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数字经济的展望8篇

时间:2023-10-07 08:47:4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数字经济的展望,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字经济的展望

篇1

关键词:数字技术;电影模式;发展

在数字技术出现之前,电影制作主要采用的是模拟技术,以胶片作为介质和载体。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高科技为电影事业的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技术贯穿到了电影创作、制作的全过程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电影的表现形式。可以说,在当今世界,电影的数字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部影片成功程度的重要标志。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国外电影,数字技术的应用基本上占到了百分之百。近年来,国内电影市场开始活跃起来,推动国内电影事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因素就是数字技术。可以说,数字技术带来了电影事业的“春天”。

一、传统电影的发展

电影是在资本主义建立,现代科学技术获得突破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人们满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商业市场环境后,逐步发展起来的。

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 “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1895年3月22日,他们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正式放映了《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一批纪实短片,标志着世界电影的正式诞生。卢米埃尔兄弟被称为“电影之父”。 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随着工业革命席卷全球,电影技术在全世界广泛应用与推广,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不断提高。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电影也逐步传入国内。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时代的到来。中国电影自诞生,就将传统的京剧、说唱艺术等形式融入其中,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电影艺术。

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问世,传统单调的黑白色彩开始退出人们的视线,通过色彩制造视觉冲击,增强电影的表现力和美感,成为电影发展的有一个跨越。

20世纪70年代末,由好莱坞科幻电影大师乔治·卢卡斯拍摄的影片《星球大战》,标志着电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星球大战》通过数字技术,将人们的想象的“星球大战”和太空景象变成了画面,将电影事业带入了一个数字数代的新纪元。

二、数字技术给电影事业带来的影响与作用

数字技术带给电影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现实的。数字技术在电影上的成功广泛应用,提高了人们对电影艺术的追求,促进了电影事业的飞速发展。

第一,数字技术提高了电影创作制作的效率,降低了电影成本。数字技术将传统的依靠人工劳动进行电影创作创造的过程,变成了依靠计算机劳动进行创作创造的过程。在电影拍摄之前,能够通过电脑数字技术对即将进行的拍摄进行“模拟演练”,从而有效地降低拍摄难度,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进行预防。不但使得人的工作强度和难度降低,而且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

第二,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影收益分析、拍摄经验数字化积累更加科学。电脑通过对所收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有效地得出电影的成本构成,帮助制片人合理调整费用结构。通过对现场道具数据、灯光照明数据、服装设备数据、动作特技数据等收集与分析,可以使拍摄的经验更加科学,有据可依,为电影拍摄技术的提高奠定基础。

第三,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弥补电影前期创作拍摄中的不足。一是在现有条件下,依靠人力和设备无法完成的动作或布置的场景,可以通过电脑数字技术的模拟制作来完成。这样不但节约了电影拍摄和制作成本,而且降低了拍摄的难度和危险性;二是前期拍摄和制作中出现的错误、失误等,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将文字、色彩、画面长度、片段次序等进行调整修正,从而实现电影效果和目的。

第四,数字技术的应用拓展了电影的美学空间。通过数字技术可以将同一个场景进行远景、中景、近景处理,利用计算机软件编辑合成技术建立数字模型,生成新的影像。例如,利用数字技术将站立在地面上的人,实现空间位移,呈现出腾云驾雾的感觉;通过数字软件的处理,将人的表情或者场景进行淡入淡出的特写,实现环境语言的表现力;将影片的色彩进行数字化处理,增加电影内容的厚重严肃或者沧桑感等等。数字技术的应用,给电影创作创造者的思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级大地拓展了电影艺术的表现空间,增加了电影的可观性和趣味性。

第五,数字技术的应用扩大了电影的容量。传统的以胶片作为介质的电影,刻录的时间长,难度大,容易受到光线、湿度、温度等环境影响,不但体积大,不易携带,还容易发生损坏、不清晰等质量问题。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电影存储,不但容量大,而且存储安全方便,不会出现画面损坏等自然后果。

总之,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影创造的全过程,给电影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深刻变革,推动了电影事业的跨越发展。

数字技术是实现电影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手段和方法,但不是目的。一部具有价值的电影,一定是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产物。过分地滥用数字技术,一味追求数字技术的运用,会破坏电影的艺术美感和原生态的滋味,将观众带入更加虚幻的境界,降低观众对电影的兴趣,从而制约电影的发展。

三、网络环境时代电影模式的改变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电影的发展触角再次延伸,由此产生了“网络电影”也被称为“微电影”。其特点是短小,精炼,灵活,电影创作与制作的主体多元化,互动性强,不断丰富和补充了现有的电影形式,而且逐渐称为引领电影事业发展的潮流。

首先,网络电影的参与性、自主性极强。传统的电影形式,尽管有的视觉感觉冲击也很大,但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电影的主题思想和意志,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网络电影成就了普通人的“电影梦”。普通网友只要从往网络上下载一个电影制作软件就可以编写剧情,设计故事情节和环境氛围等,设定自己在其中的角色,拍摄自己想要的电影。还可以上传自己拍摄的电影,与网友一起交流讨论,进行互动分享,不仅满足了观众对电影的内心需求,而且让观众从荧幕前被动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活跃了电影的创新思维,有利于电影事业的发展进步。

其次,网络电影的传播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网络世界打破了年龄、地域、文化、经济、政治等差异,让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充分传播,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促进文化繁荣。网络时代,任何人都可能成为电影的创造创作者,任何人都可能成为电影的传播者,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影评家。电影事业打破了神秘的面纱,由精英阶层的文化盛宴,逐步扩展为普通的精神套餐。

电影的艺术形式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深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电影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艺术价值随着网络电影的日新月异而在不断地提升。

总之,电影既是技术的产物,又是精神的结晶。电影事业获得的每一个进步和提升,都与科技紧密相连,都与文化密切相关,是一种典型的高科技文化艺术产品。因此,电影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充分利用好数字技术和网络环境深化带来的新机遇,找到一条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发展道路,才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电影的本质目标。

篇2

关键词:网络 精品课程 网站 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152-01

网络的飞速发展,为教育资源的大规模开放和共享提供了一个高效的舞台。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如麻省理工学院(MIT)于2001年4月首次启动开放课件运动(OCW),截至2007年,该网站上已经有1800门课程在线共享。此外,比较有影响力的还有英国开放大学的OCI(Open Content Initiative)项目、卡耐基・梅隆大学的OLI(Open Learning Initiative)项目、美国索菲亚学院的OCI(Open Content Initiative)项目等[1]。2003年4月,我国教育部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各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相继下发了通知,提出了建设精品课程的规划和措施,在全国高校掀起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热潮。

1 需求分析

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开发,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在呈现信息、提供联系、激发动机、学习评价方面的优势,弥补了教师、课本、视听媒体的不足;计算机作为学习者收集和组织信息、探究与批判性思考、合作与交流的工具,能很好的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另外,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突破了时空限制,具有传播范围广的特点,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按各自的兴趣选择任何课程进行学习。总之,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很好的适应了当今世界国际化、信息化、知识化等特征的要求,学习者能更好的实现自主学习。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以理论联系实践为主,注重运用,重视上机实践的一门课程。对于这样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它的精品课程网站是非常有必要的。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开发依托了校级《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精品课程的建设,主要面向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专业的本科生,旨在辅助学习者完成对本门课程的自主学习,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其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通过学习,打牢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进而可以运用到实践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实践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参加社会生产实践打下基础。

2 理论基础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界刺激做出的主动地、有选择地信息加工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被理解为意义的获得,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构建成的;学习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引发观念的转变与结构重组。

每一种学习理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陷,比如,给学习者更多的自主活动,能增强学习动机,但会降低学习效率;让学习者之间有更多的协作能帮助意义建构,但如果个体不能充分参与,可能会减少对个体差异的适应。

学习理论应用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以不同的理论解释不同的学习现象,将不同的理论应用于不同的学习情境。《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参照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根据指导老师的要求以及课程的特点,综合运用了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点,以更好的促进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3 设计思路

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精品课程网站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中,主要从人机界面设计、认知活动设计出发。

(1)界面元素的清晰性和操作的流畅性:人机界面又称为用户界面,是学习者与软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相互作用的中介,因此,界面设计必须符合学习者操作的肢体和感官运动规律,以及感知心理规律,使界面操作简捷、自然、舒适。

(3)引导自主学习:提供电子教案下载、习题选编、模拟试题、学习帮助等栏目,并且设置在线答疑系统,提供了充分的人机交互,促进知识的记忆与迁移。

(4)科学性、教育性:精品课程作为一个多媒体教学软件,必须满足教育性、技术性、艺术性、科学性以及经济性等原则。所以,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开发之前,先是参照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并根据指导老师的要求以及《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这门课程的特点,确定网站的内容模块、栏目设置以及界面整体风格。

4 ACCESS技术简介

Microsoft Office Access(前名 Microsoft Access)是由微软的关联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它结合了Microsoft Jet Database Engine和图形用户界面两项特点,是 Microsoft Office的成员之一。Access能够存取Access/Jet、Microsoft SQL Server、Oracle,或者任何ODBC兼容数据库内的资料。

Access 数据库由七种对象组成,它们是表、查询、窗体、报表、宏、页和模块。

表(Table)――表是数据库的基本对象,是创建其他5种对象的基础。表由记录组成,记录由字段组成,表用来存贮数据库的数据,故又称数据表。

查询(Query)――查询可以按索引快速查找到需要的记录,按要求筛选记录并能连接若干个表的字段组成新表。

窗体(Form)――窗体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浏览、输入及更改数据的窗口。还可以创建子窗体显示相关联的表的内容。窗体也称表单。

报表(Report)――报表的功能是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分类汇总,然后打印出来,以便分析。

宏(Macro)――宏相当于DOS中的批处理,用来自动执行一系列操作。Access列出了一些常用的操作供用户选择,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模块(Module)――模块的功能与宏类似,但它定义的操作比宏更精细和复杂,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编写程序。模块使用Visual Basic编程。

页(Page)――是一种特殊的直接连接到数据库中数据的一种WEB页。通过数据访问页将数据到Internet或Intranet上,并可以适用浏览器进行数据的维护和操作。

参考文献

[1] 吴美娇,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现状分析与优化[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2):39-44.

[2] 许坦,石.精品课程发展现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7(5):53-56.

篇3

关键字:智能电网;自动化;发展现状

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以及新的一次与二次设备(非线性优化镇定器、滤波器)等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使用,现代电力系统日趋智能化。信息传输方式单一、实时性差的点对点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智能电网快速响应的机制。并且通过信息技术、自动控制设备的应用,电网不同环节对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响应的迅速性得到满足,同时,继电保护、故障诊断、自动切换等电网保护设备的可靠性和维护的效率也得到很大的提高。采用不同的算法和控制策略实现电力系统信息化处理将成为智能电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1 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智能电网的发展使电力系统的信息量急剧的增加,传统的控制策略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电网技术的要求。采用自动化技术,实现信息处理的自动化,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对克服电网智能化发展的瓶颈具有重要的作用。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信息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通信技术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个高速的信息通道,建立一个双向的数据传输网络系统。这个通道具有双向、实时、高速的特点,是智能电网实现的基础。电力系统通信线路的建立,能够为电力系统的自我监测和校正提供网络支持,应用信息自动化技术,提高智能电网的自愈功能。通信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实现电网各种扰动的监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功率补偿,智能分配电能,避免电力事故的发生。如图1所示,智能电网中,信息传输和存储的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开放的通信系统,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推进产业标准化发展,方便各种设备的开发和维护升级;二是采用自动化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存储,提高智能的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

1.2 自动化测量设备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电网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光电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发展而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的自动化设备不仅能够实现对电网能源运输的阻塞情况、各区域的用电状况等内容的实时监测和控制,而且能够满足数字信号与电力系统电压、电流等采集数据的相互传输的需求,使得电力系统生产自动化、调度自动化水平及程度越来越高,设备也越来越先进。此外,自动化测量设备还具有计算电费的功能,可以实现信息的采集和传输。采集的数据通过信息传输通道被传输到信息存储中心,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

1.3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自动化控制技术是电网电能调整和控制的基础,依靠通讯系统和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数据监测,控制、调整电网的运行状况,而且能够快速诊断系统故障,并快速制定出相关决策,对于确保电能的安全、持续输送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方法就是专家决策法,系统通过对电网正常参数的对比,如果某些参数出现异常,系统会向设备发送控制信号,进行自动调整。专家系统控制如图2所示。

1.4 自动化支持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自动化支持系统是用工作人员能够看明白的语言将电力系统的一些数据表示出来,用于工作人员进行工作记录和总结。这些信息的转换依赖于自动化信息采集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自动化支持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可视性强、运行效率高的特点,有效的提高了整个电力系统的监管水平。自动化支持技术建立经验库,对数据采集系统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并通过推论,输出处理方案,并通过自动化系统,准确的执行处理方案。通过制度化支持系统,智能电网的应急处理能力,系统可分析性都得到很大的提高。目前,智能电网已经具备了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为电力系统的决策层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电网发展趋势

自动化技术与电力系统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其应用前景十分的广泛。我国电力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下面将简要的介绍几种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2.1 自动化与信息化提升电网设备监测

在电网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中,基于标准化的电网模型和实时运行数据,可以对电力设备、变电站和电网的当前运行状态进行监测、风险评估、故障诊断及控制。电力设备和电网的未来运行状态,则须根据各种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在专有系统或基础平台支持下利用状态评价、故障诊断及趋势预测技术分析。

在公共信息模型(CIM)和统一公共信息模型(UCIM)的基础上,扩展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相关信息的抽象描述,并以子集(Profile)形式提取,可以为建立输变电设备状态信息的采集、标准化管理及访问系统提供支持。综合来看,未来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需要涵盖以下数据:①逻辑电网模型,即以电网设备功能角度抽象描述的电网及电网设备连接模型;②电网运行数据,如设备运行电压、经由设备输送、消耗的电能等;③设备状态监测数据,即表征输变电设备自身状态的电气类状态及化学类状态数据。

2.2 自动化变电站控制系统

自动化变电站控制系统是以组成全所的各控制单元智能化为基础,加上相互之间的通信联络,构成的全所二次控制整体自动化系统。具有以下的功能:各保护功能完整、独立,并以智能化手段实现;控制系统的功能齐备、可靠,人机界面可操作性强,使用计算机集成控制系统;能将全所实时监测的数据准确可靠地传输至相应的SCADA系统等功能。随着集成电路、微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机保护、微机监控装置被广泛采用并不断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也从传统的单项自动化向综合自动化方向过渡,其体系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性能和功能以及可靠性等也不断提高。当前“变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是以信息挖掘和信息交叉为基础的,将变电站中的微机保护、微机监控等装置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集成为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使电力系统具有状态监测、事故预防等处理功能。

2.3 自动化与智能化融合,提升调度可视化

可视化技术融合了计算机的图形学、图像处理、数据管理等诸多分支,可视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正确理解数据或电网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融合,不仅提高了电网的处理能力,而且可以实现电网的智能化,使电网具备很好的调度功能。两者的融合主要可以实现以下功能:实现电网实时数据的收集;利用动态三维图像对有功、无功功率备用的实时信息进行形象表达;可视化图形的Web;对历史数据的回放、重演、评估;对关键线路低频震荡模式动态阈值可视化监测等。

2.4 配电自动化推出智能电网配电新方案

智能电网的要求是实现适应性故障处理、分布式电源接入、可靠性供电质量。这些要求都必须要对现有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改造升级。配电自动化充分考虑了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用户定制、智能需求管理等多个方面,有效的提高了电网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减小了故障停电的区域和时间,甚至可以实现配电网故障的自愈合。配电自动化技术是在现有配电网络基础上,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实现配电网重构建,从而实现电网的智能化管理。配电自动化不仅需要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决策信息的支持,还要求电网控制能力延伸至用户室内,从而增强控制中心对电网的控制能力。AMI对配电网的工作状态进行研究,通过状态评估、快速模拟仿真、最优化处理等,实现智能电网快速适应故障,大大缩短了恢复供电所需要的时间。为了满足上述任务,继电保护、供电恢复、故障隔离、安全控制等系统必须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彼此协调合作,各司其职,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处理。配电自动化的应用为新型配电方案的设计奠定的技术基础,通过模拟风险评估、优化和自愈控制,实现改善电网安全性、可靠性,提升运行效率的目的。目前,网络重构、电压和无功补偿、故障自动定位和修复等解决方案已经逐渐成熟,未来将从根本上改变电网的配电方式。

篇4

关键词:环境自动监测站;物联网;集中控制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6-6406-04

1概述

环保工作是国家的基本国策,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国民经济的命脉所在。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大气和水质监测的环境自动监测站被大量建设。环境自动监测站作为环境监测的核心环节,承担了实时监测区域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的重要职责。随着环境自动监测站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少人或无人值守模式在环保系统得到大力推广,环境自动监测站设备运行管理日益受到重视,从而对环境自动监测站内运行环境和动力系统的智能化远程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1存在的问题

环境自动监测站数量众多,地域分布广且很多地处人烟稀少的区域,这些特点给环境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带来很大不便。

1)环境自动监测站缺乏对环境和动力情况的有效管理。

目前,环境自动监测站数量众多,地域分布广且很多地处人烟稀少的区域,在防火、防水、防盗方面,主要还是依靠人员值班巡检管理,一旦发生火灾、漏水或失窃事故,不能及时报警。由于站内安装着大量精密的监测仪器,对环境温度、湿度和供电情况,有着严格的要求,一旦温度或湿度过高,需要立即开启空调。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不能及时了解环境自动监测站内的实时情况,导致对整体安全防范形势无法把握,不利于环境自动监测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2)环境自动监测站缺乏对进出人员的管理与控制。

各环境自动监测站一般建在偏僻的地方,虽然都有巡检值守制度,但工作人员的进出情况并不能很好的监管,从而导致知道谁来过,呆了多长时间,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记录,需要使用门禁系统规范科学的管理工作人员进出,并有据可查,从而确保设施的安全和正常维护。

3)报警信息不能第一时间得知

各环境自动监测站当发生非法闯入、空调漏水报警、门锁被撬等等问题时,信息不能在第一时间告知监控中心,造成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会给环境自动监测站的安全和财产带来隐患。

1.2实现目标

针对以上环境自动监测站的管理当前存在的问题,着眼于环保管理智能化的发展方向,结合当前先进的物联网ZigBee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将智能传感集中管理系统应用于环境自动监测站日常管理,将环境自动监测站环境、动力、设备状态等信息统一监控起来,有效解决环境自动监测站存在的弊端,消除环境自动监测站在资产安全和信息管理上的盲区。

2关键技术

2.1 Zigbee技术

作为物联网感知层自组网络系统,Zigbee技术在无线数据传输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组基于IEEE批准通过的802.15.4无线标准研制开发的,有关组网、安全和应用软件方面的技术标准。它工作在2.4Hz的ISM频段上,传输速率为20~250 kbps,传输距离为100米到1200米不等。

Zigbee主要适合于工业控制、传感和远程控制领域。它在数千个微小的传感器之间相互协调,实现通信。Zigbee技术的通讯数据速率以及灵活通信范围的特点决定了它适合于承载工业数据通讯的业务。Zigbee具有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成本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其在工业监控、传感器网络、安全系统等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2传感器网络技术

传感器网络技术是当前在国际上备受关注的多学科高度交叉,知识高度集成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它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及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能够通过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输,并以多种网络方式传送到用户终端,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全面互联。典型的传感器网络的系统结构包括:分布式传感器节点、互联网或移动通信网和用户软件接口等。其中,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基本组成包括:数据采集单元,由传感器和协议转换器组成,并部署在被感知对象内。数据处理单元,主要是具有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监控主机。数据传输单元,由内嵌在嵌入式监控主机内部的有线或无线通信模块组成。

3系统方案概述

环境自动监测站智能传感集中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现场端系统和中心平台两大方面。针对环境自动监测站日常管理需求,利用传感器网络技术,整合安全防范、消防报警、环境监测、动力监测、视频监控、门禁、远程控制等单元,实现对环境自动监测站的人员入侵、火警、漏水、温度等环境情况与供电动力系统等环境自动监测站设备的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与历史数据记录,为环境自动监测站设备等资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为环境自动监测站设备提供适宜的运行环境。同时,能在各单元间实现远程联动控制,实现各系统的合理、稳定对接,使得各个单元协同操作成为可能,并将环境自动监测站现场现场设备监测数据与环境数据接入中心端,为环境自动监测站远程监控提供统一、高效、智能的管理平台。

图1环境自动监测站智能传感集中管理系统组成框图

3.1现场端系统

现场根据传感器技术特点,采用模拟信号、开关信号、数字信号进行数据采集,并以总线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到嵌入式主机,进行数据处理。对于部分不能直接布线连接传感器的区域(如室外),采用传感器与Zigbee模块相结合,自组网无线网络,将监测数据实时传送回中心端,使系统具有灵活的组网模式。

现场端系统部分以智能传感集中管理系统嵌入式主机为汇集点,实现了将环境自动监测站室内温度、湿度情况进行统一实时监测,并在空调与门窗附近的地面安装漏水监测模块,判断是否温度过高、是否漏水,为环境自动监测站设备提供适宜的运行环境、为环境自动监测站设备等资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通过远程控制部分实现开启环境自动监测站内的空调,并调至指定温度与模式。根据环境自动监测站实际需求,将环境自动监测站外的射灯有机的与智能传感集中管理系统结合起来,成为它的一个重要控制单元,实现远程开启、关闭灯光,降低管理人员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由于环境自动监测站众多,通过安装门禁监控系统控制,使用授权开门卡,避免了传统巡视需携带大量钥匙开门,解决了人为疏忽、钥匙的丢失、被盗和复制等传统保安防范存在的问题,保障环境自动监测站资产安全。

3.2中心平台软件

环境自动监测站智能传感集中管理系统软件作为中心平台控制核心,借助环保网络,通过WEB的方式在环保网络内按照身份权限登录,实现对环境自动监测站设备的监测状态,室内温度、湿度、漏水等环境情况,站内门禁出入人员、时间记录等数据进行查询、统计、分析,并支持对环境自动监测站内门禁、空调等设备的远程控制,当有需要时可完成远程开门等动作。变智能传感集中管理系统可在中心平台可根据昼夜长短使用情景模式,设定远程自动灯光开启、关闭时间。除此之外,通过网络还可以实现地区所辖环境自动监测站的统一管理,通过添加设置将各地的环境自动监测站多站点联网监控。

中心平台监控软件采用上运行的模块主要包含数据收集整理模块、监测设备控制模块、数据入库模块、统计分析模块、告警模块。软件采用B/S构架模块化设计,部署方便,操作简便,还可根据环保行业自身管理需求和监控现状进行定制。

在中心平台基础之上,支持手机客户端实现移动在线巡检工作,便于用户能远程查看各站位的实时监测数据、历史数据曲线、报警信息、环境信息等,并对报警情况进行在线提醒,同时满足突发事件下的现场指挥,为传统环境自动监测站管理提供多角度、立体化管理手段。

3.3 Zigbee组网

将各个传感器与Zigbee模块构成一个无线传输节点,与主机内嵌的Zigbee模块组成一个无线网络,通过这个网络可以实现数据的传递、传输以及信息交互,每一个无线节点都会生成一条通往主节点的路径。

4各子系统单元应用

4.1动力系统监控

环境自动监测站内的动力系统信息直接关系到环境自动监测站正常运行,动力系统监测包括环境自动监测站的全部电源设备,如配电柜等。

通过部署智能电量检测模块,监测一级、二级交流配电柜的主回路和各分回路的各种参数如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率、功率因数、无功功率、视在功率、有功电度、无功电度等;监视各级开关的开关状态。显示和记录各种参数的变化曲线,并对各种报警状态进行记录和报警处理。

4.2环境系统监控

环境自动监测站内的环境量信息关系到设备的安全运行,环境系统监控包括:环境自动监测站的空调设备(商业空调或精密空调)、漏水监控、温湿度监控等。

4.3安全防范监控

安全防范子系统通过部署人体红外探测器等传感器与监控主机直接连接,当发生报警时,报警信息能够及时上传给监控主机,并且能联动相关设备,比如声光报警器等,并同时通知管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4.4消防系统监控

通过采集消防控制器或烟感探测器报警信号实时监测火灾警状态,当有火警发生,监视系统以直观的画面显示报警信息并作报警通知,采取联动消防设施并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报警。

4.5视频监控

智能传感集中管理系统的视频监控子系统超越硬盘录像技术,采用视频组态的概念,将各通道的图像以控件组态的方式随意插入某个界面,对于大型的监控系统而言,以电子地图的方式来集中管理各个场地的数据和图像的界面,十分方便。由于智能传感集中管理系统将动力环境监控和闭路监控合二为一,因而可以随意实现动力环境与图像的联动控制,一旦有异常事件发生,监控系统自动弹出现场图像画面,即时录像并作报警提示和处理。

4.6门禁系统监控

通过门禁控制器提供的协议或门禁管理软件对环境自动监测站人员进出的时间、位置、姓名进行监控,可手动远程控制环境自动监测站门的打开关闭,可对不同的工作人员发放不同权限的卡,通过不同权限的感应卡开启不同的门,进入不同的设备区(如为运维人员远程开关门等)。每张卡的权限可随时更改,避免丢失的卡被人利用,解决了人为疏忽、钥匙的丢失、被盗和复制等传统保

安防范存在的问题。此外,控制门的开关、门禁系统可与视频系统联动,对进出环境自动监测站的人员进行自动录像等。

4.7远程控制子系统

当环境自动监测站发生突发事件(如着火、漏水等)时,能自动解决部分问题,并通知管理者进行远程控制,在第一时间自动解决相应问题,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固定资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当有人非法进入环境自动监测站时,系统将自动启动联动装置,自动打开照明系统,并向视频系统传输信号,由视频系统负责对非法入侵者进行实时拍照和录像,同时向中心站传送报警信息并进行声光报警;

由于温度过高会对环境自动监测站内的设备产生影响,会对上报的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此时中心站可远程进行空调系统的调节,工作模式、工作状态、温度调节等,也可以和温湿度系统进行联动,当温度高于预设值时则自动开启空调,并按预设方案进行温度和模式的修改,当温度低于预设值时则自动关闭空调;

当环境自动监测站出现浸水时,设备将和抽水泵进行联动,进行抽水作业,当水位低于预设报警值时设备将自动断开抽水泵作业。

当发生火情时,通过部署在环境自动监测站内的烟雾探测器,联动消防系统,进行第一时间灭火并向管理员发送报警信息。并按消防规范要求,联动门禁开门,保证人员逃生及火情扑救。

5结束语

环境自动监测站智能传感集中管理系统通过全方位智能化的设计,融合先进的先进的物联网ZigBee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能够将环保系统目前需要监测的各种参数通过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进行显示处理,并可随时进行WEB浏览和查看,从根本上保证环境自动监测站管理工作能够全天候、长周期运行,能够实现复杂环境的无人值守监测,实现对远程设备的分布式监控和集中式管理,并可与多种应用系统集成,把环境自动监测站的管理控制从“四遥”变成“五遥”(遥测、遥信、遥控、遥调,遥视)。该系统可帮助实现环境自动监测站的无人值守或者少人值守,从而为推动环境监测的管理逐步向自动化、综合化、集中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沈苏彬,范曲立,宗平.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29(6):1-11.

[2]任丰原,黄海宁,林闯.无线传感器网络[J].软件学报,2003,14(7):1282-1291.

篇5

那么,什么是伙伴经济?伙伴经济具有哪些特点?对整个经济形态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企业又该如何迎接伙伴经济时代的到来?针对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近日独家专访了负责管理埃森哲技术研究院,致力于探索新兴技术,并指导埃森哲年度技术展望研究报告的埃森哲全球技术研发董事总经理普里斯・本纳吉。

共赢发展

《埃森哲2015年技术展望》指出,催生伙伴经济的主要因素,是已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先锋企业发现以生态系统的方式运营比企业各自为营更为有效,因为前者蕴含着提升差异化竞争力和赢利能力的巨大空间。比如,通过充分利用数字化生态系统,家得宝、飞利浦等企业均获得了如果依靠孤身奋战无法实现的业务增长和创收能力。

普里斯・本纳吉举例说,美国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和通信服务提供商AT&T各自都在发展的移动互联汽车业务,但均未取得很好的进展。后来双方的合作使得各自的业务开展变得非常顺利。他分析说,移动互联汽车关键在于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将人、流程和物通过移动互联网连接起来。通用汽车能够通过置入汽车的各个部件的传感器将相关的数据收集上来,而AT&T则借助通信技术将数据传送到分析系统中进行分析,为后续采取的行动提供支持。

通用汽车开展移动互联汽车业务的愿景是给用户提供美好的驾驶体验,那就要为驾驶员收集各个零部件的数据并与驾驶员进行交互。而AT&T所收集的各种品牌汽车的行驶数据所产生的价值远高于通用汽车自身收集的数据。

再比如,原来主营种子和化肥销售业务的孟山都公司在收购了一个农用气候传感器公司后,将业务扩展到为精细化农业提品和服务,如根据天气情况决定什么时候浇水、施肥。

普里斯・本纳吉指出,伙伴经济可能仅依靠单个企业自身的力量发展起来,也可能多家企业共同发展。比如,阿里巴巴,在一个大平台上,通过与不同合作伙伴的合作,逐渐从电子商务业务开始发展金融、物流和信用卡等业务。他坚信,这使得阿里巴巴仍旧有巨大的发展后劲。

带来新机遇

从通用汽车公司和AT&T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伙伴经济似乎给AT&T这样的一度走下坡路的电信运营商带来新的商机。普里斯・本纳吉对此表示肯定。

普里斯・本纳吉认为,在伙伴经济时代,数据将成为新的货币,诸如AT&T这样的电信运营商可以盘活电信系统中运行的数据,充分发挥其价值。这会使得走了一段时间下坡路的典型运营商将焕发新的活力。

“如今,无论国内外的电信运营商都在考虑如何变现数据价值。”他补充说。

在我国,电信运营商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开始行动起来。埃森哲北京技术研究院院长刘东介绍,在中国埃森哲已经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在避免隐私泄露的前提下变现数据价值,如某个时间段进入商场的男女比例,某个用户的旅行习惯等。

埃森哲在《产业物联网――独辟蹊径助推企业增长》中指出,未来成功的企业将借助物联网技术抓住三个成长机会:通过提升生产力或发展混合业务模式大幅提升业务收入,利用智能技术来推动创新,以及劳动力转型。而物联网技术被认为是伙伴经济的关键支撑技术。

驱动平台变革

普里斯・本纳吉指出,伙伴经济需要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其中包括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和数据分析技术。此外,在技术方面应关注以下五点: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新旧系统之间的通信、网络安全(特别是诸如智能电网等这样的应用)、数据隐私和实时数据分析。

普里斯・本纳吉指出,伙伴经济将驱动平台变革。平台变革也是《埃森哲2015年技术展望》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报告指出,数字化的产业平台和生态系统正推动下一轮的突破性创新与颠覆式增长。随着数字化经济的进步,那些基于平台运营的企业抓住了更多的增长和赢利机会。这使得平台的建设从原来的以企业为焦点,到现在开始关注产业。

报告中显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调查结果,那就是75%的受访者认为下一代平台的引领者将不再是大型科技企业,而是产业内的实体企业和领军企业。近四分之三(74%)的受访企业正在使用或试用产业平台与数字化业务伙伴进行数据整合。在普里斯・本纳吉看来,这与我国的“互联网+”战略是相一致的。

但是,到底谁将在平台变革中取胜呢?普里斯・本纳吉说,现在通用汽车也好、宝马也好、奔驰也好,还有其他的汽车制造商,都想打造一个互联汽车平台,但是最后真正能够胜出的只有一两个平台。这就像在移动操作系统领域,真正取得成功的操作系统只有Android和苹果的iOS。

那么,到底谁的平台才能真正胜出?关键在于谁的平台能够吸引其他厂商或者用户加入,为他们创造增值服务。

普里斯・本纳吉指出,这要求平台提供商开放API。例如,美国家得宝公司与制造商合作,所有售出的联网家居产品都能与智能家居控制平台Wink兼容,从而打造了自身的联网家居生态系统,为Wink客户不断开发新型服务和独特体验。

但是,开放API并非易事。普里斯・本纳吉认为,开放API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以私有的方式向企业内部员工开放API,鼓励员工在平台上开发应用;第二步,向行业内的合作伙伴开放API;第三步,向公众开放API。

篇6

【关键词】金融功能 历史演进 未来发展

2008年的经济危机反映了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现代金融产生了深远影响。金融功能在这场信息革命中也发生了深刻变革,突出了与数字时代相应的特征。金融功能缘何而来,数字时代它又将哪里去?

一、金融功能的定义及理解

金融功能包含两个方面:金融和功能。金融涉及到很多方面,主要包含:与物价有着紧密联系的货币流通、银行体系、非银行金融机构、短期资金拆借市场、资本市场、保险系统及国际金融等方面。功能指的是事物或者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效能。概括地说,金融功能就是所有的金融机构、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以及整个金融系统对经济社会所具有的推动、促进其发展的作用。

二、金融功能的四个层次

金融功能的各个功能之间并非杂乱无章,可分为四个层次:基础功能、核心功能、扩展功能及衍生功能。

(一)基础功能

金融自诞生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所发挥的基础功能是中介功能和服务功能。中介功能主要是指金融机构作为社会上的中介机构,在资金的供求者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实现资金的顺利融通。服务功能则是指金融机构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其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主要包括各种业务、信息咨询服务、融资活动、财务管理及信托等业务。

(二)核心功能

随着市场和金融领域实现进一步自由化,金融在整体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决定着一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所以说,金融的核心功能是资源配置。

要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就要求放松管制。政府应逐步放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逐步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严格管制,促进储蓄和投资的相互转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扩展功能

金融的扩展功能是伴随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产生的,主要表现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金融机构根据经济发展状况,调节货币资金供应量,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通过调节市场上货币资金的流动情况和配置,影响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布局。

3.借助利率手段、汇率手段以及金融资产的价格变动等来促进社会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

4.各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产业政策等通过金融体系的传导,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进程,实现调节经济的目的。

(四)衍生功能

金融的衍生功能体现在金融的信息化上。信息化是金融未来的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货币将越来越电子化,未来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判断工具,也将越来越信用化。究其原因,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价值的传递工具,既然本身没有价值,就可以用信息化来替代其价值传递工具的职能,去掉其本身的物质形态。信息化货币后,可以加快货币的流转速度,减少货币损耗等。

三、金融功能的演进过程

金融功能的演进是伴随着金融体系由萌芽到成型最后再到复杂化的过程而发展,随着商品经济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一)金融体系的萌芽:基础功能的显现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交换的需要,为使交换顺利进行,对一般等价物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于是便产生了货币。之后,金融的交易媒介、价值尺度等基本的服务功能就主要由货币来实现。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的简单中介功能也逐渐发展起来。

(二)金融体系的成型:主导功能的显现

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类向工业经济社会迈进。这时,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投资与融资的需要,促使金融的简单服务与中介功能向资源配置功能转变。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降低了交易成本;人们的收入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人们的交易需求越来越旺盛;交易范围不断扩大等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逐渐的发展和完善。

(三)金融体系的复杂化:衍生功能的显现

原来的世界,每个人是一个经济实体,未来的世界,每个人都将会变成一个金融实体。金融主体的变迁对于金融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于传统银行业而言,影响犹大,会使得表内业务萎缩;对于投资而言,会使得投资分散化;对于监管者而言,将会大大增加监管的难度,需要以新的思路来监管金融业。

四、金融功能未来展望

随着数字时代互联网的发展,金融也展现出新的特点,并不断丰富充实金融功能,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普众性

由于技术局限性,传统金融忽略了数量众多、规模更加庞大的小经济个体。以贷款为例,传统银行的贷款对象主要是大公司大企业的中长期大数额贷款,而面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则比较少。现代互联网金融的开放性、分享性使得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成为可能,贷款更加灵活快捷。以支付宝、余额宝为例的各种新兴互联网金融正在不断深化金融功能,使其能更加深入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二)实时性

当今世界正在向数字时代迈进。金融领域也进行着深刻的数字化变革,主要表现为金融工具数字化和金融介质数字化。实时性是数字化的重要特征,可以极大的方便资本流动,应对日趋变化迅速的市场。近期,比特币的火暴正在唤醒人们对电子货币的重新思考。数字时代的实时性是应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的必然趋势。

在数字时代互联网的支持下,金融功能将继续发生深刻变革,以应对更加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现代经济有待于现代金融的支持,只有不断深化发展现代金融,才能引领现代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白钦先,白炜.金融功能研究的回顾与总结[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30(5):2-4.

[2]胡月晓.金融功能的全球化发展与银行业国际化[J].新金融,2009,(10):24-27.

[3]马钰翔.浅谈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J].时代金融(下旬),2013,(5):183-183.

篇7

关键词:数字重庆;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平台

1“数字重庆”产生背景

随着“数字地球”、“数字城市”[1-2]建设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信息化发展焦点和新战略,信息化建设也将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不少城市紧跟步伐,开始大力开展数字城市建设。重庆市人民政府于1999年开始提出“数字重庆”概念并积极开展投入建设,现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数字重庆”地理信息平台建设现状

2.1总体架构

“数字重庆”地理信息平台建设是数字重庆建设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数据体系、软件体系、应用体系、保障体系等四大部分[3]。

2.2数据体系建设

该数据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基础和专题地理空间数据库两部分。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主要进行基础地形、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处理与更新、地下空间普查、三维建模等工作。建立了包括城乡规划、综合交通、环保、公安警用、医疗、人口[3]等专题空间数据库。

2.3软件体系建设

现已建成基础地理信息、政务地理信息和社会服务地理信息三大软件体系平台[4],以满足行业部门、政务管理和社会公众的各自发展需求。

(1)基础地理信息平台。该平台主要包含测绘产品质量检查、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和地理空间数据等系统,形成了数据质量检查―数据建库管理―数据分发服务的软件体系[3]。

(2)政务地理信息平台。基于统一建成的全市地理信息数据库,整合基础地理信息与政府部门专业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搭建了政务应用软件平台。

(3)社会服务地理信息平台。该平台包括公共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和以电子政务网为依托的网络系统,有效实现了重庆市地理信息资源“一站式”网络服务和“全市一张图”的概念。

2.4应用体系建设

“数字重庆”基于多源数据、多软件平台的构架,构建了面向基础、政务、公众三位一体的应用服务体系,针对不同领域行业特点建立应用系统并得到合理运用。

(1)区域应用。与湖北省合作开展数字区域建设,构建了大范围、跨行政区的“三峡库区综合信息空间集成平台”[5]。同时向外推广,实现了“湖北两圈一带”、“数字德阳”等国内五十多个城市的示范应用。

(2)数字区县。现已建设完成并运行“数字长寿”、“数字永川”、“数字黔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项目。推动了当地城市信息化进程,实现区县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有效满足区县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的应用需求[6]。

(3)应急应用。基于重庆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地图,构建重庆市“应急一张图”[7-8]。此外还建立了市政府、卫生、环保、安全交通管理、水上等应急应用系统[9]。

(4)行业应用。为了满足不同行业的应用与发展需求,“数字重庆”已在政府、公安、国土资源、交通建设环境保护等29个部门得到广泛应用,服务于重庆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5保障体系建设

重庆市数字城市管理工作实行市级和区县级分级建设原则,建立了基础地理信息“谁生产、谁维护、谁更新”和专题地理信息“权威部门维护权威数据”的原则,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实用性和一致性,以及建设工作平稳性和有序性。同时制定了《重庆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管理办法》、《重庆市管线工程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行业规范,以保障“数字重庆”建设工作规范化进行。

3“数字重庆”特色

“数字重庆”建设至今,全面整合了重庆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搭建了数字重庆地理信息平台,构建了良好的支撑环境和保障机制,推动了成果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应用,实现了省域地理信息空间继承和共享应用,服务于重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为全国第一个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在建设技术、成果应用方面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较强的特色,现已成为中国数字城市建设模式典范。

(1)率先编制省域架构的共享地理信息分类、编码、建库等系列技术规范和标准,解决了多尺度、多类型、分布式基础地理信息与专题信息集成问题。

(2)构建了分布式多源、多尺度数据平台、多类软件平台、多种应用系统的集成架构,实现了分布式异构系统互操作与在线共享服务。

(3)突破了航天、航空与地面多源数据精细建模,地上、地下一体化数据管理与高效可视化技术,实现了多尺度、二维与三维、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空间数据可视化。

(4)提出了可伸缩的地名地址模型和智能匹配服务技术,建立了规范化的地名地址数据库和高精度的空间位置匹配模型,实现了分布式海量专题数据的实时动态集成。

(5)提出了基础、政务和社会三大信息平台和面向基础、政务和公众应用系统,建立了完善的政策措施和数据维护等保障措施,确保信息服务的广泛性、共享性和稳定性。

4结语与展望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数字重庆”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地理空间信息将更加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展望未来,“数字重庆”建设仍需不断努力和改进。

(1)信息化时展速度越来越快,“数字重庆”建设涉及到广泛而综合的地理信息数据以及多领域大量的专题信息数据,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强化信息安全技术创新,防止遭遇网络攻击或信息泄露,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保密。

(2)在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下,以云计算、大数据的应用为基础,引进物联网、BIM等新型信息技术,对不同系统数据进行采集处理、优化配置等智能化改造,形成更具决策辨析能力、程序优化能力的信息资源,对社会需求做出智能、高效、便捷、人性化响应,逐步推进“智慧重庆”建造。

参考文献

[1]宋礼德. “数字重庆”建设与发展初探[J]. 北京测绘,2007,01:57-59.

[2]李丽琴. 中国数字城市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7.

[3]罗灵军,袁超. “数字重庆”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实践与认识[J]. 地理信息世界,2013,01:74-80.

[4]罗灵军,李静,李胜,丁忆. 数字重庆地理信息三大平台建设与应用进展[J]. 测绘科学,2009,S2:11-13.

[5]记者 丁全利. 三峡库区综合信息空间集成平台开通运行[N]. 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07-06001.

[6]重庆测绘地理信息网.数字城市建设[EB/OL]. [2012-6]. http:///cqupb/cehui/content.aspx?id=467.

[7]李莉,丁忆,张红文. “应急一张图”与应急信息资源整合框架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测绘科学,2011,01:125-127.

篇8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字之前,国内外的机构已经开始接连唱多中国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12日的最新一期的全球经济展望,下调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但却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上调至6.5%;一些过去一段时间对中国经济悲观的机构,也开始“排队”看多中国经济。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在数据之前,谈及中国经济,甚至用了“开门红”这种乐观的观点。面对数据的回暖和国内外机构的乐观情绪,笔者认为,透过数据,理性冷静地看待中国经济的现实,并做出正确的应对之道,无论对中国经济的短期稳定,还是长期的结构性调整,都很重要。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过度乐观或者过度悲观都不符合实际。对于一季度的数据,笔者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去把握:第一,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前两个月,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充满悲观情绪的情况下,我们通过一系列的举措,稳定了预期,使得相当一部分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来之不易,可谓开局良好,特别是投资、房地产以及进出口的趋稳,为中国经济整体在合理区间运行提供了一定的保障。第二,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数字的回暖,是反弹而不是中国经济的反转,数字回暖的背后,既有国内短期刺激政策的原因,也有全球经济在告别不必要的恐慌之后出现一定的反弹。比如,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等等,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真正的反转,更不可轻易地认为,整个经济的探底和调整过程已经结束。无论是投资、房地产还是进出口,和政策刺激都不无关系。投资反弹,最主要的还是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刺激政策的结果,而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是否具有持续性,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察。中国经济最根本的是要解决新旧动力的转换问题、结构的调整问题、产业的升级问题,以及解决创新不足的问题。这些供给侧问题的解决,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长期的努力。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在指标反弹的同时,一些新的问题和风险也在不断凸显:第一,去产能和解决“僵尸企业”的重大工程刚刚开始,由此引发的包括企业债务违约、银行不良贷款以及员工的安置问题尚未破题;第二,在房地产投资反弹的同时,一线城市房价的疯涨偏离了今年房地产“去库存”的主题,房价疯涨的背后是各种加杠杆行为,暴涨可能导致的暴跌问题不得不防;第三,由于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特别是铁矿石价格的反弹,国内钢材价格开始上涨,一些地方本来决定关停的企业有可能死灰复燃;第四,作为经济风向标的民间投资一季度增速只有5.8%,增速远远低于投资的整体增速。1-3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仅仅只有5.7%,比去年同期降低3.0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事关经济整体的稳定,事关企业家的信心。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