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农业技术辅导8篇

时间:2023-10-07 08:47: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农业技术辅导,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业技术辅导

篇1

他指出,吉林是农业大省,农业是我省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公主岭市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在农业农村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下一步,要紧紧围绕贯彻“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当前,尤其是要抓好春耕生产,为全年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奠定一个坚实基础。

在田间,高广滨与正在播种的农业科技人员交流,仔细查看土壤墒情。他指出,一年之计在于春,总体上今年备春耕形势比较好,在大田播种的关键时期,又恰逢一场及时的春雨,对春耕生产更加有利。一定要抢抓农时,在抓好玉米播种同时,积极做好水稻插秧和其它作物播种准备,确保应种尽种。

随后,高广滨来到范家屯镇平阳村农民新型社区和刘房子街道万欣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情况。目前,公主岭整村土地流转工作正在开展,仅万欣合作社整村流转土地就达到9000亩、托管2万亩。在了解相关情况后,高广滨表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技术为纽带开展合作;要充分考虑国家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带来的变化和农民增收的实际需要,进一步落实好玉米生产者补贴等惠农政策,稳定农民收入;要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引导新型主体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规模经营,特别是要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开展好产业扶贫,带领贫困户实现脱贫;要通过土地流转推动特色城镇化建设,坚持产城融合、以产兴城,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在向阳坡生态园,高广滨详细查看了园区建设情况。他强调,要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抓好农业园区建设,特别是要利用公主岭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果蔬花卉种植,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旅游,努力成为周边大城市的“菜园子”“果篮子”和休闲度假理想鏊。

篇2

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外辅导班有哪些机构/辅导机构哪里比较好 一对一收费多少

*京翰教育简介:2012年10月,京翰教育与北师大合作打造首个师资标准认证体系;在整个教育培训行业,我们希望通过五个步骤真正打造京翰名师的团队。即:资格、培训、认证、评价、激励。所有从业教师在具备《教师资格证书》基本门槛外,必须还具备三个特征:一是懂学科,是知识的传教者;二是能力教练,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挖掘学习动力;三是成长导师。‘资格+培训+认证+评价+激励体系=京翰名师=教学质量有保证’是我们的愿景,‘个性化教育’师资体系旨在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教育服务质量,用最好的教师给消费者最好的教育,做让人尊敬的教育机构,把京翰教育的教师队伍打造成教育培训行业中最强的力量。”

校区分布:二七区、管城回族区、金水区、郑东新区、中原区

免费课程咨询热线:400 006 6911 转分机 77624-先拨打前十位分机,听到语音提示后输入后五位,可以和机构老师一对一沟通

京翰教育综合介绍

详情拨打400免费课程咨询热线了解

招生对象: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

辅导科目: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历史 政治 奥数(奥数辅导请不要在电话中谈,可以说思维数学或者数学提升)

上课地点:

多个校区就近选择,欢迎拨打免费电话,由专业老师帮您推荐最优校区

无论您在哪里,我们都不会离您太远!

拨打400电话,可以和校区老师直接通话,了解更多!!

******************************************************

*具体地址

郑州市 二七区     郑州郑大校区       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7603

郑州市 管城回族区   郑州未来路校区   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7624

郑州市 金水区     郑州省实验校区     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7602

郑州市 郑东新区     郑州郑东校区     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7604

郑州市 中原区     郑州碧沙岗校区     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7632

------------------------学习小贴士------------------------

记忆力训练的5个简单方法

 1、微弱的声音迫使你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过,此练习每次最好不超过3分钟。(做完这个练习以后,你就知道,注意力越集中,记忆就越迅速、牢固。因此,你要集中注意力,特别要训练这些方面。)

篇3

掌上“可种地、可营销、可追溯”小手机上有大农业

了解发现,第十二届农交会信息化味道浓厚:会场不仅专设智慧农业展区,还同期举行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农业电子商务、农业云计算与大数据、农业物联网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农业信息化相关论坛。

记者走访了40个参展团的几十家参展企业发现,摊主在给观众介绍产品之后,一般会同时塞给一份企业宣传单:“请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号。”

用手机上网就可登录这些企业网站,他们的业务可谓应有尽有、五花八门:托普智慧农业提供农业整体解决方案,上海左岸芯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左岸芯慧)发展农业物联网,北京信城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搭建从田间到餐桌的“放心菜”追溯系统……“江浙一带的铁皮石斛种植大户给我们的反馈说,应用农业物联网能实时调控作物生长环境,亩均能增效20%左右。”左岸芯慧销售经理吴昊说。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说,今年6月份,我国共筛选出310项农业物联网成果。在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管理方面,应用于大田种植、设施农业、果园生产、畜禽水产养殖作业,有效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和科学化管理,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登录我们网站就能了解我们的有机茶在各阶段的监测、抽查情况,茶的质量有保障、可追溯。”广西昭平县故乡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铭殷说,公司还开设了淘宝店和微信营销,其产品已经从南国一隅远销上海等华东地区大超市。

农业部的统计显示,2013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超过500亿元。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农产品电商平台已逾3000家,农产品网上交易量增长快速,销售成本降低、便利便捷。

信息化“借脑开眼”提升农业统筹管理水平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在农交会上提出,对农业而言,信息化技术手段和数据收集、分析、共享,正日益有效指导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切实减少决策失误,避免市场失灵,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

陈晓华说,目前,覆盖部、省、地、县的四级农业门户网站群已经基本建成,涉农网站已达4万多个。以12316三农服务热线为纽带,集语音、视频、短彩信、网站等现代信息传播方式于一体的12316三农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已经成为农民和专家的直通线、农民和市场的中继线、农民和政府的连心线。”

同时,依托金农工程一期项目,国家农业电子政务支撑平台、国家农业数据中心已经初步建成,40余条部省协同信息采集渠道先后开通,一大批农业行政管理信息系统陆续上线运行,初步形成了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业务协同的农业信息资源采集体系和监测预警体系,农业行政管理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此外,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巡视员广福德等专家介绍,通过农业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应用,我国利用卫星搭载高精度感知设备,获取土壤、墒情、水文等精细农业资源信息,配合农业资源调度专家系统,提升了科学决策水平。利用传感器感知技术、信息融合传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正逐步扩大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自动监测,以及对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过程的全程信息感知、传输、融合和处理,对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范围和力度不断提升。

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主任王大山说,近年来,北京市建立了基于北斗卫星的农机智能调度平台,农机精准作业水平大幅提高,有效增加了机手收入,加快了农作物抢收进度,促进了粮食“颗粒归仓”。

信息化已成现代农业制高点

“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制高点。”陈晓华说,到2020年,农业信息化工作将实现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完备、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取得突破、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更好地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篇4

1.周密组织,精心谋划,确保培训质量

舒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结合2011~2012年度“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在高产创建乡镇广泛开展备耕前培训,着力解决高产创建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培训采取集中办班、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科技大集、现场答疑等多种形式,精心组织市乡农业科技人员深入乡(镇)、村、屯培训,并且充分发挥乡村社三级经纪人、示范片内科技示范户和种田大户的辐射和帮带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上半年共举办市乡两级农业科技培训班822场次,已在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区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发放高产创建技术资料10000余份。在市、乡两级电视台分别举办农业科技知识讲座12次(市级3次),接受电话咨询3000余人次,普及重点农业技术新成果15项。确保按时高质量栽插,加强中耕管理,为今年水稻高产创建项目顺利实施,实现预定产量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2.创新培训方式,推进培训扎实有效

2.1整合项目资源,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加强技术人员自身建设是农民培训顺利实施的关键。舒兰市组织百名农业技术人员在吉林农业大学进行为期5天的集中技术培训,全面提高了农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为进一步开展技术培训打下良好基础;今年,充分发挥利用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包保舒兰市“冬春活动”优势,邀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有关专家来舒兰市对全市农业技术推广干部进行技术培训。此外,还组织一批技术骨干到吉林市参加粮油高产创建高产攻关技术培训,为培训、指导示范片内农户抓住农时、应用集成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争创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2.2组建高层次、高水平的专家讲师队伍,形成强大合力 积极组织推广站、土肥站、植保站理论基础雄厚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成立了市级科技培训专家组,根据各自承担的推广、培训任务,主动与乡(镇)街搞好对接,针对各乡(镇)街的创建需求,深入到村、社(屯)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按照不同区域,讲师团共分成东部山区、中部半山区、西部平原区,分别深入生产一线和村屯农户,围绕中心任务开展科技培训服务。培训本着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的原则,突出核心技术和主推品种,集成组装配套高产高效技术。主要内容有购买农用物资注意事项、农作物配方施肥技术、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水稻“三推两早一达标”技术、钵盘育秧技术、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玉米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玉米垅侧保墒栽培技术等。对现有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因地制宜建立适宜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使高产创建示范户科学种田水平整体得到提升。确定了3个玉米、4个水稻主导品种,主推技术10项。加强技术培训,强化指导服务。每个万亩片有一名专家负责,每个村有一名技术人员指导。

2.3举办科普大集活动,扩大培训范围 3月份先后在白旗镇、溪河镇、金马镇、平安镇4个乡镇召开了科普大集,邀请了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吉林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市植保站、吉林市园艺特产站的领导和专家,省市专家现场对农民朋友提出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了面对面地解答,共解答疑难问题3000多人(次)。

2.4印发技术资料,深化培训效果 为了克服技术资料内容单一、不易保管的缺点,精心编印了10000份农业科普挂历,挂历精心设制了农时活动和农业小常识两个版块,农时活动是围绕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而对农户所作的农时提示;农业小常识是针对近年来农民朋友生产中存在的技术关键和技术人员多年积累的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包括“三推两早一达标栽培模式”、“怎样合理选购农药”、“科学施肥原则及方法”、“产生药害原因及防治对策”、“稻瘟病防治的关键技术”等,内容十分丰富,专业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强,且通俗易懂,并汇集了舒兰市独具特色的美丽风光,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良师益友。并根据吉林省下发的《2012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手册,结合舒兰市近几年试验示范成果,编印了《农业实用技术手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手册》、《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挂图》、《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挂图》、《玉米、水稻栽培技术挂图》,这些技术资料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

2.5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咨询,扩展培训方式 利用舒兰农业信息网、电话、手机等网络媒体,开办农业专家联络、咨询平台,把专家请到农民“身边”,让农业专家随时答疑。共解决答疑3000多次。

2.6开办农民田间学校,理论实践相结合 以“以高产创建示范田”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以“能力建设”为目的,以“农民(学员)、辅导员”为主进行信息、技术交流、经验分享的平台(模式),分别在法特、平安、莲花等高产创建乡镇建5所农民田间学校,由省里统一培训过的5名专业田间教师培训25名田间学校辅导员,每所学校培训20名自愿参加的农民,共培训100名专业农民学员。通过组织活动,鼓励和激发了农民在生产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订方案并完成实施,使其最终成为现代新型农民或农民专家。高产创建活动已经成为各级党政领导抓粮油生产的指挥田,农业部门指导生产的有效抓手,基层农技人员提高本领、施展才能、送科技入户到田的有效平台,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最为直接的有效课堂。

3.规范、健全图书室管理

舒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原有图书室的基础上,购买了大量涉农书籍和农业技术光碟,内容含概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卫生、法律法规等图书资料,并规范了借读制度,受到广大技术干部的一致欢迎。图书室的建立和规范,成为广大农业技术推广干部的“充电器”。

4.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篇5

农民在农业推广中交易成本过大,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以后,农村普遍实现,农机推广的对象由集体经营变成小规模经营的千家万户,这使得以往推广渠道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在技术不断更新的年代,我国推广渠道主要还是依托最原始如现场会、试验、示范等小组辅导,以及黑板报,小册子等方式,信息传递速度慢,缺乏时效性,无法保证农民对技术、信息的有效掌握。这种农业技术推广渠道是单一、单方向的,并没有充分使农民参与进来,农民只能被动的接受农业技术,农业技术推广的互动性不强。[3]这些情况定会增加农民的搜寻成本、议价成本、决策成本,从而交易成本过大,农民应用农业技术、产品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更为严重的是农机推广主体只通过把握大的推广方向,即我进行推广工作了,不管推广的服务水平和最终效果。推广主体并没有/事必躬亲0服务农技推广工作,但是作为公益性的活动,必须将服务农民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核心。因此必须创新农机推广渠道,使农机推广更快、更广、更有效,以此降低农机推广中农民的交易成本。

二、创新农推广渠道

在今天的营销中,应该给消费者提供/方便迅速0为核心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消费者感觉到这样的产品可以降低自己的交易费用,从而对这些产品的使用兴趣会更高。在满足农民需求的生产资料生产出来后,便利快捷的销售渠道是技术、产品送到农民手中的桥梁,更是降低农民在农技推广中交易成本的关键。(图1)以下五种渠道方式集中体现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给农民所带来的便捷性。

(一)建立村级服务站设立村级服务站主要按市场机制运作,以服务站为依托,开展农资连锁经营,直接面对农民,既开方又卖药,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物资供应、市场信息和农产品供销等多方面的服务。农民在使用新生产资料遇到的任何问题,可以直接到村里的服务站当面进行咨询,寻求帮助;或者出动服务站专用车辆到农民生产现场进行新技术、产品的应用进行指导等。[4]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为当地农民提供便捷的方式去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这样农民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使用创新成果的动机就会更大。

(二)大众传播服务方式大众传播方式主要是指短信综合服务平台。完善农业短信综合服务平台,将时效性强、覆盖面大的农业科技、病虫防治、技术建议及时发送给农民手机中,通过每天不间断以短信为平台对新的新生产资料进行传播,着实解决政策宣传和技术传播中存在的/县级一大本、乡级一张纸、村级一句话、农民听不到0的老大难问题。通过推行大众传播服务方式,对解决新技术推广速度慢、不方便的问题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远程服务方式这就要求搞推广主体,本着坚持/向社会宣传农机,让农民了解农业技术0的原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强对农业新技术,新机具的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农业技术、了解农业技术、关心农业技术和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社会上有影响,对农民因势利导,用科技知识武装农民,提高他们参与农业技术的自觉性、主动性。根据农业技术推广的需要,广播、电视台或者网络可以设立了有关/农业技术0专题栏目,结合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及不同的季节时令特点,根据农民实际需要,更加形象具体地向广大农民群众推广创新农业技术、产品,以及相关农业政策信息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农村科技信息网络。这不仅可以受到文化水平较低的中老年农民朋友的欢迎,同时对青年农民也有很大的吸引力,这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教兴农举措。[5]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发展计划也可利用县(市)级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系统和互联网技术,借助现有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力量,开通科技咨询电话、制作农村科技VCD光盘和建立计算机网络体系,或者通过因特网登录中心的、/农业服务体系创新网0、/农业局局域网0网站,浏览相关新技术、产品网页或与中心的农业专家/QQ群聊0直接了解新进行技术、产品的情况。

(四)文艺演出)技术宣传(培训)服务为更快、更便利地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可以找相关有文艺专长的农业技术人员为主组建了特殊的农技宣传队,充分利用节假日、农村古庙会等人群聚集场合,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编排节目,结合精彩文艺演出,宣传农业产业新产品、专项实用新技术知识等,辅之以相关技术资料的发放,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成效,称之为/文艺搭台、技术唱戏0。

篇6

俯身基层,潜心耕耘。在黔贵大地上,洒下了万民农业科技专家的辛勤汗水,这些来自各部门的专家为民着想,一头扎进脱贫攻坚的最前沿。

“贵州省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r’行动”由省委组织部负责总牵头,省农委负责专家选派、产业对接、专家服务情况跟踪管理及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常工作,省科技厅负责为专家提供工作经费和科技项目支持等。2016年2月行动开展以来,首批选派的10661名农业专家分赴全省88个县(市、区),500个乡镇(农业园区管委会),组建了85支以“科技副职+科技特派员+农业辅导员+农业创业者”组成的农业特色专家团开展“三农”服务。

在安顺,组建工作组54个,推广农业新技术38项,推广农业新品种27个,解决农业技术难题124个;举办培训会131次,培养致富带头人115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5633人;帮助谋思路、出点子71条;协调解决资金1200万元,协调项目33个,解决困难147个,办实事好事96件。

在黔东南州,组建农业专家服务团队16个,1559名农业专家覆盖全州16个县196个乡镇。按照引导农业专家依托农业产业经营主体服务农业、依托区域资源优势探究农业、依托农民脱贫增收发展农业、依托问题导向引导农业,围绕发展问题谋思路,围绕项目问题争票子,围绕内力问题传经验,围绕创新问题上台阶的“四依四围”工作方法,为黔东南特色山地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做出贡献。

在黔南州,首批选派的80名农业科技副职、226名科技特派员和1017名农业辅导员的农业专家服务团队分赴各乡镇开展“三农”服务工作。组建专家工作组12个,推广农业新技术130余项,推广农业新品种120余个,解决农业技术难题170余个,举办农业技术座谈会(培训会)150余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2万余人;协调解决资金超过2000万元,协调项目约30个,为基层办理实事或解决难题100多件。

篇7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增强科技支撑保障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保证。基层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是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力量,为进一步强化基层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水平,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建设目标

(一)总体建设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培养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二)专业岗位目标。县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机构岗位总量的80%,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达到100%。

(三)知识更新任务。基层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每5年内至少参加1次省级以上组织的专业知识培训或按计划到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参加1个月以上的实训;每年参加1次以上县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或参观交流活动。

二、提升队伍素质

(四)合理配备专业人员。基层国家农技推广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应与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相适应,要根据种养规模、服务范围,合理确定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有害生物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专业技术人员。要确保农技队伍专业结构合理,加强和规范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人员编制管理,对新进人员实行统一公开招聘。

(五)逐步推行准入制度。聘用的新进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大专以上相关专业学历,并通过县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水平考核。

(六)突出开展竞聘上岗。对聘用期满需要重新竞聘的岗位,可打破原专业技术人员限制,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单位内部采取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工作岗位。

(七)重点支持学习深造。对不具有大专以上专业学历或只有初级技术职称的农技推广人员,近3~5年内要重点鼓励并支持到农业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专业研修深造,提高专业水平和学历层次。

(八)不断强化专业培训。每年组织100人以上参加农业部开展的万名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训;我省每年组织不少于1000名骨干农技人员,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及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团队培训;各市(州)、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农技推广部门要根据工作需求,结合农时季节定期组织开展集中培训,每年培训基层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少于本地农技人员总数的1/3。

三、落实工作职责

(九)建立服务制度。扩大农业科技示范户和农民技术员队伍,每个行政村至少培养一名农民技术员、培育3~5户科技示范户,确保每个示范户能辐射带动10~20户农户。每名基层农技辅导员负责指导2~3个行政村,联系10名左右的科技示范户和农民技术员。

(十)完善岗位管理。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农技推广部门要细化各专业岗位的工作职责、范围、对象及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及具体任务要求,使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承担的每一项公益职责都有相应岗位承担。

(十一)健全考评机制。县级以上农业技术推广主管部门要对基层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及其农技人员履行公益性职责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考评,制定绩效考评办法或考评细则,推行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和服务对象三方绩效考评机制,将农技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农业技术的实效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乡(镇)政府和农民群众的评价作为客观、公正考评的对照参考。

(十二)着实考评结果。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农技推广部门对农技推广人员的考核评定要坚持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相结合,并将考核结果向服务对象公开,主动接受服务对象的监督。考评结果应作为农技人员奖金分配、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研修深造的主要依据。

四、创新服务方式

(十三)创新兼职服务。基层国家农技推广人员可通过探索担任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种植、养殖技术顾问,以及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办、承包或参与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等,辐射带动并服务于基地周围的广大农民。

(十四)创新联合服务。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及其人员要积极探索与农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的横向联合方式,通过新技术转让承接或明确责任分工,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

(十五)创新信息服务。根据我省统一安排,探索在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接入“12316”语音呼叫、视频和短信彩信等系统,畅通农技人员与农民之间的信息交流通道,扩大服务范围,方便服务农民。

五、强化激励措施

(十六)改善农技推广条件。各地政府要全面落实并强化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切实提升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实现基层国家农技推广人员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

(十七)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推动工资向基层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落实,切实提高基层国家农技推广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支持和鼓励基层国家农技推广人员在完成岗位职责任务的前提下,按照技术服务约定,领取担任技术顾问、领办或承包试验示范基地和合作开发新技术、新成果等获得的相应报酬。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保证广大农技人员全身心投入工作,并增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吸引力,从源头上解决基层国家农技推广队伍的结构、素质以及稳定问题。

(十八)突出职称业绩评价。注重社会和业内认可,结合县级及以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实际,重点把农技推广工作实效、服务对象综合评价、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业绩等内容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依据。

篇8

传统农业是靠天吃饭,现代农业是依靠农业技术。农业需要农业技术作为科技支持推动向前进步。先进的农业技术不是只放在实验室的科技成果,而是能被广泛推广、能被农民掌握并使用的可以转化为现实产品的先进生产力。过去基层农业部门是农业技术传播和推广的主要载体,农民是被动接受基层农业技术部门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宣传和指导,这些远远满足不了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更是提高了城乡经济文化相融合的速度,政府鼓励农业企业、科研团体等积极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中来,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实现科技成果向农村的成功转化,改善我国长久以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低的不良局面。我国各地财政部门支持设立农业技术推广专项,由专业科研机构统一管理,各地农业技术部门逐级承担推广任务。基层农业推广部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文字材料等多种方式向农民宣传新型农业知识,介绍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各地地理环境不同、季节气候不同、人文背景差异,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根据地方情况因地制宜培训和辅导农民。对适合当地的新技术的选择也是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关键。农业研究所及高校科研骨干等下乡下户,结合当地农时农事调查取证,慎重选择适合当地的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建立示范田及样板场地,让农民对农业科技有切身感受,在现场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指导。结合农业产品销售以及农业物资现实情况,基层农技推广部门适时调整农业技术的推广方向。民间互助交流带动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同地区农民之间一般有相同种植项目,经常交流切磋种植经验。各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经济体在农村成立迅速。新型农村合作组织以农民为主题,以承包经营为基础模式,聘用科研机构人员作为技术顾问,结合农村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培训,成为新型农村生产的发展模式。每年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呈上升趋势发展,参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农民也在逐年增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生产发展方式适合众多农民的现实要求。因地制宜的选择新型农业科技项目、快速有效的向农民推广技术要点有效弥补了单纯依靠政府部门扶持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加快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步伐。农村供销合作社依然是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和农产品的收购。供销合作社是市场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及时掌握市场行情把握市场动态,向农民提品销售情况和市场发展方向,跟随市场导向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

2.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是社会向前发展的根基,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的普及,计划经济下由政府主导的传统农业生产也逐渐被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农业所代替。在政府扶持和财政支持下农村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取得一定的发展,过去政府设定技术项目财政负担所有经费,现在是农民自己找项目财政给予相应的补贴。虽然农技推广的模式有所增多,但新型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推广效果远低于预期水平。根据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水平,农村对高效多产的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应该是巨大的,但总体上接受新型农业技术并用于生产实践的农民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造成这些问题除了农技推广工作没有做到位外,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对科技成果的应用受到了多方面的制约。农业是受地理条件、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行业,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存在着技术风险和自然条件影响风险等多种不可控因素。传统农业生产时根据经验耕种,农民用经验推断可能需要采取的耕种措施。对待农业新技术农民只是根据程序按部就班的耕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无法预测更不可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正和补救。从根本上说农作物的生产离不开光照、土地、水源等自然因素的相互配合,新型科技成果的生产流程是否能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也给农产品的生产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多种不确定因素和可能出现的失败让农民对新技术更加小心翼翼,时常持观望态度。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民生产投入能力有限,分散到户的小块儿土地作业给新技术推广造成障碍。许多新型农业技术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出、减轻作业者劳动强度等特点,这也是农民选择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原因。当前农村主要采用的生产模式,独门独户的生产使种植规模受到局限,达不到新技术要求的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效果,没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产出比。新技术的效果没有显现出来并且生产效益没有明显提高,影响农民的期望和对新技术的后续采纳。另一方面,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的现状也限制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全国农民中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占不到十分之一,小学及初中文化的占到百分之八十,剩下多为文盲和半文盲,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文化水平更是低于这个比例。农民在生产中技术接受能力较差,达不到增产增收的效果,也限制了农业技术的再推广。

3.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