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8篇

时间:2023-10-05 10:29: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篇1

1、加强学生良好情感素质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与情感活动分割开来,即情感活动亦不能离开认知活动。然而,在实际教育中很多老师都过于注重认知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长此以往便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情感伤害。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语文教师断不可让学生在这一阶段就丧失了对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针对此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语文知识的认知及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实施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如果能够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并自主学习便会帮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语文教育中,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

2、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针对不同的学科,都有其独特的要求与特点,小学语文所强调的是语文知识的综合性与基础性。虽然各个学科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但是毕竟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不同,不管怎样都会有很大的差别存在。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便再由对学生一般学科能力的培养,此种能力不是不能够单靠考试便可以衡量的,它所需要的是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与素质。在语文素质教育中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帮助他们不会轻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能够持续地学习,从而促进我国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目标的顺利完成。

二、促进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水平提高的措施

1、确立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学生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应该将其摆放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被充分激发出来,变成课堂上的主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课堂主体地位,并为学生做好一切课堂安排,学生在此种学习环境下会渐渐产生依赖心理,被动接受知识,外加学生长期都被考试分数所压抑,心理负担本就沉重。因此只有放手使学生自由,引导其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够有助于他们积极思考并主动学习,以便于在教学活动中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气氛。与此同时还要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这样以一来不仅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思想交流,还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与包容

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所不知道的知识。因此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不可一味的批评,而是要给予充分的包容并帮助他们找出影响学习成绩的原因,使他们在教师的关怀下在失败中振作起来,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考试同样成为了一项促进学生学习手段,虽然考试分数并不能作为语文教学的目的,但其同样对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情况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明确自己不足之处的情况下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所以,教师要为考试不理想的学生多提供机会,督促其在讲评的时候根据自己的错题了解自身不足之处,在纠正复习理解之后教师可以为其多提供一次考试机会以帮助其建立起学习信息。

3、语文教师要树立其新的思想观念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它是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的一项重要环节。小学教师要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关怀与爱,并做到教与学的有效统一。语文教师可以活用语文知识引导其如何做人与做事,帮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学会生活。另外,语文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发展,促使其养成主动好学的习惯,在明确学生之间差异的同时帮助其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具备知识的运用能力。

4、加强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重大,其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要不断的完善自己。应该从语文素养,教学素养以及个人素养方面着手,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为人师表,要树立其自己的良好形象,才能够做好学生们的表率。

三、总结

篇2

小学语文教学要进行所谓的素质教育,就一定要依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全面落实和完成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由以下四方面构成。

(一)能力的训练。能力的训练就是要训练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像写字和写作阅读能力等;与此同时,还要进行一般能力的训练,像观察力之类的最基本能力的训练;同时要进行识记训练和读写训练,要坚持反复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其中,语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最具有深刻意义的东西,只有综合运用语感功能,才能提高语文能力。识记训练可以促进语感训练,语感训练又为识记训练提供良好的契机。语言文字是交际的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多表达,表达包括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

(二)品格的锻炼。品格的锤炼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品德修养的锻炼。这方面主要是对学生语言的完整性等最基本的训练,另外还要有语言构造方面的知识训练与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速度等方面的训练。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坚持语言文字品格训练的意志,又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训练,比如年级的不同、班级的不同、内容的不同等。以上的这些看似不重要的训练,都能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培养他们表达自我的最基本的能力。

(三)习惯的培养。语文习惯主要是写字和读书的习惯,以及阅读和识记的习惯,还有思考的习惯等。一个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他的一生都将从这些习惯中受益,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了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并能迅速适应现在的学习以及以后的学习,我们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生活,独立思考,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

(四)情感的陶冶。情感陶冶就是让学生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能够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熏陶,能够让我们的学生获得健康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语文教育本身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应注意渗透思想感情和审美体验等方面的教育,既要把工作做足做充分,又不能越过语文教育的本职,真正做到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的统一。小学语文的学习首先要从学习听、说、读、写等最基本的能力入手,但贯穿始终,就是要教学生做人之道,也就是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训练和启迪。真正体现语文学科文道统一原则。首先,课本中所选文章是文道统一的。其次,语文教学过程要体现文道统一。要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语言的学习和做人的学习结合起来。

因此,在小学语文素质内涵的要求下,我认为在实施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时,应该具有以下几点策略。

(一)端正对语文教育的认识。小学语文学科落实素质教育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本学科教学的整体质量,也关系到其他学科的教育质量。因此,要树立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性认识。小学语文学科是具有很强基础性的学科,它不仅要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行训练,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和启迪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明确教学的目标。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始终把素质教育作为指向标,要坚定不移地遵照课程计划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每一节课都很重要,它指出了教学的主要目的,规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等,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活动的依据。

篇3

促进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水平提高的措施

确立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学生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应该将其摆放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被充分激发出来,变成课堂上的主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课堂主体地位,并为学生做好一切课堂安排,学生在此种学习环境下会渐渐产生依赖心理,被动接受知识,外加学生长期都被考试分数所压抑,心理负担本就沉重。因此只有放手使学生自由,引导其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够有助于他们积极思考并主动学习,以便于在教学活动中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气氛。与此同时还要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这样以一来不仅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思想交流,还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与包容。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所不知道的知识。因此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不可一味的批评,而是要给予充分的包容并帮助他们找出影响学习成绩的原因,使他们在教师的关怀下在失败中振作起来,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考试同样成为了一项促进学生学习手段,虽然考试分数并不能作为语文教学的目的,但其同样对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情况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明确自己不足之处的情况下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所以,教师要为考试不理想的学生多提供机会,督促其在讲评的时候根据自己的错题了解自身不足之处,在纠正复习理解之后教师可以为其多提供一次考试机会以帮助其建立起学习信息。

语文教师要树立其新的思想观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它是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的一项重要环节。小学教师要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关怀与爱,并做到教与学的有效统一。语文教师可以活用语文知识引导其如何做人与做事,帮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学会生活。另外,语文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发展,促使其养成主动好学的习惯,在明确学生之间差异的同时帮助其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具备知识的运用能力。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素质教育;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39-01

新课程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发展和机遇。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层次。小学语言语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更应加强这方面的探索。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四有”人才,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念,奠定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学会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要做到教与学的统一,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为此,我们应着力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大语文”教育观的基本含义是:发展学生广阔的的语言天地,除课堂教学外,开展以课外阅读、课外练笔为主要内容的语文课外活动,开展各门学科的教学和学校以语言为工具的各种教育活动、日常生活、看电视听广播等,发展学生的语言。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要破除那种把语文教学跟语文课堂教学等同起来的观念,构建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语文课外活动和良好的语文环境为两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观念是先导,只有我们都树立了正确的“大语文”教学观,才能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灵活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去实施素质教育。

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的技能发展

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是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我们面对的学生年龄、性格、成绩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兴趣,逐步把他们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与“选择性”、“淘汰性”的教育模式是相对立的,因此,我们必须把握面向全体,重视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层次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重视个性技能发展,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注重把语文能力的培养有机地和知识教学过程相结合,将语文能力的培养寓于知识的领会、理解、运用、掌握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培养他们的不同个性技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方法,根据认识论的观点,依照科学方法可使人的认识活动变得有序,使天分较高的上层生学到更多的东西,中层生学到想学的东西,能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形成个人的某种技能。

三、挖掘语文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其中语文课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如在教学王愿坚《七根火柴》可以以无名战士的献身精神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继承革命优良传统,树立远大理想。《桂林山水之歌》这首诗,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特级教师陈志聪说:“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爱江山多娇的祖国、爱人才辈出的祖国、爱语言优美的祖国、爱具有优秀民族特点的祖国。”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许多科学技术都已跨入世界先进或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一些不好西方思想也渗入中国,使得一些青少年学生迷失方向,贪图享乐,没有追求,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典型课文进行启发,帮助他们理解古贤人的崇高理想和宽阔胸襟,真正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深刻含义,懂得保尔・柯察金“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一人生箴言,正如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语文教做人,学语文学做人,”从而达到树立正确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的目的,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扩大阅读面和知识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们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是一张张充满阳光的笑脸,他们都有课外阅读的能力和要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相信这一点。因此,在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如果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师还停留在仅是一本书上,那就是一种倒退,一种悲哀,更是一种失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用有效的激励手段和发挥向导作用,采用读书竞赛、演讲、故事会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此同时,要向导性的向学生推荐一些能陶冶情操、增加知识的有益书报让他们去读、去说。这样,不仅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激发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在阅读过程中,扩宽他们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即提高他们的素质。

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强调教育者发挥创造精神,从学校实际出发设计并组织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动中将外部教育影响主动内化为自己稳定的身心素质。以下笔者结合自身体会对小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策略进行探讨。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教育部提出素质教育这一教育观念已十几年,但由于许多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认识不够等多方面原因,很多学校的教育观念还停留在以往的应试教育,教育观念还没有"转轨"。而充分落实素质教育,小学阶段尤为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才会使小学语文教学真正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从而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自身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素质教育相比较,应试教育的弊端层出不穷,诸如,教学目的急功近利、教学方式会扼杀学生个性、教学的效果则是吃力不讨好。而素质教育则更侧重于全体、侧重于全面、侧重于基础发展,同时,应试教育的教育目标着眼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其次,要在素质教育中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小学语文教师还必须明确教学要达到立体、全面的目标。素质教育中的语文教学不仅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语文知识,形成语文教学所要求的听说读写等基本的能力,更要通过语文的学习来感染学生,使他们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陶冶他们真善美的情趣,学会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施行奠定基础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的复兴,21世纪的教师重任在肩,责无旁贷。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教育体制教育思想的变革时代已经到来,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放弃以前的自我,重塑提高后的自身。因为一个没有良好师德和优秀素质的教师,是难以培养出好学生的。时代的步伐已经告诉我们,21世纪的教师不应当只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应当是有创新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能充分有效地运用各种教育新技术的教育行家。为此,每一位语文教师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能力,具备时代所要求的素质。关于语文教师的素质,于漪老师认为,其第一要素是崇高的人格,她指出:"如果没有崇高的人格,尽管学识比较渊博,具备一定的教学技巧,也不能成为优秀的现代化语文教师。"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于漪老师、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这些话,我认为都是一个目的,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用一颗真诚的爱心来教育每一位学生,在教师的眼里每一位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和感化的。语文老师的崇高人格集中表现在:"一身正气,为人师表"。在教学业务上,功底厚实,教研并进,有开拓创新精神;在对待学生上,爱生如子,乐于奉献,有神圣的使命感;在敬业精神上,坚韧不拔,孜孜不倦,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追求。现在我们有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分析总结失误时,总是归因于客观,归因于学生,就是不愿意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些都不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只有不断完善和改造自己,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使教育发挥最好的作用。

三、建立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课堂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战场,建立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渠道的作用,是在素质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大背景下,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首先,建立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保证师生的地位平等。"德高为师"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长者,还应该是学生的朋友,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学习发展能力。尤其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陈述意见和质疑应该给予充分的时间和权力。同时,课堂教学作为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也应该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劳动成果。

其次,建立素质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必须面向全体,注重个体。素质教育与以往的应试教育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诸如,它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还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注重个性,不仅是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更重要的是为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最后,建立素质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要以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和学习习惯为目标。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发展人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习惯。然而,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节奏拖沓、教学方法繁琐,都将严重压抑学生发展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要适应素质化教育的要求就必须突破这些局限。

四、培育优秀的校园文化精神,创建素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

环境,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校园文化精神的提炼是校园建设的一项软工程,也是一所学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软实力。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的高低在提炼校园文化精神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学校方面来说,要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以及办学水平来确定相应的校园文化精神;要组织文化底蕴深厚、文学功底扎实的教师全面考察学校的办学历程,摸清学校的办学精髓,提炼出适合学校发展的思路,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加以表述出来。让小学生们在平时语文教学生活中,沉醉在高雅的校园文化中,尽情感受学习生活的无穷乐趣,这对于他们的人文素养培养来说无疑增添了许多新的感受。小学校园文化是学校语文教学的延伸,就这点来说,会得到许多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同仁的认可,它对小学生会产生持久的影响,让他们的幼小心灵接受浓厚人文素养的涤荡,培养健康高雅的人文品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素质教育的内容必须通过教学计划具体地分解在课堂教学中,并由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来完成。所以,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只有从素质教育目标入手,才能更有效地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学科整体素质,才能为学生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实现党和政府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

篇6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指挥者,是教学的主体,以自我为中心展开静态的封闭教学,教学过程都是预设好的,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在下面“乖乖地”坐好,被动地听教师讲。这种教学是围绕着教师的主观意志而展开的,不能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教学的生成,也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进行思考,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了。对于刚刚进入校门的小学生来说,学校的一切东西都是新奇的,他们性格中具有活泼好动、好强、好奇的天性,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要采取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反之,就会制约学生的发展,禁锢学生的思维,素质教育也就成了空谈。因此,只有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思想,实施科学的教育,以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才能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一、以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推动教学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师生是平等的,求知不存在尊严,谁说得对,就听谁的,服从谁,这就叫伙伴关系,这就叫合作关系,这就叫和谐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那种指挥者的做法,做学生学习路上的指导者,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让师生间的交往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师生间浓厚的情感是教学顺利展开的基础。小学生的心灵脆弱而敏感,教师要尊重他们的天性,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关怀学生的成长,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对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辅导。学生幼小的心灵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只有多尊重学生,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宽容地对待他们的小问题,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就能够激发他们的思想,让他们自由翱翔在知识的天空。

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合作情境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因此,从小学阶段开始,我们就要着手培养学生创新、合作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师生之间要共同参与教学,形成多向互动的网络式教学结构,使学生不再游离于教学之外,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多动脑筋,为学生创设一些符合他们心理和年龄特点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一)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提问这一环节对于师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的提问进行延伸,有自己的创新;也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因此,要想有效地实施素质教学,必须要在提问上下工夫。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推动一堂好课,能够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教师所提的问题切忌机械化,盲目提问不仅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问题的设计要从有价值的角度出发,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并且,所提问题要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目标明确,为学生指出正确的思考方向,突出教学的重点。提问可采取多种方式,力求新颖、灵活、有趣,让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欲望。

(二)创设合作情境

小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他们喜欢受他人瞩目,让别人听自己说话。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合作情境,让他们在分组合作学习中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合作学习多是以交流讨论为主。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也能够让学生吸取别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培养团体意识和互帮互助的习惯。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指导学生改编故事、表演短剧等,给学生分配任务和角色,让他们自己编写剧本和台词,然后上台表演。以小学二年级《盲人摸象》一课为例,笔者把学生6人分成一组,四人扮演四个盲人,一人扮演牵象的人,一人扮演大象。学生自己设置场景、台词、服装,在快乐的氛围中,他们积极讨论,很轻松地就掌握了本课的知识。

三、整合多媒体资源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渐进入了校园之中,取代了以往那种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的教学结构,为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导作用,在学生和教材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多媒体的图画、文本、声音能够从多个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结构得到更大的优化。如果我们能够对多媒体加以有效利用,就能够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小学生对感性事物接受快,感兴趣。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使学生最大限度接受更多的信息。将抽象的文字、图像跃然于画面,配以音乐,对话等,就变成了学生喜欢的动画片,自然能够激发学习的欲望。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和谐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促进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挑战,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正确性和先进性,是质的飞跃。它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化抽象为具体,将那些枯燥文字变为活泼、生动的图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这就是教学改革对我们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完整体现。

篇7

中、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发展上述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因此。搞好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世纪大事。

一、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课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此可见,在各门学科中,中、小学语文课尤须重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构造好坚实的科学文化的基矗。

二、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

应该肯定,我们中、小学语文课的教育教学,无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统一原则,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不少可靠的成绩。但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至高无尚”,使基础教育仍陷入难以自拔的误区。目前,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班、重点学生的塔尖久攻不下。这些学校只是供少数“英才”,大款和特权阶层用“高分”。几万之重金。手中权力去择校而设。学校在升学率指挥棒左右下,全力以赴为升学考试组织安排教学、教师、资金和奖金。凡是与应试无关的其它活动则一律禁止,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三年的课讲二年。每天撂在学生面前的是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数也数不尽。做也做不完的模拟考试题,这些题不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消化吸收,而是指令性地按着现成答案去死记硬背。即使有的学生背会满脑子答案,暂时赢得了高分,考上了上一级学校,而实际上,他们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非但没有提高相反却在整体素质上下降了,滑坡了。为了弥补这一根基的不足,在这些学生升入上一级学校之后。学校不得不用大量时间去采取补救措施。如果不这样补救,势必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如高考升入我校的大专学生,不得不重新开设听力课、说读课、书法课等来补救中、小学时期语文课因应试教育而留下的听说读写素质先天不足,否则毕业后不能胜任教师工作。这些进一步告诉我们:在所有各门课程中,加强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它是决定整体素质教育提高的基矗。

三、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的两个途径

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应从哪里入手?我的看法主要有两点:

第一、从教的角度看必须把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放在首位。道理极其明白: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把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都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二,从学的角度看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以自学为主线,通过主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教师施以语文素质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为达此目的,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 遵循语文课工具性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在掌握与运用语言文学上狠下功夫。掌握与运用语文工具的唯一途径就是反复深入地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着眼点,决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通过掌握工具来提高自身的语文教育素质。这就要必须摆脱“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答案”、“考啥学啥,不考不学”的左右。多进行应用性整体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驾驭语言文学的工具,强化自身语文素质。

篇8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具体来讲,教师应当从应试教育的思想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思想,进一步体会到应试教育的不足和危害,摆脱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不再单纯性地以学生的高分数作为评价依据。这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后果是:将教育的成功归结于考试的成功,在成就一少部分尖子生的同时,放弃或者是否定了大部分的学生;注重智育(高分数和死知识),忽视了其他一些方面(个性特长和全面发展),甚至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是教育本质特点的一个重要体现。换言之,素质教育的实施目的,并非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升学和深造,而是能够使所有的学生将来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教师应当以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为己任,彻底转变教学思想,不再单纯性地注重学生的高分数,提高素质教育意识,并且贯彻实施。

2.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指路人,还是学生的好朋友。教师这种职业是非常高尚的,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跟教师怎样处理师生关系有着非常大的关联性,倘若教师能够真正地爱学生,跟学生和谐、平等地相处,那么就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因此犯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教师不应当冷冷地批评学生,而应当激励学生,这样,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改造自己的错误、弥补自身的缺陷,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怎样学习和掌握知识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并非死记硬背,不然就脱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3.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语文属于一种社会现象,它跟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它产生和发展于社会生活,且被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语文也属于一种文化现象,语文要素构成了文化环境,以人的发展和进步作为视角,语文教学是第一位的,它不仅仅能够应用于交际,还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的前提和基础。为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教师务必不断地更新教学思想,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将生活实际和语文知识有效地统一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地统一实践应用、时展的信息,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以使完善的教学知识系统形成,并且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具体而言,一方面,教师需要规范化作业批改的书面语言、跟学生沟通的生活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并且注重文采,不可以随心所欲,教师更需要进行规范化的书写。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沟通、阅读和学习,进而切实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只有做好以上两个方面,才能够切实进行开放性的语文教学。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