科护士,光有技术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充分体现出“护士”这一角色的价值,而不是像机器一样工作,更多的是要充当健康教育者和病儿知心者。我在儿科就深有体会,比如科室里比较多的血液系统疾病和肿瘤,首选化疗治疗。除了一些常规的操作外,我们还应该做好对症护理。感冒的症状是发热、咳嗽、甚至全身症状,那么我们应该做到对症护理,注意室内环境,饮食清淡,休息等一系列的宣教。如痰液较多,还应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给于吸痰和拍背,雾化吸入等。同时要多与家属沟通,向其介绍有关知识,如病因,主要表现等。教会家长正确拍背协助排痰的方法,指导家长正确用药,出院时做好健康指导,如合理喂养,加强体格锻炼等。在平时的实习工作中,我也经常看到带教老师向家长做宣教,这就需要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护理工作比较高的境界,只有转述给病人家属,才说明自己真正了解书本知识,并能融会贯通,对医患双方都是有利的。两周的历练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对护士这一角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护士不光是护理活动的执行者, 还是健康捍卫者和宣教者。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交际能力,将自身所学灵活应用到工作中去,同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我们用双手给病人送去温暖,每一个操作都赋予病人康复的希望,让他们看到黎明的曙光。也许我们只是送去了微不足道的关怀,但这些积累起来,就是帮助病人度过难关的诺亚方舟。
作为一名实习护士,我所能做到的也许是微不足道,但我正确认识了“护士”这一角色,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在往后的工作中将能力发挥到淋漓尽致,力求更好。
实习是我踏出临床工作的第一步,等待着我的是重重坎坷和艰辛,我不会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挑战!“工作”这座大山等待我无畏地攀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关键词】目标教学法;新生儿科临床护理;护理实习生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11-02
目标教学法是以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以层层分解,环环相扣的教学目标为主线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1]。新生儿科是一个专科性极强的科室,患儿具有易感染、病情变化快、不能言语表达、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大等特点。护理实习生对新生儿疾病知识及护理掌握难度大。为了更好的提高护理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生)对新生儿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自2008年起,本科改变以往带教的随意性,应用目标带教法,让护生入科实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观察组为2008年7月~2011年6月我科实习的护生100名,其中女性94名,男性6名,年龄18~22岁,将100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50名与观察组50名,两组护生的性别、年龄和入科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带教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目标教学法带教管理,将教学任务分为制定目标和计划、实施目标和计划、考核评价三个部分来完成。
1.2.1制定目标和计划。制定新生儿科临床护理教学目标
①基本知识教学目标:了解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基本医学知识,包括疾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原则。熟悉新生儿常见病病儿的护理评估、护理目标、护理评价及新生儿常见危重症病儿的抢救原则。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出院健康指导。②急救及专科技能培训:掌握危重新生儿的抢救预案和抢救药物的使用,如气管插管、气管内用药、心肺复苏、洗胃等,呼吸机治疗病儿的基础护理,危重新生儿危险因素的识别和防范措施,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管理及护理,动脉穿刺、股静脉穿刺的应用,具有实施新生儿常用护理操作技术的能力。
1.2.2实施目标和计划。在学生入科前召开儿科带教老师会议,根据教学大纲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制定新生儿临床护理教学培训表,公布每一阶段的教学计划目标,按照计划目标进行带教;由新生儿科总带教脱产教学,以“一带多”形式或安排给主管护士带教,本阶段教学工作完成后,由总带教老师对本阶段带教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共分两个阶段进行。①新生儿科基本知识教学:由带教老师带领护生熟悉新生儿病区的环境,要求护生熟悉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基础护理技术,了解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护理要点、病情观察等,熟悉了解新生儿科的常用药物、常用仪器及急救仪器的操作方法等等。②强化和提高阶段:在带教老师或主管护师的指导下,每位护生分管2-3个新生儿患者,按照新生儿护理流程对新生患儿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完成患儿的护理操作。安排教学查房,由总带教老师主持查房及安排老师小讲座,对临床实习中所遇到问题与解决方法及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并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估。
1.2.3考核评价。护生实习结束后,进行一次新生儿科理论知识、护理操作的考核,护理操作评分标准自行制定,以百分制计算。同时设计新生儿科护理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
1.2.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采用t检验比较;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比较:见表l。
2.2 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由带教老师向护生发放教学满意度调查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分别为96.0%、74.0%(χ2=9.49,P< 0.01)。
3 讨论
目标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要求学生为达到目标而学,教师为帮助学生达到目标而教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在确立教学目标后,围绕目标实施教学,并根据目标评价教学效果的教学过程[2]。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生的出科理论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生对老师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目标教学法在培养护理人才方面是成功有效的。
目标教学法让护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具有主动性,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和惰性,同时通过对学生的各方面评估,使带教老师对学生的需求和不足都更好地了解,能更好的指导学生,注重护生评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使护生从传统的被压抑、被忽略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传统的带教模式,是在“以导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基础”的灌输式教育,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更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3],老师与学生缺乏沟通交流,老师带教目标不明确,学生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不高,学习效果差。
目标教学让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制定学习目标计划,有利于完成教学大纲应用,改变了盲目带教的现象[4],使护生入科后能很快把握该专业的重点与难点,根据指定的目标查阅书籍资料,带着问题进行临床实践,能够更好的掌握护理问题的重点和难点,目标教学使护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有利于培养他们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标教学法改变传统的权威化的教师角色模式,强调人性化的教学管理[5],使护生在较短的实习周期,很快的熟悉工作环境和流程,为以后的实习打好良好的基础。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和护生共同参加护理查房和医疗教学查房,加强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好的培养了护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6],使教与学得到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
总之,随着医学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护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护理人才的培养很关键,目标教学法能更好的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方慧麟,薛小玲.护理目标教学临床实习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20-21.
[2] 俞群亚,王蓓.目标教学法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lO,25(8):717-718.
[3] 金吉平.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杂志,2008,25(8):37-38.
[4] 王海芳,孙志敏,钮美娥.目标带教法在护理后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0):787-788.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33
作者单位:215600张家港市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儿科
沈彩琴: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儿科患者的健康教育和一般住院患者有很大的不同,其接受对象多为患儿的父母,但因患儿家长平时缺乏疾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在患儿生病时又由于家庭护理和处置的不当加重患儿病情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果患儿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则家长更加容易惊慌失措,由于人为因素而加重的现象较常见。良好的健康教育手段不仅有助于预防此不良后果,而且可以改善医护患关系。近年来,各种即时通讯软件应用越来越广泛,使人们交流变得愈加方便和快捷。我科2013年6月开始在儿科患者中采用微信平台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及延续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微信群的建立和应用
1.1微信群建立的背景在发达国家,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医疗咨询服务和健康教育已成为普遍手段,利用方便经济快捷的网络服务应是未来开展延续护理的最佳方式之一[1]。微信是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即时通讯应用程序(instant messenger,简称IM)”,其受众主要为40岁以下的人群,2012年3月注册用户已超过1亿人[2]。儿科住院患儿的家长年龄段多在25~40岁之间,是微信的主要使用人群,据我们前期调查,我院儿科住院患儿家长中80%以上使用或经常使用微信,其中60%属于微信活跃用户(每天在线时间>2 h或关注次数>5次)。因此使用微信作为平台具有较好的患者基础。
1.2微信群建立的目的微信为用户提供了点对点或者点对群服务,患儿家长对手机普遍存在明显的粘着性,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儿,特别是在健康教育和延续护理两方面提供特色服务,我科建立起护理官方微信(天使爱花朵)。
1.3微信群的管理和应用每月指定一名高年资主管护师作为当月微信群管理员,保管科室专用病员随访手机及每天中午11∶30~12∶00及下午定时16∶00~17∶00登录“天使爱花朵”微信,接受咨询等服务。在我院护士站醒目位置提供群号码及扫描用二维码,供新入院患儿家长加入群中。群内主要提供的服务有:(1)每周专家门诊信息。指导患者使用预约门诊服务(预约门诊由“张家港市卫生信息网”提供平台支持),在专家因故停诊时提前在微信朋友圈内通知,避免部分患儿家长在复诊时反复奔波。(2)宣传科室形象,医院相关活动消息,如“哮喘患儿家长联谊会”等,并宣传我院中医儿科如“冬病夏治、中医外治”等特色诊疗手段。(3)在季节性传染病高发季节,针对性健康教育内容。(4)以图片、视频、文档等多样化形式,提供各种儿科常见疾病的科普宣传课件,提供科学理念,服务广大患儿家长。(5)提供延续护理和家庭随访。利用微信平台为出院患儿提供个性化的出院后延续护理服务,包括用药指导、病情访视等。和传统的电话随访比较,微信平台能提供更多的信息交流手段,甚至能达到上门访视的效果,其节约时间、空间和人力成本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2微信群使用的效果
2013年6月~2014年3月,我院儿科共有出院患儿1200例次,加我科微信“天使爱心”为好友的家长达600余人次,接受在线咨询人数稳定在每日20~30人次,通过微信朋友圈功能各种健康教育宣传资料200余份。电话随访出院患儿满意度调查持续稳定在95%以上,其中,参加微信群的患儿家长对出院随访方式的满意度达100%,对延续护理的满意度在98%以上。
3讨论
健康教育和延续护理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质护理服务的主要实现方式之一。儿科患儿家长是网络时代最主要的参与者,利用网络平台,对患儿家长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和延续护理工作,是护理工作与时俱进的体现。网上咨询已成为现代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3],在微信平台上,患儿家长可通过“点对点聊天”功能和护士方便地交流互动,获得帮助,护士也能够方便地对出院患儿进行出院后随访,双方容易通过此平台获得一种超越一般护患关系的友谊感;可通过群聊功能,由管理员将相同疾病的患儿家长组织起来,进行相关专科知识的培训,如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家长可通过此功能建立起网上“虚拟哮喘之家”,互相交流疾病控制知识和心得,分享育儿经验,获得心理归属感和认同感[4];通过“朋友圈”功能,可各种公共信息和科普知识,提高儿科各种疾病的防治知识,特别是各种儿童常见流行病的防治知识。每年春秋季节的“手足口病”、“秋季腹泻”等季节性传染病高发期间,通过在微信朋友圈内相关教育资料,家长可获得全面的知识教育,较传统的床边宣教效果更好。
微信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利用微信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突破空间、时间、人力等限制,为更多的家长提供服务。微信作为一种即时通讯方式,护患双方能通过文字交流、语音交流甚至视频交流进行实时互动,一对一的聊天具有良好的私密性,可用于与特殊需求的家长进行单独的沟通;对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则可以进行群体解答。这一形式具有即时性、共享性、参与性、信息资源有序性、低成本、零技术障碍等良好特性[5]。其社会效益还有能带来科室社会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家长对各位医师的医疗专长更加了解,对科室开展的新项目及特色项目的认可度增加等营销效应,从而带来一定的经济效应。
作为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健康教育和延续护理的专门平台,微信在使用上还有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由于目前我科“天使爱花朵”微信好友人数众多,活跃好友人数超过200人以上,微信管理员(责任护士)在线时工作压力较大。对病情咨询,仅通过患儿症状描述提供医学建议,有可能贻误患儿病情[6],因此,我科原则上建议患儿家长采用“患儿一旦生病建议来院就诊、护士帮助预约”的模式,既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又减少了潜在的医疗风险。对用药咨询则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建议用药,对疑似药物副反应方面的咨询一律建议患儿来医院。在确保健康宣教资料质量上,我科通过专业医学网站下载、网络获取资料后再加工、药械供应商提供等多种方式获得,所有资料均经过我科高级职称医护专家审阅后才允许,力保宣教资料的客观正确。
4小结
以“微信、QQ、飞信”等为代表的即时通讯软件用于医学教学中已有多篇报道[7-8],但用于患儿的健康教育及出院后随访延续护理方面报道不多。我科根据儿科患儿家长的年龄及常用交流方式特点,使用微信平台,对患儿家长进行相关连续不间断的健康教育服务和延续护理服务,形成护士和患儿家长之间点对点、点对面的三维时空交流模式,强化了护理人员与患儿家长之间实时高效的信息与互动沟通,彻底实现了无论住院期间还是出院以后家长能主动地随时随地获取想要的信息,实现了积极的护患互动模式,改善了护患关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韦性丽,魏才娟,税莉,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续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145-147.
[2]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78-81.
[3]刘于,朱娟.护理健康教育博客的构建与运行[J].中华护理教育,2008,5(5):276-277.
[4]季淑玉.“哮喘之家”护理模式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6):13-14.
[5]周玉凤,雷晓娟,谢振婷.QQ群在儿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3):232-233.
[6]王光伟,叶锋.医疗风险防范的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20(1):37-39.
[7]张震,万澎波.腾讯QQ群在医学专科教学教育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6):14-15.
[8]纪家涛,韩庆奇,刘安安,等.论微信在动物外科教学中的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2):367-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