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7 08:47:2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电子工程技术培训,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医疗器械 区域 网络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应用。在医院现代建设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先进的医疗设备得以引进和使用,为使这些先进的医疗设备正常使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需要有一批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包括:电子、光学、计算机、机械、通讯知识的高层次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做保障才能得以实现,但就目前国内各级医院中,特别是中小型医院内,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严重匮乏,且知识面较为单一,综合资质差,虽然一些先进的医疗设备得以引进使用,但由于缺少一些必要的技术保障,仪器设备往往故障率高,使用率低,影响医疗设备取得良好的效益。
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各级医院的医疗器械维修仍处在各自为政、自行维修,以及请厂商公司帮助维修为主要形式。
医院之间相互协作维修的情况还很少见,这不仅限制了维修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阻碍了维修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提高了维修费用延长维修时间,也影响了医院医疗设备使用率和效益的发挥,这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的:
1.医院的医疗设备多是由集电子、光学、机械、计算机等多科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并且朝着精密、高效、集成化等多功能方向发展,且越来越复杂。当前,许多医院是受到重医轻技以及人员编制的限制,医学工程人员明显配备不足,有些基层医院基本没有专职医疗器械维修人员,由于人员不足,这就使得维修人员需要面面俱到,而无法对一些大型医疗设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剖析,做到精通设备结构而进行快速维修。
2.尽管各家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种类繁多复杂,但往往数量有限,一些大型设备可能仅有一台或几台,一般医院的维修人员往往得不到技术培训,有些大型医院的工程技术人员可能会得到大型设备的维修技术培训。但由于设备数量少,接触设备维修的机会也很少,维修经验得不到积累,技术水平也得不到提高和发挥,使得维修技术荒废,而一些中小型医院由于无相应维修人员或维修人员得不到技术培训,机器一旦出现故障,有时往往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故障,也得不到及时维修,甚至要用高昂的费用请厂家和公司维修,既耽误了时间又浪费了资金,严重影响了仪器的应用效率。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教学
一、电子信息相关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夯实电路知识基础,同时掌握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方法。该专业涵盖电路知识、通信原理、计算机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以及电子技术等多门课程,作为系统性学科,要求学生既掌握数学知识,也掌握物理学知识,并且能熟练处理电学问题。与此同时,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还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能自主连接一些电路,并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实验活动,如利用计算机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自己动手设计带有传感器的电路,或者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信息处理设备运行情况,了解有线电视的传输路径等等,有机会的情况下还能由老师牵头参与大型工程设计,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想要学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就要勤于动手、敢于创新,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技术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并且在开发与应用设备过程中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通信干线领域的应用。对于电子信息工程而言,主要用于衔接用户企业网络接口与接入线路,它是广域网通信干线的重要一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求技术人员准确区分专用线路和公用线路,然后采取不同的处理技术。(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应用。例如在信息查询、资源共享等方面,信息技术独具优势。尤其在当前“媒体热”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及高校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自身业务价值。因此可以说,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的提升也是国家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网络浏览器领域的应用。借助网络技术,基于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实现文本阅读;再有,内部企业借助内部网络就能获取有用的网络信息,确保有序完成工作任务、
三、加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策略
(一)利用现代教学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调动学生的探究学习积极性,自然要从培养兴趣为切入点。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高校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非常感兴趣,将其用于课堂教学中,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让学生能够自主、自发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交流和思考,改变了过去教师“一言堂”的被动学习局面,他们主动探索知识,从中锻炼思维能力,在轻松、民主、自由、有趣的氛围中学习,才能提升求知欲望,主动探索信息工程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真正将知识转化为创新发展能力。
(二)加强信息系统安全建设
大力推进电子信息系统安全的完善是国家“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因此,重点围绕我国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中的对信息安全的重大需求,从战略、体制机制、宏观协调、微观管理、技术、产业、服务等多个层次全面、协调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实现我国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的协调发展。特别要勇于创新,大力推进不适应信息化和信息安全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促进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合作,在两化融合和推动三网融合中,为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事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空间。在目前电子信息建设中,系统安全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做到系统的全方位防范。在注重防范外部威胁的同时也要加强内部保密,杜绝内部泄密发生;其次,加大打击互联网犯罪的力度。公安机关可以使用相应的技术侦查措施对犯罪源头进行追查,即使打击犯罪分子;最后,建立健全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培养电子信息人才的安全意识,提高信息安全技术,从根本上加强电子信息系统安全建设。
关键词:石化产业;平台建设;信息服务公共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3-0069-02
石油化工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化工产品的整个加工工业,包括原油和天然气的开采行业和油品的销售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石化产业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建设技术是石化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石化产业的信息服务公共平台的建设。
1 石化产业信息服务公共平台的建设内容
石化产业信息服务公共平台的内容包括平台运营中心、专利服务中心、工程技术服务中心、检验检测服务中心。
1.1 平台运营中心
平台运营中心作为三大服务中心的支撑基础,实现石化产业信息服务公共平台与各中心之间的紧密联系,构建向社会提供科技信息、行业标准、测试分析、成果交易的石化技术和石化产业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平台运营中心的建设是通过业务部、开发部和行政财务部等功能职能部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根据职能要求汇集信息,负责与专家顾问团的联系沟通,对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提交至相应机构中心,联系各职能领域的业务要求,根据需求制定相应方案。
1.2 专利服务中心
专利服务中心的建设是通过专利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深入对专利信息的综合应用和有效利用的研究分析,争取建成融专利信息资源库、专利保护、专利战略的制定和运用等为一体的行业产业分类专利数据库,形成重点产业专利服务链,不断帮助行业、企业产生新的科技经济增长点,全面提高行业专利信息运用、保护和管理的综合水平,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行业综合竞争力。
1.3 工程技术服务中心
石化产业工程技术服务中心的建设是通过与专家顾问团和支持单位的有效整合,深入对工程技术服务的综合应用和有效利用的研究分析,提供技术培训、产业升级改造,增强企业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和投资解决方案,扩大石化产业链,并发挥自身行业优势,争取引进更多的投资,提高企业规模,做强做大本市石化行业。
1.4 检验检测服务中心
检验检测服务中心是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技术咨询、检验检测服务为第三方提供公正检测平台,为石化企、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检测平台,为石化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高端技术人才提供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平台,充分发挥石化检验检测技术优势。
2 石化产业信息服务公共平台技术架构
石化产业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具有专利服务中心、检验检测服务中心、工程技术服务中心、产品及技术展示厅、企业风采、政策法规、电子商务、行业人才、行业培训、会员中心等基本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专利服务中心的功能是提供专利查询、专利归类分析、专利预警、专利推介、专利需求互动以及专利申请。检验检测服务中心的功能是提供检验检测技术标准、检验检测内容、委托检测申请以及检测结果查询。工程技术服务中心的功能是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制定和分析、产业分析和方案评估、技术培训、投资及产业升级互动。产品及技术展示厅的功能是提品展示和技术展示等功能,形成石化产品技术在互联网上的集散中心。企业风采的功能是提供企业联盟、企业动态、企业照片以及企业互动等相关信息。政策法规的功能是提供茂名风采、行业政策、投资政策等信息。电子商务的功能是提供电子商务相关的需求信息、招标信息等内容。行业人才的功能是提供人才供求信息、院校人才信息,通过石化产业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共享人才资源。行业培训的功能是提供检验检测培训、工程技术培训、工程设备培训,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培养人才的网上基地。会员中心的功能包括有企业会员和个人会员两个功能模块。
3 石化产业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建设的技术方案
3.1 硬件网络系统技术方案
网络系统的建设必须能够满足未来用户不断增长的需要,包括广域网和局域网用户,保证石化产业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应用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所有服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石化产业信息服务公共平台提供功能强大、安全的网络系统保障。系统建设必须具有先进性、智能性的特点,建设成为集网络、视频监控、门禁、通信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系统。石化产业信息服务公共平台网络系统建设拓扑图如图2所示。
3.2 平台软件技术方案
石化产业信息服务公共平台提供了与其它平台或系统的数据接口,利用这些数据接口客户可以在石化产业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共享其它平台的信息与服务;采用了业界流行的多层标准设计体系,业务逻辑根据其作用被分在多个层中的多种应用组件中,通过这种分层的结构设计,不仅可以使系统结构清晰,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层与层之间的耦合度;其信息流程处理有一套完整的方案,信息通过应用系统对信息的处理使信息在石化产业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内保存,当应用系统请求信息时,石化产业信息服务公共平台会按应用的请求返回相应的信息;石化产业信息服务公共平台有一套完备的信息安全架构,对审计和日志记录、用户认证、用户授权、系统配置管理、数据加密、系统溢出、输入和数据验证、敏感数据、会话管理都有相应模块的监控。在上述信息安全体系架构基础上,进行如表1所示的安全日志记录。
在石化产业信息服务公共平台设计中,我们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互连、互操作性,必须遵循最新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必须遵循开放的原则,实现各子系统之间接口的标准化、规范化,并且能够为系统提供标准的接口,为后期业务发展的需要打下坚固的基础。
3.3 项目实施路线
在项目正式启动后,组建项目团队,进行石化产业技术调研及产业信息化调研,针对需求进行整理和分析之后,提交需求报告,之后进入整体设计。整体设计包括专家团队组建、合作方协作、平台硬件系统设计、平台软件架构设计、平台应用设计等。其中专家团队组建、合作方协作共同构建三大中心雏形,进入系统测试;平台硬件系统设计的详细设计文档经评审后进行设备采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成后进入到系统测试;平台软件架构设计、平台应用设计的详细设计文档经评审后进入开发阶段,之后进入平台测试之后,进入整个项目的系统测试。系统测试的测试报告经过评审以后,系统测试运行,之后随之开展业务拓展,项目总结报告。项目总结报告评审之后,项目即验收。
4 结 语
建设石化产业信息服务公共平台是通过高端技术与有效的管理,使各种相关数据通过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得到整合、交换与充分共享,它对于提高石化产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化程度,加快石化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亚明,裴琳,刘海鸥.我国数字城市治理成熟度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5):70-76.
摘要: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就专业群的构建、实训配套建设、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等内容阐述了专业群的建设,并提出专业群建设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空调工程技术;特色专业;专业群;建设
近十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在规模上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发展规模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其一,为了适应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需求,许多高职院校设置热门专业时没有顾及办学条件,导致职业岗位针对性不强,课程设置主线不突出,各专业间联系不密切,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其二,高职教育培养的周期较长,产生了对社会需求预测不准或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不对应,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不衔接等问题。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寻求适应我国国情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学资源,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质量的提高,重视内涵的专业群建设。所谓专业群,是指与行业中的职业群相对应,有共同资源基础、技术基础和社会关联基础的相近专业。从这些专业内部来看,由于具有共同的职业基础、资源、技术和社会基础,其内部存在共同的课程基础,如存在共同的基础理论课程、共同的技术课程,甚至存在共同的核心课程,并有大体相同的社会联系。专业群涵盖的是同一学科体系的专业,或是不同学科体系的专业。专业群中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面向企业中的岗位链,因此均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基本的实践性教学。
借助特色专业优势,加强专业群建设
加强专业群的建设是解决高职教育发展内在需求的切入点。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新的行业、新的工种、新的岗位群不断涌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也需要不断地更新与调整,然而专业设置需要一定的资源基础、技术基础和社会关系基础。一所学校长期举办某些类型的专业,必然有很多该专业所需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师资队伍和各种相关专业的资源,这些资源条件反映了学校本身的行业基础,即良好的设备、技术、人力资源和社会关系资源。
我校作为全国内贸系统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牵头学校,浙江省制冷学会中央空调技术协作委员会牵头单位,浙江制冷学报主办单位之一,担负着浙江省各级制冷空调工、技师等职业资格的培训考核鉴定工作,拥有一流的师资,建有17个校内实验实训室,两个校内中央空调运行维护管理实体实训基地,拥有校外稳固的实训基地19个,与海尔集团合作成立了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海尔服务中心,与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技术培训基地,成立了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形成了“利益与情感”、“互惠和互赢”的校企合作教学机制。依托空调工程技术特色专业现有的较大的社会影响及强势行业基础、一流的师资、先进的校内外实训条件来建设我系高水平的专业群,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依托“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优势,合理构建优势专业群
作为一种复合型专业,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涵盖了机械制造、控制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内容,具有综合性、先进性、应用性等特征。这些特征要求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不仅要培养掌握制冷空调技术的人才,而且要培养掌握多种技术或综合技术的人才,不仅要培养具有单一学科专业背景的人才,而且要培养具有交叉学科跨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涉及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及大量的经验技术,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在一如既往地发展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其他相关专业。2001年,我院设置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近年来,应用电子技术在各种应用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专业发展势头迅猛,前景十分广阔。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拥有共同的基础课程以及相当一部分共同的理论、技术、技能基础知识,同时还具有相当一部分共同的核心课程和实验实训课程,如表1所示。
有空调工程技术强势专业的师资、实训以及良好的行业背景为基础,应用电子专业发展较快。五年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在专业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为学院的重点专业。与此同时,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设立和发展使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和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课程设置上加强了电子技术及制冷空调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加强了学生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实践证明,近几年来的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在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方面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有了显著提高,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以空调工程技术为龙头的特色专业群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随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发展的逐渐成熟,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我院在省级重点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及院级重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基础上陆续创办了“楼宇自动化控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各专业在专业建设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了以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机电类专业为支撑的多学科专业群,建立了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的学科专业体系,以学科专业群的建设带动了新学科专业的发展,支撑了传统专业的改革。
重视实训配套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确保专业群建设的优势
由于专业群拥有共同的技术、技能基础,拥有共同的课程,在实验实训设施、设备上也必然有大量的设备是共用的,有相当一部分实验实训项目是共同的。因此,围绕专业群建设可以大幅度降低实验实训设备等各个方面的投入,降低专业建设的成本和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这是专业群建设的优势之一。如果只推出系列专业,而没有系列实验、实训室与之配套,专业群的优势也就不复存在。因此,在进行专业群建设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实训体系的配套建设。表2为以“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示例的校内共享型实验、实训室一览表。大量实验、实训室的共享,提高了实验、实训室的利用率,使我院能够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相关的实训室,进行系列化建设,形成完整的实训体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条件和实训环境,让学生有充足的机会得到实际训练,从而形成实践教学的优势。
由于专业相对集中,理论和技术技能基础相同,需要的实验实训设施相近,必然形成师资队伍专业群落,形成某类专业建设的良好师资队伍。我院在进行专业群建设时,充分发挥专业群建设的优势,按照专业的合理布局,调整师资的知识、能力结构,使相近或相关专业的教师相互兼容,以便在专业教学上灵活调用。例如,有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强大的师资支持,楼宇自动控制专业空调工程系统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充分保障。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师资力量使空调工程技术有关自控方面的课程改革和建设得以实现。应用电子专业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则在专业教学上互为支撑、相互补充。
专业群的建设聚集了师资、实训等多方面的办学优势,具有滚动发展的功能,依靠原有的专业师资和实训基础,专业群在建设过程中不断调整专业方向或往相近相关的专业渐进拓展,保证了教学质量。
问题与探索
专业群建设必须解决两个难点问题:一是如何进行专业设置,二是如何抓好适应专业群发展的教学设施基础配套。
在专业设置上,要按照社会的需求及自身的特色设置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要围绕产教结合主动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把专业设置变成连接产业调整的纽带。按照“产业就是专业,专业就是职业,职业就是就业,就业就是立业”的办学理念,在新专业论证和开办中,做到“四个不办”:没有社会需求的专业不办;没有企业依托的专业不办;没有企业家和专家指导的专业不办;没有形成自身优势的专业不办。充分发挥专业群建设的优势,合理设置专业。
在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要重视整体设计的职业性、应用技术的前瞻性及相关专业的通用性。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通用性,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培训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尽可能使所建设的实训基地适用专业范围广、通用性强、能够进行多学科的综合实训,提高基地教学设施的利用率,低投入、高产出,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
加强专业群建设是高职发展的内在需求,我院以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为龙头,促进和带动了“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楼宇自动化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保持和加强了空调工程技术的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体现了各专业建设的优势,增强了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了各专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梅亚明.高校专业群的集约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06,(17).
[2]周杏鹏,等.注重整体优化 突出能力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
关键词:EWB;电子电路仿真设计
1 软件的性能和特点
(1)采用直观的图形界面创建电路:在计算机屏幕上模仿真实实验室的工作台,绘制电路图需要的元器件、电路仿真需要的测试仪器均可直接从屏幕上选取。
(2)软件仪器的控制面板外形和操作方式都与实物相似,可以实时显示测量结果。
(3)EWB软件带有丰富的电路元件库,提供多种电路分析方法。
(4)作为设计工具,它可以同其它流行的电路分析、设计和制板软件交换数据。
(5)EWB还是一个优秀的电子技术训练工具,利用它提供的虚拟仪器可以用比实验室中更灵活的方式进行电路实验,仿真电路的实际运行情况,熟悉常用电子仪器测量方法。
2 软件的操作说明
2.1 元件与信号源
EWB软件的工作界面具备美观大方、简捷明了的特点。在基本工作区上方有菜单栏、工具栏、元件库栏。从菜单栏可以选择所需的各种命令,从元件库栏中根据图标选择所需要的的元件或仪表,使用鼠标拖放操作安放元器件到工作平台,完成实验电路连接。选中虚拟仪器图标,通过使用鼠标拖放操作,可以安放仪器仪表,设置好仪器仪表的参数后,按下仿真开关控制电路的运行与停止,即可观察测试结果,在基本工作区下方是电路描述窗口,可根据需要输入有关电路的介绍或说明。
EWB提供了丰富的元器件库,根据不同类型可分成:信号源和电源库,基本元件库、二极管库、三极管库、模拟集成电路库、数字集成电路库、逻辑门电路库、数字触发器库、指示器件库、控制器件库、杂元件库和自定义库。
在设计电路时,设计人员根据需要从该库中进行查找与选取元器件,对选中的元件用鼠标左键将其拖放到电子平台工作区,同时可利用旋转、平翻、直翻调整元件方向。为了使电路便于连线,图形整齐,还可以通过鼠标操作对元件进行移动、复制与删除。为了使电路连接简单明了,还可以将一些常用电路定为子电路,子电路相当于用户自己定义的小型模块电路,存放在自己定义的元件图标库里,供以后反复调用。
2.2 虚拟仪器仪表的使用
EWB提供七种虚拟仪器,每种只有一台,在电路设计中,每种仪器只可使用一次,这是其软件设计的局限性,而目前其升级版本Multisim已将虚拟仪器增加到11个,而且同一种仪器可以多次取用。
模拟仪器仪表主要包括万用表、函数发生器、示波器、波特图仪(扫频仪)以及电压表、电流表,数字仪器仪表包括数字发生器、逻辑分析仪、逻辑转换器。这些仪器仪表(除波特图仪),在接入电路后,开启仿真开关,若改变电路的测试点,则显示的数据和波形也会相应变化,而不用重新启动电路。EWB的虚拟测试设备能提供快捷简单的分析,主要包括直接工作点,瞬态,交流频率扫描,付立叶、噪声、失真度、参数扫描、零极点、传递函数、直流灵敏度、交流灵敏度、最差情况、蒙特卡洛法等14种分析工具,可以在线显示图形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3 软件在广播电视技术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3.1 在广播电视技术培训工作中的应用
EWB软件是一款优秀的EAD软件,推出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许多院校把EWB作为电子类专业课教学和实验的各种辅助手段,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广大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迫切需求。针对软件的这种特殊效能,近年来在广播电视技术领域中,EWB也同样得到了普遍应用,尤其是许多单位把EWB 软件应用在了技术队伍培训工作中收效显著。广播电视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广播电视技术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工作,但是在职教育和在校学习有着很大的差别,资金、场地、设备、设施等诸多因素制约了技术培训工作的良性发展,EWB软件的应用不仅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体现了三个优越特点:(1)节约资金、高质高效;(2)功能强大、直观形象;(3)操作简便、方便普及。许多单位还把EWB软件应用在了广播电视技术能手竞赛中,更是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对软件的应用不仅克服了客观条件给技术竞赛多形式、多层面开展带来的制约,同时也可以全面的考查参赛选手的实践技能,为展示技术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搭建了最佳平台。
3.2 利用EWB软件进行电子电路仿真设计
EWB的优越性能为激发广大技术人员的潜在智能提供了广阔空间。利用EWB可以设计简单、复杂、模拟、数字等各式电路。这为广大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工作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工具。尤其是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固态化、数字化、自动化的发展方向,使计算机辅助设计、测量、维护等在广播电视技术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EWB软件的出色性能表现,也得到了广大技术人员的青睐。下面仅以双音报警器电路的仿真实验为例,向大家简单介绍其电路设计与分析。首先设计电路原理图(见图1)并根据电路需要选择所需元件参数。
图1
用鼠标将元件、仪器拖到电子工作平台,根据电路原理图调整元件,仪器布局,并设定元件标值,调整仪器设置的选项,按通仿真开关,即可进行仿真实验,如果电路设计、连接正确,此时扬声器应该发出“滴、嘟、滴、嘟”…..的双声音,用示波器观察IC1、IC2的输出波形,应该是频率不同的两个方波(见图2),可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进行实际电路的组装。
图2
此电路原理主要是应用555时基电路组成两个多谐振荡器,用IC1输出的方波信号通过R5去控制IC2的5脚电平,当IC1输出高电平时,IC2的振荡频率低,当IC1输出低电平时,IC2的振荡频率高,因此IC2的振荡频率被IC1的输出电压调制为两种音频频率,所以扬声器发出双音声响。此电路可应用在发射台铁塔匹配间防盗报警,也可在改进后应用于水箱上水报警等其他方面。
参考文献
按照卫生部对透析管理的相关要求,20台以上透析机的血液净化室(中心)应至少配备1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为了保障临床血液透析治疗顺利的进行,应对透析室医学工程人员建立明确的工作职责。在透析治疗中,工程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保持通讯工具通畅,做到随叫随到。在设备使用前应例行安全程序检查,包括水处理系统的检查和质控工作及透析机开机自检,发现故障及时排除。按医嘱为治疗患者提供相应的浓缩液,配合护士调整相应参数。患者治疗开始时医学工程人员应主动巡视、检查透析机的运转情况,并认真做好机器运转、维修及保养纪录。机器出现故障时应立即通知护士长,对患者治疗进行调整。透析结束后必须进行热消毒或化学消毒。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透析液配比、除气装置、超滤量、血泵及漏血检测等关键步骤、部件的维护,对设备的维护、调整和零部件的更换均需详细记录,以便维修时能快速查找出故障,及时修复并重新投入临床使用。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以延长使用寿命,确保参数精准。
2建立透析设备管理制度
制定规范化、制度化的透析设备管理制度包括透析设备档案管理、医学工程师岗位职责、血液透析设备使用及保养记录、水处理设备检测记录、血液透析设备维修记录以及血液透析设备消毒记录等,旨在提高血液透析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杜绝人为损坏,保证透析设备处于最佳状态。对在用血液透析设备建立详细档案,要求医学工程人员在规定时限及时录入各类日常维护以及设备故障事件信息。同时,应定时检查设备工作状态,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向主管部门提交分析报告,为设备维护、维修提供原始资料,对血液透析设备不良事件进行有效的监测,保障血液透析设备的安全使用。
3加强血液透析设备维护保养
采取预防为主的主动维护是保证血液透析设备完好率关键性措施。血液透析设备需要专人管理,定期维护保养,按照厂商建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进行电导度、温度和超滤值等参数的校准。对每台透析设备建立独立档案,跟踪记录安装、调校、维修及保养等数据信息以便管理。
4注重专业培训
目前,国内透析设备大多为进口设备,医学工程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和熟练掌握透析机电子机械方面知识。应组织血液透析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进展专业讲座,采用不同形式对血液透析专业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必须加强医学工程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真正具备管理、保养、使用和维修能力。同时,医学工程师应定期对临床使用血液透析装置的医护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规范操作,减少由于工程电气性错误操作导致的机器损坏。
5结语
矿产资源是支持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采矿工程的进步也非常迅速,相关技术也逐渐步入成熟,国家与社会对于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尽管如此,但是采矿工程中仍然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技术问题与安全问题。不但直接全身各种工程安全问题,还可能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及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对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但等相关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提高采矿工程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
关键词:
采矿工程;工程技术问题;安全生产
0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矿产等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传统的开采模式中有设备及技术因素的影响,对于资源的开采水平较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频频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以及经济损失,不利于行业的进步。针对这一系列情况提出科学可行的解决措施是保证采矿工程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键。
1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1采矿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我国采矿工程当前面临着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尤其是由于工程规模各不相同,很多小矿井为了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仍然选择使用落后的技术设备开采,不但开采效率低下、还可能诱发一系列安全问题。技术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采矿工程中,很多技术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知识教育,作业主要依靠经验进行判断,对于矿井的了解情况不足;第二是设备的问题,矿井中电气设备及器械应当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但是工程现场对于这一政策的落实程度不够,设备工具的磨损现象严重,无法保证生产效率及安全。
1.2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采矿工程的组成环节众多,安全问题是影响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地下矿井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在井下作业,其安全问题非常突出。主要体现为:设备的使用安全,采矿工程需要通过自动化设备协助完成,井下需要完善的配电系统。但是多个设备共同运行的情况下出现短路的可能性较高,严重的可能造成火灾或其他事故;瓦斯气体是威胁人员安全的重要问题,矿井开采过程中瓦斯涌出,如果通风情况较差可能直接造成瓦斯重度。严重的情况下,瓦斯发生大量聚集还有可能引发爆炸等事故。
2采矿工程问题的解决措施
2.1提高采矿工程技术水平
提高采矿工程技术水平的措施主要有:首先,提高采矿工程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加强对现有员工的技术培训,给予他们机会进行学习,培养技术骨干,促进员工接受新的知识和理念。并对技术培训的结果进行考核,建立相关的奖惩机制。积极招揽人才,针对新的员工,提高技术工种入门的门槛,为企业研发新的技术手段。第二,矿区应当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例如交通环境改善等。
2.2解决采矿工程中的安全问题
采矿人员的安全是企业在资源开采过程中需要重视的核心问题,企业员工应当将安全放在首位,做好安全生产保障建设。企业不能够将短期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员工的妊娠安全,创造长期的经济效益。在改善作业环节的同时为员工提供相关的防护用具,尽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进行矿产资源开采之前,制定针对性的语境方案,调查以往发生的问题分别进行改进,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负责人应当对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监督,加强对细节的探查,以免由于疏漏造成事故的发生。针对安全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及时调整技术力量,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3促使工程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应当合理开发和利用。因此,在开采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科学布局,提高资源的开采率。这要求相关单位优化配置企业的资源,为区域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支持。此外,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可能对大气、水体和地表造成污染。注重生态保护也是采矿工程中的要点,资源的形成周期漫长,对周边环境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减少对现存资源的破坏是确保采矿工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主要途径。采矿工程和自然缓解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为对地面植被的破坏,制备减少、土壤得不到保护也会发生荒漠化,不利于地区的发展。此外,采矿之后的问题也应当引发重视,对堆积的废弃物、地下空洞进行处理,以免在地震等灾害现象发生之后坍塌。工程技术人员应当加快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对当前的生产模式进行优化调整,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经济进步。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采矿工程中普遍存在技术与安全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应当以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为核心,在遵守法律规范的同时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从而改善采矿工程现状,促进行业的发展。
作者:宋文杰 单位: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灵露矿
参考文献:
[1]尚文,王超,伊龙等.煤矿采矿技术的应用问题探析和应对策略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3):857-857.
一、“3+1”教学模式的内涵
“3+1”教学模式就是:“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全方位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就是“互动式、启发式、探讨式教学”+“数字化学习”的创新型教学体系,就是“学生自主管理、民主管理、人性化管理”+“团队协作”建设优良班风、学风的学生管理体系,就是通过“实验班、实验室、实践基地”+“开放式教育”的教学平台,校企无缝连接,联合培养“零适应期”的本科生与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实施“3+1”教学模式,首先本科4年为“3+1”学制,即4年制本科的前3年在学校进行系统的教育培养,完成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训练,第4年到企业结合生产工艺和科研开发实际,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工程实践培养模式,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实践,由学校与企业共同指导学生的工程实践,最终完成毕业设计。
二、通信工程专业“3+1”学制的设计
通信工程专业实施“3+1”新模式,加强工程实训环节,必须对原通信工程4年制本科教学计划及课程体系进行适当调整。首先,大一、大二的公共基础课程不变。其次,对专业课尤其是专业实习、实践进行相应的调整,把大四第7学期的课程提前到大三选修,同时将大三的实习、实践时间相应缩短,在大三完成所有专业课程教学。第三,将大四第8学期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提前到第7学期,延长为一年,这一年学生主要在企业实习,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和科研开况,选定毕业设计题目,在教师与企业高级工程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在企业进行实习的过程中,学生要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工艺和产品设计研发过程以及科研项目研究情况等,了解、熟悉和参与企业的生产与科研活动,强化工程实践,并选取适宜的课题作为毕业设计题目。同时,要在实训中学习企业文化,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逐渐养成良好的工程素质与创新精神,成为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针对“3+1”学制的课程体系设置
(一)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整合通信技术类课程
在课程体系的安排上要突出现代通信的五大技术:传输技术、复用技术、交换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加强电路、电子系统与信号系统的基础知识,突出当前电子技术新器件和新技术的应用。
(二)课程设置模块化
在讲授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扩大学生选专业、选课程的自由度,突出个性培养,实施人才培养规格的多元化。
(三)教学计划市场化
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并以此为据对教学计划进行改革。要紧跟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四、“3+1”校企合作的组织与实施
领导重视和社会各方的支持是教改得以开展的根本保证。《通信工程专业“3+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被立为2010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遴选优秀企业作为教改实训基地是教改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在2009年12月与中兴通讯学院、大连安博集团、中科院计算所培训中心、中国联通网络部等企业的负责人及代表就校企合作办学进行研讨,确立了合作办学共同培养人才的基本意向,并确立了毕业生由企业负责安排、推荐就业的基本原则。
具体实施步骤为:
首先,企业负责为学生提供通信行业发展报告会,主要由企业的技术专家向学生介绍通信行业技术发展概况,包括通信发展史、现代通信技术潮流、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等,认识实习环节参观通信企业的本地研究所、办事处或本地通信行业一线企业。让学生初步了解通信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
其次,由通信技术类企业资深人力资源专家为学生做通信行业人力资源分析报告,内容包括现代通信行业内整体的人力资源市场状况、通信行业内企业的类别,各项岗位分析,以及通信人才的素质培养等,让学生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趋势,使学生提前作好就业准备。
第三,开始职业规划,在新生入学教育之后,学生要进行一次自我定位,从而选择自己适合的通信岗位作为职业规划目标,并通过测评问卷进行职业性格的测评。
第四,在大三、大四专业课程学习阶段,企业提供专业辅助课程,由通信企业提供“电信项目工程施工”课程作为学生能力提升的辅助课程。由通信企业项目工程师集中讲授,后续课程的开设由校方和企业技术培训师共同完成。
第五,由高校和企业技术培训部门共同研讨制定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提升的选修课,根据岗位性质的不同,为学生提供根据各个岗位能力的额外要求建议选修的课程。企业根据《通信行业岗位胜任力分析报告》和校方的选修课资源,向学生提供适合的选修课程选项。
第六,由企业负责毕业生的顶岗实习及就业,并由企业对学生的学习、实习等效果进行安排和管理,学校组织合作的企业统一招聘,协助企业对拟聘学生安排顶岗实习,并进行监督和管理。
五、通信工程专业“3+1”校企合作模式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