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耕地测量方法8篇

时间:2023-10-07 08:47:3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耕地测量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耕地测量方法

篇1

明确45%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非耕地杂草的防除效果、最佳剂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二、试验条件

1.试验对象杂草的选择

非耕地主要杂草为牛筋草、马唐、茅草、藜和葎草。

2.栽培条件

试验地设在沈丘县北杨集乡王寨行政村种松领家一空闲地内,土质为两合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1.2%。

三、试验设计和安排

1.试验药剂及试验设计

45%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河南省许昌东方化工提供)。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市售品)。

2.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小区面积30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次数:重复4次。

3.施药方法

(1)使用方法

茎叶喷雾处理。施药器械为工农-16型手动背负式喷雾器。

(2)施药时间和次数及使用量

2010年8月8日施药,施药时田间杂草3-8叶期,多为4-5叶期。喷液量750升/公顷。

四、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1.气象及田间管理资料

试验当天为多云,平均温度28.6℃,无风,试验调查期间共降雨17次,总降水量216.1mm,其中药后第3d、6d、12d、13d、14d、16d、17d、18d、19d、20d、28d、29d、30d、31d、32d、33d、34d分别降雨4.6mm、0.1mm、8.0mm、12.2mm、1.1mm、3.6mm、23.8mm、22.4mm、3.1mm、0.2mm、47mm、15.7mm、54.4mm、0.9mm、0.1mm、18.7mm、0.2mm。人工除草时间为8月9日全面拨除杂草一次。

2.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1)调查时间和次数

施药后35d调查记录各处理区杂草的残存数,称取鲜重,计算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

(2)杂草调查

调查方法为绝对值调查法,每小区4点取样,每点0.25m2(0.5m×0.5m),各类杂草基数调查见附表1。

(3)药效计算方法

五、结果与分析

1.杂草受药害情况

施药后3d观察,杂草停止生长。5d观察,施药区杂草心叶变黄,10d后小龄杂草开始枯死,20d后大部分杂草枯死。

2.防除效果

施用不同剂量45%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非耕地各类杂草均有较高的防除效果。施药量(有效成分)810g/公顷、1125g/公顷、1875g/公顷和2250g/公顷处理,药后35d株数防效分别为94.50%、96.17%、97.67%和99.33%,对照农药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施药量(有效成分)2214g/公顷药后35d株防效为97.50%,人工除草株防效仅为56.91%;鲜重防效各处理分别为96.19%、97.17%、98.40%、99.50%,对照药剂为98.05%,人工除草仅为58.07%。

3.对不同类型杂草的防除效果

施用不同剂量45%草甘膦可溶粉剂对非耕地不同种类杂草均有较高的防除效果。施药量(有效成分)810-2250g/公顷药后35d对稗、马唐、藜和葎草的株数防效分别为96.24%-100%、95.52%-100%、90.48%-96.83%和91.40%-98.92%。试验观察,大龄杂草的防效相对于5龄下杂草较差。

篇2

关键词:土地测绘;常规土地测绘技术;现代化的测绘技术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土地测绘其实是为顺利实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于土地测绘结果的运用或者为工程建设用地需求而开展的相关工作。与此同时,是国土相关部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土地测绘的最终质量会受到测绘技术、测绘方法、测绘手段的影响,为此,从测绘技术上形成的改变可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土地测绘质量的变化。为此,土地测绘技术与测绘质量两者是相互影响的。而在此其中,新技术的不断运用将会对土地测绘技术、测绘质量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常规土地测绘技术

在土地测绘工作当中,土地测绘技术所运用的方法将会对土地测绘效率及所搜索的相关数据的精准度造成直接性的影响。目前,以往的土地测绘方法已然不能够满足目前对土地测绘精准度上的要求,为很好的提升土地测绘精准度及测绘最终质量,对土地测绘引入先进的新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1钢尺与比例尺有效结合的测量方法

把钢尺与比例尺有效结合的测量方法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传统土地测绘方法。经过对不规则的土地分割程几个规则的区域开展土地的计算,同时对土地面积加以总结。钢尺与比例尺有效结合的测量形式会产生很大的误差,并且人为因素对测量结果将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对于测量规则的土地是比较容易进行的,但如果碰到折线比较多且呈弧状的土地那么就不那么容易进行处理的,还会有争议的情况时常发生。

1.2经纬仪与钢尺有效结合的测量方法

在形状规则的土地当中,可以使用钢尺与比例尺相结合的测量方法,但针对不规则的土地,就可以使用经纬仪与钢尺有效结合的测量方法。这种方法是以钢尺、比例尺方法为前提,利用经纬仪设置在不规则土地的每一个拐点的位置开展不同角度的测量,之后与钢尺测量有效结合,从而准确的计算出土地的面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与建筑物数量的迅猛增加,经纬仪拐点测量方法中其通视性就显得比较差。

1.3全站仪测量方法

无论是钢尺比例尺还是经纬仪比例尺其测量在现实的具体操作当中都是非常复杂的,工作效率低,且只能够形成对土地面积及标高的相关测量,并不能对土地拐点具体坐标进行测量,为此,这种土地测量的工作效率及测量质量结构都是不理想的,与此同时,在这种形式的测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以此造成的测量成本过高。为了满足目前土地测绘精准度方面的需求,而引进了全站仪测量,为今后的土地面积测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全站仪测量与经纬仪相对比,全站仪测量方法将完全免去了把仪器设置在土地上的拐角点开展测量工作,此种测量方法能成功的实现对大面积土地进行精确的测量。测量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每隔目标点具体方位来设置全站仪,之后把全站仪中的棱镜按照顺时针的次序放到目标点上面。在挑选好全站仪测量相关程序后,在全站仪的显示屏中就能够进行目标点连线包含的土地面积数值的读取。其中,目标点的点数是不被制约的,测量弧形土地的时候可以选用多点模拟的形式来进行界定,利用界点运用有关仪器将测量的结果输入全站仪中,从而进行对土地面积的测量与计算。

二、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具体应用

2.1全球定位系统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又称为GPS技术,具有精度高、灵活性好、速度快等显著特点,它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提供的三维坐标让土地调查者获得空间数据,以达到空间定位的目的。GPS测量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确三维坐标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GPS的实时动态桩位放样,精度可将桩位误差精度控制到厘米级,利用GPS技术放样平台,通过利用GPS测量并在施工平台钢管桩放样,可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前提下有效缩短野外作业时间。GPS偏心检查,在精确测量工程桩位分布的基础上,GPS技术可一物两用,进行桩位偏心检查,提高工程测量的管理效。能够与传统测绘仪器有效配合,如建筑方位定点测量时,控制点布控时可通过GPS静态测量弯曲来确保高程、距离精度,再结合全站仪、经纬仪等传统仪器实现近距离位移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强新技术的应用效果。GPS技术与掌上电脑的结合,则给土地的野外调查提供了便利。将数码的摄像头与GPS集合到一起,运用到掌上电脑上,最终实现了地形的测量的变更,解决了变更区域中形状不规则、区域不明显等不良因素。另外,利用数码摄像头替代人工绘图还可以对野外土地进行拍摄,从而大大减轻了工作量。同时,利用掌上电脑与GPS技术结合还解决了野外工作中时间长的问题,达到了连续工作和数据储存的目的要求,并且及时满足图形的更新,使土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提高。

2.2“3S”集成技术的应用

“3S”集成技术是由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三者构成的一个整体集合从而对土地进行实时的观测、分析和应用管理的系统。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3S技术已经日渐成熟,这一技术在土地调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并且在土地更新调查和土地动态监测中体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比如,在利用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相关的影像数据,然后与土地调查的更新技术进行汇总、叠加分类,并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准确的变换范围和数据结果。这种方法的运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调查方法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精度低等问题,大大加快了土地调查的速度和效率,所以实际应用中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2.3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运用

所谓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独特的空间信息系统,它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计算机的系统支持,对地球空间中的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分析、描绘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利用计算机建立地理数据库,将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包括它们的地理空间分布状况和所具有的属性数据,进行数字存贮、处理和分析,建立有效的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对多种要素的综合分析,方便快速地获取信息,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或科学研究的需要,并以图形和数字的方式表示结果。现阶段,经过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已经发展成为土地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地理信息系统将会向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由于所获取的测绘基础数据非常的详尽可靠,并且准确性高,这就相应的提高了城市规划的科学性。由于计算机具有高速运算和极强的逻辑判断功能,所以在短时间内增加了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另外,计算机可以自动地生成各种规划用图、表格和报告,利用数据库又易于删补、更新程序,所以还实现城市规划的动态监控和动态设计也已经成为可能。加大对GIS的研究和使用力度,还能够增强测绘人员和城市规划人员的协调协作能力和促进信息的统一获取和使用。

2.4遥感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现阶段,遥感技术在我国的土地调查中已经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首先,遥感技术的应用对于重点城市的土地勘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利用该技术对城市中占用耕地等情况进行监测已经起到了很好的加强土地管理的作用。遥感技术对土地调查的信息更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遥感技术利用航空、航天正射影像图以及地形图为资料,与原有的土地现状图进行对比,将数据进行补充和修改,最终达到更新的效果。

篇3

关键词:地籍测量;测绘新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不管是什么工作都要确保信息数据的绝对精确,地籍测量收集数据同样如此,在地籍测量过程中,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任何环节出现偏差都会造成重大的损失。为了有效确保地籍测量数据信息的高精度,就要使现代测绘新技术与地籍测量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地籍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积极促进地籍测量工作更上一个台阶[1]。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各式各样的测绘新技术会为地籍测量贡献自身一份力。

1.地籍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意义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人口逐年递增,这一情况自然会形成巨大的社会压力,为了缓解这一社会压力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应的土地政策,以促进国家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地管理、利用。就目前我国整体情况而言,国家土地形势仍旧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以土地沙漠化问题为例,土地沙漠化造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逐年降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结合我国相关报道指出,我国土地整理增地潜力可到达8300万亩左右,8300万亩地中有效耕地面积在4300万亩左右,这一数据表明,若要实现“到2020年全国完成土地整理不少于6.5亿亩,完成工矿废弃地复垦不少于2300万亩,新增有效耕地不少于3700万亩”的目标还有着一定的差距[2]。土地整理质量受地籍测量成果重要影响,地籍测量涉及到地籍调查、测量技术,测量工作者要想对地籍数据信息进行测量,有必须要得到相关专业的培训考核。地籍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确保土地开发整理的全面性、一致性及规模性,可以将杂乱无章的区域界限完善以促成和谐成果,确保土地界定流程流畅开展,为项目权属划分、地域界限划分等平面地理区域及平面面积打下坚实的基础[3]。

2.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类别

社会经济发展造就了不同的社会建筑物,造成地籍设施变得愈来愈稠密。地籍测量的开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好不多种不同类别的干扰源,各式各样的环境干扰因素等。随着现代测绘新技术不断研发创新,很大程度上提升地籍测量时间的掌握难度,使得地籍测量工作难以有效展开。相关测量管理部门务必要结合应用科学合理的测量技术去获取地籍测量工作数据,关于现代测绘新技术可分成下述类别:

2.1雷达探地测量法

雷达探地,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运用探地雷达进行地籍测量的方法,它并不具有破坏性。探地雷达测量法只能运用在检测地籍档案上,对于跟踪测量并没有帮助。相对来说,它只是起到了一个补充的作用,作为其他测绘方法的辅助,并不是最主要的测绘方法。伴着地籍测量工作的进行,地籍测量会受到环境因素与地形的影响,雷达探地测量法可以应付一些特别情况,获得想要的结果。

2.2电磁感应测量法

电磁感应测量法作为一种比较普遍的地籍测量方法,电磁感应测量法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平行间隔小的地籍环境进行精密检测,它需要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及类型采用不相同的线方法进行测量。我们可以通过采用抓样法对现场的环境进行研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针对的测量方法去检测地籍的施工条件。倾斜线法作为地籍测量重要方法中的一种,它简单而实用,可以被作为小的时间间隔,是几乎没影响的场地条件。它通过在地籍环境中搭一根线,再通过采用抓样法或者充电方法的地籍测量,最后完成地籍测量的目标。

2.3瞬态瑞雷面波测量法

瞬态瑞雷面波测量法无论在深度测量方法还是在平面环境中都得到了普遍运用。对于水泥水管涵洞的测量可以采用瞬态瑞雷面波测量法,而在测量的精度要求上就要相对应的降低。瞬态瑞雷面波测量法在测量城市地籍管道时,可以最大程度上的确定其平面位置,也能达到测量精度提出的相关要求,唯独对于测量深度的确定却不能保证。对于管道的深度,我们可以根据面波色散特性的特点去确定非常态的速度区域。

2.4地震成像法

地震成像法作为一种普遍的测绘技术,经常被运用到城市的地下测量中去。城市地籍测量工作过程采用此法,可以获得一个美好的成果[4]。通过地下衍射波性产生的管线作用,我们能更加清晰的观测到地籍测绘点的位置。地震成像法也有一定的缺点,地层的环境条件和脉冲多多少少会影响它的作用,偏低的脉冲能量会生成微弱的波群,它会加大对寻找管道位置的难度,还有波形也会受到异质性的干预。

2.5高密度电阻率法

对于不是开挖管道的位置,高密度电阻率法能准确的确定其位置。但是高密度电阻率法也是有一定的局限的,对于城市深埋的非开挖管道,它必须事先布置很长的测线。由于场地条件的约束,往往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高密度电阻率法的优点就是通过电极安排可以获取许多观测信号。对地籍数据信息进行研究以及合适的演练,可以更加清楚的确定其位置以及目标的范围。

3.地籍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

3.1地籍测量中野外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

地籍测量中野外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直接开展地籍图纸、地形图纸数据信息采集工作,各个界点的坐标均能够运用上述两种模式展开运算、测量,还可通过将各个界点的坐标测量数据信息录入计算机系统中,就两组信息数据展开整合比对工作,再结合相关的程序软件进行自行的调节控制,从而得出最终的地籍数据图纸[5]。

3.2地籍测量中数字摄影测量及遥感技术的应用

数字摄影测量及遥感技术包括矢量地图比较技术、影像比较技术以及叠加分析技术。在地图测绘实践过程中,地籍测量作业人员应当结合工作事情选取针对有效的测量技术,同时也可以选取多种技术展开一并配合应用,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地图测量准确度、代表性,最终达到提高地图测绘质量及对目标点的有效监控、测量。

3.3地籍测量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

地籍测量过程中,务必要获取两方面的数据信息,即土地特征数据信息及土地地理位置坐标数据信息。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得到有效应用,可很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资源输出,而别GPS测量技术有着十分高的定位精确度,在地籍过程中即使不通视也不会对测量成果造成影响。针对未完成的基准控制点所处的偏远地区均能够展开高精密的定位测量,还不会受限于人类视野范围制约。GPS测量技术调节的网络几何图形不再是地图测量的影响因素,各个节点相互间距离均能够结合实际灵活的展开布控、GPS测量接收仪器逐步推陈出新,愈发的智能化,其不断缩减的质量、体积,为测量作业人员提供了便利。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积极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开展地籍测量是必经之路,各级部门单位务必要不断提升地籍测量机务能力,全面开发引进先进的测绘新技术,开展好每一项准备工作,获取令人满意的地籍测量成果。伴随测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新技术不但会在地籍测量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还会在其他相关地籍测量工作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张国庆. 地籍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及测量模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12):217-218.

[2]张雷雷. 试析测绘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上旬刊), 2010,(12):120-121.

[3]黎程. 应用GPS技术的城市地籍测量控制网建立思路研究[J].科技资讯,2010,(26):67-69.

篇4

关键词:粮食水分;检测技术;传播特性;测量装置

我国是一个粮食大国,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仅用全世界7%的耕地就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1],我国每一年收获的粮食产量巨大,所以粮食的安全储存问题一直以来国家都极其重视[2]。谷物含水量是仓储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关键参数[3],谷物水分含量过高会使谷粒生命活动旺盛,消耗谷粒中储存的营养物质,加快粮堆内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引起粮堆发热、霉变和损耗等,对粮食造成巨大的浪费。谷物水分含量过低,导致谷物整体重量减少,会破坏有机质结构,从而降低谷物品质。在粮食生产、加工过程中,各工序对谷物含水率都有严格要求。作为重要的品质指标之一,含水率测定对于粮食的收购、运输和贸易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步骤[4]。谷物含水率的测定是确保仓储安全的主要依据,也是粮食加工的重要工艺参数[5],因此,对粮食水分做出精准测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粮食水分的检测技术和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1电烘箱法

电烘箱法是利用电烘箱对被测样品进行加热,直接去除粮食中的水分,通过比较加热前后样品重量的变化来检测样其含水量[6-7],其含水率公式为:(1)式中,W为含水率;M1为加热前样品重量;M2为加热后样品重量。电烘箱是一种传统经典的检测方法,优点是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宽,可用来作为其他方法的检测标准;缺点是测量时间较长,实时性差,效率低,不适合用于在线的检测[8]。

2电容法

常温下,水的介电常数高达80左右,而干燥谷物的相对介电常数小于5,它们之间的介电常数存在很大的差异,粮食水分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粮食介电常数的变化[9-11]。电容法将粮食谷物比作电介质,并根据水的介电常数远大于粮食谷物的介电常数这一特点,通过测量出粮食谷物的介电常数,就可以计算出粮食中水分含量[12]。电容法优点是成本低,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可用于在线检测。缺点是测量影响因素比较多(受环境温度、物料品种、空气湿度等影响),工作稳定性不强,需要进行数据补偿。

3微波法

微波是频率介于300-300GHz之间的电磁波,具有频带宽、透射、抗低频干扰等特性[14]。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能够被极化成偶极子,并沿着电场方向定向排列,水偶极子频繁换向,不断从电场中吸收能量,又不断释放能量[15-17],因此,通过检测微波与粮食作用后相关参数的变化,便可以间接测量粮食含水率[18]。微波法的优点是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用于动态检测;缺点是其热效应明显,不但影响种子的活性,而且影响测量精度,仪器复杂,价格昂贵。

4中子法

中子法测量粮食水分是中子源发出的快中子与谷物中氢原子核进行碰撞,在这个过程中,中子每次与氢核碰撞,损失很多能量,根据谷物中含氢量的变化便可推算出谷物中的含水量。(2)式中,W1为中子损耗的能量;W2为相互作用前中子的能量;M为发生相互作用的元素的质量数。当M=1时,相互作用的元素是氢,这时损失的能量最大发射的快中子就减速为慢中子。中子法检测快速,线性度高,不破坏被测物自然结构,工作状态稳定。但其造价极其昂贵,且标定较为麻烦,还需要严防射线泄露,因此未能推广使用。

5高频电磁波法

篇5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测量方法;分析研究

正文:

1.渠道测量

1.1渠道选线

进行灌溉渠道施工时,首要任务就是要选择一条水源充足的灌溉路线,并在指定位置处标识出渠道中心线位置,因为渠线选择的正确与否,对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应对当地水量、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土壤条件等因素进行详细勘察后,再进行渠道选线。另外,还要注重渠道的灌溉范围,看其是否占据最少的耕地面积,并还要考虑开挖或填筑的土、石方用量,使其尽可能降低附属建筑物的修建数量。同时,还要确保渠道沿线周边地质条件的优越性,尽量避免出现软土地基的情况,以防在日后运行过程中发生各种不良后果。

1.2中线测量

若是农田水利工程处在平原地区,则其渠道中心点在标识完毕后,就可直接用测绳丈量渠线的长度,且在丈量过程中,要尽量保证里程桩的距离,即在每隔100m处的中心测绳位置打一个注明里程距离的桩。另外,若是流量较小的渠道,则在其拐弯位置处可以适当多打一些加桩,以便可以让水源进行平顺的流动,相反,若是较大流量的渠道,则其拐弯处必须设置一段圆曲线,这样就可以让渠道依着曲线来进行修筑,从而最大化避免水流过大对渠道质量造成影响。相对,若是环山而走的渠道,则其大致走向确立后,要尽量同时进行中线测量施工和探测渠线位置施工,这样才能准确的计算出各探测点的具体高程。

1.3纵断面测量

之所以进行纵断面测量,主要目的是为了精准的测量出各桩子的实际高程,因此,工作人员要尽量在桩子边安设相应的水准尺,并在水准尺下方铺设隔离尺垫,以免因转点位置发生变化而导致测量误差的出现。另外,待所有桩子的高程测量完毕后,还要认真查看所选渠道路线是否符合工程建设需求,并仔细预算出其具体工程量,然后再结合纵断面测量结果来绘制纵断面施工图。4横断面测量渠道纵断面的测量,只能体现渠道中心线位置是否存在高低起伏现象,而相应的宽度却是无法计算出来,必须将渠道的横断面长度也精准的测量出来才能实现。另外,横断面宽度是根据渠道大小来定的,渠道较大,则其横断面宽度也会随之增大,相对若是遇填方和挖方较大的渠道,则横断面宽度也会十分明显,因此,为了保证渠道测量结果的精确度,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到细致认真。

2地形测量

2.1经纬仪

在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所在地形进行测量时,经纬仪的合理利用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其不仅可以测量地形的水平角,而且对其竖直角和水平距离也有着较高的测量效果。其中,在对水平角进行测量时,首先要确保经纬仪保持中和整平的状态,这样才能使其竖轴和水平角的顶点达成一致,进而最大化保证地形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2GPS测量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迅速提升,各种先进测量定位系统也开始应运而生,尤其是GPS的出现,该测量系统主要根据卫星定位来观测用户接收机天线的定点三维坐标(X,Y,Z)。如通常一个观测站,就可测量出三个独立的接收机距离观测量,但为了避免接收机出现误差情况,则需预测数至少四个同步伪距观测值,因此,这就需要利用GPS测量系统来进行,这样才能保质保量的获取到所要观测的测量数据。

3.施工测量

3.1渡槽施工测量

农田水利渡槽施工项目,主要分为渡基础施工、槽架施工以及槽身施工。对渡槽进行施工测量,具体是指结合相应的设计要求和进度计划,对渡槽的整体形状、面积大小等进行精准的计算,进而为日后施工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而渡槽施工操作顺序也基本以:基础清基和浇筑-槽架预制和吊装-槽身预制和吊装等环节为主。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将渡槽的基础中心位置测定出来,然后在进行清基和浇筑施工。其次,待浇筑施工完毕后,对渡槽进行相应的养护,然后再将预制排架,科学吊装在杯形基础上。同时,在这之前,要先对基础杯口的底部高程及断面大小进行认真的查验,看其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并采用钢尺将预制排架的宽度、长度、对角线长度、柱截面大小进行精准的测量,使其达到相关基准后,再进行吊装施工。然后用墨线将排架的中心线标识出来,并在其顶端系上垂球,也可在横轴线方向安置经纬仪,这样在排架进行吊装施工时,就可通过垂球或经纬仪来调整排架的垂直度。最后,浇筑槽身时,工作人员要利用经纬仪来测量出其具体方向,并经过水准仪的详细测量,来获取槽身的实际高程,以便给后续浇筑提供有效的参考。

3.2隧洞施工测量

隧洞施工测量主要分为洞外测量和洞内测量两部分。其中,洞外测量要先在地面上标定出隧洞的中心线、进出口、转折点、竖井、旁洞、斜洞等具置,然后再测量出隧洞的实际长度。而洞内施工则是根据洞外已标定的隧洞中心线,来确立具体开挖方向和高程,以便于可以在短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隧洞建设。

3.3土坝施工测量

首先,要做好土坝放样工作,确保其放样效果与设计图纸要求相吻合,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其次,要做好坝轴线测定、高程控制点布设、清基开挖线和坡脚线测定等工作,使其可以达到相关基准,以便在进行坝体填筑、边坡施工时,可以为其施工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

4.结束语

农田水利工程对于我国农业展和经济水平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影响。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应提高相关测量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操作能力,使其运用各种先进的测量方法,将所涉及的项目参数精准的测量出来,以便可以为工程的建设质量提供准确的参考。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GPS RTK;精度;注意问题

1. GPS RTK原理

GPS RTK是一种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定位测量系统,由基准站、流动站和数据链组成,基准站连续跟踪全部可见GPS卫星,流动站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数据链接收基准站发出的信号,利用RTK软件进行相位差分处理,实时计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和测量精度。

由于RTK采用OTF算法,当基准站和流动站同步跟踪4颗以上卫星,在PDOP

2. 工程概况

通辽市水利勘察设计院为响应通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对西辽河通辽市城区段哲里木大桥至东外环路大桥间进行河道“综合治理”,施测了1:2000地形图18平方公里。测区属平原区,主河槽布满沙柳,河滩多为耕地,有几处险工及几处房屋。此时正是7月,若用传统的测量方法,效率低且浪费人力、财力。经过论证,决定用GPS静态定位技术进行首级控制,然后用RTK技术做图根控制进行地形测量。

3. RTK仪器介绍

本次测量使用3台套拓普康公司的Topcon Hiper双频GPS接收机。它将GPS+天线、GPS+接收机主板、通讯板和锂电池集成为一体,GD-20个通用通道,能够接收和处理最多20个GPSL1/L2和WAAS信号。整周模糊度初始化采用OTF(L1,L1/L2)技术,发射和接收电台是内置PDL电台,采用UHF通讯,速率为38400b/s,使用标准天线的20W基准站电台,作业距离可达20公里左右,静态定位精度:平面3mm+1ppm×D;高程5mm+1ppm×D;RTK实时定位精度:平面10mm+1.5ppm×D;高程:20mm+1.5ppm×D,FC-2000测量手簿具有300MIPS超快运算速度的Hitachi SH4微处理器162.2MHz。

4. 技术设计

经过资料收集,找到1个国家三等三角点,1个我院原测量D级GPS点,根据现场踏勘,点位保存完好,可供使用。根据现场情况,在现有堤防及公路附近做永久控制点,并综合考虑GPS基线向量网,决定以佟德店国家三等三角点和D级GPS点V4为基线采用同步方式中的边连式布设E级GPS控制网。该方案的特点是:在观测作业时,相邻的同步图形始终保持有一条边相连,有较高的图形强度,以保证控制网的精度。以四等水准点V4为起始点,联测五等闭合水准路线。使用RTK进行地形图测量。

5. 作业实施

使用拓普康随机静态解算软件进行解算,得到的同步环闭合差、重复基线较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最弱点位中误差等各项精度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作业过程中采用的是任意点建站,在采集WGS84坐标时,将RTK记录模式设定为自动记录模式,平面精度设定为±2cm,高程精度设定为±3cm,超过此限差的测量数据不得记录。通过坐标校正求的各点的转换参数,小于±2cm。

为保证图根点及碎部点精度可靠性,在RTK作业过程中每次开始测量开机之后和结束测量关机之前均在已知点或基点桩上进行重点检测。作业期间在9个点上检测了48次。

6. 精度分析

本次测量实施,采用GPS RTK方法,其成果精度主要取决于GPS RTK测量的数据质量。除了在实测过程中采用高于技术设计要求的精度控制指标外,对GPS RTK测量的数据进行了大量的外符合检查,包括已知点检查和异站重点检查。平面及高程检测较差统计具体如表1所示。

由表1数据表明,实测精度完全可以满足图根控制测量和大比例尺测图的精度。

7. 影响精度的因素及应注意的问题

7.1 应用GPS RTK技术进行测量时,其误差来源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与GPS卫星有关的误差;

(2)信号传播过程中的误差;

(3)观测误差和地面接收设备的误差;

(4)采用软件的数学模型误差。

7.2 针对以上误差来源,结合RTK工作的特性,在具体工作中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在测区开展工作前,可先做一下星历预报分析,尽量挑选卫星数多、卫星图形结构好的时段进行作业;在电磁波密集的大中型城区作业时,应做电台信号传播实验,选择适当的频点以避免RTK电台信号被其它电磁波信号干扰。

(2)基准点应安置在地势高、对天通视条件好的高等级已知点上,有利于基站卫星信号的接收和电台数据链的发射。

(3)选用质量好的接收机和数据处理软件,能够较好的降低因接收设备带来的误差,而好的数据处理软件能通过有效的数学模型削弱大部分与卫星有关的误差和信号传播过程中带来的误差。

(4)多进行检测,包括已知点检测和异站重点检测,这是保证RTK数据可靠性的有效方式。

(5)求解准确的地方坐标系转换参数。GPS RTK测量是在 WGS-84坐标系中进行的,而工程实践中多是在平面坐标系中进行的,这就存在坐标系的转换问题。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联测均匀分布于测区的平面坐标系已知点以求得高精度的测区平面坐标系转换参数。

(6)初始化的问题。现在的GPS RTK设备一般都支持动态初始化,在作业过程中应时刻注意整周模糊度是否处于固定状态。对于cm级精度要求的RTK作业,浮动解的精度都是不可靠的。

(7)RTK作业距离的问题。目前RTK作业距离受作业精度要求和数据链传输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在工程中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根据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一般控制在约5Km达到cm级的精度指标是比较可靠的。

8. 结语

结合实践的项目可以看出,RTK技术地形图测量中,精度能满足规范要求的精度,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节省人力、财力,作业效率提高很多。为以后各行业地形图测量选择仪器设备、测量方法提供参考数据依据。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地籍测量 土地整理测量工程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1.0文献标识码: A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土地利用现状,采取行政、经济、工程、技术、法律等手段,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以达到协调人地关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由于测绘工作贯穿于土地开发整理的全过程,不同于平常所指的地形测量,因测绘工作比地形测量工作更细致,更具体,同时更讲究方法,它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概(预)算的准确性,在科学决策、节约投资、规范工程行为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 开展地籍测量的意义

1.1为土地整理决策科学化提供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经济、统计等基础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共享,并将反映开发整理区域的地形、地物、交通、水系、境界、房屋、人口等现状信息,集中成为数据库,面向不同决策部门提供不同的基础信息数据。

1.2土地整理是在一定地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计划,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通过精确、详细的工程项目测绘成果,促进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方案优化选择、投资的合理计算、准确的效益分析、概(预)算的精确计算等。

1.3规范工程行为。土地开发整理中的规矩就是各种施工验收规范,而这些规范所执行的先决条件是有科学可行的工程设计,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进行,要做好符合实际的设计,测绘资料就必须详实,能反映出设计所需要的一切数据。

2土地整理测量的特点

2.1数据精度要求最高、对数据所反映的内容要求最全面的主要是工程设计部门。牵涉到设计方案的制定、设计概预算的准确编制、为各方提供合理准确的投资计算、对项目的方案的经济性进行分析比较。下面以该阶段为重点分析测量的特点。

2.2关键点的测量不可少。通常地形测量中,一般是先整体、后局部式的测量,为了追求效率,一般是画成网格式测量,根据不同的比例要求布置高程测点,由整体到局部展开,测量预先画定的点,其它的点基本采用内插的方式。

2.3坎上坎下均测。在地形测绘中,往往只测量坎的平面位置,不测量坎下的位置和标高,这在土地开发整理中,难以给以后的设计及概(预)算提供准确的数据。

2.4细部测量注明。土地整理中的细部测量包括坟穴、树木、房屋的面积及新旧程度、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容积率,这些都关系到以后拆迁、征地补偿费的计算。

2.5土地整理测量要求1:2000的比例尺,但是部分重点整理区,如整理的道路、水沟、提灌站、堰塘、土地平整区域等,按照1:500的要求测图。

2.6项目区的总面积及界址点的坐标和高程,项目区含边界线外侧面积约100m内的地形图,以便保证设计的区域相关性。以自然村(行政村)为基本单位,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对各类土地的面积进行测量、获取到每个图斑的面积,形成该项目区土地整理前各类土地面积分类汇总表。

3 土地整理的测量与成图方法

3.1. 勘测与变更调查.土地登记相结合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举措,同时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由于土地地块改变和归并,势必会涉及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及地上他项权力的调整。

3.2测量方法。土地开发整理所使用的勘测图,是进行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目前,由于我国大多数地方土地整理一般不超过1000亩,均未联测国家控制网,只是采用“自由定位”的方法使用GPS 全球定位系统布设一定数量的控制点,再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利用电子平板采集野外数据。

3.3坐标系及比例尺。由于GPS 的普及,在实施单位不作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测量单位一般都采用“自由定位”的方法来确定坐标。土地开发整理地块勘测的过程中,比例尺一般不作具体规定。只要不跨幅测量,根据土地开发整理地块面积的大小,图幅的清晰程度以及图纸幅面,自行调整安排比例尺。

3.4成图方法。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的大量普及,再加上测绘技术的不断升级,目前的成图方法高效.快速.美观,只要将野外采集到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然后利用专业绘图软件进行编辑,就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在绘图仪中输出彩色或黑白图件。

4地籍测量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要点

4.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测绘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前期工作的基础,测绘成果真实性、准确性直接关系项目区现状分析和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投资预算的确定,直接关系项目各项工程的布局。对项目区地形地貌,老旧村庄、废弃村台复垦、地下管线、道路,土地开发整理中涉及的一些破碎地形地貌的详细数据描述,其范围内的农业基础设施、水系、林网、坟墓的分布、道路交通网面积、界址等方面的信息,在准确性、现势性上有较高的要求。

4.2监理部门以测绘信息为标准对施工进行监督控制,确保农田“灌的上、排的出”、道路、桥梁位置准确实用等。施工单位需要根据专业测绘单位提供的前期测量成果及设置的专门控制点(界)石,对点位进行加密重新布测平差,制定方案报监理部门许可后平差成果即可使用。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涉及测绘的每一施工环节进行报批,监理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4.3关键点测量必不可少。要加测高程趋势变化点、坎顶、坎脚线的位置和标高,沟、渠等面积及坡比。这样有利于工程量计算、水系高程设计等。平坦地区一般可以60米为网格施测,地貌破碎、地形变化复杂地区施测高程点网格间距一般为40米。其四,测区应埋设足够的标石,注记高程和坐标,以利进行工程施工控制。

4.4项目用地测量。居民地、工矿用地、机关学校等建设用地只要测绘出其地类边界,能求出其地类面积即可,不必每一建筑物详细测绘。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每个村庄和集镇的周围都有明确的规划用途为建设用地的范围界线,对此范围内的地形、地物、地貌可简单测绘,重点在路、沟渠、电力电讯等设施的测绘。居民点地类界外分散的房屋应逐个测绘,独立地物按相应图示符号表示,各种输电线只标出方向不连线。道路、桥涵水沟、河流均按实际宽度测绘,河流要注记水面高程点,鱼塘按上沿轮廓测绘,并注记养殖物。

4.5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需要对完成的工程项目进行测绘,为规划、设计、施工提供佐证,确认设计是否符合规划、施工是否按图施工、计量是否按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进行支付的。此时的测量成果是工程项目及各管理部门的存档及管理资料。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籍测量是一项工作量大、基础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作用是基础性和测绘工作极为繁琐零碎、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因此要利用好测绘技术服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科学决策、节约投资、规范工程行为等方面起到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的对策研究,国际动态与参考(内部资料),2004年第25期

[2] 梁梅.浅析地籍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7.

篇8

关键词:地籍测量 关键技术 内外业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032-02

1 地籍测量技术概述

地籍测量成果直接为国土资源科学管理、社会经济宏观决策提供基础依据,对国民经济影响极为深远。多年来,我国地籍测量成果不仅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建设用地审批、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供了第一手基础资料,促进了国土资源的科学管理,土地数据还成为国家实施土地监管、有效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地籍测量为各级人民政府日常决策和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特别是每年的变更调查成果已经成为衡量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效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数据。

地籍测量中充分发挥了“3S”技术、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最后全面获取了覆盖全国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第二次地籍测量的全国性展开,将推动地籍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将传统的地籍测量的技术方法推进了一大步。

地籍测量技术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为地籍测量方法的选择存在了一定的条件。如何合理选择有效的地籍测量技术方法,实现更高效、无偏差的地籍测量就要先了解各种地籍测量技术方法的特性,才能更科学合理地进行地籍测量技术方法的设计,才能更准确、高效地完成地籍测量工作。

2 地籍测量技术比较

2.1 全野外法

全野外法是根据地籍测量内外业两部分的侧重点来划分的。全野外法是指外业部分的时间和调查时间占整个地籍测量的大部分时间。其主要的作业方法是:先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校正,数据源的收集,同时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部分内业解读,输出工作底图,然后外业调查的一种作业方法。其作业流程如图1。

从上面的作业流程可以看出,内业部分解读主要是根据数字正射影像图对行政界线、行政村名矢量化,这种矢量化主要是对照权属协议书和原土地变更数据库,不对地类进行预判,内业作业完后没有内业作业的检查。

2.2 内外业一体化法

内外业一体化法是现在国内比较先进一种技术方法。内外业一体化法是指内业部分的时间占整个地籍测量的大部分时间。其主要的作业方法是:先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校正,数据源的收集,同时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全部内业解读,进行内业检查再输出工作底图,然后进行外业调查的一种作业方法。其流程如图2。

内外业一体化方法主要是作用于内业解读方面,同时辅助于外业调查的的方法充分预判,除了对行政界线和行政村名的矢量化,还包括对各地类和地类范围的预判以及自然村名,图斑预编号,和线状地物的确定等,在进行了内业充分预判后的同时,还对预判结果进行了内业的专业检查。

从人员的技术要求来看,内外业一体化法明显要比全野外法的人员技术要求更高,不但要求技术人员对外业调查要点的掌握,同时对内业数据处理软件也要精通;而全野外法作业人员在和内业作业人员进行交接数据时,容易造成数据丢失,数据质量上得不到保证,作业速度上也远远比不上内外业一体化法。可以看出全野外法主要是适用于数字正射影像比较模糊,根据影像特征无法完全判读,对地类地物判读比较困难时可采用全野外法,这样可减少不必要的内业作业时间。

2.3 补测地物方法

3 全野外与内外业一体化综合法

地籍测量技术方法主要是全野外法和内外业一体化法,这两种方法的区别不仅反映在内外业工作量的多少的不同,而且还反映在对作业成果的检查上,从作业效率上来说,内外业一体化法要优于全野外法,全野外法是体现在室外作业的工作量较大,而内外业一体化法主要是内业作业时间较多。全野外法采用的是先内业少预判(即只在工作底图上作业权属界线与权属名称),对于地类的确定、线状地物和自然村名全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而内外业一体化法先充分内业预判(对地类,线状地物和自然村名和权属界线等都矢量化,线状地物宽度须外业采集),外业作业还可以对内业情况进行检查和修改,大大的减少了外业的工作量。全野外法的缺点是外业作业工作量太大,外业中除了对线状地物宽度采集和自然村名等反映在调查底图上外,还要对地类范围等的确定;而内外业一体化法只要在室外对室内作业内容的修改少量采集就可。这大大减少了外业的工作量,同时增加了对内业和外业数据的检查。从上面可以看出,对于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法有三点优点:一是内业的充分预判,减少了外业的工作量;二是内业作业对地类判别,在外业还可以对其范围,地类,位置等的正确性做一次检查;三是对于外业调绘情况的反映在内业矢量数据上更为方便,并能对预判数据再做一次检查和修改。

通过野外数据采集及处理的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经验。

(1)内业预判,容易出现内业作业标准不统一,矢量化精度达不到要求,地类范围不明确或者错误的情况发生。对于矢量化数据线型及颜色不一致的情况,处理的方法是统一内业作业标准,加强内业质量检查;对于地类范围不明确或者错误的情况,有明显错误的,室内立即修改。但对于内业把握不准的,外业调查后再作修改。(2)以正射影像图作为调查基础底图,解译比较明显、容易判断的线状地物、林地、居民地以及较大的河流、湖泊,无法判断的地方作好标注,进行全野外调查以及对解译的地类图斑进行全野外核实和补充,与权属调查同时进行,依据影像调绘在工作底图上。将地物属性标注在调查底图或记录在《地籍测量记录手簿》上,确保每一地块的地类、界线、权属等现状信息详细、准确、可靠。(3)外业作业时对于行政村合并情况较多的,但却与县民政局提供的村合并和村名称不符,处理方法就是按民政部门提供的资料为准,对于实地行政区界线与权属文件不符时,应签写新的权属协议。

实践证明,对于丘陵、山区面积较大的区域地籍测量的作业方法采用本文设计的方案,既先对影像进行分类,能充分在室内预判的影像,先在室内充分判读,对于影像比较模糊的图幅,采用部分预判的方法处理,这样在室内节省了时间,在野外也有减少了工作量,在进行地籍测量时,既提高了效率,又保证了质量。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