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08:47:2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新生儿基础护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生儿黄疸属于一种新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主要指因胆红素代谢紊乱而造成的高胆红素血症,临床以黏膜组织、皮肤组织发黄为主要病状表现。新生儿黄疸临床可诱发母乳性黄疸、肺炎及败血症等并发症,情况严重时会损伤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患儿死亡[1]。因此,对新生儿黄疸患儿予以及时的诊治和辅助护理意义重大。得当的辅助护理措施是提升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的有效途径。2014年2月~2015年5月我院接对部分黄疸患儿实施了抚触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注:与对照组相比,*P
2.2两组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 研究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 [x±s]
注:与对照组相比,*P
3讨论
抚触护理主要指通过护士双手对新生儿皮肤进行系统、合理的抚触,使患儿中枢神经系统感应到良性刺激,从而产生一系列积极的生理效应。新生儿刚从母体中分娩出来,对于全新的环境,其身心都需要一个调节与适应的过程,因此,对新生儿实施抚触护理很有必要,特别是对病理性黄疸患儿加强抚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抚触,可以使新生儿感受到关怀与温暖。定期对新生儿实施抚触护理,不仅有益于新生儿的情感开发及生理发育,还可以改善新生儿免疫功能,调节新生儿睡眠质量[3]。尤其在缺氧、脱水等病理状态下,新生儿黄疸患儿病情发展较快,通过抚触护理可以使其神经分泌系统、机体免疫系统得到调节,确保患儿内分泌平衡,从而降低病理状态对患儿身心健康的影响。
在抚触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把握好抚触时间点与抚触手法,以患儿舒适为基础,对患儿进行科学、合理的抚触。据临床实践显示,抚触护理可以有效刺激患儿迷走神经,提升胃肠道内胰岛素、胃泌素的分泌量,促进肠胃蠕动,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4]。
【关键词】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194-01
消化道出血是新生儿的急症,是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常见并发症,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因多为应激性溃疡,常发生于新生儿窒息、早产儿、重症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重症患儿。从新生儿体重和循环血量关系来看,消化道出血易发生失血性休克,若不及时救治可导致死亡。及时给予有效的止血治疗和急救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本文就我院收治的52例消化道出血新生儿,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急救护理措施,并取得显著性疗效。现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52例消化道出血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24例;2例为过期产儿,22例为足月儿,28例为早产儿;患儿出生体重在1500至2500g,出血时间在1至2d,出血量在30至120ml,原发性疾病:2例新生儿肺炎,4例新生儿败血症,2例新生儿出血症,16例新生儿窒息。
1.2治疗方法
本组患儿均采用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缺氧、酸中毒、合理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抗感染、冰盐水洗胃、胃管内注入及全身运用止血药等治疗措施。
1.3护理方法
1.3.1病情监察
严密观察病情 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并定期对患儿呼吸、体温及心率等进行测量,观察患儿口唇、面色、皮肤颜色及眼结膜色泽,密切观察呕吐物及大便颜色和量。若患儿出现心率过快、体温过低及低血压等症状,应高度警惕,及时告知医生。因为低血压、低体温、或苍白伴气急常常是消化道出血的早期信号。随时抽取胃内容物,若抽取的胃内容物为咖啡渣样液体,说明胃内出血或出血未止;再者对胃内容物进行观察,若液体呈暗红色或鲜红色,表明出血量较大[1]。排柏油样便且多伴全身软弱、哭声无力、皮肤黏膜苍白、心率快、四肢末梢发冷等症状,说明消化道大出血,应立即做好抗休克的准备。记24h出入量并观察周围循环,看有无尿少、尿闭等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
1.3.2洗胃护理
患儿入院后,应及时给予适量的冰盐水进行洗胃,以将胃内液体有效排出,同时能够使胃内温度有所下降,血管收缩功能增强,以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早期洗胃可减少危重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还降低了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并可有效的减少禁食时间及使用静脉营养的次数,增加抢救成功率。但护理配合极其重要,熟练掌握插管技巧,加强用药的观察护理,是防止护理并发症、提高疗效的关键。新生儿洗胃应选用新生儿专用硅胶胃管,早产儿用6号,足月儿用8号胃管。洗胃前先抽吸胃内容物,观察记录其性质、颜色、量,抽出鲜红色或暗红色液体,提示出血量较大;抽出咖啡渣样液体,提示出血量较少。进行操作时,每次缓慢注入生理盐水20ml,至剩下2ml时开始回抽,若回抽无胃液,可轻轻转动胃管,改变,将注入的生理盐水抽出。冰盐水洗胃每日1次,一般准备4。C生理盐水100-200ml,至洗清为止。洗胃后,可通过留置胃管方法进行胃肠减压,以使胃内压力有所降低,确保胃肠部位血液供给充足,同时对胃管液体性质、颜色及量进行密切观察。
1.3.3凝血酶止血,新鲜配置凝血酶
给予患儿100-200u凝血酶+6ml生理盐水进行治疗,由胃管内注入胃内保留,每隔2到4h一次,直到出血停止。凝血酶为局部止血药,有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并有激活凝血因子,促进上皮细胞增生的作用。在给药前先抽吸,观察胃管是否通畅,推药时要慢,观察患儿有无恶心、呕吐,推完后用2-3ml生理盐水冲洗胃管,并将新生儿缓慢轻柔地左右翻身2-3次,使药液与出血部位充分接触。同时依据患儿病情,对用药疗程进行有效控制,通常为2至5d。凝血酶具有良好的血液凝固效应,并对出血点进行有效的填塞止血,同时对伤口愈合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止血效果较为显著[2]。
1.3.4原发性疾病治疗
对并发有失血性休克或者酸中毒患儿,应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对于并发重症感染患儿,应给予适量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和控制;寒冷损伤综合征要及时复温,改善微循环;有呼吸衰竭、颅内高压、抽搐等要及时处理;对并发缺氧、呼吸衰竭等患儿,根据其缺氧情况,给予相应的氧疗方式。如头罩给氧,氧流量4-5L/min,鼻导管给氧,氧流量0.5-1L/min,使PaO2维持在8-12KPA,不宜过高,以防氧中毒,严重缺氧的患儿给予机械通气。
1.3.5保暖护理
由于新生儿中枢神经发育不全,皮下脂肪很少,而体表面积却很大,导致患者低温过低,从而易引发代谢紊乱、硬肿和肺炎,也可导致组织内血流缓慢使组织灌流不足引起缺血缺氧,器官衰竭及酸中毒等症状。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做好保暖工作,将体温低于36.C患儿放入到适宜温度的暖箱保暖,体温应维持在37.C左右,切忌用热水袋和电热毯进行体表加温,以防心脑等脏器的血流量进一步减少。
1.3.6加强基础护理
迅速处理带血的呕吐物、血便或被污染的衣物。呕吐时及时清理口腔,清除口腔异味,避免口腔细菌繁殖,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患儿便血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及肛周,保持臀部清洁,必要时涂鞣酸软膏,以防红臀发生。
1.3.7合理喂养
止血成功后,应予以母乳喂养,母乳不仅有利于患儿消化和吸收,同时还能够使其胃肠道功能得到增强。初始奶量应在2至5ml,并依据患儿病情适量增加。若患者出现胃内滞留症状,可适当延长喂奶时间,同时避免喂奶过量而引发胃肠道并发症,防止消化道再次出血。应激性溃疡患儿,尤其是早产儿应严格禁食,以防出血加重,或诱发呕吐。禁食期间应静脉补充营养、液体,必要时静脉补充氨基酸、脂肪乳、白蛋白等。待患儿一般情况良好,大便潜血实验阴性开始喂养。由稀到稠,逐渐过渡到全奶,奶量由3-5ml开始,视病情逐渐增加,防止奶量过多,加重胃肠道负担。
2结果
52例消化道出血新生儿经过临床急救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其中35例治愈,15例好转,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
3讨论
消化道出血属于新生儿严重并发症,常见于并发有早产儿、器官衰竭、窒息、重症感染等疾病的患儿,尤其是重度窒息患儿消化道出血率达52.35%(126/241)[3],若不是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护理,将导致患儿由于失血过多而休克死亡。因此,当患儿确诊为消化道出血时,必须及时给予有效的急救治疗措施,同时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才能提高临床急救有效率。
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新生儿,给予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临床急救有效率达到96.2%。当新生儿出现重症感染、缺氧或窒息等症状时,容易引发应激性溃疡效应,严重危害到患儿消化系统,使胃肠部位的血流灌注大大减少,从而引发酸中毒、缺血及缺氧等症状,对胃肠粘膜造成严重损害。因此,要有效改善新生儿的血液循环功能,才能避免患儿胃肠部位呈现缺血状态,同时给予适量抗氧药剂,以避免氧自由基受到损害[4]。当新生儿出现消化道出血时,容易由于失血过多而引发休克症状,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儿冰盐水进行洗胃,同时给予适量的凝血酶,以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然后建立相应的静脉通道,以及时补液、输血,以补充血容量,促进血液循环功能康复。为了避免患儿出现低温症状, 应做好保暖护理工作。止血成功后,应谨慎喂养,以有利于患儿病情康复。若并发有重症感染、窒息、缺血及缺氧等疾病患者,应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以起到预防和减少消化道出血的目的。
总之,给予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患者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提供临床急救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病情康复。
参考文献
[1]徐云.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观察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6(07):74-75.
[2]仰礼萍.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1(05):65-68.
婴儿抚触可源于古老的按摩,又被现代人赋予了更新更科学的内涵。它作为一种自然的新型的医疗技术,受到国外专家认可。
为了提高广大妇产科医务人员和准妈妈、准爸爸科学孕育宝宝的知识水平,作为宝宝出生摇篮之地——医院应抓住宝宝的宝贵时机,开展好宝宝的抚触护理,为优生优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生儿抚触是经过科学的、有技巧的抚触,是通过医护人员和母亲的双手触摸婴儿皮肤的一项技术,通过与宝宝的密切接触,使大量温和良好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产生良好生理效应,增加宝宝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减少哭闹,刺激宝宝的淋巴系统,加强免疫力和应激力,并能促进疾病儿童的康复,还可促进婴儿正常睡眠节律的建立,减少不良睡眠习惯的形成,增加睡眠,减少哭闹。抚触不仅仅是皮肤接触,而且还是视觉、触觉、平衡觉的综合信息传递,有利于婴儿智力发育,尤其是情商发育的提高。
母亲和护士对婴儿充满爱意的抚触,使宝宝增加了安全感,皮肤不仅是感觉器官,同时也是情商器官,通过抚触,可以促进婴儿在成长过程中对事物的思考和判断力,应变能力更加成熟。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优生优育观点不断增强,作为每家医院产科病房追求的目标不仅只限于母婴能健康安全出院,更为重要的是为宝宝将来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为孩子自身素质及心理平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平台,抓住宝宝有利时机,重视新生儿抚触护理,做名能确保婴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开拓者。
1 抚触的准备
1.1 人员培训 选拔工作责任心强,富有爱心的护理骨干外出参加学习班,播放VCD光碟,使护士掌握婴儿抚触工作的准备、方法,充分认识抚触对家庭社会的重要性,做好充分的理论及技术操作准备,更好地开展抚触工作。
1.2 环境要求 房间内温暖舒适,室温26 ℃~28 ℃,播放柔和优美的音乐,备皮肤润肤油、爽身粉、干净衣服、毛巾、尿布,护理人员应双手干净,温暖,指甲剪短、磨平。
2 抚触方法
2.1 对象 自然分娩及剖宫产的正常新生儿、早产儿。
2.2 时间 婴儿每天可抚触2次,每次15 min,抚触应安排在2次喂奶之间、睡觉前、早上婴儿洗澡后、下午换尿布后。
2.3 步骤 (1)婴儿仰卧,轻轻按摩头部,并在宝宝的上下唇用拇指轮流画一个笑容。(2)婴儿予仰卧,抚触者双手放在两侧肋缘,右手向上滑向宝宝的右肩,复原,左手以同样方法进行。(3)婴儿仰卧,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脐部,脐带未脱落前,请勿按摩该区域。珍贵的亲情体验,任何一个动作,任何一次抚触,都是抚触者和宝宝共同的心灵语言。(4)婴儿俯卧,双手平放背部,从颈部向下按摩,然后用指尖轻轻地按摩脊柱两边的肌肉,再次从颈部向底部迂回运动。(5)婴儿仰卧,将婴儿双手下垂,用一只手捏住其胳膊,从上臂到手腕部轻轻挤捏,然后用手指按摩手腕,用同一方法按摩另一只手。(6)婴儿仰卧,按摩婴儿的大腿、膝部、小腿,从大腿至踝部轻捏。然后按摩踝部及足部。在确保脚踝不受伤害的前提下,用拇指从脚后跟按摩至脚趾。
2.4 注意点 抚触时应避开婴儿乳腺,脐部脐带没脱落时禁止抚触,婴儿抚触最好是在宝宝出生后第2天开始,动作一定要轻柔,婴儿如哭闹后,肌张力高,应暂停按摩,安静后再做,抚触时应与婴儿友好交流,面带微笑,语言轻柔。
3 抚触的益处
3.1 抚触能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婴儿抚触能增加迷走神经张力,使胃泌素和胰岛素水平增高,激素分泌增多,可以帮助食物消化吸收,由于吸收能力增强,所以做抚触的婴儿体重增加明显,睡眠增加,不爱哭闹。曾经有研究发现,经常进行触觉刺激能平均每日相对增加体重21%和47%,使机体免疫力和应激能力得到提高,有益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3.2 抚触可促进婴儿心理健康发展 婴儿出生前生活在妈妈温暖、舒适的宫腔里,出生后失去了这样的环境,所以爱哭闹,抚触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法,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充满爱意的抚触,使父母把自己的爱意传给宝宝,让宝宝多了安全感和自信感,有助于稳定情绪,减少焦虑。皮肤不仅是触觉器官,也是情商器官、社交器官,早期婴儿扶触,密切地亲情交流,亲子互动是情商发育的关键要素,一个人成功与否,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抚触可使婴儿成长过程中增加自信心,不依赖,能养成独立性,增加对事物思考和判断力,妈妈温柔的抚触,使婴儿感受到关爱,这种关爱将伴他一生。亲吻拥抱增进母子感情,抚触操作非常简单易掌握,是最自然有效的育儿方法。
新生儿抚触这一新型的护理技术拉近了医护人员与产妇家属的距离,关系变得亲近,护患双方心情都很愉快。
新生儿抚触给宝宝带来了更健康、更安全的成长道路,也给新生儿父母带来了放心、方便和实惠,给医院带来了广泛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对维护爱婴医院的荣誉也有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抚触;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4―0133―01
抚触是通过对婴儿全身各部位肌肤进行科学的、有规则的、有次序的、有手法的、轻柔与温和的按摩,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使其身心受到抚慰,消除不良情绪所致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从而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同时能增进父母与宝宝之间的感情交流。我科于2006年6月~2006年12月收治158例新生儿,进行新生儿抚触疗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58例,男98例,女60例。其中早产儿42例,新生儿硬肿症5例,新生儿黄疸44例,新生儿肺炎35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8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6例,新生儿肠炎18例。单纯性早产儿及病情较平稳的新生儿黄疸在人院第一天既进行抚触疗法,其余患儿待病情平稳2―3d行抚触疗法。
2 临床应用
2.1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抚触能加速新生儿胎便排出,使胎便转黄时间提前,从而加快了胎便和结合胆红素排出,减少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预防和降低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所以抚触有明显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作用。
2.2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早期抚触干预能促进HIE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康复。抚触治疗HIE可以改善患儿的预后,减少神经后遗症的发生,使各种神经行为的发育形成一种或多种综合的增强功能,有利于婴儿视力听力定向力和认知能力的不断形成和发展,提高了小儿智商和生活质量。
2.3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早产儿的发生率为5%~10%,因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不仅需要合理的喂养和充足的睡眠,还需要情感的交流以及外界的良性刺激,抚触能提高新生儿血中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水平,从而增强早产儿的免疫功能。抚触可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增强抵抗力,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对护理早产儿确实有效。
2.4在新生儿硬肿症中的应用:抚触能使皮肤柔软、润泽和弹性增加,局部产生类组胺物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皮肤抵抗力,使硬肿消肿时间明显缩短,达到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效果。
2.5在咽下综合征中的应用:抚触通过对腹部、背部的按摩,刺激局部穴位,疏通经络,更能增强胃肠道的机械振动,使肠蠕动增快,使积聚在胃内的内容物下行,从而达到治疗咽下综合征的目的。故抚触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效果明显,无副反应。
2.6在新生儿肺炎中的应用:新生儿免疫功能较弱,抵抗力差,易患感染性疾病。抚触可以增加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体重及奶量摄入,改善病程促进康复。
2.7其他:对肠痉挛的患儿加强腹部和背部的抚触,可促进肠道循环,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抚触能使哮喘患儿通气得到改善、心率减慢、减少不安情绪。
3 护理
3.1抚触前的准备:抚触的房间应温暖安静,室温在28℃以上,准备好适量的润肤油,选择抚触的时间应在沐浴后、午睡后、每次在婴儿进食1h后、安静、清醒、不疲倦、不饥饿、不烦躁时进行抚触。
3.2抚触的方法:①头部(舒缓脸部紧绷)取适量润肤油,从前额中心处用双手拇指向外推压,力度适中,下巴用双手拇指向外推压,划出一个微笑状。②胸部(顺畅呼吸循环)双手放在两侧肋缘,右手向上滑向右肩,复愿,左手以同样方法进行。③手部(增加灵活反应)将宝宝双手下垂,用一只收捏住其胳膊,从上臂到手腕轻轻挤捏,然后用手按摩手腕。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另一只手。双手夹住小手臂,上下搓滚,并轻拈宝宝的手腕和小手。④腹部(有助于肠胃活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但是在脐痂未脱落前不要按摩该区域。用手指尖在宝宝腹部从操作者的左方向向右按摩,操作者可能会感觉气泡在指下移动。可做“I LOVE YOU”亲情体验,用右手在宝宝的左腹由上往下画一个英文字母“I”,再依操作者的方向由左至右画一个倒写的“L”。最后由左至右画一个倒写的“U”。并用关爱的语调说“我爱你”,传递爱和关怀。⑤腿部(增加运动协调功能)按摩宝宝的大腿、膝部、小腿,从大腿部至踝部轻轻挤捏,然后按摩脚踝及足部。双手夹住宝宝的小腿,上下搓滚,并轻拈宝宝的脚踝和脚掌。⑥背部(舒缓背部肌肉)双手平放宝宝背部,从颈部向下按摩,然后用手指尖轻轻按摩脊柱两边的肌肉,然后再依次从颈部向脊柱下端迂回运动。
[关键词] 新生儿;肺出血
[中图分类号] R722 [中图分类号]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4-142-02
新生儿肺出血是指肺部大量出血,至少影响到两个大叶,本症发生在许多严重原发疾病的晚期,常是临终前的表现,病情重,病死率很高。在基层缺乏机械通气条件下,早期发现,及早气管插管、简易CPAP治疗肺出血,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抢救措施,现将我院儿科1996年10月~2002年5月收治新生儿肺出血38例急救护理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8例患儿中,男31例,女7例,早产儿25例,足月儿13例,出生体重36℃5例,发生肺出血日龄,-24h20例,-48h10例,-72h3例,>7d5例,最早1例生后1h发生,最迟1例生后15d发生。出血量10mL28例。原发病有围生期窒息31例(其中青紫窒息19例,苍白窒息12例),RDS、硬肿症各3例,重症肺炎、颅内出血、胎粪吸入各2例,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各1例,部分为2种或2种以上疾病。均按新生儿肺出血诊断标准进行。
1.2治疗方法与结果
①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发展。②立即给予气管插管、CPAP给氧治疗。③气道滴入110000肾上腺素及立止血,止血、纠酸、强心、利尿、保温、改善微循环、贫血严重者输新鲜全血、血浆。④控制血糖及液体量等综合治疗,其中15例在综合医疗的同时应用简易CPAP治疗。38例患儿中治愈3例,死亡35例,病死率92.1%。
2护理体会
2.1密切观察、早期发现
对存在有肺出血的高危因素,如早产、窒息、低体温、硬肿症、颅内出血及感染[1],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阿氏评分越低,肺出血机率越大。生后1~2d是肺出血高发日龄之一,本组30例,占78.9%,与文献资料一致[1]。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儿的接触最密切,应细心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病情变化,是肺出血成功治疗的关键[2]。
2.2肺出血早期临床表现特点
根据肺出血的发病特点,对于有高危因素患儿置重症监护室,应用心电监护仪和经皮测血氧饱和度(TcSaO2)进行监测。早期临床表现特点如下:①精神反应低下,皮肤颜色紫绀加重,TcSaO2下降。②呼吸困难突然加重,呼吸浅快不规则,出现呼吸暂停、,三凹征明显,心率增快或减慢。③皮肤有出血点、瘀点、瘀斑、穿刺点出血等出血倾向。④肺部出现细湿罗音或湿性罗音增加。⑤气管内吸引吸出血性液体。是早期确诊肺出血的重要依据。⑥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无改善,床边胸部X线摄片见各肺叶大片或斑片状阴影,或肺血管淤血影和心脏普遍增大对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3]。
2.3预防护理
①保温:一般采用温箱、开放式暖床、温水浴等复温,根据体温调节床温,逐渐恢复体温,防止低温损伤及复温过快诱发肺出血。②供氧;根据胎龄及病情选择给氧浓度、给氧方式及给氧时间,防止氧中毒发生。③控制输液速度:使用输液泵,根据微量手指血糖,选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及控制滴速。液体进入量不宜过多,约80~100mL/(kg・d),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引起心衰、肺水肿,诱发肺出血[3]。④贫血严重者可输新鲜全血。⑤做好消毒隔离:病室用空气净化器消毒空气6次/d,1h/次,温箱每3天更换1次,彻底消毒,本组早产儿25例,因此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2.4气管插管与简易CPAP护理
①早发现,早插管。根据胎龄及体重选择不同型号导管,气管插管成功后,迅速吸出气管内血性分泌物,清理呼吸道,气管内滴入110000肾上腺素0.1~0.3mL/kg和立止血,皮囊加压数秒,半小时后可重复,有止血作用[4]。②CPAP给氧时根据病情调整氧流量及压力,可行简易鼻塞给氧或与气管插管相连。③经常检查,严防插管扭曲、折叠或脱出,观察肺部双侧呼吸音是否对称。④肺出血早期减少搬动,不宜拍背、吸痰,以免加重肺出血。⑤患儿肺出血停止,自主呼吸恢复正常,循环系统功能稳定,逐渐调整氧流量及压力后,方可拔管和停用CPAP治疗。
2.5急救用药
肺出血病情发展快,适时药物治疗同样重要。在护理上,及时备齐急救药物,提高了抢救速度,羸得了抢救时间,常备药物如5%碳酸氢钠及时纠正酸中毒是阻断继续出血的重要环节,保持正常心脏功能,可常规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和酚妥拉明,阻断缺氧所引起的心输出量下降,肺水肿等,现认识到新生儿肺出血并非是单纯的出血,而是出血性肺水肿[5]。必要时应用洋地黄制剂、利尿、1,6-二磷酸果糖营养心肌等。
通过对新生儿肺出血的急救,我们认为,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在综合治疗同时,应备齐急救药物及抢救用物,细心观察病情变化,对早期发现肺出血患儿予及早插管,CPAP给氧,急救药物等治疗,新生儿肺出血从开始少量渗血到最后大量出血不需很长时间,往往数十分钟之内。若待口鼻大量溢血则难以存活,故对抢救时各个护理环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韩玉昆,傅文芳,许植之. 实用新生儿指南[M]. 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306-307.
[2]陈克正. 新生儿肺出血几个问题的探讨[J]. 中华儿科杂志,1997,35(6):331.
[3] 许植之,陈自励.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331-333.
[4] 程佩萱. 儿科疾病诊疗指南[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6.
作者简介:李玉妹(1963.1-),大专,临床护理,新生儿室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出血症的临床特征、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32例新生儿出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均为顺产,纯母乳喂养儿,以消化道出血多见,给予禁食、洗胃,静脉补液、VitK1、立止血等药物,均治愈。结论:新生儿出血症发病原因是维生素K缺乏,用维生素K预防和治疗本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新生儿;出血症;维生素K
新生儿出血症是由于维生素k及其依赖因子显著缺乏所致。新生儿生后2~4天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处于低水平,为生理性缺乏,这些因子统称为维生素k依赖因子。因为它们合成必需有维生素k参加,而新生儿出生后几天内,体内不能自行合成维生素k,以致体内原有的凝血酶原代谢消耗后,不能随即补充而使凝血因子下降。一般多在生后2-4天发病。新生儿出血症多数病例为胃肠道出血,表现为吐血或咖啡样物,大便带血或黑便,其次是皮肤、脐部出血。晚发型出血症表现为惊厥,早发型、经典型一般病情较轻,晚发型重者可引起休克甚至死亡。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新生儿室2006~2009年收住新生儿出血症共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足月儿27例,早产儿 5例,均为母乳喂养 。
1.2 临床表现:本组患儿主要表现为吐血或咖啡样物,(20例,占63%),大便带血或黑便,(7例,占22%),脐部出血(3例,占9%),颅内出血(2例,占6%)。
1.3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入院时即肌注维生素K1,5 mg每日1次,共3天。出血严重时可给予立止血,合并贫血者输新鲜血10~20 ml/kg,根据伴随症状对症给予吸氧、止惊、纠正贫血等治疗,同时保证热量的供应。
1.4 结果:32例患儿均治愈出院。
2 讨论
本组32例中发病年龄都在生后24小时~2个月内,均为纯母乳喂养,而且有些患儿出生时未肌注维生素K1。母乳喂养儿发生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机会是牛奶喂养者的15~20倍,原因是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仅有15 μg/dl,为牛乳的25%。母乳喂养儿肠道内主要为乳酸杆菌,合成维生素K少,致内源性维生素K产生不足[1],如合并有腹泻或肝胆疾患时,则加速了晚发型新生儿出血症的发生。因此,预防由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新生儿颅内出血对于减少婴儿伤残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3 预防
3.1 在出生时肌注维生素K1,1mg,或孕妇产前每日给维生素k 2-4毫克口服,连服1周,或分娩前数小时注射维生素k,均可预防本病的发生。但20世纪90年代,有学者曾认为肌注维生素K1可能增加白血病和癌症的几率,主张口服维生素K1 1~2 mg,后经多年对照观察证实,维生素K1无论肌注或口服均未增加癌症发病率,而口服维生素K1却有引起晚发维生素K出血者,因此,目前仍主张以肌注为妥[2]。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在出院前或满月时再肌注1次维生素K1,喂奶母亲每周服维生素K20毫克2次,以减少晚发型新生儿出血症的发生。
3.2 孕期服用干扰维生素K代谢的药物者,应在妊娠最后3个月期间及分娩前各肌注1次,维生素K1,10mg,纯母乳喂养者,母亲应口服维生素K1,20mg/次,每周2次,所有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给予维生素K1,0.5-1mg肌注1次,以预防晚发性维生素K1缺乏,早产儿、有肝胆疾病、慢性腹泻、长期全静脉营养等高危儿应每周静脉注射1次维生素K1,0.5-1mg。
3.3 加强孕妇营养,尤其是在妊娠晚期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增加维生素K的摄入量,保证胎儿的需要。
3.4 有肝胆病及妊娠期用过维生素抑制剂或估计有早产可能的孕妇,在临产前要注射维生素K,以提高胎儿肝内维生素K的贮备量。新生儿出生后肌注维生素K1-2毫克,也有同样的效果。
3.5 做到早期喂养。出生后1-2小时喂糖水,4-6小时开始喂母乳;早产儿出生后4小时试喂糖水,若吮吸吞咽能力好,就可直接喂母乳,使之有利于维生素K的合成。
3.6 对初生,尤其是早产或母体缺乏维生素K的婴儿,在生后一周内要特别注意观察其精神、神志、面色、呕吐物和大便性质、次数、颜色和量,以及身体的其他部位有无出血倾向。同时少惊动患儿,保持安静,以减少出血。
4 护理
4.1 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待呕吐控制后尽早喂奶。根据呕吐情况决定禁食时间。禁食期间应密切观察患儿的一般反应,包括哭声动作反应,觅食反射程度等。同时进行血糖监测,以防止低血糖。
4.2 洗胃:按医嘱用1%碳酸氢钠液或生理盐水洗胃,清除肠道内的剩余物。
4.3 :均应取头高脚低斜坡右侧卧位,呕吐时可暂给俯卧,脸朝下轻拍背,利于呕吐物流出,吐后侧卧,防止吸入性肺炎。
4.4 耐心喂奶,吸吮猛的婴儿在喂奶时要吸吸停停,奶汁要适宜,姿势要正确,婴儿应取斜坡式卧位,喂奶后应将患儿竖起轻轻拍背,让胃内空气逸出,在吃奶后少翻动头、颈背,并将头抬高片刻。
4.5 呕吐后及时清除口、咽内奶汁:呕吐物可用棉签蘸出或用包有消毒纱布的手帕伸入口内轻轻揩净,或用导管接注射器抽吸,动作轻柔,切忌损伤黏膜,若呕吐致窒息,可给氧气吸入,紧急情况时可口对口人工呼吸。
4.6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控制滴速,遵医嘱准确及时地用药,以保证营养的供给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4.7 呕吐后皮肤清洁护理:用温热水将口角、颈下、耳后奶汁用消毒毛巾清洗干净,新生儿皮肤柔嫩,角质层薄,皮肤障壁功能差,口水、奶汁均能引起发红、溃烂,内衣和包被应柔软,并应随时更换,同时应注意保暖[3]。
4.8 做好婴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告知患儿家长用维生素K预防和治疗本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耐心讲解新生儿的特点,生长发育知识,喂养方法,使其了解育儿知识,掌握婴儿常规护理方法,对婴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文臣,白薇.孕妇口服维生素K预防新生儿出血症的临床观察.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4,6(6):523-524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80-482
【关键词】新生儿;抚触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205-01
1方法
1.2.1 对200例新生儿由专人于出生时准确测量头围、身高、体重并记录24h摄入奶量,排泄情况,神经反射、情绪、睡眠、觉醒等。住院期间由护士记录,并教会产妇及家属,出院后由母亲及家属记录。
1.2.2 抚触前准备:抚触房间温度必须调节在28~30℃,冬天应加电热毯或复温台。房间应温暖、宁静,播放一些柔和温馨音乐,这样有助于婴儿、抚触者放松,还要备一瓶强生婴儿润肤油。
1.2.3 抚触时间:于新生儿出生24h后开始抚触,每天2次,每次15min,在新生儿进食1h后进行或婴儿沐浴后进行,婴儿不易太饱或太饿,因太饱容易引起呕吐,太饿时婴儿易烦躁。抚触均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操作。
1.2.4 抚触手法:采用标准抚触法,为了减少摩擦和刺激而造成新生儿不适,抚触前需要温暖双手,倒一些强生婴儿润肤油于掌心,双手涂匀,轻轻在婴儿肌肤上滑动,手掌不要离开婴儿的皮肤,力度适宜,抚触开始时动作要轻,然后逐渐增加压力,每个动作3~5次。在抚触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婴儿反应,出现哭闹,肌张力提高,肤色发生变化,婴儿哭闹厉害时,要立即停止抚触。指导母亲及家属进行抚触时要和婴儿不断交流,婴儿虽不会用语言表达意愿,但他们完全能够明白我们爱的表达,经常用温柔的话语,关爱的眼神,温柔的抚触和新生儿交流,使整个过程充满了母子间爱的情感交流。其手法如下:头面部:①用两手拇指从前额中央向两侧推。②用两手拇指从下颌中央向外上方向滑动。③两手掌从前额发际抚向枕后,两手中指分别停在耳后的乳突部。胸部:两手分别从胸部的外下侧向对侧外上方滑动至肩部,要避开。腹部:两手依次从婴儿的右下腹经上腹抚触到左下腹,要避开脐部。四肢:两手抓住婴儿一支胳膊,交替从上臂向手腕轻轻挤捏,并揉搓大肌肉群。手与足:用两拇指的指腹,从新生儿手掌腕部向手指方向滑动,并按摩指间的两侧面。足与手的方法相同。背:使新生儿呈俯卧位。两手掌分别于脊柱两侧,由中央向两侧滑动。
1.2.5 抚触后要注意观察婴儿的情绪反应,摄入的奶量,睡眠情况,排泄功能及生长发育等。婴儿出院后由母亲或家属坚持做好婴儿抚触,护士定期随访,42d后婴儿进行头围、身长、体重监测。
2 结果
2.1 睡眠时间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生后d4睡眠时间结果的比较,观察组睡眠时间均数为20.95h,标准差为0.75h,对照组睡眠时间为19.30h,标准差为0.65h,由此可见,观察组的婴儿安静、易入睡,睡眠时间长,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抚触可以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加快,两组临床资料开始前无差异,具有可比性,结果显示接受抚触的婴儿头围、身长、体重增长较快。抚触后胃肠蠕动增强,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多,致使食欲增加,增强小肠吸收功能,致使体重增加,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加快。进行抚触的婴儿,吃的饱、睡的香、身体质量明显高于未进行抚触的婴儿。100名婴儿中有50%婴儿在抚触腹部时出现排便现象。有3例新生儿出生后48h未排胎粪,出现明显腹胀、哭闹不安,不思饮食,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加强了腹部抚触,婴儿胎粪排出,腹胀减轻。接受过抚触的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也较快恢复到出生体重水平。
3.2 抚触可以平定婴儿暴燥情绪,减少哭泣,增加睡眠。抚触是婴儿的需要,因为生命最初阶段的胎儿生活在温暖的羊水中时时受到羊水的抚触,分娩过程中受到产道的抚触,一直生活与妈妈皮肤接触,初到人间的孩子这是不能满足的,他们渴望身心的抚触和抚触的继续,接受抚触的婴儿安静,哭闹减少,易入睡。在给100名婴儿的抚触过程中,第一次接受抚触的婴儿有50%开始时哭闹不安,但随着抚触的继续,绝大多数新生儿能安静地接受抚触,仅有2%的婴儿由于哭闹不止而停止抚触,但第2次的抚触就很少出现婴儿的哭闹表现。经过抚触后婴儿更易入睡,睡的比较安稳,睡眠觉醒节律性好。
3.3 抚触可促进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婴儿时期抚触可以刺激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抚触后的新生儿双上肢前臂弹回活跃,手握持力度增强,并能重复抓握,反应良好,出生后4d的新生儿俯卧位抚触时,婴儿抬头有力,抚触到足部时,抚触者两手挡着双足,婴儿有向前蹬的反射,由此可见,抚触有利于脑部和神经行为的发育。
3.4 抚触不仅仅是母婴肌肤的接触,更重要的是促进母婴间的交流,增加母子感情、亲情。令宝宝感受到安全、自信、帮他养成独立的个性,具备思考和判断任何事情的能力,充满信心地面对一切即将到来的挑战、竞争、压力。柔柔抚触流露出妈妈无限的爱意,真诚 的期盼,令宝宝更加珍惜自己,珍惜母爱,珍惜爱与被爱,幸福一生。
总结:
通过早期对新生儿进行抚触,对新生儿传递各种信息。通过视觉的、触觉的、动觉的平衡刺激,对新生儿产生微妙的影响有利于身心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些刺激促进脑神经的发育,抚触对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还可以增强免疫力,减少新生儿哭闹,增加睡眠,抚触过程中增加了母子情感交流,令新生儿感受到情感和[4]。
参考文献
[1]任晓静.新生儿抚触的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56.
[2]赵婉文,张建平,陈文才,等.抚触对新生儿血粮及体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75-276.
[关键词] 新生儿;患儿;颅内出血;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
50例中男30例,女20例。早产儿29例,足月儿21例。全部病例根据临床表现,结合CT检查确诊。痊愈达91.4%。
2病情观察
2.1意识和精神状态的观察
CH由于损伤的部位,出血量以及新生儿成熟程度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患儿出血量较少,早期以兴奋为主,表现为激惹、烦躁、尖叫性啼哭。出血量较多的患儿常伴有面色苍白或发绀、反应差、嗜睡,甚至昏迷。无论患儿躁动或安静,嗜睡都应做到动态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
2.2观察囟门及有无惊厥
惊厥是ICH常见的症状,与颅内压增高有关,可出现前囟饱满、呕吐,摸之囟门紧张;病情好转,颅内高压降低或消失时,这种体征消失。因此应引起重视,以防脑疝发生。还应注意新生儿有无惊厥表现为无定形的发作,可通过观察瞳孔对光反射和刺激足心后患儿反应和四肢的活动情况来判断。如眼球水平位或垂直位偏斜,眼睑反复抽动,患儿肢体肌张力增高,某一动作反复出现,应考虑为惊厥。
2.3生命体征的观察
新生儿血容量少,且神经功能稳定性差,对外界干扰敏感,易出现生命体征的变化。应密切监测体温、心率和呼吸,还应密切观察患儿皮肤色泽的变化,注意有无皮肤苍白、发绀、黄染等,以了解出血量。而呼吸暂停是本病恶化的主要表现,一旦有呼吸不规则或呼吸困难应马上报告,积极协助抢救。
2.4消化系统功能的观察
患儿如有摄入减少、呕吐、拒食,甚至吸吮困难,吞咽反射消失,提示颅内压增高。如有消化道畸形,多伴有腹胀及大便形态的改变。
3护理
3.1护理要点
3.1.1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改变,如意识形态、眼症状、囱门张力、呼吸、肌张力和瞳孔变化。仔细耐心观察惊厥发生时间、部位,避免漏诊。定期测量头围,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与医生取得联系。
3.1.2保持绝对静卧减少噪声,一切必要的治疗、护理操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保留,减少反复穿刺,避免头皮穿刺,以防止加重颅内出血。
3.1.3合理用氧根据缺氧程度给予用氧,注意用氧的方式和浓度。病情好转及时停用。
3.1.4合理喂养根据病情选择鼻饲或吮奶喂养,保证热量供给。
3.1.5准时用药确保疗效。
3.1.6维持体温稳定体温过高时应予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用远红外辐射床、暖箱或热水袋保暖。避免操作后包被松开。
3.1.7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物品压迫胸部,影响呼吸。
3.1.8健康教育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有后遗症时,教会家长对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减少异常分娩所致的产伤和窒息。
3.2护理措施
3.2.1遵医嘱用药
根据医嘱使用镇静、止惊、抗感染、降低颅内压药用,防止再出血,脑水肿。同时使用脑细胞营养药以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出血停止后配合高压氧治疗。患儿出现烦躁、尖叫等惊厥先兆时,应立即处理。首选鲁米那,也可选用水合氯醛,安定止痉,直至神经症状消失。用药后严密观察,防止呼吸抑制、反应低下等不良反应。并保持室内安静,患儿绝对静卧,尽量减少头部搬动,要抬高头肩部15°~30°,防止加重颅内出血。严密监测血糖,输注葡萄糖时要注意速度及浓度,以防高血糖导致的高渗血症,致颅内血管扩张,甚至颅内出血。及时应用止血药物,监测生命体征及末梢血运情况,决定是否输血。
3.2.2维持正常体温
新生儿最佳体温为36.5%~37%,体温过冷或过热都会增加氧的消耗量。新生儿监护室注意温度适宜,温度24%~26%,湿度55%~65%。对低体温患儿,放置于温箱保暖,箱温根据患儿体质量而定,防止体温过度波动而影响抢救效果。对于发热的患儿,给予松开包被或药物降温。并做好皮肤及脐部护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2.3营养支持
出血早期禁止早期哺乳,以防因吸奶用力或呕吐加重出血。对于出血轻者,用滴管滴喂;出血较重者易出现拒乳,吸吮反射及吞咽反射消失者,经口留置胃管管饲奶液,以保证营养供给。禁乳期,给予静脉补液以保持酸碱及水盐代谢平衡,供给足够的能量,使患儿血糖维持在5.4mmol/L左右。由于新生儿胃容量小,消化能力差,喷门括约肌松弛,应少量多次喂奶,给奶速度要慢,以防发生溢奶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给奶量按热卡计算。
3.2.4病发症的护理
新生儿由于各器官功能不成熟,颅出血患儿容易发生多种病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预后。如缺氧缺血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肺炎、新生儿硬肿症、肺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医护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把每一项治疗及护理措施落到实处,做到积极预防,早发现早处理。
3.2.5恢复期的护理
患儿病情稳定后,进行皮肤抚触,给予听、视、触觉及前庭运动等刺激。同时让患儿父母陪伴患儿和做有效的训练,以提高颅内出血患儿的生命质量,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教会患儿家长康复训练方法及护理婴儿的一般知识,制定可行性的训练计划。出院后每个月到医院检查和康复治疗1次,10d为1个疗程。连续3~5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