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5 10:29:0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经典的经济学原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工程经济学;立脚点原则;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
中图分类号:F40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3.04.007
工程经济学是经济学原理在投资问题上的应用,主要是与工程相关的投资问题上的应用[12]。为了保证工程技术很好地服务于经济,使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就要考虑如何根据资金情况正确建立可供选择的工程技术方案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用什么经济指标体系对各种方案进行正确的计算、比较和评价,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问题。要想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工程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的应用。工程经济学是融汇了工程学和经济学各自特点和内在联系的交叉学科,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34]。虽然工程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仍然在不断地发展,但一些基本原则却始终构成了该学科发展、研究和应用的基础[56]。然而在工程经济学众多的基本原则中,立脚点(或称着眼点)原则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立脚点原则,并对其应用加以具体说明,无论对于工程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建设还是实践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立脚点原则
立脚点是指分析者在项目研究中的组织立场。这里的“组织”是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讲的,它是指分析者所在的社会实体。
根据工程经济分析中涉及到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划分出常见的两大类六个社会实体。这些不同的社会实体间既可能是横向并列的关系,也可能是纵向包含的关系。见图1。
图1 工程经济学中的组织类型
同样的工作从不同组织的立脚点来看,将会有不同的收益和成本。一方面,立脚点的不同将导致不同的收益和成本内容;另一方面,即使相同的收益或成本内容,其价值也会因立脚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工程技术方案有利和不利结果的出现会依赖于分析者所采取的立脚点,因此,立脚点原则要求分析者明确在经济分析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
特定决策的立脚点应当具有一贯性。一般决策的观点都是把项目所有者作为立脚点,然而,某些情况下关于项目经济分析的决策,也会要求使用债权人和项目全部投资人,甚至国家与社会等其他类型的社会实体作为立脚点。当给定了特定立脚点,备选方案未来产生的效果,无论是经济的或是其他方面的,都将被确定下来。因此,在项目的可行性评价或经济分析过程中,明确的与一贯的立脚点原则是十分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方案比较与选择等科学决策的前提与保障。
明确的与一贯的立脚点原则并不排斥基于多个立脚点对项目的全面考察与评价,只是要求在每个特定决策或从每个特定角度考察项目时,要明确并使用唯一立脚点,以保证特定立脚点下项目收益与成本的清晰明确,避免由此带来的争议和不正确评价。
同时,应当认识到,多立脚点的全面考察,会有多个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到项目的决策程序中,这有可能导致不同利益主体对工程项目或方案进行评价、选择及设计时,会出现某些或某种程度的冲突。因此,立脚点原则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项目评价指标设置的系统性与客观性,需要实现决策权在不同利益主体间分配的合理性与公正性。
二、立脚点原则的应用
(一)财务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财务现金流量表能够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现金收支情况,用以计算各项动态和静态经济评价指标,从而进行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分析。现金流量表可分为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等不同报表,要正确得出不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内容,必须依据立脚点原则,区分不同的投资计算基础。基于项目全部投资人和项目所有者两种不同的立脚点进行项目现金流量的分析,见图2。
图2 项目全部投资人和项目所有者的现金流量
通过对基于项目全部投资人和项目所有者两种立脚点的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很容易地得出不同财务现金流量报表的结构,见表1。
(二)项目收益率与资本金收益率
考察项目收益率时,如果站在全部投资人的立场上来评价,那么股东是投资人,债权人也是投资人。债权人从项目中得到的收益是利息,正如股东从项目中得到股息是一样的。可见,利息不构成基于全部投资人立场的现金流出科目。如果站在项目所有者的立场上来评价,那么利息将成为现金流出科目。由于建设期利息计入固定资产原值,从而计提折旧;经营期利息计算期间费用,虽然两者都不抵扣调整所得税,但却都具有抵扣所得税的作用,从而影响到基于项目所有者立场的净现金流量,导致项目收益率与资本金收益率出现差异。如,某工程项目投资100万元,其中自有资金50万元,贷款50万元,贷款利率15%,预计年营业收入100万元,经营成本54万元,年折旧费为10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6万元,所得税率为25%,其项目收益率与资本金收益率的计算及结果见表2。
资本金收益率明显高于项目收益率,其产生源于项目收益率与贷款利率的不一致。设项目投资为K,项目资本金为K0,贷款为KL,项目收益率为R,项目资本金收益率为R0,贷款利率为RL,由投资收益率的公式知R0=R+(KL/K0)(R-RL)。可见,当R>RL时,R0>R;当R
(三)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分析
在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评价中,政府或国家也往往需要知道项目投资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这就需要基于政府或国家的立脚点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这一工作通常被称为国民经济评价或经济分析。国民经济评价的方法是在西方国家随着兴建公共事业项目的需要而提出的一种经济评价方法,也被称为社会成本效益分析,世界上有代表性的理论和方法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方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的方法(又称LM法)等。目前,我国对拟建投资项目或方案进行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已经成为整个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7]。从项目财务评价到国民经济分析,立脚点的转换使得两种评价工作代表了不同的利益主体,分析的视角存在较大差异。
如果站在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考虑,那么就需要把国民经济作为一个大系统,项目的建设作为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从而分析项目从国民经济中所吸取的投入以及项目产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由于国家的资源,包括资金、外汇、土地、劳动力以及其他自然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基于国家或全社会立脚点的国民经济评价,在考察项目时应当关注资源的变动[8],而项目全部投资人立脚点的财务评价则是重点关注货币的流动。关注资源的变动,应当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国民收入的最大增长。因此,笔者认为,凡是减少某国社会有益资源的项目投入都是该国的国民经济费用;凡是增加某国社会有益资源的项目产出都是该国的国民经济收益;凡是增加某国社会有害物质的项目产出都是该国的国民经济费用;凡是减少某国社会有害物质的项目投入都是该国的国民经济收益。社会有益资源作为项目投入,其价值应以机会成本衡量;社会有益资源作为项目产出,其价值应以支付意愿衡量。增加社会有害物质,其费用应以带来的有害物质的危害结果衡量;减少了社会有害物质,其收益也应以消除有害物质的危害结果来衡量。
从一国国民经济的角度看,企业向国家缴纳税金,向国内银行支付利息,或企业从国家得到某种形式的补贴,都未造成资源的实际耗费或增加,它们只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转移支付,因此,不能作为基于该国国家或社会立脚点的费用或收益。如果同时考虑他国国民经济,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那么向国外银行支付利息,也未造成资源的实际耗费或增加,向国外银行支付利息也成为基于新的立脚点的转移支付。
总之,国民经济评价应该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用货物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来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910]。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区别在于二者所站的评价角度和立场不同,所考察的对象不同,所跟踪的对象不同。财务评价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考察项目自身的财务生存能力,跟踪的是货币流动;国民经济评价是站在国家和该国社会的角度来考察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跟踪的是资源流动。可见,只有依据立脚点原则,才能正确把握项目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的异同,才能准确识别国民经济评价的效益和费用,从而实现国民经济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靠性。
三、结 语
工程经济学致力于系统评价针对工程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经济绩效。而系统评价与分析必须把相关的实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调查研究,因此,系统评价与分析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与立脚点相联系――所有与立脚点有关的影响因素都应给予考察。在工程经济学的应用实践中,如果忽视了立脚点原则,就容易掉入仅就问题某部分进行分析的陷阱,虽然达到局部优化,却往往达不到整体最优。本文指出立脚点是工程经济学中的基本原则,划分了工程经济学中立脚点涉及到的两大类六种社会实体,指出了应当坚持明确的和一贯的立脚点原则,并且明确的和一贯的立脚点原则不应排斥从多个立脚点对项目的全面考察;通过财务现金流量表结构、项目收益率与资本金收益率以及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了立脚点原则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Steiner H M.工程经济学原理[M].张 芳,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 Newnan D G,Eschenbach T G,Lavelle J P.Engineering Economic Analysis (9th)[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3] 李 南.工程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 Sullivan W G,Wicks E M,Luxhoj J T.工程经济学[M].邵颖红,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 White J A,Case K E,Pratt D B.Principles of Engineering Economic Analysis(9th)[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Inc.,2009.
[6] Park C S. Fundamentals of Engineering Economics (2nd)[M].Upper Saddle River:Prentice Hall, 2008.
[7] 王兰荣,赵明浩.论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间的关系[J].决策借鉴,1990(3):3739.
[8] 陈 利,钱永峰.国民经济评价在项目评价中的作用[J].基建优化,2004,25(1):2223.
论文摘要:针对新经济时代支持社会经济增长的核心生产要素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重点已经转向人的显著特点.对人力资源管理在新经济时代表现出的特点进行论述。
新经济一词在20世纪末尤其进人21世纪后开始被人类广泛使用。其含义就广义而言是指用来描绘工业化后期的经济属性,类似的名词还有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等;从狭义上讲则指依靠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如信息网络、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新经济区别传统经济主要在于支持经济增长的核心生产要素在变化,即由从前的以自然资源劳动力为主或以资本为核心转变为知识含量高、信息量大的技术与创新;同时,企业竞争模式、成长速度都会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经济中企业依赖的成本管理能力、品质管理能力‘开发创新能力在新的环境下要加人新的内容,社会经济发展所依赖的战略资源重点已转向人因此,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在新经济时代所表现出的特点进行研究对社会各方面发展都有着特殊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是知识型员工
新技术革命使社会经济基础从资本密集型转向知识、智能和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产品的高效益主要来自其高附加值,知识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这里的知识正是包括信息技术专利、技能等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积极影响的智力要素,人力资源在满足高新技术的高智力方面当之无愧、不可替代。因而,知识创新者与职业企业家理所当然地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同时.未来社会中越是高素质、稀缺、热门的人才越容易获得选择工作的机会,其报酬也越高。人才的稀缺性、巨大的增值空间和人力资本的高回报性使得资本疯狂追逐人才,人才选择资本、知识与人才雇佣资本成为必然。所以企业必须承认知识型员工的贡献与价值,资本单方面参与利润分享的历史已经结束,知识创新者和职业企业家具有对剩余价值的索取权在这种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关注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对知识型员工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知识型员工由于其拥有知识资本,在组织中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因而一方面要授权给员工,给员工一定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又要防范由于授权而带来的风险;同时,知识型员工具有很强的成就欲望、专业兴趣,如何确保其成就欲望、专业兴趣与企业所需目标一致也成为新的课题。
第二,知识型员工具有较强的流动意愿,终身为一个组织工作不太可能,因而,员工忠诚被赋予新的内涵。在流动成为必然的情况下、如何建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忠诚关系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由于流动的加强,企业人力投资由谁承担成为企业面临的选择,企业还要面对流动过频‘集体跳槽所带来的危机
第三,由于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往往是团队与项目合作.其工作模式是跨专业、跨职能、跨部门的,有时并无固定的工作场所,而是通过信息、网络组成的虚拟工作团队与项目团队,因而要对知识型工作进行重新设计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加以改变。
第四,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过程难以直接监控,工作成果难以衡量,个体劳动成果与团队成果的确定、报酬与绩效的相关性、工作定位与角色定位等一系列问题使得价值评价体系变得复杂和不确定。
最后,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中,领导与被领导的界限模糊,知识代替权威。一个人对企业的价值不再仅仅取决于其管理职务的高低,更取决于其拥有的知识与信息量.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信任、沟通、承诺学习成为新的互动方式。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健是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一种新型关系
新经济社会中,由于以信息网络为工具虚拟工作方式不断增加,员工由追求终身就业饭碗转向追求终身就业能力,通过流动实现增值。与传统经济相比,过去仅仅依靠市场法则确定双方权力、义务、利益关系的劳动契约或合同在新经济社会中已远远不足.还必须融人心理因素,即要求企业与员工一起建立共同愿望与憧憬,并在此基础上关注员工对组织的心理期望、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实现员工的自我发展,使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相互期望达成默契,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信任和承诺关系.最终建立起一种个人和组织共同成长与发展的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一种新的“游戏规则”就显得十分重要:企业要以新的思维来对待员工.以营销的视角来开发组织中的人力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力资源管理也变成一种营销工作,即企业要站在员工需求的角度,通过提供令员工满意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来吸纳、保留、激励、开发企业所需人才。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价值链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使人力资本价值得以实现及其价值的增值。因而,价值链本身就是对人才激励和创新的过程。这个链条上主要有3个环节,即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
价值创造强调创造要素的吸纳与开发,肯定知识创新者和职业企业家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主导作用,尽管他们人数占不到企业人员总数的20%,但他们却创造了企业80%以上的价值,同时这部分人还能带动企业其他80%的人,因此企业要注重吸纳一流人才,同时注重通过开发提升员工的价值。价值评价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它强调建立科学的价值评价考核体系,主要包括个性特质评价.职业行为能力评价、关键业绩指标考核,通过这3方面分别对员工是否具备某一职务所要求的卜性特质、是否具备某一职务所要求的职务行为能力与胜任程度、是否使其工作达到该职务所要求的关键指标来评价员工,从而在企业中形成凭能力与业绩吃饭而不是凭政治技巧吃饭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使人才的贡献得到承认,使真正优秀、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脱颖而出。价值分配不仅包括工资、奖金、红利、股权,还包括职权、信息、机会等,用以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从而有效地激励员工。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注重对员工的潜能评价,向员工提供面向未来的全国各地资源开发内容与手段,提高其终身就业能力
四、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上将成为整体增长型组织
在新经济社会中.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从人本型管理转向战略型管理的新趋势,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真正的战略性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要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提供帮助,人力资源管理不再单纯是其管理职能部门的责任,而是全体员工及全体管理者的责任。人力资源管理正由传统的行政权力型转向服务支持型,其权力淡化,直线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增加、员工自主管理的责任增加,将管理委托到最底层,使更多的员工参与。同时,由于权力下放,将从根本上改变企业文化,低层员工参与创新,被授予决策权,并对业绩改进负责。信任与对过错的宽容成为核心文化,硅谷中不乏一些对具有经营失败经历的员工在招聘时受到青睐的例子。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 课堂教学 桥梁作用 教师职业技能 科研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22-02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高中新课改全面推行、本科教育面向大众化的新形势下,地方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将发生相应的调整。一方面需立足于地方性和师范性,担负起为地方培养素质教育合格人才(中学教师)的任务;另一方面,由于本科教育已经面向大众化,研究生教育已经是一种趋势,因此,地方师范院校还承担着为研究生培养输送合格的科研型学习人才的任务。所以,地方师范院校的课堂教学既不能实行单一的知识讲解和理论灌输,也不能完全脱离教学的师范性,将地方师范教育转变为考研加工厂。下面笔者以经典力学为例,谈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力学教学的桥梁作用
地方师范院校的力学课程往往是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此时,学生在学习方法和认知能力等方面还停留在高中阶段,对物理学科的认识往往有很大的偏差,对物理学习的整体印象还停留在强化记忆、定量计算上,不习惯或不能够对物理对象做完整而详细的定性分析,不习惯用物理语言、数学语言去描述物理现象和运用数学手段去解决物理问题。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养成用学术语言去定义物理概念,用物理语言去解释数学公式,用数学手段解决物理问题的物理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引导他们从中学物理的学习方式转变到大学物理的学习方式上来,逐步适应大学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充分发挥经典力学课堂教学在学生角色转变上的桥梁作用。力学教学的另一桥梁作用体现在力学课程中蕴含的物理规律、科学思维、研究方法等对后续经典物理学基础课程的影响,经典物理学中电磁学、声学、光学、热学等基础物理理论的建立无一不与经典力学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上深受经典力学的影响。电磁学的学习首先是从电场和磁场力的属性及能量的属性开始的,库仑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等理论的建立无一不是类比或借鉴于经典力学理论。在声学中声音被视为是弹性介质空气中的机械振动。在热学理论中,热运动被归结为分子无规则机械运动的统计表现,能量守恒被引入到热力学三定律的建立之中,而光学中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方程恰是功能关系的体现。可以说,整个经典物理理论均渗透着经典力学的痕迹,因而,在经典力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力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发挥经典力学在物理学知识体系中的桥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二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师范类学生的职业技能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全面推行的新形势下,对教师的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地方师范院校传统的职业技能训练往往采取的是学生分组试讲、教师单独指导,这一模式由于受时间短、试讲课堂虚拟化、教师指导理想化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很难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素质教育工作者,因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该让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积极学“教”。但在物理学的很多课程中由于受课时少、教学任务重、知识内容相对较难等因素的影响,要想让学生站在“准教师”的立场参与到教学中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经典力学由于在知识层面上有很大一部分与高中知识点相重叠,课程相对较简单,因而在力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鼓励他们以“准教师”的立场去讨论和理解在中学阶段曾经接触过的物理问题,培养他们基本的职业技能,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习“教”,逐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教师职业素养。
三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本科教育已经走向大众化,地方师范院校完全的师范性教育既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也不能促进学校本身的发展。因而,如何以科研促进教学,积极培养合格的“准研究生”已经是当前地方师范院校面临的难题之一。合格的“准研究生”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系统而扎实的专业基础,还应具备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对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和发展前景均应有所了解,这些知识技能的获得,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熏陶,逐步积累和总结才能习得。所以,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把握和贯彻这一理念。经典力学作为师范类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较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石,其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经典力学概念及其理论从形成到发展,都蕴含了丰富的物理学思维。经典力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典力学的研究手段是整个物理学乃至自然科学的常用手段之一。经典力学课程的这些特点是课程本身的精华所在,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把握、探究这些科学思想、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逐步养成研究式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大介绍物理学发展的前沿理念和科学技术的力度,
拓展学生视野,帮助他们理清物理的学习思路,引导他们走上物理学习和研究之路。
地方师范院校的教学改革,已经远远落后于素质教育的推广和高中新课改的推行,作为衔接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桥梁的基础物理课程,特别是物理学基础课程之中的核心课程——经典力学,其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地方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能否取得长足进步,因而,探讨和推行经典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永明.高校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面对独立学院体制的特殊性以及当今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需要大学班主任对班主任工作重新审视和认识.不断改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思路,帮助、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自主学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型实用人才。对于如何提高独立学院班主任工作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理解。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
所有的大学生在入学之初思想都停留在高中时期的阶段,而这一阶段正是一个人人生目标的确定阶段,在这一阶段要做好一个好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们走正途走对路。学生步入大学之后,在学习观念、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态度上都需要进行极大的转变。学生入学后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不知道自己的未来目标是什么,在学习方面很茫然。班主任在学习方面应从三点上入手教育和指导学生:
1、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上就不如一本二本的学生,这时不能因为他们的高考成绩来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应该利用班会等集体教育形式对他们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和全面的专业介绍,让学生思想上做好准备,了解专业特点,对专业有个整体规划,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使得有一个完整有效的学习过程。
2、要让学生立足现实,不能怀抱理想主义和依赖心理,真正的社会不是童话也不是父母的臂弯,让他们明确形势压力,正视现实,了解就业及考研的形势,改变原来想要放松享受的想法,稳定专业思想。组织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请专业任课教师或高年级学生为人学新生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班主任要使学生们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完成了人生征途中一个重要的目标,而大学生都是站在一个起跑线上,不能因为是三本院校而自暴自弃,同时也不能因为考上大学而洋洋得意。今后的路还很长,只有尽快为自己找到新的、止确的人生目标,才能找到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做到大学学习充实而有意义。
二、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就像一面镜子,学生会在镜子里看到以后的自己。专任教师是学生学术上的引导者,辅导员是大学生生活上的引路者,而大学班主任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较多的引导者,其言行举止和思想素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有意无意的模仿对象。独立学院的班主任一般都是专任教师和相关专业的行政人员兼职,兼职班主任要做到一下几点:
1、班主任在工作上要兢兢业业,不能耽误本职工作也不能忽视了对学生的指导。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以便及时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优势,对本专业充满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班主任生活上要健康朴实,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做好学生的典范。不浮夸、不偏激、不浪费。要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指导能力,以便在生活中给学生更好的指导。
3、在教学工作中,特别是班会等主题讲座类教育,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思维感受,鼓励学生用独特的视觉感受自己所学领域的知识,鼓励学生的判断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学习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大学生处于社会成熟和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大学的学习是职业专业的学习与训练阶段,必须加强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和热爱,这样才会主动地、自发地、大量地投入时间和精力,想方设法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尽快地进入创造成果的角色。
三、将心比心温暖学生,深入的了解学生。
要尊重和关心学生,学会从学生的视角看问题,以学生的思维去想问题,只有真正理解学生,才能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做到心息相通,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是搞好班级工作和学生工作的前提,教师要用诚心、真心、爱心去温暖需要温暖的学生、安慰需要安慰的学生、体贴需要体贴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我们在学生时代也是如此,老师偶尔一句关心的话语,关切的问候,都会使学生牢牢记在心中。哪怕是大学生也不例外,离家背井的每个学生都需要关怀,老师在他们心中就像自己的长辈一样,是他们人生中的指明灯。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业、生活、思想、心理、情感、特长、爱
好、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大学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更好地服务每一位学生。班主任尽量找时间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个别谈话,课间休息时多走进教室,课余时间多走进图书馆、食堂、宿舍,观察本班学生的言行举止,沟通交流意见、思想等,了解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同时班主任要经常通过电话、书信等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和家庭状况。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待自己的学生,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们的优点,做到因材施教。
为了保证工程技术很好地服务于经济,使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就要考虑如何根据资金情况正确建立可供选择的工程技术方案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用什么经济指标体系对各种方案进行正确的计算、比较和评价,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问题。要想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工程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的应用。工程经济学是融汇了工程学和经济学各自特点和内在联系的交叉学科,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虽然工程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仍然在不断地发展,但一些基本原则却始终构成了该学科发展、研究和应用的基础。然而在工程经济学众多的基本原则中,立脚点(或称着眼点)原则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立脚点原则,并对其应用加以具体说明,无论对于工程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建设还是实践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立脚点原则
立脚点是指分析者在项目研究中的组织立场。这里的“组织”是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讲的,它是指分析者所在的社会实体。
根据工程经济分析中涉及到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划分出常见的两大类六个社会实体。这些不同的社会实体间既可能是横向并列的关系,也可能是纵向包含的关系。
同样的工作从不同组织的立脚点来看,将会有不同的收益和成本。一方面,立脚点的不同将导致不同的收益和成本内容;另一方面,即使相同的收益或成本内容,其价值也会因立脚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工程技术方案有利和不利结果的出现会依赖于分析者所采取的立脚点,因此,立脚点原则要求分析者明确在经济分析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
特定决策的立脚点应当具有一贯性。一般决策的观点都是把项目所有者作为立脚点,然而,某些情况下关于项目经济分析的决策,也会要求使用债权人和项目全部投资人,甚至国家与社会等其他类型的社会实体作为立脚点。当给定了特定立脚点,备选方案未来产生的效果,无论是经济的或是其他方面的,都将被确定下来。因此,在项目的可行性评价或经济分析过程中,明确的与一贯的立脚点原则是十分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方案比较与选择等科学决策的前提与保障。
明确的与一贯的立脚点原则并不排斥基于多个立脚点对项目的全面考察与评价,只是要求在每个特定决策或从每个特定角度考察项目时,要明确并使用唯一立脚点,以保证特定立脚点下项目收益与成本的清晰明确,避免由此带来的争议和不正确评价。
同时,应当认识到,多立脚点的全面考察,会有多个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到项目的决策程序中,这有可能导致不同利益主体对工程项目或方案进行评价、选择及设计时,会出现某些或某种程度的冲突。因此,立脚点原则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项目评价指标设置的系统性与客观性,需要实现决策权在不同利益主体间分配的合理性与公正性。
二、立脚点原则的应用
(一)财务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财务现金流量表能够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现金收支情况,用以计算各项动态和静态经济评价指标,从而进行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分析。现金流量表可分为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等不同报表,要正确得出不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内容,必须依据立脚点原则,区分不同的投资计算基础。
通过对基于项目全部投资人和项目所有者两种立脚点的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很容易地得出不同财务现金流量报表的结构。
(二)项目收益率与资本金收益率
考察项目收益率时,如果站在全部投资人的立场上来评价,那么股东是投资人,债权人也是投资人。债权人从项目中得到的收益是利息,正如股东从项目中得到股息是一样的。可见,利息不构成基于全部投资人立场的现金流出科目。如果站在项目所有者的立场上来评价,那么利息将成为现金流出科目。由于建设期利息计入固定资产原值,从而计提折旧;经营期利息计算期间费用,虽然两者都不抵扣调整所得税,但却都具有抵扣所得税的作用,从而影响到基于项目所有者立场的净现金流量,导致项目收益率与资本金收益率出现差异。如,某工程项目投资100万元,其中自有资金50万元,贷款50万元,贷款利率15%,预计年营业收入100万元,经营成本54万元,年折旧费为10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6万元,所得税率为25%。
(三)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分析
在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评价中,政府或国家也往往需要知道项目投资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这就需要基于政府或国家的立脚点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这一工作通常被称为国民经济评价或经济分析。国民经济评价的方法是在西方国家随着兴建公共事业项目的需要而提出的一种经济评价方法,也被称为社会成本效益分析,世界上有代表性的理论和方法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方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的方法(又称L-M法)等。目前,我国对拟建投资项目或方案进行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已经成为整个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从项目财务评价到国民经济分析,立脚点的转换使得两种评价工作代表了不同的利益主体,分析的视角存在较大差异。
如果站在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考虑,那么就需要把国民经济作为一个大系统,项目的建设作为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从而分析项目从国民经济中所吸取的投入以及项目产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由于国家的资源,包括资金、外汇、土地、劳动力以及其他自然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基于国家或全社会立脚点的国民经济评价,在考察项目时应当关注资源的变动,而项目全部投资人立脚点的财务评价则是重点关注货币的流动。关注资源的变动,应当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国民收入的最大增长。因此,笔者认为,凡是减少某国社会有益资源的项目投入都是该国的国民经济费用;凡是增加某国社会有益资源的项目产出都是该国的国民经济收益;凡是增加某国社会有害物质的项目产出都是该国的国民经济费用;凡是减少某国社会有害物质的项目投入都是该国的国民经济收益。社会有益资源作为项目投入,其价值应以机会成本衡量;社会有益资源作为项目产出,其价值应以支付意愿衡量。增加社会有害物质,其费用应以带来的有害物质的危害结果衡量;减少了社会有害物质,其收益也应以消除有害物质的危害结果来衡量。
从一国国民经济的角度看,企业向国家缴纳税金,向国内银行支付利息,或企业从国家得到某种形式的补贴,都未造成资源的实际耗费或增加,它们只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转移支付,因此,不能作为基于该国国家或社会立脚点的费用或收益。如果同时考虑他国国民经济,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那么向国外银行支付利息,也未造成资源的实际耗费或增加,向国外银行支付利息也成为基于新的立脚点的转移支付。
总之,国民经济评价应该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用货物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来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区别在于二者所站的评价角度和立场不同,所考察的对象不同,所跟踪的对象不同。财务评价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考察项目自身的财务生存能力,跟踪的是货币流动;国民经济评价是站在国家和该国社会的角度来考察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跟踪的是资源流动。可见,只有依据立脚点原则,才能正确把握项目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的异同,才能准确识别国民经济评价的效益和费用,从而实现国民经济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靠性。
三、结语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重点能力 培养方法
中国经济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是经济超高速持续增长了十年之后,中国经济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必须改革,其核心目标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主要是实现两个转变,其中一个就是从制造向创新转型。要想成功转型,人才是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各大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1.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是闻名世界的制造大国,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中国制造的产品,俨然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工厂。国内很多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都是帮别人做加工,赚取微薄的利润,一有风吹草动,就很难生存下去,也有企业虽然有自己的技术,但技术创新的力度不够,缺乏竞争力。在现在的形式下,我国必须转向创新型经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整个教育系统提出的历史性任务。高等院校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各类专门人才的摇篮。高职教育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浪潮中崛起的一个新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可以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也决定了它必须走创新之路。
一方面,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比如经常搞些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并适当进行奖励。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意见,不要人云亦云。还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创新的动力源泉。高职学生在中考中往往没有得到高分,觉得自己没有其他高等院校的学生那么优秀。但其实在中学时期,由于过重的学习负担使他们根本无暇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潜能得不到发挥,我们应该重新看待学生,让他们看到自己优秀的一面,帮助他们重塑自信,培养创新精神。
另一方面,我们要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首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学生在学完所有的规定课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个性发展需求和就业需要自由选择一个重点的课程模块进行学习。这样有针对性地学习,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教学不应该是应试教育,不应该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而应该是让学生成为主体,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又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学习阶段,这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新的形势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业务能力的强弱。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意义重大。
如何提高呢?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高职学生学习习惯差,自律性不强,学习动机较弱,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学生刚进入大学就应进行学风建设,以增强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完善学习奖励机制,加大评优工作的宣传力度,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二要加强纪律约束机制,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不是进行处分;三要做好学生的日常教育工作,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其次,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和竞赛,鼓励学生多参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和促进作用。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比较容易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要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习能力,调动起学习积极性,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最后,由于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普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茫然,不知道该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这就导致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因此,引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选择合适的自主学习风格,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高职院校注重的是职业技能教育,培养的主要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和管理人才。因此,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对课外的自主学习定出明确的目标。比如说针对大一新生进行“择业指导”,明确学习方向;对大二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对大三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3.加强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学生就业后正处在一个不断转型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会先后就职于多个企业。面对不同的企业氛围及人事结构,如何适应环境,处理好上下级、同事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沟通的能力,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大学里应该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对于学校来说,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鼓励和支持学生组织一些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适当参加各类活动,包括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加强对学生以上几方面能力的培养才能提高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为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佟晓慧,杜娟.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的几点思考[M].辽宁高职学报,2005.
关键词: 云储存 物理教学 教学资源 共享模式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日趋完善,计算机在现代教育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教育资源,但由于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并且教学资源本身具有数量大、种类多等特点,使得这些资源不能被自由地使用,无法满足人们对教学资源的需求。随着云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利用云储存技术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这种共享模式不仅简化了繁琐的管理工作,更满足了人们对资源的需求。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因而基于云储存的教学资源共享模式应运而生。
二、云储存技术简介
云储存是在云计算技术概念上延伸和发展产生的一个新概念,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不同种类的储存设备通过相关软件结合起来进行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服务。当用户访问云储存时,并不是使用其中某一个储存设备,而是在使用云储存系统的一种数据访问服务,因而准确地说,云储存是一种服务,并非实际意义上的储存,是一个由软件与硬件协同工作的复杂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储存方式,云储存比起传统的储存方式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方面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1.经济性。高校使用云储存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只需根据实际情况购买适合的云储存服务即可,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硬件设备的更换,大大减少了一次性资金的投入,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该共享模式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2.高效性。基于云储存的教学资源共享模式采用虚拟化技术,通过互联网将不同地点的不同储存设备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资源池,而后通过专业的管理软件对教学资源进行管理,大大提高了资源共享使用的高效性。
3.安全性。由于云储存将不同的资源分散在不同的节点上,并且都有相关的数据备份,数据在传输储存的时候都使用了加密技术,很好地保护了教学资源的数据安全。
三、基于云储存的经典物理学教学资源的共享模式
在运用云储存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之前,必须构建一个云环境,在这个云环境之中,由虚拟化的及动态可扩展的储存资源对教学资源进行储存,并对用户的访问提供服务。通过云储存,可以将数据庞大繁琐的教学资源自动分拆成较小的数据块,然后由多个节点构成的计算机集群系统进行分散储存。
1.基于云储存的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的简介
利用云储存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构建教学资源共享系统,该模式的主要构架可以分为五层,由下到上分别为基础设备层、数据资源层、系统管理层、应用平台层和用户访问层。
(1)基础设备层。基础设备层位于整个共享模式系统的最底层,为整个模式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硬件支撑,主要由服务器、网络设备、硬盘等多种储存设备构成。而该模式下,通过云储存技术将大量不同种类不同类型的设备连接起来,并通过管理软件使其协同工作,为用户提供储存服务及访问服务。
(2)数据资源层。数据资源层是共享模式下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重要环节,负责通过虚拟化技术把分散的数据资源整合为一个数据资源池,并通过统一的管理系统,对储存的数据进行集中管理,从而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储存,可以参照教育资源库管理系统互操作框架来指导数据资源库的数据接口标准。
(3)系统管理层。系统管理层主要负责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主要包括用户管理、资源管理、任务管理、安全管理等模块。
(4)应用平台层。应用平台层是提供服务的一层,根据用户的需求,结合数据资源层中的数据资源,开发出相应的应用服务,为用户提供应用服务目录,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
(5)访问层。访问层是整个共享模式中的最顶层,是为用户及系统的管理人员提供资源共享平台进入的登录界面,一般是各种浏览器,如IE等。
2.基于云储存的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的使用
当一个用户想要将新的教学资源上传到云储存时,用户将通过Web浏览器对教学资源进行访问,并在页面进行用户验证,需要用户输入用户名及密码。而后系统根据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认证,提取用户的合法证书,判断用户的身份,从而控制用户的权限,然后向用户提供权限内的应用服务。然后用户需要向系统提供本地需上传资源的路径及资源储存在云中的路径,服务器会临时对这些资源进行缓存,当临时储存文件夹内的数据达到预先设定值时,系统便会在数据节点中选择一块合适的空间,并将这些数据资源放入其中,同时将储存信息及对应的储存节点反馈给系统进行保存。如果数据过大,则系统会自动分配下一个数据块进行储存,直到数据被完全存入。同时云储存系统还会自动对数据进行备份,并将多个副本放入云中其他节点上,以防数据丢失,改善系统服务的伸缩性。
当一个用户想要访问云系统中的某个教学资源时,用户将通过Web浏览器对教学资源进行访问,并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认证,系统将自动识别用户的身份并进行相应的权限控制。之后用户输入想要搜索的内容,系统将根据用户的输入向各个数据节点发送请求,发现符合要求的数据后发出读取请求,可以是整个节点的全部数据,也可以只是一个数据节点的一部分数据,而后将搜索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反馈给用户,通过显示器显示。
四、结语
对优秀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构建教学资源共享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云储存的教学资源共享模式,不仅成本较低,经济性高,而且便于推广。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这种共享模式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静等.网络技术及校园网资源建设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
[2]王春梅等.数字校园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
[3]李开复.云计算中国教育网络,2008.
[关键词]本科院校;环境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3-0038-02
流体力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工程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流动能量损失及有压管流和明渠流等。由于该课程涉及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等,基本概念多且抽象,对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求高,因此学生普遍感觉学习较为困难。流体力学课程一般在第4学期开设,开设在高等数学、工程力学等课程之后。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针对流体力学抽象概念多、数学分量重、理论性较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授课,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针对专业特色和课时量,优选教材
流体力学分为理论流体力学和工程流体力学。前者适用理科专业方向,偏重理论;后者适用工科专业方向,着重于工程应用。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应选用偏重于工程应用的工程流体力学作为教学内容。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尤其是侧重于水处理的环境工程专业,其流体力学的知识主要用于解决污水处理厂设计中的流体力学问题,课时量被压缩到50个课时左右。因此,要选用适用于较短学时,并且侧重于水力学知识的教材。教材要能够与时俱进,精益求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能够涵盖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有压管流、明渠流等基本内容。教材要有一定的例题和课后思考、复习题,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能附有实验演示的光盘。
二、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普遍反映流体力学很难,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W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肯花时间去钻研。确实,流体力学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绪论课时,要让学生了解流体力学的任务以及在专业及后续课程中的作用,从而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流体力学提出明确要求,如哪些内容需要掌握,哪些内容需要了解,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树立学好这门课程的自信心。[1]
三、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重点
流体力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公式的推导和理论的理解,以及用理论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流体静力学这一章中,关于流体平衡微分方程的推导,就涉及高等数学中的连续函数和泰勒展开式等,这是一个难点,对学生的高数基础要求比较高。而求解作用在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解析法,一种是图解法。解析法要求学生有工程力学的静力矩和惯性矩的知识以及基本的几何知识,此法的压力中心在受压面的形心的下面,与形心不重合;而在图解法中,静水总压力的压力中心与压强分布图的形心重合。虽然课上教师反复强调两种方法的区别,但基础差和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仍然一头雾水,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课堂讲解时应尽量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最好还能结合模型进行讲解。例如可以借助一块平板,将其置于水下,标注其形心和压力中心的位置,再将平板与一棱柱体结合,分析压强分布图的形心位置。这种形象地讲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可充分利用图形、图像、声音、录像将教学内容充分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教学信息的传递速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扩大学生知识面。[2]但多媒体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多媒体课件一晃而过,当时学生感觉很好, 但真正留在脑海里能掌握的内容却很少,这容易造成学生眼高手低。因此,流体力学的教学要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在进行公式的推导和例题的讲解时,最好使用板书,这样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增加记忆的时间;而在讲解流线和迹线等比较抽象的内容时,可以采用动画形式,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直观理解,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流体力学的学习讲究系统性,各章之间又相对独立。在每次上课之前,教师应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复习,并可以采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自己对上节课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在每一章节开始时,教师应首先向学生介绍本章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以及与前后章节的联系,每学完一章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对于重要的内容,教师在课上讲解的时候要明确指出,回顾的时候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提问,在一章讲完归纳总结的时候,要再次强调这部分内容,相信这样可以使学生印象比较深刻。
四、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
流体力学往往有0.5个学分的实验课。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好地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实验结束后,应让学生整理实验数据,总结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发现其中的规律,这非常重要。[3]很多教师的做法是理论课全部讲完了,再集中上实验课,这种做法有利有弊。优点是学生在上完理论课后,在实验课上教师再讲解一遍实验原理,可以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弊端是上理论课时,教师不能形象地讲解,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上实验课时,教师再讲解一遍,费时费力。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其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实验教学是人才培养最基本的工作。尤其在总课时量被压缩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实验课的时间,将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就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流体力学中的很多内容,例如雷诺实验,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都可以在实验室进行讲解,一边讲解,一边实验演示。还可以在流体力学实验室中增加多媒体设备或者其他可视化设备,课前让学生预习,课上讲解完理论,直接就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课后处理实验数据。这样既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一举数得。
五、加作业环节,改革考核方式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课后作业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4]当然,布置作业不等于搞题海战术。例如,关于典型的三大方程,即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动量方程的应用,有三种类型的典型题目,即弯管内水流对管壁的作用力,水流对建筑物的作用力和射流对平面壁的冲击力,每种类型的题目可以布置1~2道作业题。而关于求解作用在平面上和曲面上静水总压力的计算,题目形式多样,压力体的形状灵活多变,可以适当多布置作业题,让学生尽可能多掌握各种类型的题目。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专门安排习题课。这样一方面可对学生所做作业进行点评,剖析典型例题,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另一方面,这也可给学生提供了课堂讨论的机会,引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能对学生思维进行锻炼,让学生触类旁通。[5]除了典型的计算题以外,习题课上还可以设置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等,避免学生重计算,轻概念。
目前,在考核方式上,一般是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60%。这种考核方式虽然兼顾了期末考试和平时表现,但也存在弊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平时作业做得不错,但期末卷面成绩非常不理想。究其原因,可能是平常作业存在抄袭现象,上课虽然出勤率高,但课上听讲不认真。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可以适当减少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例如平时成绩占10%,期末成绩占70%,实验成绩占20%;另一方面,实验成绩单独计算,而在理论考试中,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练就“火眼金睛”,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一是对作业雷同的现象,一律给予当次作业不及格;二是要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对于回答问题的情况、课上表现等都要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方面进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考核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总之,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流体力学的教学应与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定位相结合。应在总课时量不增加的前提下,优选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研发、设计小型实验装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厚基础、善实践、能创新、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羽,张仙娥.环境工程专业《流体力学》的教学探讨[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4):156-157.
[2] 宿程远,张建昆,陈孟林.师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流体力学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117-118.
[3] 王伟.土木专业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研究[J].山西建筑,2008(21):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