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5 10:28:5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特色农业前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指南》指出,对优势特色产业的扶持范围是:经营项目原则上需符合《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2016-2018年)》,主要包括: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项目;粮油、果蔬、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农产品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扶持的类型分两种:
(一)财政补助项目
1.符合当地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
2.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
3.市场潜力较大,辐射带动能力强,显著带动农民增收,预期效益好。
4.建设方案先进科学,产品技术和工艺路线合理。
5.项目建设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要求,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项目产生的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环保要求,获得相关环保部门的审核或批复;农业面源污染能得到有效治理;农业生产废弃物能得到有效利用;能够确保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利用。种养业生产过程减少农药、化肥、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符合相关农业生产规范要求;产品质量安全可靠,达到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6.投资估算合理,自筹资金来源有保障,筹资方案可行。
7.土地流转用地或项目建设用地手续合法。
(二)贷款贴息项目
1.优先支持符合当地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的产业。对于未列入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但市场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其他产业,也可列入扶持范围。
2.贷款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用途符合国家金融政策和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范围。3.贷款期限、贴息期限及额度等符合规定要求。4.贷款项目对农业结构调整、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农民增收和就业带动作用明显。
关键词:贵州省;农业旅游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前 言
论文选题的背景
(一)农业旅游的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业文化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在我国发展旅游农业具有优越的条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二)贵州省的特殊省情
全省农业农村发展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三农”问题仍突出,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效果还不够明显,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三大经济区农村发展很不平衡。通过发展农业旅游使农村地区脱贫致富的思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肯定。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关键字:生态农业;商南;问题:发展
一、商南县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商南县农业生产给环境带来的问题
商南县位于鄂豫陕三省交接地带,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性地带,境内河流广布,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较之平原可谓山高坡陡、河谷纵横、石多土少、土层浅薄、植被覆盖率低,不适宜大面积农耕。近十几年来大规模的上山垦殖,导致了整个自然生态平衡失调,引起了水土流失为中心的、以石漠化为极端的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导致了以下严重问题:山坡耕地占总耕地的比例大、林草覆盖率低、耕地质量差、水土流失严重及石漠化现象严重。
(二)农产品商品化率低,农民增收困难
农产品完全竞争化,并且由于实行,导致农产品产量小,市场供给少,而产品利润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销售量成正比,再加上农产品需求缺乏弹性,这就决定了农民种地几乎没有任何利润而言,甚至是一种亏本的生产,土地产出属于规模报酬递减,基本不能获得垄断利润;另外商南发展未来比平原地区农业发展未来形势更为严峻,由于多山多低洼,不利于机械化作业,生产效率低,如果不转向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即生态农业化道路,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会陷于更加窘迫的处境。
二、对商南农业问题的分析
(一)发展生态农业可以避免“毁林造田”现象的发生和扩大化
发展生态农业,面向市场因地制宜转变思想,不再“以粮食为纲”思想为指导,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种植果树等这样便会很大程度上避免“毁林造田”发生和扩大化,避免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发挥农业生产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
利用地理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等可以有效的发挥山地农业的比较优势,把不利于机械化耕种的土地变为利于畜牧业,种植业等农业发展的有利地理位置,避免了山地为主的地理位置不利于规模化、机械化发展小麦、玉米种植的不足,进而避免了农业生产的低效率。
(三)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促进农民增收。
提高商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需要发展生态农业来实现。我国的农产品处于完全市场竞争中,产品大部分无差别,就一般的生产而言,很难获得较高利润。另外,由于商南地区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到一亩),并且以山地为主,而与目前的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相比,商南农业发展未来形势严峻。结合实际情况,只有加大力度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即走生态农业道路,才能使产品有差别,并且生产、销售数量也变得较少,故对产品价格的控制力会增加,由“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中”转变为“处于垄断竞争中”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应该走农业产业生态化的发展道路。
(四)商南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本身优势
(1)自然条件优势
商南位于秦岭南麓属于亚热带季风区,森林植被覆盖率高达62.4%;降水较为丰沛,年均降雨量为800―1300ml。复杂的地形条件和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在农业生态上,由于气候、生物的多样性,又低纬度的特点,加上工矿企业不多,土壤中农药、化肥、除才剂等人工合成物残留量很小,发展生态农业前景广阔。
(2)工业化初期的县情优势
陕南多山地丘陵,工业发展较之平坦的关中,尚处于工业化的初期,虽从工业进程看,这是个劣势,但是从生态建设角度看,由于“三废”污染少、环境被工业化破坏程度低,土壤中农药、化肥等人工合成物残留量很小,发展生态农业前景广阔,有利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更易于树立一系列的绿色产品品牌,形成市场竞争力。加上,目前流行绿色消费,吃绿色食品的观念,生态农业的市场前景广阔。
(3)具有竞争力的生态农产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人们环境意识日益增强,绿色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根据对一些市民对绿色食品消费调查可知,绝大多数市民不仅喜欢消费这种有益于健康又能保护环境的绿色食品,也愿意付出相对较高的价格;再者,绿色食品在出口方面也享受到一定的优惠政策。可见,商南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大展手脚,大力度发展绿色农作物,以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同时又有力保护了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
三、发展生态农业――商南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发展特色农业
要在特色优势上下功夫,力求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有我特、发展特而专、精而美的农产品。立足各地的自然优势,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镇,商南很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有:辣椒、板栗、核桃;当地特色畜禽产品有,如土猪、乌鸡、野鸡等不仅肉质鲜美,纯正,且产品质量上乘。除此几种特色农产品外,较有发展潜力的特色农产品还有:红薯、魔芋、红小豆等,总之,商南特色农产品很多,有马铃薯,茶叶等传统优势农产品,还有猪牛羊肉、核桃、板栗、龙爪、杜仲、黄姜、猕猴桃等潜在特色产品,只要引导得当,开发有序,就可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促进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政府要积极引导扶持,发展特色产品加工,培育特色农产品销售市场,应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和商品意识,合理布局,重点发展,抓好良种繁育和示范基地建设。
(二)发展绿色农业
商南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生态环境条件:一是农药化肥使用水平低,生态环境好;二是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全县各类植物1696种,药用植物1192种,其中国家挂牌收购的127种;野生动物278种。这些资源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三是气候类型多样,水热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为绿色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和多种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最近几年沼气的普及,农家肥和有机肥为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创造了条件。商南还是全国生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长在山坡上的兰花、小叶竹等花卉苗木种类繁多,应该根据市场条件和气候条件进行适度规模的发展,而从县情看,要把绿色农业产业放在农业经济结构战略化调整的重要位置,应从政策和资金等给予重点倾斜。而从产业和企业的角度看,应注意以下几点:市场定位要准,标准水平要高,运作载体要强,市场营销要活。
(三)发展高效农业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抓特色。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市场前景比较好的果、药、花、树、茶等特 色产业;第二、抓基础。农业基础薄弱,尤其是道路、水利较差,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抓科技。要加强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和农村的管理工作。第四、抓管理。要提高农村的组织化程度,把合作社真正办成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纽带作用。第五、抓服务。抓服务的内容很广很多,要重点抓好农村的流通服务,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开展农业抵押担保贷款和农业政策型保险,提供应有的制度供给。
(四)发展循环农业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就农业部门来说,在当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尽快制定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加快制定循环农业发展规划,重点在农业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农业产业链延伸过程中的清洁生产以农村社区“清洁化”建设等方面,提出未来循环农业发展的思路、途径、目标和模式及相关的工程措施,重点支持领域和保障体系“。二是推进循环农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应重点在农业清洁化生产的技术衔接、绿色生产技术和农业资源多极转化、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与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循环农业技术标准规范、农村生态小城镇建设技术、农村生活绿色消费技术等层面,开展整合与集成创新,建成相对完善的推动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与技术示范推广体系。
(五)适度发展畜牧业
要抓好畜牧业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畜牧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要健全饲料供给体系,确保饲料的供应及时、充足、安全。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做好良种繁育规划,建立良种准入制度。以专项资金支持地方良种发展,加大规模化养殖场的补贴力度。完善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建立防控站点,发挥畜牧部门作用。逐步引导养殖户建立可追溯体系。完善动物疫情控制办法。二是健全畜产品市场调控机制,营造畜牧业结构升级良好市场环境。加强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保持畜制品的价格相对稳定,最大程度上保护养殖户利益。不断完善定点屠宰制度,建立定点屠宰场,完善定点屠宰场的监督政策和服务。加快冷库建设步伐,扶持专业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发展生态农业,既能有力避免和防止环境破坏,有力地保护好环境,又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实现当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是商南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2][3][5]陕西省商南县政府网.http:///.
[4]曾希柏、胡清秀:发展贵州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几点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
关键词:盐池县;黄花菜;农业;增效增收;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S6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4-0024-1
黄花菜又被称为金针菜,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其栽培历史达2000年,具有色泽黄亮和营养丰富的特点,远销国内外。就盐池县的黄花菜产业而言,处于发展的初期,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形成了以“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市场生产理念为指导的紧紧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发展规划,以政策资金为保障,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的黄花菜产业。对黄花菜特色产业进行推广,建立示范园基地,为盐池县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 黄花菜产业市场前景
黄花菜产业已经发展为我国的一个特色产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一种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业,对建立中国特色的农业生产线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黄花菜是一种百合科草本植物,具有味道鲜美、口感青嫩和营养丰富的特点,据测定,每100克干黄花含蛋白质10.1克,脂肪1.6克,碳水化合物62.6克,粗纤维6.7克,灰分6.9克,钙463毫克,铁165毫克,磷173毫克,胡萝卜素3.44毫克,硫胺素0.36毫克,核黄素0.14毫克,尼克酸4.1毫克。同时据《本草纲目》记载,黄花菜性味甘凉,无毒、解烦热、利胸膈,安五脏,煮食治小便赤涩”。有止血,通乳,利尿之功效。现代医学分析认为,黄花菜含钙、磷最为突出,纤维素和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并含有助孕素和生物激素。此外,还有大量的软磷脂,可以起到健脑和抗衰老的作用,同时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可见,黄花菜是一个宝,能够对人体的健康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说明黄花菜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同时,黄花菜易于管理,投入不大,但是效益高,对农民的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多,为黄花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同时黄花菜产业的发展可以解决农业人口的就业问题,对我国而言,黄花菜产业是一个双赢的产业。
2 盐池县发展黄花菜产业的优势
盐池县发展黄花菜产业具有较大的优势,这对黄花菜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为黄花菜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盐池县发展黄花菜产业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 政府的支持
盐池县政府从大局着眼,认识到发展黄花菜产业的重要性,因此加大了对盐池县发展黄花菜产业的大力支持,进行了整体的规划,积极的建立黄花菜科技示范园区,同时加强对该产业的财政补助,大大的提高了农民种植黄花菜的积极性。同时盐池县加强对黄花菜产业链的发展,重点培养和扶持黄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晒场、烘干加工设备和产品外包装、信息平台建设,为产品加工销售提供有力支撑,解决黄花种植户后顾之忧。除了在资金和管理上的支持以外,政府还加强了对技术的投入,积极的聘请专业的黄花菜种植人员,结合盐池县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指导。
2.2 盐池县的气候环境
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丘陵过渡地带,是宁夏中部干旱带上的农牧业大县。北接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南连我国黄花菜主产区之一的甘肃庆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296.4mm,年蒸发量2179.8mm,是年均降水量的6~7倍。年平均气温7.6℃,日照时数2867.9小时,日照百分率65.7%,太阳辐射值140大卡/cm2。冬季寒冷漫长,春暖迟、夏热短、秋凉早,日照充足、光能丰富、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高。县内土壤呈中性或微碱性,质地沙壤,结构疏松,通透性好,自然条件十分适宜黄花菜生长。
盐池气候凉爽,境内无工业污染,空气洁净,病虫害种类少,发生频次低,农家肥充足,种植的黄花菜品质好、花蕾大、菜条丰润、色泽鲜亮、味美爽口,是黄花菜的上等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黄花种植示范基地已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黄花地理标志认证,申请注册的“惠萱王”牌黄花菜,有“特级金针菜”之誉,92%以上通过订单销往北京、上海、福建、广东等一线城市,产品供不应求。
2.3 劳动力充足
盐池县的劳动力充足也是发展黄花菜产业的一个有力因素,因为黄花菜的种植需要依靠精心的管理,这就对劳动力有较大的要求,可见,盐池县发展黄花菜产业可以有效的减轻就业难的问题,对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盐池县黄花菜产业对农民和农业的促进作用
盐池县从2011开始发展黄花菜产业,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已经开始步入正轨,并且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1年,盐池县进入盛花期黄花1.05万亩,平均亩产干花200公斤,亩产值5600元,农民亩纯收入近4000元。全年完成黄花种植4万亩,其中春移栽1.5万亩,秋移栽2.5万亩,预计三年后进入盛花期,年生产干黄花1200万公斤,预计年产值3.5亿元。
盐池县优良的气候条件对黄花菜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提高了黄花菜的产量,并逐步发展为盐池县的特色产业,享誉各个城市,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好评,进而带动了盐池县经济的腾飞。可见,黄花菜产业对盐池县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 结束语
关键词:生态旅游;农业;可持续
1农业生态旅游内涵
目前,农业生态旅游有多种称谓,常见的有“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观光农园”、“田园旅游”、“绿色度假旅游”等近10种称谓[1-3]。农业生态旅游内涵界定为:以乡村生态环境为背景、以生态农业和乡村文化为资源基础,以都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娱乐、度假、求知、回归自然等各种旅游需求为目的,通过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美学、旅游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布局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将农业开发成为以保护自然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为主要功能,集生态农业建设、科学管理、旅游商品生产与游人观光生态农业、参与农事劳作、体验农村情趣、获取生态知识、农业知识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活动。
2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农业生态旅游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此后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1998年国家旅游局顺应这一形势推出了“华夏城乡游”的主题旅游,回归自然的农业生态旅游成为了一项重要旅游内容。此后出现了一批农业生态旅游项目 [2-5],在农业生态旅游整个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个特色:1)以观光、休闲的功能为主。主要是“农家乐”的形式,观赏成份较多,带有较少部分的参与性与体验性;2)与旅游业相结合。农业生态旅游项目是旅游产品的组成部分,农业生态旅游景区往往靠近其它旅游景区景点,依赖于旅游景区、景点的发展带动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3)农业生态旅游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周边及特色农业地区。
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为旅游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旅游者和旅游开发者是一种外在的干扰因素对旅游区生态协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生态旅游管理不当、干扰程度超过系统本身所承受的阈值,均会对农业生态旅游带来不利影响。另外由于我国农业生态旅游的特殊性,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系列问题。为了满足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文章系统总结目前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和建议。
2.1农业生态旅游存在的认识误区
目前在我国农业生态旅游的概念相当模糊,许多乡村旅游经营者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生态旅游的内涵理解不够,他们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城市游客的需求,把城市化作为乡村旅游的目标,于是盲目花大本钱改善硬件设施,大规模地扩建多层住宿楼房,房屋过分装修,把乡村小道改为水泥路面,菜园田垅改为停车场,添置卡拉OK和电子游戏机等。可惜这些举措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使其失去浓郁的乡土气息,让追求原生的乡土建筑和自然的生态景观而来的乡村旅游者失望,扭曲了发展乡村农业生态旅游的本质和目的。
另外一些地方仅仅把生态旅游作为独特的“拳头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而不考虑环境保护。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旅游企业并不关心。某些旅游企业认为只要让旅游者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满足了旅游者的需要就是所谓的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成为部分旅游企业的一种促销手段,以满足自身利益,而忽略了生态旅游更深层次的含义。
2.2政府职能发挥不到位,农业生态旅游无序发展
农业生态旅游在我国出现已有20多年,涉及林业、农业、水利、建设、旅游等众多部分,但政府并没有发挥指导作用;因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和引导,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建设重复严重,遍地开花,特色不明显;同时水电、道路、通讯、卫生设施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明显滞后于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速度,影响了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潜力,制约了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3地方特色不明显,旅游产品单一
农业生态旅游应具有独立性,有鲜明的农业特色以区分于其他旅游景区,充分体现其“农”趣、“农”味、乡土气息。但目前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多集中在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开发项目多为观光果园、森林公园、垂钓园等,许多乡村旅游活动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产品雷同,品位不高,未形成系列旅游产品,导致游客在乡村的滞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或者虽然已注意到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参与性,但对其深度的挖掘不够,活动形式过于单调,落入“春季赏花,秋季摘果”的套数。如山东烟台市福山区目前就有185个村建立了示范园,示范园区面积达8293亩,仅长岛县就建立了20个民俗文化村,渔家乐就有700个渔户。由于内容的雷同,游客游览后,常会大失所望,重游率极低。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也不明显,未形成产业化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种类不多、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且生产主要停留在家庭作坊水平,经济效益不明显。
2.4旅游活动参与程度低,缺乏专业管理者与从业人员
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其发展空间巨大但就其专门的旅游人才来说,却十分匮乏,造成旅游项目少、参与程度低。目前,农业生态旅游活动主要以观花采果为主,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农事活动,使旅游项目贴近农家生活,大多数游客只能玩牌、聊天,游客的参与和互动活动不多,没有结合生态农业的特点,推出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旅游项目,难以使游客产生深刻的体验,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和高品位的旅游需求,尤其是少年儿童求知、求真、求趣的需求。
而缺少专门的农业生态旅游人才,直接导致现在农业生态旅游中管理者与从业人员参差不齐,主要是农民自发的经营管理,家庭作坊式的经营;另外,农业生态旅游项目设计、规划、开发、营销策划等方面投入力度不够。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粗糙,只注重自身经济效益,忽略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因此,通过行业知识、服务技能、服务意识等的培养,提高农业生态旅游服务的软环境,对扭转目前出现的问题、应到农业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5与农业生态旅游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随着世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依托性、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它的健康发展也必须以法制为保障。但近年来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迅速的同时,政府政策制定不到位,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出台,或是执法不力;缺少相关的质量标准、卫生许可、从业资格认证等制度法规出台起指导与规范的作用,导致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上的盲目性、低水平重复建设,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保护。农业生态旅游的微观管理方面,由于大多数民营资本的进入,采用的是家族式管理,用人制度极不完善,任人唯亲的现象普遍存在,让一些本来无乡村景点管理才能的人居于管理部门,造成内部管理混乱,从而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旅游的顺利发展。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加快农业生态旅游的立法步伐,加大其行业的管理力度,规范农业生态旅游市场已经势在必行。
2.6农业生态旅游的负面影响日益显著
伴随着乡村农业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原本闭塞的乡村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乡村原有的清新、自然、带泥土气息的空气品质正伴随着游客的大量增加以及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而日益下降。游客遗弃的饮料瓶、烟头、食品袋,经营者遗留下的生活垃圾,开发商抛弃的建筑垃圾在乡村旅游区的水面、路边、田间随处可见,严重地破坏了乡村旅游地的环境卫生,影响了当地农民的生活和健康安全。不合理的开发建设、缺乏规划的餐馆和娱乐场所、游客的随意采摘都是破坏乡村旅游地植被的祸首。随着乡村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旅游对当地人文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乡村文化可能被游客带来的文化同化;传统文化可能舞台化、商品化;乡村朴实的民风和生活秩序也会受到破坏。这些将从另一方面阻碍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
2.7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农业生态旅游的基础是农业体系内部功能的良性循环和生态合理性。但目前,部分农业生态旅游景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过分依赖非自然技术手段,大兴土木,城市化、人工痕迹明显,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这是与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背道而驰的。农业生态旅游中的“农业”内涵,应定位于旅游与生态农业协调所体现的地域特点,即地域生态农业特色和地域农业文化特色。根植于符合自然生态的生态农业和传统的农村民俗文化必须加以保持并得以充分体现,开发时应选择生态效益型道路,注意保持文村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重视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景
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可缓解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收入,同时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使其纳入良性循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人类生存和生活的空间日益“钢筋混凝土化”,加之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欲望与日俱增。而随着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和时间的增多,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向更高层次和多元化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消费观及审美观都发生了变化,旅游已逐渐成为大众最时髦的消费方式之一。同时由于常规旅游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人们提出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而农业生态旅游,既符合农业持续发展的要求,又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产品,满足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尽管我国发展生态旅游农业起步较晚,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且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因而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有利条件很多,前景广阔。
3.1有着深厚的生态农业基础
农业生态旅游的一大特点是它体现了各地迥异的文化特色。我国农业生产已有数千年历史,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形成了种养地结合、不断培肥地力的优良传统,加之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由于生态环境条件和文化传统差异,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农业生产习惯和土地利用方式,乡土文化资源也极其丰富,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态农业类型,为农业生态旅游增强了吸引力。
3.2丰富的生态农业旅游资源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多姿,气候多样,物种繁多,各地自然生态环境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形成了景观各异的农业生态空间。从南到北,有热带森林、江南水乡、中原大地和北国风光;从西到东有西部高原、中部盆地、东部海滩。我国农业源远流长,产生了十分丰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农业文化和文明,如我国传统的牛拉犁、水推磨、石舂米、家织布等无论对外国人还是国内城市居民均颇具吸引力。此外我国的民族风情、乡土文化艺术、特色烹食风味和乡村居民建筑等都以其独特风格吸引着众多游客。
3.3充足的农业生态旅游客源
农业生态旅游既然属于旅游业,其发展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旅游业一直保持了稳定而高速的增长。其中,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增长速度不同。从1994~2000年,旅游外汇收入增长了122%,年均增长14.2%;国内旅游收入增长了210%,年均增长20.8%。国内旅游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入境旅游。但到2000年为止,旅游外汇收入与国内旅游收入之比仅为1:2.5,国内旅游仍有很大发展空间。鉴于农业生态旅游的特性,其需求主体主要来自国内游客,因此客源有充分保证,对农业生态旅游的需求也将保持一个旺盛的态势。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喧嚣中生活的市民已逐渐认识到新鲜的空气、安静的环境、成片的森林、空旷的田野等大自然景色对其身心的重要,乡村田园的泥土气息与瓜果花香,一望无垠的大地和纯朴的民情,清新的绿色食品以及有趣的农业生产劳动等,极大地吸引了大中城市居民。
3.4农业生态旅游投入少、收益高
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可以就地取材,建设费用相对较小,而且由于项目的分期投资和开发,使得启动资金较小。另一方面,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周期较短,能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包括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而两者的结合使得其效益优于传统农业。例如:农产品在狩猎、垂钓等旅游活动中直接销售给游客,其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并且减少了运输和销售费用。
4小结
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生态农业与旅游结合的新型产物,特点鲜明发展前景巨大。本章主要从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着手,系统分析了我国目前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所面临的7个问题,并指出从农业生态旅游自身基石、需求对象和投入产出效益来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长荣.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 郑铁.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07(10):51-52.
[3] 卢云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的发展[J].经济地理,1996(1):99-101.
关键词:平山县;休闲农业;
1平山县地理位置
平山县地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中段东麓,地理坐标为北纬38°09′—38°45′,东经113°31′—114°15′,东临获鹿县,南连井陉县,北靠灵寿县,西与西北靠山西省盂县。县城位于县境东南部的平山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离省会石家庄40公里,距离首都北京325公里。
2平山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
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产业类型,因为它是利用农业景观和生产条件来发展旅游、观光、休闲等一系列的活动。在这里,人们可以在旅游中体会到“农家乐”。每一种产业的诞生都要有其必然的要素,而这种产业则是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之前的温饱型变成了现在的娱乐享受型。目前这个阶段,我国的休闲农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当然了,休闲农业的开发也可以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缩小城乡的差距的重要保障措施。[1]平山原本就是一个吸引游客的旅游胜地。该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加快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出符合河北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的增长点。使其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中心城市,可以充分地发挥对全省文化产业的强劲辐射和带动作用。把休闲农业发展起来了,有利于城乡人民对信息、科技、观念的相互交流,正是有了休闲农业这个中介,让城市人可以了解和体验农村的好处,也可以让农民改变对城里人的看法和提高自身的素质,有了这些前提,城乡才能更好的沟通,协调发展;休闲农业也可以保护和传承关于农业的文化,并且能够挖掘更深层次的农业文化,把这些事做好了还可以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不仅如此,休闲农业还为游客提供了旅游休闲、娱乐、度假和身心放松的场所。
3平山休闲农业的发展情况
当前阶段,平山县在120多个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中有15个规模较大且有一定的知名度,在这15家中,一家在河北省的名叫名东方巨龟苑的休闲观光农业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有刘家被评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它们分别是滚龙沟观光采摘园、拦道石农业观光园、北马冢农业生态观光园、紫云山休闲度假村、沕沕水生态观光园、佛光山生态园,最近还有很多生态农业园区都发展起来了,且被人们所熟知,代表性的有葫芦峪、生态谷、泓润庄园等,这些休闲农业的发展,为平山县的观光旅游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由于这些旅游业的崛起,带动了我国购物店、土特产零售摊点、农家乐、旅游饭店这些服务性的企业的发展,且数量也越来越多,有旅游项目的村庄高达128个,比较有代表的是黄安村、东冶村、北马冢、柏树庄等,而从事农业旅游的人员也有6万多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就业率。从这方面来讲,休闲农业在平山县在其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色。[3]
4平山发展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4.1存在的问题
最近这些年来,我国休闲农业的高速发展,得到了一个很好的结果,可是我国毕竟是新手上路,难免会有不正确的指导方针,该地区发展休闲农业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下而且服务态度不好。因为现在的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大部分是原来从事农业的农民,缺乏管理经验怎么可能管理的好这个产业呢?因为没有培训加上大多是农民,整体的素质肯定不会高到哪里去,可能是跟他们之前的工作有关所以缺乏服务的意识[4]。休闲农业是以乡村企业,农民自主创办,缺少专业的培训和整体的规划,而且大多数都是与其他市面上的设计差不多,农民大部分知识文化都不高,就想不到什么好点子,都是一些简单的,模仿性的成分居多,在开发建设上比较随意,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正确性。休闲农业得以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的生态环境,而有一些经营者不在乎这点,只顾大规模、豪华的建设,严重的破坏了大自然的环境。还有的人,砍伐树木,破坏农田,随意的改变土地的形态,把原来的生态平衡全都破坏了,这样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是土地沙化,可是扪心自问我们当时发展农业就是为了这个吗?有的游客在参观旅游景点的时候不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乱丢垃圾,还有的故意破坏农业的环境,再加上清洁人员不及时清理这些垃圾,会导致这些地方被垃圾侵蚀,不利于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2发展前景
关键词:生态农业;旅游;“三农”
一、生态农业旅游概念
生态农业旅游是指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以利用内涵为主题而开发出的主要包括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农事劳作及农村特有的风土人情等内容,具有极大参与性的一种旅游活动。
生态农业旅游有着狭义和广义上的两层内涵。其中仅用来满足游客观光需求的农业行为属于狭义上的;而广义上的生态农业旅游涵盖了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业自然景观以及农村人文文化资源的范畴,通过以旅游为载体的内涵式规划、设计与构建,把农业建设、高效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科学布局,让广大消费者充分领略现代生态农业旅游及生态农业文化的独特情趣与魅力。
二、我国生态农业旅游现状
目前,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生态农业旅游以观光、休闲为主要功能的,包括观赏、美食、购物、亲身务农体验、乡土文化交流等;二是生态农业旅游与传统旅游业相结合,开发传统旅游景点周边的生态农业区域,使其成为景点的一部分;三是观光性农业分布多数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地区以及特色农业地区。
一方面,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在遇到新机遇的同时,由于开发者和消费者是通过外在干扰的手段进行开发和经营,因此,一旦生态旅游管理不当或者干扰程度超出农业系统本身所能承载的阈值,则会对生态农业系统本身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农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在其自身快速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为此,文章从适应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出发,总结当前中国生态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前景。
1.开发者对生态农业旅游认识模糊
目前,我国许多开发者对生态农业旅游的概念相当模糊,有的乡村旅游开发者和政府对生态农业旅游的内涵认识不够,他们仅仅从效益观入手,盲目花大本钱改造硬件设施,大规模改造自然农业系统设施和环境,过于粉饰农村房屋,添置娱乐设施等。这不仅会破坏自然生态系统,使原有的乡土气息消失殆尽,更会让广大追求原生主义的消费者失望,本质上扭曲了乡村生态农业旅游的内涵。而有的地方仅仅把生态旅游作为独特的亮点参与市场竞争,而不考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这种模式只是为了让广大消费者走进大自然,领略大自然,本质上却让乡土文化与生态环境貌合神离,忽略了生态农业旅游的深层次含义,效果得不偿失。
2.特色不明显,产品过于单一
生态农业旅游有着其本质上的独特性,其“农趣”“农味”、乡土气息就使得它区别于其他旅游产业。但目前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多集中在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上,如观光果园、森林公园、垂钓中心等,许多地方都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屋”,产品雷同,过于单一,品位不高,并没有形成特色系列旅游产品,导致游客滞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有的甚至落入了“春季看花,秋季摘果”的套数。由于地方特色不明显,未形成产业化发展系统,开发的种类、广度、深度都不够,因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明显。
3.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政府政策却制定不到位,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出台,或缺乏执行力;同时,缺少相关的质量评价标准、卫生许可、从业资格认证等制度法规出台来起指导和规范作用,导致生态农业旅游开发项目上的盲目性发展和低水平发展,生态环境得不到切实保护。而生态农业旅游的微观管理方面,由于大多数开发者都是私营民间资本,因此在行业竞争、标准划定、科学布局、有效管理等出现混乱局面,这严重影响到我国生态农业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4.负面影响日益严重
在乡村生态农业旅游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原本闭塞的乡村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乡村原有的清新、自然及带着泥土气息的空气质量伴随着正在涌入的游客以及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而日益下降。游客随意丢弃废弃物,自身经营者造成的生活垃圾,开发商抛弃的建筑垃圾在旅游区的河面、路边、田间随处可见,严重破坏了农村旅游地的环境卫生,影响了当地农民的正常生活环境。缺乏合理规划建设、娱乐场所、游客随意破坏旅游地植被和采摘农产品,都是破坏生态农业旅游环境的罪魁祸首。在乡村生态农业旅游逐渐发展起来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日渐严重,主要表现在:乡土文化可能被游客带来的文化所同化;传统文化可能会被裸地商品化、舞台化;乡村朴实的民风和生活秩序也会遭受破坏,这些都将会阻碍生态农业发展的进程。
三、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前景分析
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可以缓解多方面的压力,对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协调城乡经济健康循环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虽然我国生态农业旅游起步晚、底子薄,但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引导“三农”问题,且我国农业资源丰富,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前景广阔。
1.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薄弱环节。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党执政兴国的首要任务。传统粗放型道路显然已不再适应现代“三农”问题的发展,而是要有效利用资源,加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生态农业旅游以其与自然贴近、低耗能、低污染的特点,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旅游产业。从大多数成功经验看来,生态旅游和农业资源的结合,效果显著,由于生态农业旅游一般位于城市近郊且交通便利的地方,该类区域在发展中引导消费者由城市到郊区,同时消费也会倾向这些地区,使农民收入发生结构性变化,非农业产值就会上升,生态农业旅游带来的副业和农产品也会一起协同发展。
2.利用丰富的资源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多姿,气候多样,物种繁多,各地区生态环境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形成了景观各异的生态农业空间。从南到北,有热带雨林、江南水乡、中原大地和北国风光;从西到东有西部高原、中部盆地和东部海滩。我国农业文化源远流长,产生了十分丰富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农业文明和文化,如传统的牛拉犁、水推磨、石舂米等,不论对外国人还是国内消费者都颇具吸引力。此外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情、乡土文化、特色美食以及古老建筑等都以独特风格吸引着广大消费者。
3.优化农产品市场
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可以就地取材,建设成本低;另外,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建设周期短,能很快产生经济效益,其中就包括农业生产值和旅游收入,而两者的结合使得其本身优于传统农业。比如,产品在采摘、观赏、销售等旅游活动中就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此过程中就免除了运输、加工、上市等成本,同时其价格本身也会高于市场价股,为农民朋友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生态农业旅游作为一项低成本生态农业和高消费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物,发展前景巨大,只要广大开发者和参与者能深刻挖掘其本身的独特内涵,分析需求,充分利用生态农业资源,根据自身区域特色开发建设,就能在旅游业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熊丽辉.长沙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2]张攀攀.福建省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
关键词:农业生态旅游;鄂州蒲团;SWOT分析
一、农业生态旅游的内涵
农业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一种,是以自然风光与独特地域的农业特色、乡土民情和优美的环境吸引游客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一种特殊的旅游活动。1988年,贝洛斯给出生态旅游定义为:“生态旅游是一种常规的旅游形式,游客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自然区域,尽情考究和享乐旖旎的风光和野生动物”,可以看出这一概念更强调其自然性;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福利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即生态旅游要对生物多样性、当地经济和社会效益做出某种贡献”。
二、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概述
农业生态旅游是迎合城市居民摆脱城市喧嚣和污染的环境、紧张的工作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而希望到农村放松精神、舒展身心的要求产生的。一方面它可以满足进入工业时期特别是后工业时期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的需求,另一方面为乡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加速城镇化进程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现实而有效的途径。
三、湖北鄂州蒲团农业生态旅游项目设计分析
蒲团位于鄂州北部华容区,北接华容区中心,东北接临江乡,西北由武黄高速公路连接武汉洪山关山地区,西连庙岭镇,东接杜山乡,南达梁子湖风景区,东南达鄂州市中心。庙岭镇开发了红莲湖旅游区,目前主要开发了乡村高尔夫俱乐部,成为湖北省唯一乡村高尔夫球场。以三国吴文化为主要吸引力,优美的湖光山色和吴文化底蕴使之成为鄂州旅游业的传统景点。
四、湖北鄂州蒲团农业生态旅游SWOT分析
(一)SWOT分析理论
所谓SWOT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二)蒲团农业生态旅游SWOT分析
1.优势
地理优越:蒲团乡所在的鄂州市位于鄂东南咸宁、黄冈、黄石等旅游城市的中心,鄂州市位于“长江旅游线”和“三国旅游线”的交叉口。蒲团乡位于鄂州市的腹地,位于红莲湖、五四湖、长港之间,属于丘陵地带的小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2.劣势
差异性不够强:各地在开发建设“农家乐”旅游项目时,要结合实际,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用“特色”这块招牌树立起本地“农家乐”旅游的良好形象。如在一些湖泊较多、水域较广的地区,可开展“水乡农家乐”旅游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欣赏水生植物、野营、野餐和四季垂钓等。
3.机遇
“农家乐”旅游前景:“农家乐”旅游的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1)“农家乐”旅游顺应了现代旅游业发展潮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环境旅游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都市人已开始逐渐厌倦城市中的生活氛围,渴望去感受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寻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受,能有更多新奇的见闻和感受,能了解到当地特色民俗风土人情。而“农家乐”旅游则正好能满足游客的这些需求。
4.挑战
周边几大景区取得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已经发展得很成熟。如梁子岛生态旅游区,它距蒲团乡的距离很短,它推出了湖光山色“渔家乐”旅游,举行湖上泛舟,环岛游,野营以及“农家乐”、“大家乐”等旅游项目。还有西山风景区、红莲湖度假区、莲花山旅游区、杜山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
五、总结
运用 SWOT系统分析法,来分析蒲团农业生态旅游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使蒲团农业生态旅游在其发展中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因素,克服劣势因素,利用在其发展中所拥有的机会,化解威胁因素, 进而分析出蒲团农业生态旅游今后发展的战略选择。把蒲团农业生态旅游SWOT分析图划分为四个象限,根据其所有的不同位置,应采取不同的旅游战略。
参考文献:
[0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02]Edward Inskeep 著.张凌云译.旅游规划—— 一种综合性的可持续的开发方法[M].2004.
[03]邹统钎.旅游开发与规划[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3.
[04]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05]王建军.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规划研究—景观与环境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实践[D]: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地质大学,2006.
[06]谢雨萍.我国生态农业旅游的研究进展[J] .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2).