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8篇

时间:2023-10-05 10:29: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篇1

[关键词]压疮;手术;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3-140-03

术中压疮是指在手术的特殊情况下,患者不能翻身,由于手术产生的对局部皮肤的压力,皮肤出现潮湿、硬结、水疱等[1]。手术中一些非人为控制的因素致使手术患者成为压疮的高发人群,其压疮的发生率达4.7%~66.0%[2]。如何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压疮,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3-4]。自2012年10月起,我院引入预见性管理理念对手术患者实施压疮预防管理,在术前、术中、术后通过循证、分析、预见问题、制定预防措施并进行全面评估,预防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经过1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1年10月~2012年9月(实施预见性管理前)在我院手术室施行手术预报的压疮危险患者195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09例,女86例,平均年龄(52.9±24.4)岁;取2012年10月~2013年9月在我院手术室施行手术预报的压疮危险患者237例为观察组,其中男134例,女103例,平均年龄(54.8±24.2)岁。所有入选对象均为住院期间进行的第1次手术,术前存在压疮的患者除外。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专科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压疮预见性管理方法

1.2.1 建立科学的压疮评估体系

1.2.1.1 启用手术压疮评估表,充分作好术前皮肤评估,提高皮肤损伤的预见性 从接到手术单后,巡回护士对照手术压疮评估表筛选有手术压疮潜在风险的患者,对预计手术时间>4h或有特殊的要求(俯卧位、侧卧位、截石位、使用牵引床、受压部位麻醉+手术时间>3h)或Braden评分

1.2.1.2 预计放置方案,保护受压重点部位及骨突处 对预计手术时间>4h,骨突处、受压部位给予新型泡沫敷料增加支撑点的抗压性,以有效降低震动和分散压力。手术时间

1.2.1.3 正确摆放,强化重点环节的监控,护士长督导及组长负责制 以保障患者舒适安全、充分显露术野为原则,对手术时间>4h及有特殊要求的患者,由护士长和组长重点督查手术,如肢体处于功能位,上肢外展不超过90°,肢体远端关节要低于近端关节,约束带松紧以勉强伸进4个手指头为宜等,有不正确的地方及时纠正和示范,指导减压垫和敷料的正确使用。在患者手术安置后再次确认床单是否平整、清洁、干燥,患者身体与床面是否呈点状接触,防止局部皮肤受压。

1.2.2 术中加强观察和巡视,及时检查压疮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1)巡回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的血液循环、皮肤颜色、弹性张力,发现改变应及时纠正,切实做到预防在先。在病情许可和不影响手术操作的情况下,对肢体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醒手术医生进行手术时要尽量避免暴力操作,以免外力造成皮肤受损。(2)巡回护士积极配合麻醉医生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尽量减少手术中低血压、低血氧饱和度的持续时间等,有利于预防低循环灌注不足而引起的压疮。(3)严格落实术中患者保温措施:注意做好非术野部位的保暖,输液、输血可通过加温器加温至37℃,用温热冲洗液的方式冲洗术野。

1.2.3 术后及时检查和做好交班 手术结束恢复后,要求巡回护士仔细检查患者全身皮肤和软组织情况,如有急性压疮发生,手术室专科护理组长或第一助手以上的手术医生协同查对并签字确认后,填写压疮报告表,详细记录压疮发生部位、面积、分期,跟病房护士严格做好交接班,特别是对已发生压之不褪色红斑的患者进行早期、重点干预,尽量减少或避免术中受压的部位继续受压造成进一步损害,增强护理工作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强调搬运及安置的过程中,应避免病人皮肤与运送平车、手术床等之间的摩擦。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AS8.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四格表x2检验进行分析,P

2 结果

两组患者Ⅰ期压疮与Ⅱ期压疮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总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积极评估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是预防术中压疮的关键[5-6]。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对照组中发生的3例Ⅱ期压疮患者手术时间都超过5h以上,并且是特殊卧位的患者,Braden评分在18~21分。手术时间>2.5h是压疮的危险指数,如手术时间超过4h,即使患者体质很好也有组织损伤的风险,每延长30min会使压疮危险性增加约33%,手术决定了患者的受压部位,由此可见,Braden量表在手术患者中的预测效度也并不理想,相关研究[7-8]也证实了这一点。针对以上情况,为了使护士全面、正确做好患者术前、术中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在制定压疮危险因素量化评分表时,我们着重将Braden评分量表中未包含的手术时间及手术特殊这2项压疮危险因素纳入评估表中,即预计手术时间>4h或有特殊的要求(俯卧位、侧卧位、截石位、使用牵引床、受压部位麻醉+手术时间>3h)或Braden评分

我们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压疮知识的常规性培训及学习外,还制定各种手术安置标准和技巧手册,人手1册,强化手术安置的规范化培训。及时添置某品牌喱垫用于手术的摆放,它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抗压性,分为大小不同的头圈、足踝垫等垫,如当病人仰卧时,头下放软枕或头圈,保护后枕部,能有效地缓解受压部位的压力,对局部皮肤减压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结合垫角色互换,练习并掌握标准手术的安置和技巧,使每位手术室护士对平卧位、侧卧位、俯卧位、截石位等特殊手术安置能熟练掌握。有效的培训可提高手术室护士术中压疮相关知识水平,促进其形成预防术中压疮的护理安全行为模式[9-10]。

对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的压疮管理,强调对病人术前、术中、术后环节进行质控,对可能发生的压疮潜在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廖冰野,韦南莱,陈柳云.预防术中压疮形成的方法和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72-73.

[2] 瞿永华,柴颖,刘琳.术中患者急性压疮形成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0):50-51.

[3] 姚美蓉,兰晓娥,吴雪华,等.预防压疮实行全面质量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88-90.

[4] 王俊杰,刘红梅,杨贤云,等.手术患者压疮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5): 864-865.

[5] 徐青.手术室老年患者术中压疮危险因素及护理人员压疮认知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0):15-17.

[6] 钱维明,黄立峰,项海燕,等.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研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6(8):24-27.

[7] B Halfens RJ,Van Achterberg T,Bal RM.Valic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Braden Scale and the influence of other risk factors:a multi centre prospective study[J].lnt J Nurs Stud,2003,37(4):313.

[8] Langemo D,Baranoski S.Key points on caring for pressure ulcers in home care[J].Home Health Nurse,2003,21(5):309.

[9] 贺继荣,李毅.手术中压疮的研究进展[J].天津护理,2007,15(2):120-122.

篇2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术中压疮;认知水平;防范行为

压疮指的是皮肤与皮下组织受到压力、摩擦力或复合剪切力的作用导致骨隆突处出现局限性损伤[1],是医疗活动中常见的对患者造成负面影响的问题之一。压疮的高发人群为老年患者、重症卧床患者以及脊髓损伤患者,其中老年患者发生率在10%~25%之间,脊髓损伤患者发生率在25%~85%之间[2],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死亡率,同时还会造成卫生资源消耗。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的认识程度、科学的应用预防压疮防范护理技能,本院对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和培训,得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30名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①持有护士职业资格证书;②在手术室护理服务工作时间在6个月以上;③进行调查期间均在岗;④愿意配合本次研究活动。此外,分别选择实施培训活动前后500例患者作为调查样本,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进行培训活动前后患者的压疮发生率的变化情况。

1.2 方法 调查方法:应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者进行调查,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①调查对象的年龄、协力、工作时间、具体职务和职称等;②术中压疮知识的获取方式,包括上学期间学校授课所得、进入科室之前的培训、经验、讲座或者其他方式;③术中压疮知识问卷,包含压疮分级与诊断、术中压疮的概念、外部危险因素、患者因素、评估量表的使用等,最高分为25分,护士得分越高表示对术中压疮知识的掌握情况越好;④预防压疮的护理行为调查问卷,主要包含有术前行为:风险评估、术前防范用具的准备、与患者的沟通;术中行为:观察、处理危险因素、主动和被动活动;术后行为:交接与访视。最高得分为90分,护士分值越高表示对患者术中压疮的防范行为越好。

培训方法:①理论知识培训: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术中压疮知识和防范措施的讲解,每2w开展1次,持续30min/次,培训教师由研究人员承担;②护理行为干预:在压疮知识培训完毕之后由专业人员向护理人员展示术中压疮的防范措施与安全护理行为,督促护理人员熟练的掌握技能,分组开展活动,开展2次/w,持续至少1h/次;③培训活动结束之后向护理人员发放与培训活动中知识对应的宣传手册,要求护理人员认真阅读,督促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来。

培训的主要内容有:①基础知识:术中压疮的具体概念。分期情况等;②影响术中压疮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压力、缺氧、缺血、手术时间过长、受压部位的温度急剧变化、麻醉因素以及按摩等;③急诊、神经科手术等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掌握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方法以及评估量表的特点;④预防术中压疮的护理行为,患者正确的摆放方式,垫、约束带、褥疮垫以及保护贴膜等物品的正确使用方式、正确搬运患者的方法、手术过程中的保温措施、对患者进行皮肤消毒时脱碘的应用,观察患者的皮肤状态等。

1.3效果评价 ①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术中压疮知识的掌握水平进行评价;②对护理人员术中压疮防范行为水平进行评价;③对开展培训活动前后患者的压疮发生率进行对比。

1.4统计分析 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录入到SPSS18.0软件实施数据处理,护理人员的培训得分采用(x±s)形式表现,比较采用t值检验;患者的术中压疮发生情况采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值检验,以P

2 结果

2.1手术室护理人员对于术中压疮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开展培训活动,手术室护理人员对于术中压疮知识的掌握情况得到显著提高,对比活动之前的得分得到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手术室护理人员对于预防术中压疮护理行为的得分 通过培训活动,手术室护理人员对于预防术中压疮护理行为的掌握情况也得到显著提高,与开展活动之前的行为得分对比,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3活动前后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对比 活动实施之前,抽取受培训护理人员护理的500例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其中有53例发生压疮,压疮发生率为10.6%;而开展培训活动之后,随机抽取护理人员采取护理措施的500例患者调查,其中仅有21例出现压疮,压疮发生率为4.2%。对比两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术中压疮是常见的对手术并发症之一,发生压疮之后治疗的难度较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康复情况产生很大的影响。护士对于术中压疮知识的认知水平及防范行为是做好压疮预防的基础,但是当前很多护士的认知水平不够、防范行为难以落实,通过培训活动提高护士的知识水平是解决压疮发生率高的重要方向之一。本组研究中,对30名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与行为的培训,为期3个月的活动完成之后,护士的认知水平和防范行为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患者的压疮发生率降低,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篇3

Study on Related Factors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Pressure Sore in Operating Room

LI Shan-shan1 JIN Xiang-shu2

(1.Department of Nursing,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Jilin, Yanji 133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Surger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Jilin Province, Yanji 133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related factors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pressure ulcer in operating room patients. Method to consult the literature method. Results The common causes of pressure ulcers in operating room patients were summarized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against pressure ulcers were made. Conclusion The pressure sore is important in the prevention. The operating room nurses should do the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and preoperative visit work, preoperatively provide the patients with a comfortable and safe environment and soothe the patient's nervous emotions, and put the body position and the use of protective equipment reasonably , Equipment nurses surgery to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doctor, after the transfer to do a good job.

【Key words】Operating room pressure sore; Related factors; Nursing measures

2007年美??国家压疮协会(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 ,NPUAP)将压疮重新定义为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1]。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于骨隆突处。手术室压疮(pressure ulcer in operation room)目前认为在术后数小时至6d内发生的压疮(大多发生在术后1~3d)[2]。压疮会给患者带来诸多问题,如住院时间延长继而加重经济负担,严重者可引起感染危及生命[3]。因此,本次对手术室发生压疮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预防性护理措施如下。

1 术中压疮的概述

1.1 力学因素

如上所述,压疮不仅由垂直压力所引起,还有摩擦力和剪切力的间接作用而导致,通常是2~3种力共同作用所致[1]。其中,压力是造成压疮最重要因素。当持续性压力作用于受压面时即可阻止毛细血管对组织的灌注,营养物质无法供应,代谢废物排出不畅,导致组织缺血、缺氧。有研究表明压疮还与组织耐受性有关[4],由于肌肉和脂肪的代谢比较活跃,因此最先受累且容易发生变性和坏死。摩擦力[1]作用于皮肤时,损伤皮肤保护性屏障,致使病原微生物入侵皮肤增加压疮发生的风险。剪切力[1]是由压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导致。剪切力发生时,由于毛细血管被牵拉、撕裂,继而导致局部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的血液供应受阻,引起深层组织坏死,形成溃疡。

1.2 皮肤抵抗力的改变

手术中患者皮肤容易受到汗液、血液、以及体液的刺激,使皮肤抵抗力下降,皮肤的保护功能下降,使皮肤组织破溃继发感染。

2 术中压疮的相关因素

2.1 自身因素

2.1.1 体重

患者自身体重是发生压疮的重要因素, 肥胖和消瘦都是压疮的危险因素[5]。患者太胖则压力源均来自自身体重。若体重太轻皮下脂肪少,压力会直接作用于使皮肤血管,造成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皮肤缺血、缺氧, 造成压疮。

2.1.2 年龄

郭月等[6]对115例发生手术室压疮的患者进行总结,其平均年龄为(40.23±18.31)岁;蒋琪霞等[7]研究中发生手术室压疮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72±18.47)岁,与朱琳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见,年龄与手术室压疮发生率并不是独立危险因素,其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

2.1.3 自身疾病

患者还患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等易导致末梢循环不良引起感觉障碍;肝肾疾病患者易引起水肿,都会造成压疮发生的风险[9]。

2.1.4 心理因素

患者情绪紧张时可使蛋白质的合成受限,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糖皮质激素生成受限导致组织容易被分解,易发生压疮。

2.2 手术相关因素

2.2.1 麻醉

麻醉使用的药物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使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引起组织灌注不足,造成血液循环减慢,局部皮肤缺血缺氧,易出现压疮。

2.2.2 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时间是组织损伤的重要指标。时间越长发生压疮的几率越大。

2.2.3 术中皮肤未能保持清洁干燥

手术前医生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及术中冲洗伤口,都会使消毒剂和冲洗液流到患者受压部位,引起受压部位潮湿容易发生压疮。

2.2.4 体温过低

手术过程中患者新陈代谢减慢,且术中输液量较大、失血及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都会导致外周血液循环不良,增加手术室压疮发生率。

2.2.5 手术类型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心脏类、肝脏类、血管类、脊柱手术、颅脑手术以及器官移植手术等, 因手术需要大量时间, 手术限制, 更加容易发生压疮[10]。

2.2.6 手术

手术类型不同采取的手术也不同发生压疮的风险也不同,有研究认为[11]侧卧位发生压疮高于平卧位,俯卧位高于侧卧位。

2.2.7 矫正器械使用不当

骨折患者应用石膏固定和牵引时,患者肢体活动受限易发生压疮。特别是在夹板内侧衬垫位置不当、石膏内侧不平、矫正器械固定过紧都会引起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发生压疮。

3 手术室压疮的预防性护理措施

3.1 术前访视与心理护理

在手术前以压疮评估量表评价危险因素,如患者感知觉、皮肤潮湿度、营养、及术中可能产生的摩擦力及剪切力、手术及时间、麻醉方式等,对高危患者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在进行术前访视的过程中,对患者基本情况及心理状况进行初步评估给予针对性指导。

3.2 术间环境

巡回护士要随时注意观察术间温湿度以及患者自身体温的变化,及时调整术间温度和正确使用输液加温器。

3.3 正确摆放手术

术前在手术操作允许得到前提下为患者选择最好的,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循环功能不受影响。术前应用约束带时,确保松紧合适,在受压部位充分使用软垫避免局部组织损伤。

3.4 合理应用垫及压疮贴

术前要充分了解患者采取的手术类型、评估手术时间选择合适的手术床及床垫,目前最常用的是海绵垫及透明敷贴。

3.5 手术时间

由于手术时间超过2.5h是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所以要不断加强医师的培训,以提高手术效率[12],护士在术前熟知手术流程,做好器械准备减少手术时间,预防压疮的发生[13]。手术结束后确定患者皮肤是否完好,一旦出现皮肤潮红、水泡及早处理并填写压疮报告单,仔细记录压疮位置、程度、大小做好术后交接。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制订合理有效的压疮预防措施,提高压疮的预防效果[14],术后对患者皮肤做好回访。

篇4

1 术中压疮的相关危险因素

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仍是术中压疮的形成因素,其中垂直压力是术中压疮最主要的因素,术中无法改变更加重了垂直压力。但组织耐力亦起着重要作用。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可分为手术室特异性、外源性和内源性这三种。

1.1与患者相关的内源性危险因素

1.1.1年龄 美国国家压疮顾问小组(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ey Panel ,NPUAP)研究证实表明,压疮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据统计40岁以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40岁以下患者的6~7倍[5],老年人发生术后压疮的危险性增加2倍[6],而目前手术患者以老年人居多。

1.1.2体型及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在压疮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保持营养的供应是任何压疮预防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当患者极度消瘦或体弱时,皮下无脂肪组织保护,极易发生压疮。研究表明,当血清蛋白低于30g/L时,压疮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加强营养补充尤其是蛋白质的摄入可减少压疮的发生率。需要注意的是,肥胖也是一种营养不良。肥胖者体表皮肤承受的压力增加,也是导致压疮的危险因素。

1.1.3疾病因素 氧供减少,反应性充血延迟和血流闭塞加快可能使增加压疮发病的机制。另外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恶病质、负氮平衡、免疫系统疾病、神经丧失感觉和风湿性疾病等疾病因素也使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率增高。

1.2与患者相关的外源性危险因素

1.2.1压力 即重力是受力面上的垂直作用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并与受压时间密切相关[7]。高压形成的溃疡比低压快,当压力超过毛细血管平均压时会使皮肤及皮下组织血液供给减少或停止而使局部缺血缺氧发生组织坏死[8]。压力超过正常毛细血管界面压(16~32mmHg)的外源性压力可引起毛细血管血流闭塞和组织缺血,而压力、缺血缺氧的时间对压疮发生的影响很重要。

1.2.2摩擦力 摩擦力是机械力作用于上皮组织,皮肤在固定的粗糙面(如床单、约束带等)上移动时产生的摩擦力的摩擦性损伤可比较表浅,亦可累积深部组织[9]。

1.2.3剪切力 正常的皮肤以疏松的皮下组织与肌肉或骨骼相连,当患者斜躺或半坐卧位时,骨处皮肤被绷紧而成为剪切力,将供应皮肤的血管扯扁,如此也可能导致皮肤的缺氧及坏死[7,9]。临床上常见的是床单、衣服未拉平整所形成的纹路与皮肤接触面,也可能造成这种状态[10]。实验证明,剪切力只要持续存在30min,即可造成深部组织不可逆的损害。

1.3与手术室相关的特异性危险因素

1.3.1手术时间及类型的因素 颅脑、脊柱、心脏、血管、肝脏等手术,由于及手术时间关系,是术中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压疮的形成与手术持续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手术进行的时间越长,机体局部受压组织处于缺血状态或低灌注的时间越长,导致受压部位的表皮温度越低,患者长时间固定于一种,损伤的发生率也就越高。Hoshowsky 等认为手术时间>2.5h是压疮的危险指数;Schoohoven等发现手术时间>4h,每延长30min会使压疮发生率增加33%[11],在9.3Kpa压力下组织持续受压2h以上,就能引起压疮。

1.3.2手术因素 手术决定了患者的受压部位,不合理的手术不但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等,还会使患者受压部位的压力增高,而俯卧位比仰卧位更易发生术中压疮,极大地提高了手术中压疮的发生率。

1.3.3麻醉因素 由于物的阻滞作用,患者处于麻醉状态,肌肉松弛,各种感觉丧失,保护性反射作用消失[12],使受阻部位的血液循环发生异常受阻。此外,由于的影响,患者机体会发生反应迟钝甚至暂时丧失知觉的反应,这些都会加重机体组织的缺氧,导致无氧代谢产物无法及时排除,极易形成压疮。

1.3.4湿度和温度因素 体温的变化也是发生术中压疮的重要因素,体温每升高1°C,组织代谢需氧量增加10%,当组织持续受压产生缺血合并体温升高引起的高代谢需求,可大大增加压疮的易感性,而体温过低时,外周血运不良,末梢血运循环障碍,导致受压区域血供减少也容易发生皮肤压疮[13,14]。手术中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大量冲洗液引起患者皮肤浸渍、PH值改变和保护性油脂丧失,致使皮肤更易受到压迫和摩擦的影响,同时皮肤潮湿使身体粘贴于床单上,增加了剪切力。过度潮湿还会引起皮肤软化及抵抗力降低,潮湿皮肤压疮的发生率较正常皮肤高出5倍。

1.3.5急性应激反应对压力敏感性增高和外伤因素 急性损伤的患者应对反应显著增高,压疮发生率高,而手术对每一个患者来说都是强烈的应激原。某些急诊重症外伤手术患者在手术之前皮肤有严重的损伤,造成皮肤天然保护屏障的破坏,还来不及对损伤处皮肤进行处理就行急诊手术,加上手术过程中对损伤处皮肤的压力、摩擦等,更诱发了压疮的发生。

1.3.6护理因素和术中对皮肤的意外损伤 不当的护理也造成了术中压疮的发生,比如移动患者时动作粗暴;备皮时引起的皮肤划伤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皮肤天然保护屏障的破坏,诱发压疮的发生。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医生的操作不当,也会导致压疮的发生,例如消毒时对皮肤脱碘的不彻底;碘伏烧伤;电刀灼伤等,都对皮肤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这也是术中压疮的诱发因素。

2 术中压疮的预防

2.1加强术前访视和全面评估 压疮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首先加强术前访视,术前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可采用Braden评分表对患者进行压疮评分,对患者进行全身皮肤评估,特别是手术时间长、患者体质差及老年患者,对高分值的高危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术中进行严密的护理和观察。近年国内报道了针对不同压疮高危人群实施的危险评估和护理预防,结果表明压疮预防能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15-17]。

2.2正确放置及合理使用垫 要以既符合手术操作需要又不过分妨碍患者生理功能为原则。术前注意患者压疮的好发部位,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合理放置衬垫物和支撑物,安置应着重注意各种衬垫物和支撑物的放置位置、支撑点、着力点和固定点,要满足手术和患者的需要,保证患者的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功能不受损害。定时改变重量支撑部位,以减少压迫,注意足部不宜覆盖重被褥,也勿将器械桌压及肢体、足部等处,窝处用软垫垫高。术中加强巡视,检查患者是否改变;枕是否移动变位;并检查受压部位,如果局部皮肤受压发红,应立即将局部悬空,解除受压,避免在骨骼突出部位进行按摩。

2.3避免摩擦力及剪切力的产生 对将要进行手术的有压疮高危因素的患者,术中不宜使用普通床垫,应使用接触面压力较低的特殊床垫如高密度泡沫床垫和一些可以自动调节接触面压力的充气床垫,可以显著减少术中压疮的发生率[18]。因为摩擦力和剪切力是发生压疮的两大危险因素,为起到预防作用,可适当抬高床头,以5°为宜[19],患者不宜滑动,减少局部剪切力,床单上平整无碎屑,保持清洁、干燥,床单潮湿要随时更换[20],更有效避免压疮发生。

2.5保护受压部位的皮肤 将凡士林预先涂于患者受压的皮肤处,使之在受压皮肤上形成一层油性保护膜,保持皮肤正常屏障功能;或者使用减压泡沫敷料对局部皮肤进行保护,并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可增加皮肤的抗摩擦力。

2.6定时给受压部位进行减压 解除压迫是最有效地预防方法[21]。当手术超过1h时,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对受压部位进行减压,以减轻局部受压;约束带束缚松紧适宜,以护士通过一手指为宜,在使用约束带时也要加衬垫,术中每隔15~30min观察末梢血运情况和肢端温度、皮肤颜色等;术中加强对患者皮肤的观察,在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每2h帮助患者放松约束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提醒手术操作者术中勿将手压放在患者身上,防止增加外来的重力和压力。

2.7加强工作责任心 规范护理操作,避免损伤皮肤,在摆放及其他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特别是受压部位,避免拖拉等动作造成皮肤表皮的损失,同时还应避免受压部位皮肤的意外损伤。术中加强巡视,检查患者是否改变;枕是否移动变位;并检查受压部位,如果局部皮肤受压发红,应立即将局部悬空,解除受压,避免在骨骼突出部位进行按摩。

2.8保暖及防潮 手术中将手术室的温度控制在22°C~24°C,可以再手术室中放置加温器;酌情使用棉被和毛毯等遮盖物或者使用温毯机保持患者的体温;在冲洗胸腹腔时使用温冲洗液,同时注意保持患者身体干燥。

2.9完善的交接班制度 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巡回护士查体,检查患者是否有皮肤损伤,及时做好护理记录,手术结束后与医生共同进行查体,检查皮肤受压情况,并与外科护士认真交班。

3 小结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行为和能力受到限制,许多问题无法感知和发现,故所有的手术患者都是是发生急性压疮的高危人群。手术室护士是患者的保护者,术中应仔细巡视,细心观察、护理,对各种原因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每个细节做起,仔细评估术中重点受压部位情况,通过术前对患者全面详细的评估,制定预防护理计划,积极采取有效手段加以控制,做到及时预防、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做好手术患者的术中压疮预防工作,降低围手术前并发症,切实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患者的手术质量。同时,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压疮预防意识及管理意识,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股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6.

[2]何晓珍,樊翌明.术中褥疮的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1-7.

[3]胡莉蓉.手术中压疮的防护[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05.

[4]余小萍.压疮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07,7(3):76-78.

[5]冯聪勤.手术中压疮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8,03:197-198.

[6]Aronovitch SA .Intraoperatively acquired pressure ulcer prevalence :anational study [J].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01,26(3)130.

[7]王翠茹.压疮的临床护理进展[J].天津护理,2006,14(2):58-59.

[8]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0.

[9]张水兰.压疮的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1):60-61.

[10]陈筱云.压疮的治疗与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19.

[11]杨英华,戴宝珍,顾沛,等.实用症状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52-62.

[12]王静,吴以平,丁启方.1379例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防范[J].河北医学,2006,11.

[13]MAKLEBUSTJ.Pressure ulcers : etiology and prevention [J]. Nurs Clin North Am ,1987,22(2):359-377.

[14]胡雁,杨英华.关于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伦理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45.

[15]邵月萍,陈文英,戴云珍.压疮预防及护理单研制和临床使用[J].护理研究,2005,19(5A):831-832.

[16]薛晓玲,刘慧,景秀琛,等.3种评估表预测压疮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241.

[17]谢小燕,刘雪萍,周萍.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术中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杂志,2008,25(1):22-24.

[18]王英,蒙张敏,黄丹莉.压疮评估和预防的循证医学证据[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37-39.

[19]谢小燕,刘雪琴,李漓.应用Braden量表评估压疮危险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41-942.

篇5

[关键词] 手术室;压疮;危险因素;护理;认知调查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0-0015-03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皮肤组织缺血缺氧损伤,根据病情程度分别表现为红斑、水疱、溃疡状态,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1]。手术由于固定、手术时间长、手术应激等因素影响发生压疮的几率较高。手术发生的压疮为急性压疮,为手术受压部位在术后6天内发生的压疮,病情进展迅速[2]。本研究对手术室老年患者术中压疮发生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压疮认知现状进行调查,为手术室预防压疮发生和护理培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8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193例,男649例,女544例,年龄60~91岁,平均(67.93±8.29)岁,其中骨科418例,普通外科428例,心胸外科119例,妇科22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无压疮及影响观察的皮肤疾病,术中均为全身麻醉;手术:仰卧位693例,侧卧位278例,俯卧位82例,截石位140例;手术时间149~483 min。

1.2调查方法

1.2.1压疮相关因素调查 采用Braden压疮危险评估表[3]进行术前评估,包括皮肤感觉、潮湿、活动力、移动力、营养状况、摩擦力和剪切力,总分6~23分,分数越高患者发生压疮风险越小;统计压疮发生率,分为压疮组和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raden评分、血糖、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手术、手术时间、术中生命体征指标、出血量。

1.2.2 护理人员压疮认知调查 依据2010年版《压疮防治快速指南》[4]和2007年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制定的《压疮分级指南》[4]设计压疮认知调查表,共30个条目,5个维度,总分30~120分,包括压疮诊断、术中压疮危险因素、术中压疮风险评估、术中压疮防范、术中压疮观察和处置各维度总分为6~24分,经专家评定,选取20名护理人员进行预实验,信度Cronbach’α为0.85。并附以压疮知识培训需求表,征集护理人员对压疮知识需求,安排培训,包括培训内容和形式。

1.3评价标准

持续观察术中及术后,患者手术中持续受压部位出现红斑、水疱、溃疡则认定为压疮[6]。术中低血压为收缩压20%。术中低血氧饱和度为SpO2≤9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输入Excel建立数据库,导入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或F检验,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P

2 结果

2.1 压疮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

185例(15.51%)发生压疮,压疮组和对照组年龄、体重指数、Braden评分、空腹血糖、血清总蛋白、手术、手术时间、术中低血压时间、术中低血氧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术中压疮危险因素分析

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资料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中压疮呈正相关,Braden评分与术中压疮呈负相关,均是术中压疮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

2.3护理人员压疮认知情况分析

在本次调查总分为(76.69±8.19)分,其中术中压疮风险评估是得分最低的维度,学历与压疮诊断认知程度有关,年资和学历与术中危险因素认知程度有关,年资和职称与术中压疮风险评估、术中压疮防范、术中压疮观察和处置认知程度有关(P均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术中压疮的发生率为15.51%,低于国内以往报道[7],但发生率仍较高,老年患者机体恢复功能低下,发生压疮后治疗难度大,恢复时间长,严重影响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手术室压疮的预防水平亟待提高。压疮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局部组织受压,而手术时需要较长时间的保持同一,在患者皮肤菲薄、皮下组织较少的受力部位极易发生急性压疮,好发于骨隆突处[8]。因此压力、均是主要的相关物理因素,压疮组体重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受压部位承受的压力更大,局部压强高,组织压迫缺血缺氧损害发生风险较高。不同的手术方式采用的相异,压疮组仰卧位和俯卧位较少,而侧卧位、截石位较多,仰卧位是多数手术采用的,患者主要受力部位在臀部和背部,面积大,皮下组织丰厚,俯卧位采用较少,主要是脊柱手术,受力部位面积也较大;侧卧位也是较为常见的手术,由于人体侧面组织面积较少,肩部、髋部、膝部等主要受力点,存在肩峰、髂骨嵴、股骨远端等骨隆突,皮肤下组织相对菲薄,局部循环受压力影响显著,截石位主要是肛肠、妇科等手术采用,骶部和小腿受压部位较多发生压力性损伤[4]。多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是术中压疮的独立危险因素,较重的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高,采用针对性的护理防护是压疮预防的重要措施。

压疮的发生还与患者自身身体状态有关,合并高血糖、营养不良等组织对外界刺激的应对能力减弱,本研究结果显示,压疮组空腹血糖、血清总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并不是独立的危险因素。Braden评分综合评价患者皮肤感觉、潮湿、活动力、移动力、营养状况、摩擦力和剪切力等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压疮组Braden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患者术前存在更多的压疮高危因素,在相同情况下发生压疮的风险更高。术前采用Braden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将有助于制定防范压疮的措施,积极预防减少压疮的发生。手术因素也是重要的压疮风险,手术时间长是最突出的风险之一,更长时间手术则组织受压的时间更长,压力积累造成损害的几率更高,压疮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并且是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术中生命体征的改变可能对组织的灌注产生影响,低血压和低氧饱和度都可能导致患者组织器官的灌注不足,加剧缺血缺氧损害[5]。本研究结果认为,两者是影响压疮发生的相关性因素。术中失血则直接的影响循环血量和组织灌注,在应激状态下外周组织灌注减少以保证重要器官需求,失血则加剧这现象,使皮肤血管灌注不足,皮肤组织失养[9]。压疮组每小时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是压疮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护理人员对压疮的认知程度是压疮预防的重要基础。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总体认知现状不佳,其中以术中压疮风险评估的认知程度最差,而风险评估是预防的基本措施,与护理人员的年资和职称有关,年资和职称越高风险评估认知程度越好,但低年资护士则亟需加强培训。压疮诊断仅与学历有关,护理人员基础知识认知程度决定了对压疮诊断认知;不同年资和学历对危险因素认知差异显著,说明危险因素认知与临床经验和基础知识认知程度有关;而年资和职称与术中压疮风险评估、术中压疮防范、术中压疮观察和处置认知程度有关,说明临床经验积累是压疮预防实践的决定因素。针对影响护理人员压疮认知不同因素,制定针对性培训,将有助提高压疮预防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周玉萍. 不同阶段预见性护理方案对骨科手术患者急性压疮的效果研究[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95-96.

[2] 孙玉梅,张雪. 手术压疮的护理研究与预防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05-307.

[3] 李霞,华靖,郭延平,等. 术中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浙江临床医学,2012,(9):1160-1161.

[4] 刘曼,王爱敏,韩晶,等. 两种评估表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压疮预测效果的比较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2011,11(8):40-42.

[5] 魏革,胡玲,祝发梅. 手术患者压疮风险因素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578-580.

[6] 李学思,赵婷婷,陈晓阳,等. 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发生压疮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6):57-58.

[7] 陈晓宁,彭春华,柴艳红. 外科手术中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33.

[8] 陆凤清,李晓丽,陈彤彤. 结直肠围手术期老年压疮发生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2):251-253.

篇6

【关键词】 外科手术;压疮;预防

护理压疮不是原发性疾病,它是其他疾病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压疮,不仅加重病人病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也增加护士工作量,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随着我院外科新技术不断引进,心胸外科、神经外科等大手术正日益增多。而且这些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且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针对以上情况,通过皮肤危险因素的预先评估,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2年7月随机选择手术患者312例,其中男200,女112例,年龄11—80岁,平均60岁;手术时间4—7小时,平均5.5小时;平卧位患者162例,侧卧位患者93例,俯卧位患者56例,坐卧位患者1例。

1.2 结果 1例神经外科手术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尾骶部出现水泡;1例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左足跟部出现水泡;一例食道癌患者右侧髂脊出皮肤发红,经按摩处理后皮肤未发生破溃。

2 护 理

2.1 评估

2.1.1 病情评估 抽查病例中,60岁以上的病人78例,病人病情严重,多合并糖尿病和多脏器功能退。食道癌病人营养状况差,呈消瘦体质;而糖尿病或冠心病病人多为体胖。这些病人的内源性因素,极易导致手术中压疮的发生。

2.1.2 手术时间 分析抽查病例,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看出,发生压疮的3例手术患者中,脑胶质瘤切除术时间6.5小时,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6小时,食道癌根治术4.5小时。这些手术因为难度大,要求术者操作精细,手术时间一般较长。手术时间越长,局部组织灌注或缺血状态的时间就长。病人长时间取被动卧位,特别是骶尾部、肘部、足跟等部位容易形成压疮。

2.1.3 麻醉的作用 行麻醉下的患者,由于的作用,肌肉充分松弛,机体感觉阈降低,知觉消失,暂时丧失对身体某部位不适的反应,不能做出相应反应,导致组织缺氧而发生压疮。

2.1.4 皮肤抵抗力降低 手术过程中,血液、大量冲洗液造成液体外溢不可避免。如果麻醉阻滞不完全,患者大汗淋漓,使皮肤潮湿。对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术前大面积消毒,消毒液常浸湿病人的骶尾部和背部。心脏手术心脏复跳时给予温水时易造成手术切口周围的皮肤潮湿。潮湿使机体皮肤的抵抗力下降,引起水肿,发生压疮。

2.1.5 安置不合理 专科护士手术安置时,方法、要点掌握不熟练,选择不合理的用物。如床垫过硬,约束带过窄,受压部位未置软垫,引起局部血液回流受阻,组织缺氧、缺血坏死,发生压疮。据AORN1998年调查显示,因引起的压疮占手术安全隐患的第四位。

2.1.6 不当的护理 执行护理操作时,护士动作不轻柔或者使用不透气的敷料。如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患者,术前双腿消毒后,护士使用了一次性中单包裹双侧小腿,这是足跟部起水泡的主要原因。

2.2 护理措施

2.2.1 加强术前访视 术前1d至病房了解病人的病情和一般情况,与病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观察其皮肤情况,做全面评估,对于一些阳性体征要加以记录。了解患者的手术、麻醉方式,手术,预见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异常变化。主动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容易发生压疮的风险,并制定护理计划配合做好预防措施。

2.2.2 合理放置 认真执行手术安置原则,避免摩擦力与剪切力的产生,防止肌肉包裹较少的骨骼过度牵拉,减少对皮肤的压力。使用合理的枕,合理放置衬垫物和支撑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不影响循环。床整、干燥、柔软。物品配套有专人保管,保持垫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2.2.3 术前了解手术,做好物品准备,特别是特殊用物的准备,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处于备用状态。器械护士要熟悉手术步骤,术中精力高度集中,密切注意手术的进程。传递器械力求稳、准、轻、快,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台下护士根据手术进程密切配合手术,减少进出手术间的次数。

2.2.4 规范护理操作 在进行摆放及其他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推、拉、拖。检查手术床的配件齐全,性能完好,合理调整手术床。如果手术时间过长者,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情况下,改变手术床的倾斜度以改变患者身体与床的着力点,减轻某点的皮肤受压。手术器械用后及时收回,不能堆放在患者身体上。定时观察受压部位和下肢温度。室温控制在22℃—25℃。巡回护士术中加强对患者皮肤颜色和温度的观察,正确使用电刀,防止电刀导电造成病人皮肤烧伤。术后检查有无压伤,回病房后,认真交接详细记录。

3 小 结

手术室护士通过术前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对手术过程中压疮的发生机制和原因分析,制定预防护理计划,采取保护性护理措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可以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术中压疮;原因分析;预防

压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术中压疮指患者术后6d内发生的压疮,其中以术后1―3d最多见[2]。随着我院手术难度的提高,手术时间也相对延长,以往不曾发生的护理不良现象,今年出现在围手术期。现将二例术中压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总结如下。

1 临床治疗

1.1 2011年8月10日,患者女性,63岁,体重75公斤,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一次性电极片黏贴于右侧臀大肌处,手术时间为4小时。与病房护士交接时发现患者骶尾部皮肤发红,面积约3*4cm2,立即给予30°侧卧,避免局部受压。术后二天随访皮肤恢复正常。

1.2 2011年9月27日,患者男性,71岁,体重64公斤,在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术+输尿管重建术,臀部垫有垫,手术时间为5小时。手术结束检查皮肤发现骶尾部皮肤发红,面积约4*5cm2。返回病房,与病房护士检查交接后给予压疮常规护理。术后4天随访,皮肤恢复正常。

2 原因分析

2.1 手术室的特异性因素

2.1.1 手术时间 二位患者腹腔内粘连严重手术比较复杂,手术时间≥4小时。Schoomhoven等发现时间>4小时,没延长30min会使压疮增加33%的发生率[3]。

2.1.2 手术 手术决定了患者的受压部位,仰卧位和膀胱截石位最易压迫骶尾部的皮肤,是术中压疮的好发部位。

2.1.3 麻醉 患者经全身麻醉后,暂时丧失了身体某些部位不适的反应,自身防御能力降低。术中应用的物,可使皮肤组织缺氧加重,无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极易形成压疮。

2.1.4 不当的护理 膀胱结石位患者臀部的垫较硬,加重了局部皮肤的受压,高频电刀附件电极片的黏贴位置不合理,臀部皮肤的接触面不平整。会消毒时过多的消毒液造成臀部皮肤潮湿,诸多因素提高了术中压疮的发生率。

2.2 患者的自身因素

2.2.1 体重 压疮所承受的压力是自身体重,当患者体重增加时,皮肤的受压程度也相应增加,压疮的发生率提高,而直肠癌患者身体极度虚弱和消瘦,皮下缺少脂肪组织的保护,也促进压疮的发生。

2.2.2 年龄 老年患者末梢循环功能减退,局部受压后更易发生皮肤及皮下组织缺缺氧,因此老年人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增加。

3 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

3.1 术前护理

3.1.1 尽可能对所有的择期手术进行术前访视,重大手术、疑难手术等必须在术前一日访视患者,掌握患者的综合状况。对年老体弱、长期卧床休息、骨科骨牵引患者的皮肤进行检查,遇有异常情况,应与病房护士沟通确认,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避免因紧张和恐惧心理出现身体僵持等现象,使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配合手术。

3.2 术中护理

3.2.1 合理放置 骶尾部是人体承受压力最大的部位,放置要着重注意这些部位的合理放置,避免局部受压。膀胱结石位臀部抬高垫中号软垫为宜,避免放置过硬垫。

3.2.2 注意保护受压部位皮肤 放置完成后应再次确认床单是否平整干燥,患者身体与床面是否呈点状接触,避免患者局部受压导致压疮的发生。手术应注意患者皮肤干燥,防止消毒液、渗液、冲洗液、汗液等浸湿床单,导致压疮及意外烧伤。

3.2.3 避免不适当的手术姿势 手术过程中手术医生和护士无意间会把患者的身体的某个部位作为支撑点,以便于手术或器械的传递,而患者局部受压骨骼隆突处的压力也增加,压疮的风险提高,因此手术医生和护士应保持恰当的姿势,相互提醒,相互督促,以最好的手术过程换取病人的安全。

3.2.4 正确使用电极片 黏贴电极片的位置要合理,膀胱结石位、仰卧位等放置后应避免在臀部黏贴,可选择肌肉较丰富的其他位置,减少受压部位皮肤的摩擦力,也便于术中观察,揭除电极片时动作要轻柔,防止人为对皮肤意外损伤的发生,减少术中压疮发生的影响因素。

3.2.5 加强术中对患者皮肤的观察 巡回护士在手术加强对患者皮肤颜色、温度的观察。了解患者的皮肤受压情况,尽可能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3 术后护理

3.3.1 手术结束后应仔细检查受压部位、骨骼隆突处,估计皮肤情况,并做好记录。若有异常,巡回护士应护送患者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做好详细的交接,以使患者得到进一步的护理和治疗。

3.3.2 术后三天内回访 手术护士应详细询问术中发生压疮的患者,仔细检查压疮部位的状况,掌握压疮的进展,与病房床位护士友好沟通,使患者的护理得到延续,促进压疮的尽快愈合。

4 体会

手术室作为医院特殊的职能部门,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不良甚至严重的后果,给病人带来身心上的痛苦,也降低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为了防患于未然,除了加强责任心,对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预防术中压疮的各种护理措施,最大限度的控制不良因素,降低围手术期的发生率,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准确、高效。

参考文献

[1] Schoomhoven L.Defloor T.Gryrpdonck.MH.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s due to surgery[J]. J Clin Nurs.2002.11(4)479-487.

[2] Aronovitch S A.Intraoperatively acquired pressure uncle prevalence:a national study[J]. 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1999.26(3):130-136.

篇8

【摘要】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是组成医疗质量的重要部分之一。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抢救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而手术中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的质量也就直接决定着患者手术治疗的成败和性命安危。良好的护理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而且还可以让患者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和生命保障。本文笔者浅谈一下在手术室中室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对其加以分析 ,提出几项防范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医疗事故最容易发生的高风险科室,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对手术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意义。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贯穿整个手术过程,因此护理工作的质量也就直接决定了手术进行的成功与否,当然其中如果存在有一些护理风险,其同样也贯穿在整个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手术室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与手术科室、血库、麻醉复苏室等多个部门和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且手术室中相关人员也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手术和麻醉过程的不可预知性等,这些因素使得手术室变成了一个高护理风险的科室。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有机敏的应变能力、高效的工作效率和严格规范的操作方法。本文笔者浅谈一下手术室中常见的一些护理不良事件,进一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对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和建议,现将报道如下。

1 手术室常见的风险因素

1.1人员因素: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不乏有责任心不强,专业技能不熟练,应变能力差者,这些都可能导致工作失误,且失误率较高。另一方面,有些护理人员对于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操作技术主动学习性差,致使在手术护理工作过程中无法独立的完成。如在手术中选择患者合适的或者使用气压止血带时,可能对患者造成压伤、挤压伤等。

1.2管理因素: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或者各项规章制度无法贯彻实施,没有得到落实。如在接送患者的过程中,不穿外用衣和鞋,参观新展开手术的人数较多,造成室内糟杂,室内菌落升高,影响手术操作者的正常发挥和增加病人发生感染的机会。

1.3执行的无菌技术操作标准不高:在手术室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其是防止患者手术室内发生感染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如在无菌包打开后不执行无菌操作而直接敞开抖落器械,容易给患者造成感染。

1.4器械物品清点核对:手术操作过程中有很多器械物品直接与患者的身体接触,因此在手术前、中、后一定要认真清点手术器械物品,防止其遗留在患者的体腔或深部组织中,而且还要检查器械物品的完整性,消除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2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不良事件及其发生原因

2.1 压疮:在手术病人中,较容易发生压疮。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由于病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另一方面由于手术时间过长压迫而成,不仅给患者造成疼痛,还对手术护理工作和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不便,影响患者的正常恢复。分析压疮发生的原因有几方面:(1)压力因素:受力面上的压力是导致压疮的重要因素,其与受压时间密切相关,因此手术时间越长越容易引发压疮。(2)剪切刀因素:剪切引起组织相对移动,阻断周围较大区域内的血流供应,造成组织受损形成压疮。(3)摩擦力因素:患者直接与床单接触直接产生的摩擦力可以诱导压疮形成。(4)体温因素:手术中患者处于低温麻醉中,低温下血液粘度增加,血流运行变慢,造成组织缺氧,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压疮发生的几率。(5)患者的身体状况: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营养不良,使其身体各项机能下降,皮肤抵抗力也随之而下降,诱发压疮。

2.2输液液体外渗: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时常常出现液体外渗的情况,其主要与药物、疾病、机械性损伤、年龄等因素有关。药物浓度高,输液速度快,血管硬化,同一部位多次穿刺,血管细,皮下脂肪层保护弱等原因都会引起液体外渗。

2.3手术器械物品清点不清:护理人员在手术前中后清点器械物品不认真,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4电刀灼伤:在使用电刀过程中,由于患者体瘦,身体和电刀接触不良,或者是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工作不认真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患者灼伤。

3 防范措施

3.1预防压疮的措施: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要求,将手术室内的手术床进行改良,改制成高质量舒适度高的床,舒适的手术可以减少压疮的发生。另一方面,还要制定高效的手术配合流程,尽量的缩短手术持续时间,这样也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压疮的发生。

3.2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定期给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每个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安排一定的时间给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培养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提高其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通过多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保证手术室中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3.3加强管理制度:完善手术室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而且还要贯彻落实。通过规章制度的规范作用,加强护理人员的认真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术前术中术后认真检查清点器械物品,确保患者的安全。

3.4安全使用电刀:电刀要经常定期的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保证其自身的性能时刻处于安全状态;使用电刀的护理人员要经过电刀使用培训,熟悉电刀的使用手册,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其各项性能是否完好;术中使用时要严密观察患者和电刀之间的变化,尤其是在发生改变时要注意将电刀断电,防止意外发生。

总之,本文总结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较为常见的风险,并对护理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和建议,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

参考文献

[1] 周静. 浅谈手术室护理工作容易忽略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6):232~234.

[2] 杨福兰. 手术室中患者的风险因素和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J].泰山卫生,2008,32:41~42.

[3] 蒋立云. 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体会[J]吉林医学,2010, 31(33):6115~6116.

[4] 鲁昌杰,关 平,尤桂芳. 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体会[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1):70~7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